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范文

时间:2023-11-07 08:57:58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篇1

[关键词]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诊断性刮宫

[中图分类号] R713.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51-02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妇产科常见疾病。近30年来由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以及盆腔感染的增加,导致了异位妊娠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保守治疗能免除患者手术治疗的痛苦,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输卵管的完整性,为患者再次生育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了2008年12月~2009年10月本院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71例,对入院后行诊断性刮宫术(以下简称诊刮术)与不行诊刮术两种治疗方法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疗效的影响进行总结,以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高度怀疑异位妊娠患者(即初查尿HCG阳性,阴道超声宫内外无妊娠囊者)126例,入院后行体重、身高、三大常规、HCG、孕酮、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48 h复测HCG和孕酮,检查结果提示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异常,HCG值48 h增长不足60%,血清孕酮水平在5~25 ng/ml,患者本次妊娠无保胎要求者,考虑异位妊娠可能性极大,筛选出病例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为:①纳入治疗时符合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指征即血清β-HCG值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71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孕产次、平均停经天数、治疗前β-HCG值、包块大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71例患者根据其体表面积均给予甲氨喋呤治疗,50 mg/m2,肌注,1周1次,连续3次,若β-HCG

患者纳入本研究后每隔2 d抽血复查1次β-HCG,每周复查1次阴道B超,观察包块大小。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以血清β-HCG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后,方差齐时两组间样本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用χ2检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6,P

3 讨论

异位妊娠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对其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1-8],为临床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创造了条件。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治疗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输卵管的完整性,为要求生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受孕可能[9-10]。且因为不需要行手术治疗,将可能性创伤降到最低值,易被患者接受。目前临床常用血β-HCG、孕酮、超声和诊刮术联合诊断异位妊娠。

诊刮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11-12]已极为普遍,对比观察诊刮术前及术后血β-HCG值对确诊宫内早孕或异位妊娠有较大价值,但对确诊后的异位妊娠患者,诊刮术是否影响血β-HCG降至正常值的时间以及附件区包块大小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71例异位妊娠患者分组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异位妊娠患者行诊刮术后β-HCG转阴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周期短、效果好。但诊刮对异位妊娠患者附件包块大小改变尚无明确相关性。由于治疗观察只到患者血β-HCG值转阴,临床仍有极少数β-HCG值正常后包块破裂转为手术治疗的,且该研究所选病例数尚少,是否确实存在此关联,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以证实。

[参考文献]

[1]胡新云.异位妊娠误诊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575-7576.

[2]Condous G,Okaro E,,Kha1id A,et al.The accuracy of transvaginal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 prior to surgery[J].Eur Soc of Hum Reprod and Embryology,2005,20(5):1404-1409.

[3]Lee GS,Hur SY,Kown I,et al.Diagnosis of early intramural ectopic pregnancy[J].Clin Ultrasound,2005,33(4):190-192.

[4]Brodowska A,Szydlowska I,Starczewski A,et al.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ectopie pregnancy in own material in the years 1993~2002[J].Pol Merkuriusz Lek,2005,18(103):74.

[5]Morelli,Sara S,Keegan,et al.Early serum interleukin-8 evaluation may prove useful in 1ocalizing abnormally implanted human gestation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j[J].Fertil Steril,2008,90(6):2068-2072.

[6]吴玉英.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联合用于早期异位妊娠58例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09,31(10):41-43.

[7]史晓梅,赵爱荣,王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超声和诊刮联合检测对诊治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9,4(1):25-27.

[8]彭凌湘,施艳,游辉兰.异位妊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3):236.

[9]刘明鸽,庞苗苗,李娜,等.异位妊娠两种保守治疗方法的循证医学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2):187-189.

[10]乔学惠.39例异位妊娠的药物保守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62.

[11]郑惠冰,袁曼虹.诊断性刮宫及血HCG的测定诊断早期异位妊娠[J].广西医学,2001,23(4):804-806.

[12]张映辉.诊断性刮宫及血HCG测定诊断早期异位妊娠[J].广东医学,1998,19(6):432-433.

诊断性刮宫篇2

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张家港 215611

[摘要]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刮宫术,并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经病理学诊断,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宫腔镜检查符合率(90.6%)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8.8%)(P<0.05);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符合率(85.0%)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6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检查与治疗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健词] 宫腔镜;传统诊断性刮宫;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22-02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月经紊乱的现象越来越多,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时有发生,相关统计表明,子宫异常出血多为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不能令人满意,宫腔镜因其能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导致子宫出血的部位、原因且可以治疗子宫出血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应用。为了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刮术在子宫异常出血中诊断的应用,现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宫腔镜下检查治疗子宫内良性病变的住院女性患者54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的54岁,平均年龄41.38岁。术前B超示单纯内膜增厚7例,伴回声不均13例,宫腔占位(1个或多个)15例,内膜增厚伴多个宫腔占位15例,4例未见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后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1.2.1 诊断性刮宫 常规排除感染及排除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宫5~7.5号用小号刮匙先刮宫腔1周,如发现宫腔内不平或有占位,用吸管吸宫,或扩大宫口后用卵圆钳钳出组织。取出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术后防感染治疗3~5 d。

1.2.2 宫腔镜检查 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禁忌证,排除阴道活动性出血、生殖道感染、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宫腔镜采用德国产STORZ(型号2220020)宫腔镜检查镜及电切镜系统(3.5 mm纤维导光束;175 W冷光源)。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宫5~8号,置入宫腔镜,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膨宫压力为80~100 mmHg,灌流液速度为280 mL/min。按宫腔镜操作常规进行,按检查宫底和前、后、左、右侧壁、双侧宫角、输卵管开口顺序,最后检查宫颈管口及宫颈管。在直视下观察宫腔形态、内膜色泽;血管粗细、走向;肌瘤及息肉的大小、附着部位,有无蒂及蒂粗细。如为内膜增厚,退出宫腔镜,刮匙作诊刮术,后再置入宫腔镜检查后无异常后退出宫腔镜。如需治疗,则扩宫至10号,换电切镜置入宫腔,采用环形电极沿肌瘤及息肉根部切除肌瘤及息肉。取出组织送常规病理检查。术后防感染治疗3~5 d。

1.3 诊断标准

宫腔镜标准:息肉呈卵圆形、圆锥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型突出物,单发或多发,富有光泽,色大多鲜红,表面光滑,有时见微细血管网纹。粘膜下肌瘤典型的呈圆形包块,被覆的内膜呈萎缩状,色泽较周围的内膜淡,表面可见扩张的血管网,表面光滑,有时与息肉不易鉴别[1]。诊断性刮宫标准:子宫内膜息肉:刮出红色柔软的赘生物。肌瘤:刮出白色质硬的组织。B超以子宫内膜偏厚(10~24 cm)、内膜偏厚伴回声不均、宫腔占位,内膜偏厚伴宫腔占位为阳性指标。病理以病理科诊断为标准。

1.4 观察指标

比较宫腔镜与诊刮术的术中诊断、术后病理结果的相符性。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理学诊断

经病理诊断,54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有3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20例为子宫粘膜下肌瘤,1例为子宫内膜癌,1例为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2.2 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断性刮宫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比较

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检查符合率为90.6%,诊断性刮宫术符合率为68.8%,宫腔镜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宫腔镜、诊断性刮宫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比较

与病理学诊断比较,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符合率为85.0%,诊断性刮宫术符合率为65.0%,宫腔镜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诊断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经诊刮后如病理诊断无异常而大多予调经止血治疗。但往往反复发作,又需经反复诊刮甚至子宫切除术才能治愈。宫腔镜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子宫异常出血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宫腔镜检查适应症[1-3]。该组患者均因异常阴道出血先行传统的诊断性刮宫术,后因症状无明显缓解或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复发后行宫腔镜检查。该研究显示子宫异常出血,多由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所致,宫腔镜组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性刮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宫腔镜在诊治子宫异常出血中有明显优势。宫腔镜直观、安全,准确、可靠,不但可直接观察子宫内出血部位的病变,而且可对各种病变进行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长期疗效,已形成了宫腔内良性病变的保守治疗方法。而诊断性刮宫术因其盲目操作,只凭手感,往往遗漏病灶[4]。据统计,盲目刮宫有25%的子宫内膜根本未接触到[5]。国外曾有报道传统性诊断性刮宫术漏诊率10%~35%[6]。宫腔镜检查可在直视下对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进行完整切除,亦可切除病变或增厚的子宫内膜或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离,且术中可有效止血,切下标本不干扰病理诊断,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7]。传统的诊断性刮宫术可能将息肉刮成碎片,与子宫内膜碎屑混在一起,可造成病理诊断困难,形成假阴性;并且在宫角部,或输卵管开口处的息肉,或息肉柔软、散在,不易刮到,易漏诊。子宫粘膜下肌瘤因其坚韧,刮宫时亦难以刮出,造成病灶遗漏。宫腔镜检查发现良性病变中以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为最多见。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无疑会对临床正确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提高了治愈率。

综上所述,宫腔镜检查治疗术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中确有其准确性及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2-138.

[2] 李海倩,赵杰惠,黄静,等. 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中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2014(13):68-69.

[3] 张军莲,石月圆,黄玉珍.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59-60.

[4] 王娟.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 2307-2309.

[5] 曹静威,李玉凤,刘世新,等. 宫腔镜联合超声观察子宫异常出血临床诊断价值[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2):219-221.

[6] 黄志欣,杜敏,吴秀霞,等. 宫腔镜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46-2947.

[7] 刘素婷, 翟伟, 孙霞.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对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00-1401.

诊断性刮宫篇3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误漏诊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与其他妇科良性疾病不易鉴别,尤其是子宫内膜癌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时,极易出现误、漏诊。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101例,其中误、漏诊5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患者,年龄36~72岁。术前诊断卵巢肿瘤、卵巢肿瘤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宫内膜瘤样病变、功能性出血各1例。临床表现:阴道出血3例;因阴道排液、下腹痛并自扪及腹部包块就诊各1例。

1.2 方法本组术前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可能1例, 未行诊刮, 均行子宫广泛切除术+ 双附件+ 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卵巢。1例术前卵巢肿瘤合并子宫肌瘤,术前未做诊刮,术中左附件送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样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术前未做诊刮,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送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示宫内膜腺体复杂型增生,术后病理检查:宫内膜中分化腺癌。1例为宫内膜瘤样病变,诊刮病理检查:宫内膜腺体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宫内膜低分化腺癌,部分未分化癌浸润浅肌层。术前诊断功能性出血1例,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送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示宫内膜腺体复杂型增生,术后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灶区癌变浸润浅肌层。

2 讨 论

2.1 误、漏诊原因分析(1)先入为主,由于存在较明确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未进一步考虑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致癌变的可能。(2)对术前B超检查结果重视程度不够[2]。本组5例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均未行诊刮。(3)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低,从而放弃了术前的诊断性刮宫及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本组2例诊刮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不符,3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不符。(4)对年龄较轻者,尤其出现合并症时,常被忽视,更易误、漏诊。本组39岁2例、41岁、45岁各1例。(50术前诊刮及术中快速切片有一定的漏、误诊率, 快速切片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9%,阳性率为88%。(6)放松了对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警惕性。(7)对于子宫内膜癌转移卵巢,以卵巢肿瘤首诊的患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2.2 误、漏诊预防 (1)普及防癌知识,鼓励已婚妇女定期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2)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者,排除妊娠相关性疾病后均应细胞学检查, 常用方法有诊刮法、子宫颈管吸片、内膜冲洗、尼龙网内膜刮取、宫腔吸引涂片法等,其中诊刮法最为常用。尽早诊刮,排除恶性肿瘤后再按良性疾病处理。(3)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颈管和宫腔情况,发现病灶并准确取活检,弥补诊刮的不足,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4)经阴道B超检查是目前术前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宫颈受累情况估计分期常用的手段。(5)对于CT或MRI,国外有报道增强MRI相对于超声,CT能更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对肌层及宫颈浸润深度。(6)血检肿瘤系列可协助诊断。(7)重视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身体超重、未孕、晚绝经、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外源性雌激素。(8)术中切下子宫应立即剖视,对可疑内膜癌患者,及时快速冷冻切片病检。但有报道即使有相当经验医师其肉眼观察诊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也仅75%。快速切片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9%,阳性率为88%[3]。(9)改变以往认为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绝经后的陈旧概念,重视子宫内膜癌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年轻患者也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10)对于术前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术前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有异常者,应注意区分子宫内膜癌伴卵巢癌转移及两者原发性双癌的可能[4]。由此可见我们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对减少对子宫内膜癌的误诊和漏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5.

[2] 陈妙英. 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2005,7(5):466-468.

[3] 曹索玲. 子宫内膜癌误漏诊11 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19):4558.

诊断性刮宫篇4

[关键词]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2(a)-073-02

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可用于诊断、治疗和随访子宫腔内病变。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良性的子宫内膜病变,临床表现常为异常的子宫出血,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5%。由于它缺乏典型的症状,常与其他疾病混淆,临床往往难以确诊。自2004年4月~2008年9月我院行宫腔镜检查603例,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36例,占6%,同时行宫腔镜下摘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3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38岁,因阴道异常流血、血性白带,或B超提示宫内膜增厚、不均匀、息肉,可能需行宫腔镜检查,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如活动性子宫出血,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炎症等)。并对其治疗后行宫腔镜复检。子宫内膜息肉可生长在子宫壁的任何部位,任何角度;可单发也可多发;小至0.2~0.3 cm不等,也可为2~3 cm或更大;形状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状,多数息肉有蒂。

1.2方法

1.2.1手术器械日本OLYMPUS公司的直管整体型宫腔镜双极汽化系统、外接摄录系统及监视器;膨宫液为5%葡萄糖液。

1.2.2 手术步骤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颈管,铺无菌巾,妇科检查子宫的位置和大小,探宫腔方向及深度,扩张宫颈管至8号,膨宫压力为80~100 mmHg,流速200~400 ml/min,置入直管宫腔镜膨宫后窥视宫腔,确定宫腔内息肉的位置、个数,经宫腔镜操作孔插入双极电极,功率为50 W,脚踩开关,进行手术。将汽化电极位于息肉蒂部汽化,子宫内膜分泌晚期增厚明显者同时行刮宫术,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膨宫液500~1 000 ml。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如感染、水中毒、子宫穿孔、脏器损伤、宫颈管撕裂等。术后休息30 min,观察无大量阴道流血、无腹部不适即可离院。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有恶变者,所有病理结果均与临床诊断相符合。

所有检查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 ,无并发症发生。过去多以子宫造影发现充盈缺损或子宫壁不规则性占位性病变,B超发现子宫内膜太厚而疑诊,但易与黏膜下肌瘤、气泡等相混淆,注入造影剂过多又可掩盖息肉,诊刮有时能刮出典型的息肉而确诊,但更多的情况可能漏刮体积过小或过大息肉,或有时将组织刮碎不能明确诊断。故子宫造影与诊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均有局限性。如临床遇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出血淋漓不止、不孕等症状者,特别是B超、子宫造影宫腔内有异常,或妇科检查发现有宫颈或颈管息肉时,应考虑做宫腔镜检查,以确定有无子宫内膜息肉。

2.2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1个月,月经量可有轻微增多,尤其行诊刮术者,但均无阴道异常流血。术后6个月内复查彩超未发现息肉复发,阴道异常流血症状消失,不孕者得以妊娠。

3 讨论

一般来讲,子宫腔内病变用诊刮的方法较容易确诊,但文献报道,诊断性刮宫时可能遗漏1/4~1/3的宫腔面积,且息肉的蒂部为表面光滑的纤维组织,难以刮除。国外文献也报道,刮宫可使50%~85%的内膜息肉漏诊。宫腔镜检查使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提高 ,在宫腔镜指导下诊刮 ,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宫腔镜光学系统采用棒状透镜及多层膜先进技术,视角大,分辨率高、透光率好、高清晰度、真彩色,广泛应用于宫腔内检查、宫腔粘连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各种阻塞性不孕症的诊治。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检查方法无法代替的,它能使检查和治疗都更为准确,让许多以往需要开腹才能做的手术,借助宫腔镜就能完成,术后随访总有效率达l00%。宫腔镜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等优点。

一方面,宫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使部分患者免除了开腹手术或切除器官的痛苦和创伤,病人康复迅速,同时也减少了医疗费用。关键的是宫腔镜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特别在患者反复出血,应用其他

(下转第77页)

(上接第73页)

方法不能做出诊断时,宫腔镜可利用其直观及准确的活检,明确宫腔内的病变,大大提高了对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新、发展和弥补了传统诊疗方法的不足。

另一方面,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后,可同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宫腔镜双极汽化同时具有切割、凝固、止血的功能,缩短了手术时间,视野清晰,操作方便,不仅能避免单极的水中毒、子宫穿孔、出血和意外电损伤甚至死亡等缺点,还具有因电极较细不需扩张颈管而减少宫颈裂伤和不适症状的优点。子宫内膜息肉的双极汽化相对于剪、钳、刮等出血少,关键是可以将息肉的基底部切除,不易复发。故笔者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排除有禁忌证的前提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是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Bakour SH,Gupta JK,Khan KS.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al polyps in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2,76(2):165-168.

[2]施永鹏,李莉,甘晓卫,等.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42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29.

[3]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0-137.

[4]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4.

[5]李志琴.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21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28.

[6]夏振杰,王玉飞. 几种类型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45(24):50,75.

[7]张燕,李光仪,陈露诗. 宫腔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 (5):28-29.

[8]曾令芳. 24例宫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32.

[9]陈鸿雁,刘国素.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表现及病理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24.

[10]肖勇,纪燕琴,刘惠芬.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联合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333.

[11]张恩荣,王竞宇,陈艳,等.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42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96.

诊断性刮宫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1例中诊断性刮宫13例,年龄58~71岁,均为绝经后门诊诊断性刮宫困难患者;治疗性刮宫108例,年龄19~34岁,其中人工流产≥3次刮宫后仍有宫腔异物者21例(外院转来15例,本院门诊患者6例),引产后胎盘胎膜残留者38例,人工流产时子宫穿孔仍有异物者3例,足月产后<2周发现胎膜残留者34例,剖宫后<4周发现宫腔异物者13例,剖宫产术后<2周发现宫腔大量积血者2例。

1.2方法

(1)术前常规测体温,查血、尿及阴道、宫颈分泌物常规,筛查HIV。对有发热或阴道、宫颈急性炎症者,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后进行手术。(2)常规消毒外阴、铺无菌巾、放置窥阴器。在B超引导下顺宫腔曲向依次扩张宫颈至容7号或8号吸管,避开剖宫产切口等危险因素,将吸管清晰放置于宫腔内有异物回声处进行刮宫至异物回声消失,不必盲目对整个宫腔进行扫刮。(3)术后常规口服甲硝唑片0.4g,3次/d,连服3d预防感染;术后1周、5周时复诊,做B超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与月经情况,排除宫颈、宫腔粘连。

2结果

本组121例成功率100%,其中13例困难的诊断性刮宫全部顺利刮出宫颈、宫腔内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了诊断;108例各种复杂情况的治疗性刮宫也成功率,一次性彻底刮出宫腔内异物,阴道出血,发热等症状消失。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3min,平均出血量7mL。术中患者感觉能耐受,仅3例要求无痛刮宫,术后108例能自行下床。

本组发生2例刮宫综合征,无1例子宫穿孔、漏刮、刮宫不全等。术后随访,无盆腔感染患者;术后1周、5周B超妇科检查

结果:宫腔线清晰,子宫复旧正常,双附件无异常,无宫腔积液等宫腔、宫颈粘连表现,108例治疗性刮宫患者术后月经正常。

3讨论

常规盲视下进行刮宫,因不能直视宫腔中异物位置,需全面进行整个宫腔扫刮至出现粗糙感止,完全靠术者感觉,因此漏刮率较高;尤其对过度前(后)倾、前(后)屈、左右偏斜的子宫不易刮净;对产后较大、较软子宫,特别是对剖宫产4周内子宫腔内异物进行清除十分危险,易发生子宫穿孔。我院对2001-01—2011-01刮宫21321例进行统计,漏刮率8.3%,刮宫不全率10.2%,子宫穿孔发生率0.09%,刮宫综合征率11.3%,术后粘连率0.08%;术中、术后患者十分痛苦。因此,对各种复杂情况如剖宫产术后宫腔内异物不敢处理,均转上级医院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压力,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困难复杂的刮宫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不但成功率高且十分安全。通常采用宫腔镜或B超下进行。但宫腔镜要求有成套设备,且需在麻醉下进行,医疗费用较高,在基层医院很难普遍应用。而B超在基层医院应用十分普遍,可在B超引导下进行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如B超引导下盆腔囊肿穿刺抽吸[1],B超引导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高强度聚焦治疗等[2]。在各种复杂情况刮宫术中,能确切了解子宫形态、曲度,明确宫腔异物大小、位置,指导术者直接对异物进行刮出,实际上是为术者安上了一双眼睛,可使术者了解子宫各种复杂情况,避开已存在的各种危险,顺利完成刮宫术[3]。本组患者中2例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患者,持续高热39℃以上,宫体压痛,B超见子宫大如孕6个月,宫腔大量低回声占位,妇科检查见宫颈管仅容5号扩张器,术后阴道出血不多,考虑宫腔积血。B超引导下谨慎扩张宫颈至容8号吸管,清晰地将吸管避开子宫切口,放置于宫腔后壁吸出积血和血块约850mL,子宫迅速复旧,术后2h体温降为正常。3例当地刮宫4次仍有异物回声者,在B超引导下完全、彻底一次刮宫成功。

诊断性刮宫篇6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存在[1]。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经宫腔镜检

查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经宫腔镜检查及定位诊刮病理诊断为功血患者54例,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不正常子宫出血,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均无器质性病变。年龄24~76岁,平均(46.78±3.7)岁。不规则阴道出血29例,月经紊乱4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6例,持续阴道出血11例,绝经后出血4例。

1.2 功血的临床表现 功血分为有排卵型和无排卵型功血,有排卵型功血大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妇女,无排卵型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本资料显示:易发于43~56岁的围绝经期,临床症状以不规则出血为多见。

1.3 功血的镜下表现 以增殖状宫内膜(包括内膜息肉状增生)为主,54例中病理结果呈分泌反应5例,增生反应49例,提示无排卵型功血占90.7%。

1.4 方法 采用日本生产Olympus连续灌流式硬性宫腔镜,配有冷光源、自动膨宫机。镜管外径5.5 mm,电视成像系统,使用5%葡萄糖液膨宫,检查时间在月经结束3~7 d及不规则出血期出血较少或停止后。术前做心电图、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四项;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宫颈,用2%利多卡因宫颈管阻滞麻醉1 min,置宫腔镜,膨宫压力在80~130 mm Hg,流速为200~300 ml/min,从宫底开始按顺序检查宫腔、宫颈管、宫颈管外口,直视下或定位后诊断性刮宫取活组织送病理。

2 结果

功血患者宫腔镜下可见增生状宫内膜19例,内膜息肉状增生21例,炎性子宫内膜9例,可疑内膜病变者5例。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4例,内膜呈增生反应41例,增生过长7例,不典型增生2例,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检查诊断相符率为86.7%。

3 讨论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宫腔内疾病的重要方法,更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类型的金标准。因其准确性较高,且经济、安全,同时,宫腔镜检查也是在体内观察活体内膜的唯一方法,它可直视宫腔,全面了解子宫内膜情况,及时做出诊断。传统的诊刮属非直视下操作,不能直接暴露宫腔及宫颈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微小病灶可能会遗漏,诊断性刮宫只能刮出70%~80%的内膜,易把子宫内膜息肉刮碎混同子宫内膜送检,致使病理检查比较困难[2]。而宫腔镜检查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其优点是:可直视下定位后诊刮及取活检,它能弥补B超及盲目诊断性刮宫的不足,最终确定诊断及治疗,由此可见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或定位后诊刮优于盲目诊刮,它是诊断功血的可靠方法,所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88.

诊断性刮宫篇7

[关键词] 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诊断率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07-02

宫腔镜技术是近年随着医学发展而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微创性的妇科诊疗技术,该项检查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诊断性刮宫及B超由于是在不可视情况下进行操作,漏刮漏诊率较高。本院对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诊断,同时取子宫内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显著提高了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80例。年龄24~61岁,平均(42.1±1.8)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生殖道感染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禁忌证。

1.2 B超检查

所有患者在进行宫腔镜检查前行常规妇科B超检查。

1.3 宫腔镜检查

1.3.1 宫腔镜检查指征 异常子宫出血,包括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肌瘤等;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包括内膜增厚),不孕症,节育环取出困难等。

1.3.2 宫腔镜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产奥林巴斯持续灌流式宫腔镜检查镜(4.5 mm硬镜),冷光源,液体膨宫机,电脑成像系统及电脑工作站。于月经干净后3~5 d行宫腔镜检查,不规则出血者可选任何时间。检查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及阴道消毒,铺无菌巾,宫颈管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长棉签浸2%利多卡因溶液插入宫颈管,上达宫颈内口水平,保留2 min,使其宫颈管黏膜表面麻醉,若宫颈口过紧,1%利多卡因5 ml于宫颈两侧局部注射。用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膨宫。宫腔压力维持在70~100 mm Hg,待宫腔充盈,视野清楚明亮时,缓慢置入宫腔镜按顺序进行全面观察,依次检查宫底和宫腔前后左右壁,从远到近对宫腔整体形态进行观察。注意有无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如发现异常进一步观察局部,检查完毕后在缓慢推出镜体时再次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情况,以免发生漏诊情况。全程手术时间为5~20 min,平均12 min。镜检后对子宫内膜内膜异常部位进行定位活检或诊刮,并将病理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禁性生活,坐浴4周,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1.4 临床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依据夏恩兰主编的《妇科内镜学》[1]。

1.5 病理检查方法

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行定位活检,诊刮,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B超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增厚220例,其余60例(包括宫内节育器)行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3例患者中,9例被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其余均无超声异常声像;1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中7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

2.2 宫腔镜检查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肌瘤

2.3 子宫内膜病理结果

病理结果异常261例(占93.2%),其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94例,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样改变15例,单纯伴复杂增生52例,复杂性增生38例,局灶轻度非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8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息肉11例(包括5例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炎9例,内膜间质蜕膜样变8例,内膜样息肉增生4例,变形绒毛组织3例。

2.4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行宫腔镜检查的280例患者中,22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80.36%,其中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宫内节育器有较高的确诊率。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病理靠定位活检或诊刮,其中,经宫腔镜诊断为内膜息肉的12例患者中,5例刮宫后与病理检查结束符合,其余7例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中,8例符合病理诊断,其中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5 d内行手术治疗,其余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中病理诊断为单纯性增生患者给予周期治疗,单纯伴复杂增生和复杂增生患者给予周期治疗和定期随访,轻度非典型增生患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其中1例发展为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有6例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2.5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中有265例能够耐受,可配合医师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1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及腹痛不适情况,但可勉强配合检查,未有患者中途放弃检查。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因子宫感染、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引起。临床上常用B超检查和诊断性刮宫进行诊断,但因诊刮为盲目性操作,仅凭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容易发生误诊[2-3]。传统诊断方法超声影像虽具有无创、经济、方便和无痛苦的优点,但局限性较大,不易发现子宫腔内较小的病变。对于直径

综上所述,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异常出血可靠和理想的手段,在宫腔镜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可减少误诊和漏诊,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73.

[2] 张金焕.宫腔镜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3):535-536.

[3] 戴夏琳,宋冬梅.宫腔镜联合B超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09,22(2):290-291.

[4] 王寿叶,郭玉芬.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1):39-40.

[5] 凡艳丽.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2):178-179.

[6] 姜秀丽.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2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70-71.

[7] 陈霞.妇科临床中宫腔镜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7):342-343.

[8] 周英华.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 19(35):172.

诊断性刮宫篇8

辅助检查:肝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tct示良性反应性细胞改变(中度),血rbc3.3x10的12次方每升,wbc7.9x10的9次方每升,plt106x10的9次方每升,hb9g/l,血hcg12mu/ml(正常值小于25mu/ml).彩超示:子宫后位,5.4x4.8x3.7cm,肌层回声非均质,以 左前壁及左宫角处明显;宫腔中下段显示清楚,子宫内膜粗线状厚0.4cm,近宫底部宫腔略挤压、前移,宫底近子宫后壁见一极低回声2.1x1.8x1.5cm,左侧壁、左宫角及宫底近子宫左右壁均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呈低阻动脉型,ri=0.56左右卵巢回声均正常。超声提示:子宫回声不均(不均区血流及其丰富,待排子宫血管异常和滋养细胞病变)。入院后,组织妇产科主任及全科人员会诊,考虑患者可能存在子宫血管异常,鉴于我院的医疗设备有限,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接受了建议,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在 协和医院行子宫血管造影,确诊为子宫动-静脉(a-v)瘘。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愈。术后随访9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中等,无异常阴道出血。

        2讨论

        子宫血管异常子宫动-静脉(a-v)瘘,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病,目前病因不明,一般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子宫动-静脉(a-v)瘘是由胚胎期原始的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所致,常有多条血管相互交通,且常累及其它临近器官;后天性主要与创伤(包括剖宫产手术、分娩、各种流产、刮宫等)、感染、肿瘤尤其是滋养细胞肿瘤等有关,常为单根a-v脉相通,并不累及周围其它组织。彩超对诊断子宫动-静脉(a-v)瘘有提示作用,子宫动-静脉(a-v)瘘的确诊需要子宫血管造影。

        本例患者发病前月经正常,并孕足月分娩一活婴,在行人流术并多次刮宫(患者先后4次刮宫)后发生子宫动-静脉(a-v)瘘,考虑系刮宫所致。多次反复粗暴的刮宫,破坏了子宫内膜基底层,造成子宫血管损伤,在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发生交通支,形成子宫动-静脉(a-v)瘘。本病发病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大出血时病情凶险,若诊断不及时,治疗措施不得当,很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本病可保守治疗,选择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能准确阻断出血部位的血供,及时止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止血效果肯定、能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对有子宫创伤史又有异常阴道出血,特别是人流后大出血病史的病人,应想道本病的可能,及时的相关检查(彩超、血管造影)不但可以明确诊断且可同时治疗,即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又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上一篇:鉴别诊断范文 下一篇:诊断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