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1 03:40:45

辅导教学论文

辅导教学论文篇1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能否顺利成长,以及将来能否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对新生们进行适应性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深刻认识变化了的环境并能尽快适应。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引导大学生认识并适应心理、生活、人际、学习、管理等五方面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五方面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在以下五方面加强引导。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将来融入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帮助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学的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压力,进入高校后压力过度释放,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适应或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尽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和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和协助所在学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又要有课堂知识,还需要与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学新生们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涉世未深,但对学校周围和外界环境又充满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疏于防范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辅导员要树立“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态度冷淡而放弃说服教育,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说教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比如针对校园防火教育,邀请消防队的官兵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道德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的精神和要求,在未来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更大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父母的孝顺;二是与他人的相处。“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新生们步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们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新生更能体恤父母的艰辛,从而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由此而勇于承担家庭以及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孝顺是其履行其他各项公民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之本。另外,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面临人际交往的改变。与中学时期不同,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和交往需求都变得更加成人化、多样化、复杂化。比如宿舍成员的相处关系问题,大学宿舍一般是8人间、6人间或4人间,宿舍成员也是随机安排,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同宿舍成员在性格、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宿舍成员在大学四年期间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朝夕相处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德育教育,教育新生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宿舍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团结互助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样才能保证新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并形成深厚的同窗之情。待到毕业时,不仅收获知识的文凭,而且收获同学的友情。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新生开展道德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专业学习教育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本,但不只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新生们选择自己在大学中的专业时,往往因志愿填报和调剂等原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太满意。这些会导致学生们对大学所学的专业存在情绪问题,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他们今后在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新生入学期间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所学的专业,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专业学习教育首先要进行知校爱校教育,只有了解了所在大学的校史校情,才能以学校为荣,信任学校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工作前景等,这对新生们激发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也有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专业系主任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介绍,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座谈,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工科专业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作讲座,安排走进企业看一看等活动,让新生切实了解专业的实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当然,作为已经完成学业的辅导员,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可以针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专业学习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专业思想,而且有助于新生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5、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长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职责。作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需要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为今后的四年管理打好基础。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行为规范文明,是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校纪校规则是大学生在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新生步入大学殿堂伊始,乃是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们刚从中学时代的家长和老师监管之下,进入大学校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就制度而言,各高校都制定了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校纪校规。对新生开展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一般做法是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使新生们尽快掌握和了解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纪律、评奖评优、宿舍管理、违纪处理等等。通过学习《学生手册》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学校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熟悉相关的校纪校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熟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辅导员应着重引导新生崇尚文明,认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化自律意识,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行为评价能力,从而形成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根本上预防某些突发事件的产生。

二、结语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校辅导员在大学阶段有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帮助新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首先要确认自己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要在入学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和外部资源,帮助新生们适应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尽快融入大学环境,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思想,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探索和总结学习方法,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辅导教学论文篇2

1.组成学习小组:为了更好的学习,需要3—5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学习点或其它有条件的地方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和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老师可以定期到学习点指导学习小组活动,这样疑难问题基本可以在学习小组解答,要求学生小组活动要有记录,是否按时参加学习小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言,也是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2.网上学习:要求学员经常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本校电大教学平台,查询有关学习资源,收看直播课堂,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们,浏览网上辅导,通过流媒体和多媒体课件学习、自测,从网上搜集资料。不要放弃一切上网的机会。网上学习作为期末考核内容。

3.学习笔记:学生不论是通过哪种媒体自学还是参加面授课,都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

4.形成性考核:目前的考核,比较多的是学习结果的考核,没有涉及教学全过程,而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形成性考核册来完成。所谓形成性考核,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自我测试、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等,学员应该独立完成每章节后的综合练习题和形成性考核册内的题目,这些题目中的一些疑问是可以在学习小组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的。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二、教师导学过程

1.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特点,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适合个人自主学习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指导学生根据教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

2.答疑、讲解重难点:我们每学期组织3—4次的面授辅导,会计学专业学员基本都是到校辅导,比如《基础会计》,第一次辅导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第二次辅导会计凭证,第三次辅导会计账簿,第四次辅导会计报表。平时有问题可以发电子邮件或者电话答疑,这样疑难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要求每次答疑活动都有记录。

3.关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形成性成绩作业,给出成绩并签名,没有形成性成绩练习册的课程,教师至少要留三次作业并认真批改、签名。任课教师每学期要在网上发2次作业并批改,教师在教务论坛上发作业,学生将答案传到任课教师的E_mail信箱,任课教师将批改完的作业用邮件发到统一信箱。

三、考核环节

1.自检自测:学生在自学及接受面授辅导过程中,要完成形成性作业册、网上作业及网上测试题等,把握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找老师及时解决。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记录,60分为及格,具体分值分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在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20%,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3.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衡量学员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在电大在线平台上建有各门课程的复纲、复习指导、考前指导、考前练兵等资源,帮助学生进入复习状态,顺利完成终结性考核。

几年来我们杜蒙电大会计学专业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希望有机会和同仁们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广播电视大学尽一份力。

辅导教学论文篇3

摘要: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应用有五个步骤,同时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应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其他情绪问题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前,在大学生中孤独感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生活适应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多存在于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独特的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形式,促使个体在交往和互动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和解决起到了良好效果。

一、大学生孤独感问题概述我国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时常感到孤独,并且他们的孤独感受和孤独行为表现复杂。

由于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和交往需要的增强,其情感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都较强。骆光林等人对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调查表明:女生经常产生孤独的比例和男生差不多,但偶尔产生孤独的比例明显比男生高;专科生经常产生孤独感的比例比本科生和成教生高;学生经常产生孤独的比例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而二、三年级相差不大;非独生子女经常产生孤独感的比例明显高出独生子女;学生经常产生孤独感的比例随着月消费额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水平太高和太低都易产生孤独感;孤独感程度高的大学生往往具有神经质或精神质倾向,个性内向而不稳定。大学生的孤独感问题影响着其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对他人和自我的消极评价,以致很难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应地下降。孤独感强烈的大学生,更容易封闭自己的心理,掩盖自己的真实愿望,在与他人不和谐的交往中,较易形成自卑、退缩心理,使其孤独感加剧,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孤独问题的干预方式很多。改变孤独情景,转移注意力;通过接受心理咨询,进行孤独疏导;通过认知调节、敏感性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等现代人际关系的咨询与治疗方式来对孤独感进行干预;通过改变人际关系,克服孤独时的焦虑与悲哀心理以及适时地对他人进行自我表露来正视孤独体验,进行自我调节。这些方式对改善大学生的孤独心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实行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独特的辅导方式,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概述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诱导,以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其具体内涵是: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倡导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倡导自我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倡导同辈互动教育理念,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健全自身人格。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行为训练。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孤独、抑郁、焦虑等一系列情绪,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从而掌握应对各种情绪问题的有效方式。团体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安全的情景,促进其自我开放与自我探索,拥有客观的自我评价和统一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接纳,协调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中形成的团体,充满接纳和支持的氛围,促进心理需要的满足和现实关系的建立;利用团体的“互动性”,提升成员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增强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思考和间接学习;团体成员的观点和情感往往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波及其他成员的内心,引起共鸣,激发思考,学习新的行为模式,促进自我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一个类似于真实社会的人际环境,通过一定的活动进行心理训练和技巧练习,培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技能,并通过团体的反馈而不断调整,进而扩展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心理活动的暴露,提升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确定团体辅导目标,设计活动主题。

针对孤独的特点,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角色扮演、共同讨论等方式,训练学生接纳自我和彼此接纳,使他们掌握交往技能,增加交往信心,并使他们在团体氛围中通过彼此真诚交流,获取社会支持特别是情绪支持,学会展示自我和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通过专题讲座、共同讨论、自我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认清自己孤独原因,消除认知障碍,减缓孤独情绪。21形成小组阶段。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招募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宣传,辅导者根据平时咨询情况建议某些人参加,以及由其他人介绍这三种方式招募成员对象。在所有报名者的基础上再进行筛选。初次筛选是采用CULA孤独量表,选出得分较高的人作为咨询对象。第二次筛选时,可以通过面谈法、量表法(反映活动目标的量表)和自我情况报告法理解成员情况,最终确立组员。3.导入阶段。正式活动开始前先做准备活动,由辅导者倡议,大家围成一圈做自由选择放松运动,接着每个同学随着做一动作,大家跟着模仿,目的是活跃气氛,放松情绪,使每个成员在正式活动前有较好的心理适应。然后辅导者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团体目标,进行步骤,注意事项。结束时可以让组员回去写一下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以及对今后活动的期望、建议,待下次活动时大家共同分享作业。41实施阶段。

(1)通过社交技能训练使团体成员初步相识并建立互动关系。要求参加者在一起的情境中进行二人介绍、三人介绍、六人介绍,包括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内容包括姓名、所属、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个人其它有关自我资料。然后讨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技巧礼仪及如何给人良好第一印象等,最后由主持人分析总结。

(2)通过生命线活动使团体成员深化认识自我、开放自我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同时增强对团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减缓孤独寂寞等情绪。每个成员根据团体领导者的要求,写出至少20个以上的自我,如姓名、年龄、家庭、性格、爱好及孤独、苦闷、理想等,并按照自己的实际出生年月,从过去至现在直到死亡勾画出自己的生命线,静静思考一下过去日子最难忘的三件事及今后最想达到的目标2-3个。然后将这一系列自我与团体其他成员交流,要求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的一个个独特的人。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和氛围使成员容易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降低内心的焦虑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让自己充满希望和力量,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感觉自己不再孤独。

(3)通过自我描述来诉说自己的孤独感受,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前面的自我认识,进一步提出自己目前最感困惑、最烦恼的问题,甚至一些长期压抑的感受,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自然的方式向其他成员倾诉。其他成员在倾听之余提出建议或方法。以此来帮助团体成员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大胆暴露,减轻心理压力,获取情绪支持,减缓孤独情绪,并通过彼此交流学会自然倾诉和善于倾听的技术,加深对交往中正效应的感受,领悟如何理解、宽容和支持他人,进一步提高交往能力。通过成员自我分析,共同讨论和辩论及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团体成员的交往打破了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他们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自觉、自愿地交流各自心里的秘密,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宣泄压抑的情感;成员在小组中看到他人也会有孤独,从而摆脱了别人生活得都很快乐,只有自己生活才是最糟糕的错误想法,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也会让自己感到生活的意义。在彼此的交流中也认识到错误的、片面的非理性信念是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而认识孤独本质,找到原因,寻求应付对策,并通过交流彼此沟通,达成共识,并从他人身上领悟自身问题。最终认清孤独感产生的原因,转变认知障碍,建立人际交往合理信念,进而减缓孤独。

(4)通过角色扮演和共同讨论进一步相互接纳,树立自信,学会正确应对孤独的方式。运用表扬这一活动形式,真诚赞赏他人和大方接受赞赏。请一位成员站或坐在团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和值得欣赏之处(相貌、性格、处事等)。被称赞成员说出哪些是自己以前觉察的,哪些是不知道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规则是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如何对待别人的赞扬与批评?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成员可以相互对比,不断发表和修正自己的看法,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5)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主题游戏、角色扮演训练等环节创造一种比日常生活更自由、信任的气氛,使成员通过彼此真诚的沟通,增强自身的主动交往意识,学会理解、体察别人的心理活动,增加交往自信心等。通过人际关系训练中的分享、交流,使团体成员整理自己团体活动的感受,形成一些新的自我概念、原则和自我了解,并通过积极了解他人,来增加自己的宽容度,以便更好地接纳他人。成员还不断尝试将新形成的概念、原则应用到团体以外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从而促使团体成员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介绍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向他人求助,学会赞美和欣赏他人,学会放松训练、情绪宣泄、目标管理等,从而使大学生掌握应对孤独情绪的有效方式。51评估与终结阶段。活动结束后对参加者进行心理测验与问卷调查。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和CULA孤独量表对小组成员进行再次测试,比较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差异,结合团体成员填写的问卷反馈情况,对辅导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采用回顾与反省或者计划与展望的方式安排好结束阶段。使团体成员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应对孤独的体验和技巧运用到其实际生活当中去,摆脱孤独感受,和谐人际交往。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问题咨询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咨询者要时刻注意观察成员的情绪活动和行为方式,适时采取措施进行指导。

辅导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 双重身份 辅导员工作 理论素养

1.高校辅导员理论素质要求要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功能的主体,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辅导员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辅导员需要认识到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对价值有强烈认同感,提高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力。大学生属于较高的知识层次群体,求知欲很强,本身敬仰学识渊博的教师,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人文素养。新时期学生工作量大,涉及面更广,突发性很强,辅导员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因此辅导员需要全面提高理论素养,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

2.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2.1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训制度

为保证辅导员得到更专业化的培训,在建设培训机制中,需要注意鼓励辅导员深造,挑选优秀人才,促进辅导员后续发展。鼓励理论素质较低的辅导员进一步攻读学习,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另外需要注意调整辅导员性别、年龄及性格等,保证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的合理性。

在辅导员培训工作开展中加强创新,突破培训方法和内容,更注重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并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案例。在培训工作开展中,建议采用老少结合的方式,让富有经验的老辅导员与青年人结合,促进年轻辅导员成长,同时需要让学历低的辅导员继续进修,参加培训班。对辅导员开展短期培训工作,定期培训。在培训工作开展中,建议采用边学习边实践的培训模式,促进辅导员成长。

2.2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养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人员,同时是管理学生的主要人员,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辅导员在开展辅导工作中需要尊重爱护学生,充分发挥辅导员功能,教师积极寻找学生矛盾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为适应时代需求,辅导员需要养成终身学习、完善自我的习惯,明确自身素养对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并在日常工作中组成小组,加强小组间学习。

2.3开展团队化培训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科研部分集中在研究部门,虽然更严谨,但是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辅导员长期采用单一科学研究模式,辅导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建议在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中,建立研究中心,组建教学团队,在研究中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把辅导员凝聚在一起,在研究中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高校辅导员理论知识素养需要长期的培养过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团队化建设培养。

高校辅导员团队化培训在建设中需要确定团队组成核心,保证相近学科方向和教学任务类似的辅导员组合在一起,确定发展目标,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同时需要确定合理的导师制度和保障措施,促进团队学习工作全面展开。

2.4建立辅导员激励制度

在全面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中,需要建立更全面的辅导员激励制度,保证人性化管理。高校辅导员激励制度有利于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激励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保持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营造更浓郁的教育氛围。

在建立辅导员激励制度中,需要保持客观、公平、公正等原则,全面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在辅导员激励制度中制定定期表彰制度,通过评定年度优秀辅导员工作,激励督导员更积极地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5推行青年辅导员导师制

给新进辅导员安排合适的导师,引导青年辅导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建立有效的教育指导制度,导师对青年辅导员开展理论和实践指导,具体指导年轻辅导员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更好地开展学习,快速提高理论素养,降低工作盲目性。另外导师制能使辅导员今后发展方向更明确,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高校在实施辅导员导师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导师能力,做好指导模式选择。

3.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基于双重身份下的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措施,高校辅导员同时肩负管理和教师身份,目前高校中真正能够担负起管理的人员主要为普通教师,辅导员开展理论授课教学的能力不高,而且辅导员多是年轻人,所学专业与从事工作不对口,影响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提高辅导员理论素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高校在提升辅导员素质中需要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和辅导员上升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辅导员需要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阳黔花,李红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路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5).

[2]唐曼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积极情感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

[3]梁飞飞.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职业特殊性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软实力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2(03).

[5]王畅,杜秀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系[J].教育与职业,2012(06).

辅导教学论文篇5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现状分析

为了进行此项研究,笔者对在甬高校设有日语专业的大学进行了调查和深入的研究。调查表明,设有日语专业的94%在甬高校将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辅导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即实习的同时撰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指导初期,学生们还能够准时参加导师的辅导,但是后期由于实习单位岗位责任的严格管理及时间要求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学生不能如期回校参加导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这样就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教师们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大四的日语专业毕业生们进行远程指导式的学习与写作。开展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选用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指导毕业生创作毕业论文,演示适用于毕业论文教学的模块与资料,链接指导毕业论文写作所需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所要求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内容,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选题,提供毕业论文学习的相关视频与文字资料,提供教科书以外的相关学习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此期间,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探究

我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即多媒体与互联网络融会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多媒体辅助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的环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各种素材和信息,突破单个老师辅导时难以达到的从抽象到形象的难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论文写作过程,改善教学效果。但少数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共享,上网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对他们来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设计的课件质量也不佳。故而不建议使用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综上分析,实证研究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试图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就多媒体课堂教学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宁波工程学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时,真正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哪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院教学水平的全面检验。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是本研究的重点,即教师在毕业生论文指导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教学过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共有9名教师。基于日语专业小班制的授课特点和研究获取数据的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符合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该教师在2004年9月起教授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能获取最近一次的教学评估分值;(2)该教师在2005年9月后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3)教师在本项研究期间即2004年-2010年教授本课程。经调查核实,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9名教师都符合上述条件,现对他们进行研究,其具体分布如下表(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和多媒体课堂教学传播系统评估表(学生用)。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共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21项指标,采用五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是: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第二部分,主要为三道开放式问答题。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等,每个部分由4-7个问题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回答,分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好。

3.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由教学评估处施行,调查对象为相关班级的学生,做答前给予统一指导语,评价级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共发放宁波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211份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学生用)211份,其中回收有效量表:宁波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198份,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学生用)196份。本研究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系统评估表的数据采用马尔柯夫链评估法进行技术处理,使用MicrosoftExcel2000进行统计处理进行分析。

三、相关数据与分析情况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系统评估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龙巴赫的α系数法来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最后得到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系统评估表的α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信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此教学的真实评价。

(二)多媒体辅助论文指导的效果分析

1.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个体效果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本院的9名任课教师,以下为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质量分值表,其结果见下表(表2):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日语毕业论文,与教学质量高低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这组数值进行对比,看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教师使用多媒体后的教学质量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的总体效果分析

按照外语教育规律组织外语教育活动,通过管理,体现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外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对祖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欣赏、尊重、领悟、理解、包容。教师要以对文化的追求和学习为内趋力,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共生,作为教学的根本追求之一,以影响和推动学生对多种文化的追求。除了要借助外环境之外,我们注意独立建造一个自我营养的个人文化环境。要拥有一定量的母语文化、对象语文化、世界文化的图书、光碟、音像资料和设备,以此来培植对多元文化的兴趣。为了考察此研究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这9名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作了差异性检验,其结果如表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这9名教师中,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严格按教学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执行情况良好。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合理,培养模式等环节又能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

3.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的硬件模式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9位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学生对教师的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内容较为满意。

(三)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1.学生因素和教学质量的相关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素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课堂语言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的语言技能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指导下的语言技能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相关,此外,教师在使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的指导后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同教学质量也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为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数值愈大,相关程度愈高,下同)

2.教师因素与教学质量的相关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毕业论文指导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加工处理教学信息,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中的作用不会低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而教师方面的因素与教学质量的相关关系见表6。表6数据显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与教学质量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教师使用多媒体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其教学质量分值也相对较高。

3.教学质量与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回归分析

教学质量与教学大纲有密切的关系,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实验实习和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是完成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开发型学生的重要依据。1)教学质量与学生因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以教学质量为因变量,以学生因素的3个子因素为自变量,由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结果如表7:表7回归分析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由此表明,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结论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效果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建以来,围绕日语情景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自学校推行多媒体教学以来,在各专业都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9名教师的课件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教师对课件的内容的选择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1名教师在校青年教师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我院日语毕业生论文,在教育厅论文检查工作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全体日语毕业生,除2名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外,全部合格。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辅助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活动,已经被广大的日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同,同时也得到学院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接受和扶植,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潜在的巨大优势。

(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研究的欠缺

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日语教师,教师数量少,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少,受这个现实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此项研究也仅局限于比较窄小的范围之中,不能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传播系统的解析做更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再则,在研究中所得到的教学评估分为学生评价所得数据,由于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会给教师评估分造成误差,这给本项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负面影响。在今后的日语教学工作中,应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通过学习、走访、调查、论证,实施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随着教学手段的革新,多媒体技术在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广大教师都投身到多媒体与电子技术中。但由于很多教师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搞此教学对他们来说不但费时费力,已有的教学资源也不能充分共享。日语专业除了要重视本科基础教学,保证学生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以适应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更好地辅助毕业论文的指导,应当解决以下问题:(1)要解决教学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问题,实现教师间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2)对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课程改革;(3)重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定期对教师进行指导及技术培训;(4)及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对优秀教师给予鼓励和表彰。

辅导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 效能

把辅导员工作的研究摆在重要的位置加以建设和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这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高校快速发展,高校膨胀扩招后带来的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等问题的反映。尤其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效能如何,学界对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的途径和方法的指导有哪些,因此对学界关于辅导员工作效能的研究进行总体评价很有必要。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政策支持

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并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会议”;2005年,教育部颁发并实施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2006年4月,教育部首次组织召开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并于7月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研究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已经成为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辅导员及其相关问题也已逐步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能研究现状

对于辅导员的研究关注最多的是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问题,而对于辅导员工作效能的研究较少。目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过多的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高效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感上面。主要集中在部分人的学位论文中,例如方海明用自己编写的《辅导员工作效能感问卷》,在做了大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的总体现状和在性别等人口社会学变量上的差异及发展特点,并探讨了影响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的因素和作用机制,并提出了提升效能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升工作绩能等问题对策。刘昌仁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状况的研究》论文中对吉林省某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施测,采用了辅导员工作效能感量表方法,它是通过对管理者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而形成的,文中体现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的措施。二是未形成体统的理论,主要散见于少量论文之中。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专注于辅导员工作效能模式的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角度,确立辅导员工作效能的理念:“即注重针对性,充分把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把握规律性,探索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富于创造性,充分把握自身特点,辅导员工作方法要创新,构建“三制”模式,进而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实施三级聘任制、建立三级工作站、建立三级台帐制”,提出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新模式和新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人格力量这一关键方法,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学会感恩,以此促进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提高;再一方面在工作中主抓“多沟通、勤激励、化冲突”这三项工作,从而实现方式上的四个转变即:封闭性变为开放性、说教性变为互融性、统一性变为分散性、事后性变为事前性。以往的这些研究提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在不同的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理论研究的不足

首先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特征、工作环境及辅导员工作所需的能力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影响,目前辅导员角色定位有失偏颇,工作职责较为模糊,使得辅导员行政事务繁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少,而且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不被看重,认为辅导员这个职位可有可无,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效能低下;其次是成就目标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影响,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评级标准,激励机制不畅,辅导员自身没有长远追求的目标,成就目标不明确,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评定体系,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第三是工作环境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影响,尤其是主观的工作环境对其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调节情绪、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及教师之间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是人际关系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减少为协调关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果和质量;最后是师生评价对辅导员工作效能的影响,良好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辅导员拥有愉悦感,激励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好的方面,学生恶意评价会影响辅导员情绪,也会导致辅导员为迎合学生违背客观实际,或学生为了自己的私利刻意给老师好评等等。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班风及学风的养成,更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方海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感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刘昌仁,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效能感状况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张吉生、汪军秀,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9月

[4]张红,以情感教育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效能的探讨,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

辅导教学论文篇7

Performance and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f College Counselors' Blog

LV Liang, QIN Yuguo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counselors blog as one of the new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increasing student workers to get attention, then counselor blog of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to work par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unselors work with students blog construction combine to explore feasible measures its performance and building maintenance, and give full play its positive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counselors blog truly become college counselors useful complement to the work, the formation of a good situation complementary interactive online and offline, to build innovative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blog;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互动沟通平台,其中“博客”这一网络媒介以其展示自我、发表意见、互动交流等显著功能,已经被大多数网民所接受和利用。在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的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充分利用博客这一新载体,纷纷开通辅导员博客,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主动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逐渐将博客变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平台。

1 博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可利用的效能

1.1 开放共享性

每个博客都有一个开放固定的网址,所有网民通过网址就可以浏览博客、阅读博文,博主可以实现个人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受众群自己操纵电脑浏览博客,由被动为主动、变说教为自由浏览,宣传教育内容由传统的一个层次的文件变为多层次、图文并茂的资料,使得他们可以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下自由选择浏览内容,在主动接受讯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这是传统的宣传学生管理工作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博客的开放共享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2 互动交流性

博客主与网民以即时通讯或留言评论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能够及时讨论或互动交流。博客的互动交流性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同步或异步无障碍的资源共享和交流讨论。同时,这一特性使交流更加真实、有效,减少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排斥和逆反心理,使其在互动交流中主动完成自我反省和教育。另外,网络评论的虚拟隐蔽性使得某些不善表达或者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同观点。学生家长和其他网友也可以参与其中,拓展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范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

1.3 分类组织性

博主在博客中可以撰写博文、上传照片、组建群组等多项活动,并且可以分门别类地管理这些网络资源,实现博客信息的分类组织。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教育目的设定博客主题,设计博客页面,提升博客的人气指数;可以在撰写博文时插入图片动画、上传音频视频、选择个性信纸以及根据博客性质设置博文所属栏目;还可以上传记载个人工作、生活的图片,展示博主个人魅力。通过对博客信息的分类组织管理,既便于参与者较有条理的浏览观赏,又为博主的维护管理提供了方便,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

1.4 个性鲜明性

“博客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时效性及信息的广泛性可以让参与者大饱眼福,其分门别类性提高了受众获取知识的效率,参与者能够对知识进行过滤和积累。而且,博客第一次实现了全方位的、综合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各个层次的传播,充分调动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关注大学生群体宏观工作层面的推进,最大程度上实现个性鲜明的阅历展示、信息分享、焦点关注和主题讨论,充分展现自身人格魅力,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辅导员及其博客的关注和了解,而且会形成“以我为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 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维护的主要问题

当今,由于受高校辅导员个人精力、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和大学生关注度、网络平台运营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博客建设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以滨州学院为例,通过对全校辅导员博客的抽样调查(截至2014年6月)显示,博文更新频率平均每周一次的博客占20%,平均每月一次的博客占50%,一个月以上未更新的博客占30%;博文总数50篇以下的博客占30%,50~100篇的博客占55%,100篇以上的博客占15%;访问总量1000人次以下的博客占30%,在1000~5000人次的博客占55%,5000人次以上的博客占15%;原创博文比例占20%,工作通知、新闻或转载他人博文比例占80%。

上述统计数据反映出当前辅导员博客建设维护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博文内容单调,缺乏创新。多数博主都是通过博客各种工作通知或转载他人博文,并且以文字居多,少有图片、视频等辅助内容;其二,博客更新频率偏低。许多高校辅导员当初建立博客完全凭着对其新鲜感和好奇感,随着兴趣消退,有些人可能对博客产生厌倦情绪,疏于管理更新,致使博客无人问津,逐渐退出学生视线;其三,师生缺少互动交流。有些博客浏览量多达上万人次,但是回复留言却寥寥数条,难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立足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具体实践,探讨研究辅导员博客建设维护的有效途径,期望能够对高校辅导员博客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3 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维护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将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一种常态模式开展。在博客建设初期,以普及运用为重点,引导高校辅导员认识博客、利用博客。在全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初具规模后,建章立制,规范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管理考核机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督导优质博客建设,通过开展优秀博客博文评选或优秀博客建设经验交流等活动,保持辅导员博客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保证其效能发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1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平台选择

辅导员博客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选择一个博客建设平台。目前,国内众多以博客业务见长的门户网站各有千秋,但在某一平台上建立的博客,其内容和关注者完全局限在门户网站内部,不同门户网站之间缺少交互性和关联性。鉴于这一问题,在选择博客平台时,必须考虑该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影响规模,这将直接影响辅导员博客的发展。如今比较有影响力的博客平台有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人人网、腾讯QQ空间、新浪网等。

3.2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栏目设置

辅导员博客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补充和延伸,理应发挥其直接、便捷的特点,配合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向导、管理引导、心理疏导、学风倡导和就业指导等工作。因此,辅导员博客的栏目可以围绕自身工作的角色和内容定位而设置,力争涉及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辅导员博客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也是展现博主的一面镜子,可以单独设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栏目展现博主个人魅力,反映其精神面貌、兴趣爱好、生活感悟等内容。作为辅导员,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辅导员博客设立博主专栏,正是给学生了解辅导员的机会,增加对辅导员的信任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3.3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日志撰写

在设置好栏目分类后,辅导员围绕归属栏目进行日志撰写。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热点问题和突出现象进行阐述和评论,辩证分析,权衡利弊,正确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理智行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涉及个人隐私,不便在公共场合进行交流的问题,可以运用启蒙故事或典型案例的形式,旁征博引,既达到了开导点拨的教育作用,又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利益。另外,还可以利用日志一些学生工作信息和活动方案征集,这既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内在需要,也可以吸引学生点击浏览和参与讨论。但是,一些紧急通知或重要消息因受时效性和保密性的限制,则不便于运用网络日志的形式公布。

在撰写文字的同时,现在各种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技术为网络日志增色不少。可以对文字格式、页面格式和日志背景等内容进行编辑更改,方便观众阅读和体现博客特色;还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上传相应的图片、音频、视频和超链接,配合日志文字进行表达。多媒体技术在网络日志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日志本身的说教作用,有利于辅导员博客的功效发挥。

3.4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日志更新

辅导员博客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日志的更新频率。博客的建设维护贵在持之以恒,其关键点就在于经常性地更新日志。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定期原创新博文,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吸引学生浏览和关注的有效方式。但是对于工作繁杂的高校辅导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撰写高质量博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转载其他优秀网络文章也是保持博客更新的一种方式,也能达到说教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转载文章一定标明出处,保护好文章著作版权;转载要慎重,斟字酌句体现主流意识;转载还要适应网络时代下快速阅读的特性。考虑到博客中转载文章过多会影响到辅导员博客的影响力,与原创文章相比,转载文章在博客构成中应处于从属地位。

3.5 高校辅导员博客的评论处理

辅导员博客的功效绝非局限于展现博主个人魅力,而在于它的互动性,在于它的留言评论功能。博客评论是实现师生思想观点交流的虚拟区域,如何恰当回复处理评论是辅导员博客的工作难点。作为博主,辅导员应该特别注重对博客博文评论的回复处理,特别体现在对偏激评论和负面评论的回复上。对于偏激评论和负面评论要善于及时进行指正、批驳和引导,避免此类评论在博客中占据主导地(下转第104页)(上接第81页)位,进而干扰博客正能量的发挥。评论是学生或网友对博文内容的反馈,正视负面评论的存在,通过思考负面评论的内容,反思博文中陈述观点和论证内容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博文进行补充和调整,提高博文质量和博客水平,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特点。

3.6 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结合

尽管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具有其独特优势,大学生也乐于享用这个平台,但是这种教育形式受制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交流缺少情感信息和情绪线索,缺乏真实的人际交往,常常造成师生心理距离拉近的错觉。因此,应该认识到辅导员博客只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来弥补网上教育的不足,充分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互动互补的良好局面,才能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角色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者是指在高校中关注校园网络舆论,积极参与到舆论当中,有目的、主动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的人。他不同于网络舆论主体,舆情引导主体除了学生中的意见领袖,还包括专业教师、党团组织、学生干部、校园媒体、辅导员等。相对普通舆论参与者而言,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思想更成熟,知识更全面,阅历更丰富,具有先进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等特点,他们政治素质过硬、思想活跃敏锐、性格活泼开朗、专业技术娴熟,具有话语权,能够把握时代的潮流,领悟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在高校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其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他们具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性前瞻的特点。他们是与学生交往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老师,能对学生实施权力性与非权力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成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核心力量。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多重角色。

一、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平民网民”角色,适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控

辅导员在网络中,借助QQ、飞信、微博、BBS论坛、博客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他们在其中扮演着普通网络使用者的“平民”角色,只有借助网络自由、平等的特点,倾听学生的心声,融入学生群体氛围,才能有效获取学生的真实呼声,收集涉及到高校自身的重要、敏感和热点信息。辅导员“平民网民”角色的发挥,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和控制学生群体中的苗头性、倾向性网络舆论,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新闻发言人”角色,稳定情绪,化解舆情危机

在网络上,一个简单的信息经过多次传播之后,一些主观判断和想象附加到信息中,而有些真实的信息会被过滤,就可能变成与事实大相径庭的谣言。一些高校害怕向学生公布敏感信息后会引起新的恐慌,也担心学生的不理性舆论会给事件的处理增加难度,于是采取封锁信息的做法,试图将学生蒙在鼓里。但是,当大家正急于了解有关突发事件的更多信息时,如果缺乏权威部门及时有效的信息,谣言就会占据上风,给事件的处理造成更大的困难。避免谣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正式渠道的信息披露。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学生最容易对辅导员产生信任,如果辅导员能及时各项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处理进度,就能避免各种小道消息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必须发挥网络舆论即时性和影响广泛性的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通过网络权威信息,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稳定心态,恢复校园秩序。

三、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领航者”角色,化被动为主动,引导舆论走向

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引导中不能仅仅单纯被动地澄清舆论中的错误言论,抵御不良舆论的渗透和影响,更应主动出击,在网络舆情中充当“领航者”,倡导主旋律,通过设计网络舆论的议题,来实现引导学生的目的。网络舆论议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围绕国内外、校内外发生的和学生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精心设计讨论,通过议题设置,把广大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用积极的话题来主导舆论的走向,减少消极言论的影响,从而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四、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网络卫士”角色,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

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摆脱社会现实和规范的束缚,易于滋生大学生不良的网络舆论,甚至产生网络犯罪行为。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网络卫士”角色,一方面及时抵制和清除不良舆论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疏通网上网下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辅导员采取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在网上网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同时向大学生宣传网络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意识,规范上网络行为,不断减轻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通过网络伦理学教育,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逐渐把他们确立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使其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1]

五、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专家角色

由于网络舆论广泛性与复杂性等特点,网络舆论引导不是由某个单一的主体来完成,而是需要多个主体共同的努力。在高校中,可能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的,主要包括:辅导员、专业教师、党团组织、学生干部、校园媒体等。他们在网络舆论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从不同方面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的影响,共同构成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主体系统。

高校党团组织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对良好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营造上;专业教师则主要通过专业背景和课堂权威引导学生;学生干部的作用则集中体现在对网络舆情动态的掌握上。辅导员相对于其他主体而言,他是引导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引导主体中的“专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其在引导工作中的专职性。新时期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晴雨表”,辅导员作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必须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占领网络舆情新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职责。

其次,辅导员的专业性。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应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思维敏锐、性格活泼开朗、专业技术成熟,能够把握和领悟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等特征,而这恰恰是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辅导员在引导工作方面的专业性。

第三,辅导员在引导主体中的核心地位。相对其他主体而言,辅导员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师,他们与专任老师相比更具亲和力,感情更好,影响力更大;相对学生干部而言,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更高,社会阅历和经验更足,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他们言语的可靠性强,在学生中更有话语权,有权威优势,而在引导工作中,学生干部往往需要辅导员的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筱柏.高校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能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 许灿荣.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主体[J].科教文汇,2011(6).

上一篇:高校武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lte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