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范文

时间:2023-10-24 08:04:2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篇1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浇筑养护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含义与特点

由于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业向高、大、深和复杂结构的方向发展。工业建筑中的大型设备基础;大型构筑物的基础;高层、超高层和特殊功能建筑的箱型基础及转换层;有较高承载力的桩基厚大承台等都是体积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已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之中。

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混凝土是不同的。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大、浇筑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且多为现浇超静定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二、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开裂问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或者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会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

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要使应力增大,所以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

三、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易产生变形裂缝,该变形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水泥品种和混合材、混凝土的配合成分,化学外加剂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1、原材料的选择

我们要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适当的粗细骨料及外加剂。

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在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为此,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多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在选择粗骨料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

我们还可以掺加适量的外加剂。例如:减水剂主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时间,等放热峰值出现时,混凝土强度也增大了,从而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外加剂不能掺量过大,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2、浇筑的方法的选择

在混凝土浇筑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与浇筑的方法。 室外温度较高时,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盖,同时对浇筑前的砂石用冷水降温。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在浇筑混凝土以前应该对基础及新混凝土接触的冷壁用蒸汽预热,对原材料应视气温高低进行加热。混凝土的浇筑,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可以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

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在整个基础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好。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

分段分层: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情况。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

斜面分层: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斜面分层的原则与平面分层基本是一样的,斜面的角度一般取小于或等于45度,每层厚度按垂直于斜面的距离计算,不大于振动棒的有效振捣深度,一般取500mm左右。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既减少外界高温倒罐,又防止干缩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

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可根据这些实测结果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保温养护的时间,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保温性能好,又便宜的材料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期不得少于28天,保温层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同时保温养护过程中,我们还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潮袭击、突然降温和剧裂干燥等措施。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君伟.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南方等.混凝土结构施工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张少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土木工程.2002.16(2)

[4] 戴镇潮: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 混凝土,2001,(9):10

[5] 覃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混凝土,2001,(7):3

[6] 迟陪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混凝土,2001,(12):31

混凝土浇筑篇2

1混凝土浇筑对模板和钢筋的技术要求

1.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模板就是木质模板和钢制模板,模板的形状和强度等多个参数必须要充分的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开展模板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模板进行彻底的清理。此外还要保证模板拼接的紧密性,如果模板之间有缝隙,应该使用水泥砂浆或者是海绵条对其进行及时的封堵。如果使用木模板,在使用之前应该先用水对其进行润湿和养护少时诵诗书,钢制模板上的脱模剂一定要保证均匀性,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应该使用废机油。在浇筑的时候,应该时常堆模板和支架等结构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停止浇筑施工,同时还要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全面的处理。在模板拆除日期的确定上一定要保证其强度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否则就会出现质量和安全隐患。

1.2对钢筋的要求与处理。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施工中所用的钢筋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的更改。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一定要在底部垫好垫块。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钢筋的密度过大,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入适量的石子。如果钢筋密度相对较大,在浇筑的时候可以使用豆石混凝土,此外,为了可以更好的避免施工中出现钢筋移位的现象,不能使用振捣棒完成振捣施工。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对钢筋踩踏,如果出现了一些异常,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堆其及时处理。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常见问题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强的复杂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更加的谨慎。此外还要对影响施工效果的各种因素都予以仔细的考虑,特别腰注意到的是混凝土运输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但是这些问题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2.2受到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不是一定的,其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而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破损现象特别是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砂石的含水量都和实验室当中的材料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2.3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水泥水化的过程中水化所放出的热量及峰值会对水泥水化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如果水化比较快,混凝土的胀缩就会比较明显,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度裂缝,从而对结构的稳定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4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也叫碱硅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碱骨料反应给混凝土工程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会导致混凝土疏松、强度降低、开裂等,造成混凝土的破坏,因为碱骨料反应时间较为缓慢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才能被发现。

3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

3.1材料的选取技术。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对升温控制比较有效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水化过程的不利影响,减少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其次是要对混凝土自身的配合比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现象。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明显的得到提升,此外还要选择优质的外加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收缩和变形现象。

3.2混凝土的搅拌。一般来说,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首先,把石子、水泥以及砂依次放入料斗中;然后把水加进鼓筒内,或者在料斗不断提升进料的同时不断把水加进料斗内;这样以后,当向料斗内上料的时候,砂与石子之间夹着水泥,避免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且,砂、石子与水泥在水的搅拌下也不至于黏住斗底。水泥和砂在筒内随着上料的进行形成水泥浆,把包裹石子的过程缩短了,大大提高搅拌机的生产效率。并且,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要经常对施工中的原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原材料配合的计量准确度。同时,对于外加剂的选用要合理,施工人员应该尽量熟悉各种外加剂,对于其品种与特性,要了解清楚。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把混凝土拌合均匀,使颜色保持一致,这样的话,就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时间不能太短,要保证搅拌的粘合性;但是,如果搅拌的时间太长的话,又会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降低搅拌机的生产效率。在对外加剂进行掺和的时候,还要适当增加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如果是轻混凝土的话,就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

3.3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即将初凝的时候,要对混凝土进行初步的浇筑,而在浇筑之前混凝土已经出现了初凝的状况,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搅拌,等到混凝土的流动性满足施工的要求之后,才能入模。而混凝土浇筑之前如果出现了离析的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重新的搅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在对楼板位置进行浇筑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将坍落度控制在1米以内。在下料的时候,要保证水平倾角的度数不超过30°,浇筑施工中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同时还要在浇筑的同时做好振捣工作。

3.4混凝土的振捣。在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捣实时,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而采用这种振捣器一般要采取垂直振捣方法进行振捣,即使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垂直或者斜向进行振捣。如果采用的是斜向振捣的话,就要保证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保持在40-50°之间。要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采用交错式或者行列式顺序移动,千万不要混用,避免漏振;并且每次移动的间距,保证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于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就要保证其间距在其作用半径的1倍之内。对于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内,不能出现太大偏差。

3.5施工缝的留置。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粱或吊车粱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ra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结束语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浇筑篇3

关键词:混凝土 浇筑 柱

混凝土的浇筑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施工,对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中对混凝土的普遍青睐,使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成为工程人员不得不注意和不断提高改进的部分。目前混凝土的浇筑已经有严格的施工标准和要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找到了目前最完善的施工方式,施工负责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确保混凝土浇筑工艺按现行标准进行。以下是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注意事项和具体浇筑工艺。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同时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并随时填写施工记录。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二、施工缝与后浇带

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之一是浇筑需要连续进行,现代的大面积、大体积施工中,施工量较大,或者技术、设备或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真正做到连续浇筑,如果间歇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初凝,就容易产生问题,所以,施工前要事先确定好施工缝。另外,施工过程往往较长,这中间的温度难免会发生较大变化,为防止温差造成有害裂缝,也需要设置后浇带。下面就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法做出基本介绍。

1、施工缝的留设。

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2、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三、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工艺适用于多种建筑和建筑中的多个部分,现代建筑的结构多样,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混凝土工程,浇筑工艺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工程中采用不同工序,注意不同事项。这里仅对三项最常见的混凝土浇筑类型做出简介。

1、多、高层框架结构的浇筑

框架结构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柱子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利用梁板模板作为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一个施工段内每排柱子的浇筑顺序,应由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以防柱模板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累积不易纠正。柱子浇筑应分段进行。在浇筑与柱墙练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1~1.5h,再继续浇筑,使柱浑天充分沉实。

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是设备基础,承受的荷载较大,对整体性要求高,故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一般不留设施工缝,同时,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容易由于内外较大的温差产生裂纹,而混凝土在温度下降时收缩时,容易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减少混凝土收缩并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强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都采用全面分层,采取二次振捣方案,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混凝土尚未初凝,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亦可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

四、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几何尺寸,还需要获得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所以在施工中怎样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探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而对建筑行业发展来说,势必会成为一个大型的消费市场,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求,所以,在国内,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从整体上分析,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然而,在建筑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例如:市场不够完善、竞争手段十分恶劣等。这样一来,将直接会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看待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方面,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混凝土浇筑后初期,混凝土干缩量的速度比较快,之后会渐渐变慢,而出现长时间收缩的混凝土面,有些混凝土会伴随碳化收缩的现象。在混凝土浇筑中,不同时间完成的混凝土浇筑,产生的收缩量不相同,一般有三种情况:半个月之内完成的混凝土浇筑,每20年大约出现25%左右的收缩;90天之内完成的混凝土浇筑,每20年大约出现40%左右的收缩;1年之内完成的混凝凝土浇筑,每20年大约出现78%左右的收缩。笔者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实践过程中,发现收缩裂缝属于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混凝土在浇筑成型之后,一开始出现的水分蒸发,使得混凝土从外部到内部开始干燥,为了抵抗外部收缩变形形成的应力,混凝土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时候混凝土养护要是不妥,譬如没有与外部的温度隔绝,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会渐渐加快,从而出现收缩裂缝,尤其是早期的混凝土,强度比较低,所以就开裂。此外,产生的混凝土裂缝,与养护、振捣、原材料等也具有一定的关系,譬如振捣的次数过多,混凝土的表面将滞留过量的水泥砂浆,从而使得混凝土收缩量增大,最终出现裂缝。混凝土外露部分承受风速太大,就算在潮湿的天气,风速也会引起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所以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的浇筑,要对风速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风速对混凝土浇筑干缩量的影响要定量预测,以便在浇筑时做好防风的措施。至于混凝土浇筑温度,具体的影响表现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温度快速上升,大约在3个小时之内,混凝土就会升到最高的温度,而在温度上升的时候,混凝土的内部会出现热胀变形的现象,要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程度不能达到标准,其塑性就会给热胀变形腾出消耗的空间,直到混凝土降温,才会逐渐恢复常态,然而这时的混凝土塑性己经减弱,受到冷缩限制的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浇筑的模板,所使用的钢筋、外在保护层以及预埋件等进行尺寸、位置、规格和数量的严格检查。另外在浇筑时应确保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混凝土的浇筑时机和时间要求,混凝土必须在初凝时间达到前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温度偏差较大,并且在初凝时间内无法调整到总产值,则应该停止浇筑。在浇筑过程出现暴雨的情况,应该停止浇筑。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倾倒高度要控制在2m以内,对于高度超过2m的浇筑应该采用溜管或者串管予以辅助,对于高度超过10m的浇筑应该安装相应的减速装置。此处控制其浇筑倾倒高度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混凝土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产生的压力,防止由于受力过大而导致分层离析现象。

(3)混凝土浇筑竖向结构时,需要提前在浇筑部位的底部铺填上50―100mm厚的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这主要室为了避免浇筑过程中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4)浇筑混凝土施工尽量做到连续浇筑,如若不能则应以初凝时间为界限。如果整体浇筑在限定时间内确实未完成,必须留置施工缝。

(5)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效果,避免产生裂缝,应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同时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要保证达到规范要求。分层浇筑主要原因:保证振捣的效果;降低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便于进行有效的散热。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表面溢水较多时,应该及时清理干净。防止过多的溢水将灰浆冲走,从而降低凝结效果。

四、不同结构物的浇注工艺

(一)建筑结构的桩基浇筑。对于台阶式基础而言,浇筑过程中需重视一次浇筑,不能留下缝隙。浇筑顺序是从四角到中间,这样产生的结构基础较为稳固。在浇筑墙角的时候,角落外部应该稍低(2-3cm),形成一个内部反向坡使让上部整个结构坐在底部基础上,产生承载力较大的整体结构。

(二)高层结构、多层结构建筑物的浇筑。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顺序应该是竖向结构。在浇筑的时候,先对柱进行浇筑,后对梁和板进行浇筑。浇筑的时候应该保证台阶式基础上的各层浇筑层操持匀称,振捣结实。另外某些大体积多高层结构物在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浇筑的时间要尽量保证统一,分层振捣和分层浇筑相隔时间不应过长。

(三)剪力墙浇筑。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墙体,在对这一类的墙体进行浇筑的时候,通常采用一长条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浇筑的时候,对整个墙体进行分段,每一段都分开浇筑,均匀上升。此外,分层浇筑的过程中,每一个浇筑层应保持在500-800mm之间为宜。在分段浇筑的时候,应将施工缝预留好。依据剪力墙的设计、配筋等不同,做好振捣工作。让混凝土和钢筋能够充分接触,确保混凝土中不存在气泡。

(四)振捣的要求。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五)混凝土裂缝处理。①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②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③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尉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④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可采用水泥压力灌装、化学灌装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六)混凝土养护措施。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终凝后浇水,浇水次数应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抗渗混凝土和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d。顶板及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并浇水充分润湿。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喷雾器喷水润湿养护。

五、浇筑养护

①养护技术措施:基础地梁以及承台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插筋上套PVC管、测量放线、浇水湿润、入场检查以及浇筑、振捣、找平以及养护的顺序进行。而框架柱以及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应按照模板清理、测量、搭设马道、处理施工缝处混凝土、入场检查、顶板混凝土浇筑、找平以及养护的顺序进行。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从标高的控制点投射到作业面上,而后将顶板的50cm的标高线引入到预先焊接好的短钢筋上,间距为2000mm。浇筑混凝土之前,首先应浇筑与混凝土同样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厚度为3~5cm。砂浆的浇筑应伴随着混凝土进行并提早10min浇筑。

②养护时间安排: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在塑性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的12h内进行洒水养护,而低塑性的混凝土则应在浇筑完成后喷雾养护,并尽早开始洒水养护;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连续养护,并在养护期间内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时间不低于14d。

③过程养护:在浇筑的早期,应派遣专人进行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况,养护时间要符合混凝土硬化以及强度增加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的设计要求。不仅在浇筑前期与过程,在浇筑完成之后,也应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保持所浇筑混凝土的温度以及适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浇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温差,防止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在浇筑完成之后应及时使用湿润的草帘、麻片进行覆盖。同时,还应洒水延长养护的时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缓慢冷却。冬季应设置保温措施,防止寒潮的袭击。

六、结束语

建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不同时间完成的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收缩量也不同,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之后,一开始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从外部到内部干燥,为抵抗外部收缩变形产生的应力,混凝土内部会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所以我们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浇筑技术、蓄水法温度等,严格控制浇筑的质量,规范浇筑顺序及浇筑方法,合理留置施工缝,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浇筑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文祁.探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0,03:98-99.

[2]陈华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3,04:75-76.

[3]杨燕.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1,(08)

混凝土浇筑篇5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质量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注意一些工作细节。只有理解这些具体的施工要求,掌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防治,才能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角度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材料的控制到现场的处理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工作到位,以便更好地辅助后期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1.1原材料的控制

对生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时,应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厂家、批号、出厂日期、质量等信息进行严格把关。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场时,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才能进场使用。

1.2混凝土的搅拌

配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制要求来进行,配合比的控制要精准。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保证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搅拌时,必须控制好搅拌时间,拌和完成后,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粘稠度等指标来判断其是否达到了设计的使用要求。

1.3混凝土的输送

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对需要浇筑混凝土的地方进行混凝土的输送。输送时,应至少配备拖泵和移动泵,混凝土拌和地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以降低输送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在输送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流动性,防止离析。浇筑前,要对泵送管道进行清理,尤其是管的转弯处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石块卡住、管道堵塞,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效果。检查管道的接口密封是否良好,防止在泵送过程中发生漏浆、跑浆等现象。

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至塑化的过程,其施工工艺虽简单,但有些细节若被忽略,则可能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为了保证后期混凝土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必须掌握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防止离析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防止其发生离析现象,因此在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混凝土浇筑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的进场时间及施工顺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一次性浇筑高度过高,混凝土易出现离析现象。因此,当混凝土浇筑高度>2m时,混凝土必须沿溜槽或串筒下落。当混凝土浇筑落差>8m时,则应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串筒上每隔2~3节管装一台振动器。

2.2选择合理的浇筑方式

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需要对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其后期出现开裂等问题,更需要通过分层浇筑和推移式连续浇筑的方式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从低处向高处进行浇筑,且沿着长边由一边向另一边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好一次性完成,遇到需要留施工缝的情况时,在下一次浇筑时,应将前一次浇筑的施工界面凿毛洗净后刷上水泥浆,然后在这个界面上浇筑后续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进行后浇带的填充时,可以采用膨胀混凝土,要求其强度必须比原来的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防止后期裂缝的产生。

2.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是要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振捣出来,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的振捣对后期混凝土的质量和承载力等指标有重要的影响。在选择振捣器时,必须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及混凝土的施工厚度来决定。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较薄时,使用表面振捣器进行振捣。混凝土比较深且尺寸不大时,则可以使用插入式的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振捣过程中应保证振捣器快插慢拔,振捣器的移动要均匀,插入的点应根据混凝土面积进行交错式排列,插点间距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对一些角落部位也不能遗漏。每个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2.4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墙和板结构的拆模必须在浇筑7d后进行。拆模后,仍需通过麻袋包裹等措施来保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同时通过洒水的方式继续养护至第14d。对于顶板混凝土,则不得在其终凝后6h内进行洒水养护,防止由于洒水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顶板表面破坏,出现起皮现象。待浇筑后第3d或第4d混凝土的核心温度下降后,才可进行洒水养护,直至第14d。

3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计划。施工计划应由相关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同时兼顾现场环境、施工前后各工序之间的衔接等情况来组织制定。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原材料的进场时间及后期的养护工作安排等,都必须合理。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合理规划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提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安排进场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2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多工作需要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合来完成,因此必须加强对现场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施工技能培训和考核。除了本岗位工作,还需要使其明白前后各施工工序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只关注本工序内的工作。操作人员施工之前,应该由班组长对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明确混凝土浇筑活动的技术要点。

3.3做好温度的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十分必要。加强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能够减少裂缝的产生,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做好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及环境温度的监测和控制,防止由于温差过大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采取降温措施。混凝土的温度监控要实时进行,直到养护工作结束为止。

3.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控制混凝土的总体浇筑时间,一般混凝土总浇筑时间≯5h。如果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则可能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前后时间相差太多,造成先浇筑的混凝土已经硬化而后浇筑的混凝土尚未凝结,导致混凝土结合不紧密。(2)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离析。若浇筑高度过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3)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时,应从各梁柱的关键部位(如节点)开始浇筑,以保证节点部位浇筑的严密,避免出现冷缝。(4)强度较高、弹性模量较大的混凝土,往往凝结时间较长,水化热较高,为防止其内外温差过大而造成浇筑体开裂,需要在浇筑结束12h后通过喷水等措施保持浇筑表面的湿润。而对于强度较低、弹性模量较小的混凝土,则应在浇筑工艺实施后,立即通过喷壶洒水方式对其表面进行保湿养护。

4结语

混凝土浇筑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从浇筑前的准备,到浇筑过程中的浇筑、振捣,以及最后的养护、拆模,每一次作业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计划和认真实施。施工单位应不断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和控制,兼顾前后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做好温度控制,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混凝土浇筑篇6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混凝土工程中,浇筑工作是其中的重点环节,是决定混凝土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性步骤。只有使用高效、高质的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才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质量。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及分类

1.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耐久性和变形性适宜等优点,这就直接决定了其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而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影响着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因而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分类:

目前,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混凝土浇筑技术:驳岸加固双管法、小直径钢管法、大直径薄壁预应力输管法等。下面笔者一一进行简要的介绍。

所谓的驳岸加固双管法是由基础开挖、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沉桩、模板安装、水下混凝土浇筑等几个工艺流程构成的,使用这种浇筑方法时要特别注意尽量隔断混凝土与水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水下混凝土的质量,防治其常见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效率;所谓的小直径钢管法混凝土浇筑技术,则可以通过在浇筑过程中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采取分节浇筑的措施或者是通过使用辅助振捣的方式改善其浇筑效果;所谓的大直径薄壁预应力输水管整体混凝土浇筑技术,则针对性比较强,只适用于某些规模较大的工程,这里不再赘述。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浇筑技术被应用,但是具体适用哪种浇筑技术,还应该视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而定。

三、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1、浇筑要求:混凝土从吊斗口落下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3m,若是超过3m时应使用串筒、导管、溜槽在侧面进行开洞;混凝土浇筑要分段以及分层实施,每一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要根据建筑的结构特征和钢筋的疏密程度决定。一般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长度的1.25倍,最大值不应超过500mm;振动棒启动,振捣过程中应手握振捣棒的软轴胶管,同时迅速插入砼内部,在振捣施工过程中,振动棒将上下抽动,振捣时间大约为20~30s,保证浇筑砼面不产生气泡、不显著下沉、以及表面泛浆,形成水平面为准。在插入式振动器的使用过程中要快插慢拔,保持插点均匀,按顺序逐点移动,不遗漏均匀振捣。移动间距应小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距离不小于200mm。上一层振捣施工中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约为50~100mm,从而减少层间缝隙。

2、浇筑停止:当浇筑的混凝土产生初凝同时浇筑超过了允许的施工面积时,应停止浇筑施工;当混凝土平均浇筑温度超过允许值,同时在一个小时内无法将温度调整至允许的温度范围时,应停止浇筑;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者暴雨天气要停止施工。

3、浇筑的质量控制:在确保浇筑混凝土坍落度的基础之上,应尽量减少水的使用量。在夏季施工可加入泵送剂;选择粒形、级配较好且含泥量、空隙率都较小的粗细骨料,同时优选出最佳含砂率;实际施工中,不能过振、欠振、漏振,应快插慢提振捣棒;严格浇筑流程,安排合理的施工工序。已浇筑并且接近初凝状态的混凝土进行反复抹压或者滚压,若是混凝土表面硬结无法抹动时,则可实施二次振动,从而排除混凝土由于泌水而在石子以及水平钢筋的下部构成空隙以及水分,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粘结能力和抗拉强度,同时减少了内部裂缝和混凝土中的气孔,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通过反复抹压和搓压施工,同时还应明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工程过程检验严格按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一一检验。

4、浇筑养护。

(一)养护技术措施:基础地梁以及承台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插筋上套PVC管、测量放线、浇水湿润、入场检查以及浇筑、振捣、找平以及养护的顺序进行。而框架柱以及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应按照模板清理、测量、搭设马道、处理施工缝处混凝土、入场检查、顶板混凝土浇筑、找平以及养护的顺序进行。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从标高的控制点投射到作业面上,而后将顶板的50cm的标高线引入到预先焊接好的短钢筋上,间距为2000mm。浇筑混凝土之前,首先应浇筑与混凝土同样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厚度为3~5cm。砂浆的浇筑应伴随着混凝土进行并提早10min浇筑。

(二)养护时间安排: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在塑性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的12h内进行洒水养护,而低塑性的混凝土则应在浇筑完成后喷雾养护,并尽早开始洒水养护;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连续养护,并在养护期间内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时间不低于14d。

四、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控制

尽量选择地热性的水泥,还应该尽量减少使用量。混合料中不同的矿物组成会产生不同的水泥水热化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往往会产生比较高的水热化,所以要想降低水泥的水热化,就需要添加越多的混合材料。所以,目前往往将一些水热化较低的硅酸盐水泥用在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当中,这种水泥属于中热水泥,还可以选用一些低热的矿渣水泥,从而在降低混凝土块的体积变形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水化的绝热温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的使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般可以采取这些方法,比如选择级配比较好的骨料,或者是将一级减水剂掺加在混合料中等等。总之,要想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可以采用一些低热的水泥,或者控制水泥的用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内外温差,从而避免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中出现一些裂缝现象。

1、在选择骨料方面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选用级配是连续的粗骨料,或者选用一些碎石等等。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为了有效的降低水泥的用量,因为这种骨料具有较强的和易性,从而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基础上,满足相关的强度要求,并且还可以保证混凝土材料质地的均匀紧密程度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如果将碎石应用在混凝土的搅拌中,那么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的保证混凝土抗裂的性能;如果是选择细骨料,那么最佳选择就是中粗砂,这是因为选择粗砂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泥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使用。

2、粉煤灰的应用方面

因为混凝土在很多种情况下都会出现一些干缩或者是脆性发生变化的状况,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粉煤灰,还可以采取一些来改善水化热现象。目前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就是加入一些粉煤灰,但是粉煤灰的使用应该采取适度的原则,因为适应的粉煤灰量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并且还可能出现一些缺陷,比如在低温的情况会渗水等。

3、优化配合比

优化配合比的时候,首先应该保证的就是混凝土的强度;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降低水泥的使用,从而实现对材料流动程度的增强,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和改善材料的和易性。要想选择出最佳的配合比,就需要对和易性进行试验。

五、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事项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4、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mm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mm~200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必须明确浇筑施工的要点,从施工要点出发,按照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石.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8):178~180.

[2]王冬,朱乃苏,陈志兴.当代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3.

混凝土浇筑篇7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们往往忽略混凝土浇筑施工各环节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只有充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良好的施工质量是指存在合理的几何尺寸,能够具有一定强度的设计要求,并且存在一定的的密实性和整体性。在施工过程中,确定混凝土的工程质量仍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二、后浇带的施工要求及作用

1、对房屋混凝土施工要求

混凝土构造要求在施工时,混凝土的选用值应该在C20~C40 之间。配备钢

筋主要是以其构造、承受能力以及大体积的混凝土配方来控制,钢筋受温度影响

产生裂缝。如果用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就应该采用钢模板、木模板或是钢木

混合型模板。钢模板对于混凝土的保温程度是比较好的,温度的控制要根据其具

体要求选择具体控制措施。在大面积的混凝土使用中,也可以以木模板作为保温

材料来使用。但是之前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做预算,这样可以确保混

凝土的温度控制指标,可以预防工程施工中裂缝的出现,保证工程质量。

2、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物自身因素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提凝土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等。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和建筑结构中常采用的沉降缝、变形缝的作用是同样的.但是,采用后浇带可简化结构设计。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金投入.

三、 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净,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 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 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5、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7、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

8、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捣密就应该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四、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1、运输注童事项

运输是建筑施工的主要环节,所有材料都要经过运输到达施工现场,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避免分层、泌水,砂浆流失和塌落变化现象发生.我们应做几点要求.最基本的运输条件是要保征在混凝土凝固定完成后再进行运输.

2、混凝土的运输方法

运输混凝土的搅棒车,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挽拌运输车.如果是将混凝土原材科运送到现场搅拌,则要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接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等.少量混凝土的地面运输工具一般是手推车。

五、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浇筑前,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初始凝固时间控制在3 至4 小时内,在运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坚决严禁加水。在混凝土到达施工工地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膨胀剂或者减水剂。浇筑工作开始时,将混凝土进行分区处理,按区浇筑,严格遵守浇筑顺序。进行振捣工序时,振捣棒应快速插入,缓慢拔出,保证混凝土的紧密度。混凝土的所有浇筑工作应在混凝土最终凝固之前完成,防止表面出现裂缝,抹压工作应分三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中断,如果因为意外,不能进行连续浇筑,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的测量工作。

2、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分析

在完成最后一道抹压工序后,表面要做好遮盖工作,一般选用不吸水的材料,防止表面水分散发导致混泥土干裂收缩,同时防止干湿循环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控制在15 度左右,时间控制在14 至28 天之间,保证混凝土水化的顺利进行。

3、混凝土裂缝处理

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蓼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八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l:2或是l: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争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蓟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水泥压力灌装、化学灌装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鹿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六、结语

只有确保具有良好的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的质量,建筑质量的优劣情况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的影响。保证建筑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良好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掌握其施工技术也是非常必要的,其技术虽然较为复杂,但是只有逐级分析,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才能实现工程的合理调控。

参考文献

[1]闫兵.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08.(18).

[2]黄元成.浅谈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

[3]张小兵.阐述工程建设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0.(12).

[4]王秋明,胡媛媛.浅谈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09.(08).

[5]明竹琴.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2009.(08).

混凝土浇筑篇8

关键词:施工;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它是由集料、胶结材料和水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合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特性包括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耐久性及变形等,在建筑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混凝土浇筑,浇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 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及特点

1.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

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是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开裂主要原因是降温收缩及干燥收缩时,由于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了拉应力的出现,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出现裂缝了。当混凝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时没有拉应力,即使再大的收缩也不会出现裂缝。

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低而抗压强度高。混凝土升温时体积膨胀,形成压应力,不会对混凝土造成有害的影响;降温时,混凝土收缩形成拉应力,常常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松弛可以抵消应力,在混凝土硬化初期应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减慢降温的速度。

1.2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①混凝土配合比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重量比例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要求既要尽量降低水化热,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还要保证设计强度。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为砂率、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要在满足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确定水灰比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砂率的确定原则是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在施工过程中要按要求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

②混凝土浇筑方案

技术上允许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振捣,但是初凝以后不能受到振动。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振捣,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也不致出现初凝现象。二次振捣可以消除一次振捣的气泡、水分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孔隙,也可以避免一次振捣后下沉的混凝土与钢筋脱离,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抗渗性。

③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一般规定不大于25℃,如果混凝土较厚可以适当放宽温差值。在降温阶段,混凝土保温护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盖一层防水岩棉被或一层塑料薄膜,另一种是蓄水养护(2cm-12cm)。第一种方法的养护效果较好,塑料薄膜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及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度,使微膨胀剂充分发挥作用补偿收缩。使用防水岩棉被时,可以通过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方便地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有效避免裂缝的出现,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遇环境温度骤降、养护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

2.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2.1混凝土入模时不得集中倾倒钢筋骨架或冲击模板。如果浇筑高度大于2m,应利用串筒进行溜管下料,浇筑层与出料管口之间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1.5m。

2.2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从发车时起)。两次浇筑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1.5小时,需用振捣棒持续搅动交接处,否则容易出现冷缝。

2.3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下沉、无气泡,表面产生浮浆时才可停止振捣。梅花状均匀排列振捣器插点,移动模式参照行列式,移动的距离应小于40cm,保证不过振,不漏振。

2.4浇筑梁混凝土应该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非常关键,应该采用赶浆法向前挪动和板一起浇筑,要避免出现冷缝;如果浇筑的混凝土标号不同,高标号混凝土先浇筑,要保证周围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不高于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该选用直径30mm振捣棒加强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间距为不超过200 mm,杜绝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出现。

2.5进行二次压抹和三次抹压后,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进行覆盖养护。混凝土终凝后,洒水进行润湿,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养护,要定期检查塑料薄膜表面有无水珠,如果没有应继续洒水。规定养护时间:地下l层顶板为14天,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为7天。

3.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与原材料品质直接相关,因此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3.1砂的含泥量和细度模数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含泥过多或砂子太细,都会促进混凝土的干缩裂缝生长。砂中含泥量较高时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及抗冻性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从这些方面来看,混凝土中采用的粗砂含泥量及有机质一定要达到规范。

3.2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和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水泥的强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膨胀性裂缝。因此,水泥的选择要谨慎,一般来说,大型水泥厂的水泥质量相对来说有保障。

3.3石子的选择要控制好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综合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混凝土厂家采用的石子级配不是很好,因此,确保石子的级配连续和生产中的切实可行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3.4不能用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水泥水化的有害物质的水拌制混凝土,否则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盐霜。质量控制人员应该经常性地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掌握其中的含量变化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4.结束语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好坏是确保混凝土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施工过程中操作规范,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果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吴人洁.复合材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罗华连,张庆红.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33):58.60.

[5]李宏博.混凝土 浇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建筑资讯,2008,10.

上一篇:深基坑施工范文 下一篇:路桥施工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