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5 00:55:23

中西医临床论文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1

社会需求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而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重点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是各大医学院校目前的重要课题,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比较系统完整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现从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所采取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型;实践教学;改革

社会需求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具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背景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更是社会需求的热点。我们应在人才培养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应用型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应用型人才。笔者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与管理多年,对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略有思考,现阐述如下。

1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于“以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着眼于三基一创(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创新思维)。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西医学临床的基本诊疗方法与实践技能,具有中西医结合理念,能够对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并具有对急、难、重症进行常规诊疗的能力,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重点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1],中西医结合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式,继承中医宏观、整体的思维优势,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相关工作,解决临床医学的常见诊疗问题。培养过程中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因此重视临床实践教学成为当下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2]。

2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了“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经过我校多年的这种培养模式经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目前比较适合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模式。现在该培养模式已在全国十多所医药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全国从事中西医结合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无可置疑,“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是目前比较适合于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发现,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专业学制较短,只有五年。

短学制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系统地传授中西医学知识,学生也无法全面地掌握中西医学的知识。结果就导致了学生“中医没学好,西医也没有学好”的局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医疗工作的专业人才成为各医学院校培养的难点[3]。

2.2部分医学院校由于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附属医院

一线任课教师长期脱离临床,临床课的授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临床经验缺乏,教学质量低下。

2.3在实践教学方面

目前在全国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还不多,而在中医医院,虽然绝大部分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法,但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能很好地为学生传授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同时,在学生的临床实习中,由于绝大部分是在中医医院实习,不能充分地接受到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训练,导致学生中医、西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牢固,动手能力不强。

2.4求职和备考研究生对临床实践产生影响。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本科毕业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将大部分精力、时间花费在求职或备考研究生上。实习期间,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研究生考前辅导班,不能安心在临床实习,严重影响了临床实践的效果[4]。

3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进一步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能中会西、具有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高级专门人才。

3.1增加临床课程的比重

在课程体系中,增强中西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力度,特别是增大中医临床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培养,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西医学的临床基本技能。

3.2增强临床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

建议将各临床教研室教师医师资格证注册在实践教学附属医院。以两年为一阶段,根据教学培养的实际需要,各教研室青年教师进入实践教学附属医院进行轮科或专科培训,实践教学附属医院科教科监督并协助青年教师完成培训。培训期间,医院按照同等职称的临床医师薪酬待遇,教师待遇,青年教师达到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要求的,可以进行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并聘任。实践教学老师熟悉医院、医生、病人情况,有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3.3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授课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5],深入开展中西医临床案例教学、PBL教学、床边教学工作[6]。加大临床实习基地的开拓力度,扩大床边临床教学的科目及规模。

3.4对实习计划进行调整

建议实习安排如下。中医院和西医院各实习半年。西医院实习六个月,其中西医内科(在两个不同的三级学科)实习2个月(每个三级学科实习1个月),西医急诊科实习1个月,西医外科(在两个不同的三级学科)实习2个月(每个三级学科实习1个月),功能科实习1个月(B超、心电图、放射科)。中医院实习6个月,其中中医内科(在两个不同的三级学科)实习2个月(每个三级学科实习1个月),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各实习1个月,另外1个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眼、耳鼻喉、骨伤科中自行选择实习1个月。

总之,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我们要注重后期临床实践教学,采取各种措施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实用型人才。

作者:王国佐 杨梅 成绍武 廖君 刘林 龚盛强 葛金文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万生芳,李应东.中西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中医药,2012,25(3):41-43.

[2]雷鸣,杨雪,黄海斌.论医学院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31.

[3]田锋.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45.

[4]韩建宏,孙珏,范忠泽.中西医结合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86-101.

[5]王茹,杜惠兰,姬承武,等.授课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改革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19.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2

【关键词】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中医

1绪论

消化性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群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学主要采取制酸、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为主,中医学具有自身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关于本病的诊疗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无论是在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抗HP感染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论述。现我院研究如何治疗消化性溃疡,报道如下。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选择观察患者共50例,为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诊断以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均为阳性。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西医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大者为57岁,年龄最小者为24岁,平均年龄为(38±5)岁,平均病程为(8.3±3.7)年;另一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大者为58岁,年龄最小者为26岁,平均年龄为(39±4)岁,平均病程为(8.1±4.2)年。随机分组的两组间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溃疡程度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2.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为虚寒证,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3治疗方法西医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20mg,日2次,早晚各一次,共服用1个月,加上阿莫西林胶囊1.0g,日2次,早晚各一次,共服用2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是在西医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处方:党参12g、茯苓12g、炒白术15g、生甘草6g、炙黄芪30g、公英15g、黄连9g、三七粉3g。嘱咐患者注意调摄情志、规律饮食、禁忌辛辣油腻之品、生活要有规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复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3结果

3.1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痊愈有8例,痊愈率为32.00%,显效有9例,显效率为36.00%,有效6例,有效率为24.00%,无效2例,无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2.00%;西医对照组的临床痊愈有3例,痊愈率为12.00%,显效有6例,显效率为24.00%,有效10例,有效率为40.00%,无效6例,无效率为24.00%,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3.2两组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情况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HP阳性为3例,HP阴性22例,转阴率为88.00%,西医对照组的HP阳性为7例,HP阴性18例,转阴率为72.00%。两组对于HP治疗转阴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抗HP感染优于对照组。

4讨论

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主要是五脏六腑失调所致,与关脾、胃、肝、肾关系密切,认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与肝脾关系密切。本文论述的是虚寒型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观察,自拟中药方益气健脾,佐以解毒。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痊愈有8例,痊愈率为32.00%,显效有9例,显效率为36.00%,有效6例,有效率为24.00%,无效2例,无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2.00%;西医对照组的临床痊愈有3例,痊愈率为12.00%,显效有6例,显效率为24.00%,有效10例,有效率为40.00%,无效6例,无效率为24.00%,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情况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HP阳性为3例,HP阴性22例,转阴率为88.00%,西医对照组的HP阳性为7例,HP阴性18例,转阴率为72.00%。两组对于HP治疗转阴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抗HP感染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在西医抗酸、保护胃粘膜、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3

从目前来看,我国“重医轻药”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学校,关于临床药学的教学重点片面倾向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医院,临床药学实验室并没有普遍开展,即使部分医院设置了临床药学实验室,也只是形式主义,临床药学实验室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是临床医学论文为主,药学为辅。这些现象都导致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临床药学发展有较大的差异。从客观上来说,临床药学发展的落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临床医学的发展。 

1.西药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1.1药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西药的生产、研制工作起步较晚,比较落后,所以我国西药生产质量较差,种类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西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同时,我国医院的药师主要负责药物的供应,即使和临床有一定的接触,也是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药物疗效检测、药物咨询、查阅病历等工作,所以药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患者给药后24小时以内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1]。 

1.2医院对临床药师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国医院普遍认为临床药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药品的供应和保存,上至医院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下至普通医务人员,都对临床药师的主要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临床药师在工作过程中重视实验室,远离临床;重视操作型服务,忽视了药学技术型服务。由于医院对临床药师的工作任务缺乏足够的认识,促使临床药师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无法满足医学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导致临床药师的工作成果得不到其他医务人员的认可[2]。 

1.3缺乏完善的临床药师培育体系 

从目前来看,我国只有少数几所高校设置了临床药学专业,多数医学高校都设置临床医学,所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育体系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临床药学方面人才的缺乏现状,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并没有认识到临床药学的重要性。此外,由于高校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在加上临床药学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所以学生通过几年的高校学习,并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药师,进入医院之后,因为缺乏时间和资金又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所以临床药师培育体系的落后直接限制了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2.促进西药临床药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健全完善医药监管体制 

由于我国西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所以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为了确保西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加强西药临床药学有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出台法律、法规并严格落实,针对目前严重的医患关系,明确彼此的利益、权利以及责任,确保医患关系的解决有法可依。我国医药监管部门,可以成立类似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等仲裁机构,或者在这些机构中组织临床药学专业小组,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监督管理临床药师的工作,保护临床药师和患者权益不受侵犯[3]。 

2.2给予临床药师资金支持 

在使用西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不仅会对局部微观病变发生作用,而且还会对患者的整个机体造成影响,患者整个身体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西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西药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得到验证。所以政府部门应给予临床药师大量的资金支持,加强临床药师对西药作用机理、西药治疗效果的研究,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此外,临床药师不仅要全面掌握西药的作用机理,还要针对中国人对西药的排斥抵抗心理,有理可循,向患者说明西药治疗的有效性和优势,减轻患者的医疗,使患者可以接受西医治疗,从而促进我国西药临床药学的发展。 

2.3健全完善临床药师培育体系 

我国在临床医学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临床药学,所以要想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可以借鉴临床医学。高校在系统性培养临床药师的同时,也要注意医院和高校专业的对口,临床药学不应仅仅作为一个临床辅助医学,同时也应该和化学药剂的研究区分开来。高校应将临床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根据医院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由于临床药学的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高校在设置临床药学专业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学习年限,也可以设置本硕连读等学习模式。此外,由于西药临床药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高校应加强和医院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4]。 

2.4健全完善西药临床药学管理系统 

目前,多数西药如果得到正确的使用,都可以治愈疾病。健全完善西药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应该以西药的合理使用为基础,患者给药之后,要由熟练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密切观察患者给药后身体发生的变化,验证该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还要加强对西药药理、药性的研究力度,培养专业的西药临床药师,建立完善的医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西药治疗顺利进行。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药品的市场管理,保证药物的价格和质量,健全完善西药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对于单独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临床药师可以尝试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3.结语 

传统的中医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疾病的治疗需要,所以加强对西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西药治疗疾病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医院,都应加强对西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培养优秀的西药临床药师,促进西药临床药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全喜,曾聪彦.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 中国药房,2008,36:2801-2804. 

[2]韩华,张丹丹,刘佩莉,李秋红.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J]. 时珍国医国药,2008,06:1530-1531. 

[3]屈建,刘高峰,朱珠,孙春华. 我国医院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15:1237-1246.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4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影响因素

1中医临床疗效

对于临床效果的评判,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方法,例如西医会通过现代仪器的检测,通过患者的检测数据与病种表格比对来完成临床效果的判断;中医的临床效果判断主要是依靠患者自己感觉病情有无缓解,除此之外医生还可能通过“四诊”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评测,不管是通过复查还是经过机械的检查,都是需要以患者自身的感觉作为基础。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医师没有具体的范围来进行比对,对于中医的治疗效果还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内容。决定临床治疗效果的主导者是医生,而医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怎么样会对本次治疗的临床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医再判断病情的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就是望、闻、问、切,通过这四点不仅可以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如何还可以判断患者的患病程度。但是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下,由于西医带来的巨大冲击导致了许多的中医师不能坚定自身的思想,与之同化,造成了急功近利的意识,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诊断过程中,以及自身的意识里都已经不重视望、闻、问、切带来的重要性,在实际诊治的过程中将这一步进行简化[1-2]。由于在我国医疗教育方面,西医教育比中医教育的占比要多很多,所以在实习的方面上来讲,更多的机会都给了西医,中医很少有相关实践活动,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只限于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知识,就算有了再高的学位,在实践中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也不算是个合格的中医。

2相关对策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5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1]。中西医临床医学则属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二级学科,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临床医疗实践中既有中医药学方法,又有现代医药学方法的特殊历史和现实条件下产生的。是两门相邻学科彼此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和互相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在多个专科领域中和中医药学及现代医学的临床有不可分割的渊源联系。它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提高我国医学科学水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其宗旨就是吸收中西医学各自的优势、特长,将其有机地进行结合,为我所用,解决临床实际。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临床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果,可以说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明显的,本文对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文献[2]中研究了抗结核西药与中医百合固金汤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文献[2]中将6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单独用抗结核两药治疗,30例肺结核患者口服百合汤加减与西药结合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在改善临床症状、病灶吸收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文献[3]中选择了2009年7月~2010年5月期闻诊治的15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坎地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平肝降压汤治疗,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各4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4用。结果显示治疗纽心绞痛疗效评定及心电田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可靠。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 脑梗死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可致颅内高压,损伤脑组织,临床上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肿瘤),癫痫发作;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临床治疗效果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

2 结论

本文搜集了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多种疾病时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阶,何庆勇,李海霞.中西医结合方法论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6):565.

[2] 李阳. 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2011,16(1):150-151.

[3] 王鸽.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79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62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6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标准参差不齐

尽管我国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时间较长,但是从培养现状来看,以研究生为主要对象,本科阶段依然将中医与西医完全分离开来,并未实现有机结合。由于本科阶段缺乏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导致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完全脱节。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本科阶段并未学习到中西医结合知识,传统的思维观念模式影响至深,并没有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模式。

(二)课程设置欠科学

通过研究得知,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未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起来,将二者完全孤立开来,这样的课程设置,势必无法培养出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同时,中西医结合教学过程中,倘若仅仅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的联系在一起,必然起不到中西医结合教育的作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依然存在偏科现象,在临床医学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将中医与西医有机关联起来,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1]。

(三)教材内容不合理

目前,我国医学类高校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并不完全统一,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百花齐放。从大纲结构和教材内容设置方面来看,可谓是杂乱无序,一些高校分别进行了中医、西医两门课程的设计,也有一些高校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进行了一本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编写质量层次不齐,基本上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教学用书体系。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优秀教师队伍的有力支撑。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中西医结合院校缺乏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尽管一些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也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教学能力,但是其知识体系过于单一,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无法完成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另外,由于专业化程度不同,对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的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专业、系统化认知,极大影响和阻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设置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作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必须加大本科阶段教育力度,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统一,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统一标准的设定。同时,要重视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均衡,重点以本科阶段教育为主,在本科教育阶段进行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另外,逐步由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过渡,确保两个特殊阶段的连贯、有序,積极研究和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可行依据。

(二)课程设置的科学规范化

传统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通常由中医和西医两部分构成,也就是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的组合起来,这种简单的结合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因此,要注重研究和探索中医、西医之间的衔接性,通过理论、实践等知识的有机关联,形成互补优势,以此为切入点来实现突破。同时,通过运用中医、西医等知识,分析各类常见疾病的属性、机制、症状和特征,进而提出科学、可行的预防、治疗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掌握中西医结合实践操作方法,进而能够达到准确分析病因、诊断病情、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可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目的。总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实情、结合实际、突出科学规范性,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三)教材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确保教材内容编写与市场人才专业性完全相符,将中医、西医两大医学知识、临床医学技巧有机关联起来,确保教材内容能够开拓思维、教学大纲符合预期、内容简单、减少冗余,课程安排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比例设置适中[2]。同时,注重融入中医、西医之间的联系理论课程,也就是能够起到密切联系和纽带桥梁的作用,进而实现中西结合,达到中西医临床医学资源合理分配、有机整合的目的。

一套系统、全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教学体系,与精简、优秀和高质量的教材内容密不可分。因此,只有确保教材内容编写的科学、可行,方可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对于我国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来讲,要将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设置放在核心位置,尽可能多的编写有针对性、高质量教材,并邀请国内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家、学者参与课程内容的编写和大纲的制定。另外,教材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环节比例适中,不但要丰富学生理论学识体系,而且要为学生中西医临床医学实践操作提供有力依据。

(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在创新、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注重专业化、高素质、技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研究认为,首先,各大院校要结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状,进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相关培训机构的建立,让学生接受国内外知名中西医结合院校讲师、教授的系统、全面讲解,通过中西结合的有机关联培训,达到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化技能的目的;其次,高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和科研能力,掌握中西医结合相关知识;再次,中西医院校要定期组织专业化知识和技能鉴定大赛、知识竞赛,通过组织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专业化操作技能;最后,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鼓励在职年轻教师参与学术交流、专业讲座,以此来增广见识、拓宽视野,学习和掌握核心技术,吸取先进经验,更新知识体系,最终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3]。

三、结语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1]西医内科学是西医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关键。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成为一名良好职业素质的现代中医师,学习与掌握一定的西医内科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是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由于课业重、西医内科课时受限等因素,大多数学生仅满足于期末考试西医内科不挂科即可,考试前临阵磨枪、突击记忆,而西医内科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普遍不过硬。如何提高中医专业的学生的西医内科诊断能力及思维水平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直是个重要课题。我院近两年以来采取加强西医内科过程性评估的综合评估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估加强学生对课程和平时训练的重视程度,取得一定的效果。

1.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主要内容

1.1 西医内科理论教学和见习阶段

在西医内科理论教学见习阶段,在保持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见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估,提高学生对临床见习的重视程度。在临床见习中,将pbl 教学[2]中纳入考核评估范围,制定考核评估表,并占有较大的比重。

1.1.1 见习过程评估。占评估总成绩的20%。pbl 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教师在互动中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每次见习课都根据学生在pbl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就引导学生积极预习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诊治和思维的能力,全程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1.1.2 理论考试。占评估总成绩的80%。理论考试主要以客观和分析题型为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等。期末考核时采取由大学教务随机从考核题库中抽题的方法,题库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题库建设上强调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隔一两年不断推陈更新。这样学生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保证各系统的内容都掌握全面,而不是仅寄希望于突击抓一两个重点或背以往的一两套考题就能取得高分,促使学生期末全面复习。

1.2 临床实习教学阶段

在中医专业本科生内科实习阶段,除了传统的中医理论技能及能力考核,加强西医内科的临床能力考核,学生出科成绩由中西医两部分考核内容组成。西医内科临床能力考核由各实习科室负责西医教学的教师在学生出科时完成评分。考试内容强调以临床实践技能为主;临床基本技能占总成绩的50%,病案分析占总成绩的20%,实习手册的评价占总成绩的20%,病历书写占总成绩的5%,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占总成绩的5%。具体考核方法为:从病房抽取典型病人进行临床问诊、查体考核;病案分析从教学题库抽取,采取面试问答方式进行;实习手册评价根据完成的工作量和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评分;病历书写根据实习手册的登记随机抽取1份进行评分;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由带教老师给予评分。[3]

1.3 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同样加强西医内科的考核内容。西医内科毕业考试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要内容,以临床客观结构化(osce)考核为依托,结合床边考核,对学生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培训和客观结构化考核,主要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测试站,使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程式化的临床技能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临床操作。目前我院的西医内科毕业考试共设有5站:⑴临床问诊;⑵体格检查;⑶病历书写;⑷病案分析;⑸临床基本技能。

2.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实施效果

通过召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同时分别对中医专业本科生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综合考核评估模式的应用性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90.1%的学生认为评估结构和内容合理,88.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主动训练的积极性,92.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基本技能,93.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结果说明综合考核评估模式在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教育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受到学生的认同。

3.讨论与建议

综合考核评估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内,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相对不足,尤其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时,初次接触西医临床课程,中医思维模式和西医思维模式要进行转换,课时又相对较少,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考核评估什么学生就会重点学习什么,也就是通常说的“以考促学”的方法。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尤其加强过程性评估,提高了学生对西医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从开始被动的学习思考,到见习、实习中自动地形成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决策能力的习惯。综合评估模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有较高的量化标准,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知道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通过评估或取得较好的成绩,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努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开动脑筋,多动手操作,多分析问题,多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决策能力,并在综合评估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中西医临床论文篇8

[关键词]西医外科学;二段式教学;考核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成人继续教育2019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成人继续教育课程《外科学》试题库建设”研究成果(JXJY20190232)

[作者简介]张念平(1984—),男,山东日照人,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西医外科学教学和临床研究;李先强(1979—),男,山东淄博人,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医外科学教学和临床研究;董美辰(1990—),女,山东威海人,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学和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4-0203-02[收稿日期]2020-03-20

目前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下是各医学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出现脱节,加之无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衡量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以往,西医外科学的教学往往先将基础理论知识全部讲完,再让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这可能导致学生到临床见习时,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已经遗忘,不利于临床见习的顺利进行。并且,传统教学模式使基础课与临床实践截然分开,很容易让学生对枯燥的书本内容失去兴趣。

西医外科教学需要采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国内外众多的课程改革模式中,“二段式”教学憑借以临床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脱颖而出。“二段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学生的“练”、师生的“评”这四个教学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把教学时间的前半部分组合成以教师的“导”为主的“学导”阶段,教学的后半部分组合成以学生的“练”为主的“练评”阶段[1],从而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使全体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具体到西医外科教学,“二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并非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知识再集中时间到临床进行实践。例如,针对专业课的某一章节的知识,“二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将该章节的教学分为两段:第一阶段,先让医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的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第二阶段,医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在附属医院病房参观或参与该章节涉及的相关临床诊疗活动,以检验、巩固、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因此,“二段式”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将专业课每一章节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段式”教学模式可以避免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出现脱节。

“二段式”教学模式下还可以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重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引导式教学(PBL);再如,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的病案分析教学(CBL)[2]。目前国内外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将“二段式”教学模式引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如美国、加拿大等已有80%的医学院校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我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等医学院校也相继进行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可见“二段式”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其教学目标的落实都应该有相应的机制作为保障,而目前较为有效的检验和保障手段则是考核。学生的专业考核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考核是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和管理教师的权限,按照考核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查,以确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制度和办法。考核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从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3]。如何科学、规范的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核,真实可信地反映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以往西医外科学的课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以笔试为主,很少将临床技能作为考核内容,也很少将教师纳入考核的对象。如果西医外科学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就可能存在两个问题:由于无考核的压力和约束,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临床技能操作更是错误百出;由于无考核的要求,部分教师可能会思想懈怠,在教学过程中不够认真、仔细,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西医外科学对学生的考核应该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而不单纯是以往的理论考试。此外,还应该引入教师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建立完善的西医外科学考核机制有利于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衡量其专业素质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通过专业考核机制的约束,使学生对学习具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增强学生的自律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考核,学生还可以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利于完整全面地掌握知识。

上一篇:非医药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医人才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