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范文

时间:2023-10-28 09:54:26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篇1

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而微生物检验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关键控制点如下:

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分为无菌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净化实验室应采用封闭过滤除菌通风形式,吊顶、隔墙、围护全部采用彩钢板,地面作环氧树脂自流平处理,并设置非净化区、更衣区、净化区。净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风速监测和及时更换过滤层罩,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使用超净工作台;无菌实验室应配紫外线消毒装置, 在使用前后都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和空气质量监测;生物安全实验室除了正常管理、维护之外,要注意空气过滤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隔离防护。

二、 人员

保证实验结果的质量,首先应重视检验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为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当今的科技进步信息和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创造条件。卫生检验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经常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交流,以丰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卫生检验的水平。而作为卫生检验人员应具有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的质量控制指导思想.在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微检人员需受过细菌学检验的专门基础教育,并以细菌检验为专业,具有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卫生检验领域新的进展和动态,并须按照国家卫生检验标准来进行操作。

三、培养基、试剂的配置及保存

培养基、试剂的购买,应要求供货商出具“三证”。培养基和试剂使用前首先通过外观、批号、PH值、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 应检查培养基和试剂是否合格,是否在保质期内。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应有记录可查,培养基应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压力和时间进行灭菌,并且应有高压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配制的培养基和试剂应进行无菌试验,并有无菌试验记录,并根据检验微生物指标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试剂。基础培养基不仅要求细菌能生长,还必须发育良好,并能使细菌充分表现出其典型特征;选择性培养基按不同细菌的生长条件要求而选择不同的培养基,此外还要选择不同的阳性对照菌株做质控,以检验培养基的质量,如细菌生长、抑制、溶血特征;典型菌落形态、色素等质量情况。配制和倾注培养基时,应注意控制培养基的PH值,因为PH值对细菌的生长影响较大。制好的培养基还应进行无菌试验,即35℃孵育过夜,看是否有菌生长。不同培养基应按不同培养要求,接种相应菌种,按细菌的生长抑制、形态、色素、溶血环等特征,判断培养基的质量。培养基和试剂的贮存应按照其说明的贮存条件来保存,不同批号的培养基和试剂不能混合使用。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微检所需的所有试剂、诊断血清和标准菌株,试剂和诊断血清应注意其有效期,并定期用标准菌株监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而标准菌株应注意妥善保存,专人保管,并做好菌种领取使用和销毁的登记制度。各种细菌鉴定用生化培养基,在有效期,应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检验。试剂如氧化酶、触酶试剂,每天用前须以阳性菌株测试,革兰氏染色液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作为质控菌。

四、仪器设备

细菌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等。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如冰箱、培养箱,每天都要对其进行温度监控和记录并定期维护。高压灭菌器应对其压力表定期进行检定,在进行物品灭菌时,应做高压灭菌效果监测,并且有监测记录。净化台应定期检测风速, 要求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风速,若低于0.36~0.54m/s,则应更换工作台上方的高效过滤流罩。对于需要溯源的器具如温度计,应定期进行自校准和检定,因为控制温度在整个细菌实验中很重要的。

五、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质评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评价是对实验室作水平和能力的综合判断,也是对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效果的检验。因此,除了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应尽可能参加范围更广泛的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卫生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1.样品的管理:样品应正确采样,并有充分的代表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采样,且送检样品的标志应是唯一性,同时要做好样品的交接登记保存及处置等工作。送检样品尽快检验,避免样品保存时污染、腐败变质,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2.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应按国家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或其他实验室认可方法进行。3.检验过程: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每个样本要做空白对照和平行样,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4.报告制度:每张报告应有检验者、审核者、签发者的签名,并附有检验原始记录,以尽量避免错误的检验报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溯源性。5.完善实验室管理:建立实验室内审制度,及时更新程序文件,以不断提高卫生检验管理水平,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七、 实验室的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应满足检测要求,不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试剂和样品保存室,其温度湿度应每天进行监控并有记录。与微生物检验室相邻区域如有互不相容的活动时,应进行有效的隔离,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微生物检验篇2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体会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了1∶1,可见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准备工作有着特殊的时间要求[1],涉及到菌种的培养、转种,消毒灭菌等,准备时间长,学生基本无法参与且容易忘记。例如实验中抗体血清的制备,家兔的免疫时间约1个月时间,要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光靠理论讲授是不够的,教师可一边通过板书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一边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师的示教,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由大脑中的理论抽象认识上升到具体形象认识[2],轻松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2以学生为主导,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实验前

2.1.1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建立有效考核制度 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定位,医学检验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实验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非常有必要,例如计算期末成绩时,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时,考核内容从实验题库中抽取,然后学生抽签决定,由此可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2强调微生物工作的核心"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卫生习惯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①它能保证标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受污染;②操作者在一个有菌的环境中,也能保证自身不受污染。教师可结合一些临床实例,例如沙门菌会引起伤寒等疾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3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课前的预习是实验课有序进行的前提,由于在进行实验前已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没有很好的预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示教,无法将实验与之前讲的理论知识完美结合,经常是老师说一步,做一步,很茫然,实验效果不佳。教师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小组或者个人的方式进行提问,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实验中

2.2.1进行分组,每组设立小组长 为了实验能有序进行,分10个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例如,实验中,要用到的油镜、菌种、培养基、染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均由小组长来领取,避免了混乱的局面。

2.2.2课堂互动 实验课的内容在之前的理论课中都讲到了,因此,实验课时不应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教师应启发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忆。例如,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本组同学的理解对本次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进行阐述,然后其他组进行"纠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依据小组回答结果,对其打分,作为实验课的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2.3课堂记录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实验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这时课堂记录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准备好纸,随时记录下来,课后进行总结归纳,作为小组讨论的依据,也有利于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

2.2.4教师示教与学生示教相结合 教师先进行示教,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教室进行巡视,细心观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都要动手,独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直至过关为止,在实验课结束前教师鼓励一位同学进行示教,其他同学进行"纠错",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两次示教,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记忆和理解。

2.3实验后

2.3.1整理 实验结束后,清理用物,归类有序放置,所有与微生物接触过的器材,如试管、平皿、废弃的菌种等都要先进行高压灭菌后才可以清洗,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卫生习惯,为今后从事与微生物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3.2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能够记录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结果、讨论等等。在规范实验报告书写的同时,教师应强调实验报告中讨论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体会或失败的原因,下次实验要注意哪些地方,本次实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实验讨论部分是反应小组活动的一个缩影,也能让同学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笔者要求同学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尽量杜绝同学在课后的抄袭现象,督促学生学会观察[3]。

3重视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次实验结束前对实验的重点内容进行抽查,例如制作培养基,PH值得矫正是难点,易出错,可以要求同学把本小组的矫正过程进行阐述,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期末考试时从提问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来进行。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了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运用等;实际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4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4.1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 我院仿真门诊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临床情境,通过在仿真门诊实验室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让学生获得行业行为规范知识,树立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医院见习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医院、疾控中心、检验中心等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见习,尽早接触临床,熟悉相关工作岗位的流程,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引入新知识、新技术,保持学科先进性

检验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细菌鉴定、培养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热点、检测仪器、科技成果等,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密切联系临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结论

总之,在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加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并能够积极引入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才能使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燕文,黄雁,陈巧兰.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杂志,2012,7(32):110-112.

[2]潘理会,徐大为,郭亚春,等.刍议如何改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23(1):91-92.

微生物检验篇3

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增强基本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遇到问题就不会惊慌失措,无从下手。在微生物实验课中,那些基础性的实验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实验的过程、教师实验演练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都要预先估计好,同时安排好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都要设得计有条不紊,不能有任何的马虎现象存在。另外,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来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不断进行巡视并提出指导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回答大家的问题,给各个实验分组进行指导。如果遇到微生物形态鉴定,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微生物形态画图并进行结果认识,提高大家对观察对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进入临床应用的速度,真正实现“零适应”的情况。

(二)注重技能考核

怎样经过试验的办法来将致病微生物找到是微生物课堂的主要目的,所以微生物教学的根本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考试形式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没有对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过多的关注,有时甚至不进行操作。建议在今后的微生物考试中,增强实验技能的考察,让学生进行抽签选题,同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监考教师可以随时提出和实验有关的任何问题,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注重岗前培训和阶梯性的培训。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临床实验高效结合起来,教师要在实现临床实验的前半个月进行岗前培训和阶梯性培训,带领学生到医院搜集样本,对样本进行分离、处理和鉴别,这样经过多次的演练,学生便可以较好地了解临床标本的整个鉴定顺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标本的采集、处理工作,提升操作水平。2.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验技能的比赛,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带动起来,可以加强实验的核心建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跟踪指导,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比赛的评分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通过比赛的方式来督促学习,督促教师教育,让教学和比赛形成良性的发展。

(四)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实验课前准备工作,依据实验内容组织认真的备课是实验教学成功的要点。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掌控好整个实验课程的原理和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情。同时在实验的时候,教师还必须要认真、细心地给予学生辅导,向学生示范标准的操作顺序,如果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虚心请教,获取解决突发事件的经验。总之,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日常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不断探索,乐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

微生物检验篇4

1检验样品的质量控制

1.1标本的采集:样品的采集质量某种程度上是获得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虽然样品的种类繁多,但不同的样品都要采用标准规范的方法和要求进行采样。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正确地把握标本采集的时间和部位,同时要合理选择标本及采集方法,严格控制各种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使用的器材必须消毒彻底,存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安全可靠,不得混有任何消毒、防腐剂;采集消毒剂和含有消毒剂的样品(如自来水)时,必须在容器灭菌前加入相应的中和剂。采样者必须详细填写采样单,注明样品名称,数量,批号,规格,包装情况,被检单位,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并签名以对样品质量负责,对样品有异议时,实验室可会同现场人员采样。

1.2样品的保存和送检: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的运输和保存方法,防止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改变。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的,应把标本放入合适的保存液内冷藏保存,最多不得超过48小时。标本送检必须有专门容器,样品不得倒置,如培养脑膜炎双球菌的标本因对温度和营养要求较高应注意保暖,立即送检。送样时,必须附有送检单,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拒绝接受,以免造成更大的浪费和作出错误的结论。

2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2.1对检验人员工作质量的要求:一个检验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决定检验质量的好坏,不管他的水平有多高,技能有多好,如果没有良好的责任心,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因此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程序及实验室内规章制度,必须坚持理论基础的学习,注意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及时收集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提高理论水平和微生物鉴定操作中的准确判断能力。

2.2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各类培养基的标准,控制培养基的质量,详细记录培养基购入日期、启封日期、批号、配制日期、数量、种类、标记、操作者等,配制好的培养基要求作以下检查:

2.2.1一般质量控制

2.2.1.1外观:液体培养基应清晰,固体培养基要保持适当的硬度、水份、颜色和透明度。不可出现混浊、沉淀。

2.2.1.2灭菌:含糖类易变质的培养基用55.16Kpa15 min;含蛋白质类的培养基用血清凝固器或流动蒸汽间歇灭菌;其他一般培养基均用103.43 Kpa,试管分装灭菌15min,100ml三角烧瓶灭菌20min,2000ml三角烧瓶灭菌30min。

2.2.1.3 PH:定期抽样检查,相差不能超过规定PH的±0.2,PH试纸精度不够,不能以此为依据。

2.2.1.4培养基的倾注与保存:平板琼脂的厚度一般3mm,药敏试验用琼脂为4~6mm;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制备好的培养基应放在冰箱(2~8℃)保存,为了避免水份过快地丢失,应放在严密有盖的容器或塑料袋内,这样平板类的可保存两周左右,试管类的可保存1~2个月。出现干裂和污染不得使用。

2.2.2各类培养基的质控:

2.2.2.1增菌培养基:选择适当的菌株接种在增菌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结果应该是目的菌呈优势生长,而其他细菌则被抑制(如普通肉汤,GN增菌液,SC增菌液等)。

2.2.2.2分离培养基:在鉴定分离培养基的优劣时,主要看目的菌在上面是否生长良好,同时,又能阻止其他细菌的生长,在进行培养基质控实验时,应采用上级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菌株。

2.2.2.3鉴别培养基:用经过专家确定的某些阳、阴性对照菌株,经过鉴定确能出现预期目的的生化反应,方可使用。

2.2.3 其他相关材料的质控

2.2.3.1染色液:染色液要标明配制时间,用前须用适当的标准菌株作阳、阴性对照,鉴定其性能,如革兰氏染液可用金葡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菌。经常使用的染液要一个月核对一次。

2.2.3.2 试剂:对做生化反应用的各类试剂,在配制后均应进行必要的鉴定,用已知阳性及阴性菌株进行试验,如硝酸盐还原试验的还原试剂,应定期用阳性菌株(大肠杆菌)和阴性菌株(硝酸盐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其他试剂如氧化酶、酶触试剂等易失效,应定期核对。

2.2.3.3诊断血清的质控

购入的诊断血清(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必须记录购入日期,血清必须透明,出现混浊不得使用,保存在4℃冰箱中;使用前应检查批号、透明度及效期,并用已知菌作试验证实其特异性,一过有效期应经常检查其效价是否降低,降低即不可再用。

2.2.3.4 药敏试验的质控

影响药敏试验的因素有培养基、药敏纸片和接种的菌量等三方面,培养的要求同前所述;药敏纸片尤其要注意其效价降低,温度特别重要,必须保存在冰箱中,特别是青霉素系统和头孢菌素系统的抗生素,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再就是每批试验均需用质控标准菌参于试验,按照规定的培养基,接种一定的菌量与标准菌同时进行,观察结果应首先观察质控菌株是否符合规定的抑菌圈大小,如不符则应查找原因,重新试验。

2.2.3.5常规仪器设备的管理

2.2.3.5.1灭菌器的管理:使用各种灭菌器必须安全可靠,定期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监测方法:湿热灭菌可用生物学方法(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菌片)和化学方法(121℃灭菌化学指示片),干热灭菌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达到160℃2小时)。

2.2.3.5.2温箱、水浴箱、冰箱的管理

这类实验设备温度必须恒定,每天记录温度;温箱、水浴箱应控制在36±1℃;普通冰箱一般为2-8℃,低温冰箱一般为-20±5℃。这些仪器内存放物品不得超过总容量的4/5,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均衡一致。

2.2.3.5.3厌氧培养箱的管理

应用化学标记及生物学标记,以保证厌氧培养的有效性。

2.2.3.5.4接种环、接种针

接种环应保持园整光滑,圈直径为3mm,长度为5-8 cm,每环相当于1%毫升;接种针长为5-8cm。

3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

实验室间的评价包括县(区)内,市内,省内以至全国,由省市实验室组织,负责执行质控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培养基的标准化、实验试剂及其他器材的性能进行检查,同时进行模拟标本的盲样考核,并将评定结果反馈各参加实验室,以帮助各单位实验室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3.1各实验室所用培养基、试剂及诊断用品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实验室必须建立各类常见病原菌质控用标准菌株。

3.2定期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统一检验方法及操作程序。检验业务人员特别是基层业务人员,学习培训机会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足,上级业务部门应经常组织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

3.3各级疾控检测机构定期(一年一次)对其所辖的疾控检验机构微生物检验技术进行考核,进行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活动。

3.4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要求对计量器皿(分析天平、吸管、压力表、温控装置等),仪器设备(厌氧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霉菌培养箱等)进行定期检定。

微生物检验篇5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逐渐为政府和民众所重视。在食品安全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工食品过程中,病菌常常会随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与制品贮运进入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卫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研究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体系迫在眉睫。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设施,并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进行,正是特殊的工作环境,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自身的特征。

(一)涉及微生物范围广、要求高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相当广泛,一般包括:第一,引起人畜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黄曲霉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十几种之多的病菌;第二是经食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是人类疾病病原微生物、畜禽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共患传染病病原微生物。这几类微生物的种类更多,一般情况下就可达数百种之多;第三是食品工业微生物,如酿造、发酵工业用霉菌酵母等曲种。

除了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广泛,并且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采集样品也极为重要。在采样时应对食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及销售中的各个环节等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样过程,需追求无菌操作,采样数量及方法与检验目的相适应,采样现场的温度、湿度及卫生状况同时监控。

(二)受检细菌数量少,干扰性大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受检菌株,主要是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而感染的,大量存在的是非致病性微生物,而致病性微生物数量却相对较少,两者之间比例悬殊。此外有些致病菌在热加工、冷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也会使受检菌株不易检出,从而给检验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得出。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准确、及时

食品在生产完成后,为了保持新鲜的程度,一般都是尽快地进人市场,转到消费者手中,这就要求检验工作尽快获得结果,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食品,每一批次数量较大,采样数量,采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检验正确性,如果检验的结果不准确,将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主要是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组成。在各种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里,一般均设有化验室,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食品质量监测部门为了监督监测食品生产销售单位的食品卫生质量,也设有专门的微生物检验室,对食品微生物污染进行抽样检验检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不可能担负主要职责,社会中介机构的检验能力比较较弱,政府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的角色显得凸出,由此引起了一些问题。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职能重叠

检验检测机构的重复设置必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各级各地各部门均投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由于的检验检测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划,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部门都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针对一个工厂生产的食品都进行微生物检验检测,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是消费者不知道该相信那个部门的检验检测报告,混淆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视听,同时,这种检验检测是一般检测,这也给假劣食品以可乘之机。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标准不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食品工业行业标准各有近千项之多,但是这些标准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前制定的,其中最早的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落后陈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我国在2010年6月实施新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办法,修改大部分标准,但是这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修改,并且大部分只是对标准名称、标准的检验方法的选择和个别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了修改,仍有很多食品微生物标准未进行必要改进。

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的规格较低。我国很大部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是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这就有悖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食品管理先进的国家食品标准一般都是由国家专门的立法机构审议并制定的,并且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针对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2010年,全国食品标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关于卫生部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等乳品检测标准开展资质认定变更与扩项,对现行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认证和资质进行彻底整顿,同时大幅度采用国际标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标准规格低,标准落后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三)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造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近期出现的“毒奶粉”事件就暴露了我国在一些前瞻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已远远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急待提高,如检测方法不多,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较少,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不够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等。

三、完善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对策

经过近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基本形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框架。但从总体上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分散、检测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新世纪新时代,为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

(一)加快政府检验机构改革,整合检验检测资源

由于我国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众多,如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环境保护、各级行政机构具有执法权,就会造成政出多门,政令不一的局面,不利于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国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法律,授予职能部门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每个环节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在健全检验检测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执法监督检验、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和与生产经销企业紧密联结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级检验检测部门工作。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制度,整合政府和社会中检测机构资源,推动市场经济下诚信检测机制,并形成开放且竞争有序的检验市场。

(二)严格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行为监管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应由国家认证认可的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已获得部级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可以向认证认可的监管部门提交相应的标准变更申请。提升部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

(三)加强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监督力度

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力度。放宽微生物检验检测进入门槛,只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场地和技术及人员条件,均可以申请经营微生物检验检测。

参考文献:

[1] 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盛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年第2期.

[3] 迟玉聚:《食品安全监督理论应用新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年第3期.

[4] 刘梅森、何唯平:《规范食品行业标准企业之声不容忽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第3期.

微生物检验篇6

关键词:微生物;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PCR技术检测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食品层出不穷,食品的卫生安全是否达标成为人们热切讨论的话题。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管理,各国的科学家研究出很多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以求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含量。虽然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准确性和灵敏度都很高,可是检验起来较为繁琐,会浪费很多的时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取长补短研究出了准确率高且检验起来较为简便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本文就当今运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PCR技术检测法进行了介绍。

1.核算探针检测法

人类和各种生物之所以具有遗传特性是因为体内含有细胞核酸,而DNA和RNA是核酸中唯一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结构。通常不同的生物中具有遗传特性的核酸片段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不同的微生物含有的核酸片段也有所不同,核酸探针检测法就是利用碱基配对的原理,核酸探针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出已知的核苷酸DNA或RN段,使互补的两条核酸单链变成双链。

由于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有区别,所以核酸探针被分为DNA探针和RNA探针。根据检测的食品的种类不同,通常选取不同的探针进行检测。DNA探针能够和微生物中一大部分遗传基因发生反应,所以它经常被用来检测一些菌属、菌种和菌株;而RNA探针只能和微生物中某一个与其配对的DAN发生反应,它一般被用来检测微生物中某一特定的可能与其配对的菌株。

总而言之核酸探针检测法使用起来比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更加便捷。而且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是核酸探针检测法的优点所在。同时核酸探针也具有准确找出微生物组织的化学染色体的功能,核酸探针检测法经常被用来检测食品中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含量。虽然它的优点很多可是他也有存在一个重大的缺点。由于不同微生物的基因都有差别,所以要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就需要多种探针,而且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尚未发展成熟,所以不具有一些比较稀有的微生物探针,因此有事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完全被检测出来。

2.基因芯片检测法

基因芯片检测法利用寡核苷酸的原理。取微生物的寡核苷酸点样在检测芯片上,提取微生物样品的基因通过PCR技术制作荧光标记探测针,然后放到芯片上的寡核苷酸中,使其进行杂交,最后扫描荧光探针的数量并确定其位置,来判断 被检测的食品中是否含有某种微生物。

基因芯片检测法有三大优点:一是不管是哪一种介质,基因芯片检测法都可以检验出它里面的微生物含量;二是只需要一次实验就可以检测出食品中含有哪种微生物;三是用同一个芯片就能够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中一种微生物的遗传指标,而且对于复杂的生物群体基因的研究也有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相比,基因芯片检测法有以下三点先进性:第一点是,基因芯片检测法可以一次检验出一种食品中含有的所有微生物,不需要像传统检测技术那样反复进行检测;第二点是,基因芯片检测法比传统检测更加快捷,利用基因芯片检测食品只需要四个小时就能够得出检测的结果,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要四到七天才能得出结果;第三点是,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而言,基因芯片检测法的特异性较强且敏感性高。可是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检测法也有以下四点缺点:

(1)检测的费用比传统检测法昂贵得多。因为基因芯片检测法需要专门的仪器,而用于检测的仪器价格非常高,这也是基因芯片检测法没有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2)基因芯片检测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非常浪费时间,检测时操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这也是导致基因芯片检测法不能够被很多人采纳的原因。

(3)基因芯片检测法对实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在对检测的微生物进行放大的过程中,提取出来的样品很容易就会造成污染,从而影响了检测的结果。

(4)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微生物样品制作和标记的过程比较复杂,而且至今为止没有学者提出精确的关于检测样品质量的定义,所以检测结果往往因人而异。

3.PVR技术检测法

3.1 常规PCR技术检测法

常规PCR技术检测法的原理:在含有DNA模板、引物、适当的缓冲液等等溶液的反应混合物中,以热稳定DNA聚合酶为催化剂,来扩增由一对寡核苷酸引物界定的DN段。

3.2 多重PCR技术检测法

多重PCR技术检测法的检测原理与常规PCR技术检测法大致相同。在某一个反应体中添加多于一对的特异性引物,如果反应体中出现特异性与各引物对互补的模板,那么在相同的测验管中就会出现多条现在的DN段。与常规PCR技术检测法相比,多重PCR技术检测法的优点是:在特异性和灵敏性与常规PCR技术检测法相同的条件下,减少了实验步骤和实验试剂的使用,而且一次可以检测食品中多种微生物。可是多重PCR技术检测法也有很多缺点,例如,扩增效率和敏感性低、会出现引物干扰等。

结语: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同时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也越来越强。虽然比起传统的检测方法,新兴的检测方法更加快捷,可是检测成本和结果却比不上传统模式。因此,各个学科的研究者们还应该继续努力,对食品的检测方法继续进行优化,让人们都能够吃上低微生物危害的食品。

参考文献

[1]陈潇,刘秀梅,王君. 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现况及对策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04:394-397.

[2]王似锦,刘文杰,孙伟,江志杰,高春. 保健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的分类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4:2905-2908+2915.

[3]张代真.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3:325-326.

微生物检验篇7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建议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工食品过程中,病菌常常会随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与制品贮运进入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影响饮食安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卫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主观因素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的高质量,要求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能力和检验的高水平。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保存技术人员有关资历、培训、技能和精力等技术业绩档案。

2设施、环境

实验室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验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专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相关活动)及辅助设施(大门、走廊、管理区、样品区、清洁间)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

2.1无菌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GB19489的规定,符合无回路的原则。设有人流和物流通道。

2.2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隔离各种检测活动。

2.3为保证检测样品的完整性,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并采取预处理措施。

2.4无菌区(检验区)。

2.4.1紫外线消毒:在室温下,220V,30W紫外灯下方垂直位置lm处的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应≥70μW/cm2,低于此值时应更换,适当数量紫外灯,确保平均每立方米应不少于1.5W。紫外线消毒时无菌室内应保证清洁干燥在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消毒,作用时间为30min。人员在关闭紫外灯至少30min后方可入内作业。

2.4.2臭氧消毒:封闭无菌室内,无人条件下,采用2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时间应≥30min,消毒后室内臭氧浓度≤0.2mg,/m2时方可人内作业。

2.4.3无菌室空气灭菌效果验证方法(沉降法):一般情况下无菌室面积≤30m2时从所设定的一条对角线上选取3点,即中心l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无菌室面积≥30m2时选取东、南、西、北、中点均距墙lm各取一点。

2.4.4通过以下途径减少污染: (1)表面光滑的墙、天花板、地面和桌椅。(2)地面、墙壁、天花板连接处应有弧,地面应防滑。(3)当进行检测时应关闭门窗。

3设备及药品配置

3.1培养箱、水浴箱、干热灭菌箱和高压灭菌锅(1)首次安装时要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校准。(2)记录培养箱、水浴锅和干热灭菌箱的温度稳定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3)每次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对这些设备的运行温度进行记录。4.定期清洁和消毒内外壁。

3.2药品配置1)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法,121℃灭菌15min,特殊培养基按使用者的特殊要求进行灭菌(如含糖培养基ll5℃灭菌20min。2)部分培养基(如嗜盐琼脂培养基、胆硫乳培养基等),只能煮沸灭菌。3)对热敏感的培养基或添加物应采用膜过滤方法进行过滤除菌。

3.3器具 1)湿热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器121℃灭菌20min,适用于玻璃器皿、移液器吸头、塑料瓶等。按照GB15981的规定评价高压灭菌器的杀菌效果。在高压灭菌时注意灭菌物品不要相互挤压过紧,以保证蒸汽通畅,使所有物品的温度均上升,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2)干热灭菌:采用干燥箱灭菌160℃灭菌2h,180℃灭菌1h适用于玻璃器皿、不锈钢器具等。

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各种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防止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防止样品变质和细菌生长。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所谓无菌操作是指杜绝任何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进入样品。

5操作

5.1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尽量靠近火焰,动作要迅速,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到接种,手法规范。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中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5.2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为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必要措施,如样品及器皿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操作过程熟练。

5.3样品取样时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

5.4原始记录要真实准确,不得随意填写。按照GB/T4789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力度。

参考文献

[1]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齐小秋.病原微生物检验.卫生部病原微生物检验教材编写组,2009,02;

[3]李志勇,谢均宪,许龙岩.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科学,2004,14(4);

[4]盛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第2期;

微生物检验篇8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 概述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是一项基础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其直接影响检验室出具的各项检测结果及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具体内容 包括以下几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控制;检验工作者的质量;具体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前、中、后期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积极应对日益凸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职能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疾控中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即卫生技术检测服务工作基本是靠所设的微生物检验室来完成的。微生物实验室通过检验得出的各项数据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其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防控策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人们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的稳定[1]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上可见,如何有效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的检验工作质量及水平,确保所提供数据和结论的准确可靠,是相关部门检验工作者急需探讨摸索的课题。笔者通过对我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探讨。现汇报如下。

1室内质量控制概述

微生物检验室的各项工作都是疾控中心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对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是一项基础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其开展的严格度和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出具的各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对实验室整体质量管理体系依据规定和指南进行质量控制;对实验室检验工作人员的各项检验操作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对具体检验分析样本的检验过程依照前、中、后顺序依次进行质量控制。

2室内质量控制具体方面

2.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控制

要提高室内质量控制(IQC),首先应依照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等级评定和实验室认可相关的文件要求及操作指南,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结合本检验室的客观实际,规范编写本检验室如下各项标准文件: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的使用、存放及管理;待检样本的采集、运送及保存;培养与检验的操作规范;检验报告的形成与签发流程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本检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工作中切实严格执行。同时进行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与考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总结及时解决,最终达到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该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2.2检验工作者的质量控制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工作者日常检验工作量大,任务很繁重,承担的风险高。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检验经验和很强的分析应变能力。所以,要实现对检验工作人员检验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必须要加强对检验员的教育培训,包括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操作技术的培训,对检定能力的培训,对应急能力的培训以及开展部门间的经验交流活动。

2.3具体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2.3.1需要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

(1)每批培养基在投入使用前都需进行至少一次的无菌试验及已知菌生长试验[3]。(2)细菌染色试剂需要在换新前或保证每周至少一次使用标准菌进行有效性验证。(3)利用标准菌进行的细菌鉴定试验每周至少完成一次。(4)微生物药敏试验所用的标准指示试剂的有效性均需每周验证一次以上。(5)微生物培养及检验、试验所使用的每一种仪器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性能维护,以保证其性能的稳定。(6)每批一次性耗材在投入使用前均需进行无菌试验。

2.3.2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在完成上述需要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保证待检样本的有效性。具体如下[4]:如实填写待检样本的各项背景信息;规范样本的送交和储存环节,严格登记、记录环节,便于日后的复核和查询。

2.3.3检验中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1)检验过程中,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依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对检验室每日的质量记录和所有的操作过程严格依照记录规范[5]进行书写;规范使用试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规范操作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损坏。(2)检验完成后,与其它近期检验结果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以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是否存在疏忽与遗漏;生成检验报告,并依规范进行核实,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严格审核签发制度,进行最后把关,并完成存档和送达工作。

3 讨论

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担负着本辖区内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多种重要的检验工作。且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的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受关注,微生物检验室需快速、准确出具检验报告,才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事件发展注入“稳定剂”。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艰苦复杂的工程。我们应加大投入为检验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将室内质量控制贯穿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全过程,持之以恒的进行质控工作,完善体系并不断总结经验、改善发展,以确保每份检验结果的精准与可靠。

参考文献

[1] 张宏.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1,30(03):173,175.

[2] 赵惠,刘勋.临床微生物学室内质量控制的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06):757-758.

[3] 杨军.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16):1740-1741.

[4] 王建伟.影响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1):8.

上一篇:抽样检验范文 下一篇:第三方检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