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范文

时间:2023-10-03 02:14:01

中药材市场

中药材市场篇1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制药企业在开发越南市场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对开发越南市场过程中,根据越南医药及中药材市场现状,以促进越南药品市场的开发。

【关键词】:越南中药材市场,中国中药企业,开发市场。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xplore the Vietnamese market for Chinese medicines

Chen De Ying Qiu Jia Xu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effect is not ideal.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etnam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rke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tnamese pharmaceutical market.

【Key words】: the Vietnamese market for Chinese medic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terprise, the development market.

1, 市场现状 :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发展中药贸易,具有得相似,都有使用中药的悠久历史;中药材资源相似且互补,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等等,为中越两国中药贸易的顺利进行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中越两国的贸易解冻后逐步发达兴旺,最初是从中药的边境民间贸易开始的。中越贸易如今的繁荣景象,中药贸易功不可没,前景商机无限。越南进口中国中药材及中成药,均按正贸报关,表明中国中药出口在越南国内受到高度的重视,中国中药材及中成药在越南医药市场中具有很大的潜力。现在中国不少中成药生产经营企业为了开拓越南市场,积极组织参加每年3月份由越方举行的国际医药展销会,许多品种得到越南消费者的好评,有的产品已销往越南,获得新的市场。

2, 劣质中药材在越南市场存在的根源:

中国销往越南的上百种中药材,每年的销售量都在4万吨以上,但是,长期以来,中越两国的中药材交易,90%以上都是通过非正规贸易渠道,如边境互市交易、走 私、易货贸易等进入越南市场的,只有极少部分通过正规贸易方式销往越南。据来自越南卫生部药材管理司的资料表明,截止目前,越南进口的上百种原产于中国的 药材中,登记注册的仅有9种,其余大多数的药材是通过走私或其他非正贸形式,以及非法销售渠道进入越南市场。

由于中国销往越南的中药材大多数通过非正常渠道销往越南市场,中越双方管理部门都无法对之进行有效的管 理和监控,仅仅依靠中越两边的中药材经营者的守法经营,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得到根本保障,是很难做到的。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中越两国中药材经营者具有很高 的商业道德和自律能力,出口越南的劣质中药材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刻意经营劣质中药材牟取暴利的不法经营者只是极少部分。然而,正因为这些极少数,就足以 毁掉中国中药材整个行业在越南市场上的盛誉。

再者,中国中药材经营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特别是从事中药材边贸经营的从业者,对于中越两国的政策法规 知之甚少,缺少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也是造成中国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中药材销往越南的又一重要原因。如,最近越南河内市卫生局,对河内市2个最大的药 材市场检查中发现,所有药材均为“三无”产品(即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难辨真伪,这些中药材经营者不同程度地受到越南管理部门的 处罚。在越南,这样的中药材产品,也等同于伪劣产品查处。

3, 越南对劣质中药材的判定标准:

越南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假冒伪劣中药材的鉴定或判定,主要依据中国的相关标准和方法,与中国对假冒伪劣中药材的鉴定标准大都雷同。不尽相同之处,有以下10个方面:

1. 没有在越南注册登记或还没有取得合法销售的中药材品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越南进口的上百种原产于中国的药材中,注册的仅有9种,只占中国在越南市场销售的极小部分,如果中国企业仍然沿用原先的方法销售中药材到越南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前景不容乐观;

2. 产地或来历不明的中药材。这部分药材主要是指通过走私或边贸渠道,或非正规贸易渠道销往越南市场的中药材,占中国目前出口越南市场的绝大部分,只有极少部分的中药材通过正规贸易渠道合法外销至越南市场;

3. “三无” 中药材,即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经营企业,这类中药材主要为经过深加工或中药饮片;

4. 非法加工生产或经不合法的企业加工生产的中药材,这类中药材主要也是经过深加工或中药饮片,主要出自于传统中药材经营者不按规定加工的药材;

5. 质量低劣的中药材,如有效成份含量低,不符合用药要求的中药材;

6. 以假乱真,搀假使假,混入杂物的中药材;

7. 虫蛀、发霉变质、受到污染的中药材;

8. 已经过提取,有效成份很低,或没有药效的中药材;

9.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微生物含量超标的中药材;

10. 属于国际稀有保护品种的中药材。

不难看出,中国中药材的出口,只有在中越两国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4, 中药材出口需以变应变

面对越南中药材市场的变化,作为中药材边贸经营者,要以变应变。

首先,以中药材产品质量为中心,杜绝假劣产品到达越南市场。中药材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该产品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做到假劣产品的杜绝,出口国家所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其次,要逐步抛弃以往的不规范市场操作方式,采取全新的经营观念,把中药材的边贸出口方式慢慢纳入正规贸易的营销渠道上来。比如,与越南相关的药材公司、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彻了解越南政府出台的相关市场操控法规,及时规避风险。

第三,自觉遵守中越两国的法律法规,积极做好与双边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主动,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在合法的条件下做好中药材经营。

面对目前中药材出口所存在的一些不和谐音符,要进一步全面提升中国作为中药材出口大国的形象,将是一个 系统性的工程。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个人,都要树立强烈的产品质量责任意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做好引导与帮扶,制定相关法规予以制约、规范、监 督;企业、个人要加强自律,在市场运作、人员任用、制度规范方面提升管理水平,达到出口产品假劣“零”记录的市场发展的良好格局。

总之,中越中药贸易多年来在中国对越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对越中药出口仅仅停留在边境民间贸易的低水平交易阶段,经营风险大,市场不稳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约束保障机制及方便可信的结算机构。时至今日,没有规范的方式和公正高效的对越中药进出口中介机构,给中国中药扩大出口带来了诸多困难,远远滞后于中国经济及外贸出口发展水平,这也是中国中药产品,特别是中成药出口越南增长缓慢和出口产品品质及档次、科技含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李振民. 中越贸易发展现状与建议[J] 东南亚纵横,2001, 8(10):56-58

[2] 李倩、李嘉.越南医药市场向中国企业招手[J].国际商报,2003,7(4):56-59

[3] 段光辉, 郭志军, 高秀梅, 等. 越南传统医药发展现状[J]天津中医药.2005,22( 4) : 342- 343

中药材市场篇2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

2、昆明市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地址:海埂路239号附近

3、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

地址:东郊路174号

4、昆明德顺堂名贵药材

地址: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2幢42-45号

5、颐德康药材商行

地址:药材市场3幢32-33号

6、万隆药材

地址: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5幢21-22号

7、润昱翔中药材经营部

地址:菊花村中药材专业市场9幢28-29

中药材市场篇3

2.国内药厂总体需求依然不旺。目前,全国药厂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尚不到一半,将有部分药厂被淘汰,被认证合格的和即将认证的企业通过重组、更新改造,已花费了大量资金,多数厂家流动资金偏紧,所以2004年全国药厂对中药材的需求总体依然不旺,仅呈稳步缓慢微升之势。

3.多数药食兼用品种需求增加,走势顺畅。如白芷、山药、桔梗、百合、干姜、枸杞、大茴、小茴、白胡椒、花椒、杏仁、草果、山楂、桂圆肉、陈皮、赤小豆、白扁豆、黑芝麻、木瓜、罗汉果、薏苡仁、莲子、芡实、红枣、薄荷、菊花、金银花、丁香、肉桂、茯苓、银耳、全蝎等。

4.受灾减产减收品种供求偏紧。2003年从夏末至秋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长达数月的阴雨连绵,致使部分根茎类、果实子仁类和全草类药材减产减收,价格上涨。具体品种有半夏、白术、太子参、丹参、黄芩、白芷、桔梗、防风、香附、知母、射干、黑芝麻、芡实、酸枣仁、栀子、车前子、茺蔚子、野菊花、菊花、玉米须、蒲公英、地丁、半枝莲、马齿苋等。

5.补益保健类药材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通过“非典”疫情,人们更多关注增强免疫力,补益类保健品需求旺盛,呈稳步上升之势。如各类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熟地、何首乌、巴戟天、刺五加、覆盆子、金樱子、山萸肉、淫羊藿、肉苁蓉、冬虫夏草、灵芝、鹿茸、黑蚂蚁、海龙、海马、海狗肾、紫河车、蛤蚧、桑螵蛸、阿胶等。

6.野生动植物品种货俏价仍高。许多野生动植物品种因生态环境变化和连年无序大量捕捉、采收,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桔竭。货紧走俏仍呈高价位的有:天然牛黄、猴枣、马宝、熊胆、蟾酥、天龙、海龙、田鸡油、龟板、刺猬皮、斑蝥、红娘、虻虫、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软蜂房、野山参、雪莲花、节菖蒲等。因需求旺盛继续上涨的有:麝香、蝉蜕、桑螵蛸、海马、海狗肾、野生丹参、羌活、白及、秦艽、刺五加、苍术、蒲公英、黄草、石斛、猪苓、冬虫夏草、阿胶等。

7.冷背品种供不应求缺口大。2004年常用大宗品种和较常用的一般品种真正缺口大的不多,仅有半夏、麝香、黑芝麻、马齿苋、水蛭、茯苓、猪苓、桑螵蛸、冬虫夏草、蝉蜕等。而许多用量小的冷背品种因常不被大家注意和重视,经常出现紧缺断挡、有求无供。如红大戟、茺蔚子、蛇蜕、象皮、五谷虫、人指甲、蝼蛄象牙、苦丁香、桔霜、百草霜、墓头回、鬼箭羽、木槿皮、土槿皮、藤黄、藜芦、紫梢花、橘络、落水沉香、高山玉桂、苏合香、安息香、龙涎香、千金子、纯铜绿等。

中药材市场篇4

关键词:基础方案;抗拔措施;基础经济性比较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地块紧邻普宁大道及揭神公路,一层地下室,地上包括28栋建筑,其中地下室范围内包括7栋4层商铺及1栋12层药材交易中心,地下室外分布20栋商铺,商铺总高度14.4m,交易中心总高度58.2m,地下一层设有人防,平时为车库,战时为核6人员掩蔽部。项目总建筑面积193211.01m,地下室建筑面积26626.34m,平面总图见图1。

平面总图 图1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地基及基础设计

2.1 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地勘报告[1],拟建场地处为河流冲积平原地段,场地整体较平缓,场地中部及南侧发育河流,中部河流将场地分为东西两地块,中部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场地,南侧河流由西向东流过场地。场地土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2-1粉质粘土、2-2中粗砂、2-3卵石、2-4砂卵石、2-5粉质粘土、2-6粉质粘土夹碎石块、3砂质粘土层、4-1全风化花岗岩、4-2强风化花岗岩,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及地表河流补给,为松散堆积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且场地中部及场地南侧为河流,河流中地表水与场地内地下水联系紧密,地下水对地下室产生的浮力大,必须考虑抗浮问题。本工程场地正负零约为21.000m,选取建筑地坪(21.000m)作为抗浮设防水位。

2.2基础选型及土层参数

本工程基础形式可采用天然基础及桩基础,天然地基基础形式可为独立基础和筏基,桩基础可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旋挖灌注桩基础、冲钻孔灌注桩基础,抗拔措施可选用抗拔锚杆及抗拔桩。

2.3基础方案比较分析

2.3.1交易中心部分基础选型

可供选择的基础形式有:片筏基础、桩基础以及桩筏基础形式,桩基础形式根据工艺的不同又可选择灌注桩(包括冲钻孔桩基础、旋挖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及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结合地勘报告,基础持力层选为砂卵石层或粉质粘土夹碎石块,不同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片筏基础在本工程中不适用:

1)根据西区天然地基荷载试验报告,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砂卵石层承载力变化幅度大,且远小于地勘报告提供数值,基础承载力难以满足要求;

2) 持力层压缩模量数值较低,基础沉降计算难以满足要求;

3)虽然提高基础承载力及控制基础沉降可通过地基处理来实现,如采用复合地基,但场地大范

围内存在较厚砂卵石层,该层强度较高且强度分布不均,通过打入预制桩及长螺旋灌注桩等挤密桩来提高土体强度较难实现,故复合地基也不适合采用。

桩基础较为适宜本场地,可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及灌注桩基础:

1) 选用直径Φ500-AB型PHC预应力管桩,桩进持力层深度及有效长度不小于6m,有效桩长不小于

12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1500kN;若选用桩径800mm冲钻孔桩基础及旋挖钻孔灌注桩,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2600kN,桩进持力层16m,有效桩长约21m;

2)管桩与灌注桩的总桩长基本相同,虽灌注桩较管桩成桩质量更能保证,但管桩的市场材料价格每米约为灌注桩的四分之一,管桩的经济性优于灌注桩,采用管桩。

2.3.2地下室内多层部分及纯地下室部分基础选型

此部分可选择的基础形式有: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形式、高强预应力管桩、钻孔灌注桩,当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时,抗拔措施可为增加配重或设置抗拔锚杆的形式,不同基础形式分析如下,相关造价比较详见不同基础形式造价比较表:

1)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基础形式具有施工方便且造价较低的优点,采用不同的抗拔措施会影响底板的做法,进而会影响地下室造价,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抗拔措施采用锚杆抗拔,底板顶标高同基础顶平,底板下设80mm厚苯板,此做法优点为施工方便,不需额外开挖及回填,底板仅承受水浮力,虽抗拔锚杆施工工期较长,但可提前施工;

根据造价分析表,高强预应力管桩的基础方案最为经济,设计采用管桩。

2.3.4地下室外多层部分基础选型:

因场地内局部区域持力层砂卵石层埋置深度较深,若采用天然地基的基础形式,开挖回填量较大,综合施工及造价的原因,采用管桩基础。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不同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分析及造价分析,本项目最优基础选型确定为地下室内外部基础形式为管桩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中药材市场篇5

1 电子商务是中药材销售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对于于传统交易模式,线上交易拥有交易面更广、本钱更低、品质更高、风险更小等特色,相符交易双方的需求,提倡交易电子商务化不但可以提高中药材交易效力,防止或者减少中药材在经营企业之间长距离往返周转,降低本钱,还能快速对于中药材价格进行实时监控,调理供需瓜葛,增添市场信息透明度,并进1步增进中药材出产企业建立品牌。

网上交易带来了种种便利,相干部门的有关政策也正着力推动中药材电子商务发展驶入“快车道”。比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信息化建设“1025”计划的通知》中,激励采取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地舆信息等信息技术,增进新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利用。另外,国务院印发的《“1025”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暨施行方案》和二0一三年工信部下发的《电子商务“1025”发展计划》也明确了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首要性。

电子交易平台的树立也为采购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1种中成药常常需要10多种药材,各种原辅料几近都是全国采购,每一样药材都直接与产地对于接其实不现实。因而,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依赖程度也很高。”1些中药出产企业人士认为,通过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厂家可以采购到性价比较高且对于成药质量有保证的药材原辅料,为企业本钱节制提供了条件前提。

2 玉林市中药材销售市场的现况

玉林中药港是全国3大中药材市场之1,是目前国内品种至多的中药材市场。早在八0年代,玉林市火车站周围就呈现了小型的医药市场,良多外埠客商发现玉林人喜欢用药材煲汤,药材的市场需求旺盛,就在火车站左近进行药材交易。一九九八年一二月,玉林建起了当时范围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最先批准的八个部级中药市场之1,也是广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占地面积一七五00平方米,年成交额近一0亿元。当前,市场贸易辐射全国二0多个省市地区,转口远销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是华南地区最先的中药材集散地。二00九年三月,原市场总体搬迁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封锁式中药材交易市场,计划用地一七五亩,投资本钱六.五亿元,总建筑面积二五.五万平方米。整个市场由二七栋大型商业楼组成,既互相独立,又有立体回形走廊互相贯通连接,总共有店铺二六八七间。市场具有最早进装备的中药材检疫检测中心,构成以玉林制药以及中药材市场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化新格局。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尽管范围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1的摊位对于手交易,效力低、本钱高、信息不顺畅,无益于客商业务发展,无益于市场规范管理。二0一0年五月建成南方药都网以及中药材天地网,据笔者了解,现在中药港内的各商家尽管多数都加入了中药材天地网并注册了相干的中药材买卖通账号,然而该网络平台的作用仅停留在为市场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上,真正能应用这1网络平台来实现中药材销售的商家很少。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违景下,建设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以及查询、网上洽谈以及交易、质量检测、商铺信誉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户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发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于1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玉林中药材市场的这1现状是没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发展将遭到很大的制约,跟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逐步消失。

3 玉林市中药材销售电子商务发展的窘境

一.公家缺少电子商务技巧,购物方式陈腐

玉林市属于中小城市,大部份市民以及企业尚无养成应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业流动的习气,买卖方式仍然很传统。市场经营主要是采取传统的摊位定点销售方式,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经意想到网络的首要性,然而良多企业以及药商都不知道要如何应用网络资源,对于中药材市场可使用的新技术、新法子的认识不足,难以跟上知识以及技术的发展步伐。现在尽管已经有部份年青药商会在网上查找药材信息或者使用网络交流信息,然而老1代药商仍是占大多数的。电子商务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是需要大多数药商介入的,如何让老1代药商掌握电子商务技巧是发展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必需解决的问题。

二.药材样品与实货药材1致性问题

天地网药材展现中心的样品是药材经营户向购买者展现药材质量的平台,这些样品可能常年都不会改换,样品的质优不代表交货的质优,2者的1致性没法在现有的交易模式以及管理模式下加以保证。购买者如果仅以样品的好坏来肯定是不是达成交易可能会呈现样品与实际交货药材不1致的现象。

三.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 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甚至中西部众多省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展,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1个途径。但农民种植药材决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人员的直觉信息,因为信息缺少真实性、全面性,从而致使种植的盲目性,影响药材种植的收益以及种植户的踊跃性,给药材种植业带来消极影响。

四.网络贸易人材欠缺

玉林市原本电子商务人材就欠缺,而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刚刚起步,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了解中药材市场的复合型人材更是少之又少。中药材市场交易是传统产业,缺少药材资源信息化的标准,药材特征的判别与交易因人而异。科

学规范化的措施以及法子不多,没法知足药材资源信息化、信息同享化的请求。传统中药材市场经营以家族式经营方式运作较为普遍,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以及胜任能力都有至关的差距。市场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公道的业务流程与规范对于市场信息化建设影响很大,严重地影响以及制约了玉林市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的展开。 4 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对于策

一.加快公家电子商务技巧的普及,引进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材

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诸如支付、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首先,应扭转传统后进的交易习气,让药商及企业从意识上接受网络及电子商务。其次,加强电子商务人材培育以及引进机制,并对于药商进行电子商务技巧的培训,逐步让泛博药商可以足不出户放心肠把东西放到网上卖。

二.树立完美的药材溯源系统

中药材既是农产品又是药品,然而长时间以来,中药材都是作为农产品进行加工以及流通的,这就致使药材品质良莠不齐,流通标准缺失,容易呈现中药材造假、以次充好等问题。故应树立中药统1编码、中药材商品等级等相干标准体系并树立多个全国中药材产销信息采集点,对于中药材产品进行信息采集,采取统1编码,为每一批中药材树立独一的溯源标识,构成完全连续的中药材种植、出产、流通溯源数据库,解决药材标准化出产问题。药材溯源系统的树立有助于对于中药材质量进行追踪,将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范围化。

三.树立行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动

中药材市场篇6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广西玉林

广西是中药资源大省,现知中药材基源种4 064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11 146种)1/3,种数排名全国第二,丰富的基源种为广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中药材产业作为广西具有突出优势的产业,是自治区“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依据《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广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玉林市中药材资源分布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行业协会为龙头,以生物科技开发、GAP和GMP规范化生产以及拓展营销渠道为重要措施,以提高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把中药材作为玉林市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来抓,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拓展势头迅猛。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如果能实现良种化、生产GAP和GMP规范化、运营多元化、营销国际化,那么与国外、区外、市外的中药材产业相比,应该说是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以及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玉林市中药材的栽植品种、面积和产量都迅速增加。据调查,2009年中药材栽培品种100多个,面积达到4.27万hm2,其中八角逾2.04万hm2,肉桂1.09万hm2,淮山逾3 333.33 hm2,天冬2 266.67 hm2,文且1 066.67 hm2,鸡骨草1 666.67 hm2,生姜1 600 hm2,蔓荆子133.33 hm2,巴戟天133.33 hm2。其他还有黄栀子、金银花、半夏、莪术等1 133.33 hm2,地龙200 t。按年收入6万元/hm2计,中药材原料年总产值达25.62亿元人民币以上。

近年来,全市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订单药业”发展较快,形成了20多个地道名优的中药材品牌。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初见雏形,形成了以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玉林银丰中药港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化新格局。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被列为国家中药制药行业50强企业,2009年营业额超过15亿元。玉林银丰中药港属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有3 000多个经营户,与国内其他省、区的300个市建立了中药材信息联系,中药材产品转口远销港澳,并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药材市场连成购销网络,经营中药材品种2 000多种,年成交额突破30.5亿元。

2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2.1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转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回归自然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外对中药材的需求日趋扩大。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约3/4的人口使用天然药物 治疗疾病。2009年美国人花在天然药物的治疗费用已经高达1 270亿美元,国内的天然药物工业销售值也达1 500亿人民币。因此,开展中药材研究特别是中药材产业二次开发有着一个潜在并且广阔的市场空间[1]。凭借有近30个中药材加工企业,有广西唯一、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港,有丰富的地产中药材品种资源,玉林市会继续保持中药材产销大市的地位,并将对东盟乃至世界中药材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2.2资源存量具备大发展潜力

玉林市各县(市)区有坡地5.33万hm2以上,半旱水田1.67万hm2以上,中小型水利设施的有效灌溉面积率达92.5%,基本能保证中药材生长用水需要。此外,玉林市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1~21.9 ℃,12 ℃以上有效积温5 871 ℃,年无霜期350 d,全年日照时数1 800~2 000 h,这是该市发展中草药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玉林制药公司“订单药业”运作模式的建立推广和玉林中药城建成运营,以及中草药材GAP标准和机械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都为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3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一是可以扩大引进日本牛蒡、淮山优质种苗和机械耕种技术,对促进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中药材生产的高标准、高投资、高回报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目前玉林市已引进有花椒、金银花新品种和运用桑枝、猪屎、鸡屎培育食药用菌“猪苓”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且这3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路好、价格高。三是随着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即将召开“南博会”和“玉博会”,玉林市政府决定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农民增收亮点,大力支持玉林制药等中药加工企业和玉林中药城做大做强,并努力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这些都是加快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不可多得的机遇。

3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大发展的制约因素

3.1品种结构调整工作滞后

玉林市中药材农业开发存在着地道药材数量和质量下降、新品种引进选育进展缓慢等问题。全市目前人工栽培的中草药材仅100多种,只占玉林中药材市场经营的1 000多种中药材的10%,同时在长期继代的繁殖中绝大部分没有进行提纯复壮工作,品质每况愈下;2002年建起玉林市中药材组培中心,计划引进中药材新品种20多个,目前实施选育品质仅有石斛、金银花等几种。

3.2产业化、规范化程度不高

目前,玉林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0家,年总产值34亿元左右,药农12万多户,围绕中药材生产而从事信息、运销等相关服务有4万多人。但与加工企业合作的药户仅2万多户,约占药农总户数的16.6%;生产基地面积只有1 000 hm2(其中中药材GAP生产基地面积逾333.33 hm2),仅占中药材总面积4.27万hm2的2%左右。由于80%以上药农没有与龙头加工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生产经营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生产波动性十分大,种植出来的中药材今年是宝,明年可能是草。像早几年种植广佛手,全市最高面积曾超过133.33 hm2,由于信息不灵、盲目发展,2001年广佛手价格由逾150元/kg骤跌至7~8元/kg,极大地挫伤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2002年全市广佛手种植面积急剧跌至13.33 hm2以下。

3.3加工企业水平低,规模小

2003年除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GMP认证,年总产值3亿元,直接带动了3 120多农户种植中药材逾400 hm2外,其余17家药材企业均是小型加工企业,2003年总产值约1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年产值仅600万元左右,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较弱,年加工中草药能力不足中药材总产量的10%。近年来,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虽然使用本地中药材原料先后开发研制出了以鸡骨草胶囊、湿毒清胶囊、正骨水为主打品牌的17个产品,年产值13亿元,但仍然与广东白云山制药厂、上海中药集团公司、北京同仁堂、黑龙江哈药集团等省市大型精深加工企业仅一个头孢类产品就达10亿元产值的规模形成了鲜明对比。

3.4中药材发展战略定位不够明确

为了顺应中药材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国家提出了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市场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战略定位(包括产业定位、市场定位、技术定位3个方面)不明确,其带来的直接恶果,首先是许多药农跟风无序盲目发展中药材,导致玉林市中药材产业资源紧缺或浪费,农民靠种植中药材致富无保障;其次是优势品种确定和产地布局由于缺乏政府统筹和专家指导,已影响地道中药材的进一步发展壮大[2]。在玉林中药材市场,目前地产药材年成交额仅2亿多元,只占玉林中药材市场年成交额10亿多元的20%左右。玉林市栽培的地道药材除八角、肉桂、淮山、天冬4个品种外,其他品种各个栽培面积均不足666.67 hm2,没有充足的优质原料作保障,将会使玉林中药工业难以为继。

3.5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农业开发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和优惠政策,给中药材产业化在土地使用、投资倾斜、税收优惠、出口创汇、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并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协调解决中药材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了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加快发展。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至今没有成立中药材产业化协调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以加强对医药、工商、商务、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因而尚未形成理想的上下左右协调、积极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合力。与先进省市相比,玉林市的中药材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研究、中药材GAP规范化基地建设、打造优势中药材品牌和开拓国际营销网络的研究都较为缓慢,资金投入也较少,这与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拓展中药材产业的要求相对滞后有关,会导致我市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4提高玉林市中药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4.1实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推进中药材规模发展

实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有市场、能给农民带来良好效益的名特优中药材,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3]。为实现玉林市中药材生产规模发展,必须围绕市场需求,根据该市资源特点,搞好优势中药材区域布局,并在综合规划框架下,制定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单项计划,增强其操作性。各县(市)区和乡镇要根据《玉林市优势中药材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建立实施“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扶持措施”的运行机制,把任务分解到点,把责任明确到人,一个规划一个规划抓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启动,确保启动一个成功一个,做强做大做长当地中药材产业。

为了增强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中药材主产区的当地政府来说,要为中药材产业的顺利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目前亟需办好2件事:一是成立市中药现代化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以及重点中药材协会的领导或专家为副组长。同时成立玉林市中药材协会,作为市中药材现代化协调小组的参谋与助手。二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绿箱政策”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对中药材产业的保护、补贴支持政策,每年从市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引导资金,成立中药材生产贷款贴息。争取将中央、自治区财政和其他行业资本的优势与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品牌、技术、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为市中药材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4.2建立中药材信息中心,确保中药材经营决策正确

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离不开信息化。中药材信息是中药材产业决策、管理、服务的基础。为了保证玉林中药材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建立玉林市中药材信息中心,建立以电子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中药材信息服务系统。玉林市中药材信息中心将通过中药材信息定期制度和24 h实时咨询制度,为中药材生产者提供下列服务:提供玉林市优势特产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提供玉林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的供求最新信息服务;提供玉林市中药城中药材的最新市场行情服务;提供全国重点中药材企业对中药材的需求信息服务。以此来推动玉林市中药材生产信息化、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促进玉林市中药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玉林市的另一支柱产业,真正使玉林市成为中药材大市、强市。

4.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材市场竞争力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现代化正在加速发展,中药材质量已成为影响中药材现代化的一个“瓶颈”。建立GAP和GMP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发展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玉林市的中药材生产,相当部分为农户自行种植,他们缺乏科学指导,栽培操作不规范,采收加工不规范,贮藏运输不规范,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农药残留超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为解决玉林市中药材经营中的这些问题,推进中药材GAP、GMP发展,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玉林市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中药材种苗是中药材GAP发展的瓶颈,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种子和繁殖材料应符合有关纯度和发芽率的要求和标准”,以繁育生产品质优良、性能稳定的优良药材种子种苗[4]。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中药材繁育中心,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使中药材种子种苗能防杂保纯,提纯复壮,保持优良种性,稳定和提高中药材品质。

(2)建立玉林市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制定玉林市中药材优质种苗质量标准,并对中药材种苗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对玉林市生产经营的中药材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价,从源头上开始为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和中药材质量把好关。

(3)建设6个优势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中药材的GAP种植工作,并要求进行大规模的GAP示范基地建设。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中药材生产企业的原料和进入流通领域的中药材必须逐步实行GAP种植。2005—2010年玉林市应以自然适应性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大宗、地道的药食合用型品种为重点,规划建立八角、肉桂、花椒、金银花、山药、中蒡等6个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使玉林市中药材产品朝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附加值。

4.4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玉林市中药材国际品牌

一是抓产业化。这是推进优势中药材区域布局与规模发展的重要形式。玉林制药公司等18个中药材加工企业和玉林中药材市场,建立了中药材加工和开发生产基地,形成了新的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化格局。一方面要 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对其发展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和进行新产品研发所需资金给予信贷、国债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药材龙头企业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市场导向,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药厂药商强强合作,对小型企业进行产业整合,逐步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抓科技进步。这是拓展优势中药材的决定因素。可以聘请国内外著名中药材科研院校所的专家做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科研开发,加快中药材品种的更新换代。三是抓战略定位。中药材的区域性差异决定中药材产品的流通性和比较效益。在中药材的外销中,应注重强调中药材原料及其加工产品的差异性,提出和实施“品牌化营销战略”,以地道、质量、安全作为主要营销手段,全力打造玉林市中药材的“大容山”(暂名)品牌,提高玉林市中药材在广西乃至区外、国外的知名度,提高玉林市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积极开拓香港、日本、东盟、欧盟、北美等大市场。

4.5加大中药材人才培养力度,适应中药材国际化需要

中药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是在自然生态、经济技术、国际营销等条件综合作用下的社会分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玉林市中药材产业,人才是关键。目前,玉林市中药材产业化国际化水平不高,关键原因是中药材相关人才的缺乏。为此,建立玉林市中药材培训服务中心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每年可从各市、县、区、乡镇的中药材企业、中药材协会选派技术人员到市中药材培训服务中心(基地)进行GAP、GMP技术培训,再由这些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回到当地组织职工和药农进行轮训。还可以广西中医学院和区外著名中药材科研院校为依托,加强优势中药材生产加工开发研究,使玉林市中药材产业不断上到新的台阶,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中药材GAP和GMP规范化生产以及国际营销的需要。有众多中药材人才的支撑,玉林市中药材的出口创汇和药农大幅度增收将会出现一个持续发展的较好时期。

5参考文献

[1] 吴兴元,吴珍荣.落岭村珍稀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做法与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82,384.

[2] 国内六大药市部分中药材近期市场行情[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5):22-25.

[3] 王健敏.浙江中药材产业化的必然性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9(6):1042-1045.

中药材市场篇7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对策;安徽亳州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74-01

近年来,亳州市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27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实现税收7.88亿元,增长40.18%;完成固定投资87.3亿元,增长18.9%,达基地年度投资任务目标的101.5%。

1 亳州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背景

1.1 产业集中度提高

2016年,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年新增规上药业工业企业60家,累计达178家,同比增长50.6%,其中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达149家。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占比25.9%左右,行业贡献率28%,居各行业之首。

亳州市制定出台系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快基地骨干企业培育进程,组织安排珍宝岛九洲方圆制药、九方制药、为民药业、修正药业等12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的申报。积极构建亳州市药品品种转移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动药品品种生产技术转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产值超1亿元的药业企业83家,同比增加20.3%;1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亿~10亿元的企业7家,2亿~5亿元的企业23家。形成了同仁堂饮片公司、济人药业、源和堂药业、广印堂药业等26家龙头骨干企业。

1.2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促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在亳州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政策分析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芍花堂药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安徽亿安股份有限公司在植物消毒液和抗(抑)菌研发领域共同设立院士工作站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全市共有中药类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5家,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个,部级中药材检测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普仁药业“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自动化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科技厅备案[1]。2016年,全市药业企业申请专利1 534件,其中涉药专利569件,授权发明涉药专利78件。芍花堂药业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团队开展“药膳素”系列产品开发;源和堂药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中药饮片自动化”生产线;浙皖饮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了“药品研发创新技术平台”;为民制药与安徽华康科技公司合作从事400个以上“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研究工作;敬道药业引进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团队建立了青蒿素提取生产线。目前,全市已有800多人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2016年又有3 000余名考生参加执业药师考试。

1.3 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

亳州市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15项,中药饮片商品规格等级分类标准研究项目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完成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安徽中药材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知母栽培技术规程》《紫菀栽培技术规程》制定工作,已实施;新修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桔梗》和《白芷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白芍初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已通过评审,即将实施。

2 亳州市推进中药材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

2.1 促进药材种植新提升

2.1.1 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有经验的药农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企业、种植示范村,推动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2.1.2 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科研实验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搜集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操作性强的大宗道地药材种植规范,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心,集中培育一批具有中药材种植资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种植专家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外种植合作,输出中药材种植技术。

2.1.3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和支持知名药企来亳州市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种植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市、县(区)级政府配套资金,推进亳芍、牡丹、桔梗、白术等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亳州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申报“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高道地药材生产附加值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培育“亳药”种植品牌[2-3]。

2.1.4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亳州市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对亳州种子种苗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有l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壮大3~5家基础条件好、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扶持其选择10个大宗地产主导药材种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 333.33 hm2以上,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2.2 发挥中药流通新优势

2.2.1 完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导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健全完善中药材、香料、种子种苗、保健食品、中药花卉、药包材及中药机械等细分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产药材市场、中药材初加工等分类市场的专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支持涉药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会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2.2.2 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施一批流通a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流通产业基地、园区。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企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

2.2.3 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积极申报中药材商品交易所,发展中药商贸新业态。

2.2.4 完善中药材价格指数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亳州市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实时监控中药材价格变动情况、着力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使广大药农、药商和药企合理安排种植、生产和经营,增强其在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中的权威性。

2.2.5 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地药材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记录种植、加工、检测乃至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追溯查询的信息平台,帮助消费者“眼见为实”,以提升“亳药”知名度。

2.3 完善中药工业新体系

2.3.1 促进地产药材初加工规范化发展。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企业。研究出台初加工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初加工产品范围,制定初加工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规范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4]。

2.3.2 提升中药饮片加工业竞争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在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致力饮片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入驻亳州市,引导鼓励亳州市现有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强饮片加工炮制、贮存运输、生产器械、包装材料等技术及设施设备的研究;积极参与全国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增强亳州市在全国饮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2.3.3 促进中成药制造业壮大。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中成药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将中成药制造列入药业招商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坚持项目带动,吸引全国知名制药企业进驻亳州市,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亳州市中成药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成药项目建设;培育中成药大品种,以葛酮通络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内涵,加强品种规划、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引进和开发,充实和储备优质品种资源,积蓄持续发展能力[5]。抓好重点项目,增强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国家、省、市支持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中药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推进存量项目扩张、对增量项目加以培育,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4 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茶、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等的生产;着力加快开发和生产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积极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器械等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

3 参考文献

[1] 刘峥.基于产业集群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产业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115-119.

[2] 王超.提升安徽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以亳州中药材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60-61.

[3] 王园园,刘超祥,訾少峰.亳州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79-82.

[4] 杨青山,范吉林,周建理,等.亳州中药材市场冷背药材经营现状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5(9):67-69.

中药材市场篇8

一、*市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市位于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的结合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高山丘陵兼有,立体气候明显,是中药材的理想生长之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据1986年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我市境内有中药材品种资源820个,隶属于226个科,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达860万公斤。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所产柴胡、苍术、射干、杜仲、厚朴、山茱萸、天麻、金钗、全虫、蜈蚣等10个品种,属多年来享誉国内外的名贵中药材。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列药物的70%的标本,采集于武当山地区。*市是全省中药材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加快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造福人类,是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孜孜以求的工作着力点。20*年,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作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将中药材产业列为我市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在*市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中,市政府把医药化工产业当作我市“四大一新”支柱产业来抓,提出将医药产业发展成为我市出口创汇和助民增收的关键性产业,把我市建成医药产业强市。几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齐心协力,着力推进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取得丰硕成果。

在中药材资源开发上,我市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一是20*年从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安徽亳州招商引资,来丹开展中药材订单种植业务,初步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生产格局,带动我市均县镇、盐池河、习家店、蒿坪、白杨坪等地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两万余亩;二是积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成功争取到省科技厅将我市列为全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县市,争取到省农业厅将我市纳入全省中药材板块基地建设县市;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走“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路子,积极组建中药材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四是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成立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深入有关乡镇、村组指导农民种植中药材,选择以退耕不还林地套种为主,不与粮食争地,采取高矮搭配,长短(期)结合,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几年来,全市已发展中药材种植户1.2万户,累计种植中药材6.5万余亩,其中木本药材1.8万亩,草本药材4.2万亩,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在中药材资源利用上,全市医药化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规模以上医药生产营销企业18家,总资产2.5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700多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88亿元,利税2000万元,近几年医药工业生产企业产值以平均每年11.9%的速度逐年增加。丹澳医药化工公司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开泰激素公司为地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武当药业公司和武当中药科技公司均在相当实力,是我市建成医药产业强市的中坚力量。

二、*市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不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医药化工企业发展,我市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不断加深,水平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目前我市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干部群众对中药材产业开发认识不够,中药材种植规模不大,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我市具有中药材生产的悠久历史,约有二十多种中药材属人工种植,但多为农户自发分散种植,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统一的生产管理规范,规模小,产量低,无品牌,质量无保证,组织货源成本高,亟待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是生产盲目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我市药材种植、采收大部分靠农户,个体生产无法成为生产的主渠道,导致受价格波动影响太大,市场销售好时就大力发展,造成生产过剩,破坏生态环境,销售差时就无人问律,药贱伤农,规模萎缩,地方优势产业无法发挥出优势。比如20*年,干天麻每斤卖到80元,干枣皮每斤达到100元,到2005年干天麻的价格是每斤20元左右,干枣皮每斤8元左右,20*年又涨到干天麻60元,干枣皮20元。市场波动几起几伏,导致农民对药材市场如雾里看花摸不透,对种植中药材信心不足,决心不大。

三是医药化工龙头企业发展与地方中药材生产缺乏利益联结,带动地方药材生产力度不大。我市有一批较具实力和优势的医药化工企业,又有独具特色的中药材品牌资源,但一直以来医药企业与本地药材之间没有形成一体化生产、收购、加工链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近年来成立的中药材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造成本地大宗药材产品难以找到各大药厂大批量收购,无法形成固定的销售源,无法形成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发展的态势。

四是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上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在工作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亟待加强。

三、我市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规划,确立思路。根据我市中药材品种的特点,首先研究发展什么、靠谁发展、怎样发展?把适应我市发展的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作为科研重点课题,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专家合作开展资源调查研究,进行市场信息预测、分析,找出既是我市最有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又能被国家、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可和支持的“绿色”、“道地”品种,用科学性、前瞻性和市场性,确立我市今后发展的主导品种和发展方向。

2、规范管理,创立品牌。按照区域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中药材生产的原则,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兼业生产向专业生产转变,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在规划中,既注重当前增收,更重视长远项目,重点规划1-2个主导产品,加大科技力度,确保“绿色”安全生产,尽快打造、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来。

3、加强科研院所与市属企业及农户技术合作。要积极引进科研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去改造本地中药材品种,开发中药材特色产业,研究中药材规范化(GAP)种植技术标准。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鼓励市属药材化工企业与农户进行试验、示范和发展,实行定单生产,形成中药材“有基地、有示范、有标准、有品牌、有市场、有经营主体、有龙头企业带动”。

4、抓示范,以点促面。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化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也不是一下子就去上规模、出成绩的事情,需要有长期发展的思想,首先要抓好试验示范,建设好中药材种植科技试验示范园或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和带头人,起好“带头和示范”作用。通过带头、示范,以点促面,加速发展中药材种植队伍,促进全市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

5、探索模式,创新机制,用良好的机制带动产业的发展。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当地能人、科技人员积极创办、领办各种适应市场经济的中药材种植的技术经济组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中药材科技、市场、信息网络等,引导广大农户科学种药,去网上找市场、找信息、找技术。采取灵活的机制,多为老百姓引进、介绍老板、科技人员和业主,用“农民选择老板,老板选择农民,自愿结合,共同发展”的办法,在科技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金桥,通过业主与农民的利益连动,传播、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的火种。搞好中介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实现中药材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

6、加强技术培训,形成规范化(GAP)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加强中药材新技术、新品种和规范化(GAP)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安排一定的科技经费选拔有文化、有市场意识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集中培训,或者送出去培训,培养一批科学种植中药材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鼓励他们回家乡带头发展中药材种植,达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达到由专业户发展成专业组,由专业组发展成专业村,由专业村发展成产业化,使每户至少有一名种植中药材的“明白人”,保证种植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使种植中药材收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增加中药材特色产业的投入。市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中药材产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区位优势,集中把省中药材板块基地项目资金、市级财政资金、以工代赈、山地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管护资金等扶持资金捆绑使用,实施重点倾斜,促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同时,鼓励公司、业主、团体开发山场发展中药材,积极争取引导民资、引进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增加中药材特色产业的投入。通过“农民自筹一点,引进业主投入一点,土地、山林流转入股折合一点”等机制,切实解决好中药材生产资金投入问题。

上一篇:消化系统范文 下一篇:设计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