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批建筑规模庞大,集酒店、公寓、写字楼、购物中心、娱乐、餐饮、会议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物在许多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并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如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其建筑面积逾15万m2,一至四层为裙楼,上部各有一幢22层五星级酒店,一幢9层会议中心大楼,三幢21层高级公寓楼,是该城市迄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建筑。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所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系统最复杂、设施标准最高,因而对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简称国会中心)工程为例简要的分析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发生停水将严重影响建筑功能的发挥。因此从工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首先,给水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水源保证,其措施是从市政给水管网的两个不同位置(其间有阀门分隔)分别引入一根进水管,并设置足够容量的贮水池。
其次,必须选择合理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为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城市给水管网的服务水压只能满足底部几层的用水需求。而大部分楼层的用水必须考虑系统内部自行增压来解决;同时由于楼层较多,给水系统中上、下层管道中的静水压力差必然很大,为了避免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过大,引起泄漏增加甚至管道、附件破裂以及产生水击形成噪音、振动,因此给水系统必须实行竖向分区。
按是否设置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分为水箱给水方式和无水箱给水方式,给水方式按竖向分区又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减压等三种给水方式,其中减压方式又分为设减压水箱和减压阀两种。由于设减压阀效果好、投资少又不占建筑面积,因此被广泛采用。
该系统采用水箱给水方式,并采用集中增压,即由设于地下层泵房的增压泵(一用一备)同时供水至五个天面水箱,每个水箱除设高、低水位继电器外还设液压水位控制阀,实现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大大减少了泵房的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竖向分高、中、低三区,低区包括地下层及四层裙楼,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高区由天面水箱供水,中区由天面水箱经比例式减压阀供水。以减压阀代替减压水箱,其优点是节省了建筑面积,降低了系统造价,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给水管道材料以往都是热镀锌钢管一统天下,但由于近年来生产出了符合给水管材要求的uPVC塑料给水管,凭借其外观美丽,防腐蚀性好,不仅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甚至已用到市政给水管道,目前其价格略高于镀锌钢管。国会中心给水系统在公寓楼部分采用了uPVC塑料给水管。
大型多功能建筑给水系统的噪声、振动应受到严格控制,否则影响使用功能,其措施是采用消声止回阀,对水泵进行隔振处理等。
2、热水供应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一般要求全天提供热水,因此必须设置中央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方式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为了避免热水管道敷设过长而热量损失过多及管路易出故障,一般选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
国会中心即采用分散式供热水方式,分别在酒店、会议中心楼、公寓楼设置独立的热水系统,其水源由各天面水箱供给,管网同冷水一样作竖向分区,以保证两个系统的冷热水压力均衡。各区热水系统之中央热水设备均设于天面水箱下热水房内,管网采用上行下回机械全循环方式以保证热水供应稳定。
热水设备有热水炉、贮热水罐、循环水泵、贮油箱等,其主要设备是热水炉,燃料可以为柴油、石油气等。国会中心采用进口热水炉以确保运行正常以及符合环保要求,以柴油为燃料,由室外油库统一供应。中央热水设备示意图见图2.可供选择的热水管道材料有热镀锌钢管,紫铜管、uPVC塑料热水管。镀锌钢管价格最低,但容易受热水腐蚀,寿命较短,一般8-10年就须更换,适用于档次较低之热水系统;紫铜管使用效果最好,寿命长,用于热水管道有较长历史。国会中心热水管道就是选用进口紫铜管作管道材料。
3、消防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人流频繁,加上室内木装修等易燃物品较多,因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失火通过电梯间、楼梯间、管道井等很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所以这类建筑其消防给水系统应能立足于自救,发生火情能迅速扑灭。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国会中心消防给水系统应设计成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水幕消防系统等三个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并保证可靠的消防供电(两个独立电源)和消防水源。
3.1消火栓给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的消火栓给水系统,以消火栓处所受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为标准进行竖向分区。国会中心建筑高度未超过80m,因此其消火时便于操作水枪,在消防立管底部动水压力超过500kPa的消火栓前增设减压措施。该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方式,即发生火灾后才启动消防泵来增压供水,天面水箱贮存10分钟消防水量用以扑灭初期火灾。与给水系统相同,消火栓系统也采用集中增压方式。酒店部分由于受天面水箱设置高度的限制,另设气压给水装置以满足最高几层消火栓所需水压。建筑内部保证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直径均为65mm,水带长度25m,水枪喷嘴口径19mm.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为2400L/min,设4套水泵接合器。3.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由供水设施、报警阀、管网、闭式喷头及火灾探测系统等组成,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固定式灭火设施。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控火灭火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安装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场所较多,国会中心除公寓楼部分外所有场所均安装了喷头。系统同样采用集中增压供水方式,增压泵及所有报警阀均设在地下层泵房内。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最不利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1MPa,喷头口径为12.7mm,熔解温度72℃,每个喷头保护面积7~9m2.消防用水量为1800L/min,持续时间为1h,即初期供水10min和加压供水50min.
3.3水幕消防系统该系统不直接用来扑灭火灾,而是与防火卷帘,防火幕配合使用,起到防火隔断、防火分区、冷却防火隔绝物,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水幕消防系统由水幕喷头、管网、控制设备、水源等四部分组成。水幕喷头是开式喷头,喷出的水形成水帘状,形式有窗口、檐口、台口等。国会中心由于建筑规模大,设有多个防火分区,分区之间设置保护卷帘水幕消防设备,在防火卷帘两侧各布置一排水幕喷头,由地下层泵房专用水幕增压泵供水。水幕消防用水量为20L/s,室上专设两套水泵接合器。
4、排水系统大型多功能建筑要求排水通畅和通气良好,若发生排水管阻塞现象则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国会中心排水考虑分区排出,地下层排水通过潜污泵强制排水。排水立管能够单独排出尽量单独排出,酒店部分采用几根排水立管通过设于技术层的水平干管加以连接,分几路排出,每根排水立管均设专用通气立管。
排水管道材料过去采用排水铸铁管,排出横管采用钢管,现在一般均用uPVC塑料排水管代替,既美观,排水效果又好,正常使用年限可达50年。uPVC管道接头采用粘接,立管上必须隔层安装伸缩节,以消除因温差影响产生的胀缩。uPVC管排水噪音较大,须在立管安装消能装置以减少噪音。
5、特殊给水排水系统为满足大型多功能建筑特殊功能的需要,如室内游泳池,水景等,相应地要设置特殊给水排水系统。国会中心分别在酒店22层天面(供总统套房单独使用)和裙楼天面设游泳池。游泳池水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浑浊度不大于5度,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ml等,因此游泳池用水必须进行循环水净化处理,一般采用接触过滤和消毒等措施,使池水不断循环使用,只需补充少量补给水。
国会中心游泳池循环水处理设备包括压力式过渡罐、循环水泵、加药设备、消毒设备、加热设备、滤毛器等。其中加热设备只有当池水温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才启用,加热方式采用热水锅炉直接加热。游泳池供水方式采用池底供水,池面溢流回水的循环供水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将池表面的污物迅速排除,池底污物少,有利水的循环和保证水质。
6、管道设置安装技术大型多功能建筑由于管道设备种类数量较多,包括水、暖、强电、弱电等各种管道设备,必须进行综合布置,防止“打架”,另外必须注意美观、隔振、防噪声等问题,因而对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国会中心给水排水设备集中布置在地下层、天面及设备技术层。技术层高度仅2.2m,布置各种横向管道及设备,为保证安装维修方便,必须具有较好的通风照明条件,并有防漏防火等技术措施。
为达到美观效果,各种管道立管、横管尽量隐蔽敷设,措施有在吊顶内敷设,暗埋于墙、楼板、柱子中,以及通过管道竖井敷设各种立管,各种立管通过管箍等零件被竖向固定排列在管井内,并且每层分出横支管。为了防止火势通过管井蔓延,管井应每层或隔层设防火隔断措施。为检修、操作方便,管道井须设检修门。为在吊顶内横向综合布置各种管路,水、暖、强电、弱电各工种须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协调,绘出管线综合布置图,避免各种管道交叉敷设时出现矛盾;若在施工过程发生交叉矛盾时,一般应遵循小管让大管、压力管道让重力流管道的原则。
关键词:建筑模板多功能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国内建筑模板技术发展与使用现状分析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模板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其技术创新却相对落后。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木胶合板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和钢模板,而像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等新型模板才刚进入市场。但是,由于行业整体不注重科技创新投入,盲目追求利益,使得新型模板的质量难以保证,加上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最终导致新型模板得不到推广。
目前市场上90%以上使用木模和钢模,木模一般使用不超过10次左右就报废了,只能作为周转材料。而钢模较重,需依赖塔吊,而且应用场合有所局限且需进行两次浇筑,另外,这两种模板都是根据混凝土的构建尺寸配置而成的,不同的构建需要配置不同尺寸的模板,模板的重复利用率低,材料损耗大,使用不方便。
2.多功能建筑模板技术
2.1多功能建筑模板简介
该多功能模板为多功能整体式建筑模板,采用平行四边形链杆结构,最小可采用模数为50的模板,可灵活改变其水平长度和形状,然后固定其连接处,变成新型的建筑模板,满足其使用要求。同时选用新型轻质高强材料,易于安装和拆卸,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保证,周转次数多,较大的节约建筑成本。
2.2多功能建筑模板技术路线
本产品的技术方案如下:采用标准模块、普通合页、90度角合页、特制卡子(模块上配有相应卡槽)、把手锁和90度角钢连接组装成墙、梁、柱所需的模板。
每6个标准模板为一个单元,每个标准模板模数为50Xmm,X=1,2,3,···模块与模块之间用普通合页连接在一起,展开形成平面板面后用特制卡子快速卡紧固定;相邻单元之间通过把手锁连接并用特制卡子快速卡紧固定;这样实现了墙体所需的模板板面。每两个标准模块之间用90度角合页连接,展开后形成阳角模板,并用90度角钢和特制卡子快速卡紧固定;由两个阳角模板结合平面模板连接固定即可实现梁所需的模板。类似于梁的实现方式,有四个阳角模板结合平面模板连接固定即可实现梁所需的模板。
图1:标准模板图2:普通合页
图3:把手锁 图4:特制卡子图5:90度角合页图6:90度加劲角钢
图7:特制卡子配套卡槽图8:拉筋孔
3.多功能建筑模板产品
3.1 产品力学试验结果
模板刚度和平整度指标
混凝土浇筑速度对模板的侧压力
3.2产品外观
图1折叠的模型 图2 展开成墙(肋面)图3 展开成墙(平整面)
3.3产品安装方法
(1) 展开成墙:将折叠在一起的模板按顺序依次展开,成平面;模板与模板之间用配套卡子卡紧即可,如图① ②所示。
(2)展开成柱:将折叠在一起的模板按顺序依次展开,成柱形,使其平整面包络在内,肋面在外;模板与模板之间用配套卡子卡紧即可,如图①③所示。
(3)展开成梁:将折叠在一起的模板按顺序依次展开,成梁形,
是其平整面包络形成内侧面,肋面在外;模板与模板之间用配套卡子卡紧即可,如图①④所示。
3.4多功能模板产品的优点
本作品所研制的多功能整体式建筑模板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自主改变长度和形状,固定其连接点处,便成为施工所需型号模板,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建筑构件的支模需要。
多功能建筑模板的技术优势如下:
1、可提前预制,无需现场拼装;
2、多功能,经变形后可同时满足柱梁墙的混凝土浇筑;
3、易于安装与拆除,周转次数多,提高了利用率;
4、整体性好,减少模板拼装工作量,使模板工程快速安全;
所以此新型建筑模板可以适用于多类型号的建筑构件,其适用性强性、施工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将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其能推广使用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S】 2010-08-17
【2】李裕平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思路探讨. 博士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C】2010/36.
【3】卢峥 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施工要求. 博士论文.《山西建筑》【C】2010/35
【4】张良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9版)模板及脚手架技术《建筑技术》【J】 2010,41(1)
【5】糜嘉平 我国建筑模板行业技术进步的调查报告《建筑施工》【C】 第28卷第1期2006年1月
【6】糜嘉平 近年来国外建筑模板、脚手架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同业的启示《建筑施工》【A】 第26卷第6期 2004年9月
【7】宋康 国内外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板系统的比较研究《建筑施工》【A】第23卷第期
【8】赵玉章 我国模板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建筑技术》【A】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
【9】仇明华绿色建筑施工材料——拼装式全钢大模板评价 《建筑施工》【B】第30卷第5期2008年3月
关键词:复合墙;结构;节能;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今社会中,建筑行业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不再局限于为人们建筑坚固使用的住房,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下的所建设的建筑物更具艺术感并且具有多种的功能。当前,在建筑行业中出现的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具有节能消耗、持续保温的功能,其应用于建筑物中,能够促使建筑物具有持续保温的性能。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是促使其具有节能、保温、良好的装饰效果等特点的原因。
一、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已经打破传统单一的建设工人居住房屋为主,为人们提供多功能的住房是当下建筑行业所追求的,采用中空玻璃增加建筑物采光;提高外墙内外保温特点,提高建筑物保温效果等等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舒适的住房。当下,在建筑领域中出现一种新型的复合墙,其具有高校耐久保温的特点,促使建筑物持续保温。另外,高效耐久保温墙也是一种节能产品,其利用双梁代替局部悬挑板承担外叶墙体的重量,对局部悬挑梁位置采用与建筑装饰相结合的外保温处理,从而使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结合,实现复合墙应用很少的能量,就能够持续性的保温的同时,达到节能消耗目的。
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技术与性能
高校耐久保温复合墙最大的创新是将墙体的结构与节能进行一体化处理。促使复合墙应用很少的能量就能够持续保温。将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应用到建筑物中, 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物保温效果。
1.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
所谓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是将墙体结构和节能两个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合理的结合,成为能够促使复合墙在持续保温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达到节能效果的单一实体。由于结构是构成墙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处理墙体结构,才能使得传统墙体具有一定的功能,进而完成构建多功能建筑物的目标。将节能与墙体结构一体化,促使墙体具有节能功能,其不仅仅符合当下建筑行业建设多功能建筑物的目的,还符合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主体。由此可见,高校耐久报文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完全符合当下大坏境的需要。
2.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技术
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的结构与结构一体化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之所以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技术的作用。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的技术是在墙体的结构层以190mm的砖块为主,复合墙的结构层应用190mm的砖块,主要是保证墙体坚固,结实耐用。保温层应用聚苯烯板,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在保温层中应用聚苯烯板,提高保温层的温度。保护层采用90mm厚度的装饰性劈离砌砖墙体,此种做法的目的是增大墙体内部的间隙,降低墙体中温度传递速度,增加墙体保温时间。外墙全部载荷由外墙内侧190mm厚结构层承担,在每层圈梁处挑出 90mm高挑口支承外测保护层。外测保护层的平面外作用力由拉结钢筋片传递到结构层。从而使得复合墙高效耐久保温的特点得以实现。
3.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性能
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是一种新型的墙体,其结构先进,有利于节能降耗,其外观新颖美观,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饰复合墙。结构与节能一体化的复合墙是在传统墙体上加以创新,有效的避免传统墙体外墙饰面层开裂、脱落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性能主要表现为;
3.1复合墙能够节能降耗
由于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一体化,促使复合墙具有节能性能是一种必然情况。在复合墙的保温才层中应用的聚苯烯板能够产生热量,并且对墙体进行处理,促使墙体具有一定保温效果,促使墙体利用的能量少,降低能量的消耗,完成墙体持续保温的目的。
3.2复合墙能够持续保温
坚固、结实是墙体本就具备的性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已经不能够仅仅停留所建设的建筑物墙体具有坚固、结实、耐用基本的性能上,而是创造更多性能的墙体。高位耐久保温复合墙这种新型的墙体,具有持续保温的性能,大大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效果,有效的避免建筑物出现冷热桥的质量通病。
3.3复合墙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人们都喜欢居住在按照自己喜好装饰的建筑物中,能够给自己带来一种满足感舒适感。因此,人们往往对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进行装饰。传统墙体外墙饰面层很容易开裂、脱落,影响建筑物的美观。高校耐温复合墙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其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对复合墙进行装饰,能够完好的体现装饰的效果,并且可以长时间的保持下去。
结束语:
高效耐久保温的复合墙是一种新型的墙体,能够实现节约能源,促使墙体持续保暖。之所以复合墙能够具有良好的性能,主要是复合墙的结构与节能进行一体化处理得以实现的。目前,很对建筑专业人士给高效耐久保温的复合墙予以很高的评价,高效耐久保温复合墙在未来将会被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住房和节能消耗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泽平, 李珠, 董彦莉. 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力学,2007,12(11): 1-4.
[2]党迎福, 李丽莎. 浅谈采暖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和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1(3): 1-3.
[3]罗忆, 刘忠伟. 建筑节能技术与应用[J].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 25-37.
[4]高阳洋. 高层建筑外墙保温与节能分析[J].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2007(6).
[5]王惟钊. 多层建筑围护结构墙体的保温节能分析[J].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关键词】多功能,综合楼,建筑设计,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满足经济生活复杂化对建筑的客观要求。其次,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使人们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它能够方便让人们的生活,节约人们的时间。最后,它能够节约建设成本,减少能源消耗,美化城市的环境。故而,分析研究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综合楼建筑设计的一般思路
企业综合楼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从场地分析设计到单体功能设计;从平面设计到空间设计,再回到平面设计。
1.总平面布置
企业综合楼建筑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应相对集中、灵活、布置、合理安排。可形成一个带,占据厂区一角,或布置在厂区的适中部位。宜面向城市干道布置,以利于向社会化转化;尽可能位于厂区的上风侧,并靠近职工住宅区。
有的企业综合楼需要面向社会进行产品展销、维修服务等,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和对厂区联系方便的内门。
2.企业综合楼必须处理好与基地周边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好综合楼所在生活区场地出入口。一方面要与城市道路衔接方便,让企业员工上下班出入便捷;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好与生产区的连通,或设置围墙和大门与生产区连通;或者直接通过道路或连廊与生产区连通。
(二)要与周边自然环境有良好对话。要实地踏勘拟建工程场地,对周边自然环境充分了解,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水文地质、日照风向等都是生活区定位的重要依据。应妥善处理其周围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化、美化设施的设计和规划,创造开敞、整洁、美观、舒适的环境。
(三)和谐地处理好与周边建筑物的关系。要对周边建筑物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使用功能、生产类别、装饰风格等都要清楚,具体设计时,与周边建筑或统一风格;或独树一帜。
(四)做好新建综合楼与其他周边特定环境条件的结合与避让等。按照规划要求,道路红线需要退让,有绿线、蓝线、紫线、高压线等要求,还需避让。与周边建筑还需拉开必需的防火间距,卫生视距。
(五)还要符合相关总图法规规范的要求。
3.规划建设场地
(一)把握好图(建筑)底(场地)布局关系。布局要合理,不能满铺,应预留好停车场,集散广场,活动场地,杂物院等。
(二)选择好地面停车场位置,数量要满足使用要求;如有地下室,其出入口要选择好,方便使用,预留出缓冲、回转空间。
(三)安排好场地道路。道路要满足消防要求,要满足人流和车流需求。
(四)如用地内有限定条件,如要求保留古树、水体等,要考虑好间距,合理退让。
(五)所用用地内设计要素必须要符合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三.平面功能组合
需要与企业工程甲方代表不断沟通,明确详细的设计任务书要求,包括各功能房间名称组成及面积总表,各功能房间关系的特殊要求。进而完成以下工作:
1.对各功能合理地分区,包括平面的功能分区和竖向的功能分区;
2.依据场地分析的结果,明确建筑物主要出入口与各功能分区次要出入口;
3.合理组织人流、物流的通顺,做到互不交叉干扰;
4.合理设置垂直交通系统(楼梯、电梯等);
5.妥善安排辅助空间(厅、走道、厕所等)布局与设计;
6.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通风、采光、朝向等);
7.建筑面积与主要房间面积要控制在设计任务书要求范围内;
8.解决好其他特殊项目的特殊问题。
然后,做好各功能区平面设计:
办公区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全厂职工总数指标计算。办公区用房应合理分间,尽量采用灵活隔间,并满足特殊用房的温湿度、采光、通风及其他使用功能要求。
食堂区宜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并服务距离不宜大于500米,并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风向。每个食堂的服务人数不宜超过2000人。食堂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全厂职工人数指标计算确定,宜根据需要设置杂物院,寒冷地区应有设置菜窖的场地。餐厅入口不应直接开向有污染的车间。
生活区应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车间隔开。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水湿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生活间宜与车间毗连,联系方便。如需要住宿,应该按照现行《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设计。
厕浴区:
厕所位置与使用者不宜过远,一般行走距离不大于50米。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进行设计。洗浴区的合理的设计十分的重要,在综合楼的设计时这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洗浴区与生活区不能太远,最好就设置在员工的宿舍边上,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员工方便的洗浴。
休闲区
现阶段,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综合楼的设计时必须要具有人文思想,考虑到员工的休闲的需求,这就需要在远离工作区的地方设置专门的休闲场所,该场所的基本要求是安静、清新、舒适,故而在休闲区应该做好绿化工作,多植树、种草、栽花,同时要把假山、喷泉等引进来,这样忙碌一天的员工就能够有一个休息、养神的地方来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
娱乐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的目标,搞好综合楼的娱乐区的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员工娱乐的方式有很多,在娱乐区的设计时,应该远离工作区和生活区,同时应该根据员工不同的娱乐方式设置不同的娱乐设施,比如篮球、乒乓球、桌球、舞蹈室等。
如还有其他功能区综合在一起,必须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四.合理的空间构成
1.通过平面设计形式的灵活适当变化,可以通过平面的退让、增减等手段,实现建筑内外空间构成的形式美。
2.结构选型及格网形式与大小要合理,实现建筑空间构成具有恰当尺度美感。
3.不同大小、不同高度房间的安排要与结构系统和谐,实现空间构成的有机性。
4.垂直交通体系的平面定位与形式处理要成为建筑内外空间构成的造型手法。
创造出愉悦的空间形式是我们建筑设计始终追求的目标。企业综合楼建筑的形式、色调等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邻近建筑或工业小区的整体格调相协调。
企业综合楼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努力设计好企业员工的办公和生活。要改变过去各功能区各自盖楼的形式,把各功能区有机合理组合,紧密相连形成具有整体感的真正综合楼。这样,既缩短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交通路线,提高工作、生活效率,功能紧凑,节约建设用地,又能形成具有整体气势风格的建筑体。以充分体现企业形象,并可以给城市增添一道很美的街景,为美化城市环境作出贡献。
五.综合楼的外部造型的设计
企业综合楼的外部造型的设计十分的重要,合理科学的外部造型,一方面它能够给整个城市的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另一方面它能够吸引投资商,形成广告效益,最后,给企业的员工美的享受,增强其自豪感。外部造型的设计方式有很多,比如外墙面铺设有石头材料做成的饰面砖,远看就像一座石头碉堡,体现出一种古典、朴素美,且饰面砖颜色灰暗,比较耐脏。而玻璃幕墙则具有浓厚的现代感,透光性好,使得综合楼更加明亮。
六.结束语
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节约用地、适用方便、节能环保、降低建筑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美化城市环境等。但现阶段我国的多功能综合楼的建设技术尚不完善,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我们的建设工程的施工者以及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的建造技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J].南方建筑. 2009(05)
[2]王香宜 胡奇楠 对建筑设计中噪声控制及建筑绿化的要点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期
[3]胡璟.共生理论下的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 2007
[4]苗建增. 江西省南昌市超高层办公楼空调设计[J]. 科技风,2010(05)
[5]史立刚.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Abstract: Today, new function and requirement emerges in the design of college librar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mmon compound models of library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rationale for compound library design in future.
关键词:复合型;展览;会议;现代教育中心;服务休闲设施
Key words: compound;exhibition;conference;modern education center;service leisure facilities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79-01
0引言
高校图书馆由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功能走向综合性的多功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综合社会效益。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传统的静态的阅览空间、藏书空间,而且设置多种供校园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影视厅、各种会议室和文化活动的报告厅、展厅、陈列厅、教室等,为开展学术和社交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还有包括各种为读者生活服务的设施和书店等,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学术活动的新型高校图书馆综合体。
图书馆积极介入到校园的职能范畴,越来越多地纳入原本属于校园功能结构。复合型图书馆建筑逐渐构成了各级职能中心。
1图书馆和展览中心
传统图书馆中也常常设置展览厅,但大部分是结合门厅走廊设计,内容也多为新书推荐,图片展览等,且为临时展位。而现在的图文信息中心设计中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常借助图书馆的核心位置,整合整个校园的展览空间,把展览空间升级为博物馆和展览馆等,长期设置展厅,展品等级较高,展示空间可承担中大型展览,此类空间一般设置在图书馆的底层或高层的上部。
2图书馆和会议中心
作为大学这样一个科研和教学的专门机构,学术交流活动必然是大学机构中的主要文化活动,传统大学设计中常单独设立会议中心,但常面临会议中心单体建筑体量较小,处于校园的边缘地带,形象不突出的问题。而图书馆常处于校园中心位置,并且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中心和文化建筑,如果能承担起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为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和服务,那么就可以使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更加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会议中心一般均有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对内部设施的也有相应的联系结点;对外出入口宜避开主要道路和主要学生人流。其常设置于图书馆一至四层内,同时还需考虑汽车停车场地以及车库有便捷的流线到达会议中心。
3图书馆和现代教育中心
随着终生教育时代的到来,高校读者群类型也不再是由学生、教师的简单构成。它可能由来自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组成。在校园中,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它将为终生教育服务。
同时现代开放式校园使大学图书馆成为一个地域的信息中心,它将成为该地域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中心。它可能需要设置多种供社会活动的动态空间,如多功能可以兼作放映厅的报告厅、进行社会性培训的教室等,形成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它社会活动的新型复合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综合体中常常设置现代教育中心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共用图书馆的许多电子设备,现代教育中心设计中常常独立设置,并且常有一些特殊要求。
4图书馆和服务及休闲设施
传统功能分区的校园设计,教学区、生活区是截然分开,图书馆内只安排纯图书阅览空间,还有很小的小卖部。师生们课间休息、交流所需要的快餐店、咖啡厅、小商店、书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则大部分远离教学区,尤其在规模较大的校园内,教学区与生活区间往返距离长,造成了对服务设施使用不便,也使图书馆缺少生活气息而单调、乏味。
大学图书馆是一个“交流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思想、文化、学术、艺术直接交流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构成了大学文化生活的主体,在大学课室中,知识交流基本是单向式的,在大学宿舍中,有效的文化性的交流是有限的,可在大学图书馆中设置一定的交流和休闲场所,可以将单向式,单调的知识摄入变成交互式的知识交流,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取更具成效,而且休闲场所的设置也能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档次,能让读者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符合校园生活随意性和多样性的复合化空间组织,应将二者空间有机的穿插和融合,如南京工程学院江宁校区图书馆将咖啡厅设于首层,二层报告厅的下面,既保证了咖啡厅有充足的客源,又可以为图书馆的会议中心服务。图书馆与生活领域空间的复合使教学与生活并重,寓教于乐,寓学习于生活之中,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诠释了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新概念。
生活服务设施一般设于图书馆首层或二层,对内对外均有独立的出入口,对于咖啡厅一般设在景观较好的一面,也可结合场地设计室外茶座,设置餐饮功能时应注意气味对图书馆主体的影响。
5与学科组织单元的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大部分高校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了学院制的结构改革,学院下设系,系下设专业,以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和共建。学科间的联合和共同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多功能的综合体,如美国哈佛大学科学中心,面积27000m2,包括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实验研究用房,大阶梯教室、图书馆、行政服务用房等功能。
并非每个图书馆综合体中都包含以上全部功能,它可能是其中几种功能的组合,应在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设计。
综上所述复合型图书馆不是将各功能块的面积指标简单地相加,而是在资源共享和集中效应的前提下,以图书阅览为主体,以增强图书馆活力为目的。为此,将报告厅、展厅、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功能集中成为学科群内的交流中心,在这里既有反映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展示,也有代表学术前沿的专家大师们的精彩的讲演;既可以在课堂上共同聆听学科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在休憩的闲暇互相探讨和交流,在这里将各学科的师生吸引到一起,在不经意的接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戴利华著.2003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设计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牛丽文.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3.
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概念、定义的梳理及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的综述,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以兰州市为例,探究城市综合体这一建筑空间设计特点。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激发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断的提高,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不断丰富,城市功能结构不断的复杂。城市综合体这一建筑类型因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它集合了城市中心区商业、办公、酒店、居住、休憩、餐饮、文娱、交通等多个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经济发达和建筑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以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为例,通过对该项目的设计梳理,进一步探究城市综合体这类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特点。
1、城市综合体概述
1.1、城市综合体定义
城市综合体从其功能业态方面,被定义为HOPSCA,即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中心、会展中心)、Apartment(公寓)。从功能角度,称之为CS(City synthesis)即综合性在城市形态和经济形态中的表现。这一定义,是城市综合体外部“城市空间延续”的价值体现。[1]
城市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的区别在于,城市综合体是处于一定联系中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在综合体内的不同建筑与建筑之间,综合体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而非单一的建筑体量,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这种多功能的系统化组合,使得单一功能的建筑体量克服其功能的局限性,并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扩展出更为广泛与优越的整体性功能。
1.2、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
国外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超过70%,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土地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等。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为了疏散大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也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围建设卫星城,进一步分散城市中心客流。城市中心构成发生很大变化,交通拥挤,汽车噪音和污染日益严重,空间环境日益恶化,城市中心区随着郊区化的进程和自身环境的恶化走向衰落。
为解决城市中心的衰落问题,西方城市在二战以后就开始进行城市中心区的改造、更新工作。 办公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裙楼是商业零售、塔楼部分是办公、宾馆和居住用房。这种功能混合方式满足市中心职员和游客的购物、餐饮、住宿要求; 逐步建立和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系统,建立公共交通系统;通过重建、改造历史地段和开发综合性文化场馆, 提升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品质。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中心区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商务办公职能的加强,尤其是在国际性大城市中。而大都市中心区的办公综合体、建筑综合体因其规模较小、功能相对简单、其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和相对独立,逐渐被功能更复杂、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的城市综合体所替代。
国内
城市综合体作为新兴的建筑类型,在国内发展历程较短。与其实践中大量开发建设和重要地位相比较,关于它的设计理论、经验总结、原则策略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就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速度及发展趋势看,一方面,它必将作为推动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建筑类型;另一方面,国内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中,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颇多。因此,当下开展对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理论、方法策略的研究,并探索切合国情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不仅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是以商务、商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聚集的客观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与城市快速发展矛盾的必然趋势。
2、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特点
2.1、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从城市综合体多元化的功能内容来看,包括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服务式公寓等多种不同的功能形成不同的特定空间形态,以满足不同功能使用。
2.2、生态化的空间形态
所谓生态化的空间形态,即在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中运用绿色技术,营造出建筑与生态共生共融的空间形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广,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应是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空间形态。城市综合体内部亦是园林式的绿色循环空间,通过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绿化休憩庭院等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城市综合体内部称为一个循环往复的绿色生态系统。 [3]
2.3、个性化的空间形态
每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无论从体量,规模,功能亦或是建筑外观、内部装饰、整体景观或是街头小品等多方面衡量,都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2.4、集约化的空间形态
城市综合体在一个相对完整而又有限的城市区域内,通过土地功能的合理混合利用,集约紧凑地组织运行城市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将城市功能与城市建筑合理结合利用在一起,通过互相联系,彼此间激发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能动关系,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职能集聚效应,彰显了1+1>2的功能扩大优势,从而形成了主导功能、多功能、复合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城市功能空间。 [1]
3、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
3.1、设计概况
该项目用地位于兰州市高新区,分为三个地块,其中1#及2#地块由一栋6层家居MALL、一栋综合楼组成,综合楼1-6层为百货商场,7-36层为办公楼;地下一层主要为家居MALL,局部为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地下二层主要为车库,战时地下二层为核6常6甲类二等人员掩蔽工程。3#地块由9栋高层住宅、商业店铺及住宅底商组成。
3.2规划目标
本案立足高新区建设现状,以规划主管部门和开发商提出的发展设想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根本,通过全新概念的规划布置、形态研究和景观规划设计,与基地周边片区完全整合,共同营造为大规模住宅社区所配套的大型集中商业,把本社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具有和谐生态环境,富于空间特色的城市大型公共社区。
3.3规划设计
北侧地块为商业用地,规划为家居MALL,百货商场及其上部的一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南侧地块为高层住宅区及商业步行街。把居住组团的日照、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了重要地位。同时充分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本源,突出大面积的中心空地和绿化,以形成开阔、安静、优美的公共绿地,使居民获得更多的阳光与绿地。该区域由9栋高层住宅及2栋超高层住宅组成,住宅塔楼沿用地布置,围合一个大尺度的中庭空间。商业区以点与线的结合,以景观利用、商业流线通畅为目标,规划呈现简洁而富有韵律的布局方式。
小结
建筑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式,建筑的本质目标要满足人的生活要求。随着现代城市的急剧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交通困扰,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弊病与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望的背道而驰,城市发展的本质趋向混合功能使用。当单一功能类型的建筑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时,而具有多功能混合和空间集约为特征的综合体建筑,呈现出多种功能在有机整体内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更加能动地发挥建筑的职能和功效,对社会生活和环境具有强大聚合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媒介。
参考文献
[1] 邓凡,《透视城市综合体》,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4月
[2] 李静波,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集约化设计初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3]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11月
论文摘要:以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为例,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进行探索,提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毫无疑问建筑是理性的,它需要贯穿建筑师的理性思维,同时,建筑又决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思维,它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将人的情感去关注非情感化的理性创作,从而将人的感情转移到建筑上。因此,追求情理兼容的建筑作品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理当追寻的目标。合理定位是设计过程的起点,也是设计理念及灵感产生的基础。就一般意义而言,建筑设计的定位包括环境定位、功能定位和建筑形象定位等层面,合理的定位往往是一个建筑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随着学生对信息需求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功能的更新和拓展,也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该建筑更好的满足日益复杂的功能要求?如何让新型图书馆的形象满足人们日渐丰富的审美要求?使得设计出的作品达到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我们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思考,进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文结合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方案设计,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新职能、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建筑文化情感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期对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有所参考。
一、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在网络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设计正面临着功能改变,新型图书馆的设计方案必须突破传统图书馆的设计模式。经过深入思考,在功能上结合实际使用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采用“一站式服务”的多功能入口大厅。在入口大厅读者通过网络磁卡就可完成整个馆内的图书借还工作,并可在馆内任何一台电脑前轻松完成检索上网,预约借阅以及其他服务项目,实现超市化管理及“预约、借阅、查询、还书一条龙服务”的高效服务。
阅览室尽量采用大空间布局,并围绕中央大厅及文化沙龙布置。通过阅览柜和阅览桌椅不同的布置方式,在大空问内分隔出既相互联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阅览室均采用综合布线系,使每个阅览室都具备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上述布置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库室分离”的模式,将书库与阅览室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这种格局,完全适应当今图书馆“全面开架、藏阅合一”的运作管理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开放性布局也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灵活可变的基础。
二、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
大学图书馆在当今高校学生生活中正承担日益综合的文化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与休闲娱乐职能。这就使单纯意义上的传统图书馆逐步演变成新型综合的文化知识中心,使得新型数字化图书馆的内部功能向多功能复合化演变。为顺应上述变化,更好的满足功能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将可独立开放的多功能报告厅、科普展厅、图书超市、咖啡吧、自修教室等相关服务空间集中设置在一层。将整个四层中心区域设为大型的文化沙龙,给读者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围绕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和空间,穿插布置相关的配套功能。如每层阅览室均设有休息角,给学生提供一个短暂休息的场所。
三、取代传统的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历来都以藏书量作为衡量标准,书库在传统的图书馆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功能单元。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在新型的图书馆中已逐渐被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所代替。电子媒介已然成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电子光盘库已经或将要取代传统书库成为一般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料存储方式。即便是在一些有纸质文献的传统图书馆内,也往往采用制作缩微胶片的方式供读者阅览。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光盘体积小,新型数字化图书馆就可以不再专门开辟书库,而是将其分散到各类阅览室内,既节省管理成本又方便读者借阅。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更适应当今图书馆的需要。
四、寓意深刻的立面设计
建筑的生命孕育在与环境的情感共生之中,从环境中来,于环境中再生,以环境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从环境的结构原型中,从环境中那些有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中寻求设计线索和灵感刺激,从而建立与完善环境程序,延续与发展环境意象,以建筑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带动整个环境形象的艺术升华,达到情境交融。
在洛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立面设计中,我们从环境出发,发掘该图书馆的文化内涵,用丰富的建筑语言,赋予新型数字化图书馆深刻的含意。
为了充分表达图书馆建筑的亲和性和开放性,我们设计的图书馆在正面以双手开合的欢迎姿态伫立在读者面前,主入口宽敞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驻足交流的空间,而且通二层的大台阶使得整栋建筑端庄雄伟。矩形的玻璃中厅增加了图书馆内部采光的同时,也营造了光影交织的变幻空间。方格形的窗户在建筑立面上显得大气稳重,也有立久持久之意。条形窗的布置如同图书馆的一本本藏书,象征着通向智慧的心灵之窗。出挑的玻璃轻钢雨蓬钢架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双手开合的建筑外观,暗喻着这座建筑是知识殿堂的大门,也似乎在召唤着学生们积极走入这扇门,为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五、合理快捷的空间交通组织
关键词:外遮阳 本体遮阳 内遮阳 效果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tate advocates green building, saving energy construction, and introduced a number of specific standard procedures, of building energy brought forward many specific requirement.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cadre institute engineering to take a variety of effective measures shading, through the block direct sunlight radiation and overflow of radiation heat, control heat enter indoor, reduce the room temperature, improving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make the air conditioning peak load slashed.
Key words: the body in the shading effect shading
中图分类号:TU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工程概况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筑物是由A、B、C、D、E五个楼区组成,是一所集教学、办公、宿舍、大型会议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学院作为全国首批绿色示范工程,首次将低碳绿色理念贯彻到设计和施工当中,为同类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提供了可参考数据。其中学院主楼建筑物合理应用多种建筑遮阳技术,成功营造出了舒适的室内光、热环境,并减小建筑全年空调采暖的总能耗。
二 遮阳重点区域
学院A、B、C、D区为住宿、教学和办公区,这些房间窗户采用的是断热铝合金框中空Low-e玻璃,房间遮阳为传统布制窗帘方式。E区首层环形大堂为14m高玻璃幕墙和五层屋面花园平台大跨度玻璃幕墙穹顶空间明亮通透,通过夏冬两季日照对建筑物照射分析,自然光照对本区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它是本工程遮阳的重点区域。
三 建筑遮阳方式及效果
根据E区使用功能和建筑特点,建筑遮阳采用了外遮阳、玻璃本体遮阳、内遮阳三种方式相结合,用来控制热量进入室内,降低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
1 建筑外遮阳
1.1 构件组成:
E区外遮阳技术主要使用在穹顶玻璃幕墙,通过在穹顶外布置14道环形遮阳板,有效阻断阳光直射到室内。外遮阳板材质为浅色、高反射、低热容的轻质钢材,防止照射吸收的热量传导至护结构。遮阳板形式为百叶状,与围护结构留有间隙利于通风,防止周围热空气滞留。
1.2 外遮阳效果:
⑴夏季(7月1日~8月31日)外遮阳集总遮阳系数=0.395,可遮挡大部分直射阳光,利于减少夏季能耗。
⑵冬季(12月1日~2月28日)外遮阳集总遮阳系数=0.566,可容许超过一半的直射阳光进入,利于减少冬季能耗。
1.3 清理和维修
外遮阳构件可以作为清洁和维修走道。及时清洁沙尘及积雪,保证穹顶玻璃可见度。定期检修穹顶结构,替换损坏的构件。
2 玻璃本体遮阳
2.1 构件组成:
E区首层大堂、三层多功能厅大量采用了玻璃本体遮阳技术。大规格Low-E玻璃在生产过程中镀上一层深蓝色薄膜,使得玻璃对于不同波长的光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最终起到遮阳过滤紫外线的作用,同时又丰富了建筑外立面的层次感。
2.2 遮阳效果:
⑴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好:适当的可见光透过率,50%-70%;
⑵极高的远红外反射率:传热系数K值达到1.8W/(m2K)以下,可有效限制室内外远红外热能进出室内;
⑶有效阻止太阳辐射进入室内:较低的太阳能透过率:玻璃的遮阳系数SC
2.3 清理和维修
幕墙玻璃分两部分进行清理,4m以下部分由物业人员使用专用长把清洁工具清洗,4m以上部分采用可移动提升架进行清洗。从E区13.05m室外平台位置登上南大堂幕墙顶棚,对顶棚外侧继续清理,清洗时清洁人员佩带安全带,顶棚幕墙玻璃上不得放置水桶的重物。
3 内遮阳
3.1 构件组成:
E区南大堂玻璃幕顶棚、多功能厅顶棚中部的幕墙采用内遮阳技术,应用了安装、使用、维护简便的浅米色织物电动遮阳帘,它可以使光亮表面的眩光及反射光线大幅度减小,紫外线照射减弱,营造清雅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延迟衰减空调峰值负荷,大大节省能源。而且电动系统也方便了遮阳帘的控制。
3.2 遮阳效果:遮阳系数达到0.5。
3.3 清理和维修
织物制品的遮阳帘拆装便捷,当遮阳帘使用3个月后利用可移动提升架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水洗。
四 实施效果
建筑遮阳技术的作用对于建筑节能是极其重要的,而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的遮阳技术是建筑功能和建筑形式的高度统一,多种遮阳技术的结合使用具有了以下两方面优势:第一,节能效果好。目前国内普遍采取单一的室内遮阳方式,紫外线通过玻璃射到遮阳帘上,又使织物或者金属帘成了一个热源,实际热已经进入室内了。而多种遮阳技术的组合使用可在第一时间阻挡热量、紫外线等强烈光线于室外,隔热节能效果与在玻璃里面安装窗帘的效果截然不同。第二,艺术性强。通过对遮阳材料的改进和色调的选择,建筑外立面也可随之变得层次丰富、靓丽美观,室内装修风格新颖独特。
参考文献
[1]卜震;陆善后;范宏武 窗户遮阳技术在节能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论文] -上海建设科技2005(03)
[2]于文波.陈琦.朱伟 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筑遮阳技术研究述评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10(7)
[3]郑远 建筑节能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住宅设施2009(4)
[4]夏麟;李峥嵘 遮阳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期刊论文] -上海节能2005(04)
作者简介
汪峰,男,33岁,工程师,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一公司全国组干学院工程总工程师
王蕊,女,30岁,工程师,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一公司全国组干学院工程专业经营副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