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2-10 10:27:06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篇1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律师、法律顾问、单学科就业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法学专业篇2

摘要: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为法学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普遍存在教材缺乏、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教师外语水平有限、课程设置等问题,所以在教材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系列合适的配套教材的产出,同时,授课教师也得想办法尽量提高外语水平并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改革

现今我国很多高校的法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有的法学院校开设的是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有的则开设的是诸如合同法和国际经济法,或者商法、国际法等课程。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对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好处,例如提高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法律专业外语水平,为后续的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在实践中法学本科专业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一、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课程学习,就如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只有当学习者接受的是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以及学习者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产生学习习得。高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难点问题主要在于学生接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技能水平过低,不能集中理解所获得的信息。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缺乏

就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市场上,可以说要找到一本比较好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非常难。现有的法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课程教材,要么就是全英文版教材要么就是中文教材里间杂些英文的解释或延伸阅读,对于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全英文版教材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教材价格相比较来说比较昂贵,学生不愿意负担或负担不起自己看不懂也听不懂的书籍;而且以笔者这些年对自己所承担的双语教材课程的寻求历程来看,这种间杂英文解释的中文教材也基本上是以中文内容为主,英文解释仅仅占到很少很少的比例,因此这种教材其实并不能算得上是一本真正的双语教材,因此这种教材并不利于真正开展双语教学;所以目前国内教材市场上缺少一本真正合适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

(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里,即使是一个班级,也是大概有三十号来人左右,而这三十名学生里,从其开始学习外语开始,各自的外语水平各异。进入大学后,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就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来说,有些高校现今已将大学英语四级与毕业证、学位证脱钩,所以有不少学生大学期间连大学英语四级都没通过,更何况于专业性更强的需要法律专业外语为基础的双语课程了。因此对于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他(她)进行双语学习的兴趣就要浓厚些;而对于外语水平本身就不太高的同学来说,双语课程学习可能就是难于上青天。另外,不少学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跟外语也打不了多少交道,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跟外语没有多大联系,就算是自己以后可能会从事跟法律有关的工作,但是也不一定需要用得上法律专业外语,所以对法律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双语教学既要考虑到满足外语水平高的同学的求知欲望,又要顾及到外语水平低的同学的接受程度,还得要注意与学生未来是否从事相关工作联系起来,的确是会有点顾此失彼。

(三)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的有限

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少高要求高标准,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学专业知识,还得具有较高的公共英语说、听能力以及法律专业外语的读、写、说等能力。而现实中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不少授课教师并非是英语科班出身,也没有得到多少国内或国外专业进修的机会,所以不少授课教师对进行双语教学难度也比较大;有些授课教师可以基本上用英文授课,但学生听起来又费劲,同时这又势必会拉慢教学进程、课堂互动性也不强。所以实践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授课教师更多的是使用中英文PPT或全英文PTT,同时辅以中文语言进行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达到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目标的效果;这就会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对策来探索解决:

(一)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配套跟上

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的合适教材的面世。对此种教材,可采用国内自编出版的教材。可由外语水平非常高的法学专业学者或教师,选择一本较好的国外外文原版教材进行适当地简化改编或者节选部分精华内容,②加入中国元素,根据中国文化、专业背景,结合中国法学专业大学生整体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准,进行适当地中文解释或注释。这种自编教材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将书籍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上,学生们也都比较能接受。

(二)提高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外文水平

高校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承担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的培训。如针对授课教师的开口难或者外语口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专门开设短期的外语口语班,聘请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授课的外语专业老师来强化训练。再者可与兄弟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组织授课老师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现在国家大力鼓励高校教师们出国访学等,授课教师可利用各种国家或者高校支助项目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短期培训,这样既可提升外语水平又可积累法学专业知识。

(三)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授课

双语教学因使用非母语的外国语言,因此对于运用非母语并不熟练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为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主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而且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为学生考虑,教师应充分注意并收集学生在课堂里的各种上课感受,以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为出发点,采取渐进渗透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尽可能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向学生讲授,以便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③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选择趣味性较浓的跟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四)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和双语比例

考虑到学生的外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并且法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不仅需要以法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同时还得需要法律专业外语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完公共外语课程后,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应设置一到两年的法律专业外语课程作为过渡性的衔接。以笔者这些年来的双语课程教授经验来看,法律专业外语课程的设置时间长短相当关键,没有上过或者仅学过很短时间的法律专业外语课程的学生相比较来说进行双语教学课程学习更加困难。故建议将需要双语教学的课程安排放在法律专业外语课程学完后的学期开设。同时双语课程中的外语运用比例也不要过高,毕竟是双语教学课程而不是全英文课程,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而不是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外语水平而已,因此最起码要做到让学生能听懂,掌握最基本的法律专业理论知识。

法学专业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法律咨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自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法学专业的学生从200多人上升到50多万,30多年增长了200多倍,但是,从2002年以来,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竟几次列文科类毕业生倒数第一,就业率的数据告诉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实生活状况。法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法律职业所需要的是法学专业基础扎实、分析问题能力强、具有应变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的法律人才。国家教育部《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讨会提出,应当突出法学的应用社会学科性质,法学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实践教学上。因此,对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成为必要。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应当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校内实践教学,例如课堂案例式教学、模拟法庭等;二是校外实践教学,例如法庭庭审旁听、法律咨询等。

一、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学习法学理论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式、模拟法庭教学模式。

(一)课堂案例式实践教学。案例式教学源于美国,是指在法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授课素材,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和讨论典型案例,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锻炼其法律思维和技能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它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生动形象地解释法律内容,深刻揭示其法理内涵。案例式教学对学生而言,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法律的热情,锻炼法律分析能力。对老师而言,能够帮助他们改观课堂授课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切忌不要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这样就违背了案例教学的真正内涵。案例教学还要求老师在上课前做好辅工作,如印制案例素材、购置共享案例资源等。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所谓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对诉讼的中心环节――开庭审理进行模拟实践,即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通过角色投入,开展庭审中的各项工作,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模拟法庭首先出现在美国,它以培养律师为目标,重视实务训练,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司法程序,注重律师在辩护中的技巧。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法科学生要加强教学实践训练,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法律咨询、模拟法庭、疑案辩论、实习等,因此,模拟法庭在我国法学教学中推广是必需的。

模拟法庭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模拟法庭,可以使学生提前体验职业角色;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捷的思辨能力;培养对案件的宏观把握和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系统应用能力。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存在问题。例如: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指导效果差;实践经费匮乏严重等。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比如在师资方面,可以鼓励本校教师兼职或参加法律援助活动,强化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提供法律援助获取赞助的方式来吸纳社会资金,以弥补经费匮乏现象。

二、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学完法学理论之后,走出学校,将理论真正的投入到实践工作中。该层次的教学活动应当包括庭审旁听、法律咨询等。

(一)庭审旁听。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庭审旁听是一种重要的直观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直接体会到实际案例的审判过程,直接观察到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对法条的应用,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庭审活动进行归纳、辨析。最后根据法官的判决,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印证。有些控辩激烈的庭审案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的法学理论得以升华。例如,学生旁听盗窃案件的公审,不仅对盗窃罪的构成和量刑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公诉案件的审理程序(开庭审理的准备、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的具体内容和运作过程一目了然。

组织学生庭审旁听,要密切结合法学专业教学进行,选择的案件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旁听前应当事先与当地的法院取得联系,让法院做好旁听安排;学生参加旁听后,指导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座谈、讨论,让学生对案件进行具体分析,允许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从适用实体法、程序法方面,评估法院庭审活动是否合法。

(二)法律咨询。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咨询活动,是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司法实践活动的又一主要形式。在这个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群众,直接了解群众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和意见;可以就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和国家法律规定,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解答和释疑;可以为群众解决好纠纷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办法;可以锻炼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识。

要使法律咨询活动受到良好的效果,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参加法律咨询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群众咨询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学生能针对各种具体问题准确无误地予以解答,为咨询的群众圆满地解决纠纷指点迷津。但学生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因此在组织法律咨询活动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分别负责。其次,学生参加法律咨询活动,应当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带队,随时指导并把关。最后,参加法律咨询活动的学生都要有咨询纪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自咨询者的基本情况、讲述的事实和提出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情况等。

参考文献:

[1]王俊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何勤华.西方法学史[M].中国惩罚大学出版社,2003

法学专业篇4

关键词:网络论坛;专业发展;优势;有效利用

随着当前武警院校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深入,合训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推进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军事法学专业如何才更具有军事特色,武警特点,如何才能促使专业发展,成为就一个关键的问题。

网络论坛,又称bbs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目前,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各种最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各种话题,网络论坛的出现,可以使教员在专业的发展中既弥补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缺陷,还能充分进行专业反思和学习,从而促进军法专业的发展。成为军事法学专业发展的新工具。[1](由于条例条令对于军人使用国际互联网的诸多规定,因此,我们此处的网络论坛仅指基于军队内部的局域网的内网网络论坛。)

1 网络论坛促进军法专业发展的优势

1.1 网络论坛的零技术

网络论坛的使用基本不需要任何技术的支持,只要能简单的操作电脑,能够进行文字输入,简单点自己开始一个话题就可以开始建立一个主题论坛页面,复杂一点的也不过是和管理员联系一下,申请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版面,自己作为版主进行论坛管理和交流。这种零技术的网络论坛可以使绝大多数的军校学员和教员加入到此中。作为军事法学的教员,可以很方便的在论坛上开始一个话题的讨论,可以很方便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专业知识,对学员的各种问题进行答疑和讨论。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的喜好情况参与讨论交流,获取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现在的武警部队院校学员和教员,几乎都各自有一台电脑,并且由于职业的关系,其网络都是内部局域网,使这种网络论坛的关注更容易成为焦点。更容易加入其中。

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与专业信息的获得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军事法学专业,它与社会法律和部队法律的发展都戚戚相关,以前教员信息的获得仅依靠教员自身来完成,而学员仅仅是单纯的接受各种信息,而通过网络论坛,教员除了可以将所收取的各种专业信息与其它教员和学员分享外,其它教员和学员也可将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在论坛上发表,从而使信息的获得来源的方式更为广阔,内容当然也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是教员自己需要某方面专业信息,还可以向论坛里的成员求助,有征对性的搜集相关信息,前面我已经提到,由于武警院校的论坛本身成员的关注度,其获得信息帮助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1.3 网络论坛的快交流

对于网络论坛来说,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交流容易,由于加入论坛本身没什么限制,而且由于是匿名的,大家往往会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会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冷场的情况,同时,由于网络论坛的交流即有即时性,就是你想到什么就可以马上发表,又具有延时性,就是话题一旦提起,只要管理员不移除,那么你无论在任何时候你有相关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从而可以给大家更多的思考空间。这种交流方便快捷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员往往会在论坛上提出更多的大家愿意参与其中的学习的讨论,特别是军事法学专业,更可以将许多在课堂上不易展开的专业话题放在论坛上让学员参与讨论,从而达到交流和学习的目的。

2 有效利用网络论坛,促进军法专业发展

2.1 充分发挥教员的引导优势

对于网络论坛的使用来说,教员可以很方便的发表自己的专业见解,发表和收集各种专业信息,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在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对于各种专业问题也可以在论坛上提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网络论坛不具有面对面的交流的特点,同时由于网络论坛网络特性,因此,做为专业教员必须充分做好引导作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由于武警院校的网络是内部网,因此,教员在论坛中具有明显的引导优势。表现在首先在于引导论坛成员有效的进行讨论和研究军事法学的专业问题,将讨论的内容尽可能的细化和多样化,比如专业知识研究,教学论事,教学案例讨论,教学课题探讨等,从而把握讨论的专业方向,尽量避免论坛成员在论坛里海阔天空谈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其次在于引导论坛成员进行健康的讨论的和学习,避免因意见的不同而纸上“兵戎相见”。最后就在于引导学员将专业的学习和网络论坛的交流有机结合,使论坛的交流成为其学习的助力。通过这种引导作用,教员即可以做到专业教学工作的有效延伸,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反思与研究[2]。而学员也在这种引导中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使学员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学员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效果。达到有效性的目的。

2.2 充分利用信息的强大优势

军法专业发展和专业教学的提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论坛信息广这一特点。军法专业的教学中,难免会由于专业性和武警部队院校教学的本身的特殊性,往往会使专业的教学显得缺乏生动性,但是网络论坛的广信息却为教员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因为网络论坛里的大量信息资源是大家共享的,也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将这些信息和课堂专业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会使学员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进行课堂延伸,使学员在课堂结束后仍可与教员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探讨,甚至于随着网络论坛的发展,关注论坛的人员会越来越多,一些离开院校走上工作岗位的干部,或者希望通过论坛了解相关军事法学知识的干部也会通过网络论坛进行学习和教员和学员进行交流,这将有效地帮助教员了解武警部队的前沿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完善军事法学专业知识的结构,不断对专业教学进行创新。

2.3 充分做好资料的整理反省

法学专业篇5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近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20**年,我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292所;20**年约为560所,4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20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20**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634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成功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22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30年前增长了200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号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习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因此,综合以上来看,从个人生存和利益来考虑,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平均数字就认为律师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强弱差距悬殊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甚至无钱交纳年检会或会费而被迫转行。对于初入行的律师来说,90%的其收入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虽然说成功的标志不是钱,但是对律师来说,其最有力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不好,这些都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上的巨大障碍。

法学专业篇6

 

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司法系统,培养政治素质合格、品德良好、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具有丰富司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公安、监狱、劳教、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行政执法、企业等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司法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司法机关开展信息化工作,特别在监狱系统中用于犯罪现场的调查取证,有助于罪犯现场管理,有助于对罪犯产生威慑作用,达到科技强警的效果。

 

开展司法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国司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绝大多数司法机关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信息化办公系统等。司法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司法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不容否认,缺乏司法信息技术人才是影响司法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一、司法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政治素质合格、品德良好、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具有丰富司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司法系统网络组建、应用与维护等职业能力与技能,在公安、监狱、劳教、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行政执法、企业等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本专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英语、应用写作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储备。具有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良好,政治素质合格,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就业领域

 

通过前期课题组在各司法系统的调研,结合基层干警的意见,确定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面向的主要单位包括司法系统、社会企(网络、软件等公司)事业单位等;面向的主要部门包括司法信息中心、网管中心及相关部门;面向的主要岗位包括司法图像处理、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与维护等岗位。

 

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和岗位的能力要求,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司法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三大技能培养,即司法网站前台美工、司法网站后台开发、司法局域网管理与维护。

 

其中,司法网站前台美工领域主要包含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工作岗位;司法网站后台开发领域主要包含编程语言使用、数据库运用、站点开发等工作岗位;局域网网络管理与维护领域包含局域网组建维护、安防管理等工作岗位。

 

三、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考虑行业需求,按照各类文件,考虑学生层次,本课题组构建“任务驱动”、“三领域”课程体系,即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构建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1.公共学习领域

 

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开设是为了培养司法信息技术人才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基于上述目的,结合各类文件的要求,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包含课程有:入学教育、军训(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

 

2.专业学习领域

 

专业学习领域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所需知识,具有司法信息技术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

 

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含两大专业技能模块和一大警务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包括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等内容,主要有photoshop、网页制作、编程基础、数据库、站点开发、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法、安全防范等专业课程;司法警察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含监狱学基础、监狱信息技术应用、散打、擒拿等课程。

 

3.拓展学习领域

 

司法信息技术专业的拓展领域主要包含勤务以及前沿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以及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知识,还要掌握治安管理工作、交通指挥与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值庭、执行、押解、安检、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企事业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巡逻、盘查等治安勤务能力,提升治安案件查处能力及交通指挥、交通秩序管理的警务能力,提升押解、看管的警务能力及参与民事、行政、刑事案件执行的警务能力等。

 

法学专业篇7

(一)多元化的世界与中国法学

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世界的多元性。而多元化的世界现象也会延伸到法律领域中,对此有学者指出“法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主要趋势。”[2]这种法律的全球化并不仅指简单的各国法律的一致性发展趋势,也包括各国法律以其自身的特性对其他国家所形成的影响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开放的国家都不能避免多元化的世界法律制度对本国法律所形成的影响作用。所以多元化的世界对以研究法律现象为使命的中国法学也会形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首先,通过接触多元化世界及其法律理论和制度,能够深化对法学问题的理解方式。也就是说,多元化世界能够对本国法律问题的研究提供比较借鉴的视角,有助于国内研究更新观念,研究成果不脱离于时代的发展。其次,通过多元化世界中的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够更为合理地解决国际交流中的法律实务问题,并据此发展完善本国的法律制度。即更多国际性法律实务活动,可以成为我国研究法律问题的丰富素材,有助于制度建设的合理性。

(二)多元化的世界与法学教育

既然多元化的世界对中国法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也会涉及法学教育领域。顺应多元化世界的现实要求所开展的法学教育,通过开阔学生的眼界,深化法律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真正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目标,否则学生观察和评价法律问题的方式可能会片面和狭隘,不利于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从更具现实意义的角度而言,以多元化世界为基础的法学教育,注重培养能够处理跨国法律实务问题的法律职业者,从而为我国在对外交流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促进中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健康发展。而中国法学教育要顺应多元化世界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适度的革新,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吸纳多元化世界中有关法律的先进理念和制度,以双语教学的方式传授法学知识便是改革传统法学教育方式的应有内容。因此虽然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仍然不能否定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意义。

二、多元化的理念: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不清晰及教学方式选择的随意性问题主要是源于该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对此,应确立以多元化为内容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将“世界”和“中国”作为两个基础要素,通过连接两者来体现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并据此决定其所应采用的教育方式。

(一)以世界为视阈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

在法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任何一个部门法知识的分析解说都应结合国外法律制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否则对本国法律制度的理解会缺乏准确性和必要的深度。因此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必须以世界作为其视阈,以此来实现该教育方式的独特意义。实际上,以世界为背景进行的法律问题的分析理解才是符合英汉双语法学教育的根本特征的,这种特征通过语言—情景—感悟三个环节得到体现。首先,在本来的汉语授课模式中加入英语授课的方式,从而产生的英汉双语法学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尽可能地再现国外法律制度的现实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国外法律制度的理解更加真实和准确。正是基于这一点学者主张在双语教学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指出“原版的教材特别是系统的法学专业教材,能够保证知识体系和文字描绘的准确性和系统性”[3]。通过英语学习国外法律制度也能够真正融入到外国法律的特有思维方式中,有助于培养更为灵活、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其次,在进入到外国法律制度情景后,能够促使学生对国外法律制度产生深层次的认知和评价,即“感悟”。用双语传授法律知识并不是要学生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来学习中国的法律,也不是要求学生用这两种语言浅层次地了解国外的法律,这两种目标完全可以通过单纯的汉语教学达到。所以英汉双语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融入到国外法律制度的情景中进而达到感悟国外法律制度之独特性和内在精神的目标。

(二)以中国为基点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

以世界作为观察视阈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同时必须不能脱离于中国,否则会背离中国法学教育的本质。毕竟中国法学专业教育面向的是为中国提供法律专业人才,能够解决中国的法律问题。当然,也会有一些培养出的法律人才从事国外或者国际的法律实务处理工作,但这仅仅是我国法学专业教育的附带结果,而不应成为核心目标。中国法律问题的处理,不论是法学研究的深入,还是法律制度的完善,不能局限于以自身视角观察自己,只有将视野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多元化的世界中,才能够准确判断自身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并从多元化的法律文化中了解各种解决法律问题的路径,从中选择适合解决中国问题的合理路径。总之,在多元化世界背景下,推进中国法律的发展才是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在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各种疑问的处理当中,必须依据“世界”和“中国”两个要素紧密结合的角度,寻求问题的答案。

三、多元化的方向: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有直接的关系。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有观点认为“应该是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使用外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4]该观点虽有合理性,但如果将培养目标仅仅局限在“对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些过于狭窄,会造成对很多学校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活动实际意义的质疑。所以在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方面,仍应当以多元化作为方向确立多种培养目标层次和类型。

(一)培养目标层次的多元化

在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当中,很多时候都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不清晰问题,从而导致在评判所进行的双语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时存在疑问。笔者认为,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至少可以设定以下两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首先,奠定基础式的培养目标。这是较低层次的培养目标,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以训练学生对国外法律制度基本的原文理解能力为核心,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掌握有关国外法律制度的信息材料,也使学生通过使用外文学习国外法律制度的方式提升法律知识素养。所以在奠定基础式的培养目标下,并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从事涉外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而仅仅是在外文的语境之下,能够对国外法律制度及其原理有生动、具体的了解。该层次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理解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法律工作中涉及国外法律制度问题时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其次,深入细化式的培养目标。这是较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以训练学生系统掌握国际和国外的法律制度规范内容及其内在原理为核心,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从事涉外法律实务工作,也可以深入准确地开展国外和国际性法律问题的研究工作。深入细化式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法律人才需求服务的较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因此只有具备高质量的教师资源才能够开展,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所以能够采用这种培养目标的学校应当是比较有限的,而且从人才需求数量的角度来看,也无需太多学校采用这样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类型的多元化

在确立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的同时,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类型,从而体现法学专业双语教学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理念。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类型可以分为实务型和研究型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使在奠定基础式的培养目标层次中,仍然可以区分是偏重实务,还是偏重理论,从而确定不同的培养类型。因为国内的法律实务活动,在“法律全球化”背景下也难免不受国外法律制度的影响,能够出色完成国内法律实务的工作者,应当是那些时刻注意和理解国外法律制度发展动态对国内法律制度形成的影响的人员。而国内理论研究工作更是离不开对国外制度及理论的研究和借鉴,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理论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深入细化式的培养目标之下,当然也可以划分为实务型和理论型。在实务型培养中,必须以国际法律实务问题的处理为目标,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以及实务操作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国际法律实务方面的法律规则及实践运行方式。在研究型的培养中,应当以全球视野下的法律问题研究为出发点,通过偏重于制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对国外法律制度及其原理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为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和理论研究素养。

四、多元化的路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方式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其培养方式当中,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当如何设置、授课模式应当如何确定是核心问题。对此不应设置绝对统一的培养方式要求,而是在考虑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的前提下,遵循法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的一般规律,设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

(一)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多元化应当通过课程性质确定和课程内容选择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在课程性质方面,双语教学课程应以选修课作为绝对主导,必修课为例外。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定位,是因为双语教学更加注重课程的灵活性从而适应外文讲授方式以及国外法律制度的特征。另外,目前在法学专业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接受能力方面的问题,更适合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解决,即现有的师资力量能够对哪个课程进行双语授课,就相应开设双语课程,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有限的双语授课师资力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依据自身的外语和专业知识能力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从而多少可以弥补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问题。当然,对于培养目标层次较高,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的学校而言,也可以选择一定的必修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也不应设置过多的限制,仍应遵循多元化的指导原则。在现在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当中,确实有些课程更加适合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例如,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这些课程当然可以成为设置双语教学课程的首选。但还是可以围绕其他主干课程来开设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课程,如将民法分为国内法和外国法两部分,对后者采用双语教学。至于作为非主干课程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犯罪学等课程都可依据自身条件来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在整合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考虑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最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授课模式的多元化

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就应当调整授课模式,在吸纳国外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向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否则引进双语教学的意义就不能得到凸显,仅仅是增加了一些外语,特殊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具体而言,应当穿插使用课堂讲授、文献解读、案例分析及讨论、完成作业、多媒体资料的采用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方面,当然应当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无法进行事先的要求,只能根据课堂情况由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把握,但其教学课件中英文的比例不能低于80%,否则双语教学将会沦为口号。在文献解读方面,如果课程内容中涉及重要的外文文献,可以采用组织学生阅读和教师进行解释两者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外语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在案例分析和讨论方面,可以作为双语教学的重点方式采用,该方式比较符合英语国家的法学专业授课模式,也是显著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完成作业方面,可以给学生布置必须用英文完成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采用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最后,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和直接的外国法律制度学习的情景,帮助提升学习的效果。

法学专业篇8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30101

专业名称:法学(Law)

二、所属一级学科

代码:0301

名称:法学

三、培养目标

法学本科教育要培养系统掌握当代中国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法律事务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较强法律意识,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尤其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法律职业的基本素养,受到良好的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3、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法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4、正确解读我国现行法律和党的现行政策。

5、具备法律事务所需要的良好语言表达和表述能力。

6、具有较强的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知识。

8、具有法律职业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9、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要(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法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法律咨询、专业讨论和辩论、参与法律援助、社会调查、模拟审判、法律诊所教育等。

七、学制和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分要求:最低学分152学分。八、毕业条件

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包括各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军训、社会调查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合格;须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相应成绩;须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五级水平)考试并取得证书;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体育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九、学位授予

经审核,符合《青海民族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十、学分计算

1、课堂教学。普通理论教学(含实验教学)课程18学时计1学分;公共外语课程24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计算机上机课36学时计1学分。课时换算为学分时,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不保留数字。

2、实践环节。以教学周数为基数,原则上每周计1个学分。

3、课外学分:(1)阅读专业书籍20本计1分。(2)听学术讲座20次(不限法学院组织的)计1分。(3)社会调研2次并写出两份调研报告计1分。(4)《学生课外学分登记册》中课外学分登记要求核算记载的其他计1分。

十一、学分(学时)构成

1、总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构成

课堂教学学分(学时)实践环节学分课外

学分总学分课堂教学

总学时

理论教学学分(学时)实验教学学分(学时)

学分学时学分学时

13224961641522496

2、课堂教学学分构成

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意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公共任选课

4157141010

十二、课程设置流程图

十三、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周学时分配

学时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设计学时第一

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

学年第四

学年备注

12345678

14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随机

学必

程公

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564214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1725418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1725418

3+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543618

2+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28282

就业指导11818

1

英语112722724444

计算机基础492464642

体育41361362222

普通话训练23636

2

大学语文2/036/036/0

2

二选一

写作2/036/036/0

2

军事理论114141

公共基础课程合计418867906846

专业课程法理学456

4

宪法学342

3

中国法制史354

3

刑法学7126

43

民法学7126

43

刑事诉讼法学354

3

民事诉讼法学354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354

3

国际法354

3

国际私法354

3

国际经济法354

3

劳动法学354

3

环境与资源法学354

3

知识产权法学354

3

经济法学354

3

商法354

3

必修课程合计57998

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周学时分配

学时讲授学时课内实践学时实验(上机)学时设计学时第一

学年第二

学年第三

学年第四

学年备注

12345678

14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18周随机

课堂教学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法律文书2362

2学生在所列科目中选修14学分即7门课

犯罪学2362

2

房地产法2362

2

婚姻法2362

2

物权法2362

2

合同法2362

2

外国法制史23611

2

西方法律思想史23611

2

金融法2362

2

证据学236

2

专业限选课程合计14252

专业任选课程犯罪心理学236

2学生在所列科目中选修10学分即5门课

中国法律思想史236

2

刑事法律诊所236

2

民事法律诊所236

2

公司法236

2

证券法236

2

税法236

2

法文化236

2

民族法学236

2

法律职业道德236

2

监狱学236

2

侵权行为法236

2

外国刑诉236

2

专业任选课程合计10180

全校公共任选课程合计10180

√√√√√√见全校公共任选课一览表

选修课程合计34612

课堂教学总学分(学时)合计132

实践环节军事训练22周

毕业实习66周

毕业论文(设计)66周

公益劳动2

√√√√√√√√

实践教学合计16

课外学分4

√√√√√√√√

总合计152

备注:实验教学学分(学时)计入课堂教学学分(学时),但在计算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时,其学分(学时)作为实践教学学分(学时)计算。

十四、法学专业必读及推荐阅读书目

(一)刑法、刑事诉讼法应读书

序号书名著者出版社版本

1刑法适用总论陈兴良法律2001

2刑法的启蒙陈兴良法律2003

3外因刑法纲要张明楷清华大学2002

4刑法的精神与范畴曲新久中国政法大学2003

5论犯罪与刑罚(意)贝卡利亚中国方正2004

6犯罪通论马克昌武汉大学2002

7环境刑法学付立忠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8刑法肄言高铭喧法律出版社2004

9刑法哲学道格拉斯N•胡萨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0腐败控制论陈卫东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11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谭世贵法律出版社2002

12刑事诉讼:控、辨、审三人谈张年 姜伟 田文昌法律出版社2001

1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陈瑞华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

1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杨宇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15沉默权制度研究张长永法律出版社2001

16变革社会的程序正义——语境中的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万毅中国方正2004

17刑事证据制度理论沈德咏法律2002

18司法公正观念源流高其才 肖建国 胡玉鸿人民法院2003

19中外司法制度比较陈业宏 唐鸣商务印书馆2000

20西方五国司法通论方立新人民法院2000

(二)民商法应读书

序号书名著者出版社版本

1商法基本问题研究赵万一法律2002

2商法基本问题研究徐卫东法律2002

3商法研究徐学鹿人民法院2000-2001

4商事法论集王保树法律1997-2002

5商事法专题研究文库王保树法律

6商法的改革与变动的经济法王保树法律

7商事人格权论程合江中国人民大学2002

8公司法原理刘连煜中国政法大学2002

9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与实践倪建林法律2001

10公司法:理论、结构和与运作(加)柴芬斯法律2001

11票据权利研究赵威法律1997

12中国票据法理论与实务周天林、沈联合中信

13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齐斌法律2000

14中国证券监管与立法郭锋法律2000

15中国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付启林法律2000

16中国国际私法黄进法律1998

17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卢峻中国政法大学1998

18诉讼法论丛陈光中法律

19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曾宪义中国人民大学2000

20房地产纠纷典型案例评述陈华杰人民法院2004

21房地产法典型判例研究房绍坤、王莉萍人民法院2003

22商标权及其私益之扩张崔立红山东人民2003

23版权侵权认定孟祥娟法律2001

24海商法案例评析徐兆宏、朱有林汉语大词典2003

25海商提单法刑海宝法律1999

26民法总论龙卫球中国法制2002

27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梁慧星法律1998

28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日)我妻荣中国大百科全书

29物权法(德)曼弗雷德•沃尔夫法律2002

30债法原理(一、二、三、四)王泽鉴中国政法大学01-02

31劳动和社会保障仲裁与诉讼王先林、李坤刚法律2002

32劳动侵权与赔偿全海洋、王海英青岛海洋大学2000

(三)经济法应读书

序号书名著者出版社版本

1香港合同法何美欢北京大学1995

2合同法分则制度研究易军、宁红丽人民法院2003

3合同纠纷的预防与解决王宝发法律2002

4新合同法原理郭明瑞、房绍坤中国人民大学2000

5英国合同法何宝玉中国政法大学1999

6科兵论合同(上下)(美)A•L•科兵中国大百科全书1998

7欧洲合同法(德)海因•克次法律2001

8格式合同研究杜军群众2001

9合同法新论•总则王利明、崔建远中国政法大学2000

10合同法要义隋彭生中国政法大学2003

11国际经济法论何力上海人民2002

12WTO法律的国内适用孔祥俊人民法院2002

13国际贸易法文选(英)施米托夫中国大百科全书1993

14国际货物买卖杨良宜中国政法大学1999

15最新国际货币金融法赵威人民法院2002

16国际货物多式运输法律问题研究贺万忠法律2002

17国际投资保护的国际法制刘笋法律2002

18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朱榄叶法律2002

19国际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制陶凯元法律2000

20信用证杨良宜中国政法大学1998

21市场法制论邱本中国检察2002

22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肖江平人民法院2002

23自由市场与社会正(美)凯斯•R•孙斯坦中政法大学2002

24探究经济和法互动的真谛史春际法律2002

25环境侵权法曹明德法律2000

26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美)大卫•D•弗里德曼法律2004

27反垄断法原理孔祥俊中国法制2001

28环境法(日)原田尚彦法律1999

29竞争法研究王晓晔中国法制1999

30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与立法于安中国法制2001

31金融监管吴志攀中国政法大学2003

32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贺小勇法律2002

33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马卫华中国人民大学2002

34美国银行法陈小敏等法律2000

35WTO与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完善研究周辉斌中国方正

36财政法新论杨萍等法律2000

37财税法论丛刘剑文法律2002

(四)法理、宪法学应读书

序号书名著者出版社版本

1比较宪法沈宗灵北京大学2001

2宪法监督论李忠社会科学文献2002

3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莫纪宏法律2002

4宪法诉讼原论胡肖华法律2002

5比较宪法与行政法龚祥瑞法律2001

6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刘莘、马怀德中国方正2001

7论行政相对人方世荣中国政法大学2000

8行政权研究王学辉、宋玉波中国检察2002

9国家、公民与行政法董炯北京大学2003

10比较行政法张正钊、韩大元人民大学1999

11行政法的价值定位关保英中国政法大学2003

12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应松年中国方正1998

13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林莉红武汉大学2003

14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徐晓光贵州民院2002

15民族法学评论吴大华华夏文化艺术2002

16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教程徐晓光华夏文化艺术2002

17民族法学讲座吴大华民族1997

18民族法学通论吴大华中国方正 1997

19法人类学基础(日)汤浅道男 等华夏文化艺术2001

20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周勇社会科学文献2002

21民族区域自治法学赵秀玲华夏文化艺术1990

22法律文化理论刘作翔商务印书馆1999

23法哲学范畴研究张文显中国政法大学2001

24人权研究徐显明山东人民2001

25法律帝国德沃金中国大百科全书1996

26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认(奥)凯尔森中国大百科全书1996

上一篇:法学硕士范文 下一篇:教学情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