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7 14:22:07

设施管理论文

设施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设施;管理

经济是文化积累的结果,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而农村文化设施在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基础,也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保障。因此,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的走向和走势,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意义十分巨大。认识农村文化设施发展的现状,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健康、稳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设施的界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也对文化设施提出了更的要求。怎样对文化设施的概念进行界定?不同的时期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郭丽春在2001年的《百家论坛》期刊中的《浅谈文化设施建设》对文化设施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的一大要素,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象征。

国家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在2002年的《关于文化设施建设的探讨》一文中,为了使文化设施有效地运作并发挥其功能进一步分类:文化设施划分为管理型和经营型的。而我国文化部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二虎在2004年09期《行业纵横》中的《试论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行业管理》一文里对文化设施的定义进一步的补充;文化设施的广义概念:具有特定文化功能和文化附加值的建筑或建筑群。文化设施的狭义概念分两类:一是公益文化设施,二是效益文化设施;总体来讲,专家学者们对文化设施的界定争议不大,不同方向的专家学者都从自己的领域对文化设施进行了定义。比如图书馆、文化馆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是属于管理公益型的;电影院、舞厅等是属于经营效益型的;而美术馆则属于半经营半管理型的。

综上述各专家的观点,对文化设施做了简单的界定;广义概念:具有特定文化功能和文化附加值的物质载体。狭义概念分两类:软文化设施和硬文化设施;软文化设施是指文化人才:文化艺人、艺术家、文化活动的策划管理者;硬文化设施:一是公益文化设施,具有特定文化功能的项目;二是效益文化设施,即市场化经营能够产生效益、并能使投资保值增值的文化设施。

二、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关系到国家“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村文化设施在农村极其关键重要的地位,认识到这一点,农村的建设才能更进一步顺畅地进行下去。

(一)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郭丽春在2001年的《百家论坛》期刊中的《浅谈文化设施建设》一文对文化设施作用阐述: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象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文化设施就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文化功能的作用,这个提法的改变,标志着我们认识升华到一个高度;所谓文化设施是繁荣文化事业的一大因素,是国为没有文化设施或者文化设施奇缺、破旧和老化,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繁荣。而且文化设施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象征,是因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的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厅、游艺厅、青少年宫、文化馆(站)、艺术馆、展览馆、游乐场等文化设施,既展现着昨天的历史文明、又展现着今天的现在文明。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确定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指出: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转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的各种摩擦,有可能使较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放大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并加大矛盾双方的冲突。农村是转型时期矛盾冲突的焦点,因而这一时期农村文化发展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先进的农村文化发展可以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落后的农村文化也可以给农村稳定带来消极作用。

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不言而喻,周至雄的《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指出:农村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农村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村普及科学文化卫生知识、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健康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阵地。

(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

冯雨峰、黄扬飞在2006年7月的《省域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中提及:文化设施建设是城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这些文化设施还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功能,逐步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从而对城乡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城乡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

三、农村文化设施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文化设施虽然在不断改进中,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及具体设施的发展,不过我国农村文化设施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朱保安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中认为“中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孙金荣等《2003年山东省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比较与理论研究》中提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薄弱,总体上看,不少乡村文化建设普遍停滞不前,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张军在《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说“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改革和发展中,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将文化作为公共事业看待,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文化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导致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而他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1、县乡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能力较低;2、企业和个人向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3、农村文化人才匮乏,已严重影响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二)农村文化设施滞后原因

齐峰和林尚然在《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表达了他们认为的原因“1、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多年徘徊在1%以下,许多地方农村文化单位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只能保证基本工资。2、农村文化阵地丧失、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市县乡各级财政财力有限,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得不到根本保证,同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空白点。三是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过于老化,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

冯雨峰和黄扬飞的《省域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为例》提到一些具体的数据:在农村,由于文化设施和阵地建设明显落后,供给显得十分不足。比如嘉兴市仅40%左右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总建筑面积约5万m2;拥有篮球场114个,文化广场(农民公园)59个,健身路径27条,这些数量占行政村总数的比例分别是为11%、5.7%、2.6%。许多村一般只有1个活动室,实质上是老年活动室,而且主要以男性老年人喝茶、搓麻将、玩纸牌为主。还有通过创建东海明珠工程和先进文化县(市、区),嘉兴市虽有39个乡镇建起了文化中心,但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日常管理经费难以落实,设施利用率低,有的功能异化,失去文化内涵,致使这类达标工程流于形式,成为空壳。由此,笔者建议文化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体现地区差异。标准设置除了要考虑行政级别外,还应参考经济、人口规模、地方特色等指针。

(三)关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总结

各家观点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笔者认为李秀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在诸多论文著作中最具现实意义。其在文中认为:

1.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

(2)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薄弱;

(3)乡村文化市场发展不规范;

(4)乡村居民还存在大量不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思想观念;

(5)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2.存在问题直接原因

(1)各级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2)各级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3)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4)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

(5)乡村居民收入偏低致使乡村文化建设动力不足;

(6)历史发展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落后。

四、文化设施对策建议

面对现实中的复杂的问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大量学者发表了他们认为的可行性措施。

(一)投资与经费的关键作用

朱保安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认为要“转变观念,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只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其主要管道有三:一是国家拨款,二是社会筹集,三是自身积累。”周至雄的《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加大投资力度,多轨齐下,拓宽筹资管道,强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在农村文化设施的地位十分关键。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邱小玲在《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说“在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适度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与人才投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政府为主导,国办、民办并举。二是结合农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做到“两个不同”,即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李英的《浅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基本对策》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措施总结为“完善配套设施、保证文化产业发展后劲。文化产业既是社会效益第一的产业,又是方兴未艾的产业,因而需要重点扶持与培育,这就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设施,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其中明确提到文化设施的重要性及措施方案。:

(三)地方具体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措施

李秀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一)提高各级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二)增加对乡村文化的投入,(三)建立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四)培养乡村文化建设人才,(五)加快乡村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张秦在《陕西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里就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1、将县级图书馆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龙;2、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纽带;3、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础;4、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5、鼓励和支持“民办文化”进入村文化设施建设体系”。

总而言之,农村文化设施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也不是一个地方政府,一个法律条文,一声口号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得从宏观上认真规划,从细节上小心处理,从态度上严格把关,从实施上苛刻执行。各位学者都只是从理论上对农村文化设施进行指导探究,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还需地方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有效率、有创新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社会[J].城乡建设,2005(3)

[2]王娟,林红杨,李春梅.浅谈文化设施的发展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8)

[3]钱梅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据通讯,2004(9)

[4]齐峰林尚然.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文化建设,2006(3)

[5]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5(1)

[6]张军.农村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社会科学,2006(3)

[7]宋惠昌,何建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陆学艺.农村现代化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9.

[9]陈振勇.中国当代农民阶层的文化诉求[J].河北学刊,2003(3).

[10]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1).

[11]聂德民,葛学梁.农村小区文化现状的三级成因探讨及出路探寻[J].理论与改革,2003(4).

设施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1引言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建筑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施工项目管理也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与现场管理展开探析。

2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是建筑企业立足的根本,建筑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卡,把质量上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建筑行业涉及的范围广且工作内容复杂,给项目造成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工程对质量的要求。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集技术、经济等为一体,具有综合性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展开施工计划的编制实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1];其次,建筑企业要强化内部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认识。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并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还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出高质量工程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并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一些建筑企业由于对质量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质量管理队伍人才的凋零,无法发挥出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的作用,不仅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而且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质量管理还在于施工质量与技术的提高,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使工程的各方面都能跟上时展需求。

3安全管理

建设施工项目自身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危行业。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规范施工流程与操作标准,并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员岗位,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督促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职位,任用的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一定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以及较强的事件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好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细”和“严”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因此,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要全方位展开,做到一丝不苟,并且严格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建设与操作流程。由于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都是学历不高的农民工,他们缺乏安全管理与生产意识,而且对安全生产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展开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使工人自觉地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部门要发挥安全管理的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给施工工人和监理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2]。施工企业还要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做好紧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企业损失。

4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包括工程涉及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施工水平等。工程预算要根据工程设计进行,因此,合理的工程设计是各环节衔接的关键,要对关键程序与工程做出优先安排,以保证施工进度。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预算中所占比例最大,也是工程是否盈利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在一项工程开始建设前,要进行材料采购,所选材料一定要与施工标准相符合,根据成本预算计算出需要的材料数量,并在预算范围内购进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购进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购进材料后要做好材料的储存工作,避免外部因素造成材料浪费。同时,保证使用的材料质量在标准范围内,把好质量关卡。另外,人工成本也是施工成本预算的重要部分,施工企业要控制好人工成本,选择具有一定施工水平的施工人员,并开展相关培训,规范工人招聘行为,尽量避免招聘短期工人,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施工工程企业要设立相关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人力需求招聘所需人员,并进行上岗培训,同时定期开展考核工作,以保持工人的技术水平与成本控制意识。对于员工的考核需要实施合理的奖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制度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设置合理的奖金数量,并与员工的薪酬相关联,深刻树立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控制落实到细节中[3]。

5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工程开始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就取决于编制好的施工方案,而施工方案又是现场管理的依据。施工进度除了以施工方案为依据,还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对影响实际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排查,并及时解决,以保证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相一致。进度的管理需要从施工开始贯穿到末尾,制定出分段完成时间,控制好实际施工进度。施工进度控制对于工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控制好施工进度,才能保证工程在规定日期内完工,反之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完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加大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另外,工程开始前,需要工作人员详细了解签订的合同文件,明确工程完成的期限及其他要求,并对施工现场做出认真分析,以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人员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施工能力与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因素做出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的与实际更加贴近的工作计划,在工程施工期间加大对项目管理的监督,促进各项管理条例的真正落实,发挥好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施工进度,保证工程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6结语

建筑企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对工程以及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条件,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工程的质量建设中,并保证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还要不断创新与改进项目管理体系及各项制度,使项目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潘峰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刘昌凡.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研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3):106-107.

【2】刘剑.浅析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5-18.

设施管理论文篇3

1方案的初选

由于基坑开挖较深,建设环境复杂,对基坑支护形变量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在这个基坑工程设计中,要把重点放在控制基坑边坡土体的变形,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道路、建筑物、管线等造成的不良的影响。在方案设计时也可以参考附近地区有着相似施工条件的基坑工程,最后得出初步方案拟采用的方案是:d1排桩+内支撑、d2排桩+锚杆和d3地下连续墙。

2基坑整体设计方案

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确定组建完善、科学的基坑整体设计方案综合指标评估体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然后还要满足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及施工便捷这四个基本要求,本文在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中,选取了武汉地区大量类似基坑工程实例,在各个因素影响力的分析之中,要保证各个因素之间的独立性和其本身的完整性与客观性原则,选择C1表示支护稳定性安全系数、C2施工技术可靠性和可行性、C3支护系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C4支护破坏类型及其危害程度、C5支护对周边变形和沉降的影响、C6综合造价、C7施工对环境的影响、C8施工工期、C9施工难易程度、C10支护结构对后续工程的影响这10个指标来评价基坑系统各初步方案的优劣。选择方案最优为总目标,为目标层A;根据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及施工便捷等基本要求,选取安全可行B1、经济合理B2、环境保护B3和施工便捷B4,构成准则层B;然后由于要保证权重合理分配,准则层的四个指标又进一步下分为多个子指标构成指标层C。

3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使用层次分析法

衡量评判各指标因素(指标层C)相对于最优方案(最高层A)的相对重要性总排序权重,以计算准则层B(即安全可行B1、经济合理B2、环境保护B3和施工便捷B4)相对于A的权重。

二结语

当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同时伴随着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与之紧密相关的深基坑工程也逐渐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详细研究实际工程资料的基础上,以武汉创世纪广场深基坑工程为例,对基坑的设计优化和施工管理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基坑设计原则较多,对于要满足多个目标的方案制定而言,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故本文主要采取此方法进行方案的优选。

设施管理论文篇4

一是要统筹规划建设,支持采取体教结合等形式,共建共享体育场馆。充分利用各个院校提供的相关资源配置,以减少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体育发展状况、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来最终确定体育场馆建设规模、类型数量。二是要完善功能配套,主要针对已经建成的体育场馆,适当改善其相关配套设施,优化场馆资源,充分挖掘场馆的更多功能,创造经营条件,提高环境指标与使用效益。三是要优化场馆的功能设计,全面考虑大型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的后续运营问题,严格遵循节能环保原则,融进会展、演出、娱乐、休闲等全方位功能设计,完备配套设施。为有效节省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可以在多功能设计方案中扩展利用使用空间,如用于搭建临时看台、增加活动座椅等形式。四是要严格审批论证,积极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严格履行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建设管理的各项制度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规模、选址、功能和运营等,各地应组织体育、规划、国土资源、公安、交通、建设、环保等专业行家及城镇、社区公众代表和经营单位,给予充分考察论证,严格掌握建设标准,扎实做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2丰富场馆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

首先,拓宽体育场馆的服务项目,支持惠民举措,分时段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扩展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使用率。其次,场馆建设要注重体育功能,努力举办自主品牌赛事,有效发挥体育场馆专项功能,积极开展大众喜爱的各种形式的竞技、健身等活动,大力引进国内外体育赛事。根据场馆已有建设基础开展深层次、多方面的体育培训、健身指导等。最后,场馆建设应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利用现有条件,延伸配套业务,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发展体育展览、文化休闲等业态,努力开发体育场馆的特色功能,并逐渐形成功能全面的体育服务产业群。

3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

一是要完善财政政策。国家及政府应各地根据体育场馆经营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采取坚决有效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比赛场馆,并向社会开放。中央与地方财政提供体育比赛场馆专项扶助建设资金,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后期奖励的方式,支持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大型体育场馆,给予体育场馆更优惠的政策。二是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体育场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本市场融资以筹集所需资金。可采取安排补助资金、使用引导资金等方式,为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提供资金来源,通过一些金融机构,为体育场馆的发展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并试图让社会资本入股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三是运用政策鼓励健身,积极开展全民健身。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鼓励人们健身来推动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参加运动要用到服装鞋帽及相应的运动器具、设施、比赛场所,所以,健身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受一定的经济手段调节,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自然也可以成为调节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家应积极利用税收来帮扶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全民健身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可以为人民带来精神上、身体上、经济上的巨大价值,国家支持国民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采用税收政策也是国家支持国民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税收切实解决公众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好的满足国民体育需求。同时,通过完善税收和投融资政策,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这些将为向群众开放更多体育场馆提供资金支持。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对当前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从优化场馆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丰富场馆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三方面指出了未来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及经营管理中的几点意见。

设施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方法

一、进度管理

1.1制定进度计划。

承包商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制定进度计划时要考虑其它种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因此,在我们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及时的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保证建设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竣工。

1.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

1.3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找出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下面几方面。(1)施工组织不当:例如,施工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均会引起工期延误。(2)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困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没有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3)不利的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变化和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正常施工。(4)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

采用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1)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2)技术措施: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3)经济措施: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4)信息沟通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二、质量管理

2.1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切实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于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要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审批。

2.2按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有关规范和企业编制作业指导书组织分部分项技术人员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正确选择和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态度。

2.3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并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如建筑物轴线坐标和高程;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和预留孔的位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2.4坚持“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进行处理,事故的处理均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全权组织。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必须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和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防患于未然。

2.5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以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作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经理部)。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机构,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封闭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提样法客观地提取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三、安全管理

实行主要领导安全负责制,公司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和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订各类管理条例,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有关较大的安全问题。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贯彻上级精神,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召开知法、守法的环境,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创造好的条件。一个健康的招投标制度应该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有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明确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明确市场主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达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各级管理部门今后要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充分调动积极性,努力工作,认真钻研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尹建国《浅谈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机电信息,2005年5月

设施管理论文篇6

1.1管理工作缺位,基础设施不到位

设施农业的管理部门为县菜篮子办,该部门缺乏专业化的设施农业发展管理及技术服务机构,编制人员较少,专业人才匮乏。在设施农业发展初期,各乡镇为了达成硬性指标,盲目进行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导致后期出现温室、拱棚等建设质量差、使用率低的现象,制约了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管理部门对于农户生产观念、生产技术方面的指导不足,导致设施农业存在较多粗放经营现象。规划不到位以及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部分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仍然存在缺水缺电现象。伊宁县部分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建造标准较低,保温性及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很难适应地区恶劣气候对设施农业的高要求。

1.2利用率及产出率不高

前期建造中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伊宁县大部分温室设备较为简陋,生产设施和配套设备总体水平较低,设施环境可控水平低下。后期对于温室老化现象及基础设施的改造成效不大,导致全县温室大棚利用率较低、空棚率较高。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员,导致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再加上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建设较为分散,标准化管理水平低,极大降低了设施农业的产出率。

1.3发展水平落后

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可谓是“乡乡点火、村村冒烟、四处开花”的现象,规模小且布局混乱,进而形成分散单一的经营模式。这种落后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生产效率及质量难以提高,与市场接轨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及规模型市场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农民很难掌握市场规律,对于农产品种类与规模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而且市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也是阻碍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伊宁县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掌握能力不强,对于农业政策、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影响设施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相比较,伊宁县设施农业缺乏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对于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为不足。

2新疆伊宁县设施农业发展路径

伊宁县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应充分结合区域农产品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方面为发展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英塔木乡、吉里于孜镇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完善重点设施农业基地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行架材更新、更换棚膜、棉被配套等技术改造;在青年农场、萨地克于孜乡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引进农业高科技设备,包括物联网、智能人工环境控制的自动化设施(自动控温设施、补光设施等);在巴依托海乡、萨地克于孜乡重点发展设施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引进智能人工环境控制的自动化设施(自动控温设施、补光设施等)、具备保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以及立体栽培设施;在多浪农场、青年农场重点发展设施林果生产基地,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温室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在萨地克于孜乡和青年农场建设育苗中心,引进高标准的配套控温控湿和喷淋、补光等育苗日光温室系统。

设施管理论文篇7

绿色一般来讲是指:节能、环保,《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物流即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不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更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2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策略

发展绿色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需要物流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运作理念、发展政策、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寻求转变。

2.1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要发展绿色物流,首先必须树立起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增强企业、民众的环保危机意识和他们对绿色、低碳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工商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内部独立物流运营模式,积极采用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理,整合物流资源,统一物流设施,以此来节约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物流企业要改变原来的“还钱环保,消费环保”的观念,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与资源节约理念相结合,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相结合,以资源整合促进资源节约,以资源整合促进绿色环保,将资源节约、减废减排作为企业长期且重要的任务来抓。

2.2制定绿色物流规范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综合性强;涉及工种繁多,涵盖了: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关联部门繁多,包括: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这样的运营环境往往容易导致相关政策规定不统一,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相关政策,执行起来容易混淆,更有甚者,两部门或多部门之间的政策发生冲突,使得物流企业无所适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将个关联部门的政策规定进行协调,最好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统一对物流行业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方便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也使得物流企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方便其了解最新政策法规和最新的行业动向。同时,要使绿色物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完成对物流行业的规范、监督、激励、管理。例如:立法要对绿色物流中的排污量、资源使用量做一个明确的规范;对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物流企业绿色补贴、贷款优惠等的达标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2.3加快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绿色物流,完善的基层设施是有效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合理利用,改建原有的基础设施,通过科学有效的整合,将原有基层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有机整合,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新的基层设施建设,在新基层建设中,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分配,杜绝重复建设、防止无用建设,以求在基层设施的建设上就能凸显绿色物流的特点,节约资源;再次,要加大物流便利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设施不仅仅可以便利物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命脉,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扩大物流企业的经营渠道,刺激企业做大做强;最后,加强各种交通网络和各种交通运输衔接基层设施的建设,增强物流企业货物运输的灵活性,从节约、环保上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节约、环保途径。

2.4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信息化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基层,因此,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首先,政府需要引导企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从技术层面上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花大力气支持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企业间的非商业机密信息进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网络,同时,在平台中将物流相关部门的资源进行共享,方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情况,并对工作进行调整,例如:与气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可以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天气,及时调整运输路线,与交通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可以让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路况,及时调整运输路线。

3小结

设施管理论文篇8

1.1施工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更大利益的获得,可能在材料和配件等方面有偷工减料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施工设计中的标准,而且对工程质量带来了巨大影响。还有的施工单位本身不具备施工的能力,各方面的配置都不足,缺乏设备和技术人员,管理松懈不规范,因此导致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缺陷,使得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大大降低。还有一些农民工组成的施工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缺乏相应的安全常识,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安全还出现问题,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1.2操作失误在工程质量方面,工程的监理人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工程监理人员水平参差,监理能力不一,且对具体的操作规范没有控制能力,没有全面认识施工中的具体规范,对工程质量监控不能完整进行,甚至还有欺骗现象出现,这些都对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了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整体存在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中,有许多的施工项目,这些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从整体上对施工情况进行了解和把握,以便能及时解决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在实际的施工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不清,从而导致施工质量管理出现混乱,或是工作态度不端正,规定不能被很好地贯彻,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3加强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3.1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3.1.1相关的水利工程设计审批程序必须得到规范审批相关水利工程项目时,要进行全面和科学评估。相关的监理人员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应在施工设计上进行签名制度。对于相关的设计图稿和评估材料必须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批,杜绝质量问题出现在设计图纸上。让相关的水利工程人员树立起严格的工程质量意识,从心底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能做到自觉守法。

3.1.2水利工程招标制度必须被严格执行在实际的工程招标工作中,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受到暗箱操作或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不能参与到施工建设中,水利工程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同时还有很多安全事故的出现。所以,严格执行水利工程的招标标准,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审批投标资质。严格控制一些施工技术不先进、施工人员不专业、施工设备不完善的企业进行竞标。在竞标的过程中,对于行政性的干预要严格禁止,相关的领导不要参与招标事项。公平、公正、公开相关的招标事项,防止台标和串标等事件的发生。施工单位取得工程后,还要防止其进行转标和分包主体工程,从根本上杜绝一切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事项,从而使得工程质量达到建设的标准。

3.2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水平在施工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参加施工的人员要进行统一的针对性的训练,对其施工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严格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同时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关的质量控制监管体系要建立并完善,进行施工人员初查、施工小组复查、施工单位终查的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施工人员身上,各级人员的检查结果最后都交由工程指挥部进行最后的审查。这样,才能使得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做到有保证,同时使得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更加的顺畅。监理人员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选择有控制能力的监理人员,保证其能对整个工序有着清楚的认识,同时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监理的过程中,对于存在问题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拒签开工令。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积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对于存在问题的环节要及时进行解决,严格验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3.3增强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以达到施工质量建设的标准。相关的监理部门对于一些没有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施工单位应尽快督促其建立,以此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全面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4结语

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把关到每一个环节。施工单位应深刻分析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施工质量,做出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

上一篇:预算编制论文范文 下一篇:过程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