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9 03:11:17

医疗制度

医疗制度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国务院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贯彻实施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政策。

第五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公布。

第六条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管理

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医疗器械新产品。医疗器械新产品,是指国内市场尚未出现过的或者安全性、有效性及产品机理未得到国内认可的全新的品种。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试用,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经批准后进行。

完成临床试用并通过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的医疗器械新产品,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新产品证书。

第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

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

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进行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的医疗机构的资格,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研制医疗器械,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使用。

医疗机构研制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应当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医疗机构研制的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一条首次进口的医疗器械,进口单位应当提供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领取进口注册证书后,方可向海关申请办理进口手续。

第十二条申报注册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九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所列内容发生变化的,持证单位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或者重新注册。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四年。持证单位应当在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重新注册。

连续停产2年以上的,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五条生产医疗器械,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标签、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规定。

第十七条医疗器械及其外包装上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标明产品注册证书编号。

第十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施再评价及淘汰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

第十九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及环境;

(三)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设备;

(四)具有对其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人员及检验设备。

第二十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医疗器械。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部分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场地及环境;

(二)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检验人员;

(三)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发证的决定;不予发证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作记录。

第二十八条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章医疗器械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医疗器械监督员。医疗器械监督员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人员不得拒绝和隐瞒。监督员对所取得的样品、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条国家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行资格认可制度。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方可对医疗器械实施检测。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对被检测单位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义务,并不得从事或者参与同检测有关的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和技术咨询等活动。

第三十一条对已经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者可能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产品及有关资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予以查封、扣押。

第三十二条对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产品注册证书。被撤销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第三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的产品注册,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撤销其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医疗器械广告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刊登、播放、散发和张贴。

医疗器械广告的内容应当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为准。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不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产品生产注册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或者从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办理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时,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产品注册证书,两年内不受理其产品注册申请,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已经进行生产的,并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有关医疗器械广告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或者从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

违法使用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晨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或者对应当销毁未进行销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医疗机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的医疗机构提供虚假报告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资格,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或者参与同检测有关的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技术咨询的,或者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该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格,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非营利的避孕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医疗制度篇2

【关键词】 医疗保障;城镇医保;合作医疗;改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7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77-02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在促进社会生产、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在我国,根据保障的水平,习惯将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针对特殊人口的特殊保障(即优扶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保障六个方面,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国际劳工组织也称其为社会保护体系。其中,社会保险又包含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几方面内容。本文主要对此展开论述。

1 国际医疗保障制度概况

1.1 医疗保障制度的概念 医疗保障制度,从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系统来理解,可分为几个体系:一是制度体系,即由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所规范的各种医疗保障政策的结合体。二是供给体系,即由医疗、医药机构和医师、药师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三是财政体系,包括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分配、支付和运营。四是监督管理体系,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经办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机构。

1.2 医疗保障制度类型、主要代表国家及特征 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分为: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国家卫生服务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储蓄医疗保障制度。

1.2.1 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该制度的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普通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筹集的资金直接拨付与医疗机构,并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以保障本国居民公平获取医疗及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因而此种制度是通过直接提供服务达到保险目标的制度,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福利制度,覆盖人群通常为本国全体公民,体现了社会分配的福利性及公平性。

第二,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税收,主体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医疗服务机构。

第三,政府通过自己举办的医疗机构或合同购买的私人医疗服务直接向全体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没有“第三方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具有国家垄断性。

第四,卫生资源配置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对其起调节作用。

英国是实行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的主要代表,习惯上称为英国模式。1948年,英国通过《国民医疗服务法》,在此法案上建立的国民免费医疗模式(NHS),实行三级医疗机构:社区诊所、社区医院、教学医院。在英国,医、药是完全分开的,但资金管理与医疗服务一体化,医院既是提供医疗服务者,同时也是直接提供资金保障者。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覆盖全面,国民就医直接支付的费用低廉,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工作效率低下,手术排队等候时间长。

1.2.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该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由雇员和雇主按一定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而建立的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其特征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公民参保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对等;医保基金来自于雇主和雇员缴费,国家通常不承担费用,但国家财政承担最终的医疗保险财务责任,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由依法设置的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组织统筹管理,按规定合同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基金管理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的人群通常从部分产业工人开始,逐步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有关,一般都能保证参保人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通常称为德模式。

1.2.3 商业医疗保险制度 该制度是指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制度的医疗保险模式,是多种医疗保险制度共同构成的混合制度中的主要制度。其特征是:医疗保险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签定合同,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保险公司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展不同需求的业务,把医疗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政府一般不承担商业医疗保险的经济责任,通过制定医疗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保险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行为,保护合同双方的利益;通过第三方付费机制,由保险机构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参保人承保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由不同项目的风险概率通过精确计算产生的保险费率,与参保人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及个人行为有关;商业医疗保险企业大部分是以营利为目的。

纵观世界各国,把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制度的国家,美国是典型代表,即所说的美国模式。

1.2.4 储蓄医疗保险制度 该制度依据法律规定,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缴费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储蓄账户,通过纵向积累资金,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支付的医疗费用。

储蓄医疗保险制度特征是:从法律上强制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青时就要为其终身医疗需求储蓄资金;强调纵向积累的医疗保险基金突出了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产生的费用从储蓄账户中按规定支付,因此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利用;该保险制度是个人和家庭成员资金的纵向积累,只能在家庭成员间调剂使用,所以不具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互济共助的特征;要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医疗问题,该制度一般还需辅以其它医疗保险制度。

储蓄医疗保险制度发源于新加坡,国际上采用这一模式的国家不多。

2 中国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的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呈现城乡二元结构,与之相对应的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二元结构,城乡居民享受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

2.1 传统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传统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包括两部分:劳保医疗制度和工费医疗制度。

1951年2月,原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决定在城镇企业单位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全国总工会统一负责劳动保险,实行劳动保险的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全部负担各项费用,其中一部分由企业缴纳劳动保险金,交工会组织办理,另一部分由企业直接支付。规定不但负责治疗职工所患疾病,而且发给工资补助金和救济金,直至病愈,能恢复工作时为止。如果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患病时,也给予一定的保障。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就是在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下形成的。1952年6月和9月,原政务院分别颁布了《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和《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的规定》两项条例,规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患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卫生机构按照各单位编制人数比例分配,统收统支,实施免费医疗及享受患病期间应得待遇,由此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

2.2 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出现的医药合作社,以“合作制”的形式举办医药卫生事业,打开了合作医疗制度的先河。1960年2月,中共中央在批准卫生部党组《关于全国卫生工作山西稷县现场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与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和卫生队伍,推行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实行合作医疗,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落实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医疗以政府牵头、集体经济帮扶和农民互助合作为基础,以社队为单位进行组织和筹资。到1970年代末,在全国绝大多数的社队都办起了合作医疗,成为农村的主要医疗保障制度。

2.3 两种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缺点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第一次成为中国历史上制度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疾病负担,同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医疗保障基金互助共助能力的缺乏,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尤其是在“”期间,我国的工会组织被一定程度破坏,劳动保险的统筹和筹资机制发生了改变,国营企业一律相继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的劳动保险开支列支在营业外,劳保医疗完全成了企业的责任,难以保障职工的医疗待遇。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制约,广大农村地区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医疗水平都很低,农民仅能获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3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3.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国务院于1998年11月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建立覆盖全国范围内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2007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覆盖范围包括城镇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筹资方式实行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200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在全国所有城市已全面开展。

3.3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合作医疗制度在中国卫生发展的历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虽然得到了肯定,但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该制度未做出相应调整,且制度本身也存在缺陷性,因而从鼎盛走向了衰落,广大农民的医疗风险需依靠自己来承担,由此产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为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从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全国陆续展开,筹资方式为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形成。到2008年时,该制度已基本覆盖全国农村人口。

3.4 医疗救助制度 贫困人口在医疗保障中是弱势群体,为了缓解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我国在建立健全及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中,积极为城乡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设立了医疗救助基金,对城乡贫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帮助贫困家庭参与医疗保障制度,并对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纵观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经历,我们经历了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制度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龙晓枫.对我国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缺陷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2):86-89.

[2] 赵曼.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13.

[3] 唐钧.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 王维平,庄三红.《从国外相关制度体系的比较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宏观经济观察》,2011年第11期.

[5] 李忠.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J].中国执业药师,2009.

[6] 李伟光,张建国.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及对我国医改的启示[J].山东劳动保障,2004(120).

[7] 李青.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社会工作,2010年第四期下.

[8] 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EB/OL].卫生部网站,2004-12-03.

[9] 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 米勇生等.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努力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EB/OL].中国政府网,2009-08-20.

[11] 胡晓义等.新闻办介绍上半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EB/OL].中国政府网,2009-08-04.

[12] 田丰.当前中国城乡家庭消费状况[N].光明日报,2009-01-21.

[13] 徐恒秋.对建立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年4月第22卷第4期.

[14]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医疗制度篇3

1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1.1有利于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但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农村居民较多。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多地少的矛盾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真正解决全体人民的吃饭问题,能否真正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对于我国能否独立自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至关重要。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整体身体素质给与保障,更保证了稳定、劳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人口的供应,对我国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粮食供应能力的稳定与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1.2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与政策支持对象都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定及实践,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信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消除农民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而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1.3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根据国情和世情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是重点,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也是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更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并为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最终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达9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69亿元,地方财政471亿元,农民个人缴费194亿元。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为113元/人,比上一年提高17元/人。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很好的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人数不断增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

2.1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高新医改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互助共济的精神,其作用大小与农民的参保数量成正比,但目前农民的参保比例不是很高,这与宣传工作不到位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同时农民自身的参保意识也不可忽视[2]。农民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体和需求方,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农民参保热情与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参保农民都是老年人等健康情况比较差的人群,而青年人等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参保热情较低,参保功利性的存在也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2.2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否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发展程度,关系到农民是否能接受到质量水平较高的医疗服务。与城市相比,现阶段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状况不容乐观,多数地区存在乡镇卫生院缺乏、基本医疗仪器缺乏与质量低下等,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卫生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较好医疗卫生服务的又一障碍。卫生人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也是较为薄弱的领域。由表1可知,2008年我国农村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的数量分别为3.81、1.58和1.25人,虽然较2003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效果不明显,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农村医疗服务需求,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2.3报销制度不合理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渠道较为单一,因此医疗报销制度较为苛刻,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予以报销,当农民到大医院治疗时,部分医院的用药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规定范围内,因此导致能够报销的费用较少。

2.4相关法律不健全目前,中央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证,各级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条文。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更多依靠部分领导个人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以维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认识水平、成员的更替变化等都会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4]。专业的法律制度建设落后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完善。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进对策

3.1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已经推广与发展了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不高,多数农民没有享受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因此调动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和乡镇政府的相关宣传部门要大力向农民进行宣传,重点介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可以采用“新农合知识讲座”、“新农合有奖问答”等形式调动农民的热情;其次,对基层干部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责任考核制,把参合率作为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提高基层干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最后,及时纠正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偏见与错误观点,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此过程中不能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3.2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引进与培养专业卫生人才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大目标是实现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应通过提高农村医疗基础设施的完善率与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实现。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改善现有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的状况,建立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正常增长机制,规定不能低于每年地区GDP增长水平;其次,改革现有公共财政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的现状,适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公益机构加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与其相应的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拓宽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最后,加大各类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可以通过与城市高校,特别是专业的医学院、卫校的合作,加大对毕业生的宣传动员力度,并力争提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吸引毕业生服务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3改革现有报销制度,加强医药监管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应适当改革现有报销制度的不合理之处。首先,千方百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其次,逐步将农民平时易患的普通疾病,如感冒、胃病等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可比大病报销比例适当降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最后,加强医药监管工作。建立统一的监管模式,严格管理,监督到位,具体包括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病历处方进行不定期检查,电话回访、暗访等,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月评季考,每月汇总评价日常监测指标,年终总评,并采取严厉的奖惩措施,规范民营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准入制度,制定统一标准,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创新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管理办法,对单病种采取限价管理或对日均费用采用限额管理等办法,控制次均住院费用[5],加强对医院药品处方的监管力度,降低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医疗制度篇4

【关键词】 医疗保险制度; 基金缴费; 作用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负责建立的为解决劳动者因医疗、负伤和生育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后因治疗和生活问题,而给予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方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在保险体系上,将原来单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改为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互助及社会医疗救助。

二是在基本保险的覆盖面上,将原来主要限于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改为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以至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和自由职业者。

三是在基本保险费用的承担上,将原来全部由企业负担改为个人也要负担一部分。

四是在基本保险基金的构成上,将原来的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调剂金、劳动保险总基金相结合改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我国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这些改革,有利于相对减轻企业和政府的负担,分散个人和企业在医疗方面的风险,更好地保障城镇职工在基本医疗方面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维护企业职工医疗的基本权益,使职工看病有去处、费用有保障,实行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保障机制,根据财政部《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地方医疗改革制度以及集团公司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本单位特制定《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办法》。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独立核算,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医疗保险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进行筹集和使用。

一、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规定向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收取的,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形成的用于保障职工基本医疗的专项基金。

第二,在集团公司医改领导组的领导下,设立医疗保险统筹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及其配套管理办法等的起草、制定和组织实施,医保中心内部若干业务科室,以便有效开展工作。医保中心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办事处,负责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辖区内参保人员的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医保中心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要纳入医保中心在银行开设的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医疗保险基金存款按规定的利率计息。

第四,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医保中心和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签定医疗服务协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定期办理费用结算。

第五,为方便职工报销,便于同定点医院结算,医保中心(办事处、代办处)可在当地银行开设专户,委托各用人单位财务部门代办结算报销业务。

第六,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大病医疗保险基金。

第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缴纳标准:

用人单位缴纳比例:在册职工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的6.5%按月提取缴纳。

个人缴费比例:在册职工按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缴纳,由用人单位从本人工资中按月代扣代缴。

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难搞,难就难在医疗费用的支出控制。医疗消费具有即时性、难预测性、道德风险大的特点。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根据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和与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水平相适应来确定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范围和给付标准。在选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的具体方法上,国际上最近流行用经济学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和比较药品或治疗技术的成本效果。例如,甲药单价贵,但见效快,病人很快可以康复上班;乙药单价便宜,但见效慢,病人需要休养,影响工作。如仅看单价成本,乙药看起来属“基本医疗”,但对两种药物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后,甲药就可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了。所以,基本医疗保险的界定是医疗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学上的问题,可以预计,成本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思想理念将影响未来基本医疗的界定和选择。

第二,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板块式”的统账结合方式。即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之间割断联系,实行独立分别运作、分别核算、风险各自负责。个人账户管小病,主要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账户用完后全部自负。统筹基金管大病,主要用于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板块式”账户运作方式首先在小病上设立个人账户,加强个人对小病的自我保障责任;其次,由于次数频、难控制的小病费用进不了统筹基金,减少了统筹基金透支的可能性,统筹基金集中解决大病,加强了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最后,大病的医疗服务、药品消费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把管理重点放在费用高又较容易监控的大病部分,集中力量抓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统筹基金的管理效果。

第三,改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只能支付医疗费用的规定,划出一小部分预防疾病。按国务院文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只能支付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医疗费用,不能用于包括健康检查在内的预防开支。现代医学主张对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建议公民从35周岁起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主要检查一些与年老后发病率高的疾病相关的项目。经费拟采用各级地方财政拨一点,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一点,企业与个人出一点的方式来筹集。这样做虽然会增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部分开支,但从长远来讲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或减轻慢性病的发病程度,大大节省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医疗费用的开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生命质量,减轻个人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和亲属照顾的压力。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

第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集聚了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加上政府的资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其社会化程度高,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促进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保证作用。

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主要依靠劳动报酬维持,而健康的体魄又是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前提条件。劳动者一旦患病,不能从事劳动,正常收入中断或减少,势必会影响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生活。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使患病的劳动者从社会保险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尽快恢复身体健康,重新从事劳动,取得经济收入,从而可以有效地帮助患病的劳动者从“因病致贫”或“因贫致病”的“贫病交加”困境中解脱出来,并能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

第三,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依靠国家、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筹集卫生费用,积极发展各类卫生保健事业,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发展战略目标,从而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乃至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因之,疾病的医疗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医疗费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费用。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劳动者减少疾病,生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身体健康,并以健康的体魄投入生产劳动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五,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医疗保险,对于劳动者来说,虽然在考虑其劳动状况,如工龄的长短、劳动条件的差异和贡献大小等时有所差别,但它并不与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劳动质量直接挂钩,而是保障劳动者在患病后有均等的就医机会,依据其病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给予必要的医疗保障。因而有助于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和统一。

第六,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培育全民自我保障意识,实行自我积累,增强自我医疗保障能力,控制医疗费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以及提倡适度医疗消费,发扬互助共济精神,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医疗制度篇5

关键词 医疗制度 社区化

资料与方法

首先,医疗制度需社区化:所谓医疗制度社区化,即社区就是医院,医院就是社区。就是建立起一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地缘经济医疗制度模式。保证单位职工和周边居民“小病不出村”,“有钱没钱都看病”。

独立厂矿改制医院不应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要把周围的社区当作一个系统的大医院,而不是仅仅把医院本身当作一个独立于社区的医学医疗专门意义的单位。整个医院从一个封闭的躯壳变成一个跟社区糅合的概念,用自己的工作对社区产生影响,把医院变成一个保健服务社区,把医疗管理的区域变成一个实际的医疗操作区域,将医院医疗的空间和社区生活的空间自然地结合起来了,使医患互相认可的新习惯和诊治模式,变成制度化的理念,也就是说社区医疗空间被制度化。在这样开放环境下的医院,相应建立起社区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医疗参与的机制和网络,动员相关的手段和符合民族习惯做法,将医疗保健服务渗透到社区生活空间和生活秩序的相关要素,使得医疗保健因素与社区生活因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为医院工作机制的核心,并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培养一种新的生活习惯。

其次,家庭医生制是医疗制度社区化的首选:家庭医生制基本上就是定点、定时、定医生、定对象的医疗保健制度。建立家庭医生制的工作程序,建立患者或家庭与医生的有效互动机制。①对应相关年龄、职级人群建立定期健康检查制度。②定点、定时、定医生、定对象的巡检制度。③常见、多发病症患者的上门服务辅导制度。④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保健康复考核监督程序制度。⑤重症病人“大病领着看”的绿色通道和三级以上专科医生约定门诊制度。⑥现代化电话联系和电脑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服务制度等。

再次,收入和服务契约化是医疗制度社区化的基础保证:从医疗收入来看,国家对国有医院实行的是“一不到、四左右、五补上”的机制,所谓一不到,就是财政补助占医院收入的10%,四左右就是服务费占了40%左右,五补上就是剩下的50%由药品提成补上,在政策层面上部分解决了医院发展的补偿机制问题。而国有医院和企业医院政策不对称,使得改制医院的发展再投入成了“瓶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引进竞争机制的办法[1]。

讨 论

由此我们的改制医院需要转变观念,转变办法,也应该建立这样一个制度,既要考虑和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只要人们需要用自利行为来保证他们的生存、安全和其他目标的实现,交易费用就必然会存在”[2]。就是要用最低的制度成本,用最便宜的制度,形成医疗保健不是消费是投资的理念,由医疗服务市场形成医疗收入服务契约化。契约化的另一方对象是居民、企业、国家;契约化的形式:人均成员费、年费、重症治疗分类费,一般康复保健费等。1年协商修改补充1次,约定签署1次,1年结算1次,形成一种公认的制度模式。

区域医疗公共产品社区化是医院延伸发展的补充要件,改制以后,这些区域公共产品的医疗服务工作由改制医院承担。区域公共产品的医疗服务工作,按照不同情况和工作性质和类型的差别,分别又划分为政府职能、政府委托职能、企业委托职能和医院业务专业职能。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谁的工作谁出钱,区域公共产品的医疗服务工作的费用保障,都将是改制医院必备的硬件和刚性工作,以政府为主体的责任单位,相应地就要承担投入的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1 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第2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7.

医疗制度篇6

全省医疗保险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是经厅党组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及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统一思想,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今年工作。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年医疗保险工作回顾

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厅党组的总体部署和桐乡会议确定的医保工作思路,通过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医保系统上下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医疗保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以提升保障能力为主线,医疗保险扩大覆盖面成效显著

去年,我们紧密结合浙江经济格局和就业结构的特点,着眼于让更多的城镇就业人员享有医疗保障,立足于医疗保险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的总体目标,坚持桐乡会议提出的“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制定政策,落实措施,有力地加大扩面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年底,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9万,比上年末增加了93万人,完成了劳动保障部和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500万的113.8%,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个人帐户略有结余。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部领导对我们浙江等几个省的扩面工作作了表扬。去年全省医保扩面,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省厅根据劳动保障部的指导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许多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办法和措施,调动了非公企业参保的积极性,非公企业职工参保人数占全省企业职工参保总人数的53%以上,新昌等统筹地区已达80.5%。去年9月在镇江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我代表省厅介绍的浙江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以推进制度并轨为重点。为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湖州等地如期完成大病统筹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工作,温州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将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至此,省政府浙政〔**〕5号文件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已全面完成,并正在向全体劳动者拓展。三是以落实属地参保为重点。省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及时下发文件,出台政策,切实解决了驻浙部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积极与有关各方沟通,全力配合,有效地推进了省部属单位属地参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突出了工作重点,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全省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跨跃式发展。去年扩面工作力度最大的是杭州市,全年扩面人数新增16.75万人,其次是宁波市,新增10.25万人。

(二)以解除弱势群体后顾之忧为中心,困难人群医疗保障工作出现新进展

医改启动以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将困难企业及其各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就全省总体而言,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发展不平衡,由于资金筹集难等原因,还有少数统筹地区的困难企业职工特别是破产改制企业无管理主体的部分退休人员,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为了解决这部分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去年我省从抓机制、抓政策入手,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困难人群参保情况调研。省厅组织力量先后赴12个市、县进行专题调研,并在全省范围内对无用人单位退休人员参保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底数摸清后,我们及时向省政府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二是出台了解决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参保问题的政策。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步解决的思路,联合省财政、国资委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破产关闭解散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意见》,为各地解决部分无用人单位退休人员参保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妥善解决部分困难企业干部医疗保障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对进一步解决企业干部医疗保障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各地积极配合,采取措施,确保企业干部于**年9月底之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丽水等地尽管经济承受有些难度,但他们从讲政治的高度,想办法克服困难,较快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干部的参保问题,对维护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为重点,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满足不同人群医疗保障的需要。几年来,全省各地为此作了很大的努力,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去年又迈开了新的步子。一是协同建立了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了《浙江省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和《浙江省社会医疗救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既为城乡困难居民提供了一定的医疗保障,也使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截止**年底,全省有49个市、县出台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市、县两级已安排医疗求助资金1.5亿元,有5万多名城乡困难居民得到医疗救助。二是参与推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试点。嘉兴等地协助有关部门出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方案,将城镇基本医保范围外的城镇居民纳入城乡合作医疗,使这部分人群的医疗有了基本保障。义乌、浦江等统筹地区还承办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管理和业务经办工作。三是积极探索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杭州市在前年试点的基础上,去年全面推行,止年底,参加企业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用统筹的职工达到26万,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退休人员的门诊医疗保障问题。宁波的一些统筹地区如慈溪市、鄞洲区等也积极扩大门诊统筹,社会反响良好。现在,我省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其它医疗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不同层次之间的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发挥着各自的保障功能。

(四)以实现规范化管理为落脚点,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完善政策体系,就是要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它是实现医疗保险规范化管理的前提。这些年来,各地根据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做子大量工作,制定了许多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丰富和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去年,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完善文章:一是建立了医疗保险重大政策调整核准机制。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事关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确保全省重大医保政策的统一性,维护其严肃性,省里制定了医疗保险重大政策调整核准制度,确保各地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的规范化、有序化。去年杭州市在调整几项重大医保政策时,向省政府作了专题报告,得到核准后才实施。嘉兴市大病统筹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的实施方案也上报省政府核准。二是针对城镇职工跨地区流动与日俱增、各地医疗保险关系做法不一的现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医疗保险保险关系转移意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范了医疗关系转移办法,有效地解决了人才流动中的医保关系转移问题。三是根据医疗保险标准化管理的需要和参保职工求医看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部分药品的限制使用范围,完善了诊疗项目有关政策。另外,还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了非在杭省属单位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政策、驻浙部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属地参保政策,为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提供了政策支持。

(五)以推动充分竞争为目标,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机制得到强化

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是促进医、药服务市场充分竞争,实现以“较低廉的价格提供较优质的服务”的需要,也是在更深层面推动医疗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的需要。全省各地开动脑筋,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加大了对“两个定点”的管理力度。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范围。止**年底,全省定点医疗机构达到3560家,定点零售药店768家,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000余家和400多家,方便了参保职工就医购药。二是加大对定点单位的协议管理。针对医疗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及时调整协议条款,完善协议内容,量化细化协议指标和措施,强化了用药“三率”,全省“两定”协议签订率达100%。金华市本级根据对“两定”单位管理的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在签订协议中,重点将费用结算办法和标准、费用审核和结算、监督,以及违规处罚、年度考核等列入协议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三是组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各地根据部和省厅的文件精神,从去年起全面实施了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考核,并对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单位,采取警告、限期整改、取消定点资格等办法予以处理。杭州市去年取消了定点资格1家、黄牌警告2家,限期整改11家、还有5名医务人员因违规分别处以500—**元的罚款。衢州市也在考核后取消了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并对8家“两定”单位按协议进行了经济处罚。通过考核,从制度上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

(六)以确保基金安全为着力点,医疗保险稽核工作深入推进

一年来,各地进一步重视稽核队伍建设,全面开展稽核业务培训,工作人员的稽核能力不断提高。从省到市、县精心组织了《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做好医疗保险稽核工作。在稽核中,各地普遍采用计算机监督与实地稽核相结合、专门监督与社会监管相结合、普查与暗访及举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违规行为的稽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初步统计,**年经日常稽核,全省共扣回费用6000多万元,其中省本级就达1754万元。全年查处了多起违规事件,仅杭州市就达197起,为国家和社会挽回了经济损失。对情节严重的违规事件,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维护了医疗保险制度的严肃性。省医保中心在对计算机上传异常信息的稽核中,查处了一起涉嫌诈骗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经费100余万的大案,目前犯罪嫌疑人已依法逮捕,社会反响强烈。杭州市司法部门去年对一例骗取医保基金案进行了开庭审理,最终以诈骗罪判处犯罪分子有期徒刑8年、处罚金5000元,从而对违规者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为基本医疗保险创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

(七)以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为出发点,协同推进“三改并举”

在着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积极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从打破体制垄断,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入手,通过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鼓励发展民营医院;通过参与药品集中联合招标、推行药品价格顺加作价,促进全省医疗机构降低药品价格,使职工群众在医、药服务市场的竞争中得到了实惠。据统计,通过推行药品集中联合招标,**年我省参保职工的住院人均药品费用支出比上年大约下降2%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八)以促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标准化为着眼点,精心做好乙类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是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标准化的一件大事,各方面都比较关注。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着手进行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调整工作。整个调整工作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不申报、不收费、不使用商品名规定,始终坚持严肃的态度、严谨的程序和严格的纪律。成立了由省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乙类药品目录调整领导小组和咨询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制定了科学、严密的调整工作方案。为了搞好调整工作,我们先后召开了药学专家、医疗机构负责人、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代表、各市医保部门负责人、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前后共调用药品数据库信息2万余条、药品价格信息2万5千余条,组织了200多个专家对**多个备选药品进行了两轮专家论证和评审。在药品目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相关部门和纠风办、厅纪检监察室的监督下,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共增补品种242个,淘汰2个,已上报劳动保障部审批。调整后省药品目录的药品品种数为2142个,其中西药1146个、中成药948个、民族药48个,与**版省药品目录比,品种数净增849个,增加比例为65%,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参保职工的用药范围,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年我省医疗保险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是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医保系统上下团结,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厅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医疗保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应坚持和把握的几个原则

党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的同步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接见浙江代表团时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和医疗救助人群”。党中央和总书记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放在这么突出的位置,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前景美好。

如前所述,我省医疗保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经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医保系统同志几年的共同打拼,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是来之不易的,但也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我们离改革的目标,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任重而道远。冷静分析,我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广,与省政府提出的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总体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省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是,以市场为取向的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快,非公有制经济在GDP增长、就业、投资等方面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职工及外来民工尚未参保,既影响了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公正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障还存在着问题。这既与资金筹集难有关,也与制度安排缺位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省仍有部分统筹地区的困难人群未纳入医疗保险,主要是长期停产、半停产的困企职工,特别是无用人单位的退休人员,全省约2万余人因缴不起医疗保险费而无法参保。另外,还有一部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因缺少制度安排,现在还没有基本医疗保障。三是对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还缺乏强有力的手段。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基本医疗消费是我们医保部门第三方付费,信息很不对称,加上伦理色彩浓,医疗费用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难度大。因此,医疗机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开大处方、人情方,滥用检查、重复检查、分解收费、乱收费以及串换药品的情况屡禁不止;参保职工或非保障对象有意侵占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时有发生。四是基础建设还跟不上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如部分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仍未建立,有些虽已建立,但还没有实现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联网;部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手少、工作经费不足,影响了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五是立法滞后,国家和省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恶意侵占医保基金现象以及其它医疗保险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法律依据,难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工作,但我们要看到有利因素也很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医疗保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我省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几年来全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为继续推进这项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社会各界和参保职工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认同和支持,为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推动医疗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它作为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加强管理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标准,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人本思想”。要把规范、严谨、科学的管理,与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结合起来,把合理治疗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医患保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协调、整体推进医疗保险各项工作,积极扩大覆盖面,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政策体系,强化管理和服务;就是不仅仅是要求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且要具体落实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我们具体而扎实的工作,让更多的人享有医疗保障,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是坚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过程,既要立足当前,解决职工群众眼前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要着眼长远,保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最近在调研社会保障工作课题时强调指出,要把群众要求享受公平的保障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相结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这对保持我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我省现有经济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医疗保障只能是“基本保障”,胃口不能吊得很高,标准不能搞得过高,在完善制度、制定政策、落实措施、部署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既合理、又适度的原则,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年医疗保险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准备进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基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劳动保障部和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医疗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善制度为主线,以统筹协调为原则,以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为重点,立足于稳健运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更多人的享有医疗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按照这个指导思想,今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落实三项措施、实现四个突破、完善五个体系、着力做好六项工作。具体地说:

“一个目标”,就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让更多的人享有医疗保障,为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两个重点”,就是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三项措施”,就是强化学习,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本领;强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医疗保险整体水平。

“四个突破”,就是医疗保险扩面超过600万;基本落实破产改制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障;研究提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实现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管理标准化。

“五个体系”,就是以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为根本,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实现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标准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体系;以确保基金收支平衡为目标,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体系;以夯实医疗保障工作基础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支持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稳步而扎实地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作为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扩面工作的重要意义。现在影响扩面工作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认为扩面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投资环境;有的认为扩面会给今后的基金支付带来压力;也有的认为我们劳动保障部门任务重、人手少,扩面无疑会增加工作负担,等等,对扩面工作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因此,我们一定要端正思想,站在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既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发挥医疗保险制度互助共济优势,促进制度本身稳健运行的需要,从而增强做好扩面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推进扩面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早计划、早部署。今年劳动保障部的扩面指标已经下达,要求我省今年参保

人数达到600万。省厅据此已将扩面任务下达各地,计划今年全省参保人数比去年净增36万,达到605万。各地要按照省厅下达的扩面指标,结合实际,尽早部署,力争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三是要抓住重点,加大扩面工作力度。要以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为重点,积极扩大覆盖面,逐步将这些企业的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符合条件的城镇所有从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据了解,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非公企业包括一些规模很大的非公企业,还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尽早促进这些企业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另外,要尽快落实省部属用人单位属地参保。目前大多数统筹地区的省部属单位已属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还有少数统筹地区的省部属单位没有参保,要求今年内能基本解决。

(二)全面落实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

全面落实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是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全省目前这类人员大约有2万余人,分布在少部分统筹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医疗保障,去年底,省厅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反复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意见》。应该说,现在解决这部分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的政策已经非常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我这里再强调几点: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解决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尤其是无用人单位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群众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决策。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按照文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落实。二是要精心组织。各有关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抓住机遇,与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搞好协调,摸清底数,搞好测算,尽快拿出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政策,精心组织,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要突出重点,分步解决。对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可以按先纳入住院统筹、暂不建立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办法,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为其建立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四是在资金筹措上,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多方筹资,通过原企业资产变现以及政府适当补助等途径加以解决。总之,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努力,在“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

(三)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是深化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坚持国务院44号文件和省政府5号文件确定的基本制度框架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以来的成效和经验,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今年要重点研究解决几项政策性问题:

一是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根据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同时通过相关政策的合理调整,使重大疾病医疗补助资金逐步收支平衡。二是调整省属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筹资标准,确保离休干部的医疗保障待遇。省厅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文件,近期就要下发,各地要做好落实工作。三是根据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实际,研究调整相关政策,以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四是要认真落实1-6级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保险政策。劳动保障部与国家有关部门准备出台1-6级革命伤残军人医疗保险办法。我们将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各地要认真做好落实工作,确保新旧政策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五是研究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办法。这方面的呼声比较强烈,矛盾和问题比较多。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意见,省厅去年下半年对几个地方作了抽样调查。今年要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的办法。各地也要积极探索,为切实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作出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涉及面广,事关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建立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核准机制的规定,凡属重大的政策调整,都要报省核准,确保规范和有序。

(四)认真做好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实施工作

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调整工作已经完成,待劳动保障部批准后即可实施新版省药品目录。与此同时,各地期待已久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准入法目录制定工作,省厅正在组织力量抓紧进行,计划于本季度完成后连同新版省药品目录一并实施。这是我省医疗保险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深化完善医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步骤。贯彻实施好“三个目录”,对于实现我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标准化,推进医疗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医保系统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它列为重头工作,摆上日程,精心组织,认真对待,切实贯彻执行。二是要认真准备。要抢抓时机,做好目录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更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新增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和异名的对照对应工作、协调与医疗机构的关系等,都要抓紧做实做细,切实搞好新旧目录衔接,确保新目录平稳实施。三是要严格管理。调整后的省药品目录,品种数比**年版省药品目录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用药范围扩大了,这对广大参保职工的用药需求是个极大的满足。但是,用药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一些价格较昂贵药品的增加,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这次诊疗项目数比原来增加幅度也很大,翻了一番多,大大地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负担。因此,各地要采取措施,严格管理,严格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严格规范用药和规范诊疗,切实加强费用控制。四是要严肃规定。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有关规定,不能另行制定本统筹地区药品目录,也不能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进行增减调整。这是国家三令五申的规定,我们一定要严格按规定办。根据劳动保障部要求,省厅届时将组织检查,确保国家和省规定的落实,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五是加强培训。为了搞好新版省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贯彻实施,省厅准备二、三季度分批举办培训班。各地要根据实际,组织好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

(五)严格基金管理,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保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是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的前提。没有基金的收支平衡,医疗保险制度就不可能稳健运行,更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这几年,我省医疗保险基金在总体上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且略有结余,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同时要看到,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存在着潜在风险,统筹基金结余率逐年下降,少数统筹地区已出现收不抵支的信号,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切不可盲目乐观,放松管理。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核心是要控制好收、管、支三个环节。首先,要做到应收尽收。我们要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积极协助地税部门做好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开展缴费人数、缴费工资稽核,清理回收医疗保险欠费。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对社会保险费要逐步实行“五费合征”,这是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的重大改革。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在积极配合的同时,注意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管理要规范。强化对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的监控与分析,研究建立医疗费用的监测体系、运行评估体系和基金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尤其是当期基金收不抵支或下降幅度很大的统筹地区,对此要足够重视,要对基金的运行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三是要研究反欺诈问题。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现并处理了一些医疗基金欺诈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中的欺诈问题将日益突出,我们对要此有警觉。要严格基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日常管理,认真梳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各种情况,研究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四要加强稽核队伍建设,充实稽核力量,加大稽核力度,发现重大案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加强调查处理力度,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是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几年来,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医保系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要继续在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上做文章,着力提高医疗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一是要研究建立医疗服务标准化管理机制。要在完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三个目录”的同时,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制定的诊疗技术规范、用药管理规范,逐步实行医疗服务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二是要完善医疗保险医、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在继续扩大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范围的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两定”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信用等级制度,积极促进竞争。通过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两定”机构要按相关规定作出处理,直至取消其定点资格。三是要不断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建立医疗机构共担费用风险的机制。重点是探索在总量控制下的以预付制为主的预算管理办法,把事后结算与事前控制结合起来,促使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服务成本,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减轻职工群众“看病贵”。四是要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要利用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网络,重点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人均费用、病种费用、住院天数进行动态监控,并把考核结果与信用等级评定和费用结算挂钩。

四、加强医疗保险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做好医疗保险工作,关键在干部队伍。因此,我们要以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医疗保险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我们医疗保险队伍来说,抓学习,首先是要抓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深化对省委提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重大部署的理解,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其次,要持之以恒地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医疗保险涉及医药学、保险学、金融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法学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医疗保险干部职工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做到持之以恒,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医疗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成绩,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断地抓能力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锤炼出一支讲大局、讲奉献、懂业务、会管理、善服务、有干劲的队伍,为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和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加强医疗保险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医疗保险行政和经办机构建设,理顺行政和经办管理职能,提高系统效率。二是要进一步理顺经办管理各个业务环节的关系,科学整合业务功能,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积极争取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充实业务力量,提高医疗保险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四是要加强基础管理建设,重点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服务效率。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全省医疗保险队伍的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关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经办业务处理事务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调研,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能力,加强能力建设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当前,我们在深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了诸如扩面难、部分困难人员参保难、个人医疗费用负担重、管理难度大等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困难和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群众意见,从职工群众的利益、从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去想办法,出思路,提对策。要十分重视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分析处理,能办的要及时办,办不了的要耐心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和系统行风建设,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动,努力把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成文明服务窗口,办成展示劳动保障部门良好形象的前沿阵地,办成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桥头堡”。

医疗制度篇7

1.1医疗保险覆盖率不高,人群待遇差距较大,个人负担重。

近年来,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以及个人在这一支付段中所应承担的自负额,在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覆盖家庭部分成员时,其所规定的起付标准偏高,而最高支付限额又偏低,无形中加大了个人和家庭自费医疗的比重。医疗救助的能力很有限,家庭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1.2适应流动性方面不足。

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分。不同部门管理,参保人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动以及身份发生变化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异地就医问题突出,特别是部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反映就医报销不便,需要垫付医药费用,一些退休人员要求享受居住地医疗保险待遇。

1.3医疗费用上涨过快。

根据调查,2000年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出为124.5亿元,2009年达180.2亿元,增长了将近15倍。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滥检查、滥开药,从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医疗卫生消费档次提高,药品价格的提高,医疗机构成本的提高和高新医疗手段的应用以及出于利益驱动导致医疗费用逐年大幅攀升,可见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有效地抑制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趋势。

2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措施

2.1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逐步做到全民医保,实现全覆盖首先要做到。

度上的全覆盖,即制度本身不歧视任何人。在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的基础上,争取统筹解决其他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全覆盖更应是人群的全覆盖,同时还要探索在各医疗保险之间留有相互接口,实现转接或续接,逐步缩小医疗保险待遇的差别,提升公民享有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按照全民医保的目标,探索建立引导各类人员长期参保的机制,减少有病参保、无病退保的逆向选择。

2.2提高并均衡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

一是提高顶线。二是提高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考虑均衡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待遇水平,不断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三是进一步降低大病、重病患者个人负担。四是拓宽保障范围。

2.3实行医药分开核算,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

一是完善医院的自我约。束机制。二是加强患者和社会保障机构对医院的评议监督。要坚决杜绝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行为,医院不能再靠医疗和药品费的暗箱进行不平等竞争,我国应逐步分离医院的医药不分家的方式。医疗既然已进入市场,就应遵循市场上最基本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反对药品流通关节的暴利,严格监管医院、药店的药品流通环节。加强药品价格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把全部药品纳入监测和公布的范围。

3结语

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然取得了显著地成就,但是依旧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在解决我国医疗保险问题方面需要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在改革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相信前景是美好的,在结合各地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方针,推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目标。

医疗制度篇8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统筹城乡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群众基本保障和健康水平作出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农民因病反贫的一项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

自开始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党委政府得民心、医疗机构得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新农合工作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二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参合率逐年提高;三是农民群众就诊率逐步上升;四是农民群众受益程度提高.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已有50%人的参合农民从新农合基金中获得医疗费用补偿,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避免了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如南溪镇南阳5组村民王华云报销18700多元,吉仙2组村民李术高报销16800多元,拱桥8组村民张居付报销13400多元,金银3组村民陶洪金报销10800多元等。五是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逐步规范。新农合制度实施两年多来,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逐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医疗安全得到保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收入逐步增长。六是病人就诊流向趋于合理。通过新农合政策的引导,有40%的参合病人留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基本实现了参合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疑难重病尽量不出县”的目标,有效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分析新农合试点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面临困难和问题,如新农合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期望值过高,现有的医疗服务和补偿水平还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监督管理机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方案制度欠完善而严重影响新农合顺利开展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是各村发展不平衡。有的村缺乏做深入过细的宣传工作,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还不高,即使参加,也没坚持以家庭为单位整户参加而增大基金风险;有的村参合农民基础资料收集不齐、不准,《合医证》填写错乱;有的村弄虚作假,随意更改、加添《合医证》参合人数和人员(纠错必须向乡镇合管办申报,按规定程序办理);有极少数村的《合医证》至今还在村干部或乡村医生手中而没发给参合农民,农民生病就医才给证。

二是宣传不到位,存在夸大宣传,不负责任,导致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知晓率不高,群众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程度不够。有的虽然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对合作医疗政策一知半解,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参合农民患病就诊对住院怎样获得补偿、补偿范围、报账程序、补偿标准、门诊怎样报销等不清楚;有的宣传工作出现误差,夸大其辞,认为“只要参加合作医疗,什么都能报”“只要生了病,国家全报销”等片面理解,在新农合试点运行中,由于宣传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效果不明显。有的从事新农合工作的经办人员、医务人员不熟悉政策,答复问题出现政策偏差;有的不负责任答复问题,存在随意性。导致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缺乏信任,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产生抱怨情绪。

三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基本医疗设备缺乏,服务提供能力低,人员待遇未落实,导致业务骨干要单干,留守人员无业务,聘用人员无保障,参合农民不信任(有怨气)。定点医疗机构难予维持,乡村一体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难予实现。很难达到“方便农民及时就近就医”和“为农民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不高。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人才匮乏,难以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技术服务。部分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程度不高,不能主动为就诊病人提供合作医疗方面的服务。

五是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及医疗服务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定点医疗机构在执行新农合政策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如:乱计费和重复收费、同药不同价,套取新农合基金等。

三、改进措施

(一)加强事前指导,严格动态管理。督促辖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内部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根据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动态管理,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督促全镇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把新农合政策、基本用药目录及价格、新农合服务项目及价格、参合农民补偿项目等全部公开上墙。同时,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必须将参合农民门诊、住院补偿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增加新农合的透明度,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确保基金安全。

(二)加强事中监管,规范诊疗行为。镇合管办的工作人员要落实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查房制,坚持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对到床头,重点检查定点医院诊疗行为的真实性、合理性,达到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目的。

(三)加强事后审核,确保补偿合理。定期对全镇出院参合病人的补偿资料进行抽查审核,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督促整改落实,保证参合农民公平、公正受益。新晨

(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树立正确就医观。加大宣传力度,准确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让农民群众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利民、惠民的政策,引导参合农民树立正确就医观念,避免投机取巧的套取医疗补偿金现象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强化宣传,做到时间上经常化,方式上多样化,特别是做好典型个例的讲解,发挥其在宣传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入户、拨付、使用、审计等各项规章制度,继续探索新农合运行机制,不断从就诊流程、补偿方法,操作规程、住院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一整套简便易行、适合我镇特点的运行机制,竭力为参合农民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大力创新监管模式,力争做到补偿操作简便、诊疗规范有序、监管及时到位。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定点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各项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规避新农合基金运行风险。县合管办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及参合农民诊疗过程中的网上监管,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管理这个平台,准确提供统计数据。各定点医院也要做好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保证全县新农合信息网络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规范运行。

(六)明确职责、加强自律。各定点医疗机构明确服务宗旨,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履行廉价、优质、便民、高效的医疗服务职责,真正实现党委政府得民心,医疗事业得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

(七)实施医、药分开,药品销售引入市场化。目前,我国80%的药品是通过医生开处方,医院药房卖给病患者的。“以药养医”,医、药不分业的体制使医院处于药品零售的垄断地位,造成医药资源巨大浪费。将医、药分开,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有效途径。

上一篇:移动信息技术范文 下一篇:艺术素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