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9 01:26:29

智能交通论文

智能交通论文篇1

论文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智能交通 运输系统 发展 状况 对策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拨款总金额为2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一体化的方针,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推进组织,是对ITS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有400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意义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

智能交通论文篇2

现在各个城市的道路都会安装交通控制红绿灯,使用交通灯来控制不同道路的汽车有序运行。有些司机不遵守安全规则擅闯红灯对行人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威胁,每年各个城市都会有这种事故发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本设计就是设计了汽车刹车控制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红灯可以自动强制提车,避免了汽车闯红灯对行人造成的安全威胁。

二、设计创新点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使用红外线发射器与红路灯联合工作,在遇到红灯时发出红外线,在汽车里安装有红外接收电路控制汽车上的电动机或者发动机,强制其停车。可以避免有些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擅闯红灯。

三、项目结构框图

图1 红外线自动控制小车强制制动原理框图

本系统设计主要有两大模块组成:使用单片机at89c52设计的简易十字路口交通红绿灯,安装有红外接收器的模型小车。单片机控制的交通灯可以实现两路红、绿、黄灯的控制,可以显示时间,可以在红灯情况控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外线;模型小车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当收到来自交通灯的红外线停车信号后通过控制电路强制停车。模拟了强制禁止闯红灯的过程。

图2 交通灯的控制流程图

交通灯的控制通过编制程序实现,可以通过更改程序灵活调整每个路口的红绿灯的亮灯时间。实现单片机控制的模拟交通灯功能,可以实现交通动能在红灯状态发送红外线,模型车接收到红外信号实现自动停车。本设计可以通过考虑设计更为完善的程序,实现多路交通模型车的控制。更为接近实际情况。

四、使用材料

红外自动控制小车

元器件 数量(个) 参数 备注

20w烙铁 1 20w内热式烙铁,用于电路焊接

焊锡丝 1卷

松香 2 用于电路的助焊接,提高焊点的可可靠性

c51单片机

开发板 一套 用于交通灯的控制,完成交通灯、红外制动信号的发射

红外线距离

传感器 2个 经过修改调整可用于接收红外调制信号,实现强制停车控制。可接受到频率160——200khz的占空比25%的调制红外光,有效距离可调最大1.5m最小2cm。

红外线发射

二极管 10 用于发射红外线停车信号,发射900nm的红外线

9012三极管 4 低频小功率三极管,用于控制继电器等做可控开关使用,工作在开关状态。

洞洞板 4 用于电子元器件搭接测试电路。

白光二极管 4 作指示灯

小型电动机 1 4.5v电机,转速200rpm,测试电机桥性能

5v稳压直流

电源 1 提供一个稳定的5v电压给单片机,功率15w

红外线调制管 2 可以产生频率160——200khz的占空比25%的调制信号,用于对红外发射管控制。

微型5v继电器 2 电动车电机控制继电器,线圈工作电流50ma,控制端220v,10a

金属1/6w电阻 10 1kω、47kω、500ω、330ω、10ω,限流电阻

电源变压器 1 直流电源的交流供电端220:15v

红外接收管 6 接收红外线信号

电容器 6 电解电容、瓷片电容等。

五、制作原理方法

制作的红外线自动控制小车强制制动器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前期做了一些文献查阅和检索工作,查看了国内外有交通灯控制及针对违规司机闯红灯的自动停车装置的研究状况。发现在目前有些司机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指挥灯的控制信号,遇到红灯强行通过,不停车对于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威胁。每年这样的交通事故也是屡次有发生,还没有什么有效地解决办法。交通灯的自动控制技术现在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但其功能也只限于控制红绿灯的亮灭。

本制作设计使用脉冲调制红外线为强制制动停车信号,在模型小车里加装红外线接收装置,探测红外停车信号。当没有收到停车信号时小车正常运行;遇到交通灯发射的红外停车信号切断小车电机供电强制停车,从而模拟了强制停车严禁穿红灯的交通系统。本设计将红外线信号发送接收功能、交通灯控制、交通安全管理综合起来。实现保障行人安全的功能,以下是实际的制作流程中的一些照片:

图1 第一套电机控制电路

电动机工作的电流在800ma左右,使用两个9014并联使用,提高供电电流,首次设计的红外接收电路直接使用红外接收管,但是灵敏度太低了,有效距离最大才有5cm,必须保持小车在红外发射灯的正对面才能起作用。角度偏离

后就失效了。后来经过查阅相关文献搞清楚了问题所在,改用红外线调制,可以大大提高接收系统的有效距离。为提高接收器的稳定性,最终网购了红外接近开关,改造以后用于红外调制信号的接收。效果很好!

图4 交通灯程序调试界面

图5 交通灯软件仿真图

实物的制作的过程照片如下面的:

图6 红外发射电路控制部分

图7 交通灯电路板

图8 交通灯单片机主控版

六、使用效果

红外发射电路焊接完成后与交通灯连接好,电动小车的红外接收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都装配到小车后,实际测试第一次使用的红外接收二极管做接收装置效果不好;经过改进后使用红外接收模块,发射端采用红外线调制发射后,效果很好,接收距离大大提高,可以满足小车自动停车,强制制动的要求。

模型小车的电机电流较小所以控制电路里使用了两个小功率的9013的三极管实现,电路结构比较简单,在红外线传感接收部分设计了两套方案:红外接收光敏三极管,红外接收器。在实际的测试中发现红外接收电路使用红外光敏三极管的灵敏度不够高,且接受范围角度窄;最后就采取了红外接收器的模块,可以准确的接受到红外线实现可靠停车。

七、改进方面

本设计目前可以稳定的工作,交通灯除了正常的控制交通灯、显示倒计时以外,还有一个控制红外发射电路在红灯亮的时间点亮对应路口的红外停车信号灯的作用,实现强制制动。本设计的停车控制电路较为简单,可以对电动车完成控制,若想在现实生活实用控制或是燃料车辆运行还有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发动机不能骤停,否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后果。对于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在有些非常情况下如要汽车强行通过交通灯的红灯路口怎么实现控制也是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1]《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2011.5………….中科协编著

智能交通论文篇3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综合英语教程》英语教学

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英语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综合英语在整个高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交际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探究新型的教学法刻不容缓。为此,本文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讨论了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在两者之间寻找较佳的结合点,通过英语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八种智能要素组成的。其要素是: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同时,该理论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1)整体性,传统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以言语语言能力和逻辑数学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能力,上述八种智能同等重要,应给予同等注意力;(2)差异性,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个体智能有强弱项之分,智能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学习速度、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3)实践性,智能是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4)开发性,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

多元智能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稚园,因为教育专家及官员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他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幼稚园及小学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适合的。近年来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正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

2.多元智能型教学法

现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部分要求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部分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鼓励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正是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和课程设置理念。

多元智能型教学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动,有效调动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的兴奋点,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智力发展。

3.《综合英语教程》

我国尚且缺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编写的教材,而国内大多数高校英语教育专业都在使用《综合英语教程》。该教材是教育部委托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出版项目,是为我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一本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英语专业基础教材。该书编者认为,基础英语的教材应该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多数教师在使用该教材的时候都采取交际法进行教学,但是本文认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采取多元智能型教学法才能更加有利于综合英语教学的发展。

4.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为例说明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使用的可行性。《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共有15个单元,每单元由三部分组成:听说训练(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tivities),阅读理解和语言操练(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Activities)以及扩展性练习(Extended Activities)。

在第一部分的听说训练中,每单元教一至两个常用的交际功能,以对话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的口语练习,从有控制的对话开始,逐步过渡到半开放性的训练。最后学生能够在预定的场合中,得体地表达这种语言功能。此部分至少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智能要素中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和“交往―交流智能”要求。

第二部分围绕课文阅读以及课文中所涉及的语言重点和难点,展开全面的语言交际活动。此部分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智能要素的全部要求。

第三部分为扩展训练。针对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教学重点,该部分提供了听写、阅读、语法、惯用法、翻译和写作等训练项目,其目的是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此部分也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智能要素的全部要求。

由上可见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的使用是可行的。

传统教学法不能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各项技能,只强调学生在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方面智能的发展,因此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的使用是必要的。

5.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使用的现实化

在《综合英语教程》的使用中采取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对照如下表(以第一册为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使用的现实化,本文以《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Unit 8的课文“The Missing Monarchs”为例,进行单元分析。本文为该课文设计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多元智能型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配合完成课文任务,由此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5.1课前多元智能型准备

1)内容:搜集整理有关Monarchs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南北美洲地图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多媒体课件“The Missing Monarchs”。

2)目的: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促进其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

3)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字及音像资料。

4)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

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同时,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能独立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提高其阅读能力。

5.2课堂多元智能型教学

1)内容:各小组分别向全班演示并讲解本组课文“The Missing Monarchs”。

2)目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其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

3)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4)操作步骤:

①各小组分别演示自己的成果。学生既可以彼此发问,也可以接受老师的提问,从而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②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取长补短。

③教师对各小组的演示进行公正评价。

5.3课后多元智能型总结

1)内容:各小组讨论Monarchs的特征,每个组员应写出自己的评价。

2)目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发展其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活动形式:先小组合作,后个体操作。

4)操作步骤:

①小组讨论

②各小组成员个体操作,写出各自的评价。

可以看出在《综合英语教程》中完全可以使用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程》中的使用不仅使整个教学课堂动态化形象化起来,而且使每个学生在智能上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多元智能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尚且还没有以此理论为基础编写的综合英语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投入大量的准备,设计各个教学活动与相应的智能训练衔接。作为教师也应该使自己的智能向多智元方向提高并且发展。相信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之中,多元智能型教学法将会越来越受师生和社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冯克诚.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冯克诚.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裴正薇.多元智能型综合英语教学改革之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6]宋雪松,文旭.多元智能理论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现实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

智能交通论文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法;现实化;英语教学;综合素质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该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强调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这与多元智能理论(Gardner,1983)的智能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将从多元智能观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其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现实化,以期系统全面地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及特征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八种智能要素组成的:(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c Intelligence),即创造性地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即立体化思维的能力。(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即辨认节奏、音乐和旋律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7)自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了解自己、约束自己以及辨认自己与他人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能力,也包括辨认文化型产物的能力。[2]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有如下四个重要特征:

(1)注重整体性。上述八种智能同等重要,教育者应对这八种智能给予相同注意力。

(2)强调差异性。尽管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由于不同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种智能的差异性应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3)突出实践性。智能是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2]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现实化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倡导的外语教学法,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主要关注语言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学习者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试,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标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标语,在“干”中学,“用”中学。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动,有效调动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兴奋点,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智力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同样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智能,与任务型教学法宗旨不谋而合,正好可以让任务型教学法更为完善更富有特色。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在多元智能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笔者认为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素材和更多样的活动方式。如,在听力训练方面,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听懂教材设计的听力练习,而应该把范围扩大,可以听英语故事、演讲,看动画片,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以及借助实物,配以动作进行表情教学。由于多种智能手段的参与,可以将对听力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吸引过来。再如,可以通过记日记、写英语作文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英文写作的兴趣和理解。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多元智能的发展是同步的,他们的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获得了相应提高。

2.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设计更多元的授课方式。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大意,同时锻炼他们运用新词汇进行表达的能力,但这一课堂活动方式使很多学生非常紧张。如果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通过若干途径来达到。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述,这为学生增加了讨论和交流的机会,也由于任务的分化而变得轻松。

3.关注学生的智能弱势,拓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一般说来是不可能均衡发展的,因为八种智能要素会存在强弱的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的时候,既应看到其智能上的强项,又须重视改善弱项。比如,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突出利用学生的强项,而在复习或强化知识的时候,锻炼提升其弱项,从而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均衡发展。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以便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应将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各种英语活动中的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一起纳入到评价中,改变考分决定一切的做法。

以下是多元智能要素开发和任务型英语教学活动的关系表。

智能──任务型教学活动对应表

英语能力

与多元智能理论

结合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开发智能

听英语故事、新闻、歌曲

为课文情景配背景音乐

听演讲

借助实物、图像进行表情教学

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

言语-语言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知智能

要求学生以丰富的动作表情来

朗读课文、讲故事

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课文中

的图片含义

借助实物、图像或配以动作、

表情回答问题

英语小组就特定任务进行

交流讨论

要求学生就课文某一场景进

行英语演讲

英语游戏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独立思考阅读课文或者任务

型材料

阅读后进行归纳、总结

记阅读笔记

任务小组阅读讨论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知智能

记英语日记、课堂笔记、观

察笔记

写英语作文

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英语电子作品

编制英语黑板报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汉英、英汉互译任务

翻译兴趣小组

小组口译训练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为进一步说明多元智能理论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现实化,我们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修订版)第二册(下)Unit 26 Lesson 102 的Miss Evans一文为例,进行课堂实践分析。我们为该课设计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多元智能具体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以期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课前多元智能任务

1.任务:搜集整理有关“泰坦尼克”号事件的音像及文字资料,重写Miss Evans一文。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多媒体课件The Story of Titanic。

2.目标: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促进其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知智能。

3.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通过互联网检索文字及音像资料。

4.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

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同时,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能独立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提高其阅读能力。

(二)课堂多元智能任务

1.任务:各小组分别向全班演示并讲解本组的The Story of Titanic。

2.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其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知智能。

3.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4.操作步骤: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既可以彼此发问,也可以接受老师的提问,从而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2)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取长补短。

(3)教师对各小组成果进行公正评价。

(三)课后多元智能任务

1.任务:各小组讨论“What can you learn from Miss Evans?”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Miss Evans?”,每个组员应写出自己对Miss Evans 的评价。

2.目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发展其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活动形式:先小组合作,后个体操作。

4.操作步骤:

(1)小组讨论

(2)各小组成员个体操作,自定题目写作。

四、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观

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学生评价,应遵循三个原则。

1.评价的多元化原则

根据多元智能的观点,每个学生都具备足以胜任日常生活的能力,但这些能力的评估,很难只靠传统纸笔测验就可以获得。因此,多元智能理论要求转变学生评价机制,进行多元评价,使其各种智能都得以开发。为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固守在考查语言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发展的测验成绩上,而应当拓宽评价指标,把学生评价扩展到除知识技能之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小论文、成长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性评价等,以便最大限度地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评价的真实性原则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及实践者看来,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价是一种“虚假评价”,因为不重视学习概念、原理及技能的生活化和应用,所以这种抽象的习题考试所得出的成绩也并不能代表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所学的内容。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真实评价”,注重学生的所学与其经验相结合。认为,学习都是在相关的情景中进行,因此,评价也应在类似的情景中进行才有意义。加德纳称此为评价的“学徒模式”,是对现行普遍实施的“正式测验”模式的反击。[3]

这种评价的真实性原则具体体现为:(1)这种评价是持续、动态的,而非间断、静态的评价。评价不只是与考试相关连的一个概念,而应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评价与课程、教学的推进相一致,使评价的实施日常化、过程化。(2)这种评价是“个人化的评价”,而非“机构化的评价”。“机构化评价是配合学校或行政单位的措施,其目的在于给学期分数、排名、筛选优良等”。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评价强调以学生个人为本位,充分体现了加德纳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思想。

3.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了解其独特的认知结构与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加德纳(1933)指出,任何新的评价体制都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即评价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必须使用适合其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方法,只有适合学生特定发展阶段的评价才能使他们获益。[3]

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和框架,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和补充,在其基础上建立的学生评价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相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构建顺应时代精神的学生评价模式提供更多、更有益的借鉴。

五、结束语

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现实化。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多元化、个性化和情景化的教学理念与当前外语教学中所提倡的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交际情景化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注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强调情景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已成为外语教学中充满希望倍受欢迎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多元智能理论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必定会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Gardner H.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 :Basic Books Inc.,1983.

智能交通论文篇5

智能交通是高等学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核心领域之一,其目的是为培养城市智能交通工程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该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特点,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系统、详细的案例教学作为支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使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在交通智能方面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达到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完善本专业教学体系。

二、智能交通案例选编原则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面向智能交通产业的教学案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准则:

(一)真实性。所有教学案例均取材于实际,来自本领域教学团队和山东交通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各类相关科研项目,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尽量采用当地的项目,大部分同学对当地城市或区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日常认知,这样的案例更容易在学生中引起共鸣。

(二)典型性。所选案例与领域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实践方法、观点,让所学理论知识尽可能体现在案例分析之中。针对不同难度和重点度的知能点,选取和设计不同量级的教学案例。一般原则是重点度高越高,案例量越大,便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教学。难度越大,案例难度越低,便于由浅入深说明问题。

(三)完整性。根据岗位知能矩阵和知能演化表,结合学科知识体系,选取案例教学的知能点,并对各知能点做出难度和重点度标定。智能交通领域涉及到交通、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点多而杂,对不同知识需求做出区分评价,便于具体案例实施。

(四)适应性。面向智能交通产业的案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做到难易适中、专业对口和对象适合,满足不同专业对象的特殊需要。单一知能点设计简单案例,相近知能点设计系列案例,复杂知能点设计综合案例,完成复杂工程的逆向实施。多个简单案例,随着教学过程进展,组合为综合案例,便于学生循序渐进,逐层次掌握。

(五)有效性。采集和汇总整理大量的产业工程实例,做初步分析。剔除小概率出现的特例情景,注意区别同类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差异。注意比较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异同点,按照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逻辑关系,分类整理,区分不同岗位对同类技术的需求差异,建立岗位――知能矩阵和知能演化表,明确学生培养在不同阶段达到的知能水平。

三、智能交通领域案例库构建

科学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智能交通?I域学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构建了智能交通领域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成立案例编审委员会和案例调查、编制的职能部门

鉴于目前尚无法成立智能交通案例编审委员会和案例调查、编制的职能部门,笔者课题组确定参与案例库建设的主要是智能交通领域的任课教师,同时也适当外聘山东高速、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济南交警等从事相关智能交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所有人员统一思想,正确认识,积极参加学习、讨论与培训,通过学习、讨论与培训,使参与人员明确了自身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意义,转变教学观念,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制定标准格式,规范质量要求

为保证案例的多样性、全面性和规范统一,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智能交通产业案例库之前,都需经过反复斟酌、认真讨论,符合案例选择的原则。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设计制定案例库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标准,全面保证案例库的编写质量。

结合智能交通领域案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智能交通案例库由3个子库构成:教师用教学案例库、学生用教学案例库、案例参考答案库[1]。

1.教师用教学案例库

为了便于以后计算机数据库化管理案例,借鉴数据库中表的记录与字段模式,每个教学案例设计格式为:①编码;②案例名称;③相关教学章节;④案例背景知识;⑤案例正文;⑥相关问题;⑦应学习掌握的相关知识;⑧讨论;⑨参考资料。案例编码可由电脑自动生成;案例名称是案例的标识,要求简短、明确、主题突出,反映案例的内容和特色;案例背景知识是进行案例分析前的必要准备,包括发生背景、相关知识等;案例正文是案例的主体,要求教师根据案例选编原则,利用案例原始资料结合智能交通领域相关教学要点进行整理和编写;为了使教学发挥问题驱动学习的作用和更具针对性,教师需要针对案例提出问题,组织智能交通知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要求;对于案例所涉及的应学习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层次写清该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要求,该部分内容与提出问题部分相辅相成,形成一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结合案例,在讨论中列出可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部分主要列出与本案例相关的课程学习章节和其他学习参考资料。

设计教师用教学案例库旨在满足教师备课和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所以编写这种教学案例库的过程基本上反映了智能交通领域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备课的全貌。

2.学生用教学案例库

学生用教学案例库的设计同样借鉴了数据库表的记录与字段模式,每个教学案例的格式为:①编码;②案例名称;③相关教学章节;④案例背景知识;⑤案例正文;⑥相关问题;⑦问题答案;⑧讨论;⑨参考资料。开展智能交通领域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拿到案例后,认真阅读有关背景知识和案例内容,自学有关教材章节,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案例,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再经过教师引导、课堂讨论、学生交流后,进一步对提出的问题和答案进行完善,最后作出案例分析报告。

设计学生用教学案例库旨在满足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开展案例学习的需要,这部分中与案例相关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问题引入成功与否关键看问题是否能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践中难题的能力。

3.案例参考答案

即根据案例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案例涉及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给出参考答案。因为客观实际复杂多变,案例分析的结论相应难以一成不变,不强求绝对一致的标准答案,但通常要为案例问题编制相对正确的结论。参考答案设置的意义主要在于当学习者不知道运用哪个智能交通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分析,就案例问题得出结论时,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会对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发挥点拨作用。

(三)组织人员收集资料,撰写案例

按各章节内容安排教师分工负责进行案例资料收集,并根据统一格式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编写,完成后经集体反复讨论、研究、修改和试用,确定最终入库案例。

智能交通产业案例库的案例来源主要有:①交通运输部指南和规范;②智能交通新产品研究设计;③目前交通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④相关领域的科学实验、研究报道、新闻报道等。

(四)建立案例库编排系统和管理系统

案例原始?Y料可按图书馆模式进行管理,案例库中的案例应建立规范的目录,并分类成册。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支持对智能交通案例库建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存储、编辑、检索、维护、交互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使案例得到充分利用。

四、案例教学设计

在该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 首先要明确其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的、预达到的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过程控制[2]。

在“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授课内容中,加强了案例教学设计。介绍“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章节时,利用优化算法对济南市K301路公交进行调度,案例应用思路明确。

(一)明确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该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目前所使用的智能化系统,掌握公共交通调度及运行的关键智能化技术。

(二)案例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计划:下发济南市城市背景资料、查阅文献资料清单,要求学生事先对案例背景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查阅文献对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先做基础准备。上课安排: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实现掌握知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以介绍的方式,由教师讲解公共交通调度优化技术;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轨道智能交通系统在理念、方法和技术上的异同,教师做总结;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论证其中一条线路的规划合理性,每组轮流汇报,其他组质询。课后计划:要求学生提交本案例学习总结报告,教师批阅、点评、总结。

五、结论

开展案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案例库建设的目的,而案例库的建设是推进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案例教学改革既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挑战。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勇于转化观念,共同参与教学改革,教师甘于在背后为案例库的构建和优化默默奉献;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团结协作,积极利用和研究案例,发现和解决案例中蕴含的问题,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使案例库建设的意义最大化,并反过来促进案例库的完善。

智能交通论文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韩国语教学;韩国语教学质量

1 导轮

改革开放、中韩建交以来,随着中韩在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密切,在各个领域急需韩国语方面人才的新形势下.韩国语教学在我国广泛深化的进程中,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高专也陆续开设了本科和专科的韩国语专业。因此怎样搞好韩国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用人才是当今首要研究的课题。笔者围绕高职韩国语教学,浅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韩国语教学的若干方案。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中提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分为8项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交往一交流智能,自知一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智力理论造成的认识上的局限,为个人才能的培养和发挥开辟了宽阔的道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强项智能都可以尽情地发挥,并且带动他们的弱势智能,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乐趣,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垒面发展。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8种智能都可以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作为韩国语教育教学者,要尽全力开发学生在韩国语学习方面的最大潜能。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韩国语教学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之外,还要加强文化素质修养和自学能力。基于这一点,笔者在韩国语教学中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试图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2 结合学科特点。创设语言情境,发展言语一语言智能。

言语一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地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韩国语是黏着语,无主句多.韩文字是表音文字,所以一些字、词、句子的意思很需要语言情境,教师根据这一特点,给学生努力多创造实际语言情境,使学生掌握语境,利用所学的字、词、句子描述事物情景,表达思想意志并学会与人沟通。笔者在讲韩国语教材《标准韩国语》第二册的课文Ⅸ机场》时,分二人一组做会话练习,创造实际场景,制作模拟护照、机票、行李箱等旅行工具,尽置让学生投入到实际语言环境,激发实际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也感到生动感.真实感,能抒发自己感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寓教于乐,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3 利用实物、图片.电教设备、动作表演。发展视觉一空间智能。

视觉一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俸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韩国语教学中涉及到一些韩国特有的事物及名称时,只靠语言解释是不够的。有时还要用实物说明,才能得到充分的解释和理解。例如讲解韩国的大众游戏尤茨游戏时,笔者用语言解释的同时,带来真实实物.让学生用视觉观察了解,用手接触了解。最后还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分组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游戏的愉快以及欢乐的气氛,尝到在韩国的大众游戏的文化氛围。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投入到韩国语学习之中。还有讲韩服、四物游戏(即鼓、长鼓、唢呐、锣)等代表韩国的民俗文化的事物时,收集图片和照片来,让学生有视觉一空间的观察了解,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之后有了理性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教学预期的效果。

4 学唱韩国歌曲,歌谣,舞蹈.发展音乐一节奏智能。

音乐一节奏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朝鲜族历来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韩国有很多的民谣和童谣以及国乐和流行歌曲,了解韩国歌曲也是了解韩国文化的捷径。比如“阿里郎”是举世闻名的传统歌谣也是象征韩国的代表歌谣。也可以说作为韩国语专业学生,不会唱。阿里郎”是天大的笑话。所以笔者有着这样的意识,利用韩国语课给学生教了几首韩国代表性瞅曲,例如“阿里郎”、“故乡的春天”、“山风,江风”、“金达莱花”等。研究表明,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还可以培养语感、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笔者在教韩国语时配合音乐,使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歌曲解除了学习上的疲劳、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提高认知与情感水平。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发展人际交往一交流智能。

交往一交际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每一课学完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课题,如围绕韩国人的礼仪.风俗,民情等问题,进行讨论、写文章或口头发言等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增强了互助,互勉的集体意识,塑造了人际交往智能,提高了用韩国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实现了使学生达到生生互助,多元互动,开发了学生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拉近了优差生的距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6 结束语

智能交通论文篇7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数学教学;高职学生

作者简介:管建福(1960-),男,湖南衡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副教授。(广东 深圳 518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38-02

关于智力是什么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认识和回答,这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由于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开发人的智力,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也是建构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观和教育行为观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对智力的认识仅局限在语言和数理逻辑两个范畴中,从而造成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价有其他智力强项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素质教育、公民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践向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多元智力理论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应用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

一、多元智力理论简介

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他所著的《智力结构》一书中,打破传统智力的定义,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给智力赋予了新的内涵。加德纳认为“智力是人类在解决问题与创造产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每个人至少有8种智力,即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内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观察者智力等。

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能力、推理思维能力和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对形状、色彩、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能力;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指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准确性等;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内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自我认识的能力、洞察和反省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对他人的表情、语气、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自然观察者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辨认和分类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各种形态和特征敏感观察和洞悉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上述8种智力既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8种智力,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发展时期,这8种智力的强弱分布是不同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元智力理论为解决数学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第一,多元智力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学生个体智力的独特性、差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关注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在扬长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智力系统。数学教学要了解不同学生智力的客观差异,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一样智力,实现有效的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第二,多元智力理论有助于转变教学观。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自主建构、自主反思和自主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力,而每个人的智力的组合、结构和优势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的智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此,教学中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相同的教学方法,最多只能让某一小部分学生受益,而多数学生对此不适应,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力背景、智力结构、智力组合、智力强项、学习类型、兴趣爱好和吸收加工信息的特点.,从而确定最有利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三,多元智力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反馈功能。常用的评价方式有标准评价、常模评价和领域评价。简单地说,标准评价是将教学的结果状态与预先确定好的标准进行比较,常模评价是将学生之间的学习结果状态进行比较,领域评价是将学生当前的学习结果状态与其先前的学习结果状态进行比较。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标准评价和常模评价,由于忽视了学生的智力结构差异、生活环境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用同一标准或常模来评价学生,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从评价中受到激励,学习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智力的组合,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要改变传统评价中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智力,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客观考核的现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鼓舞士气,开发潜力上。

第四,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其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长处,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

2.数学教学要重视开发内省智力,提高师生的元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改造自我

对教师而言,可以在充分认识自身智力组合、优势智力的基础上,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对学生而言,可以在充分认识自身智力组合和优势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和认知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和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在数学学习上长期经历挫败,很少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说明学生过去经历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的智力结构,没有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上,建立在“高度尊重学生”的教育伦理观上,建立在“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行为观上,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不同认知方式,区别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潜能;鼓励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去应用学到的知识,实现对自身行为、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的自我反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通过课内的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无比广阔的外部世界,在专业中感受数学,在现实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正确处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的关系,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实现数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正确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感知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将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依归,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

3.数学教学要重视开发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个体在适应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与人合作。合作的基础是了解,了解产生于交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能否取得事业成功和生活的成功,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数学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能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且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掌握数学这一交流工具。数学交流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数学交流的实践中培养和养成,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数学交流。数学交流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见贤思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为了保证学生之间的交流卓有成效,需要为学生的交流提供平台和场域。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学习共同体是围绕数学学习而建立的学习性组织,一般分为现实组织和虚拟组织。现实组织由6~8人(两个寝室的成员)组成,自主产生学习共同体的负责人,虚拟组织为QQ群,由学生自荐后竞争的方式产生管理员。上课时,同一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坐在一起,便于考勤和交流,平时作业和学习,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团队合作,共同进步;鼓励学生将学习心得、体会、作业和交流结果上传到QQ群,让其他同学分享。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对学习共同体的表现制订考核标准进行评分,以此来督促每一个学习共同体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真正实现学习共同体的集体智能优于个体智能之和。

其次,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学相长,情意互动,增进了解,建立默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和被动的,从而造成学情得不到真实反映,教学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掌握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对于实施有效教学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改善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是交流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QQ群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QQ群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即时性、发生性和便捷性,能够动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围绕数学学习的QQ群一旦建立起来,它就是一个学习社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讲义、课件和讲课视频上传到群共享,让学生下载,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不断学习,也可以将与学习课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相关网址上传到群共享,供学生参考;还可以根据从群里了解到的学情发起学习话题,参与学习讨论,引导学习方向。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之间单向交流的现状,实现了信息的多向和多维传递。

再次,要重视学生与环境的交流与互动。遗传基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环境和教育决定和主导着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交流与互动,能够真切感受到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与环境的交流与互动可以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参加数学学术会议

(下转第143页)

(上接第139页)

和数学比赛,还可以是撰写专题小论文和专题实验报告。形式不拘一格,活动围绕主题,重在参与过程。

数学交流对于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布鲁纳的表象模式理论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动作交际、图的交际和符号语言交际这三种不同的交际手段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4.数学教学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

应该适当开展一些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题活动,这种主题活动的核心是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因此,它往往涉及较多的智力类型,不同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运用不同的智力类型,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师、同学和环境交流的机会。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动和反思,学生可以从同学那里获得思维的启迪,感受不一样的精彩;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智力强项或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真正实现因材实施。每个负责任的教师都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结构的个体特征,主动去适应它,允许和鼓励发展个性特长,创设能使他的智力强项充分发展的智力环境;同时鼓励每一个学生用全部智力来学习,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全面、均衡地发展。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

社,1999.

[2][美]Linda Campbel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智能交通论文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角色

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首择。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处于发展探索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侧重点各有不同。新加坡主要侧重交通、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应用,意在建设一个市民、企业、政府三者合作的电子系统,让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韩国首都首尔建设智慧城市的侧重点为城市安全、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环境四大方面;美国纽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实施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启动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升级政府的E-mail系统,建立智能停车系统等[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试点建设阶段,科技部在2010年确定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为:深圳和武汉;工信部在2011年9月确定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扬州、常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2012年12月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从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方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研究[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也有所成效,近两年涌现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数字南昌”、“生态沈阳”等智慧城市建设优秀的城市[3]。

2.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探讨和分析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寻找智慧城市发展合理、科学的建设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4]。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可以为各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2.1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提供者

百度百科给出物联网的定义如下:“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无处不在。

2.1.1射频识别(RFID)技术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十大核心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的干预,RFID技术的特点有:防磁干扰、防水、耐高温、识别有效距离大、使用寿命长、数据加密、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5]。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物流包裹跟踪和识别、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汽车防盗系统、停车场管理等[6]。

2.1.2传感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由分布不同位置上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和这些自动装置共同监控不同位置的环境状态,比如花圃湿度状态监控、楼宇噪音监控等。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环境与生态监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家庭电器自动化等[7]。

2.1.3智能技术与云计算

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两种技术影响着物联网的整体性能,关系着物联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能源节约机

物联网技术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以及人力,降低了城市信息管理的成本。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都是以“低碳”为核心,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都大大的节约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力成本。

2.2.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计量及设备能效分析,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构建能耗计量和管理平台,通过建筑物能效综合管理,在热水供应、照明、家电等方面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8]。目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建筑节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热点,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主力军,对促进我国工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效益等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2交通节能

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还有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通信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从而建立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旅行信息系统等[9]。

智能交通能大幅度的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车辆平均车速提高了,就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出,这样每年可节约上亿吨汽油的消耗。另外,智能建筑的不断完善,也会有效缓解交通使堵塞,减少汽车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空气质量也相对有所改善,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能源节约。

2.3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认为,物联网除了可以节约成本以外,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物联网主要是人与人间的信息交互,以手机数量(1000部数量级)计算其产业规模,其经济总量已接近万亿台,若全国的移动终端来计算,其经济规模是巨大的。所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无线传感器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可见物联网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10]。

3.结束语

智慧型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联网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发展的法律和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革新、加快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等。通过对物联网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廖智翔,卓伟.广西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

[2] 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

[3] 杨心丽.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城市建设刍议[J].住宅科技,2014(5).

[4] 浦江峰.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

[5] 颜杰.RFID标签防碰撞盲源分离算法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4.

[6] 翟惠林.带有防伪芯片的物理印章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3.

[7] 尹琦.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校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8] 李华文.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9] 刘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流量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0] 许文婷,谭硕,薛飞,俞园园.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基金项目:

上一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支农支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