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范文

时间:2023-11-18 01:28:11

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篇1

1 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劳动条件的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加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下降了,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老年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现代科学不断发展,人们从细胞核去研究防止早衰,促进健康,消除促进衰老进程的内外因素,提高晚年的健康水平,延长人的寿命。但是人的生命从出生一发育一成熟一衰老一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发展规律,是生命的必然过程。2000年,WHO对成人年龄界限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老年期的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秩序的改善,老年期的年龄界线还会后退。1964年,中国第一届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曾规定60岁以上为中国老年的老年期,而到1981年,中国第二届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已公认65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欧洲发达国家挪威已规定67岁以上为老年期。

1、2 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世界人口构成比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达国家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18%左右。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老年人对社会的需求与依赖性增强,使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任务加重。老年社会对构建人文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对医疗保健的影响。领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的人增多。医学越发展,社会的负担就越大。有些西方国家目前有1/4的地方财政支出用于退休金和抚恤金及医疗费用。二是对医院管理的影响。老年人有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心理状态,特殊的护理要求,特殊的医疗制度。三是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老年人要求安度晚年,有特殊的文化、娱乐、健身的要求,公园、图书馆、养老院都要增加。除此之外,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劳动、教育、文化等问题,它是各国正在设法解决的问题。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3、1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程度虽然低于发达国家,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比其他国家快19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是4 000万,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5%增长到7%用了80年时间,瑞典用了40多年时间,显然,我国老年人口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1、3、2 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大,老年人口绝对数世界第一不难想象,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首位,即使老年人口系数多一些,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1982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是4927万,大约相当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四国1980年老年人口总数之和。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达到了7.3%,老年人口总数达到8 000多万,这几乎相当于目前整个欧洲的老年人口总数。

1、3、3 医疗和社会保障支持能力弱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 000~10 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2 000美元,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但我国医疗卫生的现状同人口老龄化趋势很不适应,缺乏老年医疗保健专业队伍。尤其是老年医疗保健研究以及老年社会医学研究领域尚有许多空白点。

1、3、4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在地域分布上是倾斜的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沿海地区高于西南、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医疗条件较好地区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医疗条件较差地区。二是城乡倒置显著。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2 老年全方位的变化

2、1 老年生理上的变性萎缩老年人各器官衰老表现并非病理变化,因此,须与老年病区别,但衰老与老年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老年人生理上变化可归纳为:从解剖组织学角度看,一切脏器趋于萎缩,只有前列腺肥大;从生物学角度看,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DNA的修复能力差;从生理学角度看,一切功能都呈现出斜线下降而且不可逆。

2、2 老年人的精神衰老 老年人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个体差异大,老年人的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变化也不一致,一般规律主要表现有运动反应时间慢、学习和记忆差、智力降低(智力是否随年老而衰退目前尚有争论)、性格和社会适应――性格和对社会环境地适应密切关联。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特征,老年人到了后期,心理表现更加典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老年心理:怀旧、依赖、希望、恐惧。

2、3 社会方面的角色改变 老年不是从社会生活中的脱离,而是角色的改变。表现为从主角转换为配角、从“养人”转换为“人养”、从健康角色转换为疾病角色。日本高龄化调查委员会报告:全日本有老年特别护理疗养院500多所,可接受容纳4万多人,但卧床不起,需照料的有40万人。瑞典调查报告:70岁以上老人占医院服务总量50%,是急诊服务的25%,护理机构工作量的75%。美国有关机构调查:65岁以上支出的卫生费用是65岁以下的4倍。65岁以上老人有83%需看门诊。我国复旦大学医学院调查:上海5个区65岁以上老人病床需要量是平均量的2.4倍。可见,只有具备能力的长寿才是积极的、愉快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幸福;失却能力的延年益寿,对老人本身,对社会都是一种痛苦和负担。

3 老年人医疗保健的道德要求

健康需求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故健康对老年人来说是特别关心的一件事情。老年人因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老年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3、1 关切――理解尊重。赢得信任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尊重老年疗养员的特殊需要,要求我们对老年患者真正做到体贴关切。对患者体贴入微的关切,精心的照顾,这种美德是无价之宝,诚是信任的前提,满足和尊重老年患者的需要,使之改善情绪,增强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舒适感。

3、2 审慎――严谨精细,突出预防 老年患者功能衰退,机体老化,生命脆弱,保健护理工作务必细致、周到,防止老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发生病变。因此,必须做到:①严密观察。注意老年疗养员的饮食、行动、睡眠等的表象和反应。②精细护理。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粗疏,特别注意老年疗养员个体的特殊性。③应急准备。对体弱或生病康复期的老年疗养员,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复杂、反复多,而且变化无常,特况多,必须做好组织应急准备,包括器材、药材和思想准备。

3、3 真诚――热忱尽责,冷静自制 对老年疗养员的护理更能体现我们的人道精神和服务本质。由于对象情况特殊,要求做到:①周全完善。处处着眼于和维护老年疗养患者利益,除坚持常规操作外,还要防患于未然,时刻注意维护正常生理功能和必要的生活服务,提高满意率。为老年疗养员的服务更要强调“慎独”,医护人员要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②宽容自制。来疗养的老年疗养员,大都是离退休干部,他们心理上的变异、性格、感情、意志等都发生变化,在疗养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当或过火的行为语言,医护人员要体谅他们的心情,积极调整与疗养员的关系,竭诚服务。当老年疗养员不尊重医嘱安排,擅自改动或放弃某种治疗时,必须耐心规劝,不恼不躁。个别疗养员侮辱医护人员或破坏正常工作秩序时,都要冷静克制,不中止或改变正当的疗养护理原则。③优化环境。对老年疗养员要避免不良刺激,增加良性刺激,维护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相平衡的心态,创造一个有利于疗养康复的内外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疗养员的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在服务保障中发展疗养院。做好老年医疗保健可以说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有人性化的一种发展,它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符合老龄化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的国情,这恰恰体现了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老年保健篇2

人到老年,随着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与生理上的衰老,不但时时处处会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各种老年病也会接踵而来,如肺气肿、心脏病,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老年病都不是一针一药就能治好的,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做好日常生活保健。谁不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安度晚年呢?老年人把目光转向保健品祈求健康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不就为求长生不老,派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药吗。但世上哪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派出的人当然未能找到长生不老药,相反这一班人也一去不复返了。

现今市场上的保健品,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对改善老年人精力体力是有一定作用的,对一些老年病也有一些辅助治疗效果,因此老年人对它情有独钟便理所当然了。但鉴于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品种繁多,良莠不一,老年人选用保健品就要慎重。

首先,保健品并非人人可食,至少一种保健品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中医把人体内阴阳失调所出现的病变状态分别用寒热来表示。一般来说,寒症阴盛阳衰,热症阳盛阴衰。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要采用性质不同的保健品,以扶阳抑阴或育阴潜阳、阴阳双补,才能达到保健目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胡乱进补,就达不到保健目的,甚至反而会导致身体失调。

其次,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这是很有道理的。像风靡一时的深海鱼油,价格高得吓人,其实深海鱼油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因为深海鱼油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大脑萎缩、改善记忆减退等功效。但专家们指出,经常食用鱼类尤其是海鱼也有这一功效,因为鱼类的脂肪中多含有EPA和DHA。再说风靡市场的褪黑素类保健品,说它是人体机能的最高主宰,能延年益寿保持青春,其实它也没有那么神。医学上认为褪黑素就是松果体分泌的松果体素,主要有调节人体昼夜活动规律、促进睡眠作用而已。所以,保持饮食均衡勿偏食,对健康更为重要。

老年保健篇3

        1 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

        步入老年之后,视、听觉敏锐度逐渐下降,学习速度明显变缓,注意分配不足,记忆易出现干扰或抑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或失败感,并且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3】。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老年人首先应勇于面对现实,这有有助于调动维护身心健康的积极性,努力从生活的其他层面还获取满足感,也有利于避免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其次,老年人应认识到认知功能的下降不是全面的。可以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补偿或维护已有的功能。例如: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相对较慢,但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及对常识的掌握均保持得较好,因而可通过加强与既往经验的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加深记忆,可有较好的效果。

        2 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提出要区别对待智力结构的不同成分,因为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一系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坚持用脑和活动锻炼有利于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老年人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对老年教育及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意义十分重大。优化教育产业结构,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多种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满足老年人口的学习教育需要,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老年人的智力,提高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开发和利用高技能老年人资源,不仅能增加社会收入,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缓解我国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3 老年人的情感特点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老年人积极地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感、自尊感、自尊感等;而常发生的消极情绪包括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感、无用失落感以及抑郁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因此,面对现实,安排好晚年生活,保持美好与充实的情感生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情感慰藉与心理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与家庭成员的心理沟通状况的满意感,以及与朋友交往的满意感是反映老年人获取情感慰藉程度的代表性指标;而老年人在社会环境中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则是心理支持程度地重要体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首先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心态、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不断自我观察反省,并合理的借助外界帮助,也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

       4 老年人的动机和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而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老年人的安全需要表现为对养老保障、患病就医、社会治安以及合法权益受侵等问题表示极大地关注。另外,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价值,为使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年期还有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更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强生活独立性与自主性,是满足老年人各种心理需求的基础。另外,避免社会退缩的不良行为,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为社会发挥余热,都能使老年人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4】。

        5 小结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点内容,它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心身健康,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5】。因此,有必要围绕“老有所养、生活保障;老有所医,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再作贡献:老有所学,不断进取;老有所乐,生活多彩”等“五个老有”的目标,来解决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问题。目前心理学家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还设计了各种干预程序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健康老龄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文俐.我国老年人心理研究概况.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6)1234-1235.

[2] 汪金陵.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72-1073.

[3] 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00,8(2):73-78.

[4] 吴振云,李娟,徐淑莲.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3,23(11):713-715.

老年保健篇4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是当前卫生工作的内容之一。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就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作以下探讨。

1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

1.1 身体衰退。身心是一个统一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开始逐渐衰退,身体上的变化必然对心理有所影响,如在心理上可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思维速度变慢等。

1.2 疾病损害。躯体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对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脑动脉硬化,脑组织缺血可导致大脑功能减退。在心理上,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晚期可发展为脑萎缩而导致痴呆[1]。

1.3 营养缺乏。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营养物质的供给密切相关,如脑细胞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就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细胞。当某些物质缺乏时,就可使相应的器官功能失调,如维生素C缺乏时,会影响脑、脊髓及外周神经,出现精神症状[1]。因此,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是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1.4 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改变。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如果转变与适应困难,会因失去原有的地位与工作,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惆怅;还会因脱离了原有的交际范围,而新的交往尚末建立或不善于建立而寂寞。长期下去,心理失衡,造成心理冲突与矛盾,会变得孤独、抑郁、消极,这对健康极为不利,会加速身体的衰老。

1.5 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动为中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心身健康影响甚大,如子女结婚,婚后婆媳、妯娌间的纠葛;以及老年夫妇之间的感情;离异、丧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来,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冲突而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1.6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养成的吸烟、嗜酒、过食甜食、荤食或饮食过咸等,可导致体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减退而引发疾病。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点

2.1 自我意识增强,固执、刻板。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自我,要求被重视,受尊敬;思维方式固执不灵活,思想保守僵化,偏爱旧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娱乐,厌烦新奇事物,社会适应性减退。

2.2 性格内向、怪僻。主要表现为不愿与外界联系,呆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心胸狭窄,十分吝啬,视钱如命。

2.3 情绪不稳定,敏感易变。主要表现为对情绪的控制与调整能力下降,易伤感、易激怒,并且情绪反应强烈、持久。常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生气,或急躁不安、大发脾气。单独居住的老人,常因寂寞无聊、孤独而郁闷、抑郁。

2.4疑虑与恐惧感。主要表现为对病痛关心过度,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些不适上,担心患了不治之症,即使检查正常,也不放心,神经过敏,焦虑多疑。由疑病而恐病,由恐病而惧死。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2.5 行为退化,依赖性增强。主要表现为自己能干的事也不愿去做,过度依赖别人的照顾,时常以种种不适引起别人关注,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行为表现幼稚,导致生活能力退化。

3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措施

3.1 用积极的生活延缓衰老。躯体的衰退虽然可以导致心理上的改变,但是这个改变有个体差异。现代科学证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大脑退化,保持生命活力。积极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量力而行的工作、学习与活动。对工作,应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以没有紧迫感为原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体现自己对社会、家庭的价值。对学习,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学习新知识,可刺激大脑活动,既可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适应社会发展,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扫除失落感和空虚感。对活动,可根据身体情况,开展自己喜爱并适合自己的活动,如钓鱼、游泳、种花、养鸟、跳舞、下棋、旅游、绘画、练书法等等。

3.2 要善于控制、调整情绪。众所周知,情绪与健康关系十分密切。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运动活跃,血糖增加,呼吸、脉搏加快,提高人的脑力劳动效率和耐力,增加抗病能力,促进心身健康[2]。要指导老年人学会控制、调整不良情绪,明了保持愉快、积极、乐观情绪的重要性,而避免消极的不良情绪,具体方法有诉说、 深呼吸、 听音乐等。

3.3 保持晚年家庭关系的和睦。天伦之乐,对老年人十分必要。晚年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能避免产生孤独感,代沟的存在,常导致两代人的矛盾。对待家庭问题,老年人应保持豁达的态度,子女也要体恤老年人。

3.4 端正对疾病的态度,积极治疗躯体疾病。老年人容易得病,对待疾病切忌焦虑、烦燥、忧心忡忡,甚至神经过敏,而应正确面对,既要重视它,又要藐视它。重视是指用科学的态度积极治疗,并主动了解一些自己所患疾病的常识,做疾病的主宰者;藐视是指树立信心,用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同疾病做斗争,不为疾病背思想包袱。这种心态,才是战胜疾病,延年益寿的最佳心态。

3.5 扩大兴趣与交往。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发展和培养对生活的新兴趣、新爱好。把精力用在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上,有事可做,生活才有意义,精神才有寄托。此外,还要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交往,加入集体活动,多与人接触,获得信息来源,可以保证心理上的青春。

3.6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保证各种营养需求,提高免疫机能,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合理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并富有营养为原则,切忌暴饮暴食。食品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同时应低脂、低糖,豆类、奶制品、鱼、瘦肉、各种蔬菜和各种水果可供选择。进食前后,要注意情绪卫生,力求心情平静愉快,切忌愁苦忧虑等不良情绪的干扰。适当的体育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增加机体的灵活性,又可使生活充实有意义,锻炼最好每周五次,每次半小时。

3.7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有序,活动有节,对老年心理健康十分有益。良好的生活习惯应是“三不四要”:即不吸烟、不吃零食、不酗酒;要控制体重、要适足睡眠、要吃早餐、要经常运动[3]。虽然衰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但是,衰老的进程是可以人为地减缓的;而讲究老年心理卫生,重视老年心理保健,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王金道,等.临床疾病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40-442

2黄冬梅.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134,243-244

3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4

老年保健篇5

1. 孤独心理:老年人离开了长年工作的岗位和环境,休闲在家,见子女和周围的人整日忙忙碌碌,自己却无所事事,便会产生孤独、空虚,甚至有被冷落、被遗弃的感觉。

2.怀旧心理:有些老年人时常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并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

3.牵挂心理:对子女、儿孙过分牵肠挂肚。虽然子女已长大成人,也当了爸爸、妈妈,可老人对他们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事事关心,处处为他们出谋划策,甚至主观臆断,要求子女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4.忧虑心理:认为自己已是“人老珠黄”、“风烛残年”,常哀叹青春一去不复返,健康已去不再来,因而抑郁寡欢,常有“坐以待毙”的想法。

5.急躁心理:有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感到自己的地位越来越差,不再像离退休前那样受人尊重。若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便会产生情绪波动、性情急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而大动肝火。

6.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心情抑郁伤感、焦虑不安,甚至失眠。离退休以后权力的失落、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会地位的改变,这一切均会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7.多疑心理:多疑既表现在怀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方面,也表现在对别人的不信任方面。老年人的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对体内感觉的过度敏感,亦是老年人产生多疑的心理基础。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会导致智力改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降低,对近期发生的事记不起来,反应缓慢、迟钝。

所以,社会和家庭特别是子女应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在日常生活上处处关心老年人。而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应该多接触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多接触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他们身上吸取青春的活力,使自己多一点朝气,少一些暮气,在心理上年轻起来。此外,参加锻炼,定期体检,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保健篇6

各种蜜蜂产品的来源不同,如蜂蜜、蜂花粉是蜜蜂的采集物;蜂王浆、蜂蜡和蜂毒是蜜蜂的腺体分泌物;而蜂胶则包括蜜蜂采集和分泌的两部分物质。由于各自的来源不同,因此成分和特性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保健功能也各不相同。

老年人宜以蜜代糖

蜂蜜不仅是人类传统使用的医疗保健品,也是天然的营养食品,蜂蜜中含有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葡萄糖和果糖,同时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酶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所以能“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人到老年后,胃肠消化功能下降,可以用蜂蜜代糖,蜂蜜是老年人保健防病的上好佳品,患有高血压病的老人,如能坚持做到每日早晚各饮一杯淡蜂蜜水,对维持正常血压有利。常饮蜂蜜可起保护血管和降压通便作用。患有慢性肝病及肝功能不良的老人,常吃蜂蜜也是良好的天然营养品,常食能增强体质,促进康复,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常服蜂蜜也有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

蜂王浆与老年病

蜂王浆能促进物质代谢,组织再生,调节内分泌,因此能滋补强身,扶持正气,益肝健脾,并具有抑菌、消炎、防癌、抗癌、抗辐射等作用。实践证明,蜂王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和防病效果极好的蜜蜂产品。凡坚持食用蜂王浆的人,都会感到身体素质和体力明显提高、精力充沛、抗病力强。科学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都证明,蜂王浆可提高体弱多病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尤其是流行性疾病;可辅助治疗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蜂王浆能有效地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与老年多发病有密切关系,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证明,蜂王浆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主要是由于蜂王浆的营养成分之多之全和许多有效成分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所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磷酸化合物、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激素等,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二、防治老年痴呆

老年人只要注意健脑,特别是坚持服用蜂王浆,便可远离痴呆,怡养天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是乙酰胆碱的作用。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乙酰胆碱,在人体内可直接被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智力和记忆力,改善老年痴呆症状;二是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蜂王浆中含有多种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营养有效物质,可消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从而防治痴呆;三是类脂的作用。蜂王浆可补充老年人体内类脂含量,有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四是蜂王浆中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酶等营养素的作用。

三、防治糖尿病

因为蜂王浆中16种以上的维生素、20多种氨基酸、核酸、微量元素和蛋白类活性物质,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血清总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含量增高,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四、抗衰老作用

蜂王浆有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可使衰老和受损组织细胞被新生细胞所代替,使功能正常化,从而达到抗衰老的功效。此外,蜂王浆中含有丰富的自由基清除剂。蜂王浆中的还原性维生素C、维生素E和黄酮类化合物本身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抵制自由基的形成;蜂王浆中还含有丰富的核酸,摄食蜂王浆可使人体内核酸得到补充,从而延缓衰老的进程,延长人的寿命。

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甲状腺机能低下、口腔溃疡及扁平苔藓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某些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术后恢复方面,蜂王浆都显现出独特的功效,日益受到医

学界的高度重视。

蜂胶与心血管病

科学家发现一种珍贵稀有的天然物质―蜂胶,能很好地调节治疗高血压病,对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治疗作用,有明显的防止血管内胶原纤维增加和肝内胆固醇堆积的作用。蜂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约有70多种,其中两种为人类首次在自然界发现,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清除血管内壁积存物,清洁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等。因此,蜂胶被誉为“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蜂胶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极好的表现,在消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的效果更是有口皆碑,被誉为“紫色黄金”。现在,蜂胶已被开发成系列产品,如酊剂、片剂、膏剂、胶囊剂、喷雾剂等,广泛应用于免疫力低下、消化道及呼吸道的各种炎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皮肤疾患、烧伤、烫伤等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

蜂花粉抗衰老

现代科技发现,延缓衰老实际上是通过许多功能因子来实现的。这些抗衰老功能因子包括磷脂、维生素E、维生素C、各种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硒等,而检验结果证明,花粉或含有丰富的这些功能因子,或能大大提高人体内这些功能因子的含量(活性)。

磷脂对抗衰老有重要意义,能有效防止脂肪在肝脏的堆积。磷脂中最重要的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在花粉中,磷脂含量不菲,最高超过6%。

维生素C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能保护机体细胞及生命大分子免遭自由基的攻击,因此维生素C在抗衰老的作用方面同样举足轻重。维生素C含量方面与其他天然食品比是首屈一指的。

“梳妆台上千百次,不如一瓶蜂花粉!”这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喻指的美容功能只是蜂花粉诸多保健功能中的一种,除了良好的美容祛斑功能之外,蜂花粉更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调节血脂血糖、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调节神经系统、增进智力发展、调节内分泌、缓解疲劳、增强体力、保护肝脏、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并且还有帮助机体抗辐射、抗化疗损伤的作用。

老年保健篇7

台湾知名作家林良先生说:“养生之道,在我认为,就是保持心情的愉快,不要让别人不愉快,也不要因为别人而自己不愉快。”

年龄大了,人衰老了,但人老心不老,不要老是想到自己不行了,心态一定要好。用欧洲著名医学专家佐治・马德斯博士的话来讲:“忘记你的年龄,每天都是春天,抱着乐观的态度热爱生命,有利于长寿。”

在医学上,这样的实例很多:两个人患同一种恶性疾病,同一种癌症,年龄相仿,体质状况也相近,但是两个人的心态截然相反,一个乐观坚强,不在乎,置生死于度外,积极配合医生认真医治,深信自己能活下去;另一个消极悲观,整日恐惧焦虑,害怕死亡的降临,对各种治疗均丧失信心。其结果,前者可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后者则极可能在短短1~2年内离开人间。为什么有如此差异:心态不一样。

在老年人的保健方面,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心态第一呢?因为老年人本身往往是多种疾病缠身的弱势群体,特别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心态第一的自我保健。

在顺境中,心态可能不是大问题,当出现意想不到的逆境和困境时,就必须特别注重心态的保健:千万别垮下去。

老年保健篇8

有风险

张伯的事例告诉我们,老年人仍然有要求,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有望,则满足性需求也是正常和合理的。但性生活不仅是一种体力运动,也包含着兴奋与激动的情感活动,会使心跳、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会因此增加。

老年人如果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左心室功能不全者,在性生活时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肺水肿,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或中风。所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在过性生活时应懂得一些保健知识,明白一些注意事项,遵守相关的性禁忌。

行房需准备

有人统计,一个人性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上二三层楼梯所需之能量付出。这意味着,如果平时上三四层楼而不出现心悸气促或诱发心绞痛,便能够耐受性生活的体能消耗。当然,这里指的是在“频率适度”的情况下进行,即间隔期不能太短(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1~2周1次),否则便不能按此评估。张伯因是再婚,望和性兴奋度均较高,性生活明显过度,已超过自身的体能限额。这次出的险情是在预料之中,可惜张伯却毫无准备。因此,对老人来讲,性生活前应正确估计自己的体能状况。

有过心绞痛发作史者,应于停止发作两个月后才开始性生活。而且性生活时应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动作过于激烈、时间过于久长。高血压患者在血压不稳或有上升趋势时,应暂停性生活。

另外,疲劳、紧张和情绪太激动时不宜;饭后或饮酒后至少要过2~3小时方可;前不宜用热水或冷水洗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血压。同时,老人需注意选择。侧卧可使夫妇双方处于放松的姿势,对心率和血压可无显著影响。

对患有上述疾病的老人而言,把一些备用药、急救药放于最容易取的地方,做到有备无患,这是相当重要的。假如在时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当即舌下含化1片硝酸甘油,并休息片刻,必要时就近延医。但在用药时也应注意,尤其对硝酸甘油的应用要特别小心。张伯的遭遇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如果他盲目地按上述指引含化1片硝酸甘油,问题可就大了,因为他服“伟哥”在先,该药与硝酸甘油属于配伍禁忌,合用时将危及生命安全。

勿忘性保健

涉及老年人的性问题,在笔者的专科门诊中时有发现。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老年人的性保健略加提醒:

转换方式,体贴关怀步入老年以后,爱已经不仅仅是,其包含的内容比原来的含义广泛得多。例如彼此间的承担义务、保护、体贴、关怀、理解和忠诚,他(她)们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表达。基于这种共识,老年人便应很自然地转换的方式:从激烈转为平缓。因此,过程常常可通过谈心、亲近、抚摸、亲吻等步骤进行,并不一定要导致;而也不一定都要有高潮。

调适,减少消耗对性的讲究主要是为了保健。进入了老年期,许多疾病(与性生活较有关系的诸如肥胖、高血压、心肺病、腰腿关节疾患等)会慢慢缠身。这时,的运用显得特别重要。原则是患病方(或病情较重方)处在体力消耗较少的位置上。而且,要注意时间和体力的控制,防止病情的加重和疾病的发作。

药物刺激,适可而止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药物,常会影响。几乎所有的抗高血压药都可导致减退、困难、延缓等障碍。常见的药物有可乐宁、甲基多巴、利血平、胍乙啶、肼苯哒嗪、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倍他乐克等。因此,在用药期间降低是正常现象。有些老人不明白此中缘由,即使用了提高功能的药物,也应适可而止,如果一定要用药物达到年轻时的功能状态,则有药物过量之可能。

上一篇:高超声速范文 下一篇:增值税税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