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范文

时间:2023-11-29 19:33:49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1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着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新网工程”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创新经营机制,推行开放办社,搞活农村市场;拓展服务功能,扩大配送网络,保障农民需求;狠抓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服务增强、自身发展、形象提升、有为有位的总体目标。

二、 主要目标

1、计划完成主要经济指标:

全系统商品购进18000万元,增长12%,商品总销售20__0万元,增长11%。其中:农副产品购进3500万元,增长15%,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收入6500万元,增长11%。实现利税150万元,增长9%,日用消费品零售额9200万元,增长10%,完成政府化肥淡季储备3500吨。

2、发展目标:

以实施“新网工程”为载体,新建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3个,农资供应网点20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15个,培训农民经纪人50人,再建日用消费品配送站5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20个。七星农资公司经营收入突破2500万元,吉星烟花爆竹公司标准化建设验收合格。

三、 工作重点

1、加速推进“新网工程”进程,努力改善农村物流环境。

按照“新网工程”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以现有经营网点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发展连锁、扩大配送、提高“新网工程”覆盖率。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供销合作总社对“新网工程”的资金扶持,改造扩大现有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资配送到户比率,促进农资、农副产品“双向”流通,实现便民惠农、增效增收目标。三是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网点建设,把基层网点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实行开放办社,吸收社会资本,采取自建、联建、加盟、资产重组等形式,对基层网点进行“改造、提升、整合、优化”,推行“一台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2、扩大农资经营主渠道,搞好淡储旺供。

一是以我社七星农资公司为依托,加强多方联合与合作。开展农资商品和新产品总经销、总业务,扩大和发挥农资经营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农民生产物资需求,抵制伪劣农资产品进入我县农资市场。二是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通过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供服务、科学指导等措施,确保农资质量,平抑零售价格,让利于民。三是大力发展和巩固农家店,延伸农资配送网络终端,方便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五是保障市场供应,防止旺季脱销,多方筹集资金,广泛组织货源确保3500吨政府化肥淡储任务的完成。

3、加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一是充分发挥已建日用品配送中心的作用,扩大日用消费品配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着力在提高配送能力上下功夫。二是深挖潜力,开放办社,广泛整合供销资源,通过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健全完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搞活农村市场流通。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农家店,扩大网络的影响力,今年底农家店总数力争突破300家。三是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体系建设,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从生产基地收购到市场经营集约化,通过农资农副产品“双向”流通平台,实现经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双赢的目标。

4、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监管,确保特殊商品经营安全。

一是对吉星烟花爆竹仓库增添必需的安全消防、监控设施,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二是增添市场安全监管专用车一台,用于全县烟花爆竹日常安全监管。三是推进销售网点安全标准化建设。到明年10月底前未达到安全经营标准化要求的销售网点一律取消。四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经营责任制,将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对安全管理的责任追究、逗硬考核、重奖重惩。

四、 具体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职工工作业务水平。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任务到人,考核奖惩逗硬。

3、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训,提高农民经纪人队伍素质,促进农村产业化和农产品流通,实现增收目标。

4、加强安全工作,维护系统稳定,为实现工作目标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巩固效能建设成果,建设“敬业、务实、高效”职工队伍,促进工作落实和目标实现。

6、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反腐倡廉,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2

一、集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县联社于2至6月在机关集中开展了效能建设作风整顿教育活动,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达到了预期效果。县联社制发了《<*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渠供发[*]6号),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主任董小渠同志任组长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指派了联络员。每一阶段开始有安排意见,结束有总结,转段有动员。在工作中,我们较好地把握了三个“结合”:一是结合思想实际深入学习,提高素质。县联社组织学习了县委书记邓瑜华、县长李川在县效能建设推进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学习“5.12”汶川特大地震英模事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上下工夫。大家作好记录,写出心得体会,坚持每周三、五下午按时学习,点名考勤。收到心得体会28篇。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分析评议,深挖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撰写了个人整改措施。三是结合行业实际建章立制,整改提高。制定了《中共*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委员会工作规则》、《*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工作规则》、《工作学习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县联社机关干部职工准则》(简称“十不准十做到”)从而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单位、本行业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机关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通过效能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县联社机关职能进一步理顺,服务和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关工作的运行程序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更加顺畅;干部职工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好转;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各项管理措施得到完善落实。机关干部职工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理、解难事,正风气,树形象,结对帮扶特困职工家庭11户,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21件,向地震灾区群众捐款13185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7865元。

二、加快经营服务网络改造,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

半年来,县联社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企业,通过网点改造、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积极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整合资源,全面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一是积极参与“新网工程”,推进“农家店”规范建设,实现了县社统筹,企业积极参与的新格局,组建了农业生产资料、工副食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物流配送中心和县级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开门开放办社力度,广泛开展与各类企业、工商个体户、原供销社职工的联合合作,利用品牌、资产、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优势,努力扩大网络覆盖面,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四是各级“农家店”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不断探索长效管理、发展机制。五是打造亮点。县农资公司、城郊供销社分别投资改造原有网点,建设全新的农资放心店和综合服务社,为*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供销社应有的贡献。

三、服务农业生产,全力以赴保春耕农资供应

去冬今春,*供销社系统克服冰雪霜冻天气给农资采购和供应带来的严重困难,大力筹资搞储备,千方百计做好农资供应工作,保障全县春耕生产的需要。主要做法是:

首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早在1月下旬,县联社召开了春耕农资商品储备座谈会,并发出了电话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把农资商品组织供应工作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严把进货质量关,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稳定农资商品供应价格,杜绝随意涨价,保障农民利益。

其次,克服困难,紧急调运。在地冻天寒的2月初,县农资公司自筹资金并派员分别前往山西、陕西、河南、贵州、湖北等省,紧急调运回各种化学肥料24900余吨,其中尿素2100吨、碳氨18540吨、磷肥1660吨、复合肥2600吨,农用三膜290余吨,农药850余吨,种子250余吨,农机具4000余台。县农资配送中心及时将农资商品紧急配送到各乡镇、村社的“农家店”,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农民就近、就地购买。

第三,加强宣传,重树形象。县联社做到了组织、人员、责任、资金“四落实”,深入乡镇、村社宣传农资经营政策,为政府及物价主管部门反馈信息。县、市电视台报道了农资备耕情况,省电视台3月18日经济综合频道在为农服务栏目,详细介绍了我社支农服务的经验,宣传了供销社农资部门农资备耕情况,树立了供销社形象。农民普遍反映,在大灾之年,供销社销售化肥质优、价廉,购买方便,服务态度又好,我们信赖供销社。

四、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县联社加强领导,精心布置,实行了领导分片负责制,成立了4个改制工作组。各工作组积极工作,稳步推进,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企业改制中的具体问题,完成了岩蜂供销社、清溪场供销社的改制扫尾工作,县土产公司、宝城供销社、静边供销社职工安置基本结束,鲜渡供销社进入了出售资产安置职工阶段,茶厂破产进入出售资产阶段。县棉麻公司停滞8年的破产工作今年重新启动,现已出售部分资产。同时,做好以前年度改制结束企业的后续工作,协助下岗职工及购买人办理有关手续。

五、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落实无事故

今年以来,全系统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重点坚持了: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县联社与所辖企业签订了《二八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二八年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二八年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较好地形成了责任网络体系。二是狠抓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苗头的排查,制定了防火、防洪和公共突发事件等多个处置预案,继续实行了稳定、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分解细化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包案领导。三是继续实行了工作科室轮流接待值周制度,坚持作好接访记录。坚持做到了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集访不出县联社,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同时,继续开展了防火、防汛专项治理和百日安全活动,加大了监督力度,杜绝了重大事故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加强管理,搞好财会内审工作

上半年,县联社一是按照《会计法》、《统计法》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抓好资产经营,提高了使用效果。二是加强社员股金管理,抓好及时兑付工作。三是抓好改制企业的工作审计,督查督办,规范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年上半年,我县供销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精神,深化改革,社会稳定,为农服务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纳入国有企业同等对待的问题,企业干部和退伍士兵要求落实有关待遇的问题,化学肥料淡季储备的问题,企业老职工到龄不能依法退休的问题,企业破产资金严重不足且难以筹措的问题,烟花爆竹安全经营问题等。以上问题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很大,也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其中有的问题仅靠供销社自身解决难度很大,需要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以利我县供销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3

市发改委:

20__年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秦发(20__)8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社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主要工作

(一)继续推进直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棉麻土产公司已按改制程序年内已完成了产权交易,成立了新的有限责任公司;亨泰食品饮料公司完成了改制前期基础性工作。如: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职工拖欠费用审核、职工安置费测算等,资产和土地评估工作正在进行。市废旧物资回收总公司于今年5月经市国资委批准进入改制程序,现正在测算费用及职工安置等基础性工作,职工安置已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

(二)积极做好盐业体制改革。市盐业公司改制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省供销本文来源:文秘站 社《关于全省盐业体制改革的意见》尽快建立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盐业集团体制要求和推动我市食盐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两年来,市社立足××*实际,创新改制思路,并与省盐业集团公司积极协商、充分酝酿,确定了增资扩股的改制方式,开创了一条盐业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新成立的市盐业专营有限公司,由省盐业集团公司和××*市供销社共同出资,省公司和××*市社分别占51%和49% 的股份,新公司已于4月正式挂牌成立,企业运转正常。

(三)加强了改制后企业监管、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

为使改制后企业健康发展,按市委、市政府秦发(20__)8号文件要求,市社又下发了秦供(20__)发17号《直属企业改制后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改制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行为,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改制后的企业没有因为改制而出现职工上访行为,职工队伍比较稳定。

(四)具体措施。一是抓好组织落实。市社成立了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依据领导分工及时调整了改制领导小组成员,并下设了资产评审组、职工安置监察组、宣传法纪组和改制办公室。改制企业也都相应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的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企业改制工作,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加强指导。市社下设的各个小组分工负责,督促、检查、落实有关政策。并在改制程序和政策上给予指导,以避免改制企业走弯路。三是重点要把好四项关口。即:把好不良资产核销关;费用拖欠审核关;职工安置费用测算关;综合材料上报审批关,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推进。

二、明年工作安排

1、按照市社年初下发的秦供(20__)发17号《直属企业改制后监管办法》要求,发挥科室职能作用抓好改制后企业监管工作,确保企业、职工利益不受损害。

2、按照秦发(20__)8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亨泰、回收公司社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改制程序要求积极推进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

20__年1 月4日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4

法定代表人:王联群,该社主任。

委托人:韩宏建,该社法律事务所工作人员。

委托人:党金鹏,该社法律事务所工作人员。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地区分行营业部。住所地:甘肃省平凉市东大街35号。

负责人:刘东风,该营业部总经理。

委托人:朱伟平,该营业部工作人员。

委托人:效延庆,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工作人员。

原审被告: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平凉土特产品公司。

法定代表人:康健,该公司经理。

委托人:该公司工作人员。

上诉人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与被上诉人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地区分行营业部、原审被告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平凉土特产品公司借款担保纠纷一案,不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01)甘经初字第2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周帆任审判长,审判员张勇健、审判员贾纬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王洪光(代)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查明:中国农业银行平凉支行(以下简称农行平凉支行)与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平凉土特产品公司(以下简称土产公司)之间存在长期借款关系。1995年12月29日,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甘肃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供销社)签订一份保证担保借款合同,约定:农行平凉支行向土产公司贷款140万元,利率按月息11.25‰。计算,还款期限至1998年12月29日止;省供销社作为借款方的保证人,对借款方违反合同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借款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时,由保证人承担代偿责任。同日,农行平凉支行向土产公司发放贷款140万元。

1997年12月31日,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省供销社签订一份编号为农银保借字第002号的最高额保证担保借款合同,约定:自1997年1月1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农行平凉支行向土产公司发放最高限额不超过2600万元的贷款,每笔贷款金额、用途、期限、利率、还款方式以借款借据为准;保证人与借款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的保证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以及贷款人为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人保证期间自1999年12月3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合同还约定,合同各方签章之前,借款人应向贷款银行交存10%的定金,作为履约的保证。合同签订后,自1997年至1998年,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签订了数份借款合同,约定借款的数额、用途、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内容。其中,编号97第8006号合同约定贷款金额630万元,期限自1997年10月5日起至1998年10月5日止,利率为月息9.24‰,分期还款的日期和金额分别为:1998年8月5日归还200万元,1998年9月5日归还200万元,1998年10月5日归还230万元;编号97第8010号合同约定贷款金额为85万元,期限自1997年10月31日起至1998年6月30日止,利率为月息7.92‰;编号97第8013-1号、97第8013-2号、97第8013-3号合同约定贷款金额分别为220万元、220万元、225万元,期限分别为自1997年11月25日、11月27日、11月28日起至1998年10月25日、11月25日、11月28日止,利率均为月息7.92‰;编号97第8017号合同约定贷款金额为170万元,期限自1998年1月5日起至1998年12月25日止,利率为7.92‰;编号98第002号合同约定贷款金额为50万元,期限自1998年5月14日起至1999年5月14日止,利率为月息7.26‰。上述借款合同签订后,农行平凉支行按约定金额分别发放了贷款。其中,1997年10月5日发放的三笔贷款总计630万元于同日归还土产公司1997年3月在农行平凉支行的旧贷300万元,1997年12月31日归还土产公司1997年3月5日旧贷60万元;1997年11月25日发放的贷款220万元于次日归还土产公司1996年11月25日旧贷220万元;1998年5月14日发放的贷款50万元于同日归还土产公司1997年8月14日旧贷50万元。土产公司均在归还旧贷的银行特种转账传票上盖章。

1997年12月31日,农行平凉支行向土产公司发放挂帐停息贷款40万元,发放1998年12月31日到期挂帐半息贷款20万元。

1998年,根据土产公司的申请及双方签订的银行承兑汇票契约,农行平凉支行为土产公司办理了四笔银行承兑汇票。1998年1月14日办理收款人为中石化总公司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到期日l998年4月14日,金额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一笔。1998年4月14日,双方签订编号98第004号保证担保借款合同,约定将该汇票票款100万元自当日转为逾期贷款,按月15‰。计息,省供销社在最高额担保限额之内担保。双方办理了贷款手续。1998年4月15日,农行平凉支行承兑该汇票款100万元并在转账传票上注明“汇票无款支付转入逾期贷款”。1998年1月14日,农行平凉支行还办理了一笔付款人为土产公司,收款人为四川省川化集团有限公司,到期日1998年3月14日,金额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汇票到期后,农行平凉支行以票据背书不连续为由拒付票款。该汇票持票人向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院一审判决农行平凉支行支付票款100万元,从1998年3月14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承担100万元的利息至清偿日,支付持票人取得有关拒绝证明的费用4799.85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11255元。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了一审法院判决。农行平凉支行为此案支付诉讼费26265元,律师费45000元,差旅费14401.50元,共计85666.50元。1998年3月24日,农行平凉支行为土产公司办理收款人均为中国农资公司成都公司银川办事处、到期日1998年5月24日、金额各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两笔。1998年5月25日,农行平凉支行承兑该两笔汇票款100万元并在转账传票上注明“汇票无款支付转逾期贷款”。

1995年至1997年间,农行平凉支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土产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发放专项贷款。其中1995年12月6日签订编号95第024号合同,约定贷款100万元,利率按月息9.3‰。计算,还款期限为1996年5月6日;1996年8月30日签订编号为96第24号合同,约定贷款100万元,利率按月息9.15‰。计算,还款期限为1996年10月26日;1996年10月16日签订编号96第28号合同,约定贷款100万元,利率按月息8.4‰计算,还款期限为1996年12月26日。上述合同签订后,农行平凉支行向土产公司发放300万元贷款。1997年9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市支行向土产公司发放一笔金额100万元,利率为7.65‰,还款日期为1998年9月12日的贷款。1998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地区分行以平地人银发(1998)407号“关于粮棉油附营企业占用信贷资金划转情况的裁定通知”,将土产公司上述四笔贷款本息占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划转给中国农业银行,即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市支行划转农行平凉支行。

上述各项贷款到期后,土产公司分别于1997年12月31日归还编号97第8006号合同项下贷款60万元,1998年6月30日归还1998年3月24日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转逾期贷款60万元,1996年12月28日归还编号95第024号合同项下专项贷款50万元。截止2001年5月20日,尚欠农行平凉支行贷款本金2230万元,利息及复利6798292.67元,以及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的银行承兑汇票款100万元及利息未偿还。

1998年4月8日,农行平凉支行就土产公司拖欠250万元专项贷款进行催收,土产公司在催收通知上盖章;同年8月11日,农行平凉支行就土产公司拖欠银行承兑汇票转逾期贷款140万元、1998年6月30日到期贷款85万元、1998年8月4日到期贷款200万元催收,土产公司在催收通知上加盖了公章;1999年5月31日,农行平凉支行以挂号信函方式向土产公司、省供销社发出逾期贷款100万元、1800万元及利息,向土产公司发出了逾期专项贷款350万元及利息的催收通知,土产公司工作人员赵永平在邮件清单上签字,省供销社在邮件清单上加盖了收发专用章;2000年10月13日,农行平凉支行向土产公司、省供销社以挂号信函方式发出催收逾期贷款350万元、1880万元及利息的通知,平凉地区公证处出具了公证书。

2000年10月15日,经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地区中心支行批复,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地区分行下发通知,原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地区分行营业部与农行平凉支行合并,组建新的中国农业银行平凉地区分行营业部(以下简称农行平凉营业部)。2001年4月30日,农行平凉营业部就土产公司拖欠2330万元贷款本金及利息,省供销社担保的1880万元贷款本金及利息向二单位发出通知催收未果,遂于同年5月10日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土产公司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28517092.67元(利息暂计至2000年5月20日);省供销社对其所担保的款项承担连带责任;另判土产公司偿付银行承兑汇票款及利息1582000元至清偿日止,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另查明:1996年5月2日,省供销社向农行平凉支行出具“甘供销财字第0179号”函称:“平凉公司系我社直属公司,我社愿为该司商品流转借款2600万元提供担保,时间1995年12月29日至1997年l2月29日,请予贷款为谢”。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及省供销社签订的最高额保证担保借款合同、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签订的本案所涉的各份借款合同、银行承兑汇票契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签订的本案所涉的借款合同,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有效合同。农行平凉支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支行在合同签订后,按约发放了贷款,履行了合同义务。农行平凉支行与农行平凉营业部合并后,其权利义务由农行平凉营业部享有和承担。农行平凉营业部要求土产公司偿还借款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并承担利息的诉讼请求成立,应予支持。对已由农行平凉支行垫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款,应由汇票申请人土产公司负责偿还并按约承担逾期利息。经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由农行平凉支行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款100万元,按双方承兑汇票契约的约定,应作为逾期贷款由汇票申请人土产公司向农行平凉支行支付并承担汇票到期日至付清之日的逾期利息。农行平凉营业部的此项诉讼请求亦予以支持。但农行平凉支行因票据纠纷涉诉,其目的是为避免垫付票款,与土产公司未按期交存票款没有因果关系,由此而支出的费用应由其自行负担。农行平凉营业都要求土产公司支付票据纠纷的诉讼费、律师费、差旅费85666.50元的诉讼请求无据,不予支持。

土产公司不能按约偿还农行平凉支行的借款,对本案纠纷应负全部责任。土产公司在庭审中辩称已超过诉讼时效的1145万元贷款问题,经审查,其中专项贷款最早一笔于1996年5月6日到期,常规贷款最早于1998年4月14日到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支行、农行平凉支行分别于1998年4月8日,1999年5月31日进行了催收,农行平凉支行又于2000年10月13日、农行平凉营业部于2001年4月20日发了催收通知。因此,本案所涉贷款的诉讼时效分别从1998年4月8日、1999年5月31日、2000年10月13日、2001年4月20日中断。故农行平凉营业部的起诉未超过诉讼时效,土产公司的此项辩解理由不成立。农行平凉支行1997、1998年间向土产公司发放贷款1600万元,其中900万元全部归还了土产公司的旧贷,700万元足额划入土产公司账户,土产公司在贷款凭证上加盖了公章,虽然双方合同及借款借据上有“借款人应缴存10%合同定金”及“留足10%合同定金”的字样,但无其它证据证明农行平凉支行在放贷时扣收了10%贷款金额作为合同定金。土产公司的此项辩解理由亦不成立,该院不予支持。

省供销社对土产公司的贷款提供2600万元最高额保证担保,虽然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协商将1997年、1998年间贷款900万元分别偿还1996年、1997年的旧贷,但1996年5月2日省供销社向农行平凉支行出具的函件具有保函性质,其为土产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明确,并对保证期间作出承诺。表明土产公司在农行平凉支行1996年、1997年的贷款仍由省供销社提供最高额担保。故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协商以贷还贷,并未加重担保人省供销社的担保责任,也未超出其担保限额。省供销社答辩认为也属以贷还贷的1997、1998年土产公司的贷款700万元,因从时间上证明,还旧货在前,放新贷在后,农行平凉支行当日的会计台帐也表明,土产公司银行存款有用于还贷的资金,故不应认定为系以贷还贷。省供销社对土产公司拖欠的贷款应承担的担保责任不能免除。但由省供销社担保的土产公司1995年12月29日向农行平凉支行贷款140万元,因合同未约定保证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农行平凉支行未在法定保证期间要求保证人省供销社承担保证责任,故免除省供销社对该项贷款本息的保证责任。省供销社的此项辩解理由成立,应予支持。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百一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判决:一、土产公司偿还农行平凉营业部借款本金1880万元,支付利息5323493.05元(利息计算至2001年5月20日);二、土产公司偿付农行平凉营业部银行承兑汇票款100万元并承担逾期利息582000元(利息计算至2001年5月20日);三、土产公司支付上列借款本金1980万元自2001年5月21日起至付清之日的逾期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流动资金逾期贷款利率计算);四、省供销社对土产公司上述给付本金1840万元及相应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省供销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有权向土产公司追偿;五、土产公司偿还农行平凉营业部借款本金350万元,支付利息892799.62元(利息计算至2001年5月20日),并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逾期贷款利率承担350万元自2001年5月21日起至付清之日的逾期利息;六、驳回农行营业部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84010元,农行平凉营业部负担522元,土产公司负担183488元。

省供销社不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并在二审开庭质证后变更诉讼请求称,在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的借款合同履行中,有1600万元属于转贷,亦即以贷还贷,其中850万元贷款归还了担保借款合同之前即1995年12月31日之前的贷款,属于贷新还旧,担保人省供销社不知情,应当免除担保责任,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请求二审改判省供销社对土产公司的1600万元借款不承担担保责任,上诉费由农行平凉支行承担。农行平凉支行答辩称,在其与土产公司的借款合同履行中,即使存在以贷还贷,也没有超出省供销社所担保的借款最高额及借款期限。省供销社仍然不能免除担保责任,而且,省供销社作为土产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土产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是清楚的,其对土产公司以贷还贷不知情的上诉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故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院二审期间,上诉人省供销社就其上诉主张的以贷还贷的1600万元中用于归还1995年12月31日之前贷出的850万元,承认系在土产公司已偿还旧贷款之后所贷出,且土产公司还款所用资金属于其自有资金。对于该1600万元中的另750万元,省供销社未再举证主张。

本院认为,农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签订的上述一系列借款合同、与省供销社签订的最高额借款担保合同以及省供销社向农行平凉支行出具的最高额担保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平凉支行与土产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各方当事人的其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认定合法有效。借款合同签订后,农行平凉支行履行了放款义务,土产公司仅偿还了170万元,其余2230万元借款本金及相关利息至今未还,土产公司应履行偿还义务,省供销社也应履行担保责任。省供销社上诉中提出1600万元属于以贷还贷的上诉理由中,有750万元属于以贷还贷,但经审理认定所归还的贷款也是在省供销社所担保的借款期限内借出的,属于借款期限内的转贷行为,担保人不能免除担保责任。对于另外850万元归还了担保借款期限之前的旧贷的问题,省供销社对于自己所提证据的说明,证明了该三笔还贷均是以借款人自有资金首先归还旧贷,然后借出新贷,故构不成贷新还旧,因此省供销社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判决得当,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84010元由省供销社承担。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以组织体系科学化、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强力推进我县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和金融体系创新,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农村工作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利于调整优化涉农资源配置,明确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工作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坚持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我县农业服务体系的主体力量;坚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催生供销合作社体制内生动力;坚持有利于实现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科学体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16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要求,把供销合作社建成集管理职能、经营职能、服务职能于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上下贯通、规范运行的以合作经济服务管理体系和社属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为支撑的基本构架。

从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体制创新入手,以县政府批准已挂牌成立的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36家合作社会员为依托,以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供销企业公司“三位一体”为支撑,构建科学规范的新型供销合作社体制架构。

建设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园区)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中心;2015年,要建立起县、乡、村的配送体系,向农民群众供应各种优质化肥及其生产资料。

以珍缘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入股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

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枣科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县供销社土产部为依托,以资本融合、业务联合的方式,结合省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设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按照综合改革方案“顶层设计”总要求,规范开展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和农业合作保险等业务,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

本着有利于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供销社发展动力,积极引进培育供销社急需人才。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组织体系

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壮大农民合作社体系。组织体系创新,就是以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和健全,使供销社的组织管理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农村大力发展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科学方式,引领“三农”实现发展上的新突破。各乡镇(园区)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县级以供销社为依托,建立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各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以此形成供销合作社+供销企业公司+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1)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支持、引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县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出台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县供销社、县农业局要对专业合作社进行章程制定、生产经营、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培训,组织更多农民入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实力和凝聚力。

(2)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各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和供销社牵头,以各乡镇(园区)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广的合作社为依托,联合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农民合作社自愿参加,组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使联合社起到统领和引导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目的,2015年底,所有乡镇(园区管委会)都要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组建和注册工作。

(3)以供销社为主导,健全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全县不同类型、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乡镇的联合社,以业务链接、资本合作为纽带,全部纳入县级联合社。供销社通过产权介入、项目支持、资金合作、业务带动等方式,引导和推动全县合作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2.明确组织职能。新型供销合作社在承担原有供销合作社职能的基础上,承担以下政策性和经营性职能:

(1)受政府委托协助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

(2)负责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服务、协调工作;

(3)维护成员社的合法权益,反映成员社的呼声和建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4)负责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的管理、使用,负责财政补助合作社形成资产的持有和管护,承办合作社申报政府支持项目的报审和组织实施等。

(5)组织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助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合作,培育品牌,开拓市场;

(6)搭建生产、流通、金融、保险、产权交易、培训、交流和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为成员社和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7)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发展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等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合作金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创新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综合服务网络。以供销社企业公司和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组建服务集团,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网络。按照县有商贸综合服务体系,乡镇有综合服务中心,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综合服务模式要求,加强服务平台和阵地建设,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农业知识和供销信息等服务。2015年完成我县9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村级服务社建设覆盖全县80%乡村。

2.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牵头,部门联合、企业承办”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供销社要积极与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探索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流转式、组合式等土地托管模式,并推进各项为农综合服务。2015年培育示范试点,2016年在全县推广,2016年底,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逐步成为我县农业生产主要组织形式。

3.建立人才储备制度。根据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入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技术知识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供销社发展急需人才,建立供销社发展人才储备制度,提升供销社发展能力。

(三)创新经营体系

1.加快农资流通网络建设。2015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以县供销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乡镇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村两委和综合服务社为服务终端的覆盖全县的农资配送体系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测土施肥等服务,解决好农资进村、农资安全问题;2015年下半年,在全县各乡镇中偏远村庄,再增建10个村级服务社,每个村级服务社不少于60平方米,建立起县、乡、村农资配送体系,以满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对农资的需求。到2016年,农资流通网络覆盖率达到90%的乡村,优质化肥供应量占到全县市场份额的85%以上。

2.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以珍缘超市为依托,以合作及入股等多种方式,以供销社销售网络优势,建立健全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在县城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加快推进省供销社提出的“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连锁配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设施、统一品牌标识。2015年完成全县9个乡镇基层社超市建设,每个超市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

3.发展农业园区及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修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修枣科村“万亩千棚”设施蔬菜基地,做好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以县供销社土产部为依托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把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庄各个角落,为我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集团式发展,发挥供销社应有的作用。

(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

1.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心)。开展土地流转、林地使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的信用评估和产权交易,参与农作物生态、农业机械、农民宅基地等农村资产评估。

2.做强做大投资融资担保平台。依托现有的省新合作投资担保公司办事处和省社小额贷款公司,加大与金融部门合作,探索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为合作组织提供融资支持。

3.开展农业合作保险业务。依托省、市相关机构和县供销社安全统筹中心,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合作业务、联合保险与再保险方式,有效分散农民农业风险。

4.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探索社内成员资金互助新模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合作社,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组织、服务、经营、金融和管理创新的任务,在人才、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供销社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供销社建设流通网络和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并确保上级扶持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全县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供销合作社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具备法人资格的互经济组织依法给予工商注册登记。

支持供销社组建合作企业集团,对所属改制、破产企业的土地、资产过户等产权变更事项减免相关费用。供销合作社所属划拨土地出让金收益,优先用于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解决职工安置、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益性建设项目。对经核复的供销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县政府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

支持供销社多渠道消化经营性财务挂账,有关金融机构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采取减免本金、豁免利息、停收滞纳金等优惠措施,加快处置供销社拖欠的金融债务。供销社的县城商贸综合体及购物广场和乡村供销社超市建设、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内统筹安排,按照相关规定免征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三)强化舆论宣传。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宣传报道,对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做法、新经验和新典型,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良好氛围。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6

市场竞争――催生深层合作

供销合作社本身就是合作经济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合作需要而诞生。建国后,供销合作社通过组织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促进了地区间的物资流通,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计划经济发展,供销合作社越来越成为计划物资调拨分配的执行、服务工具,上级社与下级社之间的联系纽带更多地表现为商品计划分配和重要物资的调拨,供销合作社的性质逐步发生异化,合作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在较长时间内出现“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期,供销合作社由于固守落后的理念,体制机制未能及时转换,不适应发展形势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一路下滑、跌入低谷,合作事业遭受重创。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联合合作为切入点,千方百计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全系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通过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合作,收复失地,重构经营服务网络;借力借势发展,形成系统整体合力,从而赢得发展的先机;以大联合、大合作为纽带,聚合发展资源,打造供销合作社的新优势。

市场竞争催生了更深层次的联合合作,市场经济也为大联合、大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据调查,目前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有县以上参控股联合合作企业58家,其中,农资连锁经营骨干企业14家,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骨干企业15家,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9家,各类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14个,再生资源、金融服务等企业6家。在这些企业中,供销合作社参股总额达9670万元,占注册总资本34148万元的28.3%。另外,全系统有80家基层社、600多家专业合作社和近千家二星级以上为农服务社在各级龙头企业带动下参与并融入系统大联合、大合作之中。涌现出一批如江苏民星茧丝绸有限公司、射阳庆缘康蜂产品厂等联合合作的成功典型,有效地示范和带动了全系统联合合作的开展。联合合作呈现4种主要类型:

一是投资导向型。立足自身优势谋发展,以投资引导系统开展联合合作,加快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经营服务网络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近年来全系统以连锁经营骨干企业建设为突破,依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加盟、入股共建等形式,培育打造了一批本地连锁经营骨干企业和经营服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东台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市县社共同投资建办,总投资2600万元。企业以东台为基地,向全市延伸辐射,几年来已建办各类超市、直营店51家,村级便利店386家,并与滨海县社联合建办了滨海新合作有限公司,成为全市日用品连锁配送龙头企业。大丰浩伦农资公司由大丰市社参股与福建浩伦集团共同组建,该企业已在当地建成镇村连锁店315家,其中直营店42家,建办配送中心2个,年销售达到2亿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农资行业销售十强企业”和“全国农资流通市(县)区销售百强企业”。

盐城是农业大市,农产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传统的重要经营服务领域。全系统以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突破,以现代流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新能量。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市县级社参股投资建办等形式,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市场脱颖而出。全市在建的6个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就有4个是供销合作社引资参股建办的,总投资18.5亿元。市总社参股建办总投资10亿元的盐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蔬菜、水果交易区已经建成;市、县社联手招商,县社参股总投资2.5亿元的射阳富民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即将竣工;投资分别达3亿元的大丰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东台)江苏沿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即将投入运营;响水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规划正在审批之中。区域性骨干农产品市场的建成运营,不仅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为盐城市打造“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市”提供有力支撑。射阳县社、大丰市社还分别与苏农合作建设射阳苏北农资和大丰农资及农机具批发市场,投资分别达1.16亿元和4亿元,目前射阳苏北农资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

二是项目推进型。突出项目推进,以项目为联合合作的载体,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全方位招商引资,促进大发展、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市社全系统累计新建扩建项目80多个,招商引资30多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了联合合作的步伐,拓展了联合合作的空间,促进了供销合作社资产裂变式增长,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大幅跃升。截至2010年底,全系统累计培植县以上投资企业已达85家,比“十五”末净增61家。全系统净资产扩张至9.1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其中市直净资产扩张7.5倍。市总社抓住市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遇,牵头组织联合经营大户和品牌企业,建办了盐城装饰装潢材料市场,总投资5亿元,目前经营区已全面建成营业,两年来上缴税费近4000万元,成为市区服务业的一大亮点。由大丰市社引进参股总投资1.5亿元,联合开发建设原日杂公司建材市场,建成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县级一流的明星国际家居广场。建湖县社引进上海客商联合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再生资源市场项目,项目建成后年税收可超亿元。

盐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各地都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挖掘自身优势、调用人脉资源,招大商、上大项目。近几年,社社有大项目、好项目,抢机遇、上项目、快发展已蔚然成风。滨海县社在原有企业、基层社全部破产的情况下,找项目选项目上项目谋发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该社通过跟大靠强、投资入股、品牌合作、资产入股、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发展各类参股企业10多家,投资总额近亿元,重新构建了经营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的再生之路。

三是人才带领型。通过内培外引等形式,多渠道引进培养供销合作社发展所需的人才,引领合作,带动系统发展。东台市社通过公开招聘11位社会能人担任基层社主任,不仅为基层社发展增添

了后劲,而且还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双强型基层干部。滨海、阜宁等县社向社会选聘具有超市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全系统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阜宁县社参股的物美超市有限公司,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目前网点已覆盖全县70%镇村,超市业态营业面积近1万平方米,在全县本土超市业态中处于主导地位。市总社利用全国总社授予的“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示范点”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与广大农产品经纪人携手联合,共同搞活农产品流通,共同带领农民闯市场。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农产品经纪人2.5万多人,一批农产品经纪人已成为服务“三农”、开展专业合作的新型骨干。

四是科技驱动型。技术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也是供销合作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生产经营和为农服务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服务的层次,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射阳庆缘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蜂产品和保健品新品研发中心进行技术攻关,产品不断创新,目前已研究开发新产品100多个,专利产品两个。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注重整个茧丝绸产业的科技投入,先后与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和江苏苏豪集团合作,应用科技成果、引进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培训、发挥联合优势、提升发展水平。公司先后组织实施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开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新网工程”项目30多项,建立“万吨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和“全国蚕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取得科技成果14项、专利12个。科技领先带来茧丝产量、品质、效益上的提升,促进了当地茧丝绸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深受农民欢迎。已形成千亩桑园村110个、万亩桑园镇9个、千斤茧大户1万户,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茧生产基地。公司实行“二次返利”制度,用加工、流通环节获得的利润,分配给蚕农6380万元,使蚕农的收入比其他地区高出30%,栽桑养蚕的比较收益高于种植粮食、棉花2-3倍。

实践探索――打造合作特色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盐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推进联合合作方面的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主动联合合作的意识逐步形成,以壮大自身经营实力、提升经营服务水平为重点的系统内外大联合的格局正在形成,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联合合作之路。

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紧贴“三农”需求。联合合作已日益成为服务“三农”的新抓手。树立大合作理念,以基层社和社有企业为主体,积极领办参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带领农民,有效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系统共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96个,创建市级以上“四有”示范社195个,位居全省系统之首。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形式,密切与农民的联系,扩大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全系统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超过15万户,带动农户30多万户,助农增收9亿多元。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联合发展,拓展合作空间,全系统已组建12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其中省级联合社4家。江苏民星蚕业合作社联合社入社蚕农5.54万户,带动蚕农超过20万户,该社探索完善的“合作社+公司+工厂+蚕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被全国总社、农业部、国家茧丝办等有关部门向全国同行业推广。射阳庆缘康、阜宁沟墩禽蛋、亭湖盐红羊角椒等一批知名专业社的涌现和壮大,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极大的带动示范作用。全系统还建办6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缓解了当地农民生产经营资金短缺的困难。组织农民、带动农民、致富农民,与农民联手闯市场的“大合作”架构正在形成,并向更高层次推进。

把挖掘自身优势与整合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联合合作已逐步成为全系统创新创优的新平台。全系统紧紧围绕农村新形势和农民新需求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建办农民服务社,构建为农服务新载体。采取社资、民资一齐上,自身建办、社企社民联办多渠道合力推进,加快为农服务社建办力度。目前,全系统已建办为农服务社1826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强化为农服务社功能建设,在依托自身连锁经营网络,完善生产、生活资料销售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与有关部门、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等的联合合作,拓展了科技咨询、文化娱乐、幼托医疗等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为农服务社已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社区融商品服务、中介服务、公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深受党委、政府的好评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依托自身连锁经营网络和组织体系优势,不断拓展联合合作领域。市县两级社主动牵头,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与大城市超市、批发市场开展产销对接,拓展鲜活农产品直销渠道。市总社组织部分专业合作社与南京天盾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和南京农产品流通中心签订了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合作协议,为构建农产品销售直通快车奠定了基础。市总社还分别与苏州市社、南京市社结成“友好市社”,把联合合作的触角向大城市、大市场延伸,在苏州、南京组织产销对接洽谈会、展销会,成交额超过20亿元,社会反响强烈,不仅扩大了盐城市农副产品的销售空间,而且提高了盐城市农副产品的知名度。

供销合作社的基础在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联合合作首先必须与基层社建设紧密结合。全系统把加快基层社“三位一体”建设、推进基层社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培植实体加力度、提升载体求实效、联合体上抓拓展,三策并举、整体推进。近几年全市基层社项目投资年年过亿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势头强劲。新上项目中,既有传统经营设施的改造提升,又有新型业态建设,还有直接服务当地现代农业的冷链物流,成为供销合作社快创新、快转型、快发展的直接着力点。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把合作经济联合体建设作为创新服务、提升社会形象的重要内容,去年全市基层社共建办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26个。东台市社充分发挥自身经济基础好、当地种养业发达的优势,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缨,组建了由基层社、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社、农村专业大户、相关涉农企事业单位为主要成员的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14家,发挥了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整合了为农服务资源,联合了为农服务力量,搭建了为区域内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的新平台。

坚持市场经济方向。强化发展理念。联合合作已成为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爆发力的新引擎。社有企业是联合合作的主体。在推进联合合作的过程中,全系统十分注重社有企业建设,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社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探索形式多样的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在潜能。区别骨干企业和一般企业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发展前景等不同情况,通过市县级社控股、相互参股、投资持股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与后劲。

联合合作是多方利益的整合,也是各方优势的叠加,各地在开展联合合作中,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争大股东、不做二房东,兼顾合作各方的利益,规范运作,实现合作共赢。系统内的联合企业一般参股20%-40%,专业合作社一般参股10%-30%,给予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为帮助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市总社积极运用国家、省、市政策扶持资和科技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对照政策申报项目。近年来,全系统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

不断探索联合合作的内在要求及其规律性,探索建立联合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践中,既注重考虑与谁合作,又考虑自身发展,实现双赢;既考虑依托大企业带动,又要考虑优势互补,实现自身的做大做强;既突出开放办社。做大系统,又强调增加有效投入,提高话语权和控制力;既注重合作企业的规模形象,也关注经营者的素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合作收益和整体社会形象。

陈旧理念――影响合作进程

合作是供销合作社其本质属性所在。但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原因,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对联合合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开展联合合作的思路不宽、步伐不快,制约了供销合作社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阻碍了供销合作社品牌价值的提升。

愿望还不够强烈。对市场经济规律理解不深、研究不透,没有把联合合作作为提升加快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不能主动运用市场手段吸聚资源、整合资源,谋求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对供销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属性认识不清,仍然把自身等同于行政职能部门,思想观念及其发展理念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时代下所形成的定势中摆脱出来,担心开展联合合作会失去自身的地位与话语权,“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封闭运行、固守一方。

位置还不够突出。部分县级社还没有真正把联合合作置于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的层面,加以通盘谋划、全力推进。系统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推进联合合作的合力,引导支持联合合作的激励措施、加快工作推进的督查考核等还不够健全完善。

成效还不够明显。对联合合作的要求及其规律性认识不透、把握不全,因而在推进工作时,信心不足、优柔寡断。工作举措少、推进力度小、成效不够突出。目前全系统联合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农民的联合合作还不够紧密,系统内的联合合作层次还较浅,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合作还没有大的突破。

深入思考――坚定合作信心

联合起来干大事,合作起来干成事。联合合作,是供销合作社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联合合作。能够有效集聚和利用资源。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经济是强者经济,是实力的博弈与比拼。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只有自身的劳动消耗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才能获得多的经济效益。价值规律因此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杠杆,成为刺激市场主体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源泉。竞争规律则是通过市场竞争这一手段达到优胜劣汰,以此推动推进企业创新,促进社会技术进步。无论是价值规律,还是竞争规律,无一例外地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千方百计地集聚资源,通过改进生产经营手段,达到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各经济组织之间自然禀赋的千差万别,使得联合合作成为现实与可能。通过联合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赢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的比较优势。

合作也是生产力。马克思曾经说过,协作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市场经济在孕育竞争的同时也催生了合作,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合作,竞争与合作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联合合作,使竞争的双方成为合作的伙伴,结成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了彼此联合平等的新型生产关系,创造了单纯依赖竞争所无法产生的新的生产力,实现了双赢乃至多赢。同时也为弱小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联合发展,携手闯市场,成为其必然的选择。联合合作使强者更强、弱者变强,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

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开展联合合作尤为迫切和重要。一方面,经过改革改制,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已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开展联合合作有了一定的经济和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全系统的发展基础仍然脆弱,缺乏推进发展的有效手段,发展的成效还不够显著。与成为“四种力量”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全系统经济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没有超常的观念与手段,供销合作社势必会贻误发展的历史机遇。开展联合合作、引大联强、投大靠强,能够更好地借助其他经济组织的资源和优势,迅速壮大自身实力,提升竞争能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发展。联合合作是供销合作社借力发展的有效捷径。

推进联合合作。能够与农民结成最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与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合作,引导和带领农民联合走向市场,是供销合作社联合合作的重点。供销合作社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服务模式,积累在市场经济条件与农民联合合作的初步经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关键是要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分散的农民力量单薄,无法形成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实现对生产经营要素的有效掌控与配置。以合作制为纽带,把农村不同利益主体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按照市场法则优化组合,就能直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载体,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组织引导农民共同走向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变农民弱者地位的唯一选择。其他经济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质,决定了其难以做到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真正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

最终目标,不仅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合作社,而且还要让农民群众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从而真正成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开展联合合作,逐步建立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理顺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健全完善“二次分配”制度,让农民不仅从农业生产中而且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使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真正结成最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供销合作社具有其他任何经济组织无法取代的优势,不断放大做强这种优势,是供销合作之生存之基、兴旺之本、强大之源。

推进联合合作。是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方式,形成系统有机整体,提高全系统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联合社之间、上下级社之间的系统联合,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自上而下健全的组织体系,合纵连横、贯通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更是推进发展的宝贵资源。强化上下级社之间、系统内部的联合合作,可以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面上整合资源,优化资产布局与结构,形成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巨大实力与合力。通过联合合作,密切系统内业务联结,彰显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优势,推进经营服务网络的整体推进、快速扩张,提升供销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推进系统内联合与合作的过程,也必然是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供与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经营活动,而合作则是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推进发展的工作着力点。以联合合作为抓手,挖掘自身优势,吸纳社会资本,围绕产业整合、资源掌控、品牌提升、技术创新等战略目标,通过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组织推动等方式,联合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主导行业和骨干企业,从而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爆发力和后续力。

全力推进――实现跨越发展

联合合作是关系到供销合作社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系统上下必须把联合合作作为重要方略,贯穿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强化联合合作理念、拓宽联合合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供销合作事业的全面发展。

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联合合作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投大靠强,招引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抓大投入、促大发展。围绕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上项目,在农产品市场、各类批发市场、连锁经营网络、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本联合合作,做大发展规模、扩大市场份额,使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服务项目实力更强、特色更明显。突出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资产、资金、土地、品牌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参股发展城乡商业中心、购物广场等大中型综合商场,积极涉足市民社区综合服务、现代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农村房地产开发等新兴领域,力争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有位置、有份量。

坚持把社有企业发展作为联合合作的直接着力点。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培大育强社有企业就是增强供销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以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联合合作。对社有企业大力实施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单一投资主体的产权模式,通过市县级社控股、相互参股、投资持股、兼并重组等形式,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培大育强骨干企业为重点,提升联合合作水平。整合社会资源,优化社有资本布局,培大育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对系统发展带动力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自主创新,逐步形成科、工、贸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合作,提升骨干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把系统网络建设作为联合合作的关键环节。以“新网工程”建设为关键,提升网络运营水平,打造供销合作社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聚合资源,尽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连锁经营企业。推进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实现骨干企业实力的迅速扩张。推进骨干连锁企业跨地区开展联合合作,延伸连锁经营网络的触角,推进骨干企业的经营网络不断壮大。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的经营模式,加大系统内外网点整合力度和联合合作力度,以网络建设全面促进系统内的大联合、大合作,形成系统内资本相互流动、相互投资参股、项目共同开发、业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联合合作的根本出发点。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也是开展联合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的资源、人才和设施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全面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引导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专业合作服务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连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进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发展,更好地组织农民、带动农民。不断拓展合作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劳务合作、资金互助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探索发展信用合作担保业务。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完善协会功能、扩大协会覆盖面、增强协会的影响力、提高协会的服务水平。创新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方式,培育和壮大合作经济组织队伍。拓宽社村、社民联办渠道,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社发展水平。加强与“三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互惠互利,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共同打造融经营与公益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开放办社,广泛吸引农村种养大户、产品经纪人,以及其他各类经济组织成为供销合作社的社员,真正把农村各类能人、各类优势项目聚集到供销合作社,增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坚持把联合合作作为推进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略。联合合作是供销合作社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把开展联合合作作为推进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略,摆上特别重要的位置,举全系统之力,扎实推进联合与合作。切实加强对联合合作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全系统开展联合合作的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全系统联合合作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放大典型的示范引导效应。抢抓机遇,认真研究和用足用活有关政策,为供销合作社联合合作争取更加宽松的环境。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7

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体制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供销合作社已从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部门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从单纯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发展成为农工商、产加销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从单一的经营组织发展成为向农民提供经济、技术、信息和文化等多方面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从相对封闭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成为开放的、以农户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应当看到,供销合作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基层供销合作社尚未摆脱困境,必须适应新的形势,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办成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重视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是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和依靠的宝贵资源。要把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与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合作经济中促进供销合作社的体制创新,在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中促进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利益;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尊重社员的民利,保障社员的所有者权益;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实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努力办成广大农户和农村多种经济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涉农企业多、联系农民广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优势。供销合作社要积极开拓业务领域,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加工和销售服务;积极帮助农户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因地制宜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合作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化经营的带动能力。对供销合作社及其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扶贫开发、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各级政府要从政策上予以扶持。

二、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

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发达的农村流通网络,对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要在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创新经营机制,积极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改造,加强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现代交易方式,完善市场功能,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加强与农民经纪人和各种流通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帮助农户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和城市社区;积极参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商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确保农资商品质量,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力军作用。凡是农民需要的商品,凡是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或能够经营的商品,各有关部门都要允许其经营,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三、深化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重组和改造,密切与农民的联系

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关键是要把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成为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重组和改造力度。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职工特别是经营骨干参股基层供销合作社。在改制中要处理好原始股金的政策,农民社员原始股金是体现合作社性质的重要标志,要切实维护其合法权利,不能强制农民社员退股。支持基层供销合作社的重组,鼓励强社兼并弱社,通过资产重组,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与种养大户、购销大户结合,按《*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有关规定,共同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传统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对各类改革、重组和改造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工商部门要准予办理相应的注册登记手续,银行机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开立账户。改革、重组和改造后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乡村超市等多种业态和服务形式,开展商品经营,健全服务功能,扩大农产品购销,提高盈利能力。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民主选举,让农民社员参与基层供销合作社管理,努力把基层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四、深化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加快发展

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下级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改革,增强其活力,提高其服务水平,对于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转型,实现办成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加快开放办社的步伐,在坚持合作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资金、服务设施、服务网络等优势,通过优良服务吸纳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愿加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转变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进一步开放经营网络和加工流通设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加工、营销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开展生产、加工、流通等多方面的协作,发展与其他经济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广泛联合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积极兴办农产品行业协会,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进一步理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关系。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建立社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考核。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作为本级社有资产的出资人,承担对社有资产监管和保值增值责任。基层供销合作社改制后剩余的社有资产,可以由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代为管理,履行保值增值的职责,用于为农服务和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

建立和完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章程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

五、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领导

供销合作社的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都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供销合作社的社有资产是在长期的经营服务中积累形成的,属于供销合作社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平调、私分、侵占。要从有利于供销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有利于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增强服务“三农”的实力出发,推进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依法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防止低估、漏估和虚估,切实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篇8

一、总体情况

(一)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改革试点工作开局良好。深化供销社改革,既是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供销社的要求,更是供销社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这轮深化改革中,我们超前准备,精心筹划,为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争取了主动。2013年11月全国总社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我们即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改革发展工作基础上,与各相关区委、区政府和供销社反复沟通研究,确定了各区供销社改革重点。全国总社召开综合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全市供销社系统加快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确定了市社系统改革总体目标。我们按照中央“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全国总社“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的精神,以“改造自我、服务城乡”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确定了大力推进“镇村发展与服务一体化、系统联合合作多元化、为农(民)服务规模化、城乡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改革总目标,制定了《供销社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实施方案》,并分解为2014年--2015年完成的13项具体任务。各区供销社根据市供销社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任务项目化、责任部门化、进度节点化、推进网格化”的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具体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市供销社派出推进改革工作组,与各区供销社共同研究工作思路和落实措施,全系统上下紧盯目标任务,抓住关键节点,明确路线图、进度表、责任人,并采取有力措施,逐项工作、逐个节点抓好落实,高标准地落实改革举措,完成改革任务,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全系统经济保持健康稳定运行。改革既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问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添活力、增效益。开年以来,全系统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坚持加快改革和加快发展并举,制定了2014年全系统主要经济目标,以工作大纲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区社和企业,签到目标责任状,强化考核。1-11月份,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775.69亿元,同比增长29.77 %,完成年度目标的103.43%;其中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1.68亿元,同比增长29.32%,完成年度目标的  102.62%;实现农副产品收购额210.89亿元,同比增长25.17 %,完成年度目标的105.44 %;实现连锁企业销售额155.05亿元,同比增长24.6%,完成了年度目标的100.03%;实现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252.33亿元,同比增长25.17%,完成年度目标的100.93%。

(三)坚持狠抓自身建设不懈怠,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环境。一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市供销社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青奥”安全管理要求,开展迎“青奥”安全生产200天专项整治行动,狠抓安全生产,实行市社机关、企业、具体区域三级安全生产网络化监管体系,通过“四定”,即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定指标、逐一落实到三级体系中,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化管理体系。供销社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组成9个督查小组入驻企业,深入一线跟踪督促,做到了靠前指挥、事前预防。通过“青奥”期间的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行动,供销社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即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取得不少成效;二是开展“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从机关到各直属企业、参股企业直至企业基层门店,三级联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一处空白。向市社直属企业、参股企业和改制企业,发放门前三包宣传单500多份,清理垃圾722.5吨,拆除破旧广告牌、破旧雨棚、违建1530平方米,粉刷墙面6000平方米,平整地面11550平方米,种植草坪6720平方米,合计投资203万元。三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定了《市供销社机关参加2014年全市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开展 “四解四促”、“三个服务”、“万名党员帮万家”等活动,制定和实施好《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2014年为人民办实事项目》、《南京市供销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批联动工作方案》、《南京市供销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实施细则》等。

二、主要举措及工作成效

(一)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在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上取得新成效。

服务“三农”是供销社的立社之本,基础组织体系是供销社的活力源泉。我们始终坚持以“三社”建设为抓手,坚持扩大覆盖与提升质量并重,恢复重建与创新发展并举,不断完善基础组织体系。今年以来,着眼密切与农民利益上的联结,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理念,激发为农服务活力,不断创新组织体系、服务模式、经营机制。按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充实功能、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基层社重组改造工作,在激发活力上狠下功夫。在全系统继续开展为农服务“四·十示范工程”典型培育活动,即:“为农服务社十大标兵社”、“专业合作社十大典型社”、“基层中心社十强社”和“供销社系统十大骨干企业”。目前,已创建3家为农服务社标兵社,4家专业合作社典型社;已培育2家基层社十强社,1家骨干企业。这些示范社企的带动引领作用逐步显现。1-11月全系统新建和提档升级为农服务社71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0%。截至目前,全系统领办、参办、协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达346家,入社成员37012人,带动农户113479户,培育出了南京桥州蔬菜、高淳区青松水产、六合区大圣水芹等一批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专业合作社,这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规范化生产,增产增收,保障城乡居民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以服务城乡为宗旨,在探索为农(民)服务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发展新型为农服务载体。以系统化、信息化、公司化为抓手,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主导作用,依托镇、村两级组织力量,按照“供销社搭台、镇村共建”的思路,全面融入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选择溧水区进行试点,在陈卞村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5.2亩、建筑面积1300平米的集生产、生活、文化、社区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为民服务中心,年底前再开工建设两个中心村为民服务中心、一个中心镇综合商贸体。在此基础上用信息链、物流链贯穿区、镇、村三级并形成网络,逐步实现区有信息集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每个中心镇有一个5000平米的综合商贸体和信息呼叫中心、每个中心村有一个1000平米以上的新型为农服务中心和信息采集点,构建起信息化程度高、综合配套完善、便捷优质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积极推进为农服务规模化建设。按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由六合区供销社牵头,联合社会力量,组建农机具、农业植保等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对大田作物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的托管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按照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要求,发挥供销社牵头组建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资源优势,在江宁区试点,积极推动基层供销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社合一”的深度融合,确保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监管有力、风险可控;按照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整合系统专业合作社、农合联、农合会等资源,大力组建由基层供销社牵头领办的、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并突出基层供销社在联合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目前,已在六合区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个,购置各类农业机械设备60台套,入社社员106人,全面托管大田1350亩,半托管式服务面积10000亩;成立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个,吸纳9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395人,购置农机植保设备126台套,全托管大田7813亩,服务大田面积28000亩;今年截止8月底,全市新建各类专业合作联合社11家,另有9家正在筹备之中,确保年底前完成;江宁区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社合一”工作已完成实施方案的拟制,目前正报市有关部门审核。

积极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民增收致富带头人。全年组织2期共计200名农产品经纪人参加农产品经纪人中级培训并取得了执业证书,近年来,先后有2名农民经纪人荣获“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称号,7人荣获“江苏省百佳农产品经纪人”称号。通过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农产品生产营销队伍健康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经纪人素质,为规范农产品经营行为,搞活农产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市供销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为“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上呈现新亮点

拓展销售渠道,搭建淘宝网“特色中国·南京馆”。通过市社入股的形式,将高淳区社建成的淘宝网“特色中国·高淳馆”升级为“南京馆”,联合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同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目前淘宝网“高淳馆”升级为“南京馆”的各项前期工作已完成。电商平台已链接72个专业合作社和企业,8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农户321户,社员1420人,运营10个月以来集聚网销商户337家,累计完成网上交易额1.6亿。

对接“智慧社区”,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终端。以市社宁供农业产业发展集团为主体,依托已建成的40余家实体门店和冷链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公司物联网技术优势和系统产销对接优势,对接政府“智慧社区”项目,2014年在建邺区200余个社区工作站开始布设具有社区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功能的电子商务终端,实现鲜活农产品由生产基地直销居民,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

依托“新网工程”,构建新型经营网络。扶持培育连锁配送龙头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连锁经营服务网络。江苏宁供集团通过设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平价直销店、农产品网上超市和联结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购销电子信息系统等项目,形成联结南京区域的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配送、销售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宁供集团已将我市及省内外近2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10家专业合作社,与我市物价局确定的243家平价店建立产销对接信息平台。江宁区供销社充分发挥“岗山超市”品牌作用,积极利用基层供销社的经营网点,大力发展岗山超市连锁配送网络,努力形成以岗山超市为龙头的城乡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上一篇:七年级地理范文 下一篇: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