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3 09:37:01

模拟教学法论文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1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要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这门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不能产生理想教学效果,文章根据作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中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论文关键词:情景模拟法;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它系统的研究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模块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的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务。作为一名高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老师,要时刻牢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适用企业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粉笔+讲授”,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通过准确地讲授系统的理论,辅以清晰的板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课整理笔记、接受老师的课堂内容,并课后准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参加考试。这种讲授法很难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变传统“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情景模拟法的特征 情景模拟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是指通过对事件发生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学生在指定的场景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去扮演模拟的角色,去讨论做出选择和决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而具有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实践性。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学生自始自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组织、指导的作用,全过程的参与促使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能力,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和解决而难踢,需要相互的讨论、表达和沟通,需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辨的活灵活现,把抽象理论变得丰满有形。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生自身和其知识与情景高度结合,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情景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各管理模块的要求,可进行以下几种情景模拟训练: 2.1 员工招聘环节模拟: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面试环节的情节模拟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知识的能力。因为在模拟中,要求学生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进行全局思维,实施完整的管理活动。比如,扮演招聘方的同学,不但要根据所招聘的职位,撰写相应岗位的工作规范和岗位说明书,还要设计应聘申请表、招聘广告,设计有效面试的招聘测试的题目,同时运用合适的测试方式,如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也就是说,必须熟悉并熟练掌握招聘的整个流程。而扮演应聘方的同学,对招聘的过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也必须十分了解,对知识的要求很高。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实战演习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综合管理素质有很大帮助。 2.2 员工培训模拟:在讲授员工培训的内容时,可由学生轮流充当培训讲师,指导学生根据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全方位的培训计划,并且具体实施培训模拟训练,可以通过生动的录像来进行现场的演示或练习。 2.3 工作分析模拟: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可利用学校有利的资源,如:超市、食堂、教学管理部门、保卫处等,预先设计几个典型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这些岗位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2

一、 模拟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模拟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模拟教学的过程我们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教学实践,不同阶段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包含了教师指导下的庭审观摩、案例选择、司法文书的起草和移转等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遗漏或忽视庭审观摩,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被告具有特殊性,导致我们很难邀请法院到学校现场开庭,这是客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2)虚拟案例,直接编造或杜撰案件事实,以追求其“典型性”。(3)法律文书的起草不规范,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4)司法文书的移转不遵循法定时限。

2.中期开庭阶段。这一阶段是整个模拟实践教学的中心,开庭又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宣判三个主要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审判人员的发问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有时问题过于简单,致使案件事实难以明确清晰。(2)发问带有明显倾向性,与法官中立地位不符。(3)调查阶段出现对案件定性及法律适用问题的辩论,导致程序混乱。(4)举证内容缺乏关联性,并只简单列举缺少质证过程,致使证据证明力不足,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5)法庭辩论不是围绕事实证据及法律法规的适用展开,片面强调个人的口才,法庭辩论成了“辩论会”。(6)审判长不能及时规范辩论行为,致使辩论失控,出现混乱。(7)不顾庭审内容,直接宣读庭前拟定的判决书。(8)判决书没有必要的论证过程,只是简单罗列事实和法律法规,既不规范更难以令人信服。

3. 后期夯实提高阶段。主要包括庭后讨论和书面总结。这是模拟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庭后讨论流于形式,不能从知识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有的甚至只是在开庭结束时由指导老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学生根本就不再参与讨论,遗漏了重要的环节。(2)没有书面总结或书面总结过于简单,总结不够全面和深刻,不能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二)模拟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分析。一是对模拟教学理论认识不足。如前所述,模拟教学理论现在从研究上讲还有很多不太成熟的地方,老师和学生对其认识还有很大差异,容易导致出现“硬伤”。特别是在对模拟教学的内容和环节的把握上往往容易出错。二是组织者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模拟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还未被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一部分院校组织模拟法庭只是走个形式,有的甚至只是作为党团活动或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部分。三是学生参与此类教学活动少,精神高度紧张,慌乱中出错。四是不排除部分学生思想上懈怠,准备不足。

2. 客观原因分析。一是对实体法和程序法中的知识点把握不够深透。模拟法庭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全程模拟参与司法实践的过程,参与主体对基本知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模拟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很显然,如果学生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模拟行政诉讼过程中必然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某些院校和法院等司法机关合作联系少,难以搞观摩开庭类似教学活动,甚至可怜到连现场开庭的一些影像资料也没有,学生仅凭借书本知识进行模拟活动,此过程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三是现有课程设置模式不尽合理。在实践课中还没有把模拟教学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主干课设置,所以课时不足,导致经验缺乏。四是缺少一支强有力的指导教师队伍。模拟教学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而我们的教师多数热衷于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五是模拟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规章制度为模拟教学的开展设定了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保障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必要条件。而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模拟教学效果的跟踪和测评,是师生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指标。

三、模拟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要搞好模拟教学,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模拟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软硬件两个方面着手组织建设,其中软件建设是核心。

(一)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指模拟法庭实验室及其配套建设,这是搞好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标准的模拟法庭实验室并配备了齐全的配套设施。包括可同时容纳500人的模拟法庭会堂,多媒体、录音录像设备、照相器材、国徽、法槌、法官袍、律师袍、法警服及席位牌等等,为搞好模拟实践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二) 软件建设

1. 现有课程设置模式的转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法学院校还只是在实体法和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偶尔运用模拟教学法,并没有单独设立模拟法庭教学课程,这对模拟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及作用的发挥构成极大的障碍。毕竟,由于课时或教师工作重点等各方面的原因,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模拟法庭教学的适用往往暴露出许多弊端,比如模拟次数少、走形式或忽略前期准备和后期总结等重要环节。现在的法学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专门设立模拟法庭教学必修课或选修课,真正的把模拟教学法充分运用到模拟实践教学中来以发挥其最大功用。

2. 模拟教学教师队伍的组织和加强。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和方法,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的指导。我们强调的高水平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对司法实践有较好的把握),还必须对实践性教学方法有研究有热情。如本文起始所述,我国传统法学教育过多的关注于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缘于对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的匮乏,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实践+研究(方法)型的师资。我们的教师队伍中60%以上具有律师资格和实践经历,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并取得突出的成绩。

3. 制定和完善模拟教学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建设是模拟教学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先后研究、制定了《模拟法庭实验室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教学人员岗位职责》、《模拟法庭教学教学计划》、《模拟法庭教学程序规范》等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

4. 制定模拟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模拟教学效果的评价实质是对模拟实践教学的跟踪测评,有利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提高模拟教学的水平。这方面的指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主体在单位模拟案件中的具体表现的评价,比如对知识运用是否灵活,法律程序是否正确,逻辑思维是否清楚,语言运用是否流畅以及法律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等等。另一个方面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评价。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又自成体系,因此具体量化指标应从两个不同的层次分别编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和知识传授的。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和方法已远远达不到现代法学教育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在1972年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说,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②因此,我们必须在法学教育中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模拟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结合模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对模拟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模拟教学必将在法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注释:

①何勤华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一卷)[M].法律出版社,2003.247.

②《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18-119页,第115页,第284-285页。

参考文献:

①邓建民 李芽.论法学实践教学形式的完善和更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 10).

②王龙.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 《法治论丛》 第20卷第5期,2005年9月.

③李殿英.利用高校模拟法庭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④龚家林.论“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作用[J]. 南昌高专学报,2005,(1).

⑤王婷.法学专业素质培养途径探讨―以“模拟法庭”为视角[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5) .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模拟公司教学法;法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20- 一、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源起及适用条件

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其理论依据来自于教育学中的“行为导向”思想。德国著名学者特拉姆认为行为导向表征的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在其指引下,参与学习的个体能够在评估自身能力、了解客观规律及预判行为结果等方面得到切实的提升。这个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实质意义上就是一个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参与学习的个体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等方面获得渐进性进步。以行为导向为指引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案例教学法、主题教学法、角色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形式展现出来。追根溯源,“模拟公司教学法”就是模拟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这种教学方法旨在赋予学生充分的自限,使其在教师的督导之下按照实际的商事活动规则与法律制度“创立”某种公司形态。虽然这种公司并非实际存在于商业社会中的法人主体,但其基本功能与真实的商业公司完全一致,可以采取虚拟化的商事交易与运行方式开展相关活动,只是货物交易与货币交易仅限虚拟形式而已。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担任模拟公司的具体职务,扮演其应有的角色[2]。从1984年起,模拟公司教学法被引入国内,在经济类专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推广。目前商务外语、文秘等专业教学也正在尝试开展,而其在法学实训环节的尝试尚付阙如。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引入法学实训的意义

众所周知,法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往往强调单向度地传输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实际法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弊端虽久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批判,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变革与不断优化我国法学教学模式的任务极其艰巨。尤其是掺杂了高校扩招与就业压力等因素后,问题就更为复杂。此外,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进步不断加剧法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压力,学习环境的开放性逐渐增强,法学理论不断发展变化,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更使得法学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在信息共享化与透明化的层面。如果以课堂教学、知识讲授为核心的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我国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改革的方式之一就是将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方式引入法学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诊所实训均属此类。虽然教育者们对“法学实训教学”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实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诸多院校没有建立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的条件,很多高校模拟法庭教学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实训教学方式与课堂理论教学方式之间过于泾渭分明,“理论课”与“实训课”在内容设计上脱钩严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法学专业实训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没有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而 “毕业实习”作为各法学院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是我国传统法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经环节,根据学生所在院校的规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法律相关实务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实习,了解相关法律业务知识,以提升专业操守、职业知识、道德品质等,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期无法真正适应与融入到实习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中,许多学生无法参与实习单位的核心业务,其职业素养的提升与实践知识的增长十分有限。甚至很多院校的毕业实习就是应付了之。经过所谓的毕业实习,不少学生还是对相关法律实践常识知之甚少,并未能具备应有的知识水平[3]。

可见,法学实践教学中现有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困扰,其运行质量和效果不佳。着眼于我国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不难发现,其遇到了核心作用空心化、实际操作形式化、践行价值虚无化等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很多高校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而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为终极目的与核心目的,应切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实施引导与诱导,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互动。法学实训教学的引进和发展已经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它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及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的法律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具有大陆法系的色彩,与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模式具有较大差异,在立法机制、司法制度、法律文化、教学范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互相借鉴的空间。

法学实训教学方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推广阶段,其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者们应不断地摸索、总结适合法学教学的实训形式和方法。模拟公司教学法作为一种从国外引入的新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与实践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是使学习参与者融入高度虚拟化的“公司”活动中,使其担任该“公司”的真实职务,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在高度模拟的商事活动与公司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目前模拟公司教学法之所以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取得了相当的实效,是因为其解决了现实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法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注重实务操作的专业教育,在法学教育正在由过去以法学理论教育为主转向法学理论与法律技能技巧并重的综合型实务教育的过程中,将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引入国内的法学实训教学环节,以不同行业的公司在成立、运作的不同阶段,其法律实务工作内容为切入点,创设模拟公司需要应对的法律问题的仿真环境,为法学专业学生全面接触社会,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法律实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仿真平台,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动态结合,切实提高法律实际应用能力,并在其体验法律职业角色的同时,因时制宜,培育其职业责任感等重要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于法学实训的策略

(一)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实训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1.开设相关课程。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对学生开展法学专业能力实训教学时,需要学生已经开设了“民法”、“刑法”、“经济法”、“合同法”等课程,通过这些基础法学原理和法律规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树立了法律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习技能。在此基础上,与公司法律实务直接相关的部门法课程可以与该教学法的应用同时开设,比如“公司法”、“票据法”、“劳动法”、“证券法”、“破产法”等。理论与实训同步进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在公司法务实训中得到检验,他们再回到理论学习中巩固加强。

2.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首先,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教师必须认同这种教学方法,熟悉“行为导向”的实训原则,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模拟公司的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选取实训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布置实训任务,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远高于常规理论教学。其次,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教师除了须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具备法学专业教师应有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外,还应富有公司法务工作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模拟公司教学法的优势,不仅传授学生公司法务所需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相关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从事公司法律实务应具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判断、解决公司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实训中的应用流程

1.调研法律风险。为了让参加模拟公司教学实训的学生尽早树立实务意识进入实训状态,在组建模拟公司前,可先组织学生开展公司法律风险调研。具体操作由实训指导教师将公司成立及运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分类别列出公司法律风险调查问卷的纲目。将学生分组,分工负责纲目下具体问卷内容的扩充。因为该阶段学生还未系统学习“公司法”,调查问卷的充实完善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和系统整理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经数次集合研讨定稿后,印制,布置调研任务。每个学生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可以通过亲友介绍走访“熟人”公司,更倡导登门造访“陌生”公司,真正获得实务体验。调查问卷返回后,布置学生分纲目完成统计分析,撰写公司法律风险调研报告。此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公司成立之前,便对“别人”的公司成立、运营的法务工作和法律风险形成感性认识,并对之后的模拟公司法务工作有所预见。

2.成立模拟公司。在完成上述与公司法律实务相关的前置课程后,即可开始对学生进行模拟公司法务的实训教学。将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移植于法学的实训教学中,从模拟公司的组建环节便开始涉及公司成立的法律实务。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学习的“民法”、“经济法”课程中关于法人、公司的法学理论和知识,让学生对公司 “主体”有基本的了解,同步开设的“商法”(或单独设置的“公司法”)课程,对公司的法学理论、相关法律规定正在进行系统讲授。在此基础上,模拟公司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预模拟成立不同行业的公司。小组规模以5―6名成员为宜,便于集合、研讨,成员间高效交流。指导教师结合各组预成立的模拟公司的行业,布置学生进行相应的公司设立准备工作。各组成员须完成公司成立的相关法律法规整理、设立流程的网上办事平台和行政主管部门办事大厅实际调研三方面的分工任务,整合后正式进入模拟公司的设立阶段。模拟公司设立后,组织成员编制公司设立流程、总结注意事项、对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评价分析。

3.运作公司法务。模拟公司进入运营阶段,指导教师为学生设定公司法务工作人员身份,围绕模拟公司所属行业在运营中遇到的常规法律问题,虚拟学生需要处理的具体公司法律事务。为了保证学生在实训中获得锻炼机会的充分性以及实践能力提高的成效,指导教师将根据具体法律事务的繁简程度,对较为繁复的具体法务,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较为简单的法务工作,由小组每位成员各自同时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均保证至少有两名成员参与,以便切磋、研讨,完成后共同总结,切实提高公司法务的实际操作能力。

4.创建仿真平台。模拟公司教学法不仅要通过虚拟学生作为公司法务工作人员在相对闭合的空间,预设常规法律事务的处理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法律实务工作的兴趣,特别是要力争摆脱“模拟法庭”类实训教学高度既定性的桎梏,这就需要通过创建“模拟公司群”来构筑优质的高度仿真实训平台,这也为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组织能力要求。如前所述,在模拟公司实训教学的“成立模拟公司”阶段,已经将学生分组,按行业类别成立相异的模拟公司。在一个优质的高度仿真实训平台上,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各自公司内部处理指导教师虚拟的静态的公司法律事务,比如针对预设的交易制作买卖合同范本、应对虚拟纠纷撰写诉讼文书等。更要在指导教师精心策划的各模拟公司之间虚拟的各种联系中,从法律视角予以审视,有所作为。通过动态的、高度仿真的实务训练,学生持续保持训练热情、投入体会职业角色,并逐步培育其职业责任感,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实训中应用的关键

公司法务工作繁难复杂,面临的法律风险在不同行业,公司设立、运营的不同阶段均有差异。而法学实训学时有限,又受前导及同步开设课程的限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既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教学进度,搭建优质的高度仿真实训平台――互联的模拟公司群,并在每一个公司设立和运营的诸多繁难法务中进行取舍,合理设计学生的实训方案是模拟公司教学法应用于法学实训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法学实训的具体应用中应特别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司实务模拟须与法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现行相关理论教学进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实务模拟与相关公司法理论教学同步或者前者稍迟于后者均可。二者同步,学生兴趣最为稳定,但对指导教师理论教授水平要求较高;实务模拟稍迟于理论教学,可起到践行检验理论知识、自查学习效果的作用。实务模拟超越理论教学进度,表面上会呈现出学生求知欲高涨,实际上却是以耗费本就有限的实训时间和指导教师资源,学生因先经历所谓实务得来的“一知半解”而削弱对系统理论教学的专注力为代价。

二是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专业实训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阶段性总结、巩固和提升。如前所述,公司成立至运营的各环节法律事务本就繁杂,互联的模拟公司群的实训平台的搭建更将为学生提供充沛的实训机会。如何在实训足量的基础上确保效果优良?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阶段性研讨、总结,是巩固学生训练效果,切实提升其职业能力的有力举措。学生在实训中的学习和传统理论学习一样受学习规律的支配。兴趣―接触―了解,如果“巩固”环节缺失,接下来便是新知识的兴趣―接触―了解,同时既受知识的遗忘。在数量庞大、高密度的模拟公司法学实训中较常规的理论学习更容易出现这种边学边丢的现象。因此指导教师在实训中强化阶段性举措十分必要。

三是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法学专业实训应用中应潜心培育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该方法应用于法学专业实训教学相较于模拟法庭等其他实训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便是该种组织形式容纳学生的高度自我控制机制――每个成员均需要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某些具体实训任务的同时,在每一个模拟“公司”中,小组成员作为从事公司法务工作的一员,须与其他法务工作者分工配合、协同合作,站在公司的立场审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整合工作成果。组员间的沟通交流、互助提高,团体一员的角色体验对培育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大有裨益。让学生在毕业前即有机会体验公司法务人员这一法律工作者角色,必将大大缩短其毕业后进入法律职业的适应期,从而提升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将模拟公司教学法引入法学实训环节的尝试在我国尚付阙如。摸索、尝试其具体应用、分析其教学实效,将为法学实训方法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芝兰,张忠俊.“模拟公司教学法”实证研究[J].科教

文汇,2007,(12).

[2]寇培宇,刘昕.浅析商务模拟公司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

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周舟.对法学实训及法学实验中心教学模式的思考[J].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4

1.1模拟法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模拟法庭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可以在模拟法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考内容都能脱离老师的束缚。亲身参与案件的审理和讨论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思考兴趣,在模拟法庭前后以及庭审中学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更能促进学生构建法律职业思维。

1.2模拟法庭教学能强化刑事诉讼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运用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程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在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传输外还肩负着职业培训的任务。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范条文以及专业的法律术语都比较枯燥,模拟法庭教学可以通过实践将这些枯燥的法律知识生动化,法庭中调查、辩论等都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对抗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1.3模拟法庭开创了刑事诉讼法教学的新模式

受传统教学方法以及我国法系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教学一直都较为封闭和狭隘,教学内容也侧重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学生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较差,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严重。模拟法庭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大大地推进了法学职业素质教育。另外,模拟法庭教学还能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并将实践内容贯穿到教学中。

2模拟法庭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法庭教学克服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很多弊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法律职业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根深蒂固、模拟法庭教学引人时间短等问题,其在我国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对模拟法庭教学的定性还存在偏差

在法学教学领域,针对模拟法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争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模拟法庭教学究竟是教学范畴内的一种方法还是教学课余活动的争议。由于刑事模拟法庭教学定性的不统一,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对模拟法庭教学的运用较少,与模拟法庭教学相关的指导书籍以及专业教例都较少,也没有完善的模拟法庭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体系,模拟法庭教学运用也比较随意。

2.2案例选择范围局限性大

在当前的模拟法庭教学中,教师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比较简单,案件本身没有争议性,在模拟法庭过程中,参与者对问题的辩论更多的拘于流程形式,直接导致整个模拟法庭教学缺乏生动性,难以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创新知识能力的目标。这种模拟法庭教学更像是对既定案例的一种再现,这种缺乏争议的简单诉讼案件没有进行模拟法庭教学的必要。

2.3教学中轻实体而重程序

模拟法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和融通所学知识,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来灵活分析案例事实,熟悉证据法和程序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受司法活动以及诉讼法学领域传统思想的影响,模拟法庭教学也更多地表现为轻实体而重程序,教学的目的大多是让学生熟悉办案方式,强化学生对程序法的理解,对案例选择也尽量选择性质清晰明了的,这与模拟法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3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选取案例

模拟法庭教学中选择案例是最关键的问题,好的案例能极大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庭审知识,并提升学生的辩论水平和法学功底。案例选择不能单纯选取简单清楚的,这不利于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学生融合知识,但也不能刻意选取过于复杂、繁琐以及争议性大的案例,这也很难让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因此,法庭教学需要选择那些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同时难度适中的涵盖知识面广的案例。

3.2分配诉讼角色

主动参与才会有收获,只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模拟法庭中来才能真正从中获益。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尽可能设计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各组成员,包含审判组、起诉组、辩护组以及综合组等。各组以及组内的成员分配可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者特质自主分配,教师可以在这个分配过程中加以引导。

3.3准备法律文书

法律文书写作也是模拟法庭教学的重要内容。庭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呈现相应的法律文书,这些文书是衔接诉讼各阶段的纽带,让庭审的各环节能依照正常庭审流程有序展开。学生可以根据所在组别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来准备相应文书,例如审判员的判决书、公诉人的起诉书以及辩护人的辩护词等。这些文书要严格按照庭审流程和要求在规定时期内完成送达。

3.4做好庭审前的演练

庭审是模拟法庭教学的重点,在这之前需要做好各种复杂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后期模拟诉讼的顺利进行,庭审前的准备演练工作必不可少。此阶段不仅要熟悉整个法庭的程序以及各程序的相关事项,同时还要做好庭审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合议庭成员,将起诉书送达被告以及发出开庭通知等等,所有的相关活动都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3.5考核评估教学效果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 模拟法庭 高职法律教育 实践教学

一、在高职院校开展模拟法庭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专科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开设法律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的主渠道,主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增强法制观念,做守法公民,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但目前,法律课的教学仍停留在以听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背”的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法,但选取的案例多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置的,其综合应用性与实践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是一种完全被动式的学习,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必须突出“要精”、“要管用”的思想,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模拟法庭就是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模拟法庭教学的具体实施

1.确定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组织模拟法庭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所选取的案例应当具有覆盖性、典型性和可辩性,这样的案例应能覆盖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范畴,代表重点难点知识,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型的法律关系,同时又有可辩性。选择这样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时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质疑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

2.分派角色,准备诉讼文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安排不同的岗位和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组织各组人员讨论、研究案情,并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核实法律条文,撰写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以及如何搜集人证、物证、书证等证据材料。在制作诉讼文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应变措施。

3.开庭。

开庭是整个模拟法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如何,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如何,都会通过开庭得到检验。在开庭时要按照法庭正式的庭审程序进行,一定要注意庭审的程序的完整性、严肃性、规范性。所有过程都放手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参与、不干涉,即使遇到了问题或准备阶段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由学生自己处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中断案件的审理。教师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记录,在开庭后再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保持审判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总结、评价。

在开庭审理后,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既可以请专业教师点评,又可以其他学生自由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教师对学生在庭审过程中对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理解和运用、在庭审中的言谈举止、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师既要肯定审判过程的成功之处和正确做法,对表现出色者予以表扬,又要指出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模拟法庭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所谓模拟法庭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其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传统的法律理论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学生坐在下边当听众。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不能完成高职教育的能力目标。而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已不再是一堆僵硬的教条与抽象的规则,相反,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活的法律,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怎样去查阅有关的法律规范,怎样去收集事实材料和相关证据,怎样去寻找事实与证据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并让学生在法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置于法官、律师等的角色位置,赋予学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学生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整个模拟法庭活动。

2.可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传统法律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论的深度,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是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训练也只是局限于某一部门法的某一具体知识点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这种“重知识,轻技能”的模式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已不符合实际的需要。但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既可以接触到实体法,又可以运用到程序法;既涉及刑事、民事等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又涉及司法文书写作、法律逻辑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融合。模拟法庭要求学生从零散的案件材料入手,认定事实、查找、搜集证据,查找适用的法律规范,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这就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整理事实材料的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调查取证的能力、对证据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制作司法文书的能力、记录能力、辩论能力等综合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远非传统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

3.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团结协作意识。

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为主,教师向学生灌输具体法律的历史发展、意义、基本概念、原则、特征和具体规则等,教学脱离了实际,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觉得无所适从,觉得所学知识不够用,也不知道如何用,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而实践中的案件是综合的,案件的处理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只靠法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必须把法律与社会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而模拟法庭正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场所,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有所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司法程序并不是单独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集体参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4.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事先准备教案,按照教案教学,但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组织好模拟法庭教学,必须深入钻研有关的法学理论,充分了解司法实践,熟悉法庭审判程序,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和知识储备,而不仅仅是“备”教材内容。在整个模拟法庭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挑选或编写案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对学生所扮演角色的把握提供指导性意见,等等,这就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教师在指导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培养、训练的能力正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因此,以实践来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模拟法庭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要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要想组织好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自身应具备比较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和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法律事务纷繁复杂,教师弄不懂的法律案件不在少数,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情况也有不少,因而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教师切不可把自己都一知半解或人们认识上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拿给学生模拟训练,否则没有能力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必须有清晰、明确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诉讼法,而且要懂得实体法的知识,更要掌握一些法庭工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要对模拟法庭给予资金和硬件的支持。

模拟法庭的建设应当具有真实的场景,需要创造一个法制环境,体现特定的法制文化,配置服装、徽章和相关设施来营造一个法制的氛围。而很多在教学实践中建设的模拟法庭,只是将一个普通的教室临时“装扮”成为模拟法庭,很少能将模拟法庭体现出法律的内涵。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的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不仅有失法庭的庄严与肃穆,而且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要认真筛选、深入研究案例。

案例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核心,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理论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真实案例。但目前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所选择的案例,有的是以往的老案件,有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编造的虚构的案例,还有的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案例。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也仅停留在对案件的表面分析上,没有进行认真理解、分析和挖掘。对案例不进行认真的选择和分析,这样的模拟法庭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是走过场,老师与学生在表演、作秀,模拟法庭教学应有的教学目的,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凸显出来。

4.要避免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不能只注重庭审环节而不注重庭前和庭后总结环节,因为在司法实践中,法庭审理阶段仅仅是案件审理的一个环节,大量的模拟庭前准备工作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庭后的总结对于提高审判的质量也非常重要。要使模拟法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且在模拟法庭活动之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对运用法律知识是否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合法,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等进行总结,该肯定的方面加以肯定,该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旁听的学生来说,案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未必都很清楚,需要教师对具体的知识点再做进一步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模拟法庭教学要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建涛,杜庆贵.关于模拟法庭教学的若干问题.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

[2]武俊山.浅谈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运城学院学报,2006.6.

[3]张振亮.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12.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IT项目管理课程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31-02

IT项目管理课程是项目管理在IT领域的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主要结合IT特点讲授项目管理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一般本科专业课程IT项目管理的教学除了讲授IT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IT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从“满堂灌”向“体验式”转变,情景模拟教学法则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

1 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起源于情景认知理论,即人的学习活动内在地、固有地依存于情景之中[1]。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模拟实际活动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亲身体验其中的要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目前IT项目管理课程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立足于教材讲授书本上知识的讲授法和通过案例分析获取知识的案例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均“以教师为中心”,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方面明显不足。在IT项目管理课程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1.1 情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管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IT项目管理现有的授课模式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总体而言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教学模式时,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认识不够深刻。IT项目管理也采用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常常只是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技能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流程模拟机械式,缺乏对项目管理具体运作思考的缺陷[2]。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并与社会对IT项目管理的复合型和战略型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杜威“做中学”理论强调在活动中获得知识[3],IT项目管理教学中的情景模拟秉承了这一思想。IT项目管理是从项目获取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费用、进度和质量得以完成[4]。IT项目管理某些环节和内容的教学可以由教师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安排,分别扮演不同的参与方角色来实施项目管理的某些活动。参与项目管理的角色主要有业主方、服务中介方、咨询顾问方、供应方等。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关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当中,增强了现场体验感,提高了管理技能。通过角色参与和情景演练,还培养了学生表达、沟通和谈判能力,最后以规范的书面总结的形式报告学习成果,又培养了规范的报告写作能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

1.2 参与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增加社会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承担不同的参与方角色,学生组成小组和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课后演练和课堂现场表演。各个环节中团队成员不仅需要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学会尊重和分享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另外,在IT项目管理活动中将会涉及各种不同的参与方,各方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必然产生矛盾。各方团队都将面临进行相互磋商,解决不同利益冲突的事件,这要求团队内部成员的高度配合和协调一致。所以通过情景参与,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1.3 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主动思维

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倾向,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习活动中起设计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IT项目招投标、项目启动、项目执行和控制等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要求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处理各种不同情景中发生的事件,从中领会和掌握处理人和事的思路和方法。IT项目管理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和解决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2 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IT项目管理课程,师生积极探索,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的可情景化程度高。IT项目启动阶段的招投标活动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情景模拟,现以IT项目招投标活动情景为例,阐述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的实施过程。

2.1 模拟教学准备

为保证情景模拟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IT项目招投标的相关知识,例如招投标程序、IT需求说明、评标和投标方案制作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确情景模拟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根据IT项目管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教师选择适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环节,合理创设情景。情景设计就是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供一份尽可能详细的路线指导和操作指南[1]。比如以IT项目招投标活动情景模拟为例,教师需要制定实施路线图和角色分工,并向学生做出解释和说明。教师设定的角色有六种,它们是导演组、招标方、A和B两个竞争的投标方、专家组以及招标中介公司,学生群体规模标准为50人,根据角色分工分为6组,每组设组长1名。

2.2 学生课后演练和合作研讨

课堂现场模拟招标会之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演练和模拟准备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实施路线图和角色分工,自主地进行具体的分组安排,分为6组,每组负责扮演一种角色。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并进行分析讨论。如导演组对IT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步骤进行统筹安排,并负责协调其它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督促和指导其它各个小组的工作。这个小组的成员实施任务时需要在争论和冲突中抓住主要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拓宽思路,排除困难,找到推动整个活动进行的解决办法。招标方学生负责提出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内部讨论和提炼,最后提交招标文书给招标中介公司。招标方学生和招标中介公司学生需要碰头讨论,就信息系统需求和评标标准进行沟通。两个投标方学生组不仅需要分别决定是否应标,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和上网搜集信息策划投标方案,制作投标文件,还需要与专家组学生进行讨论,预测下一环节现场招标会上专家组和招标方可能的提问并商议问题的回答。参与投标的学生需要把课堂讲授中学到的方法和知识落实到招标书的制作中,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根据招标方的需求恰当地展示自身的优势。专家组成员需要了解项目需求、费用控制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准备与评标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预备在招标会上向投标组发问。在这个环节中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必要时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

2.3 课堂展现

课后演练和模拟准备两周后,进行课堂现场模拟招标会,这是IT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核心环节。导演组准备教学场所、背景和道具,各组成员认真扮演各自担当的角色,力求模拟的真实性。由招标中介公司布置会场,安排灯光、座位和多媒体投影仪,颁布招标会程序,并主持招标会议;导演组负责整个过程的录像和拍照;两个投标组根据各自准备的投标方案进行讲标和竞标,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招标组和专家组进行评标,即根据事先议定的标准对两个投标公司及方案进行评定和考核,最终确定哪一组在竞标中胜出。教师要求招标组和专家组根据IT项目需求围绕投标方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让投标组解答,招标组就某些细节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增强情景模拟的现场感和难度。在现场展示中,教师仍然只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情景模拟的主体。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暂不发表评论,主要职责是维护课堂秩序,当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偏离现实太远、模拟表演出现中断时,要及时进行干预,调整课堂秩序。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现场评议,即对各个小组的现场表演效果进行现场评价打分。评议委员会可以由系、教研室领导、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人员要对IT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有足够的了解,保证评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情景模拟活动的总结

现场模拟表演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要对整个情景模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的分析总结包括各个扮演小组制作PPT进行总结汇报和撰写活动述评报告。各个小组活动述评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在情境模拟活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简述,对表演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在模拟准备和表演中的感受和体会。导演组还要负责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资料的整理,如招标公告、招投标会议议程、评标标准、评标表、投标方的标书等。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汇报会,在会上进行全面总结,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使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模拟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应充分肯定,表扬那些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表达沟通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和具有协作精神的学生;对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进行教育和引导,激发他们今后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总结还需要结合情景设计中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回顾,深入体会其运用,比如导演组的总体策划和协调、招标方的IT需求说明和评标标准制定、招标中介公司现场招标会的组织以及投标组的标书方案和应标技巧等内容,以巩固和内化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学生现场模拟效果评价,集中总结汇报和最终的书面总结报告评价。学生将总结报告修改完善,装订成册,招投标过程中制作的各种文档资料也应作为附件加入总结报告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现场模拟效果和最终总结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团队的成绩,每个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参与积极性给出每个团队成员的相对成绩。最后结合二者给出每个成员的成绩,以防止有的学生“搭便车”。

3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问题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将现实场景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要求老师具有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3.1 情景设计应兼顾知识性和真实性

设计的情景要紧贴IT项目管理的工作实际,尽量使学生的演练比较真实,演练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情景缺乏真实性和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情景模拟教学也不是为了兴趣和气氛而情景,情景设计应符合教学目的,遵从教学大纲的要求[5]。情景模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思考、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如果设计情景与教学目的相背离,单纯为了情景模拟而创设情景,体现不了IT项目管理的实质和理论知识的运用,会使学生感觉“虚假”而无所适从。兼具知识性和真实性的情景设计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发挥解决问题的潜能,取得良好知识内化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时内容上必须紧跟IT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IT项目管理实践出现的新问题。

3.2 学生在现场模拟表演前应充分准备,加强研讨

现场模拟表演前应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工作量。如果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就不会理解所置情景,真正做到身临其境,情景模拟教学最终流于形式。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准备过程,加强引导并认真指导,通过导演组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研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们在准备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花费大约10天左右的时间围绕IT项目招投标管理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分析有关资料,形成对IT项目特点和需求的初步认识,弄清招投标流程和技巧,完成招投标文档初稿。之后,学生再与教师进行反复交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此外,导演组还会组织两个投标组各自进行内部的试讲标。在认真准备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工作,发挥聪明才智,更容易深入领会所学知识。现场模拟表演前的准备和研讨也锻炼了学生们社会工作、协作、沟通、表达、写作和策划等各项能力。

3.3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应坚持引导作用

情景模拟教学虽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对学生不是放任自由,必要时须加以引导和指导。在情景模拟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背景资料,实施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模拟演练前知道本次模拟活动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哪些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以及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情景模拟学生准备工作期间不仅要进行答疑解惑,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思考的深度、模拟的难度、课件的美度和招投标管理的巧度方面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模拟教学课程保持高的质量。在情景模拟之后的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启发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学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1):94-96

[2] 刘成.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12,31(10):433-437

[3] 刘广利,汤慧丽.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5):84-86

[4] 王如龙.IT项目管理――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角色模拟教学

一、角色模拟教学要义

(一)角色模拟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近年来,角色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引入英语教学。对于角色模拟教学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过界定,但是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邝丽湛教授在其《中学德育学科教学论》一书中提出:“角色扮演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体会和观察,结合中学德育学科的有关教学内容设置剧情角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吴初灿老师则认为:“所谓角色模拟,就是由教育对象以假定的社会角色,在课堂中模拟社会环境,运用知识讨论、分析和解决教育者给定的社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的、内在的、自觉的素质教育方法。”

王文星老师则提出:“角色体验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法。”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角色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和感悟书本理论知识,锻炼和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形成情感认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际上就是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模拟。

2.特点

通过对角色模拟教学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该种教学方法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情境性与体验性

英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主张体验式学习,要求将教学内容情境化,即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转化为蕴理含情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建构起知识框架,增强生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如今,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英语课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角色模拟教学是实现英语课“内容情境化、学习体验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法基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与生活中选取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该场景中进行角色体验,变他人的处境为自己的经历,通过角色体验达到情感认同,其实际上就是一种虚拟情境中的角色体验。

(2)自主性与参与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宰,他们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教材中的语法点、句型等。诚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应试而言效率比较高,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即便记住、理解了一些知识,也很难对书本知识形成真正的情感认同,更谈不上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与了解。角色模拟教学一改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角色,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其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的教学中去,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掌握、认同书本知识,增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3)趣味性与直观性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前提条件。实施角色模拟教学法,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模拟的实践活动,寓学于乐,在活动中学习和体验书本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角色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角色,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

(二)角色模拟教学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

1.符合英语课本的编排特点

英语教材的编写都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每一课、每一单元都设有对话、情景等,体现着过程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注重过程体验的教学活动。角色模拟教学符合这些要求,它通过让学生扮演一些与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符合的角色,极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实效。

2.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多为15—19岁,属于青年初期,也称青春中期,处于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1】。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些特点,而角色模拟教学法适应了这些特点。

首先,他们认识能力增强,思维水平提高。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上的独立性与批判性逐渐增强,他们一般不轻易相信他人或书本上的言论,喜欢怀疑、思考、争论和评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如果教学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很难引发学生的真正认同与理解,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探究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他们信服。显然,角色模拟教学法符合这一特点。

其次,他们社会性增强,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能根据社会标准分析自己心理品质和行为,并按社会需要锻炼自己,立志成为积极的社会成员。通过角色模拟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中提前亲身模拟一些社会角色,了解一些社会角色的行为与责任,可以为其日后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奠基。

再者,他们善于模仿,表现欲旺盛,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角色模拟教学为学生的表演欲提供了很好的舞台,他们对角色扮演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来,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三)角色模拟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运用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内容有强烈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任务。高中英语课堂,出于应试需要,大多数只注重课文细节,研究课文语法,却忽略了文章本身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很多学生感觉这样的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理论抽象,学习过程中缺少兴趣和热情,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努力创新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角色模拟教学法便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能够切身模拟一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角色,具有游戏性、直观性等特点。

二、角色模拟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操作程序与原则

角色模拟教学要想发挥其教学实效,必须按一定的操作程序来进行。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最终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在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角色模拟教学法也不例外。

(2)创设教学情境

角色模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效能否有效实现,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课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确定模拟角色

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生能够深刻了解课文想表达的意思。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情境、教学实际等确定需要模拟的社会角色。

(4)学生模拟交流

(5)教师适当总结

学生的交流讨论缺乏系统性,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进行总结。

三、角色模拟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1.不少教师很少运用角色模拟教学法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其是在常态课中,不少教师很少选择运用角色模拟教学法这样一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虽然这些教师也能够理解、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却很难将这些理念付诸课堂教学实践。他们认为,类似于角色模拟这样的教学方法,过分的耗时耗力,对师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却很难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效果。鉴于此,他们宁愿选择一些老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不愿选择一些创新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高中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

2.部分教师滥用角色模拟教学法

与一些“应试实用派”的教师不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师滥用角色模拟教学法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中比较普遍。这些教师由于教龄比较小,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是脑海中却深深埋藏着新课程的观念,喜欢运用一些有新意、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这种对创新的追求有些过度,存在着滥用的现象。在运用角色模拟教学法时,部分教师不论什么课题、不论学情、不论学校教学条件,一味的运用,甚至还在整堂课中都运用这种方法。显然,这种“过犹不及”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角色模拟教学法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恰当地运用该种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邓权忠: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几点做法,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6期

模拟教学法论文篇8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经济法;教师角色

经济法在我国几大部门法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同时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责任意识以及具有一定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务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实务问题。

一、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与其他法学学科相比,经济法涵盖内容繁杂,有人形象的将经济法比喻成一个“大杂烩”,内容无所不包。另外,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学原理,所以导致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法与经济的关系是“三分法律,七分经济”,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学在经济法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时代,制度与法制的建设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经济法的经济特性决定了依赖纯法学的理论方法去解释经济与社会现象是很难解释明白的,必须借助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阐明有关经济法律制度的立法依据、立法目的。

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有相当的法理知识,并且需要具备相关的民法学、商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等方面,涉及面非常宽,并且能够正确地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类经济现象,分析和处理各类解决案件。而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就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学分析和应用能力。但是对于经济类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的学习与积累,短时间内无法让学生了解到该制度的来龙去脉,因此在理解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前经济类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基本上都是限于基本概念和法律条款,并且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过程,缺乏对其深刻的理解,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枯燥乏味,兴趣不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法律就是背书,只要把法条都记住了就可以,但记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法律的基本原则,则是法律的灵魂。

二、经济法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

1.课堂讲述: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是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虽然偶有提问,但是不能形成思想的碰撞和问题的交流,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效果十分不好。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弊端是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任务是解释法律条文,进行逻辑推演,既抽象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学生要做的只是把老师传授的信息储存下来,虽然现在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实际效果还不如板书的效果,没有引导性。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门课学下来,收获的只有笔记,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内容,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2.案例教学:鉴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理论枯燥,实用性强,与经济社会现象紧密结合,所以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式教学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但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案例太简单,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价值,和简单的基本问题没有差别,但是案例过于复杂,又涉及的法律基本原理和领域太过宽泛,对于缺乏法学基础学习的经济类本科生来说,会出现因学生基础知识不足而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最后,案例教学就会演变成教师的单独讲授行为,无异于课堂讲述。另外,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会有较高的要求。

3.诊所式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一方面吸取了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即经验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了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诊断的形式对具体的案例问题进行询问,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他们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诊所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并且能够在诊断询问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获得法律的研究能力,并且事实调查能力,交流、沟通、谈判、诉讼、非诉讼争端解决、接待、组织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等都会有全面的提高。但是,诊所式教学的案例不好选取,另这种教学需要的成本很高。

4.模拟法庭教学法:该种教学方法

通过典型案例策划组织模拟法庭,通过让学生担当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多个环节的准备,并且需要学生具有很宽厚的法理基础,否则庭审过程势必杂乱无序、浮于表面、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情景模拟教学的特点以及优势

情景模拟教学法源于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情境认知理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再现已有的案例中的内容,让学生模拟其中的某一角色,让学生在情景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够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的升级模式,但是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只是利用现有的基本理论和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在具体的案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在其中根据事务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和演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和补充。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出来的逼真场景,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综合过程,不再是单项传输,并且学生实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获得的,这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师生的互动,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在情景模拟中,学生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是,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想获得成功,老师学必须要设置较好的情景,学生必须全面复习以前所学内容,还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熟悉与该问题相关的理论与知识,找到证据和前人分析该问题的经验,并在实际的情景模拟中加以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能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四、情景模拟教学在经济法中运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相关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典型的亲验式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一般遵循三个步骤: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案例,创设情境,学生搜集文献,整理相关知识,属于准备阶段;2.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属于课堂模拟阶段,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学生讨论思考阶段。(具体每个阶段的内容如图1所示。)

为了保障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求

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日常的理论研究和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增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探索理论前沿,拓展自身的法学基本理论的体系,在社会实践中多参与经济法的相关法律纠纷的处理和观摩学习。

(2)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经济法由于基础理论深厚,专题性强,内容繁多,设计领域庞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将课程体系结构化整为零,以实现课程内容的专门化和专题化。同时也要根据理论认识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外,在经济法专题的内容设计方面,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经济法专题的内容在做到符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应从强调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侧重于商法,如对于涉及到基础法理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以前未学过的基础概念,对相关概念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法理的能力;最后,经济法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课程,应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要求,在借鉴国际法律的体系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出现的经济法律纠纷。

(3)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模拟的教学环节

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把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诊所教学、专题讨论、等与情景模拟相结合,把这些教学方法作为情景模拟的有利的补充和完善,还可以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经济法律基础知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经济法中相关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法律情景,进而让学生建立分析法律事件的思维框架,让学生认识各种法律规范的范围和处理权限,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与演戏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演小品,而是对具体问题和具体场景的还原与仿真,模拟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相关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强化学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模拟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情景中去,并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切身出地的解决问题,找出好的解决方案,而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模拟场景是否逼真,否则情景模拟教学将会走向失败,会背离原有教学目标,失去教学的本意。

参考文献

[1]王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 (05):157-158,198.

[2]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 (07):63-64.

[3]侯二秀.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2):88-90,101.

[4]穆玲芝,王长亮.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2):126-127.

[5]刘芳,常亮.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以《外贸商检实务》课程为例[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08):235-236.

[6]刘雪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 (01):94-96.

[7]强国民.情景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 (04):52-53.

[8]陆中宝.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及其新挑战[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2)::32-33.

上一篇:流域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法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