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9 00:57:55

税务风险论文

税务风险论文篇1

一、企业税务筹划及税务筹划风险概述

税务筹划是指企业纳税主体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据所涉及的现行法规,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以企业整体税负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所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财务目标实现的非违法的谋划与对策。因此,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的本质是企业纳税主体利用税法规定中的漏洞,通过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安排实现税负的最小化。但是,税务筹划在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风险;企业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进行盲目的税务筹划,其结果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可能使企业遭受更大的危害与损失。具体来说,税务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税务筹划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今,社会市场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税收法规制度不断健全,企业经营情况越来越复杂,从而使企业的税务筹划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分析

(一)税收政策风险

税务筹划是利用国家政策合理、合法的节税,在此过程中,若国家政策发生了变化或者企业对税收法律法规运用不合理,就可能导致税务筹划的结果偏离企业预期目标,由此产生的风险被称为政策性风险。企业的税务筹划政策性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政策选择风险是指企业自认采取的税务筹划行为符合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政策要求,但实际上自身的行为却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此会给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造成一定的损失与危害。政策变化风险是指政府旧政策的不断取消和新政策的不断推出而给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政府一些政策往往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政策的这种不定期性或时效性使得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产生一定的风险。

(二)税务行政执法偏差风险

税务风险论文篇2

(一)缺乏规范的企业的经营行为

如果说企业没有深入理解税收政策的话,可能会导致企业依照惯例进行操作,或者说导致承担不应当承担的税款,形成多缴税或者漏税的行为,比方说:在税法之中规定,应税收入的减少需要在一张发票上开具折扣或者折让金额,但是有些企业却作出了相反的规定,却还是依照有关制度进行税金的计算,这就会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如果说地产公司在土地交易的过程中,只考虑出让金,并没有考虑契税等内容的话,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因为使用税的缴纳会加大开发成本,造成一系列的资金问题,只有推迟纳税或者采用其他手段尽量缓解资金压力。

(二)缺乏规范的民营企业的财务行为

企业财务行为的不规范,指的是在财务行为方面没有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很多企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比方说:企业通过员工报销进行发票的冲抵,对于一些个税缴纳采取逃避政策,或者谁没有规范的代扣代缴行为,这也是造成税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其他原因

1.纳税经办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没有深入理解并透彻掌握有关税法精神。虽然在主观上没有想要偷税漏税,但是却没有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纳税行为,导致在事实上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造成税收风险。比方说在如今税法上规定,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抵扣应当依照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六十来进行,而超过的话就要调整纳税。但是由于涉税经办人没有清晰的把握,认为满足了条件就能够进行全额扣除。这就导致企业的纳税风险大大增加。

2.纳税筹划行为的不恰当,这也是税务筹划造成的风险。税务筹划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风险的存在,尤其是一些负责人对于筹划非常偏好,或者说比较相信利用人脉关系解决一些纳税问题,企业没有重视这些风险,只是盲目的进行税收筹划,产生的后果可能是事与愿违的。

二、防范民营企业税务风险,强化内部控制

依照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的有关定义,内部控制包含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内部环境、信息沟通、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监督。笔者的观点是,可以对于这些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从而防范或者减小税务风险。

(一)完善内部环境与控制活动的基础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环境可以说是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空间方面的界定内容,这主要是在人员安排方面有一定的体现,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以及税务工作来说,企业应当进行组织的建立,并产生相应的制度,在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之中,利用董事会的经营计划以及企业战略,并结合税务顾问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依照2005年税务总局的有关指引方面的规定,对于企业之中的一些税务问题进行确认,并确认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另外,通过内控制度的完善,指导日常的纳税事项。具体有如下几点:第一就是企业应当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者岗位,在事业部或者管理层等机构,外包纳税事项。第二是企业可以建立一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假如风险防范的有关内容,对于上述指引进行参照,并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架构以及业务架构相结合,对于税务管理的方法以及流程进行设计,对于税务风险进行全面控制。

(二)防范税务风险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

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包含价值流转,还包含信息流转等内容。企业经济信息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税务信息,在流动中,税务信息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考虑纳税信息的流动途径以及性质,并引起有关岗位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是应当建立税务信息系统,对于有关税法进行收集,并定期更新,保证企业财务处理流程与新的税法规定相符合。第二是要注意与税务机关的沟通,经常交流一些税务风险事项内容。

(三)强化企业风险控制,加强涉税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他有关指引都明确的要求了企业的风险管控内容。在税务风险防范这方面来说,其重点在于通过过程来控制全部,并通过风险评估与企业进行信息沟通。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评估之中加入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评估能够对于税收有关的内部以及外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并确定企业所能够承受的底线内容,包含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以及整体上承受风险的有关能力。在具体内容方面,主要通过应用有关技术方法以及技术原理,定量以及定性分析了系统之中存在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分析特定税务发生的损失范围以及可能范围。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防范或者规避风险的产生。依照澳大利亚国税局在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例子能够证明,企业完全可以进行税收风险评估。

(四)在内部监督之中加入纳税风险防范机制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内部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对于纳税风险来说,预警主要是通过涉税自查以及内部审计来进行的。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要对于纳税事项进行重点关注,并利用有关原则展开判断。另外,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涉税业务,如果发现问题的话应当及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方面,企业可以同时检查纳税的有关事项,或者说聘请有关机构来进行检查,避免风险或者隐患的出现,对于一些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来说,企业应当进行专项的检查或者评估工作,在决策之中加入税务风险的判断内容。

三、结论

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够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并提高企业价值。而这个目标就是防范风险的同时,创造一定的价值,从而使企业价值能够流转,得到良性发展。在长期跟踪调查的过程中表明,如果企业有较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话,每年会给企业创造百分之三十八左右的利润。可以说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是重中之重,也是管理手段的基础,通过内部控制化解税务风险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对于企业发展战略非常有利。

税务风险论文篇3

纳税风险对企业的成本影响是相当大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房地产行业的高税负使企业纳税的风险程度加大房地产行业主要开发经营活动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房产施工与建设,工程验收和结算、房产销售等,涉及内容广泛,业务多元,投资主体复杂,资金来源复杂,跨越周期较长,这就使得房地产行业呈现出高成本的特点,其中高税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房地产涉及到的税种主要有八个,包括契税、耕地占用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尤其在销售阶段承担的税负相当高,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里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不同行业的八家企业,对他们2010年的税负水平进行计算,为便于比较,所选择的企业均缴纳5%的营业税。从表1可见,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行业,其中两家房企(京能置业、浦东金桥)的税负达到24%-25%左右之高,而平均值也达到近18%。因为统计样本数量有限,这个均值趋于保守估计。房企的高税负,使得风险程度加大,一旦企业出现缴纳失误,则造成相应的罚金、滞纳金金额也相当可观;或者企业未充分使用税收优惠所引起的经济利益损失也相应更大。

通常情况下,预征政策是调控非市场情况低价获取土地和非理性房地产市场价格情况下房地产暴利的有效措施。但随着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出台和房地产土地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越来越规范和理性,房企的实际盈利能力愈来愈趋于合理水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预征政策对房企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可能导致预征的土增税和企业所得税超出企业实际应缴税款,在现行征管体制下,实际操作中多缴税款难以退还或根本无法退还使得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预征与过去纳税方式相比,房企必须提前付现,在从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下,进一步加大房企的现金流风险。税收清算政策是存在许多局限性和针对性,比如土增税,既要求房企及时清算,又不允许提前合理计提未完工配套设施;既限制房地产企业信贷,又不允许房企按实际扣除资金成本等;此外,土地增值税清算相较企业所得税清算时点的先后也会给企业税负带来较大影响。

房地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税务风险控制,即税务筹划之所以具有可行性,主要原因如下。比如土地增值税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利用这个优惠政策对土增税进行筹划,可以利用销售定价临界点筹划法,就是建立一个计算模型,计算出房屋定价,使得增值率控制在上述20%以内。举个例子来看,设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为C,根据税法扣除项目规定,项目开发期间费用按照C的10%扣除,财政部加计扣除为C的20%,设项目销售收入定价为P,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6%,建立一个不等式:[p-(C+0.2C+0.1C+5.6%P)]/(C+0.2C+0.1C+5.6%P)≤20%解出不等式方程,得到P与C的关系为:P≤1.67C也就是说企业销售定价小于其土地费用及开发成本的1.67倍时,可享受到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免税政策。当然这只是一种数量关系,实际中企业不可能仅为了减少税额而降价,当项目市场行情很好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售价赚取超额利润来弥补税额的损失。那么就需要计算出企业应提价到什么水平时才能抵消税额增加的成本。再设提价额为A,提价后增加的收益为:A-0.56A,而随之增加的土地增值税为:[P+A-(1.3C+5.6%P+5.6%A)]*30%建立不等式:A-5.6%A≥[P+A-(1.3C+5.6%P+5.6%A)]*30%,由之前P=1.67C带入上式,得A和C的关系为:A≥0.15C。则可见,企业提价的范围应当在成本的1.82倍以上(1.67+0.15=1.82)。这样计算可以看出,企业定价时可以借助于税务筹划来减少税负,这个范围就是定价避免在土地费用和开发成本之和的1.67—1.82倍之间。我们把1.67倍称为免税临界点最高定价系数,1.82倍称为较高收益临界点最低定价系数。如果企业缺乏相关人员和税务筹划,定价范围在1.67—1.82区间内了,就会多缴纳土增税,无谓的加大税务成本。

房地产企业在对项目开发成本进行会计核算时,成本核算对象划分是否恰当,成本费用归集科目是否准确,成本分摊方法是否合理等,均会对其最终税负产生影响。仍以土增税筹划为例:一个房产公司开发一个项目,土地价款19.85亿元,其中政府土地收益为8.38亿元,土地开发补偿款为11.47亿元,开发成本发生了13亿元。项目共有24万平米,其中有12万的政府回购房,12万商品房,少量商业。由于税法相关规定,政策性房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政策性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土增税应当分别核算。所以该房企的财务人员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后,希望政策性用房最少的分摊到成本,由商品房多分摊成本。怎样既可以有效减少税负,又不违反税法精神呢?财务人员采取了如下核算方法:政策性用房不分摊政府土地收益,只分摊土地开发补偿款(前提是还需要得到主管税务机构的认可);此外,分摊土地成本按照占地面积法而非可售面积法进行。整个项目占地99000平米,政策性房的占地面积为25000平米,商品房及其他为74000平米。开发成本按照可售面积进行分摊。这样核算的结果是土地增值税免税。如果按照一般核算方法,即政策性用房和商品房对土地成本平均分摊并且采用可售面积法分摊土地成本,则需要缴纳土增税3亿元。可见核算方法的选取对于土增税的影响空间有多大了。

房地产公司进行税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建立健全有效的纳税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这首先需要制度建设,制定税务管理办法,明确各层级的税务管理权责、流程及要求等;其次是落实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再次是设置业务指引,即操作指南,使实施起来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对重大涉税事项的报告制度。

加强对重点税种的全过程有效管控。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重点税种无疑是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于重点税种,按照事前筹划、过程管控、事后评估的全过程管理思路进行。

税务风险论文篇4

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外部环境较少,但是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制定的财务纳税制度和经济法律的规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已经具有一定的管理框架,国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税务管理实行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依据制度要求规范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税务风险管理,但是机制的制定过程还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备的缺点,尤其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和会计业务管理上还存在责任分配不明确、财务问题不明晰等问题,机制存在的漏洞导致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出现管理滞后性,增加税务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增强企业税务风险意识

为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能有效完善,要从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开始。企业高层领导者和部门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企业税务风险知识的宣讲活动,并为企业新招收的会计人员开展风险意识培训活动,培训活动结束后对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成绩优异的人员企业才录用,开展税务活动培训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对税务制度、财务知识的了解,能对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变化进行分析。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机制的制定能有效指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为改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税务风险管理的滞后性,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具备完善管理机制的企业为目标,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出有效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为保证机制的实行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一致,管理机制的制定应包含企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线等内容,会计管理方面包含企业的动产和不动产等资产内容。

(三)加强内外监督管理力度

为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得到有效管理,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同时遵守控制企业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控制属于企业的外部控制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实行高效的财务审计工作能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并能及时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而有效躲避税务风险,保证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包括:会计部门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制度建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等;企业的外部控制监督内容最为有效的是社会监督,实行有效的社会监督制度,能帮助企业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路线,完善企业管理的控制制度,开展社会监督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包括税务局,外部控制还接受各类社会媒体的监督。

(四)增加获取税务风险讯息的渠道

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企业需要增加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税务风险讯息的了解,并与相关部门和外部企业进行有效交流。企业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增加交流与沟通机制的建立,加深企业间税务风险讯息的交流,包含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和保密信息的管理。企业也要注重和税务机构之间进行联系和交流,只有保证良好的工作关系才能促进彼此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影响到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问题有来自内外环境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企业只有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建立起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抵御税务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税务风险论文篇5

[关键词] 企业;税务管理;税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从当前我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税务风险是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风险,并且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一步扩大,该风险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就越明显,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理论、制度存在一定的空白,这就导致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难以借鉴先进的理论成果,这也会对税务风险控制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若干内容进行讨论。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着企业发展。当前,理论界尚没有制定统一的企业税务风险理论,且在税务风险研究中,更多的人将涉税行为的不合法现象定义为税务风险,认为企业在这种错误风险形式的影响下,会“付出代价”。这种思想,与企业发展的规律相适应。

本文认为,所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者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税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最终维护企业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

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纳税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通过科学评估本企业在管理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寻找解决风险的方法,最终维护企业效益。本文认为,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应该重视基础信息的积累,通过事先预防、风险分类、原因分析等常见方法如后搜,改进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效果。

二、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管理风险问题,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税务管理风险内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初创阶段的税务管理风险

在企业成立之初,由于企业规模不大、总资产较少,这就导致企业所涉及的税务管理问题较简单,也容易解决。从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协调、信息不流通是诱发税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再加之企业在初创阶段需要开拓大量的市场,因此会将管理的侧重点放在业务拓展方面,这也会导致税务管理风险的发生。在企业初创阶段,税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1)不能全面的了解税务政策,且在纳税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导致缴税过程混乱,最终引发风险;(2)企业税务基础欠缺、会计管理效果不明显,导致企业在应缴金额、未按期申报缴税上存在漏洞,也会导致风险发生。

(二)企业成长阶段的税务管理风险

在企业成长阶段,营销量、服务范围明显提高,且管理规模扩大,相关管理逐步走入正轨,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在财务、税务方面投入人力,但与企业同意时期的其他管理内容相比,企业管理的重点依然被局限在企业发展资金筹措、市场扩展等方面。少部分企业受到创业阶段的错误思想影响,忽视了税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导致风险发生。总体而言,在企业成长阶段,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导致在税务管理中出现多缴、少缴、漏缴等下线;(2)不了解税务政策,导致合理缴税能力确实,引发税务管理风险;(3)尝试“纳税筹划”,但由于对税务管理政策不了解,“纳税筹划”成为额外的税务风险。

(三)成熟阶段的企业税务管理风险

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业务稳定、管理规范、会计制度健全,企业会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税务管理也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但受到管理模式、税务管理人才队伍规模等因素影响,此阶段企业税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1)纳税筹划在税务管理中所占的比例快速上升,但受到经验、专业队伍等因素影响,纳税筹划方案容易引发新的税务管理风险;(2)受传统的税务管理思想影响,不能实现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导致税务管理与企业发展向偏离。

(四)衰退阶段的企业税务管理风险

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需要面对企业市场大面积流失、产品积压、员工人心涣散等问题,因此会将工作重点放在新市场开拓、凝聚人心等方面。此时企业所要面临的税务管理风险主要为:(1)欠税;(2)制度流于形式,有意、无意的漏税;(3)盲目的才删管理,忽视了税务风险。

三、企业控制、管理税务风险措施

(一)基本税务风险管理结构

早在2004年,COSO就在《框架》中明确了当前企业税务管理的基本要素,并从内部管理环境、设定基本税务管理目标、评估税务管理过程风险、税务风险控制方法等几方面,对基本要素的构成进行详细讨论。以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为例,企业在税务管理中,会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并讨论各种方法中的风险,通过明确风险属性,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同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随时修正其他要素。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识别、评估税务管理风险是管理税务风险的重要内容,为保证能正确认识诱发税务风险的原因,需要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体系。常见的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方法主要为:

1.财务报表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主要通过企业利润表、现金流动表等为依据,统计当前企业的收入、负债、利润等情况,并讨论其中的分享要素。工作人员可以结财务报表所反应的内容,计算出符合当前企业实际情况的指标,通过比对法,将本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本行业其他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若对比结果提示两者的指标差别过大,就说明企业可能存在严重的税务风险。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法时,可以统计企业早期的财务指标平均值做参考对象,通过对比现阶段的财务指标与前期的财务指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财务管理指标走向,进而判断财务项目中是否存在异常项目,进而识别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2.风险损失清单法。风险损失清单法的关键,就是对整个企业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讨论,与财务报表分析法相比,风险损失清单法的应用范围更广。当前常见的风险损失清单法就是以备忘录的形式,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形式列举出来,并结合企业当前的管理内容对这些风险进行考察。企业决策者可以结合考察结果,讨论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应对策略。

从税务风险的实际表现情况来看,部分税务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而部分表现的隐秘,但两者都会对企业管理产生影响。为避免风险损失清单中遗漏隐性风险,可以聘请税务顾问,综合讨论税务管理活动可能造成的风险,可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三)企业信息与沟通机制

随着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法;从企业税务管理风险来看,强化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税务风险控制。

1.构建企业税务风险信息控制系统。从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来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信息控制系统需要重视税务信息的流动,因此,本文认为税务风险信息控制系统包括:内部税务信息反馈、外部税务信息征询、税务信息汇总、税务信息处理子系统。

在应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系统时,企业决策者应注意基础信息的采集,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产品(服务)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偏差等实际问题,制定阶段性的生产管理大纲,并要求企业税务管理流程严格按照大纲的标准执行。在执行结果反馈的过程中,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会计的反馈结果,综合指导税务管理工作。

2.构建企业税务管理活动沟通方式。在构建企业税务管理活动沟通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税务管理人员(或组织)的参与。一方面,税务管理组织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定期的联系不同生产部门,结合企业当前生产情况、可能产生的绩效等资料,预测下次缴税的实际数额。同时,税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纳税申报情况,一旦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户县严重的税务管理问题,税务组织可以快速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税务处理工作,保证税务处理流程额规范性。

随着企业生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税务管理风险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优化税务管理措施,是当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对企业而言,税务管理与控制是其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税务管理置于整体发展战略之中,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若干问题,对企业而言,在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中,应以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保证税务管理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最终推动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

[参 考 文 献]

[1]齐东城.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概述[J].商业文化(学术讨论),2012(4):380-381

[2]张磊.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与管理[J].金融与财经,2014(13):151-153

[3]齐东城.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财政税务,2012(3):99-100

[4]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4):155-156

[5]姜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2(6):93-97

[6]倪娜.企业税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1(7):32-35

税务风险论文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前言

企业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在我国的提出源于上世纪末,是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体系,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它主要包括了企业内部环境控制,企业活动控制,信息控制,企业监督和风险控制。而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表现,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于不良的纳税行为和经营过程中对于税负的把握不精确,税务风险表现形式为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的损害。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税务风险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的盈利和声誉带来损害,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经营和管理不规范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对于管理规范的重视程度不够,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也就形同虚设,以致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再加上对于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理解不到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很容易在经营中出现不合法的行为,进而产生风险。

2.不当的税负筹划行为

税负筹划又被称为合理避税,是当今企业税务行为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合理合法的税负筹划能够缩减企业的税务负担,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也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税收规定较繁琐,政策变化更新速度快,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无法很准确的把握各项当期规定,造成信息滞后的风险;或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限制,使得偷税漏税行为十分普遍,加大了税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没有达到要求

在涉及税务的工作中,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和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也要合格。但是在实践中,行业内的工作人员素质能够完全达到标准的人才很少,道德观、价值观和控制意识要求也不是十分严格,使得很多人为性的风险隐患发生。

4.税务机关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态度

税务机关作为税收风险的另一方,对此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主动向企业解释税收制度(政策)变动,提醒企业注意和防范企业税收风险的风险点,为企业防范税收风险出谋划策,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化解税收风险;有的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则对此不闻不问,认为防范税收风险是企业的事情,税务机关的职责是税收执法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主动帮助企业寻找税收风险点是不务正业。

三、如何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做好税务风险管理

1.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提高企业自身抵御税务风险的能力,就要不断健全企业内部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措施,对税务管理的行为规范化。在此基础上,经过董事会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经营计划纳入税务风险管理体制内,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税收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专业性很强,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加强税务部门与相关税务顾问之间的合作,预计税收风险及时恰当地对企业重大税务问题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审核确认。与此同时,提高企业抵抗税务风险的能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力,不断完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优化管理行为,从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起到引导作用。另外企业税务风险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随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和财务状况的变化,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形成“相机抉择”这种主动管理税收风险行为,及时有效性地对税收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2.加强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企业在加强税务信息管理时,就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信息流转的途径以及方式,在对其进行管理时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进而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为了完善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在相关制度制定的最初阶段,就应该构建完善的基础税务信息流转管理系统。通过及时更新这个系统,就可以有效快速地了解税务信息的变化和发展,进而掌握税务政策相关的动态和发展,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3.引入风险评估体系,注重风险防范

采用先进的评估技术。首先要在具体的税务缴纳过程中建立基本准则,采用共同的标准比较计量指标和结果,通过丰富的比较数据来对风险进行排比;其次要通过概率模型的构建来对风险产生进行假设,并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隐患进行充足的分析;最后,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可以结合数量和性质的确定来进行操作。另外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企业目标,寻找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关键点。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收集和研究,加强重要业务流程细节的涉税控制也很重要。

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专业性极高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风险管理的质量,如:比如企业本身经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如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的话,会计人员的处理有时存在滞后性,就会出现税务错误。因此,从企业和个人来讲,对于员工素质的强化十分重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和纳税观念;改善税务内控监督和反馈机制。首先是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扎实,能够高效的完成日常工作,其次要具备应对突发风险和隐患的能力,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和处理问题,最后要有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做好细节工作,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引起税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制度还是具体的管理行文,一旦出现细小的偏差,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而且企业这种风险不是某个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管理和控制是贯穿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间的,因此要贯彻“全程管理控制”理念,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真正做好税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更高价值,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梅华,袁良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A].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6.

[2]张先治.企业内部控制理念转变与规范协调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解读[A].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12.

[3]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4:5.

税务风险论文篇7

关键词:税务人员 执法风险 管理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

1、法治理论。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线的地方才休止”。税收法治的核心功能是“控权”,即要求税收行政执法工作必须有效控制权力滥用,切实防范行政执法风险,才能实现法治的根本目的。在20__年全国税务系统依法治税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党组科学、系统地概括了新时期依法治税思想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指导方针,其中强调指出,“重在治内”关键在于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其实质就是要严格约束税收执法权力的运用,确保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从而在源头上遏制执法随意性,有效防范执法风险。

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主体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其间历经纯粹风险(生产安全)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全部风险管理的渐进演进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领域出现了整体化风险管理趋势,并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开始应用。这是一种将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统一考虑的综合性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世界上颁布生效的整体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十多个,其中描述的风险管理理念、过程和方法等大体一致。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__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其总体目标是帮助风险管理主体全面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既定目标的风险。《指引》将风险管理框架概括为一个基本流程、一个体系。

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形成一个严密的闭合流程: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和起点;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建立一整套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持续的监督与改进使整个流程顺畅运转。

一个体系指风险策略、组织与职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文化五个模块。风险管理策略,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组织与职能则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与其它部门一起形成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内部控制包括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解决了风险管理决策所需信息以及决策效率的问题。风险管理文化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几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二)税务人员执法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逐步深入,税收执法的手段也日益深化和完善,同时也加大了税收执法的风险。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税务干部,面对复杂的征纳关系,繁多的执法环节,日益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加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执法风险连年增加,涉税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税务干部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建立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多项制度,初步形成了税务人员执法行为风险管理机制,执法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认真审视我们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相对不足。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基本上属于事后监控,对执法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事前尤其是事中的风险控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2、监控管理链的脱节。在制度

设计中,注重了责任的分解,将绝大多数责任风险都由基层一线干部承担,而忽视了对领导层以及税务机关本身应承担风险责任的落实,因而形成监控管理链的脱节。

3、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以往所采取的控制方式主要以人工为主或人机结合,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不能从数据分析应用的视角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评估及控制机制,使得目前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偏低。

税收执法风险实质上是一种法律风险。因此,在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中,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以事前、事中监控为重点的执法风险管理机制,既是严格依法治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客观需求,又是提高税务干部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干部敢于执法、公正执法、安全执法的现实需要,这对税务部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

完整的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构成。

(一)执法风险管理策略

1、避免。包括主动放弃或撤销、改变行政执法行为等方式。对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程序违法等违法行政引发的风险,可以采取主动放弃或撤销的方式。因纳税人对税务执法行为不理解或不配合等引发的风险,应采取主动改变执法行为的方式。如,税务机关在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时,因实施查扣行为遭到纳税人的暴力阻挠,现场税务执法人员应立即中止查扣,及时请求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2、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和减少可能引起的风险而积极采取阻止、延缓、减轻的措施。在认真分析引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税收执法行为指向的对象、后果进行综合分析,随时对引起风险的各种因素变化情况加以了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参照有关风险指标对执法行为进行预警控制,尽力消除引起风险的各类因素的存在和发展。

3、控制。是指风险发生时为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要正确识别风险及风险的影响程度,合理、合法制止风险的扩大,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税务机关错误地扣押了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要主动承认工作的失误并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及时对直接责任人酌情作出行政处理。

(二)执法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主要是解决执法风险管理“谁来做”和“做什么”的问题。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风险评估、汇总风险信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维护更新风险信息库等职责,在风险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分层管理原则,在市局、职能科室与基层执法部门分别成立税收执法风险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由各职能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承担不同类别执法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集中管理原则,由处于超然地位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局执法风险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尽管内部控制理论最先也最多应用于企业组织,但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仍然是值得税务机关借鉴的。因为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与企业管理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组织管理。有效的内控可以保证明确授权,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能保证执法行为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税务人员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部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控制活动。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信息与沟通。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四)执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执法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

应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批准,不得更改。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实时反映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预警。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

(五)执法风险管理文化

将执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税务文化建设全过程,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执法人员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等意识和理念,促进税务机关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建设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完成了进行风险管理硬件设施的筹备,而要完成对执法风险的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执行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该局建立的税务人员执法风险评价流程是:

(一)建设并不断完善风险"信息库"

主要以省级“大集中”软件及青岛市局征管查询系统为依托,建立综合业务处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涉及存在执法风险的各种特定信息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中去,围绕提高征管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按照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数据核实管理、落实过错问题管理设置四大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平台下达具体的工作事项、嫌疑过错执法数据和考核标准,形成面向操作层、管理监控层、决策支持层的全方位执法风险综合信息系统。

(二)风险评估及风险解决方案

1、风险识别。税收执法风险点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等执法环节进行归集,建立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共编列60个风险点指标),明确具体执法风险点、风险表现、政策依据、数据分析方法、评价期间、评价时点、评价部门及人员。

2、风险分析。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产生的影响等,包括对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对风险产生结果的分析,统一分析的判定标准。根据影响程度轻重和所依据的不同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所产生不良后果的处理手段,税收执法风险可以划分为高级、中级、低级三个类别。

3、风险评价及风险解决方,!案。采取执法人员自我评价、部门评价、市局评价的三级评价模式,对执法行为层层审核把关,分级落实考核责任,确保执法“零风险”。具体的评价流程如下图: (三)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经过自我评价、部门评价、综合评价发现有过错且能立即改正的,不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对于无法改正的按照有关考核办法考核,对

违反《青岛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严重执法过错,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市局税收执法风险评价小组对本期执法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评并在全局予以通报。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期全部税务人员执法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责任追究以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等方面。

四、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胶南市地税局在建立完整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本实现了对执法行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目标。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一是开展执法风险管理工作应当重点关注高级别风险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

二是开展执法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税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税收管理和业务流程中。风险管理体系不是凌驾于现有管理体系之上的,而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提炼总结和提高。

三是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税务文化,促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执法人员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是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执法人员参与的程度。因为该体系涉及日常执法行为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领导层也要身体力行,这样可以推动执法人员参于风险建设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实行执法风险管理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税务风险论文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监督 税务风险

一、当前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1、税务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部分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对计划、生产、经营、销售各节点风险无法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也缺乏一套有针对性的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不重视对涉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使珍贵的涉税数据没能发挥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服务的重要作用。

2、决策机制不科学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税收问题上有个误区是:税收问题都交给财务去解决,放松了对业务过程的税收管理,结果导致领导决策、业务部门签订合同、实施过程不考虑税收影响,等到了财务缴税环节,风险已经产生。

3、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导致的风险

由于关联交易价格不合理,导致少缴税款或无限期向以后年度转移税款或在不同地区间随意调节利润和税收,从而引起税务风险。

4、账务处理不当导致的风险

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中对政策的理解风险,财务人员对政策不熟悉或对新政策不了解造成的风险,企业自身内部发生的新变化财务人员未能作出正确的适用税法判断,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税法相悖造成的风险等。

二、企业进行税务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1、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涉税问题,规避企业的涉税风险。

2、可以强化纳税风险内部控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可以对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奖惩兑现预防风险问题的多次重复发生。

三、税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1、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进行评价

税务风险管理评价分为规范评价和实证评价。规范评价是指对企业是否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状况的评价;实证评价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纳税申报过程中实际表现的税收风险的评价。规范评价和实证评价在税务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层面,是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水平在两个不同方向(即过程和结果)上的评价。

对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的评价属于在税务风险管理审计过程中的规范评价。其目的一是考察企业是否建立了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二是考察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状况。对过程控制的评价应着眼于体系建立、执行和产生效果的全过程。

2、对企业涉及税费进行审计

对各项税费进行审计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财务角度,检查各项税费的计提和账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是否正确。二是从生产经营角度,检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业务是否存在风险。主要对企业涉及的常用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种进行审计监督。

3、税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税务审计工作底稿是税务审计人员执行税务审计工作,实施查核程序和作出审计结论的书面证明文件,是税务审计人员实施税务审计工作的总体反映与概括,有助于规划组织协调有关审计工作,有助于为查核人员准确、无误地出具税务审计结论提供证据,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纳税人的历史性审计资科。工作底稿可以具体包括:基本情况、纳税情况统计、分析、会计制度及内部控制评价、计划、查核和审计结论汇总等七类。

四、内部审计结果的监督整改

内部审计作为强化企业内控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是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出问题的纠正和改进,使审计查出的问题不再发生,从而达到防范税务风险的目的。如果审计报告所揭露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整改,那么审计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审计也就失去意义。对审计问题的落实整改可以做到四步走:

第一步:被审计部门及时对涉税问题进行整改。漏缴税金的审计问题,由财务部门及时补缴税金;对于涉税基础资料或台账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情况由资料管理员整改资料,以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第二步:内审部门加强对审查出问题的跟踪监督。对于审计检查出的问题有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如:有些问题已采取了整改措施但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些问题的整改需要较长的时间,整改效果具有滞后性,有些问题还会重复发生。对这些情况须由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问题的跟踪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和部门,可以通过一定形式的曝光来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

第三步:完善企业制度和机制。企业要出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系列规定,对审计整改工作的各环节进行细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效果进行量化,对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其他相关单位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机制上要实行各科室、各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审计整改工作的合力。要深入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分清是体制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是普遍问题还是个别现象,是主动违规还是被动违规,对症下药切实制定有效措施加强整改,使审计整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步:加大审计问责力度。由于审计纠错机制和问责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整改,并且存在屡查屡犯的现象。审计问责力度的加大可以使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人受到责任追究,引起领导足够重视,督促有关责任人严格履行职责,增强责任心。尤其对于重复发生、屡查屡犯的问题可以用审计情况通报、审计公告等形式公开审计结果,用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来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

通过将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监督相结合,通过内审手段补充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的抵御企业税务风险,最终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尹维.《现代企业内部审计》.2007;6

上一篇:法律保护论文范文 下一篇:旅游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