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范文

时间:2023-12-01 13:48:52

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篇1

1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畜牧业概念是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时展的特性与意义,对于生态畜牧业的定义是根据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规律,食物链原理、生态位原理以及结合了当代技术发展的成就,力图构建以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并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打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之间的协同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具有着如下的特点:

1.1整个系统仍是主要以畜禽养殖为主,只是通过合理的搭配与调整,实现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合理发展,共同发展,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共生,实现了各资源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1.2在生态模式当中,各元素都很重要,如果当中某一元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系统内的正常运转,破坏彼此之间的平衡。

1.3生态畜牧业力图实现其内部之间能源与物质的循环流动,实现整个系统内的资源共享,让系统内的废弃物和污染物逐步减少,实现了效益与环境优化的核心统一。

2生态畜牧业发展策略

2.1科学规划,构建和谐发展的畜牧发展模式

在整个系统当中牧草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畜牧业发展之中起到着关键的作用,要想发展畜牧业必须要拥有完善的草原植被,加快人工草场的修建,树立“立草为业,以草兴牧,以草富民”的观念,科学合理控制草场载畜量,让其维持稳定可持续的生产力,另外,做好牧草品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构建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的防止草场的退化。

2.2做好季节性规划,提高培育技术

牧草有着积极性特点,所以培育养殖要根据季节性变化,做好培育计划,在牧草生产旺盛期养畜,在枯草期出栏,并根据牛羊生长规律,打好“时间差”、“空间差”,以时间争空间,以空间夺时间,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改变传统牧业养殖的“长周期”观念,实现草畜之间的同步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从而提高畜牧的周转率、出栏率和商品率,以此增加经济效益。

2.3构建完善的物流、能流生态体系

畜禽可以先用饲料进行喂食,之后畜禽经过排泄,再将发酵处理后的排泄物在喂食畜禽或者喂鱼,鱼塘的淤泥还可以添加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营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总值。以上就是利用了食物链的关系。利用此类循环,能够使物质和能量的到循环的流动。最常见的生态体系可分为:鸡粪-猪粪-养鱼-鱼塘泥肥田-农作物;农作物的茎和叶-养羊、兔、牛-粪喂猪-猪粪-沼气-沼渣-蚯蚓-鸡等有机循环。这些循环链,把本来已经不能再利用的东西又充分的得到了利用。将物质和能量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了农牧业的总产值,又将土壤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维护了自然界生态的平衡发展。

2.4构建庭院经济,提高生产效益

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可以通过构建庭院经济来实现。建立庭院的生态户可以找一些农村闲散劳动力。建立起庭院经济能够促进农村养殖业等。是解决农村生态和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畜牧业想得到发展,建设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建设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涉及到的经济部门很多。不只有畜牧业。各个部门之间要互相帮助,畜牧业才能得到发展。首先,建立全方位的服务网。比如:各项养殖信息、草种供应、畜种改良、卫生防疫、畜牧业机械供应修理、运输贮藏等,完善并且提高各项服务。畜牧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生态畜牧业篇2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生产;生态畜牧业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137-02

畜产品对于人类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频频出现的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包括生存环境污染、动物疫病威胁与滥用饲料添加剂等。

1畜牧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生存环境污染

随着工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垃圾越来越多,很多工厂由于监管不严,将未经处理的尾气与废水直接排放到空气与水中,不仅为畜牧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空气带来极大的污染,也给畜产品生存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畜牧产品摄入的受污染的水与食物最终也经由市场传播由人类食用后,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合成材料与化学成分,很多废弃物未经过处理便被丢弃到土壤水源中,这些工业垃圾也是水源与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畜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一旦被污染,将会通过食物链直接传播给人类,直接进入到人体内,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1.2动物疫病威胁

近年来,动物疫病问题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于畜牧产品安全生产来说是一大致命威胁,若是不妥善处理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畜牧产品的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动物疫病自身还带有一定的传播性,不仅可以传播给同类畜产品,还能直接或者间接传染给人类,其传播范围非常广,带来的毁灭性也同样不容忽视[1]。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动物疫情的爆发都是大规模大片区的,其杀伤力与危害性非常强,且因疫病死亡的畜牧产品身体处理不当,污染空气水源等生存环境会被继续破坏,所以动物疫病对于畜产品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3滥用饲料添加剂

传统的饲料喂养办法使得饲料转化率降低,很多营养成分还未被吸收,便被排出体外,所以饲料添加剂若得到合理的使用,则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虽然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喂养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能够弥补使用天然植物带来的营养不够问题,但是很多饲养主却只看到了饲料添加剂的催生作用,忽视了其大量使用的不良作用。由于畜牧产品自然生长周期较长,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很多饲养主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喂养畜产品,使得其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有的甚至还在其中添加了激素和药物等成分来催生,使得其生长迅速同时能很好地避免感染疾病,大大提高了畜牧产品的产能转化。可是,短时间看来是利大于弊,一旦时间长了,畜产品所服用的激素与药物会长时间停留在体内,经由过食物链下一环节将直接传播到人类身体里,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阻碍。

2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畜牧产品安全保障问题,首先要提高饲养者的产品安全意识,需要饲养主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其次要政府部门加强畜牧产品安全监测与疫病监控。

2.1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

很多畜牧业养殖主在养殖环节上只注重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畜牧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一些安全生产的措施上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安全生产问题都是偶然性的,却不知一旦安全生产环节没有抓紧,其中存在的隐患危害性一旦传播开来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政府要定期对畜牧业养殖主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与讲解,宣传畜牧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组织专家对其科学养殖进行专业指导,使其在畜牧产品养殖,喂养标准以及废物处理上都遵守严格的标准,真正做到科学标准化安全畜牧产品生产。

2.2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与药物中含有大量激素,虽然短时间内能使得畜牧产品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是其残留物会长时间停留在畜产品体内,直至被人们食用,最终将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要求对于畜牧产品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使用量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同时需要兽医定期记录下药品剂量与畜牧产品用药后的症状,以便为其临床研究与研发药物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监督机制,对养殖场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食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一旦发现便要严格进行处罚,使得养殖主在养殖畜牧产品的时候严格按照合理科学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标准来添加,保证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2.3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

政府部门要对畜产品生产进行严格的监测,首先要对畜牧产品养殖场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严格地把控好饲养这一环节,从产业链的顶端开始进行监测,将安全生产的问题消灭在源头上。除此以外,还应把控好从养殖到供应尚到最终销售终端所有渠道环节上的卫生问题,阻止一切可能发生的阻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隐患[2]。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畜牧产品生产的卫生监测,除了对畜牧产品销售制定严格的卫生监测标准外,还要不定期地通过抽查方式对畜牧养殖场的产品进行监测,保证畜牧产品在上市之前畜产品品达到严格科学的标准。

2.4加强疫病监控

疫情监控,首先是对畜产品养殖场的疫情监控,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严格监管畜产品养殖场的疫情监控,同时还要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对疫情监控进行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以确保国内各畜产品不要在生产源头上感染疫情。其次很多畜产品采用进口的方式进入市场,这就需要海关通过严格的制度来检查进口的畜产品。除了检验其是否有疫病外,还有严格按照规定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在入关之前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最后要及时对各畜牧场进行免疫防控,督促各畜牧场每年对人与畜产品一起进行疫苗注射与疫病防控,通过政府和养殖场的共同努力来对疫情进行严格的监控。

3生态畜牧业发展措施

生态畜牧业是畜产品安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解决了畜牧产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所采取的缩短更加重要。

3.1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与执行力度。首先政府应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与规定,通过合理完善的法律途径来规范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生态畜牧业的优点,通过培训、演讲等方式向畜牧业养殖主讲述生态养殖的好处。还可以大力鼓励生态畜牧业发展,借鉴国外对生态畜牧业的有效鼓励措施,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畜牧场进行奖励减税或者是资金鼓励,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建设生态畜产品养殖场。

3.2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存在着极大程度的浪费,首先是饲料转化率的低效,很多畜牧业主在饲料喂养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饲料,从而使得饲料在畜牧产品体内的转化率低下,很多营养成分未经合理吸收利用便被排除体外,造成了饲料转化的浪费[3];此外,动物粪便、尸体等生产垃圾往往会采用直接丢弃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很多个体养殖户对于此类垃圾的处理并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转化,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是采用科学手段,对畜产品粪便、尸体回收加工处理,可以提取出其中成分做成土壤增肥剂,对于牧草的生长帮助也是极大的。

3.3治理环境污染

畜牧产品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而畜牧产品的污染源则是水土等动植赖以生存直接接触的物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与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向空气与水中,造成了畜牧产品赖以生存的水源与食物遭到污染。所以首先,政府要制定政策大力治理污染,政府要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控,确保其不影响环境。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畜牧产品排放出的被污染的粪便以及尸体进行净化处理,使其不再继续经过食物链传至下一环节。

4结语

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健康,而如今生存环境污染、动物疫病威胁与滥用饲料添加剂等问题给畜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带来了阻碍。解决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不但要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除了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外,还要加强疫病监控,以确保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为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政府首先要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其次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垃圾变废为宝,最后,要治理环境污染,真正做到生态畜牧养殖,这是最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姜丰慧.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与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2(5):20-21.

[2]韩猛立.浅谈畜产品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三师畜牧兽医工作站,2013(3):87-90.

[3]韩景辰.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2(9):69-70.

生态畜牧业篇3

[关键词] 三农 扶贫 生态畜牧业 绿壳蛋鸡 肉羊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56-02

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统筹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1996年以来,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而且联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长顺县委县政府的综合调节下,将长顺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作为 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问题有机转型为“生态畜牧业”问题,以绿壳蛋鸡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我县生态畜牧业。

二、生态畜牧业

生态畜牧业(EAH)是运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共生原理,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和禽业等产业,因地制宜,合理整合,达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位合一的产业体系。以绿壳蛋鸡、山羊养殖等为中心,种植业、林业、草地建设配套结合发展。通过改良草地、人工种草、退耕还林、果林建设等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林(果)下养殖、草地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基地化发展,以促进我县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产业基本情况

1.产业条件

长顺县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全县草地逐渐增加,退耕还林加之原始林地,草地、林地占地面积达160万余亩。属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县交通公路逐步实现乡镇沥青路,村组硬化路。地表水多,水源充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产业区养殖土地资源充裕,地势、地形、防疫隔离条件好,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良好环境。

2.产业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县羊存栏量31.75万只;禽(绿壳蛋鸡)存栏量406万羽。全县畜牧业产值达5.65亿元,其中:生猪产值0.8225亿元;牛产值0.3285亿元;羊产值0.5658亿元;禽产值1.3145亿元;禽蛋产值2.6225亿元。发展养羊农户2万户,绿壳蛋鸡养殖户5万余户。

3.技术实力

全县现有畜牧兽医技术干部64人,其中行政人员11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乡镇技干31人)。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17人,大专学历24人,中专以上学历21人。取得中级职称32人,取得初级职称13人。有乡办畜牧兽医技术人员64人,取得助理畜牧兽医师6人,畜牧技术员58人,村级防疫员(协检员)149人。县、乡、村初步形成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网络,能为长顺绿壳蛋鸡养殖产业、养羊产业提供各种技术保障。

四、具体做法

1.精准扶贫

1.1 精准思路

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为核心,以“结对帮扶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技术培训到户”为起点,坚持以“县级统筹,分层负责;群众自愿,群众受益;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的原则,把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户,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帮扶“真扶贫”,全面协调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

1.2 精准原则

具备一定劳动力、一定积极性与主动性、一定经济基础、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户。

1.3 精准方法

全县开展宣传、发动,农户自愿,村组公示,小组评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品种选择及标准

2.1 种羊的选择及标准

品种选择主要以南江黄羊、南本杂或地方良种黑羊为主,适应性较强、生长快、性成熟早、成年母羊四季、产羔率200%左右等优点,农户养殖效益明显。

种羊的标准:所采购种羊要求必须是体况良好,无生长缺陷的健康羊只。经产母羊占所购母羊的80%,初产母羊占20%,母羊平均体重30公斤,种公羊平均体重35公斤。

2.2 绿壳蛋鸡的选择及标准

品种为长顺县绿壳蛋鸡,引种地必须在县内的鼓扬镇、长寨镇、敦操乡等引种场选购。

绿壳蛋鸡标准:统一孵化、育雏,再发放脱温鸡苗给项目户饲养。鸡苗体格健壮、无病、无生殖缺陷,发放前一周完成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预防接种。

3.基础体系建设

根据我县喀斯特地貌,产业区内具荒山荒坡、灌木草地,资源极为丰富。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草灌结合的模式,以灌木林地、荒山草地为主,种植人工草地补饲为辅。采取刈割、晒制干草、青贮,积蓄饲料,协调完善饲草饲料建设。

圈舍建设:地势高燥平坦,舍外具有一定倾斜度,水质好,水源足,交通便,防疫易,环境好,舍内空度大。产羔室按基础母羊数的20-25%计算面积,鸡舍建设标准按10只/平方米计算。配套建好舍周围的围栏、栏舍进出口的消毒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

4.经营模式

按照“以物投放、滚动发展”的原则,实行有偿技术服务,县畜牧部门负责对养殖户进行种草、建圈、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饲养技术指导。

5.运行机制

采取“项目补助”的资金使用方式,采购方式:集中采购的物资。

长顺县畜牧部门负责工程总体运行管理,负责工程规划实施,工程管理制度制定,资料收集整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对工程建设的“三个共同体”,即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者进行监督、管理、协调,并签定管理协议。

一是对养殖农户,建档立卡,建立技术培训、服务及信息咨询的平台,为其发展绿壳蛋鸡、养羊产业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对县域内所有种鸡生产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对种鸡场种苗供应信息,对种苗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所发放种鸡苗必须是长顺绿壳蛋鸡。

五、产业化建设

1.市场前景分析

1.1 肉羊产业

羊是草食家畜,羊肉含脂肪、胆固醇较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农户养羊的良种化和商品化,促进农民改变传统意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加快发展肉羊生产,提高人均消费羊肉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1.2 绿壳蛋鸡产业

经检测,绿壳鸡蛋营养价值高,高蛋白质,底胆固醇,营养丰富,保颜美容,健身防病。绿壳鸡蛋的当前市场售价是普通鸡蛋价的150%以上,产品远销,供不应求,生产潜力巨大。

六、综述

生态畜牧业篇4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165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超过3000年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总结出无数宝贵的经验,即便在当今,我国依旧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之本。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肉、蛋、奶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内在需求。但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方式过于粗犷,诸如动物粪便不及时处理造成蚊蝇孽生、疾病传播等情况屡见不鲜,畜牧业投入大,产出却不尽人意,新时代提出了新理念,将可持续观点引入畜牧业,坚持生态发展,循环经济,是畜牧业改善的必然选择。

1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特点

1.1高效性

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不同,生态畜牧业体系高效并且功能多样化,动物是自然界的初级消费者与再生产者,生态畜牧业依据市场运行规律对动物品种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挖掘能量转换的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品种、年龄、生产规模的合理配置,以生产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总体经济效益。

1.2多层次性

农业的4大组成产业是相互关联的,生态畜牧业将从不同地域环境特点与市场需求出发,实现与种植业、林业、渔业的有机结合,从宏观角度把握发展,构建统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格局。如饲料来自种植业与林业,应用于畜牧业,而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可经过处理应用于渔业,实现能量多层次转化,降低污染,提高产业生态效益。

1.3低耗环保

传统畜牧业投入多、产出少,经常是饲料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粮食资源与动物品种不平衡,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许多养殖场不注重动物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将其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体与空气,威胁到其它动植物的安危,养殖场周围气味异常、病虫孽生,极其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特别是在高温季节,粪尿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威胁着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态畜牧业着眼于低能耗、无污染的循环经济理念,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治理上述问题,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有效措施

2.1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每个地域都有相应的特点,有自身的优势畜种,用全局的观点看待畜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规划,重点划分优势产区,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结合《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制定发展计划,突出重点项目,以优势带动劣势,循序渐进。与此同时,应拓宽畜牧业资金筹集渠道,适当开放政策鼓励民间或国内外企业投资生态畜牧业项目,工商信贷部门则对重点项目予以合理优惠,为生态畜牧业起步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内外环境。此外,还应注重规模化养殖,将养殖相关生产点向农村迁移,集中布局,方便污染处理。

2.2运用现代手段,转变生产模式

在生态畜牧业中,生产模式应向着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不断发展:畜牧产品必须以相关法令条文为准绳,从设施环境到物品管理,每一项都需严格依照标准行事,秉承对人民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畜牧业农户经营分散、技术水平较低,受资本、土地等因素限制,产出性价比不高,为此,应加强牧场规模化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可推广家庭牧场模式,着力降低饲养成本,促进农民增收;探索与其它产业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把握高效、安全的原则,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对禽畜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着力发展家庭生态散养如林下养鸡、稻田养鸭等,通过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2.3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畜牧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引入先进技术,并就重点技术如高产饲养、良种繁育、牧草种植、疾病防御等展开培训,力求技术进入农户家,每一名农民都能以现代技术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素质,与此同时,可实行激励措施,对于总结先进经验的农户给予奖励,进一步强化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此外,还应加速兽医体制改革,重点突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村级动物防疫站为基础,呈现市、区、乡、村4级防疫网络,切实隔离疾病源,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动物安全卫生水平。我国依旧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畜牧业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人口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畜牧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以高效安全、低耗环保为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元.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3).

[2]宝毛.青海省玉树州生态畜牧业建设现状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08).

[3]张金枝,刘小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与养殖动态[J].浙江畜牧兽医,2006(1):9.

[4]张成虎,钟玲霞.现代畜牧业的多元化结构与发展探析[J].中国牧业通讯,2010(01).

生态畜牧业篇5

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江夏区是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近年来,江夏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集约化和企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向生态化迈进,呈现出生产发展、效益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区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92个,发展畜禽专业户2 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1处,大型生物发酵床养殖小区32处,万头猪场千亩以上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场)3处。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1 900万只,肉蛋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32.5%,增加值达到8.3亿元。

2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调整养殖结构。为寻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平衡点,对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比较效益。一是调整优化规划布局,将武汉外环线以内和梁子湖、斧头湖沿湖岸线1 000m范围划定为畜禽禁养区;将江夏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畜禽限养区,将外环线以南的南部乡镇划定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二是调整优化畜种结构。集中精力,专心发展生猪、肉鸡、肉鸭,限制发展草食家畜。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家畜良种推广工程,引进美国、丹麦、瑞典冠军种猪以及印尼、印度高端种牛,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前提下,注重标准化,2010年,怡山湾猪场、省农牧安山猪场、省畜科所猪场通过农业部全国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证;巩固温氏活禽、贺站仔猪交易市场谋划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巩固现有屠宰能力,积极推动中粮150万头屠宰扩能生产项目,注重“新”、“深”,培育品牌。五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从单纯的畜禽规模养殖,向花园式生态型循环农业园(场)扩展,成功建设怡山湾、金林、光辉三个万头猪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场)。

(2)坚持集约养殖,续建专业小区。2010年,以“亿只鸭工程”契机,着力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先后建成单批5万只和10万只养殖小区分别为22、2个,在建8个。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小区92个,其中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0个,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2个,3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32个,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种禽、种牛、奶牛养殖小区4个,全区生猪、家禽集约养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5%、95%。

(3)坚持资源循环,提高综合产能。为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将“两型”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跳出畜牧业,谋划畜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沼气能源与有机肥生产。全区37个万头生猪小区采用红泥塑沼气技术,建成3 000~12 000m3沼气池35座,采用中温发酵技术,建成发酵塔2座,37处特大型沼气池年产沼气3 000万m3。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已经建成中化东方、鄂美等4处有机肥场,年产有机肥25万t。二是积极探索以生猪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废弃物治理利用为载体,以土地流转经营为依托,以迁村腾地建设农民新村为手段,以助农增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先后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场,金林生态农场,光辉生态农业园。

(4)坚持环保养殖,实现生态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沿山边、林边、苗木基地边、蔬菜基地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沿湖塘库坝边发展水禽养殖,沿107国道发展肉鸡养殖。二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生物减排技术。在6个万头生猪小区和32个30万只肉鸭小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降低废弃物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改造空气环境,达到减排目的。三是力推花园式养殖。在现有92处规模养殖园区,广植桂花、玉兰等名贵苗木,既美化了畜禽养殖小区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坚持品牌培育,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养殖业品牌,做好产业链延伸,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增强了畜牧产业、畜牧品牌、畜牧产业链的竞争力。一是通过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带动我区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和快速发展。二是培育“金林”种猪、“家佳康”肉品、“自然源”蛋品等自有品牌,提升江夏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三是不遗余力推进“三品”、HACCP、龙头企业、示范场等认证认定,提升江夏区畜牧产品竞争软实力。四是做好新闻宣传,多方位展示畜牧业发展成果,为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

(6)坚持防检监管,确保稳定发展。防检稳畜牧、经营活畜牧、发展强畜牧,是我区畜牧系统和畜牧行业一贯坚守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实际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基础工作,确保两个100%,即确保农户散养基础免疫100%,规模场程序免疫100%。一手抓规范管理,确保“十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基础免疫、责任落实、工作计划、监管网络、巡查督查、检疫程序、畜产品监测、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十个到位。全区2010年全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疫情,无一例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功检出并规范处置瘦肉精阳性猪191头。

(7)坚持助农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畜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模养殖占比大、底盘稳,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历经洪灾、畜禽市场低谷期,但盘点全年,畜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2010年畜牧产业链实现产值48亿元,其中养殖环节产值20亿元,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环节产值25亿元,三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畜牧业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养殖环节产值5 000元,畜牧产业链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产业链产值12 000元。

3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防疫监管、畜产品安全执法之间的矛盾。今后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

(2)进一步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要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要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3)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凡新、改、扩建畜禽养殖项目,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依法报批。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复后才能开工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做到环保处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生态畜牧业篇6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形势下,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生态环境、畜牧产品质量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优化利用生态养殖技术,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作者客观分析应用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多层次探讨了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1应用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生态养殖技术是指借助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将畜牧业生产全过程落到实处,优化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全方位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优质的畜产品,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畜牧业生态养殖具有多样化的优势,“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其显著特点,具有多样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农-林-牧-渔,确保动物与食品更加安全。在应用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根据地区各方面发展情况,采用适宜的养殖模式,自然放牧与种养相结合的模式、以沼气为中心的种养模式、立体化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立体化养殖模式”为例,在该模式作用下,可以降低养殖过程中能源的损耗,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动物自身的抵抗能力,可采用猪-沼-果模式,减少投入饲料的基础上,实现粪尿的循坏利用。

2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与对策

2.1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1)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意识到生态养殖的重要性,注重资源化利用技术,根据地区各方面情况,养殖适宜的低等动物,比如,蚯蚓,因为蚯蚓具有多样化的作用。比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效处理养殖场中的粪便。养殖人员可以借助各类废弃物,比如,牲畜粪便、农副产品,饲养这些低等动物,可降低废弃物对养殖场污染程度,还可以将粪便变废为宝,成为高质量的生物肥料。在此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更多牲畜所需的营养保健品,提高养殖场各种资源利用率,顺利实现生态养殖。

(2)种养结合畜牧业技术的应用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多层次优化利用种养结合畜牧业的这类生态养殖技术,可以野外自由放养家畜,适时补充所需的各类饲料。野外自由放养,畜群可以自由采食,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吃到高质量的草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各类饲料的投入量有所减少,还能产出“绿色、高质量”的畜产品,减少养殖成本。针对这种生态养殖技术,养殖人员需要选用优良的畜种,这是提高家畜饲养效果与结果的关键所在。

2.2畜牧业生态养殖对策

(1)优化整个养殖场的共生系统在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中,养殖人员要注重低等动物食物链环节的发展,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科学转化畜禽粪便、秸秆,使其成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动物饲料,具有无公害的特点。养殖人员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优化整个养殖场的共生系统,构建合理化的人工生物链,代替传统的饲料工业生产体系,不断增强人工生物链薄弱环节,确保构建的生物链处于高效运行中,加大低等动物食物链环节的建设。此外,养殖人员要尽可能采用极易生产、质量较高的品种,采用适宜的形式将培育工作落到实处,构建“健康、稳定”的产业链,确保各类动物饲养过程中有充足的饵料,有着较好的生存环境,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2)无害化处理粪便,注重生态饲料的使用养殖人员要注重有机肥技术的制作,根据动物生长情况,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科学开发各类有机肥,比如,基质肥、有机肥、高效活性有机肥,实现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多角度优化畜禽粪便资源,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避免周围生态环境被污染。

3结语

总之,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思想观念,全方位正确认识生态养殖,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根据生态养殖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注重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优化整个养殖场的共生系统等。以此,促使牲畜健康生长,降低养殖成本上,保护周围生态环境,提高各类畜产品质量,促使新时期畜牧业不断向前发展。

生态畜牧业篇7

红旗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共有16个股份制合作小组,生产加工风干牦牛肉的就是红旗村合作社的小组之一――托俄俄加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小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红旗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7000元。

这只是玉树州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地震到重建,玉树实现了历史跨越,而作为全州支柱产业的畜牧业也正在成为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高地。

筑牢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基础

――开展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用实实在在的成效破解高寒地区饲草料短缺的难题

饲草料是畜牧业稳固发展的基础。随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深入实施,禁牧减畜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才能保证既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政策,又能让作为牧区支柱产业的畜牧业更好地发展?青海给出的答案是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以草定畜是核心,大力发展饲草产业是保障。

在玉树市饲草料基地的观测台上,远远看去,绿油油的燕麦长势正旺。基地总面积1万亩,主要种植一年生燕麦和多年生披碱草,是玉树州唯一一个大型饲草料基地。2014年,基地实现了现代化机械收割、打捆、青贮、覆膜,可以生产营养价值极高的面包草。

市农牧局局长尕玛桑周说:“为充分保障玉树市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饲草料基地在营养面包草收储完成后,一部分无偿供给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易受灾的乡镇,一部分会出售给规模养殖基地,这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生态畜牧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一步转变牧业发展方式,曲麻莱县提出利用黑土滩保护“金草地”,缓解草畜矛盾,并以推进饲草料种植为着力点,大胆探索芫根、燕麦以及披碱草等饲草料种植,同时鼓励牧民利用自己的圈窝种植芫根、燕麦等饲草。

2014年5月,在深入调研和土壤分析的基础上,曲麻莱县投资300多万元在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选定黑土滩和土地沙化以及鼠害严重的非牧草地开展芫根、燕麦试种工作,共种植4600多亩,总产量达到2700吨,有效地缓解了当地饲草料不足的问题。

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说:“立草为业、草业先行,这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基础,我们鼓励合作社和牧民开展人工种草,不仅能够解决我们饲草料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目前,玉树州人工草地种植已到达10.9万亩,实现年产鲜草130万公斤。

提升畜牧业生产组织化水平

――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点带面激发牧民群众参与生态畜牧业建设热情

在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办公室里,两堵照片墙吸引了笔者。为了增强合作社成员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合作社把1340户成员代表的照片全部贴在了墙上。理事长才仁昂布说:“之所以这样做,我们有如下想法,一来是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二来则是让没有加入合作社的人向这些人学习,壮大合作社的力量。”

不过,这样的方式还只停留在精神层面,要真正让牧民群众动起来,还需要更实在的东西。首先合作社必须有一套健全并且规范的制度,其次合作社经营要比传统的放牧经营收入得更多。

才仁昂布说:“我们合作社是通过股份制建立的,社员股份1861股,坚持自由入社的原则,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畜种改良、统一加工销售的生产方式。每年盈余分红必须经过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理事会决议,按社员入股比例进行分红。守好这两方面的制度规范,就能带动更多的牧民群众。”

为了大力提升合作社组织化发展能力,玉树州通过集中建设、以点带面、多元发展等举措,按“做实、做优、做规范”的方向,精心培育了36个联户经营合作社,形成“以多带少、以大带小”的联户经营模式,并且涌现出了治多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称多县尕青等一批以跨乡村、扶贫攻坚为主要内涵的联合社,以玉树市为代表的以生态移民和失地农牧民为主,融合一二三产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社。目前,全州已组建了200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入社牧户达到4.56万户。

延伸牧民群众增收链条

――开发特色产品,初级产品深加工,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旦增才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卖牦牛都是卖活牛,看这几年的行情,一头牦牛的价格在4500~5000元,现在合作社加工风干牦牛肉,一头牦牛能制50斤风干肉,每斤的价格是190元,算下来是9500元,比起出售活牦牛差不多翻了一倍。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赚钱能给合作社的成员带来更多的收入就足够了,但是旦增才仁却想得更远:“做风干牦牛肉的有很多,怎么才能让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呢,我觉得要把品牌打出去,在很多人还没有开始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时,我们抢先一步。接受这个牌子的人多了,我们的产品自然就有竞争力了。”

“扎拉达则”就是旦增才仁创出的风干牦牛肉牌子,在玉树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品牌,也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如今,合作社风干牦牛肉的年产量已达到3.5吨,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除了风干牦牛肉,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产品,如牦牛酸奶、风味牦牛肉干、芫根饮品、藏茶、牦牛奶粉,以及藏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已经被开发出来,也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让牧民群众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链条越来越长。

成立于2002年的称多县巴颜喀拉牦牛乳业有限公司,经过10年艰苦努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青海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加久说:“我们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以牦牛养殖为主体的专业奶业协会,现在会员已达2000多户。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当地合作社和牧民群众树立品牌意识、增加收入,效果非常明显。”

在开发特色产品的同时创立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借助产品和品牌双优势闯市场。“羊羔花”“雪莲花”“巴颜喀拉”“嘎嘉洛”等一批玉树地方特色明显的优势畜产品已经打入省内外市场。

玉树州农牧局局长扎西才仁说:“让更多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具有品牌意识,仅仅依靠合作社本身还不够,要打造企业‘龙头’,发挥带动作用,带动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外向发展,才能真正形成品牌竞争力。”

生态畜牧业篇8

1存在问题

我省生态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看,底子薄、基础差,总量小,发展速度缓慢。在天然草地利用上,以丘陵岗地及农林间隙地等类型草山草坡的利用率较高,低山、中高山区草山草坡利用率次之,近处、低处的草山草坡的载畜量已经趋饱和,而大部分边远山区大面积天然草山草坡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的丘陵岗地草LJ草坡大约占可利用的草地草坡40%,开发部分约占90%,而占可利用草lJ草坡约38%以上的中高山草地开发利用较少。大量的草山草坡亟需改良,贵州山区牧草多是野生杂草,草质差,产量低,利用率仅为30%左右。同时,贵州草地多集中分布于山高路远和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农牧业生产水平低,经济条件较差。在这些地区,农户养畜多是自给自足,商品率低,国家虽投入了一些改良项目,但总的来说,投入有限,人工草地和天然改良草地面积还较小。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生产方式还存在粗放经营,管理落后的问题,草食畜禽种质低劣的问题较为突出,优质畜禽所占比例较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目前形成的小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联系上还较松散,没有形成产、供、销的良性运行机制。

2解决方法

草地建设是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人工草地的草质优良、产量高,便于山区放牧管理。因此,应采取以人工种草为主,改良天然草地为辅,配合国家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在坡耕地逐步实施还林还草,促进山区畜牧业的尽决发展。草畜配套是山区草地畜牧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环节工作。在这个环节中要着重解决好草种的选择要与畜种的选择相配套,实现良草良畜;草场建设面积要与畜禽数量相配套,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益;草畜要同步发展,防止形成有草无畜或有畜无草的不平衡局面。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把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作为1I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搞好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发展养牛乡、养羊乡、养禽乡等专业养殖乡镇。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功能齐备,运转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市场要求,组织规模生产,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各级组织要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眼光,充分认识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转变重粮轻牧的旧观念,树立以牧为业,粮、草、畜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大力推进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发展山区草地畜牧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需要大量的投资,单靠国家财政支持是难以解决。因此,要把土地承包政策与山区草地畜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双层经营方式,统一规划,组织农户连片建设家庭草场。还要积极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克服短期行为,清除排外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资开发体系。

上一篇:市场监督论文范文 下一篇:审判委员会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