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5 18:07:28

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0日

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尝试,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

一、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介绍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环节(教师每学期初最好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

1、确定项目任务。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教师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组学生阅读 “总账系统项目”的任务“记账凭证处理”的内容,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修改和审核方法后,共同编写某企业适当的、合理的经济业务,根据本组编写的经济业务填制、修改和审核记账凭证,相关会计人员进行签字,然后在电脑上对本组的成果进行保存。

2、组织项目实施。教师要给每个组分配任务,然后引导每小组的学生制定本小组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的目的、步骤和方法。制定会计电算化项目计划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的学生共同实施计划和完成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要进行恰当的组织、指导和启发。

3、组织成果展示。会计电算化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组织每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经济业务和记账凭证,每小组组长要对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交流,写出小组工作总结。

4、师生共同评价。每小组展示成果和完成汇报后,教师最好和学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由学生个人、项目小组和教师分别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但是,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需要大量跨学科的知识,这与传统上对老师的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实践中,很多教师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岗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且缺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缺乏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材。由于现阶段还缺乏成熟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教师只好自己按照教学目标设计项目。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章节式的教材中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工作量和难度都极大,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3、硬件建设难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求。开展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较高,学校应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但在现实中很多中职学位由于准备不足,不能保证每个教室都能成为电教室,这给教师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带来许多不便。许多学校虽建有的电子阅览室,但没有配备数量足够的、功能先进的电脑,难以满足够学生上网查询资料的需求。

4、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多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考试实行一张理论试卷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验其电算化实际操作水平。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中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考核改革是当务之急。

5、学生素质不适应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由于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一贯被动的学习经历,学生们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了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无所适从。而且,个别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小组配合时,这部分学生会有依赖、懒惰的思想,甚至滥竽充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改革建议

中职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1、加大对师资力度培训,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取得实效。中职学校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实践和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本人跟班到企业,深入企业,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和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需要,大胆创新,大胆跨出学科界线,刻苦认真再学习。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会计电算化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寻找到适合的、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项目,能涵盖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过程能够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2、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开发会计电算化教材。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中职学校最好要对现有会计电算化教材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电算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编写一些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材,具体的讲,新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教材最好是把全书分成若干项目,每一个项目再分成若干个任务。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项目可分为会计电算化入门、建账、总账系统、工资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UFO会计报表等八个项目。其中,对于会计电算化“总账系统项目”又分为了解总账系统、总账系统初始化、记账凭证处理、出纳业务处理、账表处理、期末账务处理等6个任务,从而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项目成果和评价项目成果。

3、完善教学环境,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保障。学校要加强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为学校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取得实效。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员和维护员岗位,由其负责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保管、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从而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4、改革评价体系,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考核办法。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施,会计电算化考核成绩最好要包括阶段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每一个项目要进行一次阶段考核,共进行八个阶段性考核(项目中的每一任务也要进行小考核)。期末进行期末考试。笔者建议,阶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计算公式如下:

会计电算化考核总成绩=阶段考核成绩合计×80%+期末考试成绩×20%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同时,教师最好重视建立平时考核标准,平时考核分为分阶段目标、分任务过关的方式,注意任务的平时考核,考核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掌握专业技能。结合会计电算化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使学生在实训时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技能标准,让学生有目标,找差距,比学赶超。

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会计电算化考核评价内容最好与 “知识、能力、素质”的中职教学目标一致。评价标准要分为知识3个方面,能力5个方面,素质3个方面,共11个方面细化,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进行量化,制成表格评价。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应提高过程的权重,应从师生、小组、班级多方面进行评价。

5、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计电算化项目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挑子。过难的会计电算化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缺少挑战性,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从而缺少成就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应重点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中,一次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和难度不宜过大,要边做边学,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到的结合起来,头脑里就会有东西,就会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中职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亚军.浅谈会计电算化培训.黑龙江财会,2006.3.

项目化教学篇2

关键词:课程模式;行动导向;项目;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71-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逐渐趋于成熟,职业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职业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而是采取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课程模式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而学生学的活动则十分活跃,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知识的教学不再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构建“项目化”课程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设计思路,其内涵是围绕特定的“项目”,实现能力目标,开展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做到“三个体现”,即教学项目体现真实工作任务,教学实施体现真实工作过程,教学环境体现真实工作场景。

二、课程项目开发

教学项目要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按照认知规律要求,从感性入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教学项目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既不是课本知识原理的图解,也不是从工作场所直接照搬来的真实工作。具体做法是:建立由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项目,项目要实现为“三方服务”的原则,即为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后续课程服务。课程项目要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但必须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改造,要选择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的任务作为教学项目,还要使项目涵盖课程应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迁移的能力”。课程项目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

三、课程项目选取

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讲课-实验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转而探索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而探索与企业职业岗位相对接的技能性训练和拓展性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化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标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和《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借鉴制造行业企业安装电工、维修电工、电气技术员、电子产品检验员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企业维修电工的工作过程引到实际教学中,力争做到学生的实操技能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每个项目任务的知识储备,整个项目由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落实“导、教、学、做、评”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为起点”理论联系实际。以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万用表电路的制作与校验、电桥电路的制作与测量、小型变压器的制作与测量、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测量、三相负载的安装与测量等项目为典型工作任务、采取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任务。

四、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教师下发工作任务书和引导文,布置工作任务,通过录像、实物或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主动学习打基础;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逐渐减少,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任务实施。任务完成后要有工作汇报,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汇报:通过完成本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技能;你对完成本项目的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满意的方面有哪些;你认为本项目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描述出改进的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学习任务包括的知识、技能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工作总结的汇报要作为项目考核过程的一部分内容。整个学习过程按照布置任务、咨询策划、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几个环节进行。

1.资讯策划阶段。必备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因为每个项目均是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形式是理实一体化,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宽泛的实践技能,完全靠学生根据引导问题自学,寻找答案,再进行实操,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先让学生根据引导问题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完成引导问题,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操作工作计划。

2.实施检查阶段。各小组自主实施工作,教师参与学习工作,适时引导,提供咨询与帮助。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多动脑,尝试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本课程实践操作要通电,考虑到人身和设备安全,学生在通电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

3.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电路分析、设计,电路安装、调试,电路的故障诊断等能力,按照企业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实施、评估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工作和有效交流的社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因此,我们宏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课程的实施应该按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流程,从接受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等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微观上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灵活使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演示法、实物教学、讨论式教学、讲授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五、考核评价

采取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开放性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以各个学习项目为载体作为考核评价单元,以每个项目中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主要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各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通过“导、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通过围绕项目进行分任务解读咨讯策划任务解决方法完成任务的实验实践操作评价考核任务完成的质量四个环节体现实际工作流程,创设实际工作过程学习情境,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郑光琳.谈行动导向教学法[J].科学教育,2012,(04).

[3]王芳.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M].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2012.

项目化教学篇3

关键词:应用化工;项目化教学;应用型人才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2.235

随着我校正在大力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建设的同时教学改革也正走入到课堂。目前,项目化教学已成为我国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1-2]。具体实施就是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多个项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每个小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责任分工以及安全合作意识等。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1构建项目化课程

在运用项目化教学之初,首先构建项目化课程。首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再以边学边做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进行构建。项目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应满足以下原则[3]:(1)项目内容必须涵盖相关的专业知识点;(2)项目要紧密衔接职业标准,并适应对应等级职业技术资格的鉴定要求;(3)项目具有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4)项目最终成果具要具有展示性。

2教学实践

本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是以企业实际化工生产的真实情景为依托,将企业生产的实际流程进行分解,分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流程方案、论证任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和结果鉴定等。学生再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工配合,模拟化工成产条件对工艺流程进行收集资料、讨论、设计、修改、总结,最终确定解决方案。再经教师审阅同意后,按方案进行生产实践,实践结束后提交整个项目报告。

3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典型化学品“对二甲苯的工业制备流程”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1)人员分配。遵从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将教学班级的学生五人分成一组,每组内自己选出组长来负责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工作。(2)布置任务。结合学校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年级所接触的专业课程给各组学生下达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先进性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了解目前化工厂中生产对二甲苯的原理、使用设备、工艺流程和发展方向,从而有根据的制定生产方案。(3)制定生产方案。学生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入手挑选出符合自己生产要求的方案,并将信息进行融合。从原材料的筛选、方案的合理性、投入的风险性、生产的安全性、产品的稳定性和工厂的收益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并在组内讨论和整改,最终确定本组的生产方案。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论教学。在学生初步确定生产方案后。教师进行理论教学,详细讲解生产原理、分类、工艺条件、配方筛选原则、产物杂质分析等。并加入科研成果、化工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新技术有机的穿插到教学中,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又解决了学生在设计生产方案时的困惑,实践联系理论,带着问题将基础知识进行升华,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将自己设计的生产方案进行修改,教师确定最后设计方案以保证能够符合实施条件。(5)实施方案。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按最终确定的生产方案进行对二甲苯的制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技术和安全指导,在教师的监管下完成各自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采取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每个同学都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使学生真正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6)任务总结。各小组在本组的实验方案实施后写出详细的任务总结,从组内人员的任务安排、参考文献的筛选、方案设计的依据、实验可行性、技术安全性、技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和结论分析做出总结,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自评,组间再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在将各组进行集中评价让每位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组内出现的问题,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知识的累,并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项目教学考核

良好的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项目化教学考核和传统的教育考核不同,不能单一的用理论成绩来来作为衡量标准。项目化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其教学考核内容应更多地落实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方面。所以考核主要以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作为考核重点,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每个组的工作总结是整个考核的核心,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操作技能、相互配合能力、职业素养和组织表达能力等综合进行评价。学生期末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评估结果汇总而成并占最终成绩的60%,传统的理论考试的成绩占40%。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项目的可行性、项目PPT总结汇报发言都是教师给出实践成绩的依据。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真正实现学生的“工学结合”。

5结语

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项目研究与实践教学知识内容不能完全对应、学校的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教师实际生产经验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急待于在项目教学中不断解决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5):53-54.

[2]于正勇,孙秀英,杜文龙.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大众科技,2009(03):152-153.

[3]王保玉.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项目化教学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38(10):231-232.

项目化教学篇4

在讲授新知前,有必要对以往学习知识作必要的回顾,承前启后,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的连贯性,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首先请学生回忆溶液的质量分数,让他们自己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知识。为了突出职业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设置了“连线职场”环节,请学生解读南京秦淮河水质污染检测报告,他们对水质报告中的质量浓度不理解,从而引出质量浓度的学习,接下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请他们观看白酒的标签,解释白酒度数的含义,从而引出体积分数的学习,最后向学生重点讲解生活生产中使用最多、最重要的物质的量浓度。通过回忆复习、连线职场、走进生活、重点讲授这样的方式把表示溶液浓度的四种方法在职业情景中、生活情景中做了介绍和学习,这样就把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生活化的向同学们做了介绍。化学知识生活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问题探讨、演示实验

学生完成了理论和知识学习,已然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走入实践教学过程。首先请学生讨论如何用硫酸铜固体精确配制100mL0.8mol/L的硫酸铜溶液?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当时设计的配制方案有两种:方案一:用量筒量取100mL水,把固体溶到水中即可;方案二:把固体放到烧杯中,加水至体积为100mL。这两种方案都有缺陷,教师不应急于给学生正确的修正和答复。师生可以开展活泼的互动,引发学生对方案进行讨论,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学生自己认识到两种方案都有缺陷,从而引导出精确配制溶液的方法。这样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精确配制溶液的仪器和方法。具体的操作还应由教师操作示范。本模块的重点知识学习,主要是以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为代表,采用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对重点和难点步骤学生专项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是计算,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第二步是称量;第三步是溶解;第四步是转移,要用玻璃板引流,其操作是本模块的教学难点,这里我设计的是先请学生观摩,同时请学生就这个步骤先模仿操作,做好学生操作失败的准备,从而突出本模块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第五步是洗涤,选用配制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就是为了要学生清楚的看见溶液转移后烧杯里残丢的溶液,必修要洗涤三次以上;第六步是再转移;第七步是定容,凹液面的最低处与视线相切;第八步是混合均匀;第九步是装瓶贴标签。整个配制溶液的过程和步骤是本模块的教学重点,为此要讲解精细,示范到位,重点难点环节要单步训练。但配制溶液的步骤比较多,初学者要记住还是有点难度,可以设计了一副对联来帮助学生记忆:上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下联: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横批:精确配液。帮助学生记忆配制一般溶液步骤,从而再次强调本模块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动手操作、培养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是高职教学重要目标。一般溶液的配制实训,是本模块的核心内容,学会动手配制一定溶液浓度的溶液,是本模块最重要的技能目标。教学中,必须明确训练内容,采取有效训练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首先,明确技能训练的内容。可以设置三个任务:①配制500mL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②用固体硫酸铜配制100mL10g/L的溶液。③用0.5mol/L的盐酸溶液配制体积分数40%的稀盐酸。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分析不足之处,一人配好后相互交换任务。学生训练分为自我训练和相互训练:自我训练即是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每位同学独立相互交替的完成上述三个任务;相互训练是学生在观察同组同学操作的同时,进行分析和相互评价。教师在此时必须认真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如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配制过程不明确,转移溶液时有溶液洒在外面。此时教师绝不应该过分批评和职责,应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正确操作,通过微笑和注视来带动学生、感染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如不会计算,不会动手操作,组内不会合作,要及时点拨,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对于操作非常规范的或不规范的同学拍下视频,作为示范表扬和指导改正的例证。教师对学习有难度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外采用单独辅导、开放实验室等方式,是学生共同达到学习目标。采用综合实训的形式,让学生能走入真实的职业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分组,让学生学会协作,通过全程摄像,约束学生言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突破教学难点。

四、提优展示、点评总结

教师通过前面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巡视,发现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分别进行现场配制和讲解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反应出了阶段性训练成果,也会暴露出训练中的共性不足,便于教师及时指出和点评,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和创新。在展示阶段,教师还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在操作过程中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操作不当突发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处理突发问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本模块的总结可以设计一个“大家来找茬”的环节来总结本模块,抛弃传统的以语言作归纳总结方式。首先请同学来看看自己实训中操作的视频和老师操作的视频,找出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这样设计意图是:通过老师有意设计实验操作中不规范,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很好地对本模块的重点知识进行了总结,通过学生观看自己实训操作的视频,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再次突破本模块的教学难点。学生也获得了本模块以及本课程学习的要点,那就是要理论学习要耐心、模仿练习要专心、技能训练要细心。

五、教学反思

本模块的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引导和任务驱动,给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通过示范讲解法提供给学生操作标准,给予充足时间让学生练习,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为示范者、观察者、点拨者和评价者,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控,坚持以指定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与评价,评价也考虑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合作情况,体现项目教学重过程的理念.一般来讲,上课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到位,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不会实验操作;还有在教学中,一些学习小组出现了少数基础好的同学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工作任务,部分同学袖手旁观,甚至不参与的情况。这些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在后续的练习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

项目化教学篇5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中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中学计算机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1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1 在教学内容方面与实际的项目相联系

对于以前的项目教学法而言,都是以知识点作为线索的,而现在的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线索的,而且还需要考虑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时代的需求。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学生们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技能,并且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在教学方法上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项目教学法想要实现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技能,所以教师在对项目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考虑,设计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项目,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去讲解相关的内容,最后由学生们将项目完成。在进行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考验了教师的创新性思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辅导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水平。

1.3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进行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比较基础的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个项目的讲解让学生们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及技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提高。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路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等等。

2 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

2.1 中学生特点

中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没有耐心,而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从而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但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性格所致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而且意志比较薄弱,有些学生甚至有强烈的自卑感。所以要想把中学计算机课程教育好一定要首先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去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2 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中学计算机教育还是以文化知识为主,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不是系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以课本为主,以老师教的为主。而涉及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教师也只是告诉学生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在课堂上更多的是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把学生的主体性给忽视了。此外,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局限,只是介绍本门课的内容,不注重与其他课程的结合,所以在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时候同学们就会感觉很困难了。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但是显然学校的一些举措与这一目标并不相符。由此看来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而言,我们需要把文化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的教学相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课程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比较强,学习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想要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有所了解,然后通过仔细考虑之后进行项目的设计。比如对于幻灯片制作这门课程来说,如果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些幻灯片制作的技巧,提高当前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确定项目,明确目标

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项目选择的是否合理。教师应该根据所教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等对项目进行设计,给同学们布置出一个个小的任务,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逐一把任务完成,同学们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会更加愿意参与到项目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效果。在确定了学习目标以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小的目标,此外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也要把握好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不宜太难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的热情。比如幻灯片课程在讲到为学校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大的任务,就是为学校制作一个用于宣传的幻灯片,接下来教师可以把这个任务再进行细分,分为学校的教育,形象以及文化方面的宣传片,让学生们分别去进行设计。此外,在课时的安排上也要保证合理,教师需要提前计划好,根据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好课程的进度,比如在进行短片的制作的时候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分别是项目前期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项目的拍摄工作以及项目后期的一些制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注意综合考虑,把学生的成绩,性格等都要考虑在内,每个组任命一个组长,同组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3.2 搜集资料,完善准备工作

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进行,并且任务的主体也应该丰富一些,这样才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任务,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比如对于制作用于学校宣传的幻灯片这个任务而言,选择制作学校形象宣传幻灯片的小组,他们需要去准备关于宣传片制作所需要的一些资料,比如制作宣传片需要的一些文本,还有有关学校建校方面的一些资料等等,还有就是需要找一些其他学校的用于宣传的幻灯片作为参考。制作前期需要进行拍摄,拍摄工作肯定少不了相机等工具,视频的后期制作也需要一些音乐或者图片之类的素材,素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严谨,在开始完成项目之前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些找到的一些资料,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3 开展项目,深化教学开展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助的作用,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需要在项目进行之前告诉他们一些注意事项以及项目的进展流程等等。比如在制作用于学校宣传的幻灯片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制定出前期的创意,并且在进行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把镜头设计好,以保证拍摄的效果。学生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主题,任何的设计都要与主题相配合。在后期对幻灯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主题,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幻灯片的修改,做好素材的选择以及加工工作。

3.4 充分利用网络,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网络信息平台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了,从上面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素材,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任务。比如在进行宣传片制作的时候如果学生们对制作的技术不是很了解的话,可以登录相关的视频制作的网站,去了解宣传片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的话也可以去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的答案,此外,教师等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教师平常授课所用的课件以及一些相关的软件等等,方便学生们学习。这样的网络平台方便了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知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5 完善项目考核,提升教学实效

制作完学校的宣传片以后,学生们更加的了解了视频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学生们对此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所以在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考核,让学生们分别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教师的评价不单单要给与学生们肯定,也要努力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不足,帮助他们提高。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对于初中的教学来说是一次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坚.项目教学法在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34).

项目化教学篇6

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源于美国,主要强调的是人对关键能力的认知和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一种适应社会的专业技能。它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工作过程的导向性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教学目的,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将教师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任课职业英语项目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设计的项目任务,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一个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化教学能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语言课程,学生们对其知识和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并不是单纯依靠教师就可以完全学会的,需要依靠学生们自身独立自主地来学习。项目化教学能够通过教师对任务的合理布置,给学生们充分搜索资料、互相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能够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环境中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逐渐提高语言听说能力。同时,采用项目化教学,能够调动学生们的责任心,可以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由教师讲授、学生们随意的课堂氛围。在项目互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们真正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来,久而久之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不断激发。(2)项目化教学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和宽松的课堂氛围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权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化教学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是平等的、是互助的。这样既能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能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具有一定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即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们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小组活动和任务分工来锻炼学生们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互动和交流的能力。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学生们能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练,能够加深他们对语言、语法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项目化教学通过任务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法能够给每一位学生锻炼自我的机会,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和讨论来完成教师所设置和分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运用项目化教学时,英语教师要能够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例如在《口语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师就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做深入的了解,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其次,结合口语课程教材内容合理布置教学任务;最后,根据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和教学任务把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整个分组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小组的构成必须要保障结构合理,以便可以使学习小组能够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二是小组的构成必须具有可行性,以确保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任务活动中来。(2)设置明确的项目任务学习行为就是对教学模式建构的最佳检验形式。大脑外部环境通过获取知识进行信息转换处理。外部环境互动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互动与感知的结合。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实施中需要有明确的项目任务以及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考查和评价学生,呈现出重要的发展性。比如在《外贸英语口语》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运用项目化教学时,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需要设置明确的项目任务。任务一:通过分组模拟外贸英语口语训练,让学生们熟悉商务活动的基本流程、外语的实际运用规范,能够运用专业的外贸英语进行实际交流;任务二:通过不同小组的角色扮演和演练,让学生们掌握商务社交中的社交礼仪和相关的规范,能够运用相关的语言交际技能完成商务活动;任务三:通过日常的演练,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言语运用能力。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分组学习,通过英文形式进行彼此的交流和互动,组织学生通过英语进行表达,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成果展示最重要的特质就是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指定学习计划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能力。因此,项目化教学需要设置明确的项目任务,在设置过程中要确保项目任务既要明确,又要可行。(3)进行合理的检查评估项目化教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对教学成果进行合理的检查评估。评估实施过程需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反馈,最终将教学评价记录归档。按着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家长和社会评价。在具体的评价实施方面,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组长对小组成员打分以及组员间的互评来对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需要把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结论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以学生的需求为着手点,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完成新的任务。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已有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体现了学生和老师项目完成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教学难题,让每一个实施者和被实施者都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授人以渔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篇7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将《工厂供配电》与工厂供配电检修实训深度重组并实施项目化教学,把课程划分为六个独立的教学项目,并把每一个教学项目中工厂供配电专业知识的学习、项目任务的实施及对学习的评价与考核。举“高压开关柜及其运行与检修”这一案例说明了项目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工厂供配电;教学设计

1.《工厂供配电》的课程定位

按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宗旨,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创新性地提出了“岗位导向,工学结合,岗课相融”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提炼出五个核心岗位,实行“岗位导向”的“2+0.5+0.5”职业导向和“一主线、两阶段、五方向”的培养模式,并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工厂供配电》作为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认识发电厂、变电站工厂供配电的结构、原理和性能,配电装置与接地装置等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工厂供配电运行、安装、检修乃至电气部分设计的专业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强化职业技能与素养、增强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项目化教学的理念与思路

项目化教学是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项目,并实施每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直接全程参与,在项目的实施中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教室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场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

3.《工厂供配电》课程项目化教学总体设计

如前所述,《工厂供配电》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技能的协调统一,即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重视并贯穿技能的训练。其总体教学设计是:将原专业实施方案中的《发电厂及变电站工厂供配电》课程与工厂供配电检修实训进行全面重组,在讲述基本理论与概念的前提下,选择若干个既是重要理论知识点、又能强化技能水平的典型学习(工作)项目,确定学习与任务情景,并围绕其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与技能训练程序,由校内、外的专、兼职教师组织开展“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同时参照电力行业技术规范对学生项目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与完成情况进行技能考核,由此使学生能领会专业知识并掌握专业技能,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4.《工厂供配电》课程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思考

4.1教学项目的选定

按照上述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理念与设计思路,为达到《工厂供配电》课程的培养目标,应选取工厂供配电的用途、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检修等知识,形成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因此,选取既能满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的“低压断路器及其检修”、“互感器及其检修”、“高压断路器及其运行与检修”、“高压隔离开关及其运行与检修”、“高压开关柜及其检修”、“变电所电气部分及其设计”等六个典型工作任务,做为教学项目,也即是做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载体。由此,每个典型的教学项目均由项目描述、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任务下达、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工作结束、评价考核等9个环节内容构成。每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课程提供给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便于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项目顺序按难度与综合度递增组织,有利于学生合理组织知识结构,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符合认知规律。

4.2项目化教学的组织

重组并项目化后的《工厂供配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建议应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由“双师”型教学团队负责组织、实施,采取电力行业典型的“六阶段”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工厂供配电的专业知识和检修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相互协作实施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堂教学设计、分工和组织,负责理论教学和成绩综合评定,参与指导学生操作。实训教师准备场地和设备,配合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和指导学生操作;企业兼职教师负责操作示范,指导按标准化流程作业、检查和监督。前5个典型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采取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六阶段”教学模式(即:专业知识学习、任务下达、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工作结束、评价考核等6阶段),教师可以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如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等)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第6个典型工作项目“变电所电气部分及其设计”也宜以近期开展的实际工程项目为原型组织实施。项目化教学理应同步建设课程网站平台,提供各项目的实施计划、课程讲义、参考课件、学习指南、设备图片尤其是检修的指导视频,以方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模拟操作步骤与方法、规范技术流程。

4.3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每个学习项目可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进行单独考核和评定成绩。各学习项目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价,而课程成绩由各学习项目的成绩综合形成。课程的考核应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减少理论部分考核的比重,建议各学习项目的成绩构成及成绩权重如下:低压断路器及其检修12%;互感器及其检修15%;高压断路器及其运行与检修18%;高压隔离开关及其运行与检修15%;高压开关柜及其运行与检修20%;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20%。

5.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之五:高压开关柜及其运行与检修》

5.1教学项目描述

本学习项目拟通过实施高压开关柜检修的工作任务,学习高压开关柜的基本知识,建立配电装置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故障诊断技能等。项目涉及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部分:(1)配电装置概述。(2)低压成套配电装置。(3)高压成套配电装置。(4)高压开关柜运行的基本知识。(5)高压开关柜检测的基本知识。项目任务下达如下:根据检修周期和运行工况进行调度,现拟对**变电站10kVⅡ段母线上的923开关柜**线进行停电操作,并对该高压开关柜(KYN28-10型)进行检修、调试。

5.2教学项目实施

办理开工手续。列队宣读工作票,交代工作内容、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检查工器具应齐全、合格,摆放位置符合规定。该任务为923开关柜间隔进行检修,确定停电范围为10kVⅡ段母线及923开关柜间隔与相邻的924开关柜间隔。倒闸操作。对目标回路进行“运行转检修”的倒闸操作。布置安全技术措施。对照运行规程布置安全技术措施,并填写表格。4例行检查。对高压开关柜进行检修前的检查,并逐步填写表格。检修流程。对高压开关柜进行检修,具体检修流程应按表格内容开展,并满足质量要求。故障处理。对高压开关柜存在的故障进行判断及处理,并填写表格。进行检修自验收。检修自验收包括三项:(1)对检修工作全面自验收:逐项检查,无漏项,做到修必修好;(2)现场安全措施检查:保证现场安全措施已恢复到工作许可时状态;(3)恢复设备状态: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状态、操作电源、防误电源等均要求恢复到工作许可时状态。

6.结语

在《工厂供配电》课程中探索实施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达到这种预期效果,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逐步建设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内容。(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应有足够的工位,满足所有实训项目的正常开展。

作者:包晓晖 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老盛林.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5,01:55-56+60.

[2]王育波,马恒.浅谈《工厂供配电》项目化教材编写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159.

[3]李小雄,赵彦华.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62-65.

项目化教学篇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本院2007级护理专业二年级160名学生(2个班)作为传统组,其中男12名、女148名,年龄18~21岁,平均19.2岁;2008级护理专业二年级161名学生(2个班)作为教改组,男16名、女145名,年龄18~22岁,平均19.7岁。两组同为3年制专科统招生;教材采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李晓慧主编),以《临床心电图学》(黄苑主编)作为主要参考书,以校编教学大纲为指导进行教学;其任课教师及教学学时(18学时)均相同。两组性别、年龄和各基础学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教学方法

传统组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模式,辅以电教设备、临床正常及常见异常类型心电图报告完成教学。教改组以项目化教学完成心电图教学,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2.1课程整体设计

基本原则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能力目标,设计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整体内容。

1.2.1.1课程目标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项目化训练,学生能运用心电图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获得较强的心电图阅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1.2.1.1.1能力目标

①能识别心电图机主要操作部件,能正确操作心电图机并独立描记1份心电图;②能准确测量心电图各部分组成,计算心率;③能按程序分析心电图,能准确判断心电图各组成部分是否正常,判断心电轴及其临床意义;④能识别左右心房、左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并归纳其心电图特点;⑤能识别心肌缺血、坏死心电图,并作出定性、定位及分期诊断;⑥能正确分析严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并作出判断;⑦能分析高钾、低钾、高钙、低钙及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1.2.1.1.2知识目标

①学会心电图常规12导联的联线方式,熟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②掌握心电图各部分的意义;③掌握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④熟悉心肌缺血、坏死的原因,了解心肌梗死图形的演变;⑤了解各种心律失常的概念、临床意义;⑥了解心电图对电解质紊乱及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监测意义。

1.2.1.1.3素质拓展目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培养

学生对待患者爱心、专心、细心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积极主动态度,沟通协作能力;团队协作和自我学习能力等。

1.2.1.2项目设计,内容重组,任务分解

心电图学课程共18学时,考虑到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设计项目时,由引领项目逐渐过渡到主导项目,最后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自主项目。设计的项目要覆盖所有知识点,能实现所有能力和知识目标,每个能力在项目的任务中要得到反复训练。对心电图学内容进行重组和项目任务设计(见表1),再将各任务细分为子任务,如任务5分解为4个子任务:①测量心肌缺血坏死时Q波、ST段下移及T波改变的特点;②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演变确定分期,结合六轴系统确定心肌梗死的定位;③总结归纳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分期及定位特点;④用实图反复训练,做出诊断报告并提供诊断依据。通过任务1~7的训练,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图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最后通过任务8的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综合技能。在训练过程中,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1.2.1.3教学情境设计

1.2.1.3.1教师工作情景设计

①任务导入,案例引入,讲解所下达的任务单,由学生扮演标准化患者。案例:患者,男性,65岁。劳累后常感心悸、胸闷1年,因休息即能缓解,故未予注意。1h前突感心悸,胸骨后持续闷痛,出冷汗随即送急诊,发病后入院作心电图检查。将病例及其发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的心电图发给学生,要学生针对所给心电图,完成任务5包含的4个子任务。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③指导学生按心电图分析方法对心电图进行逐步分析,完成任务。④通过知识点考查和技能考核,监督学生工作进程和结果。⑤通过检查对学生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归纳和总结。⑥反馈。

1.2.1.3.2学生工作情景设计

①分组,每6~7人1组,接受项目任务;②查阅资料,进行知识技能准备;③根据任务要求,针对患者及其心电图进行分析,完成子任务;④提交任务成果;⑤陈述完成的任务,相互点评,接受老师评价和指导;⑥反馈。

1.2.2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心电图阅图报告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心电图阅图报告包括自己的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和另5份异常心电图写出报告(允许查阅参考书)。两组理论考试试卷难度和心电图阅图难度及其覆盖面无差异,实行统一标准评阅。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低于60分为差。②了解教改组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等11个问题。发放调查问卷161份,全部有效回收。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进行秩和检验和统计描述,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心电图阅图报告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2.2教改组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3。

3讨论

项目化教学是以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充分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按实际工作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2]。项目化教学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掌握够用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实用职业技能。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心电图教学中,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转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在完成项目分解的每个任务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成主动参与,教师由讲解为主转变成积极引导和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通过考核,教改组学生心电图阅图报告成绩显著优于传统组(P<0.01);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职业核心技能,也不会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教学中亦注重素质目标的培养,弥补了以往在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空白。

上一篇:母语文化范文 下一篇:生育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