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22 23:59:09

税务专业

税务专业篇1

一.实习目的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为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设有税务局。作为财税专业的学生,为了实地了解我专业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对税务局又一个总体上的解,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

这是学校的地点实习单位,实习地点是地税局。离我学校不远。这次的实习单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税局位于:地税大楼。

三.实习成果

1.实习过程

心里没底,1第一天上班。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还好,师父们对我都很有耐心,有什么事情都是亲自给我指导。第一天算是熟悉工作,对办公室资料的放置有个基本的解。然后她给我介绍了办公室平时的一些基本的工作以及平时的上下班时间,因为她都是专管员,所以她都有自己固定管理的相关企业,概括点说她平时的工作就是督促好这些企业进行相关的缴税,另外有需要的话需要把这些企业的相关信息录入到相关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平时也要做好这些系统的维护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还是让我有点头疼,整理资料让我无从下手,需要按照装订的规范把每个企业的资料整理好后装订好,这不算是一件很难得工作但是需要极大地耐心,不能出现差错。数据的录入也让我很是无奈,说的夸张点,把我这辈子要见的数字都见完了而且录入数据更是需要小心容不得半点差错。第一次发现其实地税局的工作也会比较繁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耐心对待。平时也是会很忙,必须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出现失误,因为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而且她平时也会有相关的考核,随时提升他工作能力。

对税务局的工作有了大概的解。平时的工作就是协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2经过几天的解以及这几天的工作。帮他跑跑腿,另外就是整理资料,录数据以及对湖北省税收征管系统的维护。有时候办公室比较闲的话我就会去大厅看看大厅的工作流程。

要具备专业素质。对纳税人的疑难问题必须乃徐给予解答,大厅的工作人员更要有着工作的认真和热情。还得向纳税人宣传新出的政策等。由于当时正是税控发票上线不久,很多企业都对相关内容部了解,这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自己先弄清楚然后给予纳税人满意的答复。对于纳税人的相关要求,工作人员要尽量给予配合。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部业务期的特点。也从中学到一些知识比如说:

因此这段时间大厅业务也是最繁忙的此后的一段时期,每月的1号到15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时间就相对宽松些,相关的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为自己“充电”解到最新的税务政策依。大厅的这段时间也让我学习到不少知识。比如我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原来就只知道工资,薪金所得,税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除去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实际上考虑到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收入,不征税,要从个人所得税扣除,为便于计算,对不征税的项目从总的所得中扣除200元,加上税法规定扣除标准800元,故在实际操作中按1000元/月的定额标准进行扣除,所以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月收入额-1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同时我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其实很多知识我课堂上就有学习过只是因为没有亲自的实践导致我读这些知识还不能能有深刻的解。通过这次实习也是对自己知识的一个巩固。只有在平时打好了基础,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3为期的两个星期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实习真的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却是两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比如说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中的长辈们因为我学生所以师父们对我很照顾,但也又不认识我其他工作人员有时会让我做些清理工作,作为新人,觉得我应该很认真的做好,和气生财”而且这样才能能给别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四.评价小结

体会最深的莫不是税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短短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中。面对如此种种形形的大中小企业,诸多的税种加各种优惠政策,对我以后的税务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企业与税务机关,二者之间如何沟通以致达成默契,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寻求一种好的制度,把税务工作化繁为简,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率.通过我实习过程中实践的结题,发现税控收款机的出现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产物,利用它税务部门就可以方便地取得纳税产每月的销售资料,并记录在税务部门的电脑中,供税务部门实施征收,统计,分析,稽查,为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准确和科学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它又能如实记录每一笔收入,业主不必亲自守在前台,既减轻了业主的管理负担,又担负起在前台监督经营的作用,帮助纳税人加强了企业管理,这样也有效的避免了偷逃税现象的发生。

考取国家税务局的公务员是就业的方向之一,这次实习对我以后的就业观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吧。毕竟我学的税务专业。但通过这次实习,几人欢喜几人愁,有人爱上了这份工作坚定了以后考取公务员的信心,也有人会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以后会选择其它就业方式。不论怎样,大家都在这。

次实习中有了自己的收获。

税务专业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改革

通过走访调研多家中小企业,我们发现其财务部门普遍存在人手短缺、一岗多职现象,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相关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税务筹划工作。尤其是在2012年营改增之后,企业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比如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等,这些问题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基于税务处理的重要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税法实务设置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能够进行主要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近几年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应届毕业生的税务处理能力还很欠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现实的税收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1〕

一、会计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机会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税法实务这门课程综合了税收法律条文、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税收实务操作技能,知识点多、技术性强,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要同时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财务税收知识,而且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缺乏综合型的教师。在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中,部分教师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但他们不熟悉财务税收实务知识,所以在讲税法课程的时候只讲法而不讲会计处理〔2〕,远离了会计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而会计类专业出身的教师,会计税收知识比较通晓,但对法律条文领悟不深,无法深刻解释相关的税法规定。教师本身具备的知识决定了其在讲授过程中能否深入浅出,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会计专业也存在个别既懂税法条文,又精通会计税收知识的年轻教师,但他们多是硕博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企业实践经验缺乏,讲课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了税法之后却不会税收实务操作。(二)教学模式单一、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这种你讲我听的模式下,会计税法理论大部分知识点是很枯燥无味的。一旦枯燥无味,学生又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不理想。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章节的先后顺序对各个税种进行逐个讲解,由于时间有限、内容较多,教师会忽略前后税种之间的联系,更忽略了税法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孤立的章节知识、脱离了财务体系的税法课程,是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的。(三)实训条件有限、课程重视度不够。税法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和齐全的实训设施。然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税法课程的实训学时仅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另外,税法实务虽然被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及财务会计。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训设备较为齐全,比如财务会计有与之配套的金蝶软件、用友软件。相比而言,大部分高职还没有配备相应的税务实训软件,实训条件较差。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税法实务的实训课程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来完成实训内容。在这种实训模式下,学生通过认真学习确实掌握了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但是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四)教材实用性不强、时效性较差。大部分高职院校选用外来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相差甚远。外来教材一般具有通用性,不仅要适用于会计专业而且还要适用于法律相关专业。这种通用性的教材忽视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即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服务于税务岗位或者能够服务于会计业务处理。很多教材都是重点讲税法法律条文,忽视了税务操作和会计处理,而且编者无法结合每所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实用性不强。我国正处在税制改革时期,税法条文更新较频繁,这就要求税法教学内容必须及时进行更新。

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问题,有效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当是明确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涉税业务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应熟悉税法相关条例,而且还要能够进行税务操作、会计处理以及简单的纳税筹划。具体地讲,高职的税法教育应分以下四个层次:第一,让学生在系统理解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第二,对各个税种具体内容有正确理解,并能完成税种的计算和相关会计处理;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能够胜任企业的纳税申报工作;第四,引导学生研习会计税法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三、税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专业水平,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会计专业教师来讲授税法实务,理由是会计专业教师承担会计专业的税法实务课程比较符合课程设置的目标,讲解的侧重点更符合课程体系要求。考虑到会计专业教师对税法学科涉猎较少,税法规则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或与税务部门展开合作,进行联合培训,以此来加强教师对税务知识的理解。同时学校应加大与企业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调研,熟习税收实务操作方法,为税法实训教学积累实践经验。(二)改进税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有弊端,但由于税法课程内容较多,传统的模式不能一味地摒弃。教师在兼顾传统教学方式时更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结构式教学、融合型教学等。税法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颠覆传统教材的框架结构,按照税务岗位工作内容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模拟办税员的业务场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这种方法赋予了学生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税法实务课程内容较多,如果教师孤立地讲授各个税种的知识点,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所以税法课程应当广泛使用结构式教学法〔4〕。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税法学科的整体性,不要将各章节割裂开来讲解;其次既要把握各税种之间的共性,又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点,比如通过对比增值税和消费税之间的异同点,来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最后可以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税种综合运用的能力。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主要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涉税会计处理,所以教师应当采用融合型教学方法,将会计处理贯穿税法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讲完相关法律条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回顾相关的会计处理,一是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有了生机,增加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二是加深理解会计处理。比如,在增值税章节中,教师介绍完税法中增值税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形后,应将其与会计中不能抵扣的情形进行对比,然后进一步介绍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通过这种融合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到了新的税法知识,又巩固了相关会计知识。(三)加强实训室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纳税模拟实训室,组织模拟实训来完成理论与实务的对接〔5〕。首先学校应加大硬件投入,配备相应实训机房,购买相关的实训软件,比如税务实训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增值税开票实训、增值税进项发票网上认证实训、增值税发票网上抄报实训、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实训。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与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局等企事业单位联系,为学生校外实训牵线搭桥。(四)调整课程设置。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一线岗位,其动手能力要求高,所以在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分配方面,应将实训学时至少调整到总学时的一半。实训包括过程实训和集中实训,其中过程实训穿插于理论课中,教师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实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时间不应短于1周。(五)提倡使用自编教材。一方面,自编教材立足于本校,又结合了会计、税务岗位的需求,因而更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才能从总体上合理把握这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授课进度。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研究,根据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材体系,按工作流程展开介绍税法知识和会计处理。在每个章节之前可以设置引导性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章内容;章节内容的安排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仿真的税务原始资料,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的案例;章节最后应建立案例题库,以供学生复习之用。

参考文献

〔1〕解青芳,孙学辉.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45-47

〔2〕候丽平.会计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6(3):116

税务专业篇3

此次实训,主要实习了公司的会计科目及会计处理。在实习中,我模拟了整个1月份全部的会计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习了相对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从课本中走到了实践中,细致的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这个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操作具体业务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习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看看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执行,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 ,我在这一个周学学问问,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习的目的。

税务专业篇4

一、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为了生存与发展,将有更多的中企参与国际经营,也有更多的外企走进中国,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税收竞争问题。这些新问题都要求高等财经院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规格要与这一变化相适应。比如,为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有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国内企业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税收竞争,应该加大了解国际惯例、掌握国际规则的国际税务人才的培养力度等。

(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能力应与之相适应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我国新时期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高校的税务专业不仅要为社会经济化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提供足够数量的税务专业人才,而且应使培养模式、能力与不断深化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一致。为此,在专业方向上应该进一步加大适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注意强化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内容等应做新的改革

信息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技术基础。近年来,教育网络、网上课程、教学课件、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税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信息网络丰富了教学内容,放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也给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内容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手段不能只停留在以往的单一地依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拓展渠道,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快更新,借助于网络资源不断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四)市场对税务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对税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税务部门对税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减少趋势。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外资企业都迫切需要税务方面的专门人才来处理其涉外税收事务和与其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其它税收事务,进行依法纳税和税收筹划,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同时,社会中介机构对税务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海关、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在办理经济案件中,对精通税收及其相关业务的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増多。市场需求的这一变化,要求税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适时地转向,由过去以为国家培养税务干部为主转为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涉税服务、税收筹划人才。

二、本科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一)人才培养层次的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目前己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精英人才的培养则可以通过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税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税务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职业岗位目标定位

税务专业恢复之后,由于一些高校在思想观念上还不够成熟,还未能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税务专业的办学思路,将税务专业人才职业主要定位于“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税务管理和企业、事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以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职业定位较为广泛,也超越了本科层次的水平。因为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税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税收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及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根据这一职业定位,税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工商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中介机构、政府或非盈利机构从事纳税事务、税收管理的实际工作。

(三)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目标定位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即“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一体化人才。依据这一理念,税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在该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专长,具有处理涉税事务、控制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专门能力。因此,税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税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税收环境中从事税收活动应具备的税收理论基础专业知识要求以及税收专业技能。税务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其专业特点,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纳税会计、税务、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都应体现在专业课程中。

(四)人才素质能力的目标定位面对税收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税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本科税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等完善人格,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较强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能胜任财税工作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身心健康能全面和谐发展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备税收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级税务部门、税务中介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

新形势下,税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一步优化,应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上。新的课程体系可以设计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专业课程和实验教学课的设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体设计上,应重点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每门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多维度上的整合。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在专业课和相关学科课程设置上,体现明显的专业特色和实务性课程的特点,创建一些适应时展的新型课程。专业必修课设置上应本着兼顾理论课和实务课的原则,课程应包括:税收原理、中国税收、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国际税收等。专业选修课应突出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可以分为理论类和应用类两大模块,理论类课程的设置更加注意与国际接轨,同时强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外国税制课程的设计,应用类课程包括纳税程序实务、税务实务、纳税会计实务、税收征管信息化等。同时,在专题性质课程的设置上应强调前沿性。

(二)创新税务人才培养模式

要以社会需求和人才自身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为原则,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为实现途径,创立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突出特色,应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上应有所创新。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论文形式、案例分析报告等,即使采取闭卷考试的课程,也要増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合理评估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杜绝考核成绩的投机性和偶然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从业务部门选拔具有高学历、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做教师;二是选拔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实践部门脱产实习或挂职锻炼,提高业务能力;三是聘请实际部门富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讲座。

(五)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及技能训练,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在税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应加强与税务部门、各中介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或实训场所,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展示税务机关办税大厅、公司纳税核算业务流程、税务师事务所项目接洽办理等各种不断变化和逐步复杂化的典型税收环境和税收条件,帮助学生在模拟仿真环境中获取对实际工作的初步感性经验。实验室建设首先应明确其基本功能、内容、拟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实验室建设应尽可能地与税务部门及企业的实际工作接近,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环境,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税务专业篇5

关键词:税务会计;教学;优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74-02

税务会计是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企业纳税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一门专业会计,是税务中的会计,会计中的税务。《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有关税法和税收的基础上,掌握好企业税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企业税务会计核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开设《税务会计》课程的必要性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表明,是否具备税务会计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会计类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在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税务会计》不仅是让学生适应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工作后替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税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用人单位反映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恰恰缺乏的是税务会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高校会计专业中设置《税务会计》课程是社会现实的需求。

二、《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安排不科学,教学内容单薄滞后。高校会计专业的《税务会计》课程往往是选修课程,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应聘、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的黄金季节,学生到课堂上课的时间根本得到不到保证。学习《税务会计》这门课程时是要以《税法》为基础,而《税法》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两门课的开设时间根本就不能衔接。同时,已公开出版的《税务会计》方面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体例写作上基本是大同小异,按照税种的基本知识、税种的会计处理、简单的纳税申报知识这一程序来介绍的,这样安排,讲求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但对于从事企业具体财务工作的学生而言,其实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现实工作中,企业发生的各类涉税事项往往不只涉及单个税种,如购销产品就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或者资源税等,不同的涉税事项可能还要进行不同的所得税纳税调整,这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税收知识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申报及会计处理,而学生在以分税种的模式学习税收知识后,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遇到复杂的涉税问题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再加上由于税法和会计处于不断的修订、变化之中,教材上的内容往往具有滞后性,不能满足税务会计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2.教学手段单调,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在《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庞大的税务会计教学任务,教师尽管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但届仅仅只能将教学内容和案例以PPT方式呈现给学生,仍以讲授为主,案例的运用一般局限于税务核算方面,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案例没有时间讲授,也无法查找到完整有代表意义的案例。这样教学方式,学生所接触的都是理论知识,缺乏对实际案例的认识,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处理税收问题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感染力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税务会计》课程的考核,仍沿用的是期末一张试卷进行考核,无非就是一些单、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什么的,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不必为考试而费心尽力,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轻松过关。

3.教师经验不丰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从事《税务会计》的教师往往是会计专业教师,对税法的熟悉程度没有税务专业教师强,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对于电子报税软件更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能教会学生运用电子报税系统,使得学生在工作中需要利用报税软件进行网上申报时,无从下手,产生极度不适应感。大多数高校税务会计实践课时很少,也没有系统科学的对应实训教材,往往将《税务会计》的实践课与《财务会计》合并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当中,在实验室进行会计模拟,共用一套财务会计资料,完全没有突出税务会计应集中训练的内容。此外,有的学校课程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有的学校实践条件简陋,实践形式单一,如填几张纳税申报表、算一算几种税的纳税额,而以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为背景的综合实践却很少见,这样使得税收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优化《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路

1.完善教学计划,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计划上,按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的顺序,依次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尽量将《税务会计》调整到大学三年级开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得到保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上,《税务会计》课程应重点强化以下内容:一是强化主要税种特殊问题的教学。《财务会计》课程已经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种的一般会计处理。《税法》课程也已经重点介绍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纳税范围、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等基本内容。因此,《税务会计》课程应强化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等问题带来的会计处理,更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教师应跟随国家税收的政策,及时向学生讲授有关税种的变化,如当前全面推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会计内容。二是强化纳税申报实务的教学。纳税申报是税务会计实务中的重要环节,纳税申报的关键是如何编制纳税申报表。在教学中,以具体企业的纳税申报表为例,重点强调主要税种特别是增值税、所有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纳税申报表的编制,通过编制纳税申报表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2.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改善实践教学环境。现有的税务会计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因此,税务会计课程应实行启发式教学,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以多样课堂教学的方式吸收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学实践是税务会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要求学校: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税务仿真实验室,配置各种硬件设备和征管软件,形成局域计算机网络,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短时间内比较全面地了解税务机关的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和涉税业务办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积极与校外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所、税务机关、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实习,让学生多方面接触实际,增强社会竞争能力。

3.培养教师专业技能,激发学生自发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其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税法的不断变化,税务会计教师必须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一方面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学术交流、自学等方式及时更新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提供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获取实际工作经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学校以组织竞赛、成立学习讨论班、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许俊洪.“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

[2]左晓敏.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1).

[3]陈东京.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7).

[4]杨增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决策探索,2012,(5).

[5]张旭丽.会计专业税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11).

税务专业篇6

一、高职院校税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有偏差

通过对省内的几家企业了解到,企业中涉税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的纳税申报工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申报工作;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涉税的会计处理工作;日常税收征管理工作;税收新政的学习、实施工作,税收筹划工作等。

而高职院校的实院税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一般通常会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核算、税务会计、税法一,税法二,会计综合实训、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设置等。

通过企业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对比,不难发现: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申报工作没有在学校经过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增值税纳税申报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虽然在税法有讲,但是只是理论上草草一略而过,实际上纳税申报在企业工作中是重者这重,仅仅增值税纳税申报通过案例教学至少得一个月的时间,企业所得税纳和纳税申报真正让学生消化掉至少得两个月的时间,加上其他的税种的申报工作,学院至少需要按排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时间来按排授课,而在实际高职学校的税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发现这样做的学校了了无几,个别院校能稍好点。

二、高职院校税务专业培训的内容较实际工作内容时间上滞后

通过对省内几家企业调研工作了解到:税务专业的新政颁布很多,几乎每周都有新的政策下来,涉税工作岗位的人员需要及时对新政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税务部门的组织培训,也可以参加行业内的培训,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组织学习等,总之,一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对政策有较深较完整的消化,避免因政策的问题导致纳税风险的发生。比如2015年至2016年发生的比较大的政策变更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变化,由原先的16张报表变化成现在的41张纳税申报表,几乎所有的报表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涉税工作人员感觉到压力很大,随后,按月或按季预缴的纳税申报表也变化了;再者,2016年3月22日,我们国家颁布了2016年36号文件,“营改增”的政策文件以及过渡时间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从2016年5月1日开始,所有的行业都开始执行增值税政策,营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国家完全进入到一个消费型增值税时代。

再来看看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变化已经有一年多了,很多的院校教材仍然是在使用以前旧的纳税申报报表,学院并没有对相关的老师进行有组织的学习,个别的老师通过其他的途径自觉学习,但是缺少学习氛围,对新策掌握也只是部分掌握,并没有较深刻去组织案例的编写,疑难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在课上给学生讲讲,但是,只是传达了新的政策,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报表填写的训练。再来看,增值税“营改增”铺天盖地的颁布了,企业都积极的参加学习讨论,而我们的高职院校悄无声息,没有组织,没有讨论,各个财税教研室都在干什么呢?并没有组织相关老师进行学习,讨论,并没有组织老师进行相应的教材编写,并没有及时下发政策和政策解读工作。如此以来,咱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学院毕业开始就已经落伍了,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样看来,学生找不到工作,高职院校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不需要人才,面对“营改增”的大潮,企业急需人才,只不过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偏理论化,缺少实践的训练

通过企业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涉税会计岗位工作经常得需要填写凭证,会计需要通过送过来的原始凭证,登记记帐凭证,再登记帐簿,或者通过财务软件做帐,但无论怎样,一定是通过原始凭证开始来进行工作。

但是,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老师通过一段话的描述,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的根据描述的内容来完成会计分录,但是,如果没有描述,而是给学生完整的原始凭证,让他们根据凭证的内容来完成记帐凭证,你会发现很少的同学能够准确的完成记帐凭证,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偏向理论教学,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

记帐凭证的填写,是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学生这方面都不能做好,说明教学是失败的,更别说,学生登记帐簿工作,填写纳税申报表工作,年终汇算工作等等。

四、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了解,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往往是老师就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到高职院校进行从教,这样的老师本身就属于理论比较强,实践能力比较弱,高职院校没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因为没有工作这方面的感受,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就比较偏向理论化,而这样情况在高职院校是普遍现象。最近,各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这方面的缺憾,也积极组织老师去实际企业去工作,但是,也都是走马观花,没有特别有效;高职院校也积极组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聘到学校来上课,但是很多实际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因为没有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把问题讲明白,自己可能很懂,但是却讲不出来,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实际工作岗位中,有工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人员,或者是那种表达能力也很强的人,不是工作太忙,就是会进行企业培训工作,根本不愿意到学校来给学生上课,因为讲课的价码差的太悬殊了。

通过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调研工作的比较,我们总结出了以上四点主要的问题,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项目小组提出如下的改进意见: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领导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思想,尽快走到以实践教学的轨道上来。思想上要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就要部署好。可以组成财税教研室,这个教研室真正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找出一个真正实践上经验丰富的老师作负责人,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学习,及时收集财税最新政策,进行相应的研讨,并及时更新教材,或者补充最新政策。比如说,这次“营改增”把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都纳入到增值税的范筹,作为财税教研室应该最快把政策下发给大家,然后组织学习,进行研讨,针对这个过渡阶段,这些行业在“营改增”的转变过程中都需要做些什么应急工作,我们的教学应当怎样更新教学内容,应该怎样有部署的进行跟进,这样的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才能把工作分配好,组织好。学校重视,可以组织专业水准高的老师首先出去培训,然后,给一定的经费,让财税教研室的老师有积极性的去参予这份工作,做好教材的修订,案例的编写,疑难问题的解决,这样做才可能使最新的政策,能尽快传递给学生,保持高职院校的教学和企业的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二)增加实训教研室,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

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尽快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室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作,通过对这次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实训室都搭建起来了。比如说,有纳税申报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室的规模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室只能够容纳40人,上课的学生人数80多人,只能做到2-3人在一台电脑前。教师演示,大家只能是看看,动手实训可能做不到人手一机。

2.实训课时不够。因为纳税申报实训室比较少,只有一至两个,学生有上千人,排不开,很多教学班只能做到只上一周课,而且一周只能上两次课,而仅仅说增值税纳税申报至少需要学生8课时的时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至少需要16课时的时间,这与实际的实训教学的课时,严重不符,根本达不到实训的效果。

3.实训室的软件更新不够及时。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营改增”新政已经下发,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表中的内容当然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咱们高职院校的实训内容并没有做更新,还在使用旧的申报软件,再比如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由原现的11张报表,变为现在的41张报表,变化一年多了,而且是彻底的改变,可是,我们的实训室软件还是原现的那套旧内容,这样的实训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

(三)多渠道引进财税专业教师,实施“双师型”教师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来源调查,发现80%以上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职院校当老师,这校的老师学历很高,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很多教师来自高等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本身的教学是以学术研究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也缺少实践的训练,这样来源的教师对我们的进行实践教学是有影响的。我们说教师是学生教学的根本,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水平。

税务专业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税法课程 现状 改革

一、新形势下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教学难度大

为适应国际化和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调节经济重要手段的税收,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税法体系中的税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随着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调控的目的不同而频繁变动,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加大了税法课程教学的难度。

(二)内容复杂、关联性强、学习难度大

税法课程涉及的税种多,实体法就有十几种,包括各税种的税法构成要素、税款的计算等,此外还有税收基本理论和税收程序法等。因此,在学习税法的过程中,既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知识,对比各税种间的异同,还要掌握好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而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三)理论枯燥、实践性强、兼顾难度大

不论从税收实体法的各构成要素到税款的计算,还是从税收基本理论到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行政法规,都是理论枯燥的法律规范,然而,由于税法内容复杂、关联性强、更新快、时效性强,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兼顾二者难度较大。

二、财务管理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重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除了准备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的学生外,与其他的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相比较,学生主观上普遍地没有同等重视税法课程的学习,加上税法内容繁s,实践性强,学生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税法课程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性

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各税种的基本内容,但是往往孤立静止地讲解,忽视了从各税种之间的比较和联系的角度进行教学。同时,一个纳税人、一种经济业务往往也会涉及不同的税种,另外,税法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也很强,唯税法而税法的教学,带来的是教学效率低,学生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较少采用,使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各税种的比较、各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等方面,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学生大多还是被动地接受。

(四)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实践教学欠缺

税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强调实践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同时贯穿于税法教学的全过程。然而,许多院校没有税法模拟实验室,也没有比较实用的实践课教材,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然而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在时间安排上难以最优兼顾,税法课程设计基本上是要求学生完成税款计算到税务处理,然后是纳税申报的处理过程,而且通常是各个税种的单项模拟训练,即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某个税种的税务处理过程。

三、改革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体现税法课程独特性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密切关注税收动态,搜集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既保持各税种之间的联系,又兼顾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使课堂教学与税务实践保持一致。对于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基本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注重税法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体现税法课程独特性的要求。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多样性的要求

一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二是情景教学法,通过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是比较教学法,根据各税种之间以及税收与会计之间的联系,将相关税种的要素内容进行比较,或者将税法和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抓规律,找异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加强税收模拟实验。建立税收模拟实验室,按照税收征管程序,让学生轮流模拟不同岗位人员,如模拟税务人员、税务会计,演示税务登记、纳税鉴定、发票领购、发票认证、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具体的涉税业务、模拟税务法庭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带领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熟悉经济业务及纳税业务全过程,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弱的状况,为理论和实践良好的结合打下基础。

(3)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相结合。随着会计信息化和税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手工操作完成纳税申报实务,并利用税务软件进行计算机操作,熟悉原始资料的录入、记账凭证的打印、账簿登记、纳税申报表的生成,并根据实训资料进行税务分析,编制税务情况说明书,提高学生税务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又掌握了完整的税务业务流程。

(4)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可安排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税务局进行中短期实习。通过税务登记、代领发票、申报纳税、建账、制作涉外文书,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完善考核内容和方式

税务专业篇8

年底双薪到底如何缴个税?为了解答众多读者心存的疑虑,昨天,笔者专程邀请税务、劳动、法律等部门的相关人士解读年底双薪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

第十三个月的薪水须全额缴税

税务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要依法缴纳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在内的个人所得税。

显然,单位如果在年终发放了第十三个月的薪水,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缴税范围,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与此同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规定,明确了缴纳个人所得税数额的计算方法。

根据我国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规定,上海地区目前允许个人所得税减除的费用是1000元。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应纳税所得额在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800元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减除附加费用3200元,这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允许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是4000元。

年终奖须特别计算

很多人往往会将第十三个月的薪金与年终奖混为一谈,虽然这在员工的认识上都可视其为年终的奖励,将其划上等号,但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根据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政策,年终奖是指在平时不发放奖金的情况下,只在年终发放的奖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数额的计算方法是:

确定税率:

(1)年终奖数额÷当年工作的月份数=平均每月所得的奖金

工资薪金总额

(3)当月工资薪金总额-1000元=应纳税所得额

(4)根据

(3)计算出的数额确定税率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数额=(年终奖数额+当月所发的其它工资薪金-1000元)×确定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5000元至20000元最划算?

由于不同收入档次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不一样,收入越高,税率也就越高,如果月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那它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要高达45%。

因此,很多人将个人所得税讨论的焦点集中到了赚多少最划算的问题上,有些人士到劳动和税务部门咨询,月赚5000元至20000元最划算有否道理?

与单位合同约定,薪金不因为缴税而减少

对于目前很多公司员工遇到的大笔薪金因为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减少问题,法律部门也献出良策。

有关人士指出,员工可与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员工与单位约定的工资薪金是指员工实际到手的收入,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包括第十三个月的薪金或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由单位承担”的条款内容。

这位人士解释说,按照有关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岗位等内容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但在员工与单位约定劳动报酬过程中,员工可就劳动报酬的具体内容、要求等与单位进行协商。

(2)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当月应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月收入-1000元)×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一篇:孕期保健范文 下一篇:印花税税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