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范文

时间:2023-11-03 20:36:52

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篇1

关键词:税收会计 纳税会计 税务会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财税合一的会计模式,并与国际先进会计体制相接轨。从中建立与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三大会计体系相一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体制,这也是我国税务会计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因而,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油然而生。但是,人们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界定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本文主要是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从表面上理解,税务会计指的是关于税务方面的会计,该职业的人员主要施工从事税收方面的工作,并且包含了纳税人和相关国家税务机关这两方面的税收活动内容。如果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此时的税务会计称可以称为纳税会计;如果站在征税人角度,税务会计称为税收会计。因此,我们可以将纳税会计和税收会计概况为税务会计,并将其列入到税务会计之列。

作为国家预算会计的一个分支——税收会计,它主要是为了反映出相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的所得税、公司入库和提退的税务情况,是属于国家政府会计范畴的一门专业会计。而纳税会计,指的是根据税收法规定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企业与个人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会计学的相关理论方法,采用货币形式来进行计价,将纳税人与企业的税务情况连续、系统、详细地统计出来,进而作为监督和筹划纳税人的税务活动的依。此外,与税收会计的执行情况不一样,纳税会计还有直接受税法制约的特点,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其中,税务会计则是采用专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税务资金例如税收会计和纳税会计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

一、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同,都处于同一时期,因为存在税收的情况,就会有核算应征税款的税收会计和计算应纳税款的税务会计出现。同时,他们之间必须通过税法来衔接在一起,并受税法的约束,这就要求税务会计通过定期地监督纳税人自身必须依法纳税,并守法行事;而税收会计则主要是监督纳税人缴纳税金必须及时、足额、守法。由此可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二)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从文字表面上看来,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差别不大,但是,细究其内涵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非简单的概念差别。然而,目前我国不少人都将其混为一体,不能对其进行区别,这将不利于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和会计改革的实践,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会计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区别:

1、会计目标不同

会计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往往是由会计的主体决定的,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其工作目标是不相同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企业和相关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对税收体制进行改革,提高税收的透明度,查补偷漏税行为,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因此,此过程可以通过税收会计来对其进行核算, 形成税务系统内部的相互约束机制,并确保企业与个人的税收行为依法进行,为我国会计行业最终走上正规化、法制化道路提供先决条件。对于税务会计,其主要是对纳税人进行计税,记录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并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有关纳税人税务活动的信息,确保纳税过程信息的透明化。因此,相关纳税人要符合管理当局的基本要求,根据纳税人的情况进行税务筹划活动,减少纳税资金的有效途径, 寻求经济纳税,以实现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的,此外,相关纳税人还要满足税收机关的需要,保证及时、足额地缴纳税金,提高企业税务系统的运作效率。

2、会计主体不同

经分析可知,税收会计的主体是国家税务机关,他们的职能是直接负责组织税金征收与人库情况,避免税金的来源途径单一化。该会计主体包括从基层税务所到国家税务总局等的各级税务机关。但是,有些特殊的税务机关并不列入到税收会计主体,必须将其区别开来,而不能混为一谈,只有那些直接组织税款征收并与国家金库发生业务关系的税务机关才是税收会计的主体,也就是会计主体要从国家层面上来区别。与税收会计的主体不同,税务会计的主体主要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涉及到法人和自然人。也就是他们达到相关纳税要求后,应依据税法的规定,结合我国国情与相关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运用恰当的会计方法,对其应税行为进行连续、有效、系统、详细地反映和核算,以便纳税人缴纳税费时公正、及时、足额,还能够起到规范纳税人活动的作用。

(三)会计体系不同

在会计体系分类中,税收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属的会计体系不相同,税收会计属于国家预算会计体系,处于政府会计部门的管辖范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税收会计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从而作为一门核算和监督税收资金运动的专业会计——税收会计才真正独立,并将是我国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税务会计体系归属于企业会计体系,不属于国家监管的范畴。但是,随着税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税收费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提供动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利益分配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而,相关企业对税收费用越来越重视,有条件的企业还设立相关部门来探讨税务会计情况,进而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支,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提供可靠保障。由此可见,税务会计来源于企业财务会计,专门是为了研究企业的税收资金及其运作情况的专业会计。调查显示,目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已成为西方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的几大支柱,并是构成其企业体系的基础,在其税务会计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也应该与时俱进,对会计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借鉴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充分重视会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将税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构成一个新的会计体系,使之成为我国会计体系基石,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空间,并为我国会计体系不断创新、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志,霍炬.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辨析[J].商情(财经研究), 2007

[2]安建华,张秀莲.税收会计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2003

[3]黄爱玲.税务会计模式设计与选择[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

[4]刘惠杰,赵杰燕,陶红亮.税收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 2007

税务会计篇2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及特征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了计税收益的实质和所应包括的,范围等等。”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固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办法。这一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可以说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

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比较,企业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万面:

(一)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收规定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税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规定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规定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企业会计记载反映的依据并不总是一致的,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对此,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规定、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不多缴税、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别日趋明显的必然要求

目前,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现行的税制已日趋完善,它与会计制度的差别越来越明显。(l)目的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除了为综合部门及外界有关经济利益者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税务会计则要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纳税申报和税款解缴是税收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终点,是税务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方法不同,同一税种在不同行业的纳税人之间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反映各种税款缴纳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应按税收规定,结合本行业会计特点进行正确的核算。(2)核算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不得更改。而企业税务会计则不同。因为根据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所以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是实施会计处理的“联合基础”。例如房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规定根据房地产商是否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又如企业计提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时,先按权责发生制加以提存,到年终时,如未付出,按税收规定则应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冲回,并入本年损益,缴纳所得税。(3)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企业税务会计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收规定则不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4)企业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的重要内容。(5)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税款减免、税收筹划进行专门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则把以上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成为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必然选择

一是企业配备既懂税收规定、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

二是有利于分清税企权责,使税务人员从繁杂的财务账簿、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少的人力全面高效地履行税务机关应有的职责。

三是有利于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片面地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而乱挤成本、扩大费用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熟知税收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规定,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佳途径

企业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企业纳税及其有关的财务决策和会计处理,首先,是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税收规定。不能片面地只为缓缴税、少缴税、不缴税。纳税人应树立牢固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政策允许下,企业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则属常理。其次,如果现行税收规定中存在某些“灰色地扩,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等策略也属合乎情理和法规之举。目前,国际上合理避税已很普遍,纳税人树立避税意识,既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税务机关在税务实践中,对发现的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税法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的税务活动是否合法、正确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税法。因此,在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中有关计税依据与会计处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账簿、凭证、会计基础、会计年度、计算单位和申报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资产会计处理”,这方面的规定更加详细。企业税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

2.灵活操作原则。这里所说的“灵活操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或省略。二是指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因为纳税申报期一般是在企业会计核算终了之后,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因此,企业既要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又要做到核算和监督相互配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行为,以免企业遭受处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寻找适度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应深刻理解现行税收规定的有关精神,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一方面要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会计活动,从企业经营收入的取得到利润的形成以及计税、纳税都要真实反映、正确核算,不允许任何隐匿收入和利润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会计核算总体上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会计资料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会计修订方面的谨慎性、重要性原则。它们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内容及核算方法

具体地说,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用货币表现的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税务会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企业税务会计的纳税基础,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

2.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

3.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

(三)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1.财务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制定的,与其它专业会计一样,税务会计也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当这些制度与税收规定有差别时,才按税收的规定执行。

2.纳税申报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的制度。企业税务会计应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真实反映纳税申报的内容。

3.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企业可按照税收规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和延期纳税。按照税务机关的具体规定办理书面申报和报批手续,应附送有关报表,以供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前,企业仍应申报纳税;减免税到期后,企业应主动恢复纳税。

4.企业纳税自查制度。企业纳税自查,是企业自身监督本单位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和纠正错计税、少缴税、欠税的一种手段。企业内部对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等进行自行检查,以避免应税方面的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几点建议

要把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其中虽然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要补充和修订《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企业税务会计的具体操作并不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田会计电算化给税务会计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高效必将成为税务会计迅速普及的巨大推动力。

目前,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构想阶段,如何让其初具雏型,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人才方面

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

l.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

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

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方面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三)法治方面

税务会计篇3

文章详细介绍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的知识,并分别从不同方面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进行了对比。通过相关性原则、对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对重要性原则对比,我们可以提高二者在确认计量方面的高效性。

[关键词]

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研究

会计对企业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可以分为很多种,每种的依据都各不相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会计准则,是依赖于会计准则而存在的。而税务管理工作的依据则是源于税法的。由于二者的依据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在进行确认计量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区别,为了高效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这两种确认计量基础。

1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概述

1.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形成财务会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原则进行明确定义,对确认计量的准则进行了注释。即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的时候,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且在会计计量过程中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目前,大部分的财务会计都以此为基础,并以此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

1.2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比财务会计深奥和复杂。一方面是对会计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对税法的运用,把二者融为一体,这就是税务会计的特征。所以,作为税务会计一方面必须遵守会计准则,另一方面也要遵守税法,必须保证纳税人及时准确纳税,不出现违法行为,防止企业在正常运行中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因为税法和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所以,关于税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财务会计有很大区别,需要与财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相区别,确保税务会计工作准确无误地进行。

2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对比研究

2.1对相关性原则进行对比

财务会计应用相关性原则的意图是约束和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真实和准确,不得有虚假和错误。相关性原则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好了解。相关性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满足会计核算目的。另外这些会计信息还要和企业的财务报告、企业相关决策和政策等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相互一致。只有这样,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才能够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时候,对会计报告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行预测和决策,进而高效、优质地完成财务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发展。所以,相关性对于企业在进行确认和计量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财务会计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保证。而税务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则有着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支出必须与其收入相关时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中,对于扣除的费用,必须和企业的收入有直接关系,这与企业财务会计不同。而且,在税法的相关规定中,和企业相关的收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支出必须是为企业经济利益而付出的,与其无关的支出不能够扣除,例如,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制造费用等,这些构成产品成本,跟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是可以直接扣除的。另一方面,是这些支出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广告费、宣传费等,这些费用的支出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潜在的效益,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所以这些费用理论上也可以全额扣除,但为了控制企业利用此种行为偷税,其中某些费用的扣除税法还设定了扣除标准。总之,税务会计对于与收入无直接联系的支出是不允许扣除的,这样做能有效保证国家财政税收的来源。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相关联上,计量和确认的过程存在很大差别,要认真区别二者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计量和确认中准确无误,提高二者的高效能,使企业正常运转,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2.2对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比较

在财务会计核算中,要依据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报告和计量中要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对会计业务进行核算,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和及时。在财务会计中,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有两个特征:第一,对企业的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要在收入发生的当期就进行确认和计量,不能够提前或者推后,这样才能够做到准确反映企业的当期收入。第二,在税法会计中,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也应该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进行确认计量。可是,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税务会计如果单纯依据权责发生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分期收款方式进行销售货物,出于纳税必要资金的考虑,税法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所有权责发生制就不再适应,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做可能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重大影响,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违规现象,使财务管理出现很多隐患。所以,在对税务会计进行确认计量中,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对应纳所得税额进行详细核算,保证纳税的准确合理,尽量做到纳税不出现问题。

2.3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对比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要考虑经济业务自身的性质,按照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企业发生的一些业务要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确认计量。而且,在选择确认计量方法上要根据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进行谨慎选择。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充分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而且,在对财务管理和现金流量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决策和效益,从而使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得到充分运用,使财务会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但是,在税法会计确认计量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既要体现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更要充分体现税法规定,在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确认和计量,忽视企业经营和管理情况,也不考虑企业业务、规模大小和性质。税法对任何企业都是平等的,税法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都是税法规定的,要围绕税法而进行,所以就会出现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不相符的规定。而且,在对税务会计进行确认计量中,对财务会计重要性原则不进行考虑,而是按照税法的规定去确认和计量。

总之,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在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财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企业要想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就一定要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方面的区别认真对待,充分重视,使得二者的确认和计量能准确、高效地进行,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良好运转。

作者:章艳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沙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25-26.

[2]马雪.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与财务会计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4):4-5.

[3]盖地,孙雪娇.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J].会计研究,2013(04):7-8.

[4]周梦宇.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及协调机理研究[J].财政研究,2015(4):109-111.

税务会计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增值税;差异化;营改增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51-02

一、前言

经济体制改革让我国的财会制度改革与税收制度的改革日益渐进,财务与税务的分离情况也是必然的。税务会计是依附着财务会计的,他们相互分离,相互促就。税务会计的功能也是根据税务部门所造就的,成为了一个专职专业。现在的大企业一般都是将财务会计职位与其税务会计的职位分开,采用分离不分割的手法,来尽力地将业务完善,会计事物系统化,专业化。将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性,就应当掌握住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概念

(一)什么是财务会计

监督核算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对企业相关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等相关第三者提供会计报表分析的,这样的一种经济业务活动叫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针对企业的资金运转,业务流通,商品流通的一种核算与分析业务。财务会计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会计,比如成本会计、经营收入、收益核算等,对于成本的核算,收入业务的核算,财务会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涵盖广泛的会计。财务会计的任务主要为所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他方提供资料和企业经营的效果。综上所述,财务会计都是基本的会计计量,传达企业的信息,经济信息目标的一种会计业务。

(二)什么是税务会计

对于税务的核算,还有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业务是税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在很多高校,甚至是说基本在所有的高校会计专业中,税务会计都是专门独立出来的,考核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性质的学科。对于学习会计学中的,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乃至会计电算化中对于业务处理的方式,税务会计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的,是专门为税务所服务的。税法的依据性很强,现在的税务会计实现了真正的独立的学科,比如税务会计还有对于税金的分配,像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所得税、行为税这五大税种。

(三)概念上的区别

首先是目标的区别。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而税务会计的信息提供对象主要是税务机关。其次,是他们之间依据的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遵循的《企业会计准则》等文件,而税务会计主要是根据税法严格执行的。恰如俗语所说的每件事都有双面性,而税务会计则是毫无遗漏。第一,它要以企业利益化为目标,合理地规避税务,而且实现企业利润增长。第二,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备准则是要及时、按时、正确地缴纳税务,不逃税,不偷税,不漏税等。看似矛盾但细究却又合理,这是对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的考核,也是对财务会计的区别化。最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涉及到会计科目的差异,财务会计包括了成本会计,其中会有对于成本会计的核算,以及成本的分配,比如成本还原,制作费用的分配等。而税务会计主要是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交税费、税款申报等,其中应交税法科目下的二级科目尤其多。这主要是跟财务会计区别的重要一项。

还有一个在概念上的不同,就是在持续经营上的差异。财务会计的会计目标是以企业长久持续经营下去,做会计报表的时候,财务会计核算的营业收入,得算的营业利润,最后算出利得,但是最后在报表中,将会列出所有者权益,还有负债,如果所有者权益为零,那么就是破产了。这是一个基本判定企业清算的条件,在所得税的核算上税务会计上和财务会计是不同的,在财务会计上,五年内企业亏损是递延的,利润要先弥补亏损,然后剩下来的核算所得税,这些都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来核算的。在税务会计上,就会根据税法的不同,制度的改革,企业的所得税算出来跟财务会计是有一定出入的。这里的差异就是需要深入了解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来做出对于企业更好的核算。

其次,在实质重于形式上,税务会计更加遵从“形式重于实质”,税务会计受到税法的要求很高,对于发票、交易凭据是要求很严的,因为在税法的制定上,为了防止偷税漏税骗税的出现,对于发票的真伪要求很高。在纳税中,严格执行税法准则是对纳税人的权益负责,也是国家税收收入的必要保证。财务会计是“实质重于形式”,在每次计提坏账准备中,都是避免以后会计期间发生不可以避免的差异,还有一些预估的核算都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

三、税收上的差异

税收上的差异体现在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这两个方面上,其中永久性差异是,税前利润计算的不同,税前的利润是根据企业的收入与费用得算出来的,这里的税前利润跟计算纳税所得的时候,由于计量核算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一种不可以在以后期间回转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叫做永久性差异。相近的,暂时性差异,可以在以后的期间转回,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将差异化持平。这里重点是暂时性差异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这上面的区别。财务会计计算的账面价值,与税务会计的计税基础,有可能前者大于后者,这将会形成差异化。以及还有一些税务的抵扣,可抵扣原则等增值税,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农产品、进口关税等业务的发生,都有可能产生差异。财务会计在核算的时候,是将税前利润作为计税基础的,然后税务会计是将企业所得之后将其作为计税基础,这也是产生差异的一个方面。

四、增值税上的差异

(一)因计量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增值税的征收是以商品货物等为征收对象,进购一件商品,计量过程中,或涉及到抵扣款项与不抵扣款项,这都是根据财务会计的计量方式计算的。例如,进口一批衣物,进购价税合计11 300元,其中进项税额是1 300元,销售额是50 000元,销项税额就是8 500元,所以该商品增值税缴纳税额是7 200元。所以进项税额是经过抵扣了的,缴纳的增值税就是7 200而不是之前的1 300元,也不是之后的8 500元,所以这是财务会计的计量方式,税务会计却是一笔一笔地记录,所以不存在抵扣款项的计量,但是最终结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统一的方式不同,并不影响业务的核算,最根本的差异就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计量方式不同,结果却统一化,这就是差异化中的统一化,这也验证了会计学上的辩证与统一。

(二)销售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核定的原则和顺序为,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比如猪肉的销售,甲肉铺的销售不含税的单价是10元,销售10 000斤,其中销售额就是100 000元,组成的销项税额就是17 000元这是财务会计的一般核算。但是,由于销售价格偏低,根据国家的税务政策,需要补增销项税的纳税款项,按照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是18.46元,所以要调增,销项税额应为18.46*10000*17%等于31 382元,所以应补缴14 382元。所以税务会计的核算,在此刻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最后依据的纳税额是根据税务会计的计算所来的。

(三)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显示,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折扣款项是在同一张发票注明的,就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征收增值税,如果折扣额与销售额不是同一张发票就不可以从销售额中抵扣,然后冲减产品收入,最后转入本年利润里。这里的处理就是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的不同之处,财务会计就是要将其抵减,或者冲销税务的销售额的会计业务处理,而税务会计,就不需要这些步骤,因为纳税款项不变,只是抵扣的问题。比如说,A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80000元给B,因为是长期合作的原因,A给B于7折优惠,同时A给B开具了一张发票,将销售额与折扣额均开具在一张发票上面,所以B计算增值税的时候,就可以抵扣这个折扣额之后再计算增值税,是用80000*70%*17%等于9520元。所以该处理环节,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上是存在差异的。

(四)包装物押金

当纳税人销售货物的时候,将包装物租借给对方,并且收取押金,其中这里的押金是在财务会计计算中,分开计量的话,将不会计进销项税额征税。但是如果超过双方约定的期限,对方不能及时将包装物归还,这笔押金将会被财务会计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说是其他业务收入。但是对于税务会计来说,还是依旧的照样核算账目。相反的,若单独计价的话,就必须是要列入销售额中计算纳税价格。税务会计就是根据税法的要求执行来进行对于商品流通发生业务的核算,而财务会计就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对一系列会计业务进行核算。

五、时间核算的差异

当企业获得某项收益,或者发生亏损,在时间的核算上,财务会计中会把它放入当期收益,而税务会计中,要将其放为各期分摊,有些情况又是反过来的。例如,甲企业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市价,是150 000元,成本是200 000元,该企业的金融易资产账面价值是150 000元,计税基础却是200 000元,暂时性差异就是50 000元。该公司最后计算利润的时候,需要将差异核算进去,再计算出所得税费用。并且财务会计一般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核算,根据业务的不同也可以转换,也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现值等来进行计量。但是,在这个方面,由于税法的硬性要求,税务会计必须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这在后期就会有大量的税务调整,缺少了类似财务会计的灵活性。

六、结语

经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财务会计在计量方式上跟税务会计是有很大差异的,其根据是依据的文件的不同,税法仅仅只是针对与税务上的研究。税务上的事务的归纳,这跟财务会计是不同的。在概念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目标上,针对性上,重要性上,还有实质重于形式上,都是不同的。在计量中,尤其是在增值税上面的处理,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都是出自同一根源,但是现在分离开来,他们的业务差异差就越来越明显了,所得税上,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也是一个不可以避免的差异源头。财务会计在以后的发展中,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只会是越来越大,几大会计分开项目的独立性也将是越来越强。总而言之,增值税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税务,在营改增之后,许多营业税纳入增值税的征税项目,这不管是在财务会计中还是税务会计中都是一项重要的挑战与转变。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正确地看待这个差异,将差异发展成优势,在会计处理中,在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企业谋福利,是现代会计所必须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潘松涛.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J]. 辽宁经济,2006(10).

税务会计篇5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组成要素不同。根据相关会计制度标准,财务会计包括6个要素,要素为企业资产、负债、利润和费用等方面。而税务会计只包括4个要素,而且根据税务会计的定义,税务会计包含的4个要素也主要与企业的应缴纳税款有关,如纳税所得、应纳税额。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目标分别为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和保证企业依法纳税和、低企业纳税负担。财务会计是指为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信息使用主体提供经济信息,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活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真实的企业资产信息,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信息,为信息使用者的管理或投资提供参考。税务会计的定义为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从税务会计的定义可以看到,税务会计是在遵循有关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税务经济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在确保企业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减轻企业的负担。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主要表现在核算对象、核算原则以及核算依据三个方面的差异。在核算对象上,财务会计核算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及事项涉及的货币计量,而税务会计只核算与企业税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变动核算,财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远远大于税务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在核算原则上,财务会计核算更加重视核算工作的稳定性,注重与税务会计核算的结合。而税务会计涉及企业纳税问题,属于法律范畴问题,因此税务会计核算原则为遵循有关税务法律法规、公平、便于管理等。在核算依据上,财务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记录,它只需依据有关会计制度和准则即可,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更高,而且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也存在很大差异。而税务会计的核算的原则为相关税务法律法规,因而税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为我国税法,根据税法规定记录企业纳税金额,并及时申报。税务会计核算的强直性、统一性和客观性都高于财务会计核算,而且任何行业企业税务会计核算都具有此特点,都以税法为核算依据。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对策

1.完善税务会计理论构建。税务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缺失严重,税务会计理论仍未脱离财务会计理论的指导,税务会计理论无法指导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因而,研究人员还需要完善税务会计理论研究,形成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税法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将税收学的相关概念转化为税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借助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企业应缴纳的税款通过会计系统予以体现,实现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在管理层面的合作与配合,协调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让二者在协调中得到良性发展。

2.完善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内容上看,两者的核算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要减少两者之间核算内容的差别。具体操作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处理所得税上,要加强统一,尽量减少核算内容上的不一致事项。在遵循所得税税收制度的基础上,税收人要尽量与会计制度保持一致,放宽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加大税收扣除,涵养税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3.统一核算基础。我国企业税收采用收付实现操作制度,虽然这种操作方式简单,有利于保全税收。但是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以及应缴纳所得税额之间容易产生差异,导致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要求匹配收入与费用的会计原则,无法体现我国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税务会计也应该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从中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体现我国税收公平公正。最后,统一企业所得税,平衡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减轻内资企业负税压力。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三、结语

虽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是未来会计制度发展方向,但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协调也有很大的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程度提高的环境下,要在符合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分离的大趋势下,合理地分离二者的职能。对企业而言,企业应完善会计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环境,做好二者的分离与协调。

税务会计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分离;趋同

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经历了重大变革,逐步走向规范、合理。同时,为了很好地体现税收与会计制度的原则和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税收与会计制度的具体政策规定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会计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二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协调发展。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在税法不作相应调整的情况下,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呈扩大趋势。鉴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目的、基本前提和遵守的原则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否应该分离,关键在于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两者的差异程度及其可协调性。税法与会计制度的适当分离,有利于两者遵循各自的规律,逐步趋向规范完善;而过多的差异将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因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应该适度协调发展。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1、税务会计的信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为基础。企业通过建立的一整套财务活动资料,一方面为企业对外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基本依据,另一方面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务会计处理。也就是说,以企业会计利润为基础,对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无差异部分,税务会计可以直接利用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直接反映在税务会计报表上,对于两者产生时间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部分,再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就说明了这一点。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最终将反映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由于任何税务会计处理均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企业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定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用来记录企业所得税与企业会计利润产生暂时性差异。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

1、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遵守税法规定,即达到税收遵从(正确计税、纳税、退税等),从而降低遵从成本。高层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有助于其进行税务决策、实现其税收收益最大化。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通过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2、计量属性原则、依据不同。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混合,而企业会计制度坚持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强调收入是否实际发生,以及收入与费用相配比;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这五种方法,税法以历史成本为税收征管的核心要素,只有坚持历史成本原则,才能做到纳税有据可查,并有效约束计税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维护税收的确定性原则;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税法中的配比原则还需要同时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方法具有灵活性和会计准则、制度具有弹性,会计核算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在税法中并不采用,税务会计的核算必须严格按照依据国家税法和会计准则规范纳税人的会计行为,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损失和费用进行预计,超出税法规定的收支事项,即使是企业已实际发生的收支事项,也不得列为纳税所得的构成要素,当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法规定不一致时,必须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

3、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既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不论是否涉及纳税事宜,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及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其核算范围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其核算范围包括经营收入、成本(费用)与资产计价、收益分配、纳税申报与税款解缴、税收减免和税收筹划等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可控性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由于差异产生的分离是可控的

1、两者目标不同,必然使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发生差异,在处理会计目标与税收目标的关系上,既存在相互协调的模式,也存在不相协调的模式。在我国,会计准则是由政府制定的,会计与税法之间有着充分的可协调性,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很小,因而,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可能性很小。

2、两者因其法律依据不同,故其收入确认范围与确认时间不同,从而造成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者的差异。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差异就小,互不协调差异就大,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否应该分离取决于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程度。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程度。永久性差异由计算一定期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内容不同而发生的,在以后各期不能转回的差异。时间性差异是由一定期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所包含项目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不同而产生的,在以后期间可以转回的差异。税务会计主要研究核算时间性差异的理论和方法,税务会计是否要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最终取决于时间性差异的程度和时间性差异是否具有可控性。税法在许多方面认可财务制度,是税收政策与财务政策之间协调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法规体系中高一层次的法规(国务院颁发的税收条例)对低一层次的法规(由财政部长令的“两则”)的认可和肯定。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作为同一层次的法规,同样存在着可协调性,我国由于具备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并与会计制度、税收法规相协调,许多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得以事先处理,使会计与税收的核算依据趋于接近,而不是拉大差异,因此,税收政策、财务政策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协调可以控制这些问题的。

3、两者因核算对象与原则不同,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不同。财务会计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而税法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征管,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但在复杂的经济情况下,也存在着灵活性、可协调性。税收政策、财务政策和会计政策同出于财政政策,税法与财务会计核算原则不同,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视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指导思想,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除了所得税《条例》认可财务制度的部分外,对财务制度与《条例》有抵触的部分,财政部对财务制度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发出了有关衔接的通知,得到了有效的协调,简化了纳税所得的计算,有利于税收征管。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成本效益分析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成本分析。建立分离体系成本,税务会计要有自己独立完整的涉税会计体系,能明确地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与处理,增加了广大纳税人遵从税法、会计制度的成本,称作遵从成本,包括增加税务核算处理成本、税务会计人员的人力成本、税收征管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目前,我国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不强,漏税、逃税、偷税行为时有发生。如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很可能导致我国税收工作秩序的混乱,造成征税上的困难。另外,由于我国纳税申报制度、税收征管制度尚未健全,税收征管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使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存在着重要困难。纳税人既要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规定,又要依法纳税,两者都是强制性的法律,纳税人为遵从这两种法规将大大增加核算成本。在实务中,一些纳税人没能准确理解差异和对其做准确的纳税调整,造成无意识违反税法规定的现象,从而面临着缴纳税收滞纳金或者罚金的危险,导致或增加最终的纳税风险机会成本。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的效益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步出现差异,会计与税法的适当分离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自主性。如果企业是通过对外筹资建立,需要对外提供法定报告,存在公众利益,此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程度越高,取得的收益就越大。而我国企业更多的是依赖银行贷款,居民一般都愿将钱存在银行或购买国债,政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在国家税收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反映了财产经营责任和为纳税提供信息,因此,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应该协调发展,企业的税务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从而增加决策效益,同时增强企业的涉税核算能力,有助于企业开展更多的、有效的纳税筹划,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及经营环境的变化在会计准则的指导下灵活选用会计政策,合理计算收入,恰当分配费用,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及企业决策的顺利实施。

保持会计准则与税收的协调发展,加强会计监管与税收治理的协作,不仅可以节省企业遵从会计相关法规的成本,而且税金支付对虚假收益的会计舞弊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减少对市场行为主体的扭曲作用。

三、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的建议

在处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之间关系时有两方面选择,一是扩大两者差异,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路子;二是进一步搞好财务政策、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协调,努力缩小这种差异。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和财务规范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一定的惯例。我们过去财务制度中的问题是管的过多、过死,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特别是《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应当说基本上解决了两者关系问题。在进一步的改革中搞好两者的协调,保持两者政策上的一致性,杜绝各搞各的、互不协调的情况。在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处理上,力求控制时间性差异,缩小这种差异。

财务与税务会计有着趋同即缩小差异的趋势,但是这并不否认在一定范围内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间固有差异的长久存在。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始终会保留一些固有的差异。其中,企业发生的因违法性支出、违法性经营活动而承受政府部门的行政罚款和司法罚金,企业的财务会计可以作为成本,费用或损失列支,而税法不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就是针对国家税收利益直接为谋取国家税收利益为目标的行为。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间走向趋同有着客观的理论基础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利益驱动。根据我国税收征管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情况,预测两者之间有走向趋同的可能。一是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制定的协作、协调,可实现两者趋同。由于财政部作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订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和认同,同时财政部又是制订我国税收规章制度最重要的部门,这样未来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趋同就存在制度基础。随着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加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趋势应该是协调基础上走向趋同。二是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刺激实现两者趋同,在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此消彼长,企业在合法前提下通过税收筹划,减少应税行为,降低税负。因此,会计政策、税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陆宁.纳税遵从的成本――效益分析[J].税务研究,2007(3).

2、王晓梅.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J].税务研究,2007(1).

3、于振亭,贾丽.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初探[J].财会月刊,2004(11).

4、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04(8).

税务会计篇7

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需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趋同,保持密切关系,进而协调发展。随着会计体制不断健全,我国的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也有着巨大的变化,更加趋于规范化,要求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一定关系,并降低存在的差异性,为了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发展。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为基础

税务是财务内容中的一部分,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不仅需要编制财务报告作为向外提供的基本依据,而且还要结合财务资料进行税务会计处理,以核算企业经济利润为目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并尚未有太大差异,税务会计也可以用于财务会计核算中,在税务报表中直接体现出来。关于由于时间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部分,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从而规范出合理的税务法规,比如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足以充分说明。

(2)在财务报告上体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性

企业年底需要以财务报告形式向审计部门提供财务情况,财务报告中的内容将企业的收支和税务情况一一表明,无论是哪种税务处理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在财务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企业通过将资产、利润等财务指标按照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确定,判定其账面价值与依照有关税务调整后的计税价格存在的差异,递延所得税将企业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判定,将差异确定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从而确定失效原因下企业所得税和企业会计利润间存在的差异,并在财务报告上体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性。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1)目标不同

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二者的目标却不尽相同。财务会计最终要以财务报告形式向外界提供企业资料,财务会计报告中详细反应企业经济业务,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表,全面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等会计信息,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作出良好的决策。税务会计目标是依照有关税务法律制度,正确计算税款、缴纳税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从而为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帮助进行税务决策。

(2)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在所有的经济运动中,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包含各项经济业务,而且并非都以货币形式表现,只有通过货币形式进行活动的主体都是财务会计对象中的内容。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出现资金运动,形成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税务会计核算对象是资金活动的纳税情况,包含纳税申报、税金核算、收益分配等内容,只要涉及到税务内容,都作为核算的对象,从而真实反应税务会计核算情况。

(3)计量属性存在差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处理中的内容,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计量属性上存在差异,使得二者之间有很大区别。税务会计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在一起,然而企业会计制度却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原则,将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2006年新出台的新会计准则重新对计量属性进行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部分,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保障,维护税收权利。然而,财务会计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将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相结合,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方法

1.缩小差异

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方法可以采取缩小差异方法,不可否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固定的差异长期存在,可以考虑缩小这些长期存在和短期存在的差异。例如企业发生的违法收益要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企业财务会计将这些罚金作为成本或者是费用来进行核算;税务会计对这些罚金由于在缴纳所得税前不允许列支出,所以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间的关系可以降低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2.协调基础内容

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科中的一种,它是税务部门对企业征收税款的依据,随着税收法规的调整而变化,并趋于完善,税务会计并不是一项单独的领域,而是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税务会计不需要企业单独设置账簿,只是需要借助财务会计工作来进行核算,企业只需要按照现有的会计准则中的方法进行调整,而且这些都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中最基础的内容,并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联系,充分说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进行处理的前提和基础,税务会计将财务会计中不足内容给予补充。

3.协调策略

(1)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是税收学中的内容,协调税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会计理论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缴纳的税款借助会计理论进行计算,并利用会计系统充分的反映出来,从而加快我国税务会计的发展进程。会计制度与税务法规要相互配合,而且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二者的协调。

(2)重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税务会计虽然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在一起,却未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所以,税务会计在实际应用中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视同销售的行为未将现金流入纳入销售业务中,企业的收入减少,现行的税收规定不仅对于视同销售有有所限制,像评估增值税也受此影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减少由于制度不同导致差异存在,从而进行合理征收税款。因此,企业税务会计处理要充分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性,坚持以会计原则为导向。

四、结论

税务会计篇8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差异;原则;分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两者存在的差异,但是又必须相互配合。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日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宏观差异分析

1.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通过编制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报表,实现为相关管理部门、投资人员以及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税务会计通过纳税申报即向税务,海关部门填制纳税申报单,实现将实际纳税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以此方便于相关税务部门征收税款。

2.工作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制订的立足点是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以真实、相关、及时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为核心,不仅向资源所有者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同时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规范的是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而税务会计以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工作依据,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规范国家征税机关和纳税人的征税行为。其旨在确保及时足额地征收企业税收,满足政府公共支出的需要,体现的是财富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

3.对象不同

企业财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全部资金运动过程。而税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企业税负有关的资金运动,即原企业财务会计中有关税款的计算、核算、申报与解缴等内容。

4.核算的基础不同

财务会计中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凡是当期的收入或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在当期收付,都要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企业税法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这样做既操作简单又有利于税收保全。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具体差异分析

1.收入方面的差异

(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会计的利润总额与税法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差异,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永久存在于会计与税法之间。例如:会计把国库券利息收入确认为投资收益,增加当期利润总额;而税法规定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是要扣除的。

(2)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由于会计上利润总额与税法上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口径相同但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差异。这种差异是暂时的,它在以后的会计期间是能够转回的。例如: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会计上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而是随着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而税法规定应在收到这些补助时全部计入当期收益。

2.费用方面的差异

(1)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税法规定,企业的职工福利费用,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的工会经费,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除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另有规定以外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即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包含了超过部分,而以上费用的发生会计上是全额作为费用予以扣除的,企业的会计利润中是不包括超出部分的。

(2)业务招待费。对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税法采取双重约束标准。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五。

3.在固定资产方面的差异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的过程中,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同规定,会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异的产生。会计规定自行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就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后,调整暂估价值。但税法明确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在竣工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入账,也导致了差异的产生。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原原则的比较

1.谨慎性原则

财务会计在谨慎性原则前提下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状况,它有利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却违背了税务会计原则。因为税务会计遵循的是据实扣除原则,也就是说所有事项必须真实发生,否则就会有偷税嫌疑。会计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做出的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没有真实存在,由于国家税收不可能承担纳税人的经营风险,且税法强调的是真正发生。所以税法不会允许财务会计这种风险估计的存在。

2.相关性原则

财务会计信息跟使用者决策相关,必须对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这就是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而税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纳税前扣除的费用要与同期收人存在因果关系,它是从政府征税角度出发的。

3.权责发生制原则

财务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税务会计却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也称为修正权责发生制。因为二者在对纳税义务的精神确定上是一致的,因而税法总体上对权责发生制持支持态度,而在另一方面,税法对权责发生制带来的大量会计估计却持保留态度。就是说在权责发生制不利于税收保全时,税法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去给以保全。税法对权责发生制是有条件地接纳采用以保全税收和收人均衡。

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不只是根据经济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核算,还应当按照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它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原则。财务会计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关键在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可靠性,而税务会计中对所有涉税事项的计量和确认不能估计,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税务会计对该原则的解释更强调的是实质至上。财务会计可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坏账准备,但税法却不可以。

5.配比原则

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就是配比原则,它涉及到大量的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在税务会计中,所得税法基本上是认可配比原则的,税法规定税款应当在配比的当期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滞后。而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因为核算对象的众多,需要将不同类别的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和分类。税法中的配比原则在包含这些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同时依照相关吐原则。因而,税法的配比原则具有更广的范围。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及分离的必要性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计算程序的应用表明二者相互依存,从某种程度来说,税法的实施离不开对会计技术的借鉴,税收管理的日趋成熟也归功于会计方法。从另一方面来看,税务会计使财务会计处理更加法制化和规范化,对财务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在当前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结合的会计体制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时常被忽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信贷等相关部门,这样的情况对加强企业管理很不利。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开对待,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不用完全照抄税法规定解决会计业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去选取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财会人员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管理,避免杂乱的会计核算。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各项税务要求和复杂的计税工作无法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有时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利用税法的漏洞出现少缴税的行为。所以必须建立统一的税务会计以实现依法纳税的需求。

(3)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愈加明确,因而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监督、核算,也才能确保会计改革取得实效。

五、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不能割裂开来,要用总体和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的区别,要意识到二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把握联系,区分重点,使得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各自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盈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理论扩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2]盖地.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6,02:40-46+96-97.

[3]盖地,孙雪娇.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9,04:12-17+96.

上一篇:水资源论文范文 下一篇:土壤检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