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0 17:36:17

化学实验课论文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1

我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版专业教学计划)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相一致。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为药物分析等专业课乃至学生将来从事生产一线的分析检验工作奠定坚实的实验技术基础,实验课在课程设置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分析化学实验课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培养药学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所谓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2]。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认同的程序[3],对药学类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设计。

1分析教学对象

我校是一所专科学校,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学生。总体上看,他们和本科院校学生一样,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和问题。在教学层面,主要问题有以下两方面。

1.1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差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专科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很多考生是压专科投档线被录取的,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

1.2人生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高职高专学生之所以未能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大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客观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学习,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入学后只是想“混”毕业。

2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知识结构的需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课程特点,确定本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2.1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正确使用分析天平、滴定分析仪器,规范进行滴定分析操作等。

2.2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验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配制和标定各种滴定分析方法的标准溶液的操作。

2.3能运用常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2.4了解常见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制定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是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兼顾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使其具备将来从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

3.1实验教学项目的确定通过常用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整套规范的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技能和技巧。实验教学项目见表1。

3.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教学。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自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3.2.1组织学生参与准备实验、预实验事先给学生划分实验小组,轮流参与准备实验、预实验工作。使学生能体验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不同,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另外,这样设计也相当于开辟了“第二课堂”,在计划学时之外又给学生创造了进行基本操作练习的机会。

3.2.2学生试讲实验课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突出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表1中的前三个实验是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等基本操作练习,相当于总论。从实验四开始,是常用分析方法的实验,相当于各论。实验一~实验五由教师讲,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规律。鼓励学生从实验六开始,自愿报名参加试讲。抽签确定试讲名单、时间及内容,每堂课最多安排2人试讲。课前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写好教案、板书。上课时先让学生讲,再由教师补充。同学和教师填评议表打分,综合得分记入平时成绩。试讲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上交讲稿及体会。

3.2.3要求学生主动完成实验结束的整理工作并互批实验报告实验课结束后,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整理工作,以养成善始善终的良好工作习惯。在教师批改之前,以实验小组为单位互批实验报告,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分析检验工作结果的基本方法。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和谐自制、收集相关实验教学视频资料,适当用于实验课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将以往看不清楚的操作演示尽收眼底,且可以在分组实验时,根据个人需要反复播放,直至看清要点后再进行实际操作,避免养成不规范的操作习惯。

3.4开放天平室和基础实验室学生有时间、实验室没课时,学生可在遵守实验室规则和仪器使用规则的前提下,到天平室和基础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练习。管理相关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每天例行检查仪器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

3.5举办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大赛结合期末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开展此项活动。依照考核标准,取考核成绩的前六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给予加分奖励,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依次加5分、3分、1分。以此强调本专业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必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4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关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衡量,并给与价值判断。

4.1基本操作技能考核作为实验课的学期成绩

4.1.1考核安排基本操作技能在滴定分析部分已进行了严格地训练。每学期实验课进行到仪器分析部分时,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分批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因为仪器分析部分,受仪器数量所限,学生必须分组轮流做实验,任课教师可对等待组学生进行考核(仪器室有专职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仪器)。计划学时之内可多安排一次实验,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

4.1.2考核要求在有限时间内,通过典型实验操作项目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4.1.3考核方法采取过程考核,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操作的全过程来评定学生的操作能力。过程考核内容全面,所得信息直接、准确。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5套试题,以一定格式印制题签(试卷)。为避免学生因认知水平的差异而影响其考核成绩,事先公布考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训练。考核现场学生随机抽取题签。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考核方法,由学生抽签确定本人参加考核的具体时间。

4.1.4考核内容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常规实验中广泛涉及的实验技术,包括酸碱滴定管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滴定操作、定量转移操作、准确稀释溶液操作等。

4.1.5考核标准

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独立完成考核项目。从仪器药品选择、仪器洗涤、操作、整理、科学作风、操作时间、相关问题笔答等方面制定评分标准,详见题签(试卷)。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格,方允许参加理论考试。

4.2通过教学反馈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评教反馈表、同行评价反馈表、教学督导评价反馈表、主管部门评价反馈表进行结果统计,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2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最新学科,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学科,是化学的启蒙学科。人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是有着充足的兴趣的,学生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更是对一切的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这一兴趣点变得无限延伸,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叫他们始终保持这种兴趣,激情,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把演示实验放在教学的首位

新的教材中演示实验的数量不少,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兴奋点之一,只有把他们的爱好兴趣激发到位,才能学好。演示实验的实现,是对概念,原理的最好解释,是对知识的验证,是学生观察的最佳途径,完成教给学生操作的教学,我们教师要做到的是操作规范,演示到位,现象明显、分析准确。例如,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教学生认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指导孩子们阅读教材,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出红磷燃烧的条件。

2.家庭小小实验的必要性

新教材中的十几个小小的家庭小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帮助,孩子们的兴趣也进一步加强,把课内的只是延伸到了课外,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点燃泡沫,观察现象,孩子们动手了,观察了现象,最后都深有体会的说不能燃烧泡沫,要做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些小实验的利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更加牢固。

3.课余时间开发兴趣小组

对化学有着兴趣的学生不少,我们要利用课余时间把他们组织到一起,开展一些比较好的活动,比如举办专题讲座,搞一些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等。要锻炼孩子们多动手操作,多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操作好实验,锻炼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技术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形成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规范、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都是实验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都要提醒和帮助学生们做到的,做到严格要求学生。我们在做演示实验时注意自己的操作要规范,实现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糊弄完事。对于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规范也要时时提醒,做到科学、严谨、严肃。孩子们在做酸的性质的实验的时候,叫他们认真观察现象,认真记录现象,每一个学生都是瞪大了眼睛去观察,用心去观察,及时的做着笔记,对于盐酸过量的反应现象也做了观察和记录,做了比较详尽的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态度,最后教孩子们整理药品、打扫卫生、整洁桌面,为后边的实验者扫清障碍。

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操作,我们可以采用简洁的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比如: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要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等等,还有就是酒精灯的使用两查、两不、两禁止。我们在气体制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给孩子们提出几点要点,一个是实验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二是对整个制取装置中的仪器的了解和操作,三是要有正确的制取方法,四是正确的检验气体的办法。这几点缺一不可,丢失了一点,我们就会前功尽弃,制取不出来我们想要制取的气体,只会看着干着急,干瞪眼。最佳的学习方法适合的是我们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之上的,要做到教材,学生,教学方法三者合一,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总起来说,实验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3

(1)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述,而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却往往引起学生的反感,效果极差。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更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或者与老师一起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从以被动接受为主转变成以自学为主。(2)环境意识的转变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极其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所以现有的教学模式尽量避免现场实验。但太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被学生接受,更别说是很好应用。因此,在某些特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中,不妨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鼓励学生发现哪些物体间会发生有毒的化学反应。从身边的化学反应入手,更能很好地运用化学知识。同时老师应将环保意识灌输给学生,并提倡他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2高中化学绿色化设计与实施

(1)原料的绿色化设计过量的实验材料不仅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多的有害物质的生成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在保证实验现象明显观察的前提下,尽量控制药品于试剂的用量。从而达到“减少污染、节约材料”的目的。此外,也可根据实验本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选材的理念,在保证化学实验顺利进行且现象明显的前提下,选取容易获取的、效果明显的替代物品来进行实验。比如,用FeCl3溶液来制取胶体,此实验的操作系数较大,这时就可以选取肥皂水,实验结果明显、操作简便、节约成本,同时对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原料的绿色化设计更注重简约实验药品、用其更容易获取的替代品来做实验。(2)实验装置、药品的绿色控制合格的实验装置是试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完善装置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例如在“Cu与稀硝酸的”的实验中可以这样进行:将一小块铜放在排尽空气的针管中,然后吸取少量稀硝酸,立刻盖住注射器吸口。观察现象,当发现有气体生成,溶液变成蓝色时,打开瓶帽,吸入空气,会发现气体变成红棕色,这个时候立马将此气体注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改进后的实验简单易行、现象明显、无污染,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灌输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装置、药品的控制可以从根源是上控制环境污染。(3)回收、再循环利用实验物品大多数的实验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液”,实验室对其处理的一般方式就是随意排入下水道,然而,这些废液中很多都含有重金属、酸、碱、或者其他有毒物质。这些都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危害。所以,实验结束后,应密切关注对废弃物的后续处理。例如,实验操作后的金属片等应对其分类回收;对酸性、或者碱性的溶液,应选择相应的溶液对其酸碱中和,然后用pH试纸测试其为中性后才能安全排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强调试验结束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这样不仅能保护环境更能变废为宝、节约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4)高科技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中,实验绿色化实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等高科技来进行试验过程的模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多次观看试验过程,同时也避免了部分高危险性试验的操作,保证了师生的安全。对于那些需要很长反应时间的实验,同学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电解饱和NaCl溶液”中,可以让学生从教学视频中多次观看两极的变化,这种教学模式比课堂中实验效果好。同时也节省了实验成本。(5)提倡微型化实验所谓微型化实验即试剂用量的选取只是常规的10%左右,其实验装置较小,成本低,所占空间小,此外能够降低实验的危险性。以下举例来说明:在“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试验中,如果将1∶1的两瓶气体混合,选取量较多,此外,由于气体本身的特点其极其容易泄露造成空气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取特殊装置来做此实验。选择改过的Y型管,一边加入锌粒,另一边加入高锰酸钾,同时两边分别加入浓盐酸,这样Y型管两边分别制取氢气和氯气,在Y型管外面点燃镁条,这种情况下实验结果明显,而且没有污染、对实验药品选取也较少。微型化实验室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操作实验,它是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绿色化设计与实施的具体体现。

3结语

在全球都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高中化学实验更应该提倡绿色化设计与实施。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不再适应当代的化学教学,如何做到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与实施进展下去,则需要教师研发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其学生的积极性,并将绿色化这个意识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思维中,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4

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的一笔财富,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探索的动力,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如何利用学生身上的这笔财富。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优点,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会给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带来强烈的刺激,因此,相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化学实验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既然化学实验具有这个优势,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利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对这门新学科的兴趣,就利用化学实验给学生变了几个“小魔术”,像“白纸显字”、“点铜成银”、“清水变牛奶”等。当我变完这些“小魔术”以后,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想要从中寻找到答案,这时候我知道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就为以后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实验具有验证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作用,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史中,很多伟大的化学家正是利用科学的实验来不断推进化学科学的进步。在以往,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更多地是强调化学实验的验证功能,而忽略了它的探究功能,因此,我们所开展的化学实验更多地是一些模仿性的实验。在模仿性实验中,一般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按照刚才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只要记住教师之前的步骤,然后机械的重复实验步骤就可以了。这样的化学实验充其量只是让学生熟悉一下实验步骤,让学生变成了实验的操作工,而没有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如今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之下,我们要加大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探究式的实验,这样才能够发挥实验教学真正的作用。例如,我在开展如何鉴别氧气的实验教学时,并没有事先教给学生如何鉴别氧气的方法,而是用了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不同的瓶子里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如何鉴别氧气的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然,在这种具有探究性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观众,而是要注意从旁指导,以保证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

重视实验后的反思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

当化学实验结束以后并不代表实验教学就结束了,而是要认真做好实验教学的善后工作。在每次实验结束以后,都要让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然后由教师进行批改。当然,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每次的实验都能够取得成功或者完美无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的反思,这种反思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综合能力,而且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例如,在开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对于空气的气密性和温度往往要求较高,一旦其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甚至是失败。因此,当学生在做类似这样的实验时,一旦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一定不能够听之任之,而是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争取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重视课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但绝不是唯一的场所,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教学理念,大胆引进课外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多进行一些课外的小实验,这样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眼光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开展一些小实验,像利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取硫酸锌、利用西瓜皮制作果冻等;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小发明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等。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5

[关键词]分析化学 理论课 实验课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O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104-02

一、引言

目前,在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进行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相对少,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受制于教室的限制,教师无法做演示实验。这使得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无法用形象生动的化学现象来表述。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一些基本的操作,不讲解理论知识,通常讲授实验课的老师和理论课的老师不是同一人,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做实验时对实验原理也没有深入理解,使用仪器的动作很不规范,常因操作不熟练而频繁看书,延长了实验的时间,从而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性学习,影响了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的教学已经出现了严重脱节,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进行,直接导致了学生很难掌握仪器的使用和分析方法的原理,影响了实验技能提高,也影响了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的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动手能力差。对于化学专业以及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切入点应放在技能训练、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重点

解决分析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出现的脱节现象,既传授学生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融合起来。打破传统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分开进行的理念,在实验室中同时进行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在教室进行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相对少,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除了便于演示实验外,还可以让学生来参与实验。它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使得讲课更加生动和形象化。

结合各自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基本技能,推动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探索分析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改革的方法,以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为突破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具体的方案和研究措施

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通过自己演示化学实验和让学生当堂做实验,及时把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用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现象表述出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会使用这门工具,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使得分析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能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研究措施如下:

结合各自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阶段的教学条件,尝试在实验室进行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讲授重点原理时演示实验。对基础差的学生,有些虽然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学得不好,但对实验现象有兴趣,可以及时地加以引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求当堂课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结果的精密度(偏差)并回答思考题。

在实验室进行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方法。例如:挑选少数学习基础好、对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随同教师一起做预示实验,由教师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使他们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能更好地掌握,然后由他们去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做好实验和学好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后进学生,稳定理论课和实验课秩序,使得理论课和实验课授课质量上一个台阶。

同时以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最常用的方法。在重视基础化学实验的同时,也要加强综合化学实验的训练,在这些实验中,没有现成的标准试样和指定的实验条件,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思考、去验证。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学生对分析方法、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验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适当增加设计型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实验的开发过程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验可以激起学生探索求真的欲望,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过程和巧妙的设计应用中得到升华。通过设计型实验,学生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要领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整体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课上还可以按照兴趣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讨论题、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具体实验、原理分析,数据处等各方面渗透分析化学知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可以与老师讨论、论证,设计出合理实验方案,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深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在大一上分析化学课程时就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培养综合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到大四做毕业论文时还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

改革考试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后分析化学理论课的考核和实验课的考核可以合并进行。分析化学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可以采取口试、笔试、闭卷、开卷、小论文、小设计、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在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质疑、探索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避免学生的单纯记忆,提高学生对考试的兴趣。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注重操作技能又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应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展望

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充分体现化学专业特色,改革了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得分析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能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它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学知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促进其就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在涉及化学现象的任何一种科学研究中,分析化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分析化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21世纪人类的眼睛,学好分析化学,将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姚杰,乔洁,孙体健.七年制医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

[2] 邢炎华.分析化学实验过程的标准化控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5).

[3] 陈丰连,曹骋,曾元儿.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效数字的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

[4] 王跃.高职高专类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3).

[5] 刘莉,王文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3,41(4).

[6] 夏林波.重视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

[7] 郑兴荣,崔鑫.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2012,26(12).

[8] 连靠奇,牛凌梅,康维钧.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探讨[J].光谱实验室,2013,30(2).

[9] 许晶,赵青山,姜彬,刘春红,张晓松.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化工时刊,2013,27(2).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6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

研究和探索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积极展示和推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师素质,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从教能力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90年代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 、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现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讨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构建了以实验探索发现学习为主旨,以“观察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串联实验——设计实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实验串联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小学生教学中注重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索。初期,我较多地采用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例如:引导学生就铜与浓硫酸实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通过研究,学生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实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加强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师范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虽不是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培养中师生化学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师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中师生将来能否适应小学自然教学和开展教学实验需要的问题。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中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

1、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重视开设选修实验,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

2、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3、强调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为培养学生从能力,我们开设了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设计,从目的要求到完成方法以及成果评价等都带有一定研究性:如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反应物最佳用量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控制等。结合演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将浓H2SO4的氧化性,HNO3的氧化性、碘的升华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实验装置由敞开式改为封闭式,此外在选做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的设计中还重视了其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实际的成分。

4、突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指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准备实验的全过程,渗透对小学自然教学的研究。例如在教授“氧和硫”一章中,考虑到小学自然教学中氧气的制取是难点,所以在选做实验中对氧气的制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学会用KMnO4、KClO3、H2O2等制取氧气,掌握实验的成败关键;并在氨气、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又恰到好处地重现氧气制法,这样举一反三,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并达到准备、灵活、协调的程度。

5、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自然观,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此迁移为中师生必备的教育能力,为将来创造性地完成小学教育工作打好良好基础。

三、渗透分层递进的学法指导,提高师范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初中原子结构初步知识为指导来认识元素族性质变化规律的律前元素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强调结构与周期规律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构——位——性”三者统一关系的律后元素的课文较为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课前——课上——课后自学方法“三步曲”是:

1、课前预习法。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课文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2、依纲发现法。课上揭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和研讨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主动感知教材、实验、实物、数据、图表、录像等材料,结合研讨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3、课题作业法。从众多的化学教学内容中精选基本、典型、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小课题,让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和技能,课后运用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实验操作、专题讨论、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究其本质规律的学习和探究。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7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 2001]4号)中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融于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科技革命的进程,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加快步伐,争取40%- 50%的大学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药物化学课程群(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医药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与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培养和发掘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观、能力观是相辅相成的[2]。

最近,各医药院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药物化学课程群理论课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开设双语教学稍有牵强,而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实验流程简单易懂,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有效途径。而且用双语进行实验讲授,能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实验预习的状况会有所提高,实验操作也会因预习充分使出错率降低[3]。通过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进行,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兴趣,为理论课双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1.1 指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

指定教研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双语教学任务,同事努力调动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开设有双语教学的院校进修。

1.2 编写合适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

参照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一套高品质的,有生命力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将该教材编写为对实验常识、实验基本操作、单元实验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进行编排,以既克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拟定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检查英文预习报告。教师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和仪器、过程、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英文讲解,利用板书,将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相结合,结合理论课内容讲解对应的英语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英文回答实验关键问题的能力。授课中英语口语讲解的比例约40%,同时也兼顾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逐份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时不能只打“?”或“ⅹ”,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错误及实验现象解析不正确的地方用英文批注或纠正。

1.4 创造良好的实验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作挂图和标签,将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反应名称、实验操作术语等中英文对照词汇制成挂图挂于实验室,制作名称英文标签标贴于仪器或试剂瓶上,便于学生及时浏览;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整的实验英文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学习。

1.5 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的过程不能搞填鸭式,可以灵活地根据授课规程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实验过程,不懂的地方由教师解释补充;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实验现象等进行交流;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和教师用双语进行分析;就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师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讨论。

1.6 邀请留学归国教师全英文示范授课,鼓励学生参加归国专家进行的讲座或报告会

学生通过聆听专业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以及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与专家的简短交流,能够激发双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7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1)预习与实验报告的考核,占30%;

(2)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 ;

(3)按独立设计实验的层次与能力给出实验创新分,占40%,学生如完成额外的创新型选做实验,可获得加分。

1.8 开展实验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问卷开展教学效果的调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好的教学经验必须是学生普遍认同并接受的,最终注重教学效率。

问卷内容包括: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2) 学生的英语水平;

(3)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材的评价;

(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5)学生对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束语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课,对于学生能否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一年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我院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药物合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又要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国内外药物合成新技术,以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坤,冯卫生,弓建红等,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3-74.

[2]赖依峰,周施杰,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8.

[3]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研究. 2009, 2: 35.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402)

[摘 要] 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该文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药物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高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 2001]4号)中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融于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科技革命的进程,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加快步伐,争取40%- 50%的大学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药物化学课程群(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医药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与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培养和发掘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观、能力观是相辅相成的[2]。

最近,各医药院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药物化学课程群理论课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开设双语教学稍有牵强,而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实验流程简单易懂,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有效途径。而且用双语进行实验讲授,能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实验预习的状况会有所提高,实验操作也会因预习充分使出错率降低[3]。通过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进行,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兴趣,为理论课双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1.1 指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

指定教研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双语教学任务,同事努力调动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开设有双语教学的院校进修。

1.2 编写合适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

参照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一套高品质的,有生命力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将该教材编写为对实验常识、实验基本操作、单元实验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进行编排,以既克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拟定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检查英文预习报告。教师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和仪器、过程、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英文讲解,利用板书,将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相结合,结合理论课内容讲解对应的英语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英文回答实验关键问题的能力。授课中英语口语讲解的比例约40%,同时也兼顾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逐份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时不能只打“?”或“ⅹ”,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错误及实验现象解析不正确的地方用英文批注或纠正。

1.4 创造良好的实验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作挂图和标签,将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反应名称、实验操作术语等中英文对照词汇制成挂图挂于实验室,制作名称英文标签标贴于仪器或试剂瓶上,便于学生及时浏览;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整的实验英文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学习。

1.5 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的过程不能搞填鸭式,可以灵活地根据授课规程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实验过程,不懂的地方由教师解释补充;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实验现象等进行交流;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和教师用双语进行分析;就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师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讨论。

1.6 邀请留学归国教师全英文示范授课,鼓励学生参加归国专家进行的讲座或报告会

学生通过聆听专业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以及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与专家的简短交流,能够激发双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7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1)预习与实验报告的考核,占30%;

(2)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 ;

(3)按独立设计实验的层次与能力给出实验创新分,占40%,学生如完成额外的创新型选做实验,可获得加分。

1.8 开展实验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问卷开展教学效果的调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好的教学经验必须是学生普遍认同并接受的,最终注重教学效率。

问卷内容包括: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2) 学生的英语水平;

(3)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材的评价;

(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5)学生对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束语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课,对于学生能否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一年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我院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药物合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又要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国内外药物合成新技术,以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坤,冯卫生,弓建红等,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3-74.

[2]赖依峰,周施杰,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8.

[3]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研究. 2009, 2: 35.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402)

化学实验课论文篇8

【关键词】材料化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一、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学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三、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2]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

上一篇:微课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说课技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