家庭急救小常识范文

时间:2023-12-01 12:33:03

家庭急救小常识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坚持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公众强化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重点任务

各社区、各站办所要充分认识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在服务社会安全发展、提升社会安全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重点做好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落实安全责任以及安全权利、义务,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重点做好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三、推进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增强企业防控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1.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企业班前会、月度例会、生产经营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固定议题。依法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

2.定期举办“安全大讲堂”,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带头讲安全课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生产法治宣讲会,增强职工法律意识;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建共享安全教育体验场馆,强化体验式培训,满足企业安全培训需求,强化体验式培训。

3.鼓励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了解生产,为企业安全管理建言献策;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松水安全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提高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帮助企业做好风险辨识防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邀请新闻媒体走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一线面对面”等报道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

4.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工作,将企业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重要内容,同时要切实承担起安全文化辐射全社会的责任。

5.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宣传专栏,悬挂张贴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安全生产系列挂图;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宣传片和安全警示提示;高危行业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季度至少要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一次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定期组织安全反思活动。

6.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岗位安全标识,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等。

(二)安全宣传进社区。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增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加大社区公益宣传力度,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1.将安全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综合减灾示范镇街、科普示范镇街和安全发展示范镇街创建的评定工作;发挥社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在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

2.加强社区安全宣传阵地,推动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拓宽社区居民接受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

3.建立社区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选取熟悉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要依法建立安全宣传教育制度、责任人和应急疏散预案。

4.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每年组织火灾、地震等群众性主题场景式逃生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5.在社区、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橱窗,在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经常性播放安全常识和安全提示;策划创作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等,设计编印安全手册、海报、挂图、横幅等,在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广泛投放;定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消夏晚会、社区演出等活动,浓厚安全氛围。

(三)安全宣传进学校。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保障师资、教育资源、时间、场地。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

1.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丰富学校安全教育资源,推广典型教育活动,推动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园及中小学要保证安全教育时间,每次家长会固定安排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内容。

2.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安全专题讲座。

3.用好安全教育平台和各类安全教育资源;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安全专栏。

4.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第二课堂”,结合实际开展安全宣传专题教育活动;聘请“校外安全辅导员”,开办安全知识小课堂、移动课堂等;利用寒暑假期开学前后,开展以安全知识为主题的开学教育和安全教育进军训、进夏(冬)令营等活动。

5.加强大中小学与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共享安全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安全体验教室,积极推动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拓展安全教育校外实践领域。

(四)安全宣传进家庭。积极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以生活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挥安全宣传走进家庭、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

1.将家庭安全宣传教育融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面向家庭宣传安全防护知识,提升家庭成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

2.推广家庭安全方面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扬安全家风,立安全家规家训,深植家庭安全理念;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我把安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的安全家书”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邻里联谊和家校共建活动。

3.广泛开展家庭“安全明白人”活动,提倡健康的家庭安全行为及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安全行为和生活习惯;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掌握避险逃生技能,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4.编印发放家庭应急手册、安全读本、安全倡议书、知识卡片等,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百姓宣讲、广场舞、文艺演出、邻居节等活动,普及家庭安全常识。

5.提倡家庭基本安全教育、保险等资源投入,推动建立并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引导家庭储备简易应急物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家庭免费发放应急安全包、灭火器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社区、各站办所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五进”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行动。各社区、站办所要结合各自行业实际制定专题实施方案,并切实推进落实。将每项活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并将相关工作落实落地。

(二)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安全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运用和实践推广,深入厂矿、社区、学校、家庭,面向企业职工、学生、居民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坚持社会共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公众强化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充分认识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在服务社会安全发展、提升社会安全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重点做好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落实安全责任以及安全权利、义务,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重点做好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三、任务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增强企业防控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1.有制度。将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企业班前会、月度例会、生产经营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固定议题。依法建立安全“吹哨人”和内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

2.有培训。定期举办“安全大讲堂”,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年带头讲安全课不少于一次;组织安全生产法治宣讲会,增强职工法律意识。

3.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了解生产,为企业安全管理建言献策;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白山松水安全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提高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专家深入企业指导活动,帮助企业做好风险辨识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按章作业等工作,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邀请新闻媒体走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一线面对面”等报道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

4.有文化。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创建工作,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重要内容,同时要切实承担起安全文化辐射全社会的责任。

5.有警示。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宣传专栏,悬挂张贴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安全生产系列挂图;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宣传片和安全警示提示;高危行业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每季度至少要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一次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定期组织安全反思活动。

6.有标识。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岗位安全标识,张贴安全宣传标语、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等。

(二)安全宣传进农村。提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农村安全宣传有组织体系、有展示窗口、有便民册子、有广播设施的“四有”工作机制,拓展安全宣传手段,全面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

1.有人员。鼓励支持本地党员和热心村民担任安全宣传员;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安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等在农村安全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调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开展安全宣传的积极性,引导广大乡村开展契合本地实际的安全宣传活动。

2.有载体。利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村文化活动站、学习室、广播等,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安全宣传纳入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工作之中;鼓励村委会结合实际出台《村民安全行为规范手册》,建立乡村安全重点对象“特殊关爱”和“邻里守望”制度;利用“村村响、户户通”广播、惠民电影等方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

3.有设施。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完善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施、区划标识等,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灾害避险逃生、自救互救演练;有条件的乡镇要推动建设安全教育科普站(室、所、点),增强安全宣传的普及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4.有侧重。利用农闲、节庆、集市等民俗活动和农民工进城、返乡等时机,针对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孤寡、智残障等不同对象,开展精准化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普及灾害应对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火灾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5.有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创演活动,鼓励民办文艺团体、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进行安全文艺创作;充分发挥图书馆、活动室等场所的安全教育功能,在乡村公共场地、人群聚集地合理设置安全宣传橱窗,营造安全氛围。

(三)安全宣传进社区。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加大社区公益宣传力度,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1.有载体。将安全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评定工作;发挥社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在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

2.有阵地。加强社区安全宣传阵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加大各类科技馆、展览馆等公益开放力度,拓宽社区居民接受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推动社区安全体验场所建设,三年内每个社区达到有50-100平方米基础馆,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100-200平方米标准馆;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

3.有人员。建立社区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选取熟悉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要依法建立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应急疏散预案,落实相关责任人。

4.有演练。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每年组织火灾、地震等群众性主题场景式逃生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5.有氛围。在社区、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橱窗,在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经常性播放安全常识和安全提示;策划创作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等,设计编印安全手册、海报、挂图、横幅等,在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广泛投放;定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区演出等活动,浓厚安全氛围。

(四)安全宣传进学校。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保障师资、教育资源、时间、场地。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

1.有授课。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丰富学校安全教育资源,推广典型教育活动,推动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幼儿园及中小学要保证安全教育时间,每次家长会固定安排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内容;鼓励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设安全选修课或安全知识讲座。

2.有机制。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安全专题讲座。

3.有平台。用好安全教育平台和各类安全教育资源,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安全专栏。

4.有活动。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第二课堂”,结合实际开展安全宣传专题教育活动;聘请“校外安全辅导员”,开办安全知识小课堂、移动课堂等;利用寒暑假期开学前后,开展以安全知识为主题的开学教育和安全教育进军训、进夏(冬)令营等活动。

5.有资源。加强中小学与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共享安全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安全体验教室,积极推动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拓展安全教育校外实践领域。

(五)安全宣传进家庭。积极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建设。以生活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挥安全宣传走进家庭、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

1.有载体。将家庭安全宣传教育融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面向家庭宣传安全防护知识,提升家庭成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

2.有活动。推广家庭安全方面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扬安全家风,立安全家规家训,深植家庭安全理念;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我把安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的安全家书”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邻里联谊和家校共建活动。

3.有技能。广泛开展家庭“安全明白人”活动,提倡健康的家庭安全行为及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安全行为和生活习惯;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掌握避险逃生技能,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4.有资料。编印发放家庭应急手册、安全读本、安全倡议书、知识卡片等,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百姓宣讲、广场舞、文艺演出等活动,普及家庭安全常识。

5.有储备。提倡家庭基本安全教育、保险等资源投入,推动建立并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引导家庭储备简易应急物资,鼓励有条件的辖区面向家庭免费发放应急安全包、灭火器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安委会,镇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和各村、各社区要充分认识“五进”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各自行业和辖区实际制定专题实施方案,并切实推进落实。

(二)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安全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运用和实践推广,深入社区、学校、农村、家庭,面向企业职工、学生、村(居)民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3

脑卒中

脑卒中,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中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血管的急性损害。分为脑梗死(缺血性)和脑出血(出血性)两大类。

两者通常的发病时间不同:脑梗死常见于睡眠期间,患者发病后往往有头昏、口角歪斜、单侧肢体乏力和麻木、偏盲、言语不清等症状;脑出血则常于活动、劳累、用力或精神受刺激时发生,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症状,甚至出现嗜睡、昏迷、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者,院前死亡率较高。冬季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

家庭急救方案:

1.及时识别。当发现患者在家中、路边、厕所等地方突然摔倒,一侧肢体无力或言语含糊,并表示头痛、恶心或想吐时,要首先想到脑卒中。

2.立即让患者保持镇静,减少活动,拨打急救电话。

3.不要以为休息就可缓解病情,因为即使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仍需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4.脑卒中患者病情往往会逐渐加重,家人需将患者移动到家中安全温暖的环境,使他们采取昏迷(侧卧,双手向上弯曲摆放于头侧,如婴儿睡姿),并谨防神志不清患者因为呕吐发生窒息。

5.一定要保持呼吸通畅。解开衣领、腰带;如有假牙也需及时取出。

6.稍抬高头部,有助降低颅内压力。

7.如有呕吐,可打开患者口腔,用手帕等清理口腔咽喉部位呕吐物;如有抽搐,给患者口中咬一根筷子,防止发生咬伤。

8.做好言语安慰,并帮助按摩患侧肢体,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改善患侧肢体的麻木症状。

9.如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很可能已出现心跳停止,有急救经验者可触摸颈动脉确认,无急救经验者则可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操作方法见文末)。

10.就近送医,禁忌长途转运。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心脏病急症,多表现为不同程度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及生命,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一半的患者未能送到医院便已死亡。

家庭急救方案:

1.及时识别。一旦发现有人突然捂住胸口,倒地或从座椅上滑落,并表示有胸痛、胸闷,左侧肩背部疼痛和喘不过气等症状,需及时想到心肌梗死发作。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无家人在场,需要及时联系家人,在急救人员赶到前,患者需要就地平卧。

3.稳定情绪,平静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耗氧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用力咳嗽。

4.协助施救者不可拖拽患者或搀扶患者步行至医院救治。

5.有供氧装置的情况,例如家中有制氧机,应立即给予吸氧。

6.冠心病患者日常身边应常备急救药物。心梗发作后立即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或硝酸甘油片1片,并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3片肠溶片或12片普通片)。

7.如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操作方法见文末)。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可伴有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其是抵抗力较低的中老年人,在寒冷冬季如不注意保暖,着凉后常可继发支气管感染,诱发老慢支急性发作,严重者还可出现严重气喘,甚至呼吸衰竭。

家庭急救方案:

1.“老慢支”患者着凉后出现咳嗽,咯脓痰症状时往往提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了,如症状轻微,不伴有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时可至呼吸科门诊就诊治疗。

2.如患者有明显喘息、呼吸困难症状,口唇紫绀时提示存在呼吸衰竭可能,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院急救。

3.如有供氧装置可立即给予吸氧。

4.如家中备有吸入性平喘药物,如特布他林气雾剂,可立即给予吸入,如有微波雾化装置也可雾化吸入平喘药物。

5.保持环境安静,平静情绪,降低氧耗。

6.帮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及时排出,以降低支气管的呼吸阻力。

7.此外,平时应重视感冒的防治,寒冷时增加衣物,每年进行流感疫苗注射预防感冒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也为冬季好发病。常见的病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饮酒后剧烈呕吐、严重的胃炎、胃癌等。临床最常表现为呕血、呕咖啡色液体、黑便、血便。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称为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此时患者出现头晕、冷汗、无力等休克早期症状,甚至出现晕厥和意识障碍等严重休克表现,可危及生命。

家庭急救方案:

1.按照上述症状识别消化道出血不难,但仍有部分人并无呕血、血便症状,仅表现为单纯的休克,此类人群往往都有上述消化道疾病病史,需警惕。

2.拨打急救电话或乘坐快捷的交通工具如出租车转运至医院急救,同时要避免颠簸。

3.立即停止饮食,膨胀的胃不利于止血,且食物对病变的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会加重出血。

4.稳定患者情绪,避免隋绪激动导致出血加重。

5.及时清理口腔,保持侧卧位,预防呕吐物导致的窒息。

6.如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虚弱无力,提示出血较多产生休克症状,可将患者摆放为头高脚高v型,保证其心脏供血。

7.饮酒后剧烈呕吐导致出血的患者,需嘱其尽可能控制呕吐频次以减轻胃部进一步损伤加重出血。

咯血

咯血主要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包括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患者表现为咳嗽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呈喷射状。

家庭急救方案:

1.让患者面朝下趴着,采取头低脚高的,以方便血液从口腔流出,避免发生呛咳和窒息。

2.可使用手帕、毛巾等帮助清理患者口腔内容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急救。附:胸外按压方法:

双手交叠,垂直按压双连线中点位置的胸骨,以胸廓明显下降5厘米左右的力度为宜,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直到急救专业人员到场。急症发作时的自救小技巧。

1.老年人为急症发作的最常见受害对象,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急症发作时可能无法正常通过电话和家人取得联系,建议事先和家人商量好,如果接到患者电话后听到的是话筒敲击的声音或无人说话,可视为急救信号。

2.老年患者外出时建议随身携带一张写有自己身份、住址、亲人电话、患病情况的小卡片,一旦在外发病,可以给旁观者和急救人员提供确切信息,方便施救。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4

【关键词】农村;农民;医疗救援;院前医疗救助1 现状与背景

急救医学将急救的过程分为“ 院前急救、急诊处置、ICU 观察”三个阶段。所谓“ 院前急救”(First aid) 就是指从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始,到救护车把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 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 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病员能否得到有效救助与生命的延续。在我国中、西、北部广大的山区农村地区,院前医疗救助系统有待完善,并呈现出下列特点。

1.1 农村空巢现象突出,留守老人与儿童自救意识差及自救能力不足:自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城市与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年从内陆省份吸收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与年轻劳动力的海边移动相伴随出现的是内陆地区的空巢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1]。同时,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空巢现象将持续今后一段很长时间。据专家估计,内陆省份如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等广大农村地区,50%以上的主要劳动力均长年在外地打工,涉及到几乎大多数家庭。以湖南为例,2008 年湖南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66 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50%,有的甚至达到了60%-70%以上[2]。随着年轻人外出,把老人与儿童留了下来,从而出现了倍受关注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与空巢现象。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1.8 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医疗与精神状态亟待社会关注。从人群发病谱来分析,老年人与儿童却又正好是疾病多发人群,同时,农民急诊发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据宁夏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居民急诊年发生率为1.81%,发病特点是白天发病者比例(71.15%)高于夜间(28.85%);急症突发比例(75%)高于原患慢性病突然加重者(25%),急诊病人前五位主要病种分别为外伤骨折、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腹痛、高热、妇产科急症[3]。在农村,病人患病后自救意识差,延长甚至耽误了院前救助的机会。有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总计2129 名村民中,在“如果病情不很紧急,你会因此就医吗”的问题调查中,72.29%选择“不会立即就诊”, 而选择“立即就诊”的只有27.71%[4]。象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通,从而形成了“小病不看,大病小看”的局面。因此,无论老年人还是儿童,一旦生病,自救意识差,同时自救能力也差,已严重地影响了病员获得被医学救助的机会。留守老人去世后多天才被发现的事例,在网上也可见报到,这说明这一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1.2 自然条件差,急救站点不全,交通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院前获得救助的时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相较差,农村急救网络体系不完善,急救网络覆盖不全,存在许多急救盲点[5],再加上交通不便,影响院前获得救助的时间。以湖南省的浏阳与汉寿两县为例,两县市最大急救服务半径平均为16. 1公里, 最远为36公里, 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约0. 5小时, 最长达2 小时[6]。有调查显示,在影响被调查者就诊地点选择的因素中,“道路交通状况及运输工具条件”首位,约占38% ,排在“医疗技术质量”(32%)与“医疗费用价格”(27%)的前面[4],这表明交通因素仍然是影响农村就诊地点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二县属于内陆省份中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区。2002年度浏阳市人均GDP为6230元, 汉寿县为4700元[7]。在2007年浏阳县已是进行国内百强行业,而汉寿县则地处洞庭湖平原,区内水陆交通均很便利。相对其他偏远山区县来说,无论经济能力还是交通条件,都比山区县好得多。以湖南省的沅陵县为例,该县属典型的山区县,县域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最远的乡镇离县城100公里以上(如七甲坪与五强溪二个镇),境内多山,交通极不便利。相邻乡镇之间相距有远有近,平均约30-40公里。以各乡镇卫生院为中心,计算服务半径,平均在30公里左右,再加上山区路难行,以此推测,急救反应时间平均计算最短也得2 小时。相对而言,在自然地理上,沅陵县地处我国中西部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区,与我国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等区内的县份相对,自然条件更不占劣势。因此,对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农民一旦患重病,需要医疗救助,其院前花费的时间将是对病员生命的最严重威胁之一。今年9月12日晚7点左右,我乡董山溪村村民张茂国被毒蜂蛰伤,伤情较重,因距我卫生院达20多公里,又无交通工具运送,只能在最近的村卫生室进行处理,直到13号的上午10点才送到我院,已出现了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紧急抢救处理的同时呼请沅陵县人民医院120车接病人,我院距县城45公里,山路崎岖,来回最快也需2个多小时,因受伤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致病情过重,二天后只得又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怀化市人民医院抢救。前后20多天,花费十多万元才救回了性命,这给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1.3 急救器械装备与人员配备不足,救助能力相对差:同样以上述二县为例,在急救装备上,在县、乡二级医疗单位中,30. 4%的乡级医疗机构中没有配备洗胃机, 60%无救护车系统设备,76. 8%没有配备心电监护仪,85.5%的医疗机构无呼吸机急救设备;在机构设置上,69家单位中11家( 16% )未设立急诊科;在人员上,急诊科医务人员总人数为321人, 其中医生172人, 护士119 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学历以中专和专科为主, 共占86. 9% 职称结构中以初级( 46. 7% )最多[6]。有报告显示,县、乡二级医疗机构承担了农村首次急诊病人救助任务的80%[4],尽管约80%的病例均为常见病与多发病但,仍有约15%的病人需异地转诊[3]。同理,上述二县属内陆县份中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属比较好的。有研究表明,对浙江、湖南、云南三省份进行卫生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经济当地卫生事业水平与当地经济发达水平高度相关[8],同理类推,对于我国中西部大多数省区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其急救设备装备与人员配备,不可同日而语,这自然严重地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救助能力。这表明急救器械装备与人员配备,与之相联系的救助能力不足,影响急诊抢救。

2 完美农村院前急救的设想

如前所述,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特别在中国广大山区农村。因为历史等诸多原因,一时改变这些困难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近期角度与中长远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步骤的解决,这或许是可取之策。

2.1 近期策略完善农村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对于农村急救网络的构建,有村、镇( 乡) 、县( 区) 、市四级的提法[5],实际上由于市级医疗机构极少承担急救工作[4],建立村、镇(乡)、县三级院前急救网络更符合实际需要。这种网络包括三条三级网络,即村、镇、县三级,信息、网络与医疗救助三条网络。信息网络负责对区域内所有急救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由村、乡(镇)与县三级构成,各级有相应的负责人。村级以卫生站负责人为责任人,收集本村的疾病相关信息,乡镇级以急救中站为负责人,县级以急诊科为责任人,以保证信息畅通。

交通网络负责对急救病员的转运与临时急救。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或卫生院)在这个网络承担核心工作。每个乡镇医疗机构(医院或卫生院)配备至少一台急救车与相关设备是必要的,并组建农村120。

医疗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应由村-镇-县三级共同组建。急救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力求完成80%的急救工作任务,以村级、县级为辅,村级完成临时救助,县级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救助。力求做到普通疾病不出乡镇,大县不出县,重大疾病才到省城三级医疗机构的局面。

打破行政区划,开通农村120网络:“把120急救体系建到农村去”,这是湖北省十堰市急救中心暨市120指挥中心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规划的目标。在我国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而如何把医疗急救资源配置到农村中去,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院前急救保障,十堰市在2006年就创造性走出了一步:把120急救体系建到农村去,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体系,为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服务和谐农村建设作出了有益尝试,效果明确。由于大多数山区农村的村、乡、镇比较分散,医疗急救属于时间性非常强的工作,就近救助对于医疗急救的非常必要的。因此,紧急医疗救助不应受行政区划的局限,同时,把农村各乡镇的120急救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达到相互支持的作用。

2.2 中长期策略增强农民的防病与自救意识:在农村“小病不看,大病小看”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源于经济上的能力不足,部分原因归结于农民防病治病意识非常淡漠。随着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这一状况有所好转。如果从根本上改善上述局面,光有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农民兄弟进行防病治病的教育,这些工作可以视为民间自身的,也可以视为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投入更多地关注,让各村镇卫生室工作人员,对农民兄弟进行广泛地医学知识宣教,对增强农民防病治病与自救意识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改善政府的投入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养老:多年来,政府在“三农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城镇化建设、集中养老、农民“退休金”,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投入等等。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可以让农民居住在人口比较集中乡镇,集中解决供电、供水、通讯、医疗、上学等生活实际问题,对农村空巢的后养老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待加强;养老院、敬老院作为政府倡导的养老方式,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实行多年,但大多数农民抱着“死了也要死在自已家里”的传统习俗,未能有效地把农民吸引过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政府还计划与落实农民的“退体金”,年满60岁农民可以从政府拿到一定数目的生活补贴,这些惠民政策体现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表现出的极大勇气与决心。设想一下,仅上述三项,政府的投入一定不会少。如果把上述三方面的投入综合起来使用,例如,以政府投入为主在集镇中建养老院,把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发“退休金”,这样可吸引更多的农民到集镇中的养老院中居住,万一老人生病,相互有个照应,这样对改善农村空巢后自救能力不足发挥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展望

作为占中国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卫生事业,应该受到广泛地关注。农民患急诊,其院前救助体系目前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近期角度,有效的县-乡-村三级三条院前急救网络,即信息网络、交通网络与医疗救助网络,以及妥善处理紧急医疗救助就近原则,可望对缓解现阶段下农村院前急救现状发挥正向作用。从长远地角度,政府需在三农投入的方式上改变策略,把农民“退休金”、新农合医保、城镇化、养老院等投入有机结合起来,以弥补农村空巢与老年化等带来人力不足,同时加强对农民防病治病与自救能力的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现实需要, 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

参考文献

[1] 杨淑琼,刘河元.“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3):325-328.

[2] 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2008年湖南农村劳务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R/OL]. stats.省略/tjfx/dfxx/t2009- 02- 05- 402536026.htm.

[3] 李吴萍,宋琦如,王禄生,王瑞儒,刘槟红,王维成.宁夏农村居民对急诊服务体系需求与利用调查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2):239-242.

[4] 滕永军,王燕炯,杜婉丽,王金文.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急诊医疗卫生需求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2):11-13.

[5] 金薇,汪东亮,周玉皆,张志猛,王雪山,陆永姝.宿迁市农村急救网络运行现状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0;11(2):28-30.

[6] 周亮,肖水源,刘志宏,冯早成.湖南省两县市乡级医疗机构中毒急救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114-116.

[7]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年鉴[M]. 长沙: 湖南省统计局, 2002.

[8] 胡敏,郭,赵晓华,孙振球,郭海,高敏,许丹,肖亚洲,曾芳,曾游哲.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状况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7):692-696.

作者单位 419623 湖南省沅陵县北溶乡卫生院1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5

为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以下简称“五进”),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省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市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和县安委会关于印发《县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进一步增强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宣传重点

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宣传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重要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形势任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

务宣传,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

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工作举措。重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

法制标准。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标准,宣传党委政府、部门单位的安全监管和管理职责,宣传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权利、义务,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

安全知识。广泛宣传和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

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营造良好的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自救互救。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创新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体验式宣教”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与应急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三、阶段划分

按照全县统一部署,我镇的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推动探索阶段(即日起至2021年6月)。

各单位在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广泛宣传动员,全面部署推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开展。同时,选取一部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单位开展试点,分别针对“五进”中每个场所的特点进行重点探索。

(二)总结推广阶段(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

认真分析全镇“五进”活动开展情况,特别是“每一进”试点探索情况,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完善措施,形成制度性成果,在全镇推广。

(三)持续深化提升阶段(2022年7月起)。

各单位按照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制度性成果,持续深化活动开展,不断提升活动质量。

四、任务措施

(一)安全宣传“进企业”

1.任务: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增强企业防控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筑牢安全管理防线,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2.措施:(1)健全制度。企业要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与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形式,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2)强化培训。要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出发点,紧盯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结合岗位风险防控,突出岗位应知应会教育,聚焦一线员工事故防范能力,扎实开展“岗位大过关”安全教育活动。结合开展专家指导服务,推动企业做好风险辨识防控、隐患排查整治、按章作业等工作;推动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行业企业开展员工岗位过关体验活动,充分利用县、乡安全体验馆和体验中心,强化体验式培训。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安全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3)开展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了解生产、为企业安全管理建言献策;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讲堂、安全隐患“随手拍”、安全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励引导全县广大青年职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参与安全生产管理。(4)典型引领。深入开展“查保促”“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安全文化建设、“防灾减灾日宣传”、“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邀请新闻媒体走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一线面对面”等报道活动,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5)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和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安全文化创演活动,推进安全文化“进车间、进班组、进走廊、进食堂、进宿舍”。设置安全宣传栏和岗位安全标识,悬挂张贴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安全生产系列挂图、风险警示公告、安全操作提示、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设置岗位安全描述、风险公告、警示提示、安全操作规程等标识,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宣传专栏,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宣传片和安全提示。

(二)安全宣传“进农村”

1.任务:建立农村安全宣传有组织体系、有展示窗口、有便民册子、有广播设施等“四有”工作机制,提升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普及体验式安全教育,拓展安全宣传手段,全面提升农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

2.措施:(1)营造氛围。在村庄社区安全文化主题广场与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橱窗,张贴安全宣传画和标语,在景区、主要道路、主要街道等重要部位,依法设立相应安全警示标识;根据不同地域、村庄等特点,因地制宜,完善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设施、区域标识,充分发挥乡镇安全教育体验中心作用,增强安全宣传的普及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2)有机结合。推动安全宣传纳入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休闲农业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之中;利用乡村广播、村民大会、村民议事会以及集市、庙会等,重点开展交通、消防、居家、农机等安全宣传教育;结合村规民约的制修订,鼓励村委会结合实际出台《村民安全行为规范手册》,建立乡村安全重点对象“特殊关爱”和“邻里守望”制度;结合各地实际,利用“村村响、户户通”广播,惠民电影、“科学辟谣”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3)充实队伍。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安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等在农村安全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支教教师等队伍的作用,调动其在工作之余兼任安全宣传员;鼓励支持本地党员和热心村民担任安全宣传员,引导广大乡村开展契合本地实际的安全宣传活动。(4)开展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创演活动,鼓励民办文艺团体、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针对农村人特点和喜好,进行安全文艺创作,在农闲、节庆、民俗活动和农民工返乡等时机演出,发扬琴书、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接地气的“家常话”,群众喜闻乐见、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安全科普宣传内容情节化,切实把安全常识宣传到群众心坎里;依托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定期到农村开展安全宣教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建筑施工、交通安全知识宣讲和防灭火应急演练。(5)精准宣传。充分发挥图书馆、活动室等场所的安全教育功能,在乡村公共设施、人群聚集地合理设置安全宣传橱窗,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利用农闲、节庆、集市、庙会等民俗活动和农民工进城、返乡等时机,针对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孤寡、智残障等不同对象,开展精准化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普及灾害应对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火灾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三)安全宣传“进社区”

1.任务:广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增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加大社区公益宣传力度,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2.措施:(1)营造氛围。在社区、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安全生产宣传栏、橱窗,在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经常性播放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知识和安全提示。策划创作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等,设计编印安全手册、海报、挂图、横幅等,在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广泛投放。(2)配备人员。建立社区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选取熟悉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要依法建立安全宣传教育制度、责任人和应急疏散预案。(3)开展活动。将安全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的评定工作;发挥社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在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消夏晚会、社区演出等活动,制作发放《社区安全知识手册》,推动“安全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评选活动。(4)加强演练。结合实际,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安全应急演练。结合本辖区和社区实际,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火灾、地震等群众性应急演练,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社区安全宣传阵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加大各类科技馆、展览馆、体验馆等公益开放力度,拓宽社区居民接受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推动社区安全体验场所建设,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

(四)安全宣传“进学校”

1.任务: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保障师资、教育资源、时间、场地。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和教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宣传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安全理念。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

2.措施:(1)纳入教学。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安全教育时间幼儿园及中小学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安全教育课,每次家长会固定安排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内容;中等、高等和职业院校开设安全选修课,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安全知识讲座。(2)营造氛围。在学校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两微一端”等平台设立安全专栏。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循环播放安全知识和安全提示;在走廊、教室、食堂、学生公寓、实习实训场地等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提示标语。(3)开展六个一活动。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将安全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害处置预案,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安全专题讲座。向学生发放《校园安全知识手册》,在图书馆、活动室设立安全角,提供安全知识读物借阅和电子资料下载;丰富校园安全教育“第二课堂”,开办安全知识小课堂、移动课堂;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示范课、公开课、安全讲座、应急演练、安全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利用寒暑假期开学前后,开展以安全知识为主题的开学教育和安全教育进军训、进夏(冬)令营等活动。(4)共建共享。加强大中小学与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联系,搭共建单位,结安全对子,共享安全教育资源;用好安全教育平台和各类安全教育资源,在各类科技馆中植入安全教育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安全体验教室,积极推动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拓展安全教育校外实践领域。(5)考核测试。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针对教师职工的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置能力考核;至少组织一次针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测试。

(五)安全宣传“进家庭”

1.任务:广泛开展“安全宣教进万家”活动,积极推动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建设。以生活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发挥安全宣传走进家庭、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安全教育,汇聚关注安全的家庭合力。

2.措施:(1)营造氛围。各级通过广场集中宣传、文艺演出、深入居民家中走访等方式,编印发放家庭应急手册、安全读本、安全倡议书、知识卡片、安全手册、明白纸,利用宣传栏和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制作播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专题节目或安全公益广告,普及家庭安全常识;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掌握避险逃生技能,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2)开展活动。开展“我把安全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的安全家书”“家人叮咛促安全”等家庭成员参与的邻里联谊和家庭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家庭“安全明白人”活动,提倡健康的家庭安全行为及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安全行为和生活习惯。把家庭安全宣传融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面向家庭宣传安全防护知识,提升家庭成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安全秩序。(3)提升技能。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查找、消除安全隐患,掌握避险逃生技能,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家庭普及高楼火灾、交通意外、地震等应急安全逃生技能。(4)储备物资。提倡家庭基本安全教育、保险等资源投入,推动建立并推广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引导家庭储备简易应急物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各单位要牢固树立“抓宣传教育就是抓落实、抓治本”的理念,将安全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民普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有机结合,一并部署推动,扎实落实本行业领域的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内容。

(二)突出重点内容,建立长效机制。

各单位要完善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协作机制,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的作用和优势,广泛开展安全宣传。加强镇安全教育体验中心解说队伍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活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督促抓好活动落实。要加强政策支持、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积极拓展社会资源进入安全宣传的途径,拓宽社会化市场化筹资渠道,为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三)精心制定方案,分级培树典型。

各单位要按照全镇方案部署,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工作实际,精心制定“五进”活动实施方案、实施计划。“每一进”分别选择1个基础好的单位作为前期试点先行单位(进家庭结合进社区、进农村确定试点单位),各单位要根据承担的工作职责和所监管的行业企业、单位,分别选取1个以上基础较好的单位,重点培树。

(四)强化督导检查,注重活动实效。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6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a)-113-02

急性中毒是儿科常见急症,是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中毒小儿84例,现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防止小儿中毒的发生,及时准确地抢救小儿中毒,降低小儿死亡率,提高小儿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病人,其中男54例(64%),女30例(36%);年龄1~3岁45例(54%),4~7岁32例(38%),7~14岁7例(8%)。中毒类型如表1所示。

患儿临床表现:发病急,多在10 min~1 h之间发病(70例,83%);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重者表现为气促、昏迷、皮下出血、烦躁、流涎、肺内音、瞳孔扩大或缩小、四肢震颤、血压变化、心电图异常。

1.2 方法

入院后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1995年颁布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草案)[1] 立即进行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

对以上患者进行以下治疗:阻断毒源,清除毒物:催吐、洗胃、清理皮肤、将患者搬离毒物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应用特殊的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保护重要脏器;血液透析(2例)。

2 结果

转归:痊愈82例;死亡2例,其中1例系3岁小儿,误食拌有毒鼠强的花生,家长发现迟(超过2 h),送院已死亡,另一例为11岁小儿,因家长吵架,生气吞食安定100片,发现迟(超过10 h),送院已死亡。随访痊愈病例,未发现明显的后遗症。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急性中毒男孩多于女孩,这与男孩好动好奇有关,从而导致易误食毒物;且年龄多集中在1~3岁及4~7岁,此阶段小儿社会集体活动增多,往往好奇、多动,易发生意外事故,如溺水、烫伤灼伤、坠床、坠窗和错吞药物以致中毒等[2],尤其是一些家庭疏于管理,如民工家庭,居住环境差,家长本身就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易造成误食毒物,特别是拌有灭鼠药及杀虫剂的食物。从中毒类型看,以家用杀虫剂、灭鼠药最多,这与市场上杀虫剂、灭鼠药管理不规范,以致随便销售、使用有关;其次是药物中毒,见于家庭药品管理不当,小儿自行误服,或家长文化水平低,错喂、过量喂,值得一提的是医原性药物中毒,各级诊所、药店行医者及销售人员水平参次不齐,指导不当甚至错误而导致的药物中毒时有发生。本资料与曾报道[3]的108例儿童医原性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相符。年长儿心理承受力差,因为家庭不和、成绩差或被老师同学误解等压力而自杀的也占一定比例;第三是农药中毒,无任何警示的随时随地喷洒农药,甚至边喷洒,小儿边在周围玩耍,随便用饮料瓶盛农药,造成小儿误服,其他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也占相当一部分,酒精中毒中有2例系家长给小儿物理降温时酒精浓度过高所致。

本组小儿急性中毒抢救显示,小儿急性中毒多发病急,及时发现、准确治疗多能挽救小儿生命。这是因为小儿中毒多为误服,中毒剂量不大,而且小儿少有脏器基础病。

及时准确地对急性中毒小儿予以危重儿评分,对于指导治疗、急时准确抢救危重儿显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评分在危重及极危重的患儿给予高度重视,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改善,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及昏迷的患儿,采用血液透析效果显著。有学者用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治疗11例不同毒物引起的严重中毒患儿,取得较好疗效[4]。

为更好地保护小儿的安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担当起监护小儿的责任,给小儿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从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加强家用杀虫剂、农药、灭鼠药及药品的管理;通过媒体、卫生防疫部门宣传,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行医及药品销售人员的资格管理,杜绝医原性药物中毒;对急救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提高抢救技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1995,33:371-372.

[2]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 实用儿科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

[3]赖冰莹,林广裕,曾虹,等.儿童急性医源性药物中毒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4):321-322.

[4]顾松,沈颖,孟群.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治疗小儿毒物及药物中毒(附11例报告)[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1):26-28.

(收稿日期:2007-04-29)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7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家庭关怀;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86-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045

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属于临床心内科中多见病症,该病的发病率、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具体表现为冠状动脉突然出现持久性、完全闭塞的情况,进而导致机体血流的中断及局部心肌的坏死和损伤,不仅会危及到患者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1]。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非常突出,其实践效果也已经取得临床认可。为了客观评价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笔者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为本研究重点观察对象,同期选择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对比,分别选择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和单纯护理干预。通过对所有入选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各项数据进行客观对比,重点分析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救治水平及预后效果的临床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方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为试验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57岁,平均(65.00±1.12)岁。同时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60岁,平均(66.00±2.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救治程序中,对照组选择单纯护理干预,试验组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1)给予患者发放健康教育专业手册,并予以一对一康复指导,以举办讲座、小课题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将干预时长控制在0.5 h左右。(2)鼓励患者主动咨询疾病专业知识,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诊,复诊频率是1次/2周。(3)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宣教内容涉及到自我管理正确方式、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疾病预防方法、心理指导的正确方法及合理的生活模式等。(4)家属要长时间陪伴患者,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劝导,并鼓励患者接受治疗,通过缓解其不良情绪,促使养成治愈信念,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生活及工作,有助于患者康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SAQ方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客观评定,SAQ表中涉及到19个条目,共有5个维度,分别是躯体活动的受限度、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及心绞痛的稳定状态等,得分0~100分,得分和患者机体功能、生活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躯体活动的受限度、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率及心绞痛的稳定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达49%,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尤为重要[2]。一般而言,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是恢复期患者大多会存在着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这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严重不足,加之不了解接受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因此会对自身疾病失去信心[3]。不仅如此,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大多都会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不仅会对其健康恢复带来影响,而且同样会影响其正常生活,而配合家庭关怀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及家庭关怀,在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抑郁及焦虑心理[4]。本研究入选的所有患者中,试验组救治程序中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对照组选择护理干预,发现试验组患者SA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方案强调以患者个性化差异及疾病特征为出发点,通过给予患者合理用药,给予患者详细介绍科学生活方式以及疾病危险因素,从而提升患者整体的依从性[6]。与此同时,通过发放宣传书籍、宣传海报以及举办讲座等方式,用以丰富其各种专业知识,有助于患者接受院外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自理能力,在改善其精神状态的基础上,加快疾病恢复。不仅如此,通过给予患者家庭关怀,还能保证患者的各项康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再配合患者家属的督促及鼓舞,确保患者按量按时完成各项康复运动,保证康复计划的有序展开[7]。除此以外,开展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方案后,患者及其家属都可以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各项专业知识,在积极参加专业讲座的基础上,及时吸收各种新型防护知识与康复方案,再引导患者调整自身运动疗法方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躯体活动的受限度、治疗满意率,而且还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是改善其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绞痛的稳定状态的重要保证[8]。

综上所述,基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其救治程序中选择护理干预并家庭关怀方案意义重大,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是提升患者预后水平的重要保证,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沈莹,张学萍,马小艳,等.以病因分型定义对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27-229.

[2]曹松梅,赵阳,严金川,等.院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8):1350-1353.

[3]李姝颖.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77-779.

[4]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6-1048.

[5]李伟,卢明瑜,王伟民,等.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5):332-335.

[6]牛和平,张军,袁琛,等.血栓抽吸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介入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12):3335-3337.

[7]周莲,江敏,文玲,等.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76-1378.

[8]韩盖宇,王颖,谢庆,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手术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98-1100.

家庭急救小常识篇8

关键词 家庭;消防;联动;产品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60-02

0引言

现在,许多家庭都用上了煤气、液化气,家用电器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这些设备在安装和使用时虽然考虑得周详,但经过多年使用引起的管材老化,都有可能出现灶具漏气、电线短路等情况,从而成为家庭安全的隐患之一。当然引起火灾还包括其他原因,诸如人为放火、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地震、风灾等等。尽管这些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但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预防和应对火灾是始终是保证安全家庭生活的永恒话题之一。

从家庭的环境分析,一般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居多。虽然它是主要的灭火工具,但家庭发生火灾情况的时间、位置和原因有时无法预测,比如火灾可能会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晚,这时人们不仅不能感知火灾的威胁,而且容易错过及时知火、救火和逃生的最好时机。因此需要整合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家庭火灾自救产品,以便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挽救受火灾威胁中的生命。

预防火灾意识的形成重在教育,而面对火灾时如何自我救助或协助受困者逃离火灾现场则需要完善且系统的消防产品。

1 家庭火灾消防联动产品的功能设计

鉴于上述,我们知道家庭火灾自救除了灭火器以外,还应该有配套的产品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效用,而这些家庭消防产品的存储与使用尚未完全普及,这与消防产品配套设计不完善有一定关系。我们知道零散的家用维修器具经过箱体化包装设计后不仅易于收纳和存储,而且早已普及使用,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由此,我们可根据家庭火灾的特殊性来选用配套的火灾自救产品,将它们箱体化包装、模块化整合,并加入智能元素,这样不仅可使规范的消防产品进入家庭,还能开拓更多的火灾自救产品的消费市场。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产品应该具备以下基本作用:帮助用户及时发现火灾出现的信号;有完善的联动机制;协助用户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就将其扑灭;协助用户逃离火灾现场等。

所以,理想化的家庭消防联动产品总体功能具体表现在:产品本身装备的报警系统“感触”到火灾前的烟雾、温度升高、可燃气体密度增加、明火等等可疑信号后,会自动发出特殊警鸣引起用户注意,此时产品通过联动机制自动切断家用可燃气体阀门与非消防电源总开关,并将火灾信号传输到小区物业管理处和就近的消防部门,同时产品应急照明自动开启,以便(在夜晚)用户快速找到消防设备的位置,取用灭火器材及时扑火。

根据这个总体功能,我们可以分析出它包含的功能模块有:烟感功能模块、温感功能模块、气感功能模块、光感功能模块、消防联动功能模块、应急照明功能模块、灭火功能模块、、防护功能模块以及与救生相关的辅助功能模块等等。

2 家庭火灾消防联动产品构成要素

由以上各个功能模块,我们基本上可得出家庭火灾消防联动产品由以下子产品组成:烟感器、温感器、气感器、光感器、消防联动装置、应急照明设备、便携照明设备、手提灭火设备、灭火毯、防护面具、锤子、救生绳以及整合这些消防工具的包装箱。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各构成要素的作用。

2.1烟感器

烟感器是感应到空气中烟雾密度增加后而发出警鸣信号的火灾报警器。有离子式感烟探测器和光电式感烟探测器两种。它能现场声光报警;适合家庭、店铺、出租屋、酒店宿舍、小区等场所使用。烟感器如遇到房间空气中烟雾密度增加时,它会发射电信号给主机,此时主机会自动采取应急措施。

2.2温感器

温感器是对警戒范围中某一点或某一线路周围温度变化时响应的火灾探测器。因为火灾时物质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发生变化。温感器是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来达到报警目的。

2.3气感器

气感器是感应到空气中可燃气体密度增加后而发出警鸣信号的火灾报警器。它是将可燃气体感应转换为电信号以达到报警目的。

2.4光感器

光感器是基于光电效应的传感器,在受到可见光照射后即产生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2.5消防联动装置

家庭消防联动装置是火灾消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自动报警装置,消防联动控制器、传输设备、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等。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接收到火灾危险信号后,自动切断非消防电源总开关和可燃气体阀门等,为尽早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家庭住所的一种自动消防系统。

2.6应急照明设备

应急照明是在消防联动装置切断电源后,为使人员(在夜晚)能快速无误地找到灭火设备而设的应急照明部分,一般采用应急灯。它在扑火、人员疏散时提供照明的作用。

2.7便携照明设备

便携照明设备是方便用户在夜晚紧急救火或紧急疏散时使用的移动照明设备,一般多为体量较小的手摇式充电手电筒。通过它的辅助照明可方便用户快速找到火灾发生的位置和安全出口。

2.8手提灭火设备

手提灭火设备方便取拿,易于操作,因此是家用消防设备的首选。可供家庭使用的灭火器主要有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手提式干粉(超细干粉)灭火器。

每个家庭一般需要配备1~2个手提灭火设备。

2.9灭火毯

灭火毯是由玻璃纤维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的织物,能起到隔离热源及火焰的作用,可用于扑灭油锅火或者披覆在身上逃生。

它的特点是:没有失效期;在使用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绝缘、耐高温;便于携带,配置简单,能够快速使用,无破损时能够重复使用。

由于灭火毯是一种质地非常柔软的消防器具,在遇到火灾初始阶段时,能以最快速度隔氧灭火,控制灾情蔓延,还可以作为及时逃生用的防护物品,只要将毯子裹于全身,由于毯子本身具有防火、隔热的特性,在逃生过程中,人的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每个家庭一般需要配备1至2个灭火毯。

2.10防护面具

防护面具可避免人体吸入火灾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它有阻燃隔热功能,能保护使用者不受伤害和死亡。防护面具一般由阻燃透气的材料制成,保护整个头部免受火焰、热辐射和燃烧滚落尘粒的伤害,大大增强了在火灾中人员逃生和被消防人员发现的机会。

每个家庭一般需要配备三个防护面具。

2.11救生锤

救生锤也叫安全锤,是一种封闭舱室里的辅助逃生工具。它一般安装于汽车等封闭舱室内容易取到的地方,在发生车内出现火灾或汽车落入水中等紧急情况下,可以方便取出并砸碎玻璃窗门以顺利逃生。家庭火灾时常用于击碎窗户玻璃等硬物协助火灾逃生。

每个家庭一般需要配备一个救生锤。

2.12救生绳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们手握进行滑降的绳子,主要用于被困人员顺绳逃生。目前使用的救生绳主要是精制麻绳,绳的直径为6mm~14mm,长度为15m~30m。每个家庭一般需要配备一根救生绳。

2.13消防箱

消防箱是将以上消防设备集成在一起的包装箱。消防箱虽然是辅助消防设备,但是它承载的功能很多:

1)有提手功能,易于携带;

2)有箱体内模块化的合理布局,方便取用消防设备;

3)有与烟感、温感、气感和光感相对应的设计,比如孔设计;

4)有外接电源,以保证各个用电模块正常运行;

5)外表面的局部材质有夜光功能,以便夜间易寻找。

消防箱的合理化设计,令这些零散且大小不一的消防设备易于归纳和贮藏,使消防设备更容易进入家庭,另外多样化的外观设计可以满足家庭设计不同风格的需要。

3结论

家庭火灾消防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报警系统:探测火灾,传递信号系统;另一部分是联动系统: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启动消防附属设备的系统。联动性主要表现在当家内发生火灾后,报警设备首先探知火灾信号,然后传递给联动装置,联动装置接到信号,按照设定的程序,启动警铃、开启应急照明设备等设备,并切断非消防电源和可燃煤气总阀。其中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是消防专业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它是人们为了及早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家庭住所的一种自动消防系统。它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现代消防设施,是人们同火灾做斗争的一种有力工具。

我国政府对消防安全工作一直是非常重视的,1998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消防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而又十分现实的,“灾难”发生范围广、频率高,是常见的灾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发生。因此必须引入消防联动系统到千家万户,把火灾的危险降到最低。

上一篇:创业板指范文 下一篇:创业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