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理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7:50:13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1

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成人高校或高职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一个中小型企业的完整帐务不能进行处理,甚至一些简单的、常见业务也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与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不好,针对性不强,实做业务太少有较大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从课前见习,课中模拟实验,课程结束之后的实习这三个环节上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

一、课前见习《财务会计》课程安排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财务会计》课前见习既是理论付诸实施的过程,又是《会计学基础》与《财务会计》课程联系的桥梁,同时还可验证和延伸《会计学基础》的内容

见习内容的安排应尽量使见习单位核算内容与将学理论内容相吻合;时间约两、三天即可,四十人左右的班据见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可分组交叉进行;见习单位的老师现场讲解核算程序、内容、方法、特点等,并出示相关帐、证、表;选择的实习单位,既要有独立核算单位,也要有集团公司下属的非独立核算的成本中心,既可以是商贸营销公司,也可以是生产型企业或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如成发集团的条件就完全具备),通过这样的见习安排,既可巩固前面所学知识,还为后读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模拟实验《财务会计》应着重搞好两个实验即:单元模拟实验和总体模拟实验

1、单元模拟实验是在某一单元(或某一章)教学内容完成之后,以单元的板块形式在实验室或计算机房(须事先购买商品化会计实验软件)进行的阶段性实验。该实验在教学中的安排目的是分段掌握各会计要素的核算、报告方法。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都可分别进行单元模拟实验,或按企业销中资金运动的过程安排单元模拟实验。单元模拟实验中的技能训练比课堂作业更为复杂,而单元模拟实验又使复杂的会计技术分散化、简单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将乏味的理论和操作规范变成看得见的实验,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又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学习中的兴趣。

2、总体(综合)模拟实验总体模拟实验是指模仿一个企业某一会计的全部经济业务,经过再设计和加工形成系统完整的会计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所进行的仿真操作演练。同其他社会科学相比,财务会计实验具有易进行环境假设和方便操作的优点,由于实验资料是模拟代表性企业的经济业务,所用凭证、帐表均与实际相同,业务全面、系统。这种总体(综合)模拟实验可弥补单元模拟实验条块分割、系统性差的不足,且不致产生校外实验中由于实习单位生产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学生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实验过程易控制、出现的问题也方便解决,不论业务类型、内容,还是其繁简程度都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控制、引导下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总体模拟实验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财务会计理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会计处理过程都有重要作用。

三、校外实习会计专业实习是在《财务会计》课及模拟实验完成之后,到单位的定点实习,时间约一个月

据会计年度的特点,专业实习最好安排在十月下旬到次年元月中旬,由于此时学生对企业核算的程序、内容、方法等基本上有所了解,也能独立处理一般业务,此时安排校外实习对学生和实习单位都有好处,学生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既能温故知新、融汇贯通,同时因企业年终需办凭证汇总、试算平衡、结转、编制报表等业务,实做机会多、实用性、针对性强;实习单位的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操作指导和检查,可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完成技术含量高的(如调帐、财务分析等)业务。超级秘书网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采用无纸化操作的并不多,多数单位仍是手工做帐,或机帐手帐一起做,若实习单位实行了电算化,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如录入凭证、修改凭证、理解电算化核算程序及其特点等将得到良好的锻炼,并为电算化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上三大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互相促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就业能很快上手,甚至让用人单位感觉是一个熟手、能手,再也不会出现财会专业的毕业生不敢接帐簿的尴尬局面。当然,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也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把目前高职校中第一学期学会计学基础,第二学期学财务会计的时间安排,依次推后一学期,其他相关课程也做相应调整,以保证财务会计课是在每年年底结束,与会计年度同步,达到实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会计模拟实验教程》(单项实验),主编:张富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综合实验),主编:刘雪清,王化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中国电大教育》,1998年3月。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2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

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呈蔓延之势的会计造假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蝇头小利,却给国家、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造成国家经济波动、危害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家来说,虚假的财务信息肯能导致证券市场的虚假繁荣,引起资本市场的不正常流动,导致国民经济建设的混乱,造成投资过热,甚至导致金融市场的极度紊乱、萎缩和崩溃。

2.造成投资者利益损失,沉重打击资本市场。很多投资者因为虚假财务信息造成其投资决策失误,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投资者信心丧失,证券市场持续多年低迷不振,股票价格的持续走低。

3.造成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对企业自身来说,一个是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和科学决策。错误的、虚假的会计报告信息,导致其决策依据缺乏可靠的、科学的依据,长期如此,必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再就是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丧失向企业融资的信心,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加剧。

4.造成中介机构信用受损,引发信任危机。就中介机构来说,立身之本是诚实正直。一旦中介机构与虚假财务报告信息交织在一起,谁还会对市场的健康发展抱有信息?失去光环的会计中介业引发的市场信任危机至使咨询公司诸如安达信等纷纷更改名称及品牌标识,以示与其他财务公司相区别。虚假信息引发信任危机从中可窥一斑。

二、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

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会计因素和非会计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会计因素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这方面是无法克服的,只能尽可能的减少;非会计因素则是指会计自身原因以外的影响会计准则实施的计策环境、法律、监管等相关的因素,它是会计虚假报告产生的主要原因。

1.会计信息加工处理方法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以一系列的假设、判断、估计为前提的,同时会计信息是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工处理形成的。由于技术性因素、以及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决定了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事项,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而得出的不同的信息产品。再者会计报告表达的信息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的本质体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经济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反映在会计对象上。主要表现为会计主体的价值运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或有事项和未来事项,许多的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去决定和裁决。例如决定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的原值、使用年限、清理费用和残值,这四个因素中有三个在计提折旧时是未知的,需要会计人员去判断和估计,究竟有多少的准确性,要通过未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来决定,这种偏差必然导致会计报告信息的虚假。

2.会计法制和法规在文化影响下无形中强化了行政权利。如果组织负责人拥有绝对权力,则这个组织负责人就具备了完全控制操纵会计的条件。从现实看,很多公司的虚假财务报告都与该公司的权力配置过度集中有关,特别是我国的财务机构是一种隶属设置——直接受到高层人员管理,即一把手掌管财务,这样必然造成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人身依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在某些方面的规定加大了这种权力。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和社会现实环境的差距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中会计人员主要职责之一,是依法实行会计监督”。但在现实中以为强调厂长、经理责任制,“一把手”说了算,企业资金运作、长短期投资、各项经费支出等重大经营活动,都是领导“审批”,使权力集中化,财务报告非主观的经营成果的反映,而是主管层的目标和意愿反映。第二,会计人员“人身依附”关系较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中指出,会计人员对违法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收支,要向单位领导提出书面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分报告,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下将会使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会计人员工作中发现作假的问题,迫于上级压力不敢越级向上反映。最终反而成为作假的工具。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单位利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信息。

3.监管机构职能弱化。审计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督治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企业的审计监督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未能很好的行使有效的监督,使其流于形式。仔细分析一下企业会计造假的公司不难看出,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它们大多是一些在全国或地方比较有些名气的大公司、大企业,甚至是地方的支柱产业。企业的领导人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当企业的优势逐渐消失时,为了保住昔日殊荣,维护企业领导形象,不惜一切代价,账上添彩,表中生产,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而社会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独立性问题。因此,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这就是“银广夏”不是由注册会计师发现,而是由记者发现?许多的专业人士曾质疑:难道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准不如记者,审计的效用毫无价值吗?事实上,原因之一是:记者所拥有的独立性恰好是注册会计师们所缺少的。而致使注册会计师们丧失或缺乏独立性的原因是其审计职能和咨询功能合为一体。

三、对虚假财务报告进行治理的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对财务报告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使她们遵守原则、坚持准则,做到客观公正。就必须大力提高对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要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就是要培养职业情感和情操,培养财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的思想;坚守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逐步树立起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同时,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也很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加深他们对财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对大型的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是指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企业的所有者委任派遣主要会计人员的一种管理制度。会计委派制是和会计任命制相对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预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委派制度是解决目前我国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的重要制度。它对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用。

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社会审计的核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其监管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减少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干扰;第二,实行咨询业务与审计业务相分离,避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过渡亲密;第三,改革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处罚的法律制度,加大对注册会计师造假的惩治力度。

4.加强社会力量监督,发挥媒体监督的优势。舆论的监督是虚假财务报告监管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一剂猛药。新闻舆论的独立性最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一切可疑的问题发表看法,所以它可以对企业和任何一家的公司的异常举动和财务报告的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能引起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注意和警觉,在一定情况下保护投资债权人的利益。由于新闻媒体这被人称之为“无处不在的眼睛”,它监督的“预警”和“报警”作用是其他监督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3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70世代,兴盛于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场大范围且影响力很深远的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着眼于建立高效、优质的政府,倡导政府功能定位和输出的市场化取向。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先进的管理理论,提出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理念应用到公共管理部门,这项运动促使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将政府的财务情况更全面地反映给公众,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政府财务风险,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国有财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率、效益和质量结果,包括公共部门组织之间建立相互竞争的环境、重新设定生产力目标;增强国家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及合理利用能力,有效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分权经营管理环境取代了高度集中、分级制的组织机构,使得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决策更贴近基层,并为客户和其他利益机构的意见反馈提供更多的空间;通过灵活的分析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来反映政府管理的成绩。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引导下,政府将能够更加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利益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是官僚组织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对旧的管理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即“理性人”和“私人管理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前提。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所有活动于市场的人都是“理性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意味着政府放权给“无形的手”,政府的职能从“划桨”转变成“掌舵”,并将政府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了许多先进私营管理方法,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尽管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但是有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是通用的。如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放、目标管理等好的管理方法都能完全应用到公共部门中。新公共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遭遇到了质疑,但是它也在不断被证明将是行政管理发展改革的目标。它通过推进改革管理的多元化,为政府做出公共选择提供了向导。因此,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需要政府会计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职能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市场化政府”“政府”,这就需要政府会计进行深入改革,把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社会公众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提高和均衡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第二,政府会计改革是政务公开的需要。随着国家出台各种政务公开政策,这就要求政府公开政务信息和公共部门账户,为了使公众得到重要的基础性数据,就要求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更加全面地核算和披露政府资产、负债资产等相关信息。第三,提升政府绩效需要政府会计的支撑。政府绩效是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所体现的管理能力,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政府绩效(政治绩效、社会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但是政府绩效的评估是一件不易的事,目前的收付制核算基础很难对政府绩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这就要求提升政府会计评估体系。

二、文献综述与评价

基于财政透明度的政府会计改革,Ferejohn(1999)构建了财政透明度分析框架。他认为政治家的徇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而减少。王满仓等(2005)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财政透明度的内涵,认为财政透明化是提高政府治理的关键所在,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于政府治理效率的改善有着积极性影响。程晓佳(2004)分析了IMF颁布的《财政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了它对我国政府会计范围、财务报告内容、政府会计基础、预算信息、会计要素、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影响,得出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途径。B.J.Reed和JohnW.Swain(1996)指出,国家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政府会计、组织安排制是公共治理的根基。基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李建发(2001)指出,政府会计的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可先实行修正的现金制度,待条件成熟后过渡到权责发生制。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下发了《2010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湖南等地区试编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报告,明确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要素以及各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编制披露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信息的综合政府财务报告。AnderwLikierman(1998)指出: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较之前会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投入产出,这样可以提高政府绩效,优化政府服务质量。TonyDale和GrahamScott、IanBal(l1997)指出,政府会计改革需要在一个政府会计框架和积极健康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引入权责发生制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方面,陈继萍(2011)指出,我国的政府会计是“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双轨制系统,前者和后者的服务目标不同,应该各司其职,但在政府会计和公共管理的整个层面,需要协同发展,互为支持,将预算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有效整合,以满足政府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彭宇田(2012)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政府会计改革,目前的会计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政府会计定位不准、财务报表体系落后等,所以,必须按新公共管理的要求,从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对政府会计进行重新构建。基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方面,Zimmerman,J.L(1977)指出政府会计采取基金会计的形式而不是进行改革是因为作为理性的最大化者,影响基金会计选择程序的利益集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和供给取决于他们受到的激励因素,并提供了一个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模型。Ingram(1984)指出,英国州政府的财务信息披露的数量取决于利益集团受到监督激励的大小,选民与政府官员的信息需求情况对州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更强。通过分析国内外政府会计改革的参考文献,最后决定从新公共管理视角进行研究。但总体上说,我国关于政府会计改革方面的文献数量不多,而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更是少之又少,且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平台。基于此,本文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建立相关可行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为我国未来的政府会计改革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缺陷分析

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政府会计体系,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政府会计管理系统,而且我国目前的政府会计体系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果不加紧建立政府会计改革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将阻碍政府职能的发挥,使社会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目前本国政府会计存在的缺陷有:首先,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的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事业会计和行政会计,但是这三个会计体系是相对独立的,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且各自的监督范围也不同,这就造就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政府的财务报告重点强调预算,不能完整反映整个政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披露的信息不完整,无法给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无法让公众了解政府绩效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再次,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政府接受公众所托,集中公众的资金,代表公众管理公共物品,分配公共资源,帮人民管理公共物品、国有资产、债务和所有权益。但是目前的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只能反映财政的收支情况,不能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不利于公众对政府财政风险的了解和监督,这完全不能满足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开资金状况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最后,核算基础存在明显弊端。在政府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政府会计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而且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无法反映存量资产、无法对政府绩效和财政风险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这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无形的隐患和危机。

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的构建

(一)完善政府会计体系

由于我国的政府会计是预算与财务的双轨制系统,两者的服务目标不同,各司其职,但在公共管理的整个层面,需要协同发展,互为支持,需要将预算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有效整合,以满足政府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以,必须按新公共管理的要求,从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对政府会计进行重新构建。我们认为应该从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和制定政府会计准则这三方面入手来构建以绩效评价为向导的政府会计体系。

1.确定政府会计目标。

目前本国政府会计的目标被定义得很明确,主要是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来源,并精确反映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为社会公众评估政府绩效提供依据。但目前政府会计信息的对象只有政府内部的管理人员,完全不满足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要求,即政府市场化。这就要求政府会计信息既要满足内部政府人员的决策需求还要满足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通过扩大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加强公众对政府活动的监督力度。政府会计的目标可以结合我国具体的政府会计环境,分为两方面:行为受托责任和报告受托责任,这样可以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加客观地评估政府绩效和政府的执行效率。

2.确定政府会计主体。

目前政府会计主体模糊不清,为了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急需明确政府会计主体。本文将政府会计分为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其中记账主体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官员的信息需求,报告主体是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本文将记账主体分为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将报告主体分为单个报告主体和合并报告主体,这样可以明确政府责任和义务。

3.制定符合要求的政府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就需要制定贴近我国具体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然而制定政府会计准则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所以需要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基础上考虑公共财政等因素。我认为首先应该将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分为政府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且财务会计体系对外公开信息的工具是财务报表和合并报表,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对外公开信息的工具是财务预算报告和汇总报表。但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之间如何钩稽,合并报表和汇总报告应该如何编制,数据应该如何计算,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才能建立符合标准的政府会计准则,并以准则为引导改革政府会计。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

政府会计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是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系统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主要目标是反映政府及其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会计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总体上实行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系统缺乏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与成本、支出效率与效果等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且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要在政府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表和预算编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引入权责发生制为时尚早,但是通过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可有选择、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结合的形式。为了稳步推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除了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会计体系,还需要其他配套改革措施,如研发相关软件系统、加强预算监督、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还要培养相关的高级管理人才以保障权责发生制能顺利引入。

(三)提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最终产出,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载体。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的变化,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将是大势所趋。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政府的运行业绩、政府财务状况,所以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体系,提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至关重要。(1)引入资本市场的第三方审计。为了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和有效监督、规范政府活动,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方面考虑应该引入资本市场的第三方审计。审计的种类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要求外部审计对政府会计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这样有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则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可以提高政府的职能执行效率。(2)规范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令人担忧,无法反映政府的或有负债,而且最重要的是会导致利润虚增或虚减,无法防范财政风险。所以,必须重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规范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建议我国将财务报表改为财务报告。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一般称为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而财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第二,增加政府审计报告,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综上所述,现行的政府会计无论是核算基础、政府报告制度、会计主体还是政府会计体系都存在很多缺陷,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不能满足政府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政府职能转化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具体的途径是:第一步,完善政府会计体系;第二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第三步,提高政府财政报告的信息质量。

五、结论

本文主要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对我国目前政府会计的现状、缺陷以及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全方位分析,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第一,完善我国政府会计体系。从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和制定政府会计准则三方面入手来构建以绩效评价为向导的政府会计体系。其中政府会计目标可分为行为受托责任和报告受托责任,这样可以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加客观地评估政府绩效和政府执行效率;政府会计主体可分为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记账主体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官员的信息需求,报告主体是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这样可以明确政府责任和义务;制定政府会计准则需要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基础上考虑公共财政等因素,应将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分为政府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并以准则为引导改革政府会计。第二,循序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是国际大趋势,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要在政府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表和预算编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引入权责发生制为时尚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有选择、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结合的形式。第三,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提高财政透明度。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体系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所以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应该引入资本市场第三方审计,规范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4

近年来,全总、省总工会先后下发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工会全部完成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同时研究、部署、带动基层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在上级工会的带领和指导下,福州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始终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提升会计服务水平”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规范建设与落实《工会会计制度》相结合、与解决工会财务会计重难点工作相结合、与落实财务会计检查和审计意见的整改相结合。

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主要做法:

1、抓贯彻、定目标,出台县级、基层工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福州市总工会在认真做好本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自查自纠工作后,根据省总工会的最新规定和指示,结合福州市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福州市县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2011〕34号)及《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办〔2012〕48号),积极组织各级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互审互评的方式评选出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格单位,并予以表彰。

2、找差距、重整改,切实解决县级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福州市总工会召开规范化建设部署会议,组织县级工会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要点,要求县级工会、市级产业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要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面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抓示范、树典型,推进规范化建设见成效。为推动县级工会开展规范化建设,福州市总工会选择了永泰、福清作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先后在福清市、永泰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这两个试点单位在会上分别交流了规范化做法和体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永泰县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工作材料。会议同时通报了全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开展情况。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湘国参加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市级各产业工会,要认真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健全制度、对照标准,逐条落实;要抓住机遇,重点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等财务工作重难点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会计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工会重点工作的水平。经过这两年来各级工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县以上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财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会财务机构进一步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会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二、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来,县级以上工会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福州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2013年末至2014年初,福州市总工会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本项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0.8%、69.3%和19.9%;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工会主席和其他人员分别占28.5%、53.1%、17.4%和1.0%。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整体情况仍较为薄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会经费、会费收缴工作不足额、不及时。在调查中发现,72.94%(310家)的基层工会存在着拨缴经费标准过低、缴交经费不及时的现象。工会经费按规定及时、足额拨缴的单位只有115家,占27.06%。未能体现公平税负。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259家基层工会从未向会员收取会费,占60.94%;在有向会员收取会费的166家基层工会中,有47家基层工会半年才向会员收取会费一次,占样本总量的11.06%。大部分基层工会未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向会员收取会费。二是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总体水平不高。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专职工会财务人员37人,占8.47%;兼职财务人员388人,占91.53%。而且,调查问卷显示,基层工会会计人员职称水平总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其中中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的有69人,占16.24%;初级职称有158人,占37.18%;会计员有184人,占43.29%;还有3.29%(14人)无会计从业上岗证。三是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比例有待提高。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开立银行账户的基层工会仅208家,占48.94%。在问及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原因时,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总量少、设立独立银行账户手续繁琐且没必要,工会经费仍在行政账户开支。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行政支出挤占了工会经费。有43家基层工会虽然独立设置账目核算,却没有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工会一切经济业务开支仍由企业老板审批,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私营企业。四是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有228家基层工会未执行预决算管理制度,占样本总数的53.65%;在有执行预决算管理的197家基层工会中,13.88%(59家)基层工会日常活动经费开支随意性大,有超预算现象;11.06%(47家)基层工会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五是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基层工会反映,基层工会活动经费有限,行政未能给予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不足以满足工会日常开展活动需要。

三、探讨影响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的工会经费收缴不足额、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未实行工会经费独立核算、预算管理不规范、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等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主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对工会经费收缴认识度不高。首先,部分企业主本身对缴交工会经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工会组织存在心理抵触。从企业方来说,企业追求的最大利益是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企业方认为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了企业利润,直接造成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采取了虚报、少报企业人数,以最低工资标准计征工会经费,甚至不交工会经费的方式来规避支出。再次,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一切开支必须由自己掌管,工会主席也是受命于企业领导,不能与企业领导平起平坐,工会开支不能任由工会主席审批。必须尽量减少开支,没必要多成立账户,财务人员直接由行政方财务部人员兼任即可。这种心理直接或间接造成工会活动难以开展、无法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专用账户难以建立、财务人员配备不完善、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

(二)工会经费地税的作用和成效有待提高。福州市2007年开始推行工会经费地税工作,从总体来看,工会经费收缴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收缴总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收缴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存在着经费拨缴率偏低的现象,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从2013年工会经费收缴数据分析来看,全市有15700家独立基层企业,缴费单位数13735家,拨缴面达到87.48%。人均应拨缴经费258元,实际拨缴率只有39%,人均月缴费工资标准1043元,仅是2013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工会经费委托地税部门代收,但地税部门只增任务不增人。为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地税部门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直接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每月仅缴交地税部门允许通过的最低标准的工会经费就敷衍了事。二是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由于税务征收和工会经费征收是两套运行系统,地税部门征收工会经费的前置条件是企业必须实行工会信息登记,企业必须在录入工会经费征收系统后才能申报缴交,如果部分投产一年以上的企业不组建工会、不主动登记、申报,逃避缴纳工会经费,而地税和工会两个部门对欠缴、拒缴的企业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进行约束,就无法对这些企业形成有效的制约。三是地税部门税务征收的平台优势尚未能完全为工会所用,征收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脱节。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财务人员受“双重”身份的限制。由于大部分行政财务人员兼管行政和工会的财务核算,财务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先是行政财务人员,其次才是工会财务。这种身份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意识直接受企业领导的限制,一切工会活动要从企业行政出发,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就少交,甚至不交工会经费;企业领导认为没必要的工作就不需要开展,譬如预决算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当企业行政财务工作量大时,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得不到保证。二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工会组织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简单,不需要配备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这种现象也是导致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推动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从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入手,提高企业领导对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视。要推动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取得企业主的支持。第一,要通过立法,使企业正视工会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的修订,在法律中加入强制性约束条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保护措施,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的,而不是依附于企业管理下的一个分支机构。通过法律,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是劳资双方利益的维护者,是劳资矛盾的“油”、“灭火器”,真正的理解工会组织,理解工运事业,尊重工会干部。第二,加大工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及各项工会发动的惠民活动、措施,提高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发挥多方联动作用,结合政府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到企业中去,送政策送制度上门,广泛宣传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引导行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学习《工会法》、《新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增强其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自觉性。第三,上级工会应尽可能的多给予基层工会活动经费补助,以满足基层工会开展活动的需要,使企业行政领导认识到工会经费是开展工会工作和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从加强税务、工会、企业三者沟通协调关系入手,不断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率。要打破工会经费收缴的“瓶颈”,税务部门是关键。一是工会和税务部门双方要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反馈工会经费代收工作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工会要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如地税部门在开展税收稽查工作时,把工会经费征收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宣传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重要性,使企业深入了解工会事业的重大意义,消除对缴纳工会经费的抵触心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申报、依法收缴。二是要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尽早实现网络互联,保证地税征收系统与工会经费地税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两个系统“三同步”,即时间同步、信息同步、措施同步,使工会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信息及工会经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三是要促使税务部门加大对不守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经费不缴、漏缴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制约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工会经费收缴的足额到位,保护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

(三)从塑造典型入手,不断扩大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要在全市基层工会中推进财务规范化工作,关键是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切忌一蹴而就。工会组织要精心选取一些财务管理较为规范的基层工会,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基层中去,以引导激励为主,积极帮助基层工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挖掘出一些先进典型,并在全市基层工会中进行广泛宣传并表彰为示范单位,以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激励并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从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入手,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要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进行工会财务、经审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工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应用新的工会财务知识,可以邀请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有经验的专家对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讲解及指导。并且不断创新财务工作方式,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竞赛,促使基层工会财务在比赛中增进知识与沟通,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交流,从而进一步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发展。

五、总结

总之,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尽心履职,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服务,通过实现工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最终实现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实现和谐的工会发展大局。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5

摘要: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有利于规范其会计基础工作,维护公众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福清市多所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调研,针对现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引言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中的矛盾纠纷,大多数都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引起的,财务管理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影响着团体的凝聚力和场所的稳定,也关系着广大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政府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监督“缺位”现象较为严重。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较低,基本处于“自我管理”状态。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有的矛盾一触即发,相当激烈,广大信教群众要求科学理财、账务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监督和指导。如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推进宗教事务管理的社会化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实质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仰宗教的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公共场所,包括佛教的寺院、庵堂,道教的宫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天主教的教堂、会所,基督教的会所以及其他固定场所。其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不同于营利组织:财务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募款及捐赠、部分商业收入(如经销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等)、财产收益及宗教团体会费等;资金使用于与该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及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实质是指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与宗教宗旨相符的宗教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三、现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问题

笔者自筹经费对福清多所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困难重重

财政部2004年8月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为宗教活动场所的资产使用、资金流向确定了原则,有利于政府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

调研中发现宗教活动场所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遇到很多困难:有些规模小、收入少和地处偏僻地区的宗教活动场所由于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实行本制度缺乏可行性。而有些地处交通便利、门票收入高和香火旺的寺院、宫观有实施本制度的条件,但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与以往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科目、会计计量基础和会计报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会计人员执行新的会计制度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历史遗留下来固定资产确认和价值计量存在不确定性,庙宇、宫殿等固定资产属于文物,是无价之宝,如何确认是否属于固定资产,其市场价值与变现价值无法确认。[1]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漏洞比较多

调研中发现许多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问题有:会计核算不够规范,没有依法设置账簿;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机构设置未达到规定要求,货币收支较混乱;审批制度不够完善,个人行为和口头指令成为教职人员习惯性的审批手段;实物资产没有依法建账,资产被盗等流失现象严重;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不及时向信教群众公布财务收支状况,财务管理基本上处于“不公开、不透明”的状态。例如在对一些小教堂调查时发现其内部控制存在诸多漏洞:资金主要来源于信教群众的募捐和会费,资金主要用于盖教堂或维持传教人员开支,有的堂口负责人直接管理现金,货币收支由堂口负责人简单告知信教群众,没有公布详细的账目等。由于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特别容易形成教职人员在经手钱款方面独断专行,甚至发生了个别宗教团体实权人物携款外逃的严重事件,给宗教团体的声誉和信教群众的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

(三)负责人缺乏对财务工作认识,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大都没有财会学科背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很多对会计法律法规一无所知,对财务人员任用选拔主要依赖对该人员信任。场所的财务人员大部分来自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是“兼职”或是“半路改行”,没有进行会计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有些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缺乏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难以胜任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工作。

(四)缺乏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管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其资金来源和支出的特殊性决定了外部财务监管必然出现“真空”的现象。因其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也不是国家重点投资的项目,所以不属于政府审计的范畴;它也不是市场经济部门,不受工商税务部门等市场经济管理部门的强制性社会监管。这样,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就势必游离于外部监管之外。

四、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一)政府部门切实做好在宗教活动场所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工作

宗教财产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实现自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一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拥有了大量的资产。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依法保护宗教财产并对其管理进行监督,并引导加以合理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宗教财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侵蚀宗教的健康肌体,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

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需要政府各级部门间的积极配合和通力合作,才能彻底贯彻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着力解决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从制度上遏制宗教内部滋生的腐败,并且积极引导宗教界将善财善款合理利用,适度用于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断绝企图“借教敛财”者的财路。宗教事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共同深入到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面对面的具体指导,帮助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财会制度。例如各级财政部门可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人员和主要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的支出;在政府宗教事务预算中增加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审计经费,聘请一些会计师会同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有财务问题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审计;对会计制度基础相对较好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重点培训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二)大力推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委托制度

在坚持宗教活动场所的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核算单位和监督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对尚不具备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大力推行财务委托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减少因财务问题引发的矛盾。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委托服务中心,聘请专业会计人员,对辖区内各宗教活动场所收支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协助各宗教活动场所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代表镇政府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运行情况实施监督。[2]各宗教活动场所自愿向财务中心办理委托书,并缴纳少量的费用;财务委托中心自愿接受宗教活动场所的委托。[2]实践证明,实施财务委托制后各宗教活动场所既强化会计工作,又节约聘用会计人员的成本。

(三)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分析众多宗教活动场所发生财务犯罪案件,源于其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

1.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各宗教活动场所可根据自身规模和整体管理工作的需要,遵照国家有关会计制度的政策法规,从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部门、岗位出发,针对财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形成了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场所的财务管理工作确立了制度上的保证。[3]

2.建立内部财务监督机制

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要召开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会议,推选三至五名公道正派、懂财务管理的人员,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其他场所应设财务监督员,负责对本场所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进行监督。财务监督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参加人员包括监督小组成员、出纳,场所负责人和具体采购人员列席旁听,对当月发生的每笔资金收支情况实行集中审核。对支出手续不规范不完整的发票,当场退回重新补办手续;对经财务监督小组审核后确定无疑义的票据,加盖专用章,允许入账;对未经财务监督小组审核或审核未过关的,不允许其入账。

3.合理设置岗位和合理划分职责权限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设置合理、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工作链和监督链。[4]例如各场所的主要管理人员、会计、出纳的岗位要分开设置,不能交叉兼职,要明确会计员和出纳员的职责,并认真履行,不能相互替代。账、钱、物要分开保管,财务单据、账本、报表要专人保管,工作变动时办好移交。支票与印章也要分离,不能由同一个人保管。

4.对货币资金的收付应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

所有的货币支出票据都必须有承办经手人、验收(证明)人和场所负责人三个人的签字后,出纳员才能付款。财务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有权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拒付。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设定场所负责人的审批权限,超出审批权限的要经场所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后由场所负责人审批。

5.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加强现金管理

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功德箱(奉献箱)管理,实行“三把锁”和三人同时开箱清点制度。场所收入的现金,必须及时交出纳人员清点入账,出纳人员应出具收款收据,其他人不得私下接受。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6.建立实物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受赠实物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宗教活动场所受赠实物管理是最为薄弱的,因此各场所要建立健全实物受赠、保管、领用、核销和入账管理制度,做到受赠实物使用有记录,处理有依据,核销有凭证,投入工程建设有固定资产账。要明确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人的责任,做到固定资产购置有记账,保管有登记,使用(领用)有记录,核销有手续。

(四)定期向公众及信教群众公开财务信息,实行财务透明化

《宗教事务条例》中规定“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为了打消捐赠者的顾虑和不信任感,宗教活动场所需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实行财务透明化,定期公布活动的绩效,就捐款的使用和结果与捐赠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各场所应把财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并在醒目位置设立财务公开栏和意见箱,每月公开财务收支和报表,并将每季度的财务报表统一送交所在宗教主管部门备案,自觉接受信教群众、宗教团体和宗教主管部门的监督。公众及信教群众可透过公布的信息了解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状况,由公众及信教群众监督宗教的发展。

(五)必须介入外部财务监管力量

行之有效的外部财务监管,是会计信息真实合法的必要保障。宗教活动场所的外部财务监管力量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定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运作状况,促使宗教财务运作公开化、透明化。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审计,做出独立判断并形成独立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为了在财务收入和支出控制方面约束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行为,宗教活动场所本身必须主动邀请社会审计力量介入,并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六)强化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的理财观念,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应采用参加培训班和听财务专家讲座等形式加深对财务工作的认识,提高加强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场所负责人应选择品德良好、具有财务实践经验和已取得会计资格证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不设专职会计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工作可以由相关的宗教团体的会计人员兼任。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会队伍建设,举办各种形式学习班,对会计人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新知识、新法规、新制度的培训,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执法观念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王宁静.浅淡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若干问题[J].福建财会研究会计学会论文专辑,2006,(4):40-41.

[2]胡绍皆.制度成就管理,服务增进和谐[J].中国宗教,2007,(1):67.

[3]觉醒.贯彻国家财政法规,加强寺院财务管理[J].中国宗教,2005,(11):23.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6

巴彦淖尔市现阶段正是各种中小型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就难以避免给各种外部以及内部的相关因素的影响,然而中小型企业从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是带动着经济的发展,更加关键的是解决了巴彦淖尔市人民就业困难的问题,各种中小型企业不断崛起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因此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很多企业发展的各种不成熟因素,从未引发相关问题的出现。其中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会计部门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安全有序运营的关键部门,一旦问题恶化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然而财务问题是每个企业时时刻刻都面临的难题,会计部门出现问题也实属正常,关键是如何解决会计部门存在的问题,维护中小型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相关概述

2.1中小型企业定义为了得到更加真实可靠地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我们取巴彦淖尔市的部分中小企业代表进行实地数据分析。在接受调查的60家巴彦淖尔市中小企业中有70%为生产加工型企业,还有24%为贸易型企业,在调查的企业当中有八成的企业年收入不足5000万,员工规模主要集中在50到200之间。虽然小型企业的规模不大但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2.2中小型企业特性

2.2.1企业灵活性好灵活性好是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中小型企业能够快速的改变经营管理战略甚至是快速转型,这是大型企业做不到的现如今巴彦淖尔市正处于转型期间,将主要经济发展方向从农业转向工业,由于起步较晚,企业类型多为中小型。中小型企业的企业结构相比大型企业来讲较为简单,并不复杂,因此在各项事项的处理上很灵活多变,这个特性为中小型企业到来了不竭的创新动力,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中小型企业都在发挥它最大的潜能,与此同时相应的科技创新企业更是此起彼伏不断地推陈出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的灵活性是致胜的关键,商场如战场,决策越为灵活便说明企业的战略转移越快,也就更加容易致胜。2.2.2企业规模小中小型企业的注册资金不高,企业的规模较小,因此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不是很广泛,资金的流动量不大,大多都是借贷的流动资金,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项目并不多,一般的中小型企业都是转向经营,企业的规模也没有能力去进行多元化经营与发展。

2.2.3缺少组织管理能力由于巴彦淖尔市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量不够充足却大多中小企业都为独资经营体制,与相应的其他公司或者大型的上市公司基本没有合作关系,企业一般没有相应的专业管理团队,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企业重大决策上缺少充足的经验。决策团队管理体制简单又便于信息的高效传递,但是却容易形成独断的现象。如果不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巴彦淖尔市的中小型企业将很难发展。

3.巴彦淖尔市中小型企业存财务会计部门在的问题分析

3.1现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3.1.1企业财务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巴彦淖尔市的经济支柱由农业转向工业的时间较短,相关工作准备不足,如此而来改革之后的各种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性极大,影响程度更为严重。其中影响因素有很多,巴彦淖尔市的相应政策与经济改革体制有着一定的磨合阶段,这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巴彦淖尔市的传统经济观念很难从人们内心替换,使得巴彦淖尔市的主流文化与现代工业经济相互排斥,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在财务方面经受不住的考验尝试触碰法律红线,最后总是得不偿失。

3.1.2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是离不开财务问题,一些中小型企业想得到长足发展的前提就是眼能够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问题,其中有合理的计划并运用固有资产与外部资金,处理好信用借贷是企业资金灵活运营的关键所在,另外合理投资是企业的发展前提,将中小型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是基本的生存之道,由此而来现代企业的财务部门总是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社会经济体制越是复杂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承受的风险就会越高。

3.2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观因素

3.2.1财务控制和分配不合理财务控制是企业资金运转的关键部分,现阶段巴市中小型企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财务控制和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重要方面。首先便是资金的贮备与利用,很多企业不能够合理的进行财务资金进行分配,主要原因为财务机构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将大量资金存在内部账户而不将其合理的用于资金周转,导致资金不能够即使发挥运转的作用,浪费大量财务资源浪费。还有部分企业资金使用没有合理计划和安排,想用即用,导致资金没能够发挥最大价值,遇到突发状况后资金不能够及时的调配,最后造成企业重大损失。其次是企业没能够为消费者制定合理的消费赊欠制度,导致企业管理难度增加,许多外部资金无法及时收回,资金量不足导致企业无法存货,对内对外都不能安全有序的运行。上述弊端可使公司正常运转收到资金的限制,事态严重会导致整个企业生产链受到影响,严重可导致企业停产倒闭。

3.2.2会计监督体制不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体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但是监督程序和效果确实不尽人意,不仅仅限制在巴彦淖尔市,甚至全国所有中小企业有80%都存有相应弊病。首先内部监督顾名思义便是内部财政工作人员进行监控,很多监督人员切身利益环环相扣,所谓的内部监控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仅仅是走过场罢了。外部监控主要是国家注册会计师完成。注册会计师拥有监控权利,然而权利往往是被别人利用的工具,另外现代社会腐败现象极为普遍,外部监督注册会计师很容易被相应的人员贿赂,导致企业财政外部监督如同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各种审计数据和报表形式化严重。

3.2.3财会管理人才缺乏巴彦淖尔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较晚,地处我过北疆地区,人才资源稀少,在巴市的部分中小企业中的财会部门中没有足够的财会专业人才从相应工作。很多员工在财会部门身兼数职,正规财会部门不同工作之间有相互监督的作用,相互环环相扣,然而部分中小企业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恰恰将不同的工作交给同一个人来处理,却失去了监督效果,更有甚者的是部分员工为企业在外部聘请的兼职员工,工作更是应付了事,走走形式。工作人员能力不过关,甚至有些人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如何能够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资金管理方案,如此下去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严重损失。

3.2.4会计造假由于中小型企业对财会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并且没有完善的外部监管体制,导致企业内部的财会工作人员肆无忌惮,在企业的工资发放自己红利领取方面财会部门任意更改胡编乱造,甚至部分工作人员私自更改项目偷税漏税进行违法操作。私改账目甚至是伪造账目不仅是侵害国家利益,对于中小型企业内部如果账目信息有误会导致企业内部运行受限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更有甚者与违法人员私下串通。造成国家和企业严重损失。

4.相关解决措施及方案

4.1关注政府政策等客观因素提高竞争力由于巴彦淖尔市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因此政府的相关扶助政策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讲至关重要,想将企业做好就要积极地了解国家以及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适应社会的必然趋势。在了解相应的政策之后需要企业在其内部做出及时的实际性调整,市场的变化方向便是企业的调整方向,另外主动去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积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去改良自己的产品。另外中小型企业时机成熟后争取将企业多元化发展,扩大知名度,解决资金借贷困难等问题。

4.2主观调整

4.2.1控制投资安全系数准确投资是所有企业必备的致胜法宝,所谓的准确投资便是在安全投资中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不仅要有足够的资金量,更重要的是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在中小型的企业中投资范围有限,因此安全性不难控制,首先就是对一些内部产品的投资,将新产品研制成功后推向市场推向消费者,然后是对生产产品的设备以及技术投资,技术投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加工效率的关键,还有便是对企业员工投资,在人力资源投资过程中要有重点,不可盲目,其中技术人员要加大投资力度,另外要及时地在外部引进优秀的科技研发人才以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竞争力。

4.2.2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在中小型企业自身监管能力较差,没有相应的专业团队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就需要借助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协调管理,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严厉监管可有效地避免多数小型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违法操作,从而帮助中小型企业整理团队风气,形成国家监管、人民监督、企业管理的三位一体的财会经营管理制度。针对相应工作人员的违规违法操作要进行严厉惩处。

4.2.3着力培养专业性人才相关中小型企业应积极进入人才市场进行招聘工作,另外企业进入相应高校招收在校大学生作为企业的重点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在人才市场寻找资深专业财会工作人员,第一是利用资深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财务工作制度以及培养一支完善专业的企业财会团队。人才招入企业之后就是相应的管理和待遇,相应企业要有展业的人才管理团队制定财务工作人员培养计划,企业要大力支持与扶持,争取让有价值的人才留在团队内部。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会工作监管制度,员工之间岗位设置过程中注意相互监督原则,企业主管领导直接进入参与监督管理,确保财会部门工作质量。

4.2.4构建合作平台国家机关的相关监管部门要在监督的同时与个中小型企业进行建设性合作,帮助各中小型企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部监管体制,针对违规甚至违法的部分员工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一些不配合工作的中小型企业撤销其经营权益,如部分企业没有条件组建自己的监管团队将由国家监管部门统一管理。国家机构在培养会计师等专业人才时要注意进行德才兼备式教育,另外在项目会总过程中要联合各个银行服务平台进行公开上税,公开内容包括公司年营业额以及上税金额。各个机构与企业经营环环相扣,只有共同努力建立出合格的财会规范制度,才能打造更完善的中小企业经营平台。

5.结束语

巴彦淖尔市随着时代的进步着手于经济体制改革,由农业主导转型到工业主导,其中的艰辛和复杂不言而喻,农业与工业相差甚远,从而市内中小型企业迅速崛起,中小型企业不仅可以带动巴市的经济发展,更是国民经济的鲜活血液,带动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无论是先进城市还是巴市这种后起发展城市都避免不了的就是中小型企业现阶段的运行弊端,本文针对其中财会规范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在中小型企业中没有正规严格的财会管理体制,导致工作人员思想松懈,长期以来导致部分工作人员触碰法律,而后中小型企业缺少财会资深人士的正确领导,导致团队员工专业能力低素质差。另外政府机构没有完全适应改革的步伐,使得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给部分人员有了漏洞。针对种种现象本文总结了相应的应对方案,其中主要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巴彦淖尔市已经做出改革的第一步,而后便是正常的弥补监管机制空缺和维护中小型企业财会规范体制,二者相互协调,这样巴市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7

关键词:网络会计;财务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商务、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会计成为时下财务管理的新宠。由网络会计所点燃的财务革命的火花大有燎原之势。

网络会计,是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活动。具体说来,它是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通过电子商务,可在线远程处理会计事务,是一种全新核算模式。

1网络会计赋予财务管理的新特征

1.1提供会计信息更及时

与传统财务信息相比,网络会计信息实时反馈能力强。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网络会计可实时反映。网络时代,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现行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已满足不了人们对会计信息及时、全面性的要求。网络会计的实时跟踪功能,动态地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使决策者一目了然。投资者亦可通过网络随时动态掌握企业的现在和过去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1.2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

会计信息要求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论是对企业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均要予以披露,从而使公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传统会计信息,由于篇幅和纸张载体本身的缺陷,使很多非数量化的信息无法反映,更不要谈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则包括了企业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此外,大量的相关信息,通过链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的容量。企业的信息使用和管理者,通过在线访问,可随时全面了解所需的信息内容。

1.3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

互联网络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了及时、便捷的交流方式。通过人机对话,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了交互性。在互联网络中,使用者可针对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并可对信息进行进一步深加工。通过索引,获得各方面的数据和报表。比如,若按报表项目建立索引,就相当于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一个简化的财务报告;若按部门建立索引,就可获得企业的部门报告;若按时间建立索引,就可以获得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

2网络会计:传统与现代财务的分水岭

2.1理论冲击,网络会计让传统财务改变思维

传统会计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传统财务会计的四个假设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检验证明。但是,网络时代出现的网络经济,却使四项假设有三项假设发生变动和改变,只有货币计量假设没有很大变动,只是更趋于实际。这大大动摇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

(1)会计主体虚拟化。会计主体又称会计个体,是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它明确了财务工作的时间、空间等范围,是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开展业务的基础。这个主体传统财务中必须是有形的实体。它是传统财务会计四个假设的基石。但随着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的虚拟化,四个假设的基石已不复存在。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范畴,因此很难确定会计主体。需要我们改变思维、转换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使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2)持续经营假设泡沫化。持续经营假设是为传统会计中企业对其财产评估和费用分配等问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考虑而设立的。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可实时评估财产和进行费用分配。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而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的临时性组织,它可能就在第一次交易完成后即进行解散。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就像泡沫一样,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3)会计分期假设空心化。会计分期假设的产生是由于在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下,提供会计信息的技术受到限制,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划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可实现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而网络公司的交易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起来,并在一次交易后编制出会计报表便可解决问题。

2.2实务变革:网络会计改变传统财务会计实务

网络会计是人类财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最大的贡献是使传统会计中的某些原则受到冲击,并对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扬弃”。

(1)对权责发生制的冲击。权责发生制的主要作用是在传统财务管理中限定期间内费用和收人的分配,而网络会计中的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冲击。由于网络公司是个临时性组织,网络会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所以它的成本计价按现行价值,可变价值等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对网络会计已无意义可言。

(3)对会计报表的挑战。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数据。传统会计中,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所以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用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更适应决策的需要。海量的数据,多形态、多形式、方方面面的情况反馈,这在以往会计报表中是无法比拟和想象的。

(4)对会计职能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管理的现代化使会计的职能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因此,对网络会计核算、网络会计监督等职能就有了新的要求。由于网络会计采取的是高速实时传递,诸多信息千变万化,而参加网络交易的双方又因其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任何环节都有出现差错的可能。因此,网络会计管理方法就要适应时代要求。特别是会计监督要与之相适应。会计监督在网络会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分为交易前监督,交易中监督,交易后监督。只有严格执行这些监督制度,才能保证网络会计工作的安全有效运作。

2.3规则创新:网络改变会计观念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的。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网络会计必须抛弃一些陈腐而不合时宜的观念,运用全新的思维,通过规则创新,树立起一系列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

一是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传统会计是面向过去的时空观,通过记录和总结,对过去的业绩和行为结果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时事务。而网络会计的特性要求会计的时空观必须由回顾型向展望型转变;构建一种紧跟时尚、面向未来、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及远程控制的会计组织结构及方法体系,使网络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实现会计管理技术的二次飞跃(第一飞跃是从传统的簿记学到现代会计学)。

二是动态时点观念。由于网络会计主体虚拟化,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而网络会计又采用的是全球化的实时报告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会计在动态运作中的风险是难免的。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从动态角度对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进行评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实施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会计报告系统,十分重要和必要。

三是积极的风险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面对风险,网络会计只有在承认风险的基础上,寻求对风险的最佳控制,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面对多变、易变的生存环境,网络会计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传统的会计希望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要么承认,要么否认,而不想部分地确认,这种方法,只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面临更大的风险。

建立风险观念,有利于积极认识、反映和控制风险,使网络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风险预警系统。同时承认风险与收益并存,正视风险,有利于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地创造收益,使会计信息更具有决策价值。

四是网络系统观念。网络是信息交流的方式,也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网上活动,丰富了会计业务的形式和内容,使会计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会计系统的设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都是以网络系统观念为基础的,这个系统单靠会计界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参与。因此,网络会计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网络系统观念。

五是回归财富重心观念。会计学是一门对财富及其来源、构成及变化进行计量,说明财富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并对一个组织或个体创造财富的能力进行估价及预测的科学。会计学的重心是财富,网络会计的发展强调会计资产向财富回归,将一切具有价值并可能带来或控制未来利益的资源都要纳入会计计量的范畴,实现会计资产与财富概念的一体化。财富重心说奠定了网络会计的基础;财富、资产一体化,说明了会计资产的实质;资产、损益一体化揭示了会计损益的真正意义;财富、资产、损益一体化,则让会计可以在灵活的报告形式中采用时点基础,使会计从形式到内容发生质的变化。

六是绿色会计观念。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会计(环境会计)便是可持续发展和传统会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绿色会计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要求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的核算之中,以便揭示和衡量会计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改变了传统会计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使项目兼顾了企业、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效益,从时间上防止了透支未来,破坏环境,滥用自然资源。

七是创新的观念。兼容性和发展性是网络会计的创新标志。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会计面临的风险增加。构建一个开放的会计系统,从微观与宏观出发,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的内外一体化、国际一体化,将传统会计,通过网络重构融为一体,以信息集成的形式体现不同的目的要求是网络会计的发展趋势。体现会计系统的网络化、动态化、自由化、一体化,将是网络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3网络会计:未来财务的发展方向

3.1网络会计:与时代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

由于网络会计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与传统会计相比,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廉价、简单,因此必然会风糜全世界。特别是由各种软件所支撑的投资决策系统,让人们摆脱了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同时,网络会计的兼容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为多元化的网络生活开辟了新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充分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经济习惯。网络经济蕴育诞生了网络会计,网络会计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网络经济与网络会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为未来财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超级秘书网

3.2网络会计:机遇来自与风险的挑战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网络会计带来的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信息传递的完整、真实和系统的安全是网络会计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信息的高速传递、实时、共享,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能通过网络获取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的网上交易和结算,面临黑客、病毒等网络风险隐患。因此,只有加强网络管理,才能防患未然。

一是要加强立法,加大对犯罪行为的预防;二是要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减少系统漏洞,加大硬件的防范,做到“软硬兼施”、“软硬兼防”;三是加强数据输入管理,建立严格的凭证录入审查制度,保证数据录入的真实、合法、完整;四是加强对数据处理的控制,采用先集中审核后分散处理和网络授权两种控制方法,确保数据处理安全;五是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增加网络“免疫”能力。建立系统容错处理机制,通过网络协议进行容错和纠错处理,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建立安全管理体制,通过身份认证、权限和记录日志控制网络信息的存取;完善安全保密技术。加强对病毒的防御,加装防火墙,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防止传输泄密。

财务会计理论论文篇8

关键词:铁路建设;财务管理;会计监督

当前铁路建设项目财务会计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为了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完善路网体系,铁道工程将在铁路现代化这个新层面上全面展开。根据国家2004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2005年的《铁路“十一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我国将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加强对铁路的投资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2006年—2010年期间,铁路拟建设新线17000公里,总投资约125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2500亿元。为了应对2008年9月以来国际爆发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2008年11月国家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调整规划指出:至2020年以前,铁路拟建设新线57000公里,铁路总投资将超50000亿元。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投资数量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运动,作为铁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人员,铁路建设资金符理和使用的直接执行者,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铁路建设项目如期建成交付运营,这是艰巨而具有挑战性的光荣任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笔者自2000年以来有幸参加了我国铁路火中型项目神木一延安铁路、西安一南京铁路(西合段)、宜昌一万州铁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专业管理人员,深感责任与荣誉并存,机遇与风险同在,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谈谈如何加强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同仁拓展思路提供参考。

一、铁路建设项目财务会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含最高,涉及专业面广、不确定因索多,风险火等特点。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铁路建设项目,从计划到建成投产,一般应经过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即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阶段和路网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交付运营等步骤。财务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在实现其职能任务的过程中,对铁路建设工程备项经济活动施加影响,对资金使用及其运动进行核算分析,作出预测,对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实行严格监督审核把关,达到投资控制的目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经济活动,它以资金管理为主线,会计监督为手段,成本控制为目标,必然会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这无疑是现代铁路项目建设管理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任何阶段忽视了财务管理,就会使整个财务管理链条脱节,这是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决定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客观需要。铁路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要达到依法、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科学概算、规范执行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目标,加强铁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尤为重要。

二、铁路建设项目财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的深入,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暴露出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监督和投资控制观念缺失、管理缺位,造成很多不应有的建设流失等情况,严重的甚至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完成,达不到预期建设目标。主要表现在:①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不细致,帐目乱列乱支,随心所欲,领导和审计检查部门需要了解的基础数据一问三不知。②建设资金管理不严,监控不力。建设资金随意存储,遍地开花:挪用、串换建设资金搞非生产性开支:长期大量保持较高的银行存款余额,造成建设资金闲置浪费:为了完成投资计划搞虚假验工计价,超拨工程款,造成建设资金流失:对施工单位资金缺乏监控机制,建设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工程进度。③会计参与决策职能缺失,部分建设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部门人员认为财务分析论证麻烦,会计监督碍事,所以很多决策意见直接绕开财务部门。④建设项目部门之间沟通联系不够,信息不畅,造成财务部门对工程内容、质最、进度一概不知,工程技术部门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一窍不通。⑤会计监督不力。有些项目会计职能仅限于记账、算账,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各项经济活动如脱缰野马,恣意违纪违规违法。

原因:1、从客观上讲。铁路建设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建设项目的临时性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建设财务管理人才短缺,铁路现代化必须要有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2005年以前铁路建设每年要完成500亿元的投资任务,而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到2020年平均每年要完成投资3000—4000亿元以上,专业建设财务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有些项目机构财务人员大多数都是从铁路运营或者多经单位临时拼凑而成的,财会人员素质和队伍结构不适应将在铁路建设中长期存在。另外,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国家法律监督机制、项目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备,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导致会计人员执法标准差异较大。

2、从主观上讲,①建设财务工作人员学习不努力,工作不扎实、遇事不坚持原则,专业素质亟待提高。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观念上对财务工作相当抵制,他们总是认为财务部门对投资的严格控制是对工程进展的一种制约,多多益善、毫不设防的资金才是工程进度的保证。③建设项目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非常淡化财务、会计的作用,只重视项目工程进度,忽视财务管理,视财务会计机构为现金出纳的工具,资金管理都是领导说了算,领导说多少就是多少,财务无法插手,无从监管。

三、如何加强铁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第一、牢固树立依法建设、依法管理的意识。

随着铁路基本建设规模高速增加,中央对如此大的投资也十‘分关注,为确保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财政部、铁道部先后出台了许多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法规和规章的出台,为铁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性的参照文本。我们首先必须以真地去学习这些铁路建设财经法规和规章,对法规、规章制度等文件规定要了如指掌,在自身学习和掌握的同时,还要广泛宣传,对部分专业性很强的财经法规知识,要经常与领导及同事们沟通讲解,使全体成员都能熟悉理解财经纪律制度。如果在学习和了解这些法律和规章之后,人人对财务工作相当理解与支持,并且都能自觉地去遵守和执行这些法律和规章,那么财务管理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规范铁路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

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最基础最重要职能之一,会计核算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它有一套严格的确认、记量、已录报告程序与方法,建设单位会计依据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它为整个会计核算提供了规范,同时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是我们的工作指南。这些工作包括:根据合法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严格按规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日常报销业务,及时、准确地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工程预算、验工计价报表等会计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妥善保管: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单位领导报送反映资金到位、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可供领导参谋决策的数据资料。

第三、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损失和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建设单位必须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和资金控制约束机制,建设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预算管理的原则:根据预定的计划,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资金效益为出发点,通过编制来源预算、使用预算,保证资金供给,控制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保证实现预定的项目效益目标。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首先,在资金的供应上要科学合理,既能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又能维持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在资金的占用比例上要相互协调,防止一种资金占用过多而造成闲置,另一种资金数量过少而影响项目进度,再次,在资金供应时间上要与项目建设的需要相互衔接,保持收支平衡。2、依法管理的原则: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必须遵守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严禁挪用,杜绝贪污、浪费现象。3、封闭管理的原则;即专款专用(不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按时列报(以经过审计的支出数作为实际支出数列报)、单独核算(按项目分别核算)、及时报账(及时报送月报、年报、竣工决算等)。4、效益原则:会计人员编制合理的资金预算,既要保证工程项目有足够的资金,不致因资金供应不足或不及时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要尽可能不占用过多的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减少资金筹措的困难。

第四、发挥会计参与决策职能作用,实施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在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阶段),财务根据国家的现行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建设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监督就是对所作的建设项目财务预测分析指标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行评价,对项目风险要尽可能预计,防止人为提高财务收益来达到项目建设的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发生。

在工程实施阶段,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招投标工作,了解招投标的全过程,了解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情况,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等,对于结算办法以及财务有关的条款,可以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参与签订各种经济合同,因为各种经济合同最终都要由会计人员执行;参加各种生产决策会议,参与工程管理,了解验工计价情况,了解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质量、重难点及控制工程情况等等,财务人员只有深入了解了工程管理方面的各种情况,才能将财务监督的触角涉及融入到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及其他款项的拨款支付,财务人员应按照合同条款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结算款等,结算支付时要审核手续是否完备、审批程序是否规范、结算凭证是否合法真实,防止高估冒验和虚报冒领。

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财务部门应按照财政部、铁道部有关要求组织协调工程技术等其他部门搞好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和竣工资产交付使用,以实现项目早日完工、早日投产,尽早发挥项目的使用效益。

第五、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活动目标,维护资产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决策,保证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要使财务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使全体成员都能熟悉理解各项内控制度,参与到内控中来,支持财务工作,协助财务监督管理。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组织机构。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2.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工作岗位,按照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3.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第六、加强建设项目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构建信息共享的项目信息系统。

建设项目中财务部门与工程技术部门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严格控制与现场需要是财务部门与工程部门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只要双方加强认识,相互沟通,信息共享,就完全可以和谐统一。财务部门应该认识到工程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抓好工程管理,可以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会计人员要参与工程管理,经常到施工现场,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有关工程管理方面的常识,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等等,掌握第一手材料。工程技术人员要向财务部门及时提供工程进度方面的信息,工程管理和财会管理两个环节密切联系、协调配合,共同构建信息共享的项目信息系统。

第七、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建设财务队伍。

要搞好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能力:熟悉项目建设各项基本程序;精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招投标办法;了解工程技术工艺的关键步骤: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能将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发挥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的作用,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医学统计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配网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