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审批范文

时间:2023-09-15 05:56:44

环保审批

环保审批篇1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实际行动支持招商引资工作,为来我市投资兴业的业主提供更快、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局党组研究,就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搞好优质服务的观念。一是要正确认识环保审批与行政服务的关系。审批即为服务。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寓服务于审批,在审批中强化服务。二是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质量,也不因保护环境而影响全市经济增长,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进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二、强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格落实服务承诺

1、实行窗口全权代办制度。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一律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办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工作中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并联审批制度。凡是到我局派驻中心窗口办理审批事宜的建设项目,不论上下班,不分节假日,随到随办,热情服务,尽快办理。

2、实行限时办结制。凡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手续齐全后,由国家规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对招商引资项目建立“环保审批直通车”

1、对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具体措施为:简化审批程序,简化环境评价等级,提供详细的政策和技术咨询,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快速审批。

2、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星级绿色通道”。具体措施为:服务提前介入,审批前出具相关意见材料(若有需要);分管领导直接过问,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定期与项目投资方联系,及时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查和审批管理的衔接工作,实现最快捷的审批服务。

3、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过站式”优质服务。凡须报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的重大、重点建设项目,我局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积极配合投资方做好项目报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报批。

四、转变服务理念,变“坐等审批”为“服务上门”。一是提前介入,主动上门为企业申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就如何办理报批手续更妥当等问题,征求业主意见,加强沟通,达成共识,求得理解。二是强化审批后的日常管理服务。环评审批不是终点,而是服务企业的开始。宽进严管,优化服务,在日常服务中主动上门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实行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无污染的“绿色生产”。三是加强自身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四是开通局开发科和环保窗口开设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咨询电话,及时为项目业主和投资方提供技术和政策咨询服务。

环保审批篇2

一、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工作

1、全面推动生态镇创建。按照“部级生态县”建设标准,我局进一步加强对生态镇、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提高创建效果。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生态县建设的先进经验;到平湖市参观农村生活污水多种处理模式;到嘉善县了解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镇创建的工作要求和考核验收规定,参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继去年澉浦镇通过省级生态镇以来,今年秦山、百步、通元已通过省级生态镇预验收,同时,澉浦镇又申报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县的生态镇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稳步推进生态村建设。今年上半年,会同县农经、建设、财政等部门,对去年创建的未经验收的10个生态村进行验收。年初列入生态村创建计划的12个村,将按照计划进行验收。至12月底,我县已通过验收的生态村有25个,占全县行政村的24%。

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我局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自去年在雪水港村和永兴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试点取得成功以来,大力推动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至12月底,澉浦、百步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并已投入试运行;秦山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土建工程基本结束;通元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中;沈荡镇生活污水将纳入县污水管网,设计方案正在论证中。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将有效改善集镇和农村的生活环境。

4、加大生态建设推动力度。出台了生态建设补助资金政策(盐环[20*]24号),生态镇补助从原先的5万元提高到15万元;全国优美乡镇建设通过验收再增补20万元;并新增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补助政策,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最高补助30万元。补助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村、镇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依法办事,优化服务,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1、树立环保服务意识。

一是围绕“发展”主题,服务重大项目。在依法规范的基础上,积极做好项目的全程服务,积极配合县经济发展中心做好重大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工作。我局特别注重对引资项目的全程服务,在对诺成化工、鼎欣钢管项目的引进中,从项目立项、技术论证、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努力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是简化审批环节,做好项目的环保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许可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益,有力促进项目推进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73个,为省、市局预审项目18个,涉及投资总额人民币764600万元,环保投资100*万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好建设项目的试生产审批和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企业24家,完成“三同时”验收项目26家;核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登记139个;核准并当场办结夜间建筑施工许可34个。

三是提前介入、把好准入关。为确保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到提前介入,把好准入关,今年共事前否决项目12个。认真落实环保审批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依法对重点污染项目严格把关基础上,对一批无污染、轻污染项目采取承诺告知制或现场审核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2、落实“实事工程”,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

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居民安全用水,今年3月初,我局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水源16个指标中超标严重的8项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意见,并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组织实施20*年“四整治一规范”工作任务。根据《*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年度天仙河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积极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协助做好生态带建设、河道清淤、码头搬迁、城效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等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1)现有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浙江恒越绢纺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已全面展开;完成*城西船舶修造厂的搬迁任务;对*常绿标准件有限公司码头、*秦丰建材综合码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完成了*常绿标准件有限公司污染整治,该公司区域内的所有企业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后入网,并取缔所有沿河排污口;粮食中转库内所有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入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西片污水处理工程于城至沈荡段已完成投资1511万元,已铺设污水管线3835米,预计2007年初投入运行。(2)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完成了实施生态带工程的土地借用、青苗补偿、机耕路建设、农渠改造等已完成调查摸底;完成了对保护区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及保护区东侧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的勘察工作,对该区域内的企业进行调查,掌握企业垃圾处理及污水水处理的有关情况,并制定整治方案;对划入禁养、限养区域内的规模饲养户进行了畜禽存栏量的确认工作。(3)水上交通污染整治。制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码头综合整治方案,明确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塘官堂支线以东至*镇市河段已设置的码头在二00九年六月三十日前进行搬迁或关停。(4)河道疏浚整治。初步摸清了河道疏浚整治的工作量、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河道疏浚整治方案。(5)一规范工程。保护区内的标志、标牌设置方案已制定,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主要入境水的水质监测;完善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宣传与教育工作。

3、继续实施“123”行动方案,狠抓“六个一批”。对列入“123”污染整治行动方案中的企业,按照“六个一批”要求进行整治。对秦山工业园区的18家企业完成了限期入网任务;对*经济开发区兴达拉丝厂等6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治理;完成了*嘉湖纸业有限公司、于城漂染有限公司、嘉兴中威印染有限公司、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嘉湖纸业有限公司、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鸳鸯丝绸印花厂、*八达印染有限公司、嘉兴市博莱特纸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限期完成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对浙江恒越绢纺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农药厂、*县城西船舶修造厂等两家企业基本完成搬迁任务;关闭1座水泥机立窑(城西水泥厂)。通过全面整治,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

三、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做好环保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

今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450人次,检查企业725厂次,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80份,现场改正通知书159份,查处违法企业70家,罚款217.3万元,实行限期治理(入网)企业18家,报政府实行停产治理企业5家,经县环境污染整治联席会议同意实行停电企业2家,取缔无证企业2家。为切实维护环保法律的严肃性,我局对去年以来没有自行履行的11起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力的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1、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6月份,我局会同工商、供电、发改、公安、监察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以巩固去年专项检查成效为起点,进一步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辖区内的重点环境案件、重点敏感区域、违规建设项目开展为期5个多月的整治工作,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人次,检查排污企业507次,查处违法企业36家,向市局上报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简报9期,成为近年来查处力度最大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2、围绕重点,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我局积极围绕3+2污染整治方案开展环境执法,“3”是按照上级确定的“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这三个集中整治。“2”是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整治和入网企业达标入网监管作为今年专项行动的两项重点。(1)1月份初开展“蓝箭一号”行动,分四组对63家重点污染源进行突击检查。(2)2月份对30多家化工企业进行环境安全大检查,并督促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防范。(3)3月份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大检查,检查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摸清了污染源现状,为编制我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供详实资料。(4)4-5月份开展“蓝箭二号”行动,重点查处超标入网企业,确保市联合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性监测。(5)6月上旬开展全县拉丝酸洗企业专项整治,重点对二个工业小区的5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限期入网检查。

3、加强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力度。年初,我局成立辐射环境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一年来,对全县各类放射源(密封源)进行了二次全面检查,同时,积极做好各类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许可证换发工作,至目前,全县16家涉源企业和有放射性装置的单位按照规定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换发辐射许可证4家。

4、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一是新开征了城镇建噪施工和服装企业生活污水的排污费征收;二是认真做好排污申报、核准工作,不漏征、少征;三是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控,增加监察频率,对超标排污加大收费力度。1-12月共征收排污费8*.9万元。

5、办好,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积极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办理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7件;坚持为民办实事,及时解决各类污染纠纷,各类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环保“110”的及时处置率达100%。至12月底,共办理各类环境投诉8*件,其中办理12345县长公开电话投诉480件;12369环境投诉电话174件;环境“110”处警65件;来信来访环境投诉86件。

四、创新机制,加强宣传,全力营造生态*的氛围

1、开展生态环境宣传“四进”基层活动。“四进”为: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方式方法:一是印发环保科普小册子5000多份(宣传环保知识、做环保市民),发放给绿色学校的师生和广大居民,二是制作、展览图板。新制作“建设生态家园,构建和谐*”宣传图板10块,并在秦山广场和枣园社区等地进行展览,三是在学校和社区各举办环保知识讲座1次。四是进行生态环保知识竞赛,在全县绿色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比赛,有97名师生获奖。五是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送《环境保护知识读本》给企业人员。通过“四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环保理念。

2、依托创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我县绿色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开展了县级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已完成了3个省级绿色学校(*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心、*县西塘桥镇元通中学、*县于城中学)和10所县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完成了2个县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绿色学校与绿色社区的创建,进一步浓厚了“人人参与环保,创建绿色家园”的氛围。

3、开展省级绿色公益使者和绿色小卫士活动。随着生态省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心参与环境保护的有识之士。经各学校、社区推荐,省绿色系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审查评估,我县有2人被评为省级“绿色公益使者”;有5名同学评为省级“绿色小卫士”。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一是在嘉兴日报*专版上刊登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文章,刊登“六五”世界环境日彩色专版。二是向重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赠送生态保护挂图10套。三是开展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大型横幅巡回签名和环保志愿者宣读倡议书活动,机关、学校、社区居民共500多人进行了签名活动。四是在枣园社区开展幼儿园学生环保绘画和有奖知识比赛,有300多人次参与。五是在全县绿色学校开展环保征文比赛,有97名师生获奖。通过宣传,有效增强了公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

五、夯实基础,开拓创新,逐步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1、环保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监管力度。20*年4月份,我局又建立了百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人民日报华东版有报道),在全县(特别是重点污染区域)聘请了一百名义务环保监督员,共同参与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

2、环保科技建设进一步加强。自去年完成王道宅界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后,我局继续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20*年投入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县环境信息中心,对全县印染、化工等安装在线装置的污染企业实行实时视频监控。高科技监控手段的运用,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水的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为适应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培养一支快速反应、上下协调联动、实战能力强的环保队伍,我局积极开展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研究,组织编写了*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县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我县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4、环境监测服务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服务性委托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监测,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较好完成了客户的委托监测。全年完成服务服务性环境监测收费117万元。

六、团结协作,规范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1、抓学习型机关建设,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制定了《*县环保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方案》和《*县环保局四项基本功训练实施方案》,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掀起熟悉环保法律、法规和了解公共法律;熟知监管对象治污情况;熟悉执法程序;熟练法律文书制作四项基本功训练。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支部与县张元济图书馆签订了图书资料资源共享协议,并为职工免费办理借书证,在全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抓好“四五”普法学习,鼓励干部职工进行提升学历学习、专业技能职称培训考试。通过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全局人员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四五普法”工作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2、抓精神文明创建,队伍的凝聚力得到提升。局党组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开展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是抓好文明结对活动。与澉浦镇南北湖村和单位所在地的枣园社区进行文明结对,赠送共建社区一套乒乓球桌,并为南北湖村提供了一套电脑和打印机,为村民委建立农民信箱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文明共建,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促进了单位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先锋示范岗活动。在全局各科室开展了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和优异服务业绩为目标,规范工作制度,实行持牌上岗、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党员先锋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年初,局投入资金1万多元用于改善体育设施,建立了塑胶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体活动室等。在今年5月份市环保系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我局获得了男子团体、男女混双和男子单打冠军;在今年“七一”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党在我心中、唱响正气歌”活动中,我局又获得二等奖。我局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与环保各项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在全局形成了浓厚的精神文明氛围。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我局被县文明办评为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昂扬,队伍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全局干部职工向贫困地区及县慈善总会捐款17590元、捐赠衣被211件。

3、抓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的拒腐防变得到有效增强。

一是抓制度完善。局党组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注重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制定了《*县环保局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盐环党组[20*]2号),先后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廉政约谈制度》、《效能、纪律检查制度》等,从制度上健全反腐倡廉的预防体系,逐步完善考评惩处机制,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小组专题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向党支部大会进行工作汇报。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规范了工作程序,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

二是抓制度落实。局纪检组与全局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签订了“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承诺书。在完善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认真抓好制度落实,局效能、纪律检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进行监督、检查。对效能建设和工作纪律进行督查考核,并与月、年度考核奖挂钩,把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来,局纪检组已收到12人次主动上缴各类评审会的评审费和有关单位赠送的购物券和物品,共计折合人民币13700余元,并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三是抓监督重点。针对环保工作中的项目行政审批、环境行政执法、专项环境资金使用、环境建设工程等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局党组作为防控重点来抓。首先是建好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建立了项目审批集体审议制、案件处理集体审议制及小型工程集体招标领导小组等体制,有效堵住滋生腐败关口;其次是推进政务公开,不断转变机关作风。完善了政务公开栏的内容,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使企业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环保工作的透明度。再次是强化内部监督,一方面是设立局反腐倡廉投诉举报电话;另一方面是对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人员,按照局廉政约谈制度进行约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环保审批篇3

近期,我市一些企业项目未批先建、违规生产等环境违法问题较为突出,2家企业被列入**市环境违法“黑名单”,14个项目被**市“挂牌督办”,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市对外形象,而且一旦处理不善,必将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所有新建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环评审批手续

凡我市辖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迁建、技术改造及“三产”等项目),必须提前履行环评手续,经市环保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审批权限及流程见附件)。已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的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到市环保部门办理试生产审批手续;已取得试生产审批手续的项目,建设单位要在三个月内到市环保部门办理“三同时”验收手续。

二、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保手续监管

(一)各乡(镇、区)要加强对辖区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办理环保手续。对于未批先建、整改不力、违法生产等环境违法建设项目,要坚决采取停建、停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二)市发改、工商、国土资源、水利、建设、供电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政〔20**〕76号)要求,履行职责、严格把关,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制度。对于未取得环评审批手续的项目,坚决不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市环保局要切实加大违法违规项目督促整改力度,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三、严格责任追究

对于违反规定引进项目、审批项目和办理相关证照的乡(镇、区)和部门,以及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未批先建、违法投产的新开工建设项目,将依照《**市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对于因不重视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而引发问题,给我市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并启动问责机制。

四、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及程序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权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和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三类。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分级审批如下:

(一)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垃圾焚烧及发电、制浆等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审批。

(二)化工、造纸、电镀、印染、酿造、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酵母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由**省环保厅或**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

(三)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规定,只需填报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的建设项目(核技术应用项目除外),以及受**市环境保护局委托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

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需提交材料

(一)发改委项目备案表。

(二)项目情况说明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土地手续或土地预审意见。

(四)项目规划选址意见。

3、**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新晨

(一)建设单位向市环保局开发监督科提交环评审批申请材料;

(二)市环保局开发监督科现场勘查,提出意见,告知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文件;

(三)项目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报市环保局审查;

(四)市环保局接到环评文件后,登记表类项目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审批意见;报告表类项目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审批意见;

(五)属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市环保局现场勘查、审查提交材料后,按程序上报上级环保部门审批。

附件:1.**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流程图

2.**市未批先建建设项目名单

3.**市未落实“三同时”建设项目名单

环保审批篇4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十二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

第十九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第二十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第二十一条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办理。

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第二十七条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属于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编制不实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属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予以批准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前两款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依法批准,审批部门擅自批准该项目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负责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审批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本辖区的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法第二章的规定制定。

第三十七条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的原则制定。

环保审批篇5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十二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

第十九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第二十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第二十一条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办理。

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第二十七条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属于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编制不实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属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予以批准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前两款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依法批准,审批部门擅自批准该项目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负责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审批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本辖区的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法第二章的规定制定。

第三十七条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的原则制定。

环保审批篇6

 

为推动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能,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关于做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落实工作的函》(环评函〔2020〕19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等文件规定,制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等民生相关的部分行业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基本原则

(一)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可控。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环评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对事关生态环境安全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项目,严格审批、守好底线。

(二)实施分类管理。准确把握环评改革方向,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强化分类施策,对量大面广、生态环境影响可控的项目优化审批流程。

(三)严格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三、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范围

将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等民生相关的部分行业纳入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包括工程建设、社会事业与服务业、制造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共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17大类39小类行业(见附件1)。

四、积极稳妥推进实施

(一)明确不纳入告知承诺审批改革方案的建设项目范围。

1.环评文件由生态环境部信用平台“限期整改名单”“黑名单”的编制单位、编制人员编制的建设项目;

2.列入企业环境信用黑名单的建设单位实施的建设项目。

(二)明确环评告知承诺审批的办理程序。

1.承诺及提交材料。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承诺书(样本见附件2)原件3份并加盖公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全本(WORD版电子文档)及可公开版本(PDF电子文档,包含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纳入本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范围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交总量来源证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公众参与说明及相关材料电子版1份。

2.受理。环评审批部门对要件规范性进行审查,对申请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当场告知建设单位需补正的全部内容和时限;对明确不符合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予以退回。

3.审批。环评审批部门在受理后,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出具环评告知承诺批复(样本见附件3)。

4.公告。环评审批部门将已进行告知承诺审批的建设项目在部门网站或指定的官方网站进行公告,包括报批承诺书、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评告知承诺批复及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等,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不予公开。

五、其他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方案施行前的有关规定,自本方案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附件:1.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名录

 

附件1 

环评告知承诺批复(样本)

关于××单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告知承诺的批复

  (审批文号:××〔2021〕×号)

 

×××:

你单位报送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相关申请材料收悉,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告知承诺制审批的相关要求,我部原则同意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结论以及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你单位要严格落实相关承诺事项和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须按规定程序申领排污许可证及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你单位按规定接受东营市生态环境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对该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

 

                                     ×××   

  ××××年××月××日

信息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抄送:东营市生态环境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1月30日印发

 

环保审批篇7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参与建设项目的总体评审、检查及验收工作;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负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

第六条建设项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建设污染水环境的建设项目,其中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四)禁止在世界遗产地、省级以上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范围内新建使用煤、重油、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锅炉;

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以及可能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八条对政府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分级审批:

(一)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以及跨市建设的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的权限报省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对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以及跨区、县建设的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对总投资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对非政府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分级审批:

(一)对总投资1亿元以上(房地产项目2亿元以上),以及跨市建设的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的权限报省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对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房地产项目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房地产项目2亿元以下)及跨区、县建设的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对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元)[房地产项目5000万元以下(不含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按照国家规定,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一)凡涉及世界遗产地、部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项目;

(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和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利用项目,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三)新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设施)。

第十一条化工、印染、酿造、化学制浆、农药、电镀以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律由市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屯溪区辖区内(含新城区)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权限审批。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对政府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铁路、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二)对非政府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中属核准制的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在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申请核准前,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属备案制的项目或不需要进行备案的小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开工前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的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过程中,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并保证环保设施建设的投资。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审批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报告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试生产时间,经环保部门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或生态修复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调查。

建设项目的试生产期限一般为三个月,确因工艺需要等特殊原因,其试生产期限经审批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应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期满前,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对不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环境保护验收不予通过。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整改,重新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项目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建设单位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违反建设项目分级审批、分类管理规定,违法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律无效,建设单位应按规定重新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对违法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除进行通报批评外,还应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导致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循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环保审批篇8

一、目前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一是审批事项多。拟投资建设项目在开工建设前要经过环评审批、节能评价、安全评价、水保方案、项目立项、供地审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城市绿化设计方案审批、初步设计审批、市政园林工程初步设计审批、人防工程报建及设计图纸审查、消防设计审核、施工图审查备案、建筑质量监督手续审核、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报建备案、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等不少于19个环节审批程序。这些审批事项仅仅是该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审批项目,如果加上项目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审批的事项则会更多。因此,一个项目从审批启动到开工建设至少一年以上。

二是授权不到位。比如办理土地、规划、环评、安评、人防等审批手续,存在市级审批权限授权不到位问题。高新区各有关职能部门只是负责接收、初审投资方申报的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初步意见上报市有关部门审批,而无权对申报事项实施审批。经初审上报的报批资料有时按照市审批部门要求需投资方反复修改完善,反复修改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投资方修改补充资料的时间是不纳入市审批部门对外承诺审批时限内的,投资方只有达到市审批部门要求方可正式进入审批程序。授权不到位是制约高新区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是技术审查难以实现市场化。技术审查贯穿在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涉及环评、能评、安评、规划测绘、施工图审查、消防审查等节点。技术审查存在行业垄断或中介机构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项目审批进程,甚至成为审批效率提升的掣肘。这些因素往往是高新区有关职能部门全力协调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四是高效审批与规范管理的矛盾。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加强,用地、规划、节能、环保、消防、质检、安全等各方面的规范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实际审批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采取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或特事特办、后置审批等措施加快了审批效率,但随之而来“高效审批与规范管理”的矛盾,“先批后补”出现脱节,已成为行政审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五是选址变更等其他因素。有些企业既不参加说明会也不愿接受业务指导,对审批手续办理表现出等、靠姿态,甚至在提报资料时能拖则拖,影响了审批进度。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准备不到位、设计不够细致或由于项目选址更改等原因造成的工程变更时有发生,也是影响审批效率的原因之一。

二、几点建议和对策

1.厘清审批事项。各职能部门应结合淄博市政府《关于公布保留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重新界定审批事项、权限,摸清家底,在落实省、市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上无缝对接,对于高新区权限内的事项,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该精简的精简,该取消的取消,做到该减的环节减下来,该降的门槛降下来,该压缩的时限压缩下来,最大限度地予以整合或取消,编制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

2.充分授权到位。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部级高新区,本应享有与市级相等的审批权限,但是很多项目还需要经由市级部门审批,该授权的行政审批项目没有授权。目前只有经发局落实了市级审批权限,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部门的部分审批事项需上报市局审批,制约了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为此,建议进一步对上争取审批权限,履行好审批职能。在摸底、分类、公开的基础上,对于市属审批事项,尤其是与重点项目开槽建设关系较大的环保、规划、土地等部门的审批权,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发挥市赋予高新区的审批管理权限。

3.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加快行政服务中心搬迁改造,建好“市民之家”,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切实把各单位审批服务事项统一整合到大厅集中办理,实现审批事项由自由分散向集中规范服务转变,抓好各审批职能部门事项、人员的进驻,确保“人”进中心到岗到位“能办事”,“事”进中心便民利民“办成事”,“权”进中心授权到位“办好事”,从体制上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等问题。进一步改造升级电子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功能,抓好中介服务区进驻和管理,为加快审批效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4.抓好联审代办。在落实好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淄博市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淄博高新区建设工程项目优化流程联合审批试行方案》,并依据《淄博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代办服务暂行办法》、《企业设立联合审批试行办法》,重视对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的选派和培训,抓好“首席代办员”队伍建设,加大对上审批业务协调力度,开展好“联审代办”工作;加强标准化建设,精减、合并审批环节和提报的资料,印制代办服务手册、开通网上申报审批业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理顺审批体制。建立起审管分离、权责并重、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成本最低的工作目标。据了解,潍坊高新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三局合一”,已组建成市场监督管理局,仅组织机构代码一项行政审批由过去的承诺时限5天压缩为1天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淄博市各区县也已将工商、食药、质检等部门的审批权限下放、归并到位,文昌湖区也已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而高新区作为部级高新区理应走在全市甚至全省前列,但至今相关审批事项审批权限无法落实到位,严重制约企业设立审批环节效率的提高。建议组建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6.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建议挂包领导、挂包部门、职能部门和项目驻地园区等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让企业全方位了解高新区联审代办、代建、代缴及项目促进等有关政策。制定对重点项目促进考核措施,建议针对“联审代办”、“特事特办”审批事项需要企业提报相关资料而企业在承诺期限内不提报或提报不齐全的,发出督办单并与政策兑现相挂钩。

7.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纪委(监察局)、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审查各部门选派人员资格;对审批事项应进未进、授权不到位、两头受理、“体外循环”、审批效能低等现象进行明察暗访,发挥电子监察系统作用,及时通报、处理,对多次督促仍不落实整改的单位,取消其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资格,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全面优化和提升高新区投资服务环境。

上一篇:三维技术范文 下一篇:行政审批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