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范文

时间:2023-10-01 04:49:48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篇1

关键词 茶叶;土壤改良;硫磺;草炭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32-01

茶树(Camellia sinensis)属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茶树属于典型的喜酸性植物,其根系必须在酸性土壤下生长。

济源市地处北纬35°12′,东经112°,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多为石灰质土壤,pH值多在7~8之间。由于济源是茶仙卢仝故里,为弘扬卢仝茶文化,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导下,选择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进行土壤改良调节,进行了茶叶栽植试验,并进行跟踪检测和茶叶栽培研究,目前茶叶长势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选择

依据茶叶生长特性,选择背风向阳、土质中性偏酸的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和种植茶叶试验,本研究选择了王屋镇清虚村和思礼镇郑坪村2个地方。两地地表耕层土壤均为弱酸性,自然环境优美,周边远离工业企业。王屋清虚试验地位于王屋山区的清虚发山村,地处两山之间,为20世纪70年代人工建造的梯田,土质为少砾质中性砂石土,周边山林茂密,山上有机质含量高,沟内山泉水充足。思礼郑坪试验地毗邻九里沟景区,三面环山,为山区自然梯田,土质为多砾质薄层砂石土和红黏土。

1.2 试验材料

硫磺:S的含量≥99%,水分≤2%,砷含量≤0.000 1%,细度不低于400目。草炭:pH值≤6.0,有机质≥60%,腐植酸≥10%。茶树品种选择适应性较强的龙井43、天台黄茶、北斗等品种,所有茶苗均在3月22日前栽植完成。

1.3 试验方法

2013年3月初,用挖掘机对茶园土地进行深翻和改良,全园深翻80 cm,在深翻前将硫磺粉1 950 kg/hm2均匀撒施在地表,然后进行深翻,将硫磺均匀混入土中,并平整土地,捡拾石块和杂物[1-2],共深翻改良土地4.2 hm2。

土壤深翻后,按照茶园种植要求,采用双行双株条栽方式种植,大行距1.5~1.6 m,小行距30~40 cm,株距25 cm。在茶苗定植前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植沟,种植沟宽50 cm、深30 cm。开好种植沟后将草炭165~180 m3/hm2均匀施入沟内(厚约5 cm),并将硫磺按0.1 kg/m(种植沟长度)均匀撒施在草炭表面,然后覆土回填,等待种植[3-4]。

1.4 数据采集

土壤改良前,在2个试验区域共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地块,每个地块分别采集20、50、80 cm 3个不同深度的土样进行检测。每块地进行3点混合取样,所有地块不同深度按平均值进行记录。土壤改良60 d后,每月中旬对上述5个点分别采集土样进行检测,分别于5月、6月、7月、8月、10月、11月重复采集土样进行检测,跟踪pH值变化情况[5]。

每次土壤检测后,对5个试验点数据进行原始记录,为降低试验误差,每次对不同深度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将不同深度土壤pH值在坐标上进行标注,形成土壤pH值变化曲线,与对照不同土壤深度pH值进行比较。由土样检测数据(表1、图1)可以看出,由于试验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600 mm左右,且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土壤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因此土壤逐渐碱化,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土壤pH值逐渐增加。

在施用硫磺、草炭改良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20 cm的耕层土壤,未处理前pH值已经在6.25,属于酸性土壤,并且受灌溉、降雨、耕作等农事影响,土壤pH值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50、80 cm土壤,在改良后效果显著,达到了茶叶生长的要求。

从土壤深度看,处于50 cm深的土壤,由于受其他干扰因素较少,且在改良过程中硫磺、草炭等施用均匀,因此改良效果最好,pH值相对稳定均匀。

从硫磺施用时间来看,从60 d开始,土壤pH值已经明显降低,在4个月后效果达到最好,在未来的连续监测中,pH值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并且均在茶叶生长的适宜范围,达到了预期目的。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硫磺、草炭调节土壤pH值是可行的。硫磺对土壤pH值的调节主要特点是效果持久稳定,其作用机理是硫磺施入土壤后被硫细菌氧化成硫酸酐,硫酸酐再转化成硫酸起到了调节pH值的作用,硫磺施入土壤后需要分解后才能起到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草炭用于土壤改良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综上所述,通过调节土壤pH值和添加土壤有机物料,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条件对茶叶栽培的限制,为扩大茶叶种植范围,实现南茶北移,弘扬历史文化,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谢兆森,吴晓春.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研究与进展[J].北方果树,2006(1):1-4.

[2] 张昌爱,张民,曾跃春.硫对石灰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7):1453-1458.

[3] 湛润生,岳新丽.硫磺在石灰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1):42-44.

[4] 吴洵.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土壤改良篇2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类型 潮土

一、景县耕地的基本情况

1.土壤类型及分布

景县耕地土壤绝大部分为中壤质或轻壤质冲积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较好。按照土壤质地的划分,景县主要分为砂壤、轻壤、中壤三种类型:砂壤主要分布在王同、连镇、梁集、杜桥、龙华、景州六个乡镇,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轻壤在景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后留名府、青兰、广川、留智庙、北留智、安陵,刘集。占总耕地面积的61%左右。中壤主要分布在降河流、温城、王谦寺三个乡镇,占总耕地面积的7%左右。其他类型的土壤也有零星分布,占总面积的2%左右。

2.景县轻壤质土壤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轻壤质土壤其性质介于沙土与粘土之间,群众称之为“两合土”呈碎屑状结构,疏松,一般都有良好的耕性,适种作物广泛,是较理想的耕作土壤类型。

轻壤质土壤虽是较理想的耕作土壤类型,但因长期的粗放耕作,及掠夺式的种植,重用轻养的种植方式,使农作物的种植环境越来越差,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在生产中长期的使用化肥,且重施氮肥、磷肥,不重视钾肥和其他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造成土壤养分的失衡,作物抗病性差,产量降低,耕地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理化性质降低;土壤耕层浅、有机质含量较低、引起土壤肥力降低,农产品品质差。

二、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环节

景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的主要方向为增施有机肥料和中微量肥料的使用,同时应平衡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逐步提高土壤各种养分元素的含量。

1.有针对性的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根据作物缺什么就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施肥原则,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2.景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分为犁耕和旋耕,犁耕耕层深度为15厘米左右,旋耕耕层深度为12厘米左右,为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应采取深耕、深松的耕作措施,其耕层深度应提高到30厘米左右。景县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及生物肥料等措施使有机质的平均含量提高0.6个百分点。

3.通过实施平衡施肥、轮作倒茬、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冬小麦平均产在445公斤的基础上,单产增加30公斤,增产幅度达到6.7%;夏玉米在450公斤基础上,单产增加50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1.2%的产量目标。

三、主要措施及步骤

1.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协调土壤养分

平衡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个技术要点。在小麦、玉米播种前以200亩为一个取样单位通过对土壤大量元素(氮、磷、钾)、有机质等指标测试分析;配方即综合分析处理信息数据,确定所需养分的合理施用量和配方,提出合理施肥建议,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配肥即实行技物结合,按所确定配方,生产配置专用肥;供肥及开展农化服务,将优质配方肥及时供应到农民手中;施肥即通过技术培训和田间示范指导农民按施肥建议施肥。推广应用该技术,可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培肥改良缺素障碍土壤。

2.增施高效有机肥

增施高效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供保水、肥能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成熟后,利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然后带茬播种玉米,脱粒后的麦秸完全运田外,再覆盖在玉米田,在玉米成熟后,留秆收穗,然后利用玉米秸秆粉碎机在田间直接进行粉碎,同时把腐植酸类有机肥均匀撒施地表、然后再进行耕作,每亩可回田玉米秸秆400公斤以上,腐植酸类高效有机肥每亩用量50公斤以上,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土壤的肥力状况达到中等偏上和高等肥力水平。

3.轮作倒茬

在全县范围内结合种植业调整,在小麦、玉米、和棉花三大作物种植中进行合理安排。在小麦、玉米和棉花的两套种方式中,实行农作物产地内轮作,每隔两年轮作一次,达到每年30%的种植面积做到轮作倒茬。同时把任务分配到乡镇,分解到村、落实到农户,保证轮作倒茬目标的实现。

4.深耕深松

深耕深松可打破犁底层,耕层厚度,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壤需肥能力,促进农作物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促进节水增产。结合当地实际,应大力推广农田深耕、深松技术,一般在10月5日左右,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进行,每三年深松一次,隔年深耕一次,耕深达到30厘米以上。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0.1~1个等级,肥料利用率提高5~10%,小麦平均单产增加3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增加50公斤,照这样算,如果每年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共增收小麦300万公斤,玉米500万公斤,扣除投资成本,可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各种土壤改良培肥措施,可极大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技术操作水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提高农作物防灾抗灾能力和产量品质,同时,可带动运输、加工及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国家安定有重要意义。

3.生态效益

改良培肥措施实施后,可增厚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活土层,提高地力,改善耕地质量,耕地地力提高0.6个等级,达到高肥力水平;平衡施肥养分均衡供应,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减少化肥污染,促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深楚,尤文瑞 河北省景县土壤改良规划 《土壤》 1985年第02期 .

土壤改良篇3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以石大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帝利安”土壤改良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帝利安”对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棉花产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表现为土壤容重降低0.22%,pH降低1.67%,电导率降低17.24%,提高了盐渍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籽棉较对照增产2032.1kg/hm2,增产率达37.1%。

关键词 :帝利安;土壤改良剂;盐渍土;改良效果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土壤退化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108hm2,且每年以(1.0~1.5)×106hm2速度增长。其中,我国盐碱土面积为3.7×107hm2,几乎遍布全国[1]。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新疆农业生产情况及土壤盐渍化特点,以石大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帝利安”土壤改良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验证“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在盐渍化土壤中的施用效果,为指导当地盐碱土壤改良与农民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进行,地理坐标为北纬44°29′,东经86°28′,海拔393m。试验地面积4hm2,土壤类型为壤土,前茬作物为棉花,4月16日(播种前)取样化验,土壤0~30cm平均土壤容重1.62,碱解氮31.928mg/kg,速效磷23.544mg/kg,速效钾287.686mg/kg,有机质9.451mg/kg,电导率1831.1μs/cm,pH值8.63。

1.2试验材料

供试产品为“帝利安”土壤改良剂,由石大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8号。1.3试验方法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为常规施肥下使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在出苗水和第2水时分别滴入1kg/667m2和3kg/667m2土壤改良剂,总施用量为4kg/667m2;处理2为对照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与对照常规施肥用量及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均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帝利安”对土壤pH和电导率(EC)变化的影响

2.1.1对土壤pH变化的影响

pH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pH对于盐渍化土壤具有更大的意义[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CK)处理土壤改良前后pH值降低了0.09,相对降低量为1.04%。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H相对降低量为1.67%,由此可见,“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土壤的pH值。

2.1.2对土壤电导率(EC)变化的影响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EC)呈正相关,因此,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数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含盐量的高低。从表1可以看出,施用“帝利安”改良剂后,土壤电导率有所下降,下降了17.24%,对照(CK)电导率下降了9.95%。

2.2“帝利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土壤容重是一个反映土壤质地、结构性、松紧度和通气状况等的重要参数,结构好的土壤容重小。由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CK)相比,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容重有一定的降低,下降幅度为0.22%。

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盐分的组成和性质、盐渍土的改良产生重要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有机质增加11.88%,碱解氮增加6.83%,速效磷增加24.99%,速效钾增加9.23%。

由上述结果可知,通过施入“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2.3“帝利安”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棉田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后,棉花收获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这表明土壤改良剂通过对棉田土壤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由表3可以看出,收获株数“帝利安”处理要比对照明显增多,籽棉单产增加了2032.1kg/hm2,增产率达37.1%。

3小结

(1)通过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降低盐渍化土壤容重、pH和电导率。施用后,土壤容重降低0.22%,pH降低1.67%,电导率降低17.24%。(2)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3)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增加棉花收获株数、单铃重,与对照处理相比,棉花籽棉单产增产率达37.1%。

参考文献

土壤改良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种植设计

1土壤改良剂的发展及种类

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营养性改良剂;土壤结构改良剂;酸性土壤改良剂;碱性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的类型不同,对土壤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酶的活性,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中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最终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在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就利用天然有机物质如多糖、淀粉共聚物等进行土壤结构的改良研究。这些物质分子量相对较小,活化单体比例高,施用后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且用量较大,因此未能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土壤改良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美国首先开发了商品名为Kriluim的合成类高分子土壤结构改良剂,之后人们对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包括水解聚丙烯睛(HPAN)、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沥青乳剂(ASP)及多种共聚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聚丙烯酰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土壤改良剂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高聚物土壤改良剂达到研究和应用高潮,技术领先国家包括美国、前苏联、比利时等,其中以比利时的TC改良剂和印度的Agri-CS改良剂最为成功。1982年,我国农牧渔业部从比利时引进聚丙烯酰胺和沥青乳剂,应用于渠道防渗、盐渍良、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旱地增温、保墒等方面。近年来,商品化土壤改良剂在我国的种类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推广非常活跃。此外,国外一些应用较为成熟的产品也进入国内市场。来自农业部肥料登记公告信息显示,目前获得国家行政审批的土壤改良剂产品达到了40多个。这些土壤改良剂产品的主要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或修复污染土壤等;原料种类也比较繁杂,包包括了天然矿石(如蒙脱石、白云石、钾长石、磷矿石等)、天然活性物质(如生化黄腐酸)、工农业废弃物(如味精发酵尾液)、人工合成聚合物(如月桂醇乙氧基硫酸铵、聚马来酸等)。

改良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土壤砂粘比例,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持水能力,增加有效水供应;调节土壤pH值,降低或减少铝毒危害;改良盐碱土,调节土壤盐基饱和度和阳离子交换量;调理失衡的土壤养分体系,促进有效养分供应;修复污染土壤,重金属离子钝化作用;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保持土壤微生物环境良好。

2绿化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与土方设计

在园林绿化的技术准备阶段,需要收集地形、土壤、水文等详细技术资料,经过专业图纸会审、设计及施工交底后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和科学的土方施工方案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2.1绿化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一般绿化土壤是在适当清理建筑垃圾的空地上回填一定厚度的回填土,因此绿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必须包含原土壤和回填土方2种类型。土壤理化指标中,土壤pH值和通气孔隙度2项指标较为重要。

2.1.1土壤pH值

土壤pH值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高低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根据当地几年来的检测结果,良好的绿化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5;而混有建筑垃圾的种植土壤pH值一般在7.6以上。这样的碱性土壤严重影响铁、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活性,造成喜酸性植物生长不良或引发缺素症。

2.1.2土壤通气孔隙度

土壤通气孔隙度俗称土壤通透性,是指土壤具有通气、透水以及植物根系穿插的特性。土壤通透性指标直接影响土壤中的水、气、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2.2绿化工程土方设计与施工方案

2.2.1地形地貌设计

按照园林绿化整体规划的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等相关技术资料,充分考虑与建筑的协调性,设计相应的地形和地貌。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将其配置在特定的地形。

2.2.2现场渣土清理

在回填土方之前,施工现场特别是种植区域的渣土要进行彻底清理,这对植物今后的正常生长十分必要。按照土方施工方案,对现场土方进行清理,过筛后好坏土要分开存放,渣土集中外运。

2.2.3回填土方作业设计

根据植物根系生长需要回填符合要求的土方至设计标高,在回填中因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板结不可避免,所以回填土方后要对种植场地进行翻挖,配合实施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3植物生长特性对绿化土壤的要求

当地绿化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5,可以满足大部分绿化植物的生长;喜酸性植物适宜的土壤pH值一般在5.5~6.5,种植此类植物的土壤应该进行调酸处理,将土壤pH值改良至5~6。当地绿化土壤通透性略显不足,可以根据植物需要局部进行改良。一般树穴土的土壤通气孔隙度要求≥8%,一级草坪种植土壤通气孔隙度要求≥45%。

4绿化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当地绿化种植土壤一般中性偏碱,土壤肥力较低,根据栽植管理以及特定植物的需要,参照相应标准,在种植前及种植后的养护管理中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

4.1碱性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4.1.1酸性溶液灌根

结合抗旱,应用浓硫酸或磷酸6000~80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稀释后的酸性溶液pH值一般在2.6~3.0,可以快速降低土壤的碱性,但需要多次应用。浓硫酸属于化学危险品,腐蚀性强,操作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4.1.2土壤施用硫磺

硫磺在土壤微生物以及空气的作用下,缓慢发生硫化反应,形成硫酸根离子,逐步降低土壤碱性。施用硫磺粉2~3kg/m2,一年2次,可以使土壤pH值降低1.0~1.5。种植前改良可一次性施用硫磺粉5kg/m2,30d后可以栽植。操作中注意撒施均匀,在土壤表层5~10cm施用。

4.1.3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生理酸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主要种类有硫酸铵、氯化铵等。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针对喜酸性植物或弱碱性土壤,一定要适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4.2板结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4.2.1严重板结土壤的翻挖

因大型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严重板结,必须采用机械翻挖,翻挖深度:乔木不低于100cm,大型深根系乔木150~200cm,花灌木40~50cm,草坪30cm。翻松土壤过程中,往土壤中掺入腐叶土或有机肥等,增加土壤通透性,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2.2栽培基质

在种植前,对于通透性不够理想的绿化土壤,可以采取局部改良措施,翻松土壤并往其中掺入腐熟秸秆、稻壳等多孔栽培基质,扩大种植穴范围,基质和土壤体积比为0.5~1.0∶1。

4.2.3施用有机肥料

在养护管理中发现有植物生长不良现象,要施用有机肥配合其他改良措施,施用量0.5~1.0kg/m2。严重的可在树冠正投影范围内扇形开挖,深度达到根系密集分布层,尽量不损伤主要根系,分3~4次改良根际土壤。

结语

园林绿化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城市重要的资源,而且越来越稀缺,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土壤资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园林绿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日益紧张的绿化种植土壤资源,对建筑垃圾、园林及其他废弃物进行处理,转变为可利用的园林资材,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具有相当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T340-2011绿化种植土壤[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DB440300/T34-2008园林绿化种植土壤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土壤改良篇5

[关键词] 马坡镇 土壤 改良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121-01

1 引言

马坡镇地处江苏重镇徐州市,众所周知,徐州作为江苏省的工业中心,一直为江苏省的工业发展个经济总值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是在工业辉煌的背后,是大量的工业“三废”不经处理或者是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近土壤,使得徐州市下辖的乡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在国家提出“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农业部门以及相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对土壤改革方案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关心程度。

土壤改良,顾名思义,是将土壤向一个良好的方向进行改进。这样的做的好处数不胜数,例如,经过科学的土壤改良后,土地可以克服其先天性的不足例如结构上的不科学以及养分的缺失等,同时,经过土壤改良的土地其基本肥力以及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以及菌类其含量明显比普通土地高出许多,对于作物的生长以及其高产增收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现代科学的相关理论,土壤改良在不同的地区是有不同的步骤组成的。具体到马坡镇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由两个步骤构成:第一,对于基本农田的土壤改良,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得土壤的流失量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二,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改良,缺少哪一种肥料就加哪一种肥料,如若某种肥料过多,根据相关的化学原理以及生物学知识和一些现实因素来将其减少,使得土壤的肥力在动态之中保持最佳,为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基础。

2 马坡镇土壤改良的几点建议

2.1 对化肥的使用进行科学控制

当化肥在我镇普及之初,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以及对农作物的反应的快速等无可比拟的优点,使得农民朋友对于化肥的使用量以及频率等都超过了规定值,而且这样的做法持续了许多年。随之而来的便是土地的肥力过剩而带来的土壤质量下降。例如土地的基本形状被改变:盐碱化以及沙砾化等现象在我镇层出不穷。因此,要想要改良土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化肥的使用作出控制。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宣传以及农业技术部门的普及工作,使得农民朋友认识到,只有施对化肥,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以这样的做法从跟上改变其思想状态;另一方面,针对于我镇现今的土壤情况,笔者认为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指导相关的农户进行土壤改良方案,以便于农业活动长期进行。

2.2 对无毒、可降解的地膜进行推广

在我镇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地膜可以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黑心厂家为了抢占这一巨大的市场,利用品质低劣的原料来生产地膜,在短时期内的确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却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使用了劣质地膜的土地出现了“中毒”的症状,许多作物生长缓慢甚至减产以及绝收。因此,针对于这一种情况,笔者有以下建议:一方面,向农户宣传可降解、无毒的地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敦促相关的执法部门对一些黑心厂家进行依法取缔,使得市场上出售的地膜能够保障土壤的“健康性”。

2.3 改良灌溉方式

根据许多农民朋友的生产经验来看,许多农田在作物的种植期内采用大田漫灌的方式来对作物进行灌溉。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而且不科学的。一方面,这样的做法使用了大量的水力资源,使得农业用水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这样的做法对于土壤的肥力涵养以及作物根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要向改良我镇土壤的基本情况,就必须从改良灌溉方式入手。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以滴灌、渗灌以及其他灌溉方式相结合来对作物进行灌溉,同时对灌溉的频率以及量等具体指标作出控制,通过雨量以及空气湿度等天气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灌溉的科学化来促进土壤结构的转型以及改良,最终促进作物的良好生长。

2.4 施加腐熟肥料来改良土壤质量

以往居民对土壤的改良方法是在土壤里加入家禽的粪便,这样做的方法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家禽的粪便中含有许多的化学盐类,这些盐类不仅不能被作物以及土壤吸收成为肥料,相反,这些眼泪对于杂草甚至是土壤内部的害虫有极大的促进生长的作用,使得我镇的农业田间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来,随着腐熟肥料的相关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将一些有机肥腐熟后加入农田,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原因,许多有机肥在没有充分腐熟后就被加入到了田间,使得作物以及土壤对肥料的利用率相当之低。因此,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出发,一方面,政府以及农业技术部门对于腐熟肥料的相关概念以及技术应该加以推广,使得全镇的农户都能够使用这一技术来改良土壤质量;另一方面,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应该对这一技术充分理解并且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

3 总结

尽管我镇的土地基本情况还算良好。但是作为农业工作者,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因此,笔者建议。首先,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对土壤的改良作出宣传工作,并且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来对宣传工作作出支持,在全镇上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业气氛,以便于土壤改良工作的进行;其次,相关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将一些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送”到农民朋友的手中,使得他们能够真正享用到这一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应用技术,为作物的增产增收和增加经济收入作出一定的贡献;最后,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如果土壤的质量不加以改善,那么我镇的农业活动是不可能长久发展下去的。因此,农民朋友需要转变思想,积极配合相关的土壤改良运动。

参考文献

[1]周家成.关于对农村土壤改良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

[2]周丽.谈徐州地区地土壤改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

土壤改良篇6

当前正值夏季高温季节,有机肥堆置发酵的最佳时期。各乡镇要组织发动群众,按照科学的方法抓好有机肥的堆置发酵,确保新建、历建温室有质量可靠的有机肥源。特别是有机肥堆置及发酵工作中,各乡镇要采取相关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技术干部包社包棚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走出有机肥堆置发酵误区,坚决杜绝未经分发酵的有机肥进棚生产现象发生。若因个别驻村干部或农技人员技术指导不力,致使农户在温室生产中因使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依据损失程度为农户提供经济赔偿。

二、切实抓好棚内外土地整理工作

新建温室在墙体完成后,农技人员要督促建棚农户清除棚内残留的作物秸秆、砖木及混凝土等杂物,墙体工程完成后7天内通过人工或机械耕作的方式打破犁地层,并将预留的耕作层土壤回填棚内,确保棚内土壤的通透性。同时,驻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要动员群众适时抓好墙基、棚间区、棚内土地的整理,指导监督建棚农户配套完成水、电、路、防寒沟、缓冲间等辅助设施建设。

三、切实抓好棚内土壤改良工作

日光温室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温室的产出效益。因此,各乡镇要充分发动建棚农户抓好温室的土壤改良。一要通过深翻曝晒改良土壤。新建温室将土壤深翻后曝晒,并多次进行中耕碎土,以熟化土壤;历建温室要在作物拉秧后,将全部残株病叶移到棚外深埋,土壤深翻30厘米以上进行曝晒。这样既能起到活化土壤、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作用,又能起到杀虫灭菌的良好效果。二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合深翻,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均匀撒施后深翻,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能力和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三要通过客土方式改良土壤。新建温室结合深翻深耕,挖取漏沙、砂砾、粘重僵板等障碍层,对过于粘重的土壤,采取压沙、掺沙措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历建温室要对积盐较重的棚内土壤,通过调换耕作层土壤或压沙、掺沙等方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四、切实抓好土壤及棚室消毒工作

各级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户切实抓好温室土壤及棚室消毒工作。定植前必须进行土壤和棚室消毒,通常采用药物处理、高温闷棚两种方式进行消毒。技术人员在指导农户进行消毒时,要将用药量、用药方法、用药安全等技术要领传授给农户,确保所有定植温室生产安全。

五、切实抓好督促检查工作

土壤改良篇7

关键词:土壤耕性;改良;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26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发展任务极其艰巨。此刻摆在当前的关键问题有2个: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人口与环境的冲突,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的增加导致人口的增长和食物的短缺所引起的;为了找寻充足的食物,一直在开采土地,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土壤酸碱化等土壤恶化,这都是由于不正当的开采、运用土地,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减退和生态环境退化。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著名的“丹波(DENBOSCH)宣言”,对农业持续发展作了定义:“采取合理的方式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为了满足现代及后代人对农业产品的需求。这种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优化环境、技术应用适当,在经济上能够维持下去,并且在社会能够接收的方式。本篇就是关于“土壤耕种改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因此呼吁大家保护土壤资源,从而提高农业生产。

土壤耕性是在土壤耕种过程中反应出来的一种性质,也是土壤性质的综合反映,是土壤生产力最主要的因素,耕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也将直接影响到生产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和财政收入,因此,土壤耕性的改良对发展对可持续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土壤耕性好坏的判断

土壤耕性的好坏主要有3项标准:即耕作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耕作阻力的大小)、耕作产生质量的优良(容重、孔度、孔隙比适度与否),以及在适合耕期(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的长短。凡耕作阻力小者,耕作时省工、省劲、宜耕、便于作业,节约能源,俗称为“口轻”、“绵软”,是为宜耕;凡耕后土垡松散易靶碎形成小团粒结构,松紧状况适中,便于根系穿扎,利于保温、保墒、保肥、通气者,称之耕作质量好;“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湿更好耕”是为适耕期的表现,反之,都为耕性不合格。

2 土壤耕性不良的原因

土壤耕性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土壤的粘结性差、土壤的粘着性弱、土壤在耕种的可塑性、土壤耕种时的结持性过强和土壤牵引阻力过大等。

3 土壤耕性恶化的危害

土壤耕性恶化的危害会导致土壤压实,土壤压实又会造成土壤通透性差,然后导致犁底层过紧实,这种循序渐进的恶化最终影响作物根系发育,因而缩小了作物吸收营养的范围,必然影响地上部分的健壮生长,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总之,耕性不良的土壤称为“漏风土”,主要指土壤的孔隙过大,作物幼苗的根系与土壤之间的间距大,作物幼苗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不足,导致农作物幼苗成活率低。例如农作物种子出苗后容易发生“吊死”现象。

4 耕性改良与农业生产

4.1 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调节土壤物理,有机质在土壤中轻微生物分解合成一种胶体,叫做腐殖质,它是一种松软,絮状多空的性质,它包被在矿质土粒的外表,形成散碎的团粒,使土壤变得松软,多孔,不易结块的性质,从而使土壤透水性和耕种性得到有利的改善,土壤中的粘着力比粘力小一半,粘结力比粘粒小11倍,这种土壤物理和物理机械的良好作用为土壤耕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草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有机质,平均有机质含量为546g/kg±138g/kg,施用草炭后,可以使紧实的土壤疏松,从上表中可看出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平均可降低得到很好的改善。

4.2 客土掺砂

通过施炉灰和掺细砂是改良耕性不良的有利方法,例如在黑龙江三省三江平原粘质草甸土上,每hm2掺砂165m3和405m3进行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分别降低到8.6%和21.7%,土温提高0.3~0.6℃,农作物增产35%~38%[2]。

在实践中发现,耕性不良的土壤在掺沙时必须使用有机肥,因为由于粘土加砂后强度增大,土壤变得僵硬,否则会进一步破坏土壤耕性。对于砂源和运输等问题,相对于客土掺砂大面积应用来说,将发电厂的粉煤灰砖瓦窑的炉灰等废弃物掺合到粘土中,不但可以改良土壤耕性,对于固体压占耕地面积也减少了,解决了这2种问题。

4.3 防止土壤压实

土壤在耕种的时候,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耕性变差,影响到作物的产量称为物理退化。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采取措施,减缓或者完全消除土壤物理退化的发生。如在土壤宜耕期间耕作、农具设计的改进、固定车道、推行少耕和免耕、适当地提高作业速度等都可以减少土壤压实。

4.4 合理的利用耕作方法

4.4.1 深耕

是指深到22~24cm以下,深耕不会引起减产,而且还有利于土壤耕种。但在深耕过程中要注意几下几点:切忌混乱生、熟的土层的顺序;耕种后应立即靶耱保墒;在最适合的时间内进行耕种;在深耕的过程中适当添加有机肥;适当镇压或灌溉以踏实土层,避免出现“吊根”、“拉根”导致使存活率降低。

4.4.2 靶、耱

在于避免表面土块破碎,表面土板结块,导致土壤龟裂,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减少水分蒸发过快。创造上“实”下“虚”的土壤分布状态。

4.4.3 镇压

主要有2种:“死踩”,主要是在土壤很干时,低于适耕含水量的时候后进行重压,它的作用是防止土块裂缝进风,防止透风跑商;“活踩”是指在土壤较湿时适宜轻压。

4.4.4 中耕

主要是指避免灌水或降水后表土结块的现象,提高表土的温度,从而减少底土蒸发过快的现象,对土壤的渗水性及清除杂草发挥了很大作用。

5 耕性改良的效益

耕性改良后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点:

5.1 增加了土壤的透水性

使土壤更好的蓄水,不至于土壤龟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5.2 土壤改良后

使土壤的松紧适中,有利于根系对空气的需求,得以根系更好的生长,又不至于得不到土壤的需求而使根系无法生存而死亡。

5.3 土壤的通气状况适宜

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有效养分得到充足的供应。

5.4 土壤的疏松

有利于豆科类植物更好的吸收养分,有利于根茎和块根类作物的生长,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改善了作物的质量。

5.5 作物的根系得到了发达

营养范围也随之扩大了,从而带动了化肥的利用率。

5.6 整地的质量好

使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很高,成活率也大大提高了,从而使苗子茁壮成长。

5.7 由于地面的柯拉少

避免了中耕时埋苗或伤苗的现象。

5.8 土壤耕作时的牵引力

助力小,从而降低了能耗,对油料的用量及农具的耗损也降低了。

5.9 经过土壤耕性的改良

在事宜时期可以延长田间劳作的时间。可以提前或在适时完成劳作,不仅保证了农时,而且不耽误时间。

因此,在农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耕种的改良是多么重要,应当加以重视。土壤耕性的好坏,是土壤退化的一种表现,有人称之为土壤的物理退化,它比土壤养分的减少危害更大,例如黑龙江省有些地方,在联产承包后,改用小四轮拖拉机耕地,耕翻深度很浅,不足10cm,年复一年,导致在下面形成坚固的犁底层,作物根系都在表土10cm范围内,虽然浅耕省时、省力、省工,但作物却大大下降了,但如果使用大型拖拉机耕地,不仅避免了犁底层,而且作物产量将翻一番,甚至更多,所以实行“耕喧制”,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土壤耕性改良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挽回了社会效益,对生态保护与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BTshaw,冯兆林译,土壤物理条件与植物生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5-69.

[2] 赵德林,三江平原低产土壤与改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7.

[3] 土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出版社,2001:1

土壤改良篇8

关键词:蔬菜地;土壤;肥料;土壤结构;土壤改良

前言

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蔬菜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种植蔬菜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且蔬菜产出量要远远大于大田粮食作物,这也是当前菜农选择种植蔬菜的重要原因。由于蔬菜具有较高的产出率,菜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蔬菜的产量,往往会在生产过程中加大化肥的施加量,时间一长,化肥会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从而导致土壤理化性下降,土壤出现板结、盐渍化及微量元素缺乏及病虫害严重等诸多问题。在当前大力倡导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快推动菜农做好土壤改良工作,为当前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抓好菜地建设,改善土壤物理条件

在对蔬菜基地选择时,需要选择地势平均地区,同时还要具有充足的水源条件,菜地建设中需要做好灌溉和排水设施,对可能出现的早涝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通常情况下蔬菜基地不仅集中,而且田块也较大。近年来我国很大一部分蔬菜基地都是由粮田开垦而成的,很多蔬菜基地地势较为低洼,土壤排水力较差,土壤盐渍化情况较为严重。对于这样的地块,则需要采用高畦深沟进行种植,将畦沟、腰沟及围沟进行有效的配套,从而做到排灌自如,提高蔬菜基地的防旱排涝能力,确保蔬菜能够正常生长。而对于水源不足及地势较高的蔬菜基地,则可以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确保蔬菜能够健康的生长。

2 深耕改土,创造深厚疏松耕作层

土壤是蔬菜生长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深厚疏松的耕层更是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耕作工作,精心进行整地。有效的改善土壤板结的状况,改变土壤的环境,为蔬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在对蔬菜基地土壤进行整地过程中,需要施足有机肥料,同时还要确保每一年都要加深耕作层,这样在深耕和深翻的情况下,确保熟土在上,而且在深耕和深翻过程中还要对墒情进行注意,避免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在对蔬菜地进行整地过程中,对于整地质量应更为重视,需要确保其达到深、松、细和平的标准,确保土壤上层疏松性,为蔬菜根系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其吸收营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好将土壤中的肥力有效的发挥出来。在对菜地进行整地过程中,需要做好有机肥料的施加,通过深翻来将地面的杂草和残叶埋严埋实,在确保适墒的基础上将土地耙碎整平,确保达到上虚下实。在采用直播方式进行蔬菜种植时,则需要确保土粒达到规定的细度,同时做好畦和沟的配备,确保排灌的顺畅性。

3 合理轮作,改良土壤结构

由于蔬菜种植的生长期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讲较短,这样一年之内就存在着频繁换茬的问题,蔬菜根系活动会对土壤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确保轮作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在具体种植过程中根据蔬菜的特性来进行交替种植,确保土壤养分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加快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有效的对病虫害的发生起到防范作用,确保蔬菜的质量。

4 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地力

在对土壤改良及地力培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有机肥料的施加。有机肥可以就地取材,来源较为广泛,而且种类较多,在有机肥制作过程中含有一切有机肥物质,同时能够提供多种养分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制作有机肥的材料。所施加的有机肥需要经过沤制、发酵及腐熟处理,否则不能对其进行施加,因为没有经过处理的肥料不仅含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还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通过施加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蔬菜生产的成本,降低能源的消耗。

在当前制作有机肥料过程中,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类粪便是上好的原料,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需要将二者进行混合堆积发酵。通过收集粪肥,将其堆积后进行摊平,在其上面覆盖一层农作物秸秆,并进一步将所堆积的粪肥摊平,最后利用塑料薄膜对其进行密封,使其自然发酵。对于人畜禽的粪尿则可以通过自制无害化粪池,使其进行发酵形成液体肥料,在施用时对其进行稀释,这对于蔬菜来讲是上好的肥料。对于没有经过发酵的人畜禽粪便则不能直接对菜地进行施加。另外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在蔬菜收获完成后,需要及时对菜园进行清洁,将病株及残叶等及时清除,保持菜地的整洁性。

5 科学施肥,提高蔬菜品质

蔬菜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必须讲究施肥方法。一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施用充足的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的同时,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适量补充少量的化肥,有助于蔬菜生长、提升产量,但要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一般菜地施纯氮量应控制在225kg/hm2之内(折合尿素375kg/hm2左右),并要深施10cm以下土层。还可以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细土,混拌均匀堆放后用塑料薄膜堆闷7~10d可作追肥穴施,也可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二是重施基肥、少施追肥。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蔬菜整个生育期的总需肥量的2/3作基肥,1/3作追肥。三是因地、因苗、因季节而异施肥。不同土质、不同苗情、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和施肥种类,一般低肥力菜地,可用有机肥和化肥培肥地力。砂土菜地由于保肥保水性较低,可适当增加追肥的次数。黏土菜地由于保肥保水性较好,可增加基肥的用量,减少追肥的次数。蔬菜苗期少量施用化肥利于早发快长,后期尽量少用化肥。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生物肥作为一种非常理想的辅助肥料,其主要以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为主,这种肥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而且肥效较为持久,不会对人畜和植物带来伤害,能够有效的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在当前绿色食品蔬菜种植是最为提倡使用的一种肥料。但由于当前生物肥料品种较为繁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有选择性,不同的肥料只能针对特定的蔬菜品种进行使用,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针对蔬菜品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生物肥料,从而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刘炳仁.特种蔬菜高产栽培新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唐懋华.菜园土壤修复及处理方法[J].上海蔬菜,2008(2):70.

上一篇:土壤固化剂范文 下一篇:土壤类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