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范文

时间:2023-03-10 11:20:56 版权声明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篇1

不少妇女有过人工流产的经历,以至于后来一提起“刮宫”,她们就会想起当时躺在人流手术床上的情景,而那“搅肠揪心”样的痛苦似乎又降临其身。基于此,一些妇女以后一听到刮宫,也不问及究竟是什么样的刮宫,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接受。前不久,50岁的程女士就是这样的。程女士近半年来月经过多,每次经药物治疗后血是停止了,可是下个月的月经依然如故,不仅经期较长,而且经量又多,还伴有血块。医生曾多次建议她做诊断性刮宫术,但均遭拒绝。程女士拒绝的理由很简单:没有怀孕,刮什么宫?而且这刮宫的滋味不好受,还是开点止血药吧,况且每次吃药都能止住血。可这次,程女士月经已经来了20多天了,还没有要干净的迹象。由于出血多,她已经出现了继发性贫血,感到心慌、头晕、乏力,走路都轻飘飘的。经医生再三说服动员,女儿和老伴也在一旁不断规劝,她才勉强同意进行无痛刮宫手术。手术很快结束了,子宫出血也基本停止了。一周后,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过长。这意味着程女士的子宫内膜已经出现了癌前病变,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子宫内膜的病变向前再“跨一步”,那就是子宫内膜癌了。医院最终为程女士安排了住院手术,子宫全切,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也彻底去除了。

那么,什么是诊断性刮宫呢?首先,诊断性刮宫是以诊断为目的的刮宫术,通过刮宫操作刮取子宫内膜等宫腔内容物,并送病理检验,以明确子宫内膜等子宫内容物的病变性质,以便及时制订治疗计划,这对争取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刮宫术还有很好的止血作用。而人工流产是一种以治疗为目的的刮宫术,通过负压吸引和刮匙搔刮,使妊娠产物(如胚胎、胎盘等)从宫腔内清除,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其次,人工流产术操作较复杂,先要用负压吸引管伸进宫腔,利用负压吸去妊娠产物,然后,再用刮匙搔刮宫壁,以求彻底将妊娠产物清除干净。而诊断性刮宫仅仅用刮匙轻轻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验。所以,诊断性刮宫术的操作较简单,痛苦也明显轻于人工流产术。

诊断性刮宫是妇科一项常用的、重要的辅助诊断技术。月经不调者,如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均可通过诊断性刮宫术及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了解子宫内膜是否异常,如子宫内膜增生或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分泌不良,有时还会发现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等。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妇女,诊断性刮宫可以排除或确诊子宫腔及子宫颈内的癌瘤。此外,子宫内膜结核也是诊断性刮宫的适应证,甚至不孕症患者也可通过诊断性刮宫来了解体内的内分泌状况、有无排卵及子宫内膜病变等情况。众所周知,治疗的有效性来自诊断的正确性,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诊断性刮宫术将刮取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验,其结果是疾病诊断十分重要的依据,任何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B超、X线摄片,甚至CT等,都是难以与它相比的。通过诊刮取得“诊断的金标准”,此病何愁不愈。

综上所述,诊断性刮宫是妇科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当医生提出做诊断性刮宫的建议时,患者千万不要加以拒绝,以免因贻误诊断,痛失治疗良机而抱憾终生。

诊断性刮宫篇2

【关键词】 诊断性刮宫;妈富隆;围绝经期功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62-02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孕激素或止血药物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如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等。我院妇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0月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后联合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疗效肯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病例均为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均经子宫彩超及妇科检查确诊。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年龄(46.3±3.1)岁,病程(3.6±1.9)月,血红蛋白(77.9±12.3)g/L,子宫内膜厚度(9.8±2.5)mm;对照组年龄(46.4±2.9)岁,病程(3.4±1.8)月,血红蛋白(76.7±13.2)g/L,子宫内膜厚度(9.5±2.8)m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应用铁剂治疗贫血。

1.2.1 观察组 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5d开始口服妈富隆,如大量及中等量出血,给予3片/d,3d后如出血量减少改为2片/d,3d后改为1片/d,连服21d为1周期;如出血为平时月经量,2片/d,3d后改为1片/d,连服21d为1周期;如出血量较少,1片/d,连服21d为1周期。停药后发生撤药性出血,出血第5d继续给予妈富隆行第2周期治疗,1片/d,连服21d,3个周期为1疗程。

1.2.2 对照组 于诊断性刮宫术后第5d开始口服炔诺酮,如大量及中等出血者,给予24片/d,分3次口服,3d后改为16片/d,分2次口服,再3d后改为10片/d,分2次口服,连服21d为1周期;少量出血者给予炔诺酮5片/d,分2次口服,21d为1周期。停药后发生撤药性出血,出血第5d继续给予炔诺酮行第2周期治疗,10片/d,分2次口服,21d为1周期,3个周期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1.4 疗效标准[1] 有效:用药期间月经规律,1疗程结束后经量及周期恢复正常且维持3个月以上或直接绝经。显效:第1疗程用药期间仍有少许突破性出血,第2疗程结束后经量及周期恢复正常且维持3个月以上或直接绝经。无效:治疗2疗程,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 SPSS14.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5.3±0.2)mm,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变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3例(6.3%);对照组不良反应9例(18.8%),包括胃肠道反应5例,钠水潴留3例,乳房胀痛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围绝经期功血系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卵泡失去排卵功能,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子宫内膜发生增殖性异常改变,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诊断性刮宫为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但不能改变血清激素水平,因此术后需要联合孕激素配合治疗。以往临床上常选用炔诺酮,但治疗过程中易诱发突破性出血,止血效果不理想,需要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妈富隆是由去氧孕烯与炔雌醇合成的高效口服避孕药,而避孕药有抑制排卵及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去氧孕烯属于高效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萎缩而发挥止血作用,炔雌醇对未完全脱落的子宫内膜有修复作用,两者合用可调整月经周期及月经量恢复正常[2]。妈富隆缺乏雄激素活性,雌激素含量又极少,不会因钠水潴留而导致肥胖等不良反应,连续服用可使血液中的激素水平维持有效浓度,用药期间避免了出血的可能。妈富隆除了可避孕,还能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并能缓解围绝经期各种并发症,炔诺酮无此作用[3]。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总有效率为100%,且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诊断性刮宫后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有效,且同时具备避孕及调整月经周期的作用,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2.

[2] 王大章,韩梅荣,郑向伦,等.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3):295-297.

诊断性刮宫篇3

方法:将本院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刮宫,从诊刮术后的第5天开始嘱咐患者口服炔诺酮,5mg,1次/日,连续服用20天。等到出现撤退性出血后的第5天开始继续服用炔诺酮,5mg,1次/日,连续服用20天。

结果:①仅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余68例患者的止血效果理想;②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97.54±4.91)g/L]较治疗前[(76.37±7.19)g/L]明显升高。③3~6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子宫大小均恢复至常态。

结论:采用诊刮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广大妇女因该病带来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诊断性刮宫 炔诺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15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99-01

功能失调性子功出血病(简称功血)是妇产科门诊和急诊的常见病。通常指月经周期、月经经量紊乱的病症,属于子宫异常出血范畴。其病理基础是异常的子宫局部调控机制或异常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 [1]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03月~2013年09月诊治的70例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诊断性刮宫(诊刮)联合炔诺酮治疗所有功血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03月~2013年09月在本院就诊的70例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血常规检查、内诊检查(未婚者肛门检查)、B超及尿HCG检查等常规治疗,符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排除内外生殖及全身器质性疾病。年龄41~55岁,平均(45.6±4.0)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3.65±2.16)年。所有研究对象中,22例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伴月经量增多;8例月经周期延长伴阴道不规则出血;40例月经周期紊乱伴月经量增多。经B超结果证实:38例子宫大小正常,32例子宫增大。19例血红蛋白水平在40~60g/L,51例血红蛋白水平均>60g/L。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门诊手术室行诊断性刮宫术,诊刮物送检验科病检,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呈简单型增生过长改变。②炔诺酮治疗:于刮宫术后第5天开始服用炔诺酮治疗,5mg口服,1次/日,连服20d后停药,一般于停药3~7d内发生撤退性出血,7d干净;于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继续予炔诺酮5mg口服,1次/日,连服20d治疗。2~4周期,观察疗效。

1.3 预防感染。功血患者若出血时间较长,容易合并子宫内膜炎,对于出血时间较长的功血患者应在刮宫后适当加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体质尚好的患者(血红蛋白>60g/L),采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抗感染,对于体质稍差的功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用诊刮联合炔诺酮治疗后,28例患者在48h内止血,占40%(28/70);40例患者采用此治疗方法治疗3d后,出血量减少2/3以上,并在治疗1周后止血,占57.14%(40/70);2例因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型患者采用此方法进行止血,止血效果无效。

2.2 血红蛋白变化的情况。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97.54±4.91)g/L]较治疗前[(76.37±7.19g/L]明显升高,尤其是血红蛋白较低的患者(80g/L。

2.3 子宫恢复情况。对经B超结果证实的子宫增大的32例功血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子宫大小均恢复至常态。

3 讨论

3.1 病因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是由于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功能失常所导致的月经周期不规律、经繁多少不等、经期长短不定的子宫出血。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全身出血性疾病及妊娠并发症。导致该病的常见的因素有: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的改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 [2]

3.2 诊治分析。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分为无排卵型出血、排卵型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频发、月经过多、月经不规则、月经过少及月经中期出血等。诊断性刮宫术,简称诊刮术,既可通过刮取宫腔内容物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又有起到迅速止血的作用,因此广泛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炔诺酮又名妇康片,是一种高效的孕激素,与其他孕激素相比,可高效结合孕激素受体,对雌激素对抗作用相对较强,可迅速抑制患者子宫内膜的增殖状态,使子宫内膜完成由增殖期向分泌期的改变,此外,炔诺酮能使机体增生期的子宫内膜快速转变为分泌期,使子宫内膜的厚度变薄,从而起到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调整月经周期及减少月经量的作用。诊断性刮宫后一般出血量会明显减少,但若是由于子宫炎症所引起的出血,刮宫减少出血效果不满意时,应该加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3]

在本研究中,采用诊刮联合炔诺酮治疗后,仅2例功血患者因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型止血效果无效,其他68例患者在治疗后1周内均止血;功血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对经B超结果证实的子宫增大的32例功血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子宫大小均恢复至常态,说明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诊刮联合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广大妇女因该病带来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3-246

[2] 徐国宜,赵亚民.刮宫术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9):3836-3837

诊断性刮宫篇4

关键词诊断性刮宫;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应用

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异常子宫出血也是该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异常子宫出血属于绝经期内分泌疾失调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对患者的身心均有严重的影响[1]。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生长内膜止血,调整周期,诊刮,手术治疗等。诊断性刮宫不仅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同时发现其他妇科疾病。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应用炔诺酮的基础上采用诊断性刮宫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相关章节的诊断程序、标准,无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无糖尿病史,无精神病患者;妇科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无器质性病变。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肌瘤等其他妇科疾病。排除出凝血性疾病、中度以上贫血。年龄40~53岁,平均48.5±6.5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3±0.6年。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⑴治疗组:对合并有感染的患者,先进行感染的治疗,感染得到控制后在进行治疗。采用诊断性刮宫联合炔诺酮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宫颈,对阴道及宫颈进行消毒,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由内向外沿宫腔四壁、宫底及两侧角有次序地将内膜刮,将刮取的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每8h给予患者口服炔诺酮,5mg/次,待患者流血停止后剂量递减,维持性治疗3d,3d内分阶段进行治疗,每阶段剂量为上次用量的1/3,逐渐递减至2.5mg/次。当患者停止出血后,采用2.5mg/次的剂量巩固治疗1周。⑵对照组:单纯采用炔诺酮治疗,患者从出血第1d算起的第18d左右开始每晚睡前服用炔诺酮,5mg/次,连用3个生理周期,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性激素水平。其中⑴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经量过多者经量正常,治疗期间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有效:经量过多者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用药后止血或者血量明显减少,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其中治愈和有效记入总有效率。⑵性激素测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停药后2~3d)测定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3~5mL,以3 0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4℃保存待测,采用瑞士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测定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P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3 讨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不正常,属于非器质性疾病。异常子宫出血可导致患者贫血、继发性感染、不孕、增生型子宫内膜腺瘤或子宫内膜腺癌,危害较大。异常子宫出血一旦确诊需要及时治疗。治疗关键在于迅速止血。诊断性刮宫是一种诊断宫腔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刮取宫内膜或者宫腔内容物进行检查,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作病理检查,既可以确诊,又有利于妇科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1]。通过诊断性刮宫可以机械性去除退化变性或非同步生长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重新同步生长、剥脱,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2],还可以了解到患者宫腔的形态、大小以及宫壁是否光滑等情况,判断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发育程度以及有无排卵情况,从而进一步比较准确的判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类型[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服炔诺酮诊断的基础上采用诊断性刮宫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

参考文献:

[1]娄凤一,蒋玉惠.诊断性刮宫术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20):3130-313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1.

[2]何其凤.2种方法用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35):88.

诊断性刮宫篇5

[关键词] 子宫异常出血;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适宜方法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74-02

本院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本地外来工人口众多。在本院就诊人员以外来流动人居多,经济能力偏低。子宫的异常出血是许多育龄妇女的常见问题,如何选取对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是基层医院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进行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术前均经患者自愿同意,已排除出血来源于阴道及宫颈的患者。

1.2 手术步骤

诊断性刮宫术于门诊常规检查后于门诊小手术室行刮宫术,术后预口服止血、缩宫和防感染药物即可。宫腔镜术于门诊常规检查后办入院第2天空腹于住院部手术室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镜检术,如需电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宫内灌流液用5%葡萄糖液。利用宫腔镜的镜子观察宫腔内情况,并可在镜下直视下进行活检取材和电切。利用电脑软件截图获取术中检查图谱。术后口服止血、缩宫和防感染药物观察1~2 d,病情稳定可出院。诊断标准:诊断性刮宫诊断结果以病理报告结果为标准。宫腔镜诊断以病理报告结合宫腔镜下所见图为标准。

1.3 方法

对比分析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两组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断的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手术风险和经济费用,探讨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诊断性刮宫448例,宫腔镜检32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流产后宫内残留236例,子宫内膜息肉8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6例,复杂型增生43例,不典型增生15例,子宫内膜炎9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结核1例。宫腔镜检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5例,子宫不完全纵隔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瘢痕憩室2例,宫内残留2例,宫腔粘连3例。

2.2 手术时间

诊断性刮宫手术时间为(8±2) min,宫腔镜检为(20±10) min,宫腔镜检明显较诊断性刮宫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经济费用:诊断性刮宫在门诊检查手术,包括病理总费用为(600±100)元,宫腔镜检住院、检查和手术总费用为(1200±300)元,宫腔镜检的经济费用明显大于诊断性刮宫,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手术风险

诊断性刮宫在门诊检查手术主要风险:人工流产心脑综合征20例,子宫穿孔0例,术后感染盆腔炎0例,术中出血多>500 mL 2例,经门诊处理均及时解决,未造成不良后果。宫腔镜手术需与麻醉师和手术室合作,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主要风险:麻醉意外0例,子宫穿孔2例,术中出血多>500 mL 0例,TURP综合征1例。子宫穿孔2例发现及时,停止手术后给予药物治疗解决,但患者住院观察天数明显增加3~5 d;TURP综合征1例抢救失败造成患者死亡。诊断性刮宫发生风险并发症共22例,宫腔镜手术发生风险并发症共3例,对比两组总风险发生率产生的总风险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宫腔镜手术风险造成的后果明显大于诊断性刮宫。

3 讨论

子宫的异常出血是许多育龄妇女的常见问题,诊断子宫异常出血原因的方法有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最后均以病理报告结果为金标准。B超只能从形态学上进行判断,无法明确病因进行治疗。诊断性刮宫是既往最基础重要的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方法[1]。20世纪80年代起宫腔镜手术在各三甲医院流行开展。随着经济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也开始开展宫腔镜手术,如何选取对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是基层医院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院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本地外来工人口众多。在本院就诊人员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经济能力偏低。通过本文480例病例的比较发现,外来工选择诊治的方法以方便、费用低、时间短、创伤小为原则。在初期诊治子宫异常出血均以诊断性刮宫为主。诊断性刮宫也基本能解决子宫内膜多数病变问题[2],如宫内残留、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结核和炎症的诊断等。宫腔镜手术对基层医院的患者来讲费用较贵,耗时长,大部分患者不愿选择宫腔镜诊治。但宫腔镜对子宫纵隔、子宫瘢痕憩室、宫腔粘连的诊治确是诊断性刮宫甚至是其他检查所不能替代的。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定位和大小型态具有直观准确性,如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定位和大小、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3]。相对经济能力较佳患者更愿意接受宫腔镜的诊治。宫腔镜下直视活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4-5],如子宫内膜癌的微小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内膜息肉的定位活检摘取减小了诊刮的创面。

从风险角度看虽然风险系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宫腔镜手术风险造成的后果却明显大于诊断性刮宫。在诊断性刮宫术中无需麻醉,即便发生较严重并发症如子宫穿孔、人工流产心脑综合征等,通过停止手术、缩宫止血及肌注阿托品等积极抢救和处理,均能解决。而宫腔镜因其特殊的宫腔液体灌注和全麻手术要求,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子宫穿孔和TURP综合征(过度水化综合征),宫腔镜下子宫穿孔会加剧TURP综合征的程度和风险,TURP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术中不明的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胸闷、恶心、呕吐等继而引发的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甚至脑水肿等[6],其病情发展迅速,就在几分钟内,对TURP综合征的意识不足或抢救稍有半分钟的缓慢,就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这是基层医院在开展宫腔镜手术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术前需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对风险发生的抢救准备工作,术中需与麻醉师配合,做好生命体征、离子和血糖等监护,尽快完成手术,减少宫内灌流液灌注,降低TURP综合征发生概率。如条件不成熟,宁可停止手术或延迟手术时间。在宫腔镜手术中可联合B超监测,尽早发现情况诊断,及时抢救治疗[7]。

因此,诊断性刮宫仍是基层医院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治的主要基本手段,宫腔镜检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患者可作为诊治方法之一,对一些病变的定位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开展宫腔镜手术治疗时需充分做好风险防范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邹立新. 诊断性刮宫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合理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19):254-254.

[2] 姚恒,谢世珍,效小莉. 阴道不规则流血2910例临床分析[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1):51-53.

[3] 刘素婷,翟伟,孙霞.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对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00-1401.

[4] 周瑞民,李红刚,赵振凤.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21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0,37(22):50,92.

[5] 刘瑶,钱梅兰.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115-116.

[6] 张真,王翠. 宫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J]. 河北中医,2011,33(8):1267-1268.

[7] 陈勍,张微微,刘畅浩,等. 宫腔镜操作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5):440-443.

诊断性刮宫篇6

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无临床表现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每组各65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凭经验对宫腔进行诊刮,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在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定位活检或宫腔镜电切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粘连7例,子宫纵膈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无明显异常32例,未刮出任何宫腔组织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有2例老年患者出现子宫穿孔,每组各1例。结论: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对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提高了早期子宫内膜病变及癌变的诊断准确率,能更好地保障妇女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宫腔镜; 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病变; 诊断价值

随着体检中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普及为常规体检,行阴道超声检查提示无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等无症状的女性子宫内膜增厚检出率增高,宫腔镜技术在妇科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采用诊断性刮宫进行进一步诊断,在宫腔镜直视下行内膜活检或电切,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应用结果,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1-3]。为了进一步比较宫腔镜与传统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增厚的诊疗意义,尤其是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是否具有优越性,现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130例子宫内膜增厚(绝经期≥5 mm,育龄期卵泡期≥10 mm),分为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诊断的准确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

1月子宫内膜增厚患者130例,年龄29~48岁,平均(35±4.4)岁。患者为常规体检,无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行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绝经期≥5 mm,育龄期卵泡期≥10 mm。TVS示子宫内膜厚度5~22 mm,42例5~10 mm,48例11~15 mm,40例>15 mm。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支气管哮喘1例。激素替代治疗5例,其中2例曾经服药,3例正在服药,吸烟4例。1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每组各65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凭经验对宫腔进行诊刮,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在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定位活检或宫腔镜电切后送病理检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30例宫腔镜检查或刮宫前可行宫颈预处理,绝经后或未孕妇女宫腔镜检查和刮宫前可常规放置米索200 μg以软化宫颈,已生育妇女宫腔镜检查和诊刮不需要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宫腔镜检查下有阳性病变而刮匙不能刮取出组织需行宫腔镜电切时,无论是绝经期还是育龄期妇女均应至少术前3 h阴道塞米索前列醇2片(宫腔镜电切镜要扩宫至10 mm)。采用进口连续灌流电切镜(Storz,德国),调节宫腔压力为100~120 mm Hg,灌流液为生理盐水,电凝功率40~60 W,电切功率40~60 W。常规诊断性刮宫组行常规探查,以小刮匙自宫颈内口至外口顺序刮1周,行诊断性刮宫取材,将所刮取组织至纱布上,然后刮匙进入刮取子宫内膜。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先观察宫颈管,镜体进入宫腔后,再行序贯观察、检查宫腔形态,观察宫腔占位情况,定位刮取组织或活检,若刮取或活检困难,则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宫腔镜电切取得标本,同时治疗。将两种方法取材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资料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遵循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性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测情况比较 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粘连7例,子宫纵膈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无明显异常32例,未刮出任何宫腔组织5例,见表1。子宫内膜厚度与病理的关系见表2,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15 mm和11~15 mm的子宫内膜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厚度5~10 mm组

( 字2=58.094、20.784,P=0.000)。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每组各有1例老年患者诊刮时子宫穿孔。常规诊断性刮宫组1例穿孔时已取出少量质脆组织,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予以抗炎、促宫缩治疗后一般情况稳定。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1例因同时合并宫腔内低回声占位,家属强烈要求行全子宫切除,病理证实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手术中无子宫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当天低热5例,经对症处理后48 h内体温均正常。

3 讨论

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病理是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研究指出对诊刮后切除的子宫进行检查,结果显示60%的患者刮取小于50%的内膜组织,甚至16%的患者仅刮取25%的组织,漏诊的可能性较大[4-12]。常规的诊断性盲刮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灶位置及范围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由于受子宫颈解剖学和盲视的制约,诊刮操作时难以实现对病变子宫内膜的准确获取及直视观察,无法准确定位子宫内膜及宫腔病变,极易造成对宫腔内微小病灶的遗漏。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子宫底部和子宫角部,很多时候无法探及。本研究结果显示,诊刮与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有显著性差异,因为诊刮时仅刮取宫腔1周,取出浮于表面的内膜组织送检[13]。因此差异无疑进一步证实TCRE与传统诊刮相比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因此,对于有指征的患者,短期入院行宫腔镜检查并同时行TCRE,是降低误诊漏诊率,早期发现内膜癌的最佳方案。

常规的刮宫易使质地柔软的息肉形态遭到破坏,若取材部位缺乏典型的病理改变,造成组织学取材部位不明显,无法从所得的组织中区分息肉和息肉周边组织内膜,易致使内膜息肉的误诊[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粘连7例、子宫纵膈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无明显异常32例,未刮出任何宫腔组织5例。考虑可能是常规诊刮对于微小息肉极易遗漏,而在宫腔镜直视下可窥及内膜全貌,可诊治兼顾,宫腔镜比阴道超声、子宫声学造影可更广泛用于内膜息肉的诊断[17-18]。同时还要重视病理检查,由于单纯宫腔镜镜检阳性预测值较低,子宫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内膜皱褶及内膜癌在宫腔镜下均可呈息肉样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因此,在临床中提倡采用TCRE行全面的内膜电切,再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提高息肉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梁志元,杨惠,林萍,等.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纵隔69例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2):4304-4305

[2]史,田蓉,李玉平,等.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潜在恶变及恶变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2):1714-1718.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4]钟洁,梁延平,何嫣,等.电视宫腔镜配合阴道超声检查诊治8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3):4559-4561.

[5]彭敏,陈燕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J].医学综述,2012,8(10):1598-1600.

[6]王海波,赵金荣,逯彩虹,等.肥胖妇女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1):88-91.

[7]彭晓梅,吴继容,张丽华.宫腔镜对126例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的成因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11):1398-1400.

[8]邓蓉,谭亚琳,凌莉,等.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46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4):353-354.

[9]田菡菲,佟秀琴.宫腔镜诊断宫腔良恶性病变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6):621-625.

[10]方彩云,郑蓉,陈双郧.101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6):684-686.

[11] Goldstein S R.The role of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or endometrial biops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enopausal endometrium[J].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1(1):5-11.

[12]桂定清,戚瑞红,何玉华,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6):1121-1123.

[13]殷宝莉.宫腔镜联合超声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3,30(19):35-36.

[14] Van Hanegem N,Breijer M C,Khan K S,et al.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the endometrium in postmenopausal beeding: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J].Maturitas,2011,68(2):155-164.

[15]刘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4):1902-1903.

[16] Sehmidt T,Breidenbach M,Nawroth F,et al.Hysteroscopy for asymptomati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sonographieally thickened endometrium[J].Maturitas,2009,62(2):176-178.

[17]高天明,付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附89例临床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06-107.

[18]巫秀芬,谭燕萍.宫腔镜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3,4(8):12-14.

诊断性刮宫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1例中诊断性刮宫13例,年龄58~71岁,均为绝经后门诊诊断性刮宫困难患者;治疗性刮宫108例,年龄19~34岁,其中人工流产≥3次刮宫后仍有宫腔异物者21例(外院转来15例,本院门诊患者6例),引产后胎盘胎膜残留者38例,人工流产时子宫穿孔仍有异物者3例,足月产后<2周发现胎膜残留者34例,剖宫后<4周发现宫腔异物者13例,剖宫产术后<2周发现宫腔大量积血者2例。

1.2方法

(1)术前常规测体温,查血、尿及阴道、宫颈分泌物常规,筛查HIV。对有发热或阴道、宫颈急性炎症者,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后进行手术。(2)常规消毒外阴、铺无菌巾、放置窥阴器。在B超引导下顺宫腔曲向依次扩张宫颈至容7号或8号吸管,避开剖宫产切口等危险因素,将吸管清晰放置于宫腔内有异物回声处进行刮宫至异物回声消失,不必盲目对整个宫腔进行扫刮。(3)术后常规口服甲硝唑片0.4g,3次/d,连服3d预防感染;术后1周、5周时复诊,做B超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复旧与月经情况,排除宫颈、宫腔粘连。

2结果

本组121例成功率100%,其中13例困难的诊断性刮宫全部顺利刮出宫颈、宫腔内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了诊断;108例各种复杂情况的治疗性刮宫也成功率,一次性彻底刮出宫腔内异物,阴道出血,发热等症状消失。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3min,平均出血量7mL。术中患者感觉能耐受,仅3例要求无痛刮宫,术后108例能自行下床。

本组发生2例刮宫综合征,无1例子宫穿孔、漏刮、刮宫不全等。术后随访,无盆腔感染患者;术后1周、5周B超妇科检查

结果:宫腔线清晰,子宫复旧正常,双附件无异常,无宫腔积液等宫腔、宫颈粘连表现,108例治疗性刮宫患者术后月经正常。

3讨论

常规盲视下进行刮宫,因不能直视宫腔中异物位置,需全面进行整个宫腔扫刮至出现粗糙感止,完全靠术者感觉,因此漏刮率较高;尤其对过度前(后)倾、前(后)屈、左右偏斜的子宫不易刮净;对产后较大、较软子宫,特别是对剖宫产4周内子宫腔内异物进行清除十分危险,易发生子宫穿孔。我院对2001-01—2011-01刮宫21321例进行统计,漏刮率8.3%,刮宫不全率10.2%,子宫穿孔发生率0.09%,刮宫综合征率11.3%,术后粘连率0.08%;术中、术后患者十分痛苦。因此,对各种复杂情况如剖宫产术后宫腔内异物不敢处理,均转上级医院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压力,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困难复杂的刮宫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不但成功率高且十分安全。通常采用宫腔镜或B超下进行。但宫腔镜要求有成套设备,且需在麻醉下进行,医疗费用较高,在基层医院很难普遍应用。而B超在基层医院应用十分普遍,可在B超引导下进行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如B超引导下盆腔囊肿穿刺抽吸[1],B超引导下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高强度聚焦治疗等[2]。在各种复杂情况刮宫术中,能确切了解子宫形态、曲度,明确宫腔异物大小、位置,指导术者直接对异物进行刮出,实际上是为术者安上了一双眼睛,可使术者了解子宫各种复杂情况,避开已存在的各种危险,顺利完成刮宫术[3]。本组患者中2例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血患者,持续高热39℃以上,宫体压痛,B超见子宫大如孕6个月,宫腔大量低回声占位,妇科检查见宫颈管仅容5号扩张器,术后阴道出血不多,考虑宫腔积血。B超引导下谨慎扩张宫颈至容8号吸管,清晰地将吸管避开子宫切口,放置于宫腔后壁吸出积血和血块约850mL,子宫迅速复旧,术后2h体温降为正常。3例当地刮宫4次仍有异物回声者,在B超引导下完全、彻底一次刮宫成功。

诊断性刮宫篇8

[关键词] 诊断性刮宫;更年期功血;米非司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35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0~49岁,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有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15例患者病史在1年以上,并有雌、孕激素药物治疗无效病史。所有患者均自愿要求药物治疗。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出血量多伴贫血24例,行妇科检查和B超提示子宫正常大小,盆腔无占位病变。

1.2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18例,诊断性刮宫,组织送病检排除其他疾病,同时服中成药治疗。乙组:17例,诊断性刮宫,组织送病检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性诊刮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睡前顿服,连用3月为1个疗程。

2 结果两组结果比较

甲组:18例患者中在诊刮后有5例仍有阴道出血,2例出现进行性贫血。

乙组:17例患者中在用药期间均发生闭经,停药后有3例再次发生阴道出血,疗后贫血均明显缓解,

2.1两组结果经χ2比较,P

2.2副反应 乙组7例在治疗中出现潮热、多汗等围绝经期症状,4例出现轻度胃肠不适感,余无不适主诉。

3 结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鉴别诊断范文 下一篇:诊断学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