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范文

时间:2023-12-02 07:46:41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1

回家后,我把它摆在电视机上。晚上,我梦见维尼请我吃蜂蜜,又带我去找蜜蜂窝,结果我们被蜜蜂咬得仓皇而逃;去小猪家玩,盖了一座木板房;跳跳虎过生日,去他家作蛋糕,变成了奶油人……一场场快乐、美妙的美梦伴我成长,用幻想的翅膀让我飞离童年。

长大后的我再看这个小瓷人时,我笑了。我把小瓷人底下的洞敲大,往里面放我挣来的零花钱,由一角变五角,又有五角变一元,一点一滴地积攒。从此,我对小瓷人的喜爱更加深了。

我虽然长大了,童心却从未改变。我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得拥有一片纯洁的童心,她就永远不会老。

维尼身上有我幼时的快乐和幻想,我会好好保存的。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2

越简单越浪漫

于赢南

y.u.品牌创立者、首席设计师

出生于198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设计专业。2009年,在上海创立了原创设计师品牌 Yu Yu;2011年,Yu Yu 品牌拓展了定位于创意潮流高端首饰设计品牌:“酸奶无味y.u.”同年酸奶无味y.u.入选talents,这是德国举办的面向全球的年轻设计师人才的舞台,每年仅有几十位设计师能够获得评委的青睐而入选。她是那年唯一来自中国的首饰设计师。

1. 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首饰设计的?

大学念视觉艺术设计专业,很喜欢自己DIY些特别的小装饰,不过,当时国内没有首饰设计专业,真正从事首饰设计是2005年,因为一个意外的工作机会。

2. 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些作品?设计灵感是怎么来的?

“童话钻石戒指”灵感来自于小时候在挂历纸上涂鸦出的一个戒指,然后剪下来,戴在手上快乐地四处炫耀。这种简单的快乐深刻留在了记忆里。后来它成了我创作的第一个首饰。这种幸福的感觉、怀旧的元素令我以及喜欢它的顾客产生了很多的情感共鸣。

还有心电图项链自己也比较喜欢。灵感来源于国外的一个汽车广告,广告画面上展示了人对喜爱事物心动的感觉,那一刻,我仿佛真的听见心跳的声音,把这种感觉凝固了,就有了现在的产品。

3. 你青睐用什么材质去表现自己的设计?为什么?

银、不锈钢、合金、树脂、珐琅等,目前银用得比较多,做出来的东西价值感会更强,但当它和色彩结合的时候,对设计和工艺的挑战比较大,还在探索中。我个人非常喜欢色彩,因此树脂、珐琅等可以自由变化色彩的辅助材质也是我偏爱的。

4.2011年你的作品入选了talents,当时是以哪些作品参选的?为什么这些作品能够打动评委?

主要是酸奶无味y.u.的产品,例如垂灯耳环、插头插座戒指、心电图项链、灯泡系列等。我觉得他们看重所有设计作品的整体设计感觉,重视设计师产品的独特性。

5.你想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简洁、个性、色彩、童趣。当然美是基本的一个诉求。简单的性格因素很自然地影响着我的风格和审美。看我的产品就可以知道设计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云纹戒指 150元 云纹耳环 160元 云纹项链 180元

垂灯耳环 480元

蛋壳项链 180元

彩虹钻石戒指 130元 千纸鹤项链 160元 小狗戒指 139元

灯泡耳环 380元

灯泡戒指 280元

寻找艺术与商业的折中点

王磊

“银铺子”创始人、首饰设计师、大学讲师

1980年出生于山东临沂,先后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苏州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实验中心综合材料工作室学习艺术设计、首饰制作。2007年创办个人工作室“银铺子”。作品《决断与自醒》入选“2007年全国金属艺术精品展”,《风》系列作品在上海双城现代手工艺术馆陈列。现任山东大学讲师,参与编写珠宝首饰专业教材《珠宝首饰设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首饰设计师》以及《空间艺术设计与表现》等作品。

1. 你是怎么接触到首饰设计的?

本科学习的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材料艺术非常感兴趣,喜欢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的过程。2006年,我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工作室,师从郭新老师学习艺术首饰设计与制作,正式进入了首饰设计领域。

2. 从创作之初到现在,作品有些什么变化?

从接触首饰创作开始,学习的就是艺术首饰创作。所谓艺术首饰是区别于商业首饰的一个概念,是一种依托人体本身的身体艺术。使首饰成为艺术表达的手段与载体,甚至成为有人体参与的小型装置艺术。艺术首饰关注的是首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内涵。也就是说,艺术首饰在实用性、装饰功能以及贵金属的保值功能上与商业首饰是有很大区别。

最初,我的作品也是朝向首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内涵的方向去奋斗的,但是现在我则试图寻求一个“折中点”,希望我的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和精神内涵的同时,试图融入商业首饰的一些要求,让大众接受,毕竟现在的作品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是要走向市场的商业作品。

3. 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件作品?

风系列胸针,我选取木与叶两个元素,用被风吹拂的动感姿态,诗意地表达了秋风送爽时刻,那份收获的满足。《重生》胸针作品没有具象的图象,用完全抽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凤凰涅磐般的升腾。

4. 为什么会青睐用银这种材质去做首饰?

银属于贵金属,但它却不是那么的“贵”。这就为首饰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折中”的材料。用银来实现自己的设计既没有过高的花费,同时在人们的心理中,银是一种较为尊贵的金属,而且银具有良好的塑造性、保存性、亲肤性,能够很好地表现设计,适合珍藏和佩戴。

5. 银饰是目前最为畅销的首饰,但也是同质化竞争最为严重的领域,如何让自己的设计能够脱颖而出,并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品牌风格呢?

我觉得是靠设计师的思想,也就是给自己的设计更多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单纯的装饰。让别人去“读”你的首饰,而不是直白的装饰。装饰的花纹很容易模仿,但是有思想有故事的首饰是难以模仿的。这就是有生命的首饰,设计师的思想给予了首饰以灵魂。这样的首饰是是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的,而非“短命”的时尚消费品。

“断桥残雪”系列之项圈“轨迹”

“断桥残雪”系列之胸针“蕊”

逗号银项链 278元

化茧银项链 238元

成花银项链 268元

高浮雕蔓花簪 1358元

夏日荷风坠 406元

夏日荷风镯 909元

【种】孤品项链 待定价

【荚】孤品项链 待定价

指尖上的牧歌

李佳虹

“兀色”创始人、配饰设计师

2008年开始涉足服装配饰设计,采用传统手钩工艺,融合多种材质,将古典和现代风格完满揉合。作品亲切柔和,不仅有唯美绚丽的色彩,也蕴含着各种情感与气质――香艳、优雅、张狂、高贵……深受萨顶顶等明星的青睐。

1.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首饰设计的?

我从小的梦想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2008年的时候,我尝试用线编织服饰配饰,编织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柔软的质感,于是就用编织的手法做了很多立体的造型:喇叭、三角、条形等,再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件件造型别致的首饰。

2.如何习得编织技艺的?

我们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勤劳朴实,一般的家庭妇女都会一种手工,我妈妈是个裁缝,我两个姑姑都会钩针工艺,小时候经常看见她们做手工活,所以在这种环境中不需要怎么学习就能做点小玩意出来,而且我很喜欢深入探究感兴趣的事物。

3.用编织工艺创作首饰的优点?

编织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质感朴实亲切,能满足我做很多造型的需要,就像一个朋友形容的那样,这是一种软雕塑。

4.你的设计灵感一般来自于哪里?

我是个非常喜欢旅行,一直在路上的人。我喜欢一边行走,一边创作,一边摆摊。常常在一个地方呆几个月,又辗转到另一个地方。旅行中的花草、海洋、天空、文学、艺术、绘画、建筑、人……都会给我带来创作的灵感。

5.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件作品?

每一款都由衷地喜欢!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我也不会拿出来显摆!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的第一件首饰作品,我把它命名为《舞者》,中间一颗桃心下面掉了很多的喇叭,当你挂在脖子上走路时像是很多个小人在跳舞。每次原创设计制作出一款作品,我真的非常快乐,会自己先戴出去得瑟。

纷飞婉蝶项链 149元

小江南项链 100元

黑暗舞者项链 149元

帘项链 149元

花吻耳环 115元

金色珊瑚项链 408元

光怪紫玲手链 149元

星云项链 408元

在远古与未来间试验

张慧敏

“0322”艺术首饰品牌创始人、首饰设计师

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08年创立“0322”艺术首饰品牌,2009年入选09"在中国设计"中国当代设计大展,同年产品被今日美术馆馆藏,2010年作品光神角系列在洛杉矶由design boom举办的“asia now” 展上展出。

1.还记得自己做的第一件首饰是什么吗?

第一件做品是个简单几何形状木戒指。类似鸟头的形状,因为之前是设计电子产品的,对几何的东西比较有概念。

2.从创作之初到现在,设计理念上有变化吗?

最早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运用一种材质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大胆发散思维,很多作品比较实验,不考虑可用性。但我们的设计理念一直没有变,就是设计远古和未来的东西,这两个时空有无穷无尽的东西可以让我们运用。

3.你喜欢用什么材质会去做首饰?

喜欢有生命力的东西,我希望它做成首饰后,还可以在人们的手里成长。比如“木”,就有一种偏执的温和气质,初见不觉,久看却让人动容。这种材质几乎如宗教,无法以言语表述,唯一可承诺的,是对于本心本性的虔诚,以及对于“朴拙美好”的信仰。

4.你比较喜欢哪个设计师或者品牌的作品?

我喜欢克拉尼的设计,他本身是工程师出身,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他的设计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每个设计师都希望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设计材料,运用自如。

5.如何让自己的设计能够脱颖而出,并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品牌风格?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难的,做自己就好了,设计师就是比平常人要敏感的一个群体,只要保持敏感性,把自己的感受放大,就可以做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风格。

6.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我梦想当“张厂长”,就是有一片自己的地,盖很多间厂房,里面有各种制作加工的机器和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设计师有了想法可以马上实现出来,而我可以居住在那里尽情地享受设计。

满口牙疼戒指 570元

萌芽戒指 新品待定价

树叶项链 678元

含苞待放戒指 326元

小鸟耳环 230元

繁花似锦耳环 408元

花树项链 460元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3

差不多20年前,我来到中国。我开始喜欢亚洲及中国的艺术。最早的时候,我住在王府井附近的胡同里,那会儿中央美术学院就在我家旁边,那一片有着很浓郁的艺术氛围,有很多艺术家也聚集在那附近。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美院看展览,因此结识了很多艺术家,比如张晓刚,那时候他们都在那儿。

最初收藏艺术品就是因为喜欢,看到一些画后能引起我情感上的共鸣。我收集的第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艾安的画,他也成为了我的朋友。那是一幅和建筑有关的画作,因为之前我曾经在天津居住过,那些街道和老建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看到他的那幅画,当时我一下就感觉特别熟悉,特别有共鸣。对我来说,艺术品一定是自己喜欢才会买下,我收藏它们是为了欣赏,而不是投资。它们实际的价值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在乎的是喜欢与否。

收藏的艺术品主要都有哪些?在选择艺术品的时候,有什么标准?

因为这近20年都在亚洲,在中国,因此收藏的多以亚洲当现代艺术为主。我关注我处的这个时代,关注当下的生活,对艺术品我也喜欢那些反映当下生活与时代背景的类型。比如挂在TRB会客厅里的那几幅摄影作品,出自我的一位法国朋友之手,他之前是摄影记者,后来成为了摄影艺术家,他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拍摄的摄影作品都是当时中国人的生活面貌,很纪实又很有趣,我喜欢这样的作品。我还喜欢与光有关的装置艺术,比如TRB门口的“北京天空之城”就是灯光艺术家James Turrell在中国唯一的灯光装置艺术。

艺术不分贵贱,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有让步和妥协,但是艺术不需要,艺术追求的是纯粹。对于我来说,我从小就被父母带着去看博物馆看画展,对艺术的喜爱是一种遵循内心的感受。眼界是提高艺术修养的另一元素,看得多了,自然也就逐渐能分好坏,但从心出发,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如何理解“艺术家居”?在安置艺术品的时候有什么心得?

对我来说,在家居空间里,第一位的是艺术品,他们是整个空间的亮点也是品质所在。其次是光线,自然光灯光都会影响室内的氛围。家具我排在最后,他们起着衬托艺术品的功能,必须实用舒适。家具的格局很重要,它们影响着室内的动线与人们的活动状态。比如客厅中沙发的位置,要坐在其中能舒服地观赏风景又能怡然自得。

每一件艺术品收藏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把有着呼应关系的作品摆放在一起,会让我想起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在日常生活中与艺术相关的活动有那些?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4

目前,我国常见的小品类型以话剧小品和曲艺小品居多。体验派手法是话剧小品的主要表演方式,表现派手法是曲艺小品的主要表演方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话剧与曲艺的作者都是小品演员,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青年话剧演员以及曲艺表演演员逐渐转向喜剧小品的表演。通过分析喜剧小品的特征和问题,提出表演喜剧小品时应处理好的好几种关系。

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不可或缺的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喜剧小品快速发展起来,小品演员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从事喜剧小品表演的演员整体素质不高,出色的艺术家较少,真正具有良好喜剧小品表演素质的演员不多。成为喜剧小品演员,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首先,具备幽默感,幽默感是成为小品演员的首要条件。其次,具备文化与艺术修养。只有具备良好商务文化与艺术修养,才能在进行喜剧小品表演时从容自如,演技卓越,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带动喜剧小品的快速成长,使喜剧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文艺节目。但是,现在喜剧小品大多质量不高,出彩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小品过多注重语言的幽默化,忽视了喜剧小品的内涵,使喜剧小品成为一般的笑话。同时,喜剧小品的表演形式逐渐模式化、定型化,导致观众对喜剧小品产生审美疲劳。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使得观众对于文化品种的选择越来越多,小品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由于小品的模式化、定型化,使得小品表演缺乏创新,小品剧本缺乏内涵,从而导致小品发展缓慢。因此,喜剧小品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脚步,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得喜剧小品艺术细水长流。

二、喜剧小品表演的特征

小品,就是一个简短的小片段。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小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喜剧小品短小精悍。小品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快餐文化”,符合人们的需求。由于小品时间短,要在这十几分钟内,塑造出令观众赏心悦目的喜剧形象,演绎完整的故事情节,就要求小品演员要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能。要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对小品中的人物作一个完美的演绎,就要对对人物形象作性格化的处理,强化人物的喜剧性格,在语言、神态和动作上选择较为典型的喜剧性设计,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喜剧小品的语言多以方言为主。为了增加小品的喜剧效果,小品演员在表演时,常常会选择方言,这种地域式的声腔在人物身上常常带有一种典型化的性格色彩,或憨厚,或狡诈,或马马虎虎,或斤斤计较,或土,或洋……有些方言本身就具备一种不谐调的韵律,增强了小品的戏剧性。但是由于方言听起来非常吃力,影响传播交流。有的虽能听懂,但观众品出来其内在的味道,也会影响小品喜剧效果。这就要求小品演员在选择方言时一定要慎重。

小品还有雅俗共赏,题材广泛的特点。小品反映的小题材、小事件源于基层和老百姓中间。人世冷暖、世相百态都是小品描写的对象,都可以通过小品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三、喜剧小品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为了增加小品的喜剧效果,小品的表演通常会采用夸张的表演形式,但是,如果过分夸张,就会改变喜剧小品表演的根本,夸张不是做作,更不是变味。因此,在小品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1. 丑和美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丑是喜剧小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要体现出反差,发人深省。喜剧小品演员的造型非但不要邋里邋遢,丑态百出,反而要干干净净,让人看了舒服。即便是小品表演中的一些反面角色,也要在造型上给人以美的塑造。因此,喜剧小品的表演也是要追求美感的。

2. 冷与热的关系。喜剧小品表演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求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喜剧小品演员为了过度追求幽默,会表现出过分的夸张,甚至是表演低俗,插科打诨、出洋相,这样做作的滑稽表演,不但不能够让观众得到欢乐,反而会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反感。而好的喜剧小品演员会进人到小品角色中去,以艺术化的幽默方式来表演出喜剧小品的本质,在不知不觉中引人发笑,却又显得真实自然不做作,这种表演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还能给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感。这就是喜剧小品表演中的冷与热的处理,夸张不是做作,欢乐不等于装疯卖傻,喜剧小品的表演需要演员从内心去认真看待。

3. 雅与俗的关系。每个喜剧小品演员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人生的思考也不同,这也使得小品演员对艺术、对表演内涵的把控不同。喜剧小品演员若是没有足够的思想与艺术修为,对生活的理解不够深人,就很难在喜剧小品表演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只会一味地以逗乐为主,自然会i让见众感到俗气。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5

三层空间 一方净土

大隐于朝。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笔者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处弥漫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幽静处所――三层艺术空间――位于武昌三层楼的民间私人收藏馆。

三层艺术空间最初取意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艺术空间内有三层,户外的院落也是三层,故而得名。不同于商业会所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这里更显低调优雅有内涵。迈进院门,数十株或高或矮的绿植错落有致如梦境般直扑眼前。挺立墙角的一株青松随阵阵微风向来客招手致意。旁侧一树盈盈的柚子压弯了枝头,恭迎新朋旧友。五口清代马口窑的八仙人物大水缸,盛满了主人的款款盛情。一个个古朴的石墩,各式山水盆栽,假山假水真性情,无一不透露着生命的张力。

拾级而上,步入室内,冷军题写的“三层艺术空间”赫然入目。大厅正中,四米见方的现代原木长条桌,混搭着一套八把清代红木雕花靠椅,今风古韵,别有情致。内侧的红酸枝满工大画案,曾有多位全国知名书画大家寄情于此泼墨挥毫。南侧一座近三米高的大型“龟鹤延年”漆器摆件,向往来于此的四方宾朋展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

拐过一面灰砖壁墙,又一番别有洞天。冷军、董继宁、刘一原、施江城、徐本一、沈伟等一批湖北当代名家作品分门别类汇聚一堂。除了一楼的书画展厅,地下两层还分别陈列有明清民窑瓷器精品和玉器、杂件等。

三生有缘 一往无前

这样一个有意境的地方,一定离不开一个懂生活的人。坐在三层艺术空间的小院里,听主人胡吕宏先生静静地讲他现在的生活。每天悠然自得地种花、养鱼和来艺术空间的书画界朋友们一起品茗、抚琴、谈艺术和他钟爱的收藏……那么,他是如何踏上收藏之路的呢?

胡吕宏与收藏结缘可谓歪打正着,最初他只是想买一两幅画来装饰家居,在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被艺术所吸引,从而进入收藏圈。一开始,他基本是凭着个人喜好收藏。后来,在朋友们帮助下,他通过不断学习,鉴赏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慢慢收集了不少好东西。再后来,把这些收藏品展示出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的想法,开始越来越强烈地萦绕在他的脑海――这就是他做三层艺术空间的初衷。

胡吕宏说,做收藏需要很大知识量的积累,而且这种积累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对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都有涉猎,所以他必须确保知识量的足够。为此,胡吕宏像着了魔似的看书、上网、逛博物馆,但一个人闭门造车,学识眼界都很有限,因而他更喜欢和高水平的人交流,他说这是最好的学习。天道酬勤,随着在这行的默默耕耘和广交师友,现在的胡吕宏不仅是湖北一批青年艺术家的经纪人,更是多家拍卖、艺术品机构的顾问。

胡吕宏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有文化感的东西,对艺术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现在,通过艺术品收藏,他不仅得到了很多乐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更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艺术品收藏带给他很多对人生的感悟,他会把三层艺术空间当成未来的事业,当成他的又一个孩子,去精心呵护它,让它茁壮成长。

三味真言 一寸丹心

现时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极大繁荣,艺术品收藏市场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的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国内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大量货币资本因为保值增值的需要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那么对于新入市者而言,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做哪些功课,胡吕宏先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验给予了宝贵建议:

1、注重内心的感受

收藏为的是纯粹的喜好,收藏家应当购买吸引自己的东西,而不是附庸时尚或盲目追风。

2、相信自己的判断

几乎成功的收藏家都会讲起他当年为买某件作品,而不顾一切甚至孤注一掷的性购买方式,理由无非是:“我当时就知道它将来肯定很值钱,所以我必须买。”

3、学习、学习、再学习

尽管有时收藏家凭冲动买作品,但更多时候还是将购买视作“有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有限的收藏者更需要有选择性。绝大多数收藏家都酷爱阅读艺术书籍,以与其收藏的实际作品相参照,而且要“尽可能多地看艺术作品。”

4、要有耐心

在出手购买任何一件艺术品之前,有经验的收藏者一般都会建立一份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家和作品的清单,机会显现时便可迅速出手。

5、多与市场专家沟通

他们对于艺术品的真伪、价格走势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能使你不买假货,少走弯路。

6、不纠结在价格上面

“我没法收藏我真正喜欢的作品,因为我承受不了那个价格”,这是很多收藏者经常面临的窘境。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在艺术收藏领域,每天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价值洼地,一件作品一旦被众多资金追捧,也就意味着它的升值潜力已经没有了。所以,不要纠结在那些高价作品上面,要经常问问自己:“别人喜欢的我就一定会喜欢吗?”

最后,买“对”的东西,找“对”的人。这意味着你要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不光有相当的艺术鉴赏力,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为,讲诚信。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6

Even people in the art circle may not be familiar with the name of Doris Lockhart, who is actuallya collector focusing on Minimalism work. What is more rarely known is that she was once the fi rstwife of the bigwig in contemporary art, Charles Saatchi. They launched their collection life togetherand the Saatchi’s fl avor of the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is infl uenced by Doris in a greatdegree.

提起多利丝・洛克哈特,即便是艺术圈内的人士对这个名字可能也会有些陌生,但她却是一位专注于收藏“极少主义”的作品的收藏家。她更鲜为人知的身份是她曾经是当代艺术品收藏“巨鳄”查尔斯・萨奇的第一任夫人,她与查尔斯・萨奇共同开启了他们的收藏人生,查尔斯・萨奇的对于当代艺术收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多利丝的影响。10月22日,我们有幸在伦敦采访到了这位著名的收藏家,倾听她的收藏感悟与心得。马学东(左)、Doris Lockhart(中)、赵力(右)

海外藏家眼中的中国“疑问”

还没等我们向她请教,多利丝・洛克哈特倒是“反客为主”地问起了我们问题。

多利丝・洛克哈特:您怎么看目前英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况?

赵力:三年前,我来伦敦就参观了佛瑞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Fair)以及动物园博览会(Zoo Art Fair )。我觉得英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非常多元。我们上学时候看到的以及在90年代看到的英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我们都知道的弗朗西斯・培根、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他们作品的精神我觉得是古典和当代的结合。这三个艺术家实际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但这次来到英国之后,我发现很多年轻艺术家实际上是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既有古典艺术的传统,又有现代艺术的传统。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认为弗洛伊德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英国非常最伟大的画家,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画家,需要的是更能够激发人想象力和思想的艺术家。

多利丝・洛克哈特:您如何对中国的“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的时间段进行定义?

赵力:中国的“当代艺术”的时间段是从1978年开始的,至今已经有30年了。而中国“现代艺术”的时间段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70年代。

多利丝・洛克哈特:中国目前有没有一些专门收藏现当代艺术品的艺术博物馆?

赵力: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是两个收藏中国现代艺术品的美术馆,但是这两个馆的问题就是没有关于“现代艺术”的常设性展览,并不是像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和古根海姆那样的美术馆,它们都有类似的常设展览。

多利丝・洛克哈特:西方美术馆的很多馆藏都是通过私人捐献的方式拥有的收藏,中国目前有这种捐献藏品的制度吗?这种捐赠制度对于美术馆来讲其实很重要,美国政府就是通过这样的制度丰富了他们美术馆的收藏。

赵力:中国是在前年才有这种相应的捐赠制度、税收制度的出台,但是实现起来可能很困难。

多利丝・洛克哈特:中国目前的收藏家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赵力:中国目前收藏家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只能说是刚刚开始,收藏并不成系统。对于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以前您所说的那一代人作品很多都被国外的藏家买走,国内的收藏家都没有机会介入到其中。大家很关心下一波中国当代艺术怎么发展,大家关心下一波发展在哪里,实际上我也是带着这个问题来的。这也是中国的收藏家和想要成为收藏家的人最想了解的。

感性和理性左右收藏方向

赵力:中国有很多人想了解您的收藏与收藏观念,您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

多利丝・洛克哈特:1984年我和萨奇开始专门收藏英国的当代艺术,但当时在英国也就最多有三个人懂得我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现代艺术主要的发源地是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英国当时没有当代艺术的收藏家。这一年我们向公众开放我们画廊的时候,全年共有9000人前来参观,但是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人或者是从美国来的。英国当时没有人喜欢收藏当代艺术,评论家也不理解我们的做法。5年之后的1990年才开始出现转机,年轻的英国当代艺术家“YBA”如达米・赫斯特等开始暂露头角,人们也才渐渐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赵力:现在来看,这些艺术家有很多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位置了,他们都已经成功,您当初是怎么判断出这些艺术家未来能够成功的,这种预见性来自哪里,你是怎么判断的?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认为这种预见性一半是来自于理性,一半是来自于感性吧。实际上,当你看到年轻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时候,尽管年轻人的作品虽然在形式上与以前的艺术家不一样,但是他们身上是有创新的,有那种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在里面,他们经历也与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的经历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对于我来讲,我本身是学习艺术史的,这种学习经历对于我收藏艺术品的判断来讲很重要。第二个就是每个人脑子里都会有那种天生的直觉,看到特定的作品你可能会觉得喜欢。对于我个人来讲,喜欢是我的收藏理念很重要的部分。对于个人来讲,也包括我和萨奇画廊的收藏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艺术收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生活变化了我们的视线也很容易转移变化,我后来转向对于“极少主义”作品的收藏,是因为这是我生活中最能承受的东西。我并不是觉得“极少主义”是唯一美的东西,但是我喜欢它们。我更多是从个人喜欢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

赵力:您收藏时间段怎么划分比较合理?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和萨奇是在1973年结婚,1975年我们开始收藏艺术品,1987年我们分手。1990年正式离婚,共同的收藏包括很多目前市场中很红的艺术家,但是这些作品基本上都被萨奇卖掉了。目前极少主义的作品都是我自己收藏的。有趣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即使在我们离婚之后,我和萨奇会不约而同前后脚去同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看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我们还是在追踪相同的东西,只是后来我的收藏方向更趋向于“极少主义”的作品。我想用一则轶事来说明我和萨奇的收藏观念:19世纪时法国有两个兄弟收藏了很多的艺术品、铜像,他们决定在他们死之前把他们的藏品全部卖掉。别人就问他们你们不感到悲伤吗?你们收藏的东西在市场上被拍卖到了世界的其它地方,你们不感到悲伤吗?他们说其实我们很高兴,我们希望其它人和我们一样,能够和我们一样享受这种欣

赏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艺术、艺术家作品的快乐,这其实是个很好的事情。这种快乐又被其它人继承着,这是个很好的事情。我和萨奇的这些收藏后来被卖了也是这个道理。

赵力:您收藏中国古代绘画和当代艺术的绘画吗?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有一些这方面的收藏,但是数量很少。但是抱歉我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我很喜欢蔡国强,他的作品就非常不错。我认为它们很美,他发展出来的语言很有中国特色,他今年也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行了回顾展。

中国当代艺术会出现新的发展阶段

赵力:的确,收藏当代艺术需要有很多知识背景。从您的角度来看,收藏家是从喜欢的角度出发收藏的,那么艺术批评在您收藏建立的过程中是否会起到作用?

多利丝・洛克哈特:在这点上来讲我和萨奇开始收藏的时候,当时没有很好的批评家对我们进行指导,或者引导我们看到那些前所未见的作品。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只有自己去看了很多的作品。收藏者一定要看很多的展览,自己要区别这个好还是那个好。这样收藏者自己慢慢就会有一定的分辨力,慢慢就会开始知道你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经验对于我来讲是首要的。另外学习艺术史也的确是很重要的,因为学习艺术史能够获得一种启迪,一种钥匙。你可以看到历史中的艺术家,了解艺术家的经历,他们的创新是被社会接受还是排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艺术史不仅仅告诉你艺术世界里发生了什么,同时也告诉了你艺术家生活的时代,以及当时的时代给艺术家什么样的启迪。同时也告诉你当时的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这对于体会画家的创作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如果让我也评价中国当代艺术的话,我个人觉得好像缺少了一种中国传统艺术最为核心的“宁静致远”的那种内涵。目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在这个变化的时期会出现灵魂的撞击,而这种撞击如果再升华的话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这却是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缺少的东西。然而我还是会看到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当中的那一种欢乐―如同孩子般狂欢庆祝的情绪,里面同时还有幽默的成份,这些都是在突破长久禁忌之后所出现的表达发泄的艺术方式,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于是如果假以时日我们会慢慢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回归传统精神的趋向,不是说完全从形式上,而是从韵味上达到或者说回归到传统之精神。在我看来,那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可能是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

赵力:在中国国内,大家都在谈论艺术创作的价值,但是大家还是有一些争论或者说有些担心。您认为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怎么处理一个国家的艺术和全球艺术的关系,是共性重要,还是特殊性重要,您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的?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如果继续模仿西方或者说继续西化的话,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创作上来讲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多样化的时代,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族文化当中最优秀的东西其实是最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一种特质。我们都知道我们最终将会离开,但是我们却在努力地活着,这其实也是我们成为“英雄”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之上,艺术的创造其实来自于内心,也来自于我们生活之中、环境之中。在我看来艺术创作是对于我们生命挣扎的最有益的诠释。

赵力:您之前提到未来的艺术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可能不完全是绘画。因为我们大家都想把握未来的艺术趋势,从您的角度来说,未来的艺术会是怎么样的?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认为所谓的艺术发展趋势最终归于信仰。我觉得目前科学与艺术在渐渐地融合,科学家所有的重大发明其实都像是面对着一个画板一样,他前面是空的。艺术家与科学家类似,其实是一种信念在支撑着艺术家。这种信念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其发展的方向有很多的可能性,并不是能够完全加以解释的。我觉得艺术始终引导着人们,即便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我觉得它会和科学走得更近。20世纪90年代时,我和萨奇两个人发现了达米・赫斯特,当我们看达米・赫斯特的那件把牛泡在福尔马林里的作品的时候,我不仅觉得这件作品是如此得新颖,同时也觉得这件作品很美,就像是某种科学仪器一样。达・芬奇的很多素描其实也都与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在作品里加入了科学的元素。其实人对于自身的了解还是那么有限,这也是达米・赫斯特为什么会被人记住的原因。在我看来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渴求永无止境,它既是对于过去的人们的激励,也是对于未来的人们的激励,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始终发展着的趋势。

艺术不是赛马

赵力:现在很多人谈论价格,尤其是当代艺术的价格。中国的很多媒体也对达米・赫斯特的那场拍卖非常关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多利丝・洛克哈特:艺术不是赛马,当然你可以在里面下注。我不认为赫斯特的这场拍卖是个坏事情。艺术家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对艺术家的尊重也是可以通过作品的价格表现出来的。但是当代艺术世界之所以不是赛马场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不可能只有一个赢家,绝对不会!艺术世界不是这样的。如果要真正鼓励和奖励那些艺术家的话,其实更应该奖励的是那些给艺术家提供教育的机构,这种教育的传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温布尔登网球赛一样,没有任何一个赢家能把这个奖杯拿走,他们仅仅是把自己名字刻在奖杯之上。当然所有的赢家都会获得奖金,但真正的荣誉永远属于温布尔登而不是隶属于某个个人的,这是艺术世界吸引我们的魅力所在。

赵力:您怎么看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这么高的拍卖价格?

多利丝・洛克哈特: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人们都会很热衷,尤其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那些拍卖其实就像是买股票,是这些人的一种投资。这些“收藏”的人中,真正对于艺术品的认识有多少?我其实不敢认同。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就对现代艺术收藏感兴趣,到了80年代因为找到了萨奇这样一个富有的丈夫,于是更加热衷于收藏。但是我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说,目前走红的10个艺术家之中将来能够有1到2个留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说这些艺术家不好,但这是事实呀!譬如说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艺术家,当时走红的现在其实没有留下多少。我认为下一代的中国艺术家将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人们会有一个更精确的比较。新的艺术家往前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一种静下来之后的创新,这种创新更有价值。我觉得目前在拍卖市场上被炒的很红的那些艺术家,其实并没有发挥出他们最好的创作状态,这当然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觉得这些作品目前的价格这么厉害,其实回过头来,我觉得它们还不是真正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最好证明。我个人觉得这些画家的技巧非常好,但是这些艺术家的灵魂却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还没有达到思想上真正的炉火纯青,以及他们对于时代的完满体验,也许下一代艺术家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当然并不是说目前的这些艺术家不可能突破自己,而可能由于市场

的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很难突破自己。当然这些艺术家目前还很年轻,有的才40多岁,弗罗伊德、米开朗基罗,伦勃朗他们在70岁时还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些都取决于艺术家自己!

萨奇目前比较喜欢中国当代

赵力:目前有没有研究您和萨奇收藏方面的相关的材料?

多利丝・洛克哈特:我目前在写自己关于艺术品收藏的回忆录。我和萨奇在英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你们的采访应该是一个例外。当我和萨奇去美国买画收藏的时候,我们看到我们喜欢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必须要恳求美国的画商卖给我们,这些画商觉得卖给我们就见不到这些作品了,在英国当时也没有展出它们的机会,尤其是并不知道我们收藏这些作品的真正目的。因为当时英国社会对于当代艺术根本没有认识,这段历史非常重要,这也是我想写回忆录的原因。

多利丝・洛克哈特:你们去看了萨奇画廊举行的“革命在继续”的展览了吗?你们认为萨奇展览中的那些作品怎么样?

赵力:这个展览参展的很多艺术家都是我们的朋友,参展作品应该是这些艺术家比较好的作品,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当代艺术的全部,而且这次展览的主题―“革命在继续”是不是合适,这是个问题。

多利丝・洛克哈特:萨奇本身是做广告出身的,因此不要把这个题目看得太重,这个名字并不能代表中国,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很容易使人记住这个展览。

赵力:很多人问萨奇这个展览的标准是什么?是展览的每件作品都是好作品,还是这就代表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7

时间:2008年11月

Thierry.peter:一进工作室门,墙上挂的书法是你写的吗?我看不懂,但感觉不错。

任宏伟:是的我喜欢写书法。你已经看懂了,我很喜欢这首词,特别是最后两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hierry.peter:你喜欢传统艺术,但现在又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你怎么看前后者之间的矛盾,因为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出现断层。

任宏伟:传统在我的系统里没有真正断裂过,我不觉得有矛盾。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放在当代社会的语境里是有些矛盾和冲突,中国现在还来不及建立一个有效的新传统。

Thierry.peter:我很喜欢你的13亿系列作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这系列作品?

任宏伟:2006年开始,这个系列做了两年。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到最高峰,经济成为当代社会最明显的特征,我觉得大家都在数钱。

Thierry.peter:你为什么那么直接来表达你的感受。

任宏伟:为什么不直接呢!一针见血,直指人心,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Thierry.peter:那你希望你的作品给观众什么样的影响呢。

任宏伟:13亿系列作品在展览的时候,有很多观众也掏出钱来模仿雕塑的样子数着。至于给观众多大的影响,我无法想象和控制,甚至观众对我的作品反感,我认为也是另一种影响。

Thierry.peter:我看你作品的语言很简洁比如衣装都做得平整无皱褶。

任宏伟:是的,我有意抹去繁琐的细节,为了突出作品精神主题。

Thierry.peter:有个细节,13亿系列(家庭)之后的作品为什么衣装整齐但都光着脚丫呢。

任宏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的鞋都脱了。

Thierry.peter:13亿系列作品你连续做了两年,有感觉在重复自己吗。

任宏伟:两年很短啊,有的人重复了一辈子,我没感觉是在重复自己,而是深入挖掘我感兴趣的课题罢了。

Thierry.peter:我想知道你在做作品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感觉?

任宏伟:想到一件很想做的作品,我会很兴奋,甚至有时会失眠。创作过程心里很复杂,有时脑子一片空白,有时像陷入黑色泥潭,有时像闻见了花香,但时常像呼吸,如果没有人提醒,你甚至忘了你在呼吸。

Thierry.peter:噢!怎么听起来像在吸毒。

任宏伟:哈哈!对艺术就像“”

Thierry.peter:你认为什么样的艺术是好的艺术,什么样的艺术家是好艺术家。

任宏伟:这很难说,因为我认为好的,他人可能认为不好。就目前而言能超乎经验,提供新角度,打破固有秩序,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批判’性的作品我认为是好作品,当然在好的作品面前,形容的话语已是多余了。我比较喜欢有智慧有风骨的艺术家。

Thierry.peter:你喜欢的艺术家有那些,哪些对你影响最大。

任宏伟:喜欢的太多了:王羲之,倪云林,徐渭,杜尚,博依斯,克莱困,安迪沃霍等等,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老婆。

Thierry.peter:做艺术很难绕开市场,你怎么处理学术和市场的关系。

任宏伟:艺术家负责做好艺术,批评家负责学术,艺术商人负责市场。

Thierry.peter:这次金融危机对你有影响吗。

任宏伟:有些朋友开玩笑说“金融危机是我造成的”,哈哈!有影响不过是好的影响。

Thierry.peter:你最喜欢你的哪一件作品。

任宏伟:都很喜欢,因为它们都是我的“孩子”,但又讨厌,我怎么“生出”你们这般”孩子”。

Thierry peter:我很喜欢你的名片,很有意思,我认为它本身就是个作品。

任宏伟:谢谢!我把名片当作作品来做,我给名片的时候,他(她)们的第一反应就以为我在给钱,愣一下才反应过来。然后笑着放进钱包里,等哪天不小心给花出去。

Thierry.peter:你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任宏伟:我会尝试一些新的表达方式,而不仅仅是雕塑。还计划做一个个展。

Thierry.peter:你的个展值得期待!

任宏伟:谢谢!请喝茶。

当时装爱上艺术 VOGUE“摩登不夜城”揭幕购物热潮席卷京城

2009年9月11日,北京,由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权威时尚杂志《VOGUE》倾力发起的全球性时尚盛会――“VOGUE摩登不夜城”(Fashlon's Night Out)拉开帷幕,这一夜,中国首都北京与全球的十二座时尚都会一齐迎来不眠之夜。作为最知名,最骄傲的版本之一,《Vogue服饰与美容》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集聚了由时装品牌、设计师,模特、摄影师、名流和零售商组成的空前数组,合力激发购物热潮,更有万千大众置身其间,为美妙的时尚产业而纵情喝彩…如节日般欢腾的景象一扫经济颓势所致的阴霾,淋漓尽致般演绎了时尚所具有的创意、愉悦与欢乐。

值此盛事,“摩登不夜城”的合作伙伴――金融街购物中心、王府半岛酒店、北京银泰中心悦・生活PARK LIFE和北京国贸商城皆透过精彩纷呈的方式向时尚致礼。与此同时,众多顶级时装品牌共襄盛举,借各自创意独显的主题陈列惊艳视野,亦有四位顶尖华裔设计师携手助阵,其特别设计的限量环保购物袋成为贯穿始末的亮色……

当日,康泰纳仕中国董事总经理曹伟明先生,《Vogue服饰与美容》编辑总监张宇女士和《Vogue服饰与美容》运营总监章丽华女士携影视明星名人张静初、姚晨,李小璐、李宇春、李宗翰、谭卓、张梓琳、莫万丹、张亮、果味VC乐队,陈鲁豫、赵子琪、刘国梁和李东田等一同出席了设于金融街购物中心的启动仪式,更获香港著名歌手方大同倾情献声,为本年度最激动人心的时尚盛事奏响序曲。

现场气氛终于国贸商城攀向巅峰。由《Vogue服饰与美容》发起的“时尚与艺术交融”展览将焦点汇聚于时装与艺术相碰时所产生的迷人火花,使得为时尚喝彩的主题在这一刻被演绎至极致。同时,亚洲百位知名艺人,模特、摄影师等时尚界人士联合打造的主题摄影作品亦在此前展出,充分传递了名人对时尚产业的信心和倾心回报的意愿。

关于“摩登不夜城”(Fashion's Night Out)

“摩登不夜城”由《VOGUE》杂志的13个国家和地区版本联合知名设计师、百货公司和精品店共同打造的一起全球时尚庆典,各版本《VOGUE》杂志的编辑与众多模特,明星,名流及零售商在9月10日-11日晚置身于各自所在城市的特别活动之中,以专业人士的姿态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篇8

关键词:教育;生命;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70-01

初夏的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踏入地平线的时候,叶子上的脉搏闻到了阳光的味道,贪婪地呼吸着阳光的能量,伸展着叶子的每一个脉络,尽情地生长,连成一片,茂密的树林。

每一件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每件事物都存在使之精神振奋的秘方,干涸小溪里的鱼儿得水后会得知生命的珍贵,饱尝饥饿的小鸟得知食物的重要,食物便是令它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这是生理上的对于水和食物的需求,我们现在对于食物和水都没有短缺危机感,它们也不会是让我们精神振奋的药片。看看周围,我们所缺的是什么,是金钱么?不是。服装?不是。美食?不是。我们所缺的是灵魂的震撼,而给我们灵魂之震撼的便是艺术。艺术教育给我们的不是一桶水,而是燃起一团火,艺术带给我们的不是像水一般的平静,不是心如止水,而是心中对于艺术的那种喜欢,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重新诠释和追寻。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面前举办一次什么样的活动既会让大家放松又不会让大家的心涣散,答案便是艺术中的相声节目。相声会让大家的精神放松,并且相声中的语言大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改编的,所以又让大家增长了学识。这是一种艺术教育,它带给高三考生的不是淡淡的节目,很多节目如歌舞可能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带而过的华美,而相声带给学生们的是课业之后的暂时精神愉悦,压力之中的小小放松,平静心态的小小振奋。有人会问,难道一场节目或者一场电影真的会使人产生那么大的效果和反映么?那么我会说,当你看《魂断蓝桥》的时候,当你回味那一段音乐的时候,你真的没有为之心动过,即使眼睛里没有泪水,也在心里已经泪流成河了吧,而这就是艺术的能量,艺术的灵魂便和你的心灵产生碰撞。

如果我没有去过故宫,我就不能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当我把脚踏入青砖路上的那一霎那,当我看到小草在砖缝中随风摇摆的时候,我闭上眼睛,仿佛身处清朝的某个时期,我听到了宫女们的嬉笑,窃窃私语,这一刻,我以为我“穿越”了……如果我没有去过邓丽君音乐生活馆,也许我不会感觉到邓丽君的优雅,精致,她真的是一个才女,会多国语言,她是流行音乐悄然而至的传奇,喜欢丽君蝶,喜欢中国文化,她带给我内心的波动,让我不由自主得地喜欢上这个奇女子,我突然明白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于邓丽君痴狂,对电影《甜蜜蜜》高度评价的原因,一个女孩,想要仅仅凭借歌喉是不足以在歌坛占据很高的位置,她要有内涵,对于文化,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哲学。所以,我懂得了,我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来增加自己内在的东西,艺术不仅仅给我带来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一剂良药。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给我们上政治理论课,不是交给我们简单的1+1=2,艺术教育的宽泛性是给我们一个引导,因为每个人对于艺术门类的偏爱和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当一个孩子学习钢琴的时候,也许刚开始只是坐姿和指法的练习,五线谱的识别,但当熟练之后,它便只是一个媒介,真正的灵魂是从琴键中流出的音符,是弹奏者内心感情在指缝间的流露。每一个艺术门类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技巧的反复练习,不带任何感情的艺术品不是艺术品,没有灵魂,没有存在的价值,带有感情的艺术品也有高有低,鉴赏起来也会存在不同的视角。

艺术需要灵魂,艺术教育给我们的是一团火,这团火会引燃对艺术对生命的激情,为什么有的艺术家会为了一幅画废寝忘食,为了一个曲子而绞尽脑汁,为了一个照片而不吝惜自己的胶卷反复各角度地拍摄,为了一个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而去世界各地采风。这些都是艺术的魅力,就是艺术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便是一个喘气的标本,艺术没有了灵魂便是废弃不用的工具。任何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生命追寻的人做出的艺术品不会是失败的,同样,任何成功的艺术品都有灵魂。

艺术教育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它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乾隆皇上喜欢字画,温庭筠也可以写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的诗句;的书法刚劲有力,的书法挥洒恣肆,希特勒喜欢贝多芬。虽然有的人的历史评价是不足以给我们教育意义的,但是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是肯定的,我相信,在这些知名人士的生活中,艺术一定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定是带有感情的艺术品。

艺术是清晨的第一缕微光,炎热夏季吹来的一丝清风,口渴的一杯清水,也是国与国之间连接的纽带。艺术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小火苗引燃的激情,我们该满怀对艺术的崇敬,感受艺术的灵魂,充满对生活和生命的无限追寻。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05.

上一篇:六年级作文难忘的第一次范文 下一篇:珍藏的记忆作文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