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4 05:21:57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1

1.1山西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2010年山西省农村人口数达2329.18万,占总人口数的67.05%,有村卫生室29253个;乡镇卫生院1201个,床位数28891张;县级医院406个,床位数32949张。

1.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分析

从系统的完整性角度分析,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包括资源在农村医疗机构内部及医疗机构之间的投入与产出。“投入”指卫生技术人员、床位数、医疗设备、医疗材料等。“产出”则指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数、等。此外,“农村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

1.3因果关系图及反馈路径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反馈结构,这种反馈结构是建立在系统的反馈因果关系上的[3]。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卫生设备”包括卫生机构床位及高科技、信息化的医疗辅助设备等等,“卫生材料”则主要指医疗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性、不可再用的药材和器材。农村卫生资源系统因果关系图中的主要回路为:(1)卫生总投入县级医院总收入卫生材料/卫生设备/卫生技术人员县级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服务总量卫生服务总量农民健康水平农村人口数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总投入(2)卫生材料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服务总量卫生材料其中,(1)为正反馈路径,(2)为负反馈路径。

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

2.1系统流图

因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对模型进行基本假设:不存在潜在患者;医疗卫生服务不包括疫苗的接种、卫生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农民的医疗消费均用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其他医疗机构不予考虑。根据图1的分析结果,用Vensim软件绘制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流图,如下图2所示。

2.2主要方程设计

本文只列出与“县级医院”的部分方程,如表2所示。“村卫生室、乡卫生院”的相关方程式以此为参考。

3仿真结果及分析

模型运行起始时间为2005年,结束时间为2015年。结果如图3所示。将图3仿真结果及真实数据对比分析,可知:①山西省农村医疗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在持续增加。②县级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却在不断地减少,且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要远大于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减少的速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为医疗机构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和激励制度不完善、乡镇医疗机构设备落后,导致医学人才向县级医院集中。由图4可知,农村卫生机构床位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病床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推测农村医疗机构对医疗卫生资源———床位的配置效率将趋于最大化。但是,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还是低于县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其原因可能与住院环境、医疗设备等有关。

4结论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并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使用VensimPLE5.11软件、以山西省为例,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结论:山西省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medical health during 2005-2009 was studied, and Chinese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non-profit. Hospitals dominate the number of beds. It is strong to use the ability of external assets for for-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it is strong to the long-term solvency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or-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effectively control costs, convenience for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and gets social benefits constantly with high-quality medical services. These two institutions have great space of use of resources, and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关键词: 非营利;营利;医疗;效益分析

Key words: non-profit;profit;medical treatment;benefi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326-03

0 引言

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集中在城市、在医院[1]。医院发展也不平衡,2005年妇产(科)医院国有52家私营43家,到2009年国有(包括集体)占妇产(科)医院总数的22%[2,3]。在上海,优势资源在医院,2009年非营利医院192家,营利医院104家[4,5]。本文拟研究对比2005-2009年全国非营利与营利医疗卫生发展情况,选出若干医疗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找出影响中国卫生事业及非营利与营利医疗卫生发展因素的异同点并提出对策。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06-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选取若干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产出指标,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平均增长速度[6]分析中国卫生医疗行业医院中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效益。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 结果

各数据指标的分布、比率、平均增长速度结果见图1-6和表1-3。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图1-6和表1-3,通过各比率和平均增长速度看,可知:

3.1 医疗机构数 ①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以年均

7.06%和11.08%速度增长。2009年较2005年,非营利机构增加4.17倍,营利机构增长1.39倍;营利机构占总机构数的23.9%,下降29.86个百分点;而营利性医院由15.89%上升到22.39%;营利性诊所、门诊部比例分别为76.73%和64.94%,分别提高3.38和17.41个百分点。②纵向比,营利机构以诊所、村卫生室为主,2009年分别达61.86%和

33.2%。非营利机构则以村卫生室占主体达76.76%。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村卫生室在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所占比重大。

3.2 床位数 ①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别以7.06%和11.18%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②95%的床位属非营利医疗机构。③纵向比,非营利医疗机构床位数在医院约占70%,卫生院约占20%;营利医疗机构床位数医院约占96%。无论非营利与营利性机构,医院均占主要床位数。

3.3 卫生人员数 ①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数分别以6.03%和11.48%的年均增长速度发展。②90%卫生人员为非营利医疗机构。③13%的医师在营利医疗机构工作,医疗技术含量越多就业选择面越大。

3.4 收入与支出 2005年,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总支出等财务指标约95%或以上均为非营利医疗机构发生。

3.5 社会效益分析 ①诊疗人次数。营利性医疗机构2009年较2005年高9.2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速度达71.36%。②健康检查人数,两类机构以年均17.58%和24.26%的速度发展,人们更多选择在非营利性机构体检。③入院人数,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以16.49%和21.38%年均增长速度发展。④住院病人手术人次,营利医疗机构年均增长21.38%,非营利医疗机构则为-8.67%。营利医疗机构以优质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取胜。⑤治愈率,2009年营利医疗机构较高出非营利机构12.5个百分点。⑥好转率,2009年非营利机构较营利高11.4个百分点。⑦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两类机构比率相关不到2个百分点。⑧病死率,两类机构均有所下降。⑨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两类机构年均增长速度相近。

3.6 效率指标分析 ①病床使用率。非营利医疗机构利用率高,2009年达78.9%,较营利医疗机构高28.2个百分点。但两类机构还有很大利用资源的空间,提高管理水平。②病床周转次数,两类机构年均增长速度接近。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营利机构年缩短住院日速度快,2009年为7.6日,较非营利机构少1日。就诊方便、住院便捷也是营利医疗机构制胜法宝。④实际开放总床日数,营利医疗机构年均增长速度快达13.09%,较非营利医疗机构高5.07个百分点。

3.7 经济效益分析 ①百元收入支出。相对而言,营利医疗机构对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力度更大些。②收支结余率,2005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率为负值,与营利性医疗机构以诊所、村卫生室为主相关。③业务收支结余率,进一步说明,2005年营利医疗机构在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具备一定优势,社会效益不断攀升。

3.8 资产负债率 非营利机构为26.79%,营利机构为41.02%。营利医疗机构运用外部资产能力强,非营利机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4 小结

通过研究2005-2009年全国非营利与营利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村卫生室在非营利与营利医疗机构所占比重大。无论非营利与营利性机构,医院占据主要床位数。营利医疗机构运用外部资产能力强,非营利机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营利医疗机构在控制成本费用、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同样具备一定优势,更以就诊方便、住院便捷、优质医疗服务取胜,社会效益不断攀升。营利医疗机构运用外部资产能力强,非营利机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两类机构还有很大利用资源的空间,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6):

283-2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6.

[3]李敏,顾俊,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5-2009年全国肿瘤、妇产(科)和传染病三类专科医院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7):287-2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1-12.

[5]李敏,罗振宇,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2000~2010年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5):306-308.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3

关键词:政府职能;医改政策;落实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政府要发挥好自身职能,切实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系统推进。

1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级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欠账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具备了条件。

1.1 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整体投入 ①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卫生工作的指示,认真落实城乡卫生工作会议的决定,逐年加大包括经常性补贴和专项补贴资金在内的卫生事业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加大对医疗卫生一般预算支出的投入,逐步探索和完善政府卫生投资模式,制定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将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财政全额事业单位管理,保证其人员工资、业务经费和办公经费,逐年加大卫生事业费、包括卫生事业的经常性补贴和专项补贴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同时,加大对医疗机构一般预算支出的投入,逐步探索和完善政府卫生投资模式,制定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②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向坚持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原则,在结构、层次、布局上实现按着城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和任务配置卫生资源。城市与农村相比,农村是重点。农村与农村相比,老少边穷是重点中的重点。对于直接为农牧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卫生所、医疗站,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给予更好的支持、更多的投入。真正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1]。③加大保障力度,通过增加政府投入等多渠道筹资,扩大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覆盖率。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制度的有机衔接模式,按照"部门配合、分账核算、方案衔接、服务一体、监督同步"的原则,加强新农合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2]。

1.2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使用效率考核机制 在扩大各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要注意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考核机制。合理的结构路径。合理的公共卫生支出结构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财政投入直接影响不同项目、不同机构和不同区域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如果资金投入结构比例适当,各项目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区域之间能够协调一致,那么就能更有效率地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反之,则可能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公平与绩效的降低。

1.3 加强和改善医院收入分配管理 政府要研究制定符合医疗卫生服务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杜绝医务人员收入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现象,切实杜绝"大处方"等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行为。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应当是,提高医疗机构人员的价值定位、完善分配要素、适当拉开收入差距,遵循平等、公平可比、正常增资和有效约束的原则,建立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结构。医院职工工资结构组合应当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和绩效工资四部分。绩效工资不能以科室和个人的业务收入来计算,应以医院、科室和患者三方的满意度来测算,最大限度地调动医护人员热爱本职、关心患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此外,要建立工资分配总额约束机制,对高层次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公立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等实行特殊的限额分配政策。

2 做好顶层设计,拓宽就医渠道

①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医疗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既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又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也是带动和促进卫生综合改革的交汇点。针对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厂矿企业、社会和基层医疗机构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框架中整合资源,向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转型,促进城市富余卫生资源合理流向社区和基层,改善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条件,多种形式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低廉的服务。同时,加强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细化执业范围、服务项目、技术操作规程、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社区医疗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的准入制度[3]。②积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根据医改方案中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政策要规定民营医疗机构既可申办营利机构,也可申办非营利性机构,并允许其作为医保定点机构,纳入医院等级评审评价范围,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做大做强。③坚持西医与中医、民医(包括维医、蒙医)相结合的方针,发挥中医、民医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及常见病方面的作用,合理控制中医、民医诊疗费用[4]。

3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医改工作

新医改方案指出,要通过改革达到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居民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消除因疾病带来的贫困;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的落实,各级政府应把握好以下问题:①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减少扯皮。医改组成部门都有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在其中,需要政府出面统一协调各方利益和职责。②处理好公益医疗机构公益性与民营医疗机构市场化的关系,基本医疗靠政府与特殊医疗靠市场的关系,防止医疗市场自相残杀和资源内耗的现象发生[5]。③不要把医疗改革简单地变成了收入改革,新一轮医改方案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维护医疗服务的供方即医院和医生的利益,重新调动医生在医改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医生成为医疗改革的受益者而不是改革对象。④完善院长负责制。目前多数院长负责制尽管名义下仍在党委领导之下,但由于医院被不断放权,党委领导存在被虚化的倾向。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名义上可以监督院长,但由于院长掌握用人权,事实上造成院长负责制有权无责,很大程度上游离在法律法规之外。所以要明确院长到底该负什么责任、负多大的责任、对谁负责及怎样负责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新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情况的汇报[R]. 2010,5.

[2] 自治区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新疆卫生事业发展情况[R]. 2010,3.

[3]尹秀云.医患关系认知中的两个误区及伦理分析 [J].医院管理论坛,2005,(2):37-39.

[4]郭红.体现时代精神 构建和谐医院 [J].卫生经济研究杂志,2007,(2):27-28.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4

【关键词】卫生院 危机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82-02

乡镇卫生院与一般医院一样面临许多危机,又由于服务范围不同又有所不同。本文就乡镇卫生院在新形势下的危机的产生和处理对策作一个简单的讨论。

1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和服务范围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3级医疗卫生网的中间层次,是连接县(市)级医疗机构和农村卫生室的枢纽,主要开展基础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综合,受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中心卫生院是一定区域内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可适度发展医疗服务和具有一定特色专科,对周边卫生院进行一定的技术支持。乡镇卫生院从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和服务范围来看,除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在服务半径上也比较贴近农村居民居住地,能够满足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改善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从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费用补偿和管理环节中,乡镇卫生院作为政府的执行机构行使了管理职能;在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方面降低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又能够节约患者和家属支付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间接费用(如伙食费和车旅费),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它是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和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的关键。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主要是具有执业许可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部分工勤人员,专业技术要求多为全科医疗。

2 医改当下的危机启示

受医改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医疗服务倍受质疑和挑战,另一方面,出现一些新发的危机。据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1%的医院员工因工作压力大,呈现信心危机①。据全国卫生部门统计“医闹”和“暴力索赔”呈逐年上升趋势②。

这个统计结果主要针对各城市大中型医院,不包括多数乡镇卫生院及未上报事件的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时,一部分医疗机构当心影响自己的品牌价值和正常营运效率和利益,在尚未作任何医疗鉴定,或者甚至在医疗鉴定结果充分支持医院的情况下,任然向患方赔偿或补偿。其中地方行政部门和新闻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维持社会稳定,防止医闹事态扩大,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一赔了之的处理办法;新闻媒介在报道中往往偏重于患方,过分强调患方的弱势地位,放大部分医生收受回扣现象,武断的认为医院存在过错,引起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医患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部分医生失去积极探索钻研的精神,只是机械的打工。对于承受能力较弱的卫生院,医疗纠纷的影响往往更大。从卫生院下放到乡镇的改革过程中很多卫生院在大量产生的私营医疗机构和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夹击下,设备日渐陈旧,人员流失,逐渐丧失竞争能力。危重病人送到卫生院,即便抢救措施得当,一旦病人死亡,医疗纠纷产生,支持医院医疗措施的客观依据立即显现不足。以心血管事件为例:患者心肌梗塞发生,以胸痛送到医院,因为缺乏设备和人员,第一时间的病程记录也许不完善甚至缺,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资料缺,在诊断的确立和救治方案的明确上缺乏有力的依据,立即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发生赔偿,卫生院无力承受,往往转嫁到实施救助行为的医务人员上,导致卫生技术人员心灰意冷,更进一步丧失工作兴趣和信心。

在潜在员工信心危机这一块上,乡镇卫生院影响员工信心的主要是无归属感和收入不高,晋升受限,工作压力相对大中型医疗机构低。作为基本医疗的保障部门,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医疗卫生人员收入低下,业务发展滞后,职务晋升受限(有的卫生院更本没有高级职称指标),基层卫生人员往往感到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无归属感。同一资历的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和城区医院工作10年,收入可能相差15-20万元,业务技术也不能同日而语,这样不利于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在很多医学院校生宁愿选择在大中型医疗机构打工,也不愿报考乡镇卫生院,主要就是出于业务发展和经济收入的原因。

医院危机的类型③

据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对200名医护人员和100名患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医院品牌危机是目前医院最关注的内容,它与一般危机一样,分为4个时期:潜伏期、发作期、善后期、重建期

3 卫生院危机处理对策

无论什么样的危机,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可以用简单的公式表述为:危机管理=危机预防+危机处理。

首先是建立健全危机预防管理机构

3.1 对全体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其普遍具有有危机意识。

3.2 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有专人负责处理,建立“隔离带”,使事件的影响缩减到可控制范围内。

3.3 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加强医患沟通,制定随访制度,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3.4将乡镇卫生院员工工资纳入财政管理范畴,且较城市卫生机构有明显提高,在经济收入上予以政策倾斜;

3.5 对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定期送到省、州、市及医疗机构进行全科和专科的业务培训,同时上级医院的医生也真正到卫生院服务和业务指导,使基层卫生人员对医学发展有动态、现实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当好“守门员”的角色;

3.6 在职务晋升上予以政策倾斜;

3.7 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人才流动。

通过以上措施,可增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工作能力,减轻员工压力感,提升员工对医院的信心,使其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被重视感,强化卫生院的品牌力量,留住医疗卫生人才,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真正做到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和慢性病的康复工作留在基层医疗机构,二、三级医疗机构致力于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和研究,节约医疗成本,减轻上级医疗机构员工的压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医院危机管理Database》.

[2] 《武夷山“医闹”事件:医患双方都需要理性和秩序》光明日报2007年7月31日.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5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遵化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状况进行分析,基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性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 配置 公平 效率卫生人力资源

目前,区域性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调查了遵化市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组织共1275家医疗机构,调查包括年门急诊人次数、年住院手术人数、年健康检查人次数、年出院人次数、年开放床日数等内容。同时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笔者系统地查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归纳的方法发现其中具有共性的经验,服务于本次研究的设计及后续分析;而调查数据则采用EPI data软件录入、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

市级医疗机构。调查显示,遵化市市级4家医疗机构2003年的年门急诊诊疗人次数、年开放床日数、年出院者用床数与2002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2003年病床周转次数最高,达到94.28。2001年至2006年的年门急诊人次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06年比2001年增加近20万人次。年住院手术人数、年健康检查人数在2003年略有回落,2006年分别达到8656人和10337人次。2006年年实际占用床日数、年出院者用床日数反而低于2005年,降低了9674日、10564日。

卫生院。遵化市44家卫生院医疗情况:2004年年门急诊人次高于各年,达到557611人次;年健康检查人次数、年手术人数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06年较2001年分别增长了2.5倍和3.2倍; 2001-2006年实际开放床位数、实际开放床日数、实际占用床日数和出院者用床日数呈现依次增长趋势,其中实际占用床日数和出院者占用床日数的各年增长幅度均较大。

村卫生室服务情况。村卫生室在提高一定的医疗服务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如孕产妇的健康管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计划免疫工作、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等。2006年遵化市村卫生室业务开展情况如下:年平均诊疗人次数达1371260人次,平均出诊人次数为685570人次; 年内平均接生人数仅为1470人;孕产妇平均管理建卡人数为21080;年内平均计免实建卡人数为15700,其中7岁以下儿童实行系统管理平均人数为38500。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调查发现,按照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划分,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Table1显示,相当于县级的市级医院医生人均每日负担诊疗人次为3.1,卫生院为3.0人次,村卫生室为6.8人次。

村卫生室的门急诊服务效率是三级医疗服务网中最高的,比市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各高出一倍。如果我们假定县级医疗机构医生承担的住院服务工作量与村卫生室医生的工作量相当,可以直接得出县级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的门诊效率低于村卫生室医生效率的结论。拥有大量高职称优秀卫生人才和先进设备的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却低于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作为三级医疗服务网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三级医疗服务网的枢纽。然而,遵化市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效率不但低于市级医院而且低于村卫生室,分别为市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的96.77%和44.12%。三级医疗服务网门诊效率应引起遵化市相关部门尤其是卫生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因为乡镇卫生院作为整个三级医疗服务网的枢纽,事关三级医疗服务网建设的成败。要解决此问题,首要的是寻找到卫生院门诊服务效率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地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其门诊服务效率。

由于我国卫生政策明确规定不允许村卫生室提供住院服务,因此在分析各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效率时,仅分析市级医院和卫生院。从表1可以看出,市级医院医生人均每日负担住院床日为1.1,而乡镇卫生院仅为0.6,二者相差将近一倍。卫生院的住院服务效率显著低于市级医疗机构。根据现场调查及访谈中获得的信息,由于该市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卫生院的基本设施虽然距县级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差距,但并不落后。同时卫生院又占据地利优势,相比县市级医疗机构,其就诊时间上更便捷。这是因为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往往比不上县级医疗机构人员,同时在价格上虽然有一些差距,但并不足以形成明显优势,加之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从而导致了住院患者流向了技术优势明显的县级医疗机构。

从整体服务效率来看,不论是门诊服务还是住院服务,乡镇卫生院都处于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弱势状态。如果说其服务效率低于县市级医疗机构主要是由于其技术处于劣势,那么其服务效率低于村级卫生机构则就不是该原因所能够解释的了。村级医疗机构能够拥有众多患者,不仅有相对卫生院的地利优势,还有其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对患者的尊重、价格更低廉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欠款等原因。如果乡镇卫生院要恢复其三级医疗服务网枢纽与中心地位,必须提高服务效率。因此,乡镇卫生院应该及时分析村卫生室和县级医疗机构吸引患者的原因,借鉴其长处,回归自身的应有位置。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由于卫生服务提供主要是由卫生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因此在分析卫生服务配置公平性的时候,笔者仅对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展开分析,不再对管理人员等非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分析。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有许多切入点,比如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城乡人均距离最近医疗点距离及时间、城乡人均就诊交通费等。这些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但其核心指标仍然是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遵化市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来衡量遵化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遵化市城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0.4人,而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仅有4.2人,城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2倍多。如果再考虑到人口密度问题,不难发现,在人员高度集中的城镇和人口相对比较分散的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必然存在更明显的差距。

结论

三级医疗服务网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合理。按照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划分,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生人均每日负担诊疗人次分别为3.1、3.0和6.8,三级医疗服务网门诊效率呈“V”字型。村卫生室的门急诊服务效率是三级医疗服务网中最高的,分别比市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院高出一倍多。然而,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效率不但低于市级医院而且低于村卫生室,分别为市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的96.77%和44.12%。此外,市级医院医生人均每日负担住院床日为1.1,而乡镇卫生院仅为0.6,二者相差将近一倍。就综合服务效率而言,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服务,乡镇卫生院都处于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弱势状态。现场调查发现,村级医疗机构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患者,不仅有相对卫生院的地利优势,还有其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对患者的尊重、价格更低廉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欠款等原因。如果乡镇卫生院要恢复其三级医疗服务网枢纽与中心地位,应该及时分析村卫生室和县级医疗机构吸引患者的原因,借鉴其长处,提高服务效率回归自身的应有位置。

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遵化市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其城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0.4人,而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仅有4.2人,城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2倍多。因此遵化市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来吸引卫生工作人员到农村工作,同时在城乡现有卫生人力资源之间进行二次调整,把一定数量的城镇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到农村,从而逐步实现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遵化市统计局.遵化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2006

3.郭露华,黄子杰.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及其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07(8)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6

关键词: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海口市,中国海南省省会,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在充满活力的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海口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医疗机构建设如火如荼,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其水平高低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代表着医疗机构满足社会医疗需要的程度。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需求的日益提高及医疗纠纷明显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任务和核心问题。尤其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明显地凸现出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保证和提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永恒目标,也成为加强监管的核心内容。同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管也是医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选取海口市2012年~2014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和服务效率两方面各项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掌握该地区近3年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指标的大体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医疗机构制定长远规划及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采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2年~2014年海口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信息数据,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1.2方法 本研究以海口市2012年~2014年各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分析优选法,筛选出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两方面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并采用Matlab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把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通过识别、确定、控制和评价,取得数量、进展和价值的过程体系。本研究从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两个方面选取了12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卫生资源:①医疗机构:医院(X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X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X3);②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X4)、执业(助理)医师(X5)、注册护士(X6)。

医疗服务:①服务效率:病床工作日(日)(X7)、平均住院日(日)(X8)、病床使用率(%)(X9);②工作量:诊疗人次数(次)(X10)、健康检查人数(人)(X11)、入院人数(人)(X12)。

2.2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

2.2.1熵权的原理 在信息论中,熵值是对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信息被解释为系统无序程度的表达,表现为系统的某项指标的变异度。系统熵值越大,所蕴含的信息量越小,系统的某项指标变异度越小,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对应的权重越小;反之,系统熵值越小,所蕴含的信息量越大,系统的某项指标变异度越大,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对应的权重越大。所以在具体的评价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各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再对所有指标进行加权,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3]。

2.2.2 TOPSIS法简介 TOPSIS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借助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去排序,也称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其分析原理直观,计算简便,对样本量要求不大等特点。也多用于效益评价、卫生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2.2.3评价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建立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步骤如下[5]: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n项评价指标,原始指标值记为x

2.2.3.1对原始指标值x进行无量纲化及同趋势化处理,得到Vij。

2.2.3.2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指标值的比重Pij

2.2.3.3计算第j项指标值的熵值hj。

2.2.3.4计算第j项指标值的差异系数gj。

2.2.3.5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wj。

根据以上介绍的确定权重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各项指标的熵权为:w=(0.0924, 0.0894, 0.0716, 0.0723, 0.072,0.0741, 0.0706, 0.0716, 0.1169, 0.0843,0.0716,0.0785)。

2.2.3.6构造加权规范化矩阵,因为各因素的重要性不同, 所以应考虑各因素的熵权, 将规范化数据加权, 构成加权规范化矩阵:

2.2.3.7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令Z+表示最优的方案,Z-表示最劣的方案。

2.2.3.8分别计算诸评价对象所有各指标值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欧氏距离:

其中,j=1,2,…,n分别代表各个评价指标。

2.2.3.9计算诸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Ci,0

2.2.3.10从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服务效率、工作量四个方面分别用熵权TOPSIS法分析。

3 讨论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多系统和多层次的性质, 因此对医疗工作评价时,选用代表性强、较为客观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TOPSIS法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简单、灵活、方便、实用,对样本量、指标多少及数据的分布无特殊要求和限制, 可以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比较直接并且能客观而真实的反映各比较指标的优劣性和优劣程度。而基于熵权TOPSIS方法,避免了低层次多因素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更符合实际,其模型在应用于实证分析时具有可重复操作性,既可用于不同对象之间的评价比较,也可用于同一对象不同年份的比较分析,是对TOPSIS方法的发展。

通过熵权值比较,医院数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以及诊断人次数占的权重相对较大,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占主导作用,而其他各项指标的权重值相对较小,且指标值差值也很小,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也是评价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从综合评价的得分排序看, 2014年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状况最好,2012相对较差,这说明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在近3年呈现上升趋势。对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服务效率和工作量四个方面指标分别进行分析。从医疗机构评价值角度分析来看,2012年最好,2014年最差,其原因可能与该地区医院数量设置有关,医院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也有所浮动;从卫生人员、服务效率以及工作量三角度的评价值来看,2014年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最好,2012年相对较差。通过熵权TOPSIS法的综合评价, 结果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符,对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可作为该地区评价年度或阶段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手段,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为了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和提升医疗机构综合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机制;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同时,市政府应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领导,研究制定全市性政策措施,统筹解决全市卫生服务问题。

参考文献:

[1]邱宏,陈静. 某医院2001~2010年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6):887-888.

[2]汪卓S. 基于TOPSIS法的某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2):104-105.

[3]刘茜, 吴黎军.新疆某3所医院的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3):349-352.

[4]宋文丰,田考聪.利用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评价医院医疗质量[A]. 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7

[5]尚磊.卫生管理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

[6]杨玉中,张强,吴立云.基于熵权的TOPSIS供应商选择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6(1):30-35.

[7]曾娜.海南省三甲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4.

[8]颜星.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面对日益深化的医疗卫生改革,卫生机构档案工作如何创新,如何去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是当今我们医疗卫生战线上档案工作者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它将影响和推动着卫生机构各项工作发展,同时也是卫生机构档案事业保持蓬勃生机和持久生命力的力量所在。

1 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

1.1 观念的创新

首先,要改变旧的管理模式、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把档案工作放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下来思考,不断拓展档案工作领域,延伸档案工作触角,增强档案工作渗透性;其次,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现在医疗卫生档案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子档案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新型档案载体的保管等等,都亟待我们档案工作者去认识、去解决;最后,转变思想。从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服务,从重保管、轻利用转变为保管、利用“两手抓”。

1.2 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和管理措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库建网,建立向社会开放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案信息网络,完成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档案目录中心的建立,实现档案信息存储电子化、检索网络化,以现代化手段向社会提供利用,同时,还应建立档案信息库,要加强对新型载体档案信息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安全。要建立档案信息咨询平台,深化咨询服务。

1.3 档案管理服务上的创新

首先是服务方式上,卫生机构档案工作者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档案实体的静态管理转变为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和现行文件资源优势,进行科学整合;其次内容的编研上,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研质量的高低,是反映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的一个直观指标;最后是档案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上,卫生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要根据本部门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按照有关的规定加强档案征集工作创新,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完整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大力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征集有价值的档案,不断扩展档案门类,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2 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

为加强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科学,及时有效地开展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提供基础的信息资料,为医疗机构自身的管理、规划、建设提供详细的科学依据,依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我们建立了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模式,以加强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卫生机构档案管理的建设。具体如下:

2.1 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模式共建立13个类别档案

(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医疗机构名称、批准机关,法人代表、地址、所有制性质、经营性质、类别性质、评审级别等。

(2)卫生监督检查及处理意见记录、参加卫生法律法规培训记录、执业诊疗范围及临床医技科室管理体制形式。

(3)执业医师(护士)情况:①人员姓名、性别、年龄;②毕业学校、学位;③执业医师(护士)证书内容;④执业医师(护士)注册证书内容;⑤技术职称及晋级时间;⑥从事该专业年限。

(4)医院感染管理档案。

(5)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档案。

(6)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档案。

(7)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卫生监督管理档案。

(8)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

(9)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情况。

(10)射线诊疗情况。

(11)临床用血记录。

(12)登记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取得许可证书情况。

(13)登记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隋况,并按许可蝥记的范围开展工作情况。

2.2 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模式

共分4个类别:①医疗机构基本情况;②医疗机构消毒管理情况;③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情况;④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

2.3 建立医疗机构信息电子化档案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实行电子文件档案一体化,建立远程电子文件归档系统

卫生机构信息查验电子档案分三类,详细录入了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内容是:①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查询。②医师执业登记查询。③护士执业登记查询。上述三大类档案中的每个小类别都附有科学合理的表格和填写要求,项目全,操作简便易行,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有序高效地依法执业并全面地记录在案。

3 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的成效

3.1 档案管理的实现了统一化、规范化

以往卫生机构有的照抄上级医疗机构档案模式建立档案,有的根据历史遗留档案模式制作档案,有的根据各项检查需要制作档案,各医疗机构档案缺乏完善和统一的管理。从2008年开始,建它统一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模式。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试点,实现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统一和规范。

3.2 档案管理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

利于持续积累、动态更新、共建共享,便于查找和发现问题、及时统计汇总,找出繁杂数据资料中的有科学价值的实用数据,实现资源快速共享,为政府及时做出相关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改变多年无序的状态,避免资料的重复建立,节省了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利于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改变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处于资料积累阶段的薄弱基础状况。

3.3 提高了社会监督的力度,实现社会和卫生部门的双赢

使医疗行为逐步走向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医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创建良好的患者就医环境,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另外,医疗机构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通过卫生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逐步消除院内感染事件和非法行医行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4 结论

总之,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主要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上着手进行,渗透新管理、新技术。卫生机构档案管理模式是以档案实体、及其相关信息为管理对象,采用文件,档案、信息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方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多功能开发、利用。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水平,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小微.简述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医疗卫生机构论文篇8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运行 影响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五项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还有助于实现其财会信息的透明度和阳光化,促进其其财务信息准确性的提高,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其机构体制和机制综合改革进程的加快。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健康屏障,是新一轮医改的重点部分,其新财务会计制度也对其财务相关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制财新会制度的特点

(一)促进预算约束机制的强化,层层落实责任

在新制度中提出了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实施的预算管理办法。相比对对《医院财务制度》的废止,新制度中进行了“绩效考核补助”的增设,重点要求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及所需经费的分配。预算管理也重点要求以收定支,对于有条件的基础医疗机构可采取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措施,并对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同时因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核算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财务管理体制上也予以了制定,还针对一些卫生机构缺乏财务核算人员和机构情况予以了会计委托记账的措施。

(二)加强收支的合理划分,体现职能定位

在颁发的新制度中,明确指出将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收入,也在会计核算流程中进行了各补偿渠道的资金流程的清晰反映。结合其机构实际情况予以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定位,进行支出科目的设立,为了满足基础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现实要求,增设“待摊支出”,从而更加准确、客观的核算。根据医药卫生改革精神,在医疗收入中计入药品收入,将药品支出纳入医疗卫生支出中。

同时也对政府予以其基本建设及设备足额安排的补偿机制进行了体现,并单独在补助支出中反映政府所承担的支出。

(三)促进资产的规范管理,强化财务风险

为了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简化会计核算、财政补偿机制、预算编制管理要求的需要,将长期资产取得时直接计入成本中,对于期限超过3年的应收账款,应该按照具体流程报批后核销。还需要对其机构的对外投资进行严格禁止,加大对购置大型设备和借款等方面的控制,并严格落实其论证报批程序。并遵循集中管理原则,不断提高自身资产使用效率,同时对各类收支进行合理划分和核算,避免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出现,通过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保障其公共医疗卫生的社会效应。

(四)结合绩效工资,设立奖励基金,建立激励机制

新制度中提出将奖励基金增设到其卫生机构的专用基金中,其机构只要进行了相应预算管理方式的落实,并达到了合格的绩效考核后,就能够根据其具体收支结余进行相应比例基金的提取,同时,通过与绩效工资结合,作为职工绩效考核奖励,从而建立奖励机制,达到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使医务人员自主参与到医改中,并服务于医改,促进医改的深化。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影响

(一)促进医防并重运营模式的形成

新制度中提出了专业基金中奖励基金和绩效工资的结合,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机构有动力重新配备财力、物力、人力,加强防保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将公共卫生服务所支出构成清晰的反应出来,为公共卫生服务等公益性支出的全面计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基础资料。从实际生活这一层面出发,新财会制度促进了医防并重运营模式的形成。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下实行,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方式,同时将委托记账制度实施于部分不具备条件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预算管理与约束,在预算管理中纳入基层医疗机构所产生的收支,以此完善预算,也让其预算更严谨,避免支出随意调整等问题的出现,使医疗机构经济合法、合规,更加透明化,使机构的规范运用,新财会制度中强调审计、财政、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进行财务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更加完善,从而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

(三)维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为其提供所需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公立医疗主要定位是承担科研责任,解决疑难杂症等问题。医疗活动的公益性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指导方针下,是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准则,新财会制度对公共医疗和基本医疗的财政补贴机制进行区分,控制采购大型设备,禁止基层医疗机构对外投资,防治不合理医疗费用的上涨,从各个方面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因此,新财会制度的实施,对维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会淑.浅谈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15):121-123

[2]陈新平,谢文,王伟琴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对机构经济运行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3,21(7):20-24,25

[3]蔡建良.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22):2-3

[4]常小庆.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财务、会计制度[J].经济视野,2014,17(13):214-214

上一篇:公共数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金融信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