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9 20:57:06

康复训练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篇1

近年来,通过聋儿康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实践,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和发展为目标,以学前教育为基础,听力干预、听觉言语康复、言语矫治等专项技术为支撑的全面康复模式。针对人工耳蜗手术之后的儿童和一些需要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符合汉语言系统的、科学的适合我国学前聋儿康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完整体系。下面笔者就该体系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简要叙述,旨在促进更多的人对该体系的了解,帮助更多的聋儿患者参与康复治疗。

一、HSL理论的简要介绍

HSL理论是根据现代的听力学、言语病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而提出的。HSL理论包括三个部分:H――听觉康复;S――言语矫治;L――言语教育。其中,听觉康复一般是在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的基础上进行的,该疗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逐级训练来促进聋儿进行听觉恢复,主要是为了解决聋儿学生“听得明白”的问题;言语矫治则是语言教育与听觉康复的中间环节,主要是为了促进聋儿学生的言语技能,解决其“讲得清楚”的问题;语言教育是在听觉康复与言语矫治的基础上通过聋儿的语言学习,促进聋儿的说话能力与认知水平。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聋儿康复教育系统。

1、H――听觉康复

听觉康复是整个聋儿康复过程的第一个阶段。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诊断和干预手段也不断提高,现在的医学干预已经超越听力补偿,即单纯靠助听器验配的阶段,发展到了听力重建的阶段,也就是人工植入耳蜗的阶段。这一超越为聋儿康复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康复教育的基础条件,为语言教育与言语矫治做了很好的铺垫。听觉康复有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与听觉理解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听觉康复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听觉康复的最终目标。其主要形式是指个别化的康复,主要手段是依靠现代化的听觉恢复治疗设备,在针对性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性地训练。

2、S――言语矫治

作为HSL理论治疗的中间性环节,言语矫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聋儿接受过听力补偿与听力重建之后依旧会存在一些言语性的交流障碍,所以仍然需要进行言语矫治。言语矫治通过发音训练使聋儿的呼吸、共鸣与嗓音系统更加协调与统一,使整体发音功能更加协调,可以舒适自然地发音,准确的读出音节,提高语言的清晰度,为聋儿开口说话奠定坚实的基础。此矫正过程有三个部分组成:语音训练、构音训练和言语训练。其中言语训练治疗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训练与功能异常的治疗。基本训练内容有:嗓音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鼻腔放松训练、口腔放松训练与口部运动训练。功能异常的治疗内容有:嗓音障碍的治疗、呼吸障碍的治疗、构音障碍的治疗、共鸣障碍的治疗及其语言障碍的治疗。其治疗形式多样,例如,促进、重读、口部运动矫治;构音训练的治疗过程强调音位的训练,其主要训练内容包括:音位获得、音位感知,以及声韵调的组合与训练等;语音的治疗过程还强调音位之间的对比,主要训练内容为:音位对比、音位巩固、词语学习和音位转换等训练项目。

3、L――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语言和听觉康复结果得以发展和巩固的主要手段,也是聋儿康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聋儿康复的语言训练过程中包括句子和句群训练,以及应用训练三个内容。其训练的形式有:认知训练、主题训练和语文学习训练。在这过程中包括18个主题以及拓展主题的训练。认知训练则包括数字推理、图形推理、记忆策略、情景认知和逻辑推理等多项内容与项目。语文学习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只有做好这些训练要求的项目,才能看到聋儿康复训练的效果。

当然,无论是在哪个环节,哪个训练项目过程中都不能忽视个别性,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要根据治疗对象调整治疗策略,使其发挥最大的治疗效力。

二、HSL的实践操作模式

任何理论的价值都在于指导实践,HSL理论也不例外。为了发挥HSL理论的最大价值,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操作模式。该模式必须和HSL理论形成严谨的逻辑关系。在对HSL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1+X+Y的实践操作模式,即集体教学(1);个别化康复(X);家庭康复(Y),三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聋儿的个性,根据其个性制定出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矫正方案,实现个别化的康复,此外,家庭康复对于患儿的治疗也十分重要,家庭要对于前两者的治疗进行大力支持与配合,尽可能的促成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在1+X+Y的模式里,三个部分具有双向性联系,三者构成了一个十分完整并且非常稳定的系统。该系统中的关系综合起来有四种: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的联系、集体教学和个别化康复之间的联系、优秀传统的康复教育经验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的联系、康复教育和全面发展之间的联系。只有正确认识、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HSL模式正常、有效的运行,这是实现聋儿康复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HSL理论与1+X+Y实践模式的落实,以及对于聋儿康复治疗的不断投入和社会各界的不断支持,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聋儿恢复听力,享受到政府所提倡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力。当然,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唯一真理,在未来的理论实践中,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该理论的价值,可以极大地推广该理论的应用,更好地为广大聋儿服务。

康复训练论文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

[2]刘欢.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3,(7):79-80.

[3]范佳露.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85-1188.

康复训练论文篇3

关键词 超早期 康复 运动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和致残、致死的原因,发病率高,致残率达70%~8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QOL),也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国内外文献报告康复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提出超早期康复治疗的观点较多。本文通过严格随机对照,着重探讨超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平衡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收集2005~2008年100例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神经病房住院的脑卒中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1]CT和MRI确诊为首发病例,均不同程度存在肢体或言语功能障碍,年龄在45~75岁。分为超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各50例,患者资料,见表1。

治疗和康复程序:病人入院后随机抽签分成两组即AB两组。A组为康复组进行超早期康复,B组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初次评定后开始按照早期康复训练程序进行训练。1次/日,30分钟/次,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患者训练,直至出院。早期康复程序如下:①良肢位摆放;②床上训练;③坐位平衡训练;④站位平衡训练;⑤步行训练;⑥上、下楼梯训练;⑦日常生活活动。

评价方法:所有病人均在意识清醒下评定,采用每1个月、3个月、6个月评定3次。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评价方法,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采用3级平衡训练法。

结 果见表2~4。

讨 论

关于早期康复疗效研究,国内虽有作者做过一些尝。但由于对早期康复认识不一,开始时间和治疗方法各异,故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疗效至今尚无定论。,日本上田敏于1987年倡导“脑卒中康复应从急救开始”。早期康复的时间和具体方法,目前没有明确结论。本人将脑梗死3~10天,脑出血10~20天定为早期康复时间,进行康复治疗。按照早期康复训练程序进行训练,同时采用Bobath和Brunustron疗法,同时辅助针灸、电刺激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就是入院后进行训练。

运动功能:见表2。超早期康复训练后,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有显著差异(上、下肢P<0.0005,手P<0.001),特别是手功能方面恢复为好[1]。这可能与近年来康复医学进步,以及本课题充分注意到手功能的训练有关。步行能力,经过平均35天康复后,康复组步行完全自理者40%,部分扶持步行者30%,两组存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超早期康复运动功能的改善为下一步继续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平衡功能:脑卒中偏瘫后,平衡功能的改善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还可避免长期卧床、提高ADL自理能力[2,3]。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一般认为ADL与肢体功能有很强的相关性[3],而且康复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4]。本文资料表明,疗后康复组ADL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一致。

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2 南登昆,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212.

3 王新德,谭铭勋,郭玉璞,等主编.脑血管疾病.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9):202.

4 陈仲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分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0-52.

5 二木 立.脑卒中の早期リハビリテ-ション.これからの 考え方と进め方.东京医学书院,1987.

表2 康复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50例)

注:康复组和对照组疗前上肢、手、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可比(P值均>0.05),疗后两组出现显著差异,上肢P<0.0005,手P<0.001,下肢P<0.00

表1 康复组与对照组的性别、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

表3 康复组和对照组的平衡功能(50例)

注:疗前两组坐位和站位平衡均可比(P>0.05),疗后两组出现显著差异,坐位平衡P<0.005, 站位平衡P<0.0005

表4 康复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和继发性残疾比较(100例)(x±s)

康复训练论文篇4

[关键词] 脑卒中;下肢误用;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81-02

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致残率高达80%以上[1],由于我国脑卒中患者大部分还得不到正规的康复治疗,极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肢误用,致使患者形成异常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本研究对脑卒中恢复期下肢误用的患者进行康复干涉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6例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定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康复组28例,对照组28例)。选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首次发病,遗留有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出院3个月进行专业回访确定为误用病例。康复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6~73岁,平均(50.12±16.46)岁。出血10例,梗死1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1.21±15.78)岁。出血11例,梗死17例。

1.2训练方法

治疗内容包括:①心理支持。②以现代康复医学的异化技术[2]综合运用Bobath、PNF技术,Brunstrom以及运动再学习法,提高患者肢体功能,促进体能和运动系统的协调,每周5次,每次40 min,练习床上起坐并从坐位到站位,站位平衡,患肢负重,重心转移步行及移动训练。据下肢误用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求家属参与康复治疗和训练,使家属能够在课下继续协助和监督训练,保障训练能够有效地巩固和坚持[3]。③辅助以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

1.3评定方法

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RLA医学中心设计提出的步态目测观察分析方法,分析的内容包括步态分析表[4]中,躯干:前屈、后伸、侧弯(左/右)的空白格;骨盆:一侧抬高、前倾的空白格;髋关节:屈曲(受限,消失,过度)、伸展不充分的空白格;膝关节:屈曲(受限,消失,过度)、伸展不充分、不稳定、过伸展、膝反张的空白格;踝关节:过度柘屈、内翻、足跟未触地、无足跟离地、足趾或前脚掌拖地的空白格;足趾:过度不充分、过度屈曲的空白格。如存在异常,则在空白项打对勾,空白格共计68个,打对勾越多说明异常姿势越严重。在康复组训练前,分别用步态分析表格对康复组和训练组的相关内容进行打勾分析、统计出打勾数量,每一个对勾记1分,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值,代表各组的异常程度;康复组训练3个月后,对照组自然恢复,然后再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自的平均值。再进行平均值的差值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训练前后分值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分值比较(分)

结果显示,康复干涉组训练后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经过正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还有异常模式加重的趋势。有效的康复干涉对下肢误用的患者是非常必要的。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遗留功能障碍,尤其是偏瘫患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虽然大部分偏瘫患者可以获得步行的能力,可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只关心步行这一结果,往往忽略了步行基本功的训练,协调性、可动性和稳定性是步行的三要素,好多患者在还不具备正常步行具有的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迈步能力时,急切期待步行,在步行连续改变支撑面的动作中,诱发并强化了反向负荷动作,形成异常动作模式和导致误用发生[4]。

异常模式发生后,纠正起来虽然比正规训练困难得多,但通过纠正和改善还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在康复干涉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点进行重点个性化的治疗,划圈步态,足内翻及膝反张最为常见,并且是纠正下肢误用的难点。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足内翻患者除单纯刺激胫前肌及足背肌肉外还要加强大腿内收肌的训练,腓肠肌的PNF手法训练,躯干旋转对抗内翻的训练;患肢负重能力差的除要加强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控制训练,还要加强大腿外展肌的训练;针对划圈步态我们重点进行了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膝关节的控制以及踝关节背屈柘屈训练,髋关节的反向控制是完成正常步行时身体重心前后移动的基本条件,作为训练的重点[4];膝反张训练过程中,除了注重强化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控制训练外,还要考虑到下肢整体的建立,离不开下肢旋转功能的训练。

同时对下肢无力肌群采用偏瘫治疗仪及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电刺激,不但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5-6],还可改善局部肌肉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畸形。

所以针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要大力倡导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即使发生不同程度的误用,也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康复干涉纠正,通过实践研究证明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5(6):344-347.

[2]黄东峰.临床康复医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633.

[3]林秋兰,张长杰,冯南尧.出院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702-703.

[4]于兑生,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2-163,303-304.

[5]Kimberley TJ, Lewis SM, Auerbach EJ, et 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riving functional improvements and cortical changes in subjects with stroke [J]. Exp Brain Res,2004,154:450-460.

[6]韩瑞,倪朝民.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3):209-210.

(收稿日期:2010-12-09)

康复训练论文篇5

关键词: 康复专业;体能康复训练;队医;体能康复训练师

中图分类号: G 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303-03文献标志码: A

1体能康复的概念

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有的人也称体能康复训练为康复性体能训练或康复体能训练。由于康复体能训练本身就是一种运动训练的特殊形式,它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恢复性运动训练;所以体能康复训练亦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体运动机能的康复训练,有人亦称为功能性训练。但这些不同的叫法没有像体能康复训练的叫法更能突出体能训练和康复的理念的关系。体能康复训练是相对新的理念和方法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根据中国的举国体制下演变出来的一门综合学科。横观国际上的专业分类,与体能康复训练相关的专业有体能教练、运动防护师和运动康复师。

2体能康复专业与传统康复专业的关系

我国康复专业的设立最早开始于一些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系,有的也叫运动保健康复系,近几年在医学学校也开设了康复系。

从职业环境上来说,目前学习康复专业的较大一部分人员在各级医院的康复理疗科就职,所服务对象一般为神经内科病人(如脑瘫,偏瘫),脊神经损伤(如截瘫);骨科术后康复(如股骨头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医学科术后康复(如关节镜ACL重建术)的手术期康复;常见运动损伤、腰腿痛、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这部分人群的康复目标,绝大部分以恢复一般的日常基本生活机能为主,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

在各职业运动队和体育爱好者中有着另一个庞大的人群,这些人长期受到运动损伤的困扰。尤其是运动队中运动员因运动损伤而无法完成高强度训练与比赛是长期困扰运动队的一大问题。同时还有很多职业运动员由于术后康复不得当,安排不合理而无法继续其运动生涯。目前,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中,“训科医”是3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包括教练员、科研人员和队医,而相对国外的运动队一般还有运动康复师、运动防护师和体能教练。这3种专业人才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运动康复师主要负责运动员伤后(手术后)的伤病恢复,康复的地点在医院或康复诊所。运动防护师主要是帮助从医院归队的运动员防止运动创伤,协助医生或康复师帮助归队训练的运动员恢复其基本运动功能;而体能教练则可以帮助有伤或无伤的运动员提高体能和运动素质水平,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从而增加了防伤的资本。然而,在国内不少运动队尚未能配备以上3种专业人才,这对于国内的运动队来说无疑给队医和教练员比国外同行提出更高的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例如,手术后的运动员归队后的康复过程往往由队医兼职做康复师和运动防护师,而教练员兼职做体能教练。虽然当中也不缺乏许多成功案例,然而亦有许多伤后和手术后的运动员因运动队里无法兼顾到,体能和康复工作不到位造成许多运动员无法及时恢复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有的甚至因为伤病不得不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体能康复训练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型人才。体能康复训练师要求具备扎实的运动训练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康复理念和方法,通过以体能训练的方法恢复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素质水平,以保证运动员能够正常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体能康复训练师的功能就像教练和医生之间的桥梁,协助教练、医生与科研人员去保障有伤病运动员的功能恢复并防止运动损伤。

3体能康复训练的工作范围

由于运动队的主旨是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这决定了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必须集中到运动训练中去,而体能和康复训练都需要时间,所以其工作内容和所需要的场地必须设法融入到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去。体能康复训练的切入点有以下5个方面。

3.1准备活动

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是增加针对性的防伤练习内容的有效途径,而且适当增加准备活动的强度亦可以有效地激活有伤部位的肌肉群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并减轻训练时的功能障碍问题,一般情况下有伤病的运动员除了参加全队的集体准备活动外,应该最少有5~10 min个性化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达到全面热身的目的,同时应使受伤部位能正常参加训练,尽可能不加重已经有伤部位的疼痛程度。

3.2专项训练

体能康复训练师应比团队的其他人员更了解运动员受伤部位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每天的功能状态,并在专项训练的负荷量和技术完成的要求上,可以随时与教练和医生沟通,尽可能避免过早过多地去参加某一项运动训练内容而造成伤病的反复。体能康复训练师在运动场上参加运动训练的全过程,仔细观察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形态和技术变化,这要求训练师本人对该专项运动技术和训练方法有充分的了解,能有效地从运动训练的角度与专项教练沟通,共同为运动员作出最合理的安排。

3.3体能康复训练课

不少运动队除专项训练外,根据不同的训练周期安排每周2~4次的体能康复训练课,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承担部分,甚至全部队员的体能或康复训练的内容。由于康复的主要恢复手段就是个性化的体能训练,体能康复训练师必须能根据医生的医学诊断结果和建议,再作一个全面的功能检查,找出并分析伤病的内外因,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作出相应的运动处方,并监控和执行计划。其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3.4整理活动

专项或体能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亦是体能康复训练师介入的一个好时机。运动员机体的疲劳和伤病位置的炎症控制最佳时机往往是在训练结束后,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及时指导运动员参与训练后的放松。例如,有氧慢跑、拉伸、冰敷、水疗与按摩等积极的放松恢复。不少运动队和运动员对训练后的整理活动不够重视。体能康复训练师可以积极参与和帮助教练与医生负担起有伤病的运动员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人的整理活动。事实证明,注重整理活动的队和运动员往往大大减轻了训练后医生治疗的压力,并能有效地减少伤病的发生。

3.5协助医生的治疗和防伤

由于体能康复训练师有一定的康复知识和动手能力,例如拉伸、按摩和运动疗法,在运动员休息治疗时可以协助医生的治疗和放松,在工作内容方面应遵照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不能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当运动员提出体能康复训练师工作范围外的要求时,应当及时按其要求转介给相关的专业人士去处理。

总而言之,体能康复训练师深入到运动队一线去与教练、运动员、医生和科研人员在一起为运动员服务,是新时期复合型保障团队的一名新成员。它是在教练和医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这种人才在国外通常由运动员出身的,同时具有物理治疗师(PT—physical therapist)和运动防护师(ATC-athletic trainer certified)执照的复合型人才充当,这种人通常考过或当过私人教练(PT—personal trainer)与体能教练(conditioning coach),并热爱在一线运动队里从事工作。由于运动队不可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的比赛和训练,这要求体能康复训练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去解决问题。

4体能康复训练师培养的现状

在中国目前的体育系统下,体能康复训练师尚没有正式的职业称号和岗位,在运动队中也没有正式编制,具有这种能力的人通常只能往科研教练和队医上靠,而在高校教育上尚未有一个单独的专业来培养出这种复合型人才,即使目前在美国亦没有这种复合型专业。与其相关的专业有运动物理治疗专业、运动防护师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而学位教育本身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时数的限制,不一定能提供足够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熟练技能。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通常鼓励有工作经历和有运动员训练经历的人参加学习,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体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参加各种体能教练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并参与相关的校内外体能康复类的工作,以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由于高校中重理论教学而相对忽略了实践教学,往往不少技能性的专业,只能在其他职业培训中去补充,而高校一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论和知识的传授。这种现象在国内外及香港地区都常常碰到,所以,在美国这类人才往往是跨专业的复合人才,他们一般都具备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参加过相关职业培训的人员。

5体能康复训练师的培养途径

基于目前在中国的情况,为了解决短期内的体能康复人才短缺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和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开设了“黄埔一期”培训班,尝试从退役的专业运动员中选拔出有志向于体能康复训练的学生参加1年至1年半强化职业培训,通过以“传帮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以实例个案的解决办法来学习体能康复训练的体系、思路和实施方法灵活应用,并且以小班制教学(每班20人),以保证每个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互动和练习。师资上要求每位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培训班首先通过7个月的强化理论学习后就开始在一线运动队再进行长达1年的跟队实习,目标是培养出实干型、动手能力强的初级体能康复训练师。这一批人的教学模式和效果,要在通过实践的检验后才能最后评定其职业培养的方向是否正确,为将来的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培训班共设立了12个实习基地。2011年10月第1批体能康复训练师已经陆续进驻羽毛球、曲棍球、水球、游泳和蹦床等队。

综合实习阶段,学员们分成12组,深入不同的国家队及专业机构,利用所学的运动体能康复训练知识为国家队一线运动员提供运动体能康复服务。据统计,实习期间,20名学员共为343名国家队运动员提供过运动体能康复服务,有86人长期接受保障,其中不乏国家羽毛球队、蹦床队等金牌运动队及林丹、何雯娜、佟文等世界顶级运动员。培训班结业后,20名学员中将有18名继续留在实习所在国家队或回各省转训基地继续为伦敦奥运会的备战工作服务,为中国运动体能康复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6体能康复新专业的前景

虽然“黄埔一期”成功地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可以直接到一线工作的体能康复师,但对于弥补这个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够通过各大专院校平台,有更多的对体能康复事业有兴趣的人来系统地学习从事本专业,并能设立相应的职业称号、注册证书,使得体能康复训练这个专业能够发展下去,并帮助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陈方灿.体能康复训练的价值和功能[J].体育科研,2011,23(4):27-29.

康复训练论文篇6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损伤 功能恢复

资料与方法

5年1月~1年1月收治脑损伤患者6例男5例女55例年龄~8岁平均51.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79岁平均9.5岁;治疗组例男155例女95例年龄5~8岁平均5岁。两组在性别和年龄都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反应迟钝只能作一些简单、模糊或条理不正确的回答意识迟钝无语言反应对强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生理反存在常有小便失禁瞳孔光反应消失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头部多呈持续胀痛常伴有恶心和喷射状呕吐。

治疗方法: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合理放置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现象注意保暖进行口腔护理帮助患者配置营养餐合理饮食。⑵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伤后由于患者因失语、偏瘫等病痛而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紧张不安、性格变化、角色认知冲突、行为异常等社区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措施之前首先要了解患者心态逐渐切入主题进行心理疏导对训练过程取得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外家属由于对伤情及其后遗症有极大的担忧而且对伤后患者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了解多误认为静养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向家属介绍有关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方法是取得其支持康复和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学习参与康复训练动力。②语言功能的训练:重型颅脑损伤累及语言中枢时常引起不同程度失语。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失语应早期开始语言康复训练。对轻、中度失语者反复训练日常用语用指字、指图、指物等方法进行训练;对重度失语者先教发准音;对完全发不出声音者应以声、乐、歌等刺激患者反应或可刺激脚心、腋窝等诱导发音。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目的是使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生理功能。训练时间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在训练过程中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偏瘫的原因及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技巧等使其了解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必须坚持每天反复练习才能有所成效从而使家属主动协助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结果

周1个疗程1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身体各项功能恢复状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基础护理:教会清醒患者床上翻身及移动身体的技巧;对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根据情况定时翻身、叩背和按摩骨突出处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翻身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对患肢拖、拉、拽造成肩关节脱位并教会家属护理方法。已有褥疮的患者采用局部按摩同时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每天15~分钟紫外线灯隔日照射1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感染促进表皮生长愈合。

康复护理:指帮助护理对象恢复或部分恢复机体健康功能的护理过程。患者脑外伤后由于脑功能区神经元受损以及脑水肿、血肿压迫、缺氧等产生脑的继发性脑损害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神经元的生长机能的改善和恢复。利用护理优势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训练方式多样、灵活并随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训练护理内容为患者早日自立和重返社会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调整好患者和家属的心态是进行康复护理的基础机体康复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家属或是护理人员对康复训练都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坚持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系统化康复训练和护理;当患者有Ⅲ级以上肌力时即可行日常生活锻炼。对康复训练的方法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外还要教会其家属能掌握以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其尽早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李亚群,乔玉环.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1,1.

郭英利,陈润爱,于燕.浅谈康复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J].基层医学论坛,11,15(9):95-95.

康复训练论文篇7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安全问题;对策

康复训练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通过专业的指导,以物理等方法来辅助患者康复,是骨科术后康复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身,但是也离不开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尽管如此,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实际上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在高龄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是常见的。本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78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72~91岁,平均75岁。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10 d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防止安全问题引发的更严重问题,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易发安全问题进行了预防控制。

结果

78例患者之中有1例在康复训练时出现了安全问题,包括头晕、胸闷等症状,在发生这种现象后立即给予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不错效果,得到及时的恢复。7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8 d。

讨论

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分析: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以及新的疾病的发生,使得医院不得不扩大规模来适应社会对医院医疗能力的要求提高。而医院规模的增大所带来的医护人员年轻化、专业素质不强、经验不丰富等问题,使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时有发生,再加上本身缺乏来自院方的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这使得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导致护理缺陷问题发生,进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引起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引发医疗纠纷。②缺乏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缺乏对于患者的全面评估是跟我国的护理模式息息相关的,我的护理模式长期处于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而不太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所以,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至于评估失真。同时,医护人员缺乏了主动了解患者病情的积极性,观察、判断、分析与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加上老年患者年老体弱,且大多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极易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发生不良反应。由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不了解、评估不全面,指导该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医护患沟通不良:骨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内容是以患者自身的基本情况、认识来源,包括患者自身感受认识和医护人员的观察为依据的,所以良好的沟通是保证康复训练质量的关键。而现实中存在沟通不及时、沟通信息不准确、沟通态度不恰当、沟通方式不适宜等情况,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丧失信心,导致康复训练不能正常进行或者效果不佳。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交流,或是沟通方法欠妥,对患者的解释工作未到位,老年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作用的认识不足,不愿积极配合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跟患者讲话的语气不恰当,容易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不积极地配合训练,致使康复训练不能顺利进行。

康复训练论文篇8

【关键词】 脑性瘫痪/治疗; 康复; 家庭疗法; 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the best methods of the rehabilitation while reducing the family burden.Method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rapists treatment,age and severity of CP),observe different efficacy on the rehabilitation children with parents involved in the training in different time.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ild CP was 1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moderate CP was 9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CP was 80%.The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long training time was better than a short time.Conclusions The longer the parents participate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better the clinical result is.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Family participation; Child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1]。脑瘫患儿的病情特点决定了其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根据目前国情,大多数脑瘫患儿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家长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会对患儿的康复起重要作用。高永嘉等[2]提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有条件的患儿可采用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126例脑瘫患儿家长参与康复训练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3/200903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收治脑瘫患儿126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个月至8岁;痉挛型65例,手足徐动型22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混合型(痉挛+徐动)30例;轻度51例,中度60例,重度15例;其中8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听力障碍及智力低下。

1.2 诊断标准 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3个月至8岁。

1.4 排除标准 (1)与本病临床表现相似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合并有癫痫、行为异常的患儿。

1.5 脑瘫分度标准 (1)极重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24分以下;(2)重度:生活需要帮助或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24~33分;(3)中度:生活大部分可自理或稍低于正常同龄儿,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34~45分;(4)轻度:生活基本可自理或基本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运动功能评分在46~57分[3]。

1.6 治疗方法 126例患儿全部由治疗师一对一训练,运动疗法采取上午、下午各30 min;作业疗法每日1次,时间20 min;语言训练每日1次,时间20 min;引导式教育每日1次,时间20 min;头针每日1次,时间20~30 min。其余时间由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

1.7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能参与或回归社会,或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功能评分60分以上;(2)显效: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度(主要功能评分在12分)以上者,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分以上者;(3)有效:主要运动功能评分6分以上,总分合计10分以上;(4)进步:总分在5~10分者[3]。

2 结果

经1~3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康复结果分别见表1~3。表1 轻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析表2 中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析表3 重度脑瘫患儿治疗结果分从表1~3中可以看出:家长参与轻度、中度、重度脑瘫患儿训练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影响。

3 讨论

脑细胞死亡后不可再生,但婴幼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得当,可获得最佳疗效。脑瘫患儿的大脑病损是静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同时,由于运动障碍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等二级损害,因此,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抑制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和恢复。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医院内训练师康复训练的时间仅为每日1~2 h,训练时间远远不够,故主张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康复训练,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李春香等[4]报道,15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家庭康复治疗1年,结果基本正常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王桂华[5]报道,20例脑瘫患儿家长在训练师指导下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和要领,对患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2年后观察结果显示,基本正常4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本研究结果也证明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加之家庭的积极参与,疗效优于家长参与康复训练较少的患儿。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瘫患儿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说明了脑瘫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效果与患儿病情轻重程度有密切关系,病情轻者康复疗效明显好于病情重者。在同等病情下,家长参与训练时间长短对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明显不同,参与训练时间长者痊愈率明显高于训练时间短者。因此,提倡专业机构与家庭参与训练相结合,或采取医院与家庭间隔式治疗,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还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本组病例均是在医院康复的情况下对家长参与训练的疗效进行观察,而未进行医院与家长康复训练的疗效对比,故不能评价单纯家长训练的康复疗效。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高永嘉,钱莹莹,孙玉琴,等.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5):355357.

[3] 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1999,3(2):176177.

[4] 李春香,冯雅凡,李树松.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3031.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论文范文 下一篇:gis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