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范文

时间:2023-12-03 09:11:48

环境税

环境税篇1

一位财政部税政管理方面的官员向《财经》记者透露,年初财政部已将这一税种开征列入其今年的工作日程表。目前财政部正在为出台这一税种做最后的完善工作。

全国范围开征环境保护税(下称环境税)势在必行。

该税种开征后,将被纳入地方税种,所得税款除按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外,主要由地方财政统一收支,以补充地方财政在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需求。

除了国内自身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税收调节需求,欧盟年初强推航空碳排放税,也加速了中国开征环境税。

目前中国旅欧航班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国,“我们飞往欧洲的航班比其飞到中国的航班多出几倍,因此即使向欧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税,中国照样吃亏。”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研究员董焰对《财经》记者分析,只有开征环境税才能对等,可利用中国是世界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加工厂的优势,把碳排放征收细化到生产等环节。

环境税此时抛出,亦不算仓促应战。

湖北省黄石市作为试点已运行了一年多。黄石市地方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证实,“我们的确在开展征缴环境税的工作,而且有一段时间了。”事实上,湖北省此前就采取地方税务部门代收的形式征缴排污费,湖北省地税部门甚至还拟定了环境税这一征缴核算科目。

不过,由于国民生产和生活还不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内完全摆脱火电,而且民众也不满石化产品的持续涨价,因此,一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都认为还不到开征环境税的时机。两部委同意在2012年开征,与欧盟碳排放税压力相关,前述财政部官员表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同时开征环境税才能对抗欧盟航空碳排放税,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为中国谋求对外贸易条件对等。”

逼出来的“费改税”

黄石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重工业和冶金工业密集地。

在位于花湖大道上的黄石市地方税务局二楼服务大厅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黄石市的环境税,地税局只有收税的权力,核定征收比例的权力在黄石市环保局,“每次征收,都是市环保局将核定好的征收文件通过一定的程序传递过来,我们依据该文件征收。”

黄石市试点开征环境税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对湖北省原有普遍存在的排污费征收不足进行补救的一个方式。

黄石市环保局一位核定环境税征收任务的负责人介绍,“前些年,尤其是2006年湖北省排污费的收缴能力比较低,一直达不到标准,迫使湖北省将其纳入地方税收征管范围,以确保排污费的征缴。”

湖北省于2007年9月《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年又补充出台《湖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征收的项目有污水排污费和污水超标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对象是所有涉及这几种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黄石市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将原来的与全国统一名称的排污费,正式改用环境税税目进行试征,并由该市地税局的规费管理科负责催缴与征收的统筹。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和黄石市地方政府都多次促成环保和税务联席会议座谈,确保排污费核定、征缴畅通,同时还责令当地价格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监督。

在排污费改税上,湖北省最大的突破是:避免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用减免排污费作为给投资企业的福利。根据《税法》,如果不按时交税属违法,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排污费则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另外,将原本由环保部门一家独揽的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大权一分为二,排污核定权仍归环保部门,县级以上地区排污费征收权则移交给了各级地方税务部门。由此,该项缴费无需再走由环保部收缴后上交国家财政部账户再下拨的曲径,而是直接进入到地方财政,不但减少了中间流程,也相对明确了支配者及用途。

由于税务机关征税的程序相对完善,“费改税”可使企业节省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成本,企业纳税过程中的权利也更有保障。

不过,环境税的征收周期是,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月或按季度进行核定,核定工作应当在接到排污申报后下月或下季度起十日内完成。“这增加了基层人员不少负担,像我们部门总共十来个人,却要管黄石市区内的那么多家企业,又要核征计算,根本忙不过来。” 黄石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副队长吴颖说。

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前,需要考虑征管工作是否能够到位。北京大学财经法税法研究室主任翟继光指出,需要考虑税务机关是否有足够的人员配备、技术手段和经费保障等现实问题。

《财经》记者获悉,黄石之后,湖北省已确定2012年在武汉“8+1”城市经济圈(武汉为圆心,直径100公里内的区域)范围内征收环境税。

企业、消费者各付代价

环境税被中央政府层面所关注,始于中国农工在2009年3月“两会”的一份提案,当年3月11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证实,环保部正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环境税的开征问题。此后,财政部连续发声,先是在2011年明确表示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

2012年3月1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表示,2012年要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可以预见的是,环境税开征以后,火电、钢铁、煤炭、石化、冶金等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将由于其自身的生产及技术特性首当其冲地迎来成本增加。但现实的局面是,上述有些产业的利润早已薄得不堪一击,或者已在亏损,税负的增加必将加速这些行业从中国工业体系中出局。

翟继光认为,全国开征环境税前,要衡量与排污费相比,是否增加了企业负担,如果不增加企业负担,企业不会有抵触情绪,也不会导致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有明显变动。

另外,环境税在一般意义上属于间接税,间接税存在税负转嫁的问题。环境税的理念是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由此会将其计入企业成本中,并以产品价格表现出来,因而实质上由消费者支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学院专家曹明德对《财经》记者分析,国内的环境税实质是“费改税”。

同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实际上早已转嫁于消费者。环境税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过重的负担。而不征收环境税,企业的外部成本将由公共财政来承担,而公共财政源于纳税人的钱。

由于环境税具有很强的转嫁性,翟继光建议,“在设计税率时不宜过高,否则,相关产品的价格会有明显的上涨,这种上涨又必然推动CPI的上涨,不利于国家稳定物价的目标,同时也会削弱中国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环境税主要用来进行污染治理,因此,企业缴纳的环境税总额应当与国家治理污染的开支保持大体一致。”

湖北税务部门也曾提出实施统一征缴税率,但是考虑到各企业排污种类、数量,以及具体行业经营情况不同,最终,湖北省政府还是决定保留依据排放量核定征收额度的办法。

“以污水排放费为例,征收主要依据企业所排放的污水是否需要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来排放和处理。如是,就按照三级标准收费。但如果企业所排出的污水没有超标,或者排出来的污水因为某种原因,如所在地没有市政污水处理厂等,从而不能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就按照没有污染的一级标准来核定收费。”吴颖介绍,一般来说,通常是根据企业污水超标浓度和排水量计算单位水体内的污染超标程度来确定收费,一般来说0.7元一个当量。当量即指排放的污水中1升所含的污染物的克数。

在黄石,所有的制造类企业为配合排污核算,需要安装水、气、噪音等一系列的监控设施,这使企业增加100多万元的成本。

另外,如果企业自行进行污水处理后符合标准,排放则不收费。但目前尚无政策补贴自建污水处理机制的企业,仅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老污染企业给予一定补贴,促使其加快改造以减少污染。

税费用于何处

未来征收的环境税税款将由地方财政统一收支,以增强地方财政的治污经费不足的问题。

“有了更多的钱,地方政府可以做更多的事。”前述财政部官员表示,按照中国现有法制体系,早已定格不论是排污费还是环境税,未来的主要用途都将以环境治理及治理技术改进为方向。

湖北省收缴上来的排污费(目前仅黄石市称环境税)按照共享税的分配原则,以10%、15%和75%的比例分别缴中央、省财政厅和市县甚至更低级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库,作为中央、省、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企业的排污费例外,其缴纳的资金10%归入中央财政,90%归入省级财政。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脱硫脱硝、治理补助、区域性污染防治,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还有监控、信息、监察、监测、宣教等能力建设投资,以及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也包括上述项目的贷款贴息支出。

据吴颖介绍,在黄石市每年征缴的2000多万元环境税中,会按比例每年提取五六百万元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重污染企业治污的财政补贴。

不过,将环境税直接划给地方财政的支出范畴,也必然存在着死角。

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行政地域划分特点,将导致本省或者地区内的污染改善,或者污染地区的生态补偿支出,容易调拨资金,“而对于同水源或者同资源的相关联省市地区,则面临无法控制和难以共建的局面”。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张家盛对《财经》记者分析。

例如,同处于长江流域,贵州省赤水河作为长江一条无污染的支流,当地被要求限制工业发展,以保护下游水质,下游地区则应给予其相应的生态补偿。最佳策略就是将下游相关地方的环境税收入补贴过来。但是,被各地方政府把持的环境税费将很难跨地区协调。

张家盛认为,“应按比例由各相关地区分担水源地的损失,这样无污染的上游地区有了好处,环保也有了动力。如果用在治理污染上,则实际上惩罚了没有污染的地方,这样下去,环境税岂不最终成为环境自杀式的税收了?”

但现实是,流域补偿问题在中国已纠结多年,江西、贵州等守住了一汪清水的省区呼吁多年无果,借环境税解开此结并不乐观。

针对如何确保环境税税收真正用到治理污染上,翟继光表示,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税收法定”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做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

因此,要开征环境税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税法》才能保证税收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也可由国务院制定《环境保护税暂行条例》,待条件成熟时再制定《环境保护税法》。

环境税篇2

一、西方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庇古税。从国外环境税的具体应用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环境税主要体现为补偿成本的收费。其产生主要是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排污者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成本,种类主要包括用户费、特定用途收费等,尚不属典型的环境税,只能说是环境税的雏形。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环境税种类日益增多,如排污税、产品税、能源税、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纷纷出现。功能上综合考虑了引导和财政功能。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个时期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纷纷推行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政策,许多国家还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总体来说,世界各国开征环境税愈加普遍,环境税费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各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反映环境管理思路的具体税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开征的具体税种、开征方法五花八门。下面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美国

1971年,美国国会引入一个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对向环境排放硫化物征税的议案,并在1987年建议对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征税。自此以后,美国政府逐步把税收手段引进环保领域,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主要有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汽油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和费用(如卡车、拖车消费税,轮胎税等)、开采税、固体废弃物处理税(费)、二氧化硫税、环境收入税等,还有较多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从征收管理看,美国对环境税的征收管理非常严格。它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缴入财政部,财政部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基金预算和信托基金,后者再转入下设的超级基金。由于征管部门集中,征管手段现代化水平高,因此,在美国,拖欠、逃漏环境税的现象很少,环境税征收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国环境税以重点突出、制度配套的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荷兰

荷兰在世界上以环境优美著称,是OECD国家中环境税开征较早的一个国家。荷兰环境税大都属于特定目的的税收,特点是以小税种为主,各种环境税的税率规定得十分明确和详细,税种繁多并且深入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荷兰环境税制的完善和迅猛发展,环境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加大,从1996年的1.22%已上升到2004年的14%,占GDP的3.5%.同时。荷兰环境税大都是专门目的税,所以其税收收入大都作为专用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另外,荷兰在制定环境税时充分考虑到对同一种产品的不同消费行为征税将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大都对影响环境不大的行为作出一些减免税的规定,较好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功能。荷兰特别为环境保护目的而设计的税种主要包括:燃料税、能源调节税、铀税、水污染税、地下水税、废物税、垃圾税、噪音税、超额粪便税、狗税等。从实践看,该国基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征收目的和条件方面的不同,在环境税的征收管理上赋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灵活性,并充分协调了税务部门和各环境、资源部门的配合,保证了荷兰环境税征收的高效率。

(三)波兰

作为同我国一样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波兰从1970年开始设立环境税与资源税,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污染者调整其行为。但由于开始时税率较低,特别是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消费对价格信号的反应都很微弱,环境税并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多的是发挥了为环境投资和污染削减项目筹集资金的作用。其后,在1989年、1990年和1992年,又对环境税进行了改革,税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征收系统也得到了加强。波兰主要依靠一套环境标准与环境税、(自然)资源税相结合的混合系统来处理环境问题。一大特点在于其污染税与(自然)资源税征收的广泛性。目前,该国对几百种污染物征收污染税,最主要的是针对三类污染物:SO2、NOx和含盐的采煤用水。税率根据污染物有害性的大小制定,并按一定比例适时调增,同时参照已有污染物税率水平确定新的污染物税率。波兰环境税的主要污染税税率一直较高,如作为其最主要收入来源的二氧化硫税,从1991年以来,一直在70美元/吨SO

该2以上,这个税率与OECD大部分国家相比也是较高的。除了征收的广泛性外,另一大特点是通过特别环境基金将税收收入返还企业和市政当局的专款专用制度,且该制度的落实被认为是环境投资开支有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波兰有三个层次的环境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基金和水资源管理基金(即国家基金),49个地区环境基金,2400多个市政环境基金。污染税、水抽取费、废物处理费、树木砍伐税、地质费等收入在不同层级的基金间均有明确的预算划分。

二、我国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不足

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中,一般只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被认为是环境税,但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为了环境管理。可以说,我国的税制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专门用于环境管理的税种,其他税收政策制定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较淡薄。

(一)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税

如国外普遍开征的汽车燃料税、能源税、噪音税等基本没有设立。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们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

(二)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政策中,有关规定不合时宜,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

如资源税纳税人缴纳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资源开采的环境影响几乎无关,无法有效引导和监督开发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征税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等缺陷,都制约了其环境保护作用的有效发挥。消费税虽然在2006年4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将石油制品和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纳入了征收范围,但没有把煤炭这一能源消费主体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纳入征收范围,税率(税额)的确定还没有完全考虑这些消费产生的环境外部成本。城市维护建设税始终处于附加征收的地位,缺乏独立性、收入规模小,容易导致税负不均,使负担与受益脱节。虽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能通过调节投资变量对环境保护产生影响,发挥限制污染和低效使用能源的作用,但2000年始已暂停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比例极低,2005年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为137.33亿元,仅占税收总收入的0.44%,而且该税的纳税义务人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又有许多免税规定,因此对城镇节约土地资源和合理使用土地基本上没有刺激作用,只不过是补充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小税种。耕地占用税也由于覆盖范围太窄(只涉及耕地占用,没有包括林地、草场等);税率明显偏低(目前执行的税率仍为1987年开征时确定的税率);优惠政策把关不严,偷逃税款严重:分成比例不合理。地方上解中央比例高达80%,导致征收不力,无法有效保护环境。

(三)在其他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较少且形式比较单一

在增值税方面,自1999年10月起,对企业使用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节约用电技术和产品。享受免税优惠:自2001年起对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即征即退;自2001年起,对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等实行减半征收;自2001年5月1日起,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照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的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自2001年7月1日起,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委托自来水厂(公司)随水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予以免税;对部分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如暖气、煤气等实行13%的低税率。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处理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列举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批准可减征或免征1年企业所得税;对专门生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简称《目录》)中的设备、产品的企业及其独立核算盈亏的分厂、车间,年度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经批准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对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线的企业取得的赠款免税……在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方面,对外商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方面专有技术而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另外,在其他税种中还有一些优惠手段。但总体上看,主要局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大多属于事后鼓励,对治理污染的效果并不明显。

当然,我国还有一部分环境管理的收费制度,如排污收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等,但这些收费制度除了普遍存在刚

性不足、征收范围偏窄、收费标准偏低、不能体现地区差异等问题外。还各有不同的缺陷。

三、国外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启示

(一)环境税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环境税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只有健全的市场,才能使税收的变化通过价格波动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经济个体,然后经济个体再根据价格的变化调整经济决策,从而使政府能够利用税收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反之,如果市场不健全,传导机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使政府的调控意图落空。发达国家的环境税较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税更有成效,市场机制的作用功不可没。

2.循序渐进是环境税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一方面是指税种引入的顺序问题。每一税种实施的条件各具特色,推进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污染税中的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前者的执行成本低,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其对降低硫的排放量成效也较显著。而二氧化碳税要求的条件相对较高,要想有效就要制定较高的税率,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必须考虑污染的跨国性,需要国际协作。所以推行一般先从前者开始。另一方面是指税率的逐步提高。多数情况下,要取得显著的环境保护效果,税率必须确定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倘若让税率一步到位,公众可能会接受不了,还可能大大降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形成政治上的危机。因此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先选择低税率,然后随着治污技术的进步逐步提高,直至最佳水平。

3.从实际出发是环境税有效作用的根本前提。虽然许多国家都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并将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大多数国家的税收规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国的环境税在不同地区也有区别。例如同样对氮氧化物征税,瑞典的税率是意大利的43倍,法国的200倍。美国各州虽然都开征了汽油税,但各州的税率却是大相径庭。这说明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忍受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税收政策,才能既符合效率原则又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保持税收中性是环境税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一般的税收水平己经较高,推行一个新的税种,尤其是在公平和竞争力影响上有争议的环境税,可能遇到较多政治和社会阻力。所以,许多国家推行环境税时,都注意采取一些税收中性措施,使纳税人获得与其所支付环境税等值的利益,以保证不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体水平,也使环境税的实施能顺利推进。常见的措施有直接返还给纳税人、返还于相关领域或减少收入税、劳动力税、资本税和消费税等其他税收。这一点,在我国将来整体推进的环境税改革中也应予以注意。

(二)环境税税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税收措施的多样性。从环境税的定义看,环境税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从各国环境税的实施看,环境税也包括了多样性的税收措施。就税种而言,当前应以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征税(也可称为直接税)为主,而非以对产品的征税(也可称为间接税)为主,这是因为不是所有污染物的投入都能被征税,而且也不适用增值税的征税原理。就税式支出而言,应综合运用直接税收优惠、加速折旧待遇、环保产业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税收抵免等方式,不同的税式支出方能对特定目标的环境问题起到有效作用。

2.税率的次优性。理论上说,为了使全社会成本内在化,环境税税率应该确定在污染削减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界点上。实际操作中,政府不宜按“全成本”定价把税率定得太高,而应结合具体的目标影响和地区差异来定。因为税率定得太高,有可能造成生产抑制,导致社会为了实现“过分”清洁而付出过高代价。从对具体产品的控制目标出发也应设计差别税率,如普遍实行的对含铅汽油的较高税率和对无铅汽油的较低税率。同时,税率设计不必追求全国各地的高度统一,应该允许各地区从自身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出发进行微调,形成一定的税率差异。

(三)环境税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环境税收入的使用。征收环境税的收入,一般来说有两个使用方式:一是指定用于特定的环境保护活动,即专款专用,二是纳入一般预算收入使用。前者的优点在于: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告知纳税人所纳税款被全部用于与改善环境有关的活动,或运用到那些受新税种影响最大的群体身上,有助于新税种获得支持。其次,在环境税还处于起步阶段、税率较低、结果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环境目标的情况下,专款专用制度有利于改善环境。而纳入一般预算的环境税收一般用来制定补偿计划,以抵消环境税可能带有的累退性,实现公平。丹麦、瑞典、挪威等OECD国家的税收改革采用的就是这种做法,如征收二氧化碳税奉行税收中性的原则,收取的税款通过降低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税金

额、资助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或安装防治污染设施等方式返还给企业。但这主要源于这些高收入国家的总体税负较重,因此强调“收入中性”。而我国的国情与这些国家大相径庭,财政收入形式尚不规范,总体税负并未过重,因此这种收入中性化的做法在长远时期应予以考虑,短期内还应采用专款专用制度。

2.环境税管理的级次。环境问题既包括地区性问题,也包括跨区域、全国性的问题,甚至还有国际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上进行设计。从中央角度看,应制定各地环境条件的评价规则,以及对应于不同环境状况分别设置的差别税率,应将国内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纳入中央的管理范围,对于涉及国际合作的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共同措施。同时,应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征税自,但必须严格管理。明确限定范围。

环境税篇3

中国政府曾承诺在2005至2020年间降低碳排放40%至45%,为此就需降低相应的单位能耗。2005至2010年间,政府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能耗降低幅度高达19%,接近原计划20%的目标。而这一成绩主要是政府通过颁布政策指令的形式,调控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工业行业来实现的。“千家企业扶持计划”即是代表性举措之一。如此政府得以付出最小努力,实现最为明显的能耗降低效果。

但是,对少数高能耗企业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却很难奏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在于私营企业数量巨大。政府认为除了政策监管之仍需引入经济调控手段。2012年5月的《国家气候变化基本法》草案,既提到排放配额分配与交易方式,也提及征收碳排放税方式。2008年以来,部分城市自行启动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很大程度上也只有象征意义。2012年9月,广东启动了更为务实的运作方式。2013年2月,中央政府就开征碳排放税给出了更多细节。

2月份新华社刊发的公告包含几种不同的财政政策机制:对能源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税;开征环境保护税,以取代排污费;对电池等高耗能产品征税;对奢侈品(如私人飞机)征税;煤炭开采税改为按照销售金额计征,抛弃按销售数量征收的方式。

尽管对上述构想,公告未能给出具体说明,但新华社的报道明确提出:财政部较早时曾提出碳排放税将从10元每吨(折合1.6美元)起征,但到2020年,这一标准将提升至50元每吨(折合8.0美元)。这些数字都大大低于《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所建议的每吨80美元标准,但作为一个起点,上述举措或更为现 实。

对税收手段的倚重,折射出财政部在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就会将收入从地方政府转向财政部。碳排放税的设想,看似也与国家发改委进行碳排放交易的设想存在冲突,因为征税和碳排放交易并行的做法,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

煤炭生产税抛弃以交易数量为准的做法,转而按照销售金额征税,堪称姗姗来迟的改革,这将促使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接轨。早在2011年,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就已推行同样的改革。

如此大力推行碳排放税和环境税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使用成本,从而使利益攸关方有更强的意愿降低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量规模。这些成本将会被传递给最终用户,也会影响到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假设多数能源密集型企业和碳排放大户都采用上述方式,那么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会大大减少。但是,碳排放的绝对水平,仍然有赖于经济增长状况。对于未能及时采取减排措施的公司企业,财政部都将对其征税。

但《国家气候变化基本法》目前还仅仅是一部草案。全国人大批准和颁布这项法律,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能源法草案》就已被审议6年之久。有鉴于此,国务院可能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推行某些措施。

新一届政府才刚刚就任,目前仍无法判断,政府到底更倾向于开征碳排放税,还是更热衷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统。如果采纳任何一种做法的前提,是《国家气候变化基本法》获得通过,而这不是国务院法令可以决定的,需要经过经年累月的审议周期。

环境税篇4

(一)环境税收的基本内容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率先尝试将税收用之于环境保护,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鉴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世界银行的有关专家建议发展中国家“针对环境的破坏征收环境税”。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保护环境作为其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一个以纠正市场失效、护环境为政策目标的新的税收类别----境税收正在悄然兴起。

由于国情和税收政策的差异,各国环境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通常都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是以保护环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课征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它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荷兰的燃料使用税、废物处理税和地表水污染;德国的矿物油税和汽车税;奥地利的标油消费税;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课征的二氧化碳税以及噪音税等等。二是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种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飞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加其税收负担的措施。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后者通常是作为辅内容而存在,配合种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发挥作用的。

(二)环境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环境税收的产生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续发展。

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本世纪80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很多国家也相继定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环境的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保护环境就成为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因为市场并仁万能的,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如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它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他们往往既不从全局考虑宏观经济效益,也不会自觉地考虑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因而,那些高消耗飞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对此,市场本身是无法进行自我矫正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工具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首先,丁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保护税无疑是保护环境的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加重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征的税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其次,在其他有关税种的制度设计中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产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引导和激励纳税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税收是政府用以保护环境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手段。

2.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平等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由此可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环境税收的产生,既是源于人类保护环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主体所拥有的独立经济利益和独立决策权利又是环境税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环境税收首先诞生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环境问题是入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危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而且使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地发生。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多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加之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骤增矿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源。三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机动车辆的增加则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重演。

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环境税收制度建设,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我国的环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环境税收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和客观条件。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申的环境保护结施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早在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制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不仅得以延续,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消费税。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增值税。

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石干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3.内资企业所得税。

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夕卡国企业所得税。

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入,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林工程、森林保护、高效低残留农药、城市煤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投资项目规定了零税率;而对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小冶金、小炼油以及部分化工项目规定按30%的高税率征税。

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首先,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影响了实施效果;二是消费税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比较粗糙,仍有进一步改进、细化的必要。

三、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设想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一)改革和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思路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税收措施,奠定了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础。今后的环境税收制度建设,应将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

(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

(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

(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2.改革消费税制度。

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帆才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本设想

作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一举措对于遏制环境污染确实起到丁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征收范围较窄,征收标准偏低,调控力度较弱,加之征收乏力,拖欠飞拒缴现象严重,征收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在总结排污费征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税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扩大其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并纳入税收制度体系,以便拓宽其调节领域,增强调节力度,增加课征的“刚性”,取得更佳的征收效果。

1.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而且,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应把那些用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答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此类物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而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环境税篇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广泛利用诸如税收、收费、排污权交易、押金等经济政策来保护环境。而经济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就是利用财税政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就财税政策角度而言,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健全环境税,进而使整个税制体现环保要求。

一、西方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庇古税。从国外环境税的具体应用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环境税主要体现为补偿成本的收费。其产生主要是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排污者承担监控排污行为的成本,种类主要包括用户费、特定用途收费等,尚不属典型的环境税,只能说是环境税的雏形。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环境税种类日益增多,如排污税、产品税、能源税、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纷纷出现。功能上综合考虑了引导和财政功能。3.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个时期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纷纷推行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政策,许多国家还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总体来说,世界各国开征环境税愈加普遍,环境税费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由于各国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反映环境管理思路的具体税费结构存在很大差别,开征的具体税种、开征方法五花八门。下面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简单介绍。

(一)美国

1971年,美国国会引入一个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对向环境排放硫化物征税的议案,并在1987年建议对一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征税。自此以后,美国政府逐步把税收手段引进环保领域,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主要有对损害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汽油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和费用(如卡车、拖车消费税,轮胎税等)、开采税、固体废弃物处理税(费)、二氧化硫税、环境收入税等,还有较多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从征收管理看,美国对环境税的征收管理非常严格。它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缴入财政部,财政部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基金预算和信托基金,后者再转入下设的超级基金。由于征管部门集中,征管手段现代化水平高,因此,在美国,拖欠、逃漏环境税的现象很少,环境税征收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国环境税以重点突出、制度配套的特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荷兰

荷兰在世界上以环境优美著称,是OECD国家中环境税开征较早的一个国家。荷兰环境税大都属于特定目的的税收,特点是以小税种为主,各种环境税的税率规定得十分明确和详细,税种繁多并且深入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荷兰环境税制的完善和迅猛发展,环境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不断加大,从1996年的1.22%已上升到2004年的14%,占GDP的3.5%.同时。荷兰环境税大都是专门目的税,所以其税收收入大都作为专用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另外,荷兰在制定环境税时充分考虑到对同一种产品的不同消费行为征税将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大都对影响环境不大的行为作出一些减免税的规定,较好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功能。荷兰特别为环境保护目的而设计的税种主要包括:燃料税、能源调节税、铀税、水污染税、地下水税、废物税、垃圾税、噪音税、超额粪便税、狗税等。从实践看,该国基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征收目的和条件方面的不同,在环境税的征收管理上赋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灵活性,并充分协调了税务部门和各环境、资源部门的配合,保证了荷兰环境税征收的高效率。

(三)波兰

作为同我国一样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波兰从1970年开始设立环境税与资源税,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污染者调整其行为。但由于开始时税率较低,特别是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消费对价格信号的反应都很微弱,环境税并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多的是发挥了为环境投资和污染削减项目筹集资金的作用。其后,在1989年、1990年和1992年,又对环境税进行了改革,税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征收系统也得到了加强。波兰主要依靠一套环境标准与环境税、(自然)资源税相结合的混合系统来处理环境问题。一大特点在于其污染税与(自然)资源税征收的广泛性。目前,该国对几百种污染物征收污染税,最主要的是针对三类污染物:SO2、NOx和含盐的采煤用水。税率根据污染物有害性的大小制定,并按一定比例适时调增,同时参照已有污染物税率水平确定新的污染物税率。波兰环境税的主要污染税税率一直较高,如作为其最主要收入来源的二氧化硫税,从1991年以来,一直在70美元/吨SO2以上,这个税率与OECD大部分国家相比也是较高的。除了征收的广泛性外,另一大特点是通过特别环境基金将税收收入返还企业和市政当局的专款专用制度,且该制度的落实被认为是环境投资开支有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波兰有三个层次的环境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基金和水资源管理基金(即国家基金),49个地区环境基金,2400多个市政环境基金。污染税、水抽取费、废物处理费、树木砍伐税、地质费等收入在不同层级的基金间均有明确的预算划分。

二、我国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不足

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中,一般只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被认为是环境税,但设计初衷大都不是为了环境管理。可以说,我国的税制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专门用于环境管理的税种,其他税收政策制定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较淡薄。

(一)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税

如国外普遍开征的汽车燃料税、能源税、噪音税等基本没有设立。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们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

(二)现有涉及环保的税收政策中,有关规定不合时宜,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

如资源税纳税人缴纳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资源开采的环境影响几乎无关,无法有效引导和监督开发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征税范围过窄、计税依据不合理等缺陷,都制约了其环境保护作用的有效发挥。消费税虽然在2006年4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将石油制品和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纳入了征收范围,但没有把煤炭这(三)在其他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较少且形式比较单一

在增值税方面,自1999年10月起,对企业使用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节约用电技术和产品。享受免税优惠:自2001年起对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即征即退;自2001年起,对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等实行减半征收;自2001年5月1日起,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照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的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自2001年7月1日起,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委托自来水厂(公司)随水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予以免税;对部分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如暖气、煤气等实行13%的低税率。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处理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列举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批准可减征或免征1年企业所得税;对专门生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简称《目录》)中的设备、产品的企业及其独立核算盈亏的分厂、车间,年度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使用《目录》中的国产设备,经批准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对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线的企业取得的赠款免税……在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方面,对外商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方面专有技术而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另外,在其他税种中还有一些优惠手段。但总体上看,主要局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大多属于事后鼓励,对治理污染的效果并不明显。

当然,我国还有一部分环境管理的收费制度,如排污收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区使用费等,但这些收费制度除了普遍存在刚性不足、征收范围偏窄、收费标准偏低、不能体现地区差异等问题外。还各有不同的缺陷。

三、国外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的启示

(一)环境税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环境税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只有健全的市场,才能使税收的变化通过价格波动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经济个体,然后经济个体再根据价格的变化调整经济决策,从而使政府能够利用税收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反之,如果市场不健全,传导机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使政府的调控意图落空。发达国家的环境税较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税更有成效,市场机制的作用功不可没。

2.循序渐进是环境税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一方面是指税种引入的顺序问题。每一税种实施的条件各具特色,推进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污染税中的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前者的执行成本低,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其对降低硫的排放量成效也较显著。而二氧化碳税要求的条件相对较高,要想有效就要制定较高的税率,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必须考虑污染的跨国性,需要国际协作。所以推行一般先从前者开始。另一方面是指税率的逐步提高。多数情况下,要取得显著的环境保护效果,税率必须确定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倘若让税率一步到位,公众可能会接受不了,还可能大大降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形成政治上的危机。因此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先选择低税率,然后随着治污技术的进步逐步提高,直至最佳水平。

3.从实际出发是环境税有效作用的根本前提。虽然许多国家都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并将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大多数国家的税收规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国的环境税在不同地区也有区别。例如同样对氮氧化物征税,瑞典的税率是意大利的43倍,法国的200倍。美国各州虽然都开征了汽油税,但各州的税率却是大相径庭。这说明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忍受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税收政策,才能既符合效率原则又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保持税收中性是环境税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一般的税收水平己经较高,推行一个新的税种,尤其是在公平和竞争力影响上有争议的环境税,可能遇到较多政治和社会阻力。所以,许多国家推行环境税时,都注意采取一些税收中性措施,使纳税人获得与其所支付环境税等值的利益,以保证不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体水平,也使环境税的实施能顺利推进。常见的措施有直接返还给纳税人、返还于相关领域或减少收入税、劳动力税、资本税和消费税等其他税收。这一点,在我国将来整体推进的环境税改革中也应予以注意。

(二)环境税税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税收措施的多样性。从环境税的定义看,环境税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从各国环境税的实施看,环境税也包括了多样性的税收措施。就税种而言,当前应以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征税(也可称为直接税)为主,而非以对产品的征税(也可称为间接税)为主,这是因为不是所有污染物的投入都能被征税,而且也不适用增值税的征税原理。就税式支出而言,应综合运用直接税收优惠、加速折旧待遇、环保产业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税收抵免等方式,不同的税式支出方能对特定目标的环境问题起到有效作用。

2.税率的次优性。理论上说,为了使全社会成本内在化,环境税税率应该确定在污染削减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界点上。实际操作中,政府不宜按“全成本”定价把税率定得太高,而应结合具体的目标影响和地区差异来定。因为税率定得太高,有可能造成生产抑制,导致社会为了实现“过分”清洁而付出过高代价。从对具体产品的控制目标出发也应设计差别税率,如普遍实行的对含铅汽油的较高税率和对无铅汽油的较低税率。同时,税率设计不必追求全国各地的高度统一,应该允许各地区从自身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出发进行微调,形成一定的税率差异。

(三)环境税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环境税收入的使用。征收环境税的收入,一般来说有两个使用方式:一是指定用于特定的环境保护活动,即专款专用,二是纳入一般预算收入使用。前者的优点在于: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告知纳税人所纳税款被全部用于与改善环境有关的活动,或运用到那些受新税种影响最大的群体身上,有助于新税种获得支持。其次,在环境税还处于起步阶段、税率较低、结果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环境目标的情况下,专款专用制度有利于改善环境。而纳入一般预算的环境税收一般用来制定补偿计划,以抵消环境税可能带有的累退性,实现公平。丹麦、瑞典、挪威等OECD国家的税收改革采用的就是这种做法,如征收二氧化碳税奉行税收中性的原则,收取的税款通过降低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税金额、资助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或安装防治污染设施等方式返还给企业。但这主要源于这些高收入国家的总体税负较重,因此强调“收入中性”。而我国的国情与这些国家大相径庭,财政收入形式尚不规范,总体税负并未过重,因此这种收入中性化的做法在长远时期应予以考虑,短期内还应采用专款专用制度。

2.环境税管理的级次。环境问题既包括地区性问题,也包括跨区域、全国性的问题,甚至还有国际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上进行设计。从中央角度看,应制定各地环境条件的评价规则,以及对应于不同环境状况分别设置的差别税率,应将国内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纳入中央的管理范围,对于涉及国际合作的问题,采取多种多样的共同措施。同时,应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征税自,但必须严格管理。明确限定范围。

3.环境税与其他环境政策的配合。不同的调控手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宏观调控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不同调控手段的有机配合。如税收手段与管制手段的配合:管制手段为环境税收手段的刺激作用提供了基本的“支撑”(如规定了排放标准、技术标准等),税收手段又成为命令控制制度的有益的必要补充。又如税收手段与收费手段的配合:西方各国的环境税中普遍包括了与环境有关的各种专项收费和使用费,其原因是“费”的简便易行和灵活。随着污染程度的变化需要不断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时,更宜采用收费形式。

环境税篇6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累积性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加强环境保护,以税收强制手段控制全球环境退化度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与环境问题,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使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得以公认。随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等财富在代内和代际的公平分配”理论的确立,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经济学家庇古率先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是绿色环境税收得以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随着全球宏观税收比例的提高及税收宏观调控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宏观税收调控作用的突现,世界各国已逐步开始探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环境税收”问题,促使经济学家庇古的“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绿色环境税收”理论得以实行,于是顺应世界潮流的绿色环境税收应运而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绿色环境税收的发展出现高潮,由于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都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并出现了不少新研究成果,促使绿色环境税收研究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目前针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欧盟委员会提出开征二氧化碳税的绿色环境税收,可以预见全球绿色环境税收的征收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全球经济一体化绿色环境税收制度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二、绿色环境税收概念及种类

为了从根本上使环境保护得到长远的保障,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世界经济学界在着手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问题时,提出了“绿色环境税收”新概念。使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即增加了宏观调控自然环境保护职能的新内容。根据一般性概念,绿色环境税收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自然环境保护职能,凭借税收法律规定,对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地取得财政收入所发生的一种特殊调控手段,充分体现了国家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体的宏观税收调控职能,是一种既重经济效益又兼顾公平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

从广义上说,绿色环境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污染排放税、自然资源税的生态税费,凡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税收调节手段都应包括在内。绿色环境税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资源税:是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现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或限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根据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稀缺程度差价征收的生态税种,是绿色环境税主要税种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对开采出的资源征收的开采税;按照资源储量征收的地产税;中国已经试行征收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和环境破坏补偿费等。

2.污染税:是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退化度,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污染行为征收的环境污染税种。其主要是排污税,是同所导致环境污染(无论是排放到大气、水或土壤或产生的噪声水平)的实际数值直接相关的税收支付。即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的污染排放税,如对废气、废水征收排污费,包括新开征的硫税和碳税。排污税一般一次只针对一种类型的排放征收。新晨

3.绿色环境税收优惠减免:是为了鼓励企业节约资源和对资源实行综合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而实行的减免税及补贴政策,均属绿色环境税收范畴。

三、我国绿色环境税收现状

我国绿色环境税收实施与国际相比,虽然起步晚、标准低、相对滞后,但中国作为资源环境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绿色环境税收实施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关注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已开始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特别是1993年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利用环境税费经济手段、调控资源环境保护的中国排污收费制度,使我国绿色环境税收调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成效显著。仅环境排污收费一项,国家就已规定了污水、废气、废渣、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1994年税制改革后共设立23个税种,其中消费税、资源税、车船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与生态环境有关。

环境税篇7

2008年将是我国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关键一年,开征环境税将成为2008年政府重点推进的税收政策之一。在实行全面的节能减排政策下,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环境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环境税政策的改革必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将使中国税费征收逐渐走向“绿色化”。那么,此次环境税改革的重点在哪里?业内人士对这一政策的反响如何?环境税的开征又将对农药企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我国环境税开征紧锣密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环境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就我国目前的环保措施而言,主要是以各项收费为主,征税为辅。这些少量的税收措施零散地存在于排污费、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有关规定中。这不仅造成各种税费的不统一,而且不利于以税治污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显然,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以税代费,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环境税制度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开征环境税也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政府首次明确开征环境税,是在2007年6月,国务院颁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其中一项具体政策措施即为“研究开征环境税”。同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与环境问题被提至更高的层面。2008年政府将会加大环境税政策的改革,重点推进环境税的开征。最近有关媒体广泛报道2008年政府将重点推进开征环境税工作。据报道,环境税具体研究制定工作由财政部、国税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进行。由财政部科研所孙钢研究员和许文博士完成的研究报告提出的环境税三种可选方案已经浮出水面,一旦被高层通过确定一种方案后,将很快实施。看来,我国环境税开征紧锣密鼓。 开征环境税引来众议褒贬不一山雨欲来风满楼。开征环境税在我国经济界与产业界引来轩然大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部分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认为,开征环境税正当其时,税收具有调节经济职能,又具有为国家公共财政筹集资金的功能。环境税之所以能通过经济杠杆手段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在于它能加大污染企业的经营成本,让它们为破坏环境行为“买单”,而且政府可用征来的税收进行被污染环境的治理或对环保企业进行补贴,让企业产生环保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从根本上逐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些环保与财税学者认为,在国际上,诸如税收、收费等经济政策,已成为实现环保的主要手段之一。发达国家大多开征了环境税,将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把环境税引入其税收制度,依据“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对环境污染者进行征税,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并且把环境税收取得的收入专项用于环境保护,使税收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是这样看待开征环境税的。他们认为,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然而,受片面的发展观、政绩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存在以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代价的现象,一些恶性的环保违法事件不时发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危险,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埋下隐患。中央多次出台政策治理,但情况仍不乐观。今后几年我国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开征环境税,让环境污染者、资源过度使用者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通过税收手段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是我国改善环境治理现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固然离不开税收的宏观调控,然而税收的根本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而不是宏观调控,不可将解决一切问题都寄托在税收政策上。市场运行结构是复杂的,很多时候往往与税收调控政策适得其反。比如,此前我国开征的筵席税,原本意于通过征税来抑制公款吃喝,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到中国的风俗习惯及经济发展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结果是官员“生病”,老百姓跟着“吃药”,最终沦为“空头税”。而我国农药产业对此的反映,则与这些学者的态度相似。笔者就环境税问题同山东一家较大规模的农药企业老总进行了交谈,提起开征环境税,她快言快语地说,我同意上述学者的观点,其实,政府开征“环境税”的目的是遏制环境污染、减排节能,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优化,但在我看来,开征环境税治污染是政府用错了“药”。问题是表面上看“环境税”是对污染企业的“惩罚”,而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污染企业所增加的这一成本,势必最终还得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无伤污染企业一根毫毛。这就是税收理论上的“负效应”,不知相关部门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开征“环境税”的结果有可能与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除了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并不能起到遏制污染、减排节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而安徽一家大型农药股份公司的老总在一个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说,环境污染问题虽在企业,但责任其实在政府。污染环境本属犯法,该关停的不关停,该治理的不治理,却凭空开征个“环境税”,岂不等于承认污染合法?一位从事多年产业政策研究工作的学者认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是简单开征一个“环境税”就可以解决的。这不仅因为税收调控有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而且还受到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 尽管环境税三种可选方案已经浮出水面,但有关权威人士认为,三种可选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不宜着急开征环境税。有学者分析,三种可选方案实际操作上还有很大的难度。方案一“一般环境税”,拟采用城建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税基。这无疑违背了税法的公平原则。首先,税基大户不一定是污染大户,既然冠之以“环境税”之名,那么必须以破坏环境的企业为主要纳税人,而应该保护和鼓励“绿色”企业;其次,若采纳企业所得税的税基,那么可能一家亏损的污染企业,就不在环境税的范围之内了。方案二“污染排放税”,税基与污染物数量直接相关。征税对象明确,但在实际过程中将很难明确统计具体排放物的数量,不符合税法的征收便利原则。方案三“污染产品税”,计划以污染产品为征税对象。这将导致与消费税的重复征税,因为消费税的立法目的本来就包括通过对污染产品征税来调节消费。还有一些农药界的人士认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并非开征新的税种,乃是将目前已经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铁腕执行,做到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改的改,决不手软。如此这般,才能迎回我们的碧水蓝天。#p#分页标题#e# 开征环境税对我国农药发展影响大农药属于危险化学品,污染隐患大,看来,农药工业将首当其冲了。当然,开征环境税对于农药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可以强化我国农药企业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感,它对促进我国农药工业向绿色工业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开征环境税这一工作一但开展,将可能进一步提高农药企业生产成本,将加剧我国农药企业的财务负担,降低利润,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困难不小,对我国农药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将带来挑战。让我们先解读由财政部科研所完成的研究报告提出的环境税三种可选方案:一是一般环境税,以筹集收入为主要目的,根据“受益者付费”原则进行普遍征收。税基可等同于或依附于现有相关税种的税基,如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当于这些税种的附加。这个方案对我国农药企业的影响不大。二是污染排放税,征收原则是“污染者付费”,税基与污染物数量直接相关。依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与之相对应的税种有硫税、氮氧化物税、碳税、污水税和固体废物税。三是污染产品税,征收原则是“使用者付费”,征收对象是有潜在污染的产品,主要有能源燃料、臭氧损耗物质、化肥农药、含磷洗涤剂、汞镉电池等。对应可以征收各种污染产品税,如燃料环境税、特种污染产品税等。污染排放税和污染产品税后两种方案会增加农药的生产或使用上的压力,企业当及早采取措施应对挑战。

环境税篇8

环境税即将落地,社会各界众说纷纭。

“税”比“费”力度强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但由于税收与收费之间存在强制性和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差别,排污收费制度对环境保护效果不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专家组组长倪红日对《经济》记者表示,原来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虽然排污收费可以增加企业的排污成本,但受排污费征收强制性软弱的影响,排污收费标准非常低,从实施的情况看,中国排污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某些项目的收费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

“鉴于当下雾霾压力困扰,用经济的手段来对污染企业进行惩治,征收环境税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排污费的征收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强制性较低。当下对污染企业征收的环境费,由于收费政策的相对缺失,地方政府的权力很大,比如效益好的企业多收,效益差的企业少收等,弊端频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少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环境税征收的出台,是属于费改税的范畴。费改税后制定详细的标准,将比原来的环境费征收更加严厉,但是也更加合理、规范。”

“未来环境税实施虽争议颇多,但环境治理必须要依靠多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政府征收环境税,污染企业付费;二是生产者延伸为责任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对记者表示。

“随着环境税的开征,以后环境税与消费税双管齐下对高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更大。”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刘恒表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征收环境税尽管难度大,但却是治理环境污染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他强调,税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这种优化的导向让社会各界更加节能、环保。

加重企业负担?

业内一些专家认为,环境税开征后可能会加重企业负担。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公开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可以预见的是,环境税开征以后,火电、钢铁、煤炭、石化、冶金等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将由于其自身的生产及技术特性首当其冲地迎来成本增加。但现实的局面是,上述有些产业的利润早已薄得不堪一击,或者已在亏损,税负的增加必将加速这些行业从中国工业体系中出局。

“客观讲未来环境税征收后,企业的负担会适当的增加。但相信大多数公民宁愿承受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也不愿忍受空气和水源等环境资源遭受污染的代价。未来,国家会更加注重从环保和健康来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刘恒表示。

对此,贾康认为,不要把环境税看成“洪水猛兽”,是跟企业过不去,这是在鼓励企业减少排放,使减少污染的“红利”与促使企业更好发挥创业、创新和能动作用的“红利”能够同时实现。同时,对于征收环境税后如何控制企业成本,他认为,在开征环境税的同时,应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通过优化税种,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实现“双重红利”。

倪红日认为,开征环境税后谈不上加重企业负担,只是较之前执法会更严厉,环境类污染的收费针对性更强一些。在环境保护的框架内,按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来征收。

陈少强表示,“国家各部门自研究征收环境税之初就考虑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国家不断地研究了很多年,努力地做到让企业承受能力、环境治理和经济的平衡,因此不能说征收了环境税就是对企业太苛刻,其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型经济。”

同时,作为市场经济因素,对于企业来说,环境税未必就是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反而是更加规范和制约了政府的乱收费行为。

“虽然当下国内的部分污染企业仍然经济效益不佳或处境艰难,但征收环境税,将是致力于行业未来的长远健康发展。”王雍君也表示。

税费用于何处

那么,未来的环境税会怎么征收,用在哪里?

有专家透露,未来征收的环境税税款将由地方财政统一收支,以解决地方财政治污经费不足的问题。

有了更多的钱,地方政府可以做更多的事。按照中国现有法制体系,不论是排污费还是环境税,未来的主要用途都将以环境治理及治理技术改进为方向。

据了解,湖北省收缴上来的排污费(目前仅黄石市称环境税)按照共享税的分配原则,以10%、15%和75%的比例分别缴中央、省财政厅和市县甚至更低级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库,作为中央、省、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其中,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企业的排污费例外,其缴纳的资金10%归入中央财政,90%归入省级财政。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脱硫脱硝、治理补助、区域性污染防治,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还有监控、信息、监察、监测、宣教等能力建设投资,以及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也包括上述项目的贷款贴息支出。

据黄石市地方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黄石市每年征缴的2000多万元环境税中,会按比例每年提取五六百万元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重污染企业治污的财政补贴。

不过,将环境税直接划给地方财政的支出范畴,也必然存在着死角。

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行政地域划分特点,将导致本省或者地区内的污染改善,或者污染地区的生态补偿支出,容易调拨资金。

“而对于同水源或者同资源的相关联省市地区,则面临无法控制和难以共建的局面”。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张家盛表示。

例如,同处于长江流域的贵州省赤水河,是长江一条无污染的支流。当地被要求限制工业发展,以保护下游水质,下游地区就应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最佳策略就是将下游相关地方的环境税收入补贴过来。但是,被各地方政府把持的环境税将很难跨地区协调。

张家盛认为,“应按比例由各相关地区分担水源地的损失,这样无污染的上游地区有了好处,环保也有了动力。如果用在治理污染上,实际上惩罚了没有污染的地方,这样下去,环境税岂不最终成为环境自杀式的税收了?”

针对如何确保环境税税收真正用到治理污染上,刘恒表示,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税收法定”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做前提,国家就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

因此,要开征环境税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税法》才能保证税收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也可由国务院制定《环境保护税暂行条例》,待条件成熟时再制定《环境保护税法》。

“其实环境税是一个经济导向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曹明德表示。

上一篇: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 下一篇:互联网大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