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8 18:52:16

设计思路论文

设计思路论文篇1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48-0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就目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质量不高、东拼西凑、抄袭剽窃、创新性缺乏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适合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提高化工专业毕业生的人才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思路进行探讨。

一、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论文格式不规范,没有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正确格式进行撰写,如字体、行距、图表等。二是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有些学生论文抄袭文字比多达60%,甚至直接把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的数据。三是文章缺乏创新性,没有特色、风采。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往往与参考文献相类似,缺乏创新点。四是字数太少,太简单,有的论文字数不到1000。五是条理不清,遣词造句,自相矛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没有高度重视或重视不够。高职院校所招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有些还是因为高考失利未能考上本科院校而无奈地选择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这种状态也随之带到高职教育的学习中来。在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常常置指导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对毕业论文(设计)不予重视,敷衍了事。

第二,一些学生自身素质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过程中,缺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些问题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另外,高职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也较差,如文字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一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却无法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指导教师资格把关不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及工作责任心等。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把关不严,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多,教师少,为了把毕业论文(设计)分配下去,往往把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或者让单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20篇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这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另外,有些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修改、完善、定稿等环节缺乏耐心的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上存在不足。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比较单一,质量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选题与实践结合不密切,校企分离,缺乏创新性。

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思路之探讨

(一)实现选题方式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因人而异,贴合每名学生的特点,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内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类的课题,而应该走出校门,与当地企业合作,到生产一线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进行开放式毕业实践教学。下面提供几种选题思路作为参考:一是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产学研课题拟定几个子课题与学生协商安排题目;二是根据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熟悉领域,拟定几个选题任学生选择;三是学生根据实习实践或者未来工作方向、个人兴趣选题;四是其他形式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以上第一、第二条思路可供一些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科研兴趣高、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其论文实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基础相对薄弱,主动要求去签约单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可以选择第三条思路,它与学生的实习岗位密切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创新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衡量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应当注重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化工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是采取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学生被动按照要求收集资料和做实验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客观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应当改革。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收集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实验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分析综合归纳、论文初稿撰写到论文修改定稿的每一个环节,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努力实现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实现企业实训、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化工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可以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及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如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产、学习、研究的毕业实践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得以巩固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互惠互利、合作愉快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实训、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因此,在整个毕业实践教学环境中,应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力量,可以由他们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四)加强化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先进的实验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它有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等。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数据及检测方法都在实验室进行。为了确保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实验实训基地势在必行。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购置一批实用且性能优越的仪器和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以为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作好保障。

(五)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要根据化工专业学科特点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改革和工作力度。

(六)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管理工作。许多高职院校明文规定,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相当于2课时,而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到定稿全过程的实际工作量却远远大于2课时,因此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工作的马虎与不负责任等问题。学校应建立制度和奖惩机制,从严治教,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使指导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各项教学教育任务。同时建立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以校内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队伍,重视解决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不适应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需要的问题。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

(七)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学风建设。采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不仅使学生理解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而且能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对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写作能力、科研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

总之,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与指导是一项重要而艰苦、严肃而认真的系统工程,凝聚着教师、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每位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平时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勇于实践、善于思考。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耐心指导,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各项教学教育任务。

设计思路论文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

(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

(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

(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

(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

二、室内色彩的组成

2.1主体色彩

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2.2陪衬色彩

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

2.3点缀色彩

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

三、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1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

3.2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

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

3.3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

3.4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

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3.5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

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

3.6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

四、结束语

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祥生,韩巍.室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设计思路论文篇3

一、开创了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全面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专题研究

这部著作之所以能够在今天问世,当与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不无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对教学理论的研究正处于一个新的高潮期。随着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酝酿和启动,国外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成批量的涌进来,形成了中外教学理论交融而以世界先进教学理论为引领的趋向。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集中反映了这一基本趋向。素质教育、生命教育、学习教育、主体性教育、学本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话教学、有效教学等教育理念正成为人们认同和践行的指导思想。其中,有效教学理论尤为引人关注和重视。

有效教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会有不同的认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教学行为和有效教学活动。学习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六条,在第一条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个人理解,“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和现实目标,而“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则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和终极目标。实现这一课程改革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是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规划蓝图,是教学活动目标、内容、程序、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总体方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主要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统筹安排、合理调控各项要素,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计划。课堂教学设计一直是教学理论研究,特别是各个学科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

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概念。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和不断发展的。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网络等学习方式。就学生个人而言,需要在学习中形成有个性的稳定的有效学习方式。就学习活动而言,需要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完成学业和促进发展。就教师而言,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许书明教授承担的“多元学习方式与语文有效教学”子课题,即是从指导学生运用多元学习方式上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和学习方式方面的著作,大概每年都会有不少新作出版。本著作与其他同类选题的著作相比,其创新之处在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学习方式追求有效教学的问题。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专题研究。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出来。

二、构建了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理论框架

全书以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为经线,以多元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指导为纬线,构建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作者将全部内容分为“思考与构想”、“预设与生成”、“策划与实施”三个板块,三大板块的逻辑顺序是:理论假设――有效设计――有效实施。

第一板块“思考与构想”是说明“理论假设”问题,包括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学设计两章内容。通过对有效教学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之间关系的论述,说明了本选题的研究立意和理论假设。

第二板块“预设与生成”是探究“有效设计”问题,包括学情的有效分析、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有效教学内容的处置、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有效教学评价的诊断等六章内容。通过对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要涉及到的主要内容要素的详细论述,具体阐释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问题。

第三板块“策划与实施”是研究“有效实施”问题,包括有效识字写字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写作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综合学习设计与实施等五章内容。通过对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分类内容设计与实施的详细论述,具体阐释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问题。

这样一个理论框架,不仅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周密细致、匠心独运的研究功力,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新思路,构建了一种有效教学研究领域的新模式。它对于丰富和发展今天的有效教学研究,引导教学设计问题的研究走向,在语文教学中活用多元学习方式,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普遍的实践价值。

三、提供了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操作指南

近年来人们对有效教学问题的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基层教学工作者密切结合,将成形成熟的理论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不仅是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己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份责任。

许书明教授有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丰富经历和经验,对语文课程改革中基层教师的需求和困惑比较清楚,对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十分熟悉。他的这本著作从选择课题、理论假设、构思框架、分章论述,到误区剖析、对策说明、观点阐释、路径指示等,都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紧贴实践需要,使语文教师看得懂,学得来,用得上,成为第一线语文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系统行动指南。

例如,在“第十章 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里,作者安排有三节内容:第一节 文本的有效解读,第二节 阅读教学规划设计与思路 ,第三节 课文设计的多种思路 。在第一节“文本的有效解读”里,对“文本解读及误区”、“文本的自我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等三个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第二节“阅读教学规划设计与思路”里,作者将“阅读教学规划设计”分为“宏观设计”、“整体设计”、“中观设计”、“单元设计”、“课文设计”五个不同层次的设计,使语文教师获得了阅读设计层次性的系统认识。

在第三节“课文设计的多种思路”里,作者提供了“线索式”教学思路、“反复式”教学思路、“迁移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主问题”教学思路等五种设计思路。在“板块式”教学思路里,作者列举课文《卖油翁》的“板块式思路”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板块式设计的思路和要领,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把握。

这样分节对文本解读、设计层次、设计思路三个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作了有层次有详略的论述,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有效阅读教学设计的系统指导。相信语文教师阅读之后,对于有效阅读教学设计问题,从理论上能够整体把握,从实践上可以操作运用。

这本著作,是我近年来看到的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一部少有的力作。我愿意推荐给正在第一线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朋友们,希望能够对你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有所指导和帮助。我也愿意推荐给语文教育理论界的同行朋友们,希望能够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

设计思路论文篇4

论文摘要:邓小平是我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70年代束至90年代初的十余年时间里。他对我国当时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蓝图进行了精心的战略设计。在其战略设计过程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起点,摸清本国国情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客观依据,“三步走”是总体目标,从而使邓小平的战略设计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务实性、历史的开创性和崇高的民族性等基本特征。

邓小平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仅要把握其战略思想的内容,而且要把握其进行战略设计的理论脉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领会邓小平理论,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像他那样进行科学的分析,正确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邓小平战略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晨过程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问题的谋划和设计,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提出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方针开始提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邓小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重于从战略发展方向上作大体的设计,提出了经济建设奋斗的战略目标,即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并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依靠教育,依靠人才,为此他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强调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弱,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应两手抓在人才培养上,提出要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问题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认识。总之,他认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的设计,必须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以此作为战略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

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召开)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的召开),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形成的阶段,也是邓小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总体战略蓝图的设计基本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重大战略问题已经由大致的轮廓向精细化、具体化方向发展。邓小平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党建、国内问艇和国际问题等许多重大问题,较为全面地从战略的全局、长远方面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谋划和设计,形成了一个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体系。他将社会主义的根本战略任务。规定为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分三步走。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看成是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他指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其中教育和科学,又是战略重点中的关键。“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聊)对于教育、科技、知识分子问题,要提高到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他把加紧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三大战略任务。将机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作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任务。从战略角度对祖国的统一方式、国际矛盾解决的办法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极富于创造性的见解,从而形成了其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整套战略体系。从19盯年10月(党的十三大的召开)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阶段,也是邓小平的战略设计思想从理论高度进一步升华的阶段。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商品经济理论日趋成熟,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作了准备,他还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党建等方面的内在关系上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设计,建立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二、邓小平战略设计思想的逻辑建构

战略设计是一种宏观设计,它涉及的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相对稳定性的方针、政策、路线、目标等问题。在战略设计上稍有偏差,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关系重大,非同小可。邓小平担当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总设计师的重任,他所进行的每一步的谋划和设计,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在思考过程中,他善于将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把设计思路的基点放在走自己的路上面。他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多次反复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也是他思考问题、设计改革方案的起点。

(二)下工夫摸清本圆圆情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他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国情中有两个特点必须看到: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国际情况,他认为基本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国际竞争、矛盾的重点有所变化。这些成为他进行战略设计的客观依据。

(三)从理论和实际的蛄舍上,明确任务,制定目标。根据国内国际实际情况,邓小平设计出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步骤。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和步骤的设计,由最初设想在2l世纪内完成到最后修改为到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其间经过了反复的蕴酿和理论论证,然后才郑重地明确为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世纪舳年代末蜜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目标设计基本完成之后,接着的工作是如何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工作重点开始向具体方案方面转移。这是更为艰难的工作。邓小平在考虑这一问题时,认为必须从总结经验教训人手,彻底排除“左”和右的干扰,不能重蹈以往错误道路的覆辙,必须解放思想,闯出一条新路。但是新路在哪里呢?邓小平认为,只有靠大家摸索,边摸索边总结。在其带头探索和群众献计献策的过程中,邓小平认识到唯有改革开放才有出路。邓小平的这一思路,通过多种实地试验。使许多人从怀疑、观望逐渐转变为坚信和全力贯彻,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动力,推动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邓小平的战略设计思想。是从总目标的设计到分目标的设计,从总体方案的设计到一个个具体改革开放方案的设计,由定性到定量,由模糊到明确,从整体到局部又回到整体,有放有收,有扩散有集中,一环扣一环地向深层推进。在形成一种构想之后,他不是简单从事,而是经过反复推敲、试验、总结以后,再把它确定下来,全面推广,从而使他为各项具体方案所作的谋划、设计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经得起实践发展的考验。

(五)将国内改革、建设的战略设计与国际战略的设计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其处理国际问题的新思路。邓小平处理国际问题的思路是: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由两极向多极过渡的过程之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流,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机遇。为此,他为处理国际问题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国家利益原则;二是利用矛盾的原则;三是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原则;四是决不当头的原则。邓小平在处理国际问题方面为我们设计的这四条原则,构成了其国际战略设计思想的基本框架,成为他谋划国家对外政策、方针的基点。

三、邓小平战略设计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性。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的设计,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来进行思考的。他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时代活力。时代性是邓小平战略设计思想最突出的特征。

(二)强烈的务实性。邓小平的战略设计思想,不尚空谈,讲究实效。求实精神,是贯穿于其战略设计中的一条主线。强烈的务实性,不仅表现为其思想路线上的实事求是,而且表现为将实事求是具体贯彻到战略步骤的设计之中。他以务实的态度不断修订了一些过高、过急的方案和指标。对于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和国防问题的争端,邓小平在谋划、设计解决的办法时,也是采取务实的态度这种务实性,使邓小平所作的一系列战略、策略的设计,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

(三)历史的开创性。邓小平以历史的开创性精神,力挽狂澜,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越过卡夫丁峡谷,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飞跃的时代难题。

设计思路论文篇5

一、温故而知新。课程设计发端之始,思绪全无,举步维艰,对于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的我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起圣人之言“温故而知新”,便重拾教材与实验手册,对知识系统而全面进行了梳理,遇到难处先是苦思冥想再向同学请教,终于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领悟诸多平时学习难以理解掌握的较难知识,学会了如何思考的思维方式,找到了设计的灵感。

二、思路即出路。当初没有思路,诚如举步维艰,茫茫大地,不见道路。在对理论知识梳理掌握之后,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思路如泉涌,高歌“条条大路通罗马”。顿悟,没有思路便无出路,原来思路即出路。

三、实践出真知。文革之后,关于真理的大讨论最终结果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从耳闻以来,便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成的教条。时至今日,课程设计基本告成,才切身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明晓实践出真知。因为在教材上,数字钟不过是由计数器和译码显码器组合而成,也便不以为然搭建电路图,结果电路出现诸多问题,譬如短路开路,ewb中引脚悬空即为低电平,现实中引脚悬空呈现大电阻特性即高电平,不为则不知,无为则无知,实践出真知。

四、创新求发展。“创新”目前在我国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地位,足见“创新”的举足轻重。而在dvd产品上市之初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原本前景看好的国内市场却使国内dvd生产商无利可图或图的仅仅蝇头小利,只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用国外专利技术,每台售出总要交付高额专利技术使用费。因此,我们要从小处着手,顺应时展潮流,在课程设计中不忘在小处创新,未必是创新技术,但凡创新思维亦可,未必成功,只要实现创新思维培育和锻炼即可。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至善至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不从忘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换种思维方式,去恶亦是至善,改错亦为至美。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六、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尽管课程设计是在期末才开始,我们的教材学习完毕,掌握许多知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理解领悟不到位,由于对555电路相关章节未能掌握以致用到秒脉冲产生电路无法自行设计,只得参考其他文献,在ewb中试行操作,逐步摸索。此外,定时电路原采用蜂鸣器报警装置,在计算机仿真模拟过程中,由于不明原因,蜂鸣器一旦响起,无论ewb中开关控制,还是计算机静音,都无法关闭响声,时至设计将近尾声尚未查明原因,暂且用光信号作为输出,希请老师将来指教一二。彻悟学海无涯只有苦来作舟,学无止境只有书来作伴。

设计思路论文篇6

关键词:电路设计;逐次渐近;ADC;比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27-03

Abstract:Student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other hardwar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while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also the ability of program design coul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circuit theory and design ideas. Therefore, a kind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of computer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by software was presented. It guide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DC circuit principle and design ideas through program algorithm and basic knowledge of digital circuits in teaching of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ADC circuit theor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ethod could help students more effectively understand circuit knowledge.

Key words: circuit design;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ADC; comparative teaching

1 引言

计算机专业的硬件知识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与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从实际教学过程看,由于实验条件、物理知识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普遍反映电子技术的学习较为困难。甚至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学生对硬件电路设计的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2]。另一方面,软件设计由于对动手操作条件要求不高,编程锻炼的机会多,不少同学掌握程度较好,从而培养了兴趣。

学习通常都是利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如果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或者通过合理的比较,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某种紧密的联系,学生在理解上就相对容易。自信心也可能会从已掌握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3]。本文所谈论的比较教学方法就是在此概念框架下定义的,在相关教学中已经被成功采用[4-5]。

因此,本文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逐次渐近型ADC”为例,在对原理概念做简要介绍后,引导学生用算法、程序语言的形式将设计的思想表达出来,再利用基本组合和时序电路将软件形式表达的设计思想“翻译”成初步的硬件电路。通过对软件和硬件初始化、运行方式等的比较,对初步的ADC电路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形成经典的逐次渐近型ADC电路设计。

2 逐次渐近型ADC简介

ADC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器件,以方便计算机等数字系统进行信号处理,是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物理世界交互的重要部件,也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内容。根据构造原理的不同,ADC的种类很多,例如并联比较型ADC、反馈比较型ADC、双积分型ADC、V-F变换型ADC,以及∑-ΔADC等。其中逐次渐近型ADC是一种反馈比较型ADC,它具有转换速度较快、体型小、构造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是目前ADC产品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图1和图2分别是逐次渐近型ADC的原理框图和电路原理图[6]。

逐次渐近型ADC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它是对计数型ADC在转换速度上的改进,对于外界模拟输入信号,逐渐计数累加,通过DAC产生输出一个与模拟信号相等的电压信号,此时输入给DAC的数值就是ADC的转换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计数累加不是每次加1个单位,而是采用类似“二分查找”的原理,由高位到低位逐渐取1比较,如果DAC的输出大于外界模拟信号,相应的位置0,否则保留置1,直至到最低位比较结束。

传统的电路教学方法,会对照着原理图给学生讲解思想和电路的组成。学生领会上比较困难,特别是即使搞清楚原理,对电路的设计过程、来龙去脉也是不清楚的,从而产生对电路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不利于进一步学习。

3 利用软件设计的比较教学

3.1 程序和电路的运算方式比较

通常的程序设计,是一种串行的思维方式,设计者仿照CPU指令的执行方式。学生写出程序设计的算法,再转换成具体的程序设计语言,供计算机编译执行。从实践教学过程看,在这一点上,在入门时,较电路设计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以下内容介绍逐次渐近型ADC电路设计的软件比较教学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很自然地“设计”出逐次渐近型ADC。

3.2 逐次渐近型ADC的软件算法表达

用算法和程序表达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过程,将有助于加深理解,也更便于未来的工程实现。逐次渐近型ADC可理解为一个将浮点型(表示模拟信号)转换成一定位数的整形数(表示数字信号)的函数模块。可以用伪码来表达这一过程,为了便于计算机程序语言实现,我们取转换结果为8位无符号整形。

算法1 BitADC8

输入:浮点数input

输出:8位无符号整形数iAdcResult

处理:

BEGIN

1,iAdcResult初始化为0,当前比较位BitNum初始化为最高位,即BitNum赋值为7(表示取最大值的一半,从中间开始比较);

2,转换目标值iAdcResult的当前位BitNum置为1与输入浮点数比较;

3,如果iAdcResult大于input,置iAdcResult的当前比较位为0;

4,当前位BitNum减一,如果BitNum>=0,去第2步,否则输出iAdcResult;

END

学生对上述算法的理解是不太困难的,也可以较方便地用C语言来实现,如下面的函数BitADC8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在C语言中有标准的函数可以实现这样的转换,这里是为了说明原理,故不采用现有的标准函数或者强制类型转换实现[7]。

int BitADC8(float input)

{if (input < 0 ) return -1;

if (input > 255) return 255;

unsigned char iAdcResult=0;

int BitNum=7;

while (BitNum >= 0)

{iAdcResult = iAdcResult | (1

if (iAdcResult > input)

iAdcResult = iAdcResult & ~(1

BitNum--;}

return iAdcResult;}

3.3 电路设计

学生写出BitADC8以后,基本对转换的原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讨论如果从BitADC8函数中引导逐次渐近型ADC的电路设计。

逐句逐句地用数字电路中基本的组合和时序电路模块来理解BitADC8,最后形成逐次渐近型ADC电路与函数BitADC8的语句对比联系,如下图3所示。图中一共标注了5处对比模块,可以清晰地看到,软件算法能够帮助我们理清电路设计的思路,从而有助于我们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

当然,硬件电路和软件模块在表达和执行上还是有区别的,本质可能一一对应。局部细节的调整需要设计者自己去琢磨、理会。例如,或门G4和G5初始化时清零作用,还有软件串行执行和硬件电路并行执行的区别等。但这不影响两者的比较理解,设计的联系性还是比较紧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文章以逐次渐近型ADC电路原理教学为例,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的软件比较教学方法的应用。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掌握电路设计思路的作用,也有助于将来在EDA等课程中学习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迁移帮助提高学生电路设计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任英玉, 王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质量提升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6(2): 36-38.

[2] 李月乔, 宗伟.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与体会[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5): 97-99.

[3] 丁邦. 反思教学论研究――基于比较教学论的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9): 26-31+49.

[4] 徐钦桂, 杨桃栏. 比较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 2010(10): 95-99.

[5] 陈锟, 田晓梅. 用Matlab进行插值法比较教学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2): 98-100.

[6]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32-534.

设计思路论文篇7

关键词:适线法 由来 思路 应用

在高职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理论还比较清楚,但把理论应用于水文分析实践时,由于水文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职阶段学生基本没有介绍,另一方面,水文问题是由一成套严谨的理论来解决的,当把零散的理论综合起来后,学生往往不知所终,由某一理论拓展应用就成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难点。适线法是水文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理论方法,它的应用范围宽,值得学生在进行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践之前总结提高,以推动课程实践课的开展。

1 适线法的由来

水文现象是一种随机现象,在长期的观测资料中表现出多年平均值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特大或特小的值出现的次数(机会)较少,中等数值出现的次数(机会)较多,为了研究水文现象的这种统计规律,最开始采用概率计算,概率计算需要明确随机变量的总体,而水文现象的总体通常是无限的,无法获得。而在有限时期内观测到的资料系列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故采用频率去估算概率。频率计算用随机事件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次的比值m/n作为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对于水文样本系列而言,与实际情况不符,故选用了比较合理的数学期望公式来计算经验频率,并通过经验频率曲线表达水文现象的特征。由于经验频率曲线是目估通过点群中心绘制的,曲线的形状会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样本系列长度有限,得到经验频率曲线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另外,在分析水文统计规律的地区分布规律时,经验频率曲线很难进行地区综合。为了克服经验频率曲线的特点,使设计成果有统计的标准,便于综合比较,采用了数理统计中已知频率曲线来拟合经验点,这便引入了理论频率曲线。然而,理论和经验表明,统计参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的样本统计参数抽样误差较大,相应的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概率分布,所以工程中通常采用调整样本的统计参数及其相应的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来拟合样本的经验点据,将与经验点配合最好的理论频率曲线近似地作为总体概率分布,对应的统计参数作为总体的最佳统计参数。这便是目前水文学的适线法。

图1 适线法的由来

2 适线法的计算

2.1 适线法的计算思路 适线法计算的步骤为:计算点绘经验频率点据初估统计参数■和CV,假定CS=nCV计算绘制P-Ⅲ型频率曲线根据初估统计参数■和CV及假定CS=nCV,查P-Ⅲ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椎p值表或P-Ⅲ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由xp=(1+CV?椎P)■=kp■得理论频率曲线将此曲线绘在有经验点据的图上,视该曲线与经验点据配合的情况,若不理想,则修改统计参数,再次进行计算从以上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拟合情况,从中选择一条与经验点据似合最好的曲线作为采用曲线,相应于该曲线的参数作为总体参数的估算值。其计算步骤可表达为下图2。

图2 适线法的计算思路

2.2 适线法的计算细节 适线法应用之前,需要对计算样本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的审查,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可以采用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有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方法,亦可直接使用excel中的回归分析工具直接得到回归方程。采用适线法进行具体计算时,首先要计算样本的经验点,对于连序系列直接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对于不连序系列又可分为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计算的关键在于确定特大洪水的个数,根据经验,比样本系列均值大2.5倍的数值作为特大值来处理。对于理论频率曲线,关键在于确定统计参数■和CV,一般采用三点法和矩法公式进行。在实际运用时,可采用excel函数进行计算,其中均值■可用AVERAGE函数,对于CV,可先利用STDEV函数计算均方差,再利用均值和均方差的比值确定CV。而CS由于抽样误差较大,一般进行估算。理论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确定后,由xp=(1+CV?椎P)■=kp■公式计算得到理论频率曲线。这里需要查P-Ⅲ频率曲线的离均系数?椎P值表或P-Ⅲ频率曲线的模比系数Kp值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是表中没有用到的CV值,可以采用直线内插发解决;另一种情况是表中CV和CS的倍比关系在表中没有,可利用α=4/Cs2,tp=GAMMAINV(1-p,α,1),?追=■tp-■,Kp=?追CV+1这几个公式计算来解决。

在经验点和理论频率曲线都得到后,就是进行适线的过程了,适线有目估适线和优化适线两种,目估适线法是适线者根据自身经验,目估理论频率点与经验频率点的拟合情况,调整统计参数,使拟合最佳,这种适线精度依赖于适线个人经验。优化适线法是在一定的适线准则下,通过最优化方法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具有唯一性,但无法施展适线者个人经验,因此,一般可先通过优化适线确定最优适线参数,再利用目估适线调整,从而使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拟合最佳。这个过程一般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如水文频率智能分析系统等。

3 适线法的应用

对适线法的来由、计算思路和计算细节弄清楚后,即可利用适线法对水文数据进行概率预估。实际计算中,又可能遇到以下几种情况:①推求设计代表年中设计丰水年、设计平水年和设计枯水年设计年径流量。②推求设计频率相应的设计年径流量,推求设计频率相应的设计年降雨量,推求设计频率相应的设计径流深。③推求设计最大1日洪量,最大3日洪量和最大7日洪量,推求设计枯水期径流量,推求灌溉期设计径流量,推求设计年径流量。④推求连序系列设计值,推求不连序系列设计值。对于第一种情况,无论是求任何设计频率,其基本方法采用的都是适线法。第二种情况,凡推求的是设计值,均采用适线法进行频率计算得到。第三种情况,水文样本的统计计算时段不一样,计算的水文变量不同,还是采用适线法计算。第四种情况,样本系列是否考虑特大值,适线计算中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计算公式稍有不同,但基本思路依然不变。可见,适线法应用范围宽广,计算理论严谨,只要弄清这一方法,水文分析计算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黎国胜.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金光炎.频率分析大洪水处理的新思考[J].水文,2006,26(3):27-28.

[3]黄泽钧.用EXCEL进行水文频率计算的方法研究[J].科技创业,2009(9):194-195.

[4]郭向雷,于海立.浅谈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配线法[J].水文水资源,2010(1):19-20.

本文系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sfzyjsA-01)的研究成果。

设计思路论文篇8

【关键词】数字逻辑电路教学研究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数字逻辑电路》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10130022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23-01

一、现状分析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目前开设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以传授科学知识为目的,老师讲解概念,提出例题,给出方案,学生听课,理解概念、解答题目。由于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二值逻辑、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属逻辑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所掌握的知识圄于课本,配套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的,学生的逻辑设计能力、芯片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现逻辑功能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不足。

二、研究意义

课堂教学与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与平台,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对学生都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江苏省对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们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载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发展趋势,引导、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逐步形成教学和培养特色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

三、研究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形式和方法,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方面,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并有一定知识扩展,强化对学生从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培训和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

(1)研究教学内容,解决学一个芯片只会用这个芯片的问题,强调分析和设计的通用方法,引入实用性强的设计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

(2)研究教学形式,改变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讲一百分钟,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形式,构建研究式与探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3)研究教学方法,改变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几秒钟或几十秒内自己回答,不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考虑的赶进度方法,备课时将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与讨论的时间充分留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4)研究实验形式与内容,减少验证性题目,增加设计性题目的比例。提前一周将每次实验课训练的重点告知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设计,与学生共同拟定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方面,强调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引入实用性强的设计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除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加入小型设计题,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型课题设计的过程中理解、应用并拓展理论知识。随着课程理论内容的增多,逐步提升课题的难度和层次。对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掌握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后,可以增加设计题目的难度和综合性。引入一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引入一些需要两片以上芯片才能设计成功的例子,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形式和方法方面,构建研究式与探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探索“从问题引出概念,由概念引出方法,用方法实现电路或得出结论”这样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授方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把问题转换为小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提出多种方案,教师参与讨论并实时引导,分析利弊。或者教师先提出方案,让学生分析方案的优点缺点并改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设计出最佳功能电路。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需要以实验、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强化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把实验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验内容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精心策划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应用课程理论知识才能够实现的实验课题,同时将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打通排课。使实验环节真正成为与理论课紧密联系的实践战场,更好的配合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内容也应配合理论课设计,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成功的快乐。

五、本次教改的特点

把传授知识为目的改变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设想,勇于质疑,在逻辑思维环境下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共同拟定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09(9):68.

[2]刘新元.“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课程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2):8-10.

[3]李秀媛.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模式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8-19.

[4]王振宇.“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体会[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18-20.

上一篇:改进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产机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