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范文

时间:2023-10-03 02:02:06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篇1

1、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种:以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在国发行国债。

2、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整个原始积累的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资本积累篇2

关键词:资本积累 市场经济 制度缺陷 产权界定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学家们一直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规模的扩大都用来解释经济增长,这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凯恩斯革命,如20世纪40年代哈罗德和多玛构建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到后来在此修正基础上构造的索罗一斯旺模型,再到80年代中期产生了以保罗,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由外生增长理论向内生增长转化。虽然当代经济增长理论没有较为统一的模型,但无一例外地都将资本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职称论文。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资本积累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计划经济也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与大多数其他后发国家相比,中国当代的资本积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增长,中外对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高速的经济增长掩盖了资本积累中的许多问题,造成转轨时期出现了经济与社会矛盾,这同样也值得我们思考。

一、当代中国资本积累存在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但由于一些制度改革滞后,使得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没有达到普遍的权利界定和保障,资本积累方式也相异于传统的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所有制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相较于国有企业,资本积累的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主要表现在融资能力上的差异。当代,我国的银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信贷业务,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银行的信贷偏向于国有经济。据统计,非国有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比例仅为16,5%,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资本循环或其他非正规的金融渠道获得暂时的基本积累。

从居民角度看,资本积累来源的限制。使人民增收的途径较为单一。可以发现,美国人民的资产性财富增长与劳动收入的基本比例为22:1,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的收入高,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储蓄的原因,因为美国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资本。而中国却不是,人民大众的积累来源仅仅依靠微薄的工资,很少有其他的资本性收入。依据弗里德曼的生命周期理论,当期的低收入造成了人们更原意储蓄以用来满足未来退休消费的需求,中国高额的储蓄率由此产生。而由于银行的存款利率长期低于cpi的增长率,居民自身的资本处于不断贬值的过程。因此,有限的资本积累来源是中国大众收入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

处于经济转轨的中国,不合法的资本积累也存在。部分官员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将权利资本化,使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必备的要素投入,形成相当于国家垄断的力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与运作门槛。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压低承包指标与租赁价格,或通过非法的财务手段低估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流失到寻租者手里。损害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二、当代中国资本积累的制度分析

事实表明,我国当前资本积累发生扭曲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制度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造成了我国资本积累相异于传统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这也是转轨时期国家体制不完善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政府的约束与产权两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当前我国资本积累扭曲的状况。

(一)从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第一步就是要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任意干预

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多变,政令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用张五常教授的话来说,“中国政策说好听就是弹性大,说不好听就是朝令夕改”。国家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行政干预十分普遍,如打着“宏观调控”或是“市场调整”的名义,授意相关部门对微观主体进行行政干预。市场规则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微观主体无法很好地预测下一期的经济状况,一部分积累的资本需要防范风险,而无法全部投入生产。同时,国家政策制定没有约束性,可能造成资本积累发生偏离。如我国在较长的阶段主导工业发展,而忽视了农业与服务业方面的积累,造成了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二)从市场微观主体的角度看,市场的平等需要国家作为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

当代中国,多种所有制企业有了快速发展,在解决居民就业与社会资本积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一旦市场经济有较大比例的国有企业介入,这种条件下的市场就难有平等权,也难以法制。国企与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家作为国企的股东,更倾向于为自己的企业“开绿灯”,通过越过法律的束缚直接干预经济活动,使国企资本积累不受约束。如最近的农行股改,国家对其坏账进行买单;ipo发行的股票多是国企。正在审批的上市公司中,仍是国企居多,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同样的待遇困难重重。可见带有“国”字的企业就同于拥有了市场特权,在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下,国企不仅可以依靠自身来获得资本积累,同时还可以依靠特权获得额外的资本积累,政府背景使他们成为市场的强势者。而较为弱小的民企,无论融资能力还是企业规模都无法与国企相抗衡。等级效应促使许多民企必须通过寻租贿赂的方式获取市场的保护,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资本积累不断变异,最后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三)制度缺陷造成产权不明晰,限制了资本应有的价值

例如农地制度,目前,我国虽然法律上确定了三权,即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但是农地转非农地的问题迟迟没有解决,限制了土地作为农民资产性收益的来源,资本积累方式受到限制。

产权的界定是为了稀缺资源的排他安排,是市场经济定价的前提条件。由下表可知,我国的矿产资源特别稀缺,而在中国,各级政府所掌握的一些重要的资源配置权利,扭曲了资源投入生产时的价值,无法体现资源的稀缺性,造成资源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出售,降低了矿产资源在资本积累中的真实价值。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使得原本资源稀缺的中国雪上加霜,资本的积累陷入了恶性循环。

三、小结

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改革。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遗留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体制缺陷,改革任重而道远。现阶段法制不到位,产权不明晰与我国千年来传统的封建意识和长期计划经济实践造成的路径依赖有着直接关系。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资本快速的积累,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不良的资本积累方式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危害。因此,转变资本积累方式,实现资本价格由市场决定,才是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 制度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effrey sachs;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m],经济学,2003

[5]陈志武,对“中国奇迹”与改革路径的再思考[m],经济观察报,2008

[6]巫文强,中国社会主义资本积累方式变革的历史回顾及制度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8(9)

资本积累篇3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经历了由物力资本观、人力资本观到人才资本观的演进,在新经济时代,正由人才资本观向智力资本观升华。与之相应,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呈国际化趋势。让全社会认诅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注重人才的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在新经济时代将显得尤其重要。

一、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即人力是人类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简言之,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有两点:它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

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有学者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在人力资本中,广义的“智力资本”,应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狭义的“智力资本”,应单指人力资本中的智力因素,着重理解为创新、创造发明的能力。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理解,都是从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角度出发的。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适应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展的要求。智力资本的内涵较人力资本、人才资本先进之处就在于对人才创造性元素的重视和强调。根据新经济时代复杂劳动的要求,创造性人才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创造性人才的劳动能够解决难度更大、范围更广、涉及许多学科和矛盾的问题。二是创造性人才的劳动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和创造力,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三是创造性人才的劳动能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智力资本

第一,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说,农业时代的春耕秋收犹如给大地梳头,工业时代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则把地球刨挖凿钻得百孔千疮,无疑于是对地球的敲骨吸髓。人们有理由将这种以耗竭能源和短缺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型工业经济称为“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新经济时代则是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市场全球化和以人(能)为本的多样化这“三化合进”的时代。新经济是低耗高效的特别依赖于知识资源的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魄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如信息科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对资源的耗费甚少,传统技术不可同日而语;而知识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唯一不被消耗、且能不断增值的、并可以为全社会“共享”的可再生资源。

第二,它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灵魂。在新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知识、科技、智力已成为其主要内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已不再仅仅依靠技术的运用,知识的积累,而更多地依靠科学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成为直接的资本和财富后,拥有知识的人才无疑也就成了资本与财富的不竭源泉,也就成了新经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新经济给全球带来的迅猛而巨大的变化让许多人难以想象。“数字化技术”和“工业化技术”、拥有智力资本和缺乏智力资本,这种区别正在制造新的巨大鸿沟,并将继续对各行各业带来全面的冲击。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没有高大的厂房、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件知识、程序、信息,但却在短短的20年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使公司资产达到了460亿美元。美国投机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没有生产设备,没有雇佣工人,仅仅依靠对银行金融工具的认识和操作,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不断制造危机并积累了大量财富。知识要素的作用不但在经济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军事领域同样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比谁船更坚炮更利,而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数字战争、信息战争可以在兵不血刃的状态下置对手于灰飞烟灭之中。

三、智力资本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资源

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力资本学说”,在他的视野里。劳动者掌握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技能和知识是构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直接动因。国际经济运行状况也证实,现当代知识生产已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如果说,舒尔茨的学说标志着人力资本在西方后工业时代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话,那么,比尔·盖茨的崛起,则标志着智力资本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的战略资源。也就是说,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中产品的生产、价值的提升都要通过智力因素来实现。这不仅改变了生产的方式,而且改变了生产的内容。过去的制造牝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资源的凝聚,而现在信息业把智力资源转化为产品,为智力资本的凝聚和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并不断地创造和使用知识。所以美国管理权威彼得·德鲁克指出: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他还提出了一个后来被媒介反复引述的观点:”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来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来源。”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年均引进人才过万(引进人才占该国人才比重已由10%提高到25%以上),而且他们引进的均是具有较高智力资本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显然,美国在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智力资本”输入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参与国际经济的全方位角逐一定要摆脱20世纪“人力(人才)资本较丰,智力资本甚弱”的窘境。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由物力资本观、人力资本观、人才资本观的演进并正在由人才资本观向智力资本观升华,在新经济时代,国际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实质上)正是潜在的智力资本的竞争。高度重视智力资本的积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将十分重要。对人才的渴求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渴求贤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将竞争集中体现在对智力资本的竞争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像新经济时代这样体现出智力资本的魔力,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新经济时代这样让智力和财富密切相联。从一定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智力经济,而智力资本的积累则是智力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智力资本积累的手段

在新经济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将首先依赖于智力资本。智力使用的增值功能会显示智力资本不仅远远优于物力资本、人力资本,而且明显优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才资本”。而智力资本的积累在智力资本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意义。智力资本的积累方式主要表现在培养和引进二方面。

培养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则是依赖学校完成的。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对智力资本的需求,学校亟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改善课程结构,将开发智力真正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这三者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并将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又是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创造能力是人类高智能活动的集中体现,它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的产物,又是人自身的创造智力和创造能力的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期望。

智力资本积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进。这方面我们迫切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完善引进人才的考评体系,注重人才的创造才能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还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避免“良才”引进以后不久变成“无用之才”或退化为“庸才”的现象。同时,要有长远的国际化的眼光,要借用一切可用的政策手段大胆进行“智力资本积累”。目前,我国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也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我们适应新经济时代挑战的现实手段。

资本积累篇4

【关键词】资本积累;金融工具;融资途径;证券市场

一、地方性院校资本积累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为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投资活动,为增加学校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一些学校由于对投资行为缺乏风险意识、论证不足,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出现了应收款不能收回、银行存款和信托存款被骗、产业投资失误等现象,给国家和学校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新的办学体制必然对高校法人理财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和科研经费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除向国家积极争取拨款,多渠道开源节流外,高校应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体现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师资状况,如何才能引进和留住人才,为此,必须把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放在最优先位置。这是涉及高校生死兴衰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发展地方性院校资本积累的契机

目前全国高校实行扩招,如果仅靠国家的增量投资是不够的,而高校又普遍不具备经济实力。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如何自主筹资和积累资本的问题。高教事业的发展需要合理融资,高校理财活动应当破除“一无外债,二无内债”的观念,大胆而合理地利用负债形式为事业服务。在高等教育由政府办学向法人实体自主办学的转变中,已逐步形成了办学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包括各种举债行为。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资金的增值途径:高校的资金来源形成了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格局。学生收费、科研经费、经营收益、企业捐赠、个人赞助等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拥有的沉淀资金多达数千万元。如何使这些闲置资金保值增值,是一个重要的理财课题。在目前不断降息的金融市场则难以发挥这些资金的增值潜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高校资金管理的增值运作提供了新的外部环境。国外大学资金投资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可以预见,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资金投资的理财方式将成为我国大学未来理财方式的重要选择。

三、地方性院校资本积累的可行途径

(1)运用金融工具。一是债券。包括证券交易所流通的、银行间债市场流通的及由政府、企业面向社会公众招募,由金融机构发行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债券投资的未来报偿通常比银行存款利率要高,在预定的偿还期可收回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具有操作简便、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收益较好等特点。二是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并管理,面向社会法人机构和自然人募集闲置资金,代客理财,利用专家理财及资金优势,参与证券资本市场运作,以获得理想回报的一种证券投资基金。具有资金流动性强、风险便于控制等优点。三是股票。包括深、沪交易所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和二级市场的股权买卖。近几年有不少高校积累了自有资金、风险资金,并适当参与股权投资,寻求回报。建议成立专家咨询小组,为学校提供信息、决策方案。四是资产委托。是证券公司开展的一种代客理财业务,委托方可以将资金和证券以协议的方式委托受托方管理,并指定投向,按协议相互制约以获得双赢的一种信用活动。五是其它金融工具。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的信用委托、信托存款、保险基金、外汇交易、B股市场等,都可成为高校投资的品种。(2)运用融资工具。一是银行信贷。包括各种期限的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可根据资金需求、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额度、期限、类型及用途,以填补学校的基本建设、教学科研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二是项目融资。项目融资债权方的受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项目本身的效益,因此适应于学生公寓、招待所等有效益保障工程前期建设融资。三是债券抵押融资。用自己拥有的国债现券作抵押,经证券交易系统撮合,按约定的期限利率融回需要的资金,到期偿还本息,赎回现券的一种融资方法。(3)积极开展投资活动。如上所述委托银行贷款、买入各类债券、国债融资回购业务、申购新股、买壳上市、买卖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将资金、国债现券委托证券公司投资管理等等。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利用土地置换,积极引进投资。(4)争取发行上市。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而上市的高校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应顺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力争上市,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5)利用侨乡优势。侨乡的高校应利用侨乡优势,打好侨牌,积极做到:一是引进侨资,学习“哈佛精神”,向社会筹措办学资金,鼓励侨胞捐资。二是选择上市的高技术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利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成果,优势互补,发展高科技产业,拓宽高校的融资渠道。三是调剂部分资金,支持校办产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永伟,李秋玲.浅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J].商场现代化.2005(11)

资本积累篇5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就是社会资本构建与积累的过程,也是农民工的利益得以表达和被认可的过程。文章指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以及民间组织的介入都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场域中构建和积累新的社会资本。

资本积累篇6

关键词:农户生产性投资;家庭资产积累;系统动力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711410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81);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JD790031)。

作者简介:王常伟(1982-),男,山东泗水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安全经济、农户经济研究;顾海英(1956-),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1-0016-06收稿日期:2012-02-26

由于收入是家庭资产积累的动态源,因而国内学者多从农户收入的视角对我国农户家庭资产积累进行研究。农户自身收入的变化或农户间收入的差异会受到不同层面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包括税费改革(徐翠萍 等,2009)、农业公共投资(沈坤荣 等,2007)、农村金融信贷政策(康书生 等,2010)、农地制度(许庆 等,2008)等因素;从农户决策行为层面来看,包括家庭资源配置(王春超,2011)、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徐健 等,2009)、技术应用与创新行为(李学术 等,2010)等因素;从农民个体特征层面来看,包括受教育程度(高梦滔 等,2006)、农户健康状况(张车伟,2003)等因素。总体来看,农户收入可以分为农业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每种收入对农户家庭资产积累的贡献程度也会随时间及个体差异而变化。另外,消费与生产投入作为家庭资本的减项同样影响着农户家庭资产的积累。国内对农户消费与生产投入的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刘建国(1999)分析了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李谷成等(2004)分析了我国农户消费-收入的结构特点。朱喜等(2011)对我国转型时期农户的经营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总体来看,农户家庭资产积累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对农户家庭资产积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资产积累与相关因素关系的静态测度与分析方面,而资产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前期变动在时间维度上将对农户资产积累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这一思想,在封闭资本市场的假设下,抽象化农业生产投入,以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农户资产积累模型,从教育、保险投资及劳动与资产冲击等角度对农户资产积累的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为研究预测农户资产积累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视角。

一、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基础假设

1.农村资本市场的封闭性假设

财产性收入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受制于投资渠道,其财产性收入的相对比重并不高。2010年我国农户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占人均纯收入的3.4%。资本增值有限的约束反映了我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在低利率、高通胀的条件下,加之一部分实物资产的折旧,农户静态资产所带来的收益更加有限。基于此,更为了研究的便利性,本研究中模型的构建没有考虑农户资产自身的增值性,也忽略了负债资本对农户资产积累的作用。

2.农户追求资产最大化而非效用最大化

经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具有非饱和性的偏好决定了消费支出越多可实现的效用将越大。但这一经济学基础假设对于中国农户来说也许并不现实,勤劳节俭的中国农民往往更注重家庭财富的积累。这可以从中国农村现实及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解释。中国农村目前收入普遍较低,年轻人通过白手起家实现“体面”的生活还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代际间资产的传递。另外,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胜于自己,他们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子女积累更多的资产。基于这一现实,农户生命周期内的资产累积最大化而不是效用最大化,往往成为农户资产积累的约束函数。对于农户消费,通行合理的假设便是在平均消费基础上的量入为出。

3.农户不会轻易离开土地,即使比较收益较低

传统观点认为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从而造成了离土农民的增加。虽然比较收益是造成农民放弃从事农业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收益的高低是决定农民是否从事农业的唯一严格因素。中国农户并不会轻易完全放弃农业种植,这一点从近年农忙时节的返乡潮便可得到印证。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近年农业政策的变化,如农业税收的减免、土地经营权的长期化与稳定化带来的对未来土地产权的期待等;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农民固有的恋地情节,他们认为农业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生活来源。因此,即便是农业比较收益较低,农户往往也会力所能及地保持农业经营,兼业农户在我国已越来越普遍。

4.农户在某种程度上能实现“完全”就业

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学界及政界关注的焦点,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产生了人口红利。但基于现实的调查发现,真正赋闲在家的适龄劳动力并不多。合理的解释在于,一方面,农业吸纳劳动的能力有相当大的弹性,农民既可以选择劳动投入量大的精耕细作,也可以选择劳动投入量小的资本密集型农业;另外,随着劳动力流动阻力的减小和农村多种经营方式的放活,在劳动支付报酬要求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可选择的就业方式趋于多元化。因此,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就业的假设有一定的合理性①。

(二)模型的构建

资产积累是资产增量与减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农户来说,资产的增加主要来自农业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种,而资产的减量则主要包括生产投入与消费。资产增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生产要素在分配的过程中,存在多周期、多阶段的特征,并表现出多重回路。如生产投入一方面作为资产减量降低了资产积累速度,另一方面又作为生产要素增加了下一期的资产增量。劳动的分配也动态影响着资产的积累。劳动、投入与资产积累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动态系统环。鉴于此,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农户资本积累是比较合适的。根据农户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系统可以分为劳动子系统、资产支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和效用子系统。

1.劳动子系统

本研究将劳动界定为标准劳动量,衡量标准为特定技能农民一年的工作日。对于个体劳动来说,虽然其时间是限定的,但其标准劳动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增加,即经验积累和教育投资。随着经验的增加,农民劳动技能(包括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会越来越娴熟,使标准劳动出现外溢,从而造成日工作产出的增加。教育对农户收入增长有重要的作用(邹薇 等,2006)。其内在机理在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相关素质能力,从而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出,也可以理解为标准劳动量的增长。经验积累与教育投资使农民标准劳动增加,而增加的标准劳动会在农业劳动与非农劳动之间进行分配。总标准劳动的增加推动了产出的增加,从而实现资本增长。资本的增长又可以增加农民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促进标准劳动的增加,从而进入新一轮的增长系统(见图1)。

2.资产支出子系统

资本积累篇7

内容摘要:体育群体是大众自发参与形成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本文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论述了个体参与体育群体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积累和运作对参与体育群体的影响因素。指出个体融入体育群体,需要全面的资本积累及合理运作,符合个体意愿和群体利益。文章最后指出社会应关照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政府应给予大众体育群体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体育群体组织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体育群体 资本积累和运作 全民健身

体育群体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群体,来源于民众满足自身健康、娱乐和文化等需求的内在动力。如民间的舞龙舞狮组织,以门派或者师徒形式出现的传统武术群体活动以及现代体育项目的活动群体等均可称为体育群体。其主要特征为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由社区、体育协会策划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大众共同参与。体育群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而且有助于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社会。青年时代在《体育之研究》说:“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中国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19条规定“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育群体从大众共同性的体育需求出发,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是体育产品消费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

个体参与自发体育群体的理论依据

(一)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人们参与体育群体活动,目的是将已积累的资源转换成健康、快乐等对自身更有价值的回报。人们为了获得所需资本,加入体育群体,寻找健身项目,不是简单的参与,而是蕴含和体育群体的资源交换机制。本文采用社会学家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论述参与者所积累的资本与群体资本的互换机制。

20世纪90年代,科尔曼创立了在经济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理性选择理论。其基础由行动系统、行动结构、行动权利以及社会最优等四组基本概念构成。行动系统包括行动者、资源和利益等三个基本元素;在行动系统中,行动者交换资源,满足各自利益,产生人际互动。行动结构包含社会和个体两种。社会行动结构有交换关系、信任系统等组成。个体行动结构指交换关系说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结构。行动权利指物品中包含着不同行动者所掌握的各种权利,社会交换理论研究的是种可以让渡和被分割的行动权利。社会最优状态包括:存在于市场竞争外的自愿交换、存在于市场竞争中的自愿交换等。

(二)体育参与的利益和权利交换行动

利益交换行动。不同的人参与体育群体行动或者不同的体育群体纳新,获利目的不同。有些体育群体邀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参与,扩大社会关系网络,进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积累。因此,根据获利目的差异,参与或纳新行动分两种:一种是工具性行动,动机是寻找和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源,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本积累。另一种是情感性行动,要求得到情感支持,主要是沟通行动的社会资本。体育群体纳新的目的是为群体获取最大限度的资本积累。如果参与者不能提高体育群体的资本积累,或者该群体不能使参与者获取期望得到的利益,那么,个体参与和群体纳新可能失败。 权利互换。行动者参加集体体育活动,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够从体育运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友情等。这时,行动者对能够使其获利的活动只有部分权利,其它部分为其他行动者拥有。由于对利益的追求,必然驱使他与其他行动者进行某种资本拥有权交换。资本权利交换的目的是谋取资本积累,是资本投入的基本属性。行动者用于和群体(或者个体)交换的物质资本为财产权、处置权和使用权,金融资本交换的是财产权。人力资本投入体育群体,交换的是受益权。行动者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权利交换的是信任与合作的共享权、受益权;这种权利交换不仅使群体具有更强的凝聚力,而且能提高群体的规模、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

资本积累及运作对个体参与体育群体的影响因素分析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积累的总体论述理论,从现代社会学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考察,它仍然深刻地阐述了资本运作的内在规律。资本运作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是把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积累和增值的目标。如果将其中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及群体的资本积累实践,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资本运作水平。

(一)个体资本积累及运作

1.经济资本积累及运作。经济资本是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综合。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个体不易获得。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量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广场、体育场馆等,为人们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个体管理者将这些资本以合理的运作方式为体育群体提供服务,可以获得参与资本。另外,参与者向体育群体赠送礼品及宴请,是将物质资本转换为社会资本。这些均表现了资本形式的合理运作。金融资本是指可以用于投资的货币数量的总和,为资本存在和积累的高级形式。金融资本的积累形式主要有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金融资本是最简洁方便进行交换获取其它资本积累的方式。以货币做投资是个体参与体育活动常用的方式。如交纳群体的会员费;购买体育器材;聘请专业教练;购买体育书籍;对体育事业资金赞助等。

2.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积累及运作。人力资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数量和收益上的价值日益凸显,呈现出较强边际报酬递增趋势。人力资本的内涵是指通过教育培训等各种投资集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能力,表现为能带来利润收益并使资本得到保值和增值的价值能量。人力资本体现在体育群体中,是影响体育参与最重要因素之一。体育工作者、退役运动员等,由于拥有较高水平运动技能,很受体育群体欢迎,他所拥有的体育知识技能通过对群体指导和传授,会得到其它资本利益回报。文化资本不仅描述文化与经济资本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用来表示本身即作为一种资本形式;是以人的能力、品位与生活方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可储存和转化性。文化资本积累是动态概念,是文化资本持有者通过特殊的受教育或其它实践活动使得资本增值的过程。个体积累的文化资本,在运作行为上直接影响着对体育项目的爱好和选择,也影响着对加盟体育群体的选择,如中国传统文化型,倾向于选择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总之,个体文化资本通过消耗其它资本形式积累,同样也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与他人的资本进行“交易”,获取所需利益资本。

3.社会资本积累及运作。社会资本有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关系网络等部分组成。科尔曼教授指出:社会资本是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动。社会资本以社会网络为载体,是无形和持久的。个体社会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参与社团组织、畅通横向交往网络、建构互相信任和社会规范。个体的社会资本与体育参与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是进入体育群体的切入点。社会关系网络是平等互利的横向接触、横向交流的经常化和广泛化,能使更多普通民众投入到体育群体中,推动健身运动全民化,产生好的社会效益。社会规范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和具有良好社会信用的人更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降低参与群体活动的成本,提高合作概率,换取其它资本并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

(二)体育群体资本积累及运作

不同体育群体期望值不尽相同,有些群体为了健康聚在一起锻炼,获得健康资本积累;有些为了社交和提升文化素养,并希望扩大社会关系网络,进而获得更多社会资本积累;有些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在将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得人力资本积累。

体育群体开展活动必须在各种资本得到充分积累后,才能有序进行。群体资本积累与群体规模、群体期望有显著正相关。一般来讲,群体规模越大,资本积累越多;但是,群体资本不是内部成员资本简单的相加,群体参与的体育项目差异、群体内成员个体资本积累的差异、群体资本的配置和运作差异、群体资本利用率的差异等均对体育群体资本积累产生很大影响。如最小的是两人形成的密集型群体,如兵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形成稳固训练的情感交流伙伴,这样他们可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较高声誉和奖金等。规模最大的体育群体是秧歌、足球等集体项目,由于参与成员多,属松散型群体,核心成员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策划经营能力,使群体的共有资本得到较好利用,能根据每个成员资本拥有特点,使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升群体资本积累;反之,资本积累可能呈负增长,最终解体。

体育群体资本运作是指以利益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将本群体的各类资本,与其它群体、部门、参与者等的资本进行流动,实现各资本要素优化配置和内部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群体资本不断增加的运作行为。因而,群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驱使其纳新时进行某种资本交换,并对参与者存在一定的期望值。缺乏场馆的群体努力吸纳能提供场馆资源的参与者。群体为降低购买体育装备的费用,吸纳有相关资源或提供赞助的参与者。群体接纳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参与者,提高群体的技术水平。期望拥有较高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参与者,策划群体的发展。总之纳新一方面为了弥补群体资本的不足,另一方面增加群体的资本积累值。

(三)个体参与体育群体的切入点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的亲情观念、乡情观念和友情观念等使社会关系网络面大,在社会资源获得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个体加入体育群体的主要途径就是靠这种社会资本的优势来运作实现的,主要切入点(如图1)。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与群体内某成员建立联系。有些阶层的人群,如白领群体希望加入自己爱好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群体中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积累社会资本。群体内部成员介绍,与群体有直接联系。如果群体内有社交活跃的成员,对纳新和扩大群体规模,提升群体资本积累将比较有利。通过群体间的交流比赛等活动,建立起某种利益关系,这种参与往往带有功利性。毛遂自荐,即个体主动找到某体育群体,给予一定利益承诺,被该群体接纳可能性会增大。以上分析给深化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制定社会体育政策时,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单位和社区应适当提供精神或物质奖励,激发体育群体纳新的积极性。

结论

资本积累及运作对参与体育群体影响因素很多。个体资本积累和群体的交换行为成功率取决于其资本占有是否能弥补群体资本不足,这是参与者被接纳的前提和条件。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利益行动和权利互换是个体与群体资本互换的理论依据。体育群体资本积累及运作,以利益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这对群体纳新和个体参与将产生很大影响。体育参与也有感性选择等非功利性因素存在,其选择涉及到个人偏好、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另外,群体纳新和活动有一定负面影响,如“帮派现象”、“排外现象”等,对这些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分析当前形势下资本积累及运作对参与体育群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可以更好地推进体育群体组织的社会化进程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关文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体育科研,1996,19(1)

3.詹姆斯.科尔曼,邓方译.社会理论的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刘次琴,金育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业体育协会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

资本积累篇8

一、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源泉的论述

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论》第一卷P634)

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同上P636-637)“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同上P649-650)

3、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政治经济学一般都把资本理解为“重新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的积累财富”。(同上P644)“为了要积累,人们必须把剩余产品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同上P636)“一定价值从一定量剩余价值所借以体现的产品量,随劳动生产力而增大。”(同上P663)“在生产资料的效率、数量和价值增进时,从而在积累陪伴劳动生产力发展而增进时,劳动所有的力量,都当作资本的力量投射出来,象商品所有的价值形态,都当作货币的形态射出来一样”(同上P666-667)

(二)转变企业发展战略是民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一方面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能分光吃光,要为企业发展留后劲。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积累,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50强民营企业中,比如,联想、新希望、万向、科龙、东方、美的、横店和雅戈尔等,无论是总资产规模,还是销售收入规模,或是净利润规模,其绝对量都是排名最前的。这种情况既说明了它们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在长期市场竞争中所进行的有效积累。

但是,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成长的步伐会逐渐放缓。这是一般企业发展的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在50强企业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规模和名气均较大的民营企业,其竞争力指数排名反而比较靠后。这就存在大型民营企业在做大之后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个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正处于更重视规模扩张和外延式增长、而把质量升级和内涵式增长置于其次这样一种战略安排。因此,已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的民营企业,必须尽快放弃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而转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的内涵式、集约型发展模企业发展模式。要放弃单纯依靠用低成本打“价格战”的办法来战胜对手的经营理念,真正使企业转到重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模式上来,以此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办法包括:

1、要加速和鼓励企业制度创新

要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不同政策,采取不同策略,鼓励家族企业向现代公司制的平稳过渡。目前,中国大型民营企业正处于两种治理制度交叉的胶着状态。这种状况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必须着力推进体制改革,缩短内部“交班”时间,降低内部交班成本,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使一个已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的持续健康成长与发展不再是寄希望于一人,而是寄希望于现代企业制度这样一个整体。

2、要重视技术创新

企业竞争制胜的前提是能够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为物美价廉的物质产品或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过硬的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包括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过程的协调与交流,包括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等,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如,华为集团将收入的20%用于技术投入,现在正是依靠这种技术优势,它已发展成为我国企业中为数不多、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R&D的费用占公司年销售额的比重大致在2%~3%,微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曾高达20%多;而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研究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仅有0.31%。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

3. 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难以接纳人才,但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没有人才。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要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时,企业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

二、资本积累的途径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手段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途径的论述

1、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直接以积累为基础的资本积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资本集中是通过改变既有社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量的组合来实现。

2、资本集中的两种方式

资本集中是“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和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其中前一种方式是指企业并购,后一种方式是指股份制。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快速积累巨额资本。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再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P690)可见,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使得资本能迅速积累起来。

马克思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看出的东西,现在的西方世界仍然如此。由于资本市场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的并购可以在瞬间完成;不仅如此,这种并购活动的发生也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和阻隔。因此,资本市场的存在使企业的重组和企业间的并购成为十分容易的事情。而正是资本市场的这样一个功能和优势,为有效率的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可能性。

(二)发展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资本市场的存在给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筹资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整合功能。因为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有效率的企业才能生存,没有效率的企业将被淘汰。它实际上为那些有活力的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快车道”。所以,如果说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的话,那么这种帮助就应该表现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能够进行资产重组或企业所有权变更的能力和机会上。

但是,恰恰是这个最重要的资本市场的功能在中国却受到政策的严厉限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还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规模方面,或者仅仅集中在筹资功能方面,而整合功能即资本所有权的流动或者企业的并购没有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加以理解。结果,尽管允许了资本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但资本的所有权却人为地受到限制而不能在市场上自由地流动。

由于资本所有权不许流通,大规模的和经常性的企业产权交易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发生和完成,大量有效率的本土民营企业不能顺利进入做大做强的快车道。所以,民营企业要成长壮大,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市场上有效地进行企业重组和资本运作。主要的途径包括:

1、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层面。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鼓励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同时在配合消化庞大的非流通性国有股、实现国有股开设创业板市场鼓励民营企业的参与,使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国有股而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改变上市公司的结构。

2、证券公司层面。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证券公司,民生证券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另外也可以通过部分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股权转让,或是建立完全由民间投资的证券公司,从而使股权结构多元化。

3、机构投资者。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例,目前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将来应该有更多的由私人投资组建的投资机构来投资证券市场。

4、开设创业板市场。创业资本需要通畅的进入、退出渠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开设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主体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中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需要创业资本的投资,它们可以通过创业板市场来获得资金的支持,解决创业投资的问题。 三、资本积累的后果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

(一)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后果的论述

1、两极的积累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还考察了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阐明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同时指出:“像其他一切规律一样,这个规律在实现中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有所变化”(

《资本论》第一卷P709)。“因此,一天比一天更为明白,资产阶级借以在其中运动的各种生产关系,没有统一的简单的性质,但是有一种两重的互相矛盾的性质;在这各种关系中,有财富生产出来,也有贫困生产出来;在这各种关系中,生产力发展着,但是也有阻碍生产力的力量发展着;这各种关系能生出市民的财富,即资产阶级的财富,不过也能生出不断破坏这个阶级一部分成员的财富的阶级。”(《哲学的贫困》第116页)

2、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末尾,总结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2页)。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中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这是符合逻辑的结论。然而,资本主义为了摆脱这一厄运,他们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就掀起一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倡导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满传统资本主义企业不顾一切地追逐利润的短视做法,试图使企业的决策与雇员及他们的家庭、客户、环境和雇主的健康发展保持和谐。其中有很多做法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值得借鉴的。

(二)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庞大的经济实力,同时也产生相当数量的贫困收入阶层。因此,如何缩小贫富差距,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富起来的时候,能不能把在经营中所得的财富再投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的问题。

企业是要追求利润的,但企业也是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理应对社会各相关利益方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除了看能否提供合格产品、能否产生更多利税等“经济表现”,还要看它是否按时支付工人工资,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等“社会表现”。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在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等等。这样的企业才能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也才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具体任务涵盖:

1、回报社会

企业不仅要学会怎样挣钱,还要学习如何花钱,即取之于社会,还原于社会。民营企业家赚钱不是要把财富藏到自己的保险柜里去,而是要让这些财富更好地发挥作用。假如你赚来的钱不用到社会上去的话,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就会走到死路上去。我们有的民营企业家把资产转移到国外,身上揣着好几国护照,这种做法值得考虑?放着这么多的贫困人口,你不用赚来的钱做适当的救助贫困,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和提升企业自身品位,却沉迷于一掷千金的豪奢生活,这种做法应该吗?所以,当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企业的利润转移仅靠税收一种方式还不够,还有捐款、资助、慈善活动、创办基金会等多种手段。以美国为例,目前有各种基金会5万多家。这些基金会承担起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

2、关心员工

例如,在预防爱滋病方面,企业有没有义务教育职工增强这方面的认识?企业有没有义务教育职工在社会上见义勇为,助老爱幼?企业不仅是个职工劳动的地方,也是一个受教育、长知识和获得生活经验的地方。如何将企业变成一个育人、育知的大学校?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无论如何,中国企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能包办到今天的撒手不管。对职工的教育和影响是企业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在企业的评比上,必须将此企业职工在社会上的表现纳入评比的范围。企业不仅是一个生产产品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生产合格的、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3、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我们不仅呼吁政府给民营企业家平等的社会地位,同时民营企业家个人也要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不仅是经营方面的素质,更要有文化素质,包括对社会的人文关怀。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做调整,引导富人摆脱自私自利,弱化社会上“笑贫不笑娼”等不正确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3、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上一篇:垄断资本主义范文 下一篇:君联资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