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治理范文

时间:2023-10-14 08:42:20

小金库治理

小金库治理篇1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我县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专项治理工作进展顺利,现将阶段性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专项治理工作机制

1、建立“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国和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

会议召开后,县委立即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纪委、县府办、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公安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支行、*市监管局**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范围内“小金库”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治理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负责“小金库”治理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听取汇报,讨论审定实施方案,多次督查指导专项治理工作。各部门、乡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细化治理工作措施,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2、加强学习,认清“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县委理论中心组、县“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明确目标任务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致认为“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它的存在使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使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丧失信心,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清除。基于这样的共识,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思考,从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角度理解,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层面出发,从优化发展环境的高度把握,扎扎实实地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3、召开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安排部署工作。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县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小金库”整治工作,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了我县专项治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会上王林尧副县长全面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从深刻认识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政策和工作重点以及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动员。会议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必须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作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立健全我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尽早解决,尽快处理,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把握政策,突出治理范围和重点

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分析全县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后,结合近年来纪检监察、财政监督检查、审计监督、预防与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研究制定了《**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办法》,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政策规定和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使专项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文件明确了此次专项治理范围是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重点检查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教育、卫生、交通、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宾馆、培训中心、招待所、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隶属关系的单位;以前检查发现存在“小金库”的部门和单位;有群众举报的部门和单位;自查自纠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治理重点是2007年以来形成的各类“小金库”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情况。

三、查纠并重,明确治理方法和步骤

我县专项治理共分3个阶段,从2009年6月中旬起至2009年底基本结束,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6月份)。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利用多种广泛动员,凡列入此次专项治理范围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自查,按规定的要求上报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自查表格,自查面要达到100%。

2、重点检查阶段(6月底至10月15日)。在自查自纠基础上,县“小金库”治理领导机构要组织开展重点检查,重点检查面不得低于纳入治理范围单位总数的5%,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检查面不得低于20%。

3、整改落实阶段(截至11月底),针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现第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第二阶段也已接近尾声。各部门、各单位均按规定上报了自查自纠报表和报告,自查面基本达到了100%。在填报过程中,纪

委、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积极指导,及时做好了政策解释和咨询工作。在重点检查阶段过程中,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县级“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县水利局等10家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重点检查。检查发现,我县有一家事业单位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

四、加强宣传,制定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1、广泛参与,宣传发动到位。全县治理“小金库”工作会议召开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层层召开宣传发动会,认真学习政策,准确领会精神,细化工作措施,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这次专项治理“小金库”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任务,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还公布了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举报的方式方法、奖励措施等等。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网络举报作用,建立了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严格执行工作保密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2、明确责任,自查自纠到位。我们将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作为此次清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组长和分管财务的领导为具体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清理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时间和内容集中时间开展彻底的自查自纠、重点检查,确保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不走过场,扎实有效推进。从回收的自查表情况来看,我县所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都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填报了自查自纠表。对自查自纠反映出来的问题,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逐一甄别核实、分析解剖、研究处理、督促整改,确保自查面达100%。

3、强化监督,重点检查到位。县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方面通过督促指导自查,使各单位认真对待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将通过开展重点检查、典型案件曝光、治理效果验收、经验总结推广等形式,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领导小组不定期听取办公室关于自查自纠工作情况的汇报,随时掌握了解进展情况。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7月底下发了《关于开展县级“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的通知》,对重点检查的时间、内容和工作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

4、责任追究,整改措施到位。在专项治理工作中除自查上报的问题予以从宽处理外,对检查中发现的“小金库”,资金将一律收缴财政,案情公开曝光,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将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党纪政纪甚至法律责任。对弄虚作假、销毁证据、突击花钱;阳奉阴为、拒不纠正;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一律从重从严处理。对存在“小金库”的单位、部门,我们将认真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落实整改措施。我县重点检查与规范津贴补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加强银行账户监管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等工作相结合,同时与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将认真研究制度缺陷,完善治理机制,弥补管理漏洞,并以此次清理“小金库”为契机,建章立制,深入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和全县惩防体系建设,杜绝和减少各类资金使用的违规行为,不断提高财政法制建设。

五、加大力度,扎实有效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根据前一阶段我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个别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个别单位自查自纠工作不够深入细致,部分单位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也发现极个别单位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要求,一如既往地抓好每一阶段的每一项具体工作。着力抓好以下方面工作的落实。

一是完善措施,积极作好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注重源头治腐,规范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通过走访企业、个体户等,了解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的收费情况,重点,查处使用假发票、自制票据和白条报账情况,查寻线索,顺藤摸瓜查处设立“小金库”的违规行为。纪检监察、公安机关和财政、审计部门,通过深挖以往查办案件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线索,进行重点检查。结合规范津贴补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节约和控制行政成本支出、加强银行账户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管理检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多管齐下,共同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强化宣传,积极依靠群众举报和监督,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强化工作纪律和保密制度,对举报人举报的事实、举报人姓名等事项要严格保密,并实行责任追究。并要继续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打消举报人顾虑。

小金库治理篇2

一、从思想上治理“小金库”

一要强化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廉政建设,不贪、不占、不向下级伸手,做到“正人先正己”;从自身单位做起,做到不图名、不图利、不攀比,严格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受得住艰苦,“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从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友做起,不借名、不贪利、不狐假虎威,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单位、管好亲友、管好身边工作人员,铲除私设“小金库”的思想。

二要强化教育,发挥警示引导作用。要把廉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纪国法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次,要强化党纪国法教育。通过学习廉政建设准则,观看警示教育录像片,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的法制教育;再次,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三要强化宣传,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大力宣传加强廉政建设、治理“小金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通过廉政建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寓教于乐;将有关廉政文化资料编印成册,形成廉政文化丛书;设立治理“小金库”墙报、黑板报,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铲除私设“小金库”的土壤。

二、从组织上治理“小金库”

一要对自制收据进行重点审核。对自制收据的存根联与记账联进行逐一核对,看有无存在收入未入账的情况。

二要对往来账目进行反复审核。对单位可疑的往来账款进行重点核实,看有无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资金私设“小金库”。

三要对前后单据进行对比审核。对被审单位收取的房租、保证金退付要多加留意,与前期收入情况相对照,看是否有未入账收入。

四要对现金和固定资产进行监盘审核。用突然袭击方式对现金进行监盘,对单位所用的车辆、办公设备等进行监盘,再与固定资产账相对比,看账外资产有无来源于小金库。

五要对举报线索,通过审核调查进行取证审核。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重视举报线索,保护举报人,搞好审计调查,看是否真的设立了“小金库”。

三、从管理上治理“小金库”

一要严格审查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解决店面、房屋租金收入及水电费等收入金额入账问题。要摸清被审单位的原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情况,对有经营性资产出租的单位,要重点查清该单位店面房屋对外出租及水电费管理情况,认真查看出租合同,审核资金收入是否如数入账。同时,要建立资产形成、配置、使用、产权变更、处理全过程管理、监控体系,解决经营场所、重点建设、资源浪费、资金缺乏监管等问题。

二要严格清理存款账户,解决多头开户私设“小金库”问题。要对单位的收入来源、支出去向、银行账户和福利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查和清理,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规定每个预算单位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对资金流向大、工作资金特别多、确实需要多头开户的单位,也只能设立基本存款、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险缴费三个专用账户,并要经常性开展检查,杜绝乱设、私开账号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

三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基本规范》和其他相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具体执行者,按照《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责任。一是组织他们学习《基本规范》,熟悉其内容和要求,把握其实施重点,明确其责任,以提高执行《基本规范》的主动性;二是进一步学习《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以提高规范会计行为的自律性;三是继续开展诚信教育,带头遵纪守法,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不做假账。

四、从制度上治理“小金库”

一要建立健全实时在线预算监管制度,增强资金使用的公开性。认真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民主理财等监督制度,将财政国库支付系统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人大代表可以随时查询部门预算中每一笔国库集中支付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督。同时,要建立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办事公开制度,提高财政开支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小金库等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要建立健全财务核算集中监管制度,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保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大集中模式的财务核算监管系统,实现财政、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实时、直接和无盲点监督,有效解决通过零余额账户转移财政资金、做假账和设立“小金库”问题。

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制度,增强纪律和制度约束的强制性。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兑现奖励政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小金库”线索查处制度,发挥审计、监察、公安、纪检等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惩处机制,严格处罚标准,对实行阳光统一津贴补贴后,仍违规违纪擅自发放钱物以及在下属单位领取补贴的,一律按私设小金库论处。同时,还要建立抽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巩固治理“小金库”成果。

小金库治理篇3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顺利进行,我校成立农机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二、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全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后,我局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太和县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以及有关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家要认真对待专项治理工作,明确清理检查“小金库”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和防止腐败,规范财务收支活动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和保护干部的需要。要求大家,对照“七种”表现形式认真自查自纠,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落实举报制度,加强工作监督。

我局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制作了举报信箱,注意发挥网络举报作用。建立了举报登记、查处督办制度和工作保密制度,确保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既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又保证了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自查自纠的结果

(一)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通过深入自查自纠,我单位财务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执行,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帐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二)自单位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从无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从制度上保障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有效性。

(三)单位监管使用的票据由财务室统一管理,各类票据均由财务室统一到财政部门购领和销毁,按照有关的票据登记制度设置票据登记薄;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票据保管、领用和核销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备查薄。

(四)按照财政集中支付要求,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设“小金库”。财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小金库治理篇4

【关键词】“小金库”成因;治理及对策

一、“小金库”问题探析

充分认识“小金库”问题,是治理“小金库”的前提。由于国家对“小金库”问题的治理与打击,“小金库”隐蔽性很强,甚至为其穿上了“合法的外衣”。因此,治理“小金库”问题,必须首先对“小金库”现象本质有一个充分的挖掘,明确小金库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成因、危害,以及当前内部“小金库”问题的主要存在形式,最终对症下药将“小金库”问题彻底治理。

(一)“小金库”存在的主要特点

1.截留收入,账外设账。“小金库”的资金主要是采取截留收入不入法定账,资金体外循环隐形账,虚报冒领做假账等手段,把应纳入法定账管理的资金转移到账外,搞资金体外循环,账外设账。

2.集中保管,收支隐蔽。有的“小金库”是领导管账、会计管钱;有的是领导管钱、会计管账;有的甚至是领导自管自支等等。

3.没有监管约束,支出随意。“小金库”资金大多是私存私放、隐蔽性强,且只有个别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知晓,往往在开支和使用上是个别人说了算。除了少部分用于职工福利外,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请客送礼,无任何监管和制度约束。

4.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许多“小金库”既无管理规定又无审批程序,收入不记账,支出不登记,现金直接收支,“白条”随意抵库。

5.数额攀升、手段翻新。尽管每年对“小金库”都有各种检查,但“小金库”的数量出现了上升趋势。

6.用途日益腐化。不仅用于职工个人福利、补助、奖金以及超标准、超范围解决办公费用等“灰色消费”。

(二)“小金库”的成因

1.内部控制不严,过分强调了领导的绝对权威。权力过分集中,核算方法和制度上存在漏洞,对不规范的经济活动缺乏周密的制度规定,从而在管理上为私设“小金库”提供了空间。

2.监督管理弱化,财会人员在发现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或予以揭发,有的甚至为迎合领导的意图而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逃避调查,设置取证障碍,使得会计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3.内部审计监督弱化。由于“小金库”隐蔽性较强难以查处,加之“小金库”大多打着为集体谋福利的旗号,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对“小金库”束手无策或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处罚力度不够。

4.干部观念腐化。部分干部疏于反腐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淡薄,权利观扭曲,引发各种违法违纪问题。

5.权力约束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不够透明缺乏有效程序制约和保障,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二、治理“小金库”问题主要对策

“小金库”的存在,是少数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滋生源,是容易导致腐败的“定时炸弹”。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治理“小金库”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纪律,明确和落实责任,从以下“七项举措”下功夫,将“小金库”问题彻底清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小金库”危害性,认清“小金库”对国家和个人的严重危害,清除私设“小金库”的思想根源。采取会议动员、经常性教育,运用内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和渠道,把“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危害以及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营造人人熟知“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财务管理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通过采取有奖举报等形式,注重收集基层线索,加强信息沟通,在单位形成一种自觉杜绝“小金库”的工作环境。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经费管理责任制

党委理财是各级党委工作职责之一,是财经工作的重要制度。各级党委在领导和管理财务工作中起模范作用,做到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适时审计评价,严格落实奖惩。明确分工,搞好协同,党委要督促、指导财务部门的正规化建设,重视和关心财务队伍建设,支持和保障财务人员按章履行职责。财务部门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积极维护财经纪律和财经法规,努力推进的全面建设。落实责任,分级负责。各级一把手是治理“小金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治理“小金库”工作与规范津贴补贴、压减行政支出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益。

(三)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良好廉政风气

治理“小金库”要以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坚持标本兼治、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合力,在领导干部中树立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良好风气。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作风建设,加强监督制约,把握作风建设的关键。要广辟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家庭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坚决从严查处,务求作风建设的实效。严肃党纪国法,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理“小金库”最有效的一把利剑。

(四)严格监督控管,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强化内部监督,改进监督方式,充分发挥制度程序刚性约束作用,制定人员职责,实行开立账户报批制度,完善现金收支手续,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如实行财务人员委派或岗位交流、审计稽查制度,加强对资金流动过程和账目的监督。针对治理“小金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根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控,规范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制止“小金库”,避免滋生腐败。

(五)加大惩处力度,严肃追究责任

把“小金库”问题纳入党委班子考核中,并严加监督、检查、考核,对“小金库”的责任人员按照责任追究制追究到位,该进行组织处理就组织处理,该纪律处分就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不了了之。只有严厉惩治,才能刹住这股歪风。

(六)分阶段逐步治理,将“小金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从“小金库”治理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小金库”的存在有一定的惯性,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治理,必须要树立长期性、艰巨性的“治理”思路。因此,要出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治理“小金库”的指导性意见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把日常治理与专项治理行动结合起来。同时,明确现阶段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重点,逐步将“小金库”问题清理彻底。

参考文献:

[1]王志榕,钟莉.新形势下“小金库”治理能力提升探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9(04).

[2]顾山.小金库──腐败的黑洞[J].党政干部学刊,2001(04).

[3]董爱武,郑桂文.小金库大窟窿[J].党风与廉政,1996(06).

[4]周延良.“小金库”禁止得了吗?[J].中国工会财会,1996(02).

小金库治理篇5

关键词:小金库;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61-02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缴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帐外,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200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随后,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了一系列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体现了国家治理“小金库”的坚定决心。

1 “小金库”的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

“小金库”又来已久,之所以能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由于其危害极大。它化大公为小公,损害整体利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是滋生铺张浪费和权利腐败的温床;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小金库”的存在,在社会上引发了一些经济犯罪案件,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对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规范权力运行,保障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国家重要的建设项目及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金库”治理工作。

2 “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

“小金库”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目无法纪,心存侥幸。一些同志在日常的工作中,疏于学习,不懂政策,不遵纪守法,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小团体利益至上。通常“小金库”与部门、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些单位往往打着方便工作,为单位和职工谋福利的旗号,置国家、集体利益和法律法规于不顾,钻法律政策空子,设立“小金库”,甚至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一些领导干部财经法纪观念淡漠,对“小金库”的认识不足,认为钱只要没有装入个人腰包,是为单位、集体利益所用,就不是什么大问题。因而也就对这部分使用起来极为方便的资金很是“情有独钟”。

(2)制度缺失,管理松散,内部监督机制失效。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财务来源的多样性为“小金库”提供了可供生长的土壤。二是完善的外部供给条件为“小金库”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是制度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为“小金库”的产生提供了空间。由于有些部门单位财经制度缺失财务管理松懈,缺乏健全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制约机制。使个别人能轻易地做到截留上缴款、收入不入账和虚列开支,借机私设“小金库”。

(3)处罚不严,公开曝光处理“小金库”案件少,警示效果不好。这主要是思想因素影响。个别单位领导对“小金库”的宽容和默许,以及惩处力度不严,为“小金库”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导致“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以往对设立“小金库”的处理,除一些私分、贪污、行贿等情节严重者受到法律惩处外,对“小金库”的处理处罚一直以来是以单位为主,针对主要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处理处罚少,给予党政纪政的处分更少,并且处理“小金库”案件公开曝光的也很少,没有产生强大的震慑力,使“小金库”问题时有发生。

(4)经费保障不足。主要表现为有关政策不完善,一些资金需求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从已检查得情况看,“小金库”资金用于弥补经费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60%以上,这其中尽管有一些单位开支控制不严,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同时也有预算安排不符合实际、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另外,一些消费性资金没有来源,也是一些单位设立“小金库”的原因。有些消费性项目开支标准十几年不变。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3 “小金库”治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央领导的重视和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及监督力度的加强,“小金库”违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并不意味治理“小金库”的工作可以松懈,小金库现象在一些单位依然存在,而且表现形式更为隐蔽,危害性并未降低。为从根本上解决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行为,净化经济发展环境,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对“小金库”进行治理。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小金库”的产生。要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明辨是非,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努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提高思想修养方面消灭设立“小金库”的动机,二是要加强学法守法教育,识偏防偏。“小金库”问题的主要责任在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有关财经法纪的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和廉政意识。同时,用典型案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警示教育,使领导干部走出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治理“小金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大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把防止“小金库”提高到反腐败斗争的高度来认识,引导领导干部和群众自觉遵纪守法。

小金库治理篇6

一、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一)治理范围及重点此次专项治理范围是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中要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重点。事业单位是指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1号)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批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5〕15号)规定所设立的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二)专项治理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重点是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对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应追溯到以前年度。“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款项设立“小金库”;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7.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二、专项治理的方法和步骤(分四个阶段)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2009年5月22日起至2009年底,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5月22日起至2009年5月底)召开局务扩大会议进行统一部署,各部门和单位要把专项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做好思想发动、政策宣传、计划制定和组织部署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支持群众监督,鼓励群众举报。(二)自查自纠阶段(截至2009年6月底)凡列入此次专项治理范围的部门和事业单位,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自查,做到不走过场、全面覆盖。对自查中发现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必须自觉纠正。自查自纠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必须按规定上报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并填报《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见附件2)。各单位负责人对自查自纠情况负完全责任。为保证自查效果,盟局要成立检查组有重点地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和咨询工作。各单位也要组织力量开展内部检查,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自查阶段。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填列《“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盟直各单位于6月10日前将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统计报表,上报局审监科,同日,盟局报送至盟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兴安盟财政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办公室)。(三)迎接检查阶段(2009年7月初至9月底)在自查自纠基础上,盟“小金库”治理领导机构要对盟局及直属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各单位要做好迎检准备。盟教育局为盟本级重点检查的必查单位。各部门和单位重点检查报告及《“小金库”重点检查情况统计表》(见附件4)于2009年10月25日前上报局审监科,10月30日,盟局报送至盟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整改落实阶段(截至2009年11月10日)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针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在整改过程中要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源头治理,探索建立《机关财务工作公开制度》,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堵与疏并行、监督和服务并重。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的现象,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源头治理工作,在治理“小金库”工作当中要突出抓好治理乱收费工作,将治理乱收费工作贯穿于治理“小金库”的全过程,重点治理无证收费、白条收费、越权收费、超额收费、搭车收费、坐收坐支等问题。通过自查自纠、重点检查,进一步规范全盟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有效解决乱收费问题,断绝“小金库”的源头,为治理“小金库”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各部门和单位要将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2009年11月10日前上报盟局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盟局在11月20日前报送至盟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专项治理的政策规定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小金库”,要严格按照“依法处理,宽严相济”的原则进行处理。(一)“小金库”治理工作以自查为主,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从轻从宽处理。凡自查认真、纠正及时的,对责任单位可从轻、减轻或免予行政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自查出的“小金库”,要如数转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依法进行财务、税务等相关处理。各部门各单位对其所属单位进行的内部检查,视同自查。(二)对被查发现的“小金库”,除依法进行财务、税务等相关处理外,还要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设立“小金库”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依照《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三)对专项治理工作中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主管部门和专项治理领导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四)对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突击花钱、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或重点检查中发现“小金库”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五)本《实施方案》下发后设立“小金库”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按照组织程序先予以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六)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专项治理的组织领导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在盟委、行署的领导下,实行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盟局决定成立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见后),负责指导和协调直属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治理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盟局审监科,负责“小金库”治理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小金库治理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区“小金库”治理工作。中央和省“小金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区“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研究提出了我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由区两办下发。下面,我就全区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小金库”问题由来已久,危害严重。大量事实表明,“小金库”问题的存在,严重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重危害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正常发展。深入治理“小金库”,无论是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是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都是当务之急。

一是治理“小金库”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小金库”的存在,使政府非税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被非法转移,国家税基受到严重侵蚀,挤占了国家财政资源,分散了国家财力,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分配职能。一些单位设“账外账”、做“假账”,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有的虚报骗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的化公为私,流失国家税收,吞噬国有资产。这些问题的蔓延,破坏市场经济公平交易、平等竞争规则,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扭曲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治理“小金库”是推进改革、加强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只要“小金库”存在,公共权力与非法利益的联系纽带就斩不断,财政经济管理秩序就难以规范,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收支两条线”制度、规范行政事业性资产经营管理等诸多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难以到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关政策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风就会进一步蔓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是治理“小金库”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小金库”助长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吃拿卡要行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比较突出,直接损害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一些部门和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特别是一些单位打着为职工谋取利益的旗号,用“小金库”资金滥发各种津贴补贴,扰乱收入分配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治理“小金库”是防治腐败、刹风正纪的内在要求。“小金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一些部门和单位将相关收入转移藏匿其中,作为单位、小团体和个人谋取私利的来源,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从这些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来看,有的用“小金库”资金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助长奢靡浪费之风;有的用“小金库”资金优亲厚友、违法经营,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有的将“小金库”资金化公为私、侵占贪污,直接触犯刑律,不仅害了自己,也损害了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对“小金库”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要求坚决治理。去年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将“继续对‘小金库’进行专项清理”作为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推动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今年区纪委全会对全区“小金库”治理工作也作出了部署。特别是在当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重要进展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中央《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入治理“小金库”,为确保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治理工作各个阶段的任务

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治理工作《意见》、《实施意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坚持“分级负责、分口把关,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依法依纪、宽严相济,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按照有序、有力、有效的要求,扎实推进各个阶段的治理工作。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明确治理范围。中央《意见》明确规定,凡是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包括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考虑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拥有的行政权力、国有资源、财政资金比较集中,监管不力就有可能产生“小金库”问题,《意见》特别将2009年专项治理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因此,我们党政机关特别是区机关要先行一步,做出表率,为下一步在基层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积累经验。

二要把握工作重点。“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是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自查面必须达到百分之百,不留死角。重点检查面必须不低于纳入自查范围单位总数的5%,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单位检查面不低于20%。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自查、支持自查、依靠自查。另一方面是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是重点;就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事业单位而言,财政补助特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重点;就重点检查对象而言,有执收执罚权、教育卫生、机构改革等单位是重点。对重点检查阶段检查发现的“小金库”的余额,一律收缴国库。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和正确把握治理工作的重点,突出部门或行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好治理工作。

三要用好政策引导。在政策上,这次“小金库”治理有三个特点:一是鼓励自查自纠。这是本次治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央为此专门明确了相应的从宽处理政策。即凡自查自纠的问题实施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或处罚的政策,各部门各单位对所属单位进行的内部检查,视同单位自查。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重视和组织开展好自查自纠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自查阶段。二是严惩顶风违纪。对于中央《意见》下发后继续设立“小金库”的,要先免去有关领导的职务,再根据党纪政纪处分条例的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三是鼓励群众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按照查出并已入库的税款或收缴财政的“小金库”资金数额,给予3%—5%的奖励,奖金最高额为10万元。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充分运用好这些政策手段,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要坚持务求实效。衡量“小金库”治理是否收到实效,关键看自查自纠是否真实全面暴露问题,重点检查是否认真查处典型案例,整改落实是否及时到位。根据中央《意见》和省市《实施办法》,结合*实际,我区的“小金库”治理工作分为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和整改建制四个阶段。要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严格遵守时间规定,细化措施办法,切实保证步调一致。要把握关键环节,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突破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治理全过程高质高效。

三、坚持纠建并举,建立完善源头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小金库”的产生,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体制转轨、机制转型、制度变化、政策调整有直接关系。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小金库”问题虽经多次治理,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次“小金库”治理工作能不能取得成效,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看能不能从源头上防范“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因此,在这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特别强调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强化源头治理。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检查处理与分析调研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并重,全面、系统、深入分析研究现行制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面研究对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反腐倡廉教育,认清“小金库”问题的严重危害,增强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要创新教育方式,紧密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部门要协调有关新闻单位做好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小金库”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要进一步加强经营性资产的规范管理。清理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也是今年区纪委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下半年以来,各部门各单位已经进行了自查上报。在这次“小金库”治理工作中,要同时抓好清理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工作。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开展清理自查工作“回头看”。从目前自查工作汇总情况来看,有的部门上报的自查内容不全,有些单位还未如实上报情况。财政部门要牵头梳理审核报表,对上报内容不全以及没有如实上报的部门和单位,要重新组织自查上报,确保摸清底数、掌握现状。二是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对外出租、出借资产的审批,强化收入上缴情况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租、出借资产经营、收益的考核、监督和管理。对于资产出租、出借的租金未收回的,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包括法律、纪律手段在内的有力措施及时收回,确保合法收益不流失。资产出租、出借收入要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坚决防止进入“小金库”。为增强监管实效,区纪委将会同财政、审计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对凡是对外出租、出借合同期满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一律实行竞拍,防止暗箱操作,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三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规范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对于违反规定擅自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截留、坐支、私分、挪用国有资产使用收入,私自设立“账外账”、“小金库”,或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外自行发放津贴补贴的,一律严肃查处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要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综合预算,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要把“小金库”治理工作与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起来,与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票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津补贴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财政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这次专项治理为契机,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尤其要重点深入分析历次清理后“小金库”问题出现反弹的深层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日常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政务公开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预算公开和单位财务公开制度,增强预算、财务透明度。要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切实加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党中央、省、市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抓紧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专项工作责任体系,为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落实方案,进一步细化措施办法,认真谋划、周密部署、抓好落实。

第一,要抓紧健全组织机构。区委、区政府已经成立了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要求,抓紧组建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检查队伍。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挂帅,主要部门领导全程参与,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为严明纪律、落实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要对自查自纠情况负责,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及所有报表都要由单位主要领导签名确认。

第二,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在抓好本部门、本系统专项治理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加强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建立起分工明确、配合有力、资源共享、运转顺畅的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主动加强同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研究明确治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加强对方案制定、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案件移送、宣传报道等工作的督促指导和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有关纪律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典型,对有关责任人员及时作出处理;财政、审计部门要搞好重点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违反财经法律法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工作;公安机关要做好涉及“小金库”犯罪的侦查处理工作;税务部门要做好涉税问题的查处工作,对税务稽查中发现的案件线索要及时移送;对“小金库”举报线索的核查取证工作,有关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

第三,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专项治理工作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要求、严肃执纪。在自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中,对治理工作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问题严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治理工作中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突击花钱、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或重点检查中发现“小金库”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既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关,也是“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牵头单位之一,一定要认真履行好和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对违纪违规问题要认真调查并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为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

小金库治理篇8

小金库是寄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颗毒瘤。在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再次掀起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小金库”“消藩”。但从实践效果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本文从“小金库”治理难的成因人手,提出一些专项治理的政策性建议。

一、小金库治理难的成因分析

一是对小金库的性质及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导致小金库不断滋长。一开始我们把小金库称为不正之风,后来小金库之风蔓延,又被称为违规、违纪行为。正是在对小金库性质的认识和判断上存在偏差,导致处罚力度不够,由此造成小金库问题日益猖獗。

二是社会监管乏力成为小金库滋长的温床。社会监管乏力指小金库比较隐蔽不好监管以及群众有顾虑不愿举报。如果要举报,必须有详细的证据,取证之难可想而知。如果有能力窥见小金库全貌的,多是既得利益享受者,他们轻易不会举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政府一些领导默许用小金库来办“正事”。并善于“发挥”,设账外账,搞小金库;还有的地方年底用收缴小金库的钱来解决财政支出的困难,甚至用来平衡财政预算。

三是处罚不力使得一些领导敢于顶风作浪。小金库往往与腐败相伴相生,然而在查处上总是以违纪论处,没有把小金库看成是经济犯罪。前一阶段国家审计署公布的48个中央部门违规报告中,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披露。然而,却没有当做腐败案件立案处理,而是作为违规行为,要求自查自纠,“整改”了事。

二、治理小金库的政策性建议

(一)加强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加强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要通过教育使有条件设小金库的人,能真正遵纪守法,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必须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账、编制会计报表与审计报告等正确行事。

(二)强化财政体制和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不断缩小小金库生存空间

财政体制改革要在国家宏观体制下因地制宜地进行,使财政预算、收支、分配、管理等办法与措施符合当地实际并落到实处。对各单位一把手独揽财务签字大权的状况进行彻底改革,实现财务管理的民主化,真正实现单位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后,资金来源清清楚楚,想设小金库也没办法。

(三)建立举报人利益保障机制,让小金库无处隐身

为了进一步鼓励民主监督,应采取群众监督员制和实行举报有奖制。最近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已联合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提出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和罚款的金额,给予3%至5%的奖励,奖金最高额为10万元,由同级财政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治理小金库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本人对此有以下两点看法:一是群众举报的小金库问题,一经查实,应从罚没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而不是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对举报人进行奖励。二是仅有奖励办法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举报人利益保障机制。如果没有举报人利益保障机制,群众出于对自身利益自我保护的需要,再高的奖金也不敢要,最终会大大减弱举报奖励的实际效果。

(四)加大处罚与打击力度,对私设或拟设小金库的单位及其领导起到较强的震慑作用

治理和打击是解决小金库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是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各单位的负责人应是杜绝私设小金库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理好财,当好参谋。对查出的小金库不但要没收其全部资金发生数,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同时还要追究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注重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以做效尤。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在财经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特别是对财经违法违纪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处罚的力度不够,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对人不对事”的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建议在刑法中增加打击私设小金库的相关条款。并建议刑法修改将集体腐败纳入刑律,严厉打击小金库。

上一篇:河道生态治理范文 下一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