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2 14:11:09

税法设计

税法设计篇1

(一)个人所得税法的主流思想

税负均平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其在《禹贡》中的提出了分等征赋思想、而西周周公旦《周礼》中的平均负担则是对分等征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商鞅的“赋税平”的平均税负思想、不同阶层征收不同数量的赋税的思想,更类似于现代税负公平原则中的纵向公平。曹操的《收租令》中更是表明了鲜明的赋税负担均平思想,在《收租令》开篇即强调:“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并指出袁绍统治失天下的原因是因为放纵豪强兼并转嫁赋税负担,曹操将税负是否均平的问题提高到了治国强兵的高度。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以英国、美国为代表进行了税制改革,其改革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理念和设计原则;二是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鼓励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开展的平等竞争。由此可见,从古到今我国历来就有追求税收公平的历史传统。各国政府和纳税人对一直都有对税收公平的自然愿望。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功能定位——调节功能为主

理论界一直认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极可能已超过0.4的警戒线。当前我国的主要问题在于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最终导致政治不公平、社会的不安定。因此社会收入差距调节是个人所得税法目前应当发挥的首要作用。个人所得税制调节收入功能为主也是符合个人所得法的内在要求的,调节功能的发挥不仅仅是要求在二次分配领域内消减高收入者的收入,还包括按照量能负担的原则适当减轻中等收入阶层的税负,并通过筹集税收收入形成政府的转移支付来间接地实现对低收入人群收入的调节。

(三)适应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价值目标

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而收入分配的核心是公平。现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宗旨就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问题。美国当代杰出的财税学家马斯格雷夫指出“税收被用于其他目的时,应当尽量不影响税收的公共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公平当然也应成为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在社会不公日益加重的客观形势下,至少在税收政策取向上,应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向“公平与效率并重”过渡,即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有效地兼顾二者,不必过于一定要强调“谁优先、兼顾谁”,但在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领域,还是应充分发挥其公平作用。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客观要求。所以笔者主张,目前个人所得税法的改革要明确地将税收公平置于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兼顾税收效率。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税制设计完善的思考

良好的税制设计是税收功能实现的关键因素,在确立了个人所得税制以调节收入为主,公平价值优先的思路后,逐步建立“宽税基、广扣除、轻税率、少减免”的个人所得税制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

(一)采用混合所得税制

混合税制主要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所得分类征收所得税,在纳税年度终了时,在将本年度的所有所得加起来,按照累进税率征收,对于已经交纳的税款实行多退少补。混合税制形式既能在较大程度上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又能适应税收征管和配套约束条件不是很完备的税收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由于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缺乏弹性,易造成税收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的固有弊端,该模式正逐步被大多数国家所废弃。综合所得税制最能体现税负公平。但在目前我国公民纳税意识不强,个人所得税征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采取综合所得税制较为困难,采取混合税制形式应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因此,我国应将混合税制的概念具体的写进个人所得税法中,并将从法律层面上确定实施该征收方式。分条文具体的说明对个人取得的普遍性、经常性所得的收入实行混合征收方式,而对一次性的收入继续按分类征收,具体的项目可以采用列举的方式。

(二)扩宽税基

结合中国的国情,扩宽税基,使税基涵盖尽量多的收入形式,只有扩宽税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纳税。特别是对资本收益和实物收益占主要地位的高收入群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将非现金收入纳入课税范围

将非现金收入真正纳入课税的范围,是扩宽税基最有效、最长远的措施、但是也是最难操作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虽然明确的规定实物属于个人所得的形式,但现实国情是,农村经济存在着大量的实物经济,城市的大部分单位也实行工资加实物的福利措施,而且农村和城镇的居民都已经长久的习惯了这种操作方式。公民在对非现金收入征税上排除心理是比较重的。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比较可行的是对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的企业或是一些高收入的单位)规定出一个非现金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值,至于这个比值的确定可以由当地的相应机构依据实际的消费生活水平来确定,规定发放的非现金收入不能超过这个值。要求单位将各种渠道发放的非现金收入统一纳入工资管理范围,使个人账面上的货币工资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其全部实际收入,并且由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税务机关来共同实施监管。要实现防止税额流失,增加财政收入,公平地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就必须规范现实中存在的大量的非现金收入。

2.大幅取消减免税项目

国际上各个国家在改革本国个人所得税制时,在扩宽税基方面主要是大范围的取消了减免税项目。我国个人所得税本身的税基就窄,而税法规定的免征项目共计就有30余项,因此取消部分减免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免税项目的调整后一方面有利于扩宽税基另一方面也能规范税制、防止税源流失和不公平。

3.制定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一刀切”的费用扣除制度,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根本无法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在实行混合所得税制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体现公平原则。在制定费用扣除标准时,我们应遵循以下两点:第一,个人所得税法的功能主要在于通过调节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从而缩小社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平等权的实现;第二,公民的最低生存条件必须要得到保障,对于属于最低生存条件范畴的收入不能征税。以家庭为单位申报个税在保证税收负担公平合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也符合国际惯例,因而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追捧。诚然我国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上如果实行“夫妻联合申报”或者是“家庭申报”,按家庭的整体收入来征收个税,对于广大普通工薪家庭特别是经济负担较重的家庭来说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体现了公平理念,也是和谐社会应有的题中之义。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完全按家庭的整体收入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条件。首先在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打破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成员的界定不能单纯的用户口簿来判定;其次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税务部门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家庭成员的收入,赡养、抚养的情况等具体情况都不容易掌握。对于按家庭的整体收入来征税个税,虽然目前的实施条件不成熟,但可以分步骤来实施。比如,鉴于我国家庭抚养子女费用逐年提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家庭新增人口及未成年人的情况国家较容易掌握的实际,我国可以先增设“子女税收抵免”项目。具体来说就是凡是有新生儿出生,有未满16周岁子女的家庭(只要有抚养关系的)都可享受“子女税收抵免”,由财政部以及税务总局根据每年的消费价格指数、物价水平等来制定新生儿家庭抵扣额和抚养子女的抵扣额(分年龄段设置)。为了便于操作,该抵扣额可以是具体的数额,且该数额应随着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变化。以“子女税收抵免”为契机,逐步增设其他扣除项目,逐步推进实施“家庭个税制”。

4.扣除额在区域间实行差别化

针对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可以将全国划分为几个等级的区域,比如划分为A至E类区域,像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制定一个扣除额,而像昆明、贵州等三线城市又可以采用另一个扣除额,具体的扣除标准可以等在国家采用指数化机制的前提下,各个经济区域可以根据本区域的GDP、CPI等一些经济指标的测算结果来动态来制定,扣除额在区域间实行差别化。给予不同地区一定的选择权,同时建立费用扣除定期调整制度。5.调整税率结构,实现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税率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是实现个人所得税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核心环节。其一,降低税率,减少累进档次。累进税率级次越少,应纳所得级距越大,累进效应越明显,反之,则相反。建议我国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税制模式后,参照国际通常做法,采用从10%至30%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一般为45%。当然具体级距和税率的设定还要根据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物价水平等来综合衡量和确定。其二,降低边际税率。过高的边际税率会增加人们偷、逃税款的倾向,诱导人们实施偷、逃税款的行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对工资、薪金所得规定的最高一档课征税率为45%,对劳务报酬所得规定的最高一档课征税率为40%,按照目前国际上边际税率下调的趋势,我国的最高边际税率还是有下调空间的。实行较低的边际税率,不仅能缓解纳税人因高税负造成的纳税痛苦,使纳税人不至于为逃避个人所得税铤而走险去偷税和逃税,也有利于刺激劳动、投资增长,促进社会总需求扩大,从而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

三、结语

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是一项直接关系中央、地方尤其是纳税人切身利益系统性工程,任何形式的修改都意味着这三方利益的再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完善不仅需要对其功能和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也需要对税制设计、征管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税法设计篇2

*年,省国税局安排我市国税系统考核口径直接收入计划208,940万元,其中国内“两税”直接收入计划163,250万元,均比上年增长9.4%。全市国税系统切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恪尽职守,落实责任,全力抓好税收各项工作。

一、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提高依法治税水平

(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形式多样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坚决清理陈欠和遏制新增欠税,提高依法征管质量和收入质量。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落实税收执法检查制度,建立税收政策法规落实情况专题报告制度,严格规范做好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二)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按照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完善和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科学设置征管岗位,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推广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计算机对执法的考核监督。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三)全面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推进稽查规范化建设,建立稽查工作人员绩效问责制度。建立统一、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稽查工作机制,科学制定稽查工作计划,明确稽查时效要求,实行能效管理。加大查案力度,坚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全力查处涉税金额大、作案手段恶劣、影响严重的案件,重点查处虚开和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利用虚假出口、虚假进项发票骗取出口退税,长期亏损和废旧物资加工经营的偷骗税企业。加强部门协作。

二、加强征收管理,全面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基础管理。加快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落实换发税务登记证工作,全面加强纳税人户籍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监控。加强非正常户的管理,组织开展对非正常户的专项检查分析。加强发票管理。有效开展税负分析、收入弹性分析、税源分析,加强税收征管过程的动态监控。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

(五)加强基层建设。巩固以县(市)区局为税收征管和基层建设主体的征管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扁平式管理的新机制、新制度。深入开展基层建设规范化管理活动,狠抓基层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六)加强各税种管理。加强一般纳税人管理,强化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监管,将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开展对落实新办商贸企业辅导期管理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废旧物资(特别是进口废旧物资)、农副产品、民政福利、连锁经营超市等行业和企业的管理。完善“四小票”抵扣的清单管理,加强稽核比对和异常凭证审核检查。加强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金融保险、新办企业、亏损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和其他特殊行业所得税管理。加强涉外税收管理,重点抓好对大型涉外企业、亏损企业和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的管理。加强车辆购置税管理,进一步落实机动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办法。加强出口货物税收管理,加强征退税衔接,加强函调协查、预警分析、审核评估。认真抓好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用票管理、建账管理。

(七)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规范税收管理员职能职责,完善税收管理业务流程及配套管理办法,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加强案头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下户检查,掌握纳税人涉税经济活动和申报纳税的真实性。适时总结推广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好经验,建立有效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和监督管理措施。

(八)加强纳税评估。认真落实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完善纳税评估指标,建立综合评估与专业评估协调机制,积极探索人机结合的纳税评估办法。坚持案头评估与实地查验相结合,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税基形成及纳税情况。有效开展对抵扣“四小票”企业、房地产企业、亏损企业的纳税评估。开展分行业、分税种的纳税评估工作试点。

三、加强纳税服务,全面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九)提高办税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办税服务厅建设。大力推行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首问责任制。制定全系统统一实施的纳税服务规范,完善纳税服务考核评估办法。按省局统一要求开通使用12366纳税服务系统。深化办税公开,推进“阳光办税”。按权限清理、简并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扎实开展办税服务厅达标评优和岗位能手竞赛活动。完善“一窗式”管理,逐步推行一个窗口办理所有办税业务。

(十)加强税法宣传辅导。紧紧围绕全国第1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主题,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开展送税法、送政策上门活动。

(十一)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认真贯彻税收减免管理办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系统应用水平

(十二)全面规范应用CTAIS。制定全面规范应用CTAIS的考核办法,将全面规范应用CTAIS作为征管质量和各级领导班子、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查找分析和及时解决当前CTAIS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CTAIS应用需求和业务处理办法。狠抓CTAIS运维工作。

(十三)推进应用系统建设。落实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行政管理系统深化应用工作。抓好税库银联网缴税系统建设。抓好防伪税控、出口退税、税务审计、车购税管理、行政管理系统省级集中工作,推广应用总局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开发应用网上办税业务。加强安全体系建设。

(十四)加强数据管理应用。严把数据的入口关、应用关、维护关和考核关。严格规范数据采集,严格审核校验,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真实。拓展数据利用,充分利用数据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

五、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十五)加强机关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制定全系统统一实施的文明竞赛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机关文明竞赛活动。完善督查工作机制,落实督查计划,加强督查通报。抓好工作。完善后勤制度建设和服务管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打造税收科研精品。

(十六)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实施办法,落实政务公开责任制,统筹抓好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目录化和经常化。加强对政务公开责任落实的考核监督,并与绩效考核、班子考核、部门责任考核挂钩。

(十七)规范财务管理。落实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落实和不断完善全系统统一实施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基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做好资产清查和资产配置标准、费用定额的核定工作。规范政府采购,制定全系统统一实施的政府采购工作规程。加强财务监督,认真组织开展内部审计,抓好整改跟踪落实。

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十八)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排头兵实践活动的成果,建立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大力弘扬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工作责任与工作待遇的关系,树立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协调配合的工作作风,培育人人知荣辱、讲正气、比贡献、爱团结、想和谐的新风尚。

(十九)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制度,研究建立班子成员岗位责任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竞争上岗,选拔优秀干部充实配备到各级班子和部门。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落实“一把手”不分管人事、财务、基建和不审批机关日常开支的规定。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决策能力和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自觉遵守纪律、严格执行制度、忠诚履行职责、服从大局和精诚团结等方面的表率作用。

(二十)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把崇尚和推行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作为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开展学知识、学文化、学国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倡导和广泛开展税务文化活动,坚持组织好一年一次的全市书画摄影比赛和巡回展。

(二十一)加强教育培训。落实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各级培训工作责任。充分利用*国税学课堂这一平台,发挥视频培训的优势,抓好“六员”培训和各岗位业务技能培训。抓好学历教育培训,鼓励在岗自学、自学成才。

(二十二)加强队伍管理。坚持从严治队,严格队伍管理,做到有“铁心”、有“狠心”、有“恒心”。严格落实各项纪律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坚决执行全系统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请销假制度。研究探索将人事制度、绩效考核、执法责任制考核和分配机制、能级管理有效结合的管理办法。做好公务员登记、工资套改、规范津贴等工作,建立全系统各类人才库。研究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挂职、交流办法,开展各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发现人才的竞争竞赛活动,推进和谐国税队伍建设。

税法设计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法设计;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一国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抽象和概括,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税收法制建设中的反映,也是对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全过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其核心是使税收法律关系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网络经济的组成部分,具有交易虚拟化、全球化、隐蔽化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虽然电子商务的出现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现行税法的某些规定难以适用,并形成了一些税收征管中的盲点,但其并未对生产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本身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完善电子商务时代的税收法律制度,仍然不能背离以下几项税法的基本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民主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是税法至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它指的是国家征税应有法律依据,要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税收法定原则要求税收要素法定而且明确,征税必须合法。诸如,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减免优惠等税收要素必须由立法机关在法律中予以规定,其具体内容也必须尽量明确,避免出现漏洞和歧义,为权利的滥用留下空间。wwW.lw881.com而征税机关也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征收税款,无权变动法定的税收要素和法定的征管程序,依法征税既是其职权,也是其职责。

(一)不宜开征新税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贯彻税收法定原则,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是否开征新税。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以美国为代表的免税派主张对网上形成的有形交易以外的电子商务永久免税,认为对其征税将会阻碍这种贸易形式的发展,有悖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与此相对的是加拿大税收专家阿瑟·科德尔于1994年提出“比特税”构想,即对网络信息按其流量征税。“比特税”方案一经提出,即遭致美国和欧盟的反对,原因是他们认为“比特税”不能区分信息流的性质而一律按流量征税,而且无法划分税收管辖权,并将导致价值高而传输信息少的交易税负轻,价值低而传输信息多的交易税负重,从而无法实现税负公平。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是税制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开征新税的前提应是经济基础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例如,在以农业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农业税便是主要税种;进入了以私有制下的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后,以商品流转额和财产收益额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取代了农业税成为主要税种。电子商务也属于商品经济范畴,与传统贸易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因此,我国在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时,仍应以现行的税收制度为基础,对现行税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使之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财政税收的风险,也不会对现行税制产生太大的影响和冲击。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做法便值得借鉴,其并未出台专门的电子商务税法,只是要求纳税人在年度报税表内加入电子贸易一栏,申报电子贸易资料。

(二)明确各税收要素的内容

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要求税收要素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对税收要素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征税对象和纳税地点的确定上。以流转税为例,网上交易的许多商品或劳务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传递并实现转化的,使得现行税制中作为计税依据的征税对象变得模糊不清,对此既可以视为有形商品的销售征收增值税,也可以归属为应缴营业税的播映或服务性劳务。这就需要改革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实体法,制定电子商务条件下数字化信息交易的征税对象类别的判定标准,从而消除对应税税种、适用税率的歧义。就纳税地点而言,现行增值税法律制度主要实行经营地原则,即以经营地为纳税地点,然而高度的流动性使得电子商务能够通过设于任何地点的服务器来履行劳务,难以贯彻经营地课税原则。由于间接税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以消费地为纳税地不仅符合国际征税原则的趋势,而且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税收利益,为此,应逐步修改我国现行增值税的经营地原则并过渡为以消费地为纳税地点的规定,从而有效解决税收管辖权归属上产生的困惑。

二、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法理论和实践中的又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税法基本原则。根据税收公平原则,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所有纳税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税收负担在国民之间的分配也必须公平合理。税收公平原则在经历了亚当·斯密的“自然正义的公平”①和瓦格纳的“社会政策公平”②理论之后,近代学者马斯格雷夫进一步将公平划分为两类,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税收横向公平要求相同经济情况和纳税能力的主体应承担相同的税负;税收纵向公平则要求不同经济情况的单位和个人承担不相等的税负。

纳税人地位应当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是税收公平原则的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贸易的虚拟的贸易形式,它具有无纸化、无址化以及高流动性的特点。高流动性使得企业的迁移成本不再昂贵,企业由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必像传统企业那样大量重置不动产和转移劳动力,若想要在低税或免税地区建立公司以达到避税的目的,往往只要在避税地安装服务器等必要的设备、建立网站并配备少量设备维护人员即可。其他为数众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各地为企业服务,从而可以使纳税人通过避税地的企业避免或减少纳税义务。而电子商务的无形性和隐蔽性则让税务部门难以准确掌握交易信息并实施征管,使得网络空间成了纳税人轻而易举地逃避纳税义务的港湾。上述种种都导致了从事电子商务的纳税主体与从事传统商务的纳税主体间的税负不公。但是税收公平原则却要求电子商务活动不能因此而享受比传统商务活动更多的优惠,也不能比传统商务更易避税或逃税。因此,为贯彻税收公平原则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改变对电子商务税收缺位的现状,避免造成电子商务主体和传统贸易主体之间的税负不公平。税法对任何纳税人都应一视同仁,排除对不同社会组织或个人实行差别待遇,并保证国家税收管辖权范围内的一切组织或个人无论其收入取得于本国还是外国,都要尽纳税义务。

第二,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还要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建立符合电子商务要求的税收征管制度,首先应制定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纳税人在办理了上网交易手续之后,应该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在税务登记表中填写网址、服务器所在地、edi代码、应用软件、支付方式等内容,并提供电子商务计算机超级密码的钥匙备份。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的申报事项进行严格审核,并为纳税人做好保密工作。其二,应建立电子发票申报制度,即以电子记录的方式完成纸质发票的功能。启用电子发票不仅可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税收征管提供了崭新的手段。纳税人可以在线领购、开具并传递发票,实现网上纳税申报。其三,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电子化、信息化,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拓展税收征管的领域和触角,开发电子商务自动征税软件和税控装置,建立网络稽查制度,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公平原则。

三、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中性原则是指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制定要以不干预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为基本出发点,即税收不应影响投资者在经济决策上对于市场组织及商业活动的选择,以确保市场的运作仅依靠市场竞争规则进行。

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在交易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的税负也应该是一致的,从而使税收中性化。税收制度的实施不应对网络贸易产生延缓或阻碍作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而电子商务代表了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与传统贸易相比,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其税收政策的制定应避免严重阻碍或扭曲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宜采用中性的、非歧视性的税收政策,通过完善现行税制来规制并引导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不开征新税不仅是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也是税收中性原则的体现。许多国家在制定电子商务税收制度时,也都认为应遵循税收中性原则。例如,美国于1996年发表的《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中便指出:“建议在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及税务管理措施时,应遵循税收中性原则,以免阻碍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为此,对类似的经济收入在税收上应平等地对待,而不去考虑这项所得是通过网络交易还是通过传统交易取得的。”文件认为,最好的中性是不开征新税或附加税,而是通过对一些概念、范畴的重新界定和对现有税制的修补来处理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问题。而经合发组织1998年通过的关于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框架性意见的《渥太华宣言》中也强调,现行的税收原则将继续适用于电子商务课税,对于电子商务课税而言,不能采取任何新的非中性税收形式。欧盟对待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观点是,除致力于推行现行的增值税外,不再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或附加税。

根据税收中性原则,我国对电子商务不应开征新税,也不宜实行永久免税,而应该以现行税制为基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税法,使之适用于电子商务,保证税收法律制度的相对稳定和发展继承,并能够降低改革的财政风险,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稳步发展。

四、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要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对经济发展的障碍。它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行政效率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金之间的比率来衡量,表现为征税收益与征税成本之比。这一比率越大,税收行政效率越高。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征税对纳税人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征税必须使社会承受的超额负担为最小,即以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收益。简言之,就是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应尽可能确定、便利、简化和节约,以达到稽征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虽然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单位或个人可以直接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免去了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使得税收征管相对复杂,但是为了应对这一崭新的交易形式,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将会运用到税收工作的实践中,使税务部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凭借电子化、信息化的税收稽征工具,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为提高税收效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五、社会政策原则

国家通过税法来推行各种社会政策,税收杠杆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税收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工具,而且成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手段,于是税收的经济职能便体现为税法的基本原则。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税收的社会政策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网络贸易,现行税基日益受到侵蚀,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保证对应税交易充分课税,使得财政收入稳定无虞;另一方面,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电子商务刚刚起步的现状,为了使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跟上世界的脚步,应当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财政收入原则的确立,不可避免地冲击和影响了税收的公平原则,但是为了从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它又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并且有利于社会总体利益的。正如前任财政部长项怀诚在“世界经济论坛2000中国企业峰会”上所表示的:“不想放弃征税权,但又想让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更快点。”

(二)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原则

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是电子商务的进口国,无法照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我国的电子商务税收法律制度,而是应该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维护我国税收主权的税制模式。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对国际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为国际经济贸易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和更加规范的秩序。国际税收利益的分配格局,将会影响各主权国家对货物和劳务进出口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跨国投资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只有合理分配税收利益,才能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在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前提下,尊重国际税收惯例,制定互惠互利的税收政策,从而实现对国际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美]施奈德.电子商务[m].成栋,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美]特班,等.电子商务管理视角[m].严建援,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政国家—税法学研究文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剑文.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刘剑文.财税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石景才.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j].中国税务,2000,(7).

税法设计篇4

 

为加强区局计算机设备配置和网络管理,合理分配使用设备资金,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更好地为分局税收中心工作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一、设备器材的配备及管理

(一)、区局信息中心负责分局计算机及配套器材的选型、购置和分配,统一管理全局计算机设备和有关附件,对各单位计算机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

(二)、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设备档案,登记设备的型号、配置等信息;记载计算机硬件运行情况和故障次数及原因、维修内容等。

(三)、信息中心要保证必要的维修力量和相应的维修资金用于计算机及器材设备的维修,每年对计算机设备及管理工作进行一至两次检查,及时维修硬件故障,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四)、要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每台计算机都要安装防、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库。不得随意使用外来软盘或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发现计算机病毒应迅速与分局信息中心取得联系及时解决。

三、网络管理

(一)、信息中心负责对微波通讯、帧中继通讯和服务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保证区局主干网络稳定运转。

(二)、信息中心负责对区局每台上网微机安装网卡,设置网关和IP地址,各单位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网关、IP地址。

(三)、各单位操作人员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认真记载其故障现象,及时向信息中心反映。

四、机房管理

(一)、计算机用电不能与其他大功率电动设备共用一相线路,不能在计算机接线插座上连接电扇、空调、电暖器等电器设备。接线要按照“左零线,右火线,中间地线”的规定,且必须接好地线。

(二)、机房要注意防火,配备好防火设施。

(三)、机房内要注意防鼠害,铺设重要设备的电源线、网线要用塑胶套管保护。

(四)、机房内严禁放置复印机。

(五)、室内温度一般要保持在摄氏15—35度,相对湿度为40%—60%。

(六)、机房要按统一规定的要求设计,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机房建设的设计图纸和使用书须经过分局审批。竣工后,由分局信息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一起验收。

(七)、进入机房时,必须换上工作服和工作鞋,机房内严禁带入任何食品,严禁抽烟、吃东西。

(八)、严格实行上机操作制度,认真记录机器运行情况和作业内容,严禁玩电子游戏和进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九)、保证设备清洁卫生,经常清理打扫机器表面,定期用计算机专用清洗剂擦拭。

(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计算机存储、打印的各类保密资料,要严格管理,不得外传,作废的资料、打印的草稿,要及时销毁,并定期作好各种数据的备份工作。

(十一)、机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保持原状,由专门人员进行维修,并填写故障维修登记卡。不准擅自拆卸机房内的设备。在离开机房前,必须关好所有机器的电源,盖好防尘罩,关好门窗。

11、安装微机或工作站的办公室必须配备UPS电源。开电源顺序为:先开UPS电源,再开显示器,打印机,再开主机电源。关电源顺序为:先关主机电源,再关显示器、打印机,再关UPS电源。

12、征收大厅的工作间,各科、所的工作间,参照机房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xx市xx区国家税务局

税法设计篇5

关键词:公平;效率;税收;实体法框架;程序法框架;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D9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69-04

一、税收实体法框架的的立法策略

从各国税制的实施状况来看,分配正义问题通常对一国税收法制的影响最大。从分配正义角度来看,税收法制通常会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带来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无疑违背税法的量能课税原则,从而使得税制改革丧失合法性基础。从各国应对这些问题的立场来看,很多国家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分配正义问题。比如,在美国,有33个州不对食物征收销售税,48个州不对处方药征收销售税[2]。针对税收法制导致的分配正义问题,有些国家采取财政转移制度,有些国家采取税收免除制度,其中财政转移制度的效果更佳。任何重大的财政改革都会导致赢者(winners)和输者(losers),即便改革整体上改善了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力。输者的极力抵制会成为改革的障碍,为了使得税制改革在政治上获得公众的支持,税制改革应该争取让改革的反对者成为改革的支持者。

总之,要想使得税制改革具有合法性基础并取得成功,税制改革者应该采取上述立法策略来抵消来自各种利益主体对税制改革的反对,也许通过这样的立法策略,税制改革者可以将税制改革的反对者变成税制改革的支持者。正如17世纪法国伟大的税制改革家科尔伯特也认为的那样,“征税的艺术就像从鹅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鹅毛,又要少让鹅叫。”[3]

二、税收实体法框架的的立法原则

从税收政治学角度来看,政府设立新的税目通常都会遭遇政治阻力,这是因为任何税收种类某种程度上讲是对私人财产的变相“剥夺”,所以税制改革提议由于政治因素而搁置的实例并不少见。为了有效平衡各种主体的利益,税制改革特别是设立新税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为了将环境税的反对者变成环境税的支持者,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关联原则

从环境税实现保护环境目的的角度来看,环境税的立法必须符合关联原则(linkage),即环境税必须与作为征税对象的污染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关联原则,环境税税基的选择便非常重要。当环境税的税基与环境污染的关联关系不够紧密时,那么环境税制度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反而可能会对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产生不必要且成本高昂的扭曲[4]。比如,从污染有效控制的角度来看,污染税应该直接针对污染物的排放而征收,而不应该针对产品的原材料征收。但是,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想准确确定环境税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非易事,因为当前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能够完全确定环境损害具体数额的程度。当环境污染和环境税之间的关联度不够高时,应该综合使用命令控制型规制措施和环境税制度,只有这种综合性政策设计才能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缓解原则

为了防止环境税制度对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的负面影响,环境税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环境税制度导致的这种负面影响。为了缓解环境税的负面影响,环境税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实施环境税的时间表。这等于政策制定者提前告知企业政府将要实施环境税制度,企业为了保持其产品的竞争力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企业可能会采用新的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改变原有的生产原料或生产方法,这样的措施能够在不损害产业竞争力的情况下保证环境税的有效性。二是环境税的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逐步实施环境税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产业主体面对忽然出现的环境税制度处于慌乱之中,可以保证产业部门有机会制定符合自己生产条件的投资策略。三是环境税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针对产业主体实施具体的缓解措施,比如政府可以对能源依赖性较严重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制度,或者对所有企业实施出口退还环境税的制度。四是实施边境税调整制度,这样可以使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处于同等的竞技平台。五是针对不同的产业实施不同的环境税税率,对那些面临国际竞争力挑战更多的产业实施较低的环境税税率。六是实施统一的环境税税率,但是对受环境税影响较大的产业部门实施环境税返还制度。

(三)补偿原则

由于环境税制度对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家庭具有明显的累退性特征,所以环境税政策的制定者应该考虑如何消减环境税制度对这些群体和家庭所带来的分配不公。为了纠正环境税导致的分配不公,环境税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实施财政补偿措施。政府针对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家庭可以实施以下补偿措施:一是政府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规定较低的环境税税率,或者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实施环境税免除制度。二是政府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家庭可以实施一般性的财政补贴制度,比如政府可以根据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的平均税负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制度,从而保证低收入群体和家庭对生活必须品的需要。三是政府进行综合性的税制改革,通过削减扭曲性税种来保证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的社会福利不会降低。虽然这些补偿制度不仅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较为复杂,而且由于减少了激励因素从而违背了环境税制度引入的初衷,但是从政治角度来看,也许政府制定环境税制度之时只有采取这些补偿制度,环境税制度才有可能被公众所接受。

(四)专款专用原则

虽然说将环境税专款专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当环境税收入仅仅用来改善环境时环境税收入的使用处于低效状态。因为,当环境税制度实施专款专用制度时,环境税的税率是基于环境保护开支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实际的和预期的环境损害来设定,这不仅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分配无效,而且会导致政府的财政开支低于最优状态。同时,一旦政府管理人员和公众习惯于环境税的专款专用制度,那么政府要想取消专款专用制度便存在诸多障碍。因此,环境税收入最好不要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政府完全可以自己的综合决策需要将环境税收入用于环境保护事业之外的各种公共财政开支。医学没有环境税的专款专用制度,立法者在决定如何使用环境税收入时会更加灵活[5]。但是,从政治视角来看,只有对环境税制度实施专款专用制度,环境税制度或许才更具有可行性。

(五)公众参与原则

由于产业主体和社会主体通常基于环境税对于产业竞争力和个人社会福利构成负面影响的担忧,所以这些主体通常会反对政府实施环境税制度。为了缓解来自这些社会主体对环境税制度的敌意,政府在实施环境税制度时应该强调公众参与原则。例如,国外很多政府为了将环境税的反对者变成环境税的支持者设立了诸如“绿色税收改革委员会”(green taxes commissions)之类的机构,借此政府公共机构和私人主体之间可以进行经常性的对话和磋商,比如政府环境部门、税务部门、各种产业主体的利益代表、环境NGOs和技术专家借此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增加互信。当环境税制度制定之后,这样的机构可以监督和评估环境税的实施情况,从而保证环境税改革提供公共支持和技术支持[6]。

(六)协调原则

除了私人主体对环境税不存好感之外,政府公共机构也对环境税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首先,公共机构对于环境税相对于命令控制型措施保护环境的能力存在疑虑;其次,税务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由于承担的公共职责不同对环境税的态度也不同,税务机构以财政收入的预算安全为追求目的,而环境管理机构以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目的,显然两者的目的存在潜在的冲突。此外,成功的经验有助于环境税的顺利制定,相反缺乏一定的环境税经验可能会遭遇公共管理者自身的抵制。因为成功的环境税适用经验可以让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认识其可行性,没有人会在没有一定成功把握的基础上愿意踏出第一步。所以,我们需要同时加强公共财政部门、税收立法机构、环保机构和税收机构等部门专家之间的合作。

二、税收程序法框架的设计理念

根据“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体制与“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存在一定的背离,要想使得“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在税收征收管理层面得以落实,中国的税收征收管理体制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7]。

(一)强化纳税人的权利

为了保护纳税人的权利,首先,需要完善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纳税人的应有权利和应有利益应该体现在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之中。其次,税务执法必须体现公平、法治的原则,然而一些税务机关自身却存在着问题,执法口径不一致,违背了公平原则,影响征纳双方关系,削弱社会监督,诱发腐败行为,造成负面效应,影响税务机关形象。再次,规范税收执法程序。为了保证税收执法的公正、文明、高效,税务机关不仅要严格遵照法律条文、法律程序认真制作税务文书等,还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严格执法就是要求税务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客观公正地实施税收的征收与管理,文明执法是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执法对象要保持文明、公平;二是税收执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税收收入规模,税收对经济发展又可以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依法治税可以为纳税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在税收杠杆的调控下,资金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或行业,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推动经济发展。

只有对于纳税人的权利和利益给予应有的保护,一国的税制才能得以健康运行。比如,美国公民一直是政府税收的积极支持者,申报纳税人数超过90%以上,是全世界各国申报纳税比例最高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国纳税机关一方面以方便纳税人纳税为己任,另一方面其较为尊重纳税人的权益。为了方便纳税人自觉纳税,美国纳税机关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在税制设计上鼓励纳税人自觉纳税。即选择的税种要尽可能少,税种、税目、税率尽可能简单,税种设置贯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等;二是在税收征管中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美国各级政府税务机关中均设有纳税人服务中心,如纽约州财税厅纳税人服务中心有近200名雇员,其中有60人直接负责向个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40人则向公司提供纳税服务。在美国,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正当权益是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基础。

(二)规范税收征收权

纳税人权利的保障与税收征收权的规范相辅相成,为此中国税法体系应该加强对税收征管机构及其征管人员行为的规制。税收征管机构及其征管人员应该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根据税法规定行使征税权,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建立纳税人权利告知制度,依法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救济权等应有之权利;应该加强执法监督,在行使执法权时,既要监督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控,加大对执法过错、管理失职和不作为等行为的追究力度。

在任何一个税收法治国家,对于税务机关权力的规范都是该国税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1997和1998年,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针对美国国内税务署涉嫌滥用权力的问题举行了听证会,引起了高度关注。这也直接导致了1998年美国国内税务署改革法案的出台。该法案在美国《国内税收法典》中增加了6320和6330部分,规定了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增加所谓“正当程序”听证会的内容。它赋予了纳税人在国内税务署对其征税前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且,任何纳税人,只要对于听证会的内容不满意,均可以向美国税务法院或相应的地区法院提讼。该规定导致了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剧烈变革,因为在此之前,司法的介入并不会中止税收征收的进行。换句话说,在此之前纳税人对于国内税务署的征税行为几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

(三)转变税收征管理念

大多数西方国家税务当局熟知,对纳税人提供服务比执法威胁在提高纳税人自觉性方面更加有效。而中国税务当局在学习这一经验教训方面进展缓慢,使得纳税人的奉行纳税成本高。这些高奉行纳税的成本表现为多种形式: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要花费很长时间;纳税人不得不为表格和指导(不是正常能够得到的) 付费;不得不填写那些复杂的、模糊的并不断改变的表格;纳税程序经常改变,但却无明确的指导。

根据对国际上的税收征管主流发展趋势的把握,结合对中国目前税收征管实际的判断,中国的税收征管毫无疑问地应该朝着管理服务型方向发展。相对于监督打击型,管理服务型是一个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好、成本更低的税收征管全新理念。虽然观念的转变是基础,但是要切实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还需要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为此,中国税收征管机构应该完善以下诸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税务系统内成立相应的纳税服务机构和部门,配以精兵强将,专司纳税服务管理工作;二是理顺纳税服务与其他机构的关系,保证纳税服务工作通畅运行;三是明确纳税服务范围,不可盲目扩大纳税范围,以影响正常的税收执法和国家税收政策的落实;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使纳税服务理念渗透到税务系统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四)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中国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完善具体如下:一是完善税收管理法律制度,具体包括税务登记制度、发票管理制度、和账簿、凭证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确定法律制度。税收确定是指税务机关采取一定的法律程序,将纳税人抽象的纳税义务确定为具体的纳税义务的过程,具体包括纳税申报制度、税收核定制度、税收调整制度。三是完善税收征缴法律制度,具体包括税收征收制度、税收缴纳制度。四是完善税收保障法律制度,具体包括纳税担保制度、税收保全制度、税收强制执行制度。五是完善税收检查法律制度。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等缴纳或代扣、代收税款及其他有关税务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管理监督活动。六是完善税务法律制度。税务制度是税务人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以被人的名义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七是完善税收法律责任制度。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税收违法行为而应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包括税收行政责任制度、税收刑事责任。

结语

总之,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的影响,确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是具有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合理性的。但是,时至今日,中国更应该注重“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中国应该以“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来设计中国的税收法制框架。一方面,通过修改现行税制使其符合“公平与效率” 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这涉及现行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修改;另一方面,新的税收立法也应该符合“公平与效率” 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这涉及国家设定诸如环境税之类的新税制。为了落实“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衡平税法理念,中国在税收改革中应当遵循一定的立法策略和立法原则。比如,为了确保环境税既具有正当性又具有合法性,环境税立法应该遵守关联原则、补偿原则等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怡.论非均衡经济制度下税法的公平与效率[J].现代法学,2007,(4).

[2] B盖伊・彼得斯.税收政治学:一种比较的视角[M].郭为桂,黄宁莺,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206.

[3] 奈杰尔・劳森.呼唤理性:全球变暖的冷思考[M].李振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7.

[4] 王金南,等.环境税收与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59.

[5] Amy J.Holzinger,Eco-Taxes in the European Union:The Need for a Uniform Structure,21 Wis.Int’l.J.185,pp.195-196.

[6] Jean-Philippe Barde,Implementing Green Tax Reforms in OECD Countries:Progress and Barriers,pp3-21,at18,Hope Ashiabor,

Kurt Deketelaere,Larry Kreiser,Janet Milne,Crit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Taxatio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Volume II,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税法设计篇6

【关键词】 会计准则; 所得税法; 会计处理方法

财务会计与所得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的宗旨、服务对象和约束因素等许多方面是不同的。本文在简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各种处理方法结果是一致的,然后逐一放松假设,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又会回到现实,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关系。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简述

在财务会计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所得税的确认计量问题。它主要分为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基本方法。

应付税款法要求所得税费用完全按税法计算,将本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这种方法将税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充分体现出来,是税法导向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则要求所得税跨期核算,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不必调整时间性差异,只需在会计利润基础上调整永久性差异,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这种方法体现了会计准则导向。纳税影响会计法又由于在税率或税基变动时的不同处理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递延法是在时间性差异发生的期间,按照当时的税率进行计量,在其转回的期间仍然按照这个税率计量转回。也就是当税率变动时,不需要对递延税款余额进行调整。而债务法则是以当前或时间性差异转回时的税率为依据,确认、摊销递延税款,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

债务法又因侧重于利润表还是资产负债表而分为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本期间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纳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所得税率变动时,要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按预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率计算其纳税影响数,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一种方法。它从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原因和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法不仅能处理时间性差异,还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并且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恰当的评价,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各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是由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之间的规定不同造成的。为了详细分析各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笔者首先假设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没有任何差异,举例分析此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然后逐步放松条件继续提出假设,分析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最终回到现实。假设条件如下:

假设1: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涉税事项上的规定没有任何差异。

假设2: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涉税事项上规定有差异,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完全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假设3: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涉税事项上规定有差异,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基于收入费用观进行。

假设3-1:在时间性差异转回期间所得税税率没有变化。

假设3-2:在时间性差异转回期间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

假设4: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涉税事项上规定有差异,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基于资产负债观进行。

(一)在假设1的情况下

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关于涉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标准相同,此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最为简单。

例如:甲公司于某年12月购入一台器具作为固定资产,其价值为1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符合所得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范围。所得税法规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税时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年限平均法,预计净残值为0;公司所使用的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其他涉税事项的规定也相同,所得税率为25%。甲公司每年利润总额为300万元。

下一年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根据题目中的假设条件可知,甲公司无暂时性差异,也无纳税调整事项,利润总额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300×25%=75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7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 000

以后各年的会计处理相同。从举例可以看出,在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相一致的情况下,所得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十分简单,只需要将依据税法计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直接记作所得税费用就可以了。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依次进入放松条件之后的几个假设,以观察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演进过程。

(二)在假设2的情况下

对例题中条件作相应变动: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而所得税法规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税时应采用年数总和法,假设公司预计在未来会计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减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其他条件不变(见表1)。

在假设2的情况下,存在时间性差异,但所得税费用完全按税法计算,将本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这种方法就是应付税款法。其优点是服从了税法的规定,并且处理方式简单、工作量小,但它实际上是把所得税作为收益分配,而不是一项费用,并且容易造成税后净利润的波动,这从表1最后一行中各年所得税费用的波动幅度就可以明显看出。与假设1下的情况不同,此时出现了会计差异,如果完全按照税法导向进行会计处理,必然影响所得税费用计算的准确性。因而当时间性差异较小时可以适当运用此种方法,但存在大量的时间性差异时则不宜使用。

(三)在假设3-1的情况下

例题条件与(二)相同(见表2)。

在假设3-1的情况下,基于收入费用观,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通过递延税款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避免了所得税费用的大幅波动。递延法体现了会计准则导向,是一种既遵守了税法,又合理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做法。但递延法在未来期间税率发生变动当期不调整递延税款余额,使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这可以由假设3-2情况下的分析来说明。

(四)在假设3-2的情况下

在以上的例题基础上继续更改条件:从第3年开始税率变动为15%,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此时继续使用递延法,结果见表3。

如果此时使用利润表债务法,结果见表4。

在假设3-2的情况下,所得税税率于第3年发生了变动,递延法在当年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没有去调整递延税款,而利润表债务法则在第3年考虑了税率变动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倒挤出来的递延税款。从表3和表4所得税费用一行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法所得税费用合计数相同,但在税率变动后各年的结果不同,这就会造成各年税后净利润的不同。利润表债务法在税率发生变动当年及时调整所得税费用和递延税款,保证了所得税费用及税后净利润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在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宜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不发生变动,则用递延法即可。

(五)在假设4的情况下

假设该设备在第3年计提3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他条件与(三)相同。如果此时继续使用利润表债务法,结果见表5。

如果此时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结果见表6。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第3年存在非时间性的暂时性差异时,利润表债务法不能处理,因为此时时间性差异不能完全转回,递延税款也不能完全转回,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处理。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第3年应交所得税和递延税款存在一定的差异。利润表债务法优先考虑利润表项目的计算准确性,通过倒挤计算出递延税款,并且是以借贷方相抵后的净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项目,这混淆了资产与负债的内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优先考虑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算准确性,计算出来的递延税款借方余额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贷方余额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这样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更加明确。然而资产负债表法也有缺陷,其确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后期转回是以将来的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为前提的,因此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涉及主观判断,如果企业将来没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抵扣,就是当期高估了资产,少计了费用,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另外,此种方法需要比较各个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工作量巨大,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下,其适用程度会下降。

每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在实务中,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对于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来说,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然而,我国还存在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它们同样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其会计人员的水平有限,因而应当采用易于操作的所得税处理方法。财政部会计司于2010年11月3日公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小企业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方式的规定中就有如下条文,“年度终了,小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这就是一种税法导向的方式。另外,《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还规定,符合条件的小企业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就给了小企业一定的空间,并鼓励其成长壮大。采用更加合理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但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又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在这个问题上不可一刀切,也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 许善达,盖地.所得税会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3] 张亲亲.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会计,2009(1).

[4] 孙筠.对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的认识[J].交通财会,2005(9).

[5] 盖地,刘慧凤.所得税会计准则:理论与实务角度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6] 魏梦琳.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分析[J].会计之友,2009(11).

[7] 盖地,李韬.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5(1).

[8] 赵月,侯勇军,白蕾.企业会计新准则中所得税问题的解析[J].河北交通科技,2007(9).

税法设计篇7

一、投资抵税税额的确定

美国是按照购入设备成本的10%或8%来计算投资抵税税额的。按10%计算的,其计税基础为资产成本减去投资抵税税额的50%;而按8%计算的,其计税基础是设备的总成本。我国的抵税税额是按照购入设备总成本的40%来计算的。

二、美目投资抵税的会计处理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第96号投资抵税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1.递延法(Deferralmethod)。也叫分配减少法(Allocatedreductionmethod),即在设备开始使用时,将抵税税额计入递延税款,在使用年限内,按照设备折旧摊销的相同方法摊销。会计处理为:

开始使用当年: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投资税款减免应付所得税同时,按照一定的推销方法摊销递延税款,作:借:递延投资税款减免贷:所得税费用在推销期内以后每年都作推销会计分录。

2.减税法(Folw-throughmethod)。也叫现时减少法(Currentreductionmethod),是将全部投资抵税税额作为取得资产那一年所得税费用的减少数,也就是说,所有的减税效益在购入的当年全部确认。会计分录为直接减少当期“所得税费用”和“应付所得税”科目的金额。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若抵税当年的所得税费用不足抵减的,则设部分抵税税额要转后或抵前。

三、我目投资抵税的会计处理

根据《暂行办法》,我国目前的会计处理类似于美国的“减税法”。

在购置设备的当年,如果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大于投资抵税税额,则直接减少“所得税”和“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科目的金额;如果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小于投资抵税税额,则购置当年未抵免的投资抵税额,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出设备购置前一年度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多的税额延续抵免,但抵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例如:某企业一技术改造项目,其设备为19×2年购入的国产设备,价格为l00万元。19×1年、19×2年的应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万元、1,400万元,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

则,投资抵税税额=100万×40%=40万元19×1年的企业所得税l,000万×33%=330万元l9x2年的企业所得税1,400万×33%=462万元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462-330=132万元,大于投资抵税税额40万元。

19x2年的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472一40)422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422

若19x2年的应税所得为1,100万元,则19x2年的企业所得税1,100万×33%=363万元,只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多363-330=33万元,小于投资抵税税额40万元。19x2年先抵免33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330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330

剩下的40-33=7万元,用以后5年中每年所得税费用大于购置前一年所得税费用的部分来抵免。

从上面的比较来看:

1.虽然投资抵税税额都是按照设备成本的一定比例来计算的,但我国的比例比美国高,显示我国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的大力支持。

2.美国有两种处理方法,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递延法更符合财务报告的目的,而实务界则更喜欢减税法。这可能与减税法会计处理简单,并且能立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有关。我国采用减税法的目的可能也在于此。

税法设计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公司;母子公司;税收;筹划策略

前言

我国税收筹划相对于国外诸多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且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的计划经济发展中,诸多企业均不能够自主经营决策并获取经济利益,当时更不具备良好的税收筹划条件与能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税收筹划逐渐引起了企业的重视,大部分企业均希望能够从税收筹划中更加有效避税,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税收筹划发展时间仍旧比较短,缺少比较完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因而我国必须要在此方面作出更进一步的探索。本文针对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的税收筹划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令建筑设计母子公司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税收筹划,以此获得良好发展。

一、企业集团与税收筹划概述

(一)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主要是指将资本作为最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作为主体,制定集团章程并将其作为共同行为规范,该情况下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或者机构所共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模性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但是企业集团并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集团进行税收筹划时,其内部的各个成员均需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且具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与经营权。同时,企业集团的各个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参股或者交叉换股,从而产生一定资本纽带用于低于收购兼并风险以及外来竞争。另外,企业集团一般情况下可以由一个核心的企业或者个人以绝对控股或者较多控股的方式进行掌控,但是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在掌控力度方面存在差异之处。

(二)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亦被称为“合理避税”,我国有学者认为税收筹划应该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提供过对法人或者自然人这一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投资行为、战略模式等理财涉税事项进行实现的安排与规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降低纳税风险等目标的谋划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基本上会通过选择低税负方案以及滞延纳税时间两种方式。必须要明确的内容在于,税收筹划与逃税、漏税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要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

二、建筑设计母子公司业务类型及现行税制

(一)建筑设计母子公司业务类型

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属于企业集团,基本上应该具备建筑工程甲级专项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乙级专项资质、城市规划乙级专项资质等,且要能够为客户提供建筑工程中包括规划、设计、建筑、景观、咨询等诸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且要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客户需求等提供施工图与施工配合的设计服务与阶段等。就A建筑设计母子公司而言,在上述业务类型以外,随着近年来城市综合体设计细分市场的出现,其逐渐开始重视向酒店、办公、商业等综合体开发领域发展,目前在建筑、机电、结构等领域均培养了一定人才,发展前景良好。

(二)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现行税制

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服务,其所有的业务基本上均需要根据房地产商以及其他客户所提供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图纸设计并且收取相应的费用。公司所涉及到的主要税种则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印花税等,其中比较主要的税种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此三类税种的整体纳税金额在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纳税金额中占据绝大部分。

三、建筑设计母子公司税收筹划策略

(一)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筹划

税收优惠包括减税免税和税收扣除两个方面。减税免税是依照税法规定减去纳税人的部分税收负担或免除纳税人的全部税收负担。税收扣除是国家为了鼓励纳税人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其产业政策而在税收或费用方面给予的抵免和税前扣除政策。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并且在税收制度以及征收方面作出了一定调整。但是,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要能够适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此,我国在制定税收政策时会基于个别地区与行业一定政策照顾与鼓励,以此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不同地区规定高低不等的适用税额。此时,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可以充分的利用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的降低企业的赋税,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积极运用转化思想,创造能够与优惠政策相符的经营状况,令企业能够充分的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其次,建筑设计母子公司需要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实施调整经营决策,以便适应最新的税收优惠。最后,建筑设计母子公司需要充分的分析并且整合多项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二)利用税制要素进行筹划

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在利用税制要素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依据纳税范围进行税收筹划,该方面若要成功的规避纳税义务则可以避免成为征税对象以及避免成为纳税人,与此同时可以适当的减少应缴纳的税种,明确规避纳税并非代表不纳税,仅可以通过减少税种而减少税负,另外,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可以适当地进行应纳税种的替换,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第二,依据税基进行税收筹划,该方面首先可以实现税基的最小化以直接减少纳税金额,并且可以合理的安排并控制税基实现的时间,由此实现减免税的最大化。第三,依据税率进行税收筹划,此时建筑设计母子公司需要对比例税率进行筹划,或者对勒紧税率进行税收筹划。例如因设计企业可抵扣的增值税有限,驻在外省的规模较小的子公司(小微企业)可以按照简易计税办法征税,适用3%的增值税率。第四,滞延纳税时间,延期纳税方法是指依据国家税收税法、法规或政策规定,将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当期应纳税额延期缴纳,以实现相对减轻税收负担的方法。国际税收词汇中对延期纳税作了精辟的阐述:“延期纳税的好处有: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以及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延期以后缴纳的税款币值下降,从而降低了实际纳税额。”延期纳税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延期确认收入。例如发生的应税服务可以采用分期确认收入比直接销售的纳税期迟,可以延期确认收入,继而延期缴纳税款。第二,提前确认成本费用等支出。例如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计入成本和费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在先进先出法、平均计价法等之间作出选择来提前确认成本支出。计价方法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当期结转的成本费用,继而影响到当期应税所得额的大小。

(三)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筹划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可以减少企业自身的“偷、逃、欠、骗、坑”等纳税违法行为的发生。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要积极遵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并且要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法。第一,可以利用分摊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分摊方法主要是指企业各个独立组成部分进行摊销,主要的摊销会计事项包括待摊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摊销、存货发出计价等。针对不同的会计事项若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则产生的摊销结果必定亦存在不同之处。第二,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可以选择进行会计估计进行税收筹划,该点需要明确,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诸多活动中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会计估计方能够更加科学且客观的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而后方能够令企业的管理层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发展真实状态,以此作出正确决策,减轻纳税活动与税收负担。

(四)确定合理收款方式筹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先进的企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销售方式,我国各个行业的商品交易过程中便会根据不同销售方式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但是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却存在一定差异性。对于增值税而言,我国规定采用直接收款的方式销售货物情况下,不论所销售的货物是否已经发出均需要以收到销售货款或者取得相应凭据的时间作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若采用托收承付或者委托银行收款的方式销售货物,则必须将发出货物并且办理托收手续的当天作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若采用预收货款的方式销售货物或者采取赊销或者分期收款的方式销售货物,则均必须将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鉴于此,建筑设计母子公司可以确定合理的收款方式,通过不同的收款方式有效递延纳税时间,由此能够进行税收筹划。

四、结论

为了促使我国市场经济获得更加健康且快速的发展,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税收制度改革,此时为广大企业的财税管理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基础,亦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避税,在作出正确决策的情况下能够减轻纳税负担,尽可能的增加资金需求量以支持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就建筑设计母子公司而言,其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要能够明确自身母子公司的业务范畴以及现有的税种和现行的税制。在此基础上,建筑设计母子公司要能够积极且充分的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税制要素、会计政策以及确定合理收款方式等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参考文献:

[1]吴双,李亚星.我国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析[J].中国商论,2016,03(21):125-126

[2]郑玉如.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筹划工作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6,11(19):112-114

[3]刘贞.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09(13):93-94

[4]王钧杰.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6,02(04):120-122

[5]曹明星,刘奇超.“走出去”企业三种跨境所得的国际税收筹划方式——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地区)的观察[J].经济体制改革,2016,10(01):104-111

[6]李晓瑜.概论建筑行业会计筹划的内容及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22):224

上一篇:属地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数据通信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