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7 12:44:11

任务驱动法论文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1

保险学课程主要介绍保险基本概念、保险合同保险基本原则以及各险种实务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等内容,虽然保险学实务性较强,且与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尚未跨入社会的学生,课程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较为抽象,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仅凭教师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理解,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难度更大。所以,任务驱动法与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具有契合性,在讲解保险学基本原理或内容时,以任务作为驱动,在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和解决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保险学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的过程

2.1任务前准备

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2.2布置任务

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2.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

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2.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3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1制定合适的任务

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3.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3.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总结

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任务设定、分析、讨论、资料收集与加工、制作多媒体课件、任务结果汇报、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与评价、撰写总结报告等过程,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寻求多元化的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资料搜集与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以及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不仅使抽象枯燥的保险学理论知识具体化、实践化和社会化,采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形式寓教于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所以,任务驱动法适合保险学的教学过程,值得在保险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2

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仅用10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我来辅导答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中特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采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计算机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在一堂课上,不可能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一样,掌握快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又琢磨能否将自己画的图或网上下载的图片插入文档中,有的开始为迎新年制作贺卡——新的追求激励着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去创作更美妙的“精品”。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3

计算机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计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必须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计算机教学课程的飞速发展,使得其教学方法与教学任务相互矛盾,原有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扩展和丰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适应了计算机课程动态变化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显的限制,可以从多个知识点出发,在整体的角度把握教学状况,合理的调整教学难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教学不能单单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期下,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享受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乐趣。

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在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划分为以下环节,即:开始—提出任务—自主探索或协作完成任务—自定任务—任务讨论—任务评价—结束。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一)提出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任务的设定对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根据计算机教学现状,合理的提出任务,才能保证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整体性的考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侧重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设置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也不能过于简单。任务设置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谦虚的态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摆脱传统教学任务的束缚,涵盖计算机教学内容,使教学任务更加创新。

(二)学生自主探究或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教师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交给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授、自主学习的度进行正确的把握。在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问题,应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根据设计的任务进行主动的探索。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时,可以运用自身积累的知识,大胆的尝试和摸索,通过自己的研究掌握软件应用的技巧,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从学习计算机知识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三)开展任务讨论,强化师生间的沟通

在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任务讨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学生提出的设想基础上,教师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补充,对学生思路的扩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集思广益,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任务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介入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讨论时,要注意引导的合理性,不能直接指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带领学生摆脱之前的思考约束,站在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深化问题。在师生共同参与任务讨论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慢慢诱导学生,转变错误的思考方式,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任务,学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评价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完善

计算机课程中教学任务的评价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保障。计算机教学任务评价的过程中,要需要满足计算机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应摒弃选拔、甄别等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建立以加快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策略,适当的减轻分数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使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为了增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原有的评价、考核制度改为等级分制,使学生间的相对评价作用减弱,尽量考虑每位学生的状况,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积极性的评价下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熟练的掌握知识。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创作,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学生不断做出创新,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在计算机作品中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才是计算机教学的根本所在。

三、结语

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结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教学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自主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面对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趋势,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视,掌握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将其合理的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的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4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能学到什么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能具备什么技能是教学宗旨。以经济纠纷的解决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掌握谈判的方式和方法(协商);掌握协议书、调解书、状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方法是指教和学的方式。过程就是怎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学什么。具体地讲,方法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教师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引导自学法等,学生的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就是先用大情景引出经济纠纷解决方式有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六种,然后用流程图将这六种方式串联在一起,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六种方式之间的关系,接着对六种方式进行实训演练,最后总结实训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及六种方式的优缺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先学情景,然后由大情景联想出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接着思考采取某种方式应具备的条件,最后选择最适合当事人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次用到了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或角色扮演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用到了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兴趣,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探寻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价值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认识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世界观,同时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提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

二、任务驱动法实训模式构建

(一)大模块(整章)情景假设

在此,笔者将大模块情景简称为大情景,也就是能引起或串联整个模块知识内容的情景。在教学中,大情景应贯穿模块课堂教学的始终。对于大情景的选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立,引出本模块学习的主要内容,接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组织有目的学习,此即问题导入法;二是寻找生活中已有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由典型案例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一系列案例,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学得新知识,此即案例教学法。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问题导入式:大家在出现经济纠纷时怎么办———唇枪舌战,拳脚相加/赔礼道歉/谈判协商/找第三者调解/打官司(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行政复议———以上方式是否都合法———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各方式的流程(怎么做)———总结各方式的优缺点。案例引入式:张三花费5000元在A商场买了一部苹果5s手机,销售人员明确告知他该手机为原装正版手机,可张三没用几天就出现了黑屏现象,他拿到苹果手机专营店进行检验,检验人员检验后告知张三该手机为山寨手机,只要花3000元就可买到。显然,此案例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双倍赔偿”的知识,如果张三想退手机能实现吗?如果找A商场索要10000元是天方夜谭吗?如果张三想退手机或索要钱,他该用什么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理清子模块(各节)之间的关系

此部分内容重在系统地让学生了解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能“立体、纵向”地感受到大模块、子模块、子模块中的具体内容之间存在的脉络关系:透过树根(大模块标题)就能看到树干(各子模块标题),通过树干能看到整棵树上的枝条(各子模块具体内容)。这部分知识笔者采用流程图的方式予以表示,以明确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经济纠纷解决为例,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之间的内部联系(流程)是什么。

(三)子模块(各节)实训步骤

大模块是由子模块构成的,理清子模块知识,大模块知识也就清晰明朗。因此,子模块实训的构建是任务驱动法实训的关键。在这一实训阶段,教师和学生既要完成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生活实践,培养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认识子模块。

主要是对子模块知识的概述,使学生先从宏观上了解知识,然后重点讲解子模块的概念、特征、应具备条件。以谈判为例,就是讲解谈判是什么,谈判应具备的什么条件。

2.子模块情景假设。

通过子情景(案例或问题)引出子模块中所要讲解的内容,即子模块中的具体知识。以谈判为例,就是假设上例中张三想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

3.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多种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知识———对搜集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辩论———解决问题。以上述张三案例为例,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张三想通过简单的谈判方式解决纠纷,他需要怎么做?谈判中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如果谈判成功了,张三想通过协议书的方式将他们的谈判结果法律化,协议书怎么写?如果没成功,他还可以怎么做。

4.子模块所涉法律知识讲解。

通过上述的讨论,讲解所涉的法律知识。比如谈判条件、谈判技巧、谈判组织、谈判协议书的制作等。

5.分角色演练。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子模块所涉法律知识讲解”,将学生分角色进行演练。以谈判为例,应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商场A,另一组代表张三,两组学生展开激烈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自己怎么谈判,也能看到对方同学怎么回应,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

6.评价实训效果,强调注意问题。

教师应对“分角色演练”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评价,并指出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注意谈判的技巧、对方立场等问题,以及制作协议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张三的代表小组未注意到上场人员的情绪,谈判的技巧、调解协议书的制作、证据的收集、状的书写等。

7.作业布置。

作业的布置要坚持“高效、巩固、实用”原则,做到“适当、适量、适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谈判为例,布置一个作业题“假设张三和商场谈判成功,为其制作一份协议书”。

(四)大模块知识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挖掘出每个知识点现象后面的本质,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得出结论。本模块实训任务完成的如何、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在实训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至关重要。以纠纷解决为例,指导学生总结谈判、调解、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优缺点:谈判的优点是保密性强、简单、快捷、灵活、成本低、不伤害纠纷主体感情;不足是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过程可能不公正。调解的优点是自愿、灵活、省时高效、节省费用;弊端是调解协议一般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易反悔;仲裁的优越性是灵活性大,当事人可自由选择、快速、便捷、便于执行;不足之处是适用范围窄、具有民间性,其强制力较诉讼弱;诉讼的优点是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执行力强;缺点专业性强、程序复杂、时间长、成本高、易损和气;行政复议的优点是程序简便、灵活、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复议的结果可能不公正。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其边缘性、交叉性、超脱性、兼容性、易变性等特征决定了经济法教学方式改革将是一项长期工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动辄被颠覆,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经济法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法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突出实用性、互动性,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仿真模拟到真操实练,使学生通过课堂学到社会知识,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在今后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运用好了以上实训步骤,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5

关键词 高职语文 任务驱动 以学为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Vocational Languag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DU Juan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015)

Abstract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reflects the thinking of learning-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core task-driven learning, encourage and guide students to solve real environment task,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in solving language skills to achieve learning objectives. The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mission-driven teaching,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so that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

Key wordsvocational language; task-driven; learning-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发现问题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使学习成为自愿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课程有着显著区别,高职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双重任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掌握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1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协作学习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真实情景,嵌入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2 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及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强调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化语文技能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工作能力或辅助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高职语文课程以应用文写作知识和口语表达知识为载体,应用文写作重点学习相关文体的格式、写法和范文并进行部分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表达重点学习口头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学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文写作和沟通交流的需要。高职语文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持作用。

2.2 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为了有效地实现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案构想如下:

2.2.1 启动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教师根据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下还会有不同的子任务。教师要创设一定真实的情境,驱动学生接受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以自愿结合为原则,促使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一职。学习小组在一定情境下接受学习任务后,要根据不同的子任务,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

2.2.2 分析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激活阶段。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发掘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资源,若已有基础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重点激活学生所需新资源,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教师简要讲解任务要求和执行任务需要的背景知识,也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由学生初步确定自己的任务执行方案。

2.2.3 执行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施行阶段。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准备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作探讨,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步骤和所需学习资源,并进行分工。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和自己负责的工作,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或协同学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的角色。

2.2.4 交流、评价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检验学习效果阶段。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ppt等形式将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展示出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导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2.2.5 总结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拓展阶段。学生根据同学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任务完成方案,写出总结的文章。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完成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机统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同时,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图1(任务驱动型语文教学模式流程图)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境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下面以“调查报告”的写作为例。写作调查报告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紧密,通过这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可以接触社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协商自行确定调查题目。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由学生带着调查、写作任务展开学习探索,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帮助。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报告应用文体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文体知识、写作格式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盘活枯燥单一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与实际相联,与应用统一,同时还涉及到调查问卷、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体的实际运用,使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形成有机循环的整体,由内而外地形成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在整个任务设计、执行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起了关键作用。同样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应用文体写作和口语训练教学模块,以任务刺激学生,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4.1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角色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明显不同。它以学生学为主,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把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更为广阔的资源育人,这是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无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的角色,融入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这也是对教师基本功和职业素质的新考验。

4.2 巧妙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设计学习任务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 学习任务要难易结合,兼顾分工协作

设置难易水平兼有的任务,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够得着”,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分工工作,协作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2.2 学习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任务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学生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一定的结论,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提供素材。

4.2.3 学习任务要具有开放性

高职语文课程的任务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岗位职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自由确定小组调查题目,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

4.3 多角度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的指标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个体、群体表现的评定。制定评价指标要与完成任务的要求紧密结合,既有对个人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团队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既有对掌握知识水平的评价,也有对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既有个人自评,也有组内互评和小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方法,学会欣赏别人,强化竞争协作意识。多角度考核评价学生,不单纯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整个任务驱动的过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是为了与职业岗位职责链接,适应社会分工协作的需要,同时如何发挥个人才干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过程。

4.4 甄别教学内容,巧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不意味着所有语文教学的内容都适合使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甄别语文教学内容,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学生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等综合性学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必须结合课程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同时也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使高职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石良武.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当代教育论坛,2006.

[4]赵洁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7.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6

摘要:文章在“流体力学”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的能力训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肯定了该模式对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教学;任务驱动法;流体力学;任务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69-03

一、引言

“流体力学”课程是针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为核心,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解决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涉及到的理论内容较为繁杂、理论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经过三年以来的授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同时由于“流体力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在讲解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该专业的相关领域。如果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连最基础的流体力学知识都不能掌握,那么工程应用更是无从谈起,这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埋下了隐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先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基本的概念和方程,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讲授内容进行消化。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当时能听懂、课后会练习,但由于课后练习都是学生个体独立进行的,没有及时与本专业的工程相结合,因此,学生往往不能根据实际工程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学了后面的内容就忘了前面的知识点,到学期结束时,学生基本上把所学的知识忘得差不多,这样很难实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上述思想,笔者针对“流体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现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流体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实践。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任务驱动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围绕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互动式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提出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该模式下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动法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学校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即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理论教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背景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因此,有必要采用以工程案例为先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掌握流体的基本规律及其工程背景,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本文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图1所示。

任务设计:在“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尽可能反映真实工作状态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情境中,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更积极真实的意义建构。结合该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设定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课堂任务。本能力培养项目先后通过流体流动显示等装置的简单操作到不同边界水流特征的观察、典型流动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参数测定分析等实际工程应用,保证了该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1)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视化教学软件,并结合动画演示,将各种流动形态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多讲、细讲重要知识点,全面解释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务必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流体力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同时将专业领域的工程案例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任务实施为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让理论教学为工程应用和岗位服务。

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了解了本专业特定岗位的技能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认真,对专业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而对于专业工作内容的体验和认识,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岗位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2)完成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在对学校“流体力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基础上,完成了“流体力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学生可通过该课程网址观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课件和课后习题讲解内容;该网站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即学生通过网站提出疑问,教师实时在线回复问题,促使教学网站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流体力学”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拟定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任务驱动项目,同时编写了环境工程“流体力学”实训教案。除了与流体力学相关的普通实验的技能实训之外,增开了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特色的流体力学综合训练任务:如氧化沟中典型的水动力学现象观察分析、环境工程学科典型管嘴和孔口出流的水力计算等,这些教学任务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了专业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任务的巧妙设计会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1)教学任务要有针对性:在设计的任务中,所列出的技能训练要体现出岗位专业需求的典型性,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够实时把握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岗位技能需求动态,能够根据该专业的岗位需求,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选取较为典型的岗位训练技能作为设计任务,这样做能够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围绕岗位专业技能而开展。(2)任务设计需考虑包括如校内实训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任务实施范围等一系列与学校硬件相关的场地条件的可实施性:“任务驱动”教学一定程度上需要学校或学院的相关行政部门能够提供固定的技能训练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料查阅收集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如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模型加工和实验条件等。(3)任务设计应把握好难易程度和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由于学校教学时间的局限性和约束,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妥当安排好任务的具体实施时间和期限,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设定的任务,并由此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此外,教师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达到共同提高岗位专业能力的目标。

2.任务驱动教学的考核指标应多元化。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应遵循“重视过程考核,结果考核次之”的原则。对学生和各小组进行多元评价,采取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以及教师最后点评三者相结合的形式。整个评价过程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更应该重视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和能力评价。

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过程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因为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和共同进步。最后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在任务实施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同时要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理论知识的讲解应渗透到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在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实际教学时,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渗透到每个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把关键的知识点讲清楚。对于本专业的发展前沿相关的内容,其中有难度的理论可以由教师先进行简略介绍,同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查找途径,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课程的应用背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

四、结语

总体来说,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随着“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流体力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也将是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主线,精讲多练,同时要不断寻找适合各专业岗位需求的可实施项目,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教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轶,丛燕青,孙培德.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86-86.

[2]程志辉,李霞,姜磊.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研究,2013,(5):67.

[3]代红,陈刚,肖建修.“电机学”中“交流绕组”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85-87.

[4]刘秋满.如何提高工程力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1,(35):277-2.

[5]吴青萍,张慧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38-40.

[6]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30-32.

[7]陆永利,陈蕾,杨红卫等.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尝试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2):1047-1049.

[8]郑开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23):115-117.

[9]廖艳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专业第二课堂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5,(3):67-70.

[10]徐海娟,张天波,王汉道,等.任务驱动模式在“环境微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11]薛琴.任务驱动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6):198-198.

[12]李秋梅.任涨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品牌,2015,(4):197-197.

[13]徐坛飞.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23-24

[14]张志俊.运用任务驱动法构建高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20-122.

[15]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研项目重点项目: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流体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J2015001)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法课堂气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72

在当前的素质教学中,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书本中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更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加强对任务驱动法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驱动法的理论概述

所谓的任务驱动指的是以任务为主线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理论穿插在任务之中,在任务学习的带动下,使得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能力,进而再一次地确定学习任务。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能够改变以往政治教学中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在政治教学中可以从情境创设、任务确定、执行任务、完成任务以及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情境创设

在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政治学科中,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是四块必修的知识模块,教师要根据所学的具体内容寻找情境创设的素材。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该知识点紧密相连的情境。教师可以将该体制比喻成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用大拇指、无名指等进行命名,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生活知识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分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情景,并且参与到情景环境的教学之中。

2.确定任务

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法在应用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习的具体内容,确定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求学生在明确任务之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找出答案。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考查教师制定任务的能力,要求所制定出的任务要有针对性、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宏观调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任务系列,让学生依次来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在依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对宏观调控知识有更加系统的认知。

3.执行任务

创设完情境、确定好任务后,最重要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自身只是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而学生要充当教学的主体,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4.任务的完成

任盏耐瓿晒程也是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组的学生的任务完成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使得思维能力得以拓展,知识点得到补充,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学习的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

5.公正合理的评价

合理地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质量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遵循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鼓励中指出学生的不足,在批评时要肯定学生的进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论文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课程;实践能力;政策建议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研究

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等职业类学校开设计算机教学的比例大大增加。面对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脱离网络将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而对于计算机信息更新和共享的速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计算机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而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面临如下的一些问题:第一点、任务强度太大。在如今,学校一般要求一学期的时间内虚席并完成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第二点、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第三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只为了完成招生的任务和数量目标而忽略了内部的管理以及教学的改进。第四点、在教学设备上比较落后,办学模式也很单一,课程设置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恰当之处。此外,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低下,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很多中职毕业的计算机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第五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正向引导不够。第六点。课堂气氛低迷,逃课率非常严重,教学非常单调,实践不够,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制度不够完善。面临如此的一个现状,我们有必要研究“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结合方式研究。“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的疲倦,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分析“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具体结合方式,并对“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在本文的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职业和经验,探讨了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2.“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方式研究

任务驱动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点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点是任务设计应体现趣味性,任务设计要贴近生活,更加的人性化,要符合实际情况。第三点是在任务设计中要结合计算机教学的任务,使得任务设计更加的具体和可操作。这样一来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能在解决问题中树立自信学习知识。第四点是任务设计时要及时传授新的知识点。要加大实践教学部分的比例,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多上机的次数。此外,教师应该积极的提出问题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第五点是要主动创新,并落实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结合。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要不忘提升学生的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上要注意和鼓励学生的先创新思想,要避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学会寓教于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六点是要设立一个评价机制,除了证书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计算机的专业学习,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考取计算机的证书。给学生制定学习的压力,在考证的同时给予加分,学校给予通过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些都是一些鼓励的措施。第七点是要注重任务驱动法与其他的一些教学也方式相结合。比如说要详细制定课堂作业的评分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加固知识的构架。另外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些小思考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自主的发挥做展示。其次,还可以通过把枯燥的一些理论进行比喻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出来,让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方式有很多,我们有必要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结合的方式,要真正的提高整个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水平。

3.“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效果分析

面对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脱离网络将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而对于计算机信息更新和共享的速度是非常大的。这决定了计算机应用教学越来越重要,在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也越来越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加大了实践并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并提高就业的水平。"任务驱动法"贯穿在整个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和对话。它的主要核心在于以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首先,“任务驱动法”以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任务驱动法”以提出任务,以完成任务来掌握学习过程,以完善任务这三个阶段贯穿在整个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效率。任务驱动法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就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并能过做到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任务,可以驱动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4.“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具体案例分析

“任务驱动法”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具体案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得到体。例如,文字处理软件教学、图形处理教学,表格制作,展示制作等等这些实际的操作可以非常快速的让学生了解接触这方面的技巧。比如说,在对文章、板报的编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对信息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就会联系到的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就把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可以在自主分析、研究及交流配合的过程中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任务驱动法”的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就解决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技能应用,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表达等能力。同时在进行讨论及开展协作配合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了问题,让其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学生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还在对类似信息上的创新处理方式学习了新的经验。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结合“任务驱动法”就可以在解决和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也能收获友谊以及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以及良性情感循环,以形成开拓学习,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

5.中职计算机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法是势在必行的一种改革。然而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换。教师要把课堂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起到主要作用。教师要提供学生一个良好学习情境并提供学习资源。最重要是,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并指导学生活动组织者和实施。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的学校与教师要发挥主要作用。首先,对于学校而言,学校要制定好针对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完成的评价制度。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多动手加强实践的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要提高计算机的设备给学生和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的环境。其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教师而言,教师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想方设法的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加大课程的互动与学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还要能够有效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要能以任务为驱动力,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要能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主要目的,使用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创新的科学教学法进行任务驱动法教学。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学习知识,考取计算机的相关证书,加大就业时的筹码。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即使完成任务驱动法中教师制定的相关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计算机发展还会有非常大的变革,这要求学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固有知识,接受外来的创新思维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技术,不断学习接触新的知识。计算机未来的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改革我们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结合的方式。并不断创新想出新的教学方法为市场提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履行中等职业教育学院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

[2]冯秋菊.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法应注重的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3]方美琪,王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蔡正红.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J].职教通讯,2007(9).

[5]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高美真.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7(4):108-109.

上一篇:新闻传播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发现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