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验范文

时间:2023-10-09 08:55:41

病理检验

病理检验篇1

目前,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都要同步进行骨髓组织活检;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先做骨髓穿刺涂片,当诊断有困难或有疑问时再做骨髓活检。这主要是因为骨髓组织病理学与一般的外科病理学略有不同,用常规病理的石蜡包埋技术,细胞往往不容易识别,因此一般的病理科不愿意做。一些医院把这一技术放在血液实验室来做,进行塑料包埋,细胞容易识别,而且能与骨髓涂片相结合,提高诊断符合率。随着WHO淋巴系与髓系肿瘤分类在国内的推行,骨髓的组织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指标或条件,因此,许多医院开始开展骨髓组织活检技术,这需要一批有相关知识的检验人才。根据黄斌论等对浙江省2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发现,有12家开展了骨髓组织活检技术,因此,希望在医学检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进行调整,加强临床应用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开设血液病理学正与这一建议不谋而合。在淋巴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方面,目前在国内是由检验技术人员制片、病理医师阅片;这也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有很好的血液病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切片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在与临床医师交流时,为相关疾病提供准确信息,继而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血液病理学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医学检验专业设置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课程主要有病理学和血液学检验。在病理学中,血液系统疾病一般设置2学时左右,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对分类复杂的骨髓肿瘤及淋巴瘤的诊断显然是不够的;血液学检验虽然有大量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骨髓形态学知识,但一般集中在细胞学水平,对组织学形态特点一般设为自学内容;对淋巴组织肿瘤的学习一般安排0~4学时不等,但没有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是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将与血液病相关的技术和研究热点传授给学生。因此,开设《血液病理学》介绍各种贫血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淋巴及骨髓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基因诊断等热门的专题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

2医学检验专业开设血液病理学的教学实践

2.1开课时间大连医科大学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方向),血液病理学为其必修考试课。学生完成课程到医院实习后,临床医生反映学生对血液病知识掌握较好。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进行教学大纲修改,经专家认证批准后在医学检验专业增开血液病理学,课程类型为考查课,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应落后于血液学检验开课时间,此时学生已对血液疾病有了很好的概念。血液病理学教材为自编讲义,共设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血液病理学理论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的方式,主要内容:骨髓活检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内容及诊断要点;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正常淋巴结结构;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淋巴瘤侵犯骨髓的诊断及鉴别。实验课主要观察骨髓组织活检切片及淋巴瘤切片,其中2次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一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另一次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9级92人、2010级98人已完成血液病理学课程的学习。

2.3教学效果2个年级190人平均成绩为75.79分,教学效果满意。通过教学反馈,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血液病理学,能将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和临床检验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复杂的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实习及工作后的效果还有待于长期观察评价。

病理检验篇2

关键词:交通事故;伤亡;法医病理检验

【中图分类号】D9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6-02

科技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加,目前交通工具使用率已经极大的超过了道路设施发展建设,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趋势,导致交通伤亡事故频发,死亡人数急剧上升。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驾驶,自杀、他杀伪造交通意外事故等也是交通事故情况[1],所以进行交通伤亡事故中的法医病理检验,能够对交通事故的原因、性质、死者死亡原因提供重要的线索及依据,具有必要性及重要性。

1提供事故原因、死亡原因证据

法医在交通事故中任务要求是:1、民警进行事故现场勘查及检查的时候给予配合,如:从车辆上提取一些生物物证等;2、对交通事故死亡者实施全身的尸体剖验;3、法医病理学者需要对存活人员进行身体及精神状态的检查。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按规定进行尸检及活体检验情况,通常只有一些特殊事故案件,若死伤者亲属要求,法医才实施尸体解剖及精神神经鉴定。一般依据当事人供述,证人的证言,现场勘查及尸体检测报告等推断事故原因及死亡原因。通过多年交通管理工作,个人也参与或独立处理了多起交通事故,从原因分析来看,发现97%交通事故都是由驾驶员违规驾驶引起,被害人通常死亡的原因都是因脑部受到钝性外力的严重损害,或者内脏受外力影响破裂引发血性休克死亡,一些较为明显的开放性损伤一般情况下不做详细的检验。这样的检测方式通常会使我们以为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发生意外情况造成的,无详细检查必要,事故按程序及规定时限办结即可,忽视了一些有疑问的地方,一旦事故当事人或死者亲属有疑问提出复议,没有细致采集证据便无法给与他们合理答复,造成公安交管部门在执行工作时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所以,处理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交通事故不能排除故意杀人后抛尸或采用一些药物、毒物等将人昏迷、重伤后丢弃在道路上,伪装成遭受车辆碾压致死的交通事故情形。

(2)驾驶员饮酒、醉酒驾驶,大脑在酒精作用下引发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手脚不灵活等现象,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3)不能排除驾驶员在操作运行过程中突发一些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等,造成意外情况发生。这时驾驶员已经死亡,副驾驶或目击者也不清楚事情真相,不明白车辆突然失控原因,因此需要对尸体进行剖验。若还按照目前处理交通事故的方式,极可能分析得到错误的事故原因。如果进行尸体剖析,就能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驾驶员主动脉夹层脉瘤向外膜破裂,造成大出血引发了事故。

(4)还有一种情况是肇事后,伤者当时很清醒,除了一些体表的擦伤之外并没有其他不良现象及反应,因此未作深入检查,却在数日后突然死亡。有一例案件:电动车和汽车擦刮引发车祸,当时骑电动车的老人摔倒在地,除了头部有轻微擦伤之外,并无任何异常,且还很清醒,司机将老人送进医院也未检查出任何问题,可14小时后老人却突然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经过病理解剖后发现老人死于脑血管瘤破裂出血,因此可以断定事故中受伤只是诱因而非死因。

2提供交通事故性质证据

交通事故一般都是因过失或意外引发的,但并不能排除一些犯罪人采取将人杀害后抛尸道路,或将车辆和受害者一同推下斜坡悬崖伪造交通意外,或蓄意破坏车辆零件导致车辆行驶中失控造成车毁人亡,或一些人利用车辆自杀,企图嫁祸他人等现象。因此法医到达事故现场后,不仅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同时需要进行尸体及伤者的损伤病理检查,对车体上血痕部位进行观察,研究车辆撞伤、擦痕部位,而且还要对伤亡者及肇事者间的社会关系进行详细了解,这样能更准确判断出事故的性质。如:进行伤者、尸体检查时发现某些伤口不是因交通工具造成,或皮肤与交通事故遗留轮胎压痕不一致,肇事车体无碰撞缺口、刮痕而车内零件有损毁迹象等,需要考虑是故意在杀人后伪装成交通意外情况还是蓄意杀人事件。

3提供重建事故发生经过的证据

通过检验伤亡者具体情况,与车体上血痕、毛发、受损部位等对比研究,可以对事发时车速、车类型、事故车辆行驶方向、行人身体姿势及行走方向、车辆及行人事故接触部位等进行判定。行人受到车辆撞击有以下四种损伤情况:

3.1直撞伤。汽车前端撞击行人形成的伤害称为直撞伤。对伤亡者进行检验,如表1。

3.3拖擦伤。车辆拖动伤亡者使其身体在地面拖擦时造成大面积损伤或深部组织损伤是拖擦伤。主要形成范围是身体突出部位,损伤表面呈刷状擦伤,一般位于体表一侧,能指出车行方向、形成机理。

3.4碾压伤。汽车碾压伤亡者身体造成的伤害即为碾压伤。伤亡者体表有明显的路面印痕或一些特征性损伤,可以判断出伤亡者被车底带动发生翻滚现象[2]。头部撕裂创多在耳郭的前后缘,可判断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未减速刹车,碾压方向是从头颅自前向后/自后向前。可通过皮肤、衣服上的车胎印痕判定轮胎花纹、磨耗程度及逃逸方向。碾过四肢则可能使肢体截断等。

4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明白,仅因为体表损伤作出交通事故引发致死的结论显得有些武断,很可能造成大错。因此需要法医进行剖验,进而加以判断,在交通事故伤亡事件中,法医病理检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春,刘燕,Deng Chun,Liu Yan. 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法医病理检验[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8(6):81-83

病理检验篇3

[关键词] 胎盘 病理检验 产褥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14.6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c)-076-02

The value of placental pathology in the prevention of puerperal infection

ZHAN Caifa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he 153rd Hospital of PLA,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placental pathology in the prevention of puerperal infection. Methods: 124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admitted for postpartum placental pathology, and the incidence of puerperal infe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Among 124 patient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lacenta, 28 cases existed inflammation, accounting for 22.58%; 21 cases occurred infe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hospital perinatal, accounting for 16.94%, including culture breeding, membranes, intrauterine distress patients. Among 28 cases of placental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inflammation, 20 cases occurred infection, the perinatal infection was prenasal, accounting for 95.24% of patients with puerperal infection. Placental inflammation and perinatal infections had a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χ2=4.00, P

[Key words] Placenta; Pathology; Puerperal infection

产褥感染属于产科常见疾病,指产妇分娩和产褥期内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1],通常好发于分娩后3~5 d。产褥感染主要与贫血、胎膜早破等造成孕产妇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有关。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产后胎盘病理检验结果与产褥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旨在探讨胎盘病理检验在防治产褥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0年4月住院分娩的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3~34岁,平均(28.3±4.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1.3)周;行剖宫产者68例,自然分娩者56例;初产妇107例,经产妇17例;产前胎膜早破者26例,宫内窘迫8例,羊水胎粪污染12例。产时发生会阴裂伤10例。

1.2 方法

所有产妇根据其意愿选择生产方式,分娩前签署胎盘病理检验知情同意书。分娩后将胎盘送至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所有孕妇分娩后住院7 d,观察7 d内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做好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经胎盘病理检查后,124例患者胎盘炎症情况如表1所示。病理检查结果示胎盘存在炎症反应28例,占22.58%。

表1 124例患者胎盘炎症情况

2.2 产褥感染发生情况

12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产褥感染者共21例,占16.94%。其中产前胎膜早破26例中发生产褥感染14例(53.85%),占发生产褥感染的66.67%;宫内窘迫8例中发生产褥感染3例(37.5%),占发生产褥感染的14.29%;羊水胎粪污染12例中发生产褥感染3例(25.00%),占发生产褥感染的14.29%。

2.3 胎盘炎症与产褥感染的关系

胎盘病理检查为炎症反应的2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产褥感染,占发生产褥感染患者的95.24%。如表2所示,胎盘炎症反应与产褥感染有相关性(χ2=4.00,P

表2 124例患者中炎症反应与产褥感染情况(例)

3 讨论

防治产褥期感染是围生医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随着无菌接生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严重性产褥感染目前较少发生,但在产妇有难产、贫血、慢性疾病、营养不良、产道损伤、胎膜早破等情况时容易导致产褥感染[2]。这些影响因素与产褥感染互为因果、相互促进。难产、产前贫血、慢性疾病等使孕产妇产后出血、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导致宫内感染,并进一步造成羊膜腔感染,从而致产妇胎膜早破等,因而产褥感染往往同时又是宫内感染、难产等的常见并发症[3]。

本文通过对胎盘进行病理检验了解胎盘炎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观察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旨在将胎盘炎症反应情况与产妇产褥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研究结果看,124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示胎盘存在炎症反应28例,占22.58%;在住院期间内发生产褥感染共21例,占16.94%;且其中主要为发生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等患者[4],提示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为发生产褥感染的高危因素;而胎盘病理检查为炎症反应的2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产褥感染,占发生产褥感染患者的95.24%。胎盘炎症反应与产褥感染有相关性(χ2=4.00,P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6.

[2]黄玉梅.产褥感染14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11):169-170.

[3]董彦亮.细菌性宫内感染对妊娠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11):820.

[4]马丁,鲁秋云.妇产科疾病诊疗指南[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8-170.

[5]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

[6]马秀菊,肖文霞.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69-70.

(收稿日期:2010-10-19)

病理检验篇4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72-01

患者,女,28,因严重的贫血,来医院急诊就诊。医生准备为其输血,因此做血常规和血型检查。门诊检验科抽取静脉血后,上机测定,得到的结果如下:RBC0.74×1012/L,HGB34g/L,WBC17.34×109/L ,MCH45.9Pg,MCHC50.7g/dL,从中可看出RBC,HGB明显降低,然其降低结果不呈比例,RBC降低幅度明显较大,此外MCH,MCHC明显增高,看细胞直方图发现WBC有异常提示,而红细胞报警信息有四项提示:红细胞凝集,血红蛋白浊度,红细胞碎片,红细胞直方图异常,RDW不能计算出结果。在红细胞直方图右侧有一明显突起的小峰。该直方图显示该结果显然不正确,应该重新审视标本外观和涂片检查。观看患者血常规标本发现标本外观呈细沙样的红细胞凝集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可凝集呈小的团块。涂片染色后见明显的红细胞凝集问题。提示该标本血常规检查肯定有问题,而且无法完成血型测定。本人向患者了解相关情况后再结合以前工作经验,试想用以下解决方案解决标本问题:

解决方案1:先将血标本放37°C水浴中保温10分钟,肉眼观察似乎凝集的红细胞已经解聚,立即上机测定,结果如下:RBC1.01×1012/L,HGB35g/L,WBC17.14×109/L ,MCH34.7Pg,MCHC38.5g/dL, 发现红细胞虽有升高,但显然不和HGB呈比例,HGB保持稳定。报警信息只有2条:血红蛋白浊度和红细胞碎片。红细胞直方图右侧仍可见小的峰。结果显然不能正确报告。

解决方案2:继续将标本置于37°C水浴中,同时将少许生理盐水预温至37°C中10min。取干净试管一只,用200ul定量加样器,在水浴条件下,取标本200ul,加生理盐水200ul,混合均匀,立即上机测定。结果如下:RBC0.71×1012/L,HGB18g/L,WBC8.47×109/L ,MCH25.4Pg,MCHC32.7g/dL,RDW-SD42.5FL,RDW-CV24.3%.关于红细胞碎片和血红蛋白浊度的报警信息已经消失,且肉眼未见到红细胞细小凝集颗粒,显微镜下也未见明显聚集。但该测定结果经过稀释1倍后测定,因此凡定量计数的WBC,RBC,HGB,PLT,HCT等结果均需要增加1倍后方可报告。而计算参数和平均值,包括MCV,MCH,MCHC,RDW等均无需换算,可直接使用。本病例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影响不大,可以使用和报告原测定值。

血型测定,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然后置于玻片上,不见凝集现象后,再加入标准血清,混合均匀后观察结果。

最终报告结果如下:RBC1.42×1012/L,HGB36g/L,WBC17.14×109/L ,MCH25.4Pg,MCHC327g/L,RDW-SD42.5FL,RDW-CV24.3%.血型:“B”型,RH(D)阳性。并与临床医生联系,告知该病人特殊现象,引起重视。

讨论

关于冷凝集现象,有这样一种解释:血液冷凝集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血液温度低于一特定温度(冷凝集阈值温度)时,循环中自身抗体就会与红细胞抗原相结合,迅速形成凝血,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梯样反应,最终导致红细胞破坏。

病理检验篇5

【关键词】牛奶;质量;检验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绿色食品以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绿色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观念深得人心。因此我们参考有关文献,对牛奶中掺入尿素、蔗糖、淀粉、豆浆、血和脓汁、炎乳等物质进行了检验,其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并对我县奶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对规范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开展了此项工作。

1. 主要检测内容及方法

(1)尿素及牛尿的检出:格里斯试剂法;

(2)蔗糖的检出:间苯二酚法;

(3)淀粉的检出:碘化钾法;

(4)豆浆的检出:氢氧化钾显色反应;

(5)乳中血和脓汁的检出:过氧化氢法;

(6)炎乳的检出:溴麝香草酚蓝试验;

(7)掺水乳的检出:硝酸银法;

2. 检测的结果

(1)采样及检测时间: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01月10日,大概用了4个月时间。

(2)采样地点:选择一个县级奶牛养殖场、一个浅山地区乡(镇)散养户、一个脑山地区乡(镇)散养户。

(3)具体采样情况见表1

表1 :牛奶物质采样统计表

采样及检测时间 采样份数 采样地点 饲养情况 乳牛品种 采样数量12.10.15-12.10.18 36份 县级奶牛养殖场 规模户 黑白花 每份100毫升12.10.18-13.02.05 55份 乡镇散养户 散养户 黑白花 每份100毫升12.10.15-13.02.05 91份

(4)牛奶物质采样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牛奶物质采样检测统计表

检测时间检测份数采样地区尿素 蔗糖 淀粉 豆浆 血(脓汁) 炎 参水乳+ - + - + - + - + - + - + -12.10.15-13.02.05 91 乐都 2 89 4 87 0 91 0 91 4 87 5 86 10 8112.10.15-13.02.05检测率%(阳性率)36某奶牛场1 35 1 35 0 36 0 36 2 34 3 33 2 3436某奶牛场2.78 97.22 2.78 97.22 0 100 0 100 5.55 94.45 8.33 91.67 5.55 94.4512.10.15-13.02.0555 乡镇1 54 3 52 0 55 0 55 2 53 2 53 8 47检测率%(阳性率)55 乡镇1.8 98.2 5.45 94.55 0 100 0 100 3.63 96.37 3.63 96.37 14.54 85.46总检测率%(阳性率)2.20 97.8 4.40 95.6 0 100 0 100 4.40 95.6 5.49 94.51 10.99 89.01

3. 检测结果的分析

(1)从表2可以分析,在7个检测项目中,掺水乳的检测中出现程度较高为10.99%,其次为炎乳45.49%,蔗糖为4.40%,血(脓汁)出现率也高为4.40%,尿素为2.20%,而这次检测中没有发现掺有淀粉和豆浆。

(2)从某奶牛场检测来看,在7个检测项目中,掺水乳、炎乳、血(脓汁)、尿素、蔗糖、淀粉、豆浆阳性分别为5.55%、8.33%、5.55%、2.78%、2.78%、0%、0%。

(3)从某乡(镇)地区检测来看,在7个检测项目中,掺水乳、炎乳、血(脓汁)、尿素、蔗糖、淀粉、豆浆阳性分别为14.54%、3.63%、3.63%、2.78%、2.78%、0%、0%。

4. 讨论

(1)这次总的分析看出,在牛奶中掺水现象比较严重,其次牛奶中炎乳也高,应在收购牛奶过程中引起重视,在没有检测出淀粉、豆浆,说明本地区牛奶质量比较可靠,而尿素、血(脓汁)的出现应今后在卫生方面加强管理。

(2)从某奶牛场检测分析,此场的奶牛炎较高,应加强奶牛炎治疗,并加强卫生管理,防止牛尿等混入牛奶之中。

(3)从总的检测中体会到,牛奶质量与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奶牛的饲养管理差时,尿素、炎乳、脓汁的检测率就高,说明在挤奶过程中容易混入牛尿,其次,由于卫生管理要求不严,导致炎发生,故炎乳和脓汁检测率高。

(4)这次从不同地区采样的检测结果分析,农村地区的散养户以掺水的检测率较高,建议在今后收购中应重视;而某奶牛场以检测出炎乳,这与规模饲养中卫生条件不良有关,建议加强炎的治疗,防止同群中被感染,并注意药残和奶抗的发生,提高奶产品质量。

(5)随着我县畜牧业经济不断发展,奶牛养殖已成为贫困群众创业增收渠道之一,加上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牛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也出现由于收购牛奶时受利益驱动,在销奶及企业收购牛奶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病理乳、掺水乳、抗菌乳等现象,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民身体健康,所以实施动态监测对于规范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推动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6)今后利用县畜牧站现有的化验室基础和设施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奶产品药残,奶产品质量方面的检测工作,让奶产品成为人人享用的健康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 姚俊卿等.中国畜牧兽医,2005,32(7):19-20

[2] 张彦明等.动物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343-380

病理检验篇6

一、检疫申报

货主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驻场检疫员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说明情况。

二、宰前检疫

1.查证验物

在动物入场前,要经过宰前验证。对货主出示的检疫证明进行核实,查验检疫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检疫证明填写是否规范,证物是否相符,耳标佩戴是否齐全,是否持有瘦肉精检测报告或未使用瘦肉精保证书。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准进入屠宰场。

2.健康检查

对入场的动物要进行健康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带有传染病症状,如可视粘膜、皮肤、口腔及蹄部是否有病理变化。如发现畜群有途病、途亡、以及存在病理变化,必须认真查明原因。如发现病情和有疫情可疑时不得卸宰,立即把该批动物转入隔离场,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确诊后按规定处理。

3.待宰巡查

动物进入待宰圈后,驻场检疫员要按静、动、食和看、听、摸、检规定进行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重点观察群体的精神状态、运动姿势和查验个体的蹄部、唇、鼻镜状况,对5%或全部疑似病畜进行体温检查,准确及时地剔除病畜。

4.开具屠宰证

动物在进入屠宰车间前,须经驻厂检疫员确认健康后出具准宰证明,屠宰车间凭准宰证明安排屠宰。

三、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可以检出宰前检疫时难以发现和容易漏检的病畜,如处于潜伏期、早期病变、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畜。屠宰车间检疫按规程设岗,按岗设人,挂牌明示,实行责任追究。一般设置头部检验点(炭疽检验点和咬肌检验点)、胴体检验点、内脏检验点、旋毛虫检验点和终末检验点。宰后检验的头、蹄、胴体、内脏要统一编号,同步进行检验,以便及时准确核查病害产品。检验合格的胴体要加盖印讫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准予出厂。

四、无害化处理

宰前检疫发现的病、死畜、宰后检出的病害产品一律扣下,在两名监督员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治病害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上市的肉品卫生安全。

病理检验篇7

Abstract: Path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medical science analysis technique profession, bridge course between basic medical and specialized course. Meanwhile it is clinical docimastic important cintent and means for diagnosis. Explore Pothology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method, it can excite students, studying of interest and improve student studying of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lay the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of stuents.

关键词: 病理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Pathology;medical laboratory medicine;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11-02

0 引言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今后主要从事与医疗诊断、治疗相关的技术性工作,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应不同于一般高等医学教育[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学生今后就业岗位,探索符合高职高专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病理学教学缺少具有专业特色的病理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未能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2],为了改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了病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探讨。

1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社会需求,结合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通过对县级及乡镇医院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难点及专业岗位的需求,对200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具体教改思路及实施过程为:

1.1 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专业调研,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临床的需求,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一些课程内容上进行添加、整合和序化,形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有的理论体系,突出其专业培养特色(见表1)。另外,在讲各病理过程及常见疾病时增添常用临床检验指标,对学生进行渗透,便于学生对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指标变化找到理论依据,为临床检验工作打下了基础。对于上述调整及添加的内容编写了适合学生应用的自编讲义。

1.2 教学过程实施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先学后教,按预先制定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从生活和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激发学习欲望的学习情境,并由情境直接引入学习的主题,使学生既获得情感的体验,又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采用启发式教学,杜绝注入式、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如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运用自制的多媒体病理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并结合病例分析加强学生对一些检验指标及病变形态的理解;如实验教学运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教学,在病理学实验课中导入相应的病例,设置疑问,使学生结合病例,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标本,并根据基础知识,相互讨论,分析释疑病例中所出现的病变及检验指标的变化。另外,为了弥补由于课程学时较少,课堂教学的不足,根据学生需要,我们还开放病理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大体标本陈列室、实验室以及病理技术室参观学习,并有专业教师辅导,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

1.3 考核评价办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评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课后作业、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其中理论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60%,实验考核主要是病理组织切片镜下诊断,占总成绩的10%。

2 教改效果评价

2.1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

2.2 评价结果

2.2.1 在病理学课程教学完成后,期末对教改班学生就教改内容及方法手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病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整合序化、增加实验项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通过对老师课堂提问、老师布置病理作业、课前预习等方面的调查的满意程度在75%以上。

以上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我们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添加病理检验技术及脱落细胞学内容以及实验改革等方面是认同的,在学习态度方面也较以前有所改变,大多数同学意识到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

2.2.2 对0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改班的学生进行了实习后毕业前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80%以上的学生认为病理学常用检验技术、血气分析常有指标、增加的脱落细胞学检验理论及实验等是有必要的,对他们在学习后续课程及实习过程中的帮助很大,同时也感到对一些问题的分析理解比较容易;在显微镜的使用上比较得心应手,对常见细胞的观察能够较熟练辨认。另外,大多数学生要求再多增加些实践机会,进一步加强病理组织切片、脱落细胞学显微镜下观察;进一步增加肿瘤标志物、病理检验常规制片技术、初步诊断以及对新技术的介绍与讲解。

3 教改意义

病理学是检验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同时又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病理学教学应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按照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先有超微结构和酶的改变,近而才出现形态学的变化,早期的分子水平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往往可以用实验室检查的手段检测出来,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突出形态改变的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病理学检验也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常见的一些简单的病理形态学检验内容如常用病理检查技术、常见疾病组织学改变及脱落细胞学的检查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掌握,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更贴近所学专业,教学手段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及病案教学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病理学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改变了以往学生感觉病理学习与专业无关的错误认识,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临床检验专业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由于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应用,一是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方面,由不熟悉变为熟练;二是在观察病变方面,由原来的找不出问题、找不到病变,到找到病变、找到问题,且有问不完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专业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技能操作基础。

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弥补了课程学时少,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生掌握了病理组织切片、细胞涂片的制片过程等病理常用检验技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拓展了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范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能进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体液检验等,又能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即培养学生的多面手技能,这也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评定。既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了本课程的培养要求。

总之,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3],如何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适应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卫生单位检验工作的要求,是目前检验医学教育值得研究的问题[4]。在病理教学中,要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病理教学中不适宜的地方,真正体现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发苏.高职高专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与教学研究),2006,5(1):80-81.

[2]李楠,刘德纯,葛霞.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4):144-145.

[3]罗萍.高职检验医学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与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4):20-22.

病理检验篇8

【关键词】 病毒感染免疫;检验;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10-02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常规病毒检验方法已渐渐难以满足各种病毒感染的检验需求,免疫检验法应运而生。免疫检验法是在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机理,根据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发挥的功能来对病情进行判断。免疫检验还能较快的检测出待检标本中的病毒,并根据抗体产生的速度、类型和浓度对患者进行早期的病毒感染诊断,其作用不容忽视。

1 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损害及机制

病毒是一种比较微小的生物,主要依靠宿主细胞而生存,其对宿主细胞的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因此,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会使机体的免疫病理发生改变。免疫抑制指的是通过感染免疫细胞而使免疫分子的表达下调,从而使免疫分子在血清中的有效浓度得到一定降低,进而使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有所减缓。免疫损害指机体因病毒感染而出现病理性免疫应答,从而使非免疫应答组织或器官出现免疫损伤,进而对组织或器官受损。

2 早期病毒感染的免疫检验方法

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又叫ELISA试验,它能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催化作用相结合进行分析,并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反应平板上,再进行酶标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试验模式[1]。在病毒检验方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检验蓝舌病、猪伪狂犬病等病症的标准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常用方法是双抗夹心法和间接吸附试验,其中,双抗夹心法是早期病毒感染抗原抗体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酶的化学反应与抗原的抗体反应相关特异性结合,进而促使ELISA试验变成一种敏感且特异的免疫检测方法。

2.2 免疫荧光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是一项由荧光抗原法和荧光抗体法组成的免疫标记技术。由于荧光素能与已知抗体结合形成荧光抗体,并将反应后的荧光抗体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散发出的荧光,对待检标本中的抗原进行鉴定和判断[2]。还可以采用免疫荧光试验将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对抗体进行检测和定位。免疫荧光试验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灵敏性,但检测结果不够客观,检验流程也过于复杂。

2.3 放射免疫技术 反射免疫技术又叫RIA技术,最早源自于1960年德国科学家创造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这种技术能让抗体与被同位素标记和未被标记的抗原产生竞争性抑制,是一项体外微量性分析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具有特异性、简便性、灵敏度高、取样数量少等特点,现阶段主要用于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鉴定与判断。但由于检测时会产生放射性物质,会对研究者身体带来一定的影,且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检测结果,还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异常。

2.4 血细胞凝集试验 血细胞凝集试验主要针对在当机体感染病毒后,会让病毒表面的抗原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血细胞沉降率增加,形成血细胞凝集现象。这种试验方法能对病毒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如果机体内存在病毒抗体,就会抑制因病毒而引起的血细胞凝集现象[3]。这种试验方法通常用于检测梅毒螺旋体等病毒,这种方法目前只能确诊梅毒患者,对其他病毒感染尚无法确诊。此外,研究人员还根据病毒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和对相应抗体的抑制特性设计出了血凝抑制试验。

2.5 中和实验法 又称标准试验法,主要包括固定病毒-血清稀释法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两种。这种方法主要检测病毒的感染力,以病毒受到血清中和后的残留感染力为依据,来对该免疫血清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进行判断。临床上常用它来分析坚定病毒的类型和病毒的抗原性等。

3 新型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

3.1 重组免疫试验 重组免疫试验主要对HIV抗体和HCV抗体进行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相比,重组免疫试验能将各种横线式抗原结合在硝酸或纤维素膜的横条上,并置于长条凹槽反应盘中,加底物显色后就能显示血清中存在的针对性抗原。同时,这种试验方法也能用于口蹄疫病毒的临床检测[4]。

3.2 胶体金技术 以胶体金作为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中的一种新型免疫检验技术,具有特异性、简便性、安全性等特点。胶体金是一种能在还原剂作用下聚集形成较小金颗粒,并能与蛋白质结的生物药性,它还能与其他多种生物分子结合,因此多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等领域,以及对HIV的筛查和人体血清甲胎蛋白的检验。

3.3 发光免疫试验 发光免疫试验是一种将化学发光物质与机体免疫反应相结合,并通过光反应来表示待测物质的免疫成分和浓度的新型检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利用放光剂作为标记物,保证检验在安全可行的环境中进行,是一种无害无毒的安全检测方法。同时,发光免疫试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病毒的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临床检测的需要,在现代化病毒检测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结 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病毒感染检验技术正在被众多新型检验技术取代,越来越多安全、高效、快捷的检验技术被试验人员接受。同时,在对病毒感染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如测量方法不当、试验流程混乱、浓度超标、标本选取时间及方法不当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增大了病毒感染检验的难度。因此,在病毒检验过程中,要采用更高效、更安全、更简便的新兴检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病毒检验技术的发展,也能更好地为病毒感染检验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贾春玲,吕殿红,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几种犬源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2,19(6):314-315.

[2] 董波,郭家香.刍议病毒感染免疫检验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2,31(27):191-192.

[3] 彭宏君,史伟峰.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2,34(9):274-275.

上一篇:道德与法制范文 下一篇:道德哲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