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4 19:54:55

疾病护理论文

疾病护理论文篇1

1.1护理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采用精神疾病的常规临床护理方式,包括医院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还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1.1给予良好的病房环境:周围环境是诱发精神病患者发病的重要外界因素,因此提供舒适、安全的病房条件是预见性护理干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护理人员要以极高的洞察力随时观察周围环境,消除一切会引发暴力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根据患者教育背景及病情轻重安排房间,对于病情不易控制、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要给予单人病房;其次,要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理,保证房内安静、无其他无关人员,走廊内无吵闹、喧哗声;同时,还要严格实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清除病房内能作为暴力攻击的物品,若发现室内物品、门窗有损坏要及时维修,并做好防护。

1.1.2提高有关暴力行为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仔细查阅患者病例,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并掌握其易诱发暴力行为的自然因素,严密监控患者行为以及心理变化,这有利于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日常接触时,要以友善、和蔼的态度,真诚、耐心的行为感化患者,使患者消除戒备心理,自愿接触护理人员实行进一步沟通;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的预测患者需要,满足其合理要求,让患者体会到舒适的生活条件,减少不良情绪及暴力行为的滋生。通过观察患者,护理人员还要快速掌握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先兆,如突然击打物体、握拳不放等,并随时记录其行为变化,为预防各种暴力行为的发生做好充足准备和紧急预案。

1.1.3适当丰富患者住院生活:长时间独处及单调的生活不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的控制,甚至可加重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娱乐活动,并全程陪伴、给予相应奖励,用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生活乐趣,减少紊乱行为和暴力行为。但要注意活动的量及度,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并针对其行为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

1.1.4掌握控制患者情绪的护理技巧:给予冲动早期有效的安慰护理,可诱使患者离开发病环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控制患者情绪的技巧,根据先兆症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在察觉发病先兆时,首先要给患者营造一个放松、安静的环境,同时面带微笑并平视其双眼,使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平等、祥和的社会,用以消除其紧张情绪;然后,用和蔼、平实的语气同患者沟通,鼓励其吐露心声,并持有同情态度,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同时找到倾诉的对象,有利于减轻其激动程度,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还要授予患者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对于控制良好者可给与适当物质奖励,提高其战胜病魔的信息。

1.1.5加力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护理:若实施有效治疗及护理后,患者仍有暴力行为,护理人员还要给予针对暴力的护理措施。因此,要预见性的掌握控制及约束患者暴力行为的措施,同时学会自我保护。患者如发病出现暴力行为,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以大胆冷静的态度处理现场,时刻同患者沟通,制止其暴力行为。对于口头劝说无效,仍在实施暴力行为的患者,要注意转移其注意力,在必要时对患者实行约束,并隔离到安静房间,将其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1.2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显效:患者精神疾病症状得到改善,护理期内未见暴力行为或出现暴力行为后得到显著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频率减少,出现后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但不及显效;无效:患者精神疾病未好转,再刺激情况下依旧出现暴力行为,生活质量较低。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的总和。

1.3统计学处理

评价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记录相关数据。应用SPSS19.0完成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应用卡方检验(χ2),求出P值。若有P<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7例(60.66%),有效18例(29.51%),无效6例(9.83%),总有效率90.17%;对照组:显效25例(40.98%),有效19例(31.15%),无效17例(27.87%),总有效率72.13%。对两组数据卡方检验后,得χ2=7.610,P=0.022。表明P<0.05,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男性暴力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好继发于精神方面的疾病,如不加以控制,将严重威胁患者家属及社会人员的生命安全。临床上除强调有效的治疗方式外,高效的护理措施也必不可少,一般的护理措施包括医院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但这些方式对于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来讲并不足够,因此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

①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条件,消除诱发患者发病的外界因素;

②积极地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性及心理、行为变化,并适当提供文娱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使其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温暖和乐趣;

③若发现暴力行为先兆,护理人员能够以娴熟的技巧控制患者情绪继续恶化;

④若暴力行为无法控制,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约束等,这些方式都是针对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而制定的。临床上在精神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上述护理干预方式收到理想效果,观察组显效60.66%,总有效率90.17%,尽管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也存在72.13%的总有效率,但与观察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可见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保证相关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护患关系。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但因其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疾病护理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在我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采用以往直刺采血法,100例采用现在定位斜刺采血法,它们的平均年龄74.5h,平均体重3215g。男44例,女56例,均系足月新生儿,无其他合并症,出生后吸吮力好。

1.2采血时间新生儿出生72h后,4天之内,采血前应停用抗生素及含碘药物、制剂并要充分哺乳。若在哺乳前无蛋白质负荷的情况下采血,会出现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的假阳性,72h后血样可避免生理性促甲状腺素(TSH)上升,并可防止生理性促甲状腺素上升延迟患儿的假阴性。

1.3采用方法采集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观看,以免新生儿哭闹引起家属紧张不安,无形中又增加了护士的压力,影响采血的成功率。运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新生儿沐浴后,将新生儿平卧,操作者左手推住新生儿左足,暴露足底,右手轻轻的按摩或热毛巾敷足底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酒精棉签消毒采血部位待干,右手持采血针沿新生儿足踝外侧向足底外侧缘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针头与皮肤呈40°~45°斜刺进针,深度0.5~1.5mm,不要用力挤压,血液很快涌出聚成血珠,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血斑标本合格。

2结果

2.1一针成功率采用足底定位斜刺法,一针采血,血量渗透均匀,血斑直径≥8mm,定位斜刺采血法100例,一针成功99例,成功率99%。

2.2穿刺点止血时间采血后用消毒干棉签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止血法平均(5±7s),通过对100例筛查新生儿进行比较:

3采血时的注意事项

3.1采集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观看,以免新生儿哭闹引起家属紧张不安,给家属必要的解释,劝其不必紧张,采血不会给新生儿造成身体大的伤害,采血前必须带口罩、帽子,按正规化洗手,采用一人一针,操作前后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后方可操作,同时要严格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2调节室温28-30℃,当室温过低,新生儿因四肢寒冷,血流缓慢不畅,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而导致采血失败。室温过高,新生儿大量出汗,因汗液中含水分99%,固体成分不到1%,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会使外周阻力增大,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流至局部的血流量仍缓慢不足,造成采血斑过小,而且血滴到圆圈内迟迟不渗透,严重者可导致凝固而需重新采血。

4护理体会

4.1此法采血一针成功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斜刺进针的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穿刺点为浅静脉汇聚点,血量丰富,出血快,对滤纸片渗透好,渗透均匀,又由于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层组成,常规“直刺法”易入皮过深,针头易到达皮下脂肪层,此层血管相对较少,血流欠丰富,用力挤压易挤出脂肪颗粒,是导致采血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定位斜刺采血法位置更精确,效果更好。

4.2操作简便易行,效率高,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不采取任何辅助工具,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针刺过深及反复穿刺,大大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4.3对新生儿及家属的影响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只需轻轻挤压,血斑标本即可合格,有效地降低了因血量少而反复用力挤压所致新生儿长时间哭闹及家属紧张心理,同时穿刺后止血时间并不延长,降低了新生儿痛苦,家属易于接受。

5讨论

近年来我院分娩人数不断增多,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再加上现在大部分父母只生一个孩子,如果一次采血不成功,父母会觉的很心疼,这两年多我科采用了定位斜刺采血法,定位准确,效果满意,而且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标本的合格率也高,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赢得了家属的满意。采血最好是选择在38-40℃温水沐浴后,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采血的成功。总之采血成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每位护士都遵守正规操作的流程,注意采血时的细节,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吸取经验,一定能够把这项采血的工作做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优生优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普及率也越来越广。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通过采集足跟部血液的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的筛查,使它们的临床表现尚未出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即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从而避免了重要器官如脑、肝、骨等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和生长及智力落后。实施新生儿筛查可预防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目前我国成熟的疾病筛查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G6PD缺乏)。我科从2006年1月开始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此法位置精确,效果好,成功率明显比以前未采取此法以来提高了很多。通过对100例新生儿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法进行比较,以往的直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89%,定位斜刺采血法的一次成功率99%,这种采血的方法不但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也提高了我们的护理工作效率,家属对此也很满意。所以新生儿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的临床运用是值得推广的,现将我科实行的定位斜刺采血法介绍如下:

疾病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35-02

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伴有糖尿病的并发症,两种疾病为同源性疾病,临床诊断成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上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能够提升人们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控制疾病,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作[1]。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以完善的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来达到治疗目的,以知为理论,信为动力,达到行的最终目标。本文分析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内科在2016年2月~10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意识良好,有著良好的主观感受表达能力,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认知障碍、生活难以自理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情况[2]。根据患者选择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患者年龄在57~70岁,平均(63.2±1.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患者年龄在56~72岁,平均(62.5±1.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资料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对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教育基础上加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首先是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确定组内成员,要求每名成员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发放知信行调查问卷,一对一的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喜好、服药禁忌、对自身疾病了解情况等,综合的评估各项信息,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建立患者检查信息档案,将每次检测的血压、血糖结果记录在案,让患者和家属能够随时了解疾病的最新情况,患者家属的参与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合理安排患者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有着关键的效果,护士要观察患者的饮食特点,根据患者的饮食禁忌和营养需要来制定饮食方案,控制盐分、甜食的摄入,所食用高纤维食物,帮助通便,降低糖分在肠道中的吸收。为患者制定有氧锻炼方案,减轻患者的体重[4]。疾病知识教育: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对疾病只是了解不足,护士要用适当的语言向患者说明疾病的特点,告知患者控制血压、血糖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血压、血糖测定方式,了解疾病异常的症状表现,提升患者疾病的防护能力。服药护理:护士要熟悉的掌握患者服用的所有药物特点和副作用,耐心的告知患者家属药物及时服用的重要性,不可私自停药,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若有异常立即处理。

1.3护理效果评价

研究小组制定KAP评分问卷,结合临床护理专家意见,主要内容为知、信、行三个内容,知包含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用药知识、饮食、运动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5],信包含患者对知识了解的程度、坚持运动的态度等;行指的是患者行为变化的改变程度,患者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知信行的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分析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影响,临床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知信行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有着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护理发现,科学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治疗依从性高,治疗效果好[6]。

本文分析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从数据分析上看,研究组患者进行了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表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良好,能够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改善生活方式,护理依从性好[7]。知信行健康教育属于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是能够改变患者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近年来教育医学的发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多个护理领域中均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推动了其进一步的发展[8]。知信行教育改变了一般性健康教育的模式,让患者主观学习疾病知识,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参与到临床护理中,因此更加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知信行健康教育能够调动老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主动参与教育中,了解疾病知识,改善生活习惯,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管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在健康教育模式开展中,医患之间的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有助于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红芳.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6):2790-2792.

[2]张兰芝.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7):178-179.

[3]熊翠,万青,黄乔.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73-74.

[4]张亚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5,28(B05):374.

[5]郭丽萍,王坚,丁正同,等.疾病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05):520-525.

[6]邓伟明,钟维珍,俞小丽.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5,36(06):1202-1204.

[7]Cleary A,Dowling M.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Ireland to the concept of recovery in mental health:a questionnaire survey[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9,16(06):53-545.

疾病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 老年疾病;护理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9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口呈老龄化趋势。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及系统的退化导致很多老年性疾病在逐年上升[1], 致使医院需要有高素质的护理水平, 才能使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得到满足。但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探索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常见问题, 分析应用价值, 本院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诊的180例老年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诊治的180例老年疾病患者。男110例, 女70例, 平均年龄(62±6.3)岁,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0例, 高中以下100例, 所有患者疾病均属于老年性疾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护理管理。加强对所有患者自身相关疾病的教育及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在护理过程中, 满足患者在自身身心及社会的需求, 提高患者护理过程的配合与积极性, 积极与其家人沟通交流, 让其多关心、经常看望;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果出现不良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与治疗措施[2];积极与老年患者沟通与交流,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减少负面情绪, 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饮食。

比较老年患者的病情情况, 如患有老年抑郁、老年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其他疾病患者等, 并分析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常见的问题。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老年疾病患者的病情情况比较 患有老年抑郁、老年骨质疏松、其他疾病患者的例数均明显低于患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常见问题的情况比较 身心文化未能满足的患者、未获得健全老年护理控制体系的患者、其他的例数均明显低于相关知识及训练不足患者的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器官及系统的退化导致很多老年性疾病在逐年上升, 使得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增多, 导致护理人员掌握老年人相关知识教育等存在不足[3]。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本研究显示, 老年患者病情情况方面比较, 患有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患有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其他疾病患者等的例数均明显低于患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常见问题主要是对患者的相关知识及训练不足, 但没有健全老年护理控制体系及未能满足患者身心文化也是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4):249.

[2] 王建荣, 刘王春, 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12): 959.

[3] 陈素萍, 范勇.老年护理与展望.中华实用医学, 2003, 5(7): 115.

[4] 陈洪海, , 黄垂.城市新型老年护理模式的探讨.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2): 55-56.

[5] 刘建芬, 潘孟昭.护理如何为老年保健服务.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10):513.

[6] 万宏伟, 于放, Ann Kolanowski. 探索中国老年护理之路// 全国第十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07: 295-297.

疾病护理论文篇5

中医护理学历史久远。可以说,古人在医疗技术与知识萌芽产生之前,对损伤与病痛的原始护理措施就已出现。尽管由于时代、社会、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医护理没有成为独立专科,但是中医的护理方法、经验和理论仍大量散载于浩瀚的中医历史文献之中。

中医护理学具有重视全面护理与辨证护理的明显特点。前者主要包括精神、生活、饮食、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后者则是针对患者性别、年龄、性格、体质、病种、病程、症状、用药等不同情况的特殊护理。在现存古代中医文献中,最早较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书,是清代钱襄撰著的《侍疾要语》。该书强调精神护理的重要性:“病人性情每与平日迥异,为人子者本以养志为先,而当病之时,尤须加意体察,务求转怒为欢,反悲为喜。所爱之人常坐床前,所喜之物恒置枕畔,忧病则须说今日精神胜于昨日,忧贫则须说今年进益好似去年,勿露愁闷之容,常瞒医药之费,诸如此类未可枚举”。

为避免患者对亲人之操劳不安,不可使患者察觉亲人的辛劳,因此担任护理之亲人“勿得欠伸摩眼稍露倦态,则亲心安矣,否则转益其疾,病情转变”。为了不增加患者精神上不快,“至亲问疾,每至床前,须先吃惊其说吉祥语,或其人为病人所厌见者,须婉谢之,勿令进房”。还可用音乐为患者消除烦躁:“病时烦躁,急难解释,惟弦索之声可以悦耳,可以引睡,或令盲妇、歌女轻拨琵琶,浅度一曲,亦驱病之一助也。”

对于生活与饮食护理,在《侍疾要语》中也阐述得很周详。例如,“床前与人说话,须有词无声,行步不可急遽,防作声且生风也;放帐卷帐缓则不生风,放勾以手握之,勿戛床柱,揭被盖被、披衣解衣缓则不生风”。

对于疾病的护理,该书特别提醒须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夜间侍奉者,非特夜不解衣,且亦不可暂时交睫,方能静听声息,知今宵较昨宵是增是减。或亲命使睡,只可虚掩帐子,危坐帐中,闻声即起”。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该书作者指出应防护褥疮:“久病消瘦,皮肤或碎,须垫以灯草圈则痛处不着褥席。”

《侍疾要语》还强调及时观察病人大小便对诊治疾病之意义:“大小便须即谛视之……不可稍迟,迟则大便结者,久而浸而化为溏。小解白者,阅时而变为赤,未可为医者也”。对于用药的护理,《侍疾要语》就药物加工、调制、饮用等要点均有所论及。

疾病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处理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161-02

过敏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过敏性疾病中,以速发型过敏反应比较常见,其主要类型有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1]。过敏性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通过提高护士素质,加强了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护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科共护理过敏性疾病290例,其中男158例,女132例,年龄16~75岁,平均(36.8±8.5)岁。过敏性疾病种类包括:药疹23例、接触性皮炎31例、荨麻疹24例、食物过敏34例、环境因素引起过敏(花粉、霉菌、灰尘等)32例、过敏性鼻炎70例、过敏性哮喘71例、过敏性休克2例、过敏性紫癜3例。

1.2 护理方法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过敏性疾病护理小组,通过组织讲座、讨论等方式,提高护士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其护理技能。对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教育,使其了解过敏性疾病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 结果

通过提倡新的护理理念,我科护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更加完整。29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未发生过敏性护理事故。

3 讨论

护理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护士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过敏性疾病涉及面广,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护士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我们通过组织学习,让护士了解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备以下素质:①高尚的职业道德。护士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视病人如亲人,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②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实施整体护理计划。③娴熟的技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稳、准、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④具备独立思维能力。过敏性疾病有其自身特点,且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独立进行分析,在最短时间里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冷静,忙而不乱。例如:静滴青霉素用药过程中,病人出现烦躁、皮肤瘙痒、四肢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护士首先想到青霉素过敏,并立即做好抢救准备,采取有效措施,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⑤具有一定美学修养。护士既是审美者,又是审美的对象。作为审美者,护士可以对病房环境、护理程序、技术操作提出尽善尽美的要求。作为一个审美对象,要求护士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⑥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护理计划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⑦注重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医疗和护理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过敏性疾病见效慢,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调节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3]。

在具体的工作中,让护士了解相关过敏性疾病的具体表现。①药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安乃近过敏[4]。中药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②接触性皮炎: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这类物质包括首饰、外用药、凉鞋、表链、镜架、化纤布料、化学品、化妆品等。③湿疹:有明显渗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反复发作,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剧烈瘙痒。④荨麻疹:常因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等情况下发生。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出疹。⑤食物过敏:表现多种多样的,以皮疹最为常见,多发生脸部,口周的红斑,躯干部也较多见,瘙痒脱屑,并可有色素沉着。⑥化妆品过敏:导致皮肤红,肿,热,痛,起水泡等。

参考文献

[1] 赵红卫,涂春,陈丹.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的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09,33(7):665-666.

[2] 马金兰,钱庚,王宇.奥沙利铂粉针引起药物过敏反应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632-633.

[3] 刘延霞,郭其森,徐书红.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2):166-167.

疾病护理论文篇7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30例发生抑郁症,抑郁症发生率为37.5%,其发病率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护理后期抑郁心理障碍等到明显的缓解,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结论:绝大部分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合并有显著的抑郁心理障碍,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躯体疾患 抑郁心理障碍 关系 护理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6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3-02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往往只侧重于病情,而缺乏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和关注。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中老年抑郁症发病率大约为10%~15%,而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抑郁症发病率可高达22%~33% [1,2]。本文旨在分析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及护理对策,特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8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8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内科疾病患者排除严重智能障碍、失语者,本组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60岁-88岁,平均年龄(73.62±10.14)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5例,初中以上35例;其中,有20例为冠心病,19例为高血压,18例为脑血管病,15例为糖尿病,8例帕金森综合征。病程1年-9年,平均(4.98±1.34)年。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合并疾病种类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

1.2.2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①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特别是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避免出现自杀;②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交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通过理解、关心和针对性的鼓励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树立治疗和生活的信心;另外通过肢体语言沟通方式、积极调动患者家属等鼓励患者,可组织家庭娱乐活动或者病房娱乐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以及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认知重建;③用药观察,严格根据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④老年抑郁症预防护理:老年抑郁症易复发,主要与患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为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正确对待老年期,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健全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1.3 效果判定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和焦虑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抑郁症判断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3]进行,焦虑评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4]进行,总分均为20分。其中,焦虑评分低于7分表示无抑郁,7分以上表示存在抑郁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30例发生抑郁症,抑郁症发生率为37.5%,其发病率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护理后期抑郁心理障碍等到明显的缓解,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表1 躯体疾病患者抑郁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表2 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情况

3 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为37.5%,与临床报道水平相符合。在躯体疾患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高。由此提示,躯体疾病与心理障碍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躯体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引起重视。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王梓萌 [5]等通过试验表明,抑郁是诱发或促发躯体疾病的重要引起;比如在内科疾病患者中,抑郁会加重患者躯体疾病的痛苦体验,并降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对疾病的诊治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80例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绝大部分老年慢性躯体疾患患者合并有显著的抑郁心理障碍,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梅.姑息治疗期癌症患者的抑郁特点及心理护理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2] 魏洪娟.中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主观幸福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 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3,33:127-128

[4] 谷先芳.分析老年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72

疾病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 中医;心血管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35-01

心血管疾病是较严重的疾病,发病率高,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导致死亡。本类疾病分类多,病因复杂。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的缓解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将中医护理措施运用于心血管方面疾病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性26例,年龄47-72岁,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6-73岁,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眩晕、疲劳等症状。两组患者中均无严重肾、肝、脑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方法如下:

1.2.1 起居护理 保证病房内干净整洁,空气流通,瘀阻血脉的患者,疾病发作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可以让患者勤泡脚,水温不宜过热刺激,可以适应后逐渐升温加热水,起到活血通经络的作用;寒凝心脉的患者不能感受风寒,若感受寒邪疼痛会加剧,可用保暖物品以解决四肢寒冷的状态,病室温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并保证充足的阳光;心、肾气阴亏虚的患者时感胸痛,心中烦躁以致夜不能寐,劳动时则烦躁更甚,出现盗汗,偶感心中悸动,要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休息习惯,以避免不必要的气血亏损,可以让患者离床进行适当的活动,譬如打太极拳或散步。

1.2.2 饮食护理 饮食调控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环节,心血管患者饮食应注意清淡、少盐并且不宜过饥过饱等。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教育,提供一些药膳菜谱,做到日常保健。例如:瘀阻血脉者少食油腻寒凉食物,多吃活血行气的食物如山楂、花生等。气滞心脉者宜进食具有活血通络理气作用的食物。痰浊闭阻者少食多餐,不宜过饱、过甜,忌滋腻食物以免助湿邪滋生痰饮而造成脾胃受损,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二者运行通畅则津液输布正常,痰浊随气动而消。寒凝心脉者以进食具有行气散寒止痛功效的温热食物为主,酒可酌情饮,食少量,少食生冷之物。气阴两虚者可以经常食用豆制品、山药等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药食俱佳之物。

1.2.3 情志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是焦虑,担心心脏病会突然发作,明知自己的疾病不能急躁而不能控制情绪,不自觉地加重病情。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应加强情志护理,讲解“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怒责气上”的理论。护理人员平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姿态,并运用暗示、安慰、目标转移等方法,对患者渗透有关疾病的自护知识,并通过调节病室色彩,播放轻柔音乐来舒缓患者的焦虑[1],改善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调控自身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中医按摩 控制血压、血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十分重要,因此,在饮食方面控制血脂,情志方面控制血压的骤然升高,还要在按摩方面促进血液循环[2],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大患者心脏射血量。中医按摩包括全身按摩和足底按摩,按照十四经脉理论和全息胚理论,通过穴位刺激,运用滚、揉、按、捏等手法配合,主要在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经络巡行位置,以及心经和心包经的子经、母经,其他相关经络及穴位以及足部的涌泉、心脏发射区等进行刺激,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运用手法时要注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适应为度,避免突然重手法刺激,引起心血管的急性发作。

足底是人体最大最全的全息胚,人体所有的重要脏器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所以,除了进行按摩外,用活血祛瘀类重要进行浴足对控制疾病也有帮助,浴足的中药一般选用牛膝、罗布麻、川芎、肉桂等,温度控制在39-42℃,时间20-30min,以免血液循环太快,反给心脏造成负担。

2 结 果

对2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良率是96.7%,对照组是73.3%,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好。

3 讨 论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病机是心失所养和心脉痹阻以致气血不畅。此类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复杂,易复发。以中医的辨证纲领为原则进行辨证施护,从具体的疾病证候特征和病因病机出发审证求因,运用三因制宜的原则给予异病同护或同病异护,进行个体化的中医护理干预。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用药调护,提高患者的中医健康知识素养,养成因人而异的治疗护理观念,我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复发次数和并发症有了显著减少。由此可知,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面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辨证施护,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吉华,朱静娟,李锐.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33-34.

上一篇:透析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艺术形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