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4 10:52:40

统计学教育

统计学教育篇1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中国统计,2002.1.

统计学教育篇2

从讲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使学生深刻理解统计是为适应国家管理需要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国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而言,统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广泛收集商品市场上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众多的有用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发达国家,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统计知识和统计方法的教育,他们认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统计。#.要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所具有的咨询功能,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统计咨询服务不同于一般的统计信息,它将统计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将统计信息推向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统计工作的良性循环,而且能为统计部门带来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而确保统计信息真实度的提高。专家们认为,咨询业将是未来’$至’%年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具竞争性的行业。要使学生们认识到,学好统计可以极大地增加就业机会,这一点,对成教生而言很有吸引力。

二、结合教材,灵活教学

采用艺术化教学,打造生动、有趣的新课堂教学。(’*引入“导学式”的教学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学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精”“多”。“精”是相对教师而言,教师要“精讲”,应该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多”是针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多思、多练,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讲”,学生的作用是“学”而不是“听”。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渐进自学、自练。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学生舞台,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则由原来的“主演”变成现在的“导演”,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学前导兴趣,善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中导思路,引流导向,启发开拓思维;学完导结论,善于归纳总结,使认识升华,取得明晰结论。(#*提倡艺术教学,改变传统的“任务式”教学。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为主要媒介的信息传递,课堂教学应当注意讲课中语言艺术的科学运用。教师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会避免干巴巴地照念教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讲授中,力求做到语言上严格的逻辑性、准确性和生动性,适度把握语气上的轻重,再加上各种生动的例子,尽量做到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既严谨周密,又风趣幽默,让学生感到听课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语言艺术的得当运用,再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经常性地开展科研、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不断更新学术观念,吸取别人的长处和养分,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而且也改进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授课的艺术性。#.讲究实用性教学,注重学以致用。(’*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提炼和掌握统计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统计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它既深化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又大力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集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统计教学内容,用实际资料或拟真材料来训练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各式各样的统计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这无疑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实践教学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外,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讲完加权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对某商品在不同商店的平均价格展开调查研究,要求学生对统计工作的“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参与实践,让学生亲自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编制统计表格;亲身到现场开展统计调查,取得数据资料;亲手整理统计资料,计算统计结果;亲手分析平均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觉和了解社会,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收效是在课堂教学上是无法达到的。

三、对数理统计知识作适当的取舍

经济类专业成教生对统计学中的总论、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时间数列分析等内容较易理解,但因数学知识普遍较薄弱,对综合指数中的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这两项内容就有一些难度了,但这些内容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可多做练习。趋势分析内容重点放在最小平方法上面。综合指数这部分公式看上去繁杂,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算难,要使学生在计算时打消畏难情绪,使学生懂得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型内容的基本思路。对抽样推断中的平均抽样误差、点估计、区间估计这些内容,应避开理论推导、公式的出处,尽量多举例子,使学生熟练掌握这几个问题的计算方法。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方法之一,有广泛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思路,重点放在介绍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问题上,多举实例。

统计学教育篇3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内容陈旧,多年不变,其特点可概括为“理论抽象、内容繁多,案例分析少、缺乏应用价值”。使用这种教材,一是不便于学生自学,二是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因此,编写以案本文由收集整理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统计学实务教材,迫在眉睫。

2、学生数理基础知识薄弱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大部分是文科学生,数理知识普遍薄弱。由于统计学教材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中的抽象理论和繁琐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统计理论知识处理相关专业问题。这就要求统计学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运用教学技巧解决此类问题。

3、 教学方法单调、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大都不能适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利用工具软件开发学科课件和教育软件等能力较差,多是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讲解,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应把握好如下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为主,实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之目的。通过讨论、对话、答疑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起码应该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即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在讲授有关统计理论知识时可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相关的统计活动,在学期结束前可让学生做一次完整的统计工作。

2、将统计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统计是对经济社会现象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活动的过程。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分析判断形势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质量,得出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管理,乃至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正确的依据。否则就会对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管理产生误导,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每个统计工作者都必须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统计法》办事,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

3、掌握教材内容的基本体系

从内容上看,统计学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描述、判断和分析。本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四大部分。(1)描述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重点讲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测度方法。(2)推断统计。包括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与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重点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3)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包括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统计决策等。(4)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统计指标。上述教学内容均可由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其与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灵活地进行取舍及简繁、轻重等选择。

4、运用联系比较方式教学

统计学教材中公式繁多,且一般不能相互推导,同时统计学中一些指标数值的计算,必须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计算公式都有特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这对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而对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的理解,除了需要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知识。

归分析统计学中的基本计算题包括: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统计指数、一元线性回和一元线性统计预测。对于上述基本计算题,如果整理成对,采用比较的方法按对讲解,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试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离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的相差较远,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符。因此,我们应对统计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对统计课程考试改革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统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可以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讨论课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所以统计课程考核可以凭学生所作的统计调查问卷质量、各项实验结果、报告的质量情况、平时课堂参与得分和讨论得分等来评价。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6、提高统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统计学教育篇4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统计教育的改革

2.1统计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统计学教育篇5

关键词: 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  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 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 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  统计教育的改革

        2.1 统计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 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 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 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 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统计学教育篇6

摘 要 《体育统计学》属于基础应用学科,在很多体育院校中开设,此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研究、解释体育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对《体育统计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熟悉,甚至对此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存在一定偏见。体育运动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体育统计学》的理论支撑,所以有必要对其教学方法、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 体育统计学 教学

一、引言

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领域中许多问题都需要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来解决。体育系的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科学地研究或解释体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但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运用统计知识的实践机会也很少,造成他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有必要对《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思考与研究,以提高体育系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09级的全体学生,共6个班级,237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中的随机数表法随机在每个班抽取10名学生,共60名学生进行座谈,并做好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包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的建议等。

三、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课程开设的误解

经访谈发现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没有学生认为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非常必要,仅18%的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很有必要,8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开设是没有必要的,认为上体育统计学课就像是在上数学课,学习计算一些统计指标,计算步骤及过程,觉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不到。

(二)大学生在学习《体育统计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体育统计学》是应用性学科,属方法论范畴,重点是掌握方法,但经过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教科书中列举的各个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统计推断的计算步骤,也仅限学习书中的例题,不会灵活运用到其他类同的实际教学、训练及科研问题中。学体育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学习兴趣低落。

(三)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教材的看法

《体育统计学》课程在体育院校开设已有二十几年,体育统计教材多达几十本,但适合于教学的却较少。经访谈后,学生认为教材中的例题比较空,且与实际相差较远;还认为教材中统计理论知识较多,介绍的多是统计方法的推导、计算与步骤,太抽象,不是很符合体育院校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四、对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建议

(一)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不管学什么课程首先要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校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领会体育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基本思路,并能把体育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思想及方法进行定量解决,并为将来毕业论文设计或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熟悉常见的基本概念及其统计学意义

体育统计中常见的基本概念有正态分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误差、相关系数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及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而不是去弄清每一个指标的计算步骤,计算过程能看明白即可不需要记忆。

(三)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统计假设有两个类型H0和HA。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样本统计量之间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一般是存在偏差的,这种偏差存在的原因有两种: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四)熟知常用假设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

体育统计学中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正态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不同的,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适用条件选择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

(五)熟练掌握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过程

1.在SPSS软件中的数据输入与编辑

SPSS软件是以数据为操作对象,按统计方法要求整理数据格式,是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前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数据的输入格式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统计方法要求进行编辑,不同的统计方法数据的录入格式不同,如果数据录入错误,就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甚至统计出错误的结果。

2.在SPSS软件中的统计方法选择及处理步骤

在SPSS软件中提供了很多统计方法,大部分的统计方法在数据编辑窗“Analyze”的下拉菜单中。在保证数据录入正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打开的窗口中导入相对应变量,并在复选框中选择想要的统计指标,再点击 “ok”,即可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3.正确解释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

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首先要按照假设检验思想进行分析,用小概率水平来控制,其次要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去估计发生某种体育事件的原因,进而来反映实验或调查的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并根据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投入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芝娟.正确选用体育统计方法的若干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2):49-50.

[2] 陈红梅.SPSS在体育统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百科,2005(2):54.

统计学教育篇7

感恩(gratitude)一词来源于拉丁字根“gratia”,意思是恩惠,所有源自这个拉丁词语的词都与“仁慈、慷慨、礼物、给予、接受”相关(Pruyser,1976)。感恩教育是一种以现实的德育向人的生活世界为切入点,以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人的感恩意识的形成为目标,培养其感恩情感,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能力,形成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亲和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因此,感恩教育可以概括为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密切关系,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也就是要引导人们逐渐产生感恩情感,进而形成感恩意识,使感恩行为成为个人的稳定心态和行为习惯。可以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的。本课题组于2010年8月向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在校的贫困大学生发放问卷300份,以此来了解高校贫困生感恩情况的现状与成因。最终回收问卷290份,经统计整理,最终有效问卷288份,回收率96.67%,有效率96%。同年9月向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已经毕业的的贫困大学生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0份,经统计整理,最终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88.89%,有效率88.89%。

3问卷的设计

3.1在校贫困大学生问卷的设计本课题组对在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调查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从感恩父母角度设计的,包括:知道父母的生日哪一天、在父母生日是否表达过祝福、经常向父母或长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与否、怎样感谢和报答父母、是否做家务、父母是否教育你要懂感恩、和父母的关系。第二部分是从感恩老师同学的角度设计的,包括:遇见老师是否打招呼、对老师表示过感谢吗、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辛苦吗、老师是你感恩教育的榜样吗、师生关系、同学对你的成长作用、身边的同学感恩情怀有所缺失、学校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意义、能否接受感恩教育的方式。第三部分是从感恩社会的角度设计的,包括: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对感恩教育的宣传、成长的地方是否经常举行感恩活动、看过《感动中国》、对《感动中国》的看法、是否记得别人的帮助、目前大学生需不需要感恩教育、是否感恩挫折、如何看待大学生受助不感恩、受助不感恩是否取消资格、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真正需要的感恩方式。第四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专业和就读的年级。

3.2已经毕业的贫困大学生问卷的设计本课题组对已经毕业的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调查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从已毕业的贫困生感恩父母角度设计的,包括:报答父母的方式、向帮助过的人是否表示感谢、经常教育孩子(下属)感恩。第二部分是从感恩老师学校的角度设计的,包括:对培育的老师是否表示感谢、对培育过的母校是否表示过感谢、是否资助过贫困生。第三部分是从回馈社会的角度设计的,包括:参加捐款等公益活动、别人有困难如何对待、愿意资助一个非常需要帮助的学生、资助过贫困生的方式、有一个互助体系平台是否愿意参加、愿意参加互助平台体系的方式、感恩挫折、如何看待大学生受助不感恩、受助不感恩是否取消资格、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真正需要的感恩方式。第四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工作地、已经毕业时间、行政职务、工作的付出和回报、幸福指数、月工资水平。

4在校贫困大学生感恩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

4.1在校贫困大学生感恩统计数据处理将在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情况”(U)分为三个维度:感恩父母(U1),感恩老师同学(U2),感恩社会(U3)。在每个维度内,将被调查者的回答作模糊化处理,得到各个维度上的模糊评价,其中模糊评价越高(越接近1)者感恩心理越强,反之越低(越接近0)者感恩心理越弱。对各个维度上的模糊数据作加权处理,可得到各个维度上的模糊综合评价值,进而对三个维度再作加权处理,从而得到最终的模糊评价值(见表1)。其中,权数处理的依据是,对感恩模糊数较低的赋予较高的权重,以便着重考察这些因素的影响。表1在校贫困生感恩情况的模糊评价维度隶属度权数感恩父母(U1)0.77710.2522感恩老师同学(U2)0.68490.3785感恩社会(U3)0.67150.3983感恩综合评价(U)0.7023—按照上述思路得到的权数,还被用来作为每位被调查者数据的综合,同理可分别得到各个维度上以及总体的感恩模糊评价。对这些数据以及性别(gender)、生源(urbrur)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到表2。

4.2在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情况统计数据分析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感恩综合评价值为0.7023,与1相差0.2977,感恩心理可以认为一般。贫困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同学、感恩社会是最最基本的恩情回馈,但是从统计分析来看做到的人并不多。纠其原因主要是绝大部分贫困生从小作为留守儿童,父母多数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她们)的衣食住行基本上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照顾,造成了贫困生从小对父母的感情比较淡漠,加之父母文化水平基本处于文盲状态,疏于对子女感恩的教育,这些都是最重影响高校贫困生对父母感恩淡漠的原因。经调查分析,大多数贫困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容易走极端等,而老师对贫困生教育有时候可能存在着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妥,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伤害,这些都是直接影响着贫困生对老师的感恩较弱的因素。贫困生对社会的感恩可能存在着理解的偏差,大多数贫困生认为只有经济和物质的回馈才叫感恩社会,并非如此,参加各种福利活动都认为是回馈社会,例如:定期到孤儿院看望孩子,讲故事、辅导学习;节假日到养老院帮助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教室、厕所没人及时关灯等。

5已经毕业的贫困大学生感恩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

5.1已经毕业的贫困大学生感恩统计数据处理对已毕业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是用SPSS17.0处理数据后,结果显示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其中每两个变量的交叉点对应着三行数字,第一行(PearsonCorrelation)为皮尔逊相关系数简写(P.C),第二行(Sig.(2-tailed))为显著性水平(双侧),第三行(N)为样本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个变量的关联性越强,其中越接近1的正相关性越强,越接近-1的负相关性越强,越接近0的相关性越差。有些相关系数的数字后有“*”或者“**”,分别表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双侧)显著相关”和“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双侧)显著相关”,星号越多表示相关关系越显著。见表3。此表各个变量是几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对应的感恩调查变量分别为:性别—gender、行政职务—position、月工资水平—moninc、教育子女情况—kidedu、在上大学时是否为贫困生—poorst、上学期间是否受过资助—aided、感谢老师—thxtch、感谢母校—thxsch、资助贫困生—aidpst、捐款情况—dona-tion、对困难的态度—attdiff、对资助学生的态度—attaidst、对互助平台的态度—attpsmap、对感恩教育的态度—attgredu、感恩挫折—thxsb、对贫困生不感恩取消资格的态度—attcanc。

统计学教育篇8

关键词:统计学;普及教育;创新

一、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都比较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2006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2006统计学国际论坛”,笔者参加了这一论坛,并专门就统计学普及教育问题向美国依利诺依大学何旭明教授了解了美国统计学教育的有关情况。何教授讲:“美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统计方法》选修课,而且学生中选《统计方法》课程的人数要多于选修《微积分》课程的人数,因为他们觉得统计更有用。”另外,从最近的英国、美国、日本以及港、台地区的中学教材来看,统计学与概率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材每个年级都有统计内容。

在国内,统计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12月,贺铿、袁卫两位教授提出的“大统计”的理念,在统计学界从认识上正趋于统一。1998年9月,教育部在将504个本科专业调整为249个的情况下,统计学从原来的二级学科反而被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这些都为统计学的发展和统计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如此,我国统计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统计学专业或开设统计学课程的只有100多所,这与美国有成百上千所学校在提供统计教育的状况相比比例是较低的。从我国中学教材来看,统计的内容约占4%。相对上述国家的教科书来说比例也是较低的。

一个国家应用统计学知识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统计学提高教育和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无疑都会得到长足发展。统计学教育也会在普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提高指导下进一步普及。因此笔者认为,较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等院校是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的统计学教育已经开始突破统计学专业教育的界限,在一些理工农医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中,开设了统计课程;统计知识还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内容。这是可喜的,但笔者认为统计学普及教育还仅仅是初露端倪,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还未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国在一些财经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社会统计学,在理工类院校开设的基本是数理统计学,都还与“大统计”的理念和作为理学类一级学科的统计学存在着很大距离。中小学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加入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一方面比例较少,另一方面,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基层学校师资条件的制约,教育质量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很多理科教师在大学仅学过数理统计课程,对抽样和描述统计的内容较生疏,因而感觉新教材内容体系较乱,内容不如老教材讲起来“顺溜”。于是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很多的练习题,但蕴涵在知识背后的统计思想能否也讲出来可能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

另外,国民的统计意识还不强,对统计学的认识也还不够,据笔者了解,一谈到统计,很多人就联想到统计局,联想到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这些都说明,统计学的普及教育还任重道远。

大规模普及统计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为例,尽管我国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学专家队伍,但由于他们承担着国家政府部门或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工作,因此显然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样,国家目前也还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资源开展统计学的普及教育工作。那么,怎样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开展大规模的统计学普及教育呢?

笔者认为,要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首先应该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普及统计学教育,即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而后推向全社会。各类高校现有专业教师可以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着力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统计学普及教育。各类高等院校接受过统计学基础教育的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会走向社会的众多工作岗位,他们会带着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在各个岗位开花结果,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和继续进行全社会的统计学普及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把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突破口是解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问题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径。当然,由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重点大学和一流专家牵头,以讲座班的形式开展对一般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以研讨会的形式定期沟通和交流各高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情况和经验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等院校作为统计学普及教育的这个突破口一旦打开,全社会普及统计学教育的蓬勃局面也就很快到来了。笔者甚至认为,高等院校统计学普及教育的局面可能会很壮观,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在高等院校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的一些思考

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进行统计学普及教育实际上是相对现有教育体制来说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创新的一种尝试,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务部门的协调等基本条件作为保证。在这里,就有关教学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法粗略地谈一下基本想法,以求抛砖引玉。

1、基本思想:将抽样技术、描述统计、概率初步、推断统计、非参数统计、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并溶入案例教学,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入门阶段最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

2、基本途径:通过在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应用统计方法》选修课,解决统计意识的培养和统计方法普及教育问题,选修课一般为54~72学时为宜。

3、基本目标: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应用统计方法》的学习,初步树立统计意识,能够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借助于最普及的Excel统计分析软件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材选用:可以选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贾俊平等编著的《统计学》作为教材,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其它具体情况,自编教材。

5、师资问题:各高等院校讲授统计学或者概率统计的教师承担统计学普及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务部门承担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当然教师很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例如,讲授概率统计的教师很可能需要学习实际的抽样技术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等。

6、学习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统计”转化为“做统计”,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通过撰写统计报告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掌握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写出统计报告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体育文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投诉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