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1 21:28:50

移动技术

移动技术篇1

2013年是移动技术领域发展迅猛的一年。预计在未来一年,移动领域的发展步伐只会有增无减。以下是多位分析师、专家以及提供各项移动服务的公司的10大预测,展望了2014年移动技术领域的趋势。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销量会超过PC销量

PC也许没有消亡,但它无疑境况不佳,至少在知名调研机构IDC看来是这样。IDC公司表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会继续超过PC销量,两者的比例是2.5:1。据IDC声称,由于销售额减少6%,PC会继续走下坡路,而2013年PC销售额整整减少了10%。

iOS、安卓和Windows Phone会决一胜负

IDC公司还预测,苹果的iOS设备会迎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单位价值方面较之安卓会保持2:1的优势,不过绝对量方面较之谷歌的操作系统会面临1:3的劣势。IDC认为,谷歌的Play Store在与苹果大受欢迎的App Store获得的收入比方面会取得重大进展,这可能会给苹果一记重拳。至于微软,对其Windows Phone移动操作系统而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IDC表示,这家公司需要“将开发人员的兴趣提高50%到100%,那样才不至于被踢出市场。”

移动视频会大行其道

据研究公司声称,2014年,移动视频浏览量将头一次与PC浏览量相当。这个变化将归因于市面上出现更好的设备、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以及成本更低的数据服务套餐。据称,这会导致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或类似电视的更长内容。有公司预测,移动视频浏览量在2014年还会开始赶上电视的视频浏览量。

移动PoS领域会出现整合

移动支付和移动销售点(mPoS)系统其实刚开始流行起来,但是一向不乏竞相进入这个行业的玩家。据预测,在未来一年,整合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旋律。研究机构声称:“我们预测,随着几个玩家考虑退出市场,预计会出现整合热潮。”这家机构表示,mPoS在2014年的最缓慢增长会出现在只有1~20个员工的商家当中,这些商家恰好是流行的mPoS提供商Square和PayAnywhere的主要客户群。

移动银行业务会高歌猛进

据后台支持电子支付的ACI Worldwide公司声称,在2014年,一些银行会开始尝试使用可穿戴设备,比如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让客户可以接收账户余额提醒,并加大使用这项技术的力度。据ACI声称,许多银行还会进一步调查探究移动个人对个人(P2P)支付技术,移动P2P有望取代远程储蓄,成为2014年银行在移动领域所需的“下一大热门技术”。最后,ACI认为银行会开始提供“纯移动体验”,也就是只通过移动设备才能享用的功能特性。

平板电脑应用程序

会引起PC真正消亡

据冠群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约翰·米切尔森(John Michelsen)声称,2014年不仅会看到企业中移动应用程序的绝对数量急剧增长,CIO和IT部门还会开始致力于先为平板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开发应用程序,然后在必要时,针对桌面系统改动应用程序。米切尔森说:“我们在2014年到头来会拥抱平板电脑;我认为,平板电脑会成为2014年的首要计算设备。”米切尔森认为,一旦企业的开发人员专门为平板电脑开发应用程序,然后稍加改动以适应桌面系统——这一改先针对桌面端开发应用程序,然后针对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稍加改动的传统做法,PC这种计算设备会开始真正走向消亡。

短信服务(SMS)

会抢过应用程序的风头

移动消息和支付公司OpenMarket的产品管理副总裁史蒂文·弗伦奇(Steve French)认为,移动应用热潮会开始消退,更多的企业在2014年会加大使用短信服务的力度,特别是由于消费者和员工熟悉短信。弗伦奇表示,许多CIO会觉得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起来成本过于高昂。弗伦奇还认为,由于短信无所不在,又易于使用,全球各地的公司企业在2014年会更加依赖短信。他说:“消费者和员工实际上青睐短信服务提供的快捷而简单的沟通——既便于接收来自品牌的信息,又便于回应或询问品牌本身。

LTE安全性会有所增强

美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如今都有了LTE网络,但是据提供无线网络安全产品的Stok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维卡什·瓦玛(Vikash Varma)声称,“安全过去不受重视,它在LTE界充其量也只是可有可无。”无线网络运营商在2014年会开始重视LTE安全,以应对“网络犯罪分子更加关注移动网络以及黑客事件越来越频繁的态势,比如网络窃听、中间人攻击和数据包嵌入。”据瓦玛声称,由于诸企业寻求安全可靠的网络,LTE安全方面的进步和改进会让运营商们获得竞争优势。

可穿戴技术、游戏化和移动支付会实现整合

Revel Systems是一家提供基于iPad的mPoS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莉萨·法尔宗(Lisa Falzone)预测,市面上流行的健身及个人数据跟踪器在2014年会开始与mPoS系统整合起来,比如说,帮助消费者在餐厅或商店的付款台做出明智合理的决策,了解食物所含热量。法尔宗还表示,游戏化(用户赢得活动的徽章和奖励)会开始在移动商务中扮演重要角色。mPoS系统可能会根据使用情况或忠诚度,向顾客提供奖励、折扣和优惠。

移动数字货币会进入主流

移动技术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

1.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应用这种技术,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基础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开发,本文主要简绍移动互联网技术。

2.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声音是相对于固定电话,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相对固定。虽然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基本判断其概念,即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宽带IP核心技术,开放基础电信网络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和其他服务从用户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业务,移动终端可以在这里被认为是了解手机也可以被认为是上网本,PDA、数据卡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手机,包括,其中前者是移动互联网的狭隘理解,后者是一个广义的理解移动互联网。

3.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

实现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技术支持。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宽带移动技术支持,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持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技术创新将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一个重要的手段来增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粘度。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的过程中移动Web2.0技术,辅助技术移动服务实现,因为这两种技术是相对较新的,所以重点如下:

3.1 web2.0技术

WEb2.0的主流技术是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有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与联系是基于移动Web2.0技术。顾名思义,包括移动Web2.0技术建立基于Web2.0技术,移动Ajax技术:富Internet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移动Mashup技术聚合,移动部件技术支持桌面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促进用户参与定制WiKi技术。

3.2 移动业务辅助技术

为了支持新的业务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无线网络面对稀缺的资源,无线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与技术应用,如手机视频压缩技术、移动定位和搜索技术。

4.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支持,根据报道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谁)访问和无线广域网(WWAN)访问。WPAN主要用于家庭网络等个人区域网络应用程序,基于IEEE802.15,称为接入网公里“额外的”。其中,蓝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WPAN技术,通信距离10米,带宽是3mbit/s;其他技术,如超宽带(UWB)技术集中在高速传输距离;和无线个域网技术是专门用于低在短距离数据传输。

无线局域网主要用于商务和休闲和企业校园网络环境,还是太慢标准,依据IEEE802.11标准的基础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wi-fi网络,移动支持静态和庸俗。现年54岁的802.11g的覆盖率约100mbit/s的带宽。wi-fi技术成熟,目前正在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机场,酒店,学校,等等。

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备首先是由英特尔提出的概念。作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的新产品形式,移动互联网设备是针对消费者想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访问互联网。与笔记本电脑相比,它有一个4~6英寸大小,消费者可以把它放在你的口袋里的笔记本电脑,虽然很小,但最小尺寸是7英寸显然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和今天的手机显示屏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小,不能提供最好的互联网体验:表现不佳,不兼容,不稳定的沟通等。

就在2008年北京举行的IDF上,英特尔将UMPC的概念进行了延展,将其扩展为UMPC/MID(移动互联网设备)两个分支。英特尔正构想着一个充满各种尖端设备的计算环境,包括UMPC,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英特尔亚太区超移动部门总监黄承德表示,UMPC和MID的界定不在于硬件,规格和软件,而在于应用。他表示,UMPC强调的是全功能的小型随身计算机,面向移动商务人士;移动互联网设备针对的则是一般的消费者。

5.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了两个最大的业务之一,世界上最快的发展,最大的市场潜力,最有吸引力的前景。

他们的增长率预测意料之外。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超过1500000000手机用户,互联网用户超过700000000。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量超过360000000,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100000000。这段历史从未有过的现象反映出快速增长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流动性需求和信息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把事情做好。所以,移动和互联网现在看来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作,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消息、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丰富多彩的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迎来了新的高潮。

6.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

6.1 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集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特点,这不仅是传统电信运营商,但还包括许多参与者手机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为了抓住机遇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控制的用户第一次接触点为主要竞争的重点和方向,并积极开展企业的转型,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未来市场占据有利地位。终端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据美联社报道,领导者在芬兰诺基亚公司在8月29日,2007年推出了Ovi移动互联网服务,旨在全球手机用户数十亿为基础,扩大移动互联网市场。2007年11月,谷歌建立了一个开放手机联盟(开放手机联盟),促进其基于Linux的开源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 Windows mobile,直接挑战微软商业许可模式。美国苹果公司在2007年1月与iPod数字音乐下载市场成功,音乐手机iPhone正式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惊人的销售

6.2 产业特点的开放与协作性

开放与合作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开的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开放的目标。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传统的电信产业链相比呈现不断裂变和细化特征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的整个产业链的独立控制,为了赢得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时代,产业链的企业,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双赢,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

7.总结

移动互联网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和成长的趋势却非常快,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技术人员了解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戴静,万彭,周兰,王琳.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

[2]唐化军.手机设计业遇拐点止痛,分工细化催生职业设计[J].2006.

移动技术篇3

1.1定位通信技术

移动GIS中定位通信技术,是指以GPS技术为核心的定位系统,其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准确的导航与定位,确保移动GIS的精准定位。基于GPS的定位通信技术,首先要在移动GIS中设计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器接收定位信息,全面收集定位的数据信息,GPS能够准确地处理接收的信息,对照相关的参数要求进行设定,包括通信参数以及用户信息设定,优化收集的数据信息;然后是稳定的连接GPS的接收设备,便于存储接收的信息,保存重要的数据,重新定义GPS的通信结果,符合移动GIS的需求;最后是按照移动GIS的指令,规划GPS内的通信信息,按照系统的时间段接收通信信息,同时采取Ge-tData的方法,优化GPSData的变量,保障移动GIS内通信数据的真实性。

1.2GPRS通信技术

GPRS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表现出了数据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应用。在原有GSM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通信的节点,接入数据网络,组成系统的GPRS通信,为移动GIS通信提供高效率的数据服务,同时还能准确地掌握通信资费,用户利用GPRS,实现移动式的通信,随时随地都可接入数据网络,同时保障移动GIS通信的服务性。移动GIS中的GPRS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比较常用的是3G和4G制式,促使移动GIS通信能够适应现代通信的领域。GPRS通信技术中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其可以分组的形式实现数据连接,确保移动GIS数据在GSM覆盖的领域内传送,能够灵活地接入到互联网内。GPRS通信技术使移动GIS进入了无线传输的时代,依赖于分组交换技术,最大化地传输移动资源,而且基本不会延误移动GIS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具有全时在线的优势。

2移动GIS中的端口服务技术

移动GIS中的端口服务技术,主要体现在服务端口和移动终端两个部分,支持移动GIS的通信运行。服务端口的通信技术,用于处理客户端传入的数据,包括数据申请、即时消息等,同时利用服务端口实现数据通信的功能,如:动态数据服务、数据分发、即时消息等,根据服务端的通信协议,安排数据信息的有序进行,防止移动GIS服务端出现数据堵塞或漏发的问题,服务端通信有对应的分区,不同属性的数据在传输后会自动进入到对应的存放区,如:DataPreloadUser039、User100、User190……此存放区代表了数据预装目录,每个移动GIS用户均对应有固定的服务通信存放区,维护数据通信的路径。移动终端及移动GIS的客户端,客户端通信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因为移动GIS客户的需求不同,所以通信属性存在多样化的差别,客户端通信采取多项并联的方式,其可在同一时间内实现申请、发送与接收等多个通信模式,满足了客户对移动GIS的通信需求。

3移动GIS应用中的通信发展

(1)移动GIS中的通信发展,应该解决通信硬件的制约问题,促使硬件能够满足移动GIS的需求,保障硬件能够承载移动GIS中的通信技术,全面落实先进技术的应用。由于移动GIS所处的数据环境十分复杂,所以硬件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设备,其可维护移动GIS通信的稳定性,优化移动GIS的通信环境。

(2)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提出了智能化的建设,按照不同标准的通信模式,研发具有智能特性的通信技术,满足移动GIS中的多制式需求,促使移动GIS通信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监督数据传输的路径,防止数据被盗取,还能杜绝数据恶意更改的行为,加强通信数据安全控制的力度。

(3)移动GIS通信技术受到无线网络的影响,限制了通信的范围,导致移动GIS依赖于无线网络的空间位置。移动GIS在未来通信的过程中,应该打破空间限制,不能仅限于无线网络覆盖的位置,尝试不同的通信方式,安排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由此既可以优化移动GIS的通信条件,又可以保障移动GIS的灵活性,适应复杂的互联网环境,消除通信中的固定性以及环境差异,提高移动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4结语

移动GIS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增加了通信技术的应用压力,而通信技术也表现出了积极发展的趋势,目的是满足移动GIS的需求,避免影响移动GIS的通信质量。移动GIS在通信技术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通信环境,拓宽了移动GIS的应用范围,发挥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的作用,改善了移动GIS的通信状态。

移动技术篇4

关键词:移动商务 平台

一 、引言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电子商务。据数据显示,截至到 2015 年底,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3.64 亿人,预计到 2018 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接近 5 亿人。

中国是典型的区域经济, 80%以上的中小企业立足于本地服务与销售,然而却很少有适合本地化推广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支撑。目前,移动商务技术平台还没有一个成熟解决方案,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移动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 等多种终端,采用原生系统开发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具有升级难、开发成本昂贵、难以统一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一个平台的区域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一些商业平台也在抓住机会,移动商务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信息管理工具,它能帮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高效便捷的与客户进行沟通,但是在这种大时代的发展下也存在一些多多少少的问题,要想站稳脚步,就必须要有竞争优势,以便于站稳脚步。

二、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分析

1、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技术简介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信息管理工具,帮助企业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系统,如ERP,CRM,OA,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升级和扩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引领消费模式新潮流,现在越来越多的微房产、微旅游、微汽车、微电商、微餐饮、微医疗、微婚庆等等都可以通过移动商务商务技术平成,一个软件程序不单单只有一个进入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订阅号及APP端等多端口进入。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运用这些技术实现多方面交流。

2、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建设飞速发展,逐步迈入4G 时代,这极大推动移动电商的发展。但移动互联网是通过一个开放的信道进行通信,无法像有线网络那样依靠信道的安全加以保护。其自身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网络漫游过程容易被监听,数据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以及用户的合法身份容易被假冒等。在 2015 年互联网金融的“e 租宝事件”中有多少用户血本无归,而这只是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的冰山一角。由此可见,为保障移动电商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已经迫在眉睫。

(1)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备丢失、器件物理性损坏、数据破坏、SIM 卡被复制、手持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漏洞、系统后门以及恶意应用软件的威胁等方面。这会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业务被恶意订购、资费被恶意消耗、通话被窃听等安全风险

(2)病毒与黑客攻击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2015 年全国经监测发现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已超过 145 万件,较 2014 年增长 52%,手机软件病毒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软件病毒会对非法信息进行传播,对手机的硬软件进行破坏,导致手机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黑客攻击则主要窃取和泄露用户隐私,如通讯录、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与密码等,威胁移动支付安全。

(3)运营管理漏洞

目前,各种移动商务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移动应用商店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优劣共存、真伪难辨;移动商务平台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虚假广告、提供弱售后服务,消费者维权困难;移动平台服务提供者疏于平台管理,审核不严甚至形同虚设,导致木桶效应,造成各种存在安全威胁的应用和内容的传播与泛滥。

(4)法制建设滞后

移动电商发展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变,国内虽然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专门针对移动电商的法律法规却尚未出台,法制建设严重落后,成为制约移动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

3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问题的应对策略

(1) 端到端策略

端到端策略就是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数据从传输点到接收点的整个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保密性。由于移又斩松璞浮⒉僮飨低场⑼络技术等存在多样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制定端到端安全策略时要统筹兼顾、系统科学,既要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应用等各方面的要求。

(2)技术防护策略

应用无线公开秘钥体系(WPKI)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 (CA) 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WVPN 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入企业的内联网,它结合了 VPN 的高效安全性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捷性,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校验、数据保密传输等服务于一身,提供了端到端的最好安全性的连接,在移动电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安全管理策略

提高用户安全使用意识和安全交易意识,作为移动电商的参与者特别是消费者,在交易前应该认真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要避免上当受骗。其次,使用移动终端的移动用户在进行支付交易时,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注意对移动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SIM 卡等敏感信息的保管。当发现在移动终端丢失,需要及时报告,做好移动终端丢失备案,紧急保护 SIM 卡和银行帐户,防止发生损失。最后,保存相关订单信息,交易记录,合同文件,当发生纠纷时,可以出现在法庭上作为证据。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更新、升级来完善这些漏洞。比如可以设置防火墙、秘钥等一些安全技术,建立诚信系统。能够在它的不断发展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去解决。加强监督和管理。除了技术之外还可以加大范围,应用于更多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移动商务平台建设规范它的环节,规范它的交易,反复确认,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4、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特点

(1)独立性:不是买家也不是卖家,而是交易平台,如实体店中买卖中的交易。

(2)依托网络:第三方商务平台就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脱颖而出的,和电子商务一样,必须依托于网络才能发挥它的用途。

(3)专业化:作为一个服务平台,第三方商务平台就更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其中包括对订单的管理、支付的安全等能够为买方和卖方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的开放应用平台。

5、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优势

(1)网络营销成本低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最好的一面就是成本低。在传统营销中: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参加广交会等活动可能会花很多钱,但是利用第移动商务技术平台营销费用才几千元。

(2)针对性强、人流量大,交易信息充分

市场的价值在于其中的买卖力量,买卖力量越大,市场价值就越大。与其它形式的网络营销相比,通过第移动商务技术平台交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人流量大,交易信息充分、营销效果明显。

(3)解决了交易双方的身份认证问题,使交易更加安全

网络交易的特点就是虚拟性,使得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欺诈阻碍交易进行。而移动商务技术平台都会对所有的会员进行身份认证、会员所发的信息进行核实,只要信息属实就能通过,使双方消除了在交易中的欺诈顾虑,为达成交易奠定了基础。

(4)具生态性的附加服务

移动商务技术平台开展了网络营销,不但成本低、见效快、安全性高,而且它提供的附加服务,这些附加服务的存在有力的扩展了平台的功能,还增强了客户凝聚力,聚集人气,强化了原有的市场功能,是平台更完善。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火爆,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发展蒸蒸日上,但面临着比传统电商更多的安全威胁。,移动商务技术平台的各个参与者应该加强合作,从技术和管理层面采取多种可行的安全策略,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多管齐下,才能为移动电商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使得我国的移动电商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系统,展现更强的市场活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不断的完善移动商务技术平台,保C其安全,增强其功能,满足人们更多地需求,吸引大量的人群。

参考文献:

[1]董圆圆 移动商务分析与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徐林海 移动电子商务 东南大学出版社

[3]《第三方电子支付探索与实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罗凌云 《基于移动跨平台技术的区域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5]唐兴佳 《移动电商安全问题探析》 科技经济导刊

作者简介:

张文雅,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电子商务专业;

狄若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电子商务专业。

移动技术篇5

【关键词】CDMA移动通信技术;功率控制技术;PN码技术;RAKE接收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 58(2012)08—0002-01

随着我国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追求更高的通信品质,避免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干扰,增加通信用户的容量。国内外一直在研制可容性强、抗干扰、低辐射的CDMA作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CDMA是移动通信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根据美国IS-95标准设计的频率范围在900~1800MHZ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CDMA主要采用了数字蜂窝技术,所以和TDMA有很大的区别。CDMA没有固定的通话频率,而是对不同的通话利用随机数字序列进行编码。随着我国3G时代的到来,CDMA越来越体现其优势,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的生力军。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CDMA移动通信技术,本文通过研究CDMA技术原理以及特点,对国内外的CDlVUk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促进我国CDMA的发展。

一、CDMA移动通信技术原理研究

CDMA移动通信技术利用带宽较大的告诉伪随机码信号将所需要传输的小带宽信息数据进行调试。从而实现信息数据带宽的扩展。扩展贷款后的信息数据经过载波调试以后进行发射。而移动信号的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伪随机码,信息数据的带宽与接受带宽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再将宽带信号进行解扩处理,这样就得到了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实现了数据通信。扩频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高速伪随机编码信号的宽带与将要进行传输的信息数据宽带之比为扩频增益,即扩频编码长。扩频编码之间的互相关值能够决定CDMA通信多址互相干扰的程度,在这个值非常的小的情况下,接受调解过后就只能包含原数据信号和噪声了,由此可见CDMA可以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上同时的传输多个信息数据,从而能够实现多址通信。编码之间相互的关联值越小,编码多址互相干扰的程度就会越小,可容纳通信用户就会越多。所以CDMA能够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扩频处理同步。

二、CDMA通信技术的特点研究

相比于FDMA以及TDMA,CDMA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CDMA一部分是与其他的通信技术相同的扩频通信系统。而另一部分则是利用软切换以及功率控制等技术。CDMA移动通信网络是由扩频、多址接入、频率扩充等技术相互配合形成的。所以CDMA包括频域、时域、码域等三维信号处理。所以通常情况下,CDMA通信技术具有可容性强、抗干扰、低辐射、保密性强、同频率能够在小范围内重复使用等特性。这些特性成为CDMA相比于其他通信技术的优势所在。根据笔者多年对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CDMA通信技术的特点:(1)CDMA采用宽带进行传输,所以具有一定的抗阴影效应以及抗多普勒效应的能力,所以CDMA通信技术相比于其他多址方式要强;(2)CDMA可以实现在传输过程中,将有用的信号功率降低,使其远远的低于干扰信号,所以能够达到较强信息抗噪音能力。信号频谱扩展越宽,信号的功率谱的密度就会越低,信号就越隐秘,所以能够达到较强的安全性。(3)CDMA利用地址码相关特性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所以能够实现较强的抗干扰能力。(4)CDMA与其他的通信技术不同,可以实现小范围内的多址用户,仅仅是在用户较多的情况下通信质量降低。此外,小区的可用信道数和相近的小区业务量有关。如果小区仍然没有达到满负荷的情况下,小区的干扰会保持较低的水平,所以本小区的信噪比要圆圆的高于系统的要求,所以本小区仍然还允许新的呼叫接入,其容量能够进一步的提高。(5)由于CDMA通信技术在各个小区内采用的是同一频率,所以移动台在小区内进行漫游的过程中,不需要像其他的通信系统需要进行重新的分配频率资源,同时不需要额外的对通信系统进行硬件配置,所以CDMA属于软切换。与此同时,在进行CDMA越区切换的过程中,CDMA的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先接后断”。也就是说移动台需要接入新校区以后才能够和原来小区的基站断开,所以实现了通信质量,不能出现越区断话。

三、CDMA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1)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CDMA通信技术中的核心部分。CDMA是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的用户在占有同一宽带或者频率的情况下。CDMA功率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克服其远近效应不一的现象,从而使得CDMA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上升,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功率控制可以分为前向功率控制以及反向功率控制,反响功率控制根据采用的仪器不同,可以分为移动站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以及移动站、基站闭环功率控制。1)反响开环功率控制。移动站能够依照接受信号的功率变化,调节移动站发射功率从而达到所有的移动台发出的信息数据信号都能够保持相同的功率。所以反响开环功率控制主要为了补偿阴影等效应,所以在很大的动态范围中叮当达到32dB的范围以内。2)反响闭环功率控制。反响闭环功率控制主要目的是加快基站对移动台的功率估计时间,从而保证移动台能够保持理想的发射功率。3)前向功率控制。前向功率控制中,基站能够依照测量的结果对每一个移动站的发射功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目的在于对针对信号的路径衰弱比较小的移动台分派较小的前向链路功率,对远离基站以及容易出错的移动台分派相对较大的前向链路功率。(2)PN码技术。在CDMA移动通信技术中PN码直接影响着整个CDMA系统的容量以及抗干扰能力。这是由于CDMA通信系统的信道区分主要利用PN码进行,所以就要求PN码的字相关性优良、具有较弱的相关性,并且能够简单的实现编码。(3)RAKE接收技术。由于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是一种多径的衰落信道,所以必须利用RAKE接收技术对每条信道的信号进行调节,然后进行叠加输出,从而达到较强的接收效果。现阶段CDMA通信技术的编码包括两种,即激励线性预测编码8kbps以及13kbps,其中的13kbps编码已经能够达到有限长途语音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庆扬,张青,韦岗等.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J].移动通信,2000,24(2):41—45

[2]赵莹,郑君里.采用粒子集群算法的DS—CDMA多用户检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840—842

[3]战金龙,卢建军,卢光跃等.新的GLSFBC—CDMA—OFDMA发射方案[J].通信学报,2012,33(4):99-106

移动技术篇6

2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2.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1)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业务,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

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在迅速改变,人们更经常性地移动,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不分时间、地点访问很重要的信息。发生在用户身上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驱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因特网的影响

和通信的其他领域一样,无线数据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Internet。根据最近的研究,未来两年欧洲的因特网用户数量将翻一番。在我国,因特网用户的年增长率将高达300%,显然用户在运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求将会增长。

为了满足接入因特网的需求,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应运而生。WAP为将Internet的信息内容以及增值业务传送到移动终端提供了一种开放的通用标准,实现了IP与GSM网络的桥接,是一个为厂商提供加速市场增长、避免网络割接、保护运营商投资的标准,WAP确保任何与WAP兼容的GSM手机都能工作。

(3)数据速率的发展

GSM承载业务所提供的GSM数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9.6kbit/s。国际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技术将实现57kbit/s的数据速率,对要求连续比特率和传输时延小的应用是理想的,如会议电视、电子邮件、远程接入企业的局域网和无线图像。1999年商用化的GPRS是第一个GSM分组数据应用,将实现超过100kbit/s的数据速率。对较短的“突发”类型业务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认证、远程测量和远程事务处理。EDGE(增强数据速率GSM改进模式)使用修改过的GSM调制方式来实现超过300kbit/s的数据速率。EDGE会让GSM运营商特别受益,他们不但可以赢得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经营执照,还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宽带数据业务。

2.2个人多媒体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

对随时随地话音通信的追求使早期移动通信走向成功。移动通信的商业价值和用户市场得到了证明,全球移动市场以超凡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演进的下一阶段是向无线数据乃至个人移动多媒体转移,这一进展已经开始,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个人移动多媒体将根据地点为人们提供无法想像的、完善的个人业务和无线信息,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个人多媒体世界里,话音邮件和电子邮件被传送到移动多媒体信箱中;短信将成为带有照片和视频内容的电子明信片;话音呼叫将与实时图像相结合,产生大量的可视移动电话,还将实现移动因特网和万维网浏览。像无线会议电视这样的应用将随处可见,电子商务将蓬勃开展。对于运动中的用户还有随时随地的各种信箱和娱乐服务。

3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在电信业历史上,移动通信可能是技术和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业务、技术、市场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伴随着用户对数据、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发展,移动网络必然走向宽带化。

通过使用电话交换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7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AM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三种主要的窄带模拟标准。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他们所在的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字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性,并为用户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今天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M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和IS95CDMA等,均仍为窄带系统。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2000年以后,窄带移动电话业务需求将依然很大,但随着Internet等高速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需求的驱动,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将逐步增长,而且就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无缝覆盖而言,宽带移动通信作为整个移动市场份额的子集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第三代系统预计在2002年投入商用。

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系统的变化并不像从第一代模拟网络到第二代数字网络那样存在重大的技术变迁。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来讲,第二代系统将逐步子滑过渡到第三代系统,在此演进过程中,移动网络所能实现的数据速率逐步升级:GSM承载业务所能提供的数据速率为9.6kbit/s,1998年商用的HSCSD技术实现了57kbit/s的数据速率,1999年引入的GPRS将实现超过100kbit/s的数据速率,将在2000年引入的EDGE技术可实现超过300kbit/s的数据速率。2001年后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统将能够在广域网上实现384kbit/s的数据速率,在办公室和家中还可以达到2Mbit/s。

4网络技术的智能化

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移动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人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移动智能网通过把交换与业务分离,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进而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来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智能网,运营公司可以最优地利用其网络,加快新业务的生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设计业务,向其他业务提供者开放网络,增加收益。

关于移动智能网的研究,早在1995年就已开始,刚开始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协议出现,各厂商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并且据此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如Alcatel、Nortel、Ericsson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初期产品。这些工作为最终移动智能网标准的形成积累了经验。

1997年末,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TIA)制定了移动智能网的第一个标准协议——IS-41D协议。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在GSMphase2+阶段引入了CAMEL协议(移动通信高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程序),当时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在新推出的智能网能力集一2标准中描述了移动接入的功能实体,称为CAMELphase2标准。

伴随着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智能网及其智能业务是构成未来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

5更高的频段

从第一代的模拟移动电话,到第二代的数字移动网络,再到将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使用的无线频段遵循一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1981年诞生的第一个具有国际漫游功能的模拟系统NMT的使用频段为450MHz,1986年NMT变迁到900MHz频段。我国目前的模拟TACS系统的使用频段也为900MHz。在第二代网络中,GSM系统的开始使用频段为900MHz,IS-95CDMA系统为800MHz。为了从根本上提高GSM系统的容量,1997年出现了1800MHz系统,GSM900/1800双频网络迅速普及。2002年将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统IMT-2000则定位在2GHz频段。

6更有效利用频率

无线电频率是一种宝贵资源。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有限和移动用户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出现了“频率严重短缺”的现象。解决频率拥挤问题的出路是采用各种频率有效利用技术和开发新频段。

模拟制的早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方式,主要通过多信道共用、频率复用和波道窄带化等技术实现频率的有效利用。随着业务的发展,模拟系统已远不能满足用户发展的需求。数字移动通信比模拟移动通信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样的频分多址技术,数字系统要求的载干比较小,因而频率复用距离可以小一些,系统的容量可以大一些。而且,数字移动通信还可采用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技术,它比模拟的频分多址制在系统容量上大4-20倍。

GSM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最为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频率有效利用技术的演进史。GSM采用时分多址制式,其对频率的有效利用主要是通过频率复用技术的不断升级实现的。从传统的4×3方式,到3×3、1×3、MRP、2×6等新的复用技术,频率复用的密集度逐步提升,频谱效率快速提高,GSM系统的容量得到逐步释放。1995年开始投入商用的IS-95CDMA(窄带)系统,以无线技术的先进性和大容量等特点著称。它以扩频技术为基础,不同用户的信号靠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如果从频域或时域来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相互重叠的,故理论上CDMA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比GSM系统更高,网络容量更大。同时CDMA系统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即系统具备软容量。作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无线接入技术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无线电频率。它利用分层小区结构、自适应天线阵和相干解调(双向)等技术,网络容量可得到大幅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要求。

7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

7.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第三代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统一系统,它能够提供宽带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为了保护运营公司在现有网络设施上的投资,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遵循平滑过渡的原则,现有的GSM、D-AMPSIS-136等第二代系统均将演变成为第三代系统的核心网络,从而形成一个核心网家族,核心网家族的不同成员之间通过NNI接口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全球漫游。在核心网络家族的,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线接入家族,现有的几乎所有的无线接入技术以及WCDMA等第三代无线接入技术均将成为其成员。

7.2未来的网络构架

移动技术篇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协议;接入方式

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用手机直接进行即时信息查询,或者用手机QQ客户端、飞信客户端与别人进行通信,或者将自己即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某个网站上,这些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实用的移动互联网。从起源上说,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通信模式。

广义的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蜂窝移动电话、PDA或者其他手持设备,通过各种无线网络,包括移动无线网络(例如2G、3G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无线接入网等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话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业务。

一、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结构特点

从层次上看,移动互联网可分为:终端\设备层、接入\网络层和应用\业务层。

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继承了互联网的特点),对应的通信模式和服务质量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接入层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模式,但在网络层以IP协议为主;终端种类繁多,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一个终端上通常会同时运行多种应用。

世界无线研究论坛(WWRF)认为移动互联网是自适应的、个性化的、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服务。它给出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如下:

各种应用APP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获得用户交互支持或移动中间件支持;互联网协议簇负责网络层到链路层的适配功能;操作系统完成上层协议与下层硬件资源之间的交互;硬件\固件则指组成终端和设备的器件单元。

注:移动中间件层有多个通用服务元素构成,包括建模服务、存在服务、移动数据管理、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时间通知和环境监测等。

互联网协议簇主要有IP服务协议、传输协议、机制协议、联网协议、控制与管理协议等。

二、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无线接入方式,根据覆盖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无线个域网(WPAN)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无线城域网(WMAN)接入和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

(一)WPAN主要用于家庭网络等个人区域网场合,以IEEE802.15为基础,被成为接入网的“附加以公里”。其中,蓝牙是目前最流行的WPAN技术,其典型通信距离为10m,带宽为3Mbit/s;其他技术,如超宽带(UWB)技术侧重于近距离高速传输;而Zigbee技术则专门用于短距离的低俗数据传输。

(二)WLAN主要用于商务休闲和企业校园等网络环境,以IEEE802.11标准为基础,也就是众所周知的Wi-Fi网络,支持静止和低俗的移动。其中802.11g的覆盖范围约100m,带宽为54Mbit/s。Wi-Fi技术成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中,已在机场、酒店、校园等公共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WMAN是一种新兴的适合于城域接入的技术,以IEEE802.16标准为基础,常被称为WiMax网络,支持中速移动,视距传输可达到50km,带宽可至70Mbit/s。WiMAX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但在互联互通和大规模应用方面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WWAN是指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如3G)实现互联网接入,具有网络覆盖范围广、支持高速移动性、用户接入方便等优点。基站覆盖范围可达到7km,室内应用带宽可达到2Mbit/s,但在高速移动时仅支持384kbit/s的数据传输。目前三种主流3G制式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应用,其共同目标是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此外,现在以GPRS、EDGE等数据通信技术为代表的2.5G移动通信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WWAN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

三、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动性管理:支持全球漫游,移动对终端和移动子网是透明的;

(二)多种接入方式:允许终端接入方式的多样性;

(三)IP透明性:网络层使用IP协议簇,对底层技术不构成影响;

(四)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指定信息;

(五)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保证:提供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用户服务质量保证;

(六)寻址与定位:保证各用户通信地址的唯一性,能够全球定位,以提供与位置相关的服务。

移动性管理技术是移动互联网中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包含位置管理、切换管理,使得网络能够对移动终端进行定位以及传递呼叫,并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连接。

切换管理解决终端在同一个小区内或不同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问题,涉及的技术包括同一网络内的水平切换和不同网络间的垂直切换等。对移动性的支持需要通过不同层的协议来实现,考虑到网络层均采用的IP协议,因此对IP的移动性管理将有助于实现异构网中的各种移动性支持。

IETF提出的移动IP协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技术。其原理是让移动主机使用一对IP地址(本地地址和转交地址)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其中引入了本地和外地这两个实体,并使用了隧道技术。(隧道是指将一个数据包封装在另一个数据包的净荷中进行传送的路径,建立在本地和外地之间。)

当移动主机在本地网络时,使用本地地址及标准IP协议和对端通信主机进行通信。当移动主机移动到外地网络时,其通信流程如下:

第一步,移动主机通过外地获得一个转交地址,并向发送消息注册该地址;然后对端通信主机通过标准IP路由机制,向移动主机的本地地址发送IP数据包;第三,移动主机的本地截取该数据包后,将其进行封装,通过隧道技术将它们转发给外地或移动节点本身;最后,移动主收到数据包后,用那个标准IP路由机制与对端通信主机进行连接。

移动IP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角路由”问题,即对端通信主机发给移动主机的数据包必须经过本地,而移动主机发给对端通信主机的数据包则直接发送,导致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即域内频繁移动带来频繁的切换,由此导致大量的注册信息传输而影响网络性能。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有移动IPv6和微观移动IP等多种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案。

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未来的几年移动互联网将继续以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为驱动,加强创新和融合,在移动化、宽带化、个性化和可信可管性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为用户提供过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通信技术(第三版)纪越峰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二版)啜钢王文博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2005

作者简介:

移动技术篇8

【关键词】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G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等内容。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已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率低,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语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他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带宽信息业务。但是第三代通信系统标准有WC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道和全球通道,再者3G频谱的利用率还是比较低。

(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路,具有超过2Mbit/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带宽无线固定接入,带宽无线局域网(WLAN),移动带宽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宽带接入互联网。它融合了现有3G的增强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无线LAN系统为一体。

二、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传统电信网是电路交换的电话网,其基本设计思想是满足恒定、实时、对称的话务量,以时间-距离计费,成本和利润处于严格管制之下,网络呈资本密集型,网络容量与话务容量高度一致(话路本位)。

数据化,分组化网有着传统电路交换网所无法具备的优势,有信息才占用网络资源,效率高,成本低,信令。计费和网管简单,可适应非对称的突发数据业务等。在分组化的各种方式(分组交换,帧中继,ATM,IP)里,由计算机桌面用户和局域网发展起来的IP占据了绝对市场优势。90年代的10年间,IP用户数量增长达2个量级,己构成数据业务的主要增长因素,到2000年用户数将可能达到5亿左右。而且,每用户业务所需平均带宽也呈现指数式增长,10年增长4个量级,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移动信息技术必然会在数据化,分组化这个方向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2)移动网络带宽化

今天世界市场上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均为窄带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带宽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但是随着光纤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带宽化正在朝着无线接入技术方向发展。WiWAX的提出和推进,E3G标准化的启动和加速,使得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呈现明显的带宽化和移动化发展趋势,即带宽无线接入向着增加移动方向发展,而移动通信则向着带宽化方向发展。

(3)移动网络智能化

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移动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人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移动智能网通过把交换与业务分离,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数据库,进而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来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智能网,运营公司可以最优地利用其网络,加快新业务的生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设计业务,向其他业务提供者开放网络,增加收益。

1997年末,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TIA)制定了移动智能网的第一个标准协议――IS-41D协议。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在GSM phase2+阶段引入了CAMEL协议(移动通信高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程序),当时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在新推出的智能网能力集一2标准中描述了移动接入的功能实体,称为CAMEL phase2标准。

伴随着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智能网及其智能业务是构成未来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

三、结束语

随着固定和移动带宽化的发展趋势,通信网络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通信的主体也将由人与人,扩展到人与物或物与物,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和传感器网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A.F.Salam,L.Lyer,P.Palviaetal.Trust in munication of The ACM,48(2),2005,73-77.

[2]周亚建.移动通信安全,追求无止境[N].中国计算机报,2006-05-15.

上一篇:移动医疗范文 下一篇:跨学科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