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10-04 02:07:53

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篇1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运用,信息化得以普及,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在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审计信息化也得以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审计源于会计,但是审计和会计又是相互独立的,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其次研究了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出现会计必定会出现审计,审计与会计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库

会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理论方法对经济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工作。在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将传统的会计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处理、储存以及运用。而对于审计信息化而言,审计信息化指的是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对报表进行审核的精确工作,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审查、核对以及验证工作。另外,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并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信息化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这要求信息化审计人员不仅要适应信息化的情况,还应该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1审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会计的发展,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求我们对审计和会计的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审计在整个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据较高的位置,其位置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其地位也比较高。而会计有着具体的工作和具体的业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审计是宪法赋予的一种监督的权力,而会计是在企业中对自我核算的一种监督,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审计和会计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重新监督,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而审计监督包括会计监督。因此,两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1)审计来源于会计。审计和会计本是一家,水融,但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去运用,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审计是对会计中的数据进行重新的确认以及校准,因此,审计源于会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主要以货币为主,有自己的独立体系的专业方法,会对企业和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以及连续的纪录,并加以考核和指导的一种惯例活动,能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于审计,审计是有专业的独立机构和一些专业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对被审计的单位中的一些会计数据,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一些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督导活动,通过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监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改进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收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虽然“审计”和“会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从其发展以及定义来看,其中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说审计源于会计。

(2)审计与会计相互独立。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两者的基本概念不同,会计和审计是相互独立的。在工作中,国家的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会依法对各个部门行使监督权力,国家的审计部门有权对各个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审查监督,对其内部经济体制和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干涉。在这一过程中,对审计的要求将赋予最高层次的监督,这样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可以在会计监督之后再次进行经济状况的监督,可以降低风险;第二是对于一些相关的会计部门进行监督,可以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会计工作的职能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可以发现,审计与会计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2会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关系研究

(1)联系。首先,传统的会计逐步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一些会计业务,是一种基于传统的会计凭证和报表的核算工作,只是将原有的工作转为信息化处理,将传统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到一起,从而具备更强大的核算能力以及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审计作为对会计质量的一种监督手段,审计信息化如果无法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就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换句话说,无论是审计信息化还是会计信息化,都是在基于传统的会计与审计的理论知识下,形成的新型的审计和会计。因此,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信息化会计的主要职能任务是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信息化审计则是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两者的服务对象显然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两者的服务功能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互相影响。比如,两者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信息,如入账数据库、出账数据库以及对明细账数据库等一系列信息化数据,并且无论是在审计还是在会计的过程中,都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两者数据库的信息质量都会对对方工作的开展产生作用和反馈。

(2)区别。尽管审计信息化来源于会计信息化,但是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亦有不同,审计信息化是根据传统的审计知识,在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形成有自己独立体系特点的一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并且使得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工作范围更为广泛,工作效率也优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所以,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不同在于,审计信息化是在会计信息化的结果上进行的,因为审计的对象是会计,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时,都会在瞬间得以完成,与此同时,会计报表同时完成,可实现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服务。而对于审计信息化,主要是审计人员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电子技术进行一些相应的审计工作,这能帮助一些工作人员完成一些在原有人工审计的条件下很难完成的审计工作,特别是一些大量数据的筛选工作,信息化为此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引入会计数据时,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引入相关联的一些会计数据,把两者结合,从而更好地对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进行完善。因此说,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也是相互独立的,这样也有益于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高速发展,不受约束。

3结论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能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在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推向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对于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而言,都是通过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已有的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方法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型审计和会计技术,这其中有实现过程,且两者的关系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只发展一个,另一个就无法进行相关的服务,因此两者之间的发展应齐头并进,但在这一过程中又不可以混为一谈,应该在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系统需求的条件,进行融合,并且独立于自己的系统相互发展。

作者:徐志新 李蔚 单位:国网浙江常山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袁秀梅.会计信息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50(19):44-45.

[2]吴洪军.关于加强审计研究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4(2):250.

审计信息化篇2

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其发展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信息化的特点。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依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其发展水平的提升。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进行研究也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审计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信息化审计就是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提升这部分工作的比例。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迎来了比较好的转型机遇,同时也受到非常大的挑战。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开展这一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都有待提升。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审计是审计实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在此主要对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策略。

1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事业的发展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契机。但是现阶段的发展受到了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比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以及审计人员能力欠缺等。这些方面的因素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1法律方面的缺失

信息化审计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所发展的新兴事物,也是审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对很多网络信息环境下,审计工作所出现的问题,仍然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之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在信息化审计方面的法律还比较欠缺,在很多方面都缺乏法律的规范,并且相关的立法以及规则的制定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对于信息化审计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和纠纷等,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进行审计工作,非常的不便,并且也大大的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1.2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作为确保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学会在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下,充分熟悉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必须要能够精通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充分了解审计理论,并且还要对审计软件相关的操作和维护等熟练掌握。但是这种综合型的人才目前还非常缺乏,使得信息化审计工作开展起来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1.3审计软件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审计软件。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审计软件的开发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型的软件公司主要的目标是对财务软件进行设计与开发,而专门用于审计工作的软件还比较少。另一方面,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在对接时也存在不小的困难,使得很多数据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此外,审计软件在功能方面还有待丰富,尤其缺乏管理方面的功能,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促进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策略

2.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伴随网络的普及,网络层面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对于信息化审计也是如此,急需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网络立法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对网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对网络活动进行规范,使一切网络活动都能在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并且对于网络的安全等,也必须要有法律作为保障,对于一切泄漏商业机密的行为都必须利用法律进行制裁。对于网络信息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开展来说,也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以实现对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的行为进行约束,利用法律的威慑,来杜绝寻租行为等的出现。同时也要通过法律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促进其更加公正的开展会计工作,进而间接的帮助审计人员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审计。

2.2加强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必须要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符合这两方面要求的人才必然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大多数人员的技能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完善对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深度与广度上强化对人才的培训力度。首先,应当以高校为依托,由高校按照审计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又审计与计算机两个专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其次,高校还要加强与审计机关和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利。审计机关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以实现对审计队伍结构的优化。

2.3加大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审计软件是进行信息化审计的重要工具,必须要加大对审计软件的开发力度,同时做好评审和验收等工作。通过不断提升审计软件的技术水平,促使审计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得以提升,同时优化审计人员使用审计软件的体验,使其较为容易的接受不断更新的审计软件。在实际开发时,要更加注重对审计软件的防火墙功能以及篡改数据功能的完善,并且要促使开发出来的审计软件同时具有分析和查证的功能,以促进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一体化的实现。

3结语

本文对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析,重点分析了法律、人才和软件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在此背景下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邢智慧,尹慧.信息时代的网络会计[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9(04):54-54.

[2]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05):15-16.

审计信息化篇3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方式;参考信息

注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制定出科学的信息化审计对策,有利于优化会计审计工作流程,提高会计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各项经营活动开展中相关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传统会计审计模式的转变提高必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间接加大了会计审计业务风险。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会计审计风险因素,运用可靠的策略促进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1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

1.1激励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整体的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性突出。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市场竞争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需要注重会计审计模式及工作方式的优化。但是,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某些管理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随意篡改会计审计数据,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加上某些会计审计工作方式难以达到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加大了会计审计风险。同时,由于会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会计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无法通过相关的法律途径及时处理,给会计审计工作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说明了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对审计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可靠性。

1.2会计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满足多元化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相关业务的实际需要,的会计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处理会计审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使会计审计工作水平能够达到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1)某些会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无法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处理各种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大了相关业务风险;(2)会计审计人员对于性格的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会计审计工作效益难以达到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3)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影响了会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加上某些人员对审计工作风险认识不充分,可能会给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审计对象数量增加及审计内容的丰富

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多边贸易的影响,我国与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开展次数不断地增加,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战略部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同时,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也为业务往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客观地增加了会计审计对象数量,丰富了会计审计内容。而某些受到传统会计审计模式的制约,无法对多对象、多内容的会计审计业务进行专业化处理,致使会计审计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加大了会计审计工作中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几率。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称有效应对当前会计审计面临的这种挑战,为现代化会计审计模式的构建及工作方式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有效对策

2.1健全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为了增强会计审计工作质量的可靠性,实现传统会计审计模式向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转变,需要健全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1)结合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及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概况,政府部门应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审计机构及审计部门的工作需求,制定出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对某些不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进行改进,加快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步伐;(2)在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要求下,相关的部门应注重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健全监督体系,及时处理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应提高对会计审计实际作用的全面认识,根据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具体要求,优化既有的审计工作方式,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2.2加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化审计目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顺利地实现,需要会计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灵活运用各种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处理,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具体表现在:(1)应结合会计信息化审计模式的要求及自身会计审计工作状况,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活动,丰富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方式的推广使用提供可靠地保障;(2)注重专业性会计审计人才的引进,加强与开设会计审计专业相关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打造出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达到会计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具体要求。

2.3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针对会计对象数量多及具体内容丰富的发展现状,为了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快速发展,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构建出功能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具体表现在:(1)在会计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估,并注重市场经济相关信息的及时采集,实现对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实施的全程把控,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业务风险发生的几率;(2)结合会计审计工作状况及新形势下会计审计工作的多元化要求,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构建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健全会计审计风险预防机制,保持会计审计业务开展的高效性,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阐述,可知会计审计风险因素较多,对相关审计业务的顺利实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各种风险的有效规避,推动信息化审计的快速发展,需要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细化会计审计准则,保持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开展的规范性。同时,传统会计审计向信息化会计审计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确保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处理,健全激励机制,扩大信息化审计方式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

[3]董燎原.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防控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4]徐祖华.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中国乡镇会计,2016(8).

[5]张艳.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1(10).

审计信息化篇4

一、江苏电信信息化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目前,信息技术在江苏电信的应用极为广泛与深入,从前端的业务受理、管理工作(辅助受理系统(BSS)、渠道销售管理业务系统),到后端的技术支撑工作(运营支撑系统(OSS)),再到日常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OA)、合同管理系统),都极大地应用了信息技术。在江苏电信使用广、影响大的信息应用系统,还有电信融合计费账务系统、财务基础核算系统(TMS)、计划建设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系统等,其他如营业日报表系统、财务辅助系统等专业子系统更是比比皆是。信息化的应用已经和企业各项业务密不可分,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支撑与保障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下,自动业务处理与无痕操作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传统的手工业务处理方式下,无论是财务处理,还是业务受理,都有既定的电信业务流程,在每一个业务节点都有手工留痕,有据可查,完全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在内部审计进行内控的审查与评价时也比较容易追踪到业务流程,明确并落实责任。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从电信业务数据进入到相关应用系统如辅助受理系统(BSS),到任务的分配与工单管理如综合调度系统,再到后台开通后计费的产生如电信融合计费账务系统,最后相关报表的输出如财务基础核算系统(TMS),几乎完全依靠程序指令完成,极少有人工干预的情况,因此可能造成部门之间界面模糊、管理职责分工不明,同时越权审批、不当交易等风险增加,程序性的批量差错风险也无法完全避免。特别是恶意入侵与篡改和远程技术的实现可能造成的舞弊更加难以被发现。

(二)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下,与审计目标息息相关的审计线索已经完全改变。(1)传统方式下,审计人员可以依据电信业务单据、电信合同、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原始书证和凭据采取分析和寻找等审计手段,据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但是信息化环境下,自动的业务处理程序已经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电信业务的处理完全在信息系统内部完成,原来一目了然的纸质文档也越来越少,信息化下形成的业务数据全部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码存储于磁性介质或光盘上,审计线索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在传统环境下,审计线索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比对、关联与印证,进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但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对审计线索的读取与识别,仅有审计技术已无法胜任审计工作。

(三)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化环境下,江苏电信的各大业务系统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电信业务的处理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自动化,从而也决定了审计内容的改变。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关注的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情况,其次是审计证据的收集与确认。在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江苏电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证据本身这两个方面已经远远不够了,还应该根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和固有风险,进一步关注信息技术的处理程序和相关控制功能,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如对电信业务收入审计,不仅要审查业务收入真实性、准确性,还要关注电信业务收入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计费账务系统的出账程序和出账规则进行审查;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资产折旧入账金额的真实性、合理性,同时还要对计提折旧程序的准确性做出审查与评价,这样才能确保得出准确的审计结论。

(四)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随着江苏电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已经无法绕开信息系统来进行审计工作。传统审计方式下,只要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业务程序与方法,懂得账务处理,熟悉业务操作流程,知晓相关的管理要求,就完全可以开展审计业务,实现审计目标。但面对信息系统应用广泛而深入的电信业务审计,已经不是传统的审计技术所能完成和胜任的了,如在自动的业务处理程序面前,观察的方法已经彻底失去了作用;海量的基础业务数据面前,人工的分析性复核无从开展审计。信息化环境下,电信审计人员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将其转变为一种全新的、必要的、强有力的审计工具和手段,并以信息化审计为契机,实现电信审计工作的再上新台阶。

(五)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目前江苏电信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财务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少量来自于前端业务部门,因而审计知识和审计技能较为单一,信息技术更是审计人员最为薄弱的一个知识领域。江苏电信的企业运营与管理,要求审计部门提供全面的支撑和保障,而电信企业高度的信息化应用又与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薄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迫切要求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熟悉信息应用技术、电信业务系统原理、系统组织结构,这样才能在对信息系统做出合理准确评价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

二、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探索

(一)2009年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启用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有项目作业、计划报表、审计支撑、档案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管理等六大模块,将江苏电信内部审计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部纳入到系统。(1)项目作业。在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工作中量中,工程项目审计占绝大部分比例。在原有管理模式下,工程审计项目的流转处于不透明状态,无法实现工程项目的送审、审计、财务入账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在启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后,实现了从计划建设系统导入数据,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流转,复核、打单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2)计划报表。通过计划报表管理模块,实现了江苏电信派驻机构和全省审计工作计划的有效管理。派驻机构在系统内进行报表的填写与提交,省公司审计部在系统内进行审批和监督。(3)综合查询。强大的综合查询功能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避免了在成堆的纸质档案里为查询某一个数据而费时费力。同时,数据统计功能也为深度挖掘审计工作结果价值提供了强力支撑。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支撑、系统管理、档案管理模块也具备了审计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历史档案查询等相应功能,同时也在日常应用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实现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二)2010年内控评估支撑系统上线 为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中国电信企业从2005年开始开展内控评估工作,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总牵头部门全面组织内控评估。面对不得不改善的评估质量和评估效率,江苏电信内部审计部门把目光瞄准信息技术以寻求审计工作的有效提升,并率先开始了内控评估支撑系统的研发工作。该系统主要是针对江苏电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业务,具有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职责分解、内控评估、缺陷管理、风险管理等相关功能。该系统上线后,实现了对内控自我评估工作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江苏电信内控自我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内控支撑系统完成评估职责分解,做到了精确分解,避免了重复与遗漏;通过内控支撑系统固化评估检查方法与内容,做到了规范评估流程与操作,避免了评估工作的随意与盲目;通过内控支撑系统监控评估进度,做到了实时掌握评估工作进展与完成情况,避免了各个分支机构评估工作进度不一;通过内控支撑系统实施缺陷管理,做到了对评估结果的确认与跟踪,避免了评估整改建议无法落实与无人落实。江苏电信内控支撑系统应用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支持与认可。2013年,以原江苏电信内控评估支撑系统为蓝本的中国电信股份公司内控评估支撑系统在全国各中国电信企业上线应用,进一步改进后的内控评估支撑系统为中国电信企业顺利开展内控自我评估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2011年电信审计作业系统开始应用 审计作业系统具备两大功能特色,一是初步实现了审计作业系统与电信业务管理系统和电信财务基础核算系统的对接,实现了系统之间的自动联网取数。二是审计作业系统配有审计模型等分析工具,为审计人员对海量的基础业务数据开展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审计作业系统同时也实现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记录和工作底稿等全程电子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中国电信审计作业系统是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工作信息技术应用所迈出的坚实的一步。从目前的应用结果来看,该系统在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开展业务审计与调查工作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系统刚上线不久,应用也不是十分深入,因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空间。随着江苏电信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尽管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内部审计必须加快信息化步伐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江苏电信的OA系统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BSS业务受理辅助系统实现了前端自动化的业务受理与派单,计费账务系统实现了准确的实时计费,财务的制证、出账、报表等已经完全依赖于TMS财务基础核算系统,新上线运营支撑系统OSS,集设备网络管理、资源管理、运维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功能于一体。面对如此种类繁多和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还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无法置身度外了,如果不加快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工作,必将被企业信息化所淘汰。

三、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未来思考

(一)人 人是一切事物的最终决定因素,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作用。目前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以财务、审计、工程专业人员居多,几乎没有信息技术专业。尽管经过多年信息化环境的熏陶与锻炼,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应对一般性的系统操作与检查,但无法持续与深入地进行延伸审计,这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全面提升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技术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稳定的信息审计业务团队迫在眉睫。(1)有计划地培训。根据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发展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当前在岗审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要易懂、实用,能让非专业出身的内部审计人员迅速进入角色,可以迅速上手操作。以本公司技术专家为培训讲师,全面讲解本企业的信息技术架构、原理、存在问题。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自己钻研信息技术,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来提升业务素质,如CISA。(2)以练带训。以江苏电信审计集中管理的有利机制,从各个本地网审计机构抽调人员组织实施内部信息技术专题项目审计。特别是审计作业系统上线推广使用的过程中,这种集中的审计,更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大量的开展信息化审计项目集中审计,加深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了解,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达到以实际业务操作带动培训学习的目的。(3)引进技术性人才。要想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专业性的信息技术人才必不可少。要建立有效的职业通道和交流机制,从信息技术部门有目的引进审计信息化所需的专业人员,也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到技术部门去锻炼与学习。

(二)技 江苏电信高度的信息化环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下的审计技术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1)对信息技术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阶段,应开展的是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从信息系统的数据环节、内部控制环节、数据传输转移等环节进行全面的审查与评价,确认该系统对电信业务的管理和支撑的过程是合理、有效、安全。随着管理要求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在江苏电信各个领域不断应用上线,内部审计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不断扩大审计领域,开展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寻找有效的信息系统审计模式。(2)利用信息技术审计。高度集成的江苏电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内部审计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已经是不二的选择。在江苏电信信息化下,纸质资料已经越来越少,业务资料的存储方式已经改变,如果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以原来的方式查阅文件资料和收集证据,根本无法完成审计工作。只有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接入到相关的业务承载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介入到电信业务信息化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这就是计算机辅助审计。该技术主要包括交易标识、嵌入式审计模块、数据测试、综合分析等。

(三)法 应尽快制定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的规划、制度办法或操作指引以规范和指导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1)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信息化在推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促进内部审计全面履行职能的作用,根据江苏电信的企业发展和信息化需要,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应制定出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围绕“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规模发展”这条主线,明确内审信息化各个阶段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办法或操作指引。在集中审计过程中搜集大量信息化审计相关的案例,并借助外部专家(如专业技术部门)的力量,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业务制度准则,组织有经验的内审人员完成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审计的操作办法的编写,用以指导和规范信息化审计的业务的开展。

(四)物 物的建设是指江苏电信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硬件和软件的配置需求。应根据实际需要加强对江苏电信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硬件的配置和功能性软件的开发。(1)内部审计信息化硬件配置。由于现在的信息系统开发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接入的硬件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必须对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手中那些老弱病残的硬件设备进行逐步更新换代,消除硬件因素对完成审计任务的不利影响。(2)加强对目前审计业务系统的推广使用,并不断完善功能。目前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和内控支撑系统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和熟练,其功能基本满足需要。但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还缺少工程审计模块,无法实现系统内的量价审计;内控支撑系统现在也不能实现对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评估业务的支撑。审计作业系统由于刚推行不久,还不能为内部审计人员所熟练掌握,而且功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3)加强功能性专业审计工具软件研发。尽管江苏电信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各大业务承载系统的迁改与整合,但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各个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就为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带来不小的障碍。如实施电路出租业务审计时,一条电路的开通计费涉及业务受理系统、计费账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系统等,但各个系统都是出自各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研发的,没有形成有效的一一对应关系,给审计电路收入的完整性、准确性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特别需要的是强有力的功能性的审计工具软件,能够按照审计人员的需求收集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取证。

参考文献:

[1]王松林:《信息化环境下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内部审计》2012年第11期。

审计信息化篇5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的规范应用水平,积极推进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审计作业和信息交流三大平台,构建完善基础支撑、安全运行、人才支持、制度保障四大体系,使我市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信息技术对审计作业、审计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决策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

1、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的统一规划,继续完善市、县二级非审计专网和审计机关门户网站建设。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完成市、县二级审计专网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工作,实现审计署、省、市、县四级审计专网的互联互通。

2、建设全市视频会商系统。根据开展远程审计业务会商和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建设完成覆盖市、县二级审计机关集指挥调度、会议协商和培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视频会商应用系统。

3、利用审计专网上的即时通讯软件(RTX),建立覆盖全市审计人员的即时交流平台,实现文本、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即时交流。

(二)继续深化和拓展审计管理系统应用

一是实现公文流转无纸化。从2012年起,市局各科室、各县区审计局的公文除特殊情况外只在网上流转、取消纸质件。市审计局向各县区审计局分发公文只发电子件、取消纸质件。二是各级审计机关要在继续完善OA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OA的交互、管理与决策分析等应用,提高审计管理系统对审计工作的组织、指导、控制和管理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逐步建立集审计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管理平台,为实现审计工作数字化打下基础。

(三)加强AO系统和OA系统的规范应用

1、全市审计机关要全面实行审计项目“双审核”制,强化对审计项目实施和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控制与管理。市审计局和县区审计局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都要用AO开展现场审计,利用OA进行审计管理。严格按照两大系统的使用规范,确保审计作业过程各个环节及相关资料在AO和OA中进行交互,实现审计质量控制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局各科室要按照《关于印发审计信息化应用规定的通知》规定的打包内容、次数以及上传时间及时交互审计资料。

2、全市审计机关要继续实行审计项目电子资料“审核-复核-审理”制度,全面实现对审计项目审计通知书、实施方案、审计记录与取证、审计报告与审计决定、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全过程审计复核与审理质量控制的数字化。

(四)积极探索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以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目标,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探索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由仅审数据向既审数据又审系统转变。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逐步创造条件,选择适当的项目实施信息系统审计,为今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面铺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价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合规性、安全性,避免“假账真审”,降低审计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国家信息安全。

(五)积极推进联网审计

市、县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联网审计对象,落实建设资金和部署方案,按照审计署《联网审计系统规格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构建基于统一数据规划和专业审计数据库的联网审计数据分析平台,逐步开展联网审计系统建设。要积极探索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等重要行业的联网审计,加快实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方式,提高联网审计的数据分析能力,形成具有特色的联网审计作业平台。2012年,市审计局要开展社保联网审计平台建设,濉溪县审计局要完成财政联网审计平台建设。

(六)抓好信息化应用成果的总结和转化工作

认真做好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数字化审计案例、信息化文章撰写和征集工作。市局各科室、各县区审计局要抓住重点,选准项目,落实人员,提高质量,做好应用成果的总结,把在项目审计中形成的思路、方法、技巧,通过计算机语言、数字和文字,固化为能被其他审计人员广泛运用于工作实践的审计经验和模型、提炼为计算机审计案例,举一反三,推而广之,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整体发展和深化。同时,鼓励审计人员撰写信息化研讨文章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为完成今年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信息化文章征集和撰写工作,市局将根据省厅下达的任务要求,继续对各县、区审计局和市局各科室实行任务分解、指标量化。

(七)强化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以实施“人才造就工程”为契机,继续抓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能胜任我市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实际,根据不同对象、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专题研讨、案例教学、以审代训、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开展AO、OA应用全员普及培训,以规范AO和OA系统的应用;今年9月份,组织审计人员参加AO认证考试。二是重点抓好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继续选派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省厅举办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按照《市审计系统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自学考试实施意见》的要求,组织全市学员开展自学并参加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到年底,全市审计机关取得计算机审计中级合格证的人数达到审计业务人员3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全面推进

审计信息化建设正在迅猛发展,审计机关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要切实强化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下对“失去审计资格”的风险意识,自觉学习,积极实践,尽快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审计信息化工作不仅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把审计信息化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我市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省厅的工作部署,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办事部门具体办,业务骨干带头做,全体人员齐参与,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统一规划指导,整体稳步发展

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相关设计方案,市局将统一规划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市局分管领导、技术支持人员要加强与对口县区审计局的联系,定期调研、指导县区审计局的信息化工作,形成全市审计系统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有利局面,促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工作协调稳步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审计机关的“一把手”要统揽信息化建设全局,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承担起统筹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责。市计算机审计中心负责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业务指导等工作。各县区审计局要明确具体承担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或工作人员。各县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市局各科室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本局、本科室的信息化工作。审计组长负责组织审计组开展计算机审计、AO与OA交互工作。取得计算机审计中级合格证书的审计人员要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排头兵,担当起全市计算机审计应用技术、方法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工作,为全市计算机审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今年,市局将继续对全年审计信息化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审计局、市局各科室。

(四)定期通报,完善奖励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考核机制,完善计算机考核办法,继续实行信息化工作进度每月通报制度。对计算机审计典型经验文章被审计署收录,信息化方面文章在公开发行刊物发表、通过自学取得计算机审计中级合格证书的审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审计人员的内在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审计信息化篇6

一、建立适度倒逼

倒逼这个办法是谢厅长提出来的,他在各种场合调研和在全厅人员大会上都多次提出来要运用适度倒逼,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工作,事实上我们也已经到了被倒逼推进的阶段。

第一,审计对象倒逼。财务信息化即“电算化”早就倒逼计算机审计;业务信息化从最早的“十二金”工程到现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也已经倒逼计算机审计;电子政务同样倒逼计算机审计。审计对象信息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即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和好处,也感到审计信息化的责任与压力,感到环境逼着我们必须融入信息化的大潮流中去。

第二,金审工程倒逼。金审工程有很多成果,别的不讲,看得到摸得着的,一个是AO,20**版已经全部发给大家了;第二个就是OA,现在已经全部部署好了;第三个就是联网审计。金审工程要求我们“四个融入”:国家审计系统这支队伍首先要自觉融入世界审计的IT审计潮流,第二要融入到整个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第三要融入到AO-OA这两个大平台,第四要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审计信息系统中来。金审工程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抓住了机遇就会上一个台阶,失去了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金审工程倒逼我们必须尽快掌握信息知识与技术。

第三,现代审计倒逼。今年我们省厅提出审计转型年,整个审计工作都不同程度的在转型,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现代审计倒逼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走向信息化。

第四,现代管理倒逼。最明显的项目就是AO和OA的交互,金审一期在设计AO和OA时,就设计了从审计计划、审计进度、审计统计、审计档案、到审计实施现场、审计质量复核等审计管理事项的交互,对审计项目全过程实现从AO中来到OA中去的现代信息化管理。现代管理是我们审计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事,但是也是几十年来没有达到的事,AO和OA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审计署有个要求,就是在AO和OA部署完之后,所有项目都必须实现AO和OA的交互,今后凡是上审计报告的问题,,都必须在AO数据包上能看到审计证据,否则一律不得上审计报告,在今后的审计质量检查和评优中,都要看审计证据的形成、审计日记的记录、审计方案、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优秀项目必须要查看制定的审计方案是否科学,能不能完成我们机关下达给审计组的任务,可行的审计方案是不是都被审计人员执行了。现代管理倒逼审计人员学会运用信息化手段。

这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靠广大审计人员有自觉性和责任性,实行自我加压,另一个就靠我们组织发动,层层落实,建立适度倒逼机制,确保审计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推进深化融合

融合这个课题我们是前年提出来的,省厅还专门发过一个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融合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到现在还管用。大家要结合实际继续抓好贯彻落实。当前各级各部门要找准结合点,全力推进深化融合。

一是要在完善基本框架中融合。这个基本框架就是国家审计信息系统,要在十一五期末全部彻底做好,从现在起还有四年多点时间。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就是“两系统、两平台、两体系”。两系统是AO和OA系统,金审一期已经完成,今后主要是普及应用与更新提升;两平台是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平台,将在金审二期基本建成;两体系是安全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目前正在建设中。我们所有的机关、所有的审计人员要毫不例外地融入到国家审计信息系统中来,只有融入进来以后,才能达到融合,融入进来以后用这个平台工具,来解决审计管理、审计实施、审计分析中的种种问题,来提升我们的成果,提升我们的质量和水平,来规避我们的审计风险,来提高我们的管理。通过深化融合,逐步达到六个一:有一个能满足现场和联网审计需要的审计实施系统,有一个能满足业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管理系统,有一个能满足信息共享需要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有一个能满足各级审计机关互连互通需要的网络系统,有一个能确保对内对外的安全系统,有一个能确保系统运行和不断完善的服务系统。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理念和方案,参与到这个平台中去,达到了六个一标志,就表明我们是融合了,这个工作任务是很重的。大家务必求真务实抓落实。

二是要在完善网络系统中融合。这是我们的新认识。当初我们在出台关于融合的指导意见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工作重要,是基础建设,必须要抓,现在我们深化了认识,看来审计网络,尤其是专网,确确实实是我们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用好基本框架、用好现有软件和信息系统的不可或缺的路径,通过这个路径,我们才能进入基础框架平台。网络包括内网、专网和外网,根据金审二期规划,我们现在专门在搞的内网,部署小OA,建设在加快,争取尽快投入应用。还有就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做好了专网,主要是加载不的审计业务和办公信息,是我们自己办公用的。第三个是通过门户网站,与互联网的一些互动,主要是运行一些可以对外公开的内容。三网中,现在全省全系统共同重点要抓的是专网,通过这个专网,我们要来实现署省市县四级互连,能够让全体审计人员来享用网络和信息平台带给我们的工作环境。

网络建好以后,我们要深层次挖掘应用,到现在为止有四种信息已经互联共享,一个是审计公文,第二个是电子邮件,第三个是审计网站,第四个是法规、审计专家经验等有关审计数据库。网络互联互通以后,还有一个就是融入到了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审计机关和其他电子政务机关、审计机关和被审单位、审计机关和外出审计人员审计现场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将变得更加方便,我们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信息系统中去了,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转型,进入到现代审计。

三是要在完善安全系统中融合。如果我们的数据我们的系统是不安全的,那么前面的框架、开通的专网就都会废掉,所以无论是审计人员个人还是审计组小集体、审计处大集体、审计厅局整体都需要时刻注意安全,安全既是计算机审计处室、信息化办公室责任处室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也是每个人要遵守的和要维护好的任务,我们开始计算机审计以后,开始拿大批量的被审单位数据,这和纸质的不一样。从个人对数据的安全性到我们部门机关对安全的监管,以及安全设施的投入到安全设备的管理、安全制度的制订到安全岗位的确立要层层落实,我想在AO和OA交互开通以后,尤其是以后小内网建好以后,可能每个处室每个市局至少要有一个安全保密、网站维护、信息统计的工作岗位,确保数据安全,确保审计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融合。

四是要在推广应用系统中融合。要大力推广应用软件和现有的金审工程成果,我们要把它细化成具体应用目标与任务,这个要求是和审计目标、和金审一期金审二期的建设目标紧密关联的。一是要通过大力推广应用AO,逐步形成把握全局、锁定重点、精确延伸的审计新方法。我们早期对AO的预期是不高的,扩大应用后发现新版AO确实有很多功能很多好处,我们过去的成功案例,是初级成果,继续应用下去,我们要总结出高级成果,直接为转型服务。第二个就是大力推广联网审计实施系统,形成“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新模式,预计明年联网审计会有一些新成果,比如部门预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这些方面完全可以做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第三个是大力推广OA,要形成业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现代审计管理新方式。事实上每个审计人员都有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要做到科学决策,就需要决策辅助系统,OA就是一个决策辅助系统。要改变审计人员传统的决策习惯。第四个是大力培养复核型人才,要以培养一支胜任计算机审计的新队伍为导向,深化计算机审计知识与技能培训。第五个是要深化专项培训。第六是通过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站,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互连互通共创共享的新格局。还要大力形成制度转型的机制,倒逼机制是制度转型里面的非常重要的关键机制。

三、加快审计转型

适度倒逼、深化融合,是为了加快转型。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加快转型年,加快转型有很多要求,计算机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在3月份的信息化会议上我已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再强调一下,总的要求是在整个审计转型中,审计信息化要挑起重担,服务转型,具体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从全面推进中转型。要全面使用新版AO,省厅和各市地要在适当时候组织一次检查,没有使用新版AO的有什么原因,推广好的有什么经验,要好好检查总结;要全面使用新版OA,积极推进AO-OA交互,切实提高AO-OA的使用效率与效果;要全面推进审计网站工作,已有审计网站要尽快迁入到审计专网上来,加强资源共享;要全面使用移动Key,为AO-OA交互提供保障;要全部开通OA上的亿邮,加快实现上下互联;全面推进审计专网,尚未开通审计专网的个别地方,时间要尽量往前赶,顾全大局抓紧完成;具备信息化环境的项目要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抓项目、有重点、出成果,在项目当中锻炼人培养人,在项目中出三小软件和专家经验、出好的审计案例。所有的项目都要在AO中进行项目管理,做好电子档案同OA交互。

二是从突出重点中转型。今年有“八个突破、八个一批”,这是今年希望预期达到的成果,下半年还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希望大家再重点抓一抓这些事,尤其是一批重点计算机审计项目、一批重点交互项目、邮件和网站改造,三小的开发和专家经验,希望大家重视、努力。另外如果大家有条件有精力,可以进一步做一做制度和联网审计探索。下一步省厅要把已经征集到的专家在网站上挂出来,搞一个“专家门诊”。另外要继续搞好培训,讲求质量。

三是从思维方式上转型。我觉得要从审前调查的思路转型开始,要从传统的程序性审前调查转换为把握全局、精确锁定重点的实质性审前调查,审前调查要运用AO或其他计算机审计办法把数据取回来,在全面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科学的审计方案;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实施的思路也要转型,要从传统的瞎子摸象式审计实施转换为在审前调查基础上的精确打击,精确延伸,改变传统的确定几个单位的比例延伸方法和比例抽样方法;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组织方式的思路也可以转型,审前调查可以专业化,有条件的县都可以象嘉善这样做,一两个同志可以做全部项目的审前调查和数据采集转换,做得很专业很有效率,另外运用计算机手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也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报告的思路也要转型,可以更多地运用定量分析准确地指出问题和提出建议,审计报告也要关注被审单位的信息化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在促进被审单位改进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完善审计自身的信息化环境。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我只是破个题,希望下次通过大家的实践来进一步回答这些问题

四是从技术方法上转型。首先,数据采集技术要转型。传统的采集就是审计人员找到会计人员、拿到会计账簿,就可以审计了。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数据就不那么容易采集了,里面的技术含量很高,技术门槛也很高,当然学会了也不难。第二是数据分析技术要转型。过去的分析技术比较少,是直观的查,查到的都是直接问题,不需要多大的分析。现在的审计分析是大数据量的排查,大数据量的比对,横向比对、纵向比对、内外比对,要用到数据关联技术。第三是审计取证技术要转型,手工取证与计算机取证也有区别,后者难度更大,尤其是模型分析、数据分析、中间表分析取证和传统的取证完全不一样,大家要加强探索。最后一个是审计存储技术要转型。现在审计业务积累的资料很有限,资料的存放空间也很有限,厅计算机机房改造后,我们要分行业、分审计对象保存数据,用数据中心来存储数据,要探索编制数据规划,为联网审计、数据式审计打好基础。有条件的地方审计机关也要积极探索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式审计,这是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计信息化篇7

1.1审计方法未固化,自动化审计程度不高从各地财政审计信息化应用实践看,在审计中仍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自主筛选分析,未能建立起地方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库,自动化审计的程度仍然不高,即使有的地方审计机关在联网审计系统中建立起部分方法模型,但也仅限于个别审计事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1.2财政联网审计条件下审计风险增大一是财政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成为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客观上增加了审计的风险。二是财政联网审计要求适时获取电子数据的方式,也必然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如数据安全的风险,计算机病毒侵袭、不合理操作以及硬件损坏等问题带来的显性或隐性的审计风险。

2构建地方审计机关财政审计信息化模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审计机关财政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要建立起以地方财政审计数据中心为基础,覆盖全部财政资金和跟踪财政资金运行流程,以审计管理系统为管理决策平台,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联网审计系统为高效实施系统,辅之以效益评价指标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集中统一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适时、远程检查监督的目标。

2.1建立地方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数据中心建立数据中心是地方审计机关财政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利用数据中心平台,对采集转换的各类电子数据进行集市管理,能够为财政审计业务管理和实施提供全面的应用支撑基础。当前,一是要实现财政审计数据采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地方审计机关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沟通,促进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对联网审计条件下被审计对象电子数据提供的具体内容、频率和形式等进行规范,着力解决“取数据难”、“联网难”等困难。二是要完善和推广审计数据接口标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统一各类电子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电子数据的存储和利用。三是要逐步扩大联网审计的覆盖面和电子数据的涵盖范围,除财政部门业务数据外,要逐步将专项资金,如社保资金、公积金、建设资金等,以及各预算单位电子数据等纳网审计和集中管理的范围。

2.2建设集中统一的审计决策管理系统依托财政审计数据中心,进一步建设完善以审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决策管理系统。一是充分利用与各级党委、政府、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优势,有效开展审计决策。二是建设审计机关的数字化审计指挥系统,实现统一组织、上下联动、业务协同、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式,提高审计项目组织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三是加强和完善审计实施过程控制。通过审计管理系统对审计实施系统适时上传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加强审计过程控制和指导。

2.3完善现场和联网审计实施系统功能一是建立对财政资金运行流程的过程跟踪。设计从“预算—指标—支付—总预算会计核算-预算单位”的一体化正向穿透查询功能,从源头把握预算资金的支出方向,并通过与各预算单位的联网审计,掌握资金的最终支出情况,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流程的跟踪。二是完善审计实施系统的技术功能。加强多维分析、数据挖掘、模拟仿真、智能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在审计实施系统中的应用。三是在审计方法基础上构建和完善审计模型。立足地方审计机关的工作实践,加强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建立满足地方审计机关财政审计业务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库。在此基础上,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性质或数量关系,建立审计分析的公式和模型,实现自动核查问题、筛选线索的目的。四是完善实时监测与预警功能。按照财政数据的逻辑关系,设定相应模型指标的预警“阀值”、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值域”范围等,根据预设条件抓取结果,并将疑点以一定格式提供给审计人员,实现对被审计对象和有关经济事项的实时监测和快速预警。

2.4构建效益评价指标系统效益审计是财政审计和财政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在财政审计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地方审计机关要在实施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设效益评价指标系统,建立对财政、税收征收管理、社会保险征收管理、部门预算执行等方面效益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对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建立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可操作性的计算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2.5建立数据安全管理系统为了避免适时了解数据信息带来的保密风险以及因网络连接带来的技术安全风险等,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建立财政审计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跟踪作业制度、日常监控报告制度、审计人员权限管理制度等,同时开发相应电子监控系统,对审计人员的操作进行全程监控,防范审计风险。

3结语

构建财政审计数据中心为基础,高效完善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实施系统、效益评价指标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是地方审计机关深化财政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全面履行财政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需要地方审计机关加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实施,既着眼于财政审计发展未来,适当前瞻,超前谋划,又结合地方财政审计工作实际,量力而行,注重实效。

审计信息化篇8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审计方法

一、审计信息化定义

何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广义上讲是内部审计凭借信息技术来进行审计项目组织、实施审计程序,甚至确认审计风险、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以完成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目前普遍认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以信息技术作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手段,即CAAT(计算机辅助技术);第二,以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对象,以风险评估或内部控制检查为手段,对该系统所产生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作出确认,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即信息化系统审计。二者相辅相成,信息系统审计需要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依托,计算机辅助审计以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切入点。

二、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审计信息系统具有管理、操作和分析功能,与公司主要业务管理系统有数据接口,能支持网络远程作业的情况下,审计信息化与传统手工审计存在很大区别,审计信息化具有特点。

(一)审计对象数据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采办管理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销售与物流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等,甚至包括从互联网下载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审计的对象。有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系统中程序固化后发挥作用,原有手工处理环境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被取消。同时,由于审计对象数据化,为审计提供便利,包括数据分析、筛选、排序、追踪等。

(二)审计线索、证据变得复杂化

审计证据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托,其获得的效率、质量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成为数据的最终保存、管理的主要方式,加上无纸化办公的逐渐拓展,审计人员通过传统的核对纸质凭证、合同等资料已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此外,由于系统集成化,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变动,以往通过纸质办公的流程可能已经被线上的数据处理所取代,甚至由于整体的信息优化,一些企业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将工作分解为着干基本单元,并将单元共享,每个员工如何获取单元信息,信息之间是如何进行转移都难以找到痕迹,甚至新的信息会覆盖旧的信息,这些无疑都给审计评价信息完整、可靠性带来了不小得难度。可见,由于系统集成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复合性越来越强。

(三)审计流程标准化

将审计流程固化在审计信息系统后,审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流程在线操作,审计轨迹能很清楚地反映在系统中,同时,审计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促进了审计流程标准化的执行。

(四)可前后追溯业务

当审计师在审计某项业务中,发现某项业务存在疑问,可以通过系统简单对业务前端的资料进行查询,也能对业务后端的资料进行查询,能很清楚了解业务情况,能更加准确对审计发现的判断。

由于审计信息化呈现的这些特点导致审计方法的运用发生变化,下面就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会有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新的运用进行分析。

三、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分析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技术等,随着审计实践的丰富和审计理论的发展,由于审计方法包含整个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过程查证、审计报告编写等,每个审计阶段都有自己的审计方法,本文主要对审计过程实施中比较常用的方法。由于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信息系统的帮助,有些审计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加便捷,有些工作量很大的审计方法也能变得简单,信息技术为审计方法提供便利下面谈谈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法的运用。

(一)核对法

核对法是将两处以上资料取得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用以验明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的审计方法。

在手工审计阶段,核对法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审计采购业务的话,手工审计时需要从采购立项到付款全过程的核对,审计人员一单采购业务会从不同的部门取得不同的资料,包括采购立项审批、招评标资料、合同审批单、合同文本、发票、付款单据、入库单等,审计人员检查这些资料时,要核对业务流程是否按照程序进行,时间顺序对不对,审批数量金额、合同数量金额、验收数量金额、付款金额是否一致等。在手工审计阶段,核对法的使用有时候工作量很大,比如核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将业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

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对象都已数据化,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是否一致的检查就变得很简单,只需在系统中将相同的字段内容进行系统检查,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出存在差异的业务,而且业务系统中存在控制,部分业务数据也是自动生成,业务数据能轻易地进行分类汇总,在核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也变得简单。但是,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使用核对法,首先要对系统提供的数据是否完整、准确进行确认。

(二)查阅法

查阅法是对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经营决策、计划、预算、合同等文件和资料的内容详细阅读和审查,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规,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要求。从查阅顺序上可以采用顺查法和逆查法。

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出现之前,手工翻阅审计涉及资料作为分析证据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审计资料庞大,全部查看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采用抽样的方式,通过审计师的经验来对审计证据进行检查,这也是审计风险的来源。在实际工作中,顺差法是较为全面、不易产生遗漏的方法,但实际工作量巨大,难以满足一些短平快项目对效率的要求。逆查法芮然可以从总体上把控重点,节省人力、物力,但由于没有对审计证据进行全面查看,很可能存在重大的遗漏。

和手工方式相比,审计信息化条件下查阅实现了自动检索、排序、连接等功能。利用检索功能,可以根据审计师所列条件快速的筛选审计师所需资料,如满足某一特定条件的金额等。利用排序功能,可以对数据整体的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选取更为重要的内容审查,例如对销售金额可以通过降序的排列,有限针对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检查。利用连接功能,可以对手工无法联系的细腻进行一致性分析。例如将同类业务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从而分析每笔业务的金额是否合理。

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对象都已数据化,审计人员可以从任何一个审计点进去,在选择的点上前后延伸,审计人员可以随意实现顺查和逆查。例如在对销售业务进行审计中,可以采用顺查法从销售订单、销售发货单追查到销售审批情况、销售合同、销售价格、销售发票、货款收到情况,也可以采用逆查法,应收账款明细追溯到销售发票、销售合同、销售价格、销售审批情况、销售价格发货单、销售订单。审计人员也可以从销售合同追溯到销售审批情况、销售价格、销售发货单、销售订单,并追查到销售发票、销售收款情况。

(三)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对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预算、计划、分析等书面资料重新复核、验算的一种方法。

在手工审计阶段,重新计算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方法,需要对业务数据进行重新手工计算,主要对业务数据大的审计中使用重新计算,在手工阶段由于数据较多,对总体核对比较困难,往往会采用抽查的方式来替代。如对折旧政策比较复杂,固定资产较多单位的折旧进行审计中,往往会抽取大部分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计算,验证数据的正确性,但是只能知道被抽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否正确。

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使用重新计算这种审计方法时,不再抽查部分固定资产,而是对全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重新计算,只需将固定资产清单导入系统,设立各种条件,按照折旧政策进行分类,很快就能计算出应计提的折旧数,与财务数进行核对,检查折旧计提是否正确,不正确对当期费用的影响金额是多少。

(四)查询与函证

查询与函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给有关单位、个人发函或者口头询问,以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虽然查询与函证过程中仍需要采用传统邮寄、传真等方式开展工作,但通过信息技术(如word邮件合并等)可以批量生成所需函证,并对查询结果和函证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分析性复核等方式对询问或函证获取证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并通过数据备留,可以对询问、函证对象过去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本次函证的真实性判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被审项目的内容,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它包括:比率分析法、勾稽关系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分析法在手工审计阶段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获取必要的数据比较困难和数据分析的计算比较复杂,在手工阶段更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做得不多。

审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前期历史备份数据和相关业务系统数据的采集,可获得大量历史数据和业务数据,能够为分析乃至获得支撑审计结论的证据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源,而且利用信息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式,各种分析结果很快就能得到。

(六)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相同被审项目的实际与计划、本期与前期、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数额、实际与市场、同一时期不同单据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和可疑问题,以便跟踪追查提供线索,取得审计证据。

手工审计阶段由于各种数据取得没有那么便利,如果遇到需要比较的数据较多的请况下,比较法的运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更多对财务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其他数据可能用得不多。

上一篇:生产销售论文范文 下一篇:声乐艺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