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范文

时间:2023-02-28 08:42:56 版权声明

当代经济

当代经济篇1

资本对自然的无偿占有与劳动价值论杨寄荣 (13)

论马克思生产关系二维理论:所有制和依赖理论程启智 (7)

马克思价值决定中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分析彭必源 (1)

北京和上海研发产业发展环境比较研究韩霞 (44)

论中国特色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兼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物权化向资本化的转移罗叶 (39)

从建立和谐劳资关系角度看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改革荣兆梓 (34)

国际货币制度演化与货币危机机理探索王立荥 刘力臻 (56)

转型期养老保险支出责任分担的合理性分析张毅 (52)

中国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关联性研究于震 刘淼 赵振全 (48)

如何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李娜 李建华 卢相君 (69)

知识产品价格关联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徐颖 (65)

土地自然力承载问题探析刘静暖 纪玉山 张怀坤 (61)

“全国第二届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研讨会征文启示 (F0003)

论最差土地的级差地租和土地价格问题沈民鸣 (25)

区分一般性和特殊性——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内容改革探索张丰兰 (19)

马克思汇率理论、汇率模型与国际经验的检验杨玉华 (12)

马克思的信用和经济周期理论及启示王云中 (7)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于金富 (1)

社会科学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及其解桂林 邓宁 (24)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前沿冯梅 郭毅 (19)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形式问题的思考张维闵 (39)

从生产方式发展的视角解读国家干预经济乔榛 (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内涵的辨析与再理解李炳炎 孙占 (27)

中国转轨型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兼论社会经济形态转轨的方法论杨明尚 (50)

中国“高技术不高”悖论的成因与政策建议贾根良 秦升 (44)

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台商投资的影响赵晓霞 徐楠 (54)

公司内部人交易研究综述廉鹏 王克敏 (69)

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制策略选择王振宇 张立忠 (66)

级差地租、制度缺陷与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王国跃 李海海 (62)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率测算及分析李星 李建华 (58)

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发展述评王锐 (19)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展望余道先 刘威 (12)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再探索李真 马艳 (33)

再论正确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及其重大意义邱海平 (28)

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众化潘石 (24)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魏震铭 张炳勇 (47)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转型与产业竞争优势培育高庆林 (43)

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结构与收入水平关系研究史清华 程名望 (39)

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尹庆双 曹满云 (50)

后发优势理论演进及其启示郭丽 (57)

政府治理能力与转轨绩效:中俄比较周端明 蔡敏 (53)

滥发美元对美国信用制度的破坏何泽荣 徐扬 (69)

从生态经济的视角构建生态税制协调体系王金霞 (65)

从西方福利模式转换看金融危机刘旭东 (61)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本质与现象张忠胜 (15)

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看美国的次贷危机王宇伟 (10)

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评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丁堡骏 (1)

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汪川 郭小波 (24)

异质预期及其经济影响——基于货币经济学的新视角程均丽 (19)

马克思论资产阶级的法与权利——兼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比较杨戈 杨寄荣 (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董小麟 (28)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与创新宋辉 姜会明 (5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及现状评价曾国安 洪丽 (47)

转型期发展中大国的转型问题:历史拐点论新探颜鹏飞 (41)

社会性规制的演进与发展——以美国和日本食品安全的社会性规制为例孙中叶 (59)

后起国家政府作用理论的变迁及启示——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黄建康 蒋伏心 (55)

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管永昊 (67)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沈涛 潘寄青 (63)

关于货币内生、外生问题的一般理论梁东黎 (13)

凡勃伦制度主义的过去与现在杨虎涛 张洪恺 (21)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再评卫兴华教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说奚兆永 (26)

次贷危机的性质和原因熊军 高谦 (34)

以研发联盟推动企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孙鳌 (39)

开放条件下外部因素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袁志田 刘厚俊 (44)

中国城镇居民地区工资差距测度与分解任重 (48)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宋承国 (53)

跨国转移定价风险管理探讨曹晚雪 (57)

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措施孟耀 谭小芳 (61)

基于博弈基础的独立审计责权利制度安排孙永军 (66)

ABSTRACTS (72)

《当代经济研究》投稿须知 (F0003)

《资本论》研究与应用

从资本属性看劳资关系的平等性和公平性龙斧 刘媛媛 (1)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赵旭亮 (8)

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解读、评论与争鸣的一些看法——兼谈王成稼研究员对“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解读的批评和有关观点卫兴华 (17)

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何干强 (23)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马克思经济学检视王海杰 (27)

新时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探析金丽馥 (31)

能源价格改革的效应维度分析艾慧 (36)

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科技贡献率的实证分析马敏娜 连飞 (40)

区域品牌形成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基于温州鞋业集群品牌的个案分析孙丽辉 (4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与竞争战略研究刘顺忠 王影 杨雪 (5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严太华 李宁 (54)

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罗斯丹 (58)

推进资源税改革的政策取向祝遵宏 (62)

论均等财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王泽彩 王国兵 (66)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热点问题探讨——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专题综述吴航 颜萍 万睿 (70)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易培强 (1)

马克思价值量决定理论的数理阐释岳宏志 (7)

当代经济篇2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但是,信息业在某些方面应该降温,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并不是说中国不要搞信息高速公路,而是没有必要搞克林顿那样的信息高速公路。他说的高速公路,信息传输量至少是10的10次方比特,而我们现在修的不叫信息高速公路,而是“中速公路”,是每秒10的8次方比特,比美国设想的高速公路小100倍。每秒10的8次方比特就大得不得了,我们在20年、30年内都添不满。它只有一件事不能做,就是全国开各个省市的全国性电视大会,但是两家开电视大会可以。这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短期内修那么大的。这件事的鼓吹者也是社会科学家,他们看到美国人在那儿鼓吹信息社会,也赶快要进入信息社会。15年里要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第一他不知道要多少钱,第二他们不知道这种信息高速公路修出来没有用。中国的信息库才美国的1%左右,这相差太远。所以修起美国那样的高速公路以后,根本没有东西可运。打个比方说,现在长安街比较拥挤,你把它的宽度扩大10倍就可以了,扩大一千倍就是非理性的了。

当代经济篇3

一、引言

时代历经多次社会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能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休闲体育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又富含娱乐因素的一种体育形式,深得人们喜爱。

二、社会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休闲时间增多与健康

伴随中国的社会变革,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取得了显著进步,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从追求物质享受的阶段转移,开始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没有健康都是虚幻。国家和个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之后,开始进行了实际的行动。由周燕等完成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素质目标、指标与实现策略研究》课题,提出的对策中特别提出应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投入意识。现今中国每星期、每年甚至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自由时间都在增加;和以前相比,春节和国庆节等假期使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找到了生活更加宽泛的含义,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意味着工作和家庭的存在。于是休闲体育作为锻炼和娱乐的方式得到人们的追宠。反过来,这也为休闲体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尝试通过运用休闲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健康,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状况。这种改变的意义远远超过人们对某一特定活动参与的意义。在这样的“社会工程”里,休闲活动是达到目的的途径,是改变或满怀希望地改善社会的一种技术或工具[1]。同时随着科学应用速度加快,人类的许多体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原本通过大量身体动作从事的工作只需坐着就能完成了。人体由于运动不足,某些部位过分劳累、精神高度紧张而产生了“文明病”。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死因主要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约占50%)、职业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休闲方式和休闲体育

进入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休闲方式注定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人们的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个性化。通过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手段,可提高人们的休闲素养,增强人们的休闲技能,人们通过休闲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得以提高[2]。在休闲时代层出不穷的休闲活动中,上述休闲方式很难促进人们更多地进行肢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疾病。休闲体育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其具有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多元价值而成为了人们参与休闲的重要方式。因为相比较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不需要精湛的技术、战术和出色的身体素质,时间和场地设备等一般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全民都能参与,这些是竞技体育无法相比的。

三、休闲体育的策略

(一)现代生活方式与休闲体育策略

成思危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在原始社会,人们除工作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外的闲暇时间很少,大约10%,在农业社会是17%,工业化初期达到23%,20世纪中期以来约为39%,到21世纪中叶闲暇时间有望达到50%[3]。这么多的休闲时间,如何休闲?这时,政府有责任去引导人们参加休闲体育,增进健康,特别是社团应协作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工作,在成员发展方面,社团具有先天的亲和力和优势,应充分利用。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生理功能退化以及高度紧张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阴影,也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了危害。在这种不利因素面前,人们对自身体质和健康关注日渐增多,花钱买健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甚至人们的健康消费已经初步建立了和日常柴米油盐消费一样的自然心态,将其纳入了基本生活支出计划。这样的社会背景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了必备的基础,而当今社会,解决人们身心健康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动员他们面向体育运动,参与其间。同时,还应从思想观念上使人们明白,休闲体育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最方便、最廉价的手段。休闲体育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体现人的价值的生活活动及社会实践,意味着人性的解放。通过愉快、自由地享受休闲体育可以发展人类的身体智力和认识能力,体验人生的幸福完美。

(二)不同人群休闲体育的形式与内容

1.不同经济状况、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策略

不同的阶层(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已得到研究消费文化或社会阶层的学者们的普遍接受(凡勃伦、布迪厄、费瑟斯通等)。虽然,今日中国阶层的区别尚未真正形成,但由收入的分层而引起不同的消费阶层的状况已越来越明显。中国中产阶层作为未来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主导力量,总体来看,生活方式已经浮现出时尚消费、品牌消费、文化消费、品位消费和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的一些倾向,其中的休闲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观念通过正面反面案例、西方中产阶级生活模式演绎更是被广泛地接受,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关注健康与生活质量,不仅仅要求生存,还具备了要求享受生活的现实需求[4]。因此,我们应根据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产阶层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中产阶层特点的休闲体育方法,如保龄球简单技术的掌握、简易高尔夫球的练习方法以及诸如此类的既能活动身体、娱乐身心又彰显高雅的休闲体育方式和方法。

2.女性与老年体育策略

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女性同样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任,如何根据女性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着重发展女性休闲体育参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年人处于身体机能逐步衰退的阶段,而且据调查中国老年人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参加的活动大多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所以应根据这个现状大力发展社区的休闲体育,使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距离享受到愉悦身心的休闲体育,从国家到省、市、县要专门设立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再由这些部门组建群众体育协会、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形成广泛的大众体育社会管理网络,组建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有效地组织、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是发展休闲休育的重要因素。同时,社区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充实和完善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体育设施的统一管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各种体育场馆设施,提高辖区内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为居民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再配合定期的组织各种小型社区体育比赛,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居民创造出一个好的活动氛围,为培养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就能为休闲体育的开展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p#分页标题#e#

3.体质与健康状况与休闲体育

作为当今世界大众体育潮流中不容忽视的一条支脉,特殊人群的休闲体育(也称残疾人、残障人的休闲体育)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它是指社会人群中在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损者,通过身体练习,以求达到帮助保健康复、娱乐放松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充分享受自身权利所进行的体育活动[5]。在200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做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享受体育的权利。但是在多数休闲体育服务场所基本没有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健身设施和体育器具,休闲体育项目的设置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残障人的需要,因此,改善我国大多数残障人参与体育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我国残障人的休闲体育得到发展已提到日程上来了。

四、小结

当代经济篇4

2.我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姜磊

3.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余长林,王瑞芳

4.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钞小静,任保平

5.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分析胡健,焦兵

6.中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蒲艳萍,王维群

7.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分配的变动——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刘丽

8.产业环境、企业战略与企业的绩效表现孙早,薛小刚

9.广告结论的明暗示程度对态度形成的影响:认知需求和消费者知识的扰动作用张蕾,高登第

10.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PanelData的研究张栋,杨淑娥,杨红

11.金融稳定还是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门限转换特征武娜,王群勇

12.中国银行自由化的数量效应:源于储蓄、资本形成的经验证据米运生,刘仁和,易秋霖

13.中国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关联性研究沈悦,卢文兵

14.中国寿险市场退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展凯

15.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经济分析毛瑛,陈钢

16.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杨斌

17.知识资本模型的再检验——基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冼国明,杨长志

18.论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韩秀华,陈雪松

1.2007年的中国经济回顾与分析姚树洁,韦开蕾,陈敏佳,YAOShu-jie,WEIKai-lei,CHENMin-jia

2.政府职能与投资体制——基于国际数据及经验的分析蔡跃洲,杨克泉,CAIYue-zhou,YANGKe-quan

3.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与南北贸易摩擦成因李春顶,尹翔硕,LIChun-ding,YINXiang-shuo

4.成功幻觉与生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兼论在城市发展规模上市场机制不一定是有效的范红忠,王徐广,FANHong-zhong,WANGXu-guang

5.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张良悦,师博,刘东,ZHANGLiang-yue,SHIBo,LIUDong

6.中国生猪产业的金融化推进杨枝煌,YANGZhi-huang

7.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1952-2007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陈伟国,张红伟,CHENWei-guo,ZHANGHong-wei

8.中国金融资源城乡配置差异的新政治经济学陈刚,尹希果,CHENGang,YINXi-guo

9.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的创新模式研究尚长风,SHANGChang-feng

10.中国信贷市场匹配机制的再设计袁开洪,文胜,YUANKai-hong,WENSheng

11.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问题研究董涛,DONGTao

12.我国能耗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关系分析李坤望,孙玮,LIKun-wang,SUNWei

13.双重成本与债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1998-2006)马君潞,周军,李泽广,MAJun-lu,ZHOUJun,LIZe-guang

14.治理环境、股权结构与投资者关系管理马连福,陈德球,胡艳,MALian-fu,CHENDe-qiu,HUYan

15.经济学的科学性意味着什么——经济学的双重属性及其研究思维朱富强,ZHUFu-qiang

16.陕西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陈九龙,CHENJiu-long

1.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高帆,GAOFan

2.中国省区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2000~2005年的经验证据方先明,孙兆斌,张亮,FANGXian-ming,SUNZhao-bing,ZHAGNLiang

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性检验王俊霞,王静,WANGJun-xia,WANGJing

4.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下的城市地价——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柯善咨,何鸣,KEShan-zi,HEMing

5.投资理性、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储蓄大搬家汪伟,WangWei

6.中国信用体系转轨的经济史视角考察许文彬,陈炜,XUWen-bin,CHENWei

7.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边界的有效性研究李成,郭明,张炜,LICheng,GUOMing,ZHANGWei

8.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马颖,秦永,MAYing,QINYong

9.论劳动价值论的数学与模型分析许光伟,XUGuang-wei

10.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与农户家庭贫富秦其文,QINQi-wen

11.制度递延逆反论——一个典型制度变迁的案例描述与推论张尔升,ZHANGEr-sheng

1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阶段性差异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张天宝,陈柳钦,ZHANGTian-bao,CHENLiu-qing

13.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温怀德,刘渝琳,温怀玉,WENHuai-de,LIUYu-lin,WENHuai-yu

14.董事报酬、独立性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宋增基,徐叶琴,张宗益,SONGZeng-ji,XUYe-qin,ZHANGZong-yi

15.基于几率波动理论的安全与生产力关系研究于明,孙林岩,YUMing,SUNLin-yan

16.管理创新的有效化模型研究雷星晖,王则灵,LEIXing-hui,WANGZe-ling

17.制度环境、审计质量与债务融资江伟,雷光勇,JIANGWei,LEIGuang-yong

1.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高波,王斌

2.农村三代家庭中子女外出务工对老年人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张烨霞,李树茁,靳小怡

3.内生时机选择下国有和外资银行的利率竞争周翔翼,侯晓辉,姬升良

4.资产价格泡沫、传统银行业脆弱性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侯尧文,胡怀邦

5.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估计——基于季度数据的协整分析董继华

6.中国的金融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孙力军,崔茂中

7.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余力,孙永权

8.经济发展对信贷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闫章秀

9.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的构建张文强,赵会玉

10.经济转轨、跨国公司进入与国有企业改革张晖,郑馥艳

11.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模式的理论分析——基于行业的视角朱彤,孙启俊

12.品牌价值与产权改革-MBO后的美的电器案例研究李曜

13.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有限责任的思考樊秀萍,赵秋雁

14.网络外部性、研发激励与技术标准化:以激光视盘业为例杨少华,李再扬

15.基于IHO技术的西部行业投资效应分析研究刘洪涛,郭菊娥,席酉民,罗岩

16.资源诅咒: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刘瑞明,白永秀

17.试论生产消费与循环经济何林

18.辨析中英政治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雷俊

2.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昌忠泽,CHANGZhong-ze

3.中国开展银行业务外包的研究杨大楷,YANGDa-kai

4.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开发性金融支持(DFS)研究——基于微观农户行为的分析李志辉,张晓明,LIZhi-hui,ZHANGXiao-ming

5.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评价方法研究程婵娟,陈勇,CHENGChan-juan,CHENYong

6.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国外模型方法及其借鉴王少波,WANGShao-bo

7.中央企业持股比例对其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范琦,FANQi

8.关系取向对员工满意影响的实证研究姚飞,李桂华,YAOFei,LIGui-hua

9.MBO制度边界与范围分析高伟凯,GAOWei-kai

10.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来自钢铁产业的实证检验戴魁早,DAIKui-zao

11.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效应实证分析阎敏,YANMin

12.司法者激励对司法公正影响的模型分析王雷,万迪昉,贾明,张喆,WANGLei,WANDi-fang,JIAMing,ZHANGZhe

13.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财政分权的宏观收益与成本分析许煜,张栋梁,尚长风,XUYu,ZHANGDong-liang,SHANGChang-feng

14.财务困境预警SVM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谢赤,罗长青,王蓓,XIEChi,LUOChang-qing,WANGBei

当代经济篇5

关键词:虚拟经济;诞生;精神现象

虚拟经济和当代精神现象都是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他们的关系只能是相互作用,但是虚拟经济的诞生和当代精神现象之间的关系就不仅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虚拟经济的诞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从1970年开始,就出现了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那就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地位上是等量齐观但并不是同根同源,虚拟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实体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具有的内在矛盾随时经济的发展一步步激发。这时候,成为主流思潮的就不再是已经走向衰落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的是新自由主义。在新自由主义下,金融市场凭借本身的特征给实体经济输送货币,带动资本的流通,慢慢成为克服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主要方式,进而就居于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也就进入了虚拟时代。实体经济把资本投入市场追求剩余价值,但是资本具有趋利性,在市场竞争中都势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就是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并把最大化的剩余价值又最大化的把它转化为资本。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人之间就只剩由资本和剩余价值连接起来的一种利害关系,人所具有的尊严也建立在赤裸裸的冰冷的金钱交易上。在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时候,利益直接受到损害的就是资本家底下的工人,加倍的对工人进行剥削。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需求就远远落后于资本的增长速度,必然导致更大的危机到来。为了尽可能掌控出现的危机,凯恩斯主义这时候就增加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增加市场的购买力。但是当政府公共部门的开支变多了,势必就直接的导致民间资本的变少,导致出现“滞胀”现象,这个情况下,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并与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同时共存。这样情况下,新自由主义通过加快资本流通的新的金融手段掌控局面,让资本主义进入了虚拟经济时代。

二、虚拟经济与当代精神现象

伴随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活动,也在产生一些社会精神现象;不同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精神社会现象,也就是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精神现象。就如虚拟经济诞生的时代背景一样,虚拟经济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来的产物,虚拟经济理所应当是和社会精神现象的发展一致的。但是虚拟经济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在适应当代精神现象的同时,一方面在改变当代精神现象,另一方面也在被现存的精神现象所改变。

(一)金融符号拜物教的出现

虚拟经济创造财富的大小和虚拟经济所负载的社会关系之间存在关联性,因为在这种关系力量之下,才使得这些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数字的虚拟东西能够对剩余价值进行掌控。[2]人们不断的产生出了一种对类似这样的金融符号莫名的尊崇,渴望这种金融符号带来的神奇力量,便出现了当代精神现象的一种:金融符号拜物教。当代经济在发展,科学技术都在蓬勃发展。虚拟经济在发展中,不停的借用已有的电子通信系统来实现其目的。仅仅凭借这些基础设施就能实现对各个地区,实现跨区域的、跨国际的对银行业务,保险业务,房地产业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操控,实现短时间内的利益最大化。市场便发挥“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让市场价格出乎意料的变动,伴随其中一部分人的一夜暴富同时,有一部分人的财富可能在瞬间就烟消云散。这个现象的出现,把资本的内在矛盾分化,也就是把剩余价值的权利和资本进行了分离。

(二)品牌拜物教的出现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资本发展的同时,又在消费中衍生出了另一种因为虚拟经济引起的、属于当代的精神现象—品牌拜物教。现如今,人们把消费当做他们社会交往的一种符号、能显示出社会地位的符号。也就是把金融符号的狂热追逐在消费上就演化成了对品牌的追逐。每一个商品的品牌都凭借自己超强的营销技能实现对品牌符号的掌控,品牌的作用就是对消费者的购买力划分不同的等级,将消费者分成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群体,让整个社会都被品牌网络力量所支配,达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发达国家是这样的表现,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却是另一番景象。商家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迎合品牌拜物教的时候,大规模加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渐渐地,人们购买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对产品品牌进行消费、对其中隐藏的社会地位进行购买。

三、结束语

虚拟经济的诞生是在当时一定的精神现象中发生的,虚拟经济的诞生也是符合当时的精神现象才得以实现从诞生到现如今它的发展都如鱼得水。虚拟经济要想发展好,制造出更少的泡沫经济,让经济得以健康良好运营,它必须通过或许是改变当代精神现象、或许是通过接受当代精神现象对它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周莹莹,刘传哲.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投资扩张效应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03):21-32.

[2]何问陶,王成进.货币供给、虚拟经济与通货膨胀——对通胀决定因素中货币供给与虚拟经济影响的再认识[J].财经研究,2015,(10):133-143.

当代经济篇6

1. 基本要求:文章应具有创新性,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文字精炼,结论正确。优先刊发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

2. 论文书写顺序: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城市邮编;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正文之前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3. 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中文摘要约200个汉字,英文摘要约300个字符。用词要客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修饰。关键词应反映论文主题概念,为3~6个的词或词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须对应。

4. 作者简介:在篇首页脚处依次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学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文末请注明详细的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标全并注意引用最新文献,文中采用右上角注,以[1][2][3]……符号排序,并按先后次序列于文后。

6. 注释:如果有附加说明或发挥性论证的注释应列于参考文献之前,文中采用右上角注,以①②③……符号排序。

7. 投稿方式:本刊接收电子文档,稿件可通过E-mail提交编辑部,本刊投稿电子信箱为:或。

8. 期刊数字优先出版:本刊是签约同方知网(北京)“优先数字出版期刊”,凡本刊录用稿件均视为作者已授权本刊在“中国知网”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9. 版权与稿酬: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含“优先数字出版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重庆维普资讯网”、“台湾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龙源期刊网”、“博看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及“我得杂志网”全文收录期刊。论文自发表之日起本刊就取得了出版权和独家使用与权。因此,向本刊投稿者则视同认可并授权本刊上述做法。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将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

10. 保密要求:向本刊投稿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的统计数据、内部指示、企业商业机密或技术秘密及专利秘密。

11. 本刊强调:作者应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文稿严禁抄袭和重复发表,凡发现载文有此行为并造成不良影响者,本刊将永不受理该作者任何稿件。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注重文章的理论性、学术性及创新性。

12.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050031)

电 话:0311-87207225;0311-87208094

当代经济篇7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

但是,信息业在某些方面应该降温,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并不是说中国不要搞信息高速公路,而是没有必要搞克林顿那样的信息高速公路。他说的高速公路,信息传输量至少是10的10次方比特,而我们现在修的不叫信息高速公路,而是“中速公路”,是每秒10的8次方比特,比美国设想的高速公路小100倍。每秒10的8次方比特就大得不得了,我们在20年、30年内都添不满。它只有一件事不能做,就是全国开各个省市的全国性电视大会,但是两家开电视大会可以。这就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短期内修那么大的。这件事的鼓吹者也是社会科学家,他们看到美国人在那儿鼓吹信息社会,也赶快要进入信息社会。15年里要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第一他不知道要多少钱,第二他们不知道这种信息高速公路修出来没有用。中国的信息库才美国的1%左右,这相差太远。所以修起美国那样的高速公路以后,根本没有东西可运。打个比方说,现在长安街比较拥挤,你把它的宽度扩大10倍就可以了,扩大一千倍就是非理性的了。

当代经济篇8

必须要把这种以培养人才素养为先的管理理念带入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培养人才《孝经》中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而载舟覆舟之说,更是将“人”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人本主义思想已经被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通过实施人才战略管理,人性化企业管理理念,才能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影响,管理者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知识与经验,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明确带领团队的思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传统管理理念指出,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有着正确价值取舍的个体,此外,体恤下属、培养员工,拓展积极的人本主义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营造融洽的企业氛围和人际环境。简而言之,若以攘外安内来比喻企业经济管理,那么以人为本即可为安内,管理者的修己即可为攘外的必要条件。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的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于强调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孟子则以“尽心知性知天”而达“上下与天地同流”为境界,兼有“仁民”、“爱物”的主张,强调天地万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应该具有这种“有余以奉天下”“、仁爱”的奉献精神。对社会,企业应饱含责任意识。企业的运行总是以特定的社会需求为起点,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依托,以一定的社会公众支持位基础,企业做强做大,从本质上看来是社会给企业的认可。因此,在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应将物质利益作为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企业应当以诚信、奉献为理念,了解在市场生存中的本质意识和社会责任,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此外,在经济管理理念中,企业应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对于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也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并将这些态度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中,来达到企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与客观规律的协调“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这句话主张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在经济活动中,同样有客观经济规律的存在,现代经济管理不能以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思路,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圭臬。这就要求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适应当前市场规律,为社会公众奉献产品、为社会创造长远价值、为合法经济利益相关方提供利益,为员工提供发展路径等。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企业若违背协调发展的管理思路,一味的以追求利益为核心,不择手段的压榨职工价值,违背市场规律的投机行为,行业内不正当竞争,甚至是背弃最根本的“诚信”二字,则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得生存和发展。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企业经济管理中发展战略的影响“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累积于点点滴滴,决不可一蹴而就,在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中,这句话同样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要以“积累”二字为圭臬,打好基础是向上发展的本源,根基不牢固而一味的“大跃进”式的发展,即使企业有一时的风光,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发展长远。

谋而后动,顺势而为,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谋而后动,以扎实的基础为先决条件,进而对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不能固步自封,沉浸在企业一时的成绩之中,而必须看清楚市场发展的趋势,集思广益分析决策,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顺势而为,顺潮流而动,企业发展会事半功倍,逆潮流而动,则可能在市场的洪流中遭受重创。《管子•形势》篇有言:“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顺应规律,必“助之”,企业发展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逆规律而行,“违之”,企业则“怀其凶”,发展有危险,“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所以,在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多样的环境下,企业尤其应当对形式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断修正经济管理策略,从而引导企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企业要有舍才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必然要做到有舍有得,做精而后做大,一味的不切实际盲目扩大规模,终将是一盘散沙。企业的资源永远不是无限的,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通过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实现更大的收益。传统的舍得智慧对于资源配置过程意义重大,有舍有得,不舍不得,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大道至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意义深远。3结束语巍巍华夏,中国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必有其丰厚的内涵,虽然当今社会企业经济管理思想高速发展和进步,但对其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也越来越彰显出其蓬勃的生命力,为中国企业走特色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桃花 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热力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广告创意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