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技能范文

时间:2023-12-01 22:37:21

it技能

it技能篇1

摘要:本文对山东省IT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对近三年山东省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热门行业和热招职业岗位,以及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山东省对IT人才需求能力,未来三年对IT人才的需求预测等分析,得出山东省需要一大批从事IT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结论,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关键词: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山东省作为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IT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统计,2008年1至9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2029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77亿元,增长29.49%;实现利润156.69亿元,增长31.76%;实现利税242.24亿元,增长30.57%。各项指标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特别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组走遍齐鲁大地,走访了济南、滨州、淄博、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10个地级市的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并查阅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等机构的官方数据,参考了有关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围绕“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求分析”的主题,形成以下研究分析报告,借此为院校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平台。

1近三年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

1.1山东省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从2005届到2008届四年毕业生的增长趋势来看(表1),高职/专科层次生源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短短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通过查阅2006、2007、2008年度IT类专业的招生数据,得知在以后的几年内IT类毕业生都会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

1.2山东省IT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1.3按专业分析山东省高职/专科生源分布情况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较多大学生愿意就读的专业。而该专业能够成为热门专业,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可能比其他专业更乐观。所以,热门专业往往是和热门职业挂钩的。IT类专业一直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但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度的增加,一些IT类专业人数的排名有下滑趋势,在2006、2007年排在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5个,到了2008年进入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只有2个,这说明IT类专业开始降温,各院校对IT类专业招生开始理性调整。

历年本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20位的专业如表3所示,这些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人数超过2000人。对于这部分专业,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多,同时报考人数也比较多;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类专业的就业竞争也比较激烈。

2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据山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的山东人才网数据,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在整个2007年,月月居十大热门行业榜首,招聘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年中网上人才市场休整阶段的6月份,IT行业似乎也不受影响,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8.2%,职位8814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全年提供有效职位数达到66312个。山东人才网的网上职位需求显示,2007年软件行业招聘比例比去年上升9.7%;计算机硬件、网络行业招聘比例上升4.6%。从IT工程师等职位的求职者构成和职位要求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为26%,面临了更加激烈的角逐。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在2008年的需求将还会继续增加。

2007年行业热招情况如图2所示。

2007年山东人才网热招10类职位如下:销售、生产/营运/工程、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财务/审计/统计/金融、市场/公关/广告、服务、物流/贸易、文字/艺术、教师,其中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排在第四位。

在行业领域,如果拥有过硬的技术,肯定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其薪酬水平自然也高人一等,如IT、机械制造、电子行业均是如此。计算机行业需求量最多的人才包括技术总监、技术主管、研发项目经理、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市场人员等。网络人才需求构成也发生变化,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人才需求较大,网络(网站)经营、设计策划、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广告策划、文字编辑、咨询顾问、情报分析等多元化的人才组合需求走火人才市场,成为人才择业的新热点。

2007年热招职位如图3所示。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省人事厅开展了全省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人才供求状况。

第三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368场,共有27072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63946个,涉及16大类96个专业;登记求职894478人,涉及16大类72个专业。从职位供求比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供求比为1∶1.3,供求基本平衡。

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497场,共有26310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85258个,涉及17大类95个专业;登记求职879350人,涉及17大类79个专业。从岗位需求情况来看,信息与电子类(1∶11.78)、计算机与应用类(1∶6.96)等竞争较为激烈。

2006年、2007年、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参见表4(注:按专业名称排序)。

3山东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3.1高职/专科就业率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2006、2007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9月、2007年12月,高职/专科就业率为69.10%、78.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为68.76%、77.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与整体高职/专科就业率基本持平,IT类专业规模以上的签约情况处于中上游水平,既不是最好的十个专业,也不是十个最差的专业。签约受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有约10%左右的IT类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业,但这些城市都不与高职/专科生签约。

3.2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高职/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高职/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山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和《高校毕业生山东省内就业调查》的数进行据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53%和93.24%;2007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9.98%和94.67%;2008年截止到5月中旬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96.21%和95.80%。

3.3热门行业与需求专业分析

从2006至2008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高职/专科学历在2006、2007、2008年度比例分别占至6.16%、4.56%和3.96%。各行业接收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所占比例见表5。

该行业接收的毕业生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

4山东省企业对IT人才需求因素的认识

据走访结果显示,各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因素有以下几点共识: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IT行业主涉及的行业领域很广,例如很多IT企业从事石油、电信、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开发。但是无论在哪一行业,一名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持久竞争力的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第一个前提条件。

(2) 良好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积极主动

IT行业革新迅速,该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关注新事物,开阔眼界。积极主动的人,定会不断自我更新,否则要面临工作上的危机。

(3)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程序员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现在上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随处可见,所以,团队协作是员工必备的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项目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团队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分歧双方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说服对方而非强制对方,裁决两种不同意见的唯一标准是看哪一种意见更有利于推动项目的正常进行。

(4) 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丰富的程序开发资源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大部分的技术最先出现的时候都是英文版本的,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以后才有中文版本的书出来,因此要想跟上其发展步伐,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极有帮助。

(5) 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IT行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IT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工作积极上进,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与压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在逆境中开拓进取。

(6) 个人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对研发有浓厚的兴趣、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坚韧性、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个人的生活习惯、谈吐以及修养等。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IT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勇于实践、探索和学习,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此外,还需要敬业、务实、勤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上的这些因素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等因素对企业用人也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在一个项目开发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互相信任。总之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未来三年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山东省软件外包特别是对日软件外包发展势头强劲,而所谓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为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工作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如代码编写、测试与维护等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这更加大了软件开发中低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还是国内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电脑病毒危害的频频发生,从反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到日常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将成为全省IT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山东省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人才,山东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2000人左右,未来2至3年将达到1万人,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企业规模及性质来看,以小型的民营企业居多。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

未来三年山东省软件外包开发人才、动漫制作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营销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有较大需求,从高职/专科专业需求看,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快增长。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综上所述,在IT产业发展迅猛的宏观背景下,IT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人才供需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长期以来,传统学科体系下IT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非所用、用非所学”确是学院传统教育的通病,学生往往是理论和知识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均不足,出校后他们不能马上适应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目前我国迅速崛起的高职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高职教育采用的是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符合IT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其定位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论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生源分析还是通过对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解决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R]. 2008.

[2] 麦可思-西南财经大学. 2008年度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暨省内重点产业人才分析报告[R]. 2009.

[3] 山东省人事厅. 关于2006届毕业生年度全省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通报[R]. 2007.

it技能篇2

美欧日在ITSS上已具有先发优势

“ITSS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确立统一的标准。但美国、欧洲、日本等IT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制定了本国的IT相关技能标准体系。”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鹏说。

美国作为全球IT产业的领跑者,其IT技能标准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架构和相对成熟的认证体系,美国劳工部NWCET联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SBCTC、波音、微软等机构制定的IT Skill Standards包括8个职业种类和50个职业分类,较详细地定义了每个职业分类的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等。欧洲地区较有代表的IT技能标准是英国的SFIA和德国的KIBNET。其中SFIA是由英国计算机协会和信息系统管理协会联合制定的IT技能开发体系,该体系已经被欧盟和世界部分国家所认可。日本是亚洲地区较早制定IT技能标准的国家,其IT领域职业分类自1994年开始逐渐完善,现已推出了面向整个IT行业的ITSS、面向嵌入式开发系统的ETSS和面向信息系统用户的UTSS 等3项技能标准,并在对亚洲地区进行积极的推广。其中ITSS将信息服务业划分为11个职业种类和35个专业领域,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属信息处理推进机构IPA(IT技能标准推进中心)推广和认证。NEC、富士通、日立等数十家知名企业,也在积极支持,并在企业人才培养、技能资格考试中采用该标准。

在谈到我国的ITSS现状时,大连交通大学郎庆斌教授说:“虽然目前,我国尚没有适合IT职业特点和需求的、权威的IT职业分类标准,但已在推行与IT职业技能鉴定接近的IT行业相关考试机制,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和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考试等。这些考试的推出表明国家已经开始关注IT职业技能的标准化问题。2002年1月31日,原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与日本信息处理技术人员考试中心分别受原信息产业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委托,签署了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与日本信息处理技术人员考试的考试标准互认协议。它的签定也表明我国的软件技术水平认证制度考试正在与国外相关标准进行接轨,开始了标准国际化的探索。”

辽宁标准填补国内空缺

由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组织起草的ITSS编制工作从2006年开始启动,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论证、修改,于2009年4月作为大连软件行业标准正式。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IT职业技能标准于2010年2月经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辽宁省地方标准正式对外。《IT行业职业技能 通用要求》是我国首个IT行业职业技能地方标准,它的实施可以说在一定程序上填补了产业中存在的标准空白。

在谈到编制标准目的的时候,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大连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鹏,先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大连有一家A软件公司因项目需要急需30名PG(程序员),大连另一家B软件公司可以提供30名PG,这样双方就达成了用人的合作意向,但B公司PG没有通过A公司的技术水平测试,不符合A公司的用人要求,之后B公司派出本公司PL(项目组长)参加考评才通过了A公司的水平测试。经过双方沟通发现,原来两个公司的人才水平评定标准不一样,B公司的PL仅相当于A公司的PM水平,因为这个原因最后B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才提供给A公司,A公司也因为时间太紧,人员配置不全,没有承接项目。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随着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自行制定的标准,因为缺乏统一的依据,彼此并不通用,这种无序的状态,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产业发展。可以说产业中的人才交流、项目成本估算、技能鉴定、培训等业务领域都急需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而起草《IT行业职业技能 通用要求》这一部标准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IT行业职业技能 通用要求》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职业道德、职业划分、职业资格等级、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训等七个部分。标准中首次明确了IT行业职业技能一般性原则和通用要求,明确了IT行业职业技能的管理、评价、培训和考核要求。它的推出为今后制定IT职业技能标准体系,构建完整的IT行业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

标准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各个国家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的争夺异常激烈,英美等传统产业强国推出的ISO9001、ISO27001、CMM等标准已经在世界各国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大行其道。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欧盟的SFIA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承接外包业务新的门槛。

it技能篇3

【关键词】就业困难;IT技能培训;利弊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巨大,计算机一时间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专业人数位列各专业人数之首。然而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却遇到了困难,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评定为就业红牌专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何在呢?

首先,IT行业是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都相当迅速的产业,同时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而高校教育更注重的基础的打造和思想的培养,固然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但不符合大部分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其次,由于前些年计算机专业就业热门,造成相当部分的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把目光锁定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大型国企、外企和事业单位,期盼高薪及优厚待遇,却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和当前就业环境的变迁。

经过本世纪初IT技术全面迅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已趋于饱和,IT人才短缺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

再次,就是毕业生缺乏客观完备的职业规划,不能合理应用就业技能。

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然而就业前景却相当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应用面越来越广,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下,高校、学生和整个社会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和改进的方法。而近年来悄然兴起的IT技能培训以其极其火爆的市场号召力在计算机就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IT技能培训兴起及高校运作模式

IT技能培训的兴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超高速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全面应用,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IT行业一直以来又是高薪酬行业。市场需求为IT培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为自己增加一技之长,不惜花费高昂的学费和宝贵的时间接受IT培训,近年来甚至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

IT培训机构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招生模式,通常是在学生二、三年级时进行招生宣传,有些机构提供短期的免费试训,而后签署正式的培训协议,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约定,主要是培训的专业方向、时间、地点、费用、支付方式,学员需要遵守的规定,以及培训完成后推荐就业的地点、公司规模和薪酬待遇等等。目前,主要的培训方向包括移动互联平台,大数据,嵌入式等;时间多为3-5个月;费用从五千到两万不等,费用的支付方式有一次付清、分期付款,还有找到工作后每月工资返还,极个别公司存在政府补贴;承诺的工作地点一般是江浙一带的经济开发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薪酬待遇也是从三千到八千不等。

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择IT培训机构,进行再培训、再学习,对于高校教育,这究竟是一种补充还是一种浪费。为此,笔者针对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300多名在校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三、四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以下调研结论。

三、IT培训的优势

调查中,83%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认为IT技能培训对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近10%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认为没有帮助或者帮助很小的学生只占受访比例的7%。大学生选择IT实训的原因何在?经过调查,IT实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实操技能和专业素养

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讲,不把所学的知识赋予实际操练是不可能学会的。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只用纸上谈兵的方法进行专业学习,就会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有信心。IT实训机构在理论教学之外,格外注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授课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实验课,通过教师学员一对一指导操练、学员分小组完成开发项目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

(二)把握市场紧缺技术资源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知识的持续使用时间变得越来越短。IT培训机构依托IT行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能够为学生带来学校里没有开设的新课程、新技术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开拓更新更广的领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学习氛围浓厚,模拟正式就业环境

较之高校的课程设计,IT技能培训在课程的安排上更加紧凑、集中,培训机构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参培人员也由于明确的目标性和大量资金、精力的投入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故此,IT培训机构的学习氛围更加紧张浓厚。同时,学员可以直接接触中小型开发项目,并根据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从而使得学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未来的工作有了详细的了解和适应过程。

(四)与用人单位联系紧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就业

IT培训机构与本行业许多用人公司联系紧密,它们大多有自己固定的推荐工作单位对象,有些就是依托IT公司成立,如英特尔、IBM下属的培训机构,或者由IT公司和著名高校联合办学,如北大青鸟、科大讯飞等等。因此,培训机构对IT就业市场的具体需求了如指掌,根据市场的需求,他们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培训,并且有的放矢地推荐就业。而由于有固定的推荐对象,学员只要达到一定的培训标准,即可保证就业。

四、IT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肯定了IT培训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高达87.6%的学生都认为目前IT培训市场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费用高昂

调查显示,大部分IT培训机构其收费标准都在一万元以上,此外学生每个月还要承担一千元左右的食宿、交通、通讯等费用,以3-5个月实习期限来看,学生一个周期的培训总费用最少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而参加IT培训的大多数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加上求职费用和学校的学费、食宿费,大四一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均费用将达到两万五千左右。这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许多家庭贫困、无力全款付清培训费用的学生,选择贷款支付,工作初期,除了要支付大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还要还款培训费用,经济压力很大。

(二)培训效果一般,与承诺不符

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在招生时,都会以高薪、包找工作、学不会免费重修或者达不到培训效果全额退款等承诺吸引学生报名,但在兑现过程中不少培训机构却存在着欺诈的行为。承诺直接推荐就业和高薪的往往采取先推荐到一些低薪的实习岗位,或者虽然进入一些知名公司,而后以各种原因遭到解聘;或者机构不断提供就业信息,但是质量不高,让学员自己去面试,直到学员自己厌烦为止。而对于希望重学和不满意培训效果的学员,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在宿舍、实验器材、课程安排等方面设立重重借口和障碍,让学员不得不放弃重学的想法。总之,利用种种圈套,培训机构表面上遵守了承诺,而学生也只能自认倒霉,有苦说不出。

(三)机构资质良莠不齐,培训管理不规范

培训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较低,巨大的利润空间引诱了众多的培训机构和组织投身其中,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管理相对混乱。在利益和竞争面前,不少培训机构在师资、培训设施、培训场地、服务、管理软硬件各方面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导致培训质量下滑;还有的为了扩充生源,不惜向学生虚假承诺,做出欺骗甚至不法的行为。

(四)培训安排与学校课程冲突

针对高校学生的IT技能培训,大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而这段时间正是在校生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时间。奔波于培训学校和高校之间,既耗费了学生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又大大影响了专业课学习和培训质量。特别是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本来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选择参加IT培训,终究却因为时间冲突和精力有限,既耽误了学业,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五、IT技能培训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对高校而言,IT技能培训的兴起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首先,IT技能培训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有效地缓解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燃眉之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就业参加IT技能培训,高校教育的质量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不少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身影响,招生时不断宣扬高校教育无用论。而与培训机构浓厚紧张的学习、实践氛围相比,不少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上机、实验、实习都是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部分任课老师亦不认真对待,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动手能力较差。

事实上,并非所有大学生都需要“回炉”以掌握职业技能。许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未经任何职业培训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薪酬待遇好、发展前景优的工作岗位。

在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之后,学生还要花高额的费用和额外的精力、时间参加技能培训,以求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于学生及其家庭是一种浪费,对高校教育也是一种警醒。

六、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对策略

计算机专业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曾经说过,行业特点决定了IT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考虑教学,要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调整教学结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教育绝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转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强化实践,更要注重学生的手脑结合,高校拥有长期从事教学研究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拥有一流、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重要的是要提高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创建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以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课题为契机,广泛吸纳学生参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

国家和省级的各类教育机构每年举行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科竞赛,要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此外广泛吸纳学生以助手、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各项科研课题。参加这些竞赛和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荣誉和奖励,更扩展和提高了他们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对专业学习燃起了更加浓厚的热情和兴趣。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了解市场,提高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资金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实验室、师资等高校有利资源,不断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同时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交流和学习中,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校企合作也并不仅局限于有人才需求的IT企业,实力雄厚、资质优良的IT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好的合作伙伴。学校通过调查、资质验证,向有培训意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优秀的培训机构,并且与这些培训机构制订长期的合作计划,通过学校的介入和监督,提升高校自身的培养能力,尽可能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如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和设施,使学生在校参培等,保证学生的培训、就业质量,同时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

(四)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要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环节的教育。要增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观念教育,增强学生就业信心,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同时树立理想、实际的就业目标和完备可行的职业规划;增加学生对社会现状和行业需求的了解,从而结合实际,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外,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让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脱颖而出。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和学生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就业市场的广阔性、复杂性和严峻性,不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改进就业理念,客观规划职业道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金彤,毕鑫,曹原.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良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3743-3744.

[2] 王桂香.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甘肃科技,2012(13):68-69.

[3] 亓传伟,王灵莉.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3):181-182.

it技能篇4

像所有引发社会进步的技术革命一样,IT正在担负起引领业务变革、创造市场机会、优化业务流程的使命。电子商务这个新经济模式创造了数以千计的成功企业,又让大量的百年老店焕发了新的生机。

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的IT主管还徘徊于购买现成产品(特别是国外产品)和定制开发之间;原因之一是受到了国外所谓先进软件产品对高灵活性过度宣传的影响,同时国内也没有标准产品可以使用;原因之二是把定制开发项目的困难、成本和风险估计过高。另外,寻找真正合格的个性化IT服务供应商也并不容易。本文后续的内容,就是希望能够对这些客户们在选择和应用个性化IT服务时有所帮助,并为他们的企业创造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中国IT市场,如果说80年代选择硬件,90年代选择软件,那么,二十一世纪选择的应该是服务。选择标准的软件和IT服务是求同的渴望,而选择不同的服务则是实现自我竞争优势的追求。对于希望拥有行业中无可比拟的竞争力的企业领袖来说,一定是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IT服务。

个性化IT服务由客户的业务发展驱动,最终采取和执行的IT方案和计划,是企业客户战略或业务管理的重要决策。企业客户根据自己的战略和业务目标,结合投资和自身参与能力,选择适合的IT服务供应商,与供应商一起进行IT应用的分析和方案的设计,确定最终采用的IT方案,与IT服务供应商组成符合该IT方案需要的共同团队,在业务需求上以客户方为主,在技术实施上以供应商为主,进行个性化IT服务项目策划、开发、实施推广和后期服务、优化升级等。

IT服务供应商要发挥技术引导作用,IT技术进步的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率。在个性化IT服务过程中,IT服务供应商是IT技术的代表,客户是需求的代表。IT服务供应商的作用,是配合客户进行其业务的IT变革分析,配合从不同角度提出IT解决方案,作好客户IT战略的参谋,并配合制定IT规划和技术实施方案。

个性化IT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需要。目前一部分大型中国企业客户的IT规划和软件系统开发等IT服务高端业务,基本被国际IT咨询公司和跨国IT厂商垄断和控制;国内高端客户对国内IT服务提供商的呼唤,他们非常希望将自己IT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交付给国内有实力的个性化IT服务提供商。中国的IT服务厂商需要发挥地利优势、专注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质量提高。

你能为客户带来什么?而且为什么只有你能够做得最好?个性化IT服务的挑战是满足客户的大量非通用性需求。在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是对客户需求本质的充分分析和整理、是对IT技术的最佳应用、是供应商综合能力的充分发挥、需要取得客户最有效和最充分的参与,并且是由客户和供应商组成的团队的最佳组合、合作和实践。

对于企业的个性化IT服务这个瓷器活,供应商必须精心打制自己的金刚钻。

由于客户的需求是个性化的,是长期的,因此客户对个性化IT服务供应商的选择非常谨慎,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IT服务需求的企业也非一般公司可比。通常情况下客户会选择两类供应商:可靠的或行业的领先品牌。客户的信任源自于曾经获得的优质服务,全面的优质服务源自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而领先品牌的建设更是源自于行业中绝大多数客户和机构的认知。品牌的内涵是强大的竞争力和长远的发展潜力。

中国的IT产业尤其是IT服务产业,基本上是产品售后的标准化服务。目前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路口,国内众多的IT服务公司,将面临着下一步的发展究竟朝什么方向走的问题。而面向最终客户,是IT产业价值的集中体现。客户最终形成市场,关键的客户将是市场的主导,将集中体现为他提供服务的产业的价值,由于个性化IT服务所面对的最终客户在其所在行业的主导地位,个性化IT服务供应商在该类客户软件产品和技术、硬件产品和技术的选型,以及标准IT服务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性化IT服务供应商将通过集中在该客户体现的IT价值,影响整个IT产业价值结构的平衡。个性化IT服务是IT服务市场的制高点。作为行业价值链的重心,提升个性化IT服务水平将有助于提升行业总体竞争力。

在所有的IT相关服务中,个性化IT服务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最高。个性化IT服务的客户目前主要是大型的企业和组织。为了实现IT对客户业务特殊需要的支持,这种服务一般是由领先IT咨询团队或资深个人顾问做咨询,设计出个性化的IT方案,再由系统“集成”团队和软件开发服务团队进行系统的建设和后续的服务。

深入IT应用实际,引领IT产品和技术的进步。由于个性化IT服务的过程是与客户的业务和人员紧密结合,因此,个性化IT服务提供者,能够及时把握任何一种产品和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第一时间看到产品和技术对客户业务提升的价值,同时也能够确定它们的缺陷和改进的方向。个性化IT服务供应商与软件产品、软件技术、硬件产品、硬件技术、标准IT服务供应商、其他IT服务供应商等密切合作,将加快IT使用性发展和技术的步伐,进而引领整个IT产业的技术进步。

目前中国的IT产业,分销强于服务、制造强于技术、硬件强于软件,盲目追求产品,轻视服务特别是个性化IT服务的长远价值。通过发展个性化IT服务,能够逐步调整和优化整体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站稳中国IT服务市场,进而改变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没有企业和组织能够置身局外!只有与众不同、只有独特才能保持领先! 个性化IT服务能够为任何企业的发展建立具有独特竞争力的IT系统和能力。用友软件工程在提供个性化IT服务的过程中,与遍布全球的客户一一建立了长期而又密切的关系。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专门的团队,还可以提供专门的独立开发中心,独立的网络,一切都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而定。我们在深入了解客户,与客户的员工不分彼此,无间合作。我们信任客户,也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客户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双向的,互相促进的,彻底改变了过去甲乙方对立的局面,建立了崭新的、面向未来的长期合作关系。

中国的IT服务产业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路口,国内众多的IT服务公司,也面临着下一步的发展究竟朝什么方向走的问题。我们认为,国内IT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个性化的IT服务。

只有追求卓越,才能保持领先! 成功的个性化IT服务能够为客户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提供个性化IT服务的过程,是与客户建立长期共赢关系的过程。作为倡导者和先行者,我们将肩负起发展个性化IT服务的使命,面对一片蔚蓝的海洋,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与我们的客户携手共赢未来!

it技能篇5

IT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方向一直在随着IT技术的升级不断地进化,而每一个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都是IT人员进化的节点。那么,云计算的出现和发展将给IT人员带来怎样的变化?

IT职位进入窘境

分析机构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云计算技术将变得更加普遍,并取代那些通常由IT人员完成的工作。那么,云计算到底会怎样以及什么时候影响企业的IT职位呢?普通IT职员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或其职业生涯呢?

曾经有人说过,云计算的出现会让CIO、CTO以及众多的IT技术人员失业,因为云计算的出现使得IT专业人群无需再关心底层IT技术,他们只需要将自己的信息化需求提出来,然后找一个信得过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把自己的信息化需求外包解决足矣。

IT专业人员的工作似乎就是在不同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交流和比较,最后进行选择,这简直就像一个家庭主妇在超市里挑选蔬菜一样简单。

一般而言,企业的IT专业人员的岗位可以向两个方面演进。其一是逐步从技术性的具体岗位向企业业务终端岗位转变。供应商合同管理、云计算、分析学、网络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都是未来10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其二是一些程序开发、运维的IT人员可以加入云服务提供商。因为在原公司实际承担像架构服务、监控、数据中心运行的一定比例的工作,将转移给像Google、Amazon这样的云服务提供商。不过,由于来自基于大量高效自动化和虚拟化服务架构所形成的规模经济,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构建工作岗位不会太多,每1000单交易可能只需要很少的几名员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IT专业人员的就业门槛将变得非常低,人们对于IT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将不再是信息化工作的主要能力,相反,对于云计算服务商的考核能力以及讨价还价的能力将成为信息化工作中的主要技能。这对于众多的IT专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当IT专业人员引以为豪的技术能力无用武之地时,IT专业人员的职业生命便会迅速地消亡,这就是业内的“IT技术人员云计算绞索论”。

提高IT人员门槛

云计算绝对不是IT技术人员的绞索,相反,它解放了IT专业人员很多的工作负担。但是,如果说云计算是IT专业人员的救赎也不正确。其实,云计算是IT专业人员的一次涅。

Gartner在某次调查分析中曾经讲到:“尽管企业同样也需要能了解和管理保留在企业内部的IT系统的人,但是在供应商关系管理和协调方面,工作机会会增加。在选择相关的网络和服务器托管服务商的时候,并不仅仅是看托管服务的价格,更要看中的是托管服务的质量,服务商对于突发故障的响应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请注意,这些问题的衡量指标一定是IT专业人才能够看清的问题。

当云计算实施之后,IT专业人员的工作将上升一个层次,从以往的运维工作上升到更高一层的策划和实施层面。也就是说,云计算的出现并不会使得IT专业人员在企业级用户中消亡,相反,它对IT专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了。

IT专业人员将会投入更多时间关注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协商合同、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而不再像以前要花大量精力来考虑CPU、存储容量和冷却系统。这样,他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作为一个具有技术战略眼光的业务领导人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

可见,云计算的提出并不会导致IT专业人员的职业空间狭窄化,但是,IT专业人员必须根据云计算的普及进行自身的技术方向调整,以往的IT管理维护工作的比重有可能降低,而对于整体IT的策划和执行能力,对于响应合作伙伴的正确评估等更高层的工作比重将会增加。

观点

云计算挑战开发人员能力

在云计算时代,资源实现了统一的集中和共享。处于云计算环境中的开发人员,可能并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利用哪里的资源做开发,或者数据和程序存储在什么地方,但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数据和原有程序。

总的来说,基于云计算的开发,对开发人员有如下影响。

1.开发环境发生改变。在云计算环境中开发,开发人员需要熟悉如何在云计算环境中获取所需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云计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IT基础架构管理模式,用户不再需要手动管理和部署IT环境,只需在Web 2.0界面提交对服务、存储和网络的需求。一旦申请被批准,短时间内相应的IT环境就可供用户使用。

2.开发能力受到挑战。在云计算平台上开发,所有开发人员都可以灵活获取所需的资源和开发环境,程序员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程序开发的效率和有效性上。谁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程序,谁的应用就会最先被采用。

it技能篇6

[关键词] IT战略;外包策略;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52- 02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这些技术和产品深深地影响了企业的核心战略和运作模式,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渗透和深化,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IT对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渗透使得当代企业能够同时具有大企业的规模、视野和效率,以及小企业的灵活、速度和影响力。这一切都将对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又要在变化中,及时制订有效的决策和审慎的规划。而IT外包作为IT战略下重要的策略,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及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1 IT外包的概念

1.1 定义及特征

IT外包是指组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供货商向组织提供所需的部分或者全部的IT功能。IT外包一般还伴随着组织的IT资产、人员、租赁资产交由IT供货商管理。常见的IT外包涉及IT设备维护、通信网路管理、信息系统运作与管理、IT应用开发与维护、IT培训及安全性问题等。

近年来,各大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将其IT管理的全部或者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外包出去。过去,IT外包模式仅仅是一种不普及的企业活动,而今,它已经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施乐、柯达等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纷纷与IT供货商签订外包合同,将公司IT业务中的重要部分外包出去,而英国航空公司则将整个公司的IT业务全部外包出去。财富500强企业中几乎每一家都考虑签订IT外包合同。

1.2 IT外包和IT内给的差异

IT内给是与IT外包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企业依靠自己的IT力量提供IT功能。IT外包和IT内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管理方式

1.2.1 协调机制的差异

IT外包是靠市场机制来协调的,而IT内给则是靠企业的层级关系协调的。一方面,市场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竞争会促使IT供货商降低生产成本。相比之下,企业内IT部门的垄断地位则往往使他们满足于现状。另一方面,市场调节方式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包括收集信息、谈判合同、竞价的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而层级调节方式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

1.2.2 约束机制的差异

就约束双方行为的机制而言,IT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这种约束机制的好处是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双方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很灵活地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但这种灵活性也导致了IT部门不能有效地约束用户需求,因此企业的IT需求容易泛滥。不受约束的需求往往是企业信息IT成本急剧膨胀的原因。而IT部门正好相反,IT供货商与客户间有明确的契约关系,合同规定了双方的义务和权利,所要求的服务与所付出的费用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对企业IT需求构成了强有力的约束。但是契约方式要比关系方式僵化,当企业需求发生变化时,契约成了适应变化的障碍。

1.2.3 管理方式的差异

就企业对IT的管理方式而言,在IT外包的情况下企业只要明确所要的结果,怎样实现可以让供货商去选择。因此IT外包能够减少企业耗费在IT上的精力。但是因为企业对IT过程是看不见的,它也有可能对技术失去了解,因而不利于更好地应用技术。IT内给则相反,企业要管理IT服务的细节过程,通过IT部门在企业内提供IT功能,企业能够学习和掌握技术,发现改进应用的机会。实际应用中应考虑二者的结合点。

2 IT外包的动力及优势

成本压力是推动IT外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在企业内全面铺开,各部门的IT需求不断膨胀,缺乏约束的IT需求促使IT投资急剧增加,再加上有的企业对IT应用的规划和管理不力,更增加了IT开销;另一方面,日趋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必须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IT部门作为企业的“成本中心”自然也备受关注。除了成本压力以外,企业对IT绩效的不满、对新技术或者特殊技术的需求、向核心竞争战略的转变以及IT供货商的促进作用都可能是企业考虑IT外包的原因。

对IT外包的普遍看法是:它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IT外包能够为企业提供重新调整资源以加强核心能力的机会,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1)降低成本。在一项调查中,公司宣布它们平均能够节省9%的成本。IT供货商之所以能够比他们的客户花费更少,一方面是由于规模经济,他们可以在多个客户之间共享硬件、软件、人力资源和知识,从而使他们在固定成本投入上更加节约。他们还可以通过批量购入硬件和软件而获得更多的折扣。他们也实行了一些削减成本的措施,比如统一的软件和硬件标准,合并客户的多个计算中心等,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降低IT成本。

(2)提高服务水平。IT供货商可能有比客户更全面的技术,或者具有客户所不具备的特定技术和资源。他们在员工培训和教育以及吸引高水平专业人员方面也比企业IT部门有优势,这些也能够大大加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IT供货商往往具备较强的软件过程管理能力,实施严格的软件质量管理标准,从而能够提高IT服务的质量。他们还会不断跟踪领域内的最新技术以保证他们的技术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内的IT部门却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或者疲于应付满足用户不断提出的需求。

(3)IT外包能够为企业提供重新调整资源以加强核心能力的机会,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竞争能力。企业为了维护过时的系统、管理IT资产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如果把IT外包,就可以把一些花费时间和精力的IT活动委托给供货商,从而将精力集中于其更擅长的领域。通过外包,供货商可以帮助企业把大量的IT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使企业更好地投资于核心业务领域。

3 IT外包决策中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IT外包在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使企业面临一些问题。

3.1 IT外包真的有成本优势吗

一些研究者指出,中型以上的企业就能达到信息技术上的规模经济[1]。因此单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考虑,IT外包未必有成本优势。如果再考虑IT外包中的交易费用、供货商利润、外包初期的转换成本和合同失败时的退出成本,IT外包未必比内给更节约。

IT供货商在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也不是绝对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一家食品企业的IT成本居高不下,无论IT部门怎样努力,用户都拒绝IT主管关于制定软件标准的建议,坚持使用他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直到企业主管威胁要把IT外包出去,用户才同意将软件标准化,结果IT成本降低了45%。

3.2 削弱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很多组织都是在IT实践中了解和应用IT的。在 IT内给的情况下,尽管企业需要维持较多的IT资源,但是这样有利于企业与IT实际接触,使得企业从切身体会中认识到IT的利用价值并且发现新的IT应用。如果企业将IT外包,供货商与企业的合约关系将限制熟悉业务的用户和熟悉IT的专家之间的接触,因而有可能阻碍新技术和业务的结合,削弱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3.3 技术不确定性和商业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商业环境和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是IT外包过程中非常有挑战性的一项任务。企业在IT外包中可能面临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估价风险,根据现在的市场状况确定的合同价格经过若干年后可能会远远超出当时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是需求风险,比如企业想用新的客户服务器系统替换原来的主机系统,而原来签订的主机系统维护合同还没有结束,那么企业的IT应用就受到了阻碍。

此外,企业对供货商的依赖性、外包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也是IT外包中容易遇见的问题。

4 总 结

当然,一个外包项目是否成功仅仅取决于外包决策是否充分考虑了与项目有关的所有已知的成本和效益。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合同应该得到有效的商谈和管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各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外包工作涉及企业了解自己、了解在不同业务流程中企业可以相信谁,以及是否具备适应业务变化、挑战和问题的灵活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只有很少的企业能够成功跨越第一次外包的障碍,但是,只要他们正确掌握了3个要素,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向真正的业务转型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沃伦·麦克法兰,理查德·诺兰. IT战略与竞争优势[M].陈国青,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赵苹,陈守龙,郭爽. 企业信息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黄梯云. 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学东.企业信息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it技能篇7

那么,2013年CIO将如何规划?

首先,看钱行事。经济仍处于回暖的初期,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利润下降,以投资、外贸、消费为驱动主体的企业都不容乐观。IT部门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在中国,这种趋势还并未显现。很多IT部门仍每天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打交道,很可能因此成为第一个被压缩预算的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IT采购成本、服务成本和人员成本都将受到影响,CIO必须从有限的预算中规划IT部门。这是一项巨大的考验。聪明的CIO会从支撑业务角度入手,彰显IT的重要性,甚至借此机会苦练内功,做好IT系统规划,未雨绸缪。

其次,善用技术。这两年的IT热词太多,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等。善用技术,不但要研究清楚这些新技术的虚虚假假,还要搞清楚如何与业务相结合。

2012年,某些证券公司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在手机、PAD等各种终端做起客户端,以业务为主、展示为辅。这种做法既能赢得客户,又能展示公司形象,得到了CEO的认可,后续加大了投资——CIO最重要的事情不只是让CEO满意,而是踏踏实实为业务带来效益。

2013年最热的技术还将是大数据。CIO们不要被眼花缭乱的技术迷惑,大多数情况下,技术由IT厂商驱动,还需要一年半载来实践出真知。善于利用技术的根本意思是,一方面要了解技术的可执行性,从市场、业务等几个角度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还要懂得如何抓住机会、利用技术。

最后,CIO需要越来越多的管理经验。如今的CIO完全不是一个技术工种,而是一个管理岗位。过去大多数CIO是由IT部门产生的,如今CIO的职位则是由管理者——在集团内部相当副总裁,或者是总监级别的人分管。这些CIO进入董事会内,与众多CXO平起平坐,站在更高层次看待IT的价值。

也许有CIO会说,这是理想状态。在中国,大多数CIO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业务与IT紧密相连的企业,CIO就像是坐在火山口,整日战战兢兢,生怕出问题;如果业务与IT结合不紧密,CIO们的日子倒会逍遥自在。

事实上,CIO的职责不能仅仅局限在IT部门。IT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常规项目,尝试新技术属于增值项目,而为新业务开发系统,则属于IT部门的新兴业务。CIO们必须在IT项目中有所侧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部门中权责明确,确保IT部门稳定发展。

it技能篇8

IT行业绿色发展隐藏着多重市场失灵问题的隐忧,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在绿色IT技术的供给端存在着双重市场失灵:一是IT行业本身带有技术外溢性特点,大多数绿色IT技术属于能在众多行业间共同应用的共性技术,由于共性技术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其帕累托最优,因而对绿色IT技术创新的投资往往不足;二是IT产业本身对环境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各国经验表明,IT业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和有毒物质;IT产品的使用也将耗费不少能源和产生出温室气体。而生产的环境成本的外部化、资源要素价格体系尚未理顺使得IT行业的生产行为缺乏监督和制约,很难实现绿色生产的要求。对于绿色IT技术的需求端而言,生产的环境成本外部化同样影响着各行业应用绿色IT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程度。短期经营行为在中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绿色IT产品的市场前景也令人堪忧。需求反过来也会影响绿色IT技术供给一方的IT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信息化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促进节能减排。

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决定了IT产品在加强技术创新和重视节能减排作用方面的步调不一定协同,由于共性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十分明显,一旦被普遍采用后要进行淘汰,社会经济成本将是极大的。

以政策管制和环保标准保证绿色IT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就国内实践看,很突出的一例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小火电等落后生产技术在市场中多年屡禁不止,在政府出台了各行业落后技术和设备标准及公布相关企业名单后,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却开始有了实质成效。

绿色IT技术的推广应用宜从关键行业开始,来自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筑、交通和能源部门将是绿色IT技术产生最高节能减排效益的行业。我国绿色IT技术在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应用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六大行业中企业生产技术差距过大是造成行业整体能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以钢铁行业为例,大中型钢企2009年的钢可比能耗为697千克标准煤/吨,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610千克标煤/吨。

作为我国先进生产水平代表的千家企业,2006年的吨钢综合煤耗就已经达到618千克标准煤/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10年完成的《中国钢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看,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利用信息化进行节能还存在很大的改造空间。

数据显示,即使是作为大中型企业的宝钢也有50%的节能贡献来自其能源管理系统。对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而言,短期内建立起自属的成熟能源信息系统尚存一定困难,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对这些盈利有限的小型项目并不热衷,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改进的一大瓶颈。

若政府能帮助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意识,也许是比服务外包更好的选择。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博士)

上一篇:金属硅范文 下一篇:技能型人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