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范文

时间:2023-11-19 20:36:09

病理实验

病理实验篇1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创新性实验 分层次综合型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主要开设与课堂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我们的教学由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教学逐渐向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向转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开展创新性实验,通过开设具有探索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使我室病理生理学教学形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者相结合的分层次综合型教学模式。

1.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创新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应用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2]。病理生理学是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交叉阶段的一门桥梁学科。要完成病理生理学的实验,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前两年半基础医学学习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也就是说,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因此,处于病理生理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是开设创新性实验最理想的对象。具体实施如下。

1.1教师队伍配备。

创新性实验通过“一带三”的形式开展,即一名教师辅导学生人数不超过三名,以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辅导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教师全部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且均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具备多年的科研经验,完全胜任创新性实验的教学任务。

1.2参与教师的课题。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加入教师的课题组,和本室的硕士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首先,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让本科生第一次了解到科研,知道“什么是科研”,“科研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文献的检索,最终能够独立通过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科研文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相关科研文献,了解老师的科研领域,同时培养阅读英文学术论文原文的能力;然后,学生以硕士研究生助手的身份进入实验室学习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如:细胞培养、质粒提取、免疫蛋白印迹技术等。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实验技能训练阶段一共2至3个月,均为本科生在课余自行安排时间完成。

1.3自行设计并完成课题。

在经过近3个月的培训后,学生已基本熟悉科研的基本流程和实验室的环境。这时候,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自己的研究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为教师所进行课题下的“子课题”或“小分支”,通过不太复杂的实验和时间不长的周期即可完成。学生自行制作开题报告,每个教师的课题小组内进行开题报告,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决定课题的可行性和实验路线,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修改,最终设计出适合本科生的研究方案。方案确定后学生即可独立开展实验。实验完成后,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集中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名学生整理实验结果并撰写科研论文,经教师修改后投稿发表。

2.创新性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加入研究生行列的人数日益增多,医学生本科毕业后进行硕士阶段的科学研究已成大势所趋。我室在本科生病理生理教学阶段,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为日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2.1实验室环境保证实验进行。

作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我室的设备仪器完全满足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需求。我室已培养了多名硕士,硬件上的实验条件完全能满足创新性实验的需要。软件上,带教老师均有多年科研经验,硕士研究生也都有1年以上科研经历。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在本质上与硕士生的科研并无很大区别。我们采取理论上老师带教,技术上硕士生带教本科生的方式,既保证本科生能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又避免“揠苗助长”,过大地增加学生压力,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2.2初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进行的文献检索、小组讨论、结果汇报等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过程。参加创新性实验的学生均表示:通过进入实验室的学习,他们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研热情高涨;而且,学生的思想由以往的“盲目考验”、“跟风考研”,逐步转向为有目的、有兴趣、有针对的考研,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新型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将学科的单项实验转变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创新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型学生向研究型学生转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实验在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观、发展观及未来规划方面,也成为现代教育教书育人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李艳,沈延春,师海蓉,张磊.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初步探索[J].考试周刊,2004,32(1):69-71.

[2]江瑛,张立克,郝刚,蒋东桥,芦玲巧,丰平.设计性实验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26-928.

病理实验篇2

1 加强实验设计,实施多元化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实验授课内容应偏重于动手性、操作性较强的临床技能训练,实施多元化实验教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既注重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又注重了学生独立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元化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是做好实验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验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每次实验课前,都要进行实验设计,根据切片的病变特点及难易有效的安排时间。比如哪张切片需要复习组织学知识,授课过程中什么地方提问,什么地方启发还是讨论等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逐渐压缩了验证性实验的学时比例,增加具有一定难度的设计性、临床病例讨论课实验;注重大体标本与镜下结构描述性、比较性教学,逐步锻炼学生的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病变分析能力;注重开放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病理诊断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多元化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性、综合性人才。

2 实验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法进行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当中,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到学生中来和学生共同探究,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1 赋予学生病理科医生的职责

每次观察切片的实验课,先不明确实验课内容,由学生充当病理科医生,对病理切片进行诊断,既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又赋予了学生病理科医生的职责。这样做,一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二是让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开动脑筋思考。比如,看谁不认真观察,首先提问他,是否做出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回答不上来,就安排他一些任务,如接下来通过认真听课,用显微镜找出各张切片的典型病变处,教师进行检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一些压力,当找到后,要给予一定的表扬。

2.2 分张讨论 结合视频资料观察,教师轮回辅导

分张讨论,当两张切片取材于同一种组织的两种疾病,病变特点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时,对比观察讨论两张切片。

2.2.1 复习组织学知识

由学生复习相应的组织学知识,教师可结合绘出相应的组织学彩色模式图给予一定的启发。

2.2.2 学生讨论切片,教师指导

在了解了正常的组织学知识后,再由学生分析切片的病变特点。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独立分析,讲出病变特点。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观察学生观察到的视野,给予肯定或否定。如果学生观察中有困难,可以给予一定的启发或指导,在正常的组织学彩色模式图上画出主要的病变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2.3 利用电视观看相应切片的视频材料

我们把实验课内容集图、文、动画、视频于一体,做成视频材料,使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呼吸系统疾病”实验课时,利用视频材料复习正常的肺泡、肺泡壁及各级支气管的正常组织学结构,然后结合切片分别播放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点。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教师的讲解再加上视频资料的观看,这样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2.2.4 做切片小结

每张切片结束,都要求学生对病变进行总结,教师归纳。

2.2.5 自测

教师根据切片选出一到三个典型视野,供学生参考观察,用来验证自己观察的对错。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即时针对性地辅导。

3 做好课堂总结及指导

每次课都留有15 min时间,学生对此次课的切片进行观察,提出疑问,然后共同讨论,教师指导,从而解决问题。以便加深理解和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为了使同学们对本次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可采取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综合分析,归纳理论知识及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之所在,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由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并用通俗形象、容易记忆的语言对典型病变的特点进行总结描述。

4 进行阶段性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规范和增加实验考核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实验过程,采取期末实验考试和平时实验考核相结合,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实验质量、实验报告的书写,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公正的评分,从而纠正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病理学知识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实验教学也相应的分为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论的学习,因此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考核的办法,即总论实验教学结束时,对总论进行考核。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总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前松后紧的教学状况,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在整个教学周期中,学生能持之以恒的学习,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课上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教学模式也较单一,课上师生沟通时间也较少,经过改革后的整个教学过程和以往相比:

4.1 改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位病理科医生。

4.2 注重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进行互动式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地学习氛围。

病理实验篇3

病理生理学教学着重介绍疾病的发生机制,且紧密联系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抽象而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病理生理学又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如只是死记硬背的通过考试,就失去了病理生理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自己复制疾病模型,并观察其出现的临床表现,使得学生对于模型复制的机制,以及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都会充满了好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答案,提高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模型复制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要求学生观察的实验项目,并介绍各种治疗措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模型复制的具体机制,出现的临床表现到底应该如何解释,等。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紧密联系实验模型复制的机制以及病理生理学表现展开详细介绍,可以经常用“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某某现象,大家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等引导性提问,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下面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介绍其实施的方法。在理论授课中介绍到休克的病因时,可涉及到实验中休克模型的复制,提问学生在实验中放血的量,并指出快速失血量一般要超过20%,才会出现休克;在讲到按始动环节分类时,可以再次强调,实验中复制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介绍休克发生机制中的微循环障碍学说时,首先可以问学生在休克实验中观察到的动物肠系膜微循环在显微镜下出现的改变,血流动力学出现的变化,然后具体的介绍在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变化机制;讲到休克早期机体的代偿功能时,可以问学生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后,快速放血结束即刻与放血后40min观察到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区别,并提出改变的原因,给学生留下思考回答的时间,接着继续介绍休克早期的代偿反应,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讲到休克治疗时,也可联系实验,问学生在实验中都选用了何种方式治疗休克,效果如何。这时,学生联系休克的机制进一步思考治疗措施,回答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教师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进一步阐述休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使学生对治疗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3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效果

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内容主要是由前人通过各种实验研究,通过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在理论课中,单纯的介绍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主动学习。紧密联系实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则可以避免以上的弊端。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到动物模型的相应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措施,以及效果的检测,此过程符合科学研究过程。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独立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应用医学基础课程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对病理表现加以独立分析,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理论课带教教师体会到,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疾病发病机制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学生感觉到艰涩难懂,缺乏兴趣,而将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验现象时,学生已经有了实验观察现象的具体形象化认识,对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也就会对发病机制等内容也充满了求知欲,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机能综合实验涉及多数病理生理学中介绍的章节,如水肿、休克、酸碱平衡紊乱、右心衰竭、肝性脑病,等,但是还有一部分章节机能综合实验没有涵盖,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这些章节无法开展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因此在这些章节中只能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热情;第二,紧密联系实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必须要求教师对实验内容完全熟悉掌握,才能更好地将两者之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实验教学改革后,成立了机能实验中心,有专职的机能实验教学教师,另外聘请了一部分有较强实验教学能力的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的理论教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而另一部分理论教学教师与实验教学脱节,在实际应用该教学理念时存在困难。为此,教研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新进的年轻教师进实验室工作学习一个学期,从而熟悉掌握实验授课,解决实验技能不足问题;第三,该教学方法的开展还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所以,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课是一个严谨的科研过程,要树立起科研的思维;第四,联系实验的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实验时间与理论授课基本同步,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紧接着进行理论课学习,找到答案,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忆与理解。但是,由于实验教学资源有限,实验室及实验课时间安排相对固定,不可避免的存在实验课与理论课授课不同步的问题。所以,应该增加实验与理论教学的沟通,使同步化达到最优,使联系实验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

病理实验篇4

1.1撰写文字稿本将病理生理学给本科生开设的5个实验,即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家兔髙钾血症、缺氧、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按机能实验室具有的实验条件写出拍摄的文字稿本和解说词。文字稿本将所要拍摄的仪器设备、药品及整个实验过程写清楚。解说词则按实验教学过程撰写,包括实验名称、原理、目的、动物、器材和药品、步骤、典型实验结果和讨论。实验原理和实验讨论要简明扼要,既要体现所录实验内容的理论精髓,又要留一些让学生拓展的空间。如果过于详细,一方面占用录像片的时长,另外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1.2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3个方面:实验人员和拍摄人员的沟通、实验准备及拍摄准备。录像片录制前实验人员要和拍摄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将录像所要体现的主要意图,实验详细步骤,镜头的远近等进行交代。拍摄人员要实地查看,对实验室具体情况,如实验仪器设备的摆放,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走位,实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教研室教师做好分工,哪项实验谁担任什么角色都安排好。实验室教师整理好实验室,做到实验室干净、整洁,并做好实验药品的配制、实验器材及动物的准备。拍摄人员按实验室具体情况准备好摄像机、三脚架、灯光等设备。

1.3录像片的拍摄、制作按每个实验为单元进行拍摄。拍摄过程中,先将实验中所需的药品、器械、仪器等静态画面进行拍摄。拍摄后实验人员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拍摄人员选取最佳机位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应用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手法,拍摄连续性画面,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画面主题。拍摄人员与实验人员合作进行后期制作,最终依照教学内容,将用摄像机拍摄、记录下的素材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学生随着适当解说,观看后对所表达的立题有明确、深刻的印象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认识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6]。

2录像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1问卷调查制作完成的录像片在本校2011年级临床、预防、地病、检验、麻醉、口腔专业本科进行试用。实验前,学生在观看录像片的基础上教师再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期末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录像片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发出调查表3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91份。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观看实验录像片对自己进行实验有帮助;39.2%的同学认为对自己进行实验帮助非常大;50.2%的同学认为对自己了解实验原理有帮助;93.5%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熟悉实验步骤有帮助;55.7%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理解分析讨论有帮助,可见帮助主要体现在熟悉实验步骤上。

2.2效果评价

2.2.1实验成功率有明显提高每组6台实验,除个别小组失败外,其他小组都有较好的实验结果。而且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复杂实验操作过程,如以前休克实验多数同学需3.5~4.0h完成,现在3.0h就能完成,实验效率有明显提高。

2.2.2机能学基本操作更加规范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规范的实验操作录像片及模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成功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为规范化的临床手术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7]。

2.2.3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实验录像片帮助学生在预习实验时,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如在“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用到三通,学生只通过文字描述的“在放血时让动脉插管和50mL注射器相通,测血压时让动脉插管和压力换能器相通”,许多同学不明白,但观看了录像片中教师的具体操作后会恍然大悟。

3结语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作的实验录像片,给学生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正确的操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实验前、实验中都反复观看,规范了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同学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和效率。录像中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分析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正是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8-10]。实验录像片也可以用于成人教育教学中,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因此,自制的实验教学录像片在减少实验盲目性,规范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并推动了病理生理学课程建设,应该在实验教学中推广。

病理实验篇5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医学教育;教学体会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而且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形态学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理知识与实验内容相结合,高度重视实验课非常必要[1]。理论指导实验,而实验教学又是理论学习的进一步验证,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以将理论课上的抽象知识如: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转化为直观的形态、结构学知识,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提高病理学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能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本校本教研室的实验课设置为多媒体示教,观察病理切片,观察大体标本,实验课课后作业和实验课考试五部分组成,争取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1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

在上实验课时,本节课前10分钟复习和本次实验课相关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而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解剖组织学基础,有些同学解剖组织学的基础不好,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就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先跟学生复习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再讲解病理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和无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比如讲授泌尿系统疾病时,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组成,而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将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通过尿液排到体外,从而来维持机体体内水、电解质的含量和酸碱平衡,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和前列腺素等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肾脏复杂的结构是完成这些功能的基础,因此学习肾脏病理学必须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媒体用立体图片可以让学生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结合一些Flas使得学生掌握肾单位的工作过程,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情况下肾脏疾病的热情。

2 观察病理切片

在观察切片前,先给同学们讲授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从概念推导出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观察肉芽组织这张切片时,指出肉芽组织的概念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因此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向着创面垂直生长,其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另外,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时指出制作切片取材时是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交界处取材,这样让同学们在组织切片的对比观察中去理解病理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病理切片的结构。

3 大体标本示教

我们在学生充分理解病理切片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推理出大体标本的形态改变,使病理切片观察和大体标本观察统一起来。比如可以从肝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的细胞质出现了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的蓄积)和显微镜下观(可观察到肝细胞的细胞质里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空泡是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之故),重度脂肪变的肝细胞的细胞核被蓄积融合的脂滴挤压到一侧,形似脂肪细胞)推导出大体标本表现为病变肝组织颜色淡黄、体积增大、边缘变钝、质软,切面有油腻感。从而把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和肉眼观察的大体标本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并可由肉眼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推导出脂肪肝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4 实验课作业

观察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二、实验内容即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大体标本的特点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切片的特点,三、实验结果是用红蓝铅笔进行画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图,通过做实验报告绘图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验课时认真细致,加深学生对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的记忆。本校制定了一套作业评分标准,对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然后和学生期末的实验课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一起计算学生的本门课程总成绩。

5 实验课的操作考试

本校的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总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每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和操作考试参加还有理论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百分比,病理学实验课操作考试包括两部分:一是,观察大体标本,二是,观察病理切片。把10个标本编好序号分别放置在桌子上和6张切片编好序号放置在显微镜下,然后让学生抽签对号入座考试。实验课操作考试可以直接、客观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实验教学继续改革的探讨

目前本校开设的专业有中医学和护理学这两个专业要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不同的专业,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我们取舍一些教材内容使病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和护理工作的需要[2]。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环节中,我们除了常规的书写病理学实验报告这项作业和期末操作考试考核外,还将学生平时每次在实验课中的综合表现也作为一个考核点,以减轻学生最后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压力[3]。实验课结束后还布置病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结合书本上、网络上的内容,最后得出答案[4]。

总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将患病的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与其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有机地结合,对患病的机体有整体的认知。病理学教师应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病理学这门课程,提高整个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国胜,苑光军.病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袁锦玉.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55-57.

[3]李昱,叶秀峰,米粲.临床医学七年制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5):501-503.

病理实验篇6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以形态学为基础,运用动物实验、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组织细胞培养等方法,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揭示疾病的本质,是基础兽医学过渡到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打好基础。

如何搞好兽医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每个兽医病理学实验课指导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笔者为此进行了探讨。

一、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1.动物疾病临床病例讨论

在动物疾病临床探讨病例时,采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实验课教师在新的实验课数周前提出问题,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几人一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得到一个整体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充分交流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的思想进行了交流,智慧擦出了火花,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锻炼,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2.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教学大纲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正确识别病理大体标本从而对病理现象能有正确认识。实验室充分利用大量接触病料的机会,制作大量的典型、质量优良教学标本,在实验课时,采用了挂图、幻灯片、录像、实物、模型、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病理标本在外形、大小、重量、色泽、结构、质地、表面及切面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探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的发生发展,帮助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学质量。大体标本陈放于玻璃橱窗内,对每个病理标本瓶进行编号和文字说明,让同学们随时观察,提高学习效率。

如观察肺淤血时辅以正常肺脏组织切片,通过回顾正常肺脏组织细胞形态的特点,帮助理解肺淤血时肺泡壁、肺泡腔等的异常病理变化。课中辅导观察难点、课末总结观察重点。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组织胚胎学有了加深认识,无形中又锻炼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1.应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在上显微观察课时,利用图像分析互动软件系统,教师所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被多媒体投影仪显示。实验课,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回顾相关实验内容的正常组织切片镜下特点,然后逐次观察本节内容相关的切片,并同时回顾理论知识内容。教师还可通过采集窗口和照相和录像功能对自己观察到的典型病变部位进行拍照,这些先进教学手段和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感到实验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体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是强调从形态观察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而我们的教材上对于某些病变的描述很抽象,学生不能通过文字真正理解病变本质。采用多媒体后,教师可展示一个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改变了以往局限、间断的教学模式,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地“动”起来。传统的教学,教师讲解费时费力,学生听起来吃力难懂,课堂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不够活跃。采用多媒体后,可将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相结合,形成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学习效果。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有助于理论和临床联系。通过补充大量动物临床疾病的图片,满足了学生渴望获得临床知识的愿望,又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以前,我们实验室的实验主要是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缺乏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少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兴趣也很难提高。现在,我们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逐步开设开放式、设计性的实验,鼓励学生进行病理学创新实验,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泛、更具新意的创造空间。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动手操作,了解病理标本取材、染色、切片制作的全过程,做到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基本科研流程,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作风和能力。实验项目是学生自选题目,他们经过自行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结合,分析归纳后形成新颖的题目。就实验的名称、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及实验所需解决的问题等写出具体实验方案,然后向实验室提交实验申请书。然后,教师结合理论并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从可行性方面加以把关,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过程完全是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不是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作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而是坚持重实验过程,无论实验结果如何,学生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计划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深入地进行临床病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兽医病理试验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体标本与切片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讨论,印证理论,加深理解,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病理学观察方法为动物疾病的防控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今后仍将出现新的技术、新的研究领域,但教学没有固定模式,要跟上当今兽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泛、更具新意的创造空间,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课堂改革具有实践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品质,才能进一步搞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畜牧兽医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靳俊峰,郭瑞珍,吴秀香.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54-356.

[2]胡波,邱青朝,赵其辉,全建设,李常应.病理学理论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60-62.

[3]程虹,张传山,杨守京.新形势下病理学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J].医学教育,2001,3(4):369-370.

病理实验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病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从形态学角度来研究疾病发、发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近几年,在临床医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病例题型在逐年增加。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病理课是学生学习疾病的开始,所以上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疾病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国外医学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一些院校中也被采用翻[1]。鉴于这种情况,还有我们对2013级临床本科有过案例教学法的经验,这学期我们对2014级三年制专科临床专业进行改革,为了比较该教学模式的学习成果,减少盲目性,我们决定将临床专业5个班来进行比较,其中三个班实施案例教学法,为实验班,两个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照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级三年制临床1班、2班、3班、为实验班,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各论部分实施案例教学法,4班、5班为对照班,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1.2考查方式

所有班级的理论任课老师为同一个人,学时一样,班级学生成绩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考试方式一致,由不担任该专业的任课老师命题,试题类型一致,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试卷,统一组织考试,实验考试为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理论和实验卷面分均为100分,试卷批改由教研室统一批改,为流水作业。教学方法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740份,收回有效问卷74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试卷统一排序,建立数据库。计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各论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实施不同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以往的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上实验课前的一周,老师给学生布置预习典型案例,在每次实验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让学生课下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来学习。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而学生通过对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临床病例将理论知识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病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其和临床课程联系紧密,临床上的许多临床表现都是有其病理改变决定的,比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支气管炎,为什么出现咳嗽咯痰,在病理学上可以找到答案,因为上皮的杯状细胞增多,其粘膜下层的腺体增多,其中粘液腺增多,浆液腺粘液化,所以痰是白色粘液的,不易咳出。所以,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完全理解病理学上的病理变化,同时对临床表现也有了理解,结果对所学的内容都不用死记硬背,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整个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利用所学的病理知识来分析病例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具体、直观,使相关的医学知识结合紧密,相互渗透。

3结论

案例教学法的特色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巩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案例又把理论上相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既缓解了实验室压力,又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模式,还减少了学生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思维转换,所以说,案例分析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3],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但是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操作中都要结合其它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仍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检验,教学环节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72-73.

[2]毕宇.高职《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明[J].科教文化,2010(32):237.

[3]王爱枫.案例引入在法医学理论教学中的作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5(9):403.

病理实验篇8

1.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学素材的电子化。教师在制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多媒体的时候,应该在对教材完全吃透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一次的实验课程特点来制作和设计,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家符合试验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插入大量的图片、声音、文本及图画,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宜制作的过于繁芜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2丰富教学素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门形态科学,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病理学图片和组织学图片。当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以后,大大的扩展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素材来源。显微镜下图片可以通过相机的方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互联网上提供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图片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各个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制作出更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材中组织图片不多不清晰的问题。

2.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2.1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有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82%,听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12%,两者占人获得知识的94%。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既可以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听觉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多感官方式获得的知识量,是老师单一讲课所无法比拟的。

2.2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多看多练

不断强化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对学生的要求是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形体、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时,应先使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整体结构,再使用高倍镜观察其细微结构,从而掌握其结构和功能。教学标本选择典型的病例,要求学生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标本中的病例变化、结构特点和细胞形态,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常见的、高发的疾病,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在显微镜下反复观看并结合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将病理变化用红蓝铅笔描绘出来,使学生对口腔溃疡的镜下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总之,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器材的更新,极大的丰富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以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实验课程范文 下一篇:实验室教学范文