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学范文

时间:2023-10-22 00:54:41

蒙药学

蒙药学篇1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蒙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的专业。本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从事药物及其制剂的设计、制备和分析检验、新药开发及药品注册、合理用药、药品营销等工作的实用型药学人才。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重点部分,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丰富、理论复杂而深刻、实验性较强、与不同专业和多门学科互相交叉的特点,必须把教材的选择和教材建设做好。有机化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认真挑选有机化学授课内容。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特征性地引入蒙药的有机结构,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等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系统总结,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蒙医药学教育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与现代医药学、中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准备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首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教师都必须为保证所授知识的准确性而翻阅足够多的参考类书籍,并在讲课当中以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内容,并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教材,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学科的专业,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选材上需要注重专业特色,选用与之适应的教材内容和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比较容易地接受知识,掌握要领。另外,尽可能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时代性。

二、教学方法

1.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需要一个衡量标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法,定期的教学考核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知掌握情况,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考核中应注意选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一些有机结构性、常识性的题目外,其余的应该贴近现实学习过程进行拟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中做习题、短时间的试卷测试、实验操作等,鼓励倡导学生对有机化学创新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实验课中的操作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教师结合教学情况做好考核记录,课程结束时进行各章内容总结及每章之间贯穿起来整体总结,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鼓励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蒙药学专业的学生进大学前一直是蒙语授课,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转换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多媒体上多做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图表,让学生慢慢适应汉语授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只有通过多媒体慢慢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与蒙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在教学中,列举一些与蒙药学的药物结构、药物分析和用途、药物合成等有关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联系到蒙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蒙医药学研究的学生打基础。

3.合理使用双语教育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课时的多少也不一样,专业侧重点应当有所区别。双语教育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本身有很多特点,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有机化学教学又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尤其是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特殊含义。汉语、蒙语,英语相结合的有机化学教学对蒙药学专业的未来肯定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三、教学与蒙药学科研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教好有机化学这门课,一定要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说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化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消化、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改革及现代科研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发扬蒙药学的专业优势,也要应用现代教学与科研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只有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知识。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系统的完善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锻炼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考核)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蒙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我们应该根据蒙药学专业的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模式,将蒙药学专业特点和蒙药学研究思路融入到有机化学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蒙药学篇2

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蒙医药学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

1、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2、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二蒙医药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1、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2、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5、现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三蒙医药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好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2、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3、融入现代人文科学的成就:蒙医药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除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外,人文科学更是起主导作用。蒙医药学基本理论无不留有当时人文科学的痕迹,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脏腑理论等都受当时哲学、伦理学、军事、艺术等人文科学的重大影响。因此,蒙医药学既是医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蒙医药学的这一特征使它在医治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过程中有很大优势。但是,蒙医药学发展到今天,却未及时吸收当代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正逐渐丧失这一优势。

蒙药学篇3

根据我校实验仪器台套数较少、学生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应采用“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课运行模式,用较小的资金投入来完成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在传统的实验运行模式下,由于实验仪器台数较少,每个实验只能由几人共同完成,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没办法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能在旁边观摩,甚至导致在实验结束时出现相互抄袭实验数据的不良现象。“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课运行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人手一台仪器的需求,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预习是提高实验效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有效手段。学生进入实验室要向带教老师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或让学生叙述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实验预习成绩(占总成绩20%),如果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可以要求下次再做。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部分优秀学生甚至还可以从中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独立的实验设计能力、独立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养成大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主动完成研究的能力[5~7]。可以弥补“指导性实验”教学的不足。建立、建全开放性实验室,需制定一系列开放模式,如①指定项目开放模式:学科不同,实验室类型不同,实验室开放模式就应有所不同。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列出的实验内容,向实验室提出申请,然后由实验室进行安排。实验内容的开放,以大纲要求的内容为主,以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综合性和设计实验为主。②自选实验项目开放模式:实验室公布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这种开放模式主要针对阶段性专业课程学习完成的学生。③自定义实验项目模式:学生根据实验室的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分析,自己制定实验项目,并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细化,然后由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实验注意事项提出建议,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④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放模式:这种开放形式是个别学生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活动,既帮助了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又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增强[8]。

为了客观、公正、合理的反映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建立新的评分制度。我校物理化学教研室多位一线教师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客观的物理化学实验评分标准,具体说明如下:其中每个实验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①预习报告(报告书写情况及课堂提问等)②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室的卫生、实验台面的整洁程度、是否保持设备完好等)③实验报告(整洁度、报告格式、数据处理等)。具体实验成绩计算办法为:实验成绩=预习报告×20%+课堂表现×40%+实验报告×40%,这使得实验操作能力和预习情况占有相当高的分数比重,而不只看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这就避免了因考核制度不合理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这种方式使实验考核更加公正、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就可以自觉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改进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实验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与水平,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蒙药学篇4

关键词:传统医学文献;蒙医药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

作者简介:程鸿(1966-),女,本科,副研究馆员,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副主任;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文化遗产的宝库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蒙医药学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从全面推进蒙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蒙医药学工作,并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推动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蒙医药事业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1]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是蒙医药教学、研究和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蒙医药学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内蒙古医学院作为培养蒙医、蒙药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以及全国蒙医药学研究基地,抢救、挖掘和整理蒙医药学文献,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体系,使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1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现状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建树卓越。它不仅拥有深厚的实践基础,而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具一格的医疗效果。蒙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记载。至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强大,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广泛交流,以及欧亚各国之间相互交往的增多,蒙医药也得到迅速发展。1330年,元世祖忽必烈的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17世纪以后陆续出现了《医药根除病痛甘露方》、《甘露医法从新》、《方海》等蒙医本草和蒙药方剂经典著作。蒙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民族医药的先进经验和精华,同时也不断总结本民族医药学经验,到18世纪末期已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传统医药学体系,为蒙古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贡献,对北方地区文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和地位。[2]

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教育在总体上还相对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蒙医药文献大多散落在民间和寺庙中。新中国建立后,蒙医药学的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已经形成,但蒙医药学方面的文献信息既不像西医文献信息那样广泛的交流传播,也不像中医那样传承和广泛收藏在浩繁的典籍巨著之中,蒙医药学文献多数限于蒙古语的典籍文献或者师生口传心授。[3]由于蒙医药学文献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悠久性及生产、发行传播方面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等,致使有关蒙医药学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不太广泛,多限于蒙古语言文字中交流传播,为蒙医药学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2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和挖掘蒙医药学及相关文献资源,确定蒙医药学文献建设方法、途径和范围,逐步建设相对完整系统的蒙医药学与相关学科文献收藏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蒙医药文献的深层次加工,创建蒙医药学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家系统知识库和蒙医药学电子文献;并开发整合网上资源,建立网上蒙医药学文献搜索引擎;推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整体研究;努力构建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为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开发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信息服务。

3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内蒙古医学院有着五十余年的蒙医办学历史,是全国第一家培养蒙医文献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高等医学院校,现已形成了蒙医药学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蒙医药学文献建设也相对系统和完整。为切实加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体系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建设,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该馆)以此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和开发。首先将学校各二级学院的相关文献进行馆藏资源整合,并从蒙医药学学科发展和科研需求出发,主动走访专家学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方案》,开展了有效的工作。结合该馆的具体做法现梳理分析如下:

3.1加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

3.1.1明确蒙医药学文献的搜集和建设范围。主要收集蒙医药学古籍文献、图片、录音及电子出版物;蒙医药剂配方、医药图谱、讲义、教案(手稿)等;蒙医临床病例中治疗方案、用药处方;蒙医药学专家、学者采访录音,并加工整理;对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善的蒙医史、蒙医药学和相关内容的二次文献及全文数据库;建立蒙医药学专家系统知识数据库。

3.1.2确定蒙医药学文献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在校内各部门收集蒙医药学、蒙医药史及与蒙医药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社会相关单位、机构,特别是医院、高校、图书馆等有关文献资料,尤其是蒙医院和医院的蒙医科室;蒙医药学教师或专家等个人手中收藏的蒙医史、蒙医药学相关文献资料。在方法上,包括征集、收购、借用及代保管等多种形式,并开展捐赠倡议活动。

3.1.3建立稳定蒙医药学文献来源基地。包括与国内有关出版发行单位建立起紧密联系,及时采购最新出版的蒙医药学及其相关文献。与有关院校和知名蒙医药学学者建立起紧密联系,随时了解蒙医药学研究动态。

经过努力,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已基本形成较完备的体系。特别是收藏了一批蒙医药学珍贵文献,包括手写版《金融》、《观者之喜》,德格木刻版的《甘珠尔经》103卷、《丹珠尔经》213卷,塔尔寺木刻版和北京木刻版的大小《目饰》和《伊希巴拉珠尔全集》及全套大藏经等。蒙医药蒙汉版本文献一万余卷(册),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资料近两万余卷(册)。

3.2强化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科学管理

3.2.1促进蒙医药学文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科学管理。对该馆现有的蒙医史、蒙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医学图书、史书加以整合;利用计算机对蒙医药学文献验收、编目、典藏,实现了对馆藏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科学管理;编制《内蒙古医学院蒙文文献分类编目细则》,实现了对馆藏蒙医药学文献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3.2.2开展蒙医药学文献的蒙语和汉语的双语编目和管理。引进蒙文处理软件进行文献编目,建立计算机蒙汉文文献MARC著录和管理系统。实现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和管理。

在多元文化交融渗透的今天,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既促进了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拓展了蒙医药学文献交流传播的局限性。

3.2.3加强蒙医药学文献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设独立运行的专业机构和一支蒙汉兼通、具备蒙医药学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保证和关键。为此,该馆成立了以蒙医药学为主的传统医学文献信息部,形成了从采编到现代化加工服务独立运行管理,馆内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建设格局,并建立以蒙医药学文献为主的专业阅览室。

几年来,已引进蒙古学文献专业和蒙古学专业硕士各一人,并输送专业人员到内蒙古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训学习,通过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了蒙医药学文献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3.3推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建设

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现代化建设,是加快蒙医药学文献建设,提升蒙医药学文献利用率的根本途径。该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协同开发”的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建设规划,积极开展蒙医药学文献资料的数据挖掘、深层次加工以及数字化处理等工作,努力推进蒙医药学文献检索手段的自动化、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的数字化以及蒙医药学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3.1初步实现蒙医药学文献检索手段自动化。对蒙医药学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建立了馆藏蒙医药学二次文献数据库。该馆现已通过计算机对蒙医药学文献进行MARC著录,建立馆藏蒙医药学文献书目数据库。读者利用馆藏OPAC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所需的蒙医药学文献。

3.3.2积极推动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3.3.2.1重视馆藏珍贵蒙医药学的电子文献的开发。针对蒙医药学古籍文献历史悠远,不易保存,不易推广的特点,积极推进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的进程。该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部分珍贵的蒙医药学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扩大蒙医药学的影响力。增加采购蒙医药学的电子出版物(图书、期刊、多媒体资料)的比重,着手建立蒙医药学文献的光盘数据库系统。

3.3.2.2建成馆藏蒙医药学特色文献数据库。积极争取与国内著名的数字图书公司超星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设备、技术,共同开发建成《蒙医药学及其相关文献全文数据库》,在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3.2.3着手建立专家系统知识数据库。充分发挥内蒙古医学院拥有蒙医学院、药学院和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院大批蒙医药学知名专家学者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对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较高的蒙医药学文献进行解析标注,将带有各种标注信息的文献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建立起蒙医药专家数据库,从而更方便地对知识点、研究点进行蒙医药学文献的检索利用,提高蒙医药研究的效率。[4][5]

3.3.3开拓蒙医药学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将提升蒙医药学特色文献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服务理念,为用户跟踪蒙医药学发展动态、领略蒙医药学的精髓,了解蒙医药的发展过程,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3.3.3.1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网络化建设。把蒙医药文献资源作为一个特色和重点内容,在该馆网站中建立独立网页,为蒙医药学教学科研服务;同时开发和利用多个蒙医药学信息网,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蒙医药学网络导航系统,指导师生检索网上蒙医药文献资源。

该馆还加大开发力度,利用CNKI数字图书馆平台,创建了学院蒙医药学机构数字图书馆,及时将最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及研究成果推送给师生和相关研究单位。

3.3.3.2推进蒙医药学书目数据、全文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加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共享建设。该馆利用标准的MARC格式,通过网络将其它馆的编目数据进行套录,同时更改馆藏项,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方便和利于更新的蒙医药学文献书目数据库,使二次文献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编目数据的资源共享。[6]

推进蒙医药学全文数据资源共享工作。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对蒙医药学研究开展有针对性服务。该馆利用二次文献,在学校范围内通过E-mail开展全文数据传递,为下一步在全区范围和全国蒙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该馆努力把蒙医药学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蒙医药学文献深层次开发等,与蒙医药学信息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为蒙医药学这一特色专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自治区蒙医药学研究方面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已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蒙医温针调节疲劳大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复杂机制研究》、国家科技“十五”攻关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苏荣扎布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完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该馆现已成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医疗、教学、科研开发及领导决策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

蒙药学篇5

【关键词】 灰绿黄堇;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14-02

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 又名蛇含七,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000~3900m的干旱山地、河滩或石缝中,资源丰富[1]。本种为藏药,称“陆额”[2]、“帕蒙丝哇”[3],全草均可入药,地上部分用于血热引起的头痛、背心痛、出血、肝脏热病、胆病、腹泻等,地下部分具有活血散瘀、止痛功效[2-3]。紫堇属植物我国约有280种,其多数种类均药用[4]。其中,青藏高原分布的种类较多且分布广泛,文献记载约有66种为藏医药用,但不同藏区使用的药材品种、名称及基原常有较大差异,极为复杂[2-4]。笔者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灰绿黄堇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灰绿黄的研究和藏医药用该属植物的品种整理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研究

据文献报道,紫堇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和一些挥发性成分,其中异喹啉生物碱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已报道的生物碱成分包括原阿片碱类、原小檗碱类、苯酞异喹啉类、苯菲啶类、阿朴菲类、苄基异喹啉类、螺苄异喹啉类、枯拉灵类、其他类等9种结构类型、278种成分[5-6],其中对高原分布或藏医使用的紫堇属植物的成分研究仅涉及9种,报道有30种生物碱成分[7]。但对灰绿黄的成分研究不多,已报道的主要为一些生物碱和挥发性成分。张继等[8]首次采用气质联用的方法对灰绿黄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3, 7 - 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7-dimethyl-1,6-Octadien-3-ol)。2 - 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 - 辛二烯-3-酯(1,6-Octadien-3-ol,3,7-dimethyl-,2-aminobenzoate)、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4-methyl-1-(1-methylethyl) -3-Cyclohexen-1-ol)、α - 松油醇 (α-Terpineol) 等13个化合物,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表明上述4种成分的含量占全油的77.67 %。唐艳丽等[9]对灰绿黄堇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出了二氢血根碱 (dihydrosanguinarin)、四氢非洲防己胺 (Tetrahydrocolumbamine)、原阿片碱 (protopine) 等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赵东保等[10]对该植物全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鉴定了巴马亭 (palmatine)、四氢巴马亭 (tetrahydropalmatine)、黄连碱 (coptisine)、1,2,3,4-四氢-6-甲氧基-1-[4-羟基苯基]甲基-7-异喹啉醇 (1,2, 3, 4-tetrahydro-6-methoxy-1-(4c-hydroxyphenyl)methyl-7-isoquinolinol)等4个生物碱类成分。梁俊玉等[11]对灰绿黄堇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了紫堇碱 (dorydalin)、去氢紫堇碱 (dehydrocorydalin)、二氢血根碱 (dihydrosanguinarin) 等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此外,龙晓燕[12]采用HPLC法对灰绿黄堇中延胡索乙素 (tetrahydropalmatine) 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含量为0.22%~0.27%。

2 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堇属植物具有抗菌、镇痛、抗炎、抗心律失常、保肝等作用,并且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等显示药理活性,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6-7]。

王继生等[13]对灰绿黄堇水提物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绿黄水提物对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试验及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显示出显著的镇痛抗炎活性。张莉等[14]的研究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琼脂所致小鼠足肿胀、抑制大鼠海绵肉芽肿,并能减少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和增加痛阈值,为灰绿黄镇痛、抗炎的有效部位,其剂型毒性的LD50为1.833g・kg-1(相当于原生药228.7g・kg-1)。龙晓燕[15]的研究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具有较好镇痛作用和部分抗炎作用,但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并认为具有一定的毒性(小鼠口服LD50为1.833g・kg-1)。马国中[16]发现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可以缓解小鼠结肠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自由基作用, 抑制炎性细胞活化、迁移及NF-kB 激活。此外,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还具有降低血压和抑制由去甲肾上腺素 (NA) 引起的血管收缩效应。付艳红等[17]发现灰绿黄堇提取物对粘虫具有杀灭作用,其作用强度和提取溶剂有关。

灰绿黄中的生物碱单体成分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陆泽安等[18]、蒋丽萍等[19]、魏怀玲等[20]分别报道了原阿片碱 (protopine) 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脑缺血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作用;刘红等[21]的研究表明,去氢紫堇碱(dihydrocorydaline) 在正常氧、低氧条件下均能阻止心肌细胞雀瞥载,提高心肌细胞的自我保护作用;四氢巴马亭 (tetrahydropalmatine) 具有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22]。

3 小结

现有研究表明灰绿黄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其总生物碱具有确切的镇痛、抗炎作用,部分生物碱单体成分在心脑血管等方面也具有多方面的活性和保肝作用,与藏医临床用于头痛、背心痛、肝胆疾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本种也是高原上分布的紫堇属植物中植株较为高大的种类,资源丰富,显示出了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据文献记载的青藏高原分布、藏医使用的紫堇属植物涉及到约20个藏药材品种[2-3],但其品种和基原尚较混乱,如《藏药志》记载,藏医所用“陆额”(“隆恩”)为同属植物齿苞黄C.denticulato-bracteata Fedde和散穗黄C.paniculata C. Y. Wu et H. Chang,而青海省则使用灰绿黄作代用品[2]。另一方面,紫堇属植物已有80余种有成分研究报道,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在成分组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5-6],提示这些不同的种类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当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保证临床用药规范、有效和安全的角度考虑,还应加强对藏医药用的紫堇属植物进行品种整理和质量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 傅立国, 陈潭清, 郎楷永, 等. 中国高等植物[M].第三卷,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0: 685.

[2] 杨永昌. 藏药志 [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358.

[3] 罗达尚. 新修晶珠本草 [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05-308.

[4] 中国药材公司编著. 中国中药志要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426-437.

[5] 夏新华, 王宪楷. 紫堇属植物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1992, 27 (8): 460-464.

[6] 郑建芳, 秦民坚. 紫堇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7, 22 (2): 55-58.

[7] 吕芳, 徐筱杰. 紫堇属藏药中生物碱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4): 779-780.

[8] 张继, 马君义, 杨永利, 等. 灰绿黄堇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 (6):67-69.

[9] 唐艳丽, 杨爱梅, 张樱山, 等. 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 (3):195-197.

[10] 赵东保, 唐艳丽, 汪汉卿. 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 (22):1756-1757.

[11] 梁俊玉, 张继, 刘阿萍, 等. 灰绿黄堇生物碱的研究 [J]. 中药材, 2007, 30 (11):1386-1397.

[12] 龙晓燕. HPLC法测定灰绿黄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9 (5):163-164.

[13]王继生, 张莉, 邱宗萌, 等. 灰绿黄堇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5, 21 (5):33-34.

[14] 张莉, 张芳, 王继生, 等. 灰绿黄堇生物总碱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J]. 中国药房, 2007, 18 (12):888-889.

[15] 龙晓燕.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毒性观察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3):599-600.

[16] 马国中.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9):8-10.

[17] 付艳红, 刘敏艳, 胡冠芳, 等. 灰绿黄堇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J]. 草业科学, 2010, 27 (8):139-142.

[18] 陆泽安, 王德成, 陈植和, 等. 普鲁托品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J]. 中国药学杂志, 1995, 2:81.

[19] 蒋丽萍, 韩晓健, 陈晓媛, 等. 普托品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 20 (1):9-10.

[20] 魏怀玲, 刘耕陶. 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及原阿片碱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药学学报, 1997, 32 (5):331-336.

[21] 刘红, 樊建设, 刘家兰. 去氢紫堇碱对离体大鼠实验性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3, 4:24-26.

[22] Lin MT, Wang JJ, Young M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l-tetrahydropalmatine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amygdale kindling seizures in rats [J]. Neurosci. Lett., 2002, 320 (3):113-116.

蒙药学篇6

【关键词】 植物亲缘关系 蒙药性味 相关性研究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蒙古医药学先后吸取了藏医药学及部分印度医药学理论,逐步形成了既有独特理论又有丰富经验的近代蒙医药药性理论体系[1]。然而,与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发展相比,蒙医药药性理论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要想发展蒙药,使蒙药实现现代化,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前提就是必须实现蒙药药性理论的现代化,否则只会使蒙药的现代化研究成为空中楼阁,想进一步深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有一定难度。为此,解决蒙药药性研究存在的现状及瓶颈问题,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已迫在眉睫。

1 蒙药药性研究的基本现状

1.1 理论研究方面 药性理论体系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和针对临床病证的实际疗效,经实践反复验证,最终归纳出来的,是对药物多种作用的高度概括。

蒙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兄弟民族药物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本民族用药经验总结出的一整套理论,并应用于临床,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这一整套的药性理论构建了一个五元、六味、药力、八性、十七效的药性理论体系[2]。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六味: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气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药力: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3];阳性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寒性药物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蒙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药物具有重、腻、寒、钝、轻、糙、热、锐等八种基本药性[4];其中,重、腻二性克制“赫依”(五元中的气、风)病证,寒、钝二性克制“希拉”(五元中的火、阳)病证,轻、糙、热、锐四性能克制“巴达干”(五元中的水、津液、痰湿)的主要特性;反之,轻、糙、寒三性生“赫依”;热、锐、腻三性生“希拉”;重、腻、寒、钝四性生“巴达干”。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药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但蒙药药性理论的提出受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元学说的影响,加之游牧民族地区医药发展缓慢,蒙药至今仍带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存在着意向性、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客观性证据难循。总之,蒙药药性在理论研究上宏观把握明显,微观分析缺失,缺乏创新性见解。

1.2 物质基础、药理效应研究方面 近年来,药学学者在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蒙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药理作用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数据[5],但对于这些化学成分、药效药理作用与蒙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及功效之间有什么联系却缺少研究。蒙医药界对药性的把握基本基于实践应用经验,而蒙药性味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却没有找出贯通整体、化解矛盾、统一判断的标准。

2 蒙药药性研究的关键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迄今为止,蒙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仍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药性与药理作用、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之间严重脱节更是制约蒙药药性理论深入研究的瓶颈。因此,笔者试图借鉴药用植物亲缘学及中医药关于中药药性-药效物质基础的理论研究来探索蒙药的实质与规律。即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范围内确定研究对象,开展蒙药药性研究,确保其化学成分的可比性,凸显蒙药植物亲缘关系-药性-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规律,这一研究思路的提出,有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基于亲缘关系的蒙药药性研究的意义

针对蒙药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理效应之间不能实现有机关联这一制约蒙药药性理论深入研究的瓶颈问题,在一定亲缘关系范围内,对常用蒙药同一药性进行研究,通过归纳其药性的共性药理效应,探求相应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进而阐释“植物亲缘关系-药性-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规律,不仅可以深刻认识蒙药药性理论的科学价值,而且能够为解读蒙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和方法。

4 基于亲缘关系的蒙药药性研究思路

植物的亲缘关系是植物类群在系统发生上所显示的某种演化关系。反应植物亲缘关系的分类方法属于自然分类系统,一定程度上是药用植物生物学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6]。而传统的蒙药药性,包括药性、药味、功效等,是建立在大量的用药经验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是一种基于传统理论的分类方法。将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与传统蒙药药性相结合,在科属的分类单元内,以具有相同药性的药物为研究对象,寻求共性药理活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与药性关联的化学成分,从而开展蒙药化学成分、植物亲缘关系、药理作用、药性四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蒙药药性研究的思路,进而发展和完善蒙药药性理论。

4.1 典籍及文献整理 解放以来,蒙药在本草典籍的翻译整理、文献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认药白晶鉴》、《识药学》、《内蒙古植物药志》、《蒙药学》、《蒙药正典》、《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实用蒙药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已相继出版,以此为基本数据源,包括药名、基原、原植物、药性、药味、功效、主治等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此外、蒙药和中药还大量交叉应用,内蒙古中药用野生植物共有1 042种,蒙药用野生植物共有508种,中药和蒙药共用的药用野生植物共有474种,在中药和蒙药共用的野生植物中有302种的药用部位相同[7]。因此,《中药大辞典》、《新编中药志》、《中华本草》、《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等大型工具书也可作为数据源,提供基原、原植物、药理、化学成分、分子量、理化性质等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初步筛选出同一药性蒙药相应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活性成分在不同的科属分布等相关规律;同时也可初步筛选出同一科属蒙药共性药性、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等相关规律;这些初步的筛选结果可以为蒙药药性、药理作用、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四者之间的关联规律提供线索。此研究可为蒙药现代化及开发新的蒙药资源、指导用药合理性奠定基础。

4.2 基于亲缘关系的药理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 根据文献整理和数据挖掘的结果,选取亲缘关系较近的蒙药,进行共性药理效应评价,确定蒙药药性与药理作用的关联性。结合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最终实现蒙药药性与化学成分的有机关联。

4.3 研究实例 我们课题组初步整理唇形科常用蒙药后,根据药性-药理作用-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规律发现本类群蒙药大致分为三类[8]:第一类蒙药味苦、辛,性温(虽然有些蒙药味甘但与机体作用后味变辛),具有轻、糙之效。蒙医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及燥协日乌素(燥湿),如毕日阳古(香青兰)、哈敦-毕日阳古(岩青兰)、哈日-吉如格(荆芥)、包日-麻吉(紫苏)等,这类蒙药主要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类成分[9]。第二类蒙药味苦,性寒,具有轻、钝之效。蒙医临床用于毒热之症,如协日-浑钦(黄芩)、好斯-其其格图-洪芩(并头黄芩)、查干-无嘎拉锦-图古日埃(蒙古糙苏)等,这类蒙药主要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与抗病毒作用[10]。第三类蒙药味苦、辛,性凉,具有腻、锐、糙之效。蒙医临床用于血瘀、月经不调等症,如乌兰-温都苏(丹参)、都日布乐吉-乌布斯(益母草)、查干-都日布乐吉-乌布斯(白益母草),这类蒙药主要含有酚酸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具有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生物碱类成分(益母草碱)则具有兴奋子宫等作用[11]。

我们对龙胆科常用蒙药进行初步整理发现龙胆科蒙药可以分为三类[8]:第一类为“地格达”类蒙药,这类蒙药全部是全草入药,苦味,性寒,多具有糙、燥之效,可燥热性“希日乌素”(痰湿),治希拉热。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代表药物如希给拉-地格达(花锚)、哈日-特木尔-地格达(扁蕾)、哈比日干-地格达(肋柱花)、吉斯-地格达(尖叶假龙胆)等[12]。第二类为“龙胆类”蒙药,这类蒙药以植物的根茎入药,包括中药中常用的龙胆、坚龙胆、三花龙胆等,性味及功效与中药龙胆相同。第三类为“秦艽类”蒙药,包括秦艽、呼和-鲁-苏斯(达乌里龙胆)等,它们性味及功效与中药秦艽相同。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上述龙胆科植物主要含有口山酮与环烯醚萜类成分,这类成分具有保肝利胆和抗炎等作用,我们推测这两类成分为龙胆科植物清热解毒的重要物质基础[13]。

此外,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龙胆科药用植物龙胆与秦艽,两类药材虽都同为龙胆属植物,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组(Section),即龙胆组(Sect. Pneumonanthe)和秦艽组(Sect. Cruciata)。秦艽组在药材形态上有其明显的特征,即根头部为众多的纤维状的残叶所包围,而龙胆组则没有。这两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必然存在某些差异,药物的性味亦然有所区别。

通过以上研究实例表明:蒙物在一定亲缘关系内,可以实现药性与药理效应的统一,避免了药理指标的分散和特异性差等问题,为进行与药性相关联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松林,乌云斯日古楞.试论中国蒙药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 12(1):26-29.

[2] 包·照日格图,郑进,海银梅.中药与蒙药药性理论比较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 28(3): 31-33.

[3] 刘振国.蒙古民族用药特点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5:4-6.

[4] 罗布桑.蒙药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9:12.

[5] 王秀兰,哈旦宝力高,金亮.蒙药药理研究中指标检测现状及发展设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11):78-79.

[6] 杨洪军,唐仕欢,黄璐琦,等.基于亲缘关系的中药药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83-2985.

[7] 木兰,于晶峰,安彩艳,等.内蒙古地区中药和蒙药共用野生植物药用部位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6):543-545.

[8]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M].5卷.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67-229.

[9] 曾南,杨旋,周桢昊,等.荆芥挥发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4):154-156.

[10] 邓淑华,王鸿梅,刘艳华.黄芩茎叶总黄酮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25 (3):324-325.

[11] 顾月丽,顾江红.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 (4):320-323.

[12]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内蒙古中草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2:132, 256,434.

蒙药学篇7

 

关键词: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1  蒙医药知识的构成特点

形成于13世纪的蒙医药学是用纯天然药物和一些器械治病的蒙古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蒙医药学还相继吸收了古印度医、藏医、中医和西医等医药学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医学理论和用药方面与西方医学和中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丰富的蒙医药理论文献

目前,国际上关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国家的有些传统知识没有文献化,只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在民间区域,世代相传。而我国的蒙医药知识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广泛记载于古籍文献,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规范教育系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蒙医药古籍和著作的搜集、整理和编译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方海》、《无误蒙药鉴》、《观者之喜》、《蒙医传统验方》、《蒙医药选编》等蒙医药学经典著作;编写出版了25部蒙医药本科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和14部专科使用的规划教材;同时编著了《蒙医志》、《蒙医手册》、《蒙药简释》等参考工具书;制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2]。此外,还出版了大量蒙医药科技期刊。

1.2  治疗药物主要以天然物质为原料

蒙医药的治疗药物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而且有着丰富的用药理论指导和文献记载。蒙药取材广泛,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近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对蒙药材的调查研究,确定蒙药植物品种945种(其中中蒙医兼用药材732种、蒙医专用药材87种),动物药与矿物药250种,总共达1195种[3]。这些药物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验证,已经证明具有明确的疗效。与化学药相比,虽然这些天然药物的具体成分结构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天然药物当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活性成分;而且,经过现代技术的研究,已经从中分离出一些结构明确的药物活性物质,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广枣总黄酮。

1.3  蒙医药知识内容多样化

蒙医药学在内容上包括蒙医理论、蒙药理论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整骨医学等特色医学内容。特别是蒙医药在治疗和用药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如灸疗法、放血疗法、色布斯疗法、八日胡疗法以及对治疗脑震荡有很好效果的震荡疗法。蒙医药在用药方面的独特手段和方法体现在其独特的药物制剂上,如油剂、酒剂(如马奶酒)和金石剂。蒙医药知识还吸收了喇嘛教的宗教文化,与宗教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

1.4  蒙医药的国际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蒙医药不象我国中医药传播得那么广泛,其主要存在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国内主要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省区。国外,除蒙古国使用蒙医药治疗疾病外,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在使用蒙药治病。随着对蒙医药学的宣传和蒙医药学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特别是自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开始认识、了解、接受和认可蒙医药学知识。据内蒙古中蒙医院统计,该医院年门诊量由几年前的不足20万人次达到现在的近30万人次,其中1/3患者是从区外慕名而来的,也包括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患者[2]。此外,一些蒙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了不同国家的文字传播到国外。这些都表明蒙医药的国内和国外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蒙医药知识在国际上的公开和被知晓程度正在迅速扩大。

2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历经沧桑,多次进化,是蒙古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蒙古族人民在防病抗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产权。对于这些知识产权,应当优先采用现行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进行保护。但蒙医药知识完全采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是不可行的,因为蒙医药的很多内容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即使是能够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蒙医药发明,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护力度的有限性。

2.1  蒙医药理论知识不能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

专利权客体的特征之一是必须具备工业实用性,即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应当是能够进行工业化再现的技术方案,而蒙医药知识的许多内容并不能满足专利法的这一要求。蒙医药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因时、因人、因地辨证论治理论,针灸推拿医学理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知识虽然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和医学实践,并被临床证明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一定的科学性,但由于其不具备工业实用性、不能被用来在产业上实施,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不能通过专利法进行保护。

2.2  天然性限制了其专利保护的力度

蒙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即使对其进行炮制、提取和分离,也很难实现将有效成分分离到化合物状态;而且,蒙药制剂以复方制剂为主。蒙药的这种天然药物的混合物状态使得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难以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清楚的表述,而专利法要求必须对申请专利的技术表述清楚,如果不能清楚地表述药物的组成,则只能采取方法定义产品的表述形式,而这种表述方式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明显不如采用化合物结构式表述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强。

2.3  公开文献记载和国际公开传播对蒙医药知识保护的影响

蒙医药知识的大量文献记载和国际传播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量的蒙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从专利法角度讲这些知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专利权客体的另一特征是具备新颖性,因此,蒙医药知识的公开状态使其失去了寻求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2.4  专利保护的地域性特征加大了寻求专利保护的成本

蒙药学篇8

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成立于1979年,是鄂尔多斯市规模最大、设备齐全、人才济济,整体功能较全的一所以蒙医为主体,科研为中心,医、教、研、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蒙医研究所(蒙医医院)。全所在职职工120人,其中:所级领导6人,占总人数的5%;科级干部25人,占总人数的20%;少数民族95人,占总人数的8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8人,占总人数的77%,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9人;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42人;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7人。

科室设置有蒙医传统科、蒙医内儿科、外、妇、蒙医肝胆科、蒙医皮肤科、蒙医骨伤科、五官、蒙医心脑血管科、蒙医肛肠科、等临床科室;药械、放射检验功能等辅助科室健全,还有中心制剂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际开放床位65张。除医疗工作外还承担着全市的蒙医科研、教学、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等任务。

建所以来,蒙研所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内部结构和功能,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全所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 基础理论研究及科研成果

我所蒙医基础理论研究主要以整理、挖掘蒙医古典著作、编写论著为主。鄂尔多斯名老蒙医王永福作为我所蒙医药发展奠基人,为我市蒙医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西拉病学”一书是王永福同志在60年的蒙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西拉病(血热性疾病)的研究成果结合了现代医学理论,对蒙医关于西拉病的传统理论做了全新的补充,同时对西拉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这对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蒙医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于1991年12月获伊盟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自1979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王永福医案»1—2集的编著出版工作。全书共十三章52万字、由一百三十一类病例、四百零一例典型治愈病例和他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所运用过的一百二十一种验方,三十八种药物泡制法等组成,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组织鉴定,全区有关专家、教授认定«王永福医案»1—2集一书添补了以蒙医案形式发表著作的空白,和蒙医发展史上的空白,达到过国内先进水平1987年12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荣获北方地区10个省市区科学技术优秀图书一等奖。

近年来我所挖掘和整理名老蒙医方剂,整理出如;《鄂尔多斯名老蒙医医案》、《王永福医案1.2集》、《鄂尔多斯蒙药资源调查》、《西拉病初探》、《鄂尔多斯常用蒙药方剂》等十多部医学著作,已出版著作11部。

科研成果及利用上,我所把科研如何为临床服务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所以来我所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施的科研项目40项,其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盟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通过成果鉴定10项,待鉴定的项目7项,正在开展的项目16项。

二、注重民族医疗特色,发挥蒙医药优势

近几年来,我所的一切工作都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和发展蒙医药事业。在临床治疗上,十分注重突出蒙医特色,发挥蒙医药优势,采用蒙医治疗或蒙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疗效,使蒙医药的特殊作用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十分注重突出蒙医特色,发挥蒙医药优势,采用蒙医治疗或蒙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及疑难病症,使蒙医药的特殊作用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正骨、震脑、推拿、针灸、放血、拔火罐、药浴、泥疗、沙疗、酸马奶疗法等都显示了蒙医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业务工作创下了建所以来最好水平,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增长双10%奋斗目标,20__年完成业务收入548万元,其中蒙药收入近320万,20__年 业务收入超600万,蒙药收入近400万。

三、蒙药的精品化发展及剂型改革

传统蒙药都是在长期临床应用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无严重的毒副作用的药物。蒙医药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各族人民的卫生保健防病治病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各族同胞的欢迎和信赖。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客观原因,在现代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蒙医药学并没有随之相应发展。究其原因,蒙医药学和其它民族医药在发展中所遇到困难是一样的。除了缺乏重要的人力、财力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等因素外,我们认为制约蒙医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药”。即原始落后的蒙药剂型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此外,还有许多民间疗效较好的验方、秘方也亟待进一步挖掘、整理、推广应用。为此,我认为蒙医药的剂型改革势在必行,否则,蒙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差距将会拉大。在蒙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这些药物进行研究,经过药理筛选,可以开发出新型药物。为了满足各族人民的传统医疗保健需要,促进蒙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合理利用民族医药资源,使蒙药向精品化、大众化轨道迈进。多年来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在蒙成药散剂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剂型改革,现已研制出冲剂、片剂、胶囊、膏剂、水丸、糖衣、口服液等10种新剂型,45个品种,这些新剂型应运于临床,受到了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的欢迎,也为蒙药精品化发展的路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路:

当前,面对民族医药事业如何生存与发展,如何突出蒙医药特色,发挥自身优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各级部门和蒙医药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问题。从民族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出发,下面就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民族医药,突出蒙医药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探讨。

(一)、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蒙医药事业的法制化建设。

发展民族医药,不仅是一个医疗卫生和学术问题,而且是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提高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医药工作,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分别1984年、1995年联合召开了两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全国的民族医药工作,并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实施了《蒙医医院工作条例》、《蒙医医院建设标准》、《蒙成药标准》、《蒙医病案书写规范》等,使蒙医药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20__年2月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民族医药法规,标志着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走上了依法发展的轨道。

(二)、突出蒙医特色,完善服务职能。

蒙医院的建设应坚持突出蒙医特色的办院方向,要从科室设备、人员结构、医疗、制剂、科研等方面立足于健全蒙医优势,坚持用蒙医理论指导临床,保持蒙医辩证论治的根本特点,建立严格的质控标准,对蒙医诊断准确率,辩证

论治优良率,蒙医药治疗率等具有蒙医特色的监控指标,要保证落实与达标,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蒙医药治疗质量,使蒙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范围内达到与现代医学相衡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蒙医具有独具特色的治法治则和丰富的治病手段,应积极挖掘和运用传统手法,如炙疗、拨罐、罨敷等,开展多种和特殊服务,并引进现代治疗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三)、提高对蒙医学术价值和优势的认识。

蒙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得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为蒙古民族的繁荣昌盛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蒙医药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治手段,对当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和简便价廉的特点,并在预防、保健、康复、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仍然并继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某些方面现代医学也无法替代,这就是蒙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蒙医药事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是我们内蒙古地区医药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

(四)、加强专科小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

加强蒙医院专科小科建设是提高蒙医药学术水平,体现蒙药

特色,发挥优势,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区许多蒙医院分科不细,存在着百科医生,不注重专科、专病建设。蒙医药学内容极为丰富,而一个医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全面掌握和精通,这就严重制约着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提高,影响蒙医药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因此,蒙医院除不断提高全院技术水平外,还必须结合本所实际制定专科专病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打造蒙医药占有优势的病种,建立重点专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扶持,动用传统医术和现代科学等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专题研究,力争于较短时间内在蒙医药有优势而西医无更好疗效的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从发展专科专病中“找出路、增效益、求生存、求发展”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优”,因而提高蒙医药的知名度,增强竞争能力。

(五)、蒙医药剂型改革势在必行

上一篇:中文翻译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文积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