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范文

时间:2023-10-31 10:17:00

物价上涨篇1

关键字:民生;物价;上涨;稳定

Abstrac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livelihood issues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from food and clothing to the overall well-off "and then" well-off "" harmonious society ", to draw the Government was concerned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track,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livelihood issues are also under development, while the current price rise is a prominent issue.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prices; rise; stable

中图分类号:F7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物价上涨成为眼下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油价、房价、食品价格等纷纷上涨,物价上涨就像“兔子跳”,不停地往上“窜”。

物价上涨的表现

2011年物价上涨如同“过上车”一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年初的4.9%的月度同比涨幅一路上涨,进入5月之后,CPI涨幅迭创新高,直到7月份同比涨幅达到了6.5%,创下37个月的新高。

粮价的上涨:去年11月份食品价格突然上涨3.7%,造成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月突增0.5个百分点,又创下新高。在百姓眼中,买任何东西最大的体会就是贵,以前几毛钱一斤的青菜,现在涨到二、三元。我们的蔬菜价格已经进入了“元时代”。

能源价格的上涨:据调查,2010年的煤炭600元每吨而到2011年涨到1000元每吨,涨幅约40%。而在这方面,山西省对出省的煤炭征收附加费的决定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同意,这就意味着我国多数省份用煤价格仍将上涨。

没完没了的涨价衍生出蒜你狠、豆你玩、油你涨等等这些百般无奈的称呼,这些流行语的接力不断,印证了过去的一年又是物价飞涨的一年。我们不能任由其无止尽的涨下去,要挖掘深层的原因,遏制住这种势头。

物价上涨的原因

虽然此番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起来的,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次物价上涨有其巨大的宏观环境及内部成因所造成。因此,我们对物价上涨这个问题不能轻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价格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首要因素。

据调查,2010年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约2.79个百分点,部分食品价格涨幅超过两位数,如粮食、鲜菜、食糖价格分别上涨14.3%、11.5%和28.3%。

是什么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呢?比如,大米价格出现反弹,主要是因为主产区稻谷价格上涨以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就拿北京市场来说,其大米主要辽宁和黑龙江,今年以来辽宁地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北京大米市场出现波动。随着天气的变化,大米市场的销售量也将逐步放大,大米价格还会在高位徘徊。而蔬菜价格的上涨主要是汽、柴油价格上涨,增加了蔬菜的运输成本,同时,近期产地遭遇降温天气,导致蔬菜生产缓慢,供应不上,也是其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其实,食品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从来都是非常清晰的,降低税费、稳定油价、减少路费,始终是绕不开的痼疾。

物价上涨更深一层次的原因是房价的上涨。

为了防止物价上涨,今年以来政府频频出手,先是祭出了“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遏制房价,最近更是强化了对房价上涨的调控政策。但是现实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目前的状况是越调越涨,调一次涨一次。

我们知道,房价在统计上是不计入消费物价指数的,那么,房价上涨是如何影响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呢?

房价上涨首先影响的是工资。住房消费是当前劳动力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价上涨必然会导致工资上涨,这也是这几年工资上涨的原因之一。在工资上涨的带动下,农产品涨价就是应该水到渠成的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将引起新一轮的货币贬值。从房价与收入来看,如果房价维持不降,未来一段时间工资上涨幅度将惊人,即使在非中心城市也是如此。

因此,房价偏离房子的价值,并不影响市场经济按照商品中所包含的等量的人类一般劳动进行交换的原则。市场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物价互相拉升,达到某种平衡。正像马克思《资本论》里所说:“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外部大环境也影响着我国物价的水平,比如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预计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将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直接造成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打个比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06年的时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8061。而07年是1:7.11。假如一个企业出口了1美元的货物,在06年1美元可能换成8块钱,那么这8块钱,可以很好地保证这个企业的利润,而到了07年,同样的1美元只能换成7块钱,这7块钱,可能连他的成本都不够。由此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原材料上涨—商品上涨—出口价格上涨—更多的美元消化到国内—下一轮涨价,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怎样稳定物价?

通过之前分析,我们知道高物价对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危害,高物价不仅使民不堪负,还会使国家发展缓慢下来,更严重的来说,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最终将不利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所以,稳定物价刻不容缓,好在我们的政府已经重视到这一点了,积极出台政策措施稳定物价。

1、政府于2010年11月20日出台的16条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具体措施。

国务院颁布的这十六条措施简称“国十六条”,具体来说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供应;做好煤电油气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制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级联席会议制度。这十六条非常全面细致的给出了稳定物价的措施,条条都有可行之处,如果真能落实到实处,我们的高物价降下来就指日可待了。

稳定物价还应从我做起。

从我做起,我们的干部要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应把稳定物价纳入到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应参考这一意见,把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纳入对各市、各有关部门及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凡不落实,不执行中央及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有关工作要求的,或组织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作为企业,要不断的做大、做强民族企业,不能过多的依赖进口,否则将永远被美元所牵制。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进步了才能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进而稳定物价。

总之,物价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负担,老百姓对物价上涨反映强烈,稳定物价是天大的事情。尽管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只要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今年的物价调控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2004-1-2[2]叶檀.控制物价上涨应对症施治[J].金融博览,2008(5).[3]如一.农产品涨价别低估资本力量[N].经济参考报,2010(5).

物价上涨篇2

近日,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居民消费价格(CPI)情况。受春节、雪灾、国际通胀输入、国内货币信贷反弹等因素的影响,CPI继续高位攀升,同比涨幅达7.1%,创1996年10月份以来的月度新高;PPI同比涨幅则快速上冲至6.1%(有关数据见图一),亦创近三年来的月度新高,表明物价上涨呈加快之势。

1月份 CPI走势呈现三个明显特点:即食品价格涨幅高于非食品、农村价格涨幅高于城市、消费品价格涨幅高于服务项目,尤其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18.2%,对当月CPI上涨的贡献率达83.9%;而非食品价格比较平稳,仅上涨1.5% (有关数据见图二)。

二、物价加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

导致今年一月份物价加速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翘尾因素较高。2007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2.2%,为2007年内月度涨幅最低,此后一路上扬,12月份的CPI比1月份累计环比上涨了5.52%,即为上年物价对今年1月份的翘尾因素影响。实际上,从月环比来看,今年1月份CPI比2007年12月只上涨了1.2%。

2、春节因素。2008年的春节为2月6日,离1月很近,大部分居民在1月份完成了节日采购,对食品类价格造成了较大的上涨压力;而2007年的春节为2月17日,离1月较远,节日采购的影响较小。

3、1月份发生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今年1月10日以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国2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程度不同的灾害。一方面,农产品及部分养殖业遭受严重损失;另一方面,雪灾造成的交通中断导致农副产品运输受阻,部分灾区价格在短期内暴涨,使得1月份的CPI创下近年来的最高值。

4、1月份货币信贷投放速度快速反弹。1月末,M2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高2.20个百分点,M0更是同比增长31.21%,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此外,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大幅高于正常月份的新增贷款。过多的货币信贷投放必然加大社会需求总量。

三、下一阶段物价走势简析

笔者认为,下一阶段物价上涨的的压力依然较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物价走势,及时出台政策措施调节和稳定居民通胀预期,切实做好稳定价格总水平工作,努力防止结构性涨价演变为整体性的通货膨胀。

1、2007年物价上涨对今年的翘尾滞后因素较大。由于2007年月度CPI涨幅呈逐月攀升之势,导致对今年物价的翘尾滞后因素较大。据测算, 2007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对2008年的影响为3.2个百分点左右(2006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对2007年的影响为1.75个百分点左右),显然,2008年的物价上涨压力要明显大于2007年,再加上2008年的新涨价因素,预计2008年CPI涨幅将居高不下。

2、美元连续大幅降息,可能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不断恶化,1月份,美联储连续两次大幅降息125个基点,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并且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降息周期,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致使国际市场上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

3、粮食和食品价格面临新一轮的上涨压力。由于以粮食为基础的食品价格占CPI权重的1/3,故对物价统计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作物受损,未来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能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对玉米、棕榈油、食糖等能源替代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近几年世界粮食库存连续下降,已出现全球粮食供求紧张格局,预计未来几年国际粮价都将面临上涨压力。而粮食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粮价上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攀升。

4、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给我国带来较大的的价格上涨压力。受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地缘政治危机、气候反常、美元走弱、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已几度冲至10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石油消费量屡创新高,2007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6.05%。作为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存在严重的国内外油价倒挂、国内批零油价倒挂的现象,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

由于国际油价有可能继续走高,加上国内炼油行业存在亏损,预计我国政府2008年仍将上调成品油价格。石油是工业“血液”,属于重要的上游资源性产品,调升其价格首先将推高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加大整个工业生产成本,然后逐步传导至下游的加工工业和消费品,推动物价全面上升。

5、要素价格重估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后我国将加大节能环保投入,继续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土地出让制度,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据透露,我国将陆续开征燃油税、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并考虑将资源税的征收方式由以往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这将使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成本迅速提高,且引起连锁反应,增加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压力。

6、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加大企业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规范了企业用工制度,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据测算,企业用工成本将上升20%左右),这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外,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上升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引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物价上涨篇3

[关键词]物价上涨 需求 供求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CPI的上涨

近期关注最多的也就是物价的上涨,它刺激着中国普通大众的神经,因为这次新一轮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油、面、蔬菜、棉花、水果等这些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需求,这些资料的需求弹性较小,导致的供需不平等肯定会拉动物价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CPI上涨原因首先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这是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鲜菜价格涨幅较大。每年进入这个时期临近年关的时候都是蔬菜价格的上涨期,但是由于今年国家大量的灾害,加重了今年菜价的上涨幅度;对于食品类来说,成本因素的增加,导致了食品类价格的上涨;还有蔬菜等品种从种植到销售,需要经过许多物流环节。由于交通成本的增加,都有可能造成物价的上涨

从供需关系上来分析物价上涨的成因。首先,这些商品都是正常商品,符合经济学分析里面的条件和假设。一般地,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数量的方向是相反的。这表明了典型的需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但是这些商品大都是生活必需品和生产材料,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需求的减少不会太大,这样导致了本来缺少的商品更是稀缺,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出现囤积、团购、疯抢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了,某些大城市出现了很多市民到超市疯抢食品、食用油、方便面、蔬菜,让人感觉到了通货膨胀的到来。其实我们静静的思考一下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供需的失衡,供给过少导致的。下面我们可以从供需关系图中来解释这一情况:

我们看到了随着供给的减少,但是消费者对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没有发生变化,势必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商品数量的减少。

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一是农耕地的减少,特别是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的减少直接减少了蔬菜的供应;二是耕地的成本太大了,特别是化肥、种子、农药、人工成本的增加,很多人放弃了土地,不再种植粮食,而是外出务工,这种原因也导致了粮食的减少,从而导致了物价的上涨;三是今年的自然灾害太多了,如早期的南方的旱灾、后来广西的水灾、东北的旱灾、北方倒春寒、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都导致了国家粮食的减产;四是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世界各地已经因为战争和灾害导致了粮食的减产,对粮食的需求增加,一些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也限制了粮食的出口,这些不好的因素导致世界粮食价格的增加,势必会提升中国的粮食价格;五是随着粮食用途的扩张,越来越多的粮食用在了其他的用途上面,这里既包括传统酿酒的使用,同时随着世界油价的增加和低碳经济的要求, 很多人开始使用了加入酒精的汽油燃料,这样一来很多的粮食都用于了工业需求,这样势必会减少人民正常生活的使用。

二、投机因素造成农产品价格过度上涨

我国的房价经历了近几年的大幅上涨后,在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投资风险加大,而股市还有大宗的矿产品的价格持续下降或者前进不大,投资的机会减少;同时CPI持续上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流动性过剩比较明显。在其他领域投机机会降低时,当农产品供给发生变化有利可图时,一些游资肯定会参与农产品的交易,从而放大了供求矛盾,推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绿豆、大蒜等供求波动明显,产地集中,耐储存的的少数农产品就会作为首选对象。

三、货币发行过多

2007年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全球的国家都在想办法摆脱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首先向本国注入资金刺激消费,来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积极救市。但是当时的中国虽然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广大的市场,以及政府有力的调控,居民大量的储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其实没有必要去救市,但是中国政府却拿出了四万亿投入到了中国市场的基础领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务员的工资,这样的后果是本来中国的市场中已经有了很多的货币流量,现在有增加了四万亿的货币量,这就导致了货币的发行量过剩的后果,势必会带来通货膨胀,再加上中国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强势表现,很多国外热钱开始流向中国市场,这也进一步的增加了货币的发行量,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也是在预料之中。

五、从投入产出、成本上看物价上涨

生产的投入称作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土地、劳动、资本和原材料。

对于谷物这些农产品的投入主要是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知道随着近几年来房地产的发展开始使人们认识到了土地的价值,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了土地上面农产品的价值产出,而是抓住更多的机会成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同时为了自己的私欲可能就会和当地的开放商合作,把住房的建设扩展到了邻近城市的郊区,而农民缺乏对土地的保护,看到了眼前更多的价值利益,他们可能会放弃了种地而是把土地卖给了开发商。

再者是种植这些农作物的成本增加,特别是化肥、农药、种子价格的上涨,使农民看到投入太多而收获太少,使很多农民可能放弃了土地的种植而是外出务工,这样导致了很多土地的荒芜,导致了粮食等农作物的减产。

还有就是近几年来灾害太多,是投入与产出不能成正比,投入太多,产出太少,造成了供需失衡,为了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价格上涨也是应该的且是在情理之中的。

还有就是农村落后的技术条件,使农产品产量上升的空间很小,很多农产品的产量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这样一来也降低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上他们会放弃自己的生产,转而生产其他的经济作物,或者干脆放弃土地,转而投资于其他。

劳动成本的增加,对于这次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劳动成本的提高,特别是新疆摘棉工工资的提高,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再者是用工工资的提高使得更多的青壮年都到沿海城市去打工,家中都是留守老年和儿童,使得劳动力降低,为了完成耕作,很多家庭不得不请别人帮忙,这样都加大了成本。

六、政府缺乏强有力的补贴政策

每个国家都会对本国的农业进行保护和补贴,特别是美国和欧盟更是对本国的农业进行非常高的补贴,鼓励本国农民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以来,很多农民坚持了耕种,这样以来本国的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也是相对的稳定。虽然中国政府也仿效外国的政策对本国农民进行补贴,但是这种补贴力度太小,与农民收入低下,提高农民收入相比,就是杯水车薪。而且在低下,很多的商人和外国企业已经干涉了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如从早期的摩根财团进入中国的猪肉市场收购了双汇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同时受够了雨润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这样几乎完成了对肉市场的控制,到现在的粮食、大豆、棉花、绿豆市场,中国的粮食期货市场越来越受到外国的关注和进入,这样中国的粮油市场也与外国市场接轨,大量的粮油期货被外国人所持有,这样中国的粮油市场越来越受到外国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

七、我们要想办法来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面对持续增加的物价上涨压力,对于富裕人士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在中国,普通民众占多数,对于物价的反应也是最强烈的,特别是民众的恩格尔系数(就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数学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的上涨,反应了本国生活状况的下降,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造成民众的恐慌,我们要想办法解决物价上涨的情况,稳定物价。具体措施有下:

保证秋冬农产品的丰收,防止全面涨价。今年粮食价格能否相对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秋粮能否确保丰收。各政府部门要加强菜篮子工程,和米袋子工程建设,确保秋冬蔬菜和粮食的供应,同时要加大对投机倒把和炒作的打击力度,关注粮油的价格动态,积极做好库存的调配,稳定物价。

加大对普通民众的补助,特别是对于失业、农民的补助,来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物价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品价格的连续增加。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不满的情绪,这直接带来了社会对政府的仇恨,但是补贴太少,不能形成长效的机制,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助,可以直接发放金钱补助。

建立粮食安全支持方案,高度关注农业的发展。我国要加大对水稻、小麦、大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大宗产品的补助。加快研发机制,加快在粮食等农产品上种子的研发,降低种子的成本,加大在花费、农药、种子上对农民的补贴,降低农民的成本。还有公布粮食安全法案,防止外国市场进入中国控制中国的粮食市场和油料市场,要独立控制自己的后院。

物价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上的热钱太多,投资过热,政府要调高利率,让更多的社会剩余货币流向银行,控制货币的流通量,降低过热的投资,同时预防社会热钱流向农副产品。

要加大自己的粮仓和菜篮子工程的假设,不仅在东北、山东、河南、安徽这些产量大省建立粮仓,应该把范围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大的粮仓,保证社会上粮食等必需品的供应,来稳定物价。

参考文献:

[1] 欧阳雪君,张羽鸣.CPI涨幅连创新高现象浅析[J].华商,2008,(02)

[2] 翟豫.CPI相关问题探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2)

[3] 虞华,虞丽娜.当前我国物价影响因素及走势研判,2012,(02)

[4]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2011

[5] 中国统计年鉴.2012

作者简介:

谌彦伟(1986—),河南漯河人,贵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与国际竞争力;

张倩(1988—),河南南阳人,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研究生;

物价上涨篇4

一直以来,物价的不断上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一度成为网上最流行的词汇。今年,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已构成左右我国物价走势不可忽视的诱因。自去年年底至今,粮食价格、石油价格已大幅攀升,目前这两大重要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带动多领域价格的全面攀升。

当前,从种种迹象看,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因素既来自于国内,又受到国际金融动荡的干扰,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祁京梅,通过与专家的对话寻求对当前物价走势的答案。

今年物价的走势及特点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据2月23日的媒体披露,截止到目前,在全国已有24个省份表示要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制定在4%左右。总理在政府工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也是将今年的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您如何评价这个目标?今年CPI将走出怎样的曲线?

祁京梅: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今年各地方制定出的CPI是4%,是根据今年中央“严格控制物价”的精神制定的。为控制物价,中央会陆续出台一些具体的财税措施,地方政府会根据这些优惠措施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补贴,保证地方物价的稳定。去年物价的走势是前底后高,其中,12月份CPI达到了4.6%,全年CPI实现了3.3%。今年的CPI可能将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一月份的CPI已经达到4.9%,峰值会出现在5、6月份,下半年随着政府抗通胀的政策奏效,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抬高,CPI将逐步下行,全年基本可实现两会提出4%的控制目标。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国家统计局于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CPI为4.9%,这个统计数字是在国家统计局降低了食品价格在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比重,同时提高了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等的比重,您怎样评价这种调整?

祁京梅:食品上涨仍是目前的焦点,这种压力在CPI中已充分反映出来了。

目前国家统计局调低了食品价格在CPI中的占比,提高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的占比,基于这几年房地产价格飞涨的原因,做出提高房租和其他居住成本的占比的调整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应适当降低部分工业消费品在CPI中的权重,而不应该降低食品价格的权重。因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左右,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大于1/3,过多降低食品价格的影响力,将使现阶段CPI不能如实全面的反映物价涨幅的总体水平。希望国家统计部门本着科学和合理的原则,适时调整CPI中各类商品的影响权重。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从2010年底,通货膨胀就已开始,您认为这一波通胀与发生在1993-1995年的通胀有什么不同?

祁京梅: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1993-1995年的那波通胀,起因是当时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所致。主要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带动了以房地产为核心的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由于当时我国基本处于短缺经济时代,与经济大步发展相对应的是能源原材料严重短缺,生产用品供不应求,导致钢铁、水泥和建材等一系列能源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导致通胀的主因。

而本轮的主要诱因是输入型通胀所致。目前国际期货的各大宗商品指数运行在高位,导致我国企业必须高价购进主要工业原材料和消费领域的基础性原材料,如石油、钢材、粮食、棉花、食糖等等几乎涵盖经营性领域的品种,这些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并渗透到目前的物价体系中。另外,我国经济已步入“成本上涨”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二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三是由需求和成本拉动引起的土地和房产价格上升。从目前看,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您认为目前的“粮食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祁京梅:粮食的大幅涨价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到今年自然灾害不断,气候异常恶劣,影响了粮食产量。二是国际游资的炒作。美国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的过度流动性,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也是其中之一,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引起全球通胀风险的上升。

中国连续7年获得粮食大丰收,目前我国不存在“粮食危机”的影响。但对于世界而言,形势还是很严峻,特别是对于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而言,通胀的幅度和通胀的预期大大提高。

中国将采取怎样的调控政策?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当前经济政策的重心是对抗通胀风险和打压房价泡沫,您怎样评价目前频出的房地产政策的效果?

祁京梅:目前实施的限制性购房政策,体现的仍是“堵”,“疏”的政策力度仍需加大。我认为中国房地产上涨的原因仍是“刚性需求”。基于此,政府出台控制房地产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加大供给,特别是加大廉租房、保障房的供给力度,多盖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房子,而且以中小户型为主,大户型要限制,要将百姓需求列入政策中,并以出台带有强制性色彩的政策贯彻落实,将开发商的利润控制在1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您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物价总体水平?下一步哪些产业将迎来机遇?

祁京梅:我个人认为,目前CPI的温和上涨是可控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温和上涨的CPI有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首先,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可以适当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改革开放,国家富裕了,但农民没有富裕起来,这波农产品的适度涨价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其次,国家应继续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积极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中低收入群体的薪酬实现“补涨”。这次个人所得税有望从2000元提到3000元充分体现国家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只要全社会的收入水平都得到提高,CPI的温和上涨就可以接受。再次,有助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总理在政府工报告中已将今年的GDP制定在8%,我认为非常必要,我国应在“成本推进型通胀”的大环境下,加快产业调整,让高科技的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一点在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已充分体现。

我认为,劳动力成本上涨已成必然趋势,不可逆转,那么,现代服务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发展最快的产业。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面对复杂的国际局面,今年政府将会采取怎样调控政策?

祁京梅:央行已多次使用货币政策,不排除继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要管好通货膨胀预期,必须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一要提升政府治理通胀的驾驭能力,正确运用不同政策组合,坚持保障供给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加强基础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产销衔接和区域调节。二要坚持标本兼治,把回收流动性和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富余资本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调节流动性泛滥引起的不合理需求。三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刹住乱涨价的歪风,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炒作行为。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从现在看,通胀将是长期存在的,您认为中国应建立怎样的物价监测系统,使之成为政府更有效的调控政策的参考依据?

物价上涨篇5

【文章摘要】

本文运用均衡理论对我国在不同的两个时期油价对物价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石油需求和贸易变化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影响机制和拉上型、推动型传导的过程,并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油价波动;物价水平;一般均衡分析法

0 前言

物价攀升和油价持续高位的背景下,石油作为重要的材料,其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向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对石油价格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国家。因此本文分析我国贸易和石油需求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一般均衡理论对在不同时期的油价上涨对物价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研究出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物价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针对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建议,对于我国调控物价及整体经济运行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现状分析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更是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波动范围之大前所未有。从2002年延续到2008年7月持续上涨,随后油价快速回落, 2008年7月11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飙升至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位,同年12月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结算价收于40美元/桶以下,2009年11月国际油价又重新上涨至80美元/桶以上, 2010年至2011年,举世关注的国际石油价格又大幅攀升,欧洲基准原油已逼近每桶120美元,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2013年和2014年国际油价显现出频繁波动,但总体还是高位运行。油价的上涨对各国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重化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逐步增大了对石油的需求量。但是以我国当前石油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无法满足石油当前的消费需求,供需缺口日渐增大,石油的供求矛盾也日益严重。自1993 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国,2003 年居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高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石油的依存度增长迅速,据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已超过50%的对外依存度。国际能源署对我国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问题做出了逐年攀升的预计,2020 年可能会上升至76.9%左右。在石油资源瓶颈因素的制约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将愈加突出。在石油市场价格这一问题上,我国没有发言权和主动权,国际石油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对我国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会越来越大。

石油价格与物价水平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和非对称两个框架性框架关注油价波动与物价水平是否存在长期关系。

2 理论分析

石油经过进口由国际到国内,然后通过相关的交易场所到达石油化工的相关产业,最终到消费者。这是一个石油的传导过程,每个过程都会涉及到价格因素,油价最终到达消费者。对于石油的价格,大致可以概括为:从国际到国内,从生产到生活,从上游的生产到下游的消费。油价涉及的方面较广,传导的路径较长。那么国际油价的波动是怎样影响我国的物价水平,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呢?国际原油涨价对我国物价水平的直接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如图1所示。第一,是输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由于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近出口贸易,国际上涨的油价会传导国内的原油和成品价格。第二,是成本推动阶段,由于经济活动成本被抬高,和石油相关的服务和产品价格会最终受到影响,进一步传递到居民的价格消费。第三,由于物价的上涨会带动工资、租金等上涨,从而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成本。第四,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点,国际油价的上涨也会带动它的替代品价格上涨,比如煤炭等,从而引起物价更大范围的上涨。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其中的各个不同的商品形成有机的整体,并构成了统一的价格的系统,以此表现出在价格上存在链条性和链接性。因此,在这个链条上的任何其中价格的波动,其都会带动整个链条的价格的波动,并通过成本或者是需求来对其进行推动。但是因为不同的商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作用不同,所以其带来的传导的范围也不同。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涨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一是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

3 一般均衡法分析

3.1 我国石油净出口时期国际油价拉上型物价波动

实际上我国从60年代开始石油出口贸易,70年代达到了出口大于进口的高峰时期,到93年以前,我国石油出口大于进口,属于石油净出口阶段。见图表2所示。

而此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比加大,经历了低油价--高油价--低油价的反复波动,并且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因为之前我国国内石油储量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国家油价的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不是十分严重,一般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直接调节。但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我国油田开采量的逐渐增加,为国家工业发展及整体国民经济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外汇出现大幅增加,国内物价水平也随之上升。经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生产资料需求增长,而生产资料需求增长有反过来拉动经济增长及物价上升,进而带动工资、银行利率等方面的上升,造成国内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全面提升。在此影响下,国内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也表现出上升趋势,最终造成我国价格总体上升的情况。依据均衡理论,文章通过图3讨论这一时期的国际油价拉上型物价波动的运动过程。

物价上涨篇6

关键词:物价上涨;延边州;原因;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12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价也随之上涨,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粮食价格上涨又推动了养殖成本的上涨,从而导致肉产品和水产品价格的上涨。为此,我国居民承受着巨大的消费压力。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青壮年在外务工人数增多,延边州趋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短缺引起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国际能源价格的间接推动,以及延边州特殊的地理区位、环境因素、中韩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等,都会影响延边州的总体物价水平。物价上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文章从成本推动、需求推动、延边州特有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物价上涨对个人、企业、社会、政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延边州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2.1 成本推动

2.1.1 粮食价格的上涨

我国作为地广人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延边州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的减少,再加上原本地形条件的制约也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外,青壮年的进城务工,也导致了农业领域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以改善,从而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一部分的农产品还需要从外国大量的进口,导致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与之相应的蔬菜、肉制品及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也大幅度的上涨,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物价水平。

2.1.2 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价格出现了普遍上涨的趋势。随着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的用工成本也随之上涨,劳动者的名义工资也要随之增加,否则实际工资将会减少。延边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了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我国到2015年底才取消独生子女政策,放开实行二胎政策。但近年来,朝鲜族人口的出生率较低,州内已经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地区的人口优势也将逐步消失。延边州地区青壮年在韩务工人数较多,老幼人口比重较大,也促使劳动力价格的上涨。雪上加霜的是,物价的上涨反过来也促进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2.1.3 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

能源是企业能够更好发展的内在动力。延边州的能源利用率较低,州内使用的石油、铁矿石等能源约一半需要进口,才能维持基本需求。国际矿石资源的垄断,使得国际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与石油、铁矿石相关的电、煤等能源价格也随之上涨,企业所需原材料的进口成本随之增加。为了不使企业的利润减少,必然要提高商品的价格。进口能源的价格上涨也直接推动了国内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从而导致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2.2 需求推动

2.2.1 通货膨胀的加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人们的购买需求增多,使得商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使大量的货币流向市场,人们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从而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增发货币,这种增发货币的做法,对我国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各国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也导致我国货币的流通量增加,通货膨胀加剧,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2.2.2 社会资源的浪费

当今中国,奢侈浪费之风逐渐减退,但也无法完全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个人的奢侈浪费,也会导致国家资源紧张的局面,这将严重阻碍了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需求量增多,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2.3 延边州特有因素

2.3.1 地理区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比邻韩国,有着特殊的地理区位。但由于地形和交通较为闭塞,致使延边州内物价水平较高。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4491元,而延边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则达到了18235元,足以说明延边州本身偏高的物价水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紧随韩国时尚经济的发展潮流,州内很多家庭的亲友都在韩国务工,与韩国联系较为密切。延边州内居民生活上也习惯使用韩国商品,使得韩国商品销售很好,特别是食品和服饰类尤为突出。在延边州内食品和服饰大部分为韩国进口,普遍的商品价格较高,也使得延边州整体的物价水平较高。

2.3.2 气候因素

延边州地处山地丘陵地带,本身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再加上延边州冬季过渡时间较长,不利于农作物的第二次生长。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农产品的销售和储存成为难点,特别是遇到大雨、大雪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随之飙升。近年蔬菜价格的飙升都是受气候恶化引发的减产所造成的,从而致使延边州物价水平的上涨。

2.3.3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的供给短缺

近年来,延边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在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高铁的正式运行,也对延边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铁的运行,缩短了旅途的时间,也使得来往游客数量增多。游玩民族特色盛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品尝朝鲜族美食都变得十分的容易、便捷,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餐饮业发展。旅客数量的增加,也使得延边州内出现供给短缺,成本上涨的现象。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厨房的社会化和外出就餐的经常化也进一步加快,促进了延边州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销售局面。

2.3.4 汇率的变动

延边州属于比较特殊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韩务工人数较多,人民币和韩币之间的汇率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韩币升值时,相同的韩币换取更多的人民币,使得延边州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也会促进消费水平的增加,从而推动物价的持续走高。同时,也存在韩国务工人员对比中韩物价的错觉心里,总感觉中国商品便宜,购买力随之增加,也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

3 延边州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

3.1 对个人的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延边州内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当物价上涨水平高于工资上涨水平的同时,人们的实际消费能力减弱。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也使得居民的生活负担加重,只能降低生活标准来满足最基本的日常开销。由于物价的上涨,使得人们的预期收入减少,随之产生的预期消费增加,导致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降低,消费热情不高。生活质量的下降,会让人们的幸福满足感下降,生活压力增多。这样,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3.2 对企业的影响

物价的上涨对消费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可能只会选择购买一些必要的生活必需品,看其价格的变动来购买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商品。当物价水平高于工资上涨水平时,人们的实际消费能力减弱,购买力降低,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少。消费需求的减少,会使得企业销售不出去商品,积压库存,造成了商品的堆积。为了能减少库存,企业就会减少生产,这样会阻碍企业进一步的生产与投资,也会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物价的持续上涨,不利于中韩贸易签订后,外国资本的投入。物价上涨也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可能会进行裁员来减少企业的支出,企业裁员将会导致人均消费能力更低,从而进行恶性循环。

3.3 对社会的影响

物价的上涨将会对低收入者家庭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而对高收入者的家庭影响较小。低收入者家庭的大部分支出在于生活必需品,所以物价的持续上涨,加重了低收入者家庭的生活负担,降低了生活质量,将会导致社会财富两极化矛盾更加激化,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稳定。物价的持续上涨,也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经济稳定是物价稳定的前提,经济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稳定,所以持续稳定的物价,将会更好地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4 对政府的影响

物价的上涨使得政府的采购成本提高,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物价的上涨同时也使得消费需求减少,库存增多,造成了商品的堆积。为了能减少库存,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从而政府从企业那里获得的税收就会减少。同时物价的上涨,加重了贫困人们的生活负担。为此,政府将会给贫困人群发放更多的补助,从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物价的持续上涨,也会降低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很难更好的管理民众。

4 总结

物价的持续上涨是我国应该及早解决的大事,稳定物价水平,可以很好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如成本方面的主要因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需求方面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另外,延边州特有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气候、服务业的发展、汇率的变动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延边州物价的总体水平。同时,物价上涨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对个人、企业、社会乃至政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物价问题,关乎民生。能够逐步地解决物价持续上涨的问题,将会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百姓谋福利。

参考文献

[1]周雨风.论述当前物价结构上涨的特征、原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8,(04):3032.

[2]丁冰.对我国当前物价上涨原因和相关矛盾的分析[J].红旗文稿,2011,(06):2124.

[3]卢美伟.物价上涨原因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9):5254.

[4]郝利建.物价上涨的相关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03):3334.

物价上涨篇7

【关键词】结构性 物价上涨 收入分配 差距补贴 宏观调控

一、引言

2007年,世界经济生活的主题词是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上升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的普遍现象。我国从主要价格指数变化看,与食品关系密切的生活资料价格指数持续提高,同时,全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非食品价格指数涨幅保持在1%左右,比较稳定;食品价格指数涨幅则持续提高,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提高。不同的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清楚表明,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综合数据表明,我国阶段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物价上涨已成定局。中央决定2008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取代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我国当前物价上涨原因

结合具体国情,笔者认为导致我国通胀日趋严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供求关系的变化使近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成本增加推动了物价上涨。由于粮食是其他农副产品的原料或饲料, 也是诸多工业的原材料,粮价的上涨必会对其他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形成刚性的推动。第二,过快增长的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加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这些资金部分进入楼股市,引起资本市场泡沫,并传递到食品价格上。由于食品类产品供给相对刚性,价格易受需求影响。第三,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推波助澜。商业银行纷纷在境内外上市,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出于对股东要求盈利的压力,它们都有很大的放贷动力。同时,在实际利率为负数的背景下,企业乐意向银行贷款,使贷款增速超过GDP增速。相对过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产品与服务,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第四,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食品类产品的供给相应减少。同时,经济继续调整发展,产出正缺口越来越大,这造成了对食品类产品的总需求增加,供需失衡造成了食品类产品的物价大幅上升。

在外部环境方面,本轮通货膨胀前几次通货膨胀有着明显区别。笔者认为,其中收入分配不公平是最根本的区别。国家发改委有关分配的调研显示,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收入差距高达9.2倍,如果城乡合计这个数字有可能多至21倍;此外,用以衡量一国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中国也早已过超过了0.4的警戒线。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当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物价感觉,使得承受CPI上涨的能力更加脆弱。

三、收入分配差距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内在关系

1.收入分配差距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诱发作用

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少部分人集中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工薪阶层和农民的收入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开支,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这意味着央行向社会投放的基础货币从而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急需为自己的资金寻找保值增值的途径,从而加剧了房股价的上涨,使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巨额外汇储备增强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外热钱也通过各种途径涌入中国的房股市,进一步推高了房股价。对于商家来说,房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房租的增加,这促使商家将房租的成本通过商品价格的上涨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就形成了。

2.结构性物价上涨恶化收入分配差距

这种生活必需品涨幅过快的物价上涨结构对普通百姓更为不利,涨价幅度大的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却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低收人群体一方面要承受食品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高档消费品降价带来的好处。如果物价全面上涨超过5%,但是食品价格上涨低于10%,他们所受到的冲击反而要小。高收入阶层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这会进一步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差距,恶化分配的不公。易宪容(2007)指出,中国式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某种“劫贫济富”式通胀。它推高了房地产市场价格,使得绝大多数低收入者远离房地产市场;随后又使广大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昂贵化”,增加低收入者负担。收入分配的不公,会造成一个社会的不安定。

四、国家物价补贴措施及其效率对比

为应对本轮结构性物价上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物价补贴措施,都是针对受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特定群体的,以免造成高收入家庭搭低收入家庭便车的情况出现。按补贴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价格补贴和现金补贴。下面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比这两种补贴方式的效率。

下图中,横轴表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数量,纵轴为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在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没有出现结构性上涨前,补贴目标群体所面临的预算约束线为RT,目标群体选择RT线与其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点A,即消费OX1单位的生活必需品,OY1单位的其他商品。当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为简化,假设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预算线旋转为RS,目标群体在B点消费,其满足程度亦下降为无差异曲线U2。

假设国家对目标群体提供价格补贴,使其为生活必需品支付的价格与结构性物价上涨前相同,则预算线又从RS旋转为原来的RT,目标群体仍在A点处消费,效用水平亦为原来的U1。国家为这一价格补贴的支出相当于对Y1Y4单位的其他商品的购买力。若对目标群体提供现金补贴,为使其达到与物价上涨前相同的效用水平,新预算线MN与U1相切于点C,现在消费OXsub>3单位的生活必需品和OY3单位的其他商品。为这一现金补贴的支出相当于对Y2Y5单位的其他商品的购买力。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看出Y1Y4>Y3Y5,所以现金补贴更节约国库支出。现实世界里,政府很有可能采取成本较高的价格补贴方案,因为政府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蛋糕的大小,比如还要引导特定方向的消费或生产。

五、缓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物价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

为减缓这种结构性物价上涨对收入分配的不对称影响,政府在采取补贴手段时应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由上面分析可知,与“明补” 相比,“暗补”效率较低。要变暗补为明补,就要准确界定哪些居民属于中低收入家庭。此外,要应对物价上涨,不仅需要财政补贴,同样也需要物价控制。所以政府应多管齐下地进行宏观调控,积极防范物价的持续上涨势头,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综合利用宏观金融调控措施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重点关注物价稳定。一是可加快人民币升值幅度及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于当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汇率政策至少可在两方面发挥作用:提高出口价格,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速,缓和贸易占款增长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使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石油等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两方面都是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所期盼的政策效果。二是相机使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工具,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减少市场的流动性。

2.针对性地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热钱跟风涌入。按照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央行处境尴尬,财政政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降低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能耗大的资源类产品出口关税,从而减少外汇占款拉动的货币供应。同时,可减少企业所得税优惠以防范境外热钱通过高报出口价值混入国内,还可对投机收益课以重税以防范投机。此外,可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对食品类产品的生产及进口实施减税和补贴政策以降低其价格。

3.粮食问题必须标本兼冶

表面上,CPI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季节变化鲜菜价格上涨较快以及猪肉消费量上涨,从而认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及生猪补贴即能解决问题,但是根源在于近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问题的盲目乐观,导致一些本来亏损的项目能够继续存活,与人畜争粮;以市场化的企业来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使政府平抑粮价的愿望打折扣。应取消对这些项目的补贴,重新设计粮食流通企业的权限。为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结构型通胀,政府应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和贷款支持,提高农民的真实收入。

4.加强监管,完善股市房市

证券市场可成为吸纳流动性的有效出口。从2005年最低点到2007年,沪深A股总流通市值从8千亿元上升到2007年10月份的8.9万亿元,粗略计算共吸收了8.1万亿元左右资金。股市上涨对于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国目前的房股市已经过热,因此应加大对楼市和股市的控制,防止资本市场出现巨大泡沫。虽然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市场不够成熟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方向。

5.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

2008年的物价形势是不容乐观的。能源价格在高位运行,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仍然非常严重,资产价格泡沫生成后对物价的溢出影响进一步显现,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使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加入到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奥运年效应引起的消费热潮也会助长物价上涨。所以,必需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从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R.S.平狄克,D.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姚长辉.货币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立群.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J].理论参考,2008,(2).

[4]赵庆,徐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特点[J].经济师,2008,(2).

[5]谢百三,吴秀波.警惕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11).

[6]张斌,何帆.如何应对经济崛起时期的汇率升值压力――日本、德国的经验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4.

[7]周青春.中国物价的三大推手[J].社会万象,2007,(20).

[8]徐明棋.结构性物价上涨的不对称影响不能忽视. 2007,12.

物价上涨篇8

我认为保障低收入者可以从借鉴一下几点做法:

1.加大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减免税收,让面对物价上涨的低保者还可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

2.可以发放定点超市购物卡、爱心卡,便于小范围管理

3.国家应该严重控制原本收入水平已经很高的部门和国企涨薪,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部门的涨工资采取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绩效工资涨得很快,而基础工资却原地踏步。到最后管理层的工资急剧上升,普通职工的工资涨得少之又少,所以涨薪一定要涨到普通职工身上,要适当提高基础工资。

4.广开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援助。给低收入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对他们的培训训练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不只是依靠低保来生活,应该追求劳动致富。

5.统筹兼顾,从各方面考虑物价上涨给低收入者带来的伤害。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体系的建设。

上一篇:稳定物价范文 下一篇:物价调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