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网络环境范文

时间:2023-11-12 01:01:59

净化网络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篇1

目前,我国黑客地下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最上游是黑客工具开发,主要是针对黑客挖掘的系统漏洞,编写各种恶意程序;其次是利用黑客工具抓取肉鸡或窃取用户敏感账户信息,通过实施恶意入侵、网站挂马、组建僵尸网络等,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限,或窃取用户账户(如网银账户、网游账户)、密码等信息,为进一步实施后续违法活动做准备;再次是利用控制权限或用户信息实施攻击、欺诈、窃取,主要是利用获取的控制权限、用户信息,窃取真实资产或虚拟货币,或实施敲诈勒索、恶意攻击等;最后是“销赃变现”,利用窃取的银行账号、密码套现,盗刷信用卡套现等。黑客地下产业链近几年发展猖獗,我国黑客地下产业链总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黑客地下产业链的猖獗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国家一直在不断出台多种措施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早在1997年我国刑法中就特意定义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09年刑法修订案中又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也曾出台多项规定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如《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等规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印发防范治理黑客地下产业链的专项行动方案,这将对净化我国互联网发展环境、促进可信网络空间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本次专项工作将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促进网民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引导网民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范恶意代码。

其次,本次专项工作可全面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的上下游,有助于彻底切断黑客地下产业链的利益链条,实现标本兼治。通过对下游的网上贩卖“肉鸡”、虚拟财产、用户个人信息的信息监测及举报,对上游的黑客培训网站、论坛、贴吧、即时通信群组等进行关闭,彻底切断产业链条,控制源头。

第三,将进一步强化威胁监测,防范于未然。通过各方加强对木马和僵尸网络的监测、钓鱼网站的监测、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做到提早发现问题与隐患,尽量防患于未然。

净化网络环境篇2

关键词:先进技术;净化;网络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呈指数级、爆炸性扩张,在急剧膨胀的网络文化中不文明、不健康、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十分泛滥,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破坏了网络文化的生态安全,毒害着青少年幼小的心灵。制造和传播不良甚至非法网络信息是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既要用丰富而健康的网络文化去代替有害的网络文化,更要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电脑网站、手机网站和电视网络严加监管。

一、常用来监管网络文化内容的主要技术

为了实现对网络文化内容有效的监管,必须大力研究和发展网络文化安全技术,要由单一的对文本信息检测变为对多媒体信息检测,由百兆流量检测变为千兆流量检测,要实现智能化分析处理,运用层级式的整体解决方案防止不良网络文化信息的制造和传播。

(一)常用的信息获取技术

信息获取技术是指从信息源获得所需要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技术和信息提取技术。常用的信息获取技术有主动获取技术和被动获取技术。主动获取技术通过向网络注入数据包后的反馈来获取信息,特点是接入方式简单,能够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内容,但会对网络造成额外负荷。被动获取技术则在网络出入口上通过镜像或旁路侦听方式获取网络信息,特点是接入需要网络管理者的协作,获取的内容仅限于进出本地网络的数据流,但不会对网络造成额外流量。搜索引擎技术是用户使用得最多的新的信息获取技术,我们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甚至个性化地从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中挑选出需要的信息。

(二)常用的信息内容识别技术

信息内容识别是指对获取的网络信息内容进行识别、判断、分类,主要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的识别。文字识别分为关键字/特征词/属性词识别,语法/语义/语用识别,主题/立场/属性识别,涉及规则匹配、串匹配、自然语言理解、分类算法、聚类算法等。

(三)常用的控制/阻断技术

阻止或中断用户对识别出来的非法信息内容的访问,从阻断依据上分为基于ip地址阻断、基于内容的阻断;从实现方式上分为软件阻断和硬件阻断;从阻断方法上分为数据包重定向和数据包丢弃。控制/阻断的效果关键在于成功率和实时性这两个重要指标。

(四)常用的图像过滤技术

图像过滤技术大都通过从皮肤检测器输出掩码提取皮肤特征,从颜色信息中提取颜色矩、色度矩和颜色相关图特征,利用小波包技术提取纹理特征,利用Hu不变矩和在Hu不变矩上改进的基于边缘信息的不变矩提取形状特征,来对互联网上的图片进行判别,防止互联网上黄色图像对广大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五)信息内容分级

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网络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青少年生理上的伤害。我国应该建立自己的网上内容分级标准,所谓信息内容分级就是将网络信息划分归并为不同的安全类别,既让父母保护孩子远离互联网上有潜在危害的内容,同时又能确保网上健康文化的丰富多彩,以满足成人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实际需要。

(六)信息内容审计的主要技术

信息内容审计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以旁路方式捕获受控网段内的数据流,通过协议分析、模式匹配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数据流进行审计,并对非法流量进行监控和取证。大都采用多级分布式体系结构,并提供数据检索功能和智能化统计分析能力,对部分非法网络行为可进行重放演示。当前80%以上的专业信息内容审计系统提供商都采用IDS引擎作为审计系统,其主要技术路线是采取以零拷贝技术、多模式匹配算法等来提高性能,某些产品虽然可支持多端口、多网段监听,但是其单位探测器的网络流量处理性能一般在100Mbps以下,实用性存在局限性,目前网络内容审计产品的发展滞后于网络流量迅速的增长。

二、主流上网过滤、屏蔽软件存在的缺陷

针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问题,国内已在信息提取、数据过滤、信息内容分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基于这些技术构造了一些网络内容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但这些网络内容审计系统和监控系统所采用的审计和过滤算法大都比较简单,主要局限于单特征和单层次的识别与管理,所能处理的数据量十分有限,因此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对于网络内容的技术管理,从总体上看仍然停留在粗放式阶段,缺乏针对海量网络内容的检测手段,缺乏对于网络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关联分析,缺乏对于国家网络文化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趋势进行监测和预测。目前几款主流上网过滤软件就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健康上网专家、展翅鸟家长控制软件、网络妈妈、净网先锋、绿坝和防色墙反黄软件等网过滤软件,对本地的过滤以及对本地色情视频的拦截都显得比较薄弱。

绿坝花季护航是一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较为优秀的软件工具,尽管它能够对网络和本地色情文本有过滤效果。但它和其他许多网过滤软件一样,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软件许可协议中的第一条“本产品可以过滤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但不保证能不良信息能完全被过滤,也不保证被过滤的信息完全是不良信息。”给用户的印象是使用该软件,应当过滤的信息可能过滤不掉,更多不应过滤的信息反被过滤。二是密码极易破解。直接翻看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的文件:kwpwf.dll,用记事本打开。不管里面内容是什么,一律替换成“D0970714757783E6CF17B26FB8E2298F”,然后再开绿坝的时候密码自然就是112233了;或者,直接下载一个密码为112233或者是密码已知的kwpwf.dll,覆盖一下就行了。三是绿坝会对大面积的黄色区域的图片敏感,对大块黄色块的图片也会有误判。如果是黑色、红色肤色的图像,绿坝未能识别。四是对色情文本的甄别上有误判现象,如凡是文中“情”和“色”二字相连,均判为黄色信息,并被删除或屏蔽。

还有部分手机垃圾邮件监控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用户在节日给亲戚、朋友发问候和祝福的短信达300条就被系统列入黑名单等。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使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资源。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过滤、屏蔽技术,以滤除不断更新的“网络”

近年来,“网络”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为逃避网络监控与过滤,不断地更新“网络”。因此,屏蔽、过滤技术也就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推行的过滤软件及设备,应充分考虑不同状况人群的需求,创新和充实选择、设置功能,把自交给用户和管理人员,尽可能细化过滤软件及设备对不良信息的分级功能,增强过虑的准确性,防止健康信息被滤掉,而不良甚至非法信息残留的现象发生。

(一)着力制定科学、规范的信息内容安全的等级划分标准

包括:《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不能光使用时间强制这一种手段,在一些美国网游服务器中,网游公司为防玩家沉迷,实施的是另一种“休息奖励制”,而非我们的“沉迷严惩制”,更能够让玩家接受。因此,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的那些好的经验,完善开发标准,根据游戏特点来实行奖励和惩罚。对于色情信息的过滤屏蔽,必须完善信息内容安全的等级划分标准,不仅要以肤色统计判断,还要引入更多的图像特征,比如纹理、器官等,尽可能做到滤掉图片,风景图像不受影响。关键字的约定也应更加明确具体,尽可能做到滤掉色情文本,不误删健康信息。

(二)着力开发研制过滤功能更完备的新技术与软件产品

包括以下方面:信息资源的安全等级评定技术及产品;大流量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控技术与产品;移动终端的防病毒与防泄漏技术与产品;骨干网内容过滤技术与产品;基于图像内容监管技术与产品;基于音频的内容监管技术与产品;部级分布式网络内容监管体系;信息内容的渗透与反渗透技术与产品;网关型网络蠕虫及病毒的查杀技术与产品。对于嵌入图像中的敏感词汇或者直接替换成图像文件的敏感词汇,目前的过滤软件和检测系统无法识别与控制,因此,需要增加图像敏感信息分析和理解功能,才能实现完整的网络过滤。对于图像的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型把所有的特征表示出来。因此,为了更可靠地识别图像,需要从颜色、纹理及形状等信息中提取多种特征,需要引入机器学习技术,需要从图像中提取能够区分和非图像的特征量,以提高过滤屏蔽系统的甄别能力。

(三)着力运用功能完善、便于安装、易于操作的过滤设备

包括“宽带绿色账号”产品、家校通、V-chip(暴力节目过滤芯片。即一种电子锁定装置,可帮助父母将对青少年不宜的暴力节目等拒之于屏幕之外。)的芯片,以及“I filter”等。“i filter”,不仅可以用在电脑和PS(电视游戏机)、WII(电视游戏主机)等游戏机上,还可以用在电视和手机上,这就从全方位为孩子设置了一道“保护网”。

四、积极主动地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和过滤技术,让家长运用新技术手段有效预防网瘾

网上的有益信息和知识对孩子成长是必备的,信息时代孩子必须学会使用网络。但是,网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甚至非法信息,容易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就网络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高科技的工具,本无好与坏之分,从技术角度看,管理网络要比管理孩子容易得多。我们要借鉴国外一些社会团体和社区组织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地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和过滤技术,出版有关书籍,为家长开设专门课程,详细介绍网络过滤软件的性能,讲述如何设置过滤器,如何识别黄色网站,如何设置密码等软件技术,同时还帮助家长观察孩子的上网习惯,学会与孩子就上网问题进行交谈,应对孩子因浏览色情内容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总之,我们要建立更多适合孩子们浏览的绿色网站,研制开发出功能更强大的过滤软件,运用更多对色情信息进行监控的新技术,有效地封堵境外的网络黄毒,打击境内的网络活动,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EB/OL].,2007-01-2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2-10-24.

4、关东客.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不能只靠鞭子[EB/OL].,2009-01-06.

5、陶宏开.“绿坝”引导作用值得肯定[EB/OL].hb.省略/newscenter/2009-06/14/content_16806808.htm,2009-06-14.

6、中国互联网协会.文明上网自律公约[EB/OL]. news.省略/newscenter/2006-04/19/content_4449507.htm,2006-04-19.

7、杨义先.“网络文化安全综论”[DB/OL].中国文化市场网,2005-05-24.

净化网络环境篇3

关键词:网络传播;道德观念;途径

网络传播给人们提供了广袤的自由空间,网络传播作为继报纸、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兴传播方式,为人们彰显个性提供了虚拟的平台,广泛地迎合了当今信息时代快捷的步伐,弥补了人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的空缺。

网络传播中的假、丑、恶现象,使处于网络环境的人们心灵受到污染,网络道德环境急需改善,如何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便是学者们值得广泛研究的课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使备受充斥污染的网络传播环境得到净化,只有通过增强网络传播优良道德观念,才能使网络传播处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体系。故此,笔者通过对相关学者专著和大量硕博论文的分析,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认为增强网络传播优良道德观念的途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解读:

途径之一:加强“自律”建设,用洁净心灵面对网络传播。

在网络传播中,“自律”包含行业的自律和个人的自律两方面。网络传播的自律是构建网络传播优良道德观念的基础,“自律”是网络传播走向健康轨道的首要途径。加强网络传播的“自律”,促使网络传播行业和个人用洁净心灵面对网络传播,乃是网络传播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行业自律方面,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行业自律规范体系,建立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类网站步入网络传播的自律体系的轨道之中。大力促使网络传播行业的自律参与范围,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的行业协会组织的倡导功能,大力支持网络行业制定相关行业公约,构建合乎行业的自律机制,促使网络传播行业规范化,从而把网络传播行业引向合法经营、健康有序的轨道。

个人自律方面,应加强对网民优良传播道德的培养,对网络传播中的主体人人,应该明确个人与网络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自由是绝对自由于相对自由的统一。个人在实现自我的同时,应该结合网络传播的实践,采取把自我自由、合理有节、虚实相结合的态势,使自身能够甄别网络传播信息,自身能够以洁净的心灵去面对网络传播。

途径之二:深化“绿网”建设,用健康的舆论引导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健康环境的建设,离不开网络建设的“绿网”行动。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针对网络传播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计算机伦理十戒”,我国制定了“五要五不要”伦理公约用来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国外一些机构还从“应该”和“不应该”两个角度去规范网络传播行为,这些有利于人们在“绿网”中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绿网”建设的深化,是整个网络传播洁净环境的首要任务。网络传播中,只有大力宏扬积极健康和谐的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当和国家重点网站的喉舌作用,加大对网络传播的整治规范力度,积极引导专业网站的良性发展,传播“绿色”健康的网络内容,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

深化“绿网”建设,可以通过过滤垃圾邮件,采取网络实名制注册等来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通过对网站内容的监督,对网络不良信息内容的管理,对用户投诉和技术监督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培养,真正达到用健康的舆论引导网络传播。

途径之三:着力开发“绿色”软件,用技术支撑健康的网络传播。

网络技术的发展助推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用网络技术的力量去开发有利于网络传播的“绿色”软件,用网络技术手段完善网络传播载体,成为网络时代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应用网络技术手段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不良信息的传播。2004年,我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推出了游戏分级制度标准,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发适合其年龄的游戏,并对网络传播的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过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净化了网络传播环境。

2009年7月,我国开始推出过滤软件,要求所有计算机出厂销售之前都必须安装过滤软件,用以拦截色情、暴力等内容,过滤软件还能控制上网时间、查看记录等。过滤软件的运用对于净化网络传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传播中,诸如开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软件、邮箱的垃圾广告拦截软件、黄色影片下载网站的屏蔽等网络技术,对网络传播的伦理失范现象的产生起到了遏制作用。通过网络传播技术去阻止那些不良信息的,有利于达到网络传播环境的净化目的。

途径之四:重点培养“网德”教育,用优雅的风尚净化网络传播。

在网络传播中,对网民而言,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其“网德”教育,使网络受众者养成良好的“自律”。要求网民树立优良的道德观念,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在网络传播中自觉做到“慎独”,内省其传播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底线。

在网络传播活动中,对网络传播媒体而言,其“网德”修养承担着对网民的道德引导义务,网络传播媒体应该注重对其从业人员的素养培养,使其传播行为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网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德”教育,直接影响到今天的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网德”教育提供给人们诸多的伦理道德原则,丰富有意义“网德”教育,用优雅的风尚净化网络传播,从而促成和谐的网络传播道德伦理体系的建成。

途径之五:充分发挥“法制”建设,用健全的法制体系规范网络传播

在网络法制建设方面,我国有序地推进立法进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正式颁布,2000年9月,《申办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主要程序的通知》正式出台,2001年的《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实施,2003年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得以实施。

2013年3月8日,吴邦国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建议,要求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常委会认真总结网络发展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国外网络立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电子信息安全,确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并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①

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国目前关于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已有30多部,在网络传播的各个领域,这些法律法规为解决网络传播中的矛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也是网络传播健康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注解

①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3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3-03-21

参考文献:

[1]孟威.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净化网络环境篇4

途径之一:加强“自律”建设,用洁净心灵面对网络传播

在网络传播中,“自律”包含行业的自律和个人的自律两方面。网络传播的自律是构建网络传播优良道德观念的基础,“自律”是网络传播走向健康轨道的首要途径。加强网络传播的“自律”,促使网络传播行业和个人用洁净心灵面对网络传播,乃是网络传播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行业自律方面,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行业自律规范体系,建立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类网站步入网络传播的自律体系的轨道之中。个人自律方面,应加强对网民优良传播道德的培养,对网络传播中的主体人人,应该明确个人与网络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自由是绝对自由于相对自由的统一。

途径之二:深化“绿网”建设,用健康的舆论引导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健康环境的建设,离不开网络建设的“绿网”行动。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针对网络传播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计算机伦理十戒”,我国制定了“五要五不要”伦理公约用来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国外一些机构还从“应该”和“不应该”两个角度去规范网络传播行为,这些有利于人们在“绿网”中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途径之三:着力开发“绿色”软件,用技术支撑健康的网络传播

网络技术的发展助推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用网络技术的力量去开发有利于网络传播的“绿色”软件,用网络技术手段完善网络传播载体,成为网络时代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应用网络技术手段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不良信息的传播。2004年,我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推出了游戏分级制度标准,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发适合其年龄的游戏,并对网络传播的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过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净化了网络传播环境。2009年7月,我国开始推出过滤软件,要求所有计算机出厂销售之前都必须安装过滤软件,用以拦截色情、暴力等内容,过滤软件还能控制上网时间、查看记录等。过滤软件的运用对于净化网络传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传播中,诸如开发的网络游戏防沉迷软件、邮箱的垃圾广告拦截软件、黄色影片下载网站的屏蔽等网络技术,对网络传播的伦理失范现象的产生起到了遏制作用。通过网络传播技术去阻止那些不良信息的,有利于达到网络传播环境的净化目的。

途径之四:重点培养“网德”教育,用优雅的风尚净化网络传播

在网络传播中,对网民而言,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其“网德”教育,使网络受众者养成良好的“自律”。要求网民树立优良的道德观念,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在网络传播中自觉做到“慎独”,内省其传播行为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底线。在网络传播活动中,对网络传播媒体而言,其“网德”修养承担着对网民的道德引导义务,网络传播媒体应该注重对其从业人员的素养培养,使其传播行为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网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德”教育,直接影响到今天的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网德”教育提供给人们诸多的伦理道德原则,丰富有意义“网德”教育,用优雅的风尚净化网络传播,从而促成和谐的网络传播道德伦理体系的建成。

途径之五:充分发挥“法制”建设,用健全的法制体系规范网络传播

在网络法制建设方面,我国有序地推进立法进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正式颁布,2000年9月,《申办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主要程序的通知》正式出台,2001年的《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实施,2003年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得以实施。2013年3月8日,吴邦国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建议,要求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常委会认真总结网络发展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分析国外网络立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个人及法人电子信息安全,确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并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

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我国目前关于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已有30多部,在网络传播的各个领域,这些法律法规为解决网络传播中的矛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也是网络传播健康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净化网络环境篇5

关键词:环境探测网络 温湿度探测 空气质量指数探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01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大气品质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和社会对气体环境探测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环境探测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出现了各种能够实时、连续的检测设备。环境污染的增多,需要探测环境的范围的扩大,单个探测点已很难覆盖这些探测环境并实时的探测被测环境,于是出现了初步的环境探测网络。它们通过有线制传输数据,将各个探测点的数据传送到中心控制平台,实现在线探测。

对于大环境的探测,必须在不同的地点布置探测点,组成一个探测网络。本文即构建了一个这样的探测网络。由于硬件设备有限,以及从经济性考虑,本文仅采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构成此监控网络。

1 总体思路

本文研制的环境探测网络,每个传感节点上分别固定若干探测传感器,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各实验舱内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在计算机平台上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显示该数据的数值以及变化曲线,随时了解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效。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构建一个环境探测网络,以模拟实验舱检测环境。

主要分为下面三个部分展开。

(1)测量节点模块设计。

本文研制的是一个环境探测网络,每个传感器节点上分别固定不同的探测器。将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化,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极性、大小进行分类,对同类别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模块化设计,将更有利于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的传输,从而方便对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2)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建立串行通讯模块,将传感器得到的信号通过串行通信传输到计算机平台,从而方便计算机动态显示。

(3)计算机中心控制平台设计。

建立计算机中心控制平台,实现对探测点、传感器的选择以及测量信号的自动处理。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创建数据结果显示人机交互界面,动态显示环境中相关参数的变化趋势,同时利于观察者观察。

2 硬件电路设计

系统要求能对环境中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值进行实时检测,以便了解空气中各参数值变化趋势,从而随时了解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效。选用模块化的shit10作为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化的KQ2作为空气质量传感器,构成环境探测网络。两路传感器出来的均为标准信号,其中温湿度传感器出来的信号为数字信号,不需要对信号进行后续处理;空气质量传感器出来的信号为模拟信号,仅需要对其进行A/D转换。系统选用PIC18F4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此单片机自带10位A/D,因此电路不需要单独接A/D转换芯片。且PIC18F452单片机支持RS232和RS485,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串口通讯电路连接。采用LCD显示和PC机显示双重显示方式。系统的硬件部分包含电源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处理电路、人机交互接口电路等。系统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3 软件设计

本文研制的环境探测网络需要将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的信号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到计算机人机交互平台动态显示,计算机又通过单片机控制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形成一个控制循环。环境探测网络程序分为一下四个部分:温湿度传感器信号获取程序、空气质量传感器信号获取程序、LCD显示程序、串口通讯程序、人机交互接口显示程序。

4 结语

通过本设计可以实现对环境中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及时了解环境中相关参数的信息,对于实现空气净化设备的更加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了解环境中空气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工业环境、医院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环境监测提供十分重要的数据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付华,蔺圣杰,杨欣.光纤CO气体检测系统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28(1):13-15.

净化网络环境篇6

网络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电子信息媒介,要想实现对网络的整体管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对网络舆情实行行政监管。新时代,网络环境日趋国际化,各国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我国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理念是多管齐下,各项工作同时展开,从上到下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体制,每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并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法治化,在解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对于严重损害网络信息管理的个人或行为,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制止。另外,国家广电总局对于网络资源的控制上,是通过层层筛选、层层把关,尽最大努力净化网络环境,对各项网络信息进行细心审查,避免造成网络舆论信息混乱。

2强化互联网行业和相关媒体的自我约束意识

网络媒介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分支,要想真正地管理好网络舆情,只靠国家相关部门的约束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相关媒体的共同努力,确保自身的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处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各公司、各媒体,应该成立各自的行业监管协会,对于违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并督促其改正,对于行为比较恶劣的,可以采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制裁。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行业中的每一成员严格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审查,这样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才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舆情乱象的发生,使得网络环境得到平稳、和谐的发展。

3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尽管国家一直在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但还会有一些网络舆情失控的现象发生,在面临这些问题时,相关部门应该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强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能力。在行业内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培训,明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开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情演练,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束手无策。坚实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者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新时期网络环境的净化任务日趋艰巨,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相关媒体应该积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体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

净化网络环境篇7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聊天;责任感淡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67-03

网络聊天是当今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它的出现带来了人们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道德问题,其中最令人深思的是网络聊天中的责任感淡薄问题。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交往,阻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因此,如何化解青少年网络聊天中的责任感淡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责任感淡薄问题的主要表现

1.对自我的责任感淡薄。作为社会的人,个体是社会的一部分。一个人必须首先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才不会成为他人和集体的拖累,才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然而,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无节制地上网聊天,以致荒废学业,染上“网络综合症”。部分青少年不注意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形象,网络聊天时口无遮拦,胡言乱语。这些都是对自我的责任感淡薄的表现。

2.对他人的责任感淡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承担对他人的责任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应学会对他人负责,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然而,在网络聊天中,有的青少年任意扩大个人的自由度,而忽略自己对于他人的责任。有的青少年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及开放性等特征和网络技术的某种缺陷,在网上恶意攻击他人,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甚至有的青少年利用网络黑客技术盗取他人信息和钱财,损害他人利益。这些都是对他人的责任感淡薄的表现。

3.对社会的责任感淡薄。社会责任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价值取向是社会的整体利益。青少年在网络聊天中要学会对社会负责,维护网络聊天的健康环境,关心社会整体利益。然而,有的青少年会恶意传播木马病毒,破坏社会资源,危害网络安全;有的青少年还会在网络聊天中散布谣言,恶意攻击国家、社会。这些都是对社会的责任感淡薄的表现。

二、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责任感淡薄问题的归因分析

1.网络聊天环境对青少年责任感形成的负面影响。网络聊天环境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聊天环境的虚拟性,使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发生飘逸。虚拟的网络聊天环境,使得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忘记了自己的学业,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忘记了自己的形象,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在虚拟的空间里飘逸得无影无踪。二是网络聊天环境的自由性,使得青少年的他人责任感产生弱化。网络聊天的高度自由性和隐蔽性,使得一些青少年变得肆无忌惮,他们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三是网络聊天环境的开放性,使得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网络聊天打破了地域限制,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在这里交汇撞击。对于自制力和辨别力不是很强的青少年而言,这极易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动摇,进而相对主义盛行,国家、社会被抛之脑后,在网上攻击国家社会或破坏网络安全,也不觉得有所不妥。

2.青少年的知情意存在偏差,导致网络聊天道德责任感的内化缺乏坚实基础。对于道德内化的定义,唐凯麟先生认为:“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过程。”[1]简单来说,就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德性的过程。从此定义中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可看出,道德的内化离不开道德主体知、情、意的相互作用,哪一方面存在偏差,都会影响道德内化的结果。而在网络聊天中,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都存在一定的偏差。面对网络聊天的自由性和诱惑性,一些青少年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沉迷于本我的世界里,从而失去自制力和道德意志。青少年在知情意等方面的偏差,必将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化,使网络聊天道德责任感的内化缺乏坚实基础。

3.网络聊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薄弱,导致网络聊天道德责任感的外化难以推进。所谓道德的外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德性外化为德行。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或德性本非天赋,亦非违背本性而生”[2],人的德性绝非本能地、自然而然地在我们身上产生的,都是来源于习惯。“这就是说,一个人在认识善的同时,要积极地实践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掌握德性。实践善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一个道德践履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外化的过程。”[3]可见,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外化的基本途径,离开了实践活动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外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要想推进网络聊天道德责任感的外化,对青少年进行网络聊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非常必要。然而,当前的网络聊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非常薄弱。这就导致青少年在网络聊天实践中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使不良行为逐渐累积成一种坏习惯,势必会严重影响网络聊天道德责任感的外化。

三、青少年网络聊天中责任感淡薄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技术监管,净化网络聊天环境。技术监管就像一个净化器,可以过滤掉很多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言行,使网络聊天环境达到比较纯净的程度,从而减少对网络聊天责任感产生的负面影响。面对青少年网络聊天中的责任感淡薄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自我调控能力,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最大程度上净化网络聊天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篇8

网络信息技术从其产生到发展成为现在的规模,经历时间不过数十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这数十年时间里,网络环境还处于构建和发展的阶段,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在技术支持、法律规范保障等各个方面,也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当前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缺乏适宜小学生浏览的网站和信息导航系统

当前在网络环境中很少有专供小学生使用的网站和导航系统。由于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网络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导航系统的引导以及适宜的网站供小学生进行浏览,只有通过不断的操作和熟悉,学生才能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然而当前适合小学生浏览的网站十分稀少,也没有适合的导航系统供学生查找适宜的网站,常用的搜索引擎还常常跳出负面的干扰信息。由于小学生还没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缺乏适宜小学生浏览的网站和信息导航系统不但会影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还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2.网络游戏和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

电子游戏对小学生向来有十分强大的诱惑力,网络游戏更是有电子杀手、电子海洛因的称号,小学生通过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极容易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的成长,更有甚者为了筹集上网费用,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指的是在网络上存在的能够对人的思想、精神带来恶劣影响,使人的思想、情绪发生混乱,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无用信息,包括信息、诱赌信息、迷信信息和伪科学信息、反动信息、暴力信息以及色情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于思想不够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危害十分巨大,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接触到网络环境,又很容易因此接触到网络游戏和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所以对家长而言,为了避免孩子接触到网络中不良的信息,对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多少有些偏见和抵触,不利于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绿色网络环境,指的是文明健康、安全畅通、和谐开放的网络环境。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网络环境进行整改,构建绿色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够放心上网,安心进行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信息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1.净化网络环境,提供实践平台

信息技术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通过技术支持、行政规划和法律规范等手段多管齐下,将网络环境中的危害信息进行过滤清除,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能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

2.丰富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德育方面的内容

构建绿色网络环境,能够丰富信息教育教学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通过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加强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网络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网络人格,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3.构建绿色网络环境,争取家长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支持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净化网络资源,有利于改变家长对于网络环境的偏见,使家长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利于改变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程的看法,使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程得到家长的支持,有利于促进小学信息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可以为个人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对个人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有重要的作用,而网络资源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对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空调净化范文 下一篇:水净化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