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投资范文

时间:2023-09-22 05:36:24

不动产投资

不动产投资篇1

为规范保险资金的用途,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国务院和保监会都对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1995年,我国第一部《保险法》颁布实施,该法下禁止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2002年对《保险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仍未提及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事实上保险资金仍禁止投资不动产。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允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2006年3月6日《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但对投资范围做了明确界定,主要包括通讯、交通、能源、环境保护、市政等部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关投资比例也做了明确限定。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首次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领域,这是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一次扩展,这也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能力的进步和保险监管逐渐理性的重要标志。2010年9月《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不动产投资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求投资主体是保险公司。二是规范了投资标的的范围,保险资金只能投资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股权;创业期的风险投资基金,高污染、高耗能等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技术含量较低、现金回报较差的企业股权、商业住宅等不能涉及,并且不能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投资设立房地产企业;三是规范了投资方式,既可以直接投资也可以间接投资;可以直接投资不动产和企业股权。四是加强了风险控制机制。2012年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一方面放松了部分限制另一方面加强了风险控制要求。国家逐步放开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从2006允许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到2012年允许间接投资不动产,六年的时间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逐渐扩大,尤其是在不动产投资方面。

二、保险资金运用发展

保险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13年我国保费收入已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保费规模已跃居全球第四位,并且与第三位十分接近。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10家,保险公司14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8家,其他公司3家。与保险业快速发展相伴的是保险资金积累量的不断增长,2007年到2013年,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以及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连续快速增长,从27000亿增长到76900亿,增长2.85倍,这部分资源如果不充分加以利用将是个巨大的浪费。相比保险资产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快速稳步增长,投资收益差强人意。保险资金运用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001年到2003年受限于投资渠道狭窄并且又受到降息的影响,保险资金的收益率持续走低。2003年以后,为了缓解这种局面,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逐步被放宽,政策也不断完善,在这之后收益率随之走高。2004-2007年投资收益率持续上升了一段,并且由于股票市场的繁荣2007年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12.17%的历史高位。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保险资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收益率下跌至1.91%。2009年在保险公司投资结构的调整下,投资收益率又有所提升,恢复至6.41%。但在这之后到2012年,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收益率一直下降,2012年只有3.39%,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2014年中国股市走牛给保险投资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资金运用收益率率达到6.3%,是2010到2014五年来最高收益。保险业务利润和保险资产投资管理收益是保险业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并且提高保险资金管理利用效率对提高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是意义重大的。然而相对国外发达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而言我国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偏低,发达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我国仅为30%-40%。发达保险市场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涉及股票、债券、房地产、抵押或担保贷款等;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限制多,法定投资渠道窄,这些都限制了保险资金运用发展。

三、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

目前大多保险集团仍然依靠保险业务收入产生的利润,而投资收益较低。保险资金涉入不动产领域为我国保险行业完善资产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分析国外发达的保险市场,发现经济波动、法律监管、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等多种因素对保险资金在房地产的配置受有较大影响,并且各国差异较大。在美国保险资金可用于不动产投资的比例较低仅为1%到4%,英国的比例较高,在4%至8%的范围;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的投资比例限制在3%至9%之间。比例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其制度监管要求有关,美国对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不动产有严格的监管并且在投资方式和投资方面也有严格的限制,要求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不高于10%。英国则较为宽松,并没有明确规定投资的范围和比例。此外,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比例还会受到行业景气度和经济波动影响。一般来说,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期,各国保险资金都会加大不动产的配置;而在萧条期,则主动降低房地产投资比例。例如美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过快发展后、特别受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目前仍处于低迷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促使美国主要的保险公司降低房地产的资产配置。而亚洲作为新兴的经济体,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带动更多的机构资金涌入,保险公司不动产配置比例的加大正是上述因素驱动的结果。我国保险资金用于不动产投资,起步晚增长快。2010年放开不动产投资政策后,投资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保险资金用于不动产投资的资金为33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为0.59%;2013年增长为689亿元,占比为0.90%。

四、我国四大险企投资房地产情况

我国四大上市保险企业2014年投资性房地产金额为269亿元,较2013年微降3%。虽然投资额有所下降,但是涉房子公司数量却翻了一倍,由16家增至32家。四大上市保险公司有三家略微缩减了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但涉房子公司数大幅增加,可见在战略上仍是计划在不动产投资领域加大力度的。并且从报表中看尽管压缩了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但在地产股权投资上却增加了投资。还需注意到的一点是,2014四大上市险企在投资性房地产金额的减少与保监会的在2014年出台的监管政策有很大关系。2014年6月保监会下发《关于清理规范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已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2014年3月31日账面余额为基准,不得再确认新的评估增值。并且采用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改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房地产投资的金额确认,使得账面上用于房地产投资的金额减少。

五、建议

保险公司经营性质是负债经营,这决定了保险资金的运用安全第一,收益第二。因此为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控制风险很重要,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都有比较严格的比例限制。但是也有较少数的国家没有限制投资房地产的比例,比如英国。从美国来看,随着经济发展保险资金的运用日益成熟,这种比例限制是逐渐递减的,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范围、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比例都是在逐渐放松的。比如美国对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限制也是一个不断放松的过程。但是在经历重大挫折之后往往又会限制投资,比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因房地产泡沫引发的次贷危机致使其调整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事实上,近十几年很多发达保险市场上的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比例是有所下降的。究其原因,是发达的保险市场往往也意味着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有种类丰富的金融工具,并且相对不动产收益更高,流动性更好好,比如股票和债券。不动产的投资回报周期更长,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因此不动产的投资需求减少了。以财险为主的保险公司相对寿险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为了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健性,有时会降低不动产的投资比例。借鉴发达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的投资历程可以猜想,在我国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的初期,各家公司必将表现出较大的热情,但是在政策、经济的不断调整、波动下会逐渐趋于理性。不动产投资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的新渠道,很好的平衡了股票、债券等风险高的特点,对于保险公司的稳健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建议逐渐放开保险投资范围,加强对国外投资经验的研究,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投资不动产的风险管控。

不动产投资篇2

    交通银行最新在上海的《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当期中国小康家庭的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较上期略微上升1个百分点至101,时隔18个月再度站上景气区间。同时,流动资产投资意愿则持续下滑。

    报告认为,在此影响下,小康家庭购房信心有所回升,表现在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逐步趋稳;同时恰逢传统楼市旺季“金九银十”,季节性因素也对本次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的上升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受降准、降息、首付款比例降低等一系列利好的促进,拥有多套房的小康家庭认为目前投资不动产的时机比未来更为适合,他们对现在的购房意愿明显提高。

    不过,另一方面,当期的小康家庭的流动资产投资意愿指数下滑了11个百分点。报告认为,一方面,央行出台一系列稳增长、释放流动性政策,资金利率下降带动一系列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收益下跌;另一方面,自6月股市下挫以来,股指处在震荡区间,股市收益率下降。

不动产投资篇3

(一)房地产市场结构特征

房地产是兼具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双重特点的复合型行业,其产业关联度高,资源消耗大,与各生产要素市场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房地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为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和社会稳定提供基础条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点之一。中国房地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着直接拉动和关联带动的双重效应。

(二)房地产开发主体类型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渐成熟,房地产开发商作为行业主体得到了快速成长,开发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截至2010年1月,全国共有一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572个,其中拥有良好信誉和优秀业绩的部分企业可能成为未来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合作伙伴。

第一类是承担政府发展任务的开发企业。根据政府出台的规划与产业政策导向,对城市某区域进行集中开发。

第二类是大型国有企业下设的开发企业。在土地市场化以前,因国家工业战略发展需要,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划拨等方式获得大量土地。

第三类是以万科、金地、富力为代表的独立开发企业。这些房地产企业自主进入市场,按照现代企业经营模式,通过市场竞争性渠道成长为一定规模的市场主体。

第四类是项目型开发公司。房地产公司采用项目型组织结构,每个项目与公司组织脱离,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三)房地产市场融资结构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需求量巨大。自19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但自有资金不足,融资结构仍具有明显的依赖银行贷款特征,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定金及预收款。

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银行作为间接投资主体不参与投资决策,这将成为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领域的重要契机之一。

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可选领域

(一)土地使用权

保险资金在土地使用权、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中的运作可以提高流动性,保证保险资金的有效回收,同时保险不动产投资商作为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市场投机行为。土地市场上存在竞争性的大型投资商,可以在市场低迷时购置大量土地,以达到平滑市场落差的目的,其作用类似股市里的平准基金。在平滑不动产市场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领域被认为是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的重点领域,但目前中国商业地产发展总体上不够健康,市场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商业地产处于城市核心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价值无法得到完全开发。商业地产会是保险资金考虑的投资范畴,但整个商业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并不是很高,租售比较低,短期内也不会大幅提高,保险资金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大量持有商业物业。

(三)工业地产

目前,工业用地资金投入成本要小于竞争激烈的商业地产行业领域。因此,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保险资金对工业地产的投资也是主要方向之一,包括从工业地产的初级阶段(土地一级开发)、土地二级流转(投资土地使用权)到后续的开发建设以及持有经营等。

目前,中国工业地产主要有3种发展模式:“建厂”模式,开发商兴建厂房并对外出租,扮演着“房东”的角色;“创园”模式,开发商兴建成片区域的工业地产;“造城”模式,以建设工业新城为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针对上述工业地产发展模式,保险资金对物流和工业地产的投资可以借鉴以下思路:(1)选择比较成熟的工业区域进行投资。(2)选择规模较大、能够获得稳定回报率的项目。(3)选择产业转型或旧的工业及产业园区改造项目。

(四)不动产基金和证券化产品

不动产投资作为一个产品,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收益,典型的方式包括不动产投资债权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股权计划,二者类似基金的概念。保险资金根据保险产品及由产品结构决定的保险负债的特点,来确定投资于信托、基金等方式上的比例。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监管部门对创新的问题比较谨慎,但金融创新是拓宽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多元化渠道所必需的。

三、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对保险公司自身的影响

(一)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分散投资

与国外相比,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还比较单一。截至2011年6月末,保险资金配置情况为银行存款占31%,债券50.2%,证券投资基金6.8%,股票(股权)9.8%,其他投资只占2.2%。

除了固息产品之外,大部分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都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涨跌,波动幅度较大。数据显示,从2004-2006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87%、3.6%和5.8%,在2007年达到10.9%的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迅速回落,投资收益率只有9.1%,2009年则为6.41%,2010年为4.42%,2011年为3.60%,2012为3.39%与资本市场的表现基本契合。而不动产投资,不论是直接持有还是通过金融工具(如REiTS)投资不动产,都可以使原有资产组合因资产种类和数目的增加而获得分散投资在降低非系统风险方面的好处,以减少对资本市场的依存度。

(二)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对抗通胀的能力

在高通胀环境下,不动产投资是对冲通胀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保险企业的资产组合中大约80%的保险资金配置在固息产品上。由于保险资金还不能通过购买与通胀挂钩的产品(如Tips)、买卖黄金和投资大宗商品(如石油)等三种传统手段来对冲通胀。

(三)有助于提高投资收益

一方面,在低通胀的环境下,不动产投资可以作为固息产品的一种替代工具。提高投资收益率。以商业地产投资为例,如果不考虑房价本身变化。现在国内一线城市中商业地产的租金收益率大概在5%-7%之间,它的收益率就要比大多数固息产品好。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保监会规定的房地产项目,特别是廉租房、养老实体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既能得到国家的支持,风险相对比较小,又能获得可观的收益,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四)有助于改善保险资产错配风险

保险企业通过投资房地产,不仅可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险资产的优化配置。从目前来看,保险企 业在总体上还缺乏与其负债相匹配的资产,可以匹配长期负债的资产主要为金融机构的长期金融债券,但这类金融债券的规模有限且流动性不高,因此,长期性负债就有了资产匹配多元化的要求。

四、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需把握最佳进入时机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日渐成熟的过程中,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领域不仅要选择投资模式,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也要注重投资领域和时机的选择。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低市场化的特点,并不是保险资金投资的最理想对象。而一些具有稳定资金收益和高附加值的项目目前又受到政策的局限,约束了保险资金的介入。

注释:

①数据来源:新浪财经官方网站,基金频道,股票频道.

参考文献:

[1]卢桂芳.浅析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财政研究,2010(7).

[2]周淑芬.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前景分析[J].北方经济,2010(2).

[3]杨明生.保险资金运用新规的历史跨越[J].保险研究,2011(06).

[4]丁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J].河北金融,2010(03).

[5]凌秀丽.海外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经验借鉴[J].中国金融,2010(03).

不动产投资篇4

近年来新成立的中小寿险公司已经逐渐走出传统寿险公司的发展路径,通过银保渠道快速做大保费规模、投资收益驱动利润增长等方式,将盈利周期从七八年缩短至五年,甚至更短。

成立仅三年的珠江人寿也宣告盈利,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珠江人寿营业收入25.9亿元,实现净利润0.42亿元。其中,投资收益24.4亿元,全口径的总资产投资收益率为9.77%。

单从年报数据来看,珠江人寿保费收入仅为1.18亿元,营收过多依赖投资收益,即使当前比较激进的寿险公司也会在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上做些平衡,对于珠江人寿来讲,是否有些“不务正业”?

对此,珠江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15年公司保费收入并非很少,规模保费高达211亿元,只是按照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计入利润表的保费收入只有1.18亿元,其余计入保户储金及投资款(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

三年扭亏为盈

成立于2012年12月,总部坐落在广州的珠江人寿,在2013年第一个完整报表年中亏损2.22亿元,到2014年亏损扩大至3.49亿元,而2015年已经扭亏为盈0.42亿元。

寿险行业的普遍规律是前期投入较大,盈利需七到八年才能逐渐体现。对于珠江人寿成立三年即实现扭亏为盈的局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珠江人寿积极探索新型保险公司经营模式,选择合适的产品和销售渠道,运用创新的销售模式,并坚持精细化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取得的成果。

“业绩在第三年实现拐点的直接原因是投资收益的增长及成本的摊薄。”上述人士表示,公司通过快速提升资产规模并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率。珠江人寿2015年投资规模突破300亿元,投资收益达到24.4亿元。

对于年报中投资收益占营收超过94%的质疑,珠江人寿也向《投资者报》给出了回应,公司2015年实现规模保费收入211亿元,同比4014年的101亿元增长超过一倍,在69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23位。正是充足的保费收入作为支撑,才能获得24.4亿元的投资收益。

此外,从珠江人寿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方面可看出,去年公司在债券、股权等方面新增金融投资118亿元,加上新增2.68亿元的股权投资、48亿元的信托计划,去年仅金融资产合计投资超过168亿元。

预计传统保费占比超40%

和大型寿险不同,当前中小寿险基本上采取以高额回报的万能险、分红险等理财性质保险产品吸引客户,再进行投资赚取利润,珠江人寿也不例外。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行业短期理财型保险规模保费在6500亿元左右,占人身险总体规模的27%,有险企占比甚至在90%以上。

今年3月份,保监会下发叫停“短期高息”理财险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开发和销售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一年(不含一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

对此,珠江人寿方面表示,公司将按原定的经营模式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价值转型,持续降低中短存续期万能产品的保费占比,大力发展传统业务、期缴业务,同时降低负债端成本,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我们将中短存续期万能险业务销售目标做了调整为200亿元,较去年对应业务210亿元的保费收入有所降低。”该珠江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4月,公司传统险保费收入占比约47%,预计今年传统险保费收入占比将保持在40%以上。

记者在珠江人寿官网了解到,其目前在售的万能险年利率5.05%到7.40%之间,仍然保持较高收益。在当前债市风险增大、二级市场波动以及政策的限定之下,能否按照预期收益兑现回报同样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对此,珠江人寿方面表示,2015年公司财务收益率10.06%,目前取得的投资业绩足以覆盖给予客户较好的回报以及公司的运营成本。

投资方向与大股东特点有关

和其他中小险企去年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不同,珠江人寿的投资重点并不在资本市场,而是侧重房地产、基建等实体经济,这与其大股东背景不无关系。

据悉,珠江人寿超过5%表决权的股东就有5家,分别是广东珠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韩建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而这些股东多数从事或者投资房地产等实体领域。

对于依托股东方的资源开展业务,珠江人寿方面表示,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投资团队仍在搭建、投资渠道尚未打开,为支持珠江人寿的发展,股东方为珠江人寿推荐了一些收益稳定、质量优良的不动产类项目。

“随着投资能力的提升,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多元化资产配置体系,在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产品、固定收益类资产、流动性资产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充分降低系统性风险,不动产类资产投资占总投资规模的比例不到三成。”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有市场人士担心房地产、基建等领域面临产能过剩,未来投资收益未必能够保障。

不动产投资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流动资产 投资结构

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都属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一)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变化

固定资产的投资主体分为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其中民间投资是指个体私营业主投资、集体经济投资和股份制经济投资。政府投资是指国有经济主体的投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主体已经从国有经济转变成了非国有经济主体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的投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股份制经济的投资比例大幅上升,这也整体拉动了民间投资的比例。

(二)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变化

通过我国当前的统计分类得知,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国内贷款、自筹费用和其他来源等几个方面。企业自筹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很大一部分,并且比重还在逐年增加。外资投资部分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占的比重很小,并且比重逐年下降,但利用外资的绝对数量仍在增长。再次,国内贷款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国内贷款所占得比重仍然大大超出了国家预算的贷款比重,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主体通过市场化融资的整体比重在提高,最后,国家预算内资金是政府参与投资的主要工具,此资金所占比重可以衡量资本化市场的程度。

(三)固定资产资金投向的变化

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向,按管理渠道分主要有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差距在不断加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

这几年来,投资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固定资产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第二第三产业,另外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也正高速增长。

(五)固定资产投资空间分布的变化

从投资空间分布来说,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最低,西部局中,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速度最快。固定资产投资的这种区域性变动趋势,有利于投资的均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说明调控措施产生效果。因为如果从土地可开发利用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来说土地更为紧张,对土地的需求也更大,对土地的调控反过来影响到对投资的调控,且效果很明显。

二、无形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投资主体的变化。无形资产的投资主体变化与固定资产的投资主体变化很相似,民间企业投资的增幅逐渐的赶超国有企业的投资增幅。

资金来源的变化。无形资产的来源主要以政府的购买为主,单位自创为辅,生产企业主要是自主研发或与科研单位共同开发。但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投资不断加大,政府投资逐渐退居次席。

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投资产业结构方面,无形资产以前一直不受重视,尤其是第三产业链中无形资产投资甚微,只在品牌宣传上有点投资,自创专利过少,购买专利也少,随着这几年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的投资越来越受到重视,投资增长很快。

投资空间分布的变化。从投资空间分布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由我国的发达城市逐步向沿海城市扩散,并有向内部城市发展的迹象。

三、流动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投资主体的变化

流动资产的投资主体变化与固定资产的投资变化情况相似,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虽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在下降,流动资产投资的主体正由国有经济体向非国有经济体转移。

(二)资金来源的变化

流动资产资金来源由原先的流动负债逐步向长期来源发展。

(三)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第三产业越来越受重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伴随着流动资产投资也慢慢向第三产业转移。

(四)投资空间分布的变化

流动资产的投资空间分布变化跟无形资产投资分布变化相似,随着中国经济由沿海向内陆不断发展,流动资产的投资也不断向内陆转移,对内陆城市的投资不断加大。

四、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流动资产的构成主体有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等。在我国的流动资产中,应收款项和存货的比重较大。但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她们占比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愈弱,并且资金的占用量也越大,造成资金不能有效利用,从而造成浪费,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市场供求现状进行考察,盲目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当资产投入使用时,可能会因为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失误或者销路不畅,使得固定资产被闲置,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损失,另外,被闲置的这部分资产的维护反过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非经营性资产在固定资产中所占比重过大。

(三)无形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大,而高技术含量的无形资产占比重却很少,致使我国无形资产的技术水准偏低。尽管我国对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比以前已经大为进步,但是无形资产的潜力仍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无形资产的功效也没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总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流动资产在总产资中所占比例过大,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流动资产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越高,但另一方面流动资过多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的资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太小,因为过少的固定资产会在企业中超负荷运转,大大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维护费用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从而难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偏低,作为影响现代企业竞争了重要因素,虽然企业已经重视无形资产,但总体而言,无形资产在我国企业中的比重偏低。

五、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一)措施

1.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适当增加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并努力提高其周转速度。如果企业留存太多的货币资金,会极大地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应当在保持适当流动性的基础上,控制货币资金的数量,合理规划总资产中流动资产的比重,并应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

2.固定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在固定资产投产前,应先进行可行性评估,结合自身特点考察外部环境,对项目需要的固定资产数目进行预先估计。另外,考虑到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经营性资产,因此应注重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比重。

3.无形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除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外购途径来提高无形资产的整体知识水平,提高企业收益。另外,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发挥其内在功效,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控制资产负债率,充分发挥企业筹融资能力,能较好利用筹融资工具进行筹融资,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各项资产利用效率,防止资产闲置和亏损,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收益。

4、总资产结构的优化措施。企业需要加快流动资产的循环,并结合固定资产,整体上对流动资产进行配置,提高企业的使用效率,改善财务业绩。相对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若想扩大企业规模,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提高无形资产比例。

(二)建议

第一,调整投资主体结构,做到各投资主体间的合理分工,共同发展。要调整投资结构,必须调整全社会的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与范围,并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进而形成更加合理的投资分工与合作的产业体系。第第二,促进投资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首先,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既要关注风险比较原则,又要兼顾成本效益分析的筹资原则,从而使企业能够筹措到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不断促进金融体制改革,争取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最后,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将资金的风险责任引入到投资行为中来,解脱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的错误目标,还其市场化本色。第三,严格把握投资方向,在实施基础设施投资时,我们必须明确投资方向,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同时要不断加大多新技术,新项目的投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永平,祝接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02).

[2]司增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24).

[3]雷辉.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09,(07)..

[4]吉霞.新时期国有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06).

不动产投资篇6

摘要:本文对有关促进民生投资、生产性投资、资产投资和收入性消费、信贷性消费、预期性消费的举措进行分析,评价其实施效果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生投资;生产性投资;资产投资;收入性消费;信贷性消费;预期性消费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这并不是因为投资和消费增速下滑引起,而是因为出口过速下滑引起,而出口的下滑又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从目前情况看,靠出口来解决经济增速下滑实际上已不可能,因而,我们只有启动内需。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虽然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巨大作用,尤其是内需的启动最终要依赖于消费,消费是内需持续增长的基础,但投资与消费相比,有见效快的特点。因此,为防止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实现保增长的目的,首先关注的是投资,也就是要首先启动投资,然后在有效抑制经济增长快速下滑的基础上,有效启动消费,最终全面启动内需。

一、启动投资的举措

投资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民生投资,即公共产品投资,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其投资主体是政府。二是生产性投资,是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其投资主体是企业。三是资产投资,主要是指股票投资和房产投资,其投资主体是公众。民生投资属于公共产品投资,是政府投资,政府可以自行决定,而生产性投资和资产投资则属于企业投资和公众投资,是市场经济的范畴,政府主要起导向作用,而并不能直接命令企业和公众进行投资,因而政府为保经济增长,首先会从扩大民生投资开始。

(一)扩大民生投资

民生投资中的医疗卫生投资主要应向基层投资,建立良好的三级医疗卫生网,使医疗卫生资源能有效配置,解决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文化教育投资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不要再搞太多的综合性大学,要将有利于就业作为教育投资的重要方向。社会保障投资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应逐步覆盖全社会,向中下层公众倾斜,尤其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既要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方向倾斜,也要关注环境投资,包括生态环境修复和工业污染治理,当然更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包括县乡以下的公路网、电网、通讯网的投资及农村的上水系统和下水系统的投资等。

民生投资对启动投资需求、推动GDP上升及保持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对民生投资人们也存在五个方面的担心:第一,在目前如此大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气氛下,会不会产生大量的既没有社会效益也没有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第二,如此大的政府投资,会不会产生大量的权钱交易,腐败问题会不会更加严重。第三,民生投资主要向国有经济倾斜,会不会形成损害民营经济的趋向,从而有损于新体制。第四,民生投资可能会拉动GDP增长速度,但可能无法解决就业问题。第五,民生投资几乎是一刀切,没有顾及不同地区此次金融业危机下所受的影响不同,会不会不利于受损害大的地区的经济复苏。

尤其应看到,民生投资在整个社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仅仅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因而仅靠民生投资很难最终解决好增长问题,尤其是对目前的企业解困和居民个人消费的提高,其作用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应在扩大民生投资的同时,积极启动其它投资。

(二)引导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是对各产业的投资,其投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因而推动这种投资的增长,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目前,生产性投资低迷的原因,在于企业遇到不少困难,这些困难需要政府出手解决:首先,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应进一步放开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购贷款和创业板等要快速推进,以保持流动性更加充足。其次,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在项目审批和各种行政费用的收取上要加快改革,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次,要降低企业的各种负担。包括税赋负担、行政收费负担等,尤其是税收负担。

生产性投资会形成供给,因而在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的条件下,不能盲目地扩大生产性投资。推动生产性投资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要有利于结构调整,投资要向短缺部门倾斜,不能向生产能力过剩的部门投资。二是要有利转变增长方式,不能向高污染和高消耗资源的部门投资,而是要实现节约型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三是要有利于技术创新,使中国经济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四是要有利于促进就业。

按照上述原则,生产性投资应向五个产业倾斜:一是农业。应更加注重对农业基础条件的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抗风险能力既包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包括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因而除向有利于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方面投资外,还要加大对那些有利于农产品深加工和经营产业化的方向投资,以提高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制造企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我国装备制造业过于落后,如,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缆制造的85%、石油化工设备制造的80%、数字机床的70%和医疗卫生设备的95%都全部依赖进口。因此,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当然也不排除发展具有市场基础的产品制造业,不能将发展装备制造业和产品制造业对立起来。三是更加注重对资源类产业的投资。包括能源产业与原材料产业,在重视传统能源和传统原材料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新能源与新材料的投资。四是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包括加大对信息产业和现代生物工程产业的投资,推动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验室经济的投资。五是注重对服务业的投资。包括加大对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和精神产品服务业的投资。

(三)促进资产投资

资产投资是公众投资的重要投资形式。提高人们的财产性收入在收入中的比例的关键问题,是发展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财产性收入不外乎就是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而这两种收入又依赖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因此,启动投资也包括促进资产投资,包括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资本市场投资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需要良好的资本市场制度。我国资本市场之所以出现非理性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投机性很强的市场,而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投资市场。我国的上市公司往往无视投资者的利益,不对投资者分红,因而投资者买股票并不是为分红,其收益只有靠股价的变动,因而只注重股价而不注重分红,其结果是只能投机而不是投资。如果上市公司注重对投资者的分红,那么投资者就必然将分红作为选择股票的准则。而且当股票价格上涨超出其分红预期时,就会停止购买,从而会实现股价的理性变动,使资本市场成为一个投资性市场。正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投资性而充满投机性,所以也为资本市场上的违规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从而使得大的投机者严重扰乱股市秩序,损害正常投资人的利益。因此,促进资本市场投资,关键是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为人们的投资提供一个理性的投资市场。

房地产投资需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房价不能非理性地大起大落。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利润过高,福布斯排行榜几乎每年排在前面的大都是房地产商,制造企业投资者辛辛苦苦几十年的运作,竟然没有房地产商几年的炒作利润高。近几年的腐败案件几乎都与房地产商有关,房地产商成了权钱交易的主角。一些房地产商忽视广大社会群体的利益,使社会对其反感度很高。因此,房地产市场需要规范和改革,形成理性价格,推动人们对房地产的投资。

资产投资最容易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慎重。爆发资产泡沫有许多原因,但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利益相关者无法相互制衡,从而使利益最大化演变成为贪婪。二是信息传递出现了问题,形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资产投资的关键是要防止贪婪和信息不对称,要使整个体制设计能有效阻止贪婪与信息不对称的形成。

二、启动消费的举措

启动投资虽然对启动内需有见效快的功能,但内需启动,最终是要靠启动消费来实现。因为没有消费的支撑,任何投资都不可能持续。有人担心,我们现在启动内需主要是投资拉动需求,如果忽视了启动消费,那么中国的增长方式就会从出口导向型而转向投资拉动型,同样会出问题。因此,在启动投资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消费的启动。一般来说,消费包括三种形式:收入性消费、信贷性消费和预期性消费。启动消费应全方位地启动这三种形式的消费。

(一)推动收入性消费

收入性消费是指人们靠自己的收入而进行的消费。可见,影响收入性消费的关键因素是收入的变动。因此,要推动收入性消费的增加,就必须提高人们的收入。提高人们的收入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如,可通过减税、退税和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方式,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能有效提高。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使劳动收入与企业利润的变动能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是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包括提高人们的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四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如,通过城乡一体化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城乡一体化既包括公共产品享受城乡一体化,也包括城乡经济体制一体化。五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收入,为这些地区的居民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

(二)推动信贷性消费

信贷性消费是指通过借债来消费。信贷性消费是重要的消费形式,尤其对不动产消费而言,信贷性消费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启动消费的重要内容是启动信贷消费。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因为美国在信贷性消费上出了问题,但这并不标志着信贷性消费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美国银行向那些根本不可能还得起购房贷款的人发放贷款,并且以此来发展所谓的信贷证券化,放任投资银行将没有信用基础的信贷活动泡沫化,从而导致信贷性消费出了问题。信贷性消费包括三种形式:一是信用性信贷,也就是以收入为基础的信贷,凡是有稳定的相当数量收入的人,都可以享受这种信用性信贷。二是抵押性信贷,也就是通过一种具有抵押功能的财产而获得信贷,包括股权抵押、不动产抵押、收藏品抵押等。当然,各种抵押财产要建立在产权清晰和定价正确的基础上。三是担保性信贷,也就是通过相关个人或机构的担保而获得的信贷,如,大学生助学信贷就属于这种担保性信贷,我们应选择良好的担保方的方式来完善这种担保性信贷。

(三)提升预期性消费

人们的消费中有一些是受预期影响的,这些受预期影响的消费就是预期性消费。一般来说,人们的预期越好,预期性消费就越高,人们的预期越差,预期性消费就越低。因此,应通过提高人们的预期,推动预期消费的上升。

预期性消费有赖于预期的提高,而预期的提高,又有赖于人们的信心增强。信心取决于人们的两种感觉:首先是安全感。安全感包括:生活安全,如,自己退休后生活能否保持应有的水平;工作安全,如,自己会不会失业,失业后有无应有的失业保障金,能否再就业;生命安全,如,自己生病后能否享受良好的医疗保障,会不会遇到看病难或看不起病的问题;财产安全,如,自己的财产会不会缩水,存在银行的钱会不会因为银行的破产而损失。上述这些安全,需要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法治制度。因此,要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就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法治制度。其次是增长感。所谓增长感是指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和收入都会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包括:一是整个国家的经济还会增长,如,认为中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的致富欲望和冲动仍然很强烈,因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还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二是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还会上升,如果只有国家经济上升而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不能上升的话,人们的增长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预期就会受影响。因此,应让我国不同地区的人都要有本地经济还会增长的认识,协调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三是自己的个人收入还会增长,因为如果只有国家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增长,而自己收入并不能随着国家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增长而增加,那么人们的增长感仍然很低,预期就会很差。因此,我们要关注各个社会阶层的收入状况,尤其要使低收入者的收入能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所有人的增长感,保证社会预期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预期性消费的提高。

上述三个启动消费的举措,几乎都涉及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甚至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因而是很有难度的。正基于此,有人担心消费能否真正启动起来。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包括财产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当然,也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因为只有不断完善我们的政治体制,消费才能作为人本主义原则而确立,民富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中国能否启动消费,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三、如何评价启动内需的举措

对上述启动内需的举措,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我们这次启动内需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其理由有二:一是理论依据存在问题。他们认为,凯恩斯这套理论根本无用,因而我们这套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启动内需的举措,是不可能见效的。二是实践上有失败的教训。他们以日本启动内需为例,认为1991年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泡沫破灭后,虽然使用了降息、增加货币供应、加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等举措,但最终并没有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型,2003年经济复苏是因为出口状况转好,但出口一旦出问题,就再次进入衰退。

不动产投资篇7

关键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 投资供给

一、引言

许多文章文献已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但很少论及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但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等为投资主体的格局尚未改变,这样的体制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今,又一起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蔓延。如何进行投资驱动三驾马车,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投资,正确引导投资,对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缓解危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1990、1995、1998、2000―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与第三产业产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产值作了描述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省略。

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第三产业产值的基本态势

样本区间为1990、1995、1998、2000―2007年,这11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由1990年的1191.96增加到2007年的72766.67,增加了60倍,第三产业增加了11倍。

(一)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第三产业产值的运行态势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11年中第三产业的均值为51654.15亿元,第三产业固定资产均值为30169.69亿元,其中1990―1995年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由1191.96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6131.88亿元,增加5.14倍,第三产业增加3.4倍,增速较快。从1996―2007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第三产业产值运行态势基本一致,绝对值增幅较大,年增长率保持稳定态势并缓慢上升。这段时间尽管有1998年的南方洪灾和2003年的SARS流感,但第三产业和其固定资产投资并为受到很大影响,反而有所稳定上升。

同时,在二者的对比态势中可看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间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扩大,需维持同样的速度所需固定资产投资业越来越大。我们从中可看到,2000年,第三产业和其同定资产投资间距最大,可知这一年第三产业同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下降,以后缓慢回升并迅速增加。

(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长率与第三产业产值年度增长率对比

从图2可看出,二者增长率基本一致。从1990―1995年,增长率为最高,以后增幅放缓,到1998年达到最低,以后逐步上升在2000年又出现一个高峰值,到2007年7年间增速降低,呈现平稳状态并有所上升。

(三)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从图3和图4中可看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在不断上升,尤其足本世纪以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然而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却在不断下降。除去2000年,第三产业产生一个跳幅,可看出第三产业与其同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基本是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这说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度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

三、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线性同归分析方法来讨论。下面是第三产业与其同定资产投资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相关系数。

从表中可看出二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1统计量值的显著性概率P=0.000<0.05,而且从Spearman相关系数看,二者也王是高度相关的。

下面用如下经济计量模型来对第三产业同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关系作定量分析

第三产业产值:Y=a1+b1FA1+c1……(1)

lnY=a2+b2FAI+c2……(2)

其中(1)和(2)式的a1和a2为常数项,b1和b2为系数,c1和c2为随机扰动项。我们得到(1)的同归结果:

a Predictors:(Constant),固定资产

b Dependent Variable:第三产业

方程(2)的回归结果

从各个表中可看出,上述经济计量模型的各个参数检验值基本符合要求,而且各同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显著。线形型式的计量模型表明,每增加1亿元同定资产投资,增加1.2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而对数行式的计量模型则从弹性的角度做出解释,即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66%第三产业产值。

四、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宏观分析来看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一)投资的供给效应

投资作为供给主要是从投资作为一种物质基础即资本积累的角度进行分析。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指出“要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必须预先积累资金,而资金的积累亦自然导致劳动生产力的改进”即资本作为一种积累为其以后的经济增长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作为供给的第三产业的投资,由于存在滞后期,通常从当年中难以看出其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从其以后几年或以后几期来考察其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据有关资料分析,由于第三产业门类繁多,而每一行业的滞后期又不同,所以特选了有一定代表性的第三产业两个部门――运输邮电业和商业,作为对第三产业投资的效果分析。从中可看出作为供给手段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同样存在这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需求的第三产业投资对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同时也会由于被扩散而被弱化。这是因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引致第三产业内消费品的需求,并且可引致对工业、农业等一二产业内消费品及投资品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服务需求或对第三产业内需求的转化率将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同时,固定资产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服务消费占人们总消费的比重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投资的需求效应

投资需求主要是指由于投资活动而引致的一系列市场需求,萨缪尔森认为“投资是发号施令的因素投资使收入上升或下降”而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的一个创新发现,证明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可发挥数倍于自己即乘数的作用,对经济做出贡献。举个简单例子,即100元的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可能是其10倍、20倍、100倍……的经济增长。

五、启示

通过以上描述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同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因此,扩大同定资产投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投资决策。同时,应该看到扩大投资需求也成为一种扩大内需的主要的政策方式,但也应充分重视投资资金的来源、去向、结构和投资安全性等。对市场失灵的调节,政府应该注意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握投资力度,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切实增进国民财富。要不断强化投资前论证、建设中监管增强透明度、竣工后的运营,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二)调整投资产业结构,发挥第三产业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引导人们加强对服务领域的消费,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改革地方政府的考核体制和机制,严格杜绝为建立绩效盲目扩大投资,浪费财力物力。

不动产投资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 产业 机制

一、引言

风险投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金融投资产业——风险投资业,并在世界各国形成迅猛发展的趋势。风险投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是常规产业的数倍,各国都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国家,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方式与路径各不相同。在美国,市场机制与政府支持相配合,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达;而日本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是在日本政府的强制力下推行和完成的,日本政府是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实施者。因此,研究风险投资产业产生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明确其发展机制,对于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成熟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风险投资产业的内涵及其发展

1、风险投资的含义

风险投资是通过向极具增长潜力的未上市新兴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投资,并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在企业创业成功后通过权益资本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又称为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但二者的表述角度略有不同,风险投资从资本的运营活动角度表述,而风险资本是从资本的货币形态描述,两者有共同的本质。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风险投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运作制度。

2、风险投资产业的成长与成熟

风险投资产业的成长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规模扩大、投资结构高度化和投资结构效率提高。这三个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风险投资产业规模的扩大指标具体包括融资规模、投资规模、风险投资机构数目和风险投资基金数目;投资结构高度化是指投资结构不断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演变的过程,实质是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分工的深化,投资结构不断向高度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发展。风险投资结构效率则包括不同组织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比例、受资行业结构合理性、受资地区重点是否明显、受资企业发展阶段结构是否合理等内容。这三个指标揭示了风险投资业的成长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结构演化的内在关联性。同时,以上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风险投资产业规模的扩大是风险投资结构高度化的基础,风险投资结构效率是风险投资产业规模扩大的前提,而投资结构高度化又为风险投资结构效率提供了条件。

风险投资产业的成熟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单纯的风险投资活动的层次和大量的资金并不足以构成一个专业和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一个成熟风险投资市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法律与法规条件、财政条件、文化条件以及中介组织发展等。同时,由于风险投资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的成熟不仅仅是风险投资产业单独的成熟,而是必须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整体发展相联系,特别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相联系。因此,风险投资产业的成熟条件涉及到一国的经济政治、法律法规、社会文化和相关配套机构与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

三、风险投资产业演化发展的规律

在现实研究中,由于各国的初始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尽相同,以及风险投资发展阶段与水平不同,风险投资会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和制度内涵,而且由于人们对风险投资不同的理解与界定,在各国会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思路,从而使得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产业,在各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总的来看,风险投资产业发展演化具有以下规律。

1、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行为,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

从微观的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风险投资主要是包括融资、投资、投资后管理和退出四个主要环节的一种循环运作过程,这一过程都必须依靠市场行为来逐一完成;从宏观角度而言,市场不仅决定了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最终的发展方向,风险投资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还需经受市场机制的考验。

2、政府在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虽然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是市场行为,但是其生存和发展却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从历史经验来看,风险投资业诞生到政府支持前,其生存和发展的步伐一般很缓慢;在政府明确支持后,风险投资业得到长足发展。在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是从创建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着手,包括经济、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

3、市场行为与政府支持在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中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与选择的关系

一方面在风险投资运作的主体市场力量相对微弱的前提下,其发展需要外来力量的扶持,政府通过扶持行为,推动其发展壮大;随着风险投资产业的壮大,市场机制的力量增强,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政府的扶持政策,必须通过市场来检验与筛选,风险投资产业在实践活动中也不断调整和完善,反映了风险投资行业的演化和进步。市场行为与政府支持的动态均衡是风险投资行业最终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

四、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如前分析,在不同的国家,风险投资产业产生与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并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一些条件和因素,却是所有国家在风险投资发展进程中都不可缺少的。那些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着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们可称之为风险投资的动力因素,具体而言也就是那些能够直接推动风险投资活动的根本性的决定力量。作为风险投资的动力因素,涉及到风险投资进程中的客观内在动因。可以说,一国风险投资进程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风险投资动力因素的形成及其强弱程度。

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的基本特征是:长期制约或影响风险投资发展过程的最原本因素,它对风险投资的发动和演进具有决定作用,并规范和决定风险投资发展的形式、速度和方向。根据现有的理论进展和经验分析,推动风险投资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它们与风险投资产业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1、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

任何投资的动力都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是由于投资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存在,风险投资既有可能增值获利,也有可能遭受损失而决定的。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投资,风险投资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有可能获得超额的风险投资收益。传统金融机构一般注重资金投放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再加上贷款利率等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一般不敢承担高风险投资于高科技企业,也难以从中获得相应的高收益。但是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可以实现风险与效益的统一,通过有效地控制风险并分享收益。

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制度变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保证风险与效益的统一。一是通过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选择来组合资源,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道德风险,提高风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其中有限合伙制是风险资本的最佳、最有生命力的组织形式。二是通过严格的项目遴选机制挑选最有潜力和最符合自己投资专长的项目来进行资本投放;通过各种投资策略实现风险的控制与分散。三是通过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来强化风险控制;通过积极的投资后管理机制来实现资金增值的最大化与风险的最小化。四是通过畅通的资金退出机制渠道实现收益分享。只有在承担较高风险后获得相应的高收益,才能真正实现风险与效益的对称统一。完善的风险投资运作通过风险资金的退出增值,使得风险投资机构得以分享高科技企业成功后的高收益,使投资者的资本保值和增值有了可靠保障,也解除了风险投资家的后顾之忧。

所以,仅仅有了高收益的预期还不够,只有从机制上为高收益的预期提供安全保障,才能够吸引资本与人才向风险投资领域流动,风险投资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2、风险投资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那些有判断能力、有信心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领导者,是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生产要素的群体。而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被认为是具有技术性的,能够打破平衡的好主意。因此,从另一种观点看,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思考和行为方式。百森商学院则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在不考虑资源目前是否可得的情况下辨识机会并且利用它,目的是在私人和公共领域内创造财富。

在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无可置疑地扮演着一个发动因素。一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在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过程中,最稀缺的资源是企业家的能力;最紧迫的问题是合理而有效的配置现有资源。只有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阶层充分发挥高超的管理才能,风险资本才能产生其应有的高效益。二是风险投资行业的高风险特别需要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阶层。企业家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应对不完全信息和高交易成本;当市场形成越不完全,就越需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把资本和技术投向最具效率和前途的生产活动中去。三是企业家精神决定着风险投资产业的演化与组织创新。产业是具有相同的组织形式的一系列组织,产业的演化就是特定组织形式的扩散。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阶层既能够通过创造出新的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形式来重新组合现有产业,也可以通过“复制”现有组织形式使产业走向均衡。企业家精神会带来新的组织形式产生,引起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新组织形式的扩散,从而完成产业的发展与成熟的演变过程。

3、科学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原动力。大量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产生了对风险资本的强大需求,风险资本也由此产生发展,并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风险投资企业应运而生并不断演变发展。

从历史渊源来看,风险投资产业产生于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之中。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促进了风险投资的产生。由于技术创新本身的高风险性、高回报性的特点,特别是技术创新活动对资金的客观要求,催生了风险投资这一具有开创性的投资方式的产生。二是创新技术产业成为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的出现,特别是那些能提供巨大消费潜力以及高收益的技术,能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兴旺和扩大高科技产业化,是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随着高科技产品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和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风险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加速扩张。三是风险投资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活动。风险投资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方式,从融资投资方式、组织管理方式、项目评估决策方式到资本市场运作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产生出独特的资源整和、资金配置、激励与约束效应。因此,风险投资具有来源于创新活动的文化血脉。风险投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科学的创新型文化。

风险资本只有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实现资本增值,而高科技产业也只有在风险资本投资的前提下才能迅速产生效益和实现持续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经济增长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教授的经典式定义,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给本国居民提供日益多样化商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提升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风险投资活动的兴衰发展,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的。风险投资活动产生在一国经济长期快速或稳定增长的过程中,受挫于经济增长的波动过程中,世界各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史无不揭示了这一点。从长期来看,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伴相生的关系。

现代经济增长对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现代经济增长为风险投资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基础的环境与条件。首先,现代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仅降低了风险投资的整体风险,还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最基础的发展条件——资本的不断积累与持续供应;其次,现代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导致持续的技术创新,在国民产出量持续上升的过程中会出现持续的对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巨大需求,从而促进风险投资的产生;最后,现代经济增长带来的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调整和创新,为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才培养与制度支持。因此,整体经济环境无论在短期和长期都对风险投资有着最大的影响。二是现代经济增长为风险投资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涌现诸多投资机会,这不仅为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由于这种变化的长期存在,并且处于长期上升的趋势,就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得风险投资不仅能够在微观层次顺利完成风险资本循环的整个过程,也可以使得风险投资产业在宏观层次顺利完成组织结构的创新扩散和产业形态的变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风险投资业是现代经济增长本身的产物,并最终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当风险投资与新的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真正形成时,风险投资业作为一个产业就真正发展起来了。

五、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市场机制是风险投资行业产生的基础,而政府的扶持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保障,风险投资产业的产生、发展与成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那些对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起着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中,高收益的预期与保障机制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风险投资的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求动力,现代经济增长则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长期动力。

以上研究给予我们以下现实启示。一是要充分协调与发挥市场与政府在风险投资产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发挥政府扶持的保障与支持作用,既要满足市场主体(风险投资者)强烈的制度创新需求,也要实现政府最大限度地获得制度变迁的规模效应,实现制度变迁的效率最大化,路径最优化。二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活动对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极大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能够真正产生风险投资的需求。要加强技术创新活动对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拉动效应,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而且必须建立良好的技术市场机制,前者为风险资本的运作提供丰富的技术产品,后者则使技术创新成为风险投资发展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后盾。三是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促进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关键不仅在于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培育产生企业家群体的文化环境。一个为开创企业提供动机的支持性的文化环境或是激励是最重要的,而且文化背景决定了具有创业潜质的个人的分布状况。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具有创业倾向的频率越高,它所储备的潜在企业家就越多。因此,进行风险投资和创造企业的概率就越高,风险投资产业就越能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于晖: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1(7).

[2] 李建华、刘晓宏、罗雨泽:风险投资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与税收政策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1).

[3] 杨善林、张行宇、李姚矿:制度与创业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5).

[4] 陈德棉、蔡莉:风险投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债券收益率范文 下一篇:消费行为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