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营销范文

时间:2023-11-24 07:23:58

媒体营销

媒体营销篇1

媒体营销大变革

随着web2.0的到来,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和媒体的技术融合,特别是微博带来的社会化媒体的爆发,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成为混媒时代的特色。与此同时,消费者市场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大众市场到细分市场,进而关注目标市场,顾客导向的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沟通市场,现在更是跨媒体多渠道的互动口碑的个性化市场。

反观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其媒介生态也演化,以及大众消费市场的改变,必然带来媒体和广告市场营销的变革。

过去媒介和广告人只能凭借主观经验和直觉给出媒介策略和创意,不能从多视角、全方位洞察消费者需求,策略的制定缺少了广告和品牌管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可持续性品牌资产的数据评估体系。传统的消费者数据往往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的专项或专案分析,广告公司购买的第三方客户数据。但又往往缺乏有效的融合管理手段,无法形成有效的媒体与广告、销售与品牌、策划与创意等跨部门营销人员协同作战的数据业务平台支撑。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产品,以及当今集成媒体、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微博、微信、LBS等社会化媒体出现后的营销变革,媒体、广告和企业都面临快速调整策略,快速适应变化的新阶段;也面临着在整合营销的基础上如何融入新媒体特性,把握消费者数据,发挥数据库营销威力,形成互动式整合营销模式。

该怎么办

第一,建立广告数字化运营体系。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整合媒体和传播渠道,将营销重心转移到围绕消费者不同阶段的消费体验而定制化的“整合互动营销”理念上,应侧重于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洞察数据能力和动态品牌管理,扑捉消费者媒介接触行为,创造更多的媒介接触点,采用全新的营销模式,让广告能数字化运营。

第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建立广告数字化运营体系下的整合互动营销,要求营销策划企业能够:

依靠数字化技术,通过多渠道连续收集客户信息,探究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各种变量,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哪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商业机会,挖掘分析模型和商业规则。

使营销策划人员根据消费者的信息、细分群体的特征和消费心理变量,去追踪消费者个体体验的可持续性。与客户产生持续性对话,提供更个性化的传播信息,寻找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最佳媒介接触点和媒介组合。

广告数字化运营的变革根本在于新营销、新传播理念的提升,最终落实在品牌管理流程的变革。

才能在整个营销的不同阶段获得消费者的“统一视图”,界定目标消费者,洞察消费行为,挖掘数据价值;

才能确定品牌沟通策略和定位,整合媒介接触点,优化媒介组合和投放;

才能在整合营销的框架下形成营销、策划、创意、媒介和执行的一体化决策流程;

媒体营销篇2

【关键词】新媒体 新媒体营销 营销绩效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多样化,新媒体的产生对于信息传播有巨大的影响,新媒体逐渐应用在市场营销领域,产生了新媒体营销。通过研究新媒体营销,寻找新媒体营销对市场营销产生的实际影响,为企业市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切入点,提高传播能力,更好的完成营销工作。

二、研究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出现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个模式称之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型。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缺点很明显: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有何反应。但平心而论,一场营销行为和短期销量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并没有答案。

在传播媒体发生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

关于“新媒体”这个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总是产生什么是新媒体的疑问,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以往的传播媒介而言的,它相对与日常最常见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以往的相对成熟的传统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

(二)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综观有关研究文献,关于新媒体,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美国《连线》杂志的定义是: 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2007 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新媒体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 PC、电视、手机、PDA、MP4 等为终端设备的媒体。能够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传播,如新媒体博客、微博、电子杂志等”。该报告将新媒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新媒体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型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型态,如数字电视、IP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因为营销理念的变革和广泛的商业化的运用,成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从而被赋予了媒体的意义;如大量新兴的户外媒体,包括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等。

第二类: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方式。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有线数字电视;IPTV,狭义上指基于TV终端的;网络广播;网络电视,这是新媒体中发展最快的一块;手机电视;楼宇电视;它们有些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态,比如楼宇电视,在传播方式与服务方式上并没有本质变化,也是以广播+广告的赢利模式来支撑运营;有些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数字电视不同形态,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

第三类: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指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出现,是指以前没有出现的;一个是影响,所谓影响就是受计算机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变化的,这两种媒体形态是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当然新媒体并不是终结在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这样一个平台上。

三、结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营销理念、个性化产品提供、营销渠道、消费者需求、传播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日益显现出强大的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众范围广:传统媒体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而新媒体相对而言提供给了人们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2)跨时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脱离时空概念成为可能,只要人们需要并且愿意,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的登陆internet得到信息和发出信息,并且手机也具备上网和接受电子邮件等信息的功能,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没有时空间隔的沟通。

(3)直观性强:新媒体媒介可以被设计成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使得信息能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交换,可以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4)交互性强:新媒体里面互联网体现了交互性的特点,它使得人们不再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可以参入进来讨论或批评或接受某个信息。

(5)成长性:现在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使用新媒体的成员也有了快速的成长,开始遍布中老年及青少年。

(6)高效性:计算机可储存大量的信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服务,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7)经济性:利用互联网做销售,可以不用店面,免交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营销的费用也是极其低廉的。

信息时代的各项特征迅速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使新媒体发挥出它前所未有的作用。近几年,新媒体产业以不可想象的速度迅速发展。新媒体今天已经成为很多产业关注和投资的热点,这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也为营销提供了日渐广阔的平台,并且使得营销形势日益多样化。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Eric and Anne T. Coughlan. 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Expansion via Independent or Integrated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87,(51).

[2]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

媒体营销篇3

一问:新媒体广告市场为何如此繁荣?

根据艾瑞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整体网络广告市场达到1540亿元,同比增长40.0%,超过电视坐上了媒体广告经营的第一把交椅。

从特征上看,新媒体广告具有互动性好、投放有针对性、广告效果可以精确测量且广告形式新颖多样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的崛起让互联网广告在提升消费者分析的准确性,降低广告资源浪费,提高广告投放回报率上大踏步向前。而广告界流传已久的魔咒“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是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似乎也随着精准广告的发展逐渐被打破。技术上和效果上的优越性,自然赢得众多广告主的青睐。

从广告主的构成上来看,传统媒体最主要的广告投放行业和互联网虽然部分重合,但互联网广告更多来自不同的行业,比如网络服务、通讯服务、娱乐及消闲、消费电子、个人用品等等,这些绝大部分可以归类为互联网的相关行业。是互联网行业内的广告流动,互联网的繁荣直接促成了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壮大。

二问:新媒体广告能替代传统广告吗?

竞争存在的前提是具有可替代性,新媒体作为交互传播的代表,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网状的传播模式有利于企业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是实现精准投放的基础。但广告的逻辑就是建立在规模化用户基础之上低成本的信息传播,而精准广告的逻辑则是在拥有某一种特性的人群中进行定向传播,甚至是针对个人提供定制化的广告服务,而这必然带来成本指数级的上涨,这是追求商业盈利的广告主最不想看到的。

同时,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也给品牌带来无尽的焦虑,一对一的传播难免顾此失彼,信息的碎片化和浅层触达往往无法在用户的心智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令广告主忧心的是小道消息、捕风捉影往往能够在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越发声势浩大,给产品、品牌带来极其消极的影响。

反观传统媒体,它是通过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的信息、实施一对多传播的大众媒介,能够让广告主在载体上进行自己清晰明确的“品牌独白”,信息传达直接干脆、鲜明强势。这也是为什么像电视这类媒体能够为企业品牌塑造、品牌传播提供背书的原因。

企业需要通过新媒体沟通用户、了解更多的用户需求,企业更需要通过传统媒体来形成鲜明、直击人心的品牌形象。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相互补充,是企业进行营销传播的两大抓手。谁更重要,广告主心中自有一杆秤。

三问:新媒体广告真的那么精准吗?

2012年以来大数据就已经被吹嘘的神乎奇乎,仿佛只要和大数据沾上边,互联网就能像“老大哥”一样监控这亿万民众的日常生活、把握其生活动态、提供其无法拒绝的广告信息。

我们不否认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广告的精准匹配对电商带来的销量推动,也不否认搜索广告让我们能更快、更有效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倘若把这种便捷夸大为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析人性、把握心智,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所谓的“给用户画像”,预测未来消费趋势,并不是依赖大数据来进行勾画的,反倒是更多的运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这种传统的调查方式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倘若大数据真的那么有效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说到底,大数据、DSP(Demand-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RTB,甚至近来颇火的程序化购买都不过是新媒体对广告工具的重新包装、甚至是过渡包装,也没有那么神秘。

再退一步想想,广告仅仅是做给目标消费者看的吗?

四问:新媒体是如何制造紧张氛围的?

为什么新媒体会给传统媒体一种如临强敌的感觉?事实上,真正让传统媒体感到棘手的并不是新媒体,而是成分不断丰富、愈发复杂、包罗万象的互联网。不单对传统媒体,对其他的行业,互联网也是高举“平等、自由、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闯入城门,把“价格战”搅乱行业生态的行为称之为“破坏性创新”;主事者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潇洒抽身,留下无奈的跟随者和茫然的用户,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真正获利的仍然是那些互联网、资本界寡头。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重心的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导致资本、人才、物资、土地等要素从实体经济中流出,全球的实体经济都呈现出疲软之势,这与追求“一夜暴富”的浮躁社会心态紧密相关,也与制度性安排的缺陷相关。试想,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追求“梦想”的互联网上,那么谁来关心“粮食与蔬菜”?实体经济的疲软和建立在其上的虚拟经济的空前繁荣呈现出极大的对比和反差,难道这种现象不该令人担忧和思考吗?

互联网是否真的像蒸汽机之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电机之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一样,给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生产力?还是说,互联网只是惯用“借鸡生蛋”的伎俩,营造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假象?

五问:新媒体为何如此具有攻击性?

互联网诞生之初,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自由、平等、分享的精神和理念赢得拥戴。然而,随着其不断成长却走了样,一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架势,“报纸将亡”、“电视将死”的言论甚嚣尘上,抢用户、争资源、博关注,不禁让人感叹攻击性真强啊!

思及此,我们不禁想问一下,新媒体的成长基因是什么?是资本。资本导向下,盈利是关键。但倘若问一个新媒体从业者,你们的盈利方式是什么,他绝对不会很爽快的告诉你,而是神神叨叨的扯白半天,从用户体验谈起、讲如何打造极致的产品、讲讲现在我们有多少用户规模、最后满含情怀的说下一步才是盈利。换言之,绝大多数新媒体都是不盈利的。以视频网站为例,优酷土豆2014年整体亏损高达8.89亿元,而2015年上半年的亏损就高达8.59亿元,几乎与2014年全年相较。而一向高调、大手笔的爱奇艺,同样深陷亏损的泥潭,根据百度201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爱奇艺第二季度广告收入虽有10亿元,但是整体亏损达8.69亿元。

新媒体所倡导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实施起来也颇为艰难。除了游戏公司,互联网企业的盈利几乎都来源于广告,实现盈利的百度、阿里巴巴莫不如是,用户付费、版权交易、全产业链经营等盈利名头几乎可以忽略。兜兜转转,新媒体的盈利还是回到了和传统媒体一样的老路上,这也意味着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至关重要。互联网用户与传统媒体的受众有很高的重合度,从有较大用户基数的传统媒体处抢夺用户成为必然;而互联网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倾向也让处于紧张竞赛中的互联网公司们撕破了脸皮,抢夺用户注意力便成为了一场不见血的战役。

互联网公司拿着投资商的钱,肩负着盈利的使命,但是盈利又是如此艰难:吸引规模化的用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用户规模转化为盈利收入无疑又是“惊险的一跃”, 成王败寇的简单思维让新媒体们上火着急失了风度。

六问:新媒体能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吗?

抛出这个问题,其实是笔者对新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担忧。本着商业逻辑至上的原则,新媒体这些年所做的事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投其所好”,因为用户喜欢,才会有流量,才能变现,才能获得资本方认可。那么,什么内容最能够打动用户,最容易打动用户?无疑是娱乐性的内容。娱乐性内容竞赛的结果就是不断拉低娱乐大众的底线,于是乎无数猎奇的、过分低俗的内容充斥着互联网,又鉴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内容管控的两套标准,凡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内容在互联网上都大行其道。用户已经给互联网内容贴上了“娱乐”、“恶搞”、“八卦”等标签,而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管控的逐渐严格,这些曾经哗众取宠的内容终将被涤荡干净,到了那个时候互联网才思考怎么办似乎就显得来不及了。

撇开娱乐性内容的管控问题,就供给上来看,新媒体的内容就一直存在稳定性问题。一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内容具有极大的依赖性。门户网站的新闻都转载于传统媒体,而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头条也几乎与传统媒体的息息相关,视频网站就更不要说了,最大的用户流量均来源于向电视台高价购买的节目内容,这些内容也是其广告收入的大头。二来,新媒体近年逐渐深入内容制作的领域,前有视频网站大玩原创内容,现有“今日头条”巨额补贴内容创作,但是花费巨大却回报有限;更重要的是内容生产者有奶就是娘,往往不会忠于一家媒体机构。例如优酷捧红的《晓说》团队就已经在去年4月加盟到爱奇艺“工作室战略”;而《奇葩说》的出品人、原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也已离职,在视频内容领域创业,同时带走了大部分《奇葩说》的原班制作人马。

娱乐性内容竞争激烈又有管制风险,高质量的内容又面临高成本、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拿着风投商资金的互联网企业能否在快速盈利、稳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七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思考至此,我们就不得不退一步想一想,为什么传统媒体会集体陷入发展的焦虑?除了居安思危的警戒心理,难道自身真的没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吗?

以电视媒体为例,近年来广电总局频频出面管理电视市场,电视剧方面有“禁止宫斗剧、穿越剧、涉案剧”、“两剧一星”;综艺节目方面有“限娱令”、“限选秀令”、“限相亲令”、再到不久前的“引导调控真人秀”。每一道政令的出台,都会引起业界和不少人的调侃。然而,政令背后是中国电视市场盲从跟风、内容高度集中化的现实。坚持类型多样、题材健康的传统媒体毕竟是少数,不少媒体瞅着什么在市场上受欢迎就往哪个方向走,典型的羊群效应,是一种失去理性思考的行为。中国电视57年,早不该是随波逐流、易被煽动的毛头小子,而该是位睿智、冷静又不失幽默的长者,成为内容领域的定海神针,在启迪民智、教化群众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不是被人蛊惑、娱乐至死。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一直在寻求转型发展,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捋顺也未明晰,转型的阵痛同样刺激着传统媒体紧张、焦灼的神经。

媒体营销篇4

1、从企业战略角度选定细分媒体

媒体服务于广告,广告服务于品牌,品牌将最终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销售服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对以上三个要素的关注会有不同,这样就可以将媒体分为战略性和战术性媒体或品牌型媒体和销售型媒体。战略型媒体主要是服务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企业在此的投入要相对最固定,其形象要保持长期不变,比如部级电视台、部级报刊、以及最具有户外形象的大型广告牌。战术性媒体是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服务于短期销售行为,其中最典型的是报纸促销广告。

2、从市场营销角度选定细分媒体

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往往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有效接触目标群的组合,选择什么样的媒体最合算。其决定因素有三个:一是营销因素,包括品牌知名度、占有率、忠诚度、竞争品牌的强弱;二是传播因素,包括传播意图、信息复杂度、创意冲击力;三是媒体因素,包括媒体环境干扰度、媒体组合、媒体行程。这样可以从顾客对产品的“熟知——了解——选择”的过程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媒体,及对各个不同阶段的顾客特点进行不同频率的广告渗透。

3、细分媒体组合及广告的评估

细分媒体之后,按照企业营销战略,选择媒体组合进行长期、短期结合的广告投入。首先,应对媒体组合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以下8个方面。发行量、覆盖率:一般发行量越大、收视率越高,说明广告的千人成本越低。价值指数:媒体在目标群体所认可的价值指标。上架率:指媒体在零售渠道的销售上架率。阅读率、收视率:媒体在同等媒体中的读者阅读比率,收视收听率。传阅率、口碑效应:媒体的实际传递级数。阅读、收视目标群:媒体的读者成分,如性别、年龄、收入等。品牌广告关注率:如果一家媒体的同类产品广告比较多,说明此媒体在这个行业目标群体中拥有较高的价值指数。品牌广告购买率:阅读后实际购买的比率。其次,是广告的实际评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的反应:社会对品牌的关注及销售量的增加。客户的反应:包括客户区域、性质、客户的肯定和批评及建议。竞争对手的反应:如果竞争对手反应很直接则说明广告效果较好。以上是传统媒体的细分原则,近年来,各种新媒体随着社会管理环境变化和科技发展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大有赶超传统媒体之势。新媒体广告主要有电影、游戏、卫星广播及在线广告,也包含了一些用户自媒体如博客、微信、微博(大V)、APP等。新媒体营销包括内容品牌化营销如事件营销及赞助、产品植人、网络剧集及广告和游戏,此外还包括移动互动营销(移动通信类)。以上种种均是近年来最火的非传统营销方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也代表着传统媒体继续受到挑战。新媒体的不断增加运用,主要的推动器在于有明显的投资回报效果及数据;受众的分散及年轻消费者对于新媒体的接受,特别是智能手机,手机游戏及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在营销战略中利用好新媒体,应解决好如何针对并且分类想要触达的受众来运用新媒体(寻找需求),找出各种新媒体真正的投资回报(刺激市场,培育商业闭环)。新媒体的细分原则本质上和传统媒体没有差别,要根据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构造相应的营销手段。

4、结语

随着中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广告营销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应全面调整营销对策,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广告业,如采取更为人性化的植入式广告,最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实现告营销战略从粗放蛰精准、专业的跨越。

媒体营销篇5

“4月~10月是存在有安全隐患、违规户外广牌的阶段。”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对《楼市》记者表示。作为房地产广告的重点投放对象之一,户外广告的大规模“清洗”必将对地产广告的投放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3月30日,在嘉里中心举行的“楼市传媒2007年媒体推介会”上,京东某楼盘策划总监李先生表示,由于户外广告投放的计划受到影响,目前正在准备调整营销推广方案,加大营销推广力度以吸引客源,这也是其参会的重要目的之一。

谁在抢谁的奶酪?

李先生所在的项目本预算首先在三环主路设立户外广告,再配合其他媒体进行辅助宣传,但是颇费周折争取了数月后的户外广告最终泡汤了。

“尽管2004年以来,北京市便对户外广告的进行了规范,但若通过相关途径,还是能签订短期户外广告的合同,3月份新政策的让户外广告更难实行了。”李先生表示。

而李先生所称的新政策,即来自北京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及市政管委的信息:户外广告4月1日起进入强拆阶段。

根据北京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及市政管委规划,由于大型楼顶广告严重影响建筑容貌和城市景观等因素,自4月份起将重点整治“两轴、四环、六区、八线”,以及机场高速路两侧的户外广告。

对此,世嘉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戎表示,户外广告自兴起以来一直比较受开发商的青睐,有实力的开发商一般都将户外广告作为营销推广的首选,而现在户外广告的受限着实让不少开发商感到头疼。未来房地产开发商必将调整营销策略,而这肯定带来房地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争相分羹。

事实上,媒体争夺房地产广告奶酪的竞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华戎表示,1995年至2000年,开发商主要选择报纸营销,报纸广告投放可谓铺天盖地;近年来,京城《楼市》《新地产》等杂志及网络的兴起,争夺了部分房地产广告投放,房地产媒体营销方面,形成了报纸、杂志、网络鼎立的局面。而2003年至今,分众传媒、短信营销等营销模式都开始产生,开发商媒体营销模式更为细分,同时,房地产媒体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

“如果我们把最近三年几大房地产网站和原有主流报媒地产广告的曲线变化对照来看,网站的上升曲线正好对应的是报纸的下滑幅度。纸媒体竞争带来的受众分流恰恰给以集合信息为最大优势的互联网切人提供了契机。”楼市传媒总裁蔡鸿岩表示。

而相关研究机构的监测数据也证实了蔡鸿岩的观点。据悉,2006年,京城报纸房地产广告投放金额为4.2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2.4%;京城房地产杂志广告总金额为1.04亿元,增幅达19.6%,而全国房地产网络广告收入全年达到5.0亿元,增长幅度约为21.9%。总体来看,报纸房地产投放额呈现下降趋势,而网络与杂志均呈现上升趋势。

高端物业青睐杂志

而对于未来,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中,选择怎样的媒体营销能确保广告投放效果呢?

今年第一季度京城商品住宅销售窘迫的现状迫使处于推广期的开发商及时作出选择。

上文中提到的京东某楼盘策划总监李先生表示,既然户外广告受限,无法进行,而分众传媒等新兴的媒体门槛较高。他可能会采取如下的传媒推广策略:在项目推广前期,第一轮的广告投放重在打出项目的知名度,而网络的宣传面与宣传速度较高,他将主要投放网络,当然也会投放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强势媒体,但是不以报纸作为投放重点。而在第二轮的广告投放中,由于其开发的楼盘为高档公寓,将着重展示项目的形象,由于报纸在品牌宣传及楼盘形象推广方面均不具优势,因此,他将主要选择专业类地产杂志。

易郡开发商北京泰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黎良柱表示:“房地产开发商选择传媒营销对象主要依据是项目的目标客户群。易郡的客户群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取报纸传媒进行推广,我们会选择网络、杂志以及一些特定的高端俱乐部或活动进行推广。”

而另一位在西山开发别墅的开发商表达了不同的声音,其表示,中国网络的发展极为不正常,网络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信息服务,目前,之所以对媒体产生冲击,是因为中国的知识产权尚未得到足够的保护,一旦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完善,网络对于房地产的推广将受到影响,因此,他更看好杂志对高端物业的宣传。

事实上,开发商媒体营销模式的转变与房地产行业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定位于高档次客户群的楼盘越来越多,而报纸的发行渠道所能涉及到的阅读人群与高档楼盘目标客户群正日益面临脱节,这也是报纸房地产投放额下滑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档楼盘青睐杂志等媒体的原因之一。

整合传播最受宠

如上文所述,房地产媒体营销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与杂志上升,报纸滑落的基本格局。但是报纸依然有其优势所在,并且个别报纸媒体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开发商在选择项目推广的媒体时,关注传统强势媒体的同时,更会关注读者群定位最为具体、整合服务最为全面的媒体。

而记者采访的多位开发商和业内专家均表示,差异化传播是开发商选择媒体的重要标准,即所选媒体必须有独特的定位,独特的服务等。

“当前开发商选择媒体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发行渠道、阅读人群、媒体影响力、提供服务,”泛亚国际传媒控股长城联合地产传媒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初树平表示。

初树平进一步介绍道,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发行渠道,即使同一类媒体也定位不同的阅读人群,因此,开发商最关注的是所选择媒体的读者群是否与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对等。同时会考虑媒体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及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和所能为项目提供的整合服务。

对此,西钓鱼台营销总监张晶表示赞同,“我一直以来,比较认可《楼市》的宣传效果,主要是《楼市》在首都机场候机楼出港口、进港口及所有头等舱休息室设置了直投点,读者群定位高端,并且内容也比较客观”。

而所选媒体能否整合传播是当前开发商选择媒体的又一标准。整合传播包括内容宣传、论坛活动、主题炒作等多方面。

“尽管目前多数媒体都采取了整合传播的方式,但是能否有创意地宣传项目的诉求点,尤其对高档项目的推广能否传达项目的价值观,让客户能感受项目的精神精髓,并非每个媒体都能做到”,华戎表示,在此方面像《楼市》杂志等专业媒体由于多定位于深度报道,同时整合传播能力较强,因此优势更为明显。

媒体营销篇6

新媒体营销渠道

新媒体营销的传播渠道现在非常之多,随着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层出不穷,新的传播渠道也日新月异、络绎不绝。

博客。博客营销是利用博客开展营销,是公司、企业或者个人利用博客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并更新企业、公司或个人的相关概况及信息,并且密切关注并及时回复平台上客户对于企业或个人的相关疑问以及咨询,以达到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博客营销的优势:细分程度离,定向准确;互动传播性强,信任程度高,口碑效应好;影响力大,引导网络舆论潮流;与搜索引擎营销无缝对接,整合效果好;有利于长远利益和培育忠实用户。

网络视频。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崛起,网络视频广告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的新势力。网络视频有很多领域,主要有视频分享类、网络直播类、网络传媒类和企业视频应用类等,近年来这几个领域均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视频分享类网站发展尤其迅速。网络视频的特点在于内容简洁明快、互动以及试推广。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模式变为了双向性,互动式,以受众为中心,受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需要的节目。在网络上,媒体的强制性优势丧失了,视频广告必须依靠本身的内容,来吸引点击率。

网络社区。BBS、SNS、聊天室等是网络社区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网络营销中有着独到的应用。网络社区营销是网络营销主要营销手段之一,社区就是把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集中到一个虚拟空间,达到成员相互沟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商品的营销效果。从网站经营者的角度来看,网络社区经营成功,不仅可以带来稳定及更多的流量,增加广告收入,注册会员更能藉此拥有独立的资讯存放与讨论空间,会员多,人气旺,还给社区营销造就了良好的场所。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移动电视。移动电视具有覆盖广、反映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除了传统媒体的宣传和欣赏功能外,还具备城市应急信息的功能。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移动电视正是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比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

手机。手机互动营销以快速的、互动的、即时沟通模式取代了单向的、压迫式的广告传播,而且拥有真实的、精确的、强大的数据库分析挖掘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众沟通。今天,由于消费的个性化、传播的互动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复杂化以及企业对于受众特性的准确把握等,企业在整合各种营销传播手段来完成对大众进行营销的同时,也开始精耕细作对受众进行“精准营销”,信息的沟通与传播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媒体的成长促进了精准营销,让广告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新的传播平台,在满足企业广告投放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着。

新媒体营销关键词

新媒体营销有很多鲜明及自己的传播特点,总结为几个简单的词汇即:分众、精准、个性、交互、口碑、长尾。

分众,本质上是一种对受众的细分化,即将全体受众根据其特征制定区隔,分成子组群,并向不同组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递不同信息。经过消费者洞察,对受众恰当的细分带来了精确和更高效的传播,这根本区别于“统治”传统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用数据说话,从CTR监测机构对分众楼字电视所作的人流量测试及CPM(千人成本)测算中可以看到,分众楼字电视广告的CPM成本不到上海平均电视广告CPM成本的50%,而对于月收入300元以上的中高端受众,分众楼宇电视广告的CPM成本更是在传统电视广告的1/10以下。可见分众传播的高效。

精准是指广告投放的精确性,让目标受众看到合适的广告,这就相当于对症下药,因为无荚的受众对于广告主而言没有价值,这一部分被浪费的开销越少越好;而目标受众接触到的无关广告属于噪音,受众不厌其烦、不胜其扰,广告效果不但达不到,甚至适得其反。因此,“精准”用低花费带来了传播的实效,可以让广告主的ROI(投资回报率)最大化。著名的精准营销平台“窄告”推出的“下划线广告2.0”,就第一次使得广告投放可以精准到词。通过内容分析技术与精准定位技术,可以自动地将广告主的广告地址与4000多家网站中的关键词链接起来,然后按照竞价进行顺序排列。

个性是新媒体广告创意和表现形式,推陈出新,别具一格,这无疑是与当前这个崇尚自由、标榜个性的多元化时代特点相符台的。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信息,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互是Web2.0时代造就的新媒体最关键的特性。曾经的单向“点对面”的传播模式终于有条件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受众再也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的被传播者,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于是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出现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又都是信息的受众。而交互的另一层含义可以被看做各类媒体的联动媒体之间密切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推动产品的销售,在拉动销售方面,各个媒体显示了强大的互补作用。

口碑营销被业内人士称为“病毒式营销”,是因为其传播的影响力之大。不少企业家会发现,产品拥有一个良好的口碑,会产生更大的利润价值。口碑营销虽然有宣传费用低、可信任度高、针对性强等优点,但也充满着小市民的偏见、情绪化的言论,口碑在消费者中诞生、传播,对于营销人员而言则属计划外信息,本身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在新媒体里面用户是革命性的变化,用户对于业务的控制力、对于业务的选择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看到的一点。

媒体营销篇7

列车人群的营销价值

在中国乘坐火车外出旅行的人群,更多处于25岁~34岁的事业发展奋进期,更多接受了大专及以上的中高等教育,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更占优势。对于品牌而言,列车人群的营销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日常被漠视的信息在列车人群的旅途中可能全面激活。列车人群一旦离开居住城市的熟悉环境,很多司空见惯并被漠视的信息,在列车空间却可能重新鲜亮起来。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平常不会主动去收看的节目或电影,一旦出现在列车电视上,却会不自觉地去关注,甚至长时间收看。

第二,消费力旺盛。这里以新生代CMMS中的目标群体指数-TGI指数(目标群体倾向指数,越高于平均水平,说明目标群体在某个方面的倾向性越突出)作为分析依据。列车人群在IT数码产品、快速消费品、家庭耐用消费品方面的消费普遍高于非旅行人群,以及电视、报纸受众。

第三,列车人群有更加关注流行、品牌的倾向,这为营销提供了契机。,他们显著的经验开放和意见领袖倾向,使得他们成为品牌广告有效到达后,帮助品牌持续扩散的力量。

创新营销+集中传播+效果可预见

列车媒体的特殊属性为营销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

首先,与公交、航空两类渠道相比,列车空间使消费欲望与有限品牌的集中营销成为可能。在城际交通的列车渠道,消费欲望依旧存在,但实现它的渠道虽然存在,却是相当稀缺。

其二,列车媒体定制传播效果极佳,且效果具备稳定的事前可预见性。列车媒体可以随列车线路的区域覆盖特点,实现广告面向特定人群、特定区域、周期性的投放。而且,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可预期的人群区域流动,这些将为营销创造良好的机会。而即将到来的2008奥运,面对通过列车方式流入北京的巨大人群,如何发挥列车新媒体营销的优势,需要列车新媒体与广告主的齐心共策。

另外,列车电视将内容作为核心的策略,能够获得受众较高的接受与认可,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将为更多品牌、更多的营销目的、更多营销方式,创造无限的可能。

列车营销案例

广告主:招商银行

媒体:华铁传媒

信用卡的使用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功能和服务趋同化的情况下,大家比拼的就是营销的功力,招商银行则一向是以营销见长。

招商银行为什么选择在火车上做广告呢?因为,商旅人群对信用卡消费的直接需求度非常高,已经成为持卡刷卡的主流群体,是信用卡消费市场中最受重视的客户群体之一,不仅仅是优质客户,更是主要来源。那么,是不是要在所有的线路上都投放呢?显然不是,商旅人群集中的往往是商务线路,于是,招商银行选择了沪宁线,这是号称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主体铁路交通干线,客流密度居全国首位。这一地区人群具有相对足够的收入基础和经济实力,并且有固定的消费习惯,消费频次较高,对信用卡消费有明显的需求。所以无论从收入、年龄和消费习惯各个方面来看,招商银行信用卡目标受众和列车商旅人群的契合度都十分明显。

在活动筹划前期,招行信用卡中心派专人在华铁传媒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登车对在旅途行进中的旅客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持有信用卡的旅客占69.1%;没有信用卡的旅客占30.9%;在所有持卡人的统计中,持招行信用卡的人数最多,达27.4%,同时持有两张及以上信用卡的旅客占16.7%。针对没有信用卡的乘客,表示在近期有办卡计划的占43.8%,明确表示愿意申请招行信用卡的占52.6%。这项调研坚定了招行对此次投放列车媒体的信心。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在具体执行中,采取“广告与销售同步”的投放策略。招商银行充分利用时间(旅途空闲时间足够,抵触情绪低)、空间(封闭空间,数倍于平时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和组合(平面广告与销售同步)的优势,极大促成签卡量的提升,这就是在充分考虑铁路媒体的媒体特性的基础之上而采取的有效的营销方法。

媒体营销篇8

【关键词】微信;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60-01

一、背景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截至2013年1月22日,微信用户达3亿。

据中国互联信息网络中心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名规模达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而QQ用户就有3.73亿人,QQ的用户覆盖率达66.13%。这意味着以QQ用户为基础的微信,拥有了强大的后盾,这也是它迅速发展的原因。

微信除了提供用户一个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联系平台外,它还可以作为寻找陌生朋友、营销的一个平台。通过找朋友中的“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以及二维码的扫描,就可以认识从未谋面的朋友,而商家也可以借此进行产品的推广以及品牌的打造。

每一项新事物,特别是商业性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必定伴随着其各方面价值的开发与应用,而作为自媒体加CRM工具结合的微信,必定也少不了这一阶段。各方营销人员致力于策划基于微信平台的营销活动。

二、微信与微博的比较

微信营销不同于微博营销,虽然二者有某些相同之处。同样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一种,微信和微博都具有信息传递、及时性、可移动性以及方便的特点。但是,微信相对于微博而言,其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点对点的传播使得信息到达率为100%,打开率为50%,而微博的滚动式信息则很容易被埋没或者被人刷屏以至到达率不高。而且微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对客户影响小,而不像微博信息的公开性。

微信借助二维码这一应用使得线下与线上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微博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产品的推广以及促销活动的举办更在有优势。

微信是强关系的体系,而微博是弱关系体系。微信中的好友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对一的好友关系,不同于微博大号中的粉丝关系,大部分粉丝是素未谋面的虚拟、脆弱的博友关系。这就影响了营销转化率的高低。而且微信可以通过地域分组进行精准推送广告,这样就减少对客户的骚扰,而不像微博的广告推广,虽然用户可以手动屏蔽,但是每次的手动屏蔽还是惹起用户的不满以及不耐烦。

三、微信营销

微信作为腾讯旗下的产品之一,身上总会反映着QQ的身影,但作为移动应用,它比QQ更加便捷。微信的众多功能模块是营销人员进行营销策划的基础。

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模块是应用了LBS插件进行位置定位,用户只要点击该功能,就能查看自己附近的人。用户在自己的签名栏更新自己的签名,然后作为一个硬性的广告,然后利用该功能模块就能让附近的人看到这以广告,如果有人感兴趣即可进行及时通话。在人流大的地方实施,广告曝光率会很高,虽然转化率不一定会很高,但是还是会获得潜在的客户。

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有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的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的粉丝分组管理。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用户通过二维码的扫描即可订阅企业的信息,企业主要推送相关的活动、优惠信息进行品牌的打造,也可以推送温馨的额外信息营造企业形象。而典型的案例是凯迪拉克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打造品牌信息。

微信开放平台。微信开放平台是为第三方移动程序提供接口,使用户可将第三方程序的内容给好友或分享至朋友圈,第三方内容借助微信平台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典型案例是美丽说与微信的合作。微信开放平台更多的是强调用户体验,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来提升用户的忠诚度,从而使第三方内容得到广泛的传播。而这一平台也充分体现了社交分享的口碑传播的价值。

漂流瓶从QQ转移到微信,在营销方面也起着作用。招商银行的“爱心漂流瓶”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用户只要参与或关注,招商银行便会通过“小积分,微慈善”平台为自闭症儿童捐赠积分,简单互动奉献爱心,赢得了用户的好感。这一营销就像微博上“转发即捐赠”的活动一样。

二维码在微信中使用最为广泛。通过二维码添加好友,关注企业,付款,验证身份,获取折扣,查询信息等等,二维码的使用加强了线上线下的结合,使得O2O商业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也进一步简化了商业程序,使得生活更加便捷。

四、结论

上一篇:产业价值范文 下一篇:数字阅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