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1 10:58:08

驱动式教学论文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输出 驱动 导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216-01

一、以输出为驱动的内涵

文秋芳等根据我国国情建设性的发展了输出假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界定了输出驱动假设适用的对象、学习环境和输出的内容。该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

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2013年,在主题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文秋芳教授在她的主题发言中,把“输出驱动假设”推广到二语环境,指出这个假设针对的人群是中级、中高级或是高级外语学习者,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输出驱动假设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

二、教学理念维度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被视为中国教师的鼻祖,他提倡的“循循善诱”意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要善于一步一步的引导,这种思想就是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来源。“导”和“诱”就是引导、指导,赋有启迪之功能,使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引下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提升创新思维,不断锻炼实践能力,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新知识、新本领。

三、学习者维度

不同的学习方法会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到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听讲法、阅读法、视听法和演示法都属于被动学习,其他三种方法属于主动学习。在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起到指引的功能,学生是参与主体,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习金字塔理论也符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

四、心理学维度

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第一,自小学直至高中,多数中国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第二,大学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已经习惯中学阶段班主任的严加监督,他们对大学学习突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充满了焦虑和担忧;第三,考入大学是很多学生的终极目标,在大学的校园里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动力。现代心理学证明情感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奥苏贝尔是最早研究动机原理的专家之一,他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即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导学教学模式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模式通过教师专业的引导和指导,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五、结语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以输出为驱动的导学教学模式,对传统以接受性技能训练为主的英语教学做了初步探索,无论从理论层次还是从实践主体方面,该模式都具备合理性,这也为更好的发挥大学英语工具属性及人文属性提供了积极的思考维度。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大学英语;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72-02

一、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概述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假设的出发点与输出假设不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基于二语教学的研究,它的关注点在于使二语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实践,因此,输出驱动假设可以说是一个有关二语的教学理论研究。它的假设主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为对学生而言在教学中输出性学习的内驱力要大于输入性学习方式;其次,是将二语教学分为以说、译、写为主的表达性技能的学习和以听、读为主的接受性技能的学习,而从教学目标方面出发,表达性技能的学习更符合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表达性技能的培训[1]。

二、大学英语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现状

当前,高校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多是沿用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学习内容,课堂上常常只有教师自己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追逐逼迫学生学习的猫的角色,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从兴趣和实用性出发,而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课堂设计,教师疲惫不堪但教学效率却很低[2]。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

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是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堂课中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参与度低,课堂积极性较差。而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的教学主张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英语输出性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水平。

(二)以输出促进输入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中常以教师的课堂输入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将最为重要的输出性训练放到课后学生自己进行,但是由于高校英语许多都是大课授课模式,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后作业审查精力与时间,使得许多学生都对自己课后的英语输出性训练偷工减料,未能使得输出性训练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基于此,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输出性学习与输入性学习的学习时间进行置换,强调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输出性教学,以输出促进输入,大量的输出性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加强英语的听、读等输入性训练,在整个过程中,输出性学习既是教学的目的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三)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受课时、教学大纲安排、教师精力、时间的限制,课堂形式多是讲―练习―模拟测试的单一教学方式。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形式主张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设备,如多媒体、手机以及大数据等信息资源创新课堂形式设计,并且采用时下教育领域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此外,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还表现在鼓励学生们进行英语舞台剧的创作,通过舞台剧表演来激发、训练他们的输出性英语学习,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的英语输出性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课堂氛围浓厚

传统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多是闷不做声的被动接受者,参与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度极低,缺乏相应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不自觉地就会受氛围的感染而降低学习热情。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堂形式的转变,从多角度、多方面加强对学生英语输出性训练,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断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营造出一个英语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环境[3]。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建设的启示

(一)教学理念更新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担任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在旁起辅助教学的任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走下教学神坛,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与学生之间进行输入输出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采用任务型、体验型交互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互联时代下多媒体、大数据、微信等新兴教学设备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主要有采用“微课”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前录制一段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中将本节课程要学习的重点任务录制下来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小组用英语进行探究式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体验型教学方法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课后分组编排舞台剧,课上进行全英文表演的形式M行,通过对舞台剧的编排可以了解到相关国外的文化背景,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等。

(三)评估方法的改变

当前,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多是以期末闭卷、以及英语四六级水平测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英语测评方式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和质量。受这种应试考试模式的影响,教师的英语教授也带有一定的功利和应试心态。

榱耸褂⒂锝萄模式能够得到彻底改变,就要对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将中期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笔试与口语相结合,创新考核的题目内容,真正使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暴露他们的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通过考核方式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教师、同学、英语使用者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5]。

五、结语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变革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强调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革新了传统的教科书概念、调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使得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得到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JGB183)的经费资助,谨表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2]鲁俐,李芳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评论,2015,(1):120-122.

[3]张巍然,汤欣.输出驱动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探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96-98.

[4]刘迎红.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4,10(12):51-52.

[5]朱蕤.输出驱动假设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小议[J].科教文汇旬刊,2014,(10):101-102.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put Driven Hypothesis Theory

LU Yao-yan,LIU Mei-rong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output driven hypothesis,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and then figures ou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utput driven hypothesis theory,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the promotion of input by means of output,the various alternatives of teaching mode in class,and the strong study environment,etc. Finally,it elaborates the enlightenment of output driving hypothesis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construction.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来实施教学,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通常会死记课本概念,直到去企业上岗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教的,自己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应在会计课程中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培养满足我国经济需求的成本会计专业人才。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框架结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集理论、技能、实践为一体,参考成本管理的过程规律,由简易到难,由初步到深化,将一个提前设计好的、贯穿整个会计课程的项目,细分成若干任务。任务或项目的设计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将知识和技能嵌入到任务或项目之中,设计的所有任务启发于实际工作或贴近实际工作,经过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再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使学习、动手做、老师教紧紧结合,使理论向技能转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框架结构如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框架结构1

二、驱动式教学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课程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以往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完全依赖教材来实施教学,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通常会死记课本概念,直到去企业上岗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教的,自己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为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怎样研究和设计教学课程,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简易,更实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模拟工作的情景,为今后在社会上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成本会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融入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要估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分析任务的简易难度。并且教学还要以最能够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的方式,充分考虑到任务量大小、涉及的知识点含量以及考虑与其它内容互相关联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1.充分把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会计课程的教学与理工类课程教学不同,基于会计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成本教学任务时尤其要重视其区别。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如下:①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为主,它是以成本为研究对象的专业会计学科。成本会计课程将成本会计工作规律的理论知识综合整理,具有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②成本会计课程实际应用性强,会计课程始终还是属于应用型的课程,它强调“理论知识”必须能学有所用,它的内容是通过成本会计核算功能,处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关于成本费用的会计事项,它是一门我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

2.将任务分类,便于吸收知识点

①激发类任务。激发类任务的创造应充分体现实际生活,且有一定创意,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成本会计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将内容设计为一种需要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尽量实现将课堂还原于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的情景,帮助学生联想到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具备的会计知识去分析当下教授的新知识,使新学的内容得到升华。成本会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通常在任务设计时,通常将成本费用核算的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讲解设计为诱发类任务。②层次类任务。层次类教学任务是在前面提到的诱发型任务的基础上,注意上下任务的过渡衔接,处理好个别任务与整体内容的关系,以层次、递进的方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完成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与自身不同特点,应考虑道学生的现有成本会计知识基础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偏好等,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参照学生的实际会计水平设计每一个任务模型,针对会计掌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简而言之,任务是不同层次的任务。③案例类任务。指学生在模拟现实的真实情境中,利用信息搜集,并运用之前掌握的会计技术原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以及完成任务的过程。案例类任务学习的方法是,先将一个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的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解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数据,逐步分解案情中的难点,最后将复杂问题简易化并解决掉。

3.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将任务作为主线,教师引导主线的顺利进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新教学方法,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必须进行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角色转换。进行角色转换就需要教师做到从讲授、灌输、强迫,转变为组织、引导、推动。成本会计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站在讲台上受教到走到学生身边同学生近距离交流、讨论,一起成长。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要求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积极性以及创造力。

4.教学实践应该把握的两个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任务涉及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一个内容的框架,收集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教学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2)驱动式教学运用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传统主观只追求结果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任务的完成程度,教师评价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是否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要针对不同个体完成的任务任务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要多以激励、肯定、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结束语

学习成本会计专业教育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懂专业、精技能。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直接反应成本会计教育的成功与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它提倡学生占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以任务作为学习驱动,让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操作实践中,这样能够很好的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志平,阚春燕,周玉鸿等.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1):52-55.

[2]吴志林.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8):154-155.

[3]张秋莉.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初探--“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时代经贸,2013,(22):198-198,200.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鲍海艳(1982-),女,蒙古族,内蒙赤峰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张贵金(196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11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65-02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同时存在“课堂结构传统,成绩评价单一,教而不用”三大尴尬,因此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并且要遵循“达目标、易实施”的原则,这样改革成果才能获得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因此进行该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高等学校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这样的课程,如何把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改革的切入点。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为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色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边做边学、边学边教”,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打破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有: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与实训、教学充分融合,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单元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结合专业知识构建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知识,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本图形的绘制,也包含真实的工程图纸;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专业性、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为“教学实践一体化”及“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践一体化”是能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真正“实践”起来,才能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相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2]“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3]围绕这两个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实施该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如何结合该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制定何种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除了培养学生CAD绘制图形的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设置人机交互的授课条件

课程的教学安排原来是教室、机房交替上课,理论和实践课时1︰1分配。为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需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安排在多功能机房,这样边学边练,动静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实现教与学、学与实践的一体化。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课程单元的教学实施是以任务的布置为开端,以任务的完成、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为结束。整个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二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

(1)布置单元任务,由单元任务总领单元知识体系。在单元课程里布置一个或几个任务,任务中包含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单元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单元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完成任务。教师引导,提出引导问题,分解任务需求及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单元任务的目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3)成果展示,进行总结评比。引导学生积极指出自己在实施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其他学生可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通过交流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创新。

3.分解整合知识点,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不分专业,各个专业采用相同的图例。现打破原有教学内容,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及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单元内容任务化。[4]在一条教学主线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教学任务巧妙地将烦琐的操作命令联系起来,教学思路清晰。单元任务既要包含单元内容知识点,又要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课程单元内容专业化。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后续课程对本课程教学的技能与理论要求选择、整合课程内容,将绘图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3)课程单元内容阶段化。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课程单元内容包涵的知识点与学习阶段相统一,由基础到提高、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内容。

4.适应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需探索适应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策略是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细则。

四、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结合改革内容,本文制定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五、结论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本文阐述了此新型教学模式的特色及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并探究了如何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此新型教学模式。“水利水电工程CAD”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实施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黄予,郑小军.“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高教论坛,2011,(12):29-31.

[2]杨瑞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电子线路CAD”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5-106.

[3]陆清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1):114.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任务驱动;引导;案例

一、 “梳理与探究”版块的整理及分类

人教版教材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1)知识类: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3)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板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收集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碰撞创新――整合提升”。什么是任务驱动?那么对每一类专题如何指导?采用什么样的任务驱动方式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教学中为了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目标,出来要遵循自主合作、策略评价的原则以外,还要落实到每类主题常用的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知识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知识类包括――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案例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课下调查自己的姓氏来源――探究思考姓氏寻根的热潮(撰写小论文)――汇报总结

任务驱动一:课前积累

1.关于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百家姓》。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名所用汉字的意思。3.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

任务驱动二:课堂展示

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任务驱动三:课后提升

1.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2.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3.收集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尝试为其中一位写个小传。300字左右。

对于知识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指导方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自主积累。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结构、成语误用示例、成语文化、外国成语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积累的方向。

三、能力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

案例1:“奇妙的对联”任务驱动

社会调查示意图: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春节文化调查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全高中部进行汇报

对于能力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式的指导方法。格物致知,操作能力就在调查中得以实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鉴赏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案例:“走近文学大师”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析内容――提出问题,挖掘任务;探原因――分析问题,分解任务;寻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

1.给出书目,学生先读完,评价书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作者传达的价值观。2.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作品详解。3.观点提炼,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讨论,对比阅读,写出小论文或读后感。

如:文化观

阅读书目《论语》、《中华文化精神》、《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文化苦旅》、《孝经的礼运》……

学生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可谈全球文化,可谈中西文化的对比。对于鉴赏类任务驱动,主要是展示探究路径,确定探究任务,对比阅读梳理观点的方式。这样共10个课题,将阅读与高中生应该树立的观念融合,既解读文学作品,也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总之,梳理与探究活动课运用了任务驱动之后,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找到了探究的路径,明确的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维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孙春成著.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论文类:

[1]朱宗明.说说“探究梳理”教学[J]中国语文,2007年03期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理论 大学英语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38-02

教育部决定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04年正式批准《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要求(试行稿)》,第一次用大纲形式突出听说能力培养,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通过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显示,这一任务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应试化、传统化、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模式也给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障碍。10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批批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甚至在大学期间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的学生)的聋哑英语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是一个令人尴尬却又不可否认的现实。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未见实质性的改变,整个学科面临着由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学生需求的掣肘,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既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技能要求。部分大学生得了大学英语“厌食症”,从未来就业的需要来看,大学生亟需培养产出能力,中高级英语学习者需要有“饥饿感”“新鲜感”“挑战感”,他们需要用a出促输入,需要边用边学,以克服“厌食症”。

为了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专家们指出,以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为驱动,有助于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提高语言输入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2008年,我国学者文秋芳教授在输入假设(Krashen, 1985)到输出假设(Swain,1985)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该理论指出外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输出,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就没有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和反思,也就不能促成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整合、重构与内化,陈述性知识也就难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不利于外语专业学生语言体系的形成和拓宽。因此,今后大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向将由以往的注重输入转为输入与输出并重,甚至对后者要更偏重一些。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应用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将技能学习与知识面拓宽、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就业提供更大的机遇。目前作为国内最新的二语习得理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应用并指导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还颇为罕见,与之相辅相成的“输出驱动”教学法实践也处在实验阶段。鉴于此,该文拟建议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必将对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研究目标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目前的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首先,对国内外输入和输出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尤其是“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合理性以及指导外语改革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其次,依据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寻求合理的课程设置。最后,依据课程设置,研究如何采用“输出驱动假设”理念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法改革,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最后改革结果和成效的判定需要建立合理的输出能力评价体系。

3 实施步骤

3.1 理论研究基础的建立

查阅相关理论文献,奠定研究的理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拟定多种针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通过实地发放问卷与互联网电子邮件发放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和外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通过访谈了解普通高校学生外语学习的工具性需求,学生对目前开设的英语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外语教师对现有的考核体系、教学形式和自我角色的认知程度。

3.2 课程体系的构想

结合调研结果,从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过渡课程、核心课程(通用学术英语和通用专业英语)和选修课程3个方面进行探讨,在借鉴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普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新模式。(1)首先根据各个高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英语水平测定,探讨过渡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比例和内容,各个高校的各种课程会因各自高校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2)制定各个课程的教学大纲。(3)通过与专家探讨和课题组成员从各个高校调查获得的信息,探讨课程体系建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课程体系的实践

在各个高校范围内分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输出驱动”教学法探讨和各种“输出驱动”教学活动,如,示范课、“输出驱动”教案课件大赛、讲课大赛等形式,使教师在输出驱动教学法上真正深入掌握,灵活运用。

3.4 “输出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在建立“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础上,实施“输出驱动”教学法。教师着手实施“输出驱动”教学法教学,采取具体的实践行为,调整行动。检验教学方案,弄清目前实践的目标和实质,各种教学法和策略是否适合于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进而加以改进。

3.5 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两种课程即基础英语和专门英语的有效衔接,建立各个阶段输出能力(说和写)的评价体系,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2016年11月12日,从第二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获悉,教育部正在组织研制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及与之配套的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这意味着,我国将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外语测评体系。

4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输出驱动假设”理念指引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语习得理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输入假设(Krashen, 1985)到输出假设(Swain,1985)到“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8),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在不断丰富二语习得理论,并且不断接受教育教学实践检验。该研究是在全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并且希望通过此次改革实践,检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法的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各种课程设置和教学法的实施都需要有理论支持,因此这次研究是二语习得理论的综合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理论,推动理论向前发展。

此次基于“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是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输出驱动的大学英语工具性需求课程体系是基于学生的英语工具性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和英语文化修养,辅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求学和求职理想,实现输出驱动下的英语学习过程。旨在改变我国外语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重输入、轻输出的不平衡现象,改变英语教学中的“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严重问题,重新认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本质和目的,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

5 结语

近几年,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应用得到广泛重视,局部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其中“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从提出到实践经历了多种检验,但在该理论指导下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基本上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现在的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中,各个高校都在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该课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的,这在吉林省乃至全国都是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该研究是“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实践,既是一次理论检验,也是一次实战验证。通过该研究建立起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次重要事件。为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满足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个性化需求,这一理论的实践探索必将对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法的探索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2]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护理学;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建真实的任务驱动情境,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次研究为了提升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探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流程报道如下[1]。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于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下文简称“本校”)2015年入学的中专护理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人。对照组包括女生36人,男生4人,年龄:15~19岁,平均年龄(15.05±1.74)岁。观察组包括女生35人,男生5人,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4.75±1.38)岁,两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基础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二)方法。两组学生选用相同的实验教材,并于同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师讲授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学生演示实际护理操作实验流程,包括口腔护理、无菌操作、导尿术、鼻饲法、肌肉注射和进静脉输液等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指导。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相同,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教师在课程开始前的三个月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详细步骤和实施路径,制定完善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并在开课前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育,形成任务驱动教学方案顺利实施的良好基础。2.实施阶段。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毕后提出教学任务,学生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分析教学任务,推选出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适当分析和讲解,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学习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予以学生4课时的练习时间,最后对其导尿术和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进行期末考核。(三)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包括导尿术和静脉输液的平均成绩。(四)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一般认为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可知,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富有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将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良好掌握,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基础护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性,因此,教师应在对学生护理学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护理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热情,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基础保障。因此,教师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创建任务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明确护理操作流程。实践证明,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一言堂”向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对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护理技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由此可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值得被广泛借鉴和参考[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能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婉霞,吴岸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研究,2016(1):70-72.

[2]覃颖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全科护理,2016,14(5):516-517.

驱动式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机械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源于德国职业教育,是指希望学生通过实际参加企业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将企业的职业行樽魑学习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应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明确专业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该教学模式对知识点进行划分,通过安排任务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项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应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理清思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项目的设计和选择,加强教学引导工作,有效处理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特点、师生关系等问题。

(1)机械设计课程的理念。依照机械设计课程专业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将职业行为融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明确工作过程中系统化的设计理念,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根据“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以工作需求为目标,科学组织教育活动,根据实际工作场景实施教学活动,将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丰富机械设计课程环节,明确课程标准,将获得职业资格作为学习依据。

(2)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形而上学的项目任务观,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任务的设置。引导型项目需要由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在课程设计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项目的类型和主题。驱动型任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任务来完成,通常有成熟的设计任务作为参考。在项目及任务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意义,明确设计目标,在保证教学可行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机械设计课程的师生关系讨论。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教师在制订机械设计课程项目任务时,需要将教学内容隐藏于各大任务中,根据“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将完成设计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进行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科学有效地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所学知识的利用效率,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制订的机械设计课程任务。在应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需要选择专业的企业及行业专家进行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更符合市场要求。通过企业及行业专家根据岗位调查和课程知识结构,共同设置教学情景模式,模拟工作任务、流程和企业环境,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教学目标,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特点,设置引导型项目和驱动型任务,包括理论知识、实验等内容。确定学习领域后,依照工作任务搜集学习情景资料,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项目融入情景实施方案,以项目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导向,顺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课本的中心地位,促进实践教学环节。应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机械设计课程理念和特点,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 进,龙 瑜.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0(3).

上一篇:建构主义论文范文 下一篇:网络课程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