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环境范文

时间:2023-11-24 01:11:36

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篇1

(一)水污染问题是影响湖南发展的关键因素

纵贯湖南省境内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八百里洞庭”的水资源,造就了历史上的“湖广熟、天下足”,是湖南省的生命之源。然而,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以及一些人为的破坏,特别是随着湖南省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加快以及在此过程中相应的预防、保护、治理措施不到位,使得湖南省的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2007年环境监测中心在全省主要江河上设置了水质监测站点132个,监测河长5540公里,比2006年增加监测河长1154公里。根据监测及分析,全年Ⅱ类水质河长1481公里,占监测河长27%;Ⅲ类水质河长2479公里,占监测河长45%;Ⅳ类水质河长410公里,占监测河长7%;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河长1170公里,占监测河长21%。污染河段主要超标项目包括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溶解氧等因子。这说明湖南省局部地区水环境严重污染的局面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和治理,水资源保护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投融资问题是湖南省水污染治理的关键

水环境是湖南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花大力气彻底解决湖南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湖南省水污染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加强环保部门对工业污染企业排污的执法监察;从行政角度加大力度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保证运营;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的保护本身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湖南省的水污染防治,属于典型的跨地区水域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资金投入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水污染防治的投资渠道及治污工程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是湖南水污染治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水瓶颈”。

二、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投融资机制正发生结构性变革:单一的筹资渠道逐步转变成多种渠道,单一的投资主体逐渐为多元化投资主体所取代,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格局。

(一)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资现状

湖南省水环境污染治理投入2003年为516013.88万元,占省GDP5010.95亿元的1.03%,2004年为722419.4万元,占省GDP5612.26亿元的1.29%,2005年为899138.8万元,占省GDP6468.64亿元的1.39%。经省人大提议,湖南省2005年到2007年实施的“环保3年行动计划”,省政府在3年内对省内水环境实施92个重大环保整治项目,三年里投资287多亿元。

(二)湖南省水污染治理融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日渐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年污水排放总量将达到20亿立方米,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将达到1000多万吨。而目前湖南省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难以满足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基本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湖南预计投资186亿元,力求到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全省规划出“十一五”环境治理重点项目共154个,总投资达325亿元。为解决湘江流域7市污染问题,“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拟安排在湘江流域的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有108个,总投资244亿元。此外,为加大对工业污染最集中、最严重的长株潭地区污染防治力度,“十一五”期间,拟在长株潭地区实施环境治理重点项目36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23.4%,总投资149亿元。十一五期间是湖南省环境建设的重要期间,投资需求大。目前,湖南省水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中央财政投入;湖南各级地方财政投入;污染企业环保投入,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及水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对企业污染治理的强制性规定,便利污染企业的治污资金形成了水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之一;排污费收入;国际贷款。

三、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总量不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水环境保护历史欠债多,各水域环境质量要达标,需加大投资力度。水污染治理资金缺口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1、融资渠道狭窄。受“环保靠政府”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水污染治理融资渠道单一,还是政府唱主角,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游离于市场之外,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排污收费。地方财政受各种因素制约,投入不足,远不能满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排污收费项目单一,标准偏低,收费资源流失严重,收费金额很有限。

2、融资机制落后。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机制应该与经济体制相协调,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问题,已是公认的大势所趋。但目前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机制基本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仍然是其融资的主渠道,环境保护市场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3、融资权责不分。现行的治污投资体制没有明晰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环境责权和环境事权,没有建立投入产出与成本效益核算机制,没有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污染治理责任过多地由政府承担,企业和个人免费使用环境资源、环境公共物品和环境设施,没有或过少地承担相应的责任、成本和风险。

(二)治污投资效率低,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水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及运营效率总的来看还是不尽人意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民营企业参与水污染治理投资的良好市场竞争机制。在水环保基础设施领域,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政府投资建设、事业单位管理运营设施的模式,这种政府垄断模式从制度上排挤竞争,缺乏效率。

污染治理的社会化程度低。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大部分污染企业都是自己建设处理设施,自己运行管理,较少考虑通过委托合同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让专业化企业治理污染。由于规模不经济原因,中小企业采取“自己建设和运营设施”的分散治理模式也导致了投资效率的低下。而与此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业的发展又没有及时跟上,没能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外部营运环境。

四、解决湖南省水污染治理投融资问题的对策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关键取决于水污染治理投入能否及时到位,为此必须疏通已有投资渠道,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一)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量

“十一五”期间是湖南省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投资需求量大,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同期GDP的2.42%。只有建立基于市场的多种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负担环境保护费用的格局,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1、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形式。发挥环境财政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加大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环保的投入力度,并重点解决跨行政区的水域污染治理问题,从水域尺度统筹资金使用在加大政府对环保财政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区域水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优先上市发行股票,以及企业的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环保融资机制,使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扩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解决目前环保资金紧张,投入不足的问题。

2、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各级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除环保专项资金外,各级财政安排的环保治理等经费要逐年增加,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债和其他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企业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环保资金投入。落实工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以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产业市场化为突破口,加快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国内外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事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的格局。多元化、社会化环保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将改变目前政府作为环保主要投资主体的局面,为国内外的企业及个人、金融机构、投资公司、政府等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投资市场。

3、形成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在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下,为各类环保投资主体创造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服务方式,不同的投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选择直接的投资方式或间接的投资方式,也可选择两者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参与环保投资。这样有利于环保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建立、健全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市场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1、明确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法律地位。尽快修订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谁污染、谁负责、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明确工业企业可自己治理污染,也可委托专业化的治污企业来治理污染,明确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相关法律责任。污染治理市场化后,针对不同的委托方式,都能找到法律的责任主体。

2、转变政府在环保领域的职能,建立公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因外部性的存在,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消费对所处的环境的污染,导致市场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失灵,这就需发挥政府的作用,用政府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的应是裁判员的角色:健全监管体系,实施严格的行业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率。

融资环境篇2

一、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民间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3.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1.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方面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2.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方面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改革,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

3.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一些制度的歧视也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拓展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怕出问题受牵连。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就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在具体操作中就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

(二)内在原因

1.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1)过度包装或不包装。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2)急于拿到资金,却没能做实质性工作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

(3)低估融资难度,误以为仅靠自己的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

有些民营企业常常低估融资的难度,对个别资金方期望过大,往往以为靠企业主或内部管理人员的私人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

(4)不愿意花钱请专业的融资顾问

民营企业即使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把融资简单化,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也有不少人认为融资只需写个商业计划书,随便找个机构或个人、甚至学生来写,只要价格低就行。其实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

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规模难以扩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多、随机性大的特点,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培育民营银行体系,实现银企双赢

现有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中小民营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因此,可以参照民生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以及主办银行制等的思路考虑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从而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可以预见,在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方性中小企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那么,现有专为大型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结构就必须改造。只有积极发展和完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服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才能建立资金有效配置和流动的机制,才能避免交易所成为高度投机的场所。

(三)强化信誉建设,平等对待企业

客观地说,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惜贷”行为确实有其合理的成分。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完善企业信誉体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才能让金融机构有信心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同时,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应当注意避免过去动辄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资外资、国企私营一律作为企业平等对待,尽可能减少超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此外,风险投资制度、担保制度、市场中介人制度等和有关政策也有待于完善。

(四)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需要转换思想

现实表明,民营经济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中介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民营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

总之,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OL].金融与发展。

[3]郊鹏浩。民营企业管理难点[J].企业活力,2002,(7)。

[4]张锐。破解民企融资僵局[J].企业家大地,2002,(1)。

融资环境篇3

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是资源良好利用的过程。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下,资源利用需要掌握和谐共存,互通有无的原则。投资环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投资环境影响了金融投资管理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环境上讲,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保证管理上有秩序,优质的文化环境,能够促进管理的人文交流,正确的政策环境,能够保证投资活动健康稳定。投资环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政策框架就是在金融投资中所享受的宏观该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商业便利机会主要是在金融投资活动中的便利性,主要是金融投资的促进措施和金融投资的鼓励措施。经济决定因素就是金融投资管理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目的地资源可利用性和价格,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专业技术劳动力可用性等诸多因素。金融投资过程中,良好的投资环境既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对金融投资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从当前金融投资实际来看,构建健康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保障金融投资效果的重要基础,对金融投资具有正向的决定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正确理解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影响,才能为金融投资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认真分析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影响,是提高投资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2投资环境在金融投资管理中的影响

(1)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从硬环境来说,气候环境日益恶化,在倡导环保的基础环境下,自然环境作为最为前提的条件,如果存在严重弊端,就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国内投资的基础设施条件没有独特的优越性,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必然导致金融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很难引入外资的投入。从软环境来说,国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的服务环境与国外服务环境差距较大,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不占优势,诚信环境没有条件开发。这样的投资环境也会导致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如不改善,投资环境很难在金融投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市场风险,要想有效化解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的整体收益,就要在充分认识金融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还要对投资环境的适应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做到积极推动投资环境建设,使投资环境能够根据金融投资过程进行适应性调节,达到防控金融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收益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正确理解投资环境适应性决定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金融投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投资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投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投资人员和整个投资活动要保持动态管理状态,来增加金融投资管理能力,目前,我国的投资人才业务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金融投资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单一,严重缺乏评估、管理、审计等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金融投资管理效率不高。从目前金融投资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投资环境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当前企业投资管理实际,投资环境的诸多不确定,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使得企业只有积极构建良好的人才体系,并优化人才配置,才能达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金融投资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应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把握投资环境构建原则,并做好投资环境建设,才能满足投资需要。

3注重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管理的相互促进

(1)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要和谐共融。首先,科技发展水平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安全保障功能。高科技能提供一个电子交易系统的投资活动,它的投入使用能很好地改善投资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金融交易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也越完善和强大,科技发展水平给金融投资管理带来了安全保障,避免操作风险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其次,合理规避金融风险是投资管理的重点任务。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的时期里,各种风险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频繁,金融活动的创新必须要与投资管理相适应。金融创新能在金融投资管理中起到活跃因素,进一步促进金融投资环境。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的亮点。金融投资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类别,人力资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金融投资管理活动的效果。结合金融投资管理实际以及投资环境建设经验,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投资环境既对金融投资管理有着正面的影响,金融投资管理也反过来影响投资环境建设。因此,只有保持投资环境与金融投资管理和谐共荣,才能促进投资环境建设并保证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使金融投资的整体效益得到全面提高。(2)优化投资环境,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健康运行。投资环境中所在城市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基础设施等建设水平,时刻影响这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基础环境往往能给投资者直观的视觉感受,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有重要意义,金融投资管理必须依靠必要的物质设施投入来完成,良好的物质条件,能够衍生出良好的基础条件。任何投资和管理都需要依托环境作为支撑。金融投资管理活动,对于投资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就是因为金融发展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相关联。金融产业升级需要稳定的基础,商业的繁荣是其中必要的条件。投资活动可以缩短投资者对正在出现的投资机会的反应时滞,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促进金融投资管理科学性发展。鉴于投资环境对金融投资的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投资环境建设中,根据金融投资的需要重点构建良好健全的投资体系,并逐步优化投资环境,才能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实效。因此,优化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了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推动金融投资管理发展和满足金融投资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金融投资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4结语

完善投资环境,不仅需要从硬件上入手,更需要从软件上改进。金融投资环境的优劣是能否吸引更多资源的基础,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这项工作能够辐射更多的领域,使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步入新的环境。

融资环境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信用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也确定了自身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民营经济不仅在工业、商业、饮食业等传统产业中站稳了脚根,而且涉足科技、教育、信息等新兴领域,成为这些行业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独大、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的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出了新的市场主体,促进了国民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企业运营机制的转换。

尽管民营经济在飞速发展,其融资不畅的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对不同性质的企业在经济、金融政策上的待遇差别仍比较大,并缺少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渠道基本与大多数民营企业无关。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筹集到足额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原因来探讨。

(一)内部原因

1.民营企业规模小,偿债能力低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的范围。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限、结构单一,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因此在企业经营周转过程中容易出现经常性的资金不足。由于规模、资金的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企业融资时往往会因担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信贷风险较高,导致民营企业融资失败。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民营企业受其规模限制,管理分工较粗,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主自己。民营企业由于受血缘、亲缘、地缘“三缘”关系的局限,人员的使用机制和淘汰机制很难完全市场化,造成优秀的、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的短缺。由于家族式管理方式的存在,对于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难以像外资企业那样辞退,如果一个优秀的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企业又往往没有有效的措施留住他。

3.民营企业自身信誉度低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民营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民营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民营企业的业主自身素质较低,缺乏长远战略目光,信用意识淡薄,甚至有少数私营业主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更造成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危机。

(二)外部原因

1.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人们对国有经济强烈的偏好。国有经济在现有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政策的明显偏向,加上力量的悬殊对比,民营企业的地位自然不能与国有企业同日而语。尽管民营企业的现况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无论是资源分配还是银行贷款,民营企业都受到所有制的歧视。

2.金融环境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而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信用较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严重,造成了民营企业的信贷成本过高。信贷成本高、风险大,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另外,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的主角还是国有大型企业,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离公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的条件还有很大差距,基本与股票市场绝缘。与股票市场类似,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也基本向民营企业关闭。

3.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善

(1)担保机构能力有限。目前多数的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同时担保机构的期限较短,而民营企业的融资多为长期的资金需求,因此更加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

(2)社会诚信环境差,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信用担保机构实质是以自身信用为基础经营信用风险的中介机构。但是,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担保机构很难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经营状况,致使总体环境不利于企业融资,降低了效率。

三、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几个建议

(一) 关于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1.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应处理好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要处理好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地方政府希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而银行则希望开拓民营企业贷款这一广阔市场。如果不能客观上避免地方政府通过干预信用担保机构侵蚀银行资金,将使银行因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资源的枯竭而遭受损失,也意味着通过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促进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计划成为泡影。

其次要处理好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担保机构必须取得银行的信任。而对于银行来说,应积极支持担保机构的工作,让出部分利益,增加其积极性,与担保机构共同发展。

再次要处理好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担保机构的目的是帮助民营企业获得贷款,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并收取相应的费用。但也承担民营企业无法还贷的风险。处理好两者关系一是要互相协作互相信任,二是要处理好担保费的问题,应该在两者的利益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双赢局面。

2.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一要明确担保对象。担保机构不可能为所有的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对象必须有所选择。担保对象应该是那些资金困难、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但是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

第二要减少行政干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和补偿金大都来自当地财政,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政府应该认识到,担保机构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政府要对担保机构的作用有一个长远的认识。

第三要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目前我国信用环境总体不好,信用制度的建设滞后,危害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大大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加快健全信用制度,同时,民营企业也必须强化信用意识,尽量按时还本付息,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 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建议

应塑造良好的银企关系。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前景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广阔的,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闲置资金来获取利益,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是有利可图的。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 对政府政策的建议

1.在意识形态上不应歧视民营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政府首先要消除所有制歧视,营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切实落实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修订完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促进其健康发展。

2.政府应该在各项法律法规中,对不同程度限制民营企业发展和歧视民营经济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删除,为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提供法律上的便利,建立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同时应该强化各部门以及企业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净化执法环境。

3.国家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应建立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一系列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比例。银行要积极研究开发适应民营企业的信贷工具,进一步改善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汴.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8(4).

[2]陆正飞,等.当代财务管理主流[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融资环境篇5

为了让融资融券能有更快的发展,最近有关部门做出了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将融资融券作为常规业务,这样绝大多数券商都能开展这项业务了。二是成立相应的金融公司,建立转融通机制,以此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融资与融券品种。无疑,这是值得欢迎的好事。有舆论甚至估计,融资融券将进入爆发式发展的阶段。笔者以为,在成为常规业务,并有了转融通以后,融资融券业务会有新发展,但要说是爆发式发展恐怕就有点过了。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只能是有限发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尽管现在只有少数券商获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看上去似乎这个资格还很紧俏。但实际情况却是投资者对融资融券的有效需求并不大,开户数十分有限,一些券商采取奖励措施来鼓励符合条件的客户开设融资融券账户。但即便客户开了相关账户,但操作却并不多。推行一年半才有300多亿元余额,仅占当前沪深股市日均交易金额的五分之一左右,与海外成熟市场的正常水平相距甚远,就是明证。在券商准备的融资融券额度普遍显得富裕的情况下,即便是将融资融券业务作为常规业务,让更多券商都能参与,恐怕也不会带来太多增量。由于制度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制约,融资融券本身就受到了比较多的限制,本身不存在大发展的基本条件。

其次,严格说来,如果有更多客户真的对融资融券感兴趣,现在恐怕也没有条件满足其需要。时下一般券商能拿出来用于融资的资金通常也就几十亿,相对于开户客户几百亿的资产而言,比例悬殊。这就意味着,如果那些已开户的客户都要求足额融资的话,那券商将无资可融。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有金融公司吗?他们可以向券商提供资金支持呀。要知道,金融公司的注册资金才60亿元,能有多少钱借出来呢?在本质上,如果没有银行的支持,融资业务不可能真正做大。但现在国家政策禁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融资业务在现阶段只能有限发展,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被大量推广。

当然,如果转融通真的发展起来了,在融券方面的瓶颈倒是迎刃而解了,现在有很多解禁的限售股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卖出,将其借出来用于融券是有操作可能的。但问题在于,投资者是否有很强的做空股票的意识?现在融券的规模在整个融资融券业务中只占到1%,这里固然有标的物不足的问题,但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恐怕两者之间的差距未必会这么大。应该承认,这里还有习惯以及意识上的原因。而且,对于实行市值管理的公司来说,其大股东是否愿意将所持股票借出去做空呢?一厢情愿地以为有了转融通,融券业务就会与融资业务并驾齐驱地开展起来,恐怕只是幻想,缺乏现实基础。

融资环境篇6

【摘要】本文从宏观角度即政府的关注点入手,探讨河南省外源融资环境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企业融资环境进行全国31 省市区的定位分析,得出河南省企业融资环境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因素排名和综合得分排名均位居首位,计划因素排名第四。这说明当前河南省的融资环境基本符合由市场引导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发展趋势。其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为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但本应发挥扶持作用的政府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了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为改善河南省企业融资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环境;外源融资;定位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是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郑州市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陆程程,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史欣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河南省民政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引言

融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进行的资金融通过程,通常在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进行。只有获取到足够的资金,企业才能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若资金缺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很难继续。

企业可通过融资支付超过其现有资金的购货款或取得资产,实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融资是指资金在充裕方与短缺方之间的流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包含资金的融入和融出。狭义融资仅指资金的融入,即指企业根据自身的融资需求,选择一定的融资渠道向个人或机构筹集资金,以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它不仅包括资金在不同的持有者之间的流动,也包括资金在企业自身内部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的资金融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融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一是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将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二是根据融资是否通过金融媒介,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三是根据融资过程中资金产权关系的不同,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以上三种分类方法是对融资方式的最基本的分类,是选择企业融资渠道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企业融资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本文从宏观角度即政府的关注点入手,探讨河南省外源融资环境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河南省企业融资环境定位分析。我们采用2011 年的全国31 个省级区域数据为样本,明确河南省企业融资环境在全国范围内的定位,并探讨该定位的具体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计量结果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 实证分析

企业的外源融资环境反映了企业除自身因素外融资的难易程度。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研究企业的外源融资环境时,通常从地区金融市场发展、区域经济水平和政府政策等三个角度结合进行考察。

金融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对融资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政府政策对融资环境的改善一般是在金融宏观调控和政府预算方面进行。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又结合河南省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河南省的企业融资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进一步探索河南省企业的融资环境发展趋势,选取2011年河南省金融数据(表1)。

通过对金融环境条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不仅可清楚地看到河南省的金融环境排名,也可以通过31省市区排序的大致趋势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正确性。选取2011 年全国31 省市区的数据,按照三级指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经KMO(Kaiser-Meyer-Olkin) 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可知,所选的7个指标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巴特利特球度检验能够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假设,且KMO检验结果为0.777>0.5,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此外,从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337.801, 自由度为21, 达到显著,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解释的总方差表格中最右侧给出的是旋转后各因子的载荷情况,由表2可知,只有前两个特征根大于1,因此SPSS 只提取了前两个公因子。在旋转后两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均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会保持从大到小的顺序,而且前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仍为92.937%,与旋转前完全相同,因此选前两个因子已足够描述总体变量,即根据主成分提取原则,从7个指标中通过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且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5%的前两个主成分。从初始特征值可知,第一主成分贡献度为77.317%,第二主成分贡献度为92.937%,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2.937% (>85%)。这说明提取的这两个主成分基本能够反映全部指标信息,可以选取用来代替原来的7个指标。

使用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旋转后得到各因子的载荷矩阵(表3),该矩阵两端集中,各因子的典型代表量突出,因子的意义明显,能更好地解释提取出的主成分。如表3 所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数据已按照系数大小进行了排序,而且过小的系数也被抑制输出,使得结果更清晰易读,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X1、X2、X3、X4、X5、X6 有较大的载荷;第二因子在X7有较大的载荷。

由表4可知,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X2)、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X1)、中长期贷款(X3)、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X5)、地区生产总值(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内贷款(X7), 将其命名为“市场因素”。第二主成分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预算资金(X6), 将其命名为“ 计划因素”。

(二) 实证结果

根据表4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根据各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可以写出各公因子的线性组合表达式如下:

市场因素F1的方程:

根据公式(1)、公式(2) 以及公式(4),可以得到全国31省市区融资环境的综合评价结果(表5)。

三、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展示如下几个规律性现象。一是全国31省市区融资环境排名的大体趋势是沿海省区优于内地,东部省区优于西部,首都优于绝大多数省区,这也与中国现实情况相吻合。二是综合得分的排序和市场因素排序基本相同,说明计划因素辅从于市场因素。就中国的整体融资环境而言,市场因素已经在融资环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三是市场因素及综合排名靠前的省市区,其计划因素排名往往靠后,说明市场发达的地区受到的经济干扰通常较小。

最后,我们来看河南,河南省综合得分排名第9位,说明河南省的融资环境虽然不如“北上广”与多数沿海省区,但在内地省区中的融资环境依然数一数二。从融资环境定位分析的角度来看,河南省与全国的中等发达水平省份特别是中部众多省份相比,无论是从政府扶持角度还是本省金融发展水平角度分析,目前处于较有利的地位,更适合企业进行融资、经营。

参考文献

[1]尹中升.高科技企业适用风险投资融资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1,(1):113-116.

[2]吕玉芹.中小高科技企业R&D 融资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5,(4):69-72.

[3]杨静.论中小企业风险租赁的效率损失与风险规避[J].商业时代,2010,(21):96-100.

融资环境篇7

风险投资的金融环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和金融人才等。这四个方面在风险投资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为了营造我国良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现在我们对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各要素进行分析。首先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指从事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其中包含银行、证劵、保险等行业。我国金融机构的现状是存在多而杂的状态,就银行业而言,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各级银行,在管理上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每个银行却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除了必须遵从的中行制定的相关规范之外,其他银行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想得最多的也是为自己谋利。只有保证了自身的正常发展,银行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中行并不能对其他银行的发展和推行的政策做到及时的监管。其次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指的是依赖于我国的会计事务所、银监会和审计署等部门的作用,对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就目前的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而言,国家银监会及审计署等部门在监管我国金融环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审计署为例,审计署的作用就是监管全国各地的金融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他们进行定期的检查,以防止出现资金漏洞和私自定价的状况,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来净化我国的金融市场,给企业的风险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易场所。顾名思义,金融监管就是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对审计署的例子可以说明,国家通过立法及审查的方式来管理金融市场的力度。但是,就审计方面,国家做的工作很多,并且全部是国家部门来进行监管的。

然而对于会计事务所的重视程度却不高。优秀的会计师多集中在各个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里面,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会聘请高级会计师来对企业的内部账务及日常工作来进行审计。也就是说,国家的审计署或者银监会所审计的对象都是这些高级会计师所提供的数据,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做假账来蒙混审计署的检查。所以,未来在对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时候,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管理,避免由于疏忽和遗漏造成检查不当且不彻底的情况的发生。再者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顾名思义就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他可以是有形的,譬如证劵交易中心,也可以是无形的,譬如直接进行股票投资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多是准备上市的或者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对他们的投入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都要认真观察整个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所要投资的公司的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够为自己选择好投资对象提供前提。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为我国的交易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是刚刚形成不久,并且参与金融市场的可作为风险投资的企业众多,而国内对于金融市场的对待却远远不够,所以这就容易被外国的专门进行风险投资的个体或大财团利用,以达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国相关行业的目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相关经济部门和证劵监管部门要认真观察和维护我国的金融市场,通过立法来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监视外国风险投资集团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监督国内投资集团的投资状况。通过加大对投资集团的监管,以及严格把守金融市场入口的形式来净化国内的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加速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国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时代的迫切要求下,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国金融业所争夺。拥有一支超强的金融队伍,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谓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组建的风险投资观察团,对于进行合理的风险投资是极其有利的。对不少风险投资者来说,拥有了人才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向社会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金融学,重点培养金融学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会缺口较大而人才供不应求,所以我国的大多数风险投资集团不惜用高薪来聘请外国金融人才为自己谋取财富。当我国的金融市场被外国的金融人才所垄断的时候,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就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多培养综合业务素质高的金融人才,为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好高速的发展。

二、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中的各要素的现状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在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从对金融行业的立法角度分析,我国对于金融行业的立法还是有待完善的。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金融行业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反垄断法》及银行内部审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时多样的,相对应的,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多样的,之前的立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譬如出现的新型的金融事件,通过利用法律的空子来进行零投入的风险投资事件,这方面我国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监管与惩处。相对应的,国家相关部门应当时刻关注金融市场动态,改善政府部门立法滞后性的缺陷,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发展状态,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立法工作来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并在日常处理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进行立法,逐步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证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行。其次是加强对进入金融市场的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企业再进入金融市场时会经过我国的工商等部门进行前期审核。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准许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商还是其他什么国家金融部门都应当对提交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对提交申请的企业的相关材料,以及经营状况和申请人的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来控制进入金融行业的企业整体正常运行,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给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带来隐患。

三、对我国风险投资金融环境的分析

对于风险投资者而言,进行金融投资时要对金融环境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风险资金投入。在对金融环境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进行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分析要充分考虑科技和管理环境系统方面。 因为现代经济就是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经济,衡量一个金融投资环境的时候,观察它的科技发展状况和应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为进入资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资环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投资环境越稳定。我国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中的科技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充分的证据就是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国内企业在逐年增多,并且金融环境也在逐渐完善。相对应的,未来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会更加安全。其次,是风险投资金融企业环境系统方面。风险金融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多利用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投资,而金融投资企业是专门为了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服务的。考察金融投资环境时,考量金融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是对于金融企业的专业机构而言,衡量一个金融企业的成熟程度可以从它的金融机构上看出来,机构数量越多的金融企业,它的投资环境越安全。二是对于金融企业的硬件条件而言,一个金融投资企业的硬件设施越完善,给投资者的感觉就越安全。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自己的流通是依赖于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的,完整的硬件系统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三是社会生活状况,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可以观察该地区的投资社会生活状况,一个地区的人们的投资观念越强烈,说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越安全。

四、总结

融资环境篇8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发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投融资主体结构、融资方式、储蓄观与消费观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并指出通过明晰投融资主体、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优化间接融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投融资环境。

研究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地区发展失衡、产业结构趋同、收入差距拉大、外贸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为推动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重要文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措施。然而,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推进乏力,其原因之一在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可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改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投融资问题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还将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促进区域金融理论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融资的环境问题意义显得非常重大。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资金或其它资源于某些事业的经济活动。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经济活动。投融资环境的含义从最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基本物质条件,进一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概言之,投融资环境是一定区域影响投融资行为的一切投融资条件与投融资效益的总和。一定时期的投融资环境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融资环境的比较

(一)投融资主体结构的区别

从投融资主体的构成上看,我国传统投融资体制条件下,长时期内政府是唯一的投融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但其投融资所占份额仍偏低。从目前投融资主体结构看,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上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不但在公共物品领域,而且在许多竞争性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融资所占比重都很大,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参见表1和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中国国家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一项的比例是很大的,一般占财政总支出的30%左右,这说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的介入程度很深,它与西方政府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经济职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范围,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介入程度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例如美国的政府支出中没有经济建设费一项。即使把有关农业、商业、交通运输、能源、资源与环保等项支出算作经济建设投融资,其总额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不过10%左右,大大地低于中国30%的比例。

(二)融资方式的差异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刚刚起步,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一级市场不发达,二级市场又疲软。反映在投融资上,筹资的渠道不多,筹资成本偏高,投融资的宏微观调控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的效应还十分有限。表2和图2是2006年各地区非金融部门的融资结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的融资结构中,贷款占比最高,高达80%以上,债券和股票的比例很低,各区域中股票的融资又低于债券的融资。也就是说,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2009年全国各地区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量大幅增长(见表3所示),融资结构中的货款仍占主导地位,但债券融资占比有14个省份非金融机构部门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这促进了部分省份融资结构的改善。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历史比中国悠久,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发育,具有比较规范、高效的运行特征。反映在投融资上,表现为能为企业和居民及外国投融资者提供多渠道、多形式、多便利、低成本的投融资资金来源,适应了现代企业向社会化、大规模、高技术方向发展的需要。然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还远没有形成。另外,金融体制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它对投融资的调控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储蓄观与消费观的差异

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近几年的储蓄增长率几乎都在15%以上。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骆乐,2006)。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风险意识,尤其是个人投融资的风险意识整体上看比较淡薄,在储蓄转化为投融资方面存在着某种因为文化与习惯而引起的障碍,这是我们在通过市场配置投融资资源时应该充分注意并加以引导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尽管人均国民收入很高,但储蓄率却往往较低。人们的消费意识更强,西方国家政府,至少自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十分注重培养国民的消费意识并重视刺激消费的效应,从而从需求的角度拉动了投融资。由于投融资手段的多样化和投融资回报率高,因此,不仅储蓄转化为投融资的机制较为灵活有效,而且其它投融资资源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国际比较的借鉴和启示

(一)明晰投融资主体

我国应当根据目前投融资的基本状况,逐步改变现阶段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局面,同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重新划分原先为政府独立承担的责任。并且,政府应该承担一些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自己承担的项目应该独自承担投资经营风险;个人应根据“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在可操作实施的情况下,有偿使用或购买公共用品或设施服务。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般而言,各项具体的法规都是调整各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其中的某些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融资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商法、公司法等,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却还不够完善。在法律使用上做到严格和公平,会对外国投融资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否则,将会影响外资的进入。

必须健全有关外商投融资的法律体系,要把给投融资者的优惠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国内外投融资者的信心。从长远来看,健全各种与投融资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政策框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使投融资者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

(三)优化间接融资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对政府而言,仅靠财政收入的增加来加大经济建设的各项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发行国债可以缓解政府压力,大力发行国债,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相对于国债融资、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主动、融资成本更低。

参考文献:

1.付晓东,胡铁成.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M].商务印书馆,2005

2.张艳纯,葛小南.完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8(2)

上一篇:融资策略范文 下一篇:招标采购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