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消费税范文

时间:2023-12-08 21:15:03

卷烟消费税

卷烟消费税篇1

近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xx]84号),对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是实行消费税政策以来,国家对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进行的第四次调整。这给烟草商业企业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减少烟草商业企业压力呢?本文就此专题分析,以抛砖引玉。

这次卷烟消费税调整与历次相比,主要由以下新变化:卷烟分类标准调高;卷烟从价税率调高;卷烟纳税范围扩大。将导致烟草商业企业税赋增加;利润大幅减少;维护卷烟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压力加大。

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是国家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缓解国家财政税收压力而进行的宏观调控,我们要站在“两个至上”的高度正确认识,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尽量将卷烟消费税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利实现。首先,调整营销思路,提高适应市场能力。其次,加大打假力度,维护良好的卷烟市场秩序。第三,开展技术创新,节能减耗促进效益快速增长。第四,加强工商协同,提高共同抵御风险能力。

总之,卷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调整对我们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应对,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才能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卷烟消费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卷烟消费税从开征以来,经历了四次大调整:1994年以前,烟草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统一征收60%的产品税;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将产品税改征增值税,并新增了消费税种,1994年各类卷烟按出厂价统一计征40%的消费税;1998年7月1日,为促使卷烟产品结构合理化,对卷烟消费税税制再次进行改革,调整了卷烟消费税的税率结构,将消费税税率调整为三档,一类烟50%,二、三类烟40%,四、五类烟25%;20xx年6月1日起,对卷烟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和税率进行了调整,实行从量与从价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即按量每5万支卷烟计征150元的定额税,从价计征从过去的三档调整为二档,即每条调拨价为50元以上的税率为45%,50元以下的税率为30%;这次卷烟消费税调整与历次相比,主要由以下新变化:

1、卷烟分类标准调高。现行的消费税规定,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格在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含50元)的卷烟为甲类卷烟,每标准条调拨价格在5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为乙类卷烟,而财税[20xx]84号规定:调拨价格70元/条(含)以上的为甲类卷烟,其余为乙类卷烟。即甲、乙类卷烟分类标准由50元调整到70元。

2、卷烟从价税率调高。财税[20xx]84号规定:甲类卷烟税率调整为56%,乙类卷烟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36%,雪茄烟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25%,分别比现在执行的45%、30%、25%高11、6、11个百分点。

3、卷烟纳税范围扩大。财税[20xx]84号规定:在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一道从价税,税率5%。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卷烟批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凡是批发销售的所有牌号规格卷烟的,都要按批发卷烟的销售额(不含增值税)乘以5%的税率缴纳批发环节的消费税。

二、卷烟消费税政策变化对商业企业的影响

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将对烟草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之一:税赋增加。财税[20xx]84号规定对商业环节开征消费税,消费税额依商业批发卷烟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按5%的税率,实行属地征收。这将导致负责卷烟经营销售的烟草商业企业的税赋大量增加,仅以重庆烟草商业为例,按20xx年预计销售收入测算,将增加消费税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6.6亿元,综合考虑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因素,20xx年应上缴税金将比20xx年实际上缴税收增长一倍。

影响之二:利润大幅减少。这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遵循的原则是“确保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不减少地方财政既得利益,不增加消费者负担”,国家局决定这次消费税政策调整后卷烟批发价格不提高,增加税收部分由烟草行业自身消化。因此将导致从事卷烟批发为主的烟草商业企业利润大幅减少,将严重影响“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利实现。仍旧以重庆烟草商业为例,由于加征消费并综合对企业所得税影响,共计将减少净利润约5.3亿元。

影响之三:维护卷烟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压力加大。为了使行业卷烟分类标准与税收分类标准相一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二、三类卷烟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确定,调拨价格70元(含)—100元/条调整为二类卷烟,30元(含)—70元/条调整为三类卷烟,并对一类卷烟调批差价率进行了限制,特别对中华等个别名优卷烟的调批差价率大幅降低,这对非法卷烟、假冒卷烟提供 了生存机会,对卷烟消费市场带来冲击,维护卷烟消费市场秩序稳定压力加大。

三、几点应对措施

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是国家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缓解国家财政税收压力而进行的宏观调控,我们要站在“两个至上”的高度正确认识,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尽量将卷烟消费税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利实现,为此,商业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调整营销思路,提高适应市场能力。由于受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一些卷烟品牌的生产和销售将产生较大波动,因此商业企业要在深入市场调研基础上,立足品牌发展现状,对本年度及今后的卷烟营销格局及税利重新预测,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做好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高适应市场能力,要着重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维护重点骨干品牌稳定。国家局姜局长强调指出:行业能否保持平稳发展,关键在于重点骨干品牌能否稳定成长。这次政策调整,对部分调批差率比较高的重点骨干品牌影响较大,因此确保其平稳运行、良好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卷烟商业企业要积极探索按订单组织货源的供货方式,增强市场预测能力,准确把握市场真实需求,按照市场真实需求组织货源,保持市场和品牌稳定,保证重点骨干品牌平稳投放、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二是加大一、二、三类卷烟品牌培育。这次政策调整,国家局统一了全国卷烟牌号、规格调批差率,由于一、二、三类卷烟差率较高,四、五类卷烟差率较低,对产品结构相对偏低的商业企业利润影响可能较大,因此,各商业企业要因地制宜制订切合本企业本地消费市场实际的营销策略,加强对适销的一、二、三类卷烟品牌培育,进一步优化卷烟销售结构,提高卷烟单箱销售收入。

三是要重视四五类低档卷烟的销售。四五类卷烟是销量持续增长的基础,要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低档卷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村市场服务水平,稳定农村卷烟市场,确保销量的增长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加大打假力度,维护良好的卷烟市场秩序。烟草专卖执法部门要坚持“内管外打”的方针,深入开展卷烟打假活动,加强对卷烟市场的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对假、私、非卷烟的打击,维护正常的烟草市场秩序,为卷烟的销售提供市场空间;深化政府烟草打假机制,营造浩大的打假声势,形成人人识假、人人打假的良好氛围,为保增长、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三、开展技术创新,节能减耗促进效益快速增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国家局姜成康曾经指出:“实现中国烟草由大变强目标,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因此商业企业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强化预算考核、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创建学习型企业等措施改变因循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现代流通企业,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

第四、加强工商协同,提高共同抵御风险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工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共同做好卷烟品牌的培育工作,提高工商企业共同抵御风险能力。

卷烟消费税篇2

【关键词】 消费税; 卷烟定价; 税务筹划

一、案例介绍

某市卷烟厂生产出一种新产品,正在制定该种新产品的出厂价。经测算,每标准箱分摊的成本费用在4 000元左右,每标准箱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在500元左右。在该产品的定价问题上,销售经理依据以往的销售经验,提出每标准条定价在82元(含税)左右比较合适,预计当年能够销售10 000箱,其财务经理则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每标准条定价82元不如定价52元(含税)所获得的利润高,建议把每标准条的出厂价定在52元左右。

下面比较两种方案下该卷烟新产品的税负及利润。

方案一:每标准条定价82元

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84号文件的规定,卷烟产品在生产环节的消费税实行复合计征办法,其从价计征税率为,每标准条(200支,下同)调拨价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含70元)的卷烟,税率为56%,每标准条调拨价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的卷烟,税率为36%。卷烟的从量定额税率为0.003/支。

该卷烟出厂价每标准条按82元时,其不含税价为70.09元(82元/(1.17)),大于70元,属于甲类卷烟,其从价计征的消费税适用56%的税率。

(1)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应纳消费税:

82元/条×250条/箱×56%/1.17+150元/箱①

=9 961.97元

(2)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应纳增值税:

82元/条×250条/箱×17%/1.17-500元=2 478.63元

(3)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应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2 478.63元+9 961.97元)×(3%+7%)=1 244.06元

(4)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合计:

9 961.97元+1 244.06元=11 206.03元

(5)每标准箱卷烟获得的利润:

82元/条×250条/箱/1.17-4 000元-11 206.03元

=2 315.34元

(6)10 000箱卷烟获得的利润:

2 315.34元/箱×10 000箱=2 315.34万元

方案二:每标准条定价52元

该卷烟出厂价每标准条按52元时,其不含税价为44.44元(52/(1+17%)),小于70元,属于乙类卷烟,其从价计征的消费税适用36%的税率。

(1)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应纳消费税:

52元/条×250条/箱×36%/1.17+150元/箱=4 150元

(2)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应纳增值税:

52元/条×250条/箱×17%/1.17-500=1 388.89元

(3)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4 150元+1 388.89元)×(3%+7%)=553.89元

(4)每标准箱卷烟出厂环节负担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合计:

4 150元+553.89元=4 703.89元

(5)每标准箱卷烟获得的利润:

52元/条×250条/箱/1.17-4 000元-4 703.89元

=2 407.22元

(6)10 000箱卷烟获得的利润

2 407.22元/箱×10 000箱=2 407.22万元

二、案例分析

按照人们常规的思维,在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售价越高,获得的利润越多,但在本例中,在每标准条售价82元获得的利润反而比每标准条售价52元获得的利润低91.88万元 (2 315.34-2 407.22),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差异呢?

第一,税收政策。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卷烟产品在生产环节消费税的从价计征税率为,单条调拨价格在70元(含70元)以上的按56%的税率缴纳,单条调拨价格在70元以下的按36%的税率缴纳。本案例中,定价为每标准条52元时,其不含税价格为44.44元,低于70元,属于乙类卷烟,适用36%的消费税税率,而定价为每标准条82元时,其不含税价格为70.09元,超过了70元,属于甲类卷烟,适用56%的消费税税率。尽管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每标准条烟的定价提高了30元,使得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收入有所提高,但由于定价的提高使其适用消费税税率的变化,使得方案一比方案二负担的税负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收入提高了6 410.26万元,税金提高了6 502.14万元,进而使得最终售价高的方案比售价低的方案利润低91.88万元。

第二,卷烟生产企业在卷烟产品的定价上,并非售价越高,所获利润越多。卷烟定价与利润的关系如图1:

每标准条卷烟定价在81.89元时达到极值点,其利润达到极大值6 157.28万元,在低于该极值点的区域,利润随售价的提高而增加;在每标准条定价为81.90元时,取得其利润的极小值2 307.60万元,在高于该极值点的区域,利润随售价的提高而增加。当价格在130.99元时,其获得的利润与定价在81.89元时的利润一样多。在81.90元与130.99元的区域,售价的提高不足以弥补由于税率的提高而多缴纳的税金,会造成利润一定幅度的下降;当每标准条卷烟定价高于130.99元时,产生的边际收益会大于缴纳的税金,这时,卷烟产品定价越高,卷烟生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会越多。即每标准条卷烟定价要么在81.90元以下,要么在130.99元以上,定价在81.90元与130.99元之间是不合适的。

第三,卷烟定价临界点的确定与取得的进项税额的多少、生产成本的高低无关。虽然取得的进项税额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的多少,而增值税的多少会影响到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从而影响到利润;而生产成本的高低也会影响利润,但他们只会使上图的折线整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对卷烟的定价决策影响不大。

三、案例启示

第一,卷烟生产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的定价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必要的纳税筹划,否则看似可行的方案可能并非最优方案。本案例中每标准条售价82元反而没有每标准条售价52元所获得的利润高,每标准条售价82元不仅加重公司的税收负担,还有可能会因为高售价影响卷烟的销售,进而影响资金周转速度。卷烟生产企业在制定卷烟的出厂价格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采用低价位的销售策略,对企业来讲,有利于加快销售,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对消费者来说,低价格无疑更受欢迎。同时,根据财税[2009]84号文件的规定,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一道从价税,税率为5%,若再考虑这个因素,若每标准条售价定为82元,在批发环节会缴纳更多的消费税,这些税若最终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使消费者购买该卷烟的成本提高,进而不利于该卷烟的销售。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卷烟生产企业产品的定价也需要考虑该产品所对应的目标客户群。由于出厂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零售价格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到该产品所属的消费档次,卷烟生产企业需要考虑由于消费档次的变化而对销售量的影响。比如本例中,考虑到消费税政策的影响,应该定价在81.90元以下,或者130.99元以上,若定价在81.90元以下,属于中低档卷烟,而如果定价在130.99元以上,属于中高档卷烟,卷烟生产企业需要考虑卷烟档次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谌祖江.卷烟新产品定价有学问[N].中国税务报,2003-12-16.

卷烟消费税篇3

【关键词】 烟草工业;许可生产;税利计算;会计处理;税务处理

全国烟草工业企业经过联合重组后,现已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品牌在烟草工业中是第一生产力,卷烟生产计划在我国实行严格的专卖控制,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为了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也是为了在满足市场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结构和税利,卷烟许可生产在烟草行业方兴未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卷烟许可生产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做法,在此提出一些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许可生产在烟草行业运用的原因分析

(一)许可生产的含义

许可生产即授权生产,允许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一般多用于境外贸易。卷烟许可生产,指许可方将其品牌的某一规格或多个规格的卷烟产品授权其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即被许可方)生产。

(二)许可生产在烟草的运用和成因

近年在烟草行业,许可生产成为了一个与烟草工业企业密切相关的术语,也为卷烟牌号集中度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卷烟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23家调整减少到2008年的30家,卷烟牌号由原来近2 000个减少到2008年的155个,前10个牌号集中度达到39.5%。2008年有20个品牌的375.4万箱产量,实施定向整合(即许可生产),同比增加89.8万箱。目前已形成被许可生产产量大于自有品牌产量的几大加工企业。大部分卷烟工业企业均涉及许可生产。

《关于省际间卷烟生产计划有偿调整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2001]146号),卷烟计划有偿调整中,调入卷烟生产计划指标的企业所支付的款项允许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做税前扣除;调出卷烟生产计划指标的企业所收取的款项并入企业收入,照章缴纳企业所得税。《关于卷烟生产企业购进卷烟直接销售不再征收消费税的批复》(国税函[2001]955号)、《关于省际间卷烟生产计划有偿调整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2001]146号)两个文件在同一年的同时出台,说明2001年许可生产和调剂指标同时存在并且许可生产已开始多于指标调剂。从购买其他企业的计划指标自行生产,发展到现在的许可生产、税利结算,不能不说是一种博弈的结果。许可生产主要是由于烟草行业现在的利益格局形成的。按现行财税体制的安排,消费税在卷烟工业环节征收,决定了烟草工业是高税负行业,是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烟草工业更是地方经济的支柱。这导致烟草行业的改革很难突破地域的限制。卷烟工业企业要上规模、品牌要拓市场,就必须拥有计划资源,计划资源的指令性决定了计划资源的稀缺性,计划资源蕴涵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部分卷烟工业企业的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与有限的计划资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而部分卷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品牌税利较低或销售不畅,有税利增长的迫切需要,二者的矛盾就找到了许可生产这个解决办法。许可生产的输出方和输入方均将其视作一种双赢,比起之前的指标交易,许可生产方式能为被许可方带来更大的效益。品牌占据优势的企业通过许可生产赢得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品牌优势不明显的企业通过许可生产赢得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自身的发展。有些时候,许可生产也是烟草工商博弈的结果,当地的烟草工商企业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形成战略同盟,一些品牌不在当地许可生产很可能会影响到该品牌的销售。

二、许可生产品牌的税利计算

近年的许可生产均对许可品牌单箱税利(单箱:5万支)有要求,一般为6 000元、7 000元、10 000元(双方许可生产协议或会议约定)不等。而几年前往往只有2 000元、3 000元不等。如果单箱税利达不到约定水平,则许可方需要支付资金来进行弥补。

(一)烟草行业的税利计算口径

烟草行业中税利是最重要的衡量经济指标。税利中税金的口径是应交税金。税利指应交税金加净利润,或者利润总额加上除所得税外的应交税金。

(二)许可生产的税利计算口径和争议

许可生产操作中涉及的被许可方税金、利润的构成要素:单箱利润=单箱销售收入-单箱销售税金及附加-单箱销售成本-单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单箱税金=单箱应负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许可生产单箱税利计算中弹性是较大的,目前没有一个全行业统一的计算口径,往往是讨价还价的结果。特别是在费用和消费税计算上存在较大争议。

1.费用计算的口径与标准问题的争议

(1)许可生产的卷烟均由许可方进行销售,被许可方为自己品牌发生的销售费用是否应该计算存在争议。

(2)许可生产的卷烟都是生产完毕开票结算,财务风险几乎为零,基本不存在资金占用的问题,财务费用是否应该分摊也是争论的问题。

(3)费用水平双方的差距较大,受规模、装备水平、薪酬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各项费用的单箱水平双方是不可能基本相同的,被许可方的费用水平也是争议的焦点。

(4)期间费用是按销售收入比重分摊还是按单箱分摊也存在争议。因为税利要求的原因,许可生产品牌一般在被许可生产企业属于结构较高的品牌,如果按销售收入分摊很有可能比按平均单箱分摊要计算更高的费用,带来更低的利润,对被许可生产企业更有利。期间费用水平参照上年还是本年水平也是争论的问题。由于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定的,许可方希望采用上年数作为确定标准,而被许可方往往希望采用加工当年的费用水平进行计算。

(5)管理费用中包含了四小税,而税金计算中却并没包含,当然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烟丝抵减消费税的税利计算争议

出于产品质量和核心技术的考虑,一定档次的卷烟产品许可方都希望由自己制成烟丝再销售给加工方,但在经济上对许可方却是不合算的。这与许可生产税利指标计算的口径直接相关。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将外购应税消费品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销售的,可以将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缴纳的消费税给予扣除。被许可方购入的烟丝成本中包含了已缴纳的消费税,按照会计处理的原则,这部分消费税在购入烟丝时,应留待使用时进行扣除,分录为: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贷记“银行存款”。这样产生的利润与购入烟叶自行加工基本是相同的。争议发生在税金的统计是应交税金还是已交税金,被许可方都认为应以已交税金的口径,即应交卷烟带来的消费税扣除烟丝抵减的消费税计算。笔者认为,在进行应交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时的处理应该和税利口径中的税金口径是一样的,均应是卷烟带来的应交消费税。如果一定要在税金统计时扣除,在应交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时也应扣除,结果是利润增加,税金减少,税利合计不变。另外,从资金流来看,被许可方也没有任何损失。但在实际操作中,抵减的烟丝消费税均由许可方弥补,在分摊制造费用时,被许可方其他品牌发生的制丝环节制造费用也分摊到了许可生产品牌中。

(三)许可生产的税利计算建议

建议在计算许可生产单箱税利时,费用以被许可方上一年度经审计的单箱水平计算。成本以当年被许可方的成本为准,各项辅料的单价、消耗在许可方认可的范围内。

三、许可生产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建议

(一)许可生产的税务、会计处理难点

许可生产的税务和会计处理难点都集中在税利差额的补偿上,即许可生产企业将单箱税利的差额作为补偿费支付给被许可企业。许可生产涉及的其他业务都是购销业务,许可方销售原辅材料给被许可方,许可方向被许可方购回卷烟成品(购回与否,视双方协议定)。

究其实质,卷烟许可生产就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即贴牌生产(也叫定牌生产)。贴牌生产中由双方谈判确定产品的交易价格,生产方需要的成本费用之外的利润均要求包含在价格中。卷烟许可生产与其它许可生产行业的不同点就在于价格的确定。由于卷烟实行专卖,卷烟许可方从被许可方回购卷烟的价格(工业企业间的交易价格)与再销售给经销商(卷烟商业企业)的价格都是同一个,即卷烟调拨价格(与卷烟计税价格基本一致)。被许可方提出的税利差补偿无法操作为回购卷烟时的价格。实际操作中也并非所有许可生产都需要许可方将卷烟购回后再售出,如被许可方可落地销售就不用购回。其他商品,贴牌生产产品再售出一般都由委托方负责,贴牌生产产品的交易价格与最终市场零售价格的差额由委托方赚取,当然相应的销售费用由委托方承担。卷烟许可生产的销售不论回购与否,实质上也相同,只是对许可方而言,没有直接获得经济利益,反而在承担了销售费用之外还需要支付被许可方利润的要求(税利差的弥补),不考虑品牌培育、提高市场份额及自身产品结构的好处,单看许可生产税利差的弥补,许可方是亏损的,这就带来许可方所在地的税务部门,对税利差弥补业务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能否抵扣增值税等一系列税务处理的难题。

因为销售原辅材料不能低于许可方自身的成本价,否则税务机关会认为是转移利润,所以需要补偿的金额往往难以在原辅材料的销售中进行弥补。

许可生产不是一种委托加工,补偿费也不能作为加工费处理。按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卷烟许可生产中,许可方是将原料(烟叶、薄片、膨胀烟丝、香精香料)销售给被许可方,辅料(商标、水松纸等包装材料)一般由被许可方按许可方的工艺要求自行购买或向许可方购买,生产出的卷烟属于被许可方的产品,由被许可方自行销售给经销卷烟的商业企业或许可方。由此可见,许可生产产品完全是被许可方的产品,不属于委托加工业务。

税务处理上的困难直接带来了会计处理上的困难,在审计中对会计处理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二)许可生产补偿目前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目前,实务中许可生产补偿多是作为支付加工费处理,由被许可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许可方,许可方抵扣增值税,被许可方计缴增值税。被许可方计缴企业所得税,许可方补偿可在所得税前列支。极少数省份的被许可方还计缴消费税。会计处理中被许可方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许可方作为其他业务支出处理。近期不少许可方所在地的税务部门对于许可方增值税的抵扣及企业所得税前列支提出了异议,带来了许可生产税务及会计处理的变化。现在操作中有的已改为由被许可方开具服务业发票给许可方,许可方作为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增值税不再抵扣,该项支出许可方是否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尚未明确;被许可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交企业所得税,被许可方究竟是否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各地税务机关还没明确。2009年出台了与卷烟消费税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国税函[2009]271号、财税[2009]84号、国税函[2009]41号等),从2009年5月1日起调整了卷烟的消费税计税依据、消费税从价计税税率,随计税价格的变动(调拨价也同时调整),需分段计算许可品牌的单箱税利。由于此次调整是基于批发价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后企业利润降低、税金增加,具体税利合计因政策因素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许可生产品牌自身计税价格的变动情况,对许可生产税利的要求仍按原来的协议执行,只有很少的企业提出要提高税利要求。

(三)许可生产补偿的税务处理建议

1.补偿对被许可方来说,是一种增值税应税项目还是营业税应税项目,或者根本不涉及流转税

关于补偿是否涉及流转税,两种理解各有道理。因为卷烟许可生产的双方不是必然的购销关系,只有在被许可方不愿意自行销售时才会发生回购,即许可方购买被许可方生产出的产品,所以可以理解为不是伴随商品流通发生的,而应是一种拓展品牌的费用。而且在现实中,也很少发生畅销的产品亏损出售情况。

从业务实质看,许可生产是一种贴牌生产,加工出的产品实质仍是由许可方销售。补偿作为流转税应税项目也有道理。如作为流转税应税项目,笔者认为,应作为增值税应税项目,作为一种价外费用处理。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价外费用(实指价外收入)是指销售方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凡随同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当然也存在许可生产方不需要购回卷烟,被许可方可直接销售的情况,这时也应视作一种价外费用,只是该价外费用不是由直接购买方支付。因为实质上税利差的补偿就是价格的构成,只是体现不到价格中。营业税的应税项目中转让无形资产与许可生产中的补偿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增值税的价外费用贴切。由于生产计划仍属于被许可方,许可品牌的产量也属于被许可方,计划指标这项无形资产并未实质转移。与转让无形资产相关的解释应该是提供了自己的指标,生产他人的品牌的权利。由于在实务中被许可方所在的各地税务机关均将许可生产的补偿业务视为增值税应税项目,作为增值税应税项目也更容易被接受,由被许可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许可企业。

2.补偿费对许可方是否可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笔者认为,许可方的补偿费用作为价外费用,是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因为对方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且在对方税务机关计缴了增值税,购买方即被许可方应该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对许可方来说,在进行销售时,只能按照专卖规定的调拨价进行销售;对许可方当地税务机关来说,会带来进项大于销项的情况。

3.许可企业合理的补偿费能否在所得税前列支

被许可方已就补偿收入计缴了企业所得税。许可方合理的补偿费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有关的、合理的支出进行了解释,有关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这笔补偿究竟是不是和许可企业取得收入直接相关,并且符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常规?许可生产的品牌结构一般都低于许可方自身的品牌结构,否则许可方会在经济上视为不合算而停止许可生产。许可生产的一大目的就是提升许可方自身的税利,所发生的补偿与自身取得高的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也是符合专卖体制下的烟草生产经营常规的。笔者认为,应该在许可方的所得税前列支。参照2001年关于调剂指标相关税务处理的文件精神(财[2001]146号),无论流转税作为哪种税务处理,为避免重复征税,许可方支付的补偿应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72号)明确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许可生产中的补偿如果被税务部门认定为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将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笔者认为,许可生产补偿不在这个范畴内。

4.被许可方是否应就取得的补偿计缴消费税

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卷烟从价定率的计税价格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国税函[2001]955号文规定,联营企业必须按照税务机关已公示的消费税计税调拨价格计缴消费税。同时消费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的“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如将补偿费作为增值税应税项目,税务部门要求被许可方就收到的补偿部分交纳消费税是成立的。因为回购卷烟是免交消费税的,这部分消费税在许可方即便是回购产品的情况下也无法抵扣。同时对被许可方经济上很不合算,只是对于卷烟产品是以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卷烟计税价征收消费税的,就这部分补偿也可以不征收消费税。

5.烟丝是否作为应税项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今后能修改消费税暂行条例,只将进出口烟丝作为消费税应税项目,在国内买卖的烟丝不计缴消费税或将许可生产中使用的烟丝视为连续加工,不需计缴消费税。烟丝由于独特的配方,指向明确的品牌,烟丝是无法单独作为产品供消费者使用的,这点与酒类不同,从税理上看,可以不列为消费税应税项目。在目前的工业企业中,只有许可生产和出口才出现烟丝销售。烟草行业的专卖管理完全可以对烟丝的销售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为做到计税简便,也可以将许可生产中使用的烟丝视为连续加工不需计缴消费税。

(四)许可生产补偿的会计处理建议

只要税务问题解决,会计处理就相应简单,只需对应税务处理进行会计处理,如补偿业务视为增值税应税项目,被许可企业将补偿作为主营业务收入核算,许可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如补偿业务视为营业税应税项目,被许可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许可企业作为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如补偿业务不视为流转税应税项目,被许可企业将补偿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许可企业作为销售费用或其他业务支出核算,由于不一定有对应的回购业务发生,许可方不一定会发生其他业务支出,而且补偿的实质是为了推广自身的品牌,所以许可企业将其作为销售费用核算更为恰当。

品牌价值能给企业带来远大于制造价值的高附加值。许可生产作为做强、做大品牌和企业的重要手段,起到了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效益的作用。当许可品牌的单箱税利低于许可方的平均单箱税利时,许可生产对提升许可方自身效益有很大帮助。许可生产同时有利于许可方更多地关注于产品研发、市场服务等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方面。许可生产存在质量、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风险,但更大的风险是许可生产资源的丧失。卷烟是一个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商品,被许可生产企业通过许可生产积累资金,规范管理,提高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培育自身品牌,实现从OEM到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原始品牌制造商)的转变。许可生产有利于整合烟草系统的资源,合理利用现有产能,最终促进品牌和企业的整合,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更集中的几个大烟草集团出现奠定基础。

只要卷烟计划指标的管理办法不变,财税体制不变,卷烟许可生产还将长期存在,并在烟草行业的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卷烟许可生产的税务及会计处理进行规范,有利于卷烟工业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也有利于卷烟工业企业各项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建议尽快明确卷烟许可生产的税务处理办法,以利于卷烟许可生产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大卫.A.艾克,爱里克・乔瑟米赛勒.品牌领导[M].新华出版社,2001.

[2] 汪世贵,李保江.“烟草行业”强者趋弱“的制度性梗阻――从烟草税收及相关财政政策角度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3] 吕忠信,李保江.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的背景透析及战略思路[R].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报告,2001(5).

卷烟消费税篇4

论文关键词:贵州卷烟,税收负担率,重税控烟,贡献率

一、我国烟草行业的税收制度。

(一)、烟草业涉及的税种较多。

我国的烟草业通常是指烟草种植业、烟草制品业、烟草制品批发业。也就是说,烟草业涉及三大产业。目前,我国烟草业涉及的税收包括烟叶税、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其他各税种。其中,烟叶税、消费税是对烟草业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两个税种。

烟叶税是农业税里惟一现存的税种。2006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4号)公布施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购烟叶的单位为烟叶税的纳税人。烟叶税实行比例税率,税率为20%,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1994年1月1日起,国家把对卷烟征收的产品税改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烟类产品的消费税采用从价计征办法,1994年确定的消费税税目为甲级卷烟、乙级卷烟、雪茄烟和烟丝,税率分别为45%、40%、40%和30%,其中甲级卷烟暂减按40%征税。1995年7月1日起,卷烟消费税税率调整为:甲级卷烟(含进口卷烟)50%,乙级卷烟40%,丙级卷烟和雪茄烟25%,进口卷烟50%。2001年6月起,甲级卷烟、乙级卷烟、雪茄烟和烟丝的税率调整为45%、30%、25%和30%,同时对所有类别的卷烟实行从量计征,税率为每箱150元。2009年5月1日起,甲级卷烟、乙级卷烟、雪茄烟的税率分别调整为56%、36%和36%,与此同时,原来的甲乙类香烟划分标准也进行了调整,原来50元的分界线上浮至70元,即每标准条(200支)调拨价格在7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含70元)的卷烟为甲类卷烟,低于此价格的为乙类卷烟。此次政策调整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卷烟批发环节加征了一道从价税,税率为5%。

按照我国的分税制体制,烟草行业所创造的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共享。其中,增值税收入是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企业所得税实行增量分成,由中央和地方分享;消费税属于中央税,地方无权分享。

(二)、烟草业税收收入较多。

就近些年来说,烟草业甚至是国内最大的单一税源。从全国层面来看,2006年,根据《中国税务年鉴(2007)》的有关数据整理,全国烟草业的税收收入为2234.15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05%。从省级政府层面来看,2006年,云南烟草业的税收收入为390.91亿元,占该省全部税收收入的48.81%:湖南烟草业的税收收入为208.97亿元,占该省全部税收收入的28.94%;贵州烟草业的税收收入为86.36亿元,占该省全部税收收入的22.96%。

另外,烟草业税收在其涉及的各个产业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国税务年鉴(2007)》的数据测算,2006年,烟草制品业税收收入为1819.46亿元,占制造业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2.29%,是制造业最大的税源;烟草制品批发业税收收入为373.25亿元,占批发和零售业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46%,是批发和零售业最大的税源。

二、贵州省烟草行业主要税种负担率分析。

(一)、增值税。

按照我国现行税法,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额,并实行税额抵扣制度的一种流转税。国家税务总局测算行业增值税税负的指标为:

行业增值税税负=行业实缴增值税额/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100%

作为普通研究人员,笔者无法获得行业计征增值税销售额的准确数据,无法复制上述计算方法。但从规律性的角度考虑,产品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因此,笔者设计的增值税负担率如下:

增值税负担率=本年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收入×100%

表1贵州工业企业与贵州省烟草加工业增值税负担率比较单位%

贵州省全部工业增值税负担率

贵州省烟草加工业增值税负担率

负担率差异

2001

8.51

9.42

0.91

2002

6.4

9.81

3.41

2003

5.88

8.31

2.43

2006

6.02

11.18

5.16

2007

5.83

11.43

卷烟消费税篇5

消费税的新一轮改革已经酝酿很长时间。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本轮改革原本计划在2013年底推出,后因故延宕。据透露,消费税改革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改革将于2014年初施行。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论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税改部分首先谈到的就是消费税改革。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现行消费税制度存在征收范围较窄、课税环节单一且靠前、税基偏小、税率结构欠合理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消费税制待完善

从收入规模来看,消费税是中国目前的第四大税种。根据财政部此前的《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2012年国内消费税收入7875.58亿元,收入规模仅少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占税收总收入的7.8%。

中国的消费税,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尽管这项1994年为弥补税制改革造成的财政收入缺口而开征的消费税,其主要目的在于筹集财政收入,但开征同时也考虑到了此一税种的调控功能。其后将近20年时间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逐渐扩展到11类应税消费品。

2006年中国曾对消费税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强化了税收调节的节能环保功能,并增加了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征税。该次调整,不仅增加了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两个税目,而且对部分产品的消费税税率进行细分,主要体现在乘用车按排气量大小实行五档税率。与此同时还增加了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高档消费品税目,并将一些大众消费品如护肤护发品剔除出征税范围。

2008年,汽车消费税再次调整,乘用车按排气量大小分设七档税率,最低税率与最高税率之间的差额扩大到39个百分点。2009年,燃油费改税开始实行,七种应税成品油的平均税率增加了7倍左右。当年还调整了烟草产品的计税价格,提高了消费税税率。

从收入情况看,1994年中国消费税收入只有492亿元,而后以年均约16%的增速增长,逐渐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税种。

不少人提醒,现行消费税制度与其消费调节功能的实现,还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是征税范围上缺位与越位并存。部分高消费、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并未纳入征税范围,比如铅蓄电池、农药、化肥、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污染大、治理成本高的产品没有征税。然而同时,部分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品仍在征税,比如普通化妆品和中低端白酒等。

消费税税率还存在一定结构性问题。部分高消费、高污染、高耗能的产品税率较低,而一些必需品税率较高。如游艇、高尔夫球等高端消费品的税率仅为10%,高档手表税率20%,化妆品却征收30%的消费税。

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和价内税的计征方式,也影响了其调节作用的发挥。除金银首饰和钻石及钻石饰品之外,消费税的纳税行为都发生在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或终端消费环节,这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无法体会到征税对自身的影响。同时中国消费税采用价内税的计征方式,税额包含在应税对象价格之内,消费税税金并未在商品标价或购买发票上标注,消费者对于被征收的税收根本不知情。 征税对象扩围

前述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接下来的消费税改革,财政部已经做好方案。改革本来计划在今年底前启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并未推行,预计将于2014年初推出。

预计消费税改革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扩大征收范围,将电池等产品纳入;第二步是将高档住宿业和高档娱乐业等纳入征税范围;第三步是调整征收环节,部分产品的征收环节从生产环节改至批发和零售环节。

楼继伟在前述《人民日报》文章中表示,消费税改革的重点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以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等纳入征税范围;调整征收环节,弱化政府对生产环节税收的依赖,促进解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调整部分税目税率,进一步有效发挥消费税的调节作用。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财政部财科所税收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孙钢表示,关于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财政部此前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

原来所说的扩大范围,是指对水资源、森林和湿地等进行征税,促进资源的适度合理开发。然而实际上企业负担能力较弱,对这些资源征税的条件目前还不具备。孙钢表示,是否应该纳入电池产品,目前也存有一定争议。征税可能引起电池涨价,而现在电池已经是手机和相机中的必用消费品。

前述知情人士解释,将高档住宿和高档娱乐业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是为弥补营改增带来的税收收入缺口。从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改革率先在上海开展试点,随后渐次扩大到北京、江苏、安徽、福建等9个省份。今年8月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其他22个省份,新增试点企业74万户,全国新老试点加起来,2013年企业将因此减轻税负1200亿元。

孙钢表示,目前消费税的征税对象只是实物商品,如果纳入酒店和娱乐业就相当于把应税行为也纳入征税范围,消费品的概念也将进一步扩大。他认为对这些行为征税的难度并不算大,高档消费场所的盈利空间本来就很大,缴税只是减少一小部分利润。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低档摩托车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消费品,不应该再缴纳消费税。对此孙钢表示,尽管消费税政策调整由财政部门主导,但也要征询其他部门的意见,对于交通部门来说,摩托车难于管理,不宜发展得过多过快,因此将摩托车从征税范围内剔除出来的可能性不大。

关于消费税的征税环节,目前也存有不同看法。孙钢表示,消费税目前是中央税,由国税部门负责征收。从征税成本看,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成本最低,也最容易控制。如果作为或部分作为地方税,那么将其放在销售环节征收比较合理;但如果并不作为地方税,放到销售环节征收就是舍近求远,因为销售的环节越多,税款跑冒滴漏的可能性越大,地税部门从事这种细碎的征管较为擅长,而非国税部门所长。

由此,征收环节的调整与消费税将来到底是作为地方税还是中央税或者共享税有很大关系,如果目前作为中央税的大前提不变,征收环节暂时轻易也不会变。孙钢认为,如果说一定要弥补地税的减收缺口,其实可以将消费税改为共享税,仍由目前的国税部门来征收,征收环节也有可能不改动。 卷烟增税争议

消费税中有一个重要征税对象是卷烟,是否应该对其加税以起到寓禁于征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有较大争议。

卷烟消费税自开征以来,经历了多次大的调整。1994年,各类卷烟按出厂价统一计征40%的消费税;1998年7月1日,卷烟消费税税率调整为三档,一类烟50%,二三类烟40%,四五类烟25%;2001年6月1日起,实行从量与从价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即按量每5万支卷烟计征150元的定额税,从价计征从过去的三档调整为二档,即每条调拨价为50元以上的税率为45%,50元以下的税率为30%;2009年,又将甲类卷烟税率调整为56%,乙类卷烟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36%,雪茄烟的消费税税率调整为36%。其中,每条价格70元(含)以上的为甲类卷烟,其余为乙类卷烟。

孙钢认为,提高烟草消费税将造成两极分化。很多吸高档烟的人并不买烟,因此对价格不敏感;中低档烟如果涨价,中低收入者就会降低抽烟档次,抽买得起的价格更低的烟。也就是说,卷烟涨价并不必然减少吸烟,提高消费税不一定能发挥寓禁于征的目的。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郑榕,多年来一直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合作研究税收控烟问题,她对《财经》记者表示,不管从控烟角度还是从财政收入角度,接下来增加卷烟消费税的可能性都很大。

郑榕说,从税收作用点和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高价烟购买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弹性不大,尤其很多属于公款消费,加税应该主要作用于低价烟,尤其应该增加从量税,比如每包烟加1块钱。目前卷烟的从量税非常低,每包烟只有6分钱。从量税可以实现低价烟多加价,而且很容易预测出增加多少收入,管理比较简单。

她表示,控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指望三五年内就出现明显效果。给低价烟加税就是要把吸烟的门槛提高,比如纽约目前就没有10美元以下的烟,小孩子和穷苦人轻易不会去吸烟。国内将来的趋势也是减少低价烟。实际情况也是如此,2008年云南省烟草调拨计划中两三块钱以下的五类烟有二三十种,到2010年只剩下两三种。从全国来看,目前五类烟的市场份额不到10%。

显然,烟草经营者和生产者不希望低价烟提价太多,否则会影响其“培养”潜在吸烟人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消费税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增加财政收入,与消费者“税痛”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显著。目前财政收入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有关部门就需要找一些增税的办法,由于消费税确实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反对的声音较小,所以增加消费税的改革比较容易推出。而且消费税制度目前只是暂行条例,修改条文也简单易行。

卷烟消费税篇6

烟草行业的“国家利益”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乃至世界,烟草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其对吸食者和环境的副作用,一直是各国限制发展的消费品。烟草能存在的理由,笔者认为仅有两点:一是市场确有大量需求,但短期无法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替代品;二是各国政府以限制消费为理由,对其课以重税增加政府收入。在中国,由于烟草所产生的税利占全部财政收入比例近8%,中国各级政府对第二点理由的关注就更加迫切,所以烟草产业实行了严格的专卖专营管理体制,烟草企业的国有资本占有率近乎百分之百。

中国烟草产业在中国素有“政府钱袋”之称。自1983年建立专卖管理体制以来,20多年一共为国家财政贡献了约12000亿元的利税;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国烟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从工商分离、工业企业重组到百牌号战略等,整个行业已连续5年高速发展;从2000年为中国财政贡献1050亿元到2004年的2100亿元,短短五年,利税翻了一番,市场批发销售收入也从2000亿元猛增到3550亿元。从以上对烟草作用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烟草行业所谓“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国家财政贡献的税收和利润。

“国家利益至上”还是“行业利益至上”

由于在现有的财政体制和烟草消费税制的作用下,烟草国家专卖管理体制已演变成省市专卖、县区专卖,这也是严重阻碍国内烟草企业无法壮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前提,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基础则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国有资本占有率近乎百分之百的中国烟草企业,至少在当前管理体制下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经过多年的运营,虽然中国烟草企业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也引入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上,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企业管理仍以权治而非法治为主。烟草行业近年来也进行了工商分离、工业企业重组等一系列体制内的改革,但这种行政主导型的改革措施,并不能实现中国烟草行业组建能够与世界烟草巨头在国家取消烟草产业准入后,在国内国际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的中国烟草航母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更难实现中国烟草行业提出的“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在当前烟草行业可以贡献国内其他行业暂时无法替代的巨额税收和利润,国家在对涉及烟草行业经营和管理体制改革时,总是顾虑重重,特别是对放开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多种经济成分的烟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关系中国烟草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更是迟迟不敢进行,中央政府的顾虑重点就是唯恐流失烟草为国家产生的高额财政收入。对于中央政府的这种顾虑,笔者认为,这只是当前烟草行业内部抵制烟草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借口罢了,虽然烟草行业对外宣称无特殊的行业利益且国家利益至上,但当前烟草行业是否心口一致呢?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分析,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烟草行业一直以来总是以能为国家提供巨额财政收入作为保持本行业当前管理和经营体制的最重要理由,并不断地对中央和各级政府扩大和加深这方面的影响。每年在国家统计局上年度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烟草行业也向社会公布本行业为国家实现的利税总额。比如:2005年2月,国家统计局的2004年中国国民经济统计公告中指出,全年国家共实现各种税收2571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同期,国家烟草总局也向社会公布2004年烟草行业共实现税利2100亿元。看到以上的数据,一般的理解为烟草行业为国家财政贡献了2100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8.17%。这种理解既是烟草行业长期对外宣传的一种自然理解,也是各级政府官员和公众肯定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轻重的一个重要砝码。

对于上面的理解,让我们先弄清一些概念:税收是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是没有疑问的,但实现的利润是否算是对国家的财政贡献呢?在财政部公布的年度国家财政总收入中,我们没有发现国有企业利润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项目,如果牵强地讲,税收算是国家财政的直接收入,那国有企业利润则是一种间接收入,由于政府并不能支配这种收入,这种间接收入则更是一种企业利益和行业利益的体现。经过上面的分类,让我们看看(表1、表2)。

通过表1、表2显示的数据,重新计算烟草行业在04年对国家财政总贡献的份额,则由8.17%变成6.04%,其中直接贡献仅为5.16%,间接贡献则高达9.31%。从以上的计算来看,烟草行业对国家财政贡献的份额并没达到外界认为和其对外宣称的贡献度。比较2003、2004两年的烟草对财政的贡献度(见表3),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烟草企业对国家财政的直接贡献度也在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呈逐步下滑趋势,且下降比例较为明显,但间接贡献增长较大,只能说明其对国家财政贡献下降的同时,行业利益却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也充分说明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实际地位正在不断下降。作为高税利的行业,不可否认,烟草行业仍是为国家实现税收最多的行业之一,但其为国家上缴税款增长的速度,已远远落在其行业收益增长速度之后了。

自2003年,作为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烟草流通领域全国大市场的一个关键步骤,烟草行业内部进行了工商分离的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确实促进了国内流通大市场的建立,但其对国家税收和卷烟消费市场的长期负面影响则不可忽视。以03、04年烟草工商企业数据为例。(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04年工商分离一年后,与2003年相比,烟草行业在实现214亿元增量税收的同时,取得了276亿元的增量利润,也反映出行业获得的利益已大大超过其对国家财政的直接贡献,特别是商业企业,在取得占总增量64%的利润177亿元,仅贡献占总增量14.4%的税收31亿元。

作为一个高税赋的行业,烟草企业是如何达到仅交纳较少的税款,而取得超额的利润的呢?这要从烟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不同的纳税方式谈起。烟草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中,最主要交纳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其中消费税更是税中之重,约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应缴税款总额的70%。当前对烟草应纳消费税的计算采用从量和从价双重征收,即:工业企业每生产一标箱(250条)卷烟,将从量交纳150元固定消费税,然后在按向商业企业销售的出厂价(二级调拨价)从价再征一次消费税。从价征税的税率有两档:第一档是每标箱(250条)二级调拨价(不含增值税)在12500元(50元/条)以下卷烟按35%的税率计算;第二档是每标箱(250条)二级调拨价(不含增值税)在12500元(50元/条)以上(包括12500元)卷烟按45%的税率计算。

而烟草商业的主交税种仅两项:增值税和城建税,其中增值税约占商业企业流通环节应缴税收总额的90%,而增值税作为一种价外税,其征收的基数仅为商业企业向外批发的价格(三级批发价)与工业企业出厂价(二级调拨价)之间的差价,税率为17%。打个比方:工业企业如果卖给商业企业一条58.5元(含增值税,不含增值税为50元/条)的卷烟,商业企业以81.9元/条(含增值税,不含增值税为70元/条)向市场批发,工业企业需交纳包括23.1元消费税在内的29.7元(以04年工业企业税负比例计算)生产经营环节的税额,而商业企业仅交纳包括3.4元增值税在内的3.64元流通环节的税额。在这笔业务中,工业企业获得了约7.2元(以04年工业企业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商业企业则取得10.86元(以2004年商业企业利润总额/商业企业增值额计算)的利润。

也正是存在两档消费税率和烟草工商企业税负的差异,造成大量牌号卷烟商业批发价格(三级批发价)在100元/条(含增值税)左右(市场高档卷烟主销价位)的卷烟,工业企业的定价(二级调拨价)低于58.5元/条(含增值税),以规避工业环节45%的这档消费税率;而商业企业则通过行政手段,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并不断提高商业批发价格(三级批发价),或用隐性的卷烟结构调整手段强行引导市场消费高差价率的卷烟;且这种势头正愈演愈烈。这也映射出烟草行业在对国家税法的执行上,以工商分离的形式,进行行业内的关联交易,联手掠夺消费市场,积聚高额利润,将应上缴国家财政的税款,转移为企业或行业的利益。

国家利益为什么没有至上

再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烟草行业的效益。反映效益的最佳指标是费用成本率,以2004年为例,2004年是中国烟草全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也是行业效益最好的一年,全行业在国内市场共实现卷烟商业批发销售收入(含税)3680亿元,销售卷烟3755万标准箱,为政府贡献1406亿元(不包括所得税)税收和686亿元行业利润,工商企业成本费用消耗1505亿元,行业成本费用率为47.8%,税收负担率(不包括所得税)38.2%;而中国烟草商业企业流通费用率竟高达8%,远远高于世界先进流通企业的平均费用率3%的水平。同期,菲莫公司在世界卷烟市场共实现卷烟销售570亿美元,销售卷烟1893万标准箱,税收负担率(不包括所得税)达60%,成本费用率为22.5%;日本烟草公司税收负担率达(不包括所得税)62.2%,成本费用率为22.2%;英美烟草税收负担率更是高(不包括所得税)达80%,而成本费用率竟不到13%;中国烟草企业的平均税收负担率(不包括所得税)比菲莫公司低22个百分点,比日本烟草公司低24个百分点,更比英美烟草公司低42个百分点;而平均成本费用率高出菲莫公司、日本烟草公司25个百分点,高出英美烟草公司35个百分点。

进一步分析中国烟草的利润分配格局发现,烟草专卖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烟草所谓的“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平均来说,中国烟草的利润分配格局为:国家税收平均占40%多一点,生产企业平均获得的份额为10%,而零售企业获得的份额也平均为10%,而烟草商业企业则获得近40%的份额。对照国外的利润分配格局来看,国家税收占70%,而零售企业则能获得15%的份额,生产企业可以获得10%的份额,而烟草流通环节则一般占5%左右。下面从四个方面讲讲烟草专卖垄断为什么限制、阻断了中国烟草的“国家利益”:

一是政府直接获得的税收比例与国外没有实行烟草专卖垄断的国家相比,差了接近一半!这非常直接地体现了“国家利益”的“至下”。

二是由于现阶段烟草零售户的利润比率非常低,他们为了获得利润不得不走两条路径,即非专卖渠道进烟和销售假烟。当然,毫无疑问,零售户的低利润,严重限制了零售户的扩大和发展,限制了销售网络的铺设。一旦烟草放开,可以料定的是,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资本利润走,而中国辛辛苦苦所做的“销售网络”将立即化为他人嫁衣。

三是由于中国烟草生产企业的利润分配比例过低,使得烟草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资本更新等都会面临巨大的问题,当然,国家完全可以采取国家投资的方式,但这又进入了国家投资低效率的黑洞。

很显然的是,中国烟草企业的低规模和低成长或者简单合并的假高成长,使得中国烟草企业始终处于企业经营的初级阶段――产品经营。而外资烟草已经度过了产品经营、品牌经营,现在已经到了资本经营,并有望在有限的年度内,达到“标准经营”的高级阶段了。

事实上,一旦企业进入品牌经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得到提升;而一旦进入资本经营,则企业利润空间将获得无限量的放大。但中国烟草企业还只是初步涉入品牌经营阶段,而且还差得很远。

四是烟草专卖局与商业企业的合二为一,不仅使得专卖垄断获得的扭曲利润格局侵占了上、下游的获利可能性与发展机会,而且还将在本部门内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强化在社会中的寄生性,并极大地阻碍烟草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何真正实现国家利益至上

自2000年以来,中国烟草行业进行了关停并转、工商分离、工业重组、百牌号战略等一系列体制内的“有限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使整个行业连续5年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至今,已使工业生产企业从146家压缩至57家,产品由上千牌号减至二百多,部分牌号卷烟在全国市场内得到了有限的流通,形成像白沙、红梅、红河等产销量超百万箱的品牌卷烟。然而,随着WTO和WHO的FCTC(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步步紧逼,“有限改革”彰显出越来越多的缺陷。特别地,在当前以计划管理为纲的中国烟草工业企业,在专卖体制的保护下,对外没有市场竞争压力,对内没有生存之忧;虽然工业企业从146家压缩到57家,但并没有破产或关闭,仍保持原有的生产计划和规模、原有的人员机构甚至管理模式,仅是取消了原企业的法人资格而已,企业数量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减少。

如何突破体制内“有限改革”的局限,真正实现烟草行业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呢?很显然,放开烟草流通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烟草发展和改革的最终出路。而当前主要是解决如何将行业利益:高额的垄断利润(对国家的间接贡献),特别是烟草商业企业产生的,转变为国家利益(对国家的直接贡献):税收!在此,笔者提出分两步走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第一步,在市场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压缩烟草商业企业过高的毛利率。以04年为例,在不改变商业企业批发收入(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限定商业企业毛利率为当年实际的一半9.2%,也就是工业企业的出厂价(二级调拨价)平均上调约11.3%,商业企业将会实现285亿元毛利(不含增值税)和55亿元税收,比原来少获得285亿元的利润和55亿元的税收;这少获得利润和税收将全部转为工业企业的净增量收入,按照前文工业企业的平均税负43.4%计算,工业企业将多交约148亿元的税收,这还没考虑因出厂价提高,部分牌号消费税率从35%调至45%所产生的增量税收的因素。通过转移商业企业毛利,可以向国家多交至少93亿元的税收。这不仅加大了烟草行业对国家财政的直接贡献,即使开放国内卷烟流通市场,也能有效地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而且这还有助于在有效降低烟草商业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的同时,对商业企业跨地区重组,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第二步,打破地区封锁。在烟草专卖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烟草商业企业的专营权,有限开放卷烟流通环节,实行牌照管理。向国有卷烟工业企业发放流通牌照,同时适度引入民营企业进入卷烟流通领域,让中国的烟草企业在国内统一市场的充分竞争中切实得到锻炼并壮大起来。只有经过这种跳出行业利益视角,放弃部门既得利益的真的改革,才能实现国家利益至上的崇高目标,才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烟草企业,才能形成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赢的格局。

卷烟消费税篇7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7.7%,吸烟者总数为3.16亿,比2010年反而增加了1500万,全国卷烟产量比2010年反而增加了3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烟民达500万人,其中中国有120万人,到2025年,预计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将增长一倍以上,吸烟给烟民个人带来的是疾病和死亡,给国家带来的就是一笔越来越沉重的医疗负担。

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近年来,我国肺癌的死亡率每年以4.5%的速度上升,肺癌患者95%以上有10到20年的抽烟史。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杨功焕说:“现在患肺癌的人是前二十年的吸烟流行带来的影响,所以今天这个吸烟水平那是对应着未来二十年的吸烟的死亡率。”

在“健康中国”大的战略规划下,戒除烟害势在必行,而控烟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撒手锏便是提高烟税。

中国烟税仍有上调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郑榕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提高烟草税率和价格对于控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在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成本效应的控烟措施是提高烟草的税收和价格。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烟草价格每提高10%,放弃吸烟的成年烟民增加3.7%,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增加9.3%,而这一数字在发展中国家则要翻一番。

而且,提高烟草税价不仅可有效降低烟草消费并减少相关医疗开支,还可以为政府累积大笔税收,用于其他重点工作。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都开始了这样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我国,2015年5月,财政部宣布调整卷烟消费税,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即计价征收)税率由5%提高至11%,同时对每支烟加征0.005元人民币从量税(即计量征收)。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通知,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批发价格均上调6%。

今年5月,正是提高烟草税率一周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提税分析,中国烟草价格有所上涨,烟草消费总量有所下降。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卫生经济学荣休教授胡德伟对于控烟的研究已有20余年了,他一直在密切关注去年中国烟草“顺税提价”措施以及呈现的效果观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自去年5月8日宣布提税和采取其他多项控烟政策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期间中国的卷烟总销量与前年同期(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相比减少了3.3%。”但他同时也表示,2015年的提税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卷烟在中国仍然是非常廉价的商品,如不进一步开展常规提税,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先前取得的成绩很容易就消失了。

郑榕告诉记者,2015年的税价调整后,平均每包烟的税负由51%增加到55%,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14年提出建议,各国烟草税应占零售价的70%以上,控烟才会更为有效。与此指导性目标相比,中国烟草仍有税负调整空间。

资料显示,2015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11436亿元,同比增加919亿元,同比增长8.73%;上缴财政总额10950亿元,同比增加1840亿元,同比增长20.2%。在各地控烟条例出台的情况下,烟草行业的税利仍有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可见提升烟草税是能够达到“双赢”局面的,而提升烟草税率后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用于何处,则成了问题的关键。

烟草提税应专款专用

“税收政策是政府引导消费、解决公共卫生健康的有效手段,但在控烟方面,单纯加税是不够的,需要把增加的烟税用于改善医疗、健康及提供其他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上,这才会事半功倍。”杨功焕直言不讳。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也建议,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烟草税收专款专用制度。将一部分提高的卷烟税收用途予以明确界定,包括用于补助烟农转产,从卷烟工业转到其他行业的职工再培训,支付与民生相关的医疗、社保、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

“可是,烟草专项税虽然在国际上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是在我国推进起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郑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对此都很无奈。据了解,财政部方面是希望烟草提税后,将所得的税利由中央财政统筹支出。

郑榕向记者解释说:“我们现行的18种税里面,只有一个教育费附加是专款专用的。但是教育费附加专款专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它被用于各地方教育性事业。问题随之而来,因为我国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经济发达地区税基比较大,教育费附加比较多,那么它用于这些地方的教育事业的经费就很充足;而贫困落后地区则完全相反,教育事业方面经费捉襟见肘,这恰恰不符合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原则。正是有这样不是很成功的专款专用经验,使得我们在烟税专款专用的推动上变得比较困难。”

但郑榕同时也指出,毕竟烟草税和教育费附加是非常不同的,烟草提税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如果只是其中一部分用于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是能够解决很大问题的。姜垣也希望烟草税专款专用制度能够尽快建立,“我们目前控烟经费实在太少了,如果能建立专项税制度,就能保证控烟经费的持续投入。”

人社部今年公布的2015年社保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支出增长速度的趋势得到扭转,不过,仍有6个地区的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一直以来,“医保穿底”的消息经常被媒体报道,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医疗费用支出的一路增长,医保基金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可持续性压力。如果能够将部分烟草税利用于医保基金,将是符合百姓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福祉性工作。

从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姜垣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大型的烟草入户问卷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336个区、县,这是一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共计完成82769份调查问卷。目前,这项调查的结果还没有公布,姜垣向记者介绍到一些现有的数据,对于“增加的税收用于补助医疗保险和控烟”,民众所持有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其中吸烟者有86.9%的人对此持肯定态度,非吸烟者中更是有93%的人认同这样的举措。“这个调查数据是非常令人震撼且具有说服力的。”姜垣希望民众的呼声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政策制定。

姜垣表示,很多研究机构都对于吸烟的税收与吸烟造成的各种疾病所带来的医疗成本进行过测算,事实证明它的成本和税收基本持平,甚至高于税收。世界卫生组织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国政府当年的烟草税是若干亿美元,那么20年后,这个政府将不得不用当年所征收的烟草税的2.8倍来支付因吸烟带来的健康危害,而且不包括由吸烟造成的其他损失的费用。因此建立烟草税收专款专用制度是非常合理与必要的。

卷烟消费税篇8

[关键词]布局合理化;内涵;标准;零售点

[中图分类号]G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27-02

随着我国逐步兑现加入WTO时关于烟草的七项承诺,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推进卷烟零售点布局的合理化,作为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的核心环节,对于构建我国烟草行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烟草行业对卷烟零售点布局的认识尚待深入,厘清卷烟零售点布局合理化的内涵和标准是其中的首要问题。

1卷烟零售点布局合理化的内涵

卷烟零售点是烟草行业的零售终端和品牌载体,卷烟零售点布局本质上是一个商业网点布局问题。因此,卷烟零售点的布局首先要遵循商业网点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如区域统筹的原则、动态平衡的原则、成本效益的原则等。但卷烟零售点的布局也有明显的特殊性,烟草行业作为我国一个法定的垄断行业,其目标、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不同于一般行业。综合考虑卷烟零售点布局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认为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总量合理。市场规模受到人口、经济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在某一具体的区域内总体市场规模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市场规模下,零售点之间的竞争是一种“零和博弈”游戏,相邻网点之间的收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过于密集的零售点必然导致零售点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不法行为。因此,在制订卷烟零售点布局规划时,首先应该根据影响区域市场规模的相关因素制订区域内卷烟零售点的总量规划,在卷烟零售许可证发放环节进行合理的总量控制。《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发改委51号令)》第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制订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合理规划时,应当根据辖区内的人口数量、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等因素,在举行听证会后确定零售点的合理布局。”

第二,空间分布合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城市化和城区区域的功能化,市场出现了向少数区域集中的趋势,购买强度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在卷烟零售点布局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消费能力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划分区域类别,分别设置卷烟零售点布局的标准。在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区域可以根据空间距离设置卷烟零售点布局的标准;在人口稀疏、需求乏力的区域可以根据消费者数量设置卷烟零售点布局的标准。

第三,业态结构合理。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零售业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杂货店、百货店、便利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等业态纷纷出现,不同的零售业态在形式和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在卷烟零售专卖许可证的发放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合理选择零售业态,从而更好地适应区域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消费习惯。

2卷烟零售点布局合理化的标准

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烟草行业牵涉多方行为主体的利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方行为主体的认同和支持。与烟草行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国家、零售户、消费者、批发商和社会公众等,卷烟零售点的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各方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为国家谋求财政收入,为消费者谋求效用,为零售户谋求利润,为特殊群体谋求福祉,为行业发展谋求动力。这些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分歧,因此在卷烟零售点布局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平衡各方利益,谋求相关方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检验卷烟零售点布局是否合理,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客观标准。

第一,卷烟零售点的布局,应该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烟草制品是我国消费税主要的征税对象,与烟草制品相关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卷烟零售点布局应该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非法销售,有利于防止偷税漏税,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标准的度量指标可以设定为烟草专卖局的“上缴利税”,“上缴利税”是指烟草专卖局向国家交纳的“利润”和“税金”,其中“利润”是指公司净利润中向国家上缴的部分,“税金”是指公司向国家缴纳(包括代扣代缴)的各项税款总额。

第二,卷烟零售点的布局,应该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消费者利益至上”是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不断提升客户价值,让消费者满意是整个烟草行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合理的卷烟零售点布局,应该有利于方便顾客购买,有利于降低顾客的消费成本,有利于保证烟草消费品的质量。

该标准的度量指标可以设定为“消费者满意度”。在具体实践中,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应该成为烟草专卖局一项常规性的工作。科学地设计“消费者满意度”指标是满意度调查最关键的问题。作为一个综合评价问题,“消费者满意度”指标应该包括“价格”、“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价格”是指良好的零售点布局应该通过控制分销成本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便捷性”是指良好的零售点布局应该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靠性”是指良好的零售点布局应该通过压缩假冒伪劣产品的分销空间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正规商品。

第三,卷烟零售点的布局,应该有利于保障和提高零售户的效益。零售终端的忠诚度主要来自利益的刺激,零售户的利润主要受到其商圈的影响。商圈是指零售点分销的势力范围,即零售点的生存空间,在同一区域新增零售点,会压缩原有零售点的生存空间。

该标准的度量指标可以设定为“零售点的年人均净利润”。鉴于零售点的规模和赢利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合理的零售点布局应该保证“零售点的年人均净利润”应该高于当地“人均年收入”的2倍以上。在这里,零售点的人数是指与其销售规模相匹配的员工数量,在零售点净利润的核算过程中,零售点的毛利润由单位产品的进销差价和销售数量决定,而具体商品进销差价通常是固定的,因此零售点的效益主要受到商品结构和销售量的影响,除掉进货成本以后,零售点主要的成本还包括房租、人力成本等项目。

第四,卷烟零售点的布局,应该有利于降低烟草专卖公司的物流成本。烟草制品的物流配送成本是烟草专卖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物流配送成本与卷烟零售点的总量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合理的卷烟零售点布局,应该关注网络的覆盖率和总体物流成本。该标准的度量指标可以设定为“平均每箱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费、人工成本和通讯费等项目,其中网点总量和网点分布是物流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

第五,卷烟零售点的布局,应该有利于改善烟草行业的形象。在健康生活理念日趋盛行、控烟运动日益发展的今天,塑造烟草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已经成为保障烟草行业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卷烟零售点是烟草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载体,合理的卷烟零售点布局,应该有利于烟草行业社会形象的塑造和提升。该标准的度量指标可以设定为“不良事件”,该指标的性质为否定指标,以零分为基准,根据“不良事件”的等级评定扣减分数,不良事件可以分为“一般事件”、“重要事件”和“重大事件”三个等级,并根据综合评价的要求设定不同等级的扣减分值。

3推进卷烟零售点布局合理化的对策

3.1根据内涵,科学规划卷烟零售点布局

第一,科学设计卷烟零售点布局规划的内容和框架。从内容上看,布局规划应该包括卷烟零售点区域总量合理、空间分布合理、业态结构合理等内容,从框架上看,布局规划应该包括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存量调整计划和增量调整计划等。

第二,充分调研。规划前期,烟草专卖局要进行系统地、充分地调研。切实掌握有关区域经济、消费者、零售点、烟草行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切实掌握影响卷烟零售点区域总量、空间分布、业态结构的相关因素的数据。

第三,制订布局规划。组织专家团队,在充分分析卷烟零售点布局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模型,基于相关数据设定卷烟零售点的区域总量、空间分布和业态结构,形成规划草案。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各相关方的意见,根据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 最终确定区域卷烟零售点布局规划。

3.2根据的标准,动态优化卷烟零售点布局

第一,构建卷烟零售点评价模型。根据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的标准,构建系统、科学的卷烟零售点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者、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内容组成。其中评价指标包括国家、消费者、零售户、烟草专卖局、烟草行业等相关各方利益的指标。

第二,确定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根据评价模型对卷烟零售点各个时期的现状进行评价,然后对比评价结果与规划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从而确定卷烟零售点的优化方向和优化策略。

第三,运用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动态优化。在准入机制方面,烟草专卖局要严把发放新证关,规范许可证的发放流程、严格执行卷烟零售点布局的标准,坚决杜绝“人情证”。在淘汰机制方法,加大执法力度,整顿不符合经营资格的零售户,对符合停业、注销条件的零售户分步骤清理,动态优化。

参考文献:

[1]廖翼,周发明.中国烟草及烟草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3):25-33.

[2]李晓鹄.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7(1):53-69.

[4]夏春玉.零售业态变迁理论及其新发展[J].当地经济科学,2002,24(4):70-77.

上一篇:汽车消费税范文 下一篇:消费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