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幼儿患龋率的效果评价研究 耿孝心,耿青松
新生儿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 刘敬,孟凡
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参考值 许月初,朱惠莲,王身笏
集落刺激因子与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邓美玉,王航雁
婴儿喂养方式与乳前牙反 关系的研究 徐金龙,李德泳,吴光强
德国家庭治疗理论与我国家庭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傅文青,郭玲玲,唐俊
小儿误用氨茶碱中毒1例报告 蔡青,袁荣花
学龄期就诊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调查 路芝映,郭永利,邓转云
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中的防治作用 廖志,傅师亭,保勇,毛晓兰,周谦,刘华
长期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螨虫抗体检测及痰检螨虫的临床意义 郭永和,刘永春,高锦
淄博市临淄区10年婴儿死亡监测分析 冯海霞,王红梅,孙玲
晚孕期妇女锌缺乏及补锌对新生儿的影响 邵宝云,邹红海
儿童院内感染六年监测结果分析 姜亚绒,魏茹,刘苏燕
小儿胆道寄生虫病临床分析 王虹,李高英,许月华
间隔小剂量补铁治疗儿童铁缺乏症的研究 刘美华,柳丽瑰,罗桂英,徐瑛,邹时朴,王微倍
洛阳市110名0~6岁儿童膳食中新鲜蔬菜、水果摄人情况回顾性调查 孙保红,王茂贵,尚磊,孙保静
小儿急性中毒104例原因分析 冯桂林,王京华
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与小儿贫血的关系探讨 刘春萍,王诚,王静
幼儿头发、全血及血清中锌、铁、铜、钙等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研究 吴清,李凤芝,李增禧,静进
济南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状况分析 刘玉俊,刘岩,宫露霞,孙萍,邹卉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早期干预治疗观察 王建云,刘霄雁,商怀玉,李立新,刘赛军,孙建兰,周秀云,刘冬焱
儿童保健门诊的家长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周惠联,游春华
羊水污染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孟黎,赵凤盈,杨健
希舒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姚华,张静,侯伟,布尔加
激光预防儿童龋病的安全剂量参数 吴建斌,徐路萍
小婴儿麻疹56例临床特点分析 熊德秀
微量元素硒与婴幼儿佝偻病的关系探讨 吴丽慧,仇佩红,邹长林,李孟荣
儿童家庭健康意识和行为的调查 童慧玲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及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黎海芪
辅食添加与儿童营养 林良明,刘玉琳,张新利,曹兰华
败酱草佐治新生儿脓疱疹及痱子疗效观察 马绿珍,李凌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标准病例管理 戴耀华
酸牛奶对慢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分析 吕久余,周纪平
等效人类治疗剂量丁胺卡那霉素下幼年豚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许红梅,王绍映
乙脑预防注射致一起群体性癔病发作 张永珩
0~7岁儿童体块指数的变化特点 冉霓,王桂琴,付朋
169名0~12个月婴儿母乳喂养回顾调查 戴炜
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4年总结 田国力,董庆元,朱伟明,曹其缃
江门市市区5岁以下儿童ARI/CDD现况调查 张艳红,彭晓珊,关欲晓,梁润欢
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 宋小芳,吴光驰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探讨 孔发娣,戴英达
人类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 徐秀
儿童烧烫伤264例分析 钱丹,杨建萍,沈小静
幼儿排泄控制的临床干预 金星明
上海市4 800例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对体重身长影响的研究 魏梅
小儿肺炎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刘晓东,夏蕾,吕祖芳,赵媛菊,李志勇
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病因分析 夏敏,孙修路,崔运河,蔡士香
癌症患儿母亲的依护人行为调查 赵秀芳,雷素华,莫莉珍
六岁以下儿童体重计算公式的探讨 李莉,洪琦
婴幼儿佝偻病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曹素芬,刘更新
沙市社区儿童综合发展与服务研究 陈光虎,周希玲,林发秀,蒋继萍,陈霞,王琼力,喻云春,杜静,李运莲
39 621例住院新生儿黄疸情况调查 徐放生,周志轩,吴婉芳,戴耀华,秦雨春,宋岚芹,曹彬
学龄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探讨 彭晓珊,谭雪兰
陕西省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项目县婴儿死亡水平分析 刘凤英,王鸣鸾,邓科委
菏泽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酶标法筛查切值的研究 徐龙芳,王广荣,孙泽河
牙病患儿就诊的心理引导初探 何辉,刘照贞,陈曦
北京市部分小儿体重偏离原因分析 张峰,刘纪平
第47届雀巢营养专题研讨会内容简介 黎海芪
非参数统计分析(续) 冯忠蕙
香烟烟雾损害儿童健康 郑杨,李贵
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赵薇,沈晓明
气质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姬巧云,吴康敏
幼儿继发性阴道庭闭锁5例报告 庄乾云,刘彦英
家庭环境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临床分析 洪峻峰,黄新芳,王丽绵,陈富群,黄柏青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人为影响因素研究 胡玉蕾,高松,刘昆,朱萍
佝偻病合并外部性脑积水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 付桂玲,马道瑞,张淑玲
以家庭训练为主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3例报告 严亮珍
高危儿的发育和脑性瘫痪发病监测分析 叶掌梅,盛红斌,葛绮芬
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陈琅,杨芳,陈洪平,吴光济,赖小萍,黄芝,黄烁娜,屠静筠,蔡忠钦
教养方式对儿童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 郭建华,赵伟光,吕勇,王启坤
急性毒鼠强中毒46例诊治分析 闫洪顺,庞保军,孙晓静,王桂英,布月清
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周巧云,沈根美,高跃忠
母乳喂养儿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王宇娜,张勤
新生儿败血症1 86例血培养分析 黄桂尧,付煜
佛山市城区3~16岁儿童身长、体重调查 陈炳权,梁兰芳
先天性心脏病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李亚蕊,张杏莲,贾旭林,杨雅林,付文萍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 吕兰秋,孙玉琴,钱莹莹,张引幸
3.3.3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干预效果的分析 杜焕英,曹运梅,程燕龙,张佩瑛,刘真团
中药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桂菊,王慧琴,孙丙军
62例儿童性病临床分析 王砚宁,张郁
1988~1998年住院患儿死亡病因分析 李玉梅,薛君莉
拉萨市藏汉儿童HBV血清标志物的调查 何锋,刘方成,曾桂茹,刘业香
医学论文文题的构成要素及分析 党静萍,韩维栋
新生儿室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例报告 叶彩霞,王锡丽,于欣荣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的研究 张柏青,刘永鹏,王芳明,宋晓枚
儿童尿钙含量3 783名调查分析 王进力,刘金英
剖宫产儿与母乳喂养的探讨 吕淑兰,李雪兰,苟文丽,李晓娥
学龄前儿童肥胖症1733名调查报告 林广起,孙晶华,刘春菊,宗淑芝
儿科患儿心理健康状况与早期干预的初步探讨 张劲松,许积德,沈理笑
沈阳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分析 常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变化 张秋业,辛莹,姜红
母乳喂养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江燕,王海平
学习困难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 王惠梅,侯永芳
长期住院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调查 任榕娜,陈新民,林茂英,叶礼燕,曹慧琴
苯丙酮尿症3例的诊治体会 王华,黄定梅,雷花香,雷骁,马力,周玉春,邓朝辉
麻城市农村某社区7~14岁儿童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司达敏,刘筱娴,李激
706代血浆治疗重症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 张宏刚,李粉莲,余孝岐
神经心理测试对问题儿童诊断意义的研究 王玮,冯英丽,仰曙芬,马贤才
牙科手术恐惧儿童乳磨牙龋齿ART疗效观察 乔红,董凯,刘志红,赵晓兰
学龄前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徐韦,陈灵,朱云霞
婴儿情绪反应与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宋晨红,刘枫,李金昌,聂春红,何建业
防治铁缺乏、谨防铁超载 王如文
我国儿童营养性疾病主要期刊初步调查 王咏梅,王海鹰,李建成
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 单延春,盛晓阳,洪昭毅,薛敏波
红强油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疗效观察 丁云燕,魏艳梅
抚触对正常婴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王立新,何青,刘玉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个性的分析 杨少萍,王芳,胡荣华
维生素A营养现状及评价方法 谈藏文,蒋竞雄,刘春燕,吴光驰
幼儿园男童外生殖器患病情况分析 谢万忠,蒋继萍
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张会丰,王卫平
普陀区1449名托幼机构儿童肠虫感染调查 马丽玉
小儿哮喘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王文革,赵世武,歧晓红
成都市1998年O~5岁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罗雷,袁萍,陈玲
生长激素与胎儿生长受限关系的研究 周雪琴,陈明,杨华凤
不同喂养方式对1岁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尚磊,潘凯丽,江逊,徐勇勇
1990~2000年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死因动态分析 文红,李继,白晶,马春婉
对儿童学习困难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谢红卫,袁秀琴
心理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李焕梅
哮喘患儿TH细胞亚群及相关因子的分析 王国良,赵国华,王永平,孟君
天津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分析 汤喆滢,刘戌年,金世敏,田祯
经济发达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 刘志华,熊旺银,王智美,蔡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6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7年5~7月来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0~3岁儿童的父母380例,年龄23~35岁,平均27±3.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7.9%。职业分布:干部占52.1%,工人占38.4%,个体占8.2%,其余1.3%;孩子抚养人为父母的占75.8%,为祖父母占18.4%,保姆和其他占5.8%。
调查方法:①问卷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主要以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中的工作内容为主。包括一般情况,了解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儿童家长希望开展什么儿童保健业务,获得了解的途径,喂养行为。问卷由经过培训的儿保医师发放,解释后由幼儿父母现场填写,当场回收。②家长保健知识调查:添加辅食的时间回答正确率42.1%(160);发热的孩子如何处理回答正确率52.1%(198);A.D滴剂使用的时间回答正确率48.9%(186);哪些食物可预防贫血回答正确率36.1%(137)。
家长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情况:计划免疫100%(380),体格检查87.9%(334),听力筛查62.4%(237),早期教育81.6%(310),婴儿洗浴80%(304),游泳抚触47.9%(182),智测91.1%(346),
家长获得儿童保健知识途径:书籍、杂志获取率61.3% (233),医务人员获取率10.3%(39),家人获取率11.1%(42),朋友获取率8.4%(32)。
家长希望开展业务的环境最佳是:个性温馨化占36.8%(140),儿童化35.8%(136),家庭化占17.1%(65)。
家长希望儿保门诊的服务:朋友之间的交流占61.1%(232),专业的指导占40%(152)。
讨 论
家长保健知识有待提高。就诊的家长中以女性占多数,从主要抚养者来看,父母占75.8%(288),他们是婴幼儿的主要看护人和启蒙人,不仅是儿童保健知识的传播者,同样是建立和传播保健行为的行动者,只有通过他们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并转化为保健行为,同时使家庭成员建立保健行为,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儿童保健知识水平。儿童保健知识回答正确率不超过50%,说明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力度要加强,因此基层保健工作者应以讲座、咨询、指导等形式进行儿童常见病的知识宣传。
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健康教育的实质使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干预活动和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和侧面影响个体和群体,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社会氛围,达到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目的。而健康促进不仅包括了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内容,着重于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结果显示,家长获取儿童保健知识主要途径使科普资料,而通过儿童保健医务人员来获得的仅占少数。这值得我们妇幼工作者思考。
从服务需求来看,计划免疫列首位,体格检查及早教,智测在之后,听力筛查,游泳抚触未超过半数,从结果来看,应加大对新开展项目的宣传力度。
夏走秋来,到了儿童进补的时刻。由于夏季胃口不好,活动多而损失营养,秋季就是宝宝“恢复元气”的好时机。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机呢?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1:强化营养
秋季是儿童机体逐渐恢复到良好的运作状态,食欲与消化功能自动调节到最佳水平的时候,是补偿夏季损失的良机,所以应强化营养供给,为孩子的生长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菠菜、萝卜、胡萝卜、芹菜、花菜等。做到主食与副食、荤与素、粗与细、干与稀的合理搭配。同时也可补充富含铁和钙的营养品,促进营养的吸收。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2:多喝白开水
宝宝应该多喝白开水,不宜喝饮料。如果宝宝排斥白开水,可以试着喝些菊花茶、乌梅汤、金银花露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宝宝体内水分平衡。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3:及时驱虫
专家认为秋天打虫效果最佳。从蛔虫的生活史看,虽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虫卵感染,但夏天机会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虫卵进入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最后变为虫居于小肠。正值秋天,此时服用打虫药可将其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4:防范腹泻
入秋后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又称秋季腹泻,主要累及3岁以下宝宝。妈妈一定要把住“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给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如果在幼儿园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处理好粪便。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5: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能耐寒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季对夏和冬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季节,是一个耐寒锻炼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耐寒力,进而减少冬季易发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和游泳。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冲淋适合3岁以上的儿童,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秋季儿童保健常识6:及时打预防针
秋天要打好预防针,以防范冬春季节的传染病,如流脑等。因为疫苗注射后至少也要一个月,体内才能产生抵抗传染病的抗体,故秋季不可忘了预防接种,漏掉者应及时补上。
【专家提醒】要根据气候特点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并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暴饮暴食。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因为天气变凉,而不开窗。少带小孩到繁华的、人多的地方去。如果幼儿园或家里有人得病了,应该把小孩与病人隔离开,减少他感染的机会。
饮食篇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添衣裳。”所以,秋季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大的季节,随着秋天的来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或体质弱的儿童,容易引发伤风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腹泻等多种疾病。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营养丰富;同时气候凉爽,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能力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气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最佳季节。因此,家长可以抓住良好时机,注意饮食调理,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
1.防止秋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由热转寒,湿度逐渐减小,空气干燥,因此要注重饮食调理,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莲藕、南瓜、莲子、银耳、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蜂蜜、柿子、梨、苹果、菱角等,而辣椒、大葱、生姜、胡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则应少吃。
2.多饮汤水:补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儿童白天活动量大,容易出汗,更应增加饮水量。家长可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自制饮料,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滋养作用。此外,也可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对健康大有裨益。
3.慎食瓜果:秋季是许多果品成熟的季节,各种水果相继上市,不仅使人大饱口福,而且水果中所含丰富的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秋季气候干燥,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如梨、甘蔗、葡萄、柿子、苹果等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但也并非多多益善。俗话说“秋瓜坏肚”,就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孩子更应注意吃水果要适量。
4.适时进补: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进补要以食疗为主。中小学生功课繁重,家长可让孩子多吃花生、腰果、杏仁、核桃等食物,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E,有助于恢复精神和体力,还有健脑补脑的功效。另外,孩子看书时间过久,眼睛容易疲劳,可多吃一些胡萝卜、动物肝肾、牡蛎、红枣、枸杞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减少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消耗,防止视力减退。
5.少辣多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肺气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6.注意平衡膳食,调整营养食谱:儿童的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要保证量足、质优,其中一半以上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或豆制品。以满足儿童加速生长和智力发展的需要,提高抗病能力。学龄期儿童多吃一些补脑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以及新鲜蔬菜、瓜果等。要纠正儿童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尽量少吃肥肉、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做到粗粮细粮交替搭配,注意食物的多样化选择。
疾病预防篇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气候变化很大,稍一疏忽,一些体弱的孩子就很容易感染感冒发烧等上呼吸道疾病。每到这个季节,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病例就会比平时大幅度增加。
尽管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5天左右就会自行痊愈),但很多孩子却常常由于体质差,容易在普通感冒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而导致高烧,甚至引发肺炎。因此,对孩子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可不能掉以轻心。
预防措施1:及时添减衣服
初夏时节,气候多变。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做好护理工作,比如及时添减衣服,孩子出汗后一定要及时给他擦干,并避免让他吹风受凉。这里教家长一个小秘诀:你可以在孩子的背后垫块小毛巾,等孩子出汗弄湿后再拿出来,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换衣服。
预防措施2:进行“冷”锻炼
用冷水洗脸,可以刺激皮肤血管,增强人体抗寒防病的能力。如果孩子身体条件许可,家长不妨尝试让孩子从夏季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非常有好处。
另外,家长在晚上可以让孩子开窗睡觉,这样既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还可以让晚间寒冷空气徐徐进入孩子房间,以增强人体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预防感冒也很有好处。
预防措施3:营养要均衡
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充足与否,是机体免疫功能好坏的因素之一。免疫球蛋白缺乏,机体抵挡细菌或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鱼、肉、蛋、奶及豆制品等,营养价值较高,应注意给孩子摄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合成利用。此外,服用维生素C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的作用。
预防措施4:多运动
体育锻炼和营养均衡同样重要,所以,家长平时要多陪孩子运动,如跑步、做操等。早晚多在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预防措施5:提高免疫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儿童自身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是孩子反复生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采用高效、安全的手段从根本上增强儿童免疫力,才能让孩子彻底摆脱反复生病所带来的危害。
方法:对我县2家医院儿科实施3个月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儿童保健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主要为服务等待时间、业务量,以及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实施后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80%(800/1000),系统管理率是67%(670/1000),实施前则为51%、62%,明显低于实施后(P
结论: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质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家属满意度较高,减少了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 保健质量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5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46-02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占据总人口的1/3,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医学模式的变化,儿童保健服务需求也由以往四病防治逐步向计划免疫、定期免疫、营养指导等转变[1]。近年来儿童服务逐步跨向预防服务方向,然而因为多种客观因素造成了儿童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差,无法全面覆盖服务项目,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所以,探究如果利用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其他服务的进步,会是提高儿童保健质量的有效手段。相关报道指出,开展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可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高儿童保健质量[2]。对此,本文通过对我市3所医院儿科3个月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县2家医院儿科,设立一站式儿童保健区,研究时间为三个月。儿童年龄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7±2.2岁。保健区设立时间为2012年6月,该保健区设有筛查和收费的筛查室,覆盖多种服务项目的功能区域,比如喂养室、接种室、保健室以及观察区。
1.2 方法。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依照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实施社康中心开展的所有儿童保健项目。本文具体实施内容:首先对所有儿童进行基础筛查,符合接种要求者直接入册,反之则转到全科门诊进行治疗,等到病情稳定或者痊愈之后再次筛查入册。筛查室家属直接缴费,之后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完成体检者进行计划免疫,并留在观察室接受半个小时的观察。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涉及儿童保健质量变化、服务等待时间、业务量以及家属满意度[3]。
1.3 观察项目。比较实施前后儿童的保健质量、服务等待时间、月均业务量以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实施前后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服务实施前后儿童保健质量变化情况。实施后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80%(800/1000),系统管理率是67%(670/1000),实施前则为51%、62%,明显低于实施后(P
2.2 其余方面比较。服务等待时间方面,实施后与实施前分别为(34.4±5.1)min、(54.1±3.4)min,业务量也较实施前增加。
2.3 满意度调查。实施前后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中100例家属进行了有关调查,内容涉及对医生素质的满意程度、对儿童接受保健时采取措施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然后由相关人员收集好后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实施后较实施前相比,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和服务的要求逐渐升高,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医学儿童保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不只是局限在四病防治上,还将重点放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监测等方面。各地区也加大了落实儿童保健服务力度,然而保健知识的弱宣传,家长文化水平高低不同,对保健认识不足,只是将儿童保健侧重于计划免疫服务上,其余的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却得到了忽视,使得计划免疫服务独立化,且不助于其余预防服务项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儿童的健康[4,5]。
表1显示实施后家长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效果显著。据分析,接受计划免疫和建立体检服务的儿童,需要在计划免疫区、儿童保健区和收费处往返,这明显浪费了许多时间,加之排队等候时间,让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计划免疫之外的儿童保健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之后家长只需在筛查室进行筛查等待,缴费接受计划免疫、健康体检等一系列服务,所有服务都在儿童保健区完成,效率极大的提高。同时,业务量经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后较实施前有所增加。儿童保健质量方面,由实施前覆盖率为51%增加为实施后的67%,系统管理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提示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值得在基础部门推广。
开展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提高儿童的保健质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提升护士的各项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儿童及其家属的要求,减少了医患纠纷,最大程度地符合家属的心理需求。为了利用儿童保健服务资源,提升利用率,开始开展一站式服务模式,利用计划免疫服务来带动其余的服务项目,对儿童进行全面保健服务。一站式服务模式可以增加家长对儿童服务的认知力度,使得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其余项目在保证儿童健康方面的意义,积极开展各项服务的落实工作。我市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后,效果较为显著,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结果也和其余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6]。
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我们还采取了类似宣教等措施,具体有:①调查父母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保证此次宣教能够有的放矢,按照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②选取一些典型例子,将一些传统错误观念穿插在案例中,以警示家属这些错误引起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与正确做法进行对比,让家属铭记于心;③开设热线通道,给没有专业保健知识或急需指导的家属提供便利。
综上所述,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利用计划免疫来促进儿童保健其余服务项目的开展,可以在很多程度上解决现今儿童保健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式有较高的经济学和有效性,在提高家属满意度、促进儿童保健服务项目需求多样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只是通过部分中心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其余资源为儿童保健创造更广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丁平,隋晓涓,王甜甜,等.儿童保健链式服务模式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132
[2] 王俊红.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构建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2):55
[3] 卢延芳.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2):116-117
[4] 阐玉英,李静.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3):119-120
[5] 李雪莲,刘蕾.儿科门诊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19):2513
【摘要】目的:对流动儿童父母的相关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这两年时间里,抽取180份我辖区内的0至6岁之间的流动儿童父母资料,对抽样中的这些父母对儿童保健的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和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40%的父母表示不知道上述儿童保健项目。结论 只有父母能够对儿童保健知识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才能够更好的确保儿童的健康。所以,要对流动儿童父母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使其能够更好的指导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流动儿童父母;儿童保健知识;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5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从以前的"有病治病"逐渐向现在的"无病防病"而过度,随着这一改变,家长对于儿童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传统常规的一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如何探讨出一种更为科学更为理想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健服务,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能有更好的发育,已经成为摆在所有妇幼保健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对流动儿童父母的相关儿童保健知识的认知现状进行探讨,为今后该类人群对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儿童保健的知识的普及程度更强,使儿童的发育更加理想,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在探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这两年时间里,抽取180份我辖区内的0至6岁之间的流动儿童父母资料,对抽样中的这些父母对儿童保健的了解和需要程度进行探讨和统计[1]。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这两年时间里,抽取180份我辖区内的0至6岁之间的流动儿童父母资料,其年龄在21至34岁之间,平均年龄26.4岁;这些人群的文化程度、家庭条件等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1、抽样调查方法: 例用的是多阶段抽样的方法, 统一用0-6岁的流动儿童的卫生服务现在所处的状况及问卷调查, 现场对目标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2]。2、调查内容: 包含有儿童出生发育情况、儿童的自然情况、儿童接受保健教育的状况以及儿童父母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1.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抽样中的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发育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差,每项的了解程度都不超过20%,40%的父母表示不知道上述儿童保健项目[4]。
表1 父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
自表中可知,对儿童各种保健知识有所了解的的父母不到20%,而40%左右的人对这些知识还处在一无所知的状态[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流动儿童的父母对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 这就给在流动的人群中展开儿童各种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这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流动儿童的父母对于儿童接种疫苗以及定期的健康检查的需要性相对较高, 而对育儿的咨询以及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的要求却比较低,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该人群的流动性很大及父母儿童的保健知识十分贫乏、宣传教育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是来自于偏远的农村, 大多数仍保留着母乳喂养的优良习惯。针对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于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保健的意识相对淡薄等特点,相关的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并且利用这类人群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程度,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或是采用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指导,以便更好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在对儿童实施保工作的过程中,监测以及指导是其服务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在服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服务的整体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以此为基础,针对个体儿童的疾病干预和健康促进,既要强调个体化还需要更"全面"、更"专业"、更"深入"的保健服务,这就对儿童保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相关的调查显示,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排在育儿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的首位,而这方面的治疗和干预在传统儿童保健中尚属空白。儿童保健服务由单纯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延伸为集生长发育监测、膳食营养指导、心智发育筛查与咨询、常见病防治、预防保健、早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不仅给社会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服务,满足了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同时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和信息反馈,掌握了更多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6]。
针对流动人口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 有关部门应加强并采用该人群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 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 积极配合或采取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对来源于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 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了解,对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其了解和探讨,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对其现状进行改变,并且通过在工作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使每一个家长都能够通过其指导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张德英,刘英涛,张立. 管理者与提供者对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的意向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12(09):716-717
[2] 史晓浩,王毅杰.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J]. 南方人口, 2010,14(02):528-529
[3] 王丽杰,赵鹏,徐志浩.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31(03):378-379
[4] 闫淑娟,陈欣欣,段建华,刘钢. 北京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状况与需求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16(05):283-284
[5] 王芳,鲁巧珍,周文莉,黄璧琨. 长宁区0~6岁非户籍儿童保健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26(02):473-474
谎言一
儿童排铅保健品效果好
丁宗一解读:目前效果难以证明
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的排铅保健品约十几种,但几乎都没经过严格、科学的科研和实验。丁宗一认为,一些所谓的排铅理论没科学依据,更没经过科学、精确的实验,纯属凭空伪造的假定理。
谎言二
“外国专家”说话有权威
丁宗一解读:发达国家科研人员不准做广告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是不准做广告的,因此,这些“国外专家”一般都不可信。有些广告里打出某某学会或专家,让他们“推荐”产品。其实,这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要么那位专家收了很多钱,要么“专家”根本就不存在。还有一些“国际权威专家”在广告中说某产品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说该产品是美国、欧洲某家公司研发的。
谎言三
“免检食品”就是安全食品
丁宗一解读:“免检食品”存在巨大漏洞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食品公共安全问题,毒奶瓶、苏丹红、劣质奶粉等等是因为不法商贩牟利动机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利造成的。说到更深层的原因,丁宗一指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关部门的“免检”制度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漏洞。
谎言四
牛初乳就是高营养
丁宗一解读:婴儿喝牛初乳不易吸收
“牛初乳是给牛喝的!有人认为喝牛初乳能防病,这不假,但它能防的是牛的病。对于人,即使泡在牛初乳里也防不了病。”丁宗一教授这样评价牛初乳的作用,他表示,喂养婴儿最好的就是母乳。如果拿牛初乳来喂养婴儿,使婴儿不能及时获取他们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严重时就会变成俗称的“大头娃娃”。
对于牛初乳,丁教授提醒大家对此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是说绝对禁止服用牛初乳,作为普通消费,只要它合乎国家标准都可以喝,但是应该严格禁止把它当作营养品用来喂养婴儿。
谎言五
孩子吃快餐问题不大
丁宗一解读:“垃圾食品”影响儿童智力
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曾发起,丁宗一、林佳楣等全国百余名儿科和营养专家、儿童工作者联名呼吁:为保护中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儿童青少年远离“垃圾食品”。
丁宗一教授是“呼吁”的发起人之一,他说西式快餐的食物组合特征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快餐文化形象代表的“垃圾食品”如炸鸡、炸薯条、碳酸饮料等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不仅限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致癌,还在于影响智力、能力发育,扭曲行为、性格发展,降低社会进取心,阻碍合作、和谐与协调精神。
谎言六
儿童减肥越快越好
丁宗一解读:快速“减重”危害健康
丁教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表示,儿童单纯性肥胖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治疗肥胖是由职业医师完成的医疗行为,所以儿童减肥原则上有四个严禁:严禁喝减肥茶、吃减肥药短期速效减肥;严禁使用饥饿疗法;严禁实施手术减肥;严禁使用气功等物理减肥方法。
他建议,家长绝不能盲目给孩子减肥,对肥胖儿童都不能提“减肥”二字,只能说“控制体重”。儿童控制体重方法有四点:长时间步行、不喝果汁和汽水、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吃油腻食物。
为了规范儿童肥胖的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设立的儿童肥胖症训练基地将进行示范治疗,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协调站,山东省以山东东岳健康中心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减肥示范门诊有望落户该中心。
儿童整体肥胖影响国家竞争力
丁宗一主持全国肥胖儿童流行病研究调查已经30年,30年里他目睹了肥胖儿童的急剧增长。他表示,肥胖人群尤其是儿童肥胖群体的急剧增长,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们的社会行为出现了偏差;另一个是肥胖不仅给个人的健康带来了影响,更重要的是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他认为,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重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儿童为例,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缺乏户外锻炼的机会,习惯于静坐式的生活方式,这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3-01
1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保健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护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前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儿童保健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开展情况和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各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成熟,如果儿童保健措施执行不到位或出现纰漏,家长养育孩子方法失当,都将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可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对于儿童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儿童保健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儿童健康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儿童保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保健参保率较低、管理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关部门对儿童保健工作不重视、保健队伍建设水平低等等。首先,政府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的重视和努力不够。多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在落实国家妇幼保健政策工作时,重视孕产妇死亡控制率和该系统的管理,但是对儿童保健工作却重视不够,在人员和设施配备方面存在严重的短缺现象,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部分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水平低下,政府对儿童保健项目资金投入滞后或缺位,保健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保健工作难以落实。据相关报道现实,大部分民众对儿童保健工作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是也有小部分民众认为儿童保健工作是多余的,孩子只要能吃能睡就可以了,定期体检不是必须的,某些发育迟缓问题长大就会自然好了,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儿童发育上的偏差和疾病,错过了诊治的最好时机,影响儿童后期发展。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偏远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局限,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受到限制,群众受信息限制和经济能力限制对儿童保健措施的接受程度也较低。
3 做好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对策
3.1政府加大投资,完善保健设备体系建设
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耗时好钱的系统工程,个人或单个的社会组织是不可能担负起这一重任的。政府在儿童保健工作方面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利用国家财政的支持给予保健工作充足的资金投入,做好儿童保健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购置必须的儿童保健设备。政府要加强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保健人员对儿童生长发育和科学育儿的指导,引导家庭积极参加计划免疫工作,开展常见疾病的防治,全面促进儿童在身体和心理健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遵守医学原理,为儿童健康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教育等多方位的服务。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府必须给予他们一个安全、公平、健康的生活环境,改善和规范儿童保健服务,从财政上给予儿童保健事业的支持。
3.2防治结合,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儿童保健工作,必须坚持防治并重的防治,这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基础。强化儿童保健工作的预防,首先要使全社会正视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保健意识。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开展,如新闻媒体、孕妇学校,育儿课堂、宣传栏板报等等。儿童保健工作必须下基层,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宣传,宣传过程中注意内容、方法和事件的安排,提高目标人群的保健意识,吸引目标人群主动寻求保健服务。当然,儿童保健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时不足够的,必须将儿童保健工作落入实处,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政府可以将儿童保健工作职责授予基层医疗机构,在社会上普及科学育儿教育,将保健知识交给家庭。因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必须强化儿童安全防范教育。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我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伤害,在保健工作开展中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服务中,通过媒体宣传、宣传手册等方式突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3.3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关键在于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可以从提供工作人员的业务发展能力入手,选拔那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员,通过一系列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获得儿童保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督促他们掌握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要求他们能独立完成儿童体检、家长育儿指导等工作。定期考核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对成绩优良的工作人员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奖励,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予以再次培训并考核,仍无法胜任者应予以清退。儿童保健工作能否落实到位,能否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关键就在于儿童保健队伍的业务水平高低。提高继承保健人员的薪资待遇,对于稳定保健人员具有重要作用。
3.4建立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
对于贫困儿童,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实施建立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帮助家庭贫困儿童获得必须的保健服务,特别是在常见病治疗、预防接种等重要方面提供帮助。在儿童身体出现疾病时,能确保贫困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救助和治疗,保证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实现每个儿童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其中贫困儿童保健救助制度必须注重儿童高危人权的管理。及时对儿童保健工作人员进行儿科和保健知识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早掌握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慧娟.河南农村妇女妇幼保健意识行为调查[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5).
[2] 赵秀勉、白力甲、刘秀敏.基层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行为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5).
[3] 武蕴梅、郝波、刘彦.北京市某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6).
2009年中和乡、那马镇和延安镇记录在儿童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人数分别为为896、982和924人,2008年中和乡、那马镇和延安镇记录在儿童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人数分别为为746、701和794人,2年的平均管理率分别为70.1%和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院所督导的儿童系统管理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该院督导的南宁市3个城区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底记录在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的人数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了较多的管理问题,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该院督导的儿童保健区域范围大、居民居住比较分散,而且人口流动性较大。其次,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人们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相差较大,导致在实施相关儿童保健活动中,被动参与保健的人数较多,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三,由于各种原因,该院的儿童保健工作受到自身的束缚,如,儿童保健管理人员缺乏,儿童保健网站尚未成熟,保健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这些问题,我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给出了解决措施。首先,儿童保健系统的管理受到了该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研究,该院调派资深儿科主治医师来充实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技术支持,将临床与保健两部分的内容相互结合,面向群众,从而达到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儿童保健的知名度。另外,该院鼓励各儿童保健单位对相关医生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有效的督导并提高了各儿童保健单位的服务能力。其次,该院鼓励各城区部门不定期的开展会议。会议对象涉及到各街道相关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妇女主任以及妇幼保健人员等。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儿保工作中的任务、方法以及问题反映,强调儿保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教育。第三,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儿童保健教育。在儿保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相关专题讲座、义诊,定期举办一些宣传栏,发放一些免费的宣传资料等,将儿保的信息充分传递到每一位家长,提高了家长参与健康保健检查的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四,与妇女保健人员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对妇女保健人员加强教育,让其对儿童保健工作充分重视;定期从孕期女性的保健资料中收集详细的产妇登记名单,有利于儿保人员掌握新生儿的具体信息,提前将这些信息真实写进儿童保健管理的相关资料中,还可以主动联系儿童家属,从原本被动的位置变成主动的位置。第五,与产科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产科医生的帮忙,可以有效减少对儿童管理的遗漏,同时,产科给每一位新生儿的家属发放儿童保健手册时加以宣教,提高家长参与儿保工作的主动性。第六,对儿童保健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管理,进行儿童保健管理系统的更新、统计、核实,并在使用中对该软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以达到最便捷最快速的管理目的。经过一年的上述措施的实施,该院所督导的各城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此过程中也总结了很多心得,如各个部门在相互协作,提高系统管理率的同时,拓展儿童保健的内容,为儿童们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健服务,提高家长参加儿童保健的主动性,对健康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强化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
作者:陆金如 单位: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